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Piebridge版 - 90年代回忆--引进美国大片
相关主题
金陵十三钗票房高不了推荐一部新电影
一说年龄就吓到了一大片我愿化身石桥,受那 五百年风吹、
刚才看了一部电视剧,里面的妓女管恩客都叫哥哥推荐一部鬼节电影。 三更2之饺子。情节比较恶心。
刚看了一部感人的悲情的小将们还没出生时中国的北韩式时代 (转载)
日本MM对国女的评价推荐一部适合鹊桥的喜剧,有链接直接看。
对爱情亲情的完美诠释—《黑色闪电》同学们,推荐一部美剧吧
看到一部小说里很好的用于男女吵架的对话!资本主义人民共和国【Discovery】
为了配合情人节,我去找了一部动画片看第一句时已然被打动。。(转)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大片话题: 进口话题: 电影话题: 影片话题: 票房
进入Piebridg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y
发帖数: 33185
1
进口大片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进口大片顾名思义就是引进国外的著名影片在国内放映,这不仅在加强两国文化交流方
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两 国友好相处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
目录
摘要
进口大片-介绍
发展
影响
九问进口大片
编辑本段摘要
上世纪1994年11月12日,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作为首部进口分账大
片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六大城市公映。海外大片在中国已有10年历史,这些影片占据
了几乎全国总票房的60%-70%,加上引进大片的9亿税额。“大片”的进口,还有力地促
进了国产电影的创作生产,使国产影片的整体水平有了提升。面对进口大片的挑战与观
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国内制片业在起初的惊恐不安过后,开始创作观念的转变和创作题
材的拓展,以及营销、发行、放映等一系列的深化改革。有关部门也逐步加快了影视业
管理体制的改革,运行机制、经济政策、相关法规都陆续发生较大变化。
编辑本段进口大片-介绍
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
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
、穷地区电影事业。1994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
“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于是有人将这10部影片称
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称也因此而流传开来。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
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
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
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北京市电影公司专门致函中央某部长,明确表示“让美国的影片占领中国的电影市
场,用中国的票款养肥外国的片商,不利于稳定整个电影行业的军心。”随后北京《戏
剧电影报》在《好莱坞影片大举抢滩国产片路在何方?》的文章中对“十部大片”的引
进进行了连篇累牍的责难和批评,从1994年6月开始,《中国电影市场》、《文会电影
时报》等也相继发表文章,形成了“十部大片”的讨论高潮。由此人们生活中又多了“
进口大片”这样一个词语。
在发行工作受阻的情况下,北京海淀区电影公司主动承担了这部中国第一部“进口
分账”影片在北京地区的代理发行工作。10月20日,北京电影文化主管部门下达通知,
要求海淀区电影公司中止合同,由北京市公司同中影公司重签合同,11月上旬又通知北
京宣传媒体停止宣传这部影片。在这种情况下,海淀区电影公司依然坚持发行,保证《
亡命天涯》于11月12日如期上映。然而首轮上映只持续了7天,票房收入仅为80万元。
1995年元旦,《亡命天涯》在北京得以复映,放映总场次为499场,总票房140万元。
质疑并没有阻挡大片的“攻势”。1995年1月,第二部“进口分账”影片《红番区
》在两岸三地上映,其3500多万元的票房成绩终于让人们意识到,“十部大片”给中国
电影市场注入了激情。相比电影市场的利益分成,普通观众更看重的是大片给他们带来
的视觉盛宴。1995年,进口大片猛增至近十部。看大片开始成为一种时尚消遣,而影院
里兜售的零食也开始与国际接轨——爆米花替代了“老土”的瓜子。
编辑本段发展
1995年,“大片”正式杀入中国电影市场时,许多人大喊“狼来了”。在好莱坞的
阴影中,几年后,张艺谋以一部武侠巨片《英雄》横空杀出,不仅破天荒地在国内创下
2.5亿的票房纪录,更在北美和国际市场创下1亿美元的票房佳绩。紧接着,张艺谋又以
一部《十面埋伏》在国内市场夺得1.53亿的票房,击败《指环王3》、《后天》等好莱
坞大片,成为2004年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在进口大片的催化之下,中国终于有了可以与
之相抗衡的国产大片。
与此同时,另一类非大片化的电影也在我们的电影市场上屡战屡胜,这就是冯氏贺
岁片。虽然也引进外资,但仍然坚持以本土文化为依托、以当下现实为参照的特点,让
其国内市场受欢迎的程度与日俱增。2003年的《手机》票房收入5300万,名列国产片票
房榜首,到2004年的《天下无贼》已然创下了过亿票房,与投资2.9亿的《十面埋伏》
和投资1.6亿的《功夫》联手将几十部引进大片彻底击败。
编辑本段影响
中国电影一直的不景气一直是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人们的话题之一。从20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引进的大片,给困境中的中国电影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也一直是电影人
关注的焦点。“电影无国界,引进外国优秀影片是大势所趋,挡也挡不住。”中国电影
家协会副主席李国民认为,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已是历史潮流,只要我们对进口大
片掌握一定的标准,引进大片“利大于弊”。广电局李国民说,实际上,每年引进的外
国影片有五六十部,其中已经过外国电影市场考验、质量上乘、有较高票房的称为“大
片”,到现在已共引进百余部。这些大片给了中国影人了解世界电影现状、学习国外先
进制作技术、发行手法的机会,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规范运作。
引进大片让中国观众有幸在第一时间领略到世界电影的最新成果,刺激了人们看片
的欲望,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大片的进口,给了中国影迷与西方国家观众同步观看大
片的机会。这样的满足感,使观众进入影院的人次数大幅上扬,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中
国影剧院的票房。实际上,“大片”现在已成为绝大多数影剧院保证票房的最重要手段
。一家影剧院一个月只要拿到了一部大片,上映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基本保证这个月
的开销。
面对进口大片的挑战,电影主管部门一直在提倡电影、尤其是“主旋律影片”要“
好看”,要“喜闻乐见”。电影从业人员转变创作思想,拍出了《周恩来》、《生死抉
择》等一大批受到观众欢迎、也创造了很高票房的优秀影片。“国产大片”也渐渐成为
一个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鸦片战争》、《红樱桃》、《国歌》 、《紫日》等都得到
了观众认可,取得较高票房。另一方面,商业化娱乐样式的国产片也有了长足进步,以
冯小刚的影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一声叹息》等为代表的都市娱乐片都取
得了不俗票房。
大片的进口,还直接促进了中国电影院线制的实施。电影院线制是以若干家影院为
依托,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由一个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
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多个省
、市、区成立了34条跨区域的院线,把近千家影院收入麾下,控制了全国90%左右的票
房。
编辑本段九问进口大片
一问:大片是怎么来的?
1994年年底,当时的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
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社会上有人将这10部影片称之为
“10部大片”,于是大片的名称很快流传开来。 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帐形式,进口
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
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 二问:大片仅仅是娱乐吗?
实际上,在大多数进口大片中无不充斥着浓厚的美国价值观和政治理念,以及美利
坚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性格和对事物的看法。但是,这些大片在市场化、国际化的过
程中,却聪明地没有停留在本国本民族的政治主题和民族主题上,而是将其提炼、升华
为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既属于本国本民族的又属于全人类的可以被各种政治意识形态都能
认同的人性化主题:如勇气、认识自我、对爱国主义与正义的思考、爱情与家庭的关系
、人生而平等的权利、正义必胜等。这也是进口大片之所以在文化历史截然不同的中国
登陆异常顺利的原因。 三问:大片从中国拿走多少钱? 尽管数量不足每年投入放映的
影片总数的10%,但进口大片的市场份额自始至终占据着票房年总收入的50%—60%。
1998年,《泰坦尼克号》登陆中国内地,观众达到创记录的1728万(一说2000万以上)
,一下子拿走了3.2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占该年度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14.4亿的五分之
一还强。 四问:大片为什么令人不安? 实际上,在中国,不是所有人看完大片后都带
着微笑和惊叹离开电影院。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崔君衍就指出,我们必须关注这
样的现象:“进口潇洒,出口丑陋”——潇洒偶像都是舶来品,主人公们都蔑视人生困
境,以一往无前的气概克服险阻,展现男性的刚强,勇敢和坚毅,而“出口影片”的中
国男人则窝囊的不少,令人深思。 五问:谁在对大片说不?
首先是中国广大青年,他们是大片的主要观众。这一年,美国野蛮轰炸了中国驻南
使馆,导致中国青年对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念载体的大片的抗拒心理。在这里,大片的意
识形态和政治象征意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次,选片的不当,也使进口的部分大片
在中国失去了往日的光环。中影公司负责选片的人也承认他们有“看走眼”的时候,一
些片子在海外颇有人缘,但在中国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往往遭受冷遇。 中国社会的
变迁也使相当部分观众对大片不在热衷。 六问:谁在大片中拯救世界? 我们引进的大
片,比如《泰坦尼克号》和《拯救大兵瑞恩》,在好看的同时,大多都赋予了微妙的思
想政治内容,表现出美国人的勇敢、爱国和浓厚的人情味。人们不会否认:这种潜移默
化的“政治教育”,比之赤裸裸的“冲啊”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要强很多。 七问
:大片能否带动中国电影产业?
目前,中影公司已经开始委托广告公司推动进口大片随片广告工作,将片头广告(
直接放进拷贝)、影片形象宣传的使用权(包括印有广告主产品形象的各种海报、彩卡
、宣传页、文化衫等等)以及中影遍布全国的发行网络配合广告主宣传等整合在一起进
行竞标。 有关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借鉴西方“后电影开发”的重要一步。所谓“后电
影开发”,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掘电影放映以外的附加产值,包括电影的各类衍生品如
VCD、音乐磁带、外景地旅游开发、服装道具拍卖、利用影片形象促销产品以及随片广
告等等。在美国等国家,票房一般只占电影全部收入的1/3,其余则来自版权转让和后
电影产品。 八问:入世后大片命运如何?
入世之后大片的命运会如何?电影局有关负责人最近表态说,入世后,根据有关协
议,中国将允许进口20部外国影片。但是,“允许”并不等于“必须”进口20部外国影
片。另外,进口分账影片要遵守中国的法规。中国现在还没有《电影法》,但是有电影
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放映进口影片数量不能超过全部放映影片的1/3,这是美国人也
承诺了的。 九问:大片是敌人还是朋友? 那么,大片究竟是中国电影业的敌人还是朋
友?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你把它当作朋友,它将促进你的发展;如果你把它当作敌人,
它将破坏乃至摧毁你的一切。 北京紫禁城影视公司制片人刘沙说:“在此之前,我们
一批业内人士就‘入世’的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入世’是好事,
将推动中国的影视业向良性方向发展。好莱坞会把较好的技术、较新的办法带到中国来
,对我们的创作方式进行有益的补充。” [1]
1 (共1页)
进入Piebridg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看第一句时已然被打动。。(转)日本MM对国女的评价
我觉得甲板的那些妖孽应该看看一部电影~《邻居家的山田君》对爱情亲情的完美诠释—《黑色闪电》
你们谁给我推荐一部电影看看到一部小说里很好的用于男女吵架的对话!
奶奶的,姐不需要真爱,却发现到处是好男人为了配合情人节,我去找了一部动画片
金陵十三钗票房高不了推荐一部新电影
一说年龄就吓到了一大片我愿化身石桥,受那 五百年风吹、
刚才看了一部电视剧,里面的妓女管恩客都叫哥哥推荐一部鬼节电影。 三更2之饺子。情节比较恶心。
刚看了一部感人的悲情的小将们还没出生时中国的北韩式时代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大片话题: 进口话题: 电影话题: 影片话题: 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