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Returnee版 - 移民北美加拿大,其实都没中国好(转载) (转载)
相关主题
是杨狰狞就海归,否则就留在美国生活unidentified_title
高级海归评院士的标准杭州女孩6年花200万留学澳洲莫纳什大学 回国工作被开2000元底薪 (转载)
现在的海归跟当年简直没法比来看看国内给海归的高薪 (转载)
看zier海龟日记有感看了看,千青实力都挺不错的,比邓稼先回国时强
入籍国外或者海归只是人生的一个选择,不需要纠结watermellon和pocahontas这俩loser就是来忽悠人的,大家千万别上当
海归有风险,决定需谨慎海龟起步的最高境界?
海归的着装要注意才发现其实中国原子弹氢弹主要是文革以前的成就 (转载)
我为啥选择海归如影相随 苹果iPhone和iPad变间谍武器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加拿大话题: 美国话题: 邓稼先话题: 中国话题: 比较
进入Returne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e
发帖数: 15912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snonline (卫所南次郎-子曰:“再得瑟我削你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移民北美加拿大,其实都没中国好(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31 21:43:31 2014, 美东)
送交者: JustPS[♂中书令★★★♂] 于 2014-03-28
海归比较美国和加拿大:可能都没有在中国生活好
2014-03-28 移民家园网
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在加拿大住了4年,其中读书+工作,之后到美国工作5年。因为
工作需要出差的关系,把北美的各大城市几乎都跑了一个遍。去年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
,拿到了一个回国的Offer,算是踏入了海归的行列。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纯粹是为了
激励一下和我一样有海归期望的人。
大环境比较
现在的海归与否,已经和爱国无关。在一个世界大环境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至少在
未来十年之内,我们看不到中美加有爆发大战的可能。现在的个人选择,都是在比较经
济条件和生活水平。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所以具体到行业,经验的分析,只能根据个体
来做。但是,一个外在的大环境的比较还是可行。
个人认为,众多的网上讨论里,有两个盲区。
一是在中美比较的时候,或者捧中压美,或者褒美贬中。
似乎21世纪只能有一个选择,中国崩溃或美国崩溃。而似乎没有几个人会想像,也
许中美共存,同时强大也是一个可能。中美之间经济的互相依赖性和渗透性,也把两者
的命运几乎绑在了一起。
二是在比较国家的时候,许多人单纯的以现在的条件来推断以后5年10年后的事情
,而忽视了变化的趋势。
我刚出国的时候,美金对人民币是1比7.8,现在是1比6.1;那么10年后,谁能够担
保人民币对美金不会是1比4呢?许多人比较生活的时候,仍然以现在的工资水平,乘上
一个利率,来设想10年后,自己在中国,或者在美国的生活水平。
在中国,无论国企外企民企一年10%的工资调整是必须的,否则根本留不住人。所
以假设两个人,一个在美国年薪6万,一个在中国年薪40万。按现在的汇率,两个人的
税后工资几乎是一样的,中国的税后可能拿得更少一点。假设两人5年内都不跳槽,5年
后美国工作的人年薪涨到了7万(每年3%),中国工作的人年薪涨到了61万(每年9%),而
假设5年后中美汇率变成了1比5,这时在中国工作的人年薪相当于12万美金,比美国工
作的人高出了几乎一倍。
另一个类似的,不看趋势的误区则是对国籍身份的看重。10年前中国人出国很难,
所以绿卡很值钱;如今,中国只要是收入高一点的精英阶层,出国都很平常,去美国也
不难;10年后,来回中美之间也许就如同美日之间一样,只要你没有犯罪记录,来去自
由。那么10年后你费尽心血熬来的美国绿卡,就不过是一鸡肋,除了时时刻刻提醒你要
交美国税之外没什么好处。
也许海归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一生的决定。而某种程度上来说,随着世界村的形
成,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同化,无论你是在纽约,巴黎,东京还是北京,你都能找到同
样的咖啡厅住同样的酒店。海归与否,不过是换了一个工作环境而已。10年后相信每个
人都会比现在过得更好,无论是否海归。
游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比较
美国和加拿大,虽然都地处北美,语言相通但是两个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这些
区别绝非只停留在“Eh”的口音或者“Cheque”的拼写上。
我在美国的时候,有很多人问我加拿大的情况,因为不少美国留学生都会把移民加
拿大做为一个备选项。而网上时不时也会有一些美加之间的比较。我自认为对作美加比
较还比较有发言权。我在Montreal,Toronto各住过两年,Vancouver去过不下十次,
Calgary去了三次,Edmonton,Halifax,Winniepeg,Windsor都去过。美国来说去过一
半以上的州,著名的城市基本都去过。
先说加拿大,加拿大和美国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生活节奏的慢。除了多伦多稍微快
一点之外,来往美加两国的人都会发现加拿大办事情慢得出奇。无论是从餐馆点餐还是
到银行取款,加拿大人永远是非常有耐心,非常有时间的。就连加拿大广播电台的播音
员,说话也比美国的要慢上一个半拍。不信大家可以听一下美国和加拿大广播电台的清
谈节目,你会发现两者语速相差挺大的。
也许是因为加拿大因为冷,冬天里天黑得尤其早,所以大家都比较懒,生活节奏缓
慢。这种慢,有好也有不好。好的地方是,大家都慢,工作就很悠闲。基本上在加拿大
看不到有人加班。每个人到了5点就准时地出门,如果不提早下班已经是优秀员工。不
好的地方就是如果你碰巧有急事,那就只能恨不得把所有人都上一个快发条。
加拿大多伦多和温哥华的中餐,是北美最好吃的中餐。一些粤菜酒楼的菜式,完全
可以和香港媲美。虽然说洛杉矶是美国中餐最好吃的地方,个人慕名去洛杉矶吃过之后
,觉得和多伦多比稍有逊色,和温哥华比则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这也许是因为华人移
民的众多,在多伦多或者温哥华的华人社区,你几乎以为把中国人全搬到了加拿大。华
人在加拿大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美国的华人也许只有在加州才有自己当家作主的感觉
,但无论是在温哥华还是在多伦多,华裔都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遍布每一个角落。
阅读原文举报
喜欢JustP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请点这里投票,“赞”送支持!]
[JustPS的博客]·[ID前期主贴发言]·[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贴]·[-->>回复
本贴]· [-- 登录后分享可获积分 --] ·[返回前页]
s*******e
发帖数: 1002
2
对时代的把握,很难说
前两天看到一个帖子,讲杨振宁的。杨有一同学,称A吧。新中国成立的时候,A要回国
,杨劝阻未成。60年代,杨获得诺贝尔奖,A在牛棚干活。改革开放后,受尽折磨的A立
刻离开中国,杨却回国了

【在 w*******e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wsnonline (卫所南次郎-子曰:“再得瑟我削你啊!”), 信区: Military
: 标 题: 移民北美加拿大,其实都没中国好(转载)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31 21:43:31 2014, 美东)
: 送交者: JustPS[♂中书令★★★♂] 于 2014-03-28
: 海归比较美国和加拿大:可能都没有在中国生活好
: 2014-03-28 移民家园网
: 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在加拿大住了4年,其中读书+工作,之后到美国工作5年。因为
: 工作需要出差的关系,把北美的各大城市几乎都跑了一个遍。去年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
: ,拿到了一个回国的Offer,算是踏入了海归的行列。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纯粹是为了

W*****o
发帖数: 1780
3
A是邓稼先吧?两弹元勋。不是受尽折磨,是后来死在核辐射上了。对中国的贡献,邓
要比杨高得多的多,更令人尊敬。当然有机会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学邓的,都会去学杨的。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对时代的把握,很难说
: 前两天看到一个帖子,讲杨振宁的。杨有一同学,称A吧。新中国成立的时候,A要回国
: ,杨劝阻未成。60年代,杨获得诺贝尔奖,A在牛棚干活。改革开放后,受尽折磨的A立
: 刻离开中国,杨却回国了

W*****o
发帖数: 1780
4
杨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初中同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后来两人有
着完全不通的价值取向,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扬振宁留在美国繁华世界,靠获得诺
贝儿奖,出尽风头,晚年还不甘寂寞!邓稼先当年毅然回国,为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做
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
由于核辐射过多,身患癌症,英年早逝,实为国家民族之大殇!
镜头一:着学生装的杨振宁和邓稼先先后登上轮船来到美利坚留学。
镜头二:西装革履的邓稼先在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上(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踏上归国的
旅途。
镜头三:西装革履,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振宁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
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镜头四:茫茫戈壁滩上,穿着旧军大衣的邓稼先在风沙中勘测***实验场(数年后罗布
泊蘑菇云升起,整个世界震惊,纷纷猜测中国得到了苏或美专家的帮助,数十年后考可
死报告再次坚称中国偷窃W88弹头技术云云)。
镜头五:已是美国公民的杨振宁在中美建交前夕造访中国(作为中美亲善大使名致实归

镜头六:杨振宁因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在联合国总部痛哭(引起了相当的轰动效果)。
镜头七:杨振宁访问中国,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参与了两弹研制(尚不知邓就是负责
人),邓稼先只是说了句:你先上飞机吧。
镜头八:杨振宁在上海的饯行宴会上(特写:政要满座,山珍海味加茅台酒),突然收
到邓稼先的纸条(内容大家都知道了),立刻离席到厕所泪流满面(第几次痛哭?)
镜头九:大量杨振宁与李政道交恶的新闻报道(特写:时间跨度达四十年)的镜头切换
,其中数分钟杨振宁对台湾某传记作家细数当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自己如何将灵感告诉
李政道云云。
镜头十:戈壁滩上,某次核弹点火后未爆炸,众人面面相嘘,邓稼先说了句“我是总指
挥”,然后只身走进实验场双手捧出哑弹。
镜头十一:几年后,北京301医院,邓稼先患癌症全身大出血逝世。又数年,两弹解密
,中央始大张旗鼓宣传,邓稼先的名字被世人所知。
镜头十二:杨振宁写悼文追念邓稼先,大家恍然:原来两人是校友。
镜头十三:应母校多次邀请,杨振宁毅然决定回清华园定居,在保留美籍前提下办理中
国绿卡,入住装修一新的带电梯的两层别墅,开始教授本科物理。
镜头十四:杨振宁通过亲友向媒体透露要和28岁的翁MM订婚
s*******e
发帖数: 1002
5
不是邓稼先。搞笑,我能不知道邓老
查了下那个人叫巫宁坤,挺悲催的,回国回的不是时候,出国出的也不是时候

的。

【在 W*****o 的大作中提到】
: A是邓稼先吧?两弹元勋。不是受尽折磨,是后来死在核辐射上了。对中国的贡献,邓
: 要比杨高得多的多,更令人尊敬。当然有机会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学邓的,都会去学杨的。

w*******e
发帖数: 15912
6
老杨事业和人生步步都踩在点上,物理大师兼人生规划大师,得到了利益最大化,纯
winner,此生无憾,北美千老和下世撸管琐男偶像。

【在 W*****o 的大作中提到】
: 杨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初中同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后来两人有
: 着完全不通的价值取向,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扬振宁留在美国繁华世界,靠获得诺
: 贝儿奖,出尽风头,晚年还不甘寂寞!邓稼先当年毅然回国,为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做
: 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
: 由于核辐射过多,身患癌症,英年早逝,实为国家民族之大殇!
: 镜头一:着学生装的杨振宁和邓稼先先后登上轮船来到美利坚留学。
: 镜头二:西装革履的邓稼先在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上(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踏上归国的
: 旅途。
: 镜头三:西装革履,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振宁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
: 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M****o
发帖数: 4860
7
卢瑟

落。

【在 w*******e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wsnonline (卫所南次郎-子曰:“再得瑟我削你啊!”), 信区: Military
: 标 题: 移民北美加拿大,其实都没中国好(转载)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31 21:43:31 2014, 美东)
: 送交者: JustPS[♂中书令★★★♂] 于 2014-03-28
: 海归比较美国和加拿大:可能都没有在中国生活好
: 2014-03-28 移民家园网
: 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在加拿大住了4年,其中读书+工作,之后到美国工作5年。因为
: 工作需要出差的关系,把北美的各大城市几乎都跑了一个遍。去年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
: ,拿到了一个回国的Offer,算是踏入了海归的行列。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纯粹是为了

a*****y
发帖数: 613
8
怎么看着象是在美加住了9天的人写的文章?

【在 w*******e 的大作中提到】
: 老杨事业和人生步步都踩在点上,物理大师兼人生规划大师,得到了利益最大化,纯
: winner,此生无憾,北美千老和下世撸管琐男偶像。

v******0
发帖数: 883
9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h
发帖数: 78
10
同感.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怎么看着象是在美加住了9天的人写的文章?
1 (共1页)
进入Returne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如影相随 苹果iPhone和iPad变间谍武器 (转载)入籍国外或者海归只是人生的一个选择,不需要纠结
南开大学加拿大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海归有风险,决定需谨慎
Tianzi你个傻鸟也赶紧跑吧海归的着装要注意
北京印象 - 2我为啥选择海归
是杨狰狞就海归,否则就留在美国生活unidentified_title
高级海归评院士的标准杭州女孩6年花200万留学澳洲莫纳什大学 回国工作被开2000元底薪 (转载)
现在的海归跟当年简直没法比来看看国内给海归的高薪 (转载)
看zier海龟日记有感看了看,千青实力都挺不错的,比邓稼先回国时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加拿大话题: 美国话题: 邓稼先话题: 中国话题: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