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 发帖数: 2273 | 1 这比喻菌斑/买买提有人提过么
经济学中的“葵花宝典”----人口论
苏剑
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有一门很厉害的武功,叫做“葵花宝典”。书中的
一个重要人物----日月神教教主东方不败在练了“葵花宝典”之后,武功大长,一人独
斗当世五大武林高手还绰绰有余,可见这门武功有多么厉害。书中的另一人物,福州福
威镖局的创始人林远图,仅仅凭着“葵花宝典”中的片言只语,竟悟出了一套“辟邪剑
法”,凭着这套剑法,他竟然打遍天下无敌手,他手创的福威镖局也跟着威名远播,财
源滚滚。而“葵花宝典”的第一句话是:“欲练神功,挥刀自宫”!
“人口论”与“葵花宝典”何其相似!“葵花宝典”认为,要练这门神功,就得
先废掉练功者的生育能力;“人口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得限制自己的生育能
力。在“人口论”基础上产生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践,对于中国来说,无异于一场
大规模的民族自宫。在金庸的书中,修炼“葵花宝典”的人最终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而
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也将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首先是未来几十
年的人口老龄化和沉重的养老压力,然后就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问题。 |
|
t*****g 发帖数: 6101 | 2 我提出的工业人口论非常简单地说明了中国的崛起为什么不可阻挡,那就是中国这块经
济圈,或者在市场经济下叫市场圈,工业人口是全世界最多的,十三亿,十三亿啊。这
么多啊!
因此一个经济圈中工业人口多必然有两个优势,1,分工细化,2,交易费用降低。
所以我才认为已经有过的两次世界大战根据我的工业人口论,在战争之前就可以计算出
结果,就是哪一方工业人口多,哪一方胜,所以法西斯德国攻占法国,是因为工业人口
比法国的多,但是攻打苏联必败,是因为苏联工业人口比纳粹的多。日本攻打美国,因
为日本工业人口不如美国多,所以必败。
苏联为什么解体,因为美国加欧洲加日本,工业人口比苏联多,苏联又和中国交恶,就
必败无疑。
因此,在二战后,全世界分裂化倾向严重,国家从只有几十个增加到了现在的二百多个
,这样每一个经济圈都很小,导致每一个经济圈的生产必然交易费用上升,分工无法细
化。因此象卢森堡那样的小国,虽然人均产值战世界第一,但是我就不相信它的国民真
实的生活水平比中国高,因为中国有许多服务,它那个只有几十万人的小国,就必须出
国才能够得到。
因此,全世界分为许多小国,是违反经济发展规律的,尤其是违反市场经济的...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6101 | 3 我的工业人口论已经指出,根据前面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都是工业人口数多的一方必
胜,和什么道德其实无关。
而且我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功决不是一些粗工制造的,不存在那种人口红利,那是扯
淡。我的工业人口和什么人口红利是没有关系的。中国崛起的根本原因就是一个巨大的
市场圈,工业人口占据优势,美日绑一块都不是对手。
我这里定义一下什么叫一个市场圈,我是说,一个政府领导下的经济地盘,叫一个市场
经济,当然如果加上计划经济,也可以叫经济圈。两个政府合作都不算。因此,中国市
场圈有十三亿人,这是中国必胜的理由。
有的人指出印度人口也很多,有直追中国的趋势。我也认为印度潜力巨大。但是印度过
去的工业人口增加速度是不敌中国的。当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认为这将加速全世
界人民的工业人口迅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未来的敌人可能真还不是美日。美日
基本上是自己就一定要衰退的,衰退的原因,也就是这个工业人口不够,不敌中国。
其实,美国欧洲和日本,也都已经意识到了我讲的这个工业人口的观点,也都知道一个
市场圈工业人口越多,交易成本越低,分工细化越多。因此全世界其实都在学中国。
先说这个欧盟,我认为就是一个学中... 阅读全帖 |
|
j**********i 发帖数: 3758 | 4 我不清楚马尔萨斯人口论在谈什么,也无法去追寻关于人口论的各种争论。
合理控制人口是有建设性意义的想法。如果单纯从独立的角度看,也有有限
的理由。对于中国来说,控制人口仍然是必要的。否则,环保主义者也不会得
诺贝尔奖。 |
|
t**x 发帖数: 20965 | 5 老马1882-1982,回回吧。人口论,北大校长,在美国算个球。
100岁
妻妾
8个孩子。
妻:张团妹。1901年在嵊州与马寅初结婚。育有一子三女,其中儿子夭折。[25]
长子:姓名不详,1903年夭折,不满周岁。[25]
长女:马仰班,1953年逝世。[7]
二女:马仰曹,后赴英国。[7]
二女婿:是中华民国驻英国的代表,1949年后留在英国。[7]
五女:马仰峰,在上海生活。[7]
妾:王仲贞,1904年生,浙江省新昌县人。1917年在嵊县与马寅初结婚。小学毕业的王
仲贞与马寅初的女儿马仰班同岁,比马寅初小22岁,结婚时年仅13岁。育有二子二女。
[25]
三女:马仰惠,1918年生。1945年与徐汤莘在重庆结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在北京
生活,后来长期担任马寅初的生活秘书。[7][26]
三女婿:徐汤莘。
四女:马仰兰,在联合国总部工作,定居美国。[7]
次子:马本寅,马寅初次小的孩子。[7]
三子:马本初,马寅初最小的孩子。1945年,不到19岁的马本初自重庆大学机械系应召
入伍,为驻前沿部队的美军陆空联络小组担任翻译。抗战胜利后,马本初返校学习,
1948年毕业后获得两所... 阅读全帖 |
|
|
T*R 发帖数: 36302 | 7 今天读了近30年反计划生育第一人梁中堂发表的一篇论文。
写了马寅初人口论争执的典故。感觉写得非常好。
概括一下这篇论文:
1.马寅初其实是一个靠拍土共/老毛上位的学者。老毛比较喜欢他。给他的政治待遇很
高。
2.马寅初解放后很长时间没有提人口论,但还是他经常出席土共中央人民政府的最高级
别的会议。大概1954年左右,邓小平最早提出要计划生育,后来周恩来也开始提,这样
马寅初也开始提了。
3.传统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反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的,特别是苏联,因为二战,人口成为
一个严重问题,所以在那个历史背景下,土共开始是不提控制人口的。54年以后,邓/
周/刘开始在最高层会议提,但是基层还不熟悉这个变化。
4.马最初是1955年在全国人大的一次会议以附带支持邵力子的发言的形式提出控制人口
的。原浙大
校长竺可桢也发言支持。他们的发言招到批评,不只是共产党,还有民主党派的批评。
但是,后来的反右,他们几个都没事(包括文革他都没事,因为老毛喜欢他).反对的他
们的几乎所有的人后来都成了右边派,包括土共干部浙江省委统战部长沙文汉。当然右
派不见得和人口问题有关。
5.马寅初后来消停了一阵,但是重新上阵...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36302 | 8 今天读了近30年反计划生育第一人梁中堂发表的一篇论文。
写了马寅初人口论争执的典故。感觉写得非常好。
概括一下这篇论文:
1.马寅初其实是一个靠拍土共/老毛上位的学者。老毛比较喜欢他。给他的政治待遇很
高。
2.马寅初解放后很长时间没有提人口论,但还是他经常出席土共中央人民政府的最高级
别的会议。大概1954年左右,邓小平最早提出要计划生育,后来周恩来也开始提,这样
马寅初也开始提了。
3.传统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反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的,特别是苏联,因为二战,人口成为
一个严重问题,所以在那个历史背景下,土共开始是不提控制人口的。54年以后,邓/
周/刘开始在最高层会议提,但是基层还不熟悉这个变化。
4.马最初是1955年在全国人大的一次会议以附带支持邵力子的发言的形式提出控制人口
的。原浙大
校长竺可桢也发言支持。他们的发言招到批评,不只是共产党,还有民主党派的批评。
但是,后来的反右,他们几个都没事(包括文革他都没事,因为老毛喜欢他).反对的他
们的几乎所有的人后来都成了右边派,包括土共干部浙江省委统战部长沙文汉。当然右
派不见得和人口问题有关。
5.马寅初后来消停了一阵,但是重新上阵... 阅读全帖 |
|
S*****s 发帖数: 7520 | 9 谁把之前的帖子删了?
一百五十年前左右当马克思在酝酿他生命中最后一部宏篇大著《资本论》的时候,卡夫
丁峡谷这个名词就跳进了他的视野,而且这个名词在马克思笔下有了扬弃灾难性的历史
经历的意义,把"罗马战俘"从负面的形象中解脱了出来,有了类似于汉语语境中"破茧而
出"的修辞氛围。
在国内学术界普遍的语境中,卡夫丁峡谷代表了一种尤其是在东方国家中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一种思想和实践的双重飞跃:共产主义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卡夫丁峡谷"是
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
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其实我们不难理改革开放,尤其是近二十多年以来国内理论界
对卡夫丁峡谷的迷恋和纠结,其目的就是为"中国国情论"做一种注脚,而且这种注脚有
着马列两位革命导师的"师道"光环,显得那么的有力而且强劲。但是当我们具体到中国
社会的各个领域,就拿实行了三十多年的邓氏计划生育政策来讲,其理论根源于上世纪
50年代的马寅初版本的《新人口论》,而其政策的具体实施则是80年代,其间跨越的"卡
夫丁峡谷... 阅读全帖 |
|
S****9 发帖数: 8108 | 10 转个网易对这篇的评论:
高房价筑起的门槛,是一道货币门槛,与财富有关,与素质无关,更扯不上生态的尾巴
,它所追求的,是二元对立、是贫富划界而治的幻境。一个有钱人关起门来生活的城市
,时间长了,最终的结果怕也只会“窒息”而亡——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是富得很有优
越感,谁来淘米洗菜做衣裳?在所谓的素养尚且不能称斤论两卖的时候、在富人聚居尚
且无法构成正常社会生态链的时候,鼓吹“房价控制人口论”,其意义无非是以黑色幽
默的姿态,向公众展示了高房价的彻骨之毒——起码真正做到了富人“生活起来不能太
容易”。
从这个意义上说,咱得听懂“房价控制人口论”的用心良苦。一者,身为利益集团的代
言人,又不能拿个小喇叭鼓噪“房价跳水”,但内心里又心系群众、情牵民生,唯一能
做的只能是抛出“房价控制人口论”,表面支持房价高涨态势,实质揪出“控制人口”
等悖论;二者,眼下是楼市可能走向拐点的关键节点,房产税呼之欲出,地方版的“限
购令”遍地开花,二次调控箭在弦上,无论对于决策者、执行者,还是观望中的准房奴
,揭示高房价的危害尤为意义重大,陈会长语重心长独辟蹊径,言中肯綮。
一语惊醒梦中人。眼下来说,调控部门更当析... 阅读全帖 |
|
x********e 发帖数: 2275 | 11 少数民族可以提人口政策,但未必就是正确的
http://r.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0/74/81/7_1.html
马寅初人口论无非就是抄袭了一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却被树为什么伟大的英雄。
对马尔萨斯人口论,马克思批判过;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批判过;毛泽东也批判过。
但中国1980年代还是采纳了马尔萨斯理论控制人口。
国际上人口学都还属于幼稚学科,远没有完善,比如联合国对于人口预测就从来没有准
确过,说明人口学界缺乏新思维。中国在1980年代人口学起步时候将马寅初搬上神龛,
采纳的是马寅初、马尔萨斯的观点而建立起的中国的人口学科,导致中国人口学先天不
足,一开始就走向了错误方向。导致现在民族急性自杀的1.3的生育率,中国人口学界
吃不了兜着走! |
|
g******t 发帖数: 18158 | 12 (ZT)
大家都知道十八世纪爱尔兰大饥荒促使爱尔兰人大规模移居新大陆,惟对当年该地人食
人的情况所知无多。
《思辨史》引述著名讽刺作家、《格列佛游记》作者斯威夫特写于1729年的小册子,原
题长达三十一个字:A Modest Proposal to the Public for Preventing the Children
of Poor People in Ireland from being a Burden to their Parents or Country
and Making them Benefice to the Public,意译之为《如何防止爱尔兰穷家儿童成为
其双亲或国家的负累》,作者认为并非每个爱尔兰家庭都有能力养育孩子,他建议每年
出生于穷家的十二万名婴孩中,两万名应养育成人,其余则卖给有钱人;有钱人买婴孩
不是“收养”而是成为盘中餐,“一个婴儿可做成两碟佳肴……”斯威夫特认为“卖婴
”是“理性经济行为”(economic rationality),因为既可为父母带来可观金钱收益
,复可使贫家免去“人多之负累”。这位著名作家甚至建议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应开设“... 阅读全帖 |
|
a*******m 发帖数: 14194 | 13 断断续续接近两个星期,
我终于利用空闲时间把这篇文章弄完了。
基本上相当于把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
和反对一胎化计划生育的历史演进路线做了简要地梳理。
这样,脉络就比较清楚了。
具体的相关文献,文章,你可以看我的blog的comment那一栏。
【原创】中国反对一胎化计生浪潮演进路线的回顾
http://www.mitbbs.com/pc/pccon.php?id=6913&pic=0&nid=426181
发信人: awaydream (昆仑天下),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原创】中国反对一胎化计划生育浪潮演进路线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30 10:28:27 2015, 美东)
今天有点空,我来大略地Review 一下过去将近20年,波澜壮阔的反计生浪潮的
演进的过程。 因为精力有限,而信息太多,我只能大概地梳理一下,给大家一个
大概的脉络。我觉得生物学家饶毅在他的青蒿素的工作历史研究中,表现了非常高
的科学水准,和客观性。如果饶毅能再指导个搞科学史的学生,把反计划生育的
浪潮的发展再理一下,我觉的会非常有意义。
希望生物版的大拿,有机会的给... 阅读全帖 |
|
a*******m 发帖数: 14194 | 14 我都列出来了,真的没空写新的了,基本上邓小平之后的中领导人,
每人都有份,谁都跑不了。
现在出钱让我写,我也没工夫写。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之后,计生委又故技重施,修改关键数字。
胡锦涛主席,并没有及时觉察和改变策略。 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
甚至专门去计生委考察,鼓励和肯定他们的工作。
这一些列的编造数据和虚构莫须有的压力做法,误导了政府的决策,
牺牲了大量家庭和儿童,无数的人口死于这些看不见的手之下。
【Finish】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前世今生和反对计划生育浪潮的历史演进
http://www.mitbbs.com/pc/pccon.php?id=6913&nid=430215
作者:awaydream
发表时间:2015-11-11
更新时间:2015-11-11
断断续续接近两个星期,
我终于利用空闲时间把这篇文章弄完了。
基本上相当于把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
和反对一胎化计划生育的历史演进路线做了简要地梳理。
这样,脉络就比较清楚了。
具体的相关文献,文章,你可以看我的blog的comment那一栏。
【原创】中国反对一胎化计生浪潮演进路线的回顾
http://ww... 阅读全帖 |
|
|
a*******m 发帖数: 14194 | 16 弃婴个傻逼浙江小赤佬,不要以偏概全!
山东人宋健的确有责任,当时有责任的名单长的很,
邓先富,江泽民等全在榜上,都逃不掉!
【原创】中国反对一胎化计生浪潮演进路线的回顾
http://www.mitbbs.com/pc/pccon.php?id=6913&pic=0&nid=426181
作者:awaydream
发表时间:2015-10-30
更新时间:2015-11-11
浏览:572次
发信人: awaydream (昆仑天下),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原创】中国反对一胎化计划生育浪潮演进路线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30 10:28:27 2015, 美东)
今天有点空,我来大略地Review 一下过去将近20年,波澜壮阔的反计生浪潮的
演进的过程。 因为精力有限,而信息太多,我只能大概地梳理一下,给大家一个
大概的脉络。我觉得生物学家饶毅在他的青蒿素的工作历史研究中,表现了非常高
的科学水准,和客观性。如果饶毅能再指导个搞科学史的学生,把反计划生育的
浪潮的发展再理一下,我觉的会非常有意义。
希望生物版的大拿,有机会的给饶毅带个话。虽... 阅读全帖 |
|
J*********r 发帖数: 5921 | 17 【帝制兴衰:辛亥百年话“传统”之三】
"历史上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
大灾难的形成机制
与那些“封建”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以后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
。承平之时,“秦制”不像“封建”那样领主林立多内耗,因而可以多次取得“大国崛
起”的成就。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说“鸦片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今天流传甚广,我以为难以置信。但至少在明初以前,即马可·波罗和郑和的时代
,中国的王朝盛世要比当时的欧洲繁荣许多,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历史的一
大特点是始终无法摆脱“治乱循环”,即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且中国
秦以后历代王朝的寿命不但比“封建”时代的周“王朝”和欧洲、日本的宗主王系(不
是dynasty)短很多,其“改朝换代”的巨大破坏性更几乎是人类历史上独有的。
古代没有精确统计,惟一能反映国家兴亡、社会荣衰的指标就是人口的增减,而历史上
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固然,人口(在农业时代基本
也就是经济)的升降并非传统中国独有。罗马帝国极盛时人口据说达到一亿,帝国崩溃
后原领土上的居民估计还... 阅读全帖 |
|
a**i 发帖数: 5846 | 18 老兄,我建议你去看看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全本,不是土共教材那种随便引几句然后大段
批判的。是全本。那是西方的经典之一。
然后你就不会再觉得这篇文章有任何可取之处了。
说起来悲哀,马克思主义当时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人口论的反动。我国号称搞了
共产主义。然后大家又否定共产主义。搞来搞去,就是为搞而搞,历史积累是半点没有
的。
是专栏文章,不是学术论文,是有所依据的推论不是严密的考证。
同一时段“白骨露于夜,千里无鸡鸣”、坑杀、屠城、屠乡的记载随处可见。把人口的
下降归因于战乱如何说不过去?
导致人口下降;农业遭到破坏、兵燹导致的饥荒、艰苦条件下的颠沛流离难道被作者排
除在外了? |
|
m***n 发帖数: 12188 | 19 参考文献已经列出了。
你说的germs and steel 书我也有。很多都是想象。作者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不错
按照你说的,野马怎么没被旧大陆猎手打光呢? 旧大陆是人类老巢,人更多,打猎更
生猛。
在北美考古中也没有发现有被人类猎取的野马骨骸。只有其它动物,包括美洲狮之类。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流行论调,各个地区也有自己的流行,
在那个时代的人就喜欢套流行意识形态来发挥想象力。
比如在人口论和进化论,还有环境保护,人类破坏环境理论流行的时代,大家都用人口
破坏在那里发挥想象。你说的那本就是就是很明显的。
阶级斗争论下就都用阶级斗争来想象。土地兼并,地主压迫。在中国则是人口论进化论
阶级论最主导。
Will Durant的《heroes of history》写于女权运动流行时期,他就发挥想象说:农业
和畜牧业都是女人发明的,以前男人就在那里傻不拉唧地打猎杀人,见到女人干一炮就
跑了,天性如此,百万年的游荡狩猎生涯进化出来的天性。 女性是采集者和养育者,
天性不同, 所以肯定是女人发明了农业和畜牧业, 女人不但驯化了马猪羊等动物,还
驯化了男人,用“贞节,处女,家庭”...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0 作者: 秦晖
尼德兰画家老勃鲁盖尔的名作《死亡的胜利》(约作于1562年),反映了黑死病之后社
会的动荡与恐怖。
“历史上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
大灾难的形成机制
与那些“封建”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以后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
。承平之时,“秦制”不像“封建”那样领主林立多内耗,因而可以多次取得“大国崛
起”的成就。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说“鸦片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今天流传甚广,我以为难以置信。但至少在明初以前,即马可·波罗和郑和的时代
,中国的王朝盛世要比当时的欧洲繁荣许多,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历史的一
大特点是始终无法摆脱“治乱循环”,即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且中国
秦以后历代王朝的寿命不但比“封建”时代的周“王朝”和欧洲、日本的宗主王系(不
是dynasty)短很多,其“改朝换代”的巨大破坏性更几乎是人类历史上独有的。
古代没有精确统计,惟一能反映国家兴亡、社会荣衰的指标就是人口的增减,而历史上
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固然,人口(在农业时代基本
也就是经济)的升降并非传... 阅读全帖 |
|
d********y 发帖数: 6566 | 21 近期上映的《建党伟业》里边有很多电影巨星,而这些电影巨星扮演了那时的很多牛人
。里边有字幕介绍这些牛人也只是说一下名字与职称,事实上,民国时期的很多牛人都
有留学背景。今天我这篇文章介绍的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培养的一批牛人。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最古老的五所大学之一 。 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至今有256 年历
史,是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的“国王学院”,英文名字是
King's College 。 美国独立后改名为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培养出来的牛人包括三位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胡适、马寅初;
教育家陶行知;散文家梁实秋、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冯友兰;社会学家和社会活动
家闻一多、潘光旦、吴文藻;外交家顾维钧、蒋廷黻;金融学家宋子文;科学家唐敖庆
、姜圣阶;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陈公博。
胡适,师从杜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鼻祖),北京大学校长,中国驻美大使。胡适拥有
35个博士头衔,涵盖了几乎美国所有名校。其中只有一个不是名誉博士,而是名副其实
的博士,那就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胡适在《现代学术点将录》里名列第一位,第二
位是王国维,第三位是傅斯年... 阅读全帖 |
|
e***s 发帖数: 1188 | 22 辛亥革命“成功”了吗?
1911年武昌城头一声炮响,辛亥革命爆发,至今已经整整一百年了。
辛亥革命要干什么?要推翻帝制。辛亥革命干成了什么?也就是推翻了帝制。辛亥
以后百年,当时先进者追求的民主、自由、宪政、人权等等依然任重道远。但是帝制这
玩意,后来再也行不通了。尽管民初的中国兵荒马乱,内忧外患,人祸天灾连绵,复辟
派说是今不如昔,客观地讲很多方面的确如此。相比起过去很多人夸张渲染东欧、泰国
等地民主化以后的所谓“乱象”,民初的乱象何啻百倍,比之更甚的恐怕只有俄国革命
后引发的惨烈内战了。
但所谓人心怀旧不过是想入非非,袁世凯、张勋两次尝试复辟帝制,都立即成为国
人公敌,身败名裂。人就是这样怪:有的事情人们就是认准了不能回头的。正如世上不
少国家独立后长期治理不善,但就是乱到卢旺达、索马里那种地步,也没有人把重回殖
民地作为选项。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后治安问题严重,过去也曾被一些人引为民主有害的
证据,但南非现在就是白人也无人想恢复种族主义的“好秩序”了。同样,辛亥以后国
人告别帝制也是义无反顾,民国再“乱”,复辟也是不得人心的。
但是辛亥革命毕竟... 阅读全帖 |
|
c****0 发帖数: 993 | 23 最后一句话点题
可是我国的许多政策还以防止饥荒作为前提。比如为了粮食安全而保护耕地,导致城市
的用地供应不足,房价飞涨。我们应该了解现代学者对饥荒的最新看法,避免误入歧途。
抵抗饥荒最有力的武器是自由
在过去的二十世纪的一百年中,因为饥荒而饿死的人,总数大约为七千万人(但是在前
一个世纪,即十九世纪,饿死的总人数超过一亿人),比地方病和流行病死亡的总数略
少一些。大体上又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之和。这都没有
算上因饥荒导致的生育的减少和营养不良而夭折的人数。在这过去的一百年中发生了人
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饥荒,就是中国的1959-61年的大饥荒。所有的重大的饥荒都是因
为战争或独裁专制,真正因为人口过剩和经济落后而饿死的不是最主要的。人口过剩和
经济落后都会造成普遍的,但是都是小规模的死亡。
中国1959-62大饥荒的死亡数字,一般专家估计为1400万到4300万之间。政治制度不良
和争战是饥荒的主要原因,但责任者往往把饥荒的责任推给了经济落后或气候不好。市
场对于防止现代饥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抵抗饥荒最有力的武器是自由,而不是
增产粮食。
在二十世纪以前,...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52743 | 24 知道马尔萨斯人口论么,知道中国搞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人么,拍拍你的脑瓜,想想看 |
|
M*********n 发帖数: 4839 | 25 北京如果按照目前的管理和政策,2年内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火药桶!
北京2年内将成为全国最拥堵最肮脏最混乱最具暴力的城市!
哪个国家十几亿国民都怀揣梦想,同时、集中向两三个城市流动的呢?历史上有吗
?
哪里出了问题?
北京的水资源 垃圾处理能力 交通压力 新鲜蔬菜水果的保障能力还能承受蝗虫般
涌入的外来人口多久?
北京政府,是北京人民的政府,
要替北京人们排忧解难。
就要限制外来人口增长,
保障北京人的利益!!
政府不控制北京人口,肯定会出问题
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不无担忧地说到,是家庭团圆的社会稳定,还是妻离子散、单
身在外的社会稳定?是人口在一地稳定居住的社会稳定,还是人口在城乡之间、区域之
间剧烈流动的社会稳定?是老年人口均匀地分布在城乡,与下一代离得较近的社会稳定
,还是老人和下一代人天各一方的社会稳定?是城市中大家都有房的社会稳定,还是一
少部分人有房出租食利,而大部分人打工交租,形成社会巨大心理反差和失衡的社会稳
定?
对于北京市政府为什么
一不肯正视北京目前到底有多少外来人口、
二如何使本地居民以及外来人口之间达到和谐的状态,
这个现在已经是个严重的迫在眉睫的威胁到北京长治久安的...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6 黄祸论
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炮制了所谓“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甚至亲自构思了一幅《黄祸图》,西方还出现了一批关于“黄祸论”的文章和专著。有
的黄祸论鼓吹者说:“一旦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
灭。”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
、压迫中国有理。
目 录
1基本信息
2详细内容
2.1 先河
2.2 发展
3出笼的百年史
1基本信息
“黄祸论”是起源于19世纪主要针对中国等亚洲黄种人的一种言论。旨在丑化黄种人,
进一步造成黄种人与其它人种(主要指白色人种)的对立,企图为侵略制造舆论。
2详细内容
先河
一般认为,“黄祸论”的始作俑者是无政府主义创始人之一俄国人巴古宁,他在1873年
出版的《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中开鼓噪“黄祸论”之先河,英国殖民主义者皮
尔逊在他的《民族生活与民族性》一书中又进一步发挥完善,使得这一理论基本形成。
俄国人巴古宁根据他逃亡期间在中国的见闻,他认为中国是“来自东方的巨大危险”。
巴古宁认为这种危险首先来自于中国可怕的人口与移民:“有些人估计中国有四亿人口
,另一... 阅读全帖 |
|
f*l 发帖数: 742 | 27 在20世纪中国人口思想史上,有一位铁骨铮铮卓然而立的人物,他就是明知寡不敌
众,依然单枪匹马誓死坚持“新人口论”的马寅初先生。
建国之初,马寅初发现了人口增长过快的危害
1949年3月,马寅初应中国共产党电召,经香港转道北上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次筹备会议,成为建国之初我国财政和教育文化领域及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代
表人物。
建国之初,我国人口开始了快速的“转变增长”,即死亡率下降、出生率居高不下
,结果人口增长加快。根据孙沫寒先生编撰的《中国计划生育纪事》,1950年,全国人
口出生率37.00‰,死亡率18.00‰,自然增长率19.00‰,年增人口1039万。到1953年
时,全国人口出生率37.00‰,死亡率14.00‰,自然增长率23.00‰,年增人口1337万
。1953年,为了配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同时也为了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于1953年6月30日零时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4年11
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人口调查结果的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6.02亿,其中城
市人口为13.26%,农村人口占86.74...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680 | 28 本帖子要指出一点,就是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情况,都很正常。
但是有一点,因为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情况都正常,这让日本人特别悲哀,他们不认为正
常。
比如一种说法,什么日本人自广场协议就上当了,日本人当年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于是很
悲惨,等等。这些说法是谁发明的?是中国人发明的吗?根本不是嘛。这都是日本人自
己这么认为的,是自己感觉悲惨。
而现在网上的一些右派,又苦口婆心地要教育中国人,说日本人还很强大啊,不要以为
日本人不行啊,好象上面的观点不是日本人的观点,倒是中国人发明了似的,中国人吃
饱了撑的发明了这些观点啊?
其实在我看来,日本人当年的所谓泡沫破裂,都是无所谓的,无非是一些人钱财上受了
损失吗?有大量的人饿死吗?日本人民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吗?后来我们看到了日本人个
个穿着破衣烂衫吗?都没有嘛,那日本社会不是照样运行吗?所谓的损失无非是一些电
脑中数字的损失,但是人民过着还不错的生活,那就不叫损失。
另外就是中国社会也很正常,中国的经济基本上健康发展,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那
有的人就质问了,你认为中国社会正确,怎么在科技方面啊创造发明方面啊,获得诺贝
尔奖方面啊都不如日本啊?因此我们中国人应...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680 | 29 当我提到中国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好社会的时候,并不是在唱赞歌,而是客观描述,或者
说,一个有头脑的人,客观地评价中国社会的时候,不得不可奈何地承认,现在的中国
社会是一个好社会。
这个客观评价的观点,其实也很重要,因为,有许多人不知道这一点,例如许多港台人
士,就不知道这一点,他们误以为,中国大陆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坏社会,一个黑暗的社
会。其实不然。这一点也需要宣传,因为,如果不多宣传,对祖国的统一不利。
而我对中国社会现在是一个好社会的评价,并不等于我要给领导唱赞歌,我是认为领导
是一般般的,当然这已经是很好的表扬了。中国社会之所以现在是一个好社会,主要是
因为它很平稳,此外,它的生产力强大,科学技术水平还可以,有高铁啊空间站啊这样
的东西。军力也很强大。
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我提出的工业人口论,十四亿中国人绑在一块儿,强大无比。当
然能够将十四亿中国人组合在一起,中国的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是功不可没的。我认为中
国的政治制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政治制度,比美国制度强太多。因此政治制度也
可以不改革,或者,改革的方向一定不是美国的那种落后的政治制度的方向。或者说,
美国的衰败的原因在于它的政...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38600 |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beijingren (to thine own self be true), 信区: USANews
标 题: 为毛泽东辩护——兼谈邓小平的历史责任和本来面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9 09:45:08 2017, 美东)
为毛泽东辩护——兼谈邓小平的历史责任和本来面目
作者:旅居新加坡学者董玉振博士
(1998年9月于新加坡文礼住所)
主要内容:
人本经济的成功尝试
计划生育与农民
民主与独裁
知识分子,反右与“文革”
毛泽东与个人崇拜
毛泽东与女人
邓小平的历史责任及本来面目
结语
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就要到了。作为新中国创建人的毛泽东至今受到各种议论、批评
、甚至指责谩骂。当今日的中国面临什么困难时(如城市住房紧张在于毛泽东没搞计划
生育等),人们还象八十年代那样将毛泽东作为代罪羊。至于这些指责的合理性已没有
人深究了,因这些指责一般都不会遇到强有力的辩护;甚至中共中央也不会正式出面为
毛辩护,因担心这可能导致外界对改革开放方向的误解。
今年九月九日,是毛泽东逝世二十二周年祭日,... 阅读全帖 |
|
F**Y 发帖数: 5826 | 31 老将们号称不能容忍中国的低端人口论,但双手双脚赞成巴勒斯坦低端人口论,这特么
完全是精分有病,或者有任务 |
|
b********n 发帖数: 38600 | 32 为毛泽东辩护——兼谈邓小平的历史责任和本来面目
作者:旅居新加坡学者董玉振博士
(1998年9月于新加坡文礼住所)
主要内容:
人本经济的成功尝试
计划生育与农民
民主与独裁
知识分子,反右与“文革”
毛泽东与个人崇拜
毛泽东与女人
邓小平的历史责任及本来面目
结语
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就要到了。作为新中国创建人的毛泽东至今受到各种议论、批评
、甚至指责谩骂。当今日的中国面临什么困难时(如城市住房紧张在于毛泽东没搞计划
生育等),人们还象八十年代那样将毛泽东作为代罪羊。至于这些指责的合理性已没有
人深究了,因这些指责一般都不会遇到强有力的辩护;甚至中共中央也不会正式出面为
毛辩护,因担心这可能导致外界对改革开放方向的误解。
今年九月九日,是毛泽东逝世二十二周年祭日,电脑网络上照例是一阵对毛泽东的
批评和指责。作者再也按捺不住积蓄多年要还毛泽东本来形象的冲动,为毛泽东,也为
自己和千百万人的感受和尊严辩护,为本来属于中华民族的一份荣耀辩护。也为了纠正
已被扭曲二十年的一段历史。而扭曲这段历史的始作俑者就是邓小平和中共中央。
人本经济的成功尝试
(说明:该章内容在写《巨人的背影... 阅读全帖 |
|
K***l 发帖数: 724 | 33 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培养出来的牛人们 2011-07-04 21:24:21
文学城博客 作者:润涛阎
近期上映的《建党伟业》里边有很多电影巨星,而这些电影巨星扮演了那时的很多牛人
。里边有字幕介绍这些牛人也只是说一下名字与职称,事实上,民国时期的很多牛人都
有留学背景。今天我这篇文章介绍的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培养的一批牛人。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最古老的五所大学之一 。 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至今有256 年历
史,是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的“国王学院”,英文名字是
King's College 。 美国独立后改名为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培养出来的牛人包括政治家:唐绍仪;三位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
、胡适、马寅初;教育家陶行知;散文家梁实秋、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冯友兰;社
会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闻一多、潘光旦、吴文藻;外交家顾维钧、蒋廷黻;金融学家宋子
文;科学家唐敖庆、姜圣阶;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陈公博。
唐绍仪,政治家、外交家,民国第一任总理,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后来被蒋介石派
戴笠暗杀在家中。
胡适,师从杜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鼻祖... 阅读全帖 |
|
w***w 发帖数: 6301 | 34 “你错了,宇宙是很大,但生命更大!这就是第二条公理所表明的。宇宙的物质总
量基本恒定,但生命却以指数增长!指数是数学中的魔鬼,如果海中有一个肉眼看不到
的细菌,半小时分裂一次,只要有足够的养料,几天之内它的后代就能填满地球上所有
的海洋。不要让人类和三体世界给你造成错觉,这两个文明是很小,但它们只是处于文
明的婴儿阶段,只要文明掌握的技术超过了某个阈值,生命在宇宙中的扩张是很恐怖的
。比如说,就按人类目前的航行速度,一百万年后地球文明就可以挤满整个银河系。一
百万年,按宇宙尺度只是很短的时间啊。”
这不就是完全copy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吗?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不论从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其谬误。为什么大刘把它贩卖到自己的小
说,还有那么多fan?
人口以指数增加所以生产力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这是马尔萨斯的主要论据
。问题是人口以指数增加只是人类社会在某一特别时期的极短暂现象。现在哪有人口以
指数增加的国家和种族?
一个以谬误做设定的根据的作品本身就不能看做是严肃的作品。
再说如果太空互相攻击的原因是资源极度缺乏,那么何来善意文明和恶意文明之分呢?
为了生存不是只能互相攻击吗?
一方面... 阅读全帖 |
|
k*****e 发帖数: 22013 | 35 你扣起帽子来真是不顾事实。
1、马寅初出生于浙江绍兴,是汉族人,他的侄孙在汉网上发表过公开声明。
回族是个谣传。
2、马寅初的人口论从头到尾都指中国所有人口,压根就没提到汉族二字。
后来的汉族计划生育,少数民族优待政策都是别人搞得,跟马根本没关系。
3、马寅初57年提出新人口论,他都75岁了。根据的是50年代的人口增长趋势。
莫非他的7个子女是他75岁生的?假设他20多岁生孩子,1900年时候中国人口
才4亿多,那时候中国人少,多生几个又有什么错?凭什么说人不要脸? |
|
x********e 发帖数: 2275 | 36 1、关于汉族、回族,我看的是百度
人物简介
马寅初,回族(汉族实为误传),出生在浙江省嵊县浦口镇。
你说的侄孙在汉网上发表过公开声明,维基上提到了,可惜链接打不开。
2、3、我说马不要脸,主要基于马是回族的基础上。如果马是汉族,则我冤枉了他。
另外,马的人口论,根据的是50年代的人口增长趋势,但这个人口发展趋势是不断变化
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从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的转化,他们并没有计划生育,现
在却面临人口倒退的严重问题。 |
|
a*****y 发帖数: 33185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比较: 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百度知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3 02:36:05 2011, 美东)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和韩非的《韩非子》在论述封建君主治国之道方面究竟哪个
水平更高、影响更大?
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号称“暴君导师”“邪恶教父”,其著作在西方被称为封建专制
主义的“验尸报告”;韩非的法家思想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其治国思想深得历代君主
推崇。对这两个人,如何进行客观比较呢?
可以说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虽然在英国人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敞开
大门,并开始接受西方的文明,但中国人的辫子却是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开始割掉。尽管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人开始割心中的辫子,但这一过程却尤其的漫长,直到现在仍
有一部分知识分子还在争辩要不要学西方的东西,尤其是政治制度。现在观点是无论是
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只要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优秀成果,凡是能够为我们所用的,我
们都应该大胆的利用。
曾几何时... 阅读全帖 |
|
c*****3 发帖数: 1141 | 38 三峡工程的负面效应终于被官方承受,国务院会议首次表态,“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
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
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如此表态,使得公众重新怀念起黄万里其人其事,在网间引发悼念高潮。黄万里,1911
年生于上海,著名水利专家、民主人士黄炎培之子。早年曾经留学美国,1936年获水利
工程学博士学位,1937年春学成归国,也被认为中国首个学习过水文学的水利专家。
今天我们记住黄万里,并非其主导的水利工程,而是因为他对于三门峡工程以及三峡工
程的异议。上世纪50年代,在苏联专家帮助下,中国决定动工黄河三门峡大坝,力图以
人力一清黄河。当时水利部召开讨论三门峡水利规划方案之际,参会有70多位专家学者
。迫于“圣人出,黄河清”的言论环境,唯有黄万里反对三门峡水库,他公开表示:“
你们说‘圣人出,黄河清’,我说黄河不能清,‘黄河清’,不是功,而是罪。”期间
,他进行了长达7天的辩论,无果而终。
最终,三门峡大坝上马,而其后造成的断流、洪灾危险影响无数人生活,几十年并未好
转,无一不如黄万里所预期。...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14447 | 39 ”鼓励生育是1950-1965; 开始搞计划生育是1970-1975“,这句话显然是不对的。
1962年4月5日,卫生部发出《继续开展避孕知识宣传与技术指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卫
生部门做好避孕知识的宣传与技术指导,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避孕药品、用具的生产供
应工作。
1962年11月8日,周恩来在接见各大区农办负责人和各省、市、自治区出席国营农、林
、牧、渔企业安置城市精简职工和青年学生汇报会代表讲话时说:“计划生育不能看成
是一件小事,应当经常抓这件事情。”“要公开宣传节育,对年满18岁青年不管结婚未
结婚,都可以讲给他们听。男婚女嫁这有什么秘密呀。”
2月1日,周恩来在华东农业先进集体代表会议上讲话时说,为了人民健康,为了下一代
得到更好的教育,为了国民经济、体育、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要提倡晚婚和节
育。
1962年2月1日至16日,卫生部在京召开全国妇幼卫生工作会议,交流了各地开展计划生
育宣传的经验。
1962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在批转卫生部党组《关于1963年卫生厅局长会议的报告》中
批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是关系到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关系民族健康
繁荣和人... 阅读全帖 |
|
|
g*********r 发帖数: 9366 | 41 ☆─────────────────────────────────────☆
wayofflying (小破熊) 于 (Thu Jan 5 18:08:27 2012, 美东) 提到:
发展中美关系必须丢弃幻想
摘要:孔子在《礼记 曾子问》中曾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
上。只有牢记这句话,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处理未来的中美关系中不至于被一
时的形势所迷惑做出错误判断,贻误中国复兴的大好时机,导致超过一个世纪的努力付
之东流。
中国崛起到底意味着什么?
美国《外交政策》刊登了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研究室主任斯蒂芬?哈尔珀和美国哈佛
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关于这一问题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斯蒂芬?哈尔珀认为,对美国
和西方来说,中国依然是它们面临的一个挑战,而非伙伴或朋友关系。约瑟夫?奈则认
为,中国不像纳粹德国或者苏联,不是美国现在面临的一个挑战,而是一个有问题的国
家,美国可以与其建立正常的竞争合作关系。
斯蒂芬哈尔珀和约瑟夫?奈的讨论,代表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深切
担忧,他们的两种分歧严重的观点也代表着西方民众对中国崛起议题的矛盾的主... 阅读全帖 |
|
q******g 发帖数: 3858 | 42 计划生育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来的,基本依据就是马寅初的人口论。80年代,国家贫
穷,很多人没有受过教育,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难。当时的解释是,这一切都是因为人
口过多造成的。所以,要提倡计划生育。
但人口真的贫穷主要原因吗?在我看来,主要问题是文革期间停课闹革命,造就了一大
批没有文化只知道混饭吃的人。归根结底,是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政策造成了诸多问题,
但最终却要普通老百姓来承担责任。
我始终认为,人口多不怕,就怕人没有接受教育。如果多数人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生
存发展不是问题。 |
|
s****e 发帖数: 98 | 43 现在北京和重庆在竟争﹕看谁把毛思想红旗举得更高,但是都是对毛的背叛, 因为都
故意隐瞒了毛泽东思想最后的结论:「中国的和平演变只能是最黑暗的法西斯统治!」。
上世记60年代美国反共的国务卿杜勒斯以为经过两代人的时间,中共三、四代领导人会
变成资产者,出于本身的利益会喜欢资本主义。事实上中共的改变比美国估计得更快,
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验就垮台了, 华国锋接毛班后, 立即说:〝
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毛泽东预言
毛泽东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前,最后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用笔谈,用英文写
了句短语:「上帝不喜欢共产党人,喜欢你们」。因为毛心目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马列主义,在实践中碰了钉子,从毛1958年发动经济大跃进,人民公社,1966年发动文
化大革命到1976年,事实上都失败了,时间不到20年,恰是近邻日本从战后一堆瓦砺上
经济翻两番的20年,毛对党内说「日本是畸形发展」,但对基辛格骗不了,得说实话。
实际上等于承认社会主义竟争不过资本主义。
但是毛对中共未来的预测与杜勒斯不同,不是走向英、美式的自由资本主义,而是走德
、日式的纳粹资本主义之路。
毛认为通过「...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44 “明星涉毒的人数,甚至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 ,明星吸毒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少人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觉得吸毒是某种身份的象征。”
白岩松:涉毒明星还有很多 呼吁加大处罚力度
3月10日晚,白岩松结束一天的政协小组讨论,回到中央电视台老楼八层准备《新闻1+1》栏目。 澎湃新闻记者 曾泽鲲 图
“所谓的雷人提案,大多数都是不靠谱的,但也一定有少部分的提案让我们觉得雷人,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跟上他的思维。”
“提案的中国式神回复非常有意思,往往把提案绕了一大圈交还给提出问题的部门,这样委员们也很痛苦。 ”
“明星涉毒的人数,甚至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 ,明星吸毒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少人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觉得吸毒是某种身份的象征。”
……
澎湃新闻3月14日报道 两会期间,白岩松要在中央电视台老楼和建银饭店之间折返奔波。
建银饭店是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界别驻地。2013年,白岩松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他就有了双重身份,既是两会的参与者,也是两会的报道者。白天在建银饭店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晚上又到央视演播室录制节目。
3月10日晚7点,在位于北京西三环的中央电视台老楼八层《新闻1+1》栏目组... 阅读全帖 |
|
K****n 发帖数: 5970 | 45 马尔萨斯反,计划生育就反
马尔萨斯不反,计划生育就不反
我党应该努力宣传马尔萨斯人口论 |
|
e********3 发帖数: 18578 | 46 前面一位仁兄贴的罗素的中西方对比的文章,1925年写的。
在《东西方文明比较》中的《中国人的性格》一节中,罗素认为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具有“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不屈不挠的坚强毅力以及无与伦比的民族凝聚力”。他认为中国人和
西方人在性格品质上的明显差别表现在:西方人生性好战喜欢竞争,
中国人气质平和,安于现状;西方人爱权,中国人爱钱;西方人重视
人际交往的直率,中国人讲究人际交往的客套;西方人办事倾向彻底,
中国人办事喜欢妥协;西方人崇尚变革,中国人易于保守;西方文明
的显著优点是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突出优点是对生活目标有一个
正确的态度;中国人可以从西方人那里学习不可缺少的讲究效率的品
质,而西方人可以从中国人那里学习善于沉思的明智。
罗素最天才的预言
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一节中写道:“中国只要在改进农业生
产技术的同时结合移民和大规模的控制生育,是永远可以消除饥荒的。”
他这里提出的计划生育观念,比马寅初“人口论”中的计划生育观点
早了几十年。
在同一节中罗素又写道:“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除了有点懒散和
缺乏激 |
|
c******n 发帖数: 16403 |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razyman (嘉天之锡),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斯大林与希特勒的比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4 21:31:21 2010, 美东)
二十世纪两大巨人--希特勒与斯大林的对比
在二十世纪,斯大林和希特勒作为两个最负盛名的领袖,他们都曾对他们的国家做
出过卓越的贡献,而他们死后,留下的都是万世恶名. 两个独裁者,红与黑的国度,他
们真的是如此的神似:
1、个人生活:
斯大林喜欢抽那根又老又黑的烟斗,经常饮伏特加酒,对女人没有太大兴趣。不修边
幅,活像个工人。
希特勒不吸烟不喝酒,素食,过着斯巴达式的苦修生活,对女人很可能没有兴趣。按
照古德里安的话说就是:“他从不知道怎样体会生活的乐趣。”其举止优雅,无可挑剔
。
2、爱情:
当斯大林对他的妻子粗暴而且蛮横,他曾当众逼迫他的娇妻喝酒,对她说:“喝了它
,母狗!”当他这位第二任妻子自杀后,斯大林一直独居。
希特勒有个情妇,这个情妇一个平凡却真诚的女人,她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恶魔,当
希特勒还没有注意... 阅读全帖 |
|
c*********2 发帖数: 3402 | 48 http://history.gmw.cn/2012-02/19/content_3605401.htm
2012-02-19 11:33:01 http://www.gmw.cn 来源:《南方日报》
邓小平南巡(资料图)
·邓小平与陈云1986年密商“交班”:80分钟抽完了6支烟
文史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回望改革开放三十年,1992年小平南巡一定是不能回避的关键内容。那年春天,邓
小平再一次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长篇报道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但作者陈锡
添最近却坦言这篇文章有一个“最遗憾的地方”,那就是没有把小平同志的两句重要讲
话刊登出来。
这两句重要讲话,一句是“不要搞政治运动,不要搞形式主义,领导头脑要清醒,
不要影响工作”;另一句是“年纪大了,要自觉下来,否则容易犯错误。像我这样年纪
老了,记忆力差,讲话又口吃,所以我们这些老人应该下来,全心全意扶持年轻人上去
”。两句话都与政治生态有关,前者是反对动辄以各种各样的政治名义搞运动,这是邓
小平站在历史高度...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49 洪亮吉(1746年-1809年),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年号更生,江苏省阳湖县
(今常州市武进区)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恩科榜眼。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学者、文学家,并因先世祖籍安徽歙县洪坑。三十七世洪璟曾
任山西大同知府。其子洪公采为洪亮吉的祖父,入赘于常州赵氏,娶康熙四十八年状元
赵熊诏之女为妻,从此定居常州。
洪亮吉曾著一篇文章叫《治平篇》,对中国人口的增长提出了革命性的见解。原来清朝
时期的中国,正经历著一个人口增长最快最多的时代。据统计,在公元1651年—1661年
即顺治年间,中国人口不过仅一亿。至乾隆末年,中国人口已达三亿。而这段期间耕地
面积却没有显著增幅,低于人口的增长,平均每人占有耕地从原来五亩多,下降至两亩
多。洪亮吉说:“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
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而田地、房屋“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
矣。”(《治平篇》)
洪亮吉认为,人口的增长既然远远超过了田地与房屋的增长,就使得“田与屋之数常处
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治平篇》)。在当时人们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尚
麻木的时...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50 感觉后面的讨论颇有意思。我也大着胆子加入一下。
1)我觉得最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史很难规律化,就算是规律也是归纳性的,解释性
的,应用范围极窄。
2)一战前的英国和被土耳其打残前的威尼斯一样,是一个商业帝国主义。出征是为了钱
。当然大英帝国早期也是为本国过剩人口找出路(生育率太高,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祖国)
,但是有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已经足够而且后来生育率逐渐下降了。 所以后来就
主要是为本国的工商业寻找机会了。开战取得资源和市场。比如打中国主要是为市场,
然后才是资源。如果大清足够合作,全面开放鸦片市场,英国是不会开战的,甚至会有
限度得帮你抵抗俄罗斯之类。另外,中国的资源其实不算多,但是那时候技术落后,资
源必须在人口密集区,还要有方便的河流交通,才有意义,比如德国的鲁尔区等。所以
中国内地那些煤铁正好满足这个条件。澳大利亚的矿产无法开采,因为人口少,没有河
流,铁路因为没人修不了。
3)赔款是好东西,但是也要看你怎么用。用来发工资,大家分了,那是最下等的,几十
年后,就空了。如日本那样,用于提升教育工业,甚至用来买枪炮继续抢你,那都是极
好的。
4)俄罗斯是和英国不一样的帝国主...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