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哥德巴赫猜想
首页 2 3 4 5 6 末页 (共10页)
y****r
发帖数: 63
1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中国学者提出广义哥德巴赫猜想
问一个问题:
哈代是否提出过广义哥德巴赫猜想?如果有,是什么?
y****r
发帖数: 63
2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中国学者提出广义哥德巴赫猜想
张益唐大陆行之后,已经改变了研究方向:广义哥德巴赫猜想。
Did you have any scientific heroes?
Maybe Gauss. When I was 10, I learned his name. He helped to inspire me to
study mathematics.
Do you expect yourself to be an inspiration for students?
Yes, particularly in China. When I came to China I was treated like a hero.
They took me to dinner, provided good housing, gave me personal gifts and
concert tickets.
What are you working on now?
I am working on a problem related to the Goldbach conjecture.
m****m
发帖数: 2211
3
从结果看,貌似是孪生素数更深刻啊
而现有的技术手段上,貌似哥德巴赫猜想更难证明
b*******8
发帖数: 37364
4
我一直认为现在的自然数公理体系下哥德巴赫是无法证明对错的,好比平行公设对其他
几条公理。哥德巴赫猜想对错,会引出两套截然不同的数学体系。
d**s
发帖数: 920
5
Regardless if people can prove 哥德巴赫,
孪生素数和哥德巴赫猜想, 哪个更深刻 ?
Q***5
发帖数: 994
6
这结论恐怕比哥德巴赫猜想本身还要难证明。
t***k
发帖数: 144
7
老张的成果如同当年布朗创立的(9+9)证明,只能使孪生素数猜想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
误入歧途。唯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才能接近素数分布的本质。
t***k
发帖数: 144
8
广义哥德巴赫猜想之间等价数据
X=10000
T(X)=205,T4(X)=203, T6(X)=411,T10(X)=270
T(X)≈T4(X)
T6(X)≈(p-1)/(p-2)*T(X)≈2*T(X)
T10(X)≈(p-1)/(p-2)*T(X)≈4/3*T(X)
t***k
发帖数: 144
9
老张的成果如同当年布朗创立的(9+9)证明,只能使孪生素数猜想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
误入歧途。唯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才能接近素数分布的本质。
t***k
发帖数: 144
10
广义哥德巴赫猜想之间等价数据
X=10000
T(X)=205,T4(X)=203, T6(X)=411,T10(X)=270
T(X)≈T4(X)
T6(X)≈(p-1)/(p-2)*T(X)≈2*T(X)
T10(X)≈(p-1)/(p-2)*T(X)≈4/3*T(X)
m****m
发帖数: 2211
11
等价性如果不是一文不值,那么也只值一毛钱那么多
某院士说过,他们收到的大量的民科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各种证明当中
往往是在证明过程中使用了一个貌似显然的结果
而这个结果或者与猜想等价,或者比猜想更强
t***k
发帖数: 144
12
专家回复
***先生:您好!
经过专家审阅,认为:您所提出的两个等价性,哥德巴赫猜想与广义孪生素数猜想等价
,广义孪生素数猜想之间等价,如果成立,肯定是数学界的一件大事。不知您是否已证
明?

《****》编辑组
2013年12月11日
t***k
发帖数: 144
13
数学家的困惑:强弱孪生素数猜想竟然等价

GPY在得知张的结论时断言:应用张的方法最多只能将界限推进到16,不可能推进到2。
即:用张的方法不可能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即使界限推进到2,即孪生素数猜想,也只
能解决波利尼亚克猜想是否成立,而不能解决波利尼亚克猜想素数对有多少问题,只能
定性证明而不能估算。即不能给出波利尼亚克猜想表达式。难怪老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表示下一步会研究哥德巴赫猜想。

2月2日科学网蒋迅博客《数学都知道》
t***k
发帖数: 144
14
国庆65年系列图解:十大科技成果
http://news.sohu.com/20141003/n404836863.shtml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求证"哥德巴赫猜想"
"两弹一星"
建造正负电子对撞机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
登顶南极冰盖
"天河“最快
"蛟龙”探海
"神舟"飞天
"嫦娥"奔月
i*****e
发帖数: 218
15
Andrew Granville的这篇文章是不是说, 如果证明了, "an averaged strong form"
of 哥德巴赫猜想, 就证明了GRH ?

is
说:
d*******g
发帖数: 1265
16
Helfgott只是把三素数定理的范围证全了(以前证出来的是对充分大的数成立),这个
结论没有太大用,因为“充分大”已经就很好了。所以Helfgott根本就没有把文章投稿。
哥德巴赫猜想的推论三素数定理算是证好了(主要是circle method),但是没有太大
用。筛法是不可能能证出1+1的,因为筛法不能区分1和2。schnirelmann density太弱
了,得到的都是for almost all...这样的结论,差的太远了。
总之,现在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s***f
发帖数: 457
17
张益堂的工作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有帮忙吗 ?
-------------------------------------------------------------
怎样通过自学转行成为一个软件工程师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JobHunting/32988555_0.html

稿。
d*******g
发帖数: 1265
18
张是把GPY的工作又做的tricky了一些,Maynard是把GPY推广到高维。都是晒法,不可
能对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帮助了:虽然这两个问题有一定联系。
l******r
发帖数: 31
19
当我后来能进入北京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当年的动力去寻找这篇
文章了,梦醒了,哥德巴赫猜想是徐迟给大家的一个梦!
f*c
发帖数: 687
20
陈的文章(中文版)后来收入到“陈景润文集”,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这本书
现在似乎买不到了。如果只想了解陈定理的证明的话,还是有很多书的,中文的有潘氏
兄弟的“哥德巴赫猜想”,现在还能买到,70多人民币:)
l******r
发帖数: 31
21
当我后来能进入北京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当年的动力去寻找这篇
文章了,梦醒了,哥德巴赫猜想是徐迟给大家的一个梦!
f*c
发帖数: 687
22
陈的文章(中文版)后来收入到“陈景润文集”,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这本书
现在似乎买不到了。如果只想了解陈定理的证明的话,还是有很多书的,中文的有潘氏
兄弟的“哥德巴赫猜想”,现在还能买到,70多人民币:)
c***s
发帖数: 70028
23
首先看两个简单的等式:
35 = 19 + 13 + 3;77 = 53 + 13 + 11
这大概是数学上最容易理解的一种等式,任何受过初等教育的人都能轻易看懂,不过,在这两个简单的等式的背后,却隐藏着数学界最古老的未解之谜,无数天才数学家在证明中耗费了毕生精力,它就是被称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的“哥德巴赫猜想”。
大众熟知的哥德巴赫猜想,还有一个被称作“弱哥德巴赫猜想”的姐妹版本。“弱哥德巴赫猜想”要证明的是,可以将任意的奇数面呈三个质数之和(质数又叫素数:不能被其他数字除尽,除了1和它本身的数),就比如本文一开始所提到的35 = 19 + 13 + 3或者77 = 53 + 13 + 11。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5月14日报道,来自澳大利亚的天才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在研究“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并有望最终解决这个世纪难题,他的文章将以《哥德巴赫的质数》为题发表。
“陶教授表示,他只是在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渐进的发展,但并不是关键性的突破,并拒绝了大部分报纸的采访要求,”陶哲轩目前任教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媒体联络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据他介绍,早前,这位年轻的教授...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24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华罗庚领导的中国数论学派
华罗庚领导的中国数论学派
是杨武之引导华罗庚走上“数论”研究的道路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
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为讲师。在清华大学工作时,华罗庚
最先感兴趣的是研究数论。后来华罗庚曾写文章说是杨武之引导其走上了“数论”研究
的道路。
剑桥进修 与高手切磋交流开阔了眼界
1936年至1937年,华罗庚来到英国的剑桥大学进入高手云集的国际著名的数论研究中心
进修。当时华罗庚的学术水平在清华,在中国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但是从他当时研究
的问题来看,还没有进入到数论的核心地带。因此他的视野与研究思路是有局限性,与
世界先进水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这两年时间对华罗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参加该中
心的讨论班,了解了数论领域前沿问题,并参与了攻克难题的战斗。这段时间他与高手
交流与切磋的经历,不仅大大增加了他的自信,而且也使有了与高手竞争的勇气。这也
是他著名的治学哲理“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思想产生的根源。
华罗庚在两年时间里写了11篇论文,其中的五篇论文是关于数论的。到了剑桥数学中心
,使他一下子打开了眼界。他...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徐迟和陈景润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9160
孙文晔
1978年,一篇报告文学让一位数学家一夜之间成了在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曾经的“臭
老九”、“白专典型”成为全民偶像。孩子们在被问到“长大后做什么时”,都响亮地
回答:“要当科学家!”
同年,全国科学大会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成了改革开放的先声。
回顾这段历史,“猜想”一般的谜仍未破解:为什么偏偏选择了这个不食人间烟火
的科学怪人?在当时的背景下,徐迟的春秋笔法隐藏了什么?陈景润的真实人生如何?
“这是个认识知识分子价值的过程。”陈景润老友罗声雄研究员的一句话,让人找
到了回望1978年的视角。
谁选中了陈景润?
徐迟为什么要写陈景润?这还得从《人民文学》编辑部的“神仙会”说起。
“文革”刚结束,复刊不久的《人民文学》,恰逢主编张光年生病住院,选题就靠
几个年轻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神仙会”来定。
1977年9月18日,党中央决定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紧接着,10月的这次“神仙会”
自然跟“科学”挂上了钩。编辑们觉得,如能组织一篇反映科学领域的报告文学,正当...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那些荒唐透顶的中国“民科”
http://hx.cnd.org/?p=115769
杨津涛
图注:廖凯原基金会继捐资3000万美元资助上海交大建设一流法学院后,再次向该校捐
赠1500万元人民币
近日,因为个人学术成就“轩辕反熵运行体系2.0”,华裔富豪廖凯原突然暴得大名。
这个“轩辕反熵运行体系2.0”,其内容覆盖了量子力学、相对论、宇宙学,以及黄帝
内经、阴阳八卦、马列经典,“论证了轩辕是人类首位领袖、首位全科医者、首位环境
学家和首位人权律师”“‘天命人’是原生孙悟空,手持如意时间棒,对我们的多元宇
宙发号施令。”
此外,还有文章指出,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四所中国顶级大学,在接受了廖凯
原的捐资后,成为其自创理论的发声平台。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廖向四所大学捐资不下
6亿元,四所学校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教学楼,四个法学院都设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研究
中心,他是这四所学校的名誉校董,是清华的客座教授,复旦和交大的名誉教授。在
2011年到2012年,他还在清华、北大开设了关于“轩辕反熵运行体系2.0”的选修课。
迄今,还能在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官方网站上,看到这样一段关于廖凯原的学术成就的总
结:
“廖教授将公式与数...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396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那些荒唐透顶的中国“民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9 10:55:43 2015, 美东)
http://hx.cnd.org/?p=115769
杨津涛
图注:廖凯原基金会继捐资3000万美元资助上海交大建设一流法学院后,再次向该校捐
赠1500万元人民币
近日,因为个人学术成就“轩辕反熵运行体系2.0”,华裔富豪廖凯原突然暴得大名。
这个“轩辕反熵运行体系2.0”,其内容覆盖了量子力学、相对论、宇宙学,以及黄帝
内经、阴阳八卦、马列经典,“论证了轩辕是人类首位领袖、首位全科医者、首位环境
学家和首位人权律师”“‘天命人’是原生孙悟空,手持如意时间棒,对我们的多元宇
宙发号施令。”
此外,还有文章指出,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四所中国顶级大学,在接受了廖凯
原的捐资后,成为其自创理论的发声平台。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廖向四所大学捐资不下
6亿元,四所学校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教学楼,四个法学院都设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研究
中心,他...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那些荒唐透顶的中国“民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9 10:55:43 2015, 美东)
http://hx.cnd.org/?p=115769
杨津涛
图注:廖凯原基金会继捐资3000万美元资助上海交大建设一流法学院后,再次向该校捐
赠1500万元人民币
近日,因为个人学术成就“轩辕反熵运行体系2.0”,华裔富豪廖凯原突然暴得大名。
这个“轩辕反熵运行体系2.0”,其内容覆盖了量子力学、相对论、宇宙学,以及黄帝
内经、阴阳八卦、马列经典,“论证了轩辕是人类首位领袖、首位全科医者、首位环境
学家和首位人权律师”“‘天命人’是原生孙悟空,手持如意时间棒,对我们的多元宇
宙发号施令。”
此外,还有文章指出,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四所中国顶级大学,在接受了廖凯
原的捐资后,成为其自创理论的发声平台。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廖向四所大学捐资不下
6亿元,四所学校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教学楼,四个法学院都设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研究
中心,他... 阅读全帖
AM
发帖数: 141
29
来自主题: PKU版 -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ZT]
原文在这里,文章中的照片都贴不到版上,为啥?打倒老邢。
http://www.mysanco.com/wenda/index.php?class=discuss&action=que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作者:香港浸会大学 --- 汤涛
--- 谨以此文纪念陈景润诞辰80周年;他影响了那个难忘的时代
2013年是北京大学数学系成立100周年。百年大庆,作为校友,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作
为纪念。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算学”隶属格致科(现在称理科)
,并且规定了算学门的课程。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于1912年5 月1日改名为国立北
京大学。同年公布的“民国元年所订之大学学制及其学科”中格致科改名为理科,其中
包括数学门。1913年秋,北京大学数学门招收新生,标志着中国现代第一个大学数学系
正式开始教学活动。北大数学的早期学生张国焘因为后期的政治生涯为数学系增添了些
许传奇。
北大数学的一百年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先后培养出6000多名本科生、1000多名硕士、博
士毕业生,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分布在各行业, 许多人成绩斐然,
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238
30
发信人: justice (i_see_1), 信区: Mathematics
标 题: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作者:汤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20:25:03 2013, 美东)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作者:汤涛
2013年是北京大学数学系成立100周年。百年大庆,作为校友,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作
为纪念。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算学”隶属格致科(现在称理科)
,并且规定了算学门的课程。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于1912年5 月1日改名为国立北
京大学。同年公布的“民国元年所订之大学学制及其学科”中格致科改名为理科,其中
包括数学门。1913年秋,北京大学数学门招收新生,标志着中国现代第一个大学数学系
正式开始教学活动。北大数学的早期学生张国焘因为后期的政治生涯为数学系增添了些
许传奇。
北大数学的一百年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先后培养出6000多名本科生、1000名硕士、博士
毕业生,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分布在各行业, 许多人成绩斐然,得
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中有30余位毕业生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564
31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作者:汤涛
2013年是北京大学数学系成立100周年。百年大庆,作为校友,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作
为纪念。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算学”隶属格致科(现在称理科)
,并且规定了算学门的课程。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于1912年5 月1日改名为国立北
京大学。同年公布的“民国元年所订之大学学制及其学科”中格致科改名为理科,其中
包括数学门。1913年秋,北京大学数学门招收新生,标志着中国现代第一个大学数学系
正式开始教学活动。北大数学的早期学生张国焘因为后期的政治生涯为数学系增添了些
许传奇。
北大数学的一百年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先后培养出6000多名本科生、1000名硕士、博士
毕业生,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分布在各行业, 许多人成绩斐然,得
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中有30余位毕业生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江泽
涵、许宝騄、段学复、程民德等都是数学系重量级的前辈,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吴文
俊院士、王选院士也任教或毕业于北大数学系。
北大数学的辉煌历史,不是我这样一个晚辈敢写的,也不可能写得好的。但是为了表达
对院庆的祝贺...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24893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转载: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作者:香港浸会大学 --- 汤涛
人物之一:王鲁燕
我是1980年秋天入读北大数学系。恢复高考后,北大1977年没有招生(这一点很可惜,
十年积攒的人才让复旦、中国科大等学校占了很大便宜)。为什么没有招生呢? 按当时
的副系主任丁石孙在他2007年的《自述年谱》所述:“(文革后)的1977年北大数学系
还比较混乱,没有教材,由哪些老师上课也没有安排好,所以七七年就没有招生。”因
此当时1978级就是北大数学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他们那一届是典型的多届
学生混合体,班上最大学生应该是三十三、四岁,最小的十六、七岁吧,还有穿军装的
,这些都是现在这些大学生难以想象的。我们的班主任刘森老师就是1978级的学生,当
时30几岁吧,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他比较成熟严肃,干事情非常认真负责,我们
这届比他晚两届的学弟很多见到他都非常害怕。2004年我们大学毕业20年后重聚未名湖
畔,很多人都小有成就了,见到刘老师还是毕恭毕敬,“心有余悸”。
78级不只有成熟的学长,还有些学习上的高手,象考试成绩超好的周青、数学竞赛优胜
者严勇、王鲁燕、陈刚。1978年,在“科学的...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54598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看你们说王禄燕,特意google了一下
作者:香港浸会大学 --- 汤涛
人物之一:王鲁燕
我是1980年秋天入读北大数学系。恢复高考后,北大1977年没有招生(这一点很可惜,
十年积攒的人才让复旦、中国科大等学校占了很大便宜)。为什么没有招生呢? 按当时
的副系主任丁石孙在他2007年的《自述年谱》所述:“(文革后)的1977年北大数学系
还比较混乱,没有教材,由哪些老师上课也没有安排好,所以七七年就没有招生。”因
此当时1978级就是北大数学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他们那一届是典型的多届
学生混合体,班上最大学生应该是三十三、四岁,最小的十六、七岁吧,还有穿军装的
,这些都是现在这些大学生难以想象的。我们的班主任刘森老师就是1978级的学生,当
时30几岁吧,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他比较成熟严肃,干事情非常认真负责,我们
这届比他晚两届的学弟很多见到他都非常害怕。2004年我们大学毕业20年后重聚未名湖
畔,很多人都小有成就了,见到刘老师还是毕恭毕敬,“心有余悸”。
78级不只有成熟的学长,还有些学习上的高手,象考试成绩超好的周青、数学竞赛优胜
者严勇、王鲁燕、陈刚。197...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24893
34
来自主题: Stock版 - 转载: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作者:香港浸会大学 --- 汤涛
人物之一:王鲁燕
我是1980年秋天入读北大数学系。恢复高考后,北大1977年没有招生(这一点很可惜,
十年积攒的人才让复旦、中国科大等学校占了很大便宜)。为什么没有招生呢? 按当时
的副系主任丁石孙在他2007年的《自述年谱》所述:“(文革后)的1977年北大数学系
还比较混乱,没有教材,由哪些老师上课也没有安排好,所以七七年就没有招生。”因
此当时1978级就是北大数学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他们那一届是典型的多届
学生混合体,班上最大学生应该是三十三、四岁,最小的十六、七岁吧,还有穿军装的
,这些都是现在这些大学生难以想象的。我们的班主任刘森老师就是1978级的学生,当
时30几岁吧,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他比较成熟严肃,干事情非常认真负责,我们
这届比他晚两届的学弟很多见到他都非常害怕。2004年我们大学毕业20年后重聚未名湖
畔,很多人都小有成就了,见到刘老师还是毕恭毕敬,“心有余悸”。
78级不只有成熟的学长,还有些学习上的高手,象考试成绩超好的周青、数学竞赛优胜
者严勇、王鲁燕、陈刚。1978年,在“科学的... 阅读全帖
G****a
发帖数: 10208
35
来自主题: Missouri版 - zz 转载: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作者:香港浸会大学 --- 汤涛
人物之一:王鲁燕
我是1980年秋天入读北大数学系。恢复高考后,北大1977年没有招生(这一点很可惜,
十年积攒的人才让复旦、中国科大等学校占了很大便宜)。为什么没有招生呢? 按当时
的副系主任丁石孙在他2007年的《自述年谱》所述:“(文革后)的1977年北大数学系
还比较混乱,没有教材,由哪些老师上课也没有安排好,所以七七年就没有招生。”因
此当时1978级就是北大数学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他们那一届是典型的多届
学生混合体,班上最大学生应该是三十三、四岁,最小的十六、七岁吧,还有穿军装的
,这些都是现在这些大学生难以想象的。我们的班主任刘森老师就是1978级的学生,当
时30几岁吧,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他比较成熟严肃,干事情非常认真负责,我们
这届比他晚两届的学弟很多见到他都非常害怕。2004年我们大学毕业20年后重聚未名湖
畔,很多人都小有成就了,见到刘老师还是毕恭毕敬,“心有余悸”。
78级不只有成熟的学长,还有些学习上的高手,象考试成绩超好的周青、数学竞赛优胜
者严勇、王鲁燕、陈刚。1978年,在“科学的...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24893
3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转载: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作者:香港浸会大学 --- 汤涛
人物之一:王鲁燕
我是1980年秋天入读北大数学系。恢复高考后,北大1977年没有招生(这一点很可惜,
十年积攒的人才让复旦、中国科大等学校占了很大便宜)。为什么没有招生呢? 按当时
的副系主任丁石孙在他2007年的《自述年谱》所述:“(文革后)的1977年北大数学系
还比较混乱,没有教材,由哪些老师上课也没有安排好,所以七七年就没有招生。”因
此当时1978级就是北大数学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他们那一届是典型的多届
学生混合体,班上最大学生应该是三十三、四岁,最小的十六、七岁吧,还有穿军装的
,这些都是现在这些大学生难以想象的。我们的班主任刘森老师就是1978级的学生,当
时30几岁吧,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他比较成熟严肃,干事情非常认真负责,我们
这届比他晚两届的学弟很多见到他都非常害怕。2004年我们大学毕业20年后重聚未名湖
畔,很多人都小有成就了,见到刘老师还是毕恭毕敬,“心有余悸”。
78级不只有成熟的学长,还有些学习上的高手,象考试成绩超好的周青、数学竞赛优胜
者严勇、王鲁燕、陈刚。1978年,在“科学的... 阅读全帖
c****m
发帖数: 824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themat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mingfm (carol), 信区: Mathematics
标 题: 张益唐这个结果与陈景润的结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9 17:12:57 2013, 美东)
有人拿张和陈相提并论,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就结果而言,张的这个结果比陈的结
果要重大,下面我谈谈我的理解,仅从素数分布的角度。
哥德巴赫猜想说的是两个相邻素数之间,最远可以距离多远。我们假设有两个相邻的大
素数p1和p2,那么哥德巴赫猜想意味着,下一个相邻的素数不会超过p1+p2-1。从3,5,7
,11可以看出,这甚至是一个紧界。
弱一些的哥德巴赫猜想,大致来说,说的是每个充分大的奇数,都能表示为三个素数的
和。这个结果,被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在1937年证明。这个证明,似乎和张益唐的
结果相当。
和陈景润的结果在形式上相似的,是另一种弱形式的哥德巴赫猜想:挪威数学家布朗在
1919年证明了9+9的结果,使用的方法是筛法。这种筛法被陈景润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
度,在1973年证明了著名的1+2。如果最终筛法能够证明哥德巴... 阅读全帖
m****m
发帖数: 2211
38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张益唐这个结果与陈景润的结果
有人拿张和陈相提并论,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就结果而言,张的这个结果比陈的结
果要重大,下面我谈谈我的理解,仅从素数分布的角度。
哥德巴赫猜想说的是两个相邻素数之间,最远可以距离多远。我们假设有两个相邻的大
素数p1和p2,那么哥德巴赫猜想意味着,下一个相邻的素数不会超过p1+p2-1。从3,5,7
,11可以看出,这甚至是一个紧界。
弱一些的哥德巴赫猜想,大致来说,说的是每个充分大的奇数,都能表示为三个素数的
和。这个结果,被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在1937年证明。这个证明,似乎和张益唐的
结果相当。
和陈景润的结果在形式上相似的,是另一种弱形式的哥德巴赫猜想:挪威数学家布朗在
1919年证明了9+9的结果,使用的方法是筛法。这种筛法被陈景润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
度,在1973年证明了著名的1+2。如果最终筛法能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那么从方法的角
度,我们可以认为布朗的9+9,最多与张益唐的结果相当,而陈的1+2,因为是发展性的
结果,即使是重大的极致的发展,也不能算是更高的结果。而实际上,数学界目前对用
筛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持的是非常悲观的态度。另外,从素数分布的角度看, 1+2... 阅读全帖
u*****a
发帖数: 9489
39
民科”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有特殊的时代成因
“民科”在80年代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
按田松的说法,“他们成为民间科学爱好者和整个社会背景是有关系的。80年代全国多
少人是文学青年,辛辛苦苦在家写小说、写诗?因为那个时候诗人、小说家在社会上有
地位,有荣誉,所以很多人趋之若鹜。可现在有几个这么做?没有!因为诗人和小说家
地位已经不行了,同样,80年代所谓的‘科学的春天来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
’,科学一下子很有地位了。他们听到了科学史上一些关于科学发现的小故事,以为科
学靠灵机一动、—拍脑子就能得到,所以他们就拍脑子,脑子上拍的全是包:一个经典
的故事就是牛顿在苹果树下坐着,被苹果掉下来砸丁脑袋,然后就想出了万有引力?这
类的故事很多,基本上是胡扯,可是他们相信了这些故事。”
媒体的宣传无疑也是催化剂。特别是徐迟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介绍陈景润
事迹后,反响很大。譬如,仅仅读过一年半初中的刘平危,爱好数学,“1978年,他读
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后,萌发了要摘取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想
法”。初中毕业的装卸工庄严,也因此“受到了极大...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0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科学家陈景润文革期间受到的关怀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杨银禄
1973年3月底的一天中午1时许,江青起床以后,洗漱,吃了早点,照例到办公室
看文件。她在我给她挑选的文件中看到一份《国内动态清样》,内容是我国对数学上的
难题哥德巴赫猜想有重大贡献、震惊世界的数学家陈景润,极为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情景
。文章大体是这样写的:
陈景润以惊人的顽强毅力,勇敢地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他废寝忘食,昼夜不舍,潜心
钻研,进行了无数次的运算。他把全部心智贡献给了这道很多外国数学家都未攻破的世
界性难题。他的论文发表后,在国际上反映非常强烈,被外国著名数学家称之为“陈氏
定理”,一个外国科学家给陈景润写信说:“你移动了群山!”
就是这样一位被外国科学家交口称赞的伟大数学家,学习、工作、生活的条件太糟糕了
。他住在只有6平方米的小小房间,这个小小房间还缺一个角,原来楼下锅炉房长方形
的大烟囱从他的3楼房间中通过,切去了房间的六分之一。窗子用报纸糊得严严实实。
屋内的光线非常暗淡。小屋空荡荡的,连一张桌子都没有,只有4叶暖气片的暖气上放
着...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陈省身够不够做数学大师
发信人: constantinej (Constantine), 信区: Mathematics
标 题: Re: 从哥德巴赫猜想谈民主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26 17:22:39 2012, 美东)
不知道某些人是不是真是做数论的,如果真是的话,有这番言论就不应该了。公平地说,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媒体对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的宣传确实是过头的,包括对华
罗庚的宣传也有过头之嫌。但那时是时势所迫,中国百废待兴,需要一些偶像来鼓舞士
气。这个暂且不论。
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地位,这么说吧,它绝对不是数论里面的核心问题,更不是什么皇
冠上的明珠。但是,由于它已经被提出有两百多年了,难度摆在那里,就像Fermat's
Last Theorem,象征意义多于它的实际意义。但是倘若有机会攻克这样的问题而不取,
那肯定脑子有问题吧。
你可能说Andrew Wiles 是证明了Taniyama-Shimura, 这个比FLT有意思多了。可是歌德
巴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想想上世纪60,70年代的时候,正是筛法理论发展的黄金时
期,Atle Selberg,En... 阅读全帖
d*****w
发帖数: 688
42
看到版上沸沸扬扬地争论张老师是非事,网上找到了一篇有关张益唐的文章,写得非常
不错。
在今天中美都是金钱至上的世界里,还有这等杰出人才在努力,乃我大中华的光荣。
张益唐的成就,无需在乎是爱好,努力,耐得寂寞,运气还是任何其他原因,都是值得
敬佩的。
向张老师致敬。
http://www.mysanco.cn/wenda/index.php?class=discuss&action=ques
中间那段是关于张益唐的。文章较长,无耐心则慎入。下面是部分节选。
张益唐的故事这几天在很多媒体上开始流传;但在2013年5月10日以前,知道他名字的
可能屈指可数。知道他行踪的也没有几个。为了潜心研究数学,他把自己几乎与世隔绝
,在美国的偏远省份潜伏下来。2000年初,他的妹妹曾在网上发寻人启事,哥哥张益唐
失去联系了。当时在宾州州立大学当教授的张的老同学给他妹妹回了电邮,表示他哥哥
健康地活着,在钻研数学呢。
1990年中,我和沈捷讨论写一本微分方程谱方法的书(这本近500页的书终于在15年后的
2011年完稿;由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 ;为此沈捷到温哥华访问我了一周。研究之余,
我们也闲聊了北大时... 阅读全帖
h*****1
发帖数: 4
43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数论中的相对性原理
《数论中的相对性原理》系列文章
内蕴在“偶数哥德巴赫猜想”中素数的狭意相对论运动
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会员,天津市宝坻区寰宇生命科学创新研究所研究员
王怀安
第三章
谁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命题成立”?蒋春喧是第一人吗?
比较几种哥德巴赫猜想命题成立的证明及初步分析
前 言
相对论、对称论、进化论都是“比较科学”,对各种哥德巴赫猜想命题成立的证明需要
置于统一于命题要求(参考本文第一章)所决定的“认识的参照系”中加以比较分析才能
看出各人的证明是否存在问题、水平高低、和能否成立。
人类认识真理过程中有时很像“瞎子摸象”,参与摸的都实实在在摸到了“大象”的一
部分,每个人的感觉、认识和描述的确是真实的但都是片面的,如果把各人摸到的汇总
起来,那末人们对大象的认识就会全面许多。
在中国、认为自己已经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命题成立的人很多,我只能选出几篇我看过
的、并且认为比较典型的文章进行比较。
我们希望通过比较、增加信息交换、在相对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研究、使研究者对
自已也有个正确的定位。我相信世界上有些难题并不难,“窗户纸”捅破看一看,大家
都可以看的更清楚。
(一)比较几种哥德巴赫猜
s******s
发帖数: 58
44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5/278319.shtm
张益唐破译孪生素数猜想:无名之辈的逆袭
两项证明激荡数论研究
张益唐在孪生素数上取得的突破让学术界感到震惊。
图片来源: LISA NUGENT, UNH PHOTOGRAPHIC SERVICES
如此重要的成就来自于一位之前在数论领域并不出名的处于职业中期的数学家,这几乎
是前所未闻的。
■本报见习记者 张冬冬
几天前,数论学家宣布,该领域中两个最古老的未解难题取得突破。尽管这两个难题都
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这些突破却是几十年来最引人注目的进展,它们立即成为各大
数学“聊天室”中的谈资,并为全世界的研讨会提供了最新鲜的素材。
双喜临门
这些进展都与素数有关。素数是指只可被1和其本身整除的数字。素数是数论中的积木
,就如同元素在化学中的地位。其中一个难题是“孪生素数猜想”。该猜想推测,孪生
素数——二者之差仅为2的相邻素数,如3和5、1091和1093——随着数字越来越大,会
持续出现并存在无限多对。另一个难题是哥德巴赫猜想,其有两个推论:比2大的每个
偶数都是两个素数的和;...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156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益唐座谈会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themat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sorcerers (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信区: Mathematics
标 题: 张益唐座谈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22 11:42:07 2014, 美东)
今天是4月19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北京大学校友会组织了一个活动,邀请数学家张
益唐来和同学们座谈。今天的日期419在数学家眼中是个特殊的数字,因为419是一个素
数,更有趣的是它的下一个奇数邻居是421,也是一个素数。这样的素数对被称为孪生
素数。1年零2天前,也发生了一个与素数密切相关的事件,那就是张益唐向《数学年刊
》投稿,证明了间距不大于7千万的素数对有无穷多个。消息不胫而走,哈佛大学数学
系教授丘成桐力邀张益唐去做学术报告。这个时候张益唐的知名度还几乎是0,就连数
学界大部分人也不知道这是何方神圣。张益唐收到邀请非常高兴,表示下周五可以前往
。丘成桐急切地表示,不行,你周一就得来,搞得张益唐一时有些措手不及。可是这次
报告一结束,张益唐立刻声名大噪。这固然是出于他的结果是孪生素数猜想迄今为止得
到的最好结果...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46
《南方周末》:中国为什么出不了第二个陈景润?
中国本土缺少数学大师
2002年8月20日,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一个大师云集的舞台。英国剑
桥大学的霍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纳什以及8位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得主
纷纷登台论道。
但大师的云集也令东道主多少有些尴尬:中国本土缺少数学大师!
在这次数学家大会上,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田刚应邀作1小时大会报告
。这是历届数学家大会中国数学家第一次被邀请作1小时大会报告,是一项很高的荣誉
。但实际上,田刚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全职教授,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美国完成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份光彩并不属于中国本土的数学家。
20多年前,徐迟发表了著名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陈景润成为家喻户晓
的数学明星。如今,一提起数学问题,公众很容易想到哥德巴赫猜想;一提起数学大师
,公众很容易想到陈景润。但是,在陈景润之后,中国似乎再也没有出现做出过重要开
创性工作的数学大师。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本土为什么没有第二个陈景润呢?
障碍到底在哪里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也许并不是...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341
47
【摘自维基百科】
1973年2月,陈景润完成了“1+2”的详细证明且改进了1966年的数值结果,并向数学所
业务处处长罗声雄汇报。罗声雄向中国科学院某王姓军代表汇报此事,两人到中关村88
号楼的斗室中动员他公开发表。王姓军代表回去后将陈景润的科研情况报告给了中国科
学院党组。几天后,主持中科院党组工作的武衡来到数学所,对数学所党委书记赵蔚山
说:“听说你们这里有个青年做出了一个很了不起的研究,却不敢将论文拿出来发表,
这很严重,为什么不敢拿出来?这么重要的研究成果应该直接向周总理汇报。”不久,
武衡在全院党员干部大会上说:“数学所有一位青年研究人员,做出了一项很重要的研
究成果,将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1973年4月,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杂志,公开发表了陈景润的论文《大偶数
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接着,中国科学院《科学工作简报
》第七期发表了题为《数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项成就》一文,概括地介绍了陈景润的这
项研究成果。中央某领导看了这份简报,要求中国科学院将陈景润的论文写一份详细摘
要。1973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将陈景润的“1+2...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6339
48
来自主题: Chicago版 - 孤独的数学家
张益唐的故事之所以特别轰动的原因在于,作出巨大数学贡献的他已经接近60岁,之前
只是个默默无闻的讲师。
2012年7月3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张益唐在科罗拉多州好友齐雅格家后院抽烟,
20多分钟里他有如神明启示般的想出了主要思路,找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特别突破口。
2013年4月17日,一篇数论论文被投递到纯粹数学领域最著名的刊物《数学年刊》。不
到1个月,论文所涉及领域的顶级专家罕有地暴露自己审稿人的身份,信心十足地向外
界宣布:这是一个有历史性突破的重要工作,文章漂亮极了。这位评审人就是当今最顶
级的解析数论专家亨利·伊万尼克。
顶级专家的高度评价被科学界的泰斗级期刊《自然》敏锐地捕捉到了;2013年5月13日
,《自然》催生了一次历史性的哈佛演讲。这篇文章的作者、一个学术界的“隐形侠”
,第一次站在世界最高学府的讲台上,并告诉世人:我走进了世纪数学猜想的大门!哈
佛的讲台下面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演讲内容被即时传到网上,网上不少人
在刷新网页等待最新消息。
2013年5月14日,《自然》在“突破性新闻”栏目里,宣布一个数学界的重大猜想被敲
开了大门。5月18日,《数学年...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4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刚看到曾师傅写的文章
给妈妈们参考下下
成功有三大因素:天份、机运和勤奋。 其中,勤奋是成功的首要因素。
天份是先天因素,来自于父母的基因。天才的天份都很高,若不勤奋也未必都能成功。
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原本是一个天才,后来却因为不勤奋而变成了庸才。中国俗话“天才
来自于勤奋”及中国成语“笨鸟先飞”和“勤能补拙”都说明了勤奋比天份更重要。
机运是外界因素,强求不来,即使来了也不容易把握。它有时像一阵风那样来去匆匆,
有时又像一朵云那样来去无踪。勤奋既是后天因素, 又是内在因素, 所以是成功的首要
因素和决定因素。
纵观古今中外,纵观各行各业, 因为勤奋而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有个叫“头悬
梁,锥刺股”的典故,赞扬的就是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汉朝有个叫孙敬的河北人,他
年少好学,视书如命。他常常熬夜读书,有时不免打起磕睡来。后来,他想了一个好办
法。他将自己的头发拴在一根绳子上,再将绳子的另一头拴在房梁上。他打磕睡时,只
要头一低,头发就会被绳子拉疼从而将他的睡意赶走。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孙敬
终于成为一名大学问家。战国时,秦国仗着武力不断侵占其它六国。有一个叫苏秦的洛
阳书生,想了一个... 阅读全帖
首页 2 3 4 5 6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