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吴晗: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和我的胡思乱想 .明朝时代 银子 铜钱
相关主题
“淘汰清官”定律解密二龙不相见的可笑和某些人的愚昧
(ZT)汉萨同盟看窃明II, 好失望
袁崇焕能不能围魏救赵啊?明是真的亡于万历吗?
【小说讲经史】说书人柳敬亭明朝海盗王直如果不被灭了,日本历史会怎样?
写给《宋亡之后无中国》的宋粉们一个小发现
搬运史料看“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荒谬之处~~谁能贴个明朝少林武僧去打倭寇,被杀个精光的史实?
[合集] 嘉靖多年不上朝抗倭名将戚继光
迷信算命为什么有时是成功的?二龙不相见常公当年这个计划要是成功了就改变世界历史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明朝话题: 嘉靖话题: 萌芽话题: 资本主义话题: 社会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y*****2
发帖数: 863
1
嘉靖朝是从1522-1567。明朝虽然有很多大问题,但发展还是很先进的,只是运气
太不好,又处在时代变化找不着更好出路的堕落心态中。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现在学术界还在争论,有许多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
为资本主义萌芽很早,有的人认为很晚。所提供的史料的时间性都很不肯定,从八
世纪到十六、十七世纪都有。特别是关于《红楼梦》的社会背景的讨论展开以后更
是如此。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了《红楼梦》这部作品呢?它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反对科举、尊重妇女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他骂念书人,骂
那些举人、秀才都是禄蠹,说女孩子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这样的思想认识是
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各有各的论据。
而且关于“萌芽”这个词的意义也有不同的理解。比如种树,种子种下去以后,慢
慢地露出了头,这叫萌芽;又如泡豆芽菜,把豆子放在水里,长出一点东西,这也
叫萌芽。既然只是萌芽,它就不是已经成熟了的东西,还只是那么一点点。假如是
整棵的菜,那就不是萌芽;至于开了花、结了果的东西就更不是萌芽了。所以要把
这些情况区别开。可是现在在某些讨论中存在有这样的问题:将萌芽看成是已经开
花结果的东西。这实际上就不是资本主义萌芽,而是资本主义的成熟阶段了。还有
人认为中国资本主义早已经成熟了,中国社会早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这样一
来就发生了一系列的大问题,中国既然早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那么怎么解释一八
四零年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一百年来我们反对封建主义,反对
帝国主义的问题怎么解释?
关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有些看法,也不一定成熟,提出来大家讨论。我想,要
说明某个时期有某个事物萌芽,必须要有一个界限。这个界限是什么呢?就是要具
体地指出一些事实,这些事实是以往的时期所不可能发生的和没有发生过的,只有
到了这个时候才能发生的。没有这个界限就会把历史一般化了。试问,这个时期发
生过,一百年以前发生过,五百年以前也发生过,这怎么能说明问题?而且这些新
发生的东西不应该是个别的。仅仅只在某个时期、某个地区出现的个别的东西能不
能说明问题呢?不能说明问题。因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先进
的,有落后的,沿海和内地不同,平原和山区也不同。不要说别的地方,就说北京
吧,全市面积有一万七千平方公里,市内和郊区就不同,因此,个别时期所发生的
个别的事情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作为一个事物的萌芽,必须是这个东西过去没有发
生过,现在发生了,而且不是个别的。只有这样看才比较科学。
现在我们根据这个精神来看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我想把问题局限在十四世纪到
十六世纪这个人自己已感觉到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郑重提出那些在这时期以前所
没有发生,或虽已发生而很不显著,这个时期以后成为比较普遍、比较显著的一些
问题。
第一,关于手工工场。
在明朝初年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徐一夔,他写了一本书叫《始丰稿》。这本书
里有一篇文章叫《织工对》。这篇文章讲到元末明初,在浙江杭州地方有许多手工
业纺织工场。这些纺织工场的经营方式是怎样的呢?有若干间房子和若干部织机,
工人都是雇工,他们不占有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谁的呢?是工场老板的。老板出
房子、出机器、出原料。工人出劳动力。工人在劳动以后可以取得若干计日工资,
工资随着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不同而有高有低,其中有一些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可
以得到比一般工人加倍的工资,假如这家工场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别的工场可以拿
更高的工资把他请去,劳动强度很高,工人弄得面黄肌瘦。这是元末明初(十四世
纪)的情况,当时这样的工场在杭州不止一个。
但是,能不能说在十四世纪就已经普遍地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呢?因为只有这一
个地区的资料,我看不能。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十四世纪中期,个别地区已经
有了这样相当大的手工工场,老板通过这样的生产手段来剥削雇佣工人的历史事实。
这说明当时已经有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转化成城市雇佣劳动者。这种情况在十四世纪
以前是没有的。
第二,新的商业城市兴起。
在讨论中有不少文章笼统地提到明朝有南京、北京、苏州等三十三个新的商业
城市,来说这个时期商业的发展。有三十三个商业城市是不错的,但是时间有问题。
因为并不是整个明朝都是这样的情况。事实上,这些城市之成为商业城市是在明成
祖以后。当明成祖建都北京以后,为了解决粮食的运输问题,把运河挖深、加宽了。
这样,通过水运不仅保证了粮食的运输,其他商品的运输也畅通了,因而促进了南
北物资的交流。这样,到了宣宗(十五世纪中期)时期,沿运河一带的许多城市开
始繁荣起来。这时候,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国内市场扩大了。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当时为了保证货物的流通,沿长江、运河及布政使司所在地建立了三十
三个钞关。
明朝用的货币叫宝钞(纸币)。关于纸币的情况这里不能详细说了,只说明一
条,明朝的纸币很不合理,它不兑现,开头拿一张钞票还能换到一些物资,后来就
不行了。政府只发钞票,越发越多,超过了实际物资的几百倍。在这种情况下,钞
票就贬值了。明朝政府为了提高钞票的信用,采取收回钞票的政策。怎样收回呢?
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增加税额。因此就在各个商业城市设立一个机构,叫做“钞关”。
一共设立了三十三个钞关。钞关干什么呢?就是向来往的货物收税。纳税时就用钞
票交纳。钞关设在商业城市,有三十三个钞关就有三十三个商业城市,这是不错的。
但有些人就根据这个数字说整个明朝只有三十三个商业城市,这就不确切了。因为
设立钞关是明宣宗时候的事情,宣宗以前没有。而就商业城市来说,在明成祖的时
候就不止三十三个,后来又有所增加。因此不标明确切的时间,以一个时期的情况
来概括整个明朝,是不符合当时存在的客观事实的。
随着商业城市的增加,商人、手工业工人也增加了,这就形成了一个市民阶层
(这个阶层主要是指手工业者、中小商人)。这些人为了保卫他们自己的利益,建
立了很多行会,有事情共同商量,采取一致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就发生了明朝末
年的市民暴动。这里应该指出:所谓“市民”这个概念不能乱用。有些人把当时的
进士、举人、秀才等官僚都算作市民,这就模糊了阶级界限。这些人都是当时的统
治者,不是被统治者。把市民阶层扩大化,混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界限,这
是不对的。
第三,倭寇、葡萄牙海盗和沿海通商问题。
明朝中叶,以朱纨为中心的一派人反对对外通商,对海盗采取镇压的政策,因
而引起沿海地主阶级的反对,开成一个政治上的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朱纨最后失
败了。这种性质的斗争在以往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汉朝、唐朝、元朝都有过
对外通商,有时还很繁盛,大量的中国人到海外去经商;不但如此,国内有不少地
方还住有许多外国商人。在唐朝的时候,广州就有数量众多的蕃商。其中主要是阿
拉伯人,他们住的地方叫蕃坊。其他如扬州、长安等地方也住了不少的外国商人,
对外通商也很频繁。但是像明朝那样,代表通商利益的官僚地主在政治上形成一种
力量,和内地一些反对通商的地主进行斗争;这种斗争并影响到政府的政策,这种
情况却是以往的历史上所没有的。
为什么明朝会出现这种新的情况呢?因为明朝国内、国外的市场日益扩大,商
业资本日益发展,商人地主在政府里有了自己的代言人。商人地主在政治上有了地
位,这在历史上是个新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近年来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北京大
学有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说朱纨镇压海盗是爱国的行为。朱纨是个爱国者,这观
点是没有问题的,朱纨确实是爱国者,可是不能拿这个来否认当时在政治上存在着
不同的意见。当时已经出现了代表沿海通商地主利益的政治活动家,这和朱纨是否
爱国是两回事。我们并没有说朱纨不爱国。这点不必争论。问题在于这个时期出现
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主张通商;一种意见反对通商,这是历史事实,是过
去所没有的。
第四,内地的某些官僚地主也参加商业活动和经营手工工场。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大家所熟悉的《游龙戏凤》中的正德皇帝(明武宗),他
就开了许多皇店。这是十六世纪初期的事情。嘉靖时有个贵族叫郭勋(三国演义最
早的刻本是他搞的),在北京开了许多店铺。另外有个外戚叫周瑛,在河西务开店
肆做买卖。现在这个地方已经很萧条了。可是在明朝的时候,由于南方的粮食、物
资运到北方都要经过这里,因此是个很繁华的地方。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地方
上,明朝四品以上的官到处经商。四品有多大呢?知府就是四品,知县是七品。原
来明朝有一条规定,禁止四品以上的官员做买卖。但是行不通,事实上官做的越大,
买卖也做的越多越大。特别是像苏州这样的地方,很多退休官员开各种各样的铺子,
有的发了大财,成了百万富翁。
官员经商过去也有,但是在明初还多半是武官,到了明朝中叶这种情况就改变
了,不但武官经商,文官也经商;不但小官经商,大官也经商;不但经商,而且还
经营手工工场。华亭人除阶做宰相时,“家中多蓄织妇,岁计所织,与市为贾”。
这种现象也是过去没有过的。过去的官僚认为做买卖有失身份,社会上看不起。士
农工商,商放在最后。孟子就骂商人是“垄断”,认为他们不花劳动,出卖别人生
产的东西人中取利,是不道德的事情,有身份的人不干这种事。
汉朝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都曾不同程度地实行过重农抑商的政策。当时社会上
一般是看不起商人的,当然也有个别地区有个别例外的情况。但是到十六世纪以后,
这种看法就改变了,不只武官,就连皇帝、贵族、官僚都抢着做买卖,商人的社会
地位也提高了。
第五,当时的人对这个时期社会情况变化的总结。
十六世纪中期社会经济情况发生的变化,明朝人看得很清楚,有不少人就各方
面变化的情况做出了总结。
首先,从社会风俗方面来说。明朝人认为嘉靖以前和嘉靖以后是两个显著不同
的时代。有不少著书的人指出了正德嘉靖以后社会风俗的变化。在嘉靖以前,妇女
的服装很朴素,嘉靖以后变了,很华丽,讲究漂亮了。宴会请客,原来一般是四碗
菜一碗汤,后来变成六碗、八碗,以至十二碗、十六碗菜。山东《郓城县志》记载
在嘉靖以前老百姓很朴素,很老实,嘉靖以后变了,讲捧场了,普通老百姓穿衣服
向官僚看齐,向知识分子看齐。穷人饭都吃不上,找人家借点钱也要讲捧场。总之,
从吃饭、娱乐到家庭用具都不像过去了。这个时候,看到一些老实、朴素的人,大
家认为不好,耻笑他。《博平县志》讲嘉靖以后过去好的风气没有了,过去乡村里
没有酒店,也没有游民,嘉靖中期以后变了,到处都有酒店,二流子很多。当时有
一种风气,一个人有名,有字,还要起别号。嘉靖皇帝就有很多别号。不但知识分
子起别号,就连乞丐也有别号。
其次,在文化娱乐方面。嘉靖以前唱的歌曲主要是北曲,嘉靖以后南曲也流行
了,而且唱的歌词主要是讲男女恋爱的。嘉靖以前不大讲究园亭建筑,嘉靖以后,
到处修假山、建花园,光南京就有园亭一百多所,苏州有好几十所,北方就更多了,
清华园这些地方都是过去的园亭。明朝前期有一条规定,官员禁止嫖娼妓,嘉靖以
后,这个纪律不生效了,文人捧妓女成为风气,为她们写诗、写文章,甚至选妓女
为状元、榜眼、探花。戏剧方面,过去只有男戏,嘉靖以后就有女戏了。很多作为
大官的人写剧本,像《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就是一个官。元曲的作者没有一个是
高级官员,都是一些下层社会的人,有的在衙门里当一个小办事员,有的做医生;
可是明朝戏曲的作者,大部分都是举人、进士,有些还是高级官员。明朝后期盛行
赌博,官吏、士人以不会赌博、打纸牌为耻。
再次,从政治方面来看。《明史•循吏传》序提到嘉靖以前一百多年,一方面
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另一方面政治上比较清明,好官比较多。譬如大家知道的
《十五贯》里面有个况钟,连做十几年的苏州知府,是个好官。另外一个周忱也是
个好官,他作苏州巡抚二十一年,在《十五贯》里被刻划坏了,这是不对的。此外,
像于谦连作河南、山西巡抚十九年。嘉靖以前,有好些巡抚连任几年甚至十几年的,
这是明朝后期所没有的情况。明朝后期好官就少了。
作官讲资格,一讲资格就坏事了,只要活的长就可以作大官。相反,真正能给
老百姓作点事情的人就到处碰壁。像海瑞就是这样,到处遭到大地主阶级的反对,
办不了好事情。明朝后期有个知识分子陈帮彦对吏治的这种变化作了总结,他说,
在嘉靖以前,做官的人还讲个名节,做官回到家里,人家问他赚多少钱,他要生气,
嘉靖以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做官等于作买卖,计较做了这个官赚钱多还是赚钱
少,在这个地方做官赚钱多,另外换一个赚钱少的地方就不愿意去。到富庶的地方
去做官,亲友设宴庆祝;如果到穷地方去,大家就叹息。做官和发财联起来了。念
书是为了做官,做官是为了发财。当时升官是凭什么呢?一个是凭资格,一个是凭
贿赂。当时叫送礼。地主官三年期满要进京,朝廷要考核他的成绩。这时就是他送
礼的时候了,送了礼就可以升官。所谓送上黄米、白米若干担,即指黄金白银若干
两。后来改为送书若干册,书的后面附上金子、银子,叫作“书帕”。所以明朝后
期的地方官上任以后先刻书,但是他们又没有什么学问,于是粗制滥造,乱抄一气。
以上这些情况说明,由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变化,即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影响到了社会各方面。一些大地主把一部分从土地剥削所得的财产投
资于手工业和商业,这样过去被社会上所歧视的商人的地位就提高了。国家的高级
官员有不少人变成了商人。经商成为社会风气。商人赚了钱就奢侈学杂费,造成社
会上的虚假繁荣现象。封建秩序、封建礼法开始受到冲击、从而在文学艺术方面也
出现了反映这种社会生活的作品。
第六,货币经济的发展。
在明朝以前,白银已经部分使用,但是还不普遍,还没有作为正式的货币。元
朝使用钞票,明朝初年还用铜钱,由于老百姓已经有了用钞票的习惯,反而不习惯
用铜钱,只好仍然用钞票。但是由于明朝对钞票管理不善无限制的发行,又不兑现,
因而引起通货膨胀,钞价贬值,由一贯钞值银一两贬至只值一两个钱,钞票的经济
意义逐渐没有了。钞票不能用,铜钱的重量又太大,短途进行交易还可以,像从南
到北的远距离交易,带大量的铜钱就不行,几万、几十万铜钱很重,不方便。在这
种情况下白银就日渐流通于市场。白银有它的优点,它的质量不会变,既能侵害,
化整为零,又能把一些分散的银子铸成一锭,化零为整;白银价值比较高,一两白
银可以抵一千钱。因此社会上对白银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上次讲过,明朝建都北京,粮食主要从南方运来。四、五百万石粮食的运费要
农民负担,运费超过粮食价格的几倍,农民负担很重。所以到明英宗时,逐渐改变
了这种办法。有些地方税收开始改折“金花银”,像这个地区应该送四石粮食,现
在不要你交粮食了,改交一两银子,政府用一两银子同样可以买到四石粮食。由于
国内市场的扩大和税收折银的结果,银子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了,原有的银子不够市
场上的需要,因此在万历时期就出现了采银的高潮,政府征发许多人,到处开银矿,
苛征暴敛,引起国内人民的反对。
通过对外贸易的入超,大量的白银输入了。西班牙人从墨西哥运白银到吕宋,
由吕宋转运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织品和瓷器。到后期,墨西哥的银元也大量流入
中国。这样,国内白银数量逐渐增加。所以到万历初年,赋役制度大改变,把原来
的田赋制度改为“一条鞭法”,使赋役合一,从此大部分地区的赋税和徭役改折银
两。
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远距离的大量的交易需要共
同的货币作媒介,因而白银普遍地应用起来了。这种情况也是以往历史上所没有发
生过的。
第七,文学作品上的反映。
唐朝、宋朝也有传奇小说,里面的主角是些什么人?主要是官僚、士大夫、文
人等等。写市井人物的作品很少。到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了以市井人物为主人公的作
品。例如《白蛇传》的故事,在《西湖三塔记》中的三怪是乌鸡、水獭和白蛇,男
主角是将门之后──奚宣赞(岳飞部下的将官奚统制之子)。而《洛阳三怪记》的
三怪是赤斑蛇、白猫精和白鸡精,男主角是开金银铺的老板潘松了。流传到现在的
白蛇传只剩下二怪,白蛇和青蛇,男主角则是开生药铺的许仙。故事的主角从将门
之后的奚宣赞变为生药铺的许仙,这一变化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又如《金瓶梅》,是万历二十二年以后的作品,写嘉靖、万历年间的事。主角
西门庆也是开生药铺的。与西门庆来往的蔑片、清客都是官僚地主的后人,原来的
地位比西门庆高,后来没落了,成为西门庆的门客。以这样的一些人物为中心的小
说,在过去是没有的。
此外,在“三言两拍”中,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倒运汉巧遇洞庭红》等,
主角是卖油小贩和偶然发财的穷汉,这也都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文艺作品中的具体
反映。
第八,明朝后期有了一些替商人说话的政治家。
譬如徐光启,了是上海人,是最早接受西洋科学,介绍和传播西洋科学,如物
理学、化学、天文学的一个人。他家里原来是地主,后来兼营商业。他本人中了进
士,作为宰相。在他的思想中,反映了保护商人特权的要求,他提出了维护商人利
益的具体建议。当时国家财政困难,西北有许多荒地,他就主张政府允许各地的地
主阶级招募农民来开垦荒地。开垦荒地多的,除了粮食给他外,还可以允许这个地
主家里的子弟有多少人考秀才,多少人上学,给他以政治保证。从他这种主张来看,
他是当时从地主转为商人的这一集团的代表人物。
总的来说,上面所讲的这些问题是明朝以前没有发生过的,或者虽然发生过,
但并不显著。当时的人也认识到了嘉靖前和嘉靖后所发生的这种巨大变化。当然,
他们还不能理解这叫作资本主义萌芽。从我们今天来看,这个变化是旧的东西改变
了,新的东西露出了头。这些例子都可以作为资本主义萌芽来看。但是这些萌芽并
没有成长,以后又遭到了压力,因此到鸦片战争以前中国还不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还处在萌芽状态。
这方面的材料直到现在还是不够完备的,还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上面谈的只
是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更不一定成熟,只供同志们参考。 (转贴 完)
======== 我的遐想: ===
(明朝的内阁制和大兴书院讲学) 实际上,
一方面是工商业的发展让城市工商阶级迅速成长,向资产阶级的方向前进; 
另一方面,农业的进步产生了大量的过剩劳动力 http://user.qzone.qq.com/51991828/
blog/1210321044;
第三,从明朝中期的书院大讲学开始,资本主义的自由和民主的思想大爆发并
迅猛传播(书院讲学甚至成了时尚流行风气,要是没在书院上学那几乎就是跟不上
潮流的土包子,而八股文发展的却不大好,当时民主自由的进步资本主义思想开始
大规模传播,受到知识分子或普通百姓的广泛欢迎。 实际上,陆王心学本来就可以
看作是对程朱理学的暗反抗,心学让人的思想从“外在理”的束缚里解放出来,凡
事凭着自己的心、自己的良知来做事就可以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借心学的壳为载体
在传播。也出现了很多例如王艮、李贽、何心隐、顾宪成、顾炎武、黄宗羲、傅山
这样的大思想家和大学者,他们的思想里明显带有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强烈印记,
其中,王夫之更是大力宣扬“虚君立宪”的思想)……
很多事情,恐怕早已和朱元璋的初衷不同了,城市工商阶级的发展已违背了明
太祖的初衷设想,明朝中期开始的资本主义发展,早已摆脱朱元璋意料范畴了(甚
至和朱元璋的预料恰恰相反)~
然而满清入关后,为了控制人数众多的汉族和其他民族,不仅搞大屠杀、剔冠
易服和文字狱,还规定汉人超过30人以上集会就当作谋反(又突然想到了梁羽生和
金庸写的一些关于清朝的武侠小说,例如《七剑下天山》系列丛书和《书剑恩仇录》)。
一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为了控制先进的多数民族,就实施全国
钳制(更奇怪的是,清朝八股文穷经考据之风远超明朝),为了巩固封建主义的皇
权体系,自然容不得正在发展中的资本主义事物,于是,中国古代第一次的资本主
义萌芽就这样扼杀了~
明朝的城市工商阶级,正在逐渐发展,等足够强大时候,便会以武装暴力破茧
而出(记得小市民都去追打阉党吗?)、武力推翻明朝的封建帝王体系、进而建立
资本主义体系的新中华国家政权(资本主义体系的正式建立,似乎总和动乱武力分
不开),──这一系列事情,无论是李自成张献忠 还是藏满蒙回都无法完成,(因
为他们有小农或少数民族的局限性)。 但非常可惜,当工商阶级还处于量变的发展
阶段、还没完成向资本主义资产阶级质变的时候,动乱却提早发生了,而此时的中
国 偏偏又是十分不幸的,天灾人祸导致 该由工商阶级完成的使命没有完成,偏偏
是由不该他完成的人出来主导暴动(暴动的性质也变得不一样了,变成“做皇帝”
性质的暴动了)。 明末一系列的偶然性个体历史事件的堆积,导致了先是李自成入
北京,再是满清入北京,工商阶级被彻底束缚了…… (无论是李自成还是满清统治
集团,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持原有的封建甚至农奴体系,他们是不会主动
向工商阶级或资产阶级靠拢的,而是采取了一系列固步自封的做法,而他们的子孙
在数代后 仍然无勇气打破这一系列做法──不像明朝中期能打破明初朱元璋体系,
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追求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萌芽就这样被扼杀了).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常公当年这个计划要是成功了就改变世界历史了写给《宋亡之后无中国》的宋粉们
我来雷死历史帝 - 张居正关系网搬运史料看“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荒谬之处~~
兴献皇帝[合集] 嘉靖多年不上朝
嘉靖皇帝朱厚熜即位的合法性在哪里?迷信算命为什么有时是成功的?二龙不相见
“淘汰清官”定律解密二龙不相见的可笑和某些人的愚昧
(ZT)汉萨同盟看窃明II, 好失望
袁崇焕能不能围魏救赵啊?明是真的亡于万历吗?
【小说讲经史】说书人柳敬亭明朝海盗王直如果不被灭了,日本历史会怎样?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明朝话题: 嘉靖话题: 萌芽话题: 资本主义话题: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