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1898年,威海卫于与香港新界一同成为英国租借地。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后,香府为
了稳定局势,派遣通晓山东话和英语的翻译远赴威海卫,招募了几批体格健硕的威海卫
警察。家住威海卫桥头镇的梁忠恩被应聘,和鲁籍人员被编为同一组别,称为“山东差
”。1954年8月12日,梁忠恩的儿子梁振英在香港出生。 |
|
B*********r 发帖数: 918 | 2 上世纪初,曾经有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部队“战功显赫”,但他们不是清军,而是代表
英军对华作战的威海卫中国军团。
英国外交档案记载了威海殖民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历史事实:中国军团。
1898年至1930年,英国租占威海卫32年,此后,刘公岛又被英国远东舰队续租10年。但
由于英方撤离威海时,将所有官方档案全部带走,人为地造成了历史的断代和记忆的空
白。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在1898年到1930年间的历史已经变得模糊和遥远。当年英国租借
威海时留下的遗迹一度无从可考。一个城市不能没有历史,但是威海却失去了32年的历
史记忆,而且是这个城市当年被外国侵略者进行租借统治的这样一段屈辱史。
威海档案局的专家开始在过去几年中,不断地一次又一次远赴英国去寻找那一段记忆。
1996年,威海档案局的专家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时,几经周折与英
国国家档案局局长取得联系,才打开了出国查档的大门。此后先后四次组团赴英国,一
方面依托于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官方机构,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国外官方和民间
征集。几年下来,花费巨资征集到流失了大半个世纪的英统时期历史档案3万多页、缩
微胶卷...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227 | 3 发信人: gravel(沙砾), 信区: TheStrait
标题: 英国在归还香港前还归还了一座中国城市,名字很霸气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Fri Oct 13 10:33:19 2017,GMT)
晚清时期,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形式上依旧是封建王朝权力机关在进行
统治,可实际上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已然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与压迫。在
中国的一些地区,清政府已然丧失了对此地的控制权,国家主权受到空前的挑战。这些
权力的丢失,往往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关。作为欧美列强之一的英国,他第一个开始
了对中国的侵略。人们所熟知的英国殖民地,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回归的香港,而在
大陆的一个地方,英国也曾到此进行过殖民掠夺。
这个地方就是如今山东的威海。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英国已经拿下了香港这个
重要的通商口岸。可是英国并不满足于此了,因为其他的国家从中国掠夺的利益基本都
压过他们一头。比如说沙俄在东北的资源掠夺,德国抢占的胶州湾,就连日本都差点拿
到了辽东半岛。于是,英国人便想到再向慈禧要一块地。可软弱的清政府该卖的地都差
不多的,油水大的地盘都在列强的控制当中。... 阅读全帖 |
|
W*******a 发帖数: 1769 | 4 威海卫中国军团指挥部1902年
1898年至1930年,英国租占威海卫32年,此后,刘公岛又被英国远东舰队续租10年。但
由于英方撤
离威海时,将所有官方档案全部带走,人为地造成了历史的断代和记忆的空白。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在1898年到1930年间的历史已经变得模糊和遥远。当年英国租借
威海时留下
的遗迹一度无从可考。一个城市不能没有历史,但是威海却失去了32年的历史记忆,而
且是这个城市
当年被外国侵略者进行租借统治的这样一段屈辱史。
威海档案局的专家开始在过去几年中,不断地一次又一次远赴英国去寻找那一段记忆。
1996年,威海档案局的专家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时,几经周折与英
国国家档案局
局长取得联系,才打开了出国查档的大门。此后先后四次组团赴英国,一方面依托于档
案馆、博物
馆、图书馆等官方机构,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国外官方和民间征集。几年下来,花费巨
资征集到流失
了大半个世纪的英统时期历史档案3万多页、缩微胶卷248米、照片2000多张。
在接下来的研究档案、重建记忆的过程中,研究者们无意间发现了威海殖民史乃至中国
近代史上的一
个无法回避的历史事实:中国军...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32828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peating (千王之王),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山东兵威武。 八国联军的主力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0 17:29:36 2013, 美东)
http://baike.baidu.com/view/3188303.htm
华勇营
百科名片
华勇营
华勇营
英军的华勇营原是用来驻守威海卫英租界的。威海卫位于今山东半岛东北端威海市,原
为滨海渔村,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寇袭扰设卫,称威海卫。
目录
摘要
华勇营源由
华勇营发展
华勇营背景
华勇营形成
华勇营镇压抗英斗争活动
华勇营冲突对抗活动
展开
摘要
华勇营源由
华勇营发展
华勇营背景
华勇营形成
华勇营镇压抗英斗争活动
华勇营冲突对抗活动
展开
编辑本段摘要
八国联军,在中国就地招募的华籍士兵。而本地华兵中,德军的“华勇连”及英军的“
华勇营”最成规模,影响也大,带兵英官评论...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32828 | 6 http://baike.baidu.com/view/3188303.htm
华勇营
百科名片
华勇营
华勇营
英军的华勇营原是用来驻守威海卫英租界的。威海卫位于今山东半岛东北端威海市,原
为滨海渔村,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寇袭扰设卫,称威海卫。
目录
摘要
华勇营源由
华勇营发展
华勇营背景
华勇营形成
华勇营镇压抗英斗争活动
华勇营冲突对抗活动
展开
摘要
华勇营源由
华勇营发展
华勇营背景
华勇营形成
华勇营镇压抗英斗争活动
华勇营冲突对抗活动
展开
编辑本段摘要
八国联军,在中国就地招募的华籍士兵。而本地华兵中,德军的“华勇连”及英军的“
华勇营”最成规模,影响也大,带兵英官评论他们“坚忍、耐心、聪明”,是“十分优
秀的行军者和挑夫”,能“吃很少而走很远”。华勇营士兵均签约三年,同意被派往全
球各地执行任务,但被国人称为汉奸部队。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开始在华争抢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898年3月,英国政府指
示驻华公使窦纳乐(Cl... 阅读全帖 |
|
h***e 发帖数: 20195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peating (千王之王),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山东兵威武。 八国联军的主力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0 17:29:36 2013, 美东)
http://baike.baidu.com/view/3188303.htm
华勇营
百科名片
华勇营
华勇营
英军的华勇营原是用来驻守威海卫英租界的。威海卫位于今山东半岛东北端威海市,原
为滨海渔村,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寇袭扰设卫,称威海卫。
目录
摘要
华勇营源由
华勇营发展
华勇营背景
华勇营形成
华勇营镇压抗英斗争活动
华勇营冲突对抗活动
展开
摘要
华勇营源由
华勇营发展
华勇营背景
华勇营形成
华勇营镇压抗英斗争活动
华勇营冲突对抗活动
展开
编辑本段摘要
八国联军,在中国就地招募的华籍士兵。而本地华兵中,德军的“华勇连”及英军的“
华勇营”最成规模,影响也大,带兵英官评论...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25644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honde (宏德之坚韧不拔),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山东兵威武。 八国联军的主力啊。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0 17:38:55 2013, 美东)
发信人: repeating (千王之王),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山东兵威武。 八国联军的主力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0 17:29:36 2013, 美东)
http://baike.baidu.com/view/3188303.htm
华勇营
百科名片
华勇营
华勇营
英军的华勇营原是用来驻守威海卫英租界的。威海卫位于今山东半岛东北端威海市,原
为滨海渔村,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寇袭扰设卫,称威海卫。
目录
摘要
华勇营源由
华勇营发展
华勇营背景
华勇营形成
华勇营镇压抗英斗争活动
华勇营冲突对抗活动
展开
摘要
华勇营源由
华勇营发展
华勇营背景
...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540 | 9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月至2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军围攻
威海的作战。
1894年11月下旬,日军攻占辽东半岛大部地区,即转兵渡海南下,于次年1月下旬在山
东半岛东部荣成湾实施大规模登陆,发起旨在全歼北洋舰队的山东半岛战役。山东半岛
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另一个主要战场,从1895年1月21日日军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到2月
17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历时近1个月,中经白马河前哨战、南帮炮台争夺战和刘公岛保
卫战,最后以威海卫海军基地的失陷和北洋海军的覆没而告结束。
日本侵略者在1894年11月底攻占了旅顺口北洋海军基地之后,扩张野心更加膨胀,决心
扩大侵略,完成大本营的预定目标——进军山海关,直逼直隶平原,寻求与清军进行主
力决战,威胁京、津,迫使清政府完全投降。为此,日本大本营制定了一个新的扩大侵
略的作战计划——“山东半岛作战计划”。这个计划是根据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联
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的建议制定的,目的是进攻山东半岛,占领威海卫,封锁直隶
湾,消灭北洋海军。这样,既可迫使清政府投降,又可避免列强为保护各自在华权益而
对日本进行联合干涉。为此,日本侵略者决...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0 2014年07月01日12:38
从丰岛海战爆发到《马关条约》签订,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日本人将中国陆军一路从
朝鲜牙山追到中国东北,直逼大清龙兴之地沈阳。经历三场海战之后,装备先进的北洋
水师也全军覆没。而条约签订之后,被清政府割让的台湾岛,却进行了更为惨烈和英勇
的抗争。
1894年2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向清朝驻朝钦差袁世凯提出派清兵入朝镇压。
李鸿章首肯。日本以保护公使馆和日侨为名,抢先完成军事部署。俄国和英国干涉未果
,最终清日开战。
朝鲜人金玉均被杀加速了战争爆发。金玉均力图仿效明治维新改革朝鲜政治,失败后流
亡日本。1894年3月在上海被朝鲜刺客遇害,清政府根据朝鲜的请求将其尸体送回朝鲜
,孰料尸体被凌迟,引起日本朝野不满。“征韩论”、“征清论”甚嚣尘上。图为金玉
均遇刺图。
供图:《清日战争》
1894年6月3日夜,李鸿章签发赴朝命令。从6月6日起,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直隶提督叶
志超和总兵夏青云分率士卒从大沽和山海关出发,前往朝鲜牙山。到25日,屯驻牙山清
军人数为2465名。图为赴朝清军在大沽港出发前情形。
供图:《清日战争》
6月5日,日本战时大本营在参谋本部...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53800 | 11 来自摆渡,日本人对丁汝昌评价很高。
日本海军大尉子爵小笠原长生的演说
让我谈一谈战争的故事。但事已过去相当久远,在各种报章杂志上也有登载,而且出版
了各种书籍,再多谈势必涉及军事秘密,颇为不当。因此,实在想不起谈势必涉及军事
秘密,颇为不当。因此,实在想不起谈什么好。近来人们常提到丁汝昌,据我所知,他
和其他中国将帅略有不同,我觉得他是一位具有古代豪杰风度的人物。但丁汝昌的事迹
好像不大为人所知,因此,我想摘其大概谈一谈他的为人。 日清和平破裂之后,在许
多战斗中没有像威海卫那样的义战。为何称其为义战呢?因为敌人极尽忠义。其他无论
旅顺还是平壤,皇军所到之处立即陷落。然而据守在威海卫内刘公岛的丁汝昌,对日本
陆海军的进攻则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竭尽全力之后,最终自杀以救部下,这实在是战则
以义战,降则以义降。对此,日本则以义而攻之,以义而受其降。这样,于敌于我皆表
现出日本固有的武士精神,我想这是绝无仅有的。另外,刘公岛上的士兵也和其他中国
士兵不同,虽说善于防御,但主要还是由于丁汝昌平素重义爱兵所致。在此,简略谈一
谈丁汝昌的略传。 (中略) 丁汝昌遂投军为一士卒,时值日本嘉永年间。其后...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12 “带路党”一词近来颇为流行,不但常见于国内网络纸媒,亦曾引起外国媒体“关注”
。揆诸历史,更有人惊讶发现:八国联军侵华时,已有不少中国民众充当前驱。此类“
带路党”,究竟该如何理解?
联军侵华时,主要有三类“带路党”
概括而言,八国联军侵华时的“带路党”,大致有三类:一般民众、特殊教民和华勇营。
一般民众选择给联军“带路”,或与本国官兵团民之暴行有关,或利益驱动受其雇用
著名报人、《时务报》创始人汪康年在其笔记中曾记载了两个普通民众给联军“带路”
的案例。一件发生在联军入北京城之后:“或告余庚子联军既入,有拳匪余孽匿翠微(
山),居焰光(寺)者居多,灵光(寺)次之。拳匪无所得食,则以近村富人韩姓至,
勒出万金。韩请减,不许,竟杀之。韩之妻子拟控诸所司,知不可恃。或曰迳入城控诸
洋人较佳,则果以兵队至寺前,匪犹高卧未知也。闻枪声一排,乃惊起,仓皇出御,尽
被杀。”――查义和团确曾一度在焰光寺、灵光寺设坛盘踞,两寺也确曾毁于联军之手
。汪氏此说,大概不虚。
另一案例发生在联军攻击通州之际:“联军将至,驻通州之将领惧,顾无计遁,皖人方
长孺者,将领之至戚也,愿代任斯职,大喜,遂弃军去。方领军...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13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第一次问答节略
第二次问答节略
第三次问答节略
第四次问答节略
第五次问答节略
第一次问答节略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午后二点半钟,带同参议李经方及参赞官三人乘轮登岸
赴会议公所,与伊藤、陆奥及书记官六人坐定寒暄毕。
伊云:中堂此来一路顺风否?
李云:一路风顺,惟在成山停泊一日。承两位在岸上预备公馆,谢谢。
伊云:此间地僻,并无与头等钦差相宜之馆舍,甚为抱歉!
李云:岂敢!
伊云:本日应辨第一要事,系互换全权文凭。
(当由参议恭奉敕书呈中堂面递伊藤;伊藤亦以日皇敕书本交中堂)
伊令书记官阅诵英文与前电之底稿相较,陆奥令书记官将敕书与前电华文之底稿相
较,中堂令东文翻译与罗道比较日皇敕书并所附翻译英文底稿毕。
陆云:日皇敕书是否妥协?
李云:甚妥。我国敕书是否妥协?
伊云:此次敕书甚妥。
中堂复令罗道宣诵拟请停战英文「节略」;诵毕,将「节略」面交伊藤。
伊略思片刻,答以此事明日作复。
旋问:两国敕书应否彼此存留?
李云:可以照办。
伊云:顷阅敕书甚属妥善,惜无御笔签名耳!
李云:此系各国俗尚不同;盖用御宝,即与御笔签名无异。
伊云:此次姑不深求;惟贵国大皇帝既与外...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14 历史上的六次中日战争
来源: 老生常谈12 于 2013-10-27 17:51:26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
文已被阅读:7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本贴内容已被 [老生常谈12] 在 2013-10-27 17:52:0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
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历史上的六次中日战争
第一次中(唐)日战争
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战争是663年8月进行的白江口之战。 659年,百济进攻新罗,新
罗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苏定方率军13万征百济,新罗以5万精兵接应,唐、新罗联军
迅速击溃了百济,俘虏了百济国王义慈。义慈王的次子福信收集残部,企图复国,于
660年向日本求助,并要求放回作为人质的丰璋王子,日本当在位的齐明女皇答应福信
的请求,送回丰璋王子,并于661年1月前往九州,欲亲自指挥与唐、新罗联军的战斗,
却因劳累过度而病故,出征计划搁浅。
662年5月,援百济将军阿昙比逻夫率170艘船师抵达百济。663年8月,日本又派卢原君
率援军万余,渡海赶赴白江口。同时,唐、新罗联军决定进...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15 第五次中日战争(清朝)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农历甲午年),日本以突然袭击清朝陆海军的方式挑起了第一次大
规模的侵华战争,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开拓万里波涛,布
国威于四方”的必然产物。
1894年2月,朝鲜爆发了农民起义,直逼汉城,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应
朝鲜政府的要求,清政府派兵开赴朝鲜,驻守牙山,并按照《天津条约》的规定通知日
本。早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就确定了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吞并整个中国和亚洲的
“大陆政策”,此时便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派兵入朝。朝鲜政府见日本大军入境
,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希望早日平定起义,以使中日两国撤兵。6月10日,起义军与
政府达成了《全州和约》,汉城趋于平静。至此,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共同撤兵,但遭
到了日本的拒绝。日本蓄意制造事端、挑起战争的图谋已昭然若揭。7月25日,日本不
宣而战,在黄海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的中国军
队发动了进攻,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在遭到日军的突然袭击后,清政府被迫应战。8月1日,中日同时宣战。李鸿章任命从牙
山败退的叶志超为统帅,驻守平壤。9...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16 溥仪的帝师、共济会员、威海殖民地长官庄士敦 2011-11-28 07:40:04|
庄士敦(Reginald·Fleming·Johnston ,1874--1938),生于苏格兰,是英国苏
格兰礼共济会30级会员,曾经担任溥仪的顾问和老师。
1898年,庄士敦作为英国殖民地部的一名东方见习生,后被派往香港。从此,
庄士敦以学者兼官员的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三十四年。
庄士敦曾经担任英国驻威海卫英国殖民地的最高行政官。
【庄士敦1874年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曾就读于迈格伦大学,在牛津大学攻读
东方古典文学和历史,并获得现代历史学硕士学位。1898年先后在英殖民部、印第安部
工作,1900年到香港作军训生,后出任香港总督卜力的私人秘书。1904年经骆克哈特推
荐,到英国新殖民地威海卫出任英国政府秘书,1906至1917年出任华务司兼任威海卫南
区行政长官。1919年至1924年进北京给末代皇帝溥仪做英语教师。1927年重回威海卫,
复升任威海卫英国殖民地行政长官。]
光绪二十七年(1901),庄士敦以 “林绍阳”的笔名在伦敦出版了《一个中国... 阅读全帖 |
|
c*****a 发帖数: 1238 | 17 中国共济会初考 (2008-05-19 04:49:05)
海东青
转载
1759年末,瑞典东印度公司卡尔王子号“Prince Carl”到达中国广东,船上的共济会
成员登陆举行了集会,这是共济会在中国活动的最早记录。根据英国共济总会Premier
Grand Lodge of England的记录,1768年编号407亲善会所the Lodge of Amity No.
407在广东举行了集会,而此时尚未有共济会会所在中国建立。
英国获取香港租借权后,英国共济总会于1844年9月18日授权建立皇家苏塞克斯会所
Royal Sussex Lodge No. 501 EC,以时任英国共济会总会大师Grand Master的苏塞克
斯公爵Duke of Sussex命名。1845年4月3日会所举行第一次集会,之后会所转移至广州
、上海,于1952年重返香港。
泄兰会所Zetland Lodge No. 525 EC
泄兰会所Zetland Lodge No. 525 EC,是香港第二个成立的共济会分会,于1846年3月1
日获得授权。其名称来自摄特兰侯爵Marquis of Zetland...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8 http://www.csteelnews.com/special/602/604/201208/t20120809_7160
2012-08-09 08:31
19世纪70年代后,号称“帝国兵工厂”的德国克虏伯公司走进了晚清洋务官员的视
线中。淮军和湘军陆续装备克虏伯后膛炮,组建炮营;至l9世纪80年代末,旅顺口有克
虏伯火炮42尊,大连湾有26尊,威海卫则全部装备克虏伯火炮;北洋舰队所有主力舰也
都装备了2至8尊克虏伯火炮。同时,克虏伯火炮的国产化,也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发展
的里程碑之一。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其间中国近代化军队的陆续组建,清政府进行了大规
模的海外军事采购。德国克虏伯公司成为清政府军购的主要供货商之一。克虏伯公司参
与晚清军事采购活动,使晚清的中国国防建设融入了众多的克虏伯元素,对中国军事近
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英制武器到德国装备
英法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的惨痛事实,令晚清朝野越发意识到中国“数千年未有
之大变局”所带来的严重危机。于是,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随即兴
起,其中军事改革成为最重要的部分。“坚船利炮”给洋务派官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阅读全帖 |
|
y******n 发帖数: 421 | 19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7957/11061459.htm?fr=aladdin
张伯苓(中国著名教育家)
编辑
张伯苓(1876年(丙子年)~1951年),生于天津,是中国著名教育家、西方戏剧以及
奥运会在东方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
立天津南开大学,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1948年6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
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而留
守大陆。
中文名
张伯苓
外文名
Zhang Boling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天津
出生日期
1876年4月5日
逝世日期
1951年2月23日
职 业
教育家
毕业院校
北洋水师学堂
主要成就
创立南开大学
目录
1人物简介
2生平大事
3教育思想
▪ 美育思想 ▪ 戏剧 ▪ 音乐
▪ 环境 ▪ 继续研究 ▪ 公能教育
4奥运因缘
5人物轶事
▪ 亲历败降转交 ▪ 教育救国
...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0 自从19世纪末,日本人就开始对中国进行系统的影像采集。1924年,满蒙印画协会成立
,自此日本人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摄影考察活动。他们的足迹遍及东北、内蒙、北京、山
东、湖北、湖南、西藏、云南等全国各地,拍摄中国人的生活尤其是中国的地理、地貌
和建筑。
1895年甲午海战中国战败,辽东半岛强行割让给日本,但在俄、法、德三国干涉下,日
本被迫让中国赎回。沙俄借口保护中国强占旅顺、大连。1899年,俄罗斯单方面将旅大
租借地定名为“关东州”。图为上世纪二、三年代日本摄影师在中国内蒙古、东北和华
北的摄影路线图。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夺取了辽东半岛南部关东州的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经营权;日
本为保护南满铁路权益,成立“满铁守备队”,另驻留南满一个师团。图为日本摄影师
拍摄的上世纪20年代,满洲地区的富裕家庭。
1919年,日本在今辽东半岛南部(包括今大连、旅顺、金州)的关东州设立关东都督府
,下设民政部和陆军部,满铁守备队和驻留师团归属关东都督指挥;同年,在关东都督
府陆军部的基础上,在旅顺口设关东军司令部。图为上世纪20年代东北地区穿满族服饰
的妇女和孩子。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制... 阅读全帖 |
|
l**n 发帖数: 284 | 21 甲午战争清朝惨败,总体来说,清军将士的忠勇度、战斗意志和战斗能力,完全被日军压制。时至今日翻看那段战史,每个中国人都依然觉得耻辱,但在令人窒息的惨淡里,还是有为数不多的将领,因其顽强不屈的人格、以死殉国的气节,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
“陆军皆遁,宝贵独死平壤;海军皆降,世昌独死东沟。”——《清史稿》。
1、左宝贵,日军为之立碑的唯一一人
左宝贵,丁汝昌,两个被敌军日本人敬重的清军将领。
左宝贵在平壤战死后,因为战乱遗体不知所终,日本人钦佩他死守玄武门的忠勇之举,在他战死的附近,用木栅立了一块碑,上面写“奉天师团总司令官左宝贵战死于此”。
此木碑后世散落,在英国著名女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的《朝鲜纪行》里,也专门提及这块碑。
给敌国名将立碑,这是无比藐视清军的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中的唯一一次。相比之下,叶志超、宋庆、聂士成、戴宗骞等等其他清军陆军将领,都被日本人丑化得无以复加,看看当时大量的日本新闻、版画、浮世绘作品就可见一斑。
下面,重点说说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2、丁汝昌被清廷箍棺涂漆,不准下葬
“两军雨泣咸惊疑,已降复死死为谁?可怜将军归骨时,白幡飘飘丹旐重。”这两句诗出自清代外交家、诗...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18403 | 22 原文在后。 但是我警告一下,
日本人那个“敬重”大家表太当真啊。
比如说日本人特“敬重”MCARTHUR将军,
本来人家杀气腾腾,被日本人舔捧几年;
然后就“日本人OK,CHINAMAN BAD”,
自我膨胀然后轻飘飘地发言想要打下中国了。
又比如说日本人特“敬重”很多中国留学生,
好心好意的教育他们满蒙大大的坏,是
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等等等等。
然后很多中国人就去搞革命,刺杀满清
大员,被砍得七零八落(不乏名士才子),
等到好不容易光复了汉人中国,呵呵,
日本人又来扶持满蒙遗老,准备干掉日本人
深爱的”汉族“。 那些受日本教育的学生们很多
后来支持伪政府。 查查汪精卫的故事。
日本人无愧偷袭欺骗挑拨离间之宗师。
老中不应该学习,但至少应该肃然起敬啊。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bjn (兰博基尼),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日本人敬重的中国将领都有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9 01:25:33 2015, 美东)
甲午战争清朝惨败,总体来说,清军将士的忠勇度、战斗意志和战斗能力,完全被日军
压制。时至今日...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23 与很多记载不同,事实上在甲午战争时期,清朝军队的军备要远远超过日军。单从当时
的“战场之王”大炮来看,清军在作战战场上的野战火炮和要塞大炮实际上达到1000门
以上,而且口径极为巨大,是日本陆军师团的炮力的至少10倍-20倍以上,无论是质量
还是数量都有着绝对优势。凭借着坚甲重炮,快枪如林,军官考试优秀等表面现象,
1891年英国武备报评选清朝海军实力为世界第8,日本是第16名。美国认定清朝陆军稳
居世界前三,而清朝大臣们也洋洋得意,曾在奏报中自豪的写到:“大清快枪快炮之多
,甲乎天下!”
图为谢家所炮台上的清军巨炮群。
被日军占领的清军杨峰岭炮台和被日军缴获的清军重炮。
杨峰岭炮台外景,可以看出这是一座有着非常优秀的19世纪欧洲炮台要塞风格地作品。
当时日军曾感慨:如若日军在这放1个中队,足够对敌百万大军。
但就是这样一个炮台,就被日军“无血”占领了。
日军占领了清军的炮台后,正利用缴获的炮台重炮在和北洋舰队进行炮战。
2月9日,黄岛西南海面,靖远舰(中)被日军利用缴获的清军重炮击中搁浅。
日军占领的龙庙嘴炮台。
图为配备了德国最新款克虏伯重炮的清军鹿角嘴炮台。很难想象拥有这样的炮台...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12071 | 24 胶东半岛各海口之转进作战
民国三十七年三月至三十八年六月,公元1948~1949年
前引
民国三十六年年底,胶东扫作战後,国军於胶东半岛所控制之龙口、蓬莱、烟、威海卫
及青岛等五个港囗,因後方腹地尽皆沦陷,致使该等港口,皆各自孤悬一角,彼此分离,
端赖海上补给与海军之维护,态势殊为不利。国军最高统师部有鉴於此,乃於十二月三十
一日,颁布指令,指示整八师(尔後之第八军)应即放弃蓬莱、龙口、威海卫三港口,除各
以一个营兵力配合海军继续守备长山及刘公岛外,主力集中烟,惟当时戡乱战争,无论关
内外,均形势日紧,国防部无暇他顾,致放弃龙口等港口一案,未能果行。
迄三十七年二月,济南周边,陈毅大军云集,战事迫在眉睫,於是乃又旧案重提,国防部
遂於三月五日,下达命令,指示第八军(原整八师)立即执行十二月五十一日最高统帅部所
颁布之指令,於是胶东半岛各港口之转进作战,於焉开始。
作战经过简述
龙口转进:
第八军军长李弥於烟指挥所接奉国防部之指示後,即与海军第一舰队协商,按龙口、蓬莱
、威海卫之次序,依次实施。三月十八日夜龙口荣一师先行撤退,不幸行动暴露,遭受共
军一再之攻击或袭扰,致使荣一师之撤退行动 |
|
c****g 发帖数: 37081 | 25 2014年6月26日,法晚记者在福冈太宰府看到,工人们为了翻修,将定远馆拆得只剩骨
架 本版摄/甲午遗证报道组 记者 吴海浪
·开篇语·
反思战争 超越战争
紧锁的国门被西方坚船利炮相继轰开,中日在19世纪60年代先后开启了改革之路:中国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日本明治维新“富国强兵”。
甲午一战,改变了东亚格局,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日本人一路追击,中国陆军从朝鲜牙山逃到东北;三场海
战,清廷引以为荣的北洋水师灰飞烟灭……1895年4月17日签《马关条约》割地赔款,
大清帝国30多年改革付之东流,强国梦断。
两甲子匆匆过去,历史并未走远,当年日军的“战利品”在日本并不难觅。面对这些“
甲午遗证”,中国人当如何反思?日本人又当反思什么?
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但中华民族必须有以战止战、保卫
和平的能力与
决心。历史可以有相似之处,但悲剧不能反复上演。
今天我们反思甲午战争,并不是简单地反思战争胜败,而是为了超越历史、超越战争,
是中国人、日本人乃至相邻国家的相处与未来。木人
法制晚报讯(甲午遗证报道组 记者 蒋伊晋)“咚……”...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1690 | 26 国耻勿忘 警钟长鸣 ——《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祭
120年前的今天,即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全权谈判代表李鸿章,在日本政府代表
的咄咄逼视下,用颤抖的双手签署了中日《马关条约》。至此,历时9个月的中日甲午
战争以清政府的完败而告终。战胜国日本将巨额赔款、割地、通商特权等战利品收入囊
中,并凭此跻身帝国主义列强行列,而中华民族则背负屈辱,进一步被推向苦难的深渊。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样一个反思历史的
特殊年份,回顾《马关条约》签署的那段屈辱历史,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族之殇:战败求和受尽凌辱
自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内部就一直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围绕战事
争论不休。随着清军的节节败退,倾向光绪帝的翁同龢等主战派逐渐受到排挤,追随慈
禧太后的奕劻等主和派日益占据上风。清政府开始谋求对日和谈的可能性,希望由英、
法、德、俄等国出面调停,停战言和。
伴随日军进军的脚步,日本方面瓜分压榨中国的欲望与日俱增,各色人物纷纷谋划
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勒索清政府。负责财政的大藏相希望“巨额之偿金”,目标是让清
政府赔偿白银10亿两。日... 阅读全帖 |
|
p**********u 发帖数: 15479 | 27 现在的小年轻,兜里也没几个钱,装逼是装爆了。什么德国车啊,麻痹的,穷的就剩个
中档德国车,连个房子都买不起,连个phd都读不出来的狗屎。
想当初,就是类似v8来美国讨饭的年代。以前有个电视剧,叫鹰冠庄园。你们可能是不
体会纽约长岛在一代上海人心目中的地位。那时候上海还是水深火热的生活。结果电视
里放的是美国长岛的富人生活。你说,这是什么对比?
结果哪,那时候还没浦东机场的。出国就是走虹桥机场国际厅。那么,像v8这样的上海
女人,也没什么nissan vip送机场。就是靠坐上当初在威海卫路的民航售票厅前面的那
几辆日野大巴,从此就走上了蹲法拉盛贫民窟,跟墨西哥人,黑人混高中,上大学前都
不知道跟多少男人fuck around的生活了。。。
威海卫路啊,那是一条在上海也算是踏进上流社会边缘的马路了。说实在的,连威海卫
路很多混美国的,号称是上海女人的女人,可能离开上海来美国前,脚都没踩上去过。 |
|
f******e 发帖数: 804 | 28 崇祯八年的六月,登州的军队开始逐次调动,登州镇的部队没有朝廷任何调兵令的
情况下纷纷离开驻地。因为登莱商业繁荣,所以并未限制道路通行,登州镇的调动引起
了各方的注意,但他们很快留意到,登州镇集结的方向不是青州府,山东方面首先松了
一口气,至少青州府边境上没有发现大批军队。
驻扎青州府的第一营第三营首先回撤到了平度州,然后离开登州的官道,往东去了
莱阳,原来在平度州的新编第九营则换到了青州府。
青州府和平度州有十个动员司令部变成了预备千总部,一批预备兵从平度开往青州
府,青州府当地的近百个屯堡有私人购买的燧发枪三千余支,加上这些预备兵,对付朝
廷的内地兵马并无多大问题。
到达莱阳的第一营和第三营继续东进,进入了文登县的辖区,他们会分别从成山卫
和威海卫的港口登船。文登地区完全被登州镇控制,各处道路有严格的盘查,六月中旬
以后就断绝了陆路交通,所有商路商业都改换到了靖海卫,威海卫港口不定期开放。
登州近卫第一营依然驻守在登州,栖霞和蓬莱的预备兵正在动员中,准备接替登州
近卫第一营,最远的林县龙骑兵千总部将在最后一批运送。
这样大规模的调兵最终瞒不过朝廷,但陈新希望尽量延缓他们发现的时间,这... 阅读全帖 |
|
y******n 发帖数: 421 | 29 张伯苓
纪念建筑
天津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公园张伯苓纪念园
语言
英语、汉语
民族
汉族
政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程度
大学
母校
北洋水师学堂
哥伦比亚大学
职业
教育家
活跃时期
1894年 - 1951年
机构
南开学校教育系统
宗教信仰
天主教
张伯苓(1876年4月5日-1951年2月23日),名寿春,字伯苓,以字行。直隶省天津府
天津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教育家、体育活动家、政治家,南开大学创建人、校长。上
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1]
目录 [隐藏]
1 生平 1.1 海军生涯
1.2 创办南开中学
1.3 创办南开大学
1.4 体育活动家
1.5 抗战时期
1.6 晚年生涯
2 家庭
3 影视作品
4 参考文献
5 外部链接
生平[编辑]
着清军军服的张伯苓
海军生涯[编辑]
光绪二年(1876年),张伯苓出生于天津。6岁入私塾读书。1891年,张伯苓考入北洋
水师学堂学习驾驶。在学习期间,1894年,张伯苓等18位同学完成堂课,被派往北洋水
师实习,随舰队参加了甲午战争,目睹了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此后,由于...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90 | 30 中国各大城市的名字,竟如此有来头(图)发表时间: 2016-02-26 19:39
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名的城市(网
络图片)
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
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
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邯郸——城市名押an韵,邯郸意为“邯山至此而尽”,郸同单,“单”意思是山脉的尽
头,邯郸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邯郸为赵都,
魏县为魏都;汉代与洛阳、临淄、宛、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汉末曹魏在临漳建
都,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北宋,北京大名府成为北宋北
京;清代,大名府为直隶省第一省会。
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名的城市
出土的文物证明,五、六十万年以前,这里便有人类居住;山海关区孟姜镇的小毛山新
石器遗址,山海关区...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255 | 31 甲午海战,基本无望胜利,因为战争不仅是靠装备,更靠人。当时的无论满人还是汉人
,素质都不行,做人做事,要有认真精神,包括现在,中国造的东西,大多数,便宜但
质量不好。这是国人的制造思想在作怪:只追求能用便宜,但忽略了质量控制。我自己
买工具,基本是德国,美国,日本造,为何?控制精准,耐用。100多年后的国人还不
行,更何况100多年前的。人的素质决定了这场战争必败。
李鸿章心中其实是知道的,他本来只是用战舰吓唬人的,没准备用来打仗,因为他清楚
人不行,打不胜。但慈禧并不知道,慈禧认为花了这么多钱,英法打不过,连个日本也
不行吗?因此主张开战。
再说李鸿章的用人,李用人标准,先私人而后能人。这是和老蒋用人类似,只重用自己
人。这就是李鸿章和曾国藩的用人差距,你看看湘军出了多少总督巡抚,包括李本人,
杨岳斌,彭玉麟,曾国全,提督就不用提了。他的儿子曾纪泽,曾纪鸿也不错。再看淮
军,除了刘铭传,没了,而刘当的还是新立的台湾巡抚,有多少封疆大吏愿意去台湾?
李的用人决定了战争必败:用自己的陆军私人管理海军,和毛泽东一样,把海军当作陆
军的附属军种,这怎么能打胜仗,外行知道内行吗?再有当国家利益...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32 刘步蟾是中国早期海军的一位重要将领,但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知道的人并不多。
他后来之所以出名,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与彩色电影故事片《甲午风云》的上映
大有关系。《甲午风云》把刘步蟾当做反面角色来写,把他定性为胆小怯敌的投降派。
这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呢?信者固信,疑者亦疑,这本是正常的学术讨论,不料却由此引
起了一场风波。
身后恶名从何来
刘步蟾,字子香,福建侯官(今闽侯)人,1852年生。16岁考入福州船政学
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后曾充任建威兵船管带。25岁时,船政学堂派第一
批毕业生出洋学习海军,入选。留英3年,学业猛进,出类拔萃,每试“成绩冠诸生”
。英国海军中将斐利曼特对其有两句评语:“涉猎西学,功深伏案。”《清史稿》亦有
评论称:“华人明海战术,步蟾为最先。”1879年回国后,刘步蟾认为中国加强海
防,必须建设强大海军,因撰《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条陈,上于北洋大臣李鸿章,
提出采取积极防御方针:“最上之策,非拥铁甲等船自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
为守之妙。”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清朝命丁汝昌为提督,刘步蟾为右翼总兵、“
定远”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 阅读全帖 |
|
A********t 发帖数: 251 | 33 “辽宁舰”的命名由来
据《海军舰艇命名条例》,包括航母在内的一级舰,比如航母、巡洋舰都以行政省
(区)或词组命名。驱逐舰以大、中城市命名;护卫舰以中小城市命名;补给舰以湖泊
命名。而巡洋舰以上的大型舰艇将会以省(区、直辖市)或词组来命名。
同时,所以军舰命名都规定必须响亮、有意义,体现国家尊严,表现“中国悠久的
历史和文化”,“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根据海军三大舰队的辖区限制,中国首艘航母配置在北海舰队。
北海舰队辖区内共有14个省(区)(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
青海、甘肃、陕西、北京、天津、山东、河南)。
大连港所处的辽宁,是瓦良格“新生”的地方,它真正为人熟知、被官方承认、赢
得全球瞩目,也是在这里。
辽宁沿海凝聚了中国近代史海军的屈辱。北洋水师基地包括旅顺基地和威海卫基地
,旅顺是北洋水师的维护、修理基地,威海卫是北洋水师的永久驻泊地。
而辽宁也是中国连绵海岸线的北部起点,其成为我国首艘航母的名字,最为合情合
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ffe5b010... 阅读全帖 |
|
d*********g 发帖数: 1695 | 34 温世霖及其教育世家(上)
高成鸢
小引
温世霖,天津宜兴埠镇人,开北方女校先河,作为首次全国学运领袖,被流放新疆而
备受举国注目。他曾影响过张伯苓、李大钊的人生道路。
他的多彩人生后来转趋黯淡,以至几被遗忘。这全因他痛心于国事日非,壮年愤而退
出政坛。
大户人家的生命在于“家业”。温家创办的普育女校与南开学校可谓形同兄妹。普育
的特殊,在于学校的家族性;温姓“教育世家”的值得注意,在于其事业和精神是转而
由同族晚辈传承的。
地域背景:津郊古镇宜兴埠与老城厢风气相应
温世霖的生平和他一家的事业,是从天津北郊的古镇宜兴埠开始的。
“宜兴埠”这个名称,传说跟江南名城宜兴有关。700多年前的元朝初年,当时的上海
总管奉朝廷之命,漕运粮食到直沽,一批宜兴籍的船工最早在这里搭棚聚居。宜兴埠镇
的历史比天津建城还要古老。明成祖2年(1406年)朝廷遣发一批山西移民到这里居住
,这只比天津筑城建“卫”晚两年。都知道老城厢是天津文化形成的核心,而想不到有
个古镇历来就跟老城厢两相呼应,它就是宜兴埠。
天津人以性格直率豪爽闻名,用古语来说就是“任侠好义”。研究天津史的学者公认
,早期天津的民风“尚武”,明... 阅读全帖 |
|
i*****y 发帖数: 3449 | 35 一战的时候,中国在法国有十五万华工,大字不识几个,在国外支持五四运动,睡了不
少法国女人,生了不少今天一群WSN,连个B毛都碰不到,只会反外F。
历史趣闻:
“一战”时期的华工与法国女人
闲来上网浏览,忽然发现一串关于“华工与法国女人”的帖子,忽然想起了四十多年前
也有一位老先生曾向我谈及此事,不免来了兴趣,便就读起这些帖子,想一览究竟。
读罢方知,还真有这么回事!不过,那位老先生对我说的就更为精彩,现给拾来,作个
记叙,以弥不足。
不过,网友们是这样说的,先请读一读他们发出的帖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做牛做马”的14万中国劳工在傲慢的欧洲白人眼里,他们只
是一群健壮的廉价“工蚁”而已。先后到达欧洲的14万多华工,其中有9.6万人被分配
给英军,3.7万人由法国支配,另外还有1万余人则在美国赴欧远征军中服役。
他们是怎么去的?帖子中说:
1917年的山东还是德国人的地盘,此刻德国人在欧洲战场上和英国人、法国人打得不可
开交。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仅仅
1916年7月发生的索姆河之战,英军伤亡就达40万人。随着战争的演进,协约国一方面
临着...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36 摘自网络, 张忆安的博客
1879年秋,日本陆军的缔造者山县有朋就曾派出得意门生桂太郎为首的间谍团伙,潜入
中国,详细调查了中国的地理、民风、军事等情报,归国后编纂为《邻国兵备略》。
实际上,从当时中日两国力量对比来看,日本还根本不具备入侵中国的能力。
1888年12月,日本海军大尉关炳文潜入山东,详细侦察威海卫和胶州湾一带的地形,前
后历时70余天。之后他编写了一份《关于威海卫及荣成湾之意见书》,这份意见书在后
来的甲午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日寇第一批登陆部队就是根据《意见书》的结
论,从荣成湾登陆,截断了北洋水师的后路。
甲午战争。。。。
1931年6月,日本关东军陆军大尉中村震太郎和退役骑兵曹长井衫延太郎在东北搜集军
事情报时,被兴安屯垦军三团抓获。团长关玉衡就下令将这个间谍团伙秘密枪决,之后
焚尸灭迹。
918事变。。。。
1937年,一名日本军官带领两名士兵进入宛平城谈判。两名日军士兵自进入宛平城起就
正步走,一路走到吉星文将军的团部。这两名士兵中的一个,是日军炮兵中的测距高手
,踢正步,就是为了测量距离,判定中国守军指挥部的具体位置。开战后日军首发炮弹
就正中吉星文将... 阅读全帖 |
|
P**5 发帖数: 7467 | 37 有香港做跳板。资本家需要大量便宜劳动力修太平洋铁路(美国一条,加拿大一条)。
英国人的基地在香港,自然就在临近的广东招募。加上当时太平天国失败,那些太平天
国混饭的广佬就干脆把自己卖了换成船票。
跟这些华人铁路工矛盾的工会白人,其实是在爱尔兰招的白人穷鬼,也是英国的地盘。
现在迁出爱尔兰的比剩下的还多。剩下的北爱尔兰人,前些年闹新芬党,玩城市游击战
,爆炸。
在中国北方,英国的基地是威海卫,也有一些华人移民,比如香港那个千夫所指的特首
梁X。1928年,国民党北伐后,谈判收复了威海卫。北方华人能移民的英国地盘的,时
间窗口很短。 |
|
h*****l 发帖数: 3857 | 38 按照日本人的说法一般而言,日本人自己也公认,战斗力最强的甲种师团是第二和第六
师团. 下面是一些材料做些摘要:
1)第二师团被称为仙台师团,善于高寒地带作战,在日俄战争时表现非常出色,尤其是
在弓长岭之战中,创下了最大规模的白刃战记录,公认的战斗力第一. 第二师团始建于
1873年(明治6年),是日本最早设立的六个镇台之一,称为仙台镇台,1886年改名为
第二师团,因其征兵地位于仙台,也被称为仙台师团。第二师团主要下辖第4,16,29
,30四个联队(1937年第30联队调出)。曾参与过西南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清战争
)、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等多次战争,是
日军中最有战斗力的师团之一。代字:勇(因日俄战争期间在弓长岭进行了一次最大的
夜袭而闻名),九一八事变的日军主力,后来在瓜岛被美军打残。第二师团的前身是仙
台镇台(又称东北镇台),而东北镇台是1873年1月设置的,当时的大本营在旧仙台城
的二之丸(今日本东北大学境内),第二大本营(分部)在青森。甲午战争的时候,第
二师团参加了威海卫攻坚战。而日俄战争的时候所属于黑木为桢大将的第一军,转战于
九...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2048 | 39 这支八国联军中的“中国兵团”主要是山东人吧
英军在山东的英国租借地招的中国兵.
1898年11月,英国陆军部派员到到威海卫招募士兵,组建中国雇佣军团。一阵紧锣密鼓
的筹划之后,一支主要由300多中国流民组成的雇佣军于1899年在威海卫正式成立了。
按照英国当时以组建地为部队命名的惯例,这支部队被称为“中国军团”;又因士兵全
是华人,又称“华勇营”。
因为“华勇营”在八国联军入侵中的天津战役中“勇敢善战”,英国陆军部特别以天津
城门为图案,为华勇营设计了军徽,镶嵌在帽子和衣领上。 |
|
x********e 发帖数: 35261 | 40 “辽宁舰”的命名由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6323427_1.html ]
据《海军舰艇命名条例》,包括航母在内的一级舰,比如航母、巡洋舰都以行政省(区
)或词组命名。驱逐舰以大、中城市命名;护卫舰以中小城市命名;补给舰以湖泊命名
。而巡洋舰以上的大型舰艇将会以省(区、直辖市)或词组来命名。
同时,所以军舰命名都规定必须响亮、有意义,体现国家尊严,表现“中国悠久的历史
和文化”,“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根据海军三大舰队的辖区限制,中国首艘航母配置在北海舰队。
北海舰队辖区内共有14个省(区)(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青海
、甘肃、陕西、北京、天津、山东、河南)。
大连港所处的辽宁,是瓦良格“新生”的地方,它真正为人熟知、被官方承认、赢得全
球瞩目,也是在这里。
辽宁沿海凝聚了中国近代史海军的屈辱。北洋水师基地包括旅顺基地和威海卫基地,旅
顺是北洋水师的维护、修理基地,威海卫是北洋水师的永久驻泊地。
而辽宁也是中国连绵海岸线的北部起点,其成为我国首艘航母的名字,最为合情合理。 |
|
s*******n 发帖数: 10426 | 41 有这样一套难得的大清版画作品,为大英图书馆在1895年收购并珍藏至今,题材很震撼
:甲午战争全过程!
作者均是清末文人画师,有的出自近代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
,有的出自上海的知名年画店铺。
这批清人创作的时事画报,在当年就是名符其实的新闻作品,内容震撼之处,在于你今
天看了后绝对会恍惚——
原来,甲午战争是一场中国百战百胜、水陆两军完爆小日本的战争啊!大清王师威武!
图一:《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图》。我们都知道,甲午战争首先在朝鲜打响,但我们
不知道的是,清军巧用火牛阵首战击溃日军。
图二:《牙山捷报》。谁说牙山清军大败?明明是清军盾牌挡住了子弹,接着用长矛大
刀大破日军。
图三:《捉拿倭遂审问正法》。大清营帐威风凛凛,将被俘日军斩首示众。
图四:《月夜大战高丽平壤城》。勇猛善战的叶志超军门,平壤大战中率军杀死日军无
数,才主动撤离。
图五:《朝鲜水战得胜捷图》。陆战大胜,水战清军也大胜!
图六:《叶军门水陆连捷图》。再也没想到,叶志超军门竟然水陆两栖,如此威武!
图七:《恢复朝鲜》。朝鲜在清军一连串大捷之后,终于赶走了日军,恢复了国土。
图八:《鸭绿江帅水捷图》... 阅读全帖 |
|
|
S*******r 发帖数: 11017 | 43 最近看到老瓦接近完工、即将海试,真是感慨良多,想想这海军建设还真是几代人的浩
大工程。
放眼世界海军强国,美帝海军就不说了,那是全世界其他人民联合起来都打不过的狠角
色,从二战后横到今天;英国海军祖上辉煌过,纳尔逊、坎宁安将星璀璨,算是现代海
军的开山鼻祖,全世界徒子徒孙一大帮。小日本当年也很勇啊,据说林副统帅他儿子看
了《啊,海军》十分崇拜江田岛,日后意图叛乱的队伍就取名为联合舰队。
天朝从北洋水师开始建设现代海军也一百多年了,历经民国和TG。马尾就不去说它了,
福建水师的那都是木壳船,被孤拔给连根拔了那也认了。威海卫是个劫,算是中国的土
伦和斯卡帕湾。不过人家法国人和德国人那是自沉,悲壮不屈而荡气回肠,我们那是消
极避战最后被人堵在家里全歼了,透着一股子窝囊气;然后抗战时江阴又是一个劫,
这回倒真是自沉了--可是要真是拉开阵势跟人真刀真枪打,那是一点胜算都没有。那会
儿的对手日本联合舰队,已经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海军力量了,之后的三年内几乎是打
遍印度洋太平洋无敌手;而我们的海军,从甲午后就没缓过劲来,“海圻号”去墨西哥
武装撤侨算是唯一的亮点了,之后军阀混战缺少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央政...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4 2014年06月17日14:17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但这是一场在维护封建皇权的前提下
进行的改良运动,没有改变政治体制。整个大清就像是一轮正在落山的太阳,积重难返。
【官场腐败官员缺乏现代政治、经济常识】一方面很多省都喊叫冗员过多,另一方面从
中央到地方都感到熟悉“洋务”的人员奇缺。冗员又成为官场腐败的温床。
从1861年登台到1908年去世,慈禧是这48年间统治清朝的绝对权威。这些年间,大清经
历了洋务运动、甲午战败、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大事。慈禧把维护个人权威和享
受放在首位。为了过60大寿,在甲午海战爆发的当年,她不惜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
。图为宫中的慈禧。
大清名义上的皇帝是光绪。1874年,同治帝驾崩,在争权的斗争中,年仅四岁的载湉在
慈禧的运作下登基,年号光绪。他一生受制于慈禧,从未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负。1894年
,光绪24岁,不知战争为何物。从帝师翁同龢到军机处,绝大多数是文官,很少有人打
过仗。图为光绪画像。
军机处是清政府的中枢权力机关。从1861年到1884... 阅读全帖 |
|
M*V 发帖数: 3205 | 45 一战的时候,中国在法国有十五万华工,大字不识几个,在国外支持五四运动,睡了不
少法国女人,生了不少今天一群WSN,连个B毛都碰不到,只会反外F。
http://www.youtube.com/v/Ps6xUCa2Wrg
历史趣闻:
“一战”时期的华工与法国女人
闲来上网浏览,忽然发现一串关于“华工与法国女人”的帖子,忽然想起了四十多年前
也有一位老先生曾向我谈及此事,不免来了兴趣,便就读起这些帖子,想一览究竟。
读罢方知,还真有这么回事!不过,那位老先生对我说的就更为精彩,现给拾来,作个
记叙,以弥不足。
不过,网友们是这样说的,先请读一读他们发出的帖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做牛做马”的14万中国劳工在傲慢的欧洲白人眼里,他们只
是一群健壮的廉价“工蚁”而已。先后到达欧洲的14万多华工,其中有9.6万人被分配
给英军,3.7万人由法国支配,另外还有1万余人则在美国赴欧远征军中服役。
他们是怎么去的?帖子中说:
1917年的山东还是德国人的地盘,此刻德国人在欧洲战场上和英国人、法国人打得不可
开交。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仅仅
1916年7月...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8105 |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1911-1949 不能被篡改与消灭的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18 12:59:33 2015, 美东)
不容否定的是,1911-1949的历史,在中国大陆已经被中共篡改与消灭,1949年后生长
的中国大陆人,不但不了解这段真实历史,而且许多人还敌视、仇恨它。百年辛亥纪念
,才唤醒人们对从1911年到1949年那段被有意无意涂抹、掩盖和淡忘的38年记忆。
百年前辛亥革命的胜利,一个最古老的国度建立中华民国,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然
而它在内忧外患下异常艰难:从袁世凯的复辟到军阀割据,从苏俄插手到各方卖国,从
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到14年的艰苦抗日,“中华民国”这闪光的四个大字,依然在地球
上挺立。大陆中共官方一贯“教育”中国人,1949年前的中国是黑暗的“旧中国”,民
不聊生,饿殍遍野;“国民党不抗日”,只有在中共“逼蒋介石抗日”的强大压力下,
蒋介石才被迫抗日,“共产党才是中国的中流砥柱,抗日的先锋。”然而,墨写的谎... 阅读全帖 |
|
C*****U 发帖数: 3512 | 47 以史为鉴,再回头看看中日甲午战争。
当日军逼近平壤,奉命协同防守的总兵叶志超,弃城而逃,狂奔五百里,直到退入中国
境内。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在高层“保船避战”的指挥下,被迫开进威海湾内,不许出战,
听任日军占领了威海卫两岸的所有炮台,使自己陷于腹背受敌的绝境。在日军的猛烈围
攻下,多数舰艇的将领竟然鼓动、威胁丁汝昌投降。最后丁在绝望中自杀殉国,残余舰
艇十一艘和刘公岛炮台以及军资器械,向日军投降。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为了北洋海军,晚清政府花费巨款、苦心经营多年,硬件水平在当时毫不落后。中国在
甲午战争中的经济总体实力和军队数量都优于日本。即使在平壤和威海卫,清军的人数
和装备都是多于日军。
每当想起这些,我就越来越赞同毛主席的一句话,决定战争的因素是人,而不是其他任
何东西。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8 昨天看到李默然去世的消息,忍不住重温一遍他1962年主演的《甲午风云》。李默然是
黑龙江尚志人,一对剑眉,一派正气。我有个东北同学的爷爷长得像他,走在街上特别
聚焦,人高马大好汉一条。李默然演的邓世昌临战前夜愤弹《十面埋伏》,声紧感人;
不过没见过男人弹琵琶,略感尴尬。以前的电影京剧味儿真浓,背景音乐、人物出场台
步里都有;《哪咤闹海》、《大闹天宫》、《九色鹿》也如此,透着传统的亲切感。连
普通话都带着乡音——老演员浦克演的丁汝昌说时间紧pe4,pe4敌攻略。浦克生在山东
,长在丹东,这是东北口音吧?
那时的电影突出正反人物的对立,邓世昌的致远号全力撞向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其
实是被敌炮击中鱼雷发射管)、人与舰亡固然悲壮,其他情节却有点委屈了另几位北洋
将领。济远号管带方伯谦不是被水手杀死的,是战后被清政府以怯战之罪斩首的。他的
两次临阵脱逃均有争议,第一次丰岛海战中虽然掉头逃跑,却以尾炮重创日军的吉野号
,故有人说是佯逃诱敌之计。第二次黄海海战之逃,有人说是丁汝昌忌其提升之快,
设计陷害;也有人说他为保存实力而退。他的战衣上沾着被炮弹击中头部的大副沈寿昌
的脑浆鲜血,他并未躲进船舱...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9 你看维基说的:
陆军差距
清军配备大量的德式武器,但标准并不统一,一旦一个武器对应的子弹用完,则无法使
用其他武器的子弹。清军的弹药消耗数量也很大而且很不合理。如清军出发前往朝鲜,
每支枪配有子弹150发,每炮配有炮弹50颗;后又从国内运送炮弹子弹,但仅击毙日军
180人。日军人均仅消耗子弹8发。两国的陆上军事技术对抗体现在依据地利构筑的传统
要塞防御系统与连发枪、榴霰弹、野战火炮组成的现代火力系统之间的对抗。应当指出
,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清军在旅顺口和威海卫两地修建工事,构筑炮台,其工程之繁
浩,构造之雄伟,耗费之巨大,堪称中国近代军事工程史的里程碑。然而,甲午战争的
实践表明,两大要塞,一经日本军队的密集火力攻击便立即崩溃,旅顺口要塞不到一日
即告陷落,而威海卫也仅仅坚守了一周时间。究其原因,根源在于清军使用低技术水平
的防御系统来对抗高技术水平的攻击系统,在野战火炮大规模应用后,地理因素对于防
御的作用日益弱化,建立有效的防御系统比建立同一水平的攻击系统具有更大的难度,
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因而也就更不容易成功。
清军的编制极为简单,日军则已有工兵与辎重兵的区别。清军士兵普... 阅读全帖 |
|
k******n 发帖数: 1740 | 50 自古玩手段,日本岛国玩不赢华夏中国……而清末晚期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的改革运
潮后,日本国知道自己国家的困境和所面对的危机,当北洋舰队的铁甲舰在日本海域游
戈,巡视海域并宣誓大清帝国边疆主权时,日本国认识到,即使衰败的大清也同样给日
本国造成危机,只有打败大清才能解决国内危机……北洋舰队是李鸿章精心打造的,而
李鸿章又是掌管大清军政务的重臣。当日本国内民众一致团结捐款捐物倾国之力大力支
持军工产业,购买先进火器和铁甲舰,国内民众同时不断为武力扩张做准备:大量安插
“间谍”,渗透每个行业……玩弄手段绘制军事地图……投其所好收买大清腐败官员…
…或许真的验证了那句话:十年磨一剑,到1894年除,中日军事实力对比发生彻底变化
……中日甲午战争,实质就是剑指大清……而日本知道这一战的“厉害”:倾全国之力
为此一战,几乎是耗尽国力。赌……赌的是大清的底气……(可惜大清不争气,守旧派
利益集团怕失既得利益,当时朝廷掌实权的还是守旧集团……再加上日本的分化手段和
离间策略……大清输是“必然”)输了就失去了所有,赢了,就大获全胜。毕竟收割期
成熟了……李鸿章所代表的利益是大清皇帝的维新政策……日本旁敲...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