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发帖数: 5258 | 1 莎士比亚、勃朗宁、丁尼生、华兹华斯、布莱克、朗费罗、狄金森、艾略特、艾默生、
弗罗斯特、惠特曼、金斯堡……
你要愿意去背诵桑德堡的嚎叫也可以 |
|
t****c 发帖数: 707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gbzxc (tgb),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哈佛算个屁,就没出过一个影响世界人物,只配给剑桥拾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9 02:09:53 2015, 美东)
都是些所谓’名人‘
不查wiki都不知道是些什么东西
诸如王丹,梭罗, 乔治梅奥, 查尔斯皮尔斯
剑桥都是影响人类的杰出思想家科学家
拜伦、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弥尔顿、培根
牛顿, 查尔斯·达尔文
凯恩斯、
伯特兰·罗素、
维特根斯坦 |
|
a******e 发帖数: 6689 | 3 旅行书写得最好的一本,我会说是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
最关键的是他的视角并不局限于所游之地的好,不局限于他的经验本身,而是更进
一步地思考人为什么要旅行的问题。比如他从自己为什么要去加勒比岛国巴巴多斯写起
,引出了旅行的预期与现实对比的话题,又从这种对比自然而然地开始讨论起旅行的动
机。他旁征博引,以令人意外的方式讲“大道理”,然而幽默风趣,绝非廉价的心灵鸡
汤或人生警句的罗列,完全没有好为人师的自我优越感或傲慢。我很喜欢他谈“福楼拜
的埃及”。对法国人福楼拜来说,埃及的异国情调与他内心深处对法国的种种不满有必
然的关联。福楼拜对亚历山大港繁忙混乱的欣赏,对街市上随处便溺的人和驴的赞誉,
甚至对骆驼的崇敬,都与他对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装模作样古板作风的深恶痛绝分不开
。理解旅行的动机,而不单单归结于异地情调的召唤,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我们因
了解自己而明晓离开的理由,也正因为离开的理由而进一步认识自己。
《旅行的艺术》分五部分:出发——动机——风景——艺术——回归。每部分有一
至两篇文章,结合德波顿的亲身经历,讲述名人轶事或文史故事,挖掘有关旅行的话题
。这其中我最感...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9112 | 4 想像是人们追忆形象的机能,完全失去这个机能的人是一个愚昧的人。
[法国]狄德罗
想像可以使感觉敏锐的人成为艺术家,可以使勇敢大胆的人成为英雄。
[法国]法朗士
想像力是人类与现实环境相争时的一种决胜武器。
[法国]拿破仑
想像——精神世界中最有力的杠杆。
[英国]华兹华斯
没有想像力的人就没有飞翔的翅膀。
[美国]穆罕默德•河里
一个没有想像力的科学家,好像一个拿着钝刀和旧秤的屠夫。
[黎巴嫩]纪伯伦
想像是心灵的空气。
[英国]菲•贝利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
转载自读后感,请保留此标记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
的实在因素。
[美国]爱因斯坦
想像力是住在脑子里的疯子。
[法国]马莱伯朗西
想像——收藏着事实的仓库,为诗人和说谎者所共有。
[美国]安•比尔斯
没有想像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
[德国]歌德
穿着衣服的真理发觉事实太紧身了,在想像中它活动起来轻松自如。
[印度]泰戈尔
缺乏幻想的学者只是一个好的流动图书馆和活的參考书,他只掌握知识,但不会创
造。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 2017年的最后一天,社交媒体被网友们18岁的照片淹没。大家翻箱倒柜找出了记忆中最
美好的那个自己,并将其永远地镌刻在自己网络生活的轨道上。
我们已经很难找到这场来去匆匆的风潮的根源。大体上,似乎是由于有人说了“2018年
所有的90后都已满18岁所以00后即将粉墨登场”这样的话。于是,先是90后,然后是80
后和70后,纷纷被“18岁”这个字眼击中,加入了晒照的大军。60后和50后似乎比较淡
定一些——或许当一个人的智慧和意志厚重到了某个程度,TA便不再需要致幻剂去让自
己快乐。
这场“运动”虽然没什么新意,但发生在新旧交替的一天,还是显得十分耐人寻味。坦
率地讲,还有什么比这种方式更适合迎接新的一年呢?半推半就地将18岁的自己展示给
身边的每一个人的那一个瞬间,我们仿佛站在一个充满无穷可能性的交叉点上:既是成
熟的也是单纯的,既是动感的也是沉静的,既拥有美好的过去也拥有光明的未来。缅怀
18岁成了中国网民2017年的最后一场集体狂欢。它当然会如其他网络风潮一样很快被人
们忘记,但在它发生的那一瞬间,每个人的心灵都是充盈的。
怀旧是一种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会越来越频繁地采取的一种行动...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溪谷闲人:从习包子“说书”,看党国有多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7 23:52:17 2015, 美东)
送交者: 溪谷闲人 2015年10月26日16:52:40 于 [天下论坛]
毛老土匪,别看土匪出身,读书不少。按说也算个“知识份子”。不过这老小子从来不
看科学方面的书。数理化一窍不通。估计连九九表儿都不会背。这也是他“仇恨”知识
分子的原因。因为,数理化一窍不通,绝对不懂什么“科学”。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自
由、民主、科学缺一不可。当初58年“大炼钢铁”,全民动员,弄了个乌七八糟,劳民
伤财、国脉大伤。那时候毛老土匪才知道:“原来炼钢是需要工程师的”!这也是后来
毛主席语录说“老九不能走”的由来。知识分子为什么叫“臭老九”涅?因为前老八分
别是:地富反坏右封资修。这也是后来所说的“知识分子”是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的由来。您看,一个国家,土匪当道,就这么大麻烦!
不过毛老土匪特别爱看书。据说他的睡床上总是摆满了书。...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溪谷闲人:从习包子“说书”,看党国有多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7 23:52:17 2015, 美东)
送交者: 溪谷闲人 2015年10月26日16:52:40 于 [天下论坛]
毛老土匪,别看土匪出身,读书不少。按说也算个“知识份子”。不过这老小子从来不
看科学方面的书。数理化一窍不通。估计连九九表儿都不会背。这也是他“仇恨”知识
分子的原因。因为,数理化一窍不通,绝对不懂什么“科学”。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自
由、民主、科学缺一不可。当初58年“大炼钢铁”,全民动员,弄了个乌七八糟,劳民
伤财、国脉大伤。那时候毛老土匪才知道:“原来炼钢是需要工程师的”!这也是后来
毛主席语录说“老九不能走”的由来。知识分子为什么叫“臭老九”涅?因为前老八分
别是:地富反坏右封资修。这也是后来所说的“知识分子”是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的由来。您看,一个国家,土匪当道,就这么大麻烦!
不过毛老土匪特别爱看书。据说他的睡床上总是摆满了书。...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1617 | 8 这首诗是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44 首 <葡萄牙十四行诗> 中的第21首.
Elizabeth 于1806年出生在英格兰.她是当时英国最有名的女诗人, 少时受到了得天独
厚的家庭教育. 她学习过拉丁语,希腊语.阅读过历史,哲学和文学著作,13岁发表第一部
诗集.1838年,由于当时的英国统治者是女性,她曾获得国家诗人的提名,并且呼声很高,
但最后输给了威廉.华兹华斯.
由于家教过严,及身体状况,直到39岁,Elizabeth 仍然和她父亲住在一起,过半隐居的生
活.终于,守得云开见日时, Elizabeth 等到了诗人Browning. Browning 爱她的诗,也爱
她的人.1848年他们秘密结婚,并且私奔到意大利.父亲的阻扰引发了一场浪漫的婚姻.
到了意大利后, Elizabeth 身体奇迹般恢复. 一日,伊丽莎白送给她的丈夫一件珍贵的
礼物——44首她为丈夫写的十四行诗, 里面记载了她和布朗宁的爱情发展的心理历程.
其中最有名的一首诗是, How do I love thee.
How do I love th |
|
C**********r 发帖数: 1032 | 9 马原对话余华:我们在文学上是干净的
2012-06-05 09:12:21 来源:新京报 作家:刘玮 陈一玮 【大 中 小】 浏览:3707
次 评论:0条
马原和余华相识二十余年,用马原的话说,“有着四分之一世纪以上的交情”。上
周马原新书《牛鬼蛇神》的发布会上,余华特意前来捧场。
“先锋派五虎将”中的马原和余华曾是一代文学青年心中的偶像,两人也有诸多相
似点,比如对文学的“洁癖”,对现实的关注。而余华更多了一份对马原的感恩之情,
他把那时的马原戏称为“劳动模范”:“他用十年时间帮我们打开了这扇门,之后我们
写什么发什么。”
纵然在文坛有着极高的“江湖地位”,两人在生活中依然保持着上世纪80年代的纯
朴作风,甚至夹杂着些许孩子气。采访当日中午,余华执意要请马原吃饭,两人在北京
街头一路找餐厅,怎奈沿途不是理发馆就是茶叶店,直到看见一家“稻香村”,马原问
:“稻香村是吃饭的地方吗?”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此时,余华看到一家火锅店,高兴
了起来:“火锅啊!火锅好,吃这个怎么样?”
当年相识
马原就是“劳动模范”
余华:第一回见你是在鲁... 阅读全帖 |
|
|
t******t 发帖数: 15246 | 11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忽然间我看见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
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
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
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
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
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
诗人怎能不满心欢乐!
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
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
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
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
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
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
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
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
|
t******t 发帖数: 15246 | 12 I wander’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 阅读全帖 |
|
|
s*y 发帖数: 18644 | 14 这个也有文化差异的,我觉得李白的诗都很有快感,但是外国人恐怕就很难有共鸣了 |
|
R******g 发帖数: 272 | 15 1.
这样的时刻/散布一生,最初的开始/是在童年。
——华兹华斯,《序曲》ch.12
1.1《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诺德斯(Noodles)透过卫生间墙上的洞偷窥黛博拉(Deborah)跳舞换衣服的镜头固然经
典,少
女时代的黛博拉固然清丽脱俗,但我最喜欢的细节却是关于另一个孩子Patsy的。他在肥
莫(Fat
Moe)的柜台上仔细地挑选蛋糕,以此作为和佩姬(Peggy)进行性交易的代价。肥莫建议
他买一
个两分钱的,他却说那样的话佩姬只愿意用手,这他自己就可以做——最后他花了五分钱
买了一
个带樱桃的,并叫肥莫包装得漂亮一些。随后他兴冲冲地跑上楼梯,敲开佩姬家的门——
开门的
是母亲,女孩正站在澡盆里洗澡,白皙的身影在门缝里一闪而过,于是他坐在楼梯上等待
、等
待——一会儿就按捺不住了,他打开那漂亮的包装纸,用手指很仔细地刮下沾在纸上的奶
油,然
后迫不及待地把手指放进嘴里吮吸;他又捏起那颗红得发亮的樱桃,犹豫了半天才不舍地
把它重
新按进奶油里,把蛋糕包了起来。随即又打开,终于,他吃掉了那颗色泽鲜艳的樱桃——
于是就
彻底放弃了——他 |
|
l********u 发帖数: 823 | 16 到底在哪里?我怎么找怎么觉得英文的特点就是在于逻辑,哪怕是在华兹华斯的诗里头
,在莎士比亚最抽象的tempest里头,各样修辞用尽,它还是逻辑。而中文,真是一个
字就是一副画,直接通向人的gut feeling。所以,中文其实是音乐绘画那样的,art。
而英文,就是个工具,对不?
换言之,我们写paper(我无可奈何地屈从着工科),英文是好工具;而写feeling,还
是中文尽兴。
有什么好书好文推荐,那种你觉得里头有英语语言的美的?我很多次因为中文语言的美
读完一本书,可是很少因为英文语言的美(除了一本说小孩教育的某苏格兰学究写的书
)读一本书的。 |
|
q*****g 发帖数: 1568 | 17
这个.... 我们辩论其实都在用这一方法, 多少的区别而已.
好吧说到这个文学艺术. 当然文无第一, 没有一个绝对的评价标准.
不过按照不怎么能让人信服的统计数字, 以英语写作的作家/小说远远
超过中文的; 英语文学拿诺贝尔奖的大概也是第一(我记得单个国家而论
法国是第一, 但是英美加起来就远超过法国了, 还不说还有印度等别的英语
国家诺贝尔奖得主也是以英语写作).
以上的比较也许没有太大说服力. 这样说好了, 文学的技巧自上个
世纪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按照王小波的说法, 现在的小说跟古典
文学作品比起来就象是现代汽车和四轮马车的区别. 而这些新技巧里头,
又有多少是我们中国人, 或者以中文写作的人发明的? 反过来我们仔细
想想, 多少中国的作家其实是在模仿王尔德, 华兹华斯, 福克纳, 海明威,
..... ? 另外还有不少南美的作家, 甚至日本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大军的
模仿对象.
甚至说的再粗暴一点, 我们现在用的*现代汉语*, 又有多少是从
别人那里搬过来的, 或者通过日本二道贩过来的?
综上所述, 我觉得中国文化就是从文学的角度上 |
|
b********n 发帖数: 16354 | 18 中学还住在家里的时候,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收到《译林》。薄薄一本双月刊被父亲
取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拆开,随后是一个星期的欣喜。那时候并不流行补课,每日里下
午三点钟就放学,我跨上自行车与同学在学校所在的小区闲逛,吃完东家吃西家,六点
钟买菜回家,才安心坐在书台前开始读书。唯有收到《译林》那一周,我会变身乖乖女
,一放学就急驰到家,倒在床头抱着书啃,到了五六点母亲再三催促下,才会骑车出去
买菜,匆匆还价回来又钻进杂志里不出来。家里订的杂志,唯有这一本是我读得懂得,
也唯有这一本多年来始终为我所爱。
那时候除了托尔斯泰这样的名字,无论哪个大家我都是没有听过的。不知道伯吉斯,不
知道君特哥拉斯,甚至不知道华兹华斯,多年后才听说才奇特地问,原来某某人得过诺
贝尔文学奖啊,引来一片白目。所以捧起杂志的时候,也只是为那些洞察人心的情节拍
案叫绝,尽管从未记得作者是谁书名为何。
最喜欢长篇。多年后一些片段仍然时不时划过脑海,刻骨铭心。犹记得某开篇一位弥留
之际的富豪,众多子孙期待着他的死亡。这位老先生自导自演残忍的一幕戏。他放出风
声将要公平分割所有财产与子孙,于是众多亲人蜂拥而至,携带庞大的律师团...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9 你中学就买菜啊,那么能干,好赞。译林里有伯吉斯、君特哥拉斯、华兹华斯吗?我以
为大多数是通俗作家,的确很多名字都不认识,哈哈。 |
|
D****R 发帖数: 6053 | 20 学样,来FDU灌了一瓢水。。。哈哈。。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程雨民访谈录
作者:吴梦吟 史诗来源:《校史通讯》第70期发布时间:2010-12-24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程雨民简介:
程雨民, 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1985)。著有《英语语体学》,《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人本语义学”十论》等。
访 谈
我的大学是沦陷时期的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
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报考复旦?请谈谈您在复旦的求学感受。
答:我进复旦的那个时候,进大学只要有两个因素:首先要愿意念书;第二个还是家里
要有条件。当时进大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念书,念了也白念;要么就是没钱,
家里生活困难。你书念得一般的话,只要愿意进,家里能供应,也都可以进的。当然那
时候也有考试什么的,但不是很难。如果要说我选择复旦有个理由的话,那么离我家近
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许多大学的师生内迁到重庆
,只有一部分留在上海,复旦的一部分从江湾本部迁至当时的...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053 | 21 学样,来FDU灌了一瓢水。。。哈哈。。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程雨民访谈录
作者:吴梦吟 史诗来源:《校史通讯》第70期发布时间:2010-12-24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程雨民简介:
程雨民, 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1985)。著有《英语语体学》,《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人本语义学”十论》等。
访 谈
我的大学是沦陷时期的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
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报考复旦?请谈谈您在复旦的求学感受。
答:我进复旦的那个时候,进大学只要有两个因素:首先要愿意念书;第二个还是家里
要有条件。当时进大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念书,念了也白念;要么就是没钱,
家里生活困难。你书念得一般的话,只要愿意进,家里能供应,也都可以进的。当然那
时候也有考试什么的,但不是很难。如果要说我选择复旦有个理由的话,那么离我家近
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许多大学的师生内迁到重庆
,只有一部分留在上海,复旦的一部分从江湾本部迁至当时的... 阅读全帖 |
|
s**********x 发帖数: 4593 | 22 十一、外国语学院
题目:从华兹华斯的伦敦书写看都市意象、空间与现代化
报告人:杨金才
时间:5月13日下午2:00
地点:逸夫馆Ⅱ-736
题目:Praat在英语语调学习中的试验研究
报告人:杨晋
时间:5月13日下午2:00
地点:逸夫馆Ⅱ-736
题目:学术写作与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文章
报告人:李咏燕
时间:5月13日下午2:00
地点:逸夫馆Ⅱ-736
题目:文本与地图--《草仍然绿,水仍在流》对西方殖民统治的颠覆
报告人:姚媛
时间:5月13日下午2:00
地点:逸夫馆Ⅱ-736
题目:语句难度与话题熟悉度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
报告人:王艳
时间:5月13日下午2:00
地点:逸夫馆Ⅱ-736
题目:跨文化身份研究
报告人:任裕海
时间:5月13日下午2:00
地点:逸夫馆Ⅱ-736
题目:评AntonioMu?uzMolina的《里斯本的冬天》
报告人:谷佳维
时间:5月21日下午2:00
地点:逸夫馆II-721
题目:二十世纪西班牙小说的分水岭:Eduardo Mendoza
报告人:李静
时间:5月19日下午3:00
地点:逸夫馆II-721
题目:Jesús Ferre |
|
D****R 发帖数: 6053 | 23 刚去FDU灌了一瓢水。。。。。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U 讨论区 】
发信人: DOCKER (稻客), 信区: FDU
标 题: 程雨民: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3 19:54:07 2014, 美东)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程雨民访谈录
作者:吴梦吟 史诗来源:《校史通讯》第70期发布时间:2010-12-24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程雨民简介:
程雨民, 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1985)。著有《英语语体学》,《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人本语义学”十论》等。
访 谈
我的大学是沦陷时期的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
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报考复旦?请谈谈您在复旦的求学感受。
答:我进复旦的那个时候,进大学只要有两个因素:首先要愿意念书;第二个还是家里
要有条件。当时进大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念书,念了也白念;要么就是没钱,
家里生活困难。你书念得一般的话,只要愿意进,家里能供应,也都可以进的。当... 阅读全帖 |
|
t****z 发帖数: 8931 | 24 美国教育本质说白了就是土豪砸钱
金钱收买
学生都是第三世界收买来的,
教授都是欧洲收买来的
美国本土学生只会翻肉饼
如果美国没钱收买了
美国教育就是一泡屎
美国给吹上天的哈佛
其实也是一个屁
看看人家剑桥
牛顿,达尔文、斯蒂芬·霍金、凯恩斯、伯特兰·罗素、维特根斯坦。
拜伦、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弥尔顿、培根
让人没话可说
哈佛好歹也四百年了,出过一个像样影响世界的人没?屁都没有一个
和北大清华本质上都是一个层次的 |
|
s*******w 发帖数: 2257 | 25 为什么中国人会老得这么快? (2016-07-24 19:28:26)
导语:欧美人是打桥牌的,讲究强强联合;日本人是下围棋的,舍卒保车,有全局观点
;中国人是打麻将的,看着上家,防着下家,我和不来,也不让你和。
文/何雄飞
中国人一出生就要上一堂必修课:做人。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盐吃得太多的人总会苦口婆心这样教你。
南京师大附中的吴非老师写过一篇杂文《如今少年老成精》:现在小学的班长,就有见
到别人主动递名片的;少先队“小队副”每天一早就往学校跑,因为最过瘾的事就是可
以去“管人”;中学学生会干部向校领导、市领导“汇报”时,已经能毫不脸红地说假
话了……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是权力病正像瘟疫一样侵蚀着幼小的心灵。这种在中国
土壤上滋养出的“文化”,不知道还要腐蚀多少代人的灵魂。按此推演下去,一个人二
十岁就立志“滑头”,三十岁而老于世故,四十岁已大奸似忠,五十岁而成正人君子,
可作“关心下一代”状……怪不得有的官僚才活到三十岁,见到人时已经目光呆滞了。
中国人活得最累
为什么中国人会老得这么快?
钟南山的回答是:中国人赚钱越多,老得越快。为什么?人有三个年龄:自然...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053 |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U 讨论区 】
发信人: DOCKER (稻客), 信区: FDU
标 题: 程雨民: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3 19:54:07 2014, 美东)
学样,来FDU灌了一瓢水。。。哈哈。。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程雨民访谈录
作者:吴梦吟 史诗来源:《校史通讯》第70期发布时间:2010-12-24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程雨民简介:
程雨民, 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1985)。著有《英语语体学》,《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人本语义学”十论》等。
访 谈
我的大学是沦陷时期的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
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报考复旦?请谈谈您在复旦的求学感受。
答:我进复旦的那个时候,进大学只要有两个因素:首先要愿意念书;第二个还是家里
要有条件。当时进大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念书,念了也白念;要么就是没钱,
家里生活困难。你书念得一般的话,只要愿意进,家里能供应,也都可以...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27 在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姜文,他是否要演毛泽东。姜文回答:“不是我说要演。
我确实觉得这个人物是值得塑造的。但是,我不太相信现在又可能出有关他的成熟作品
。很难,因为我觉得现在我们对他的认识恩怨性太强。我们很幸运曾经跟他生活过一段
。他是中国这几千年来能够冒出头儿来的这么三、五人中的其中一个。他跟旁边的人没
法比,什么蒋介石,个儿太矬了。他的‘往事阅千年,魏武挥鞭’,它实际上到后来是
跟古人对话。现在太多的恩怨,对他,会扭曲了他的精神。当然把他精神话了是不对的
。太简单。因为中国有这个毛病,拽不下来,干脆推成神。这挺好的!但是,他不是凡
人!他做了凡人想做没做成的事儿。当然,那有时代的原因;也有他个人的原因。还有
一点,现在很多人为了不神化他,把他塑造成凡人的演法,这是很大的错误。把他演成
了干部了!他不是干部!是个革命者英豪啊!他不是干部!从这个词来说,‘干部’是个
日本词。好比一棵树,这叫干部、根部、冠部。我看好多电影、电视剧,你怎么能把老
人家弄成一干部?!这太不对了。他是个什么人?!我还几次都说,他没有补助费,也
不着眼前的利益,就能这么一呐喊,就反了,就都跟着他长征去了。蒋介石...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