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五年计划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y
发帖数: 704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偷偷说一下:毛黑是没戏的
十个大庆,十个鞍钢等等。摆渡第一条;
http://hi.baidu.com/%C3%F7%ED%B5/blog/item/dd7194261b779c138b82
提起70年代末的“洋跃进”,许多人并不陌生,官方的说法是:“左倾影响下的急躁冒
进。扩大了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加剧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所谓“洋跃进”就是以大量进口成套设备,追求国民经济发展的高指标高速度,致
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众所周知,这是当年的领导人华国锋的罪名之一。
华国锋是否该领这个“罪名”呢?无疑是应该的。因为他在整个“洋跃进”的过程
中,扮演了宣传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而且从没有提出过任何质疑和客观的调查分析,因
此在这个问题上华国锋是无法为自己辩的。
1980年11月19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华国锋被迫下台。在这次会议上,胡耀邦
发言认为“一个高指标,一个大轰大嗡”华国锋负有责任。“高指标,大轰大嗡”指的
就是“洋跃进”。
滑稽的是后来胡耀邦下台的罪名之一也是高指标,不过换了个提法叫“高速度”。
我们对“洋跃进”中的华国锋,来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1977年3月余秋里主持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会前,他对会议要...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2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思考和奋斗的特殊产物。我们应
该肯定它在军事上的成就。但如果从经济上来衡量,这是一场不划算的建设,甚至中间
存在着较大的资源浪费。”——陈东林
主持人:陈教授,您知道三线建设这个历史词汇是从80年代解密的,到现在20多年过去
了,但是可能对现在年轻一代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也可能很多人听过,但是不知
道是怎么回事。“三线”的定义是什么呢?
陈东林:是的,“三线”这个词有一个神秘的面纱笼罩着,应该说像我这样年纪的人都
知道,但是当时不能说,你注意《人民日报》第一次出现“三线”这个词是在90年代,
在这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的一些文件,一些宣传材料里面用的都是“XX”,所以
说明这是具有保密性质的,到现在为止“三线”的研究也是很薄弱的,很多人亲临其境
,很多人为之倾注了终身心血,但是写这个的人很少。“三线”我们简单讲就是以中国
的国境线为最外沿做一个划分,国境线到第一道线的地区叫做一线地区,第一道线到第
二道线的地区叫做二线地区。这里面我们讲到比如人的腹部地区,就是“三线”地区。
总的来讲,一线是前沿阵地,三线是我们的后方。
三线建设决策...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6339
3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当《共产党宣言》最初用德文在1848
年出版时,“共产主义同盟”还是一个秘密团体,其影响局限在英、法等欧洲国家。过
了半个世纪,到19世纪末叶,这个“幽灵”出现在中华广袤的大地上。又过了半个世纪
,到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已经变成滚滚洪流,席卷全球。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的中国共产党也在此时夺取了全国政权,神州大地开始英姿勃发地迈向社会主义。再过
半个世纪,到20世纪末叶,一度红红火火的社会主义陷入前所未有低谷,以至有人大胆
断言:历史已经终结,人类社会只有资本主义一途,别无选择。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市场原教旨主义”甚嚣尘上。它的许诺很简单、也很诱人:只要
将财产权交给私人,将决策权交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私人业主,将政府干预减至最
低程度,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会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无尽的财富,“下溢效应”最
终会让所有人受益。
然而,正如卡尔•波兰尼指出的那样,“这种自我调节的市场的理念,是彻头彻
尾的乌托邦。除非消灭社会中的人和自然物质,否则这样一种制度就不能存在于任何时
期;否则,它将摧毁人类并将其环境变为一片荒野”。[...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4
又来重复长工缺乏对战争准备的谎言?请看:
第九节、西安事变和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
郭汝瑰 黄玉章 [中国]
[出自《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2001
一、西安事变和团结御辱局面的形成
二、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
(一)确立国防领导体制
(二)确定和建设战略后方
(三)发展交通系统
铁路方面
公路方面
航空方面
航运方面
(四)推行征兵制和实施民众军训
(五)整编陆军和建设特种兵
(六)加强海、空军并进行战备演习
(七)整备要塞和修筑国防工事
(八)调整、扩大兵工生产
(九)制订国防作战计划

一、西安事变和团结御辱局面的形成
日本对中国的不断侵略,特别是1935年制造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使中华民族
已经到了生死危亡的紧急关头。北平学生于12月9日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爱国运动,
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
举行了轰轰烈烈的示威游行。12月10日,北平各校实行总罢课。16日,学生与市民一起
集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北平学生的“一二·九”爱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天
津、上海、南京、武汉、杭州、西安、广...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5
☆─────────────────────────────────────☆
KingOfMaoLun (毛轮之王) 于 (Thu Sep 18 16:19:38 2014, 美东) 提到:
还是从澳大利亚和美国大量进口钢?
☆─────────────────────────────────────☆
afei (afei) 于 (Thu Sep 18 16:23:13 2014, 美东) 提到:
我国军好像直接进口武器

☆─────────────────────────────────────☆
roygreat (Light be with you.) 于 (Thu Sep 18 16:30:17 2014, 美东) 提到:
那时候管钢钉叫“洋钉”
☆─────────────────────────────────────☆
quchudalu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于 (Thu Sep 18 17:46:49 2014, 美东) 提到:
还有倭瓜,番茄,洋葱,胡箩卜.....
☆───────────────────...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
7月
12日上午,毛泽东找我们三人谈话后的第二天,小
舟体会毛泽东是愿意听人谈缺点的。周惠鼓动小舟再去找彭德怀谈一次,
告知毛泽东跟我们谈话的精神。小舟于是向彭德怀介绍了这次谈话的情况,
关于会议多谈缺点还是有压力;“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国乱思良将,家
贫思贤妻”;以及蒋干故事等等,双方都谈了。说我们讲话很随便,毛泽东
都听进去了,希望他能去找主席谈谈。彭德怀说怕谈不好,有些意见还不
成熟,在西北小组会上没有谈。有些谈了,《简报》上也没有登,因此想写
一封信。小舟很赞成写信,说将那些发言加以整理充实,就很好了。彭欣
然同意,还对小舟说:“你当了我的参谋。”
在庐山时,张闻天的住处同彭德怀很近,早晚散步常见面。由于观点相
同,张闻天到彭德怀的住处交谈过多次。张闻天对小土做炼铁特别不满,
认为浪费人力、物力太多,并影响秋收,归结为“得不偿失或损失很大”。
彭德怀则认为,“有得有失或有失有得”,搞得太多,有很大浪费,但也发
动了群众,取得了经验,还普查了地质。中国大落后,他赞成大中小并举
和土洋结合的方针。张闻天认为今年钢产
1300万吨很难完成。造假报告,
夸大成绩现象仍然严重。报纸上... 阅读全帖
m*********4
发帖数: 356
7
自1960年布加勒斯特会议后结成的亲密关系,在70年代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历程后
,到了1978年底终于彻底破裂。自1979年起,阿尔巴尼亚中断了与中国的一切贸易、文
教、科技关系,仅仅保留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中阿关系这种“冬眠”的状态一直持续到
1983年。《纵横》最近一期刊登郭毓华撰写的《从亲密战友到彻底决裂的中阿关系》,
现摘录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来华。在16日中美两国同时宣布尼克松总统
将于1972年访华。当时考虑到兄弟国家对此可能产生误解,所以中国总理周恩来除了向
其他兄弟国家的领导人通报有关情况、作解释外,很快就约见了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罗
博,详细介绍中方与基辛格会谈情况,说明中国邀请尼克松访华的想法和对美国的政策
,说明这是中美之间的“谈判升级”,是美国“找上门来的”。特别强调中国反对帝国
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动摇,不会拿原则作交易。阿尔巴尼亚大使说要回国作汇报。阿大使
回国汇报后返回北京时带回了霍查签署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给毛泽东主席的信递交
给周总理。信中对中国调整对美国政策表示强烈不满,认为中国的决定“突然”,指责
中国没有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亚近代史无法忽略俄国角色
冯学荣
日俄战争中,铁岭附近,一队日军正在等待来攻的俄国骑兵部队。
问:谈东亚近代史,如果不谈及俄国这个角色,则看历史很难做到客观、全面和准确。
答:是的,俄国在二十世纪的亚洲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删去俄国这个
角色、孤立地谈东亚的历史,很容易会失之片面。正如你看到一个正方形,你说那是一
个正方形,看起来似乎没错,但是你只要将观察的角度稍微向旁边移动一点,你就会发
现:原来那是一个正方体,有六个面,之前我所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面——这是一
个正方体,不是一个正方形。我这是打个显浅的比方。我们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一叶
障目”,我们有的历史爱好者看历史,就往往会犯“一叶障目”的错误——观察者常常
只看到眼前的这一片叶子,而看不到叶子背后的那个五光十色的世界。
问:俄国好像在中国近代史一出场,就攫取了大清国的大片领土?
答:是的。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俄国攫取了大清国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当
然,这件事在俄国一方则说法不一样。俄国认为是“解决了多年的悬案”。俄国人有一
个心结,他们认为1689年“雅克萨之战”打输之后所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对俄国
是不公道的、是一份...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21039
9
1953 年2 月17 日,凌晨。中南重镇武汉,被覆盖的瑞雪,映射成了银色世界。“
长江”和“洛阳”两舰,依次靠上了江汉关4号码头,融进了这银色的世界。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是迎送首长。”长江舰政委刘松激动地在军人大会上宣布:
“为了祖国,为了亿万人民的愿望,大家必须百倍警惕,保卫首长的安全。”顿时,指
战员们热烈议论开了:迎送哪位首长? 这种议论,在三天前,即2 月14 日,两舰由上
海吴淞码头紧急起航时就开始了。当时,指战员见是紧急起航,就对哪位中央首长前来
视察的可能性进行了逐个分析,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更盼望毛泽东主席能来视察!现
在,指战员发现刘松在宣布时情绪是那样激动,更感到这次来视察的有可能是毛主席!
可是, 19 日上午的一些情况又否定了指战员们的猜测。这天早饭后,有几个穿便
衣的人搬来一些卧具以及其它生活用品,并在政委住舱室摆设起来。这些卧具是:两条
长凳子上铺一张长约6 尺、宽约4 尺的木板;木板很简陋,很粗糙,没有打油漆;床上
放着一条薄垫子,一条白细布床单,一条白色里子、深绿色缎面的被子,一条白底兰花
的毛毯,卧具上面印有“铁路专用车”的字...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10
打造中国工业基础的苏联援建156个项目到底是哪些
一、辽宁省
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项工程辽宁有24项。包括:
1.鞍山钢铁公司;
2.本溪钢铁公司的扩建;
3.抚顺发电厂、
4.阜新发电厂、
5.大连第二发电厂的增容;
6.阜新新丘竖井、
7.阜新平安竖井、
8.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9.抚顺东露天矿、
10.抚顺老虎台煤矿、
11.抚顺西露天矿、
12.抚顺胜利矿刘山竖井、
13.抚顺龙凤矿竖井的新建扩建;
14.抚顺石油二厂、
15.抚顺铝厂、
16.沈阳第一机床厂、
17.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
18.沈阳风动工具厂、
19.沈阳电缆厂、
20.大连造船厂改建扩建以及
21.杨家杖子钼矿和
22.一一二厂、
23.四一0厂、
24.渤海造船厂的新建和扩建改建工程。
为了与这24项重点工程配套,辽宁还在沈阳、大连、抚顺、本溪、安东等地安排了省市
重点工程项目730个。包括改建扩建抚顺钢厂、大连钢厂、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沈阳冶
炼厂、锦州铁合金厂、沈阳第三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沈阳水泵厂、大连重型机器厂
、大连机床厂、沈阳化工厂、沈阳玻璃厂、大连玻璃厂等。
(一)沈...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807
11
心雪雨 于 2010-10-20 11:57:06
近来西方媒体周期性发作,频频制造中国政改舆论风波,其实是西方焦虑的一种折射。
回顾建国六十一年,中国之所以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成功的根本因素是中国共产党和
相应的政治体
制。要刻意改变这个制度的人,肯定有善良的,但大部分是盼着中国奔溃的苦主。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人还是那个人。中国人自古吃苦耐劳暂且不表,历个朝
代,皇朝、共
和、多党制、民主选举、一党专政社会主义等等,除了君主立宪没试过,哪个都绑着全
民玩过。皇朝
从极而衰自不用说,其他的都有过形式搭过架子走过场子,没用,当然也有历史和周围
国家的侵略因
素,但主观因素不可否认:全民意识极端保守落后,国家穷得一贫如洗,整体国力弱的
就跟大烟鬼似
的。
一百年前开始,中国人在跟一百年后的今天索马里差不多、比伊拉克不知惨多少的境地
里开始孕育出
一股充满理想色彩的新生力量,包括早期的国民党人和后来的共产党人。孙中山的梦被
八十年后的共
产党人实现了。
昨晚聚餐跟一个浅绿的台湾高管邻座。他有一句话回头想想很意味深长:“你们中国(
看看,言必称中
国而非大陆)的五年计划是其他国家没有...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
揭秘:毛泽东提出“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2010年11月03日 09:56:11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尹家民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红墙知情录》(全三册)作为《红墙见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
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
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
以下为《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节选。(孙琳)
1964年的一天,毛泽东站在巨幅中国地图前问周恩来:“你说的那个地方叫什么名
字?”周恩来回答道:“那里荒无人烟,只有漫山遍野的攀枝花……”毛泽东听罢,脱
口道:“那就叫它‘攀枝花’。”
毛泽东“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所谓“三线”,是毛泽东亲自划分的,他按战略地位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
和三类地区,分别简称一线、二线和三线。三线地区位于我国腹地,离海岸线最近700
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
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
为较理想的战略后方。按今天的区域来划分,三线地区基本上...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13
作者:途中人 文章来源:广州街坊
序言:华国锋的责任
提起70年代末的“洋跃进”,许多人并不陌生,官方的说法是:“左倾影响下的急
躁冒进。扩大了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加剧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所谓“洋跃进”就是以大量进口成套设备,追求国民经济发展的高指标高速度,致
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众所周知,这是当年的领导人华国锋的罪名之一。
华国锋是否该领这个“罪名”呢?无疑是应该的。因为他在整个“洋跃进”的过程
中,扮演了宣传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而且从没有提出过任何质疑和客观的调查分析,因
此在这个问题上华国锋是无法为自己辩的。
1980年11月19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华国锋被迫下台。在这次会议上,胡耀邦
发言认为“一个高指标,一个大轰大嗡”华国锋负有责任。“高指标,大轰大嗡”指的
就是“洋跃进”。
滑稽的是后来胡耀邦下台的罪名之一也是高指标,不过换了个提法叫“高速度”。
我们对“洋跃进”中的华国锋,来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1977年3月余秋里主持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会前,他对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向华国锋、李先念作了汇报。
9月,华国锋提出了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的要求。由李先念、余秋里负责重... 阅读全帖
a****8
发帖数: 2771
14
核心提示:让苏联革命配合中国革命,那李立三这个决议一到了苏联,让苏联停止五年
计划,全力援助中国武装暴动,而且要把苏联好不容易从中国分割出去的蒙古也要再重
新拿回来加入中华联邦,苏联恼火是可想而知的。
李立三(资料图)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作者:金一南,原题:《金一南:“立三路线”脱离中国革命
现实》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30年5月,蒋冯阎大战爆发,这是规模空前的新军阀
大战。当时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李立三等认为革命时机已在全国范围内成熟,准备组织
全国暴动,并且要求苏联必须放弃五年计划,积极准备战争。最终,实践证明了脱离实
际的“立三路线”的错误。
今天,党史开讲第九篇,军事专家、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为您解读:“立三路线”为何
行不通?
金一南:20世纪20年代末期,李立三他的立三路线一个非常大的特点脱离了中国革命的
现实,就是说李立三要独立共产国际另搞一套,使中国革命走另外一条路,脱离了中国
革命建设。
李立三认为,当时正值蒋冯闫大战,就是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展开大战,当
时李立三就认为它叫空前的大事件,世界大革命时期逼近到我们面前了,那么这时候要
采取大干的方法...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engqi (道听途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毛轮访谈哈──陈东林:三线建设军事上有成就经济上不划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30 11:14:19 2011, 美东)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思考和奋斗的特殊产物。我们应
该肯定它在军事上的成就。但如果从经济上来衡量,这是一场不划算的建设,甚至中间
存在着较大的资源浪费。”——陈东林
主持人:陈教授,您知道三线建设这个历史词汇是从80年代解密的,到现在20多年过去
了,但是可能对现在年轻一代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也可能很多人听过,但是不知
道是怎么回事。“三线”的定义是什么呢?
陈东林:是的,“三线”这个词有一个神秘的面纱笼罩着,应该说像我这样年纪的人都
知道,但是当时不能说,你注意《人民日报》第一次出现“三线”这个词是在90年代,
在这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的一些文件,一些宣传材料里面用的都是“XX”,所以
说明这是具有保密性质的,到现在为止“三线”的研究也是很薄弱的,很多人亲临其境
,很多人为之倾注了终... 阅读全帖
f*u
发帖数: 5923
16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
来源:人民网
(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
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
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
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
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
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
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
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
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
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1737
17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谈毛泽东的五个重大贡献
2011年12月22日13:5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谈毛泽东的五个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李捷做客人民网 刘倩/摄影
>>>点击查看访谈直播页面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 王新玲)2011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
辰118周年纪念日,为缅怀领袖丰功伟绩,今日10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
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正确看待和评价毛泽东同志的是非功过”为题与
网友在线交流。他首先谈了毛泽东同志的五个重要贡献。
李捷说,每到一个重大的历史节点,我们党都会隆重地召开会议,回忆我们党的历
史。今年7月1日,胡总书记就在人民大会堂发表了重要讲话。每一次的重要讲话中,都
要提到毛泽东同志,提到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他们做出的贡献。
李捷说,我长期从事毛泽东研究。我认为,至少可以说,毛主席对于我们中华民族
、对于我们新中国,还有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少有五个方面的重大贡献。第一... 阅读全帖
u**c
发帖数: 17972
18
http://www.popyard.com/cgi-mod/newspage.cgi?num=1293238&r=0&v=0
一个历史事件冠名的改变,往往表示社会共识对这个历史事件认知的改变。在共和国的
历史上,大体上从1959年下半年到1962年上半年这3年时间,经济严重衰退,人民生活困
苦,许多地方出现大量“非正常死亡”。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中国肌肤上
曾经严重创伤而留下的不可消去的疤痕。长期以来,这段时间被官定通称为“三年自然
灾害时期”;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将这段时间明示为“三年困难时期”
。困难,是对一种状况的总称,造成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需要具体分析,这其中可能
也包括“自然灾害”;而只以“自然灾害”来为这种状况冠名,就会掩饰其他原因,而就
其“掩饰”的动因,所谓“自然灾害”这个冠名的真假都值得怀疑。将“三年自然灾害
时期”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表明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历史,表明敢于扯去
遮羞布。这需要良知,需要责任,还需要勇气。
史实确实如此,专家研究了那3...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3813
19
大跃进饿死三千万人”纯属捏造
张宏志


不知从那个阴沟里吹来一股阴风:“大跃进饿死三千万人”?请大家冷静的想一想
,当时中国人口总数是6亿,假定真的饿死3000万人,平均每20个人中就有一人饿死。
那将是:“饿殍遍地,野狗成群,四散逃生的难民,抛妻舍子,家破人亡,中国大地满
目凄凉。”这是多么凄惨的景象。现今55岁(大跃进时10岁)以上的人。估计约有4.5
亿,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人。试问,他(她)们有谁见过那种景象呢?没有、没有一
个人见过。因为那是谎言。在4.5亿人众目睽睽之下说谎,可见谎言泡制者是多么的无
耻!
饿死3000万人之说,究竟是怎么来的?
原来,1983年国家统计局报经国务院批准,将1949—1982年户口登记的每个年度人
口数字,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予以公布 (1983年出版的《统计年鉴》)。
美国的人口学家从这个材料中估算出1958——1963年非正常死亡人口约为2700万(2680
万)。这个数字被人“移花接木”,说成是大跃进“饿死三千万人”。我们不知道谁是
玩手段的第一人,这个人一定是一个善长讹...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0
http://hx.cnd.org/?p=103603
一个历史事件冠名的改变,往往表示社会共识对这个历史事件认知的改变。在共和国的
历史上,大体上从1959年下半年到1962年上半年这3年时间,经济严重衰退,人民生活
困苦,许多地方出现大量“非正常死亡”。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中国肌肤
上曾经严重创伤而留下的不可消去的疤痕。长期以来,这段时间被官定通称为“三年自
然灾害时期”;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
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将这段时间明示为“三年困难时
期”。困难,是对一种状况的总称,造成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需要具体分析,这其中
可能也包括“自然灾害”;而只以“自然灾害”来为这种状况冠名,就会掩饰其他原因
,而就其“掩饰”的动因,所谓“自然灾害”这个冠名的真假都值得怀疑。将“三年自
然灾害时期”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表明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历史,表明敢
于扯去遮羞布。这需要良知,需要责任,还需要勇气。
史实确实如此,专家研究了那3年的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得出的结论是:就全国来讲
自然条件属于中等偏上,...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1
别把豆包不当干粮 [ 老广 ] 于:2009-10-12 10:43:09 复:2472399
说之前先声明一下,当初写这个东西实在不是针对什么人,就是有感而发。大家也别伤
了和气。再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说最。因为以前说的那些经济政策,很多是见仁见智的
东西,你觉得应该这么做,其他人就会说会那么做。比如经济调控,我是觉得没必要,
但很多人觉得有必要,特别是一看经济数字。而且不仅是很多中国人觉得有必要,老外
有一个是一个都觉得有必要,所以尽管咱觉得有保留,但也不敢说政府的政策就有多少
愚蠢。而且即使政府政策有误,也就是代价大小,吃亏多少的问题。
但是一个大国帮助另外一个和他比邻的大国来建设基础设施,特别是这个邻国是这个大
国的现在对手之一,未来最大的潜在对手;而且国家的潜力不比这个大国低,可以说是
仅次于这个大国;而且这个邻国是世界上最嫉妒这个大国的国家(没有之一),是最希
望这个大国崩溃的国家之一;是和这个大国有领土争端,是打过仗的,而且那一仗可以
说是让这个邻国从云端坠落到深谷,到现在还没爬出来的一仗,是让他们感到无限耻辱
的一仗,是其所有人民都铭记的一仗;这个大国是其邻国从上倒下公开...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六):艰苦奋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5 22:27:41 2014, 美东)
既然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那么对内改革,用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如何?
提出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人的往往信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信条:计划经济是浪费
的,缺乏创新能力,效率低下,自由交易基于双方自愿皆大欢喜,采用计划经济的国家
物资短缺,经常陷入经济困境,个人为自己利益运动时全社会利益成员最幸福……
这里首先要说明自由市场经济未必一定是充满活力的,自由交易也未必一定是有利于双
方,能提高效率的。自由交易,掌握交易主动权的一方,唯一目的就是唯利是图。至于
是否创新技术、发展生产,都是不确定的:可以发展生产,也可以制造假冒伪劣,还可
以囤积居奇,金融投机。这种事情一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生产规模吗?显然未必。
许多人以计划经济的一些计划指令不符合市场,有时生产没有销路的产品为根据,批评
计划经济经常浪费,没有效率。其实,市场...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23
在20世纪中国人口思想史上,有一位铁骨铮铮卓然而立的人物,他就是明知寡不敌
众,依然单枪匹马誓死坚持“新人口论”的马寅初先生。
建国之初,马寅初发现了人口增长过快的危害
1949年3月,马寅初应中国共产党电召,经香港转道北上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次筹备会议,成为建国之初我国财政和教育文化领域及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代
表人物。
建国之初,我国人口开始了快速的“转变增长”,即死亡率下降、出生率居高不下
,结果人口增长加快。根据孙沫寒先生编撰的《中国计划生育纪事》,1950年,全国人
口出生率37.00‰,死亡率18.00‰,自然增长率19.00‰,年增人口1039万。到1953年
时,全国人口出生率37.00‰,死亡率14.00‰,自然增长率23.00‰,年增人口1337万
。1953年,为了配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同时也为了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于1953年6月30日零时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4年11
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人口调查结果的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6.02亿,其中城
市人口为13.26%,农村人口占86.74...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4
作者:沈志华
有关核问题的历史──包括各大国核技术的发展、核政策和核战略的演变以及超级大国
之间的核军备控制和禁止核试验谈判等,无疑是冷战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要讨
论的是其中一个侧面: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所采取的方针。本文使用的材料
,除了中国的公开出版物外,还有一些俄国的档案文件和当事人口述史料,而这些是很
多中国研究者没有看到或引用过的重要资料。在研读这些史料的基础上,笔者拟考察
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的方针及其形成的基础、变化的原因,以求对这
一课题。
一、赫鲁晓夫开启了中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
斯大林绝对没有想到,还在苏联第一次核试验之前,中共就知道莫斯科已经掌握了核技
术,甚至提出了参观核设施的要求。斯大林拒绝了刘少奇在1949年8月秘密访苏期间提
出的这一要求,作为补偿,苏联人请中共代表团观看了有关核试验的记录片。不仅如此
,斯大林甚至表示出苏联可以向中国提供核保护的意愿。苏联外交部起草的中苏同盟条
约(第二稿)信心十足地提到,当缔约国的一方被迫采取军事行动时,“另一方即尽其
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在苏联刚刚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这种说法无...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周总理谈薄一波1966—1968(辑录)
周总理谈薄一波1966—1968(辑录)
中国文革研究网录入www.wengewang.org
…………薄一波和彭真结合在一起,是两面派。
(林彪同志插话:我还被他骗了,我以为政府中他还搞得不错,以为是革命的,是
宣传毛泽东思想,在工交战线搞革命化,实际上他是破坏革命化的,这个人还没有充分
揭露。我从东北回来,在火车上,他动员我拥护刘少奇,给我的印象,他是搞宗派,搞
山头的,是个坏家伙。)
薄一波说他同彭真不接触,但据我了解,实际上他们的来住是很密切的。
(康生同志插话:这个人阎锡山很信任他,这不是偶然的。)
(徐向前同志插话:在晋东南薄一波简直是一霸,对下面干部很凶,当作奴才。)
薄一波影响到工交战线。…………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1966.12.06
…………
所以,我们在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时候,一定
要辨别方向,不要把方向指错了,要把方向指向刘、邓这些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头子,
指向继续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陶铸,更进一步指向反党集团。现在正在进行批判彭
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这个反党集团,以及环绕这个集团的许多人,比如计划经
济战线上...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于敏构型比美帝这边牛十倍
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帮助与制约
有关核问题的历史──包括各大国核技术的发展、核政策
和核战略的演变以及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军备控制和禁止核试验谈判等,无疑是冷战史研
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要讨论的是其中一个侧面: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所
采取的方针。本文使用的材料,除了中国的公开出版物外,还有一些俄国的档案文件和
当事人口述史料,而这些是很多中国研究者没有看到或引用过的重要资料。在研读这些
史料的基础上,笔者拟考察195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的方针及其形成的基
础、变化的原因,以求对这一课题。
一、赫鲁晓夫开启了中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
斯大林绝对没有想到,还在苏联第一次核试验之前,中共就知道莫斯科已经掌握了核技
术,甚至提出了参观核设施的要求。斯大林拒绝了刘少奇在1949年8月秘密访苏期间提
出的这一要求,作为补偿,苏联人请中共代表团观看了有关核试验的记录片。不仅如此
,斯大林甚至表示出苏联可以向中国提供核保护的意愿。苏联外交部起草的中苏同盟条
约(第二稿)信心十足地提到,当缔约国的一方被迫采取军事行动时,“另一方即尽其
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在苏联刚刚拥有核武器...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6339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ogo2004 (挑灯看剑),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王绍光:坚守方向、探索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4 19:31:18 2012, 美东)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当《共产党宣言》最初用德文在1848
年出版时,“共产主义同盟”还是一个秘密团体,其影响局限在英、法等欧洲国家。过
了半个世纪,到19世纪末叶,这个“幽灵”出现在中华广袤的大地上。又过了半个世纪
,到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已经变成滚滚洪流,席卷全球。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的中国共产党也在此时夺取了全国政权,神州大地开始英姿勃发地迈向社会主义。再过
半个世纪,到20世纪末叶,一度红红火火的社会主义陷入前所未有低谷,以至有人大胆
断言:历史已经终结,人类社会只有资本主义一途,别无选择。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市场原教旨主义”甚嚣尘上。它的许诺很简单、也很诱人:只要
将财产权交给私人,将决策权交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私人业主,将政府干预减至最
低程度,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会源... 阅读全帖
t***o
发帖数: 4265
28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2/30/content_2393996.htm
一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三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四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五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六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七 党和非党的关系
八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九 是非关系
十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
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
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
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
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
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 阅读全帖
J*V
发帖数: 3150
29
发信人: thinknet (我是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毛轮访谈哈──陈东林:三线建设军事上有成就经济上不划算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30 17:53:37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engqi (道听途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毛轮访谈哈──陈东林:三线建设军事上有成就经济上不划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30 11:14:19 2011, 美东)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思考和奋斗的特殊产物。我们应
该肯定它在军事上的成就。但如果从经济上来衡量,这是一场不划算的建设,甚至中间
存在着较大的资源浪费。”——陈东林
主持人:陈教授,您知道三线建设这个历史词汇是从80年代解密的,到现在20多年过去
了,但是可能对现在年轻一代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也可能很多人听过,但是不知
道是怎么回事。“三线”的定义是什么呢?
陈东林:是的,“三线”这个词有一个神秘的面纱笼罩着,应该说像我这样年纪的人都
知道,但是当时不能说,你... 阅读全帖
u**c
发帖数: 17972
30
http://www.popyard.com/cgi-mod/newspage.cgi?num=1293238&r=0&v=0
一个历史事件冠名的改变,往往表示社会共识对这个历史事件认知的改变。在共和国的
历史上,大体上从1959年下半年到1962年上半年这3年时间,经济严重衰退,人民生活困
苦,许多地方出现大量“非正常死亡”。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中国肌肤上
曾经严重创伤而留下的不可消去的疤痕。长期以来,这段时间被官定通称为“三年自然
灾害时期”;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将这段时间明示为“三年困难时期”
。困难,是对一种状况的总称,造成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需要具体分析,这其中可能
也包括“自然灾害”;而只以“自然灾害”来为这种状况冠名,就会掩饰其他原因,而就
其“掩饰”的动因,所谓“自然灾害”这个冠名的真假都值得怀疑。将“三年自然灾害
时期”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表明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历史,表明敢于扯去
遮羞布。这需要良知,需要责任,还需要勇气。
史实确实如此,专家研究了那3...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郑建明:“苏联逼债”是怎么回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7 18:03:41 2014, 美东)
http://hx.cnd.org/?p=103603
一个历史事件冠名的改变,往往表示社会共识对这个历史事件认知的改变。在共和国的
历史上,大体上从1959年下半年到1962年上半年这3年时间,经济严重衰退,人民生活
困苦,许多地方出现大量“非正常死亡”。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中国肌肤
上曾经严重创伤而留下的不可消去的疤痕。长期以来,这段时间被官定通称为“三年自
然灾害时期”;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
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将这段时间明示为“三年困难时
期”。困难,是对一种状况的总称,造成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需要具体分析,这其中
可能也包括“自然灾害”;而只以“自然灾害”来为这种状况冠名,就会掩饰其他原因
,而就其“掩饰”的动因,所谓“自然灾害”这...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32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iumu (朽木☀江湖夜雨十年灯),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 23:17:23 2010, 美东)
揭秘:毛泽东提出“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2010年11月03日 09:56:11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尹家民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红墙知情录》(全三册)作为《红墙见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
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
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
以下为《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节选。(孙琳)
1964年的一天,毛泽东站在巨幅中国地图前问周恩来:“你说的那个地方叫什么名
字?”周恩来回答道:“那里荒无人烟,只有漫山遍野的攀枝花……”毛泽东听罢,脱
口道:“那就叫它‘攀枝花’。”
毛泽东“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所谓“三线”,是毛泽东亲自划分的,他按战略地位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
和三类地区,分别简称一线、二...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3
既然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那么对内改革,用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如何?
提出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人的往往信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信条:计划经济是浪费
的,缺乏创新能力,效率低下,自由交易基于双方自愿皆大欢喜,采用计划经济的国家
物资短缺,经常陷入经济困境,个人为自己利益运动时全社会利益成员最幸福……
这里首先要说明自由市场经济未必一定是充满活力的,自由交易也未必一定是有利于双
方,能提高效率的。自由交易,掌握交易主动权的一方,唯一目的就是唯利是图。至于
是否创新技术、发展生产,都是不确定的:可以发展生产,也可以制造假冒伪劣,还可
以囤积居奇,金融投机。这种事情一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生产规模吗?显然未必。
许多人以计划经济的一些计划指令不符合市场,有时生产没有销路的产品为根据,批评
计划经济经常浪费,没有效率。其实,市场经济的浪费也不少。经济泡沫之后,大批楼
房成为烂尾楼,难道不是浪费吗?烂尾楼能看到,还有很多看不到的浪费,比如大量滞
销、打折以后还卖不掉的商品最终在仓库里腐败、锈蚀、报废。这不都是市场经济导致
的浪费吗?
随着科技发展,技术创新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所需的资金也越来越...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4666
34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胡峻玲·
在国内关于民主的讨论中,印度总是被用作例子来证明民主的缺陷:这个有着多党选举
和独立媒体的国家,经济上仍然非常落后。2009年印度的人均年国民生产总值是1
134美元,在世界188个国家中(不含缺数据的几个国家)排第143名(中国是
105名),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有人说这都是民主的错,因为印度太自由了。
事实是这样吗?
当印度1947年脱离英国独立时,它曾经是一个很有希望走向繁荣的国家,毕竟印度
有英国建立起来的司法体系、一批在英国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和活跃的公民组织。印度
的经济水平在当时也领先于中国。但是独立后的印度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道
路。从1947年到1964年的17年间,在尼赫鲁领导下,印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它包括三个方面:中央计划,自给自足(拒绝国际贸易)和企业国
营化。
从1950年开始,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试图全面规划整个经济。最初
的几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计划项目详细到建几个水电站,... 阅读全帖
d*********t
发帖数: 4393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ixonixon (laon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彭晓光论中国自由派:不懂中国历史 陷入百年边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26 15:08:01 2011, 美东)
——辛亥百年、苏联解体二十年、建党九十年与中国模式
《环球财经》副社长 彭晓光
前言:
中国的自由派,无条件信奉西方,特别是英语民族(美英)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政治上主张多党制,经济上主张彻底的私有化和“完全”的自由市场,对外关系上主张
完全“融入”所谓的(以美国西方为主导的)“现代主流文明社会”。他们把上述主张
抽象为“普世价值”,以宗教般的虔诚来信奉,并作为他们评价所有世界问题与中国问
题的唯一标准。据此,他们站在了当今中国模式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对立面,也对中国青
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极为抵制反对。
中国自由派的主要影响力,集中体现在若干被他们渗透的各类传媒上。他们大多数
是片面的文科思维知识分子(当然,不是全部),表达方式带有浓烈的“文艺腔”色彩
,其对国家民族独立自主、工业化进程、完整的经济体系、货...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6798
36
(2009-11-25 22:21:56)
转载
标签:
德国工业史
(1945-)
民主德国
分类: 德国工业史
洪之麟
一 战胜国对战争结局处置的区别
苏联战争一结束就拆迁了民主德国1200家工厂。1948年年初,总计拆除了1900家工厂,
其中1700家是完整的工厂。由于拆迁和战争影响而造成的损失,使生产能力下降了40%
。1946年6月起,苏联政府开始采用将企业就地收归苏联所有的办法,213家较大的工厂
改组成苏联的股份公司,这些企业约占苏战区工业生产能力的1/3. 此外,苏联要求无
偿使用德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战俘。东德地区遭受了一次比战火更甚的
洗劫,影响重建。
二 关于马歇尔计划
人均负债2500马克。西德当然是马歇尔计划最大的受益者,但这不是因为美国慷慨,而
是出于和苏联争取欧洲的不得已之举。因此东德受苏联影响,视马歇尔计划为美国资本
主义统治扩张到全欧洲的战略,而把这一援助拒之门外,这就缺少了恢复经济所需的资
金支援。
三 劳动力人力区别
东德教育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二战结束后就不断有公民往西边跑,造成东德
劳动力人力的大量流失。他们不满足于东德的现状...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也评“中国为什么总会成功”
陈破空
中共党刊《红旗文稿》推出2011年第3期,刊登一篇题为“从政治制度看中国为什么总
会成功”的文章,断言:中国(经济)的成功,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和成功标志”
。作者来头不小,乃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
员”胡鞍钢。
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胡鞍钢列举数字,并辅以图表。“具体”而不是“抽像”地加以
阐述。且不说这些数字是否全面,单说其中一项,中国失业率,胡认定为4.3%。这样的
比例和数字,在13亿人口中,比中共党员的比例和数字还低。胡某何不走进街巷、下到
农村,看一看,有多少人求职无门、有多少人无所事事?听一听,有多少麻将铿锵、有
多少怨声连连?问一问,有多少中国人会相信那个4.3%的失业率?身为“经济学家”,
即便御用“经济学家”,胡鞍钢本人,如果扪心自问,大概也不至于真信吧!
关于中共的经济改革,邓小平早有定义:“摸着石头过河。”换言之,改革之初,连邓
本人,都没有明确思路,也并不知道,在这条路上,水有多深,石头有多少,结果将如
何。从邓小平到当今中共领导人,都是东张西望,走走听听,见招拆招。
所谓“成功”,纯属偶然。有产业转移的国际机遇,有...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48
3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中国发展奇迹之“道”
过去30年,中国高速发展全球瞩目;过去3年,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得心应手,“这
边风景独好”。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发展奇迹绝非偶然或仅凭运气,而是有其发展之“
道”。
这个“道”既不复杂也不神秘,而是相当简明又顺其自然。
先看过去30年。根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数据库数据,在1978至2008年期
间,世界上168个国家和地区中,经济增长率最快的20个经济体,实行五年计划的有13
个;经济增长率最快的前10个经济体中,则有8个实行五年计划。其中中国经济增长最
快,人类发展指数提高幅度最大。
这绝非历史的“巧合”,也非国际的“巧合”。诚如邓小平所言,计划和市场都是
经济手段。既运用五年计划这只“看得见的手”,提供公共服务,投资人类准备,促进
社会进步,也运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对内对外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机制,
促进经济增长,这是理解中国奇迹的一把钥匙。
再看过去3年。我们采用四项宏观经济指标(指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
和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对二十国集团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进行事
后评估表明,中国不仅经济增长率最高,而且创造就业最多,财政赤字占国内生...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39
延续之洞载湉中山介石泽东小平经国一百五十年之事业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简史
清末1860年,清朝积贫积弱,面对内忧外患,清朝政府内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推动
了“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派主张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
方式发展新型工业企业,增强国家国力, 是中国第一次迈入现代化的大规模尝试。
洋务运动应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而戛然而止, 中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
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
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戊戌变法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
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这是中国第二次迈入现代化的大规模尝试.
1898年到1911年,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以
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其目的...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0
(嫁到新疆的妇女 资料图)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偶像,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
1955年,董存瑞的故事被搬上银幕,一时间他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的故事被写进课本广为流传,他的事迹被军人当做思想范本,他的精神成为爱国题材。他的名字就是英雄的代名词。但是,还有一位外国人的形象甚至比董存瑞还要光辉高大,受到每个年轻人甚至孩子的崇拜、敬仰,他是一个小说里虚构的人物――保尔?柯察金。事实上,保尔早已被当成自家人,因为“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年初,山西机器厂装配车间前,一块鼓动板上挂着几个颗粒饱满的金黄色大玉米穗,旁边的桌子上陈列着蘑菇、核仁、桃仁,这是晋城秦村农业生产合作社送给工人的礼物。汾阳县西阳城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给厂里工人来信说:“我们使用了工人老大哥生产的水车浇地,不但省了工,而且每亩产量由500斤提高到了 800斤。”临汾机械修造厂工人李瑞德在洪赵县北段乡临走时,社员们给他披红插花,他兴奋地说:“农民这样热爱工人,今后一定要生产更多更好的农具支援农业生产。”
4月,新疆天山脚下来了一支由920名年轻姑娘组成的特殊队伍,她们刚刚离开“上海市妇女劳动教养所”,不知谁在哼唱着《南泥湾》...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41
作者:硬石头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004/143954.html
——毛泽东为什么要打倒刘少奇是千古之谜吗?
2010年04月09日  凤凰网发文刘少奇之子谈毛泽东为什么要打倒刘少奇(简称刘文,
文章摘自《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 作者:王光美 刘源/等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0_04/09/516126_4.shtml)
刘文称毛泽东为什么要打倒刘少奇已成为千古之谜了!
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见《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
毛泽东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
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
历史的唯心主义。《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
选集》第四卷第一四九一页; 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
种思想... 阅读全帖
H****r
发帖数: 16240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ongkongl (lkk),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彭晓光论中国自由派:不懂中国历史 将陷入百年边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27 10:31:32 2011, 美东)
《环球财经》副社长 彭晓光
前言:
中国的自由派,无条件信奉西方,特别是英语民族(美英)的价值观和社会制
度,政治上主张多党制,经济上主张彻底的私有化和“完全”的自由市场,对外关系上
主张完全“融入”所谓的(以美国西方为主导的)“现代主流文明社会”。他们把上述
主张抽象为“普世价值”,以宗教般的虔诚来信奉,并作为他们评价所有世界问题与中
国问题的唯一标准。据此,他们站在了当今中国模式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对立面,也对中
国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极为抵制反对。
中国自由派的主要影响力,集中体现在若干被他们渗透的各类传媒上。他们大
多数是片面的文科思维知识分子(当然,不是全部),表达方式带有浓烈的“文艺腔”
色彩,其对国家民族独立自主、工业化进程、完整的经济体系、货币金融的本质、国际
军事及国际战略的理解,甚至不如众多的普通网...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43
解放初至1952年,上海为了支援东北和西北建设,输送了大量工 程师和技术工人
,先后共达9.9万人。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上海在机电、电业、建筑工程安装等行业中动员技
术工人、技术人员参加国家重点建设。并且把技术水平高的送出去,从1953~1956年,
上海支援外地重点建设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干部达21万多人,其中有2.38万名工
程技术人员,8.21万名4级以上熟练技工,分赴乌鲁木齐、长春、洛等地,参加建设新
疆八一钢铁厂、长春第一汽车厂和洛阳拖拉机厂。
从1950~1957年,上海在新增安排去外地建设的职工达19.3万人,其中有为外地
培训的技术工人3.6万名。
1958~1966年,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有23.86万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
工人支援全国各地建设,主要去陕西、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和江西、福建、安徽等华
东地区和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等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先后有4万多名设计、
施工技术人员,支援首都十大建筑和淮南煤矿建设。他们满怀好儿女志在四方”的豪情
壮志,留在当地工作。
s********n
发帖数: 26222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延续之洞载湉中山介石泽东小平经国一百五十年之事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7 12:38:20 2012, 美东)
延续之洞载湉中山介石泽东小平经国一百五十年之事业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简史
清末1860年,清朝积贫积弱,面对内忧外患,清朝政府内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推动
了“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派主张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
方式发展新型工业企业,增强国家国力, 是中国第一次迈入现代化的大规模尝试。
洋务运动应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而戛然而止, 中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
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
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戊戌变法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
光...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45
陈伯达做的顶天是个秘书的工作。著作权归老毛应该还是没什么疑义的。从下面这篇文章看,胡乔木后来也参与了整理的工作。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形成与整理
----------------------------------------------------------------------------
----
庞宁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建国以后的重要论著之一,是一部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
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杰出文献,也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经典著作。全文“以
苏为鉴”总结我国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毛泽东说过,解放后11 年,他做过两次调查,第一次是农业合作化过程中编了一
本书《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还有一次就是1956 年初,听取了中央34个部门的
汇报,被称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论十大关系》就是这
次调查的直接成果。
《论十大关系》的形成
一九五六年一月中旬,毛泽东从杭州回到北京不久,从薄一波那里听说刘少奇正在
听取国务院一些部委汇报工作,...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4386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psy611 (Bill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毛主席给警卫一中队的讲话。 文革系列补充材料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17 10:57:52 2016, 美东)
这是五五年的时候,请着重看看主席对工业化的想法。什么是有文化?主席就象唠家常
一样把道理讲得那么透彻。再也没有像主席这样的领导袖了!呜呼!
“你们为人民服务,我也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给警卫部队一中队的讲话
(一九五五年五月十四日下午五时半在中南海丰泽园,根据记录整理。)
讲什么, 讲讲工作, 讲讲工作方法。 我们工作为什么目的呢? (王明富同志和大家
回答:为共产主义)毛主席说: 也对。 共产主义就是平时讲的为人民服务, 过去打日本
帝国主义,再早是打倒皇帝。你们这里有没有打过皇帝的?一个也没有吧?我是皇帝的老
百姓,光绪、宣统皇帝。现在宣统皇帝在东北学马列主义, 是个战犯, 吃了饭没事坐班
房,他是六岁做皇帝, 作了三年。 我那时革命当过兵, 程潜就是现在国防委员会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1950年,新中国政务院政务委员、有“和平老人”之称的邵
力子就提出了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主张。1954年9月,邵力子又在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中强调要节制生育和传播避孕知识。同月18日,《人民
日报》刊登了他的发言。无疑,这个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当时最高领导层的认同
态度。
另一位对新中国人口问题高度关注的是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他根据1953年我国第
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和他连续三年在浙江老家调查得到的大量材料,通过分析和研究,
认为我国的人口增殖率(约20‰)己大大高于资金积累率,这样下去势必会影响国民经
济的发展,因此,必须控制人口增长。1955年7月,已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
员的马寅初,在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了题为《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发言,提
出了他的人口控制理论。1957年6月,马寅初在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再次作了书面发言
,阐述他的人口控制理论。7月5日,《人民日报》第一版整版刊登了他的发言,标题就
是后来引起轩然大波的《新人口论》。《新人口论》的主要观点是:(一)我国人口增
殖速度远远高于资金积累速度。(二)要加...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4666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liangzhi (良知),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华夏快递 : 胡峻玲:印度的贫穷与民主有关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16 12:13:47 2011, 美东)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胡峻玲·
在国内关于民主的讨论中,印度总是被用作例子来证明民主的缺陷:这个有着多党选举
和独立媒体的国家,经济上仍然非常落后。2009年印度的人均年国民生产总值是1
134美元,在世界188个国家中(不含缺数据的几个国家)排第143名(中国是
105名),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有人说这都是民主的错,因为印度太自由了。
事实是这样吗?
当印度1947年脱离英国独立时,它曾经是一个很有希望走向繁荣的国家,毕竟印度
有英国建立起来的司法体系、一批在英国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和活跃的公民组织。印度
的经济水平在当时也领先于中国。但是独立后的印度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道
路。从1947年到1964年的... 阅读全帖
w***7
发帖数: 45
49
既然作者认为印度的落后是因为计划经济的缘故,
那这么多年了,民主社会的选民为什么没有用手中的选票选择走 市场经济的道路呢?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liangzhi (良知),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华夏快递 : 胡峻玲:印度的贫穷与民主有关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16 12:13:47 2011, 美东)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胡峻玲·
在国内关于民主的讨论中,印度总是被用作例子来证明民主的缺陷:这个有着多党选举
和独立媒体的国家,经济上仍然非常落后。2009年印度的人均年国民生产总值是1
134美元,在世界188个国家中(不含缺数据的几个国家)排第143名(中国是
105名),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有人说这都是民主的错,因为印度太自由了。
事实是这样吗?
当印度1947年脱离英国独立时,它曾经是一个很有希望走向繁荣的国家,毕竟印度
有英国建立起来的司法体系、一批在英国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和活跃...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7628
50
——辛亥百年、苏联解体二十年、建党九十年与中国模式
《环球财经》副社长 彭晓光
前言:
中国的自由派,无条件信奉西方,特别是英语民族(美英)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政治上主张多党制,经济上主张彻底的私有化和“完全”的自由市场,对外关系上主张
完全“融入”所谓的(以美国西方为主导的)“现代主流文明社会”。他们把上述主张
抽象为“普世价值”,以宗教般的虔诚来信奉,并作为他们评价所有世界问题与中国问
题的唯一标准。据此,他们站在了当今中国模式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对立面,也对中国青
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极为抵制反对。
中国自由派的主要影响力,集中体现在若干被他们渗透的各类传媒上。他们大多数
是片面的文科思维知识分子(当然,不是全部),表达方式带有浓烈的“文艺腔”色彩
,其对国家民族独立自主、工业化进程、完整的经济体系、货币金融的本质、国际军事
及国际战略的理解,甚至不如众多的普通网友。
中国自由派偏执的信条,知识结构的重大缺陷,扮演 “公共知识分子”与“意见
领袖”的强烈愿望,再加上几乎连一分钟都不愿停止的 表达冲动,导致了他们一系列
曲解历史、曲解现实的表述,一再出现在中国的公共话语体系中...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