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本纪
首页 6 7 8 9 10 (共10页)
N*********y
发帖数: 105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点好玩的吧,马韩的来历
刚刚从那个链接过去看了朝鲜的中文史书,挑了本《三国史》读,就读了一点新罗本纪,读到马韩的始祖姓朴。这个马韩和朴姓怎么来的呢?原来本来没有三韩,是有六个棒子村子而已。汉宣帝元年的时候,有个姓苏的村长,在树林里面看到一匹马跪在那里哇哇叫,过了一会马不见了,看到地上有个蛋,原来是马生了个蛋。他把蛋切开,里面有个小孩,就抱回去抚养了。后来小孩长大了很有本事,大家就推他做了首领。
因为是马生的始祖,所以叫马韩。那为什么姓朴呢?因为马生的那个蛋大概和水瓢那么
大。棒子写字老写别字,就把“瓢”字写成了“朴”字。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要认真写好汉字,不要写错别字。
k***g
发帖数: 7244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越共,越国与蒙文通的绝笔
早上起床读 bloglines 订阅的 BBC 中文新闻,有一条关于越南的,越共抓了一个神父
,点开阅读全文,发现左边有一个越共的电子报的链接,顺手点进去看一眼,是中文版
的,另外有英文版和越南语版。电子报的头条新闻:“国会讨论《化工原料法》草案并
赞成雄王始祖忌日为劳动者和国家公务员的定期假日”。呵呵,两件不搭边的事儿居然
能扯在一起写成一篇稿子,挺好玩的。不过看到这个“雄王始祖”,倒是想起五六十年
代的关于越南历史的一桩公案来。
雄王何许人也?根据越南的史书(《大越史记全书外纪》)上记载,他是炎帝神农氏的
后人。而这个炎帝就是咱们那个炎帝。为什么要找炎帝呢?因为咱们的《史记》上记载
的最早的帝王就是炎帝了,《五帝本纪》虽然自黄帝开始,但是提到了黄帝之所以用干
戈,以征不享,是因为神农氏世衰,所以炎帝神农氏基本是《史记》上记载的最早的帝
王了。越南自己的史书成书都非常的晚,最早的一部书成于元代。在仿照中国史书的编
纂过程中,就拉上炎帝了。这和历史上的北方少数民族和黄帝认亲差不多。
但是炎帝居于中国,如何就到了南方呢?按照越南的史书,炎帝的三世孙叫做帝明,他
生了个儿子叫做帝宜(当然帝
k***g
发帖数: 7244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长平、邯郸之战的政治阴谋
看到讨论长平之战,想到的一点儿有趣的东西,事关长平、邯郸之战背后秦国内部政治
阴谋。长平、邯郸之战的细节就不说了,简单的时间顺序是长平之战,赵败,白起想乘
胜灭赵,范雎反对,允许赵割六城以和,秦罢兵,赵拒绝割六城,于是秦又起兵围邯郸
,战不利,后信陵君虎符救赵,秦军败,解邯郸之围。作为战国后期秦国一次重大的失
败,邯郸之战与信陵君虎符救赵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是秦国真的是在军事上失败了
么?
《史记·秦本纪》上对于邯郸之战之后的一则记录:" 龁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
。二月馀,攻晋军,斩首六千,晋、楚流死河二万人。攻汾城,即从唐拔宁新中,宁新
中更名安阳。" 这则记录从表面上看确实有些令人糊涂,首先,明明秦军是败了,退回
汾城,但是转身之间,居然又大败魏、楚联军,斩首六千,流死二万,并且进而攻占了
魏国的宁新中;其次,当时汾城应该是在秦国手中,为什么王龁要去攻打汾城?
为了解释这个矛盾,杨宽在《战国史》里不得不更改上面的记录,认为"死"下疑脱"我"
,"河"疑为"汾"之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上面这句话的意思就变了,被"流死"的是
秦军两万,而攻汾城的就是魏楚联军了,但是真的是这样
k***g
发帖数: 7244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长平、邯郸之战的政治阴谋
呵呵,这个时间顺序我考虑过啊,我觉得这儿是你不熟悉周代历法,把时间顺序弄错了
,那个十二月应该是五十一年了。《史记·秦本纪》里的记载是这样的:
“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张唐攻郑,拔之。十二月,益发卒
军汾城旁。武安君白起有罪,死。龁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二月馀,攻晋军,
斩首六千,晋楚流死河二万人。攻汾城,即从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
这个十二月不应该是昭王五十年的十二月,而该是昭王五十一年的十二月。因为周正建
子,十一月是岁首,所以昭王五十年十月应该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月;而十一月则是五十
一年的第一个月,十二月是五十一年的第二个月,否则无法解释十二月在十月之后这个
冲突(此时秦还没有统一天下,因此还没有改十月为岁首,类似的例子《史记》里还有
很多)。
如果这个十二月是昭王五十一年,那么攻邯郸不拔应该是发生在发卒军汾城旁之后的事
情,再过两个多月,打败晋楚,然后再攻汾城,大概差不多已经是五十一年中期的事情
了,而秦简上只说王稽死于昭王五十二年,并没有说他的事发在五十二年。他通诸侯的
事情肯定在他死之前,这样说来时间顺序上问题应该是不大的:
昭王五十一年初
a*****a
发帖数: 112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长平、邯郸之战的政治阴谋
是我不熟悉周代曆法麼?如kzeng兄所言,秦國使用的是不是周正,恐怕還是個問題。
《呂氏春秋》用夏正,所以我個人覺得秦國使用夏正的可能,或許還要大些。
然而這個問題幷不重要,因爲周正的歲首是正月,不是十一月。換句話說,無論《史记
·秦本纪》的記載是周正還是夏正,五十年十二月都在五十年十月之後。
kzeng兄的想法,顯然是受了秦統一後曆法的影響。秦統一後改曆建亥,但月份的名稱
仍然延用夏曆,而以十月為歲首。這是一個特殊的情况。kzeng兄恐怕忽略了罷。
t******o
发帖数: 2792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长平、邯郸之战的政治阴谋
战国策:
秦攻邯鄲,十七月不下。爭謂王稽曰:「君何不賜軍吏乎?」王稽曰:「吾與王也,
不用人言。」莊曰:「不然。父之于子也,令有必行者,必不行者。曰『去貴妻,
賣愛妾』,此令必行者也;因曰『毋敢思也』,此令必不行者也。守閭嫗曰,『其夕
,某(懦)[孺]子內某士』。貴妻已去,愛妾已賣,而心不有。欲教之者,人心固有。
今君雖幸于王,不過父子之親;軍吏雖賤,不卑于守閭嫗。且君擅主輕下之日久矣。
聞『三人成虎,十夫揉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故曰,不如賜軍吏而禮之。」
王稽不聽,軍吏窮,果惡王稽、杜摯以反。
而由史记秦本纪:
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君归。王将
伐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正月,兵罢,复守上党。
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赵邯郸。四十九年正月,益发卒佐陵。陵战不善,免,王
代将。其十月,将军张唐攻魏,为蔡尉捐弗守,还斩之。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
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张唐攻郑,拔之。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武安君
白起有罪,死。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二月馀。攻晋军,斩首六千,晋
楚流死河二万人。攻汾城。
即便严格按照夏历,秦攻邯郸开始于昭王四
k***g
发帖数: 7244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长平、邯郸之战的政治阴谋
不 make sense, 你这样解释时间 gap 比我说王龁攻汾城那个还大,按照《秦本纪》:
“四十九年正月,益发卒佐陵。陵战不善,免,王龁代将。”
你要把王龁代王陵推到四十九年底,这个时间差距太长了,不可能。
a*****a
发帖数: 112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长平、邯郸之战的政治阴谋
關鍵是“八九月”絕不是四十九年八九月。王齕圍邯鄲在五十年,是一般公論。從“益
发卒佐陵”至“陵战不善”,一定是有個gap的。就算王齕代陵在四十九年中,八九月
後圍邯鄲,則在五十年春夏之際。注意依《秦本纪》,昭王再欲起用白起,是在楚魏來
援、秦軍不利的情况下。而据《魏公子列傳》、《魏世家》等,平原君求魏援趙,已在
邯鄲被圍之後。又經竊符救趙之插曲,信陵君才得率魏軍馳援邯鄲。所以從秦圍邯鄲到
昭王再請白起復出,中間應該還有一個gap。這點我剛才也忽略了。這樣一來,信陵君
抵邯鄲,或在五十年七八月。後面白起九月貶逐,十一月自戕,便均可通。
k***g
发帖数: 7244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长平、邯郸之战的政治阴谋
“八九月围邯郸”并不是你所说的“八、九个月后围邯郸”,而应该是围邯郸了八、九
个月,《战国策》有旁证,(“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战国策·中
山策》)
呵呵,谁说五十年王龁围邯郸是公论?杨宽给的战国年表,王龁围邯郸是在昭王四十九
年。
如果王龁围邯郸是在五十年,围了八九个月。并且“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为
士伍,迁阴密。”三个月后自杀。时间这样倒推下来,很明显有问题:白起五十年十月
被贬,楚魏败秦当在八九月间(魏军早已驻扎在邺,离邯郸很近),之前王龁围邯郸八
、九月,则王龁代将围邯郸应该在五十年正月,但这与《秦本纪》“四十九年正月,益
发卒佐陵。陵战不善,免,王龁代将。”的记载矛盾。四十九年正月到五十年正月这一
年的差距你怎么补?
按照你的解释,王龁代王陵在四十九年中,则王龁围邯郸也必然在四十九年,因为王陵
已经在攻邯郸了,与你说的五十年王龁围邯郸矛盾(这个矛盾的原因是因为你错误的理
解了“八九月围邯郸”);
就算王龁代王陵是在四十九年六月,围邯郸八、九月,到了五十年二三月间,勉强也算
是五十年围邯郸,那么魏楚破秦也不得不提前至二三月间,而白起被贬为士伍也该在这
a*****a
发帖数: 112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长平、邯郸之战的政治阴谋
楊寬戰國年表只說四十九年王齕攻邯鄲,而“攻”和“圍”怎麽能一樣呢?從攻到圍,
自然要經過一段時間。就算《战国策·中山策》可以徴信吧(事實上後面說秦昭王“強
起”白起云云,顯然與《白起列傳》矛盾),“八、九个月后围邯郸”與“围邯郸八、
九月”也是可以幷存的。《秦本纪》說“四十九年正月,益发卒佐陵”,至于“陵战不
善,免,王龁代将”,未必也在四十九年正月。下面的時間表應該可以成立:
◆四十九年後十月 王陵攻邯鄲
◆四十九年正月 益发卒佐陵
◆四十九年春 陵戰不善,亡五校
◆四十九年四月 陵免,王齕代將攻邯鄲
◆五十年正月 王齕圍邯郸
◆五十年八月 信陵君救邯鄲
s***e
发帖数: 1272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曹操墓找到了
谥号武王吗。看曹操的本纪。
v**********m
发帖数: 5516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还真是政治报复,太搞了
这个家伙真山寨,谁可能报复?
司马家为了显示自己得天下是天授民望,必须得把老曹家接受汉献帝禅让的正统性维护
住,因为禅让这种把戏讲究的就是正统性,所以三国志的作者得遵晋帝的标准把魏当做
正统,只有魏帝有本纪,吴蜀的boss只有传。
B*****e
发帖数: 1005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说曹操墓的黄豆吧
这越说越觉得可疑。给一个资料,
大豆起源于中国,从中国大量的古代文献可以证明。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3年)编
的《史记》中,头一篇《五帝本纪》中写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
乃修德振兵,治五气,鞠五种,抚万民,庆四方。”郑玄曰:“五种,黍稷菽麦稻也。
”司马迁在《史记*卷二十七》中写道:“铺至下铺,为菽”,由此可见轩辕黄帝时已
种菽。”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谈到商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经济和文
化的发展时指出:“主要的农作物,如黍、稷、粟、麦(大麦)、来(小麦)、秕、稻、菽
(大豆)等都见于《卜辞》。”卜慕华指出:“以我国而言,公元前1000年以前殷商时代
有了甲骨文,当然记载得非常有限。在农作物方面,辨别出有黍、稷、豆、麦、稻、桑
等,是当时人民主要依以为生的作物。”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卷一中指出:“大豆生于槐。出于沮石之峪中。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
,忌于卯。”
b*****l
发帖数: 9499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魏蜀谁为汉朝正统?
后来那个意义不如史记里的孔子和陈涉列为世家,项羽列为本纪的影响大。

超前
调。
B*****e
发帖数: 1005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刘邦当年斩的蛇多大?
更神的在这里:史记这段象在写神话。
《史记 · 高祖本纪》载:“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
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 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
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
愿还。’高祖醉,曰:‘ 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
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 人杀吾子,
故哭之。’人曰:‘ 妪子何为见杀?’妪曰:‘ 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
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
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t****u
发帖数: 8614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邓先圣列传
邓太宗应该上本纪吧!怎么才一个列传。

先圣
g*****g
发帖数: 6798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邓先圣列传
显然应该是太宗本纪
这是毛论故意的
j*********5
发帖数: 6221
18
早上几年,如果问我想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位帝王,我的回答大概不会离开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的范畴太远。如今我早已明白,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都有比写在纸上刻在
石头上的丰功伟绩远为重要的东西。因此,我的答案也换成了明武宗正德皇帝。不过,
选择背后是复杂的心境——我想的并不是成为历史上的正德,玩一把穿越式的角色扮演
;更多的,还是作为旁观者的、对这位浪漫皇帝的深深同情。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即位的年龄很小,虽然《史记》之后正史的逐渐堕落,
已经使“性聪颖”之类的评语泛滥于几乎每一篇帝王本纪。不过,正德的聪明,可以从
当时许多其他的记述、特别是朝中大臣的笔记中,得以旁证。另外,记述中正德的“清
秀隽朗”,也完全可以从保存至今的明代帝王画像中得以验证。当然,完全有理由相信
这是一种隋炀帝笔法,聪明和漂亮,这些并不为中国传统所重视的优点,无非是为了正
文部分的大加鞭笞做些铺垫罢了
相信好多同龄人都和我一样吧,早期的历史知识,大多来自于当年那套上中下三
本的《上下五千年》。这是极好的书。然而,历史书本身往往最易囿于历史局限,譬如
关于正德的那一篇。在描述中,正德从小养尊处优,不懂得勤
n*******w
发帖数: 6708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千古谁识曹无伤zt
作为历史公案的鸿门宴,其始其终都与一个人物挂上了号,这个人就是曹无伤。给人的
印象是,这是一个刚刚出场就立即谢幕的人物、却让历史永远地记住了他。后世甚至以
为,因为曹无伤才有鸿门宴。菜九以为,可能更接近历史真实的是,无论有没有曹无伤
,都会有鸿门宴。
除曹无伤外,刘邦所部的左司马尚有三人,他们是蓼侯孔藂,费侯陈贺,斥丘侯唐
厉。但一提到左司马,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曹无伤。比如,沛公初起兵时斩秦泗川守壮
的功臣就是左司马,《高祖本纪》记此事曰:“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索隐
》引颜师古云:“得,司马之名。非也。按後云左司马曹无伤,自此已下,更不见替易
处,盖是左司马无伤得泗川守壮而杀之耳。”这一来二去,就将这一桩大功落实在了曹
无伤的名下。只是这种认定不是没有争议的,《史记会注考证》引周寿昌曰:“沛公此
时左司马尚有孔聚、陈贺、唐厉、不止曹无伤一人。《功臣表》可证。”但菜九以为,
这个功劳可能还真应该归之于曹无伤。因为另几人是汉之功臣,如果是他们中某人所为
,直接说就是了,何必只保留官职而不提姓名。可能的原因是曹无伤已成了罪人,不便
提。而击杀秦郡守之功又是反秦战事之最可称道者,不容
g****t
发帖数: 31659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史记,汉书的高下大家怎么看?
我只看过人民文学出的<史记选>,<汉书选>.
另外零散念过一些记传本纪什么的.
古代评价,貌似两者基本并称,不分高下.
可见这也是个大坑.
大家不妨深挖一下.
c*****1
发帖数: 3240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七国之乱 吴王濞的老将和小将
haha,戏言也要兑现的,十个包子已发
通鉴这段基本是抄史记灌婴列传和项羽本纪的
垓下突围算不得骑兵对阵吧
而荥阳却是项羽战败之例
w**t
发帖数: 3247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现在回头看国共内战
史记 高祖本纪: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是时是鸿门宴之前的时候。
w**t
发帖数: 3247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现在回头看国共内战
巴蜀这种地方,秦经营了那么久,早不是不毛之地了,更别提汉中了。史记 高祖本纪
说的明白: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
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
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
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
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韩信的意思很明白,汉王手下都是“山东之人”,思乡心切才逃亡的。汉王出汉中的时
候,还“留萧何收巴、蜀租,给军粮食”。高祖二年六月,“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
相食。令民就食蜀、汉”,蜀,汉要是不毛之地,怎么可能又是提供军粮,又是让关中
民就食蜀,汉?
S*E
发帖数: 3662
24
这一段,袁腾飞确实是明确说了,是皇帝任命赵构当天下兵马大元帅的。
袁还说,后来赵构领兵勤王,走在路上,遇见钦差,从头发上取下密诏,
让赵构暂缓进军。赵构军中有人说这是伪诏,赵构反问,你怎么证明是
伪诏?其实赵构知道他的那点人马,去了也白给。所以最好就观望了。
三问!袁老师语:“金军二次南下,赵构主动请缨去金营议和,走到半路,被人拦下,
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招兵买马,起兵勤王,招来军队也不去勤王。”
不错,赵构确实打算第二次前往金营,也确实被老百姓拦下了。但是,拦下之后呢?就
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招兵买马?这显然是无稽之谈。甚至有点荒诞不经的味道。
事实上,《宋史》第二十三《钦宗本纪》上面写的很明确“己酉,遣冯澥、曹辅与宗室
仲温、士讠布使金军请和。命康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速领兵入卫。”
这则说明什么?康王赵构并非以自己名义招兵买马,而是经过他老哥宋钦宗的首肯才以
兵马元帅自居,从而招兵买马组建勤王之师的。
l***f
发帖数: 618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国史60年(转载)
这个只能算是简史,还有写很多本纪、书、列传没写。
v*****s
发帖数: 20290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比红朝和宋朝政治制度
宋史·徽宗本纪,分别出自卷21,卷22。
七年春正月丁酉,于阗入贡。庚子,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
(宣和四年)五月壬戌,以高俅为开府仪同三司。
W*******a
发帖数: 1769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z新史记-山姆本纪
山姆者,欧罗巴人也。不堪苛政久矣,遂浮海以觅乐土。土著之民虽众,皆乌合也,固
不能敌。山姆乃屠之以尽有其地。更施捭阖之术,假友邦以为援,尽脱故主羁縻。遂开
国称孤,号大叔。
山姆固强人也,素善智计而喜功业,有国以来,开疆不已,兵甲无日得息。剑斧所及,
势如破竹,强国上邦,无不披靡。乃独跨两洋之地,尽收化外山岛。更历两战,使枭雄
湮灭,豪酋授首,遂王天下。
帝业既成,骄奢始渐。诸侯或有逆其意者,必除之而后快。间有揭竿而起者,趣以轻兵
讨之,谈笑之间,立成齑粉亦。海东有大酋长名罗斯者,素劲敌也,山姆图之久矣。施
以百计,竟克之。于是六合之内,莫敢仰视;号令之出,莫敢不从。才智之士,争往归
之。海内奇珍,尽收袖底。山姆亦自度,代天之任,岂属他人哉。
究山姆之所恃者,三宝器也。曰棒子,曰银子,曰嗓子。
棒子者,非泡菜国人之谓也,杀器也。观山姆之棒,至粗至重,上挟风雷之势,下聚熊
罴精神,望之已气沮,当之则无幸。纵合万邦之棒,不敌其万一也。于是土著之民尽屠
,邻居之土尽收,踏敌国如履自家院,擒元首如探自家囊,百战不殆,无往而不利,皆
棒之力也。不用则悬之高堂,以慑人心。煌煌巨物,耀烨生辉,望之如
h********k
发帖数: 15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z新史记-山姆本纪
写的不错。
妙就妙在不是简单重复事实,诸多推想出的细节确实令人拍案叫绝啊。
都说史书是无韵离骚,说的不错啊。
m******r
发帖数: 384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z新史记-山姆本纪
赞好文
t******i
发帖数: 2688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z新史记-山姆本纪

上联曰,“打得奴家喜欢雅嘛
跌”;下联曰,“全赖恩公救命思密达”。横批曰“妾身有礼”
m**********a
发帖数: 10817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z新史记-山姆本纪
转载的, 原文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d075340100i858.html
m**********a
发帖数: 10817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z新史记-山姆本纪
转载的, 原文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d075340100i858.html
M*****n
发帖数: 16729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z新史记-山姆本纪
没看见宝宝和涛涛送了什么联?
b*****l
发帖数: 9499
34
嗯,这一点上很继承了刘邦的作风,但比刘邦要衰多了,数了数,他老婆孩子被曹操抓
了一回,被吕布抓了两回,我觉得比貂蝉都要惨。
他倒是没有刘邦那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的流氓架势。不过
从“为天下者不顾家”这个角度说,这俩是一致的。
刘邦也是我特喜爱的人物啊。相当的有趣。高祖本纪每次读来都是从头笑到尾。

。督
亡命
m******r
发帖数: 4351
35
刘备伐吴很可能是诸葛亮赞同策划的。
史书上确实没有诸葛亮对伐吴一事的具体看法。但是作为蜀汉丞相,战略计划的参与和
制定者,说诸葛本人没有具体立场是说不过去的。当时蜀汉群臣在伐吴一事人发生争吵
,各方人士纷纷站队,偏偏没有诸葛亮的事。
注意诸葛亮之前之后都没有具体的明确反对伐吴的观点出笼,即使是那个关于法正若在
的感叹。如果诸葛亮反复伐吴,至少在他本人的传记里面应该浓烈的写上一笔,证明诸
葛的先见之明,可是,没有。所以,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为传者讳。陈寿干这事也不
是头一回了。如我之前说的,陈寿写赤壁之战,在魏武本纪里面曹操不过是“大疫,吏
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其他所有魏国的传记里面再也没有出现赤壁这个字眼。就连曹
仁丢了南郡这件事, 在曹仁的传记里面都只字不提, 曲笔写得仿佛是个大胜仗一样,虽
然史书讲究为尊者讳,但三国志写成这种程度,也实在太过分了。
按我的看法,很可能就是诸葛亮怂恿刘备伐吴,目标有限,不是灭吴,而是趁孙吴立足
不稳之际,和自己原有的根基,重夺荆州。这样来看,就可以理解刘备伐吴的紧迫性。
比起伐魏来说,伐吴优势多多。最重要的就是补给问题。伐魏的补给难度更甚于伐汉中
r******t
发帖数: 8967
36
当时他称帝的理由就是母亲是汉公主,兴复汉室,为舅报仇.
北魏拓拔史更离谱,魏本纪里编了一通忘了是夏还是商的王子跑到北方,成为拓拔祖先的
说法.
w**t
发帖数: 3247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秦始皇残暴吗
拜托史记 秦始皇本纪看了再出来说话好不好?
v*****s
发帖数: 20290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萝莉们都太可爱了
商和玄鸟的关系比较明确,商一直用玄鸟/凤凰做图腾。
有种说法是,玄鸟是东夷的图腾,所以秦本纪实际上阴晦的指出了秦为东夷后代。也有
可能是司马迁或
者某原创者懒得动脑筋,直接抄了商的神话,两个说法几乎一模一样。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
因孕生契。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B****s
发帖数: 5731
39
好像只有太史公才会这么做本纪。
f****i
发帖数: 9419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演义颂扬的是虚伪
俺贴啥干货,把武帝本纪从头到尾贴过来?哪句有屠城的?包括徐州之战,也是杀陶谦
下属。说曹操屠城的,基本都是后汉书出来的,再别的没啥太多的系统史料。再不更多
的就是野史了,噢,好像世说有点货。然后三国志就被打上立场偏颇的烙印了。俺就不
明白了,既然三国志真那么偏颇,请问,为啥当时有人也要写当代史,看了陈寿的三国
志把自己写得烧了?认为陈寿的书文笔流程,内容详实?
至于说刘备的话诛心,那就挺可笑了,这是史实,刘备一辈子都在逃命,只有最后十二
三年能称为防守。有点实力了,就凭情绪伐吴,请问这不是“主以怒而兴师”?曹操真
得残暴多疑毫无容人之量,刘备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f****i
发帖数: 9419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演义颂扬的是虚伪
你别不屑逻辑了你连我类比的逻辑都不清楚,最主要的就是你根本就不清楚基础知识。
就好像我说典故,你不懂,当然不知道逻辑了。
另外,首先,我根本就不是什么维护曹操,我最开始回复你过于偏向刘备的内容,(还
有,你到现在还没鬼大我啥荀彧杨修的咋死的?)就说了曹操屠城从史料记载上说是没
有统一的,有争议的,所以争论搁置。你读史就不能自己读读内容再判断,都是看别人
的。就不能先不预设立场好好看史料,学习点文言文了解内容?我第一个给你的回帖既
没有偏向曹操也没有偏向刘备,就是你立场对刘备太强烈了,所以说说罢了,我给你的
内容首先就说楼主没从三国演义里面出来。另外,你就不能看看别人的帖子内容再回复
?就你给的这个链接,我还用反驳吗?看看我前面回帖“发信人: fengqi (道听途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三国演义颂扬的是虚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 08:27:49 2010, 美东)
俺贴啥干货,把武帝本纪从头到尾贴过来?哪句有屠城的?包括徐州之战,也是杀陶谦
下属。说曹操屠城的,基本都是后汉书出来的,再别的没啥太多的系统史料。再不更多
的就是
W***o
发帖数: 90
42
清史稿后妃本纪中讲慈禧,开篇是“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你从哪里看到过在慈
禧名字前面加“爱新
觉罗门”的?不仅仅是清朝,中国古代后妃的正式称谓中从来没有冠以“xx门”的事情。
p*****e
发帖数: 58
43
匈奴的祖先是谁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的重要牧游民族之一。它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战国
时期),其名始于战国,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动长达700年之久,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
史上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匈奴的历史是中国民族历史中的重要一部分,因为中国的
历史学家写匈奴多注意时代的变迁或朝代的更替,而不太注重族源问题。而北方民族又
多以游牧为其主要生活方式,对自已的历史也没有太多的文字记载,所以关于匈奴的起
源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我要说匈奴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也是炎黃子孙,你可能会大吃一惊,也许要骂我
的,但稍安勿燥请听慢慢道来。
中国最古老的地理书《山海经》中就记载了匈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
与夏同祖,皆出于黃帝。这里的“犬戎”即指匈奴。
《山海经.大荒东经》还给出了匈奴的所在地,载:“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
凶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即黃帝与蚩尤大战之地,应在今河
北之涿鹿,郝懿行笺疏:
按《史记.五帝纪.索隐》引皇浦谧云:“黃帝使应龙杀蚩尤于凶黎之谷。”袁珂校
注:“要以冀州之野即涿鹿之阿为近正。”指出凶黎... 阅读全帖
d****z
发帖数: 9503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现在姓姬的人这么少?
史记,秦本纪。
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
由此为赵氏。
m******r
发帖数: 4351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战役
现在一评点古人,往往有个趋势,就是把失败的一方贬得一钱不值,似乎寻常一个路人
都能比失败的一方强。其实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即使是失败的一方,决策往往也是
在众多参谋的基础上作出的,虽然不是最好,但也是本着相当好的理由的。
先说官渡。官渡之战,偶然的成分比较多。
所谓袁绍失人心是所谓胜利者的史书写法,其实应该说袁绍比曹操更得人心。民心上袁
绍占优,士心上可以大概也是袁绍好,审配沮授都是宁死不降(我想肯定有人要提许攸)
,而曹操那边,先是有陈宫的反叛,还有著名的官渡之战后的曹操烧书:“收绍书中,
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曹操以严于用法著称,此际之所以不穷加追究,只能说
信太多了,乃至在太祖本纪上都大书一笔。
所谓“见小利而亡命,做大事而惜身”应该是三国演义的说法,真正的袁绍不见得是这
样。
说起官渡之战,袁绍在战略上的制定还是不错的。袁军的单兵战斗力不如曹军,"果劲不
如南",兵力也不是占绝对优势,所以分兵并不适宜;而且曹军的骑兵占优(消灭了颜良
文丑)。进兵官渡的目的也是攻敌之必救,方向直捣许昌,逼使兵力处于严重劣势的曹
操进行战略决战。另一方面,派刘备深入曹操后方进行袭扰,导致作...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46
☆─────────────────────────────────────☆
whct (Be my mirror, my sword and shield) 于 (Mon Mar 29 14:48:16 2010, 美东) 提到:
按史记:
吴少(小)将桓将军说王曰:“吴多步兵,步兵利险;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原大王
所过城邑不下,直弃去,疾西据雒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虽毋入关
,天下
固已定矣。即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汉军车骑至,驰入梁楚之郊,事败矣。”吴王问诸
老将,老将曰:“此少年推锋之计可耳,安知大虑乎!”于是王不用桓将军计。
Hoho...
☆─────────────────────────────────────☆
mxh (mxh) 于 (Mon Mar 29 14:51:34 2010, 美东) 提到:
但是不管用小将计还是老将策,结果还是应该一样的吧。销藩集权乃大势,不可能回到
战国了。
☆─────────────────────────────────────☆
whct (Be my mirror, my sword... 阅读全帖
o**n
发帖数: 1249
47
审食其还是郦食其?什么典故?我在吕太后本纪没看到。
c*******o
发帖数: 27734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史修的怎么样了?
白话文的本纪和列传能看吗?不如看演义。。。

正文白话,引文按原文吧?
怕就怕半文半白。
w********h
发帖数: 12367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史修的怎么样了?
肯定是白话文的。。。
这也就算了,但按照TG的史观,
估计不会用本纪列传这种,
肯定是用分类编年法。。。那个无聊吧。。。
而且清朝三百年,故事又颇多,资料又比较庞杂,
还牵扯到国际交流,我觉得至少得花个20年才能编好。。。
c*******o
发帖数: 27734
50
要说你不想进本纪那就太虚伪了。。。

我不上,机会留给别人
我入个列传就可以了
首页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