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发帖数: 39120 | 1 11月22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俞敏洪在后台等候,准备给贫困大学生做励志演讲。
“要相信一个人是可以成长的,包括个性、胆量,甚至人格的改变,都可以历练出来。但是成长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在身上不断聚集那些使你成长的要素。”11月22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和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报告会上,俞敏洪讲述了自己从他们班少有的农村学生,成长为现在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历程。
近千名来自北航和周边学校的贫困生在学术交流厅内外倾听了演讲。
他坦言,自己在进入北大后,曾有过整整8年的自卑经历。入学时,他有浓重的南方口音,说话有一半同学都听不懂;英语口语很差,从入学时的A班掉到最差的C班;更不会像电影里那样,追上了全校最漂亮的女生,而是从来都没有勇气追过女生。
但他说,这段自卑经历,恰恰是对自己非常有好处的。无独有偶,他们C班出了6个亿万富翁。“因为经历了自卑,我最后回到了自信状态。如果回不到自信状态,这辈子我就是一个窝囊废。”
俞敏洪曾告诉电影《中国合伙人》中以自己为原型的角色扮演者黄晓明,“你怎么演,都没法把我的气质演出... 阅读全帖 |
|
|
|
|
z****g 发帖数: 3509 | 5 真的已经在香港做到高位,看到今后政治权利限于中国籍,是不会选择英国籍的。能做
到鸡头的人都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
真的这样开放选择的话,其实倒是比较基层的人会选英国籍的比较多。 |
|
d**********u 发帖数: 4124 | 6 ☆─────────────────────────────────────☆
NewEgg (2009▲贱命一条§sd#g_n.wyjzr_ST_apt3h§) 于 (Wed Mar 11 01:09:08 2009) 提到:
re zan spt
☆─────────────────────────────────────☆
tocho (小棍) 于 (Wed Mar 11 22:07:35 2009) 提到:
鲜橙多啊
☆─────────────────────────────────────☆
handsomex (潇潇细雨) 于 (Thu Mar 12 09:23:29 2009) 提到:
ft,挖坑有点原创行不行。
把清华改成北大,就好意思来这里挖了?
动不动就剽窃,真无聊啊。
☆─────────────────────────────────────☆
Zeratul (送你送到大门外) 于 (Thu Mar 12 10:07:58 2009) 提到:
自信点好不好。
☆────────────────────────────...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7 中印现“海归”潮美国闹人才荒
美大学校长指出很多中国人才脚踩中美两只船 我国正在与发达国家进行“人才争夺战”
如今,全球高科技中心美国硅谷已抓不住“老外”的心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和印度人才更愿意回到祖国当“海归”。
美国最大的报纸之一《今日美国》近日的报道就写到,随着美国收紧移民政策、生活费高涨,以及在中印等国更好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外来科技人才回到自己的国家发展。
对于这一股“海归”大潮,今晨,美国俄勒冈大学副校长斯丹凝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海外人才归国的形势在改变,但是目前的情况还不理想,很多中国人采取了“脚踩两只船”的办法。中国也正在想方设法,与发达国家进行“人才争夺战”。
中国七成“海归”就职于高科技领域
中国在全球科技人才竞争格局中,一直扮演着“人才输出国”的角色。但在中国国内,高端科技人才数量严重不足,远不及发达国家,而填补这一空白的多是海外归国人员。
2009年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大多数成功创业的“海归”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其中,从事互联网、IT和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工作的“海归”占到了70%以上。还有20%的“海归”的工作集中在咨询、法律服务和教育等...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8 美大学校长指出很多中国人才脚踩中美两只船 中国正在与发达国家进行“人才争夺战”
如今,全球高科技中心美国硅谷已抓不住“老外”的心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和印度人才更愿意回到祖国当“海归”。
美国最大的报纸之一《今日美国》近日的报道就写到,随着美国收紧移民政策、生活费高涨,以及在中印等国更好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外来科技人才回到自己的国家发展。
对于这一股“海归”大潮,今晨,美国俄勒冈大学副校长斯丹凝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海外人才归国的形势在改变,但是目前的情况还不理想,很多中国人采取了“脚踩两只船”的办法。中国也正在想方设法,与发达国家进行“人才争夺战”。
中国七成“海归”就职于高科技领域
中国在全球科技人才竞争格局中,一直扮演着“人才输出国”的角色。但在中国国内,高端科技人才数量严重不足,远不及发达国家,而填补这一空白的多是海外归国人员。
2009年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大多数成功创业的“海归”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其中,从事互联网、IT和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工作的“海归”占到了70%以上。还有20%的“海归”的工作集中在咨询、法律服务和教育等领域,5%左右在制造领域。
斯...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9 对于年轻人来说,逃离北上广or留在北上广,这是个问题。留下,需要面对的是更激烈的竞争、不甚舒适的生活环境;逃离,或许也会失去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年轻人到底应该怎么选择,新京报记者邀请三位代表和委员,谈谈他们的建议和看法。
年轻人应扎堆北上广,还是去三四线城市发展?
留守北上广舞台会更大 VS 北上广生活舒适度不够
曹可凡:我的曾祖父一代就是从无锡跑到上海,从一个卖桐油的小作坊,到跟着荣毅仁做面粉生意,慢慢把荣氏企业做大后独立出来,和荣氏兄弟共同创办福新面粉厂。这个品牌现在还在。
年轻人总希望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找到一个能发挥能力的机会。年轻人到北上广,我觉得是值得鼓励的。
朱雪芹:我觉得应该鼓励。1995年,我18岁一个人跑到上海,当时我最大的梦想是有一天我的早餐能吃上面包,喝上牛奶。当时从没敢想留在上海。现在我在上海结婚生子。我觉得上海是一个大舞台,年轻人应该来到这个大舞台。
王名:我支持年轻人离开北上广这样的超大城市。我认为,我们选择一个城市,选择的不仅仅是一种工作和挣钱方式,很重要的是选择生活方式,是对生命的使用方式。我现在在北京就觉得很累,大量的时间消耗在坐地铁上和路上,留下... 阅读全帖 |
|
A*****d 发帖数: 82 | 10 呵呵~
你我素不相识,仅从我一句话就得到你的评价,很荣幸。
我不觉得以一般人的智商,踏踏实实的学习会跟不上国内大学的教学,即时是名校,因
为不存在语言问题,不懂的大有可问之人;而澳门大学,已经表示可以安排一年语言教
学补英文,多好的机会,但相对北大清华而言挑战太大。
你的所谓智商原因,个人觉得很可笑,读书什么的,仅5%的人的成就关系到智商吧,80
%以上靠个人勤奋与成长环境(学校培养环境占大部分),而且大学多的是无关智商的
专业可学。很多人只是缺少那么一个机会接受好的教育,没有那”命”生在好的环境下
,才沦为“差生”。
古有举孝廉,对比今日,很多有品德的人却没有机会接受上等教育机会才致使社会满是
有才无德之人败坏社会风气。
沽名钓誉: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来自百度百科)
楼上有人说,去名校混个文聘什么的,我也不认为是什么沽名钓鱼的做法;去了名校,
也不是说能保证他顺利毕业,他能否取得学位也要靠自己努力吧,既然如此,最后取得
名校文聘就不是沽名钓誉之为。
还有人说,量力而择,选一个一般的学校去读,也没有什么不可。“宁为鸡头,不为凤
尾”或也能有自己的成就。但究竟是害怕,没有勇气去...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11 驴哥
驴哥和小胖。
粉丝量500万 驴哥一夜暴富后压力山大
自称无颜值无文化 网络悟透现实朋友圈
在网络直播间里,粉丝们都叫他“驴哥”。每天晚上九时,几万粉丝已准时“就位”,等待他的出场。网络世界里,已经没有人关心他的真实姓名。
“驴哥”今年其实才28岁,看起来有些沧桑,用他自己的话说,“二十几岁的人看起来像快四十岁”。不过,无所谓,反正他走的完全不是靠颜值吸粉的常见路线。一年前,他开始在一家视频App上放一些自制的爆笑超短片,一般十几秒。没想到一夜爆红,粉量从几万暴增到现在的五百多万,成了这家视频App上粉丝量排行前三的网红。
一年前,他只是石家庄的一家小烟酒店的店主。一年后,来到广州的他,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广州边缘一个大型楼盘里,记者找到了这样一个会在自家小区“迷路”的超级网红。
刚搬来小区快两个月,驴哥一般都只是宅在家。到了采访约定时间,他驾着自己一百多万的跑车在小区里转来转去,仍找不到约定地点。
驴哥身高一米八五,一件白色T恤加一条蓝色短裤,打扮很随性。驴哥脖子上一条比手指还粗的金链子是他的标志性装扮,他说,这并不是他做网红发达后买的,“我们那就这样,家里有多少钱... 阅读全帖 |
|
|
s******8 发帖数: 7105 | 13
宁为鸡头,不为牛尾。官位换兵权,有人干有人不干。 |
|
|
i***z 发帖数: 7508 | 15 各个民族的精英阶层都喜欢独立的, 台湾人也一样。
宁为鸡头, 不为牛后。
所以造就出一大批有文化的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对中国是危险的。 |
|
l**m 发帖数: 5113 | 16 最后一段说的其实有道理
农民没必要强迫自己跳农门,
把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做好就好了,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但是前提是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做好,城乡差距减小
要不怎么让人家不往城里跑? |
|
|
|
b*****n 发帖数: 6324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agua1220 (guagua), 信区: Biology
标 题: 标 题: 博士招生难 生源紧张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30 10:08:33 2012, 美东)
发信人: erkang (摇头晃脑的小肥猪),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标 题: 博士招生难 生源紧张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29 19:36:52 2012, 美东)
发信人: northsky (shall we talk), 信区: NewExpress
标 题: 博士招生难 生源紧张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Apr 5 18:42:59 2012), 站内
青年报讯 本月上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沪上高校纷纷举行了
博士生入学考试。记者从各校了解到,今年不少高校的博士生报名人数较去年有10%左
右的增长,但一些高校尤其是理工科类院校的招生负责人仍然感叹,"优质博士生生源
不足,已成世界... 阅读全帖 |
|
o*********y 发帖数: 506 | 20 明白了, 就是说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比如说, 孔明如果入曹营也就是个团级参谋, 结
果到了蜀汉,就能做后勤部部长. 其他人也有类似的顾虑. |
|
G****1 发帖数: 8414 | 21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书记头顶绿帽,堪称“秦城第一角”,谁敢说书记没戏。 |
|
c***c 发帖数: 21374 | 22 原因主要是两个
1 没有版权意识
2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思想
1导致的是商业软件无法发展壮大,自然无法带动open source的发展
2导致的是小作坊成了普遍现象 |
|
w****j 发帖数: 6262 | 23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任何一个国家最富有的人,也比最富的国家的普通人过的好得多。 |
|
a***g 发帖数: 3377 | 24 从上述回帖看,头脑不清的人好多。
我假设上述回帖都是男的。你们当初来美国时,难道不是勇气十足,准备来美国做一番
事业?难道你们对自己的儿子开疆拓土的能力毫无自信?你儿子比你当初来美国的时候
条件好多了吧。千万不要把自己这一代“被打败”(尽管我不认为是被打败)的自卑心
理阴影留给儿子。难道一代不如一代?
儿子被歧视,就要教育孩子认清现实,放弃幻想,积极争取。努力拥有别人无法拥有的
财富,权力
和地位。说白了吧,就是要好好研究利用这里的游戏规则,努力出人头地,宁为鸡头,
不为凤尾。大公司无法上位,就开小公司,大象是踩不死蚂蚁的,学习先主席的农村包
围城市,小公司包围大公司的策略,就能成功。 |
|
b*****d 发帖数: 61690 | 25 人大代表:坚守北上广的部分人是虚荣心作祟
2014年03月11日06:08 新京报 我有话说(12,782人参与)
对于年轻人来说,逃离北上广or留在北上广,这是个问题。留下,需要面对的是更
激烈的竞争、不甚舒适的生活环境;逃离,或许也会失去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年
轻人到底应该怎么选择,新京报记者邀请三位代表和委员,谈谈他们的建议和看法。
年轻人应扎堆北上广,还是去三四线城市发展?
留守北上广舞台会更大 VS 北上广生活舒适度不够
曹可凡:我的曾祖父一代就是从无锡跑到上海,从一个卖桐油的小作坊,到跟着荣
毅仁做面粉生意,慢慢把荣氏企业做大后独立出来,和荣氏兄弟共同创办福新面粉厂。
这个品牌现在还在。
年轻人总希望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找到一个能发挥能力的机会。年轻人到北上广,
我觉得是值得鼓励的。
朱雪芹:我觉得应该鼓励。1995年,我18岁一个人跑到上海,当时我最大的梦想是
有一天我的早餐能吃上面包,喝上牛奶。当时从没敢想留在上海。现在我在上海结婚生
子。我觉得上海是一个大舞台,年轻人应该来到这个大舞台。
王名:我支持年轻人离开北上广这样的超大城市。我认为,我们选择一个城市... 阅读全帖 |
|
d*b 发帖数: 21830 | 26 丫属于艺术水平很烂的那种,考不上艺校才勉强进了清华的,这种人在清华能干什么?
她那一技之长完全用不上啊。。。
丫当年水平要高点,考个北影,左边是章子怡,右边是赵薇,前面是范冰冰,后面是你
们猥琐男的女神圆圆,有她出来说话的机会么?丫最多也就抗日电影里演演慰安妇吧?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奶茶成功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们这些北京高干女人,该
卖的时候不卖逼,最后得到了一张不能兑现的房契,连男人都要跟赵姨娘分享。。。 |
|
b****d 发帖数: 1311 | 27 那时一般人都特崇美崇港台。胡娜可能想做人生一个选择,去改做台湾人。毕竟以她的
家族背景,解放前跑去港台或者在那边有故交是正常的。结果在美国和众多WSN及WSNV
一样泯然众人。人离乡贱,大陆会把她当个宝,其它地方就是把她当个客而已。这个故
事说明了宁为鸡头,毋为牛后。
Secure |
|
|
|
c*m 发帖数: 1599 | 30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
大家拿哪有那么向往北墨国啊! |
|
t******g 发帖数: 183 | 31 肯定占位排队
[在 cym (纯爷们) 的大作中提到:]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
:大家拿哪有那么向往北墨国啊!
:........... |
|
I******I 发帖数: 14241 | 32 第四,推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要打好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战,不仅要把冲锋号吹起来
,而且要把集合号吹起来,也就是要把最强的力量积聚起来共同干,组成攻关的突击队
、特种兵。我们同国际先进水平在核心技术上差距悬殊,一个很突出的原因,是我们的
骨干企业没有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那样形成协同效应。美国有个所谓的“文泰
来”联盟,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只配对英特尔的芯片。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
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
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抱着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难
以成事的。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5/c_1118731175.htm |
|
|
|
m***n 发帖数: 12188 | 35 不是华人喜欢当凤尾。
本土的华人鸡头凤尾都有。
海外华人当凤尾多,喜欢去大公司,去大名牌,走人多的大路,是有原因的:
1)语言能力不行,不能融入主流,比如别人谈论的话题(棒球、篮球)你说不出来。
你喜欢的话题(哲学,历史)别人没兴趣。
2)被歧视,在大公司里面,政治正确多,有工会保护,大家按规则办事,可以躲开多
数歧视,不参与政治斗争和人际关系,老老实实工作也可以养活自己。在小池塘,容易
被排挤成为打击对象,工作再努力也没用,表现越好,能力越强,越被打击地惨。
而且小池塘没有什么规则和政治正确保护你。一切都靠人际关系,你说是leadership也
行。
斗争更加惨烈。华人,尤其是大陆出来的,不太能适应那么惨烈的斗争。 |
|
发帖数: 1 | 36 社民党开绿灯 德国组大联合政府现希望
发布时间: 2017-12-15 07:11:17 来源:欧洲时报德国版 作者:欧洲时报记
者胡旭东 浏览次数:239 评论:0
12月7日,德国社民党以多数通过了与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进行组阁试探性谈判的计划
。在当天的社民党党代会上,舒尔茨还以82%的得票率再次当选社民党主席。(来源:
新华网)
【欧洲时报记者胡旭东柏林报道】德国第二大党社会民主党12月7日在柏林举行党代会
,就该党如何革新、是否与联盟党组成大联合政府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党代会最终通过决议,同意社民党与联盟党进行包括组成大联合政府在内的对话,并以
81.9%的支持率,选举舒尔茨连任主席。
力促欧洲统一
社民党主席、总理候选人舒尔茨在主旨演讲中首先对大选中创下20%的最低得票记录表
示道歉并表示承担责任。但他同时指出,社民党大选失败不只是这一届,而已是连续四
届。1998年以来,社民党已经失去1000万选民,占到社民党选民的半数。所以,社民党
不仅要总结2017年,而是要毫无保留地总结过去20年,以吸取教训,制定一份能够重新
使人振奋和信任的未来方案。他认为...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1374 | 37 咱中国人做事从来都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因此只要能自立山头,那是一定要立的。因
此具体在技术上,绝对是合作是暂时的,自立门户是长期目标。这个与西方是否围堵中
国无关。咱们的字典里没有“共赢”这个词,只有“卧薪尝胆”。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
|
|
发帖数: 1 | 39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
周永康在国内就算没有女人看得上, 每天可以换一头羊, 不重复。
来了美国, 基本算是太监了。 |
|
|
|
|
|
c********n 发帖数: 2244 | 44 大师兄是孙猴子,不过是猫头。
我是二师兄,猪头。
你是牛魔王,牛头,最厉害的,别人说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可见牛头是最好的。 |
|
d*********e 发帖数: 34 | 45 肯定选Z4了。理由如下。
第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宝马z4跑车在宝马里算是口碑很好的了。但是Boxer在保
时捷里只是起步车型。
第二,选了boxer,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想装大款又没钱的。选了Z4,至少别人没有
这种想法。
第三,配置,保养,维护,你也说了,宝马要好的多。
如此,为何还选porsche |
|
|
|
A********n 发帖数: 8 | 48 多谢回复,看来中国的一句老话: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在此处不适用了。
在国内这句话还是很实用的,有些人从国内好大学的讲师能跳到二类大学做副教授甚
至教授,生活的滋润,有研究生博士生带着,顶这个副教授教授头衔申请个基金啥的也
比讲师容易的多。那么在国外,这是个different story? |
|
e****g 发帖数: 4434 | 49 发信人: northsky (shall we talk), 信区: NewExpress
标 题: 博士招生难 生源紧张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Apr 5 18:42:59 2012), 站内
青年报讯 本月上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沪上高校纷纷举行了
博士生入学考试。记者从各校了解到,今年不少高校的博士生报名人数较去年有10%左
右的增长,但一些高校尤其是理工科类院校的招生负责人仍然感叹,"优质博士生生源
不足,已成世界性难题。
现状
生源不佳 高校博导BBS发帖招博士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学院新引进的老师章XX,刚刚回到学校工作。现有2012年博
士
生名额2名,不需要考试,欢迎有兴趣的同学联系我。以下是我的招生启事帖。"去年年
底,沪上某知名高校一名刚从美国归来的博士生导师章教授在该校BBS上发出了自己的
招生帖。
BBS发帖招博士生并非个案
记者发现,这个帖子详细介绍了这位博导的个人简历、研究方向、招生要求、申请方
式、联系方式及提供给博士生的薪酬待遇情况。然而,遗憾的是,网上给予回帖的寥寥
无几... 阅读全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