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 发帖数: 3920 | 1 西魏破江陵, 陈霸先崛起
梁纪二十一
世祖孝元皇帝下 承圣二年(553年):梁帝遣陆法和、任约抗武陵王纪。七月,纪被杀
,并其诸子圆照等。梁帝定都于江陵,以王僧辩镇建康。齐主北击契丹,大破之。
三年(554年):魏宇文泰废魏主(后鸩杀之),立其弟齐王廓。魏九十九姓改为单者
,皆复其旧。齐梁战于广陵、泾州。十月,魏遣于谨、宇文扩、杨忠五万攻江陵。十一
月,江陵城破。梁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十二月,魏人杀帝,立梁王詧为梁主,资以
荆州之地三百里。魏益州刺史尉迟迥督十八州,治剑阁以南。
梁纪二十二
敬皇帝 绍泰元年(555年):(后)梁王詧即皇帝位于江陵。晋安王于建康即皇帝位,
齐立贞阳侯渊明为梁主。王僧辩迎萧渊明返建康即皇帝位。陈霸先杀王僧辩义子,复立
晋安王为皇帝。徐嗣徽、任约据石头反,败,奔齐。突厥逐柔然,地广五六千里。
太平元年(556年):正月,魏初建六官,一切皆法《周礼》。齐击建康,陈霸先大破
之。齐显祖高洋肆虐。魏宇文泰卒,世子觉嗣位,中山公宇文护揽大权。宇文护讽魏恭
帝退位。
陈纪一
高祖武皇帝 永定元年(557年):正月,周公宇文觉即天王位,中山公护卫大司马。周
人杀魏恭帝...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3897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QWQ (TTL Recall),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试题 看看你能中状元不?看懂多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9 23:30:07 2012, 美东)
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试题 看看你能中状元不?
第一场、史论5篇: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
,其说未尝不效;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二场、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
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
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
,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3 前面我们提到,周桓王生前为了平衡郑庄公和虢公林父,将卿士一分为二。但是很快将
郑虢二君先后驱逐出朝廷。郑虢二君离开朝廷,不仅使得王室内部更加混乱,如果说之
前卿士还能代表天子主持天下的秩序,那么之后卿士也开始像周天子一样呈现出架空的
趋势。即使如此,畿内大臣们依然对于卿士之职的争夺乐此不疲。诸侯们开始寻求绕开
王室朝廷维持秩序的方案。在这样的形势下,齐襄公应运而出,谋杀鲁郑二君,灭掉周
桓王的亲家纪国,干涉卫国内政。其手段之凶残,令人发指,这股子狠劲儿不亚于西周
时代的周天子。齐襄公死后,作为齐襄公庶弟的齐桓公,也是有模有样地学着兄长的姿
态,借口鲁国收留了公子纠,对鲁国进行大举侵犯。齐鲁之间的争斗,成就了春秋史上
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曹刿。
曹刿与《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曹沫是同一个人。乃是鲁庄公侍卫出身,在鲁
国面临齐国攻击之际主动为鲁庄公出谋划策,建立国内抗齐统一战线,凭借一鼓作气挫
伤了齐国的锐气。齐桓公不甘心失败,又拉上宋国继续和鲁国交战。此时与郑国对峙多
年的宋庄公已经去世,其子宋闵公捷继位。鲁国借着宋国列阵未毕发起攻击,又打击了
齐宋联军。伴随宋国接连的败仗,重...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4 ☆─────────────────────────────────────☆
Esquimau (雪门院) 于 (Mon Sep 24 23:20:41 2012, 美东) 提到:
为避免贴子过长,新开一贴继续贴自己的《通鉴》笔记,从晋朝开始。
晋纪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泰始元年(265年):八月,司马昭卒,昭长子炎为晋王。吴主迁都
武昌,丁固、诸葛靓守建业。十二月,魏帝禅位于晋,降为陈留王,居邺。晋王即皇帝
位,尊封族亲诸王。帝承魏氏奢侈浮华,矫以仁俭。
二年(266年):永安山贼施但作乱,北至建业;丁固、诸葛靓平之。十二月,吴主还
都建业。
三年(267年):春正月,立司马衷为皇太子。夏六月,吴主作昭明宫。
四年(268年):正月,贾充等修律令。吴施绩寇江夏,万彧寇襄阳;刘俊等三攻交趾
;丁奉、诸葛靓攻合肥,皆败师。
五年(269年):帝有吞吴之志,使羊祜都督荆州,卫瓘都督青州,司马佃都督徐州。
安置西蜀人才(诸葛亮之孙京等)。吴主遣虞翻、李勖等会于合浦,以击交趾。
六年(270年):吴左大司马施绩卒,陆抗统军;何定权盛。胡烈讨鲜卑不克。南匈奴
五部居并州诸郡,改姓刘氏... 阅读全帖 |
|
|
T*******x 发帖数: 8565 | 6 不是奉周礼,而是尊周(为祖先),为汉族。
这是原文的意思。 |
|
h***i 发帖数: 89031 | 7 秦始皇的祖先本来是效忠纣王被杀的
后来养马接受周王得分封,接受了周礼,也就成汉人 |
|
h*i 发帖数: 3446 | 8 周礼是什么?就是祭祀祖先。谁的祖先?周的祖先,从黄帝开始,当然也是大家的祖先
。呵呵。
其实这个黄帝,可能是本来东亚原住民中就流传的先祖之一,周人顺水推舟,把自己的
祖先安上去,混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知道的黄帝。其事迹矛盾之处颇多,这都是混和
的结果,我觉得其实不难分析清楚的。因为年代越久远,从一点点证据就分析出真相的
可能就越大。就如物理学先从离人最远的天文学得到突破一样。 |
|
T*******x 发帖数: 8565 | 9 目前的几个讨论汉族的帖,似乎都回到了文化认同上来了:
不管是奉周礼,还是“认”周为祖先,认了就行。
我更好奇的是客观事实上的:
人种,外貌,头骨,等等,周人和商人和现代汉人一样吗?
都是东亚人种吗? |
|
R*******a 发帖数: 2463 | 10 典章制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而且是古文化里非常关键的一门学问。孔老二的正经专业
就是搞周礼的。
唐朝杜佑的《通典》,以前是和《通鉴》并列的史学入门书。历代对制度的研究都非常
重视。礼部一般都是名义上的六部之首,你以为是吃干饭的么?前清在制度结构上是大
的倒退,但在典章制度的研究上却是集大成。不管汉学宋学,今文古文,凡是大师都要
搞这个。这一脉一直传承到最后一位古文派大师章太炎。他的代表作《訄书》基本上就
是讲这个的。
后清朝没人搞这个了。原因很简单,开国的那批人里对这门学问有所了解的就腊肉一个
人,而他是历史上最反制度的独裁者。 |
|
R*******a 发帖数: 2463 | 11 所谓均田地,是理想主义的一种做法,周礼井田制算是这样,可后来就行不通了。
其实国家大事,在戎与祀。戎就是对外战争,祀就是文化传承。历来国家政治制度的最
基本问题,就是统治集团和被统治集团在如何负担戎和祀这两样功能的同时达到双赢。
回到盐铁论,它的核心就是讲这个的。汉帝国作为第一个持续时间久远的大一统帝国,
是因为西汉早期就部分的接近了解决我国政治制度核心问题的答案。《盐铁论》得出的
结论有两个。
一是政治集团和商业集团要分离。政商合一,皇权垄断经营,是国家安定的大忌。民生
的核心行业需要一定的集团化垄断经营,而这种商业集团,最好在制度上就保证离统治
政党,权臣或者皇权越远越好。反之,红顶商人一出,可视之为妖孽,是国家分崩离析
的先兆。
二是地方尽量做到财税自立和政法独立运转,在这个基础上承担对中央政府的义务。这
点钱穆在他的各本著作中反复阐述,他凭此以为汉朝的郡县制为我国政经制度的楷模。
可以说宋以前我国各朝代制度都或多或少有这两种思想的影子在里面。我们看古书,总
发现某某地方战乱频繁,而某豪贤把情况安定下来之后,“劝农桑,兴学校”,而后“
三年不拾遗”,民生大治。其实我国的治理只要秉... 阅读全帖 |
|
h*******r 发帖数: 1083 | 12 只要中国现行政权制定的,就是标准。竟然要迁就蕞尔蛮夷,真是天大的笑话。就算蛮
夷抱残守缺了一些假古董,又有何妨?你能想想孔子不去维护周礼,而是跑到萁子朝鲜
学些不伦不类的变了形的“商礼”么?或者用当代的例子,美国会为了迁就澳大利亚,
新西兰,印度,把自己的美式拼写改成英式么?
可能你心里想,美国人牛,中国人怂,不能学美国人。难道中国人连自己的母语都要看
不说汉语,借用,甚至废弃不用汉字小国脸色? |
|
j****c 发帖数: 19908 | 13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都被周天子认可了,这是春秋战国的分界,从此周礼彻底完蛋,吞
并其它国家就变得光明正大了 |
|
m***n 发帖数: 12188 | 14 这么说不精确。可以说,您还是有后来的思维,不太理解以前的社会。
抛弃现代思维的成见,想象一下:
1)当时中原和北部大漠没有明确的边界,没有长城,所以中原人想去大漠随时可以去
,大漠部落向南下随时可以来。而且蛮夷,也就是游牧和狩猎民族,是流动性很大的,
比如左传里面的一个戎族部落本来在瓜州(哈密),被秦国击败,不愿投降,一转眼就
跑到了山西,投奔晋国。
以农业和畜牧业为基础的诸夏则流动性很小,它们有首都,有城市,城市周围有农田,
阡陌,国王在大城,大夫在小城。农业是井田制,有人说是奴隶制,但是和西方奴隶制
并不等同,东西方从来没有完全对应的制度和社会。井田制是土地公有,也可以说是贵
族私有,但是因为社会以家族为基础,所以很难说是西方的奴隶制,贵族同时是家族的
族长,大家都是亲戚。周礼对婚姻有详细规定,同姓不婚,姓下有氏。所以结婚必须去
外地找对象。有固定的交换仪式,妾媵制度也是这么来的。A姓女和B姓男结婚,则A姓
各个氏族都送女为媵。这些媵不见得都是B男的妾,多半是到了B族嫁给下面的底层子民
了。总之,结婚不是两个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族的事情。
又比如西周被犬戎灭了。周王室东迁,也就是...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13 | 15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字巨君,受汉朝的刘氏禅让,建立“新朝”(9年—23
年在位),后来在新朝政权结束后,汉朝恢复政权。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是王莽篡汉立
新朝,同时也有史学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
生平
外戚出身。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
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
声名远播。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
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
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
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及光禄大夫
侍中。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翌年,汉成
帝去世。汉哀帝继位后傅太后、丁太后及其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
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代汉立新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汉哀帝去世,并未留下子嗣,由太皇太后王政君掌管传国
玉... 阅读全帖 |
|
e********3 发帖数: 18578 | 16 各大家族在诸卿内斗的尾声时刻,越来越重视立嗣择优而立的重要性,而不是古板的套
用周礼的嫡长子制度。这一天,荀申召集族人、家臣召开家庭会议,商讨立嗣问题。
荀申已经有了好的人选,那就是荀瑶,这时智氏的族人智果表示反对:“荀瑶不如荀宵
!”荀申反驳:“荀宵面相凶狠。”
智果解释:“荀宵狠在表面,而荀瑶是狠在内心,荀瑶有五大优点:不如立荀宵比较好
。荀瑶,须髯飘逸,身材高大;擅长弓箭,力能驾车;技能出众,才艺超群,能言善辩
,文辞流畅;坚强果断,恒毅勇敢,此五贤别人无法能比,惟独没有仁德之心。如果不
用仁德去施政,而用以上五贤才能去强行统治,谁能拥护他?如果立荀瑶为继承人,智
氏宗族必然有灭门之祸!” |
|
m***n 发帖数: 12188 | 17 周礼说“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是什么概念?
汉朝那是乱世之后,想要增加人口的政策。也是一种计划生育。 |
|
R*******a 发帖数: 2463 | 18 西周有成熟的成系统的文献传世,那就是《周礼》。围绕这本书儒生吵了有一千年,不
过近世的出土文物证实这本书的主体绝对不是后人伪造。
历史的主体,必须以信史为骨干,若无信史,不如存而不论。金石甲骨,可以为旁证,
但不能代替信史本身。那个以出土文物的片言只语为基石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就违背了这
个原则,实开现世伪简研究妄言欺世之滥觞。 |
|
C********a 发帖数: 367 | 19 我说的就是“权威”的问题
因为晋书的原因
我这儿也有个文献,是汉书地理志
秦地于天官东井、舆鬼之分野也。其界自弘农故关今河南灵宝县废函谷关以西京兆今西
安府、扶风今凤翔府、冯翊今同州、北地今庆阳以北、上郡今延安以北、西河今汾州府
以西北、安定今平凉府、天水今秦州、陇西今韦昌府,南有巴今重庆府、蜀今成都府、
广汉今汉州、犍为今叙州府、武都今阶州,西有金城今兰州以西、武威今凉州卫、张掖
今甘州卫、酒泉今肃州卫、敦煌今废沙州,又西南有?柯今遵义府、越?今建昌行都司、
益州今云南府,皆宜属焉。自井十度,至柳三度,谓之鹑首之次,秦之分也。
魏地觜、参之分野也。其界自高陵今陕西高陵县以东尽河东今平阳府、河内今怀庆府,
南有陈留今河南有陈留县,及汝南之召陵见河南郾城县、氵隐强见许州、新汲见洧川县
、西华今县、长平见陈州、颍川之舞阳今县,郾即今郾城县、许即许州、鄢陵今县,河
南之开封见开封府附郭祥符县,中牟今县、阳武今县、酸枣见延津县、卷见原武县,皆
魏分也。
周地,柳、七星、张之分野也。今之河南雒阳、□城俱见今河南府附郭洛阳县、平阴见
今孟津县、偃师今县、巩今县、缑氏见偃师县,是其分也。自柳三度至张...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89031 | 20 周人比商人落后
商人西来才有意义
周人行周礼,跟夏礼宗教上接近
商人敬鬼神,接近西方宗教 |
|
h***i 发帖数: 89031 | 21 刘邦一个无赖,都知道要让儒生来恢复周礼,要不然朝廷乱哄哄的
天下根本没有秩序
刘邦以流氓丛林得天下,做了天子,老老实实地去跪拜孔子
天皇后来改跪拜为鞠躬,天皇为一鞠躬的地方是哪里?靖国神社
日本就是以神道教的武士道精神来维持社会秩序的
根礼教两回事
日本以农耕生产方式而没有服从礼教,根本就不是中华的文明
顺治算然发型不一样,孔子还是拜的
这才是中华的文明 |
|
R*******a 发帖数: 2463 | 22 这个逻辑不对。孔子的教育哪里跟现在的学院教育一样,孔老二就是个二道贩子,周礼
诗经那些东西,素材都是现成的,孔子不过是略加编辑就去搞传销了。对于一个书籍编
录员加传销人员考察逻辑智商之类的东西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体现孔老二智商的事实只能从侧面发掘。孔子老而喜易,韦编三绝。说明他能够钻研绝
学。我们无法得知易大转是不是他写的,但起码以汉人几千年来屈指可数的易学大家来
论,老二的智商不低。 |
|
j****c 发帖数: 19908 | 23 不晚吧
至少西周初期就存在了,周礼规定同姓不婚 |
|
p*********3 发帖数: 8525 | 24 “这上面的几十个铭文依我看比毛公鼎上的500字有价值多了。”
毛公鼎的文化历史价值,不是证明“甲子日”几个字的学术价值可比的。
别的不说,金文的书法,完整的命书,对儒家来说周礼的威严,随便说一个毛公鼎都是
海内数一数二的。 |
|
G**8 发帖数: 1209 | 25 你错了。龙山文化博物馆里有详细的城子崖附近各个时代的城墙标本,直到汉朝。
2000BCE前的“古城”----按照考古专家的重建----就是上面模型里那个样子。而且这
样的规模在龙山文化里算大的。
事实上,“夏”部落不但未必是文明人,甚至未必说单音节语言!《周礼》记载周人传
统的历法,第一年不叫第一年,叫“阏逢困敦”;第二年不叫第二年,叫“旃蒙赤奮若
”。。。第六年不叫第六年,叫“屠维大荒落”。。。这尼玛是汉人的人话吗?明显是
某个多音节语言的翻译!
《史记》也有类似记载:第一年叫“焉逢困敦”。。。第六年叫“祝犁大芒骆”。。。
明显是同一种多音节语言的不同音译!
这种多音节语言,就是周人祖先(“夏”?)的语言!
注意这些音节跟有限的匈奴语言记载相通:匈奴语里“天”是“撑犁”,“国王”是“
单于”。。。而匈奴(荤粥)是夏人的直系后代。
从这个角度看,周代商,类似于清灭明:满人虽然是统治者,但是人口基数小,到了后
来虽然基本溶入汉族连满族自己的语言和宗教都遗失了,仍然有一些礼仪上的痕迹,例
如纪年的名称,遗留下来。周人也一样。 |
|
s*****j 发帖数: 6435 | 26 <<中华远古史〉〉里倒是提了一些记载。
“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已锐兵克之于牧野” 《吕氏春秋。仲夏纪。
古乐》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二千有五百人为师“ 〈周礼,夏官序〉 |
|
s*****j 发帖数: 6435 | 27 <<中华远古史〉〉里倒是提了一些记载。
“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已锐兵克之于牧野” 《吕氏春秋。仲夏纪。
古乐》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二千有五百人为师“ 〈周礼,夏官序〉 |
|
w**********i 发帖数: 847 | 28 被以史实告知各朝一直循周礼汉制的祭祀史,就开始东拉西扯人身攻击,算不算是叶公
好龙?
不能客观尊重地认识祖宗祖制的渊源,算不算是不知廉耻?
那恭喜您,还是那句,您老耻度天下第一行了吧,别在这里啥都不知道缺偏偏硬撑着你
臆想的历史观民族观了。
拜托你若不是卧底汉唐黑,就多学点国学,明白华夏文化为何能“含秀垂颖,续旧不废
”,别只会喊口号虚张声势,“附而不骄,正心翊翊”的大汉风韵不是你乱邪奸伪的手
段能抹黑的! |
|
k******s 发帖数: 506 | 29 吴国是泰伯殖民,上层应该还是遵守周礼但是越人本来就是蛮夷,有明确记载是断发文
身 |
|
R*****i 发帖数: 513 | 30 扯淡阿
从秦国算起,所有中国人都是周礼同化的外人
人。 |
|
m***n 发帖数: 12188 | 31 这在古代都是乱世时期临时性的措施。非长期有效。
儒家正统《周礼》是“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
|
m***n 发帖数: 12188 | 32 周礼: 同姓不婚
所以,同姓就是亲戚。不同姓就可以结婚。 |
|
d*******s 发帖数: 695 | 33 本朝才多少年?中国又不是美国,没几百年的影响不能叫影响力大。
比如33是周到唐都是官方规定的重要节日,《周礼》《论语》《史记》《汉书》里都有
记载,这样至少有1000年作为重要节日的历史,应该算是很大影响力的节日。 |
|
d*******s 发帖数: 695 | 34 要看记载的内容。
33的节日演化确实是由官向民传播的,一开始是官方巫术活动,后来到春秋时期已经是
民间节日。
《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后汉书·礼仪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
大絜。”
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宋书礼志二》“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
祥。”
中国很大,各地习俗不同,节日的规定往往需要官方的统一,比如寒食节的推广就跟晋
朝(司马)有很大关系。所以节日不光是民俗,跟官方也有很大关系。本朝注重3节,
清朝注重八节。
33 |
|
n*******w 发帖数: 6708 | 35 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大部分人都很穷,也很没有文化,
官商士绅,或许会过这一堆的节日, 但农村普通百姓,包括边远农村的佃农,雇农都
过的也就是 过年,端午,中秋
33,我印象里没怎么过过,77也是现在中国经济发达了,开始炒作推出自己的文化了才
有所谓中国情人节概念,至少30年前,我们那都知道7月初7牛郎织女相聚,但没有一个
把那天当个节日的, 99重阳节,王维的诗早就学过,日历上也标,但30年前我们那也
没听说专门过重阳节的, 至少我父母过重阳的时候,没有任何表示,或者任何和平日
不同,他们也不会专门提到今天是重阳节之类的
至于元宵节,我们那是和过年连在一起的,
btw, 这些节日的最初设定是什么时候?周礼?
谁安排的, 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 |
|
g******t 发帖数: 18158 | 36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为1264年营建的元大都城。大都城设计时曾参照《周礼·考工记》中
“九经九轨”、“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记载,规模宏伟,规划严整,设施完善。
1368年(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将军徐达攻陷元大都。由于元顺帝不战而逃,城市未受
到破坏,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但是由于城池过大,不利于防守,于是徐达决定将北城墙
向南移2.8公里,放弃城北的城市建设预留用地。同时用城砖将城墙外侧包砌起来,以
提高其防守能力。
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02年夺得帝位,于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1406年(永乐
四年),开始筹划迁都北京,相继建成皇城、宫城,同时将南城墙南移0.8公里。
1830年,路易-菲利普一世自称法国国王,他认为保卫法国的关键,是不让巴黎不像
1814年那样轻易落入外国军队之手,因此,他设想兴建外围的城墙,使城市坚不可摧。
人家巴黎城墙比咱北京城墙差了半个Millennium,那价值能一样吗?拆毁北京城墙这个
罪行将永载史册,就不必舔了,舔是舔不干净的 |
|
G**8 发帖数: 1209 | 37 我的看法相反:商也许是汉臧语系(甲骨文的语法);周在人种和语言上未必是汉藏体
系。
也就是说,夏=羌,然而周不一定是羌族。先商时代周对于“夏”(羌)的地位和商对
于“夏”(羌)的地位是一样的,异族同盟而已。只不过周比较弱小,更象“夏”(羌
)的附庸,商发展成文明后换了老大服侍商,接着又造反干掉商。
证据包括早期周人奇怪的名字(古公覃父之类)以及周礼里各种乱七八糟的名词(大荒
落--大芒骆之类明显是多音节语言的音译)、忽游牧忽农耕的经济,等等。 |
|
D*****i 发帖数: 8922 | 38 觉得古公亶父奇怪,那是你少见多怪。春秋人物中常见这种名字,如虢公忌父、虢公林
父、虢公长父,这几个都是虢国的公爵。
大荒落这些也不是周礼里的名词,这些词最早出现在秦汉年间的字典《尔雅》中,不见
于先秦书籍,不见于甲骨文、金文。大荒落这些词就是天干地支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
|
g***j 发帖数: 40861 | 39 字号:小中大2011-12-16 11:01:28
更多
8
关键字 >> 虞云国袁腾飞历史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书评
号称“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袁腾飞先生推出了《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上海
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8月版),向公众开讲中国史,这一册涵盖了鸦片战争前的中
国古代史。作者自序引用了国学大师钱穆《国史大纲》卷首语:“任何一国之国民,尤
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
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显然,作者是
以此为讲史准绳的,而我也正是以这种标杆去拜读袁著的,但读完全书,不仅领悟不到
他的温情与敬畏,扑面而来的却是他对中国历史的轻佻与侮慢。
一、考据学“这个玩意儿实在没什么意思”
袁著自序声称,“历史应该是论从史出,得出的每个结论应该有史实做依托的”;还说
自己“至少让学生不要相信没有史实根据的事情”。我无缘亲聆其课,只能凭借他这本
《玩意儿》来领教,看到的却是纷至沓来的史实出入。以下试从十个方面说明,限于篇
幅,每类仅举一二例证。
其一,小说家言。除非运用陈寅恪那样的诗文证史法,一般情况...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8922 | 40 《周礼》:
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中秋。献良裘。
中春。昼击土鼓。铈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
|
d****z 发帖数: 9503 | 41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你别尽说些乱七八糟的,就解释一下这句话吧。
孔子毕生要恢复周礼,他自己说夏礼商礼他也知道。但是没听说他要恢复。
我说过孔子关于俑的话,你出来说孔子是退步史观。扯了半天,也没扯出来孔子怎么退
步了。
孔子对本朝的崇拜绝对是第一。他老年韦编三绝的易,他自己的看法就是文王发展到最
高境界的。 |
|
d****z 发帖数: 9503 | 42 尧舜之前如果不让说,那就更没法退步了。孔子说周礼最好。孔子说文王之道,至矣哉。 |
|
l**n 发帖数: 284 | 43 盐有“百味之王”的美称。早在上古时期,盐是比金子还值钱的“天藏之物”,可以说“得盐者得天下”。“炎黄子孙”,这一中国人特定称谓的出现正是因为盐——对盐的争夺导致炎黄合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华夏民族”。
在古人眼里,盐简直成了无所不能的神物,视之为“天藏之物”。古人对盐的药物开发和利用很早。《神农本草经》卷三“下经”即称,戎盐“可以疗疾”,“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虫。”除了抗菌、消毒,还认为盐可“解毒”,如误中“班茅”毒,用“戎盐解之”。
当然,盐的功能首先表现在食物调味上。早在上古周代,就有了“特供盐”。盐是咸的,但供给周王室的盐“味甘美也”,人称“饴盐”,此盐产于西部羌戎人生活的地区,又称“戎盐”,在各种盐中品质最好,所以成为特供盐,故又有“君王盐”一名。
除了上等的饴盐外,还有苦盐、散盐、形盐等。在不同的场合和食物中,要使用不同的盐。《周礼·天官》“盐人”条规定:“祭祀供其苦盐、散盐,宾客供其形盐,王之膳羞供其饴盐。”
盐还成为古代“宫斗”的秘密武器。据《晋书·后妃传》记载,晋武帝司马炎的后宫有近万名嫔妃,晚上不知宠幸哪位是好。于是坐着羊车,车停在哪位妃子门前就与哪个妃子...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540 | 44 “剩男剩女”,即我们常说的大龄单身男女青年。当今时代,无数目光聚集在这些“剩斗士”和“齐天大剩”身上,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亲朋好友的追问和“被相亲”,也着实让他们感到头疼。
在我国古代,男婚女嫁不仅关乎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和社会稳定,更关乎人口的繁衍和国家的持续发展。既然是家和国的大事,男婚女嫁就不仅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
适龄男女的婚姻大事,在周代就属官方议程,国家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职官——“媒氏”。《周礼》中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俨然就像今天婚介所的老板。
当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时候,以媒人牵线、家长包办促成男女成婚的方式是绝对的主流。但男女婚嫁既然是家国大事,政府也就往往会进行干预,主要手段就是制定法令和处罚办法。
西周时期规定“男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也就是说男子三十岁以前必须结婚,女子十五岁以前必须订立婚约,然后在二十岁之前把自己嫁掉。
秦末战乱之后,西汉统治者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需要增加大量的劳动力,于是便倡导人们早婚早育,《汉书》记载,汉惠帝曾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也就是说女子年十五至三...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3343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wde (长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大禹陵的窆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4 00:04:27 2015, 美东)
《辞源》释“窆石”曰:“窆石,古用以引棺下隧之石”。又引《嘉庆一统志》云:“
浙江绍兴禹陵有窆石,形长椭圆,上有穿孔,传为禹葬会稽时所遗。”《周礼注疏》:
“执斧以莅匠师。”注曰:“窆,谓葬下棺也。”《嘉泰会稽志》卷六更具体述说了窆
石的含义:
大禹陵...是山(指会稽山)之东,有陇隐若剑脊,西向而下,下有窆石,或云此正葬
处,疑未敢信。然《檀弓》注:‘天子六繂四碑,所以下棺。’则窆石者,固碑之制度
。...窆石之左,是为禹庙...固有依丘陇而立者。
可见,窆石是下葬时的工具。这从形体上也可得到证明:禹陵的窆石,长椭圆形,上有
穿孔,作绳索穿孔之用。或谓窆石为棺木下葬后,堆土打夯之用,使之“土地之深,下
毋及泉,上毋通臭。既葬,收余壤其上,垄若参耕之田,则止矣。”《墨子·节葬下》
的这段话,为窆石的用处作了注释,“收余壤其上”即为夯土之工具。孔灵符《会稽记
》:“... 阅读全帖 |
|
s**********l 发帖数: 8966 | 46 周礼里面专门有: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周朝版的海天盛宴啊。
刘伶,庄周同学都是裸奔高手。 |
|
o********l 发帖数: 190 | 47 宦官,即太监,最早的称呼叫“阉”、“寺”、“竖”,这三种称呼的含义差不多。阉
,“竖也,宫中阉阍闭门者”(《说文》),阉竖互义;寺,《周礼》解释说,“寺人
掌王之内人”,可见宦官不过是替帝王管理内廷门户的皇室家奴,本没有什么权力。但
是,宦官因为离皇帝最近,又非常容易盗窃权力。
汉时,宦官常被叫做“小黄门”,意即看守宫门的奴才,但到东汉后期,宦官与外戚交
替擅权乱政;唐初,太宗明诏规定宦官“不任以事,惟门阁守御、廷内扫除、禀食而已
”,但晚唐的宦官,竟手操对皇帝的废立生杀之大权;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宫门中
立了一块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但晚明还是权阉辈出、祸乱朝
政。
然而,宦官的下贱身份始终未改变,“阉”、“竖”、“寺”也成了包含有侮辱意义的
蔑称,可以说,弄权的宦官,即使能权倾朝野,成为“九千岁”、“立皇帝”,他们的
权力也是完全缺乏合法性、迟早将被清算的“黑权力”。这是宦官权力与尚书权力的不
同之处。
自秦汉以降,历代皇权专制王朝中,应该说,清代在防患太监乱政上,是做得最为用心
的。清室入关之后,“鉴明代之敝,汰宦官,设内务府”。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政权的
根... 阅读全帖 |
|
x********n 发帖数: 398 | 48 在中国古代宫廷里,皇帝拥有后宫三千佳丽,在众多妻妾中,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
。在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称为“妃”,周朝开始则称为“后”。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
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不过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
级划分直到汉朝才实际执行。《汉书·高帝纪下》:“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
”还有《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有:“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
有昭仪,有婕妤,有容华,有美人。”皇后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
如《周礼·天宫内宰》曰:“王后帅六宫之人。”而在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中,却
出现有多位皇后并立的现象。五胡十六国时期,汉国昭武帝刘聪就曾经册封了11位皇后
,一举破了少数民族王朝的一位皇帝册封皇后的记录。
刘聪,字玄明,是汉国开创者刘渊的第四子,自幼聪慧好学,汉化程度很高,14岁
已通习经史、百家之学,对孙吴兵法尤为精熟。又善书法、诗赋,工草隶二体,有诗百
余篇,赋颂50余篇。刘聪武艺精强,15岁时开始学击剑、骑射,膂力过人,弯弓 300斤
。文武俱佳,在当时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所以太原名士王浑曾对刘渊说;“此儿寻不...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89031 | 49 杞县没有回回
三皇之后,丘虽奉周礼而无文
孔老二也属于没有文化的 |
|
S********4 发帖数: 787 | 50 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史。很多的国人也都喜欢历史。但,对于一些
历史知识的理解,90%的朋友都错了。这不怪大家,怪就只能怪那些不负责任的、所谓
的历史作者。闲暇之余,根据平日里大家最易出现错误的历史点做一个纠正。
一:圣旨的宣读、材质和颜色。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听到太监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仅就这一点,就是错
误的;我们时常看到圣旨有着一成不变的材质和颜色,这一点也是错误的。
“奉天”指的是尊奉天命,“承运”指的是继承”五德“(“金木水火土”)的运行。
所以“奉天承运”意为君权神授,君权是上天赐予的。圣旨开头为八个字,“奉天承运
皇帝“六字是连续的,其余的两个字根据圣旨的内容和诏告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诏曰”,“制曰”和“敕曰”。
圣旨的材质: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一
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圣旨的材料十
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作为历代帝王
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
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