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橘玄雅:满族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民族
相关主题
光绪朝的一后二妃是怎么挑选出来的? zt一说中华民族有各族冒充河南正黄旗的都出来了
汉满蒙回藏维都是中国华民族好不好刚上任的新疆军务督办照片(图) (转载)
光绪皇帝当年死都不肯入洞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zz)清朝为什么有那么多没有考中进士做官的
古代单名的重名率为什么这么高咸丰不死,唯一的选择就是清英联合舰队
夏王的名字根周比较接近我发明的赵家人识别系统 (转载)
雍正和十三阿哥的关系wsbioguy祖上在满洲地位低下,总冒充正黄旗
就是太后不想让8旗里能干的有军权我们是优秀民族----满族点滴评述===(转载)
中国历史最严重的转折点是什么Re: 曹雪芹Re: Zh 这个满人太无耻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民族话题: 满族话题: 孝钦话题: 后裔话题: 文化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o
发帖数: 12685
1
今天比较有闲,又正好碰到这个有趣的问题,所以来答答,不能代表什么人群,只是说
说自己的想法。
交代一下,本人满族,90后,姑且算是年轻人(虽然一直有人在微博上说我已经年过半
百……),京旗出身(旗人有东北、京旗、直省、边疆之分)。所幸家谱还比较清晰,
往上写个四百年啥的没问题。比较特殊的一点是,跟其他几位答题者不同,本人家中满
俗还有遗存。
我对本民族现状的看法:在即将被糅合的边缘努力挣扎。
而未来如何,我并不持乐观态度。我现在主要做清史和满学,特别着力于旗俗部分,因
为我觉得这个东西不久就会亡,所以我想要在灭亡的边缘更多的记录下实体。这就是我
的不乐观,也是我在文化论上的悲观。当然,如果真的良好传承了更好……
说到本民族,我说一个事情,不怕其他几位答题者不爱听。要知道,到了民国初期,诸
位的祖父母、曾祖父母的那个时候,满族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按照一般人的认知,应
该跟现在一样,所谓“汉化很深”,何况都已经到了民国。而事实上正相反,在民国初
期,满族和汉族的区别,是可以一眼、一耳就分辨出来的。因为就算同样说着汉语,满
族和汉族的民族文化还是不同。语言,礼俗,服饰,截然不同。
什么?你说同样说汉语,能有什么不同?
光人称来讲,就很不同。
京旗各种旗人对于人称的称呼是不同的,我只说我家。我家管父亲叫阿玛,管母亲叫奶
奶,管祖父叫玛法,管祖母叫太太。
另外,叔叔我们按照排行叫爹,伯母我们叫大大,更不用提,我管自己的九曾祖母叫“
九爷爷”,管我外曾祖父的三姐叫“太姑老爷”。
至于其他的用词不同,就更多了。
民国初期如此,何论清代?
然后再看看现在,多少人认为满汉是没有区别的。这也正是 @Hasuran Li所说的,“没
有哪个少数民族能像满族一样广泛的自动自觉的接受“同化是历史的必然,是落后民族
的归宿”这种观点了。”
清帝退位刚过百年,为什么就会这样了?我说几个原因,是我自己的思考,欢迎交流: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时代。
旧时代与新时代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北京人是最能感受的。信息化、现代化,随之带来
的个人化、隐私化。家族对于人的概念都很少了,有人连自己同祖父的亲属都不走动,
与生人无疑。这种情况下,民族又是什么地位?如果家族都失去了向心力,民族的向心
力又在哪里?新时代对于家族乃至民族的背离是一种趋势,而这种趋势在现代化的进程
中也得到深化。另外还有一些因素也造成了这个原因,后面也会提到。
第二,地域与人群,说到底,还是时代。
民族是怎么来的?有人说,血缘。其实不对。无论汉族还是满族,实际上都不是一个以
血缘为核心的如“种族”一般的概念。说到底,都是文化。
“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这话本来轮不到我一个满洲人来说,但是这句话对于华
夏的概念已经说得很明确。周为姬姓,王畿北部和西部有n多戎狄都是姬姓,其血缘极
近,那为什么一为华夏一为戎狄,因为文化不同。
再看满族。满族这个概念跟清代满洲的概念截然不同,清代满洲的概念跟明代女真的概
念更截然不同。他们虽然先行后续,但是范围迥异。民国中期之后所形成的“满族”概
念,实际上继承自晚清“旗族”说,什么叫“旗族”?就是在旗的满洲人、蒙古人、汉
人、高丽人,乃至于旗下的家奴,他们后来变成了一个民族。为什么是一个民族?因为
他们共同作为一个集团生活了数百年,习俗统一化了,即所谓“旗俗”。这就是今天的
满族。
现在再说,这种文化所带来的民族观,在现代会面临什么?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即是民
族的散居。
清代民族多采取聚居行为,以北京来说,北京东西两城主要住旗人,宣武崇文两城主要
住民人,而回民虽然居住在属于民人的南城,却有他们聚居的一片地方。其原因,也是
因为文化,即习俗统一。
而到了现代社会,这种聚居的打破原比我们想的严重,特别是在城市中。以我来讲,我
的亲族在民国时,还都住在东西城,而到了新中国,多半已经住到了北京的郊区。
当一个少数民族搬到了一个失去少数民族聚居的地点之后,他周围的人也都变成了其他
民族,他每天接触的也都会是这些人。更可怕的是他的孩子。他孩子的学校,他孩子的
玩伴,发小儿,都会变成别的文化圈的人。于是乎,本身就在悬崖边上的习俗,再次受
到破坏。
第三,政策。
政治上的反对派,一般都会扩大政策在民族问题上的影响,我反而认为政策的影响原没
第一、第二条严重。但是,影响终究是有。
民国就不说了,民国的排满思潮尽人皆知,旗人在民国的待遇,看写文章也能了解。但
是旗人在民国的时候,至少是民国初期,语言、服饰、饮食乃至于礼俗,都保存的很好
。虽然会遭到汉人的冷眼和歧视,但是那时候时代刚刚开始改变,所以影响只能说是有
,但并不能说是把这个文化灭掉。
新中国呢?不多说了,我这个人比较胆小。不过凡事有些根基的满族后裔,应该都多少
知道那时候的情况。我只说一点。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东北以及北京周边,申报出来
了很多所谓满族自治县、自治乡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出现都很神奇。我不点名说。A地
,本来满族只占总人口的20%左右,为了能够申报自治,在地方上搞户籍的更改,数年
之内,满族比例占了60%,最终成功申请。面对这种民族结构,还期待民族具有向心力
么?
第四,文化流失。
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乃至于新中国之后的历次运动,对于“旧”的东西,其地位一直
都很低。这些旧的东西里,自然包括各民族的古老习俗。
到了改革开放之后,一下子,又产生了另外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反而更加可怕,即是在
相对自由之后的反追溯。
清宫戏、清宫小说、各种演绎、野史讲座,看似是在宣传满族的东西,实际上呢?
当清宫戏里的人喊着“zha”,清宫戏里的女孩儿像过去窑子里的人一样甩着手绢行礼
的时候,某些极端民族主义者竟然攻击这是宣传满族文化,我都不知道这是哪里来的想
法。
更可怕的在于,真的有当代满族人,以为这就是他们的传统。
如果百年之后,满族变成了一个天天说着“zha”的民族,我倒真觉得不如都改成别的
民族罢了。
大体来说,就是这四条。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就是,其实面临这个问题的,不仅只有满族而已,其他少数民族,
以及汉族,一样面临着这个问题。
满族现在不像满族了,难道汉族现在就很像汉族么?我其实并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在当
代社会中,所有民族都在变得像一个民族。在很多人还在努力地以A民族攻击B民族,B
民族攻击C民族的时候,实际到了最后发现,谁都不是胜者。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虽然是个搞清史稿满学的,但是我朋友里有搞汉族服饰的,还有搞
其他民族文化的,我们交流都很频繁。因为我们对于传统的追求是一致的,我们虽然也
生活在现代社会之中,但是我们希望传统有所保留并且可以传承,我们也一同抵制无论
胡编乱造哪一朝哪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恶劣影视或言论。
往上看一眼,似乎说的有点多了……就这样吧,再见吧~~(一休哥附身ing)
-------------------------------------当日增补线-----------------------------
------------------
洗个澡回来,看到好几楼都在说高考加分的问题,于是我说一下加分的事情,这个事情
很多人不懂,而且的确挺复杂。
以我的高考经验和我跟老师们扯闲篇儿得到的信息而言,至少在我高考的那个年代,少
数民族的加分,这里特指汉语环境下的少数民族,即10分左右的这个加分,不但基本没
啥用处,而且偶尔还会·拖·后·腿·……
为什么呢?我慢慢讲……
大学录取学生,有两个数值,一个是调档数,一个是录取数。什么意思呢?比如说A大
学今年准备招收50个学生,这是他预计的录取数。但是他提档案的时候,一般提50 个
,比如说55个。然后在这55个里挑50个左右,其他的再打回去。
重点的就是,凡是汉语环境下的少数民族,高考加10分(我那个年代是的),这个10分
只加提档分,不加录取分。
什么意思?举个虚拟的例子。
甲乙两个人参加高考,甲是汉族,考了620分。乙是满族,考了615分, 10分少数民族
,一共625分。A大学,调档线618分。B大学,调档线610分。
首先A大学调档,甲乙同时被调走,然后用录取分排行,乙就失去了10分,很可能便成
为倒数第一,基本无疑问的,乙被拒绝。档案调剂给下面的学校。
但是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
比如说,乙还报了B大学,B大学调档线610分,可能乙如果直接被B大学调档,自己就能
上这个大学。结果因为A大学先调走,导致B大学这方面招满,或者调剂给了别的专业,
甚至于有的直接去了分数更低的C大学。这就是拖后腿了……
于是加分就是这么个东西……简单说,还是要靠自己的真本事……
但是,中考加的5分是否如此,以及现在高考加分是否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人不清
楚,毕竟这东西每年都在变。
-----------------------------------------打脸的分割线-----------------------
-------------------------------
我今天修改这个话题,是加了一段文字,专门打脸的。
为什么呢?相比于 @Hasuran Li讨厌完全没有民族性的人,我最讨厌的,是不懂装懂,
吹牛xx的人。
是哪个答主或哪几个答主,我不说,我只科普:
1.正蓝旗的老佛爷的后人。
先不说老佛爷这个称呼并不是专对于孝钦显皇后的,就当他是孝钦显皇后的本家后裔好
了。
孝钦显皇后,本家姓叶赫那拉氏,即苏完地方(苏完属叶赫部)的那拉姓人。这支那拉
氏和金台石的叶赫那拉氏(即叶赫国主一族)并非一族,无血缘关系。
这支的始祖叫“喀山”,后裔在镶蓝旗满洲第二参领第十四、十五佐领。第十五佐领即
是孝钦显一支所在佐领,咸丰十一年抬入镶黄旗满洲。
所以喀山的后裔有两大支,一支在镶蓝旗,一支在镶黄旗。
有人说,会不会是近亲?不会。为什么?抬旗的时候说的很清楚,“那钦(喀山次子)
之长子阿林禅、三子穆尔泰两支子孙,抬入镶黄旗满洲”。这个穆尔泰,是孝钦显皇后
亲高祖父的亲祖父(换句话说就是慈禧老佛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出了这个关系,
就出了八服了,还能有近亲?
2.功字辈什么的。
其实旗人家有字辈这个很正常,未必是谁赐的。
我顺便说下孝钦显家的字辈。
孝钦显父亲一辈行“惠x”
孝钦显同辈男性行“x祥”
孝钦显娘家侄子辈行“德x”
孝钦显娘家侄孙辈行“恩x”
到了孝钦显娘家曾孙辈,现在不用行辈。
3.姓佟的孝钦显后裔?
孝钦显有三个兄弟,大兄弟照祥,绝嗣了。二兄弟桂祥,有两子四孙。四个孙辈的后裔
,三位姓叶,一位姓德(孙辈和曾孙这里只说男性)。三兄弟佛佑(佛祥),一子一孙
四曾孙,四位曾孙辈都姓龙。
4.孝钦显后裔当亲王?
外戚顶多封个承恩公。顺便说下,就算承恩公还在,那也是人家桂祥后裔的。
以上孝钦显家的后裔资料,见冯其利《那根正先世考查》。其实网上也有简图,慈禧家
族世系图维基的简图。
然后说什么正黄旗正统的皇族后裔?
这个吧,也就是骗外人的。很多人以为皇族=正黄旗,实际上是骗人的……
清代宗室基本都在下五旗,因为上三旗无王。所以清代宗室在上三旗的基本都是入关前
的个别无爵宗室。
给你们看个表格。
不用怀疑这份表格的出处,它出自《宗室王公世职章京爵秩袭次全表》和《宗室王公章
京世袭爵秩册》,原文是竖写的文字版,做成表格只是更清楚。
好好看看,哪儿来的“正统正黄旗皇族后裔”?你看看有几支在正黄旗的?顺便说下,
头旗是镶黄旗,这估计他们必然是不知道的。
其实吧,我原文里有一句话没写——
本身文化流失就很严重,很多年轻人不明就以,网上获得的信息就更是错的。更加上这
么一群人瞎说八道,满大街装贵族yy,这民族,这文化能好?
k****y
发帖数: 163
2
我也是满洲人,但是连自己的满姓也不知带是啥了,祖上应该也不是旗族。
我自认是中国人,我认为民族文化的融合最重要,非要分辨出彼此只会让国家越来越离
心。

【在 f**o 的大作中提到】
: 今天比较有闲,又正好碰到这个有趣的问题,所以来答答,不能代表什么人群,只是说
: 说自己的想法。
: 交代一下,本人满族,90后,姑且算是年轻人(虽然一直有人在微博上说我已经年过半
: 百……),京旗出身(旗人有东北、京旗、直省、边疆之分)。所幸家谱还比较清晰,
: 往上写个四百年啥的没问题。比较特殊的一点是,跟其他几位答题者不同,本人家中满
: 俗还有遗存。
: 我对本民族现状的看法:在即将被糅合的边缘努力挣扎。
: 而未来如何,我并不持乐观态度。我现在主要做清史和满学,特别着力于旗俗部分,因
: 为我觉得这个东西不久就会亡,所以我想要在灭亡的边缘更多的记录下实体。这就是我
: 的不乐观,也是我在文化论上的悲观。当然,如果真的良好传承了更好……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Re: 曹雪芹Re: Zh 这个满人太无耻了夏王的名字根周比较接近
汉人能否像满族那样逐鹿北美呢?雍正和十三阿哥的关系
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误区zt就是太后不想让8旗里能干的有军权
元朝不是中国历史?中国历史最严重的转折点是什么
光绪朝的一后二妃是怎么挑选出来的? zt一说中华民族有各族冒充河南正黄旗的都出来了
汉满蒙回藏维都是中国华民族好不好刚上任的新疆军务督办照片(图) (转载)
光绪皇帝当年死都不肯入洞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zz)清朝为什么有那么多没有考中进士做官的
古代单名的重名率为什么这么高咸丰不死,唯一的选择就是清英联合舰队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民族话题: 满族话题: 孝钦话题: 后裔话题: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