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鲁迅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n
发帖数: 21641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宋尚诗:喜欢鲁迅的四个理由
最近翻北大文学教材当代部分发现重点谈了王贾陈(忠实)三位
我很好奇,后来发现他们另外编了一本更广的,目录如下,可以看出王朔再怎么哗众取宠,
他是一座绕不过去的丰碑,包括样板戏等等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鲁迅研究四题
一、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二、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三、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
四、如何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第二讲 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一、如何消除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
二、知人论诗读《女神》
三、郭沫若研究概况
第三讲 茅盾研究中的“矛盾”
一、茅盾研究概况
二、茅盾的文学主张
三、《子夜》分析
四、茅盾的艺术风格
第四讲 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昧”
一、如何理解老舍“市民世界”的文化反思
二、《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第五讲 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一、曹禺研究概况
二、曹禺话剧的诗意特征
三、曹禺话剧艺术的其他几个特征
四、对几个有争议的戏剧人物的艺术剖析
第六讲 沈从文与“京派”文学
一、关于“京派”
二、沈从文的文学理想与城乡对...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1630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深刻吗?
睁开眼看看事实,鲁迅的文章对中国人的精神到底造成了什么影响?
结果就是一些成天把中国人劣根性挂在嘴上的垃圾公知,难道鲁迅没有责任吗?
你说“鲁迅从来没有说过中国人的劣根就不是其他民族的劣根了”,这算借口吗?
说一半的真相不如不说,因为一半的真相往往是极具误导性的,西媒惯用的手段,也是
公知惯用的手段。当然,鲁迅有可能只是因为知识不够,只知道一半的真相,但是即使
如此,其误导性也是难辞其咎。
鲁迅可能是想唤醒中国的国民,但是他的方式是偏激的,光是制造一些极端故事,过分
强调自己人的缺点,结果造成的不是唤醒,而是更深的自卑型人格缺陷,就像今天很多
中国人盲目崇洋自恨而不自知,还以为自己观念先进,真是可笑之至。
h*****n
发帖数: 1630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深刻吗?
看来你喜欢说因果。这也正合我意。
人性之因有二,一是动物天性,比如趋利避害,生殖需要等等,二是社会使然,人与人
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因此产生种种概念,比如忠,义,孝,各种责任等等。
人与其它动物的差别,在于以上第二的社会性。东方哲学强调的也是这一点,人如果不
仁不义,就是“衣冠禽兽”。这句话的含义是很清楚的。
然而,人的动物性就好象关在笼子里的老虎,它会成天抱怨自己吃不饱,不够自由。但
是如果你把笼子去掉,它就会吃掉整个人。因此,笼子(道德框架)是必须的,只不过
其大小可以适当调节。
东西方都有其道德框架,西方主要是基于一神教的道德,但是东方人历史文化上对一神
教就是无感,所以东方的道德观主要强调人自身的思想境界修养,君子慎独,三省吾身。
诚然,道德是人建立的,而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权力。所以道德规范自然带有一定的强
迫性,有些细节也未必公平合理,可能允许一部分人压迫另一部分人。这就是鲁迅所说
“吃人”。
但是,鲁迅的偏激之处就在于,他抓住一些弊端就用“吃人”来形容整个几千年的礼教
体系(有些人将其引申至儒家思想体系),而没有看到礼教体系更大的优点和根本上的
存在合理性。礼教吃人?殊... 阅读全帖
a*o
发帖数: 25262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从《一件小事》看鲁迅
看了一下,居然茅盾的看法和我一样,鲁迅在说“我”就是他鲁迅自己。不过后面的歌
颂什么,谴责什么的就不同意了,政治性质,和立场的客套话而已。

茅盾也曾指出,鲁迅既老实不客气地解剖别人,也老实不客气地解剖自己;并且说《一
件小事》便是自己分析和自己批评(《鲁迅论》),表现了鲁迅自我解剖的精神。可见
,两部作品都有着歌颂劳动人民的高尚品德,同时谴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自私的相
似主题。

自我解剖的精神,就是“不要脸”。
M********c
发帖数: 11672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从《一件小事》看鲁迅
————动机我觉得和你说的相似,是以批判为目的,而批判是为了唤醒。鲁迅之所以
大声疾呼,是因为用别的办法已经很难让沉睡的人醒来了。别人被惊醒后对旁边大叫的
人的反应,并不能说明鲁迅幼稚。鲁迅的做法,说幼稚不如说他奋不顾身更贴切。

鲁迅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什么?批判一般人的小市民心理?可是有没有唤醒大众?
这种方法是幼稚的。一个睡着的人,如果某人在旁边大叫,是的,这是可以把这个熟睡
的人从梦中猛然惊醒,跳起。可是,假如你是睡着的人,你被惊醒的反应是什么?
这一件小事,其实一点也不小,其实是鲁迅内心心里的一种内疚,惬意的表现罢了。
a*o
发帖数: 25262
6
鲁迅,一个响亮的名字。一提到鲁迅,大家就想到“痛打落水狗”,著名的“丧家的”
“资本家的乏走狗”称谓了。说起来这些大家朗朗入口,比唱国歌还熟。那种悲愤的泄
恨方法可以这么爽快的一下子哇啦出来的,真乃是人生快事也。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把鲁迅的情绪上的泄愤痛快感觉表达在音乐上又是如何的呢
?这放在现在的时代里,跟黑人的 Rap, Hip Hop 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破口大骂
之中找到愉快的感觉,当中虽然夹杂着某些粗口,也不失有人认为非常有内涵的歌词也

美国出名的 Rap 歌手阿姆,(不知道为什么翻译成为个女人名字,唉,不关我事,就
不理了) 阿姆,英文名字叫 Eminem,大家不要以为是巧克力 M&M,是 Eminem,认真正
牌不要给山寨的骗了。说起此人,他和小布什的老婆,当时的第一夫人还有过一段口战
。Eminem 说他的音乐是美国的一种文化,可是保守的小布什的老婆说那是荒谬的。唉
,废话不那么多了,大家来听听鲁迅悲愤式的音乐表达方式。是否可以找到共鸣了。
这可是很喜欢的一首歌,有时候听听这些歌也不错的。就是泄愤的感觉,仔细听听,歌
词有些比鲁迅写的还深刻。
a*o
发帖数: 25262
7
看见你对鲁迅热情很大的,就也说几句。。
我本来说大家对近代史的热情和联想到鲁迅的文章,只不过想借鲁迅的话来表达一下,
可是话就转移到鲁迅的身上去了。
一谈鲁迅,咱们可多话了,可能三天三夜也谈不完。。
wh
发帖数: 141625
8
以前读到过余华引狂人日记和孔乙己的句子,寥寥几句点出作者的厉害之处,真是惺惺
惜惺惺,作家碰作家。
关于毛泽东和鲁迅的共鸣也很有道理:
“文革结束以后,我曾经十分好奇毛泽东对鲁迅的欣赏。我想,这两个人在心灵上可能有
一条秘密通道,虽然有着生死之隔,他们仍然能够迅速地互相抵达。毛泽东和鲁迅似乎
都有着坚强的心灵和永不安分的性格。毛泽东赞扬鲁迅的「硬骨头精神」,其实毛泽东
也是硬骨头,他和当时比中国强大的美国和苏联抗衡时毫不示弱。而且这两个人在思想
深处都是彻底的和极端的,他们对儒家的中庸之道都表现出了深恶痛绝。”
我感觉毛、鲁、尼采、希特勒可能有这个强硬、极端、叛逆的共性。希特勒对尼采的欣
赏也让尼采倒足了霉。鲁迅恰恰也喜欢尼采,引过那句王国维也引的独爱血写的文字。
不过有心理学家分析希特勒是懦弱,从没有亲手杀过人,从没去过集中营,从没签署过
一份处死文件,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精神世界里,但又神奇地把整个世界拖入疯狂。他根
本不会打仗,但神奇地连连打胜仗,对手还都比他强得多。一贯理性的德国人震惊得脑
子短路,从此昏头昏脑地被一个毫无理性的人牵着鼻子走……
c********d
发帖数: 11593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鲁迅﹕族魂还是汉奸? zz
如果作者也是和那谁同一个时代,小学中学十二年语文全部是鲁迅鲁迅,引发青春期的
叛逆心理,写出这种东西倒也算是可以理解。
不过就内容本身,我见到的是作者的不学无术。
就譬如结尾这段“值此国家民族燃眉之急,值此日本鬼子疯狂侵占上海之际,鲁
迅却由日本人转移来保护去,有“三闲”的功夫,有“二心”的准备,实在是爱国的人
们所难以想象的罢。”——稍微看一下《三闲》《二心》的序,就可知道鲁迅这两个杂
文集的名字原本就是带讽刺意味的,是对当时某些针对他的攻击的反讽;而作者拿出这
两个名字来说事儿,简直就是在人家要扇耳光时再把脸凑上去。
鲁迅自己在杂文里早就说了,指他勾结苏联或者日本者,本就不少。作者却在鲁迅死后
这么多年才恍然大悟过来,非但太晚,而且说来说去还就是个内山完造,实在也就是当
年的《内山书店小坐记》的水准而已。

发帖数: 1
10
鲁迅过时了,起码在官方眼里是的,中学时候鲁迅先生的很多文章,都被删的精光了。
然而越是年纪渐长,越发现鲁迅先生的文章写的极好,以前一些不曾理解的文字,现在
渐渐懂了,然后也有点明白鲁迅先生为什么会从教材上下架了。
大三寒假,没有回家,一个人留在学校里,从图书馆借了不少书,加上自己买的书,这
算是我的精神食粮。那时候每天的生活是这样的,就是中午十二点只有起床,然后去外
面吃饭,去操场锻炼一段时间,回来看书,写东西,晚上去吃饭,散步,写点东西,然
后到了十点左右只看书,一般会看到凌晨三四点,然后睡觉。
那时候我主要鲁迅全集,拿着一支笔,看一下记一下,觉得好的还画波浪线,还写心得
体会。大约看懂了三分之二,鲁迅有些文字也很拗口,读起来很不舒服,但是大部分都
是越看越喜欢。那段时间,真的觉得自己进步很大,觉得日子过的有意义。
当然也有同学问,为什么不回来。
父母也问过,为什么不回来。
我说,坐火车太麻烦了,尤其是寒假返校,太恐怖了,其实不是的,那时候失恋,不想
面对任何一个人,只想对着书,然后每天把自己忙的不行,才不会有时间去难过。
e********r
发帖数: 2352
1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比较一下鲁迅和周作人写的社戏
一直不是太喜欢鲁迅,和文笔好坏无关,只是针对他本人,总觉得鲁迅大体上就是一个
愤青,动辄利用自己的文字去鼓动热血青年,而自己似乎总是置身事外,和现今的键盘
侠似乎相去不远,总有吃人血馒头的嫌疑,比如记念刘和珍君,鲁迅笔下的汉奸校长不
过是阻止学生上街去白白送死罢了,敢挡在一群被冲昏头脑的热血青年前面,希望能保
住他们的性命留待以后,到了鲁迅的笔下就是和卖国者同流合污的汉奸,这无非就是利
用自己的文字在党同伐异,很难让人喜欢,或许这时的鲁迅已经忘了面对秋瑾号召游行
时自己的懦弱不前,转而把自己放到了道德的制高点。
c********d
发帖数: 11593
1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比较一下鲁迅和周作人写的社戏
也没有觉得无趣呀,鲁迅的文很明显地表现出小孩看戏的偏好——喜欢看打,不喜欢看
唱。所以铁头老生上场就眼巴巴地等他翻跟头,小旦上场就开始犯困,老旦上场就索性
溜号了。村里那时候的小孩子,又没有电游、动画片可以看,又不识字,平时还要帮农
活,这种一年一度的社戏于他们而言只怕是春晚一样隆重的。周作人看的这场戏,要是
放到鲁迅的《社戏》的场景里,只怕是最受欢迎的那一类,全部都是动作戏,没有小旦
老旦出来惹厌。更有趣的是唱戏的都是熟人,譬如那个阿九一上台小孩就笑着嚷开了。
ps由此可见鲁迅和周作人看的戏不是同一种。鲁迅看的是小村子跟附近的大村合办的戏
,演戏的都是外来的;但周作人看的是本村办戏,上台的都是认识的人。
鲁迅的社戏,其实重头不在戏,而是在那群小孩。记得中学时去我爸妈下放的山村里玩
,大家吃完午饭了,主人就叫孩子说:去拿竹竿打几个果子来吃。然后对我们说,这里
家家户户都有果树,不拘谁家都可以随便打的。结果那小孩最后拿着果子回来,说看来
看去还是他们自己的果子熟得好,就打来了。后来想来非常有《社戏》里阿发说“偷我
们的罢”之风。
p******n
发帖数: 2449
1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比较一下鲁迅和周作人写的社戏
生平简介编辑
杨荫榆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小名申官,1907年杨荫
榆获公费东渡日本留学,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杨荫榆毕业回国后,受聘于江苏
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同时兼任生物解剖教师。1914年杨荫榆出任北
京女子师范学监。1918年杨荫榆赴美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22年,回国后的杨荫榆一度在上海教书,不久便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召至北京,于
1924年2月她被任命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杨荫榆深受欧风美雨的熏陶,对中国的了解远远落后。经过辛亥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
洗礼的国人尤其是学生,对专制、独裁与黑暗充满了厌恶和唾弃,对自由、民主充满了
渴望。年轻学子们就像当年勇于退婚的杨荫榆一样,对社会的不公与黑暗充满了战斗精
神,他们勇于挑战权威,不怕压制。杨荫榆照搬从西方学来的教育理论,一味强调秩序
、学风,她曾在一篇文章中宣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
,所以被学生讥讽为“国民之母之母之婆”。她要求学生只管读书,不要参加过问政治
运动,把学生的爱国行为一律视为“学风不正”,横加阻挠。[2]
... 阅读全帖
e********r
发帖数: 2352
1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比较一下鲁迅和周作人写的社戏
虎肉既然要较真,那就说一下,这篇文章当时的作用真的起到声讨政府,声讨日本帝国
主义作用吗,更多是鲁迅对自己国人的鞭笞吧,愤怒的怒火被吸引到一个单纯的教育者
上,这和砸日本车的闹剧有什么区别,挑逗国人内斗很有意思吧,转移一下群众的注意
力,连日本帝国主义似乎也并不那么坏了,鲁迅的手段和现在明星的公关团队有什么区
别,客观上转移了大家对日本的愤恨,搁现在大家一定要骂五毛了,如果不幸言中,按
照鲁迅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未尝不会为了五斗米折腰,发文明里暗里转移大家注意
力也是很有可能的。
虎肉菌斑和人吵惯了,来了读书版就气势汹汹,拿出证据证明鲁迅是爱国的吧,别告诉
我嘴上喊喊高调就是爱国,那是爱国贼的把戏,杨可是为国死节了的,鲁迅在哪里。
p******n
发帖数: 2449
1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比较一下鲁迅和周作人写的社戏
// from google
从性格上看,许广平是那种大气、爽朗、有决断,相对比较粗放一类的女人,好处是为
人大度宽容,不拘小节,情绪比较稳定。不足是敏感力要差些,特别是对一些细微纤弱
的感情变化,感觉要迟钝得多,比较缺少艺术家的心灵感应。也因此她对鲁迅心灵深处
脆弱、敏感、病态的一面,感知不会很深入。
萧红就不一样了,气质上敏感、脆弱、忧伤,情绪起伏大,容易波动,比鲁迅几乎犹有
过之。她天生就具有艺术家的敏锐与超强的感知力。她的小说《小城三月》简直就是一
首忧伤的歌。事实上,与他对萧军的看法相比,鲁迅更看重萧红的文学才能。从书信中
也可看出,鲁迅对萧红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事实上,到现在,经过时间的检验,也印
证了这一点,萧红的作品比萧军的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鲁迅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从性格上,他带有女性的脆弱、柔性、敏感、情绪起伏强、
变化快,也因此,他有着超强的艺术感受力与创造力。但在精神意志上,他却有着作为
男性百折不挠钢铁般的力量。
wh
发帖数: 141625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比较一下鲁迅和周作人写的社戏
何必见天地拿低劣的偷窥谣言装疯卖傻。周作人对鲁迅当然反目成仇,乃至动手。比较
一下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给鲁迅的信:
“鲁迅先生:
我昨日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
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的,现在所见的
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
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七月十八日,作人。”
和鲁迅的日记:
“上午启孟持信来,后邀欲问之,不至。”
鲁迅搬出去后回来拿书,写的日记:
“下午往八道湾宅取书及什器,比进西厢,启孟及其妻突出骂詈殴打,又以电话招重九
及张凤举、徐耀辰来,其妻向之述我罪状,多秽语,凡捏造未圆处,则启孟救正之,然
终取书、器而出。”
和周作人的日记:
“下午L来闹,张徐二君来。”
wh
发帖数: 141625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比较一下鲁迅和周作人写的社戏
鲁迅写闰土远比麻木多得多,从细致的面貌装束描写,到“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看到这一句时眼泪一下子出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可悲的厚障壁”两个字表现得淋漓
尽致。然后闰土诉说家里境况难,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这么多具体描写,
对比闰土儿子水生松松爽爽地和鲁迅侄子宏儿出去玩、约宏儿到他家玩、完全对应闰土
鲁迅少年时。这样的怀念同情,哪有高傲和何不食肉糜?
鲁迅对革命向来怀疑和犹豫,所以有黑屋子的比喻,有药、范爱农、阿Q这些革命牺牲
品。满脑热情的是胡适陈独秀们。
雇人力车夫是冬天早上去上班,不是下雨怕弄脏鞋子吧?
他和许广平热恋时,写的是最自嘲自讽自我怀疑的《伤逝》。
他一贯反对年轻人头脑发热去送死,支持持久战。
鲁迅在北京时的地位并不如日中天,写完刘和珍这几篇后被政府列入黑名单,逃到厦门
去了。杨荫榆开除学生等等举动和教育部撤她的校长职,都在318之前,和刘和珍一文
无关。这篇文章不过是进了新中国语文课本,在当时没有你认为的杀伤力吧。文中不只
杨荫榆一个实名反派人物,还有一个是刘百昭,后来历任各大学...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鲁迅对《无问西东》的讥贬
对,鲁迅在厦门、广东和顾颉刚等人不和,所以一迁再迁。他在24年之前和胡适交情还
行吧,不是还托胡适帮忙出版学生的小说么。从25年女师大风潮开始,两人才越来越相
左,胡适是主张学生和学校不卷入政治斗争里去的。鲁迅和林长民有什么过节吗?我看
到鲁迅文章里提林长民还很好奇,照说林长民是革命人士,也不参加文人笔战。我没找
到他俩的过节,想着林大概就是泰戈尔的讲座主陪人,所以被鲁迅写了进去。我也觉得
鲁迅没有批评泰戈尔或他的文字,主要批的是徐志摩等吹捧人士。
谢谢你举出你喜欢的泰戈尔的演讲文字,我觉得比电影里说的几句好得多。另外,30年
代的吴岭澜引的泰戈尔诗句也很漂亮,又很符合追求真实自我的电影主旨。我反感的不
是泰戈尔的演讲,是编导怎么表现男主从这场演讲中得到顿悟。我觉得编导的一个盲点
是想当然地假设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梁启超等等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观众一看就
会仰慕,就会相信男主的顿悟,不需要编导下工夫琢磨文字,费唇舌说服观众。这段名
人崇拜的独白,可能很表明编导的心态。这位编导既隐瞒国内的学历,前一个电影又涉
嫌抄袭,总让人觉得不那么真实。
n*******w
发帖数: 6708
1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中国人挖坑挖的最好的是鲁迅。
鲁迅还真没怎么拍中共的马屁
鲁迅36年挂掉的时候,中共还不成起气候
鲁迅的小说的确反应了当时社会
以至于他的小说甚至也反映了2000年以后的中国社会,中国人的特性
鲁迅要是真的拍中共的马屁,
老毛在建国后,也不会说,鲁迅现在如果还活着,要么闭嘴,要么呆在监狱里
d******w
发帖数: 2213
20
鲁迅的才华还是去写小说比较好,写那些皮里阳秋的杂文,真是影响极坏。整个中国是
鲁迅这样的人太多了,而不是太少了。 人年少的时候觉得鲁迅不错可以理解,老了还
觉得鲁迅写得好觉得是脑袋出毛病了。 鲁迅同时期的很多人远胜于他。
a**********u
发帖数: 28450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aixiaoxiaoyu (我爱小小鱼), 信区: Family
标 题: 无法不悲哀--朱安:鲁迅后院的蜗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 14:47:32 2010, 美东)
想起朱安,眼前就浮现一口井。那深深的院落,高高的围墙,阴晦的天气,一
个又一个孤寂的上午、下午,夜里颤抖的星星……无不使人联想起“心似枯井”这个词
语。即使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在那八道湾胡同或砖塔胡同,这口井仍一如既往地空旷,
孤寂,几乎令人害怕。
鲁迅反感朱安,有充分的理由。1906年接到“母病速回”的电报,鲁迅匆匆赶
到家里,却一片张灯结彩,惊愕之余很快就明白了。他没有反对,甚至家里人给他戴假
辫子,也没有表示出特别的不快。他知道这个时候,一切反对都已于事无补。而朱安,
一个过于平凡的绍兴女人,矮小,瘦弱,狭长脸,突出的额,小脚,不但毫不漂亮,连
一般年轻女人的活力都几乎没有一点。虽然鲁迅不至于以貌取人,但我想当他看见母亲
给了他这样一个“礼物”时,总不免寒心。如果朱安漂亮一点,哪怕就是像胡适原配江
冬秀那样,对鲁迅可能也是个
x*****u
发帖数: 3419
2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鲁迅的诗z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62b86010007v8.html 姜汉明
鲁迅的诗 (2007-01-31 21:41:04)

鲁迅是诗人,偶有佳作,多是五十以后写的。他五十岁以前的诗张杨,夸张,难读
难懂,是做诗。五十以后恰恰相反,舒缓平实,平易而韵味十足,显出内心的波澜。`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鲁迅1900年约二十岁与诸弟作别时写了三首
绝句,这是最后一联。鲁迅奋发图强从不怨天尤人,勤奋出智慧。失落悲观也不狎妓不
酗酒,依然勤耕不辍,深知逝者如斯夫。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莲
蓬人》的下半阕,也是1900年写的。高洁好像不是他的风格,大众以为他骂人。但鲁迅
自己说过‘恐吓和谩骂绝不是战斗’,他是一位战士用投枪和匕首,明明白白,绝不放
暗箭耍阴谋。高洁的人要吃肉,荤腥免不了,吃肉的人出污泥不为荤腥染,才真是高洁
。不像和尚吃素官人吃斋,反招惹荤腥。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鲁迅的话 现在越看越深刻
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很让学生头疼的,不仅有的时候读起来特不通顺,有时候一句话就有
很多含义,最不能忍受的是一副高傲的样子,从来不笑,而且几乎常年烟不离手。但是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回过头再去翻看鲁迅的文章,发现自己当时的幼稚,先
生的每句话,比课堂上讲的还要深刻。
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当然,帮助不等
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包括帮助。
真想不到,那么严肃的鲁迅,竟然能将爱情理解的如此透彻。到了一定的年龄,即使遇
到让我动心的人,我也会止于动心,浪漫至于我太奢侈了。给不了别人帮助,只是嘴里
面说出我爱你又有何用,就好像天要下雨,你没带伞,而我无能为力,那就擦肩而过吧。
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人生来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个体,追求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这份权利用钱
买不到,可是当我们为了利益而委屈自己的时候,断送的还有我们的自由。
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长大意味着成熟,却也意味着伪装,习惯了以后,我们自己都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实
的自己。要把面具拿下来是很痛苦的事情。许多人的面具是生存的根...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鲁迅为什么被称为“大先生”
近日看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当然也是无意中从书柜里发现的。看见这本书的时候,
心情就像是大海里淘到了金子一般惊喜,又有他乡遇故知的感慨。
说实话,我对鲁迅的印象,还停留在语文课本里,那时候只知道他的文章很难懂,反正
老师让学就学呗。待长大了重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小时候不懂的地方懂了一些,此外,
还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怀。
许多文人称鲁迅为“大先生”,这大概是源于两点。一来,是他遗世而独立的思想。鲁
迅身上标签太多,提起他老人家总离不开愤青,离不开孔乙己、闺土、祥林嫂、阿Q等
他笔下的经典人物。他的文章之所以犀利、直指痛处,各种嘲讽又各种现实,也是因为
他的思想独特吧。王朔曾遗憾他没有长篇,我却觉得,这是一个以幽默嘲讽见长的愤青
看另一个愤青的角度。
二来,就是他心系天下的情感。我们都知道,鲁迅曾经弃医从文,为的就是拯救国民已
属重症的思想,这是令我非常敬佩的,一个一心为国家着想的人,是伟大的。
对大先生,无需听任何的赞美与诋毁。无论是别人再赞美与诋毁,大先生的文章与言行
,都是永远深刻而生动的。

发帖数: 1
25
这句话是另一位文学大家鲁迅说的,其实也很好笑,郭沫若说鲁迅是法西斯,鲁迅就说
他是才子加流氓,,,,,,,【文学家吵架真的是很不一般呀】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郭沫若的作品,其实我真的做不了任何评价。。。。。。
郭沫若这样一个优秀的文人,鲁迅先生对他的评价却是“才子加流氓”!
原因如下:
郭沫若一生中正式婚姻三次。原配夫人张琼华、(1890—1980 )1912年结婚,旋即被
抛弃,但未离异,在郭家空守六十八年,无子女。第二位夫人安娜,(原名佐滕富子,
1893—1994)日本女子,1916年恋爱同居,后被抛弃,五个子女。解放后由中国政府安
置,副部长级待遇,七十年代末始任全国政协委员,直到病逝止。再就是于立群,(
1916—1976)被称为“抗战夫人”,1938年初与郭同居,共生四男二女, 1979年3月缢
死于北京故居。
张琼华是郭沫若明媒正娶的结发妻子,她比郭沫若大两岁,也不漂亮。这桩婚事郭沫若
是违心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使他毫无办法,风华正茂的郭沫若对张琼华平凡的
外貌甚不满意,洞房之夜又发现她三寸金莲,被戏弄之感油然而生,愤愤地走出洞房,
在厢房里读了一夜书。婚后第五天,郭沫...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8
26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新书推荐——鲁迅的最后十年
鲁迅之所以成为今天的鲁迅,本来就是我党压制舆论,愚弄人民的的结果。鲁迅在文学史
上的崇高地位和语文课本里的高出镜率,完全是我党在文化上造神运动的产物。用鲁迅来
争取自由民主,实在有点讽刺。如此的抬高鲁迅,要么是愤懑实在无处发泄,要不就是被
愚弄得过深,思维已经跳不出这个圈子了。






























S*****g
发帖数: 77
27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我对鲁迅胡适的几点看法 -- 4
有人要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鲁迅语录在过去和现在不断地被人利用作打人的棍子”,很
好。这种例子无论过去现在都举不胜举。过去曾在文革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其中据
说有姚文元的“功劳”。虽然如今此人已被批臭,然而鲁迅的杂文用来当“匕首投枪”(
毛泽东语)确实再合适不过了,鲁迅本人提供了原文,也是大大有“功”的。
至于现在,前两天的西北大学事件,不是又有人提出要对日本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理论根
据是鲁迅的“矫枉需过正”;网上不断有人互骂“落水狗”且要“痛打”之,也热闹的很
;动辄将别人归类为”汉奸““小将”,也不无“落水狗”遗风。网上这种“愤青”语言
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与我们小学中学学来的鲁式毛氏文风不无关系。
不可否认,鲁迅文学造诣很高,他的白话小说令蔡元培胡适等佩服得五体投地,杂文更是
犀利无比。然而,越是锋利的剑,其杀伤力也越大; 当它被各色人等拿来乱舞一气时,
其造成的破坏力也就越大。所以宝剑一定要有武功人品俱佳的人来使才行,而觉得自己有
资格使宝剑的人又太多了, 不免盗匪蜂起。如此看来,还是将武器销毁,人人懂得讲道
理才好。“天大的事抬不过一个理字”,中国民间有这个好传统。
所以,若
l****e
发帖数: 193
28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胡适还是鲁迅》新书上市
前两天《南方周末》上看到这个的书评,现在懒得看书所以
也没太注意。
http://www.hanlin.com/Front/bookdetail.asp?BookID=7500831404
第一辑/鲁迅研究之谜
殷海光 胡适思想与中国前途
钱理群 王富仁等
《读书》杂志讨论林贤治《人间鲁迅》纪要
谢泳 鲁迅研究之谜
林贤治 也谈鲁迅研究之谜
李慎之 回归“五四”学习民主
林贤治 也谈五四、鲁迅与胡适
王毅 宽容与民主同是“五四”的珍贵遗产
第二辑/平心静气论胡适
吴江 平心论胡适
吴江 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和境遇
林毓生 平心静气论胡适
袁伟时 胡适与所谓“中国意识的危机”
季羡林 为胡适说几句话
季羡林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龚育之 胡绳论胡适
龚育之 毛与胡适
龚育之 毛泽东说:可叫胡适当个图书馆长
谢泳 胡适研究二题
陈红民 智者千虑
程巢父 关于《智者千虑》所涉史实的辩证兼及学风
谢泳 不能这样理解胡适
谢泳 我们有没有自由主义传统?
谢泳 再说自由主义传统
谢泳 我们今天怎样了解胡适
李庆西 何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许纪霖 上半个世纪的自由主义
程巢父 胡适的“反悔”并非在30
r****y
发帖数: 26819
29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胡适还是鲁迅》新书上市
参考另外一篇评论鲁迅的文化偏至论的文章:
从《文化偏至论》看鲁迅早期思想的矛盾
邓晓芒
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一封信中曾说到自己的内心矛盾:"或者是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这两种
思想的消长起伏罢",例如说,"同我有关的活着,我倒不放心"(这是人道主义,因为总
是在担心别人活得怎么样),"死了,我就安心"(这是个人主义,因为人都是要死的,而
死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不必去管他人)。"所以我忽而爱人,忽而憎人;做事的时候,有
时确为别人,有时却为自己玩玩,有时则竟因为希望生命从速消磨,所以故意拚命的做
。"(《两地书》)我在"继承五四,超越五四--新批判主义宣言"(载《科学·经济·社会》
1999年4期)一文中对此评论说,西方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本来是靠一种超越世俗生活的
彼岸信念而结合成一种普遍的独立人格的,但在引入中国这样一个缺乏彼岸信念的文化
中来时便解体了,个人主义被理解成中国传统"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狂士风度,失去了普
遍性,人道主义则被理解成中国传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圣人主义,失去了独立个性。
这就使得鲁迅的这一矛盾无法调和,必然在内心极端痛苦中导致自己的"生命从速消磨"
的悲剧。当然,鲁迅本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鲁迅未必可称为思想家
无论是《狂人日记》还是《药》,无论是《祥林嫂》还是《阿Q正传》,鲁迅的文
学作品所传达的都是一种对旧社会的痛恨之情,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憎恶。鲁迅的眼里充
满了一种愤世嫉俗,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对黑暗的社会统治的辛辣讽刺。他几乎用尽了所
有讽刺的手段表达了对黑暗势力的批判,在《狂人日记》里,他把某些黑暗的统治者暗
喻为狗,可见他对那些人恨之入骨,将其纳在不如人的禽兽之列。纵观鲁迅的文学作品
,这样的憎恶旧社会的情感非常浓烈,也非常明显。但是,这样的情感是极端的。他恨
不得把黑暗社会放一把火烧了,但是他没有想到旧社会、旧文化中也有好的东西,精华
的东西也有,只是没有被发现。真正的思想家是冷静的,是会全面辨证思考问题的。而
鲁迅只能说是一个时代发出愤怒吼声的勇士,他并不冷静,而是走了极端。他在文学上
的贡献确实功不可没,但是在思想上确实深度还不够。思想家之所以被称为思想家,其
思想的广度和深度都要成体系。而鲁迅与其说他的情绪更为高昂,对社会的憎恶之情更
浓烈之外,至于称其为思想家,我是不敢恭维。
s****a
发帖数: 9912
31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因为怕鲁迅,所以骂鲁迅
鲁迅骂了胡适骂了梁实秋,鲁迅独霸了中学的语文教材数十载,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梁实秋胡适的作品也进入了中学的语文
的教材,其实他们只是观点的不同,根本不至于搞成恶言相向,
鲁迅敢骂梁实秋是落水狗,买卖提就可以骂别人是傻X,耍流氓
泼赖习惯的养成,其实跟鲁迅不无关系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鲁迅和胡适比较 [转]
鲁迅是艺术家,文学成就较高;胡适是思想家,有比较系统的思想。因为相互不理
解,所以,往往相互看不起。似乎胡适还是很敬重鲁迅的。
鲁迅被人尊重。也通常会被思想家看不起。鲁迅是个文人,具有文人的正义感。有
艺术素养。发现“吃人”。这应该不是他的新发现。不能申请专利。吃人,话粗理不粗
。不好听,但是,是实话。鲁迅应该算是正直的。应该属于魏晋清流。但是,毕竟不是
思想家,没有建设性意见。被思想家看不起。文脉,也不过如此。
胡适是思想家,自由主义?应该不属于原创。抄袭。因此,也不能申请专利。因此
,应该算不算大思想家。也就是普普通通的思想家。也不足为奇。特别是,发现了所谓
的甲戌本,很可能是被骗了。之后,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言。没面子。于是,把甲戌
本,转移到美国去了。后来,花很多钱?赎回来了。共16回。没目录页。与其他抄本相
比,不避讳。这些,都是疑点。
s******g
发帖数: 5074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鲁迅临终前为何急于迁居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09479&extra=page%3D1
1933年4月11日至鲁迅去世,他一直住在上海山阴路(原名施高塔路)大陆新村9号。鲁
迅临终之前,曾急于迁往法租界。前些时候流传一种说法,似乎鲁迅想搬迁是为了逃避日
本人的谋害。这种推测显然证据不足。1936年10月6日,鲁迅在致曹靖华的信中谈到他在
上海择居的三个条件:“一要租界 (按:为了安全),二要廉价,三要清静。 ”但他也知
道,“如此天堂,恐怕不容易找到”。他当时因疾病缠身,行走不便,故托三弟周建人代为
租房。归纳起来,想搬家有三个原因。一,他在大陆新村住了三年半,“实在是住厌了”。
二,大陆新村位于上海日本人聚集的北四川路底,邻居有不少日本人。有一天不知怎的,
他的儿子海婴跟间壁一个年纪较大的日本小孩发生冲突,那小孩便手持日本国旗雄赳赳骂
上门来,久久不肯罢休。鲁迅最后只好叫铁匠来,把前门的一扇铁栅门用铁皮完全钉起来
,外面看不见里面,才总算平息了这场纠纷。三,从1936年5月间起,前面的邻居经常排
放煤烟,而患有肺病的鲁迅需要呼吸新鲜空气,闻到煤烟
wh
发帖数: 141625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明白鲁迅为啥喜欢萧红了:《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8 16:37:19 2014, 美东)
文学课上学了萧红的一个短篇《手》,编者说写于1936年,是萧红作品中艺术水平最高
的一篇(附全文链接):
http://book.kanunu.org/book3/8047/175923.html
来自农村染坊的女孩王亚明有一双青蓝黑紫色的手,这和她的口音一起,遭到城里师生
的嘲笑和排挤。无论她怎样憨厚忍让、刻苦努力,终究敌不过人间的不平、贫穷的残酷
和无边的冷漠。
而故事的第一人称“我”则是个冷眼的旁观者——萧红没有像众多热情洋溢的左翼作家
那样深情讴歌或激烈批判,只是默默地注视着世态炎凉。“我”在周日的早晨和读书的
王亚明打个招呼;“我”告诉王亚明学校的会客室不收钱,可她的农民父亲看到会客室
里的茶壶茶碗仍不敢进去;同学们都不肯和她同屋,“我”也没有站出来,只看着她在
过道里铺床铺,看着舍监讥讽她的黑被子;冬天的早晨,校役不给她开门,...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明白鲁迅为啥喜欢萧红了:《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8 16:37:19 2014, 美东)
文学课上学了萧红的一个短篇《手》,编者说写于1936年,是萧红作品中艺术水平最高
的一篇(附全文链接):
http://book.kanunu.org/book3/8047/175923.html
来自农村染坊的女孩王亚明有一双青蓝黑紫色的手,这和她的口音一起,遭到城里师生
的嘲笑和排挤。无论她怎样憨厚忍让、刻苦努力,终究敌不过人间的不平、贫穷的残酷
和无边的冷漠。
而故事的第一人称“我”则是个冷眼的旁观者——萧红没有像众多热情洋溢的左翼作家
那样深情讴歌或激烈批判,只是默默地注视着世态炎凉。“我”在周日的早晨和读书的
王亚明打个招呼;“我”告诉王亚明学校的会客室不收钱,可她的农民父亲看到会客室
里的茶壶茶碗仍不敢进去;同学们都不肯和她同屋,“我”也没有站出来,只看着她在
过道里铺床铺,看着舍监讥讽她的黑被子;冬天的早晨,校役不给她开门,...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明白鲁迅为啥喜欢萧红了:《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8 16:37:19 2014, 美东)
文学课上学了萧红的一个短篇《手》,编者说写于1936年,是萧红作品中艺术水平最高
的一篇(附全文链接):
http://book.kanunu.org/book3/8047/175923.html
来自农村染坊的女孩王亚明有一双青蓝黑紫色的手,这和她的口音一起,遭到城里师生
的嘲笑和排挤。无论她怎样憨厚忍让、刻苦努力,终究敌不过人间的不平、贫穷的残酷
和无边的冷漠。
而故事的第一人称“我”则是个冷眼的旁观者——萧红没有像众多热情洋溢的左翼作家
那样深情讴歌或激烈批判,只是默默地注视着世态炎凉。“我”在周日的早晨和读书的
王亚明打个招呼;“我”告诉王亚明学校的会客室不收钱,可她的农民父亲看到会客室
里的茶壶茶碗仍不敢进去;同学们都不肯和她同屋,“我”也没有站出来,只看着她在
过道里铺床铺,看着舍监讥讽她的黑被子;冬天的早晨,校役不给她开门,... 阅读全帖
z****l
发帖数: 377
37
我(朱学勤)时常想起鲁迅,想起胡适,想起钱穆,不太想得起梁实秋,林语堂,周作人。
对鲁迅,我的认识有过反复,感情上有过起伏。60年代至70年代是信奉,80年代则是怀疑
、疏离,甚至有点厌烦。80年代最后一年起,才明白自己所处的年代还是鲁迅的年代。
在片面信奉的年代所形成的读者与作者的关系,无异于一场包办婚姻。除了意识形态读物
,你能够读到的另一种读物就是鲁迅,你对20世纪上半叶的了解如果不满于教科书的灌输
,那就去读鲁迅全集后面的注解。由此产生的热爱,是盲目的热爱,没有经过选择的热爱
,与包办婚姻有什么两样?包办婚姻是不牢靠的,很容易被第三者插足。80年代一来,有
多少精神世界的新鲜第三者打将进来?由此产生包办婚姻破裂,出现另一种选择,完全正
常。经受了80年代的冲击,还固守在原来的状态,并不令人尊敬,而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

80年代结束,所有搅动起来的东西开始沉淀下来。这时逐渐对鲁迅发生回归,发生亲近。
此时回归,可以说是痛彻心肺之后的理解。他那样肃杀的文风,我一度以为是他个性所然
,后来方明白是那样的现实环境逼出了那样的文风,甚至可以说,是那样的时代需要那样
的文风。他正是以那样
d******e
发帖数: 1424
38
来自主题: China版 - 中国社会的"去鲁迅化"
鲁迅的伟大并不因为以前共产党对他的抬举和现在一些无聊文人对他的攻击而改变。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又有几个人能够有这样的境界?现在又有多少
人真正认真在读鲁迅?我知道姚明是一直带着鲁迅全集的。
以鲁迅杂文的犀利深刻,可以说什么王朔,李敖之流在他面前就象小丑。
如果读不懂鲁迅的深刻,可以看看以前中学课本“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烂漫的童趣,也只有沈从文笔下才能另外见到。
在现在快餐文学泛滥的时代,鲁迅不为人所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z****l
发帖数: 377
39
我(朱学勤)时常想起鲁迅,想起胡适,想起钱穆,不太想得起梁实秋,林语堂,周作人。
对鲁迅,我的认识有过反复,感情上有过起伏。60年代至70年代是信奉,80年代则是怀疑
、疏离,甚至有点厌烦。80年代最后一年起,才明白自己所处的年代还是鲁迅的年代。
在片面信奉的年代所形成的读者与作者的关系,无异于一场包办婚姻。除了意识形态读物
,你能够读到的另一种读物就是鲁迅,你对20世纪上半叶的了解如果不满于教科书的灌输
,那就去读鲁迅全集后面的注解。由此产生的热爱,是盲目的热爱,没有经过选择的热爱
,与包办婚姻有什么两样?包办婚姻是不牢靠的,很容易被第三者插足。80年代一来,有
多少精神世界的新鲜第三者打将进来?由此产生包办婚姻破裂,出现另一种选择,完全正
常。经受了80年代的冲击,还固守在原来的状态,并不令人尊敬,而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

80年代结束,所有搅动起来的东西开始沉淀下来。这时逐渐对鲁迅发生回归,发生亲近。
此时回归,可以说是痛彻心肺之后的理解。他那样肃杀的文风,我一度以为是他个性所然
,后来方明白是那样的现实环境逼出了那样的文风,甚至可以说,是那样的时代需要那样
的文风。他正是以那样
C***r
发帖数: 759
40
来自主题: _Exile版 - 近代文人印象之九——鲁迅
史杰鹏于2003-05-07 20:40:31发表在国故新知
近代文人印象之九——鲁迅


鲁迅是我的至爱。写起他,我的手都要颤抖,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多年来我暗
暗寻思,却永远不能明白,一个人怎么能把白话汉语操作成这样。简洁而不觉其单薄,坚
韧而不觉其枯硬。敲之铿然,触之也濡;望之俨然,即之也温。那一个个简单的字,竟被
他使得出神入化。好像他在写每一篇文章时,都将每一个汉字经过精心体检,排列操练,
让其各司其职,绝无一个冗员残兵。于是,铸成了那样完美无暇的鲁迅体。那是无论什么
时候,截取其中的一段,都能让我迅即认出面目来的。他早已化入了我的灵魂当中。

早年是在图书馆看鲁迅,做笔记,看到精彩的句子,忍不住要抄下。那精彩中还常
常有幽默,回去后免不了要绘声绘色讲给室友,室友也大抵鬼哭狼嚎地附和,怪笑两声,
念起他们各自喜欢的段落,自然也都是鲁迅的。于是每每慨叹:肉体是会死的,然而灵魂
,却有可能真的不死。

当有能力买来《鲁迅全集》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它就成了我枕边鸿宝。年轻时的
记忆力帮助我好好保存了那段时光。
j****d
发帖数: 1958
4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教育部删减鲁迅文章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junddd (阿棍),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教育部删减鲁迅文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9 21:05:31 2010, 美东)
教育部删减鲁迅文章在中学课本的比重,
不是因为鲁迅的文章过时了,
而是因为学生读完后可能以为鲁迅是当代作家
t****n
发帖数: 2601
42
这些评论是有感于被鲁迅痛骂杨荫榆。老太太在日占期,不止一次跑去质问日本军官
最后在姑苏桥上被恼怒成怒日本人开枪,倒入河中,又被日本人枪击数次,河水泛红,
壮烈蹈死。
反观鲁迅兄弟,对日本人充满阿谀奉承,对中国人恨不得置于死地。
日本人烧杀抢掠,鲁迅不置一词,甚至宣称
只要那侵略,有安定国家之力,保护民生之实,那便是人民所渴望的王道
在鲁迅看来日本是灭绝中国劣等民族良方。
m********y
发帖数: 21909
43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说两个自比鲁迅的左派
这两个自比鲁迅的左派是师兄弟,一个是毛左,叫孔庆东,另一个是新左,叫旷新年。
俩人的研究生导师是温如敏,博士导师好像都是严家炎。
俩人本来关系很铁,后来政治观点不同,个人恩怨很多,打了起来,一直打到了网上,
好戏连连。一会我再说,先给孩子洗澡。
给孩子洗完澡,不想写了,觉得虽然孔庆东不怎么样,但旷新年人还是很不错的,由于无法和这个吃人的社会融合,都疯了,让人很心痛,不说也罢。
像孔庆东这样的人,我一直以为是不会疯的,属于流氓型的。但最近他的发言,让我觉得他也快疯了。
俩人都喜欢鲁迅,都喜欢字比鲁迅,说不定到时候都成了鲁迅笔下的狂人呢~~
a**********s
发帖数: 238
44
发信人: absolutethus (不折腾),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乱弹 “马克思 列宁 尼采 鲁迅 毛泽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8 16:57:18 2012, 美东)
先说政治:列宁为了一己一党之利(取得俄国政权),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经典论断大胆
地篡改成列宁主义,把共运引上邪路。马的论断是:社会主义应该是首先在发达的资本
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实现应该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后(全球化的一种表述)才能
实现。列宁等不急啊!这要到猴年马月啊!于是搞出篡改版的列宁主义,就不详述了。
简单地说,就是违背生产力的发展规律(1),强行搞不切实际的生产关系改造(1)。
列宁的这种错误的政治路线被斯大林继承,然后又传播到了中国。但是又被加入了符合
中国国情的新东西进来,这就是有着浓厚中国传统封建王朝更替的农民起义色彩(2)
的山沟沟里面的毛思想。
再说哲学:尼采这厮,其实是个狂人,后来得精神病疯了。观点非常激进,简单地说,
就是为了摆脱传统的教会的束缚,完全否定上帝这个概念,崇拜权力,崇拜超人(3)
。只会批判,没有自己的哲学体系。本质上是对文艺...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6729
45
鲁迅对中华文化的感情应该是跟对阿Q的感情一样的。
为啥说鲁迅是为了摧毁民族自尊心呢?
关键问题不是鲁迅或者河殇,而是读者和观众本人的态度。
如果你自卑,不管看谁的作品,结果都一样。
只要有封建买办阶级存在,不管看谁的作品,结果都一样。
看看世人在洋大人面前的嘴脸就知道了。
封杀了河殇,赶走了鲁迅,难道就有民族自尊心了?
盖上遮羞布,难道就有民族自尊心了?
w*g
发帖数: 270
46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鲁迅走了,“无骨教育”来了
鲁迅的思想带有极强的时代性,比如人所共知的阿Q精神。鲁迅所处的内忧外患时代过
去了,中国人的思想经过国共两党数次革命,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已经和鲁迅时代的
思想相去甚远。现在需要放眼未来,鲁迅这个时代人物没有太多教育今人的意义了。举
个例子给各位。驱除鞑虏,是朱元璋提出的,后被孙中山二次提出。时过境迁,这个带
领华夏儿男“驱除鞑虏,恢复华夏”的一代伟人加帝王的朱元璋已经少有人提了。
时间会冲淡一切。
c*********3
发帖数: 6862
47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鲁迅走了,“无骨教育”来了
这篇文章是毛轮写的?虽然不完全赞同这个文章的观点,鲁迅的作品还是应该保留的,
鲁迅作品披露的问题上五百年下五百年的中国都还会存在,看鲁迅绝对是开智的,当然
如果当局本意就是希望愚民的话民间可以适当推广一下鲁迅的作品,共党再怎么样也不
敢公开打压吧。
c***s
发帖数: 70028
48
说一句“他妈的”也是违法?台湾一男子因为这一句被行拘了,没想到,近日剧情又反转了。
据台媒今日报道,台湾一陈姓男子因儿子打工受欺负,口出“你他妈的给我走走看”,被告公然侮辱,一审判处行拘20天。
他不服又上诉,台南高分院法官引鲁迅《论“他妈的”》一文,认定是口头禅,因陈是职业军人退伍,情急下脱口而出,并非骂人,改判无罪确定。(《论“他妈的”》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七日《语丝》周刊第三十七期,收于鲁迅杂文集《坟》——观察者网注)
判决指出,陈的儿子去年六月间在加油站打工时,他不满加油站负责人要求儿子须自费补贴当天短收的款项二百元,又不愿开收据,愤而报警处理。由于警察还没到场前,干部就想要离开,陈气得向对方说:“你他妈的给我走走看。”
加油站负责人事后提告公然侮辱,陈出庭时表示,不知自己是否有说“他妈的”,但其他员工证称有听到,一审法官以“他妈的”是侮辱人的话,判行拘二十日。
陈姓男子不服上诉,二审合议庭有不同见解,法官引用作家鲁迅《论“他妈的”》文章,文中写道“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
合议庭认为,在台湾的外省男性,特别是军队出身者,大多...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49
点评一下马克思老毛鲁迅的共同点
他们都是批判旧社会打破旧社会的能手, 马克思用主义用理论, 鲁迅用小说杂文, 老毛用战争和革命, 但是他们都不是能够建设新社会的能手。 马克思对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语焉不详,有时候自己也不知所云, 可见他对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也是心里没底的;鲁迅的小说里由于太现实或者太专注于历史, 基本上看不到未来的理想世界是怎样,很难说如果让鲁迅来领导建设一个新国家, 他会提供如何有建设性的建议;老毛斗争了一辈子, 前半生的斗争为中国立下汗马功劳, 后半生的反右和文革几乎革了全中国人的命。记得他老人家当年胜券在握从西柏坡进北京城坐天下时说进北京是进京赶考, 考什么, 考的是建设一个新中国, 可惜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几乎在文革中毁灭干净,在建设一个新世界这个题目上老毛是失败的。 无论是主义文学和革命, 打破旧秩序是很容易的, 好比中国历史上几十上百次的农民起义, 但是, 打破旧秩序, 能否建立一个新秩序, 却很难很难, 难在哪里, 难在创新和实践, 难在总结历史教训, 难在制度建设, 法律建设, 科技文化的发展。 古往今来, 多少英
b****r
发帖数: 2555
50
请解释“不就是讽刺中国人和他的对手吗?”,请问这个“不就是”是否就是只有的意
思。
鲁迅自己说过了,写《希望》是因为中国的青年比较沉沦。那么这么个东西,是简单的
“希望无所谓有”么?青年很沉沦,所以写篇文章告诉他们“希望无所谓有”,好让他
们继续沉沦下去?
我随便写点东西,也没打算说服谁。你要认为鲁迅没啥思想,也随你,反正你也没看过
几本鲁迅的东西。不过很少有接受过正规中文文学训练的人这么认为,这就够了。不废
江河万古流,还有人认为岳飞反对民族融合呢,由他去了。
最后一点,关于骂中国人,鲁迅自己承认对年轻人和下等阶级比较客气,夏志清认为就
是这点温情,让他骂得不够彻底,无法和世界上最伟大的讽刺文学家比肩。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