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寿经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E
发帖数: 197
1
大乘佛法肯定是佛所說,
上座部和大眾部的分裂都只是佛的声闻弟子们因对法义认知的不同而產生的结果, 大乘
佛法也不是后来“大眾部”逐渐发展而成的, 因為声闻解脱道的经典由声闻弟子们集结
完成在先, 而大乘佛法的经典则由佛的菩萨弟子们集结完成在后, 两者之间并没有互相
记载集结的过程, 所以阿含经中并无记载般若方广唯识诸经的集结, 这并不能証明大乘
经典非佛说呀
《大智度论》
问曰。若佛嘱累阿难是般若波罗蜜。佛般涅盘后阿难共大迦叶结集三藏。此中何以不
说。答曰。摩訶衍甚深难信难解难行佛在世时有诸比丘闻摩訶衍。不信不解故从坐而去
。何况佛般涅盘后。以是故不说。
復次三藏正有三十万偈。并為九百六十万言。摩訶衍甚多无量无限。如此中般若波罗蜜
品有二万二千偈。诸龙王阿修罗王诸天宫中有千亿万偈等。所以者何。此诸天龙神。寿
命长久故。今此世人寿命短促识念力薄。小般若波罗蜜品尚不能读。何况多者。诸余大
菩萨所知般若波罗蜜无量无限。何以故。佛非但一身所说。无量世中或变化作无数身。
是故所说无量。又有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偈。诸佛本起经宝云经大云经法云经各各十万
偈。法华经华手经大悲经方便经龙王问经阿修罗王问经...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阿弥陀经经义略说
http://www.yxjs.org/wenji/02_wxlasl/01_wxljsqj/08_amtjls.htm
阿弥陀佛本尊咒
即大往生咒,三咒应连持,年老人单持第三咒十字亦可。
一、嗡,卑马,达拉,塞,沙哈。
二、大也他,嗡,阿米迭阿米迭,乌巴委,阿弥达省巴哇,阿弥达,比真迭,阿弥
达。嗄米尼,冈冈拉,格衣帝嘎里,萨哇,格削,牵洋嘎利,沙哈。
三、嗡,阿弥达,札卑,阿弥达,哞。
此咒应面授方可持诵。
经义略说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方便,无非使众生摄心归一,做到一不可得,方是度尽苦厄
。随机应化,非有定法,念佛法门,亦是方便法门之一种,不可专执持名为念佛,凡内
观自性,外参经论,念念不离觉性,皆念佛也。千百年来,念佛者多,成就者少,其原
因为:一贪得便宜,不耐吃苦;二不明心要,力量不足;三分宗立派,秽净之见横生;
四不得持名法门之诀窍。今先要明白此念佛之物,究为何物?终日受苦颠倒流浪生死之
物,又为何物?然后再去念佛,心地明白,方可我不离佛,佛不离我,佛我同光,体用
如如,在在净土,处处西方,行者须明生死事大,加意痛切,努力精进,则生西并非难
事,阿鞞跋致,此生定可证到也。
...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3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以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录音为基础
( 1)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象生一些,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
利他。由于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得真乐。慧光破无明,正是自觉觉他,是觉
心除幻结,正是自他俱利。这个光明与安乐非一切世间诸法所能相比。故称之为大。
光明有两种:(一)色光(指日月火珠及佛菩萨天人的身光)。(二)智光或称智
慧光,心光(指妙法能除众生愚痴的垢暗)。《大智度论》说:“光明有二种,一者色
光,二者智慧光。”昙鸾大师说:“佛光能破无明,故佛又号智慧光。”憬兴师说:“
光从佛无痴善根心起,复除众生无明品心,故智慧。”故《瑜伽论》称之为法光明。以
现法破暗为义,别于色光。但佛光具一切光,故《往生论》说:“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蕅益大师九天写一部《弥陀要解》,人称这是从蕅益大师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思
益经》说:“如来身者,即是无量光明之藏。”如来身是...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0 07:40:17 2016, 美东)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 
   在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最大正统为吠檀多,最大异端是佛教,二者的相互关
系影响了印度思想史。大多数印度思想史家认为,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乃是从吠檀多奥义
书思想发展而来,实际上佛陀本人的确受到奥义书思想重大的影响,比如业力,因果,
三世轮回,苦,解脱,四禅八定,六道众生,诸天等等。但是前者的核心部分乃是在宣
扬形而上的本体论,籍禅修,苦行等方式,期待小我(本具自性)与本有的真常大我(
如来藏)合二为一而脱离三世轮回之苦,回归清净的本性。而后者的核心思想乃是利用
诸法缘起的理论,倡导无常,苦,无我等思想,通过正见断除错误的思想观念,认清事
实真相,再通过修习八正道断除贪嗔等习气,而得解脱。 
佛灭数百年后,奥义书的思想日益深入的渗透到佛教中,使佛教的思想逐渐的产生...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2226
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我购存的宗教书籍
(英)亚当斯·贝克:
释迦牟尼的一生(互见传记纲)
(日)武者小路实笃:
释迦牟尼传(互见传记纲)
(德)大卫·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
耶稣传(第一二卷,互见传记纲)
(日)池田大作:
我的佛教观
(日)铃木大拙:
禅与生活
(英)关大眠:
当代学术入门:佛学
胡景钟 张庆熊 主编:
西方宗教哲学文选
(德)汉斯·约纳斯:
奥斯威辛之后的上帝观念
(美)房龙:
漫话圣经
(德)马丁·布伯:
我与你
(瑞)海因利希·奥特:
上帝
圣经
古兰经韵译
(荷)斯宾诺莎:
神学政治论
神、人及其幸福简论
(苏)尼·米·尼科利斯基:
俄国教会史
(美)比德:
英吉利教会史
(美)路易斯·摩尔根/(英)马林诺夫斯基:
古代社会/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互见人类学纲)
(古罗马)圣·奥古斯丁/(德)费尔巴哈:
忏悔录/基督教的本质
(德)霍尔巴赫/(日)幸德秋水/(德)马丁·路德/(波斯)阿维森纳/:
袖珍神学/基督何许人也/宗教改革宣言/论灵魂
(德)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文选
(美)威廉·詹姆士:
宗教经验之种种——人性之研究
(法)霍尔巴赫:
健全的思想
(英)约翰·托兰德:
泛神论要义
基督...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6
建议先读经,打点基础,有了辨别力再去看别人如何说。
以下是必读经目:
《金刚经》
《六祖坛经》
《维摩诘所说经》
《楞严经》
《圆觉经》
《法华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地藏经》
《药师经》
《佛遗教经》
《四十二章经》
这些经典都还比较通俗易懂,只要基本上看懂文言文就可以了。
法师说法有时候是针对台下的观众的,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个要清楚的。
佛教导我们要“依法不依人”。
目前好像对于所有的法师,都有人持不同意见,众说纷纭。我等没有慧眼,只能依靠佛
经了。
p*****n
发帖数: 1415
7
皈依三宝的真实意义(《香港佛教530期》)
◎求 是
皈依是贯穿学佛到成佛的佛教三藏(经、律、论)教法,四众弟子(出家二众和在
家二众都是佛教弟子),尽形寿皈依三宝,对三宝无伪的敬信是佛子的生命,失去了皈
依,就等于失去了生命,愿大众珍惜自己的法身慧命得大利益。
皈——反黑为白——就是改恶从善;皈——归向,依——依靠。
皈依佛,以佛为师,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和各种神仙。因为佛是大觉悟的人,其它天
魔神仙,都是外道,虽有神通也不究竟。
皈依法,以法为师,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法(佛法)是佛说的道理(经、律、论三
藏)。五部六册龙经、灶王经、太阳经、太阴经、血污经、妙沙经、《眼明经》、路头
经、
钞票经等,都是伪造经典,都属外道典籍。
皈依僧,僧,是僧伽团体,不是指某某师父个人。皈依僧,就是以僧团为师(贤圣
僧、凡天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如神汉、巫婆,看手相、相面、关魂、算命、求
签卜问、看风水等迷信;
d**********l
发帖数: 647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介绍佛法给亲友?
如何介绍佛法给亲友? -- 黄威南
(本文原刊于《佛友资讯》)
常常,我们在接触、学习佛法时,总想与人分享,将佛法宣扬、介绍给亲人、朋友,常
常我们却力不从心,碰到钉子。很失望、痛心,因为自己没有好方法,看到自己关心的
亲人因为自己的言辞不善或方法不妙而不愿进入佛法之门。所以,向记录着佛菩萨教诲
的佛典去“取经”,向佛菩萨请教,依据经文向佛菩萨学习介绍佛法给人的善巧方便。
翻开《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三》〈圣行品之下〉,我们读到:“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
,如佛所赞大涅槃经,犹如醍醐最上最妙!若有能服众病悉除,一切诸药悉入其中。’
我闻是已窃复思念:若有不能听受是经,当知是人为大愚痴无有善心。世尊,我于今者
实能堪忍剥皮为纸、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折骨为笔,书写如是大涅槃经,书已读诵令
其通利,然后为人广说其义。”读经,就如亲闻佛菩萨即在眼前为我们说法一般,我们
要有身历其境的认真心情,就像亲自接受佛菩萨在面前教导一般,认真地感受佛菩萨的
慈悲、设身处地思维自己如何将这些教诲落实在自己身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切实
应用?去发挥佛菩萨自利利他的效用?细细体会、揣摩,试验、亲证。学佛,要千锤百
...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宗简介
净宗简介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
民国五十四年秋大专讲座
弟子周家麟敬记
(一)经典
净土宗所根据经典,说到专门上,十方佛都有,在这里单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何单
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呢?因为阿弥陀佛愿力最大,专为人了生死故。有三部经典可资证
明。第一、无量寿经,这部经叙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及阿弥陀佛因行果用,甚为详
细,等于西方极乐世界小历史,同时说几种行为,就是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第二、观
经,俗名十六观经,系西方世界十六种观法。所谓观,就是坐在那里想,想什么?想世
界本没有东西南北,何以单指西方?因为太阳向西落的时候,光不猛烈,所以第一观,
先教观太阳,观到开眼闭眼都能见到,就算成就。第二观改观水象,观成了再改观冰象
,再改观金银界限,再改观树宝等等,如此一层一层计十六层观法,叫作十六观经,也
是净土宗重要经典之一。第三、阿弥陀经,这部经专教念佛的方法,简单扼要。我们研
究净土的学人,最低限度必须看这三部经。此外我们应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念佛
法门,通一切法门,江味农居士曾说:‘教研般若,行尚弥陀。’可以想见。再者古来
各净宗祖师,非代代相传,系修行有成,大家选出来的。祖师中除印光...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0
<西藏大藏经>中没有完整的译出整部<杂阿含经>,只有单经。依德格版<西藏大藏
经>,宇井伯寿等人的对照,略列内容∶
经号 内容
379 转法轮经
403 四圣谛无间等
583 月天子
726 善知识
980 六随念
981 六随念
1226 四种虽小不可轻
1299 十种业迹
经号是大正藏<杂阿含经>对应经经号。
汉译<杂阿含经>有几千经,<西藏大藏经>中译出的,不到汉译<杂阿含经>的百分
之一。其中的<转法轮经>,不知道有没有译成中文或英文,可以与各译本对比。
f****2
发帖数: 311
11
索达吉堪布: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非常稀有
文/索达吉堪布
唉玛吙!
自此日落之方向,越过无数众世界,
稍许上方圣境处,即是清净极乐刹。
我等肉眼虽未见,自心却应明然观。
“唉玛吙”是表示奇哉、稀有的语气词。作者对什么感到稀奇呢?对阿弥陀佛和西
方极乐世界感到稀奇。
在世间,如果一个人做了一件大事,人们都会觉得很稀有。比如某人原来是一个乞
丐,后来他发了财,还办了一个大企业,这时大家都会交口称赞:“想不到他还能做这
么大的事情,真稀奇!”其实若有人真正懂得净土法门,那就不会觉得这有多么了不起
,因为他知道,再也没有比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以及所成就的极乐世界更为稀有的事了。
当然,所有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并不一定都有这样的信念,甚至有些人对这样的道
理还很茫然,那想往生极乐世界也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切欲往生者,皆应了知
极乐世界的来源,及其存在之理等内容,这非常关键。由于受无神论的影响,以及以前
从未好好学习过佛法,所以很多念佛人还在怀疑: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到底存不存在?
如果没有正信,一边念佛一边怀疑,那也不可能往生;即使往生,也会包在莲花苞里,
于五百岁中见不到佛的尊颜。所以,所有修持...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体光老和尚开示大乘小乘
体光老和尚开示
什么是大乘?什么是小乘呢?
治心是大乘,治身是小乘,为人是大乘,为己是小乘,大乘是理,小乘是事!有的说,
小乘还好修些,那不是的。大乘起心动念就犯戒,你守不住是你守不住啊,释迦牟尼制
这个戒,说这个法,娑婆世界只要有一个人能守就要说,你虽然是守不住,你尽量的多
守一些嘛!戒有开、遮、持、犯,古代那些国王都受菩萨戒,他要杀人打仗,那是国政
当伐,不算犯戒。《华严经》上,天王都是果位的菩萨,玉皇大帝,他经过三千诸佛,
他是请法主,释迦牟尼佛出世,他请佛说法,弥勒下生,还是他请佛说法。帝释天王,
他有八万四千老婆,他跟八万四千老婆行淫,化八万四千身,他是满眷属的愿,他没有
这个染心哪!他也算是行菩萨道。
出家人要知道,人生在世,就跟看戏一样,皇帝出来了,人家喊万岁,你看他是不
是真的?那些犯法的从戏台里拉出来,把他杀了,你说他是真的吗?佛法学了一大肚皮
,贪、嗔、痴来了,还是没有办法,被人间的这一切五欲所约束,那你学那些有什么用
啊?古人说:绝学无为闲道人。佛法就是世间法,在世间不染世间法,这就是佛法,你
们仔细考虑考虑,是不是这个样子?我跟你们说,说的就是这个,没有...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阿弥陀经经义略说
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
一、法会圣众同俱分
同俱者,俱此正修功德也。从来读弥陀经者往往徒慕西方之极乐,而未明极乐之意
境,徒知西方有相之庄严,而未达无相之功德庄严,徒发愿往生,而未解如何得往生之
义,徒知西方一门之义,而未通西方普门之妙。西方极乐世界者,圆遍十方,一普互摄
,至广大精密之佛土也。凡佛经文浅者义深,如此经与普门品等是,而经首特点出诸名
者,由舍利弗至阿[少/兎]楼驮十六人。为小乘偏空者,未能直证大乘,宏开般若,佛
转说有世界以为证,欲其勿偏空而转知有也。十六人中,特以舍利弗为首者,以佛为小
乘说般若必不离智慧较高之舍利弗也,是谓咐嘱。大菩萨中,以文殊为首者,明此经非
通般若不可,次阿逸多菩萨者,弥勒也。佛先说有相,以融归于性,可知性相融通,非
空非有,而极乐之意境始开,是谓护念。故此经不可仅执文字解,当兼从意境会,然后
知佛之广大慈悲矣。世有愿与诸圣众同俱而往生者乎,幸先除成见,俯纳鄙见,一试其
究竟如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
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
婆多,周利槃陀伽...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4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 
   在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最大正统为吠檀多,最大异端是佛教,二者的相互关
系影响了印度思想史。大多数印度思想史家认为,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乃是从吠檀多奥义
书思想发展而来,实际上佛陀本人的确受到奥义书思想重大的影响,比如业力,因果,
三世轮回,苦,解脱,四禅八定,六道众生,诸天等等。但是前者的核心部分乃是在宣
扬形而上的本体论,籍禅修,苦行等方式,期待小我(本具自性)与本有的真常大我(
如来藏)合二为一而脱离三世轮回之苦,回归清净的本性。而后者的核心思想乃是利用
诸法缘起的理论,倡导无常,苦,无我等思想,通过正见断除错误的思想观念,认清事
实真相,再通过修习八正道断除贪嗔等习气,而得解脱。 
佛灭数百年后,奥义书的思想日益深入的渗透到佛教中,使佛教的思想逐渐的产生演变
。从部派佛教的三世实有说,到大乘佛教绝对唯一的真如法性,最后于公元五世纪后产
生的如来藏佛教描述一切众生本具清净自性,真常唯心的内容,使原始的佛教成为了佛
梵杂糅的产物,逐渐被奥义书的思想所同化。 
大乘佛教是公元前二世纪在古印度出现的新思想,...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来自主题: AnthroLing版 - 中华字经
《中华字经》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 “快速识字,提前阅读” 课题的最新科
研成果。该成果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研究课题。《中华字经》及配套教
材均为该成果的具体转化并被教育部语用所语言教学研究室作为“快速识字、提前阅读
特种教材”向全国及海外推广,是中国侨联指定的海外华人学习的汉语教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0t8btaylE0
第一部分
第一课 天文
乾坤有序,宇宙无疆。星辰密布,斗柄指航。
昼白夜黑,日明月亮。风驰雪舞,电闪雷响。
云腾致雨,露结晨霜。虹霓霞辉,雾沉雹降。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令应候,寒来暑往。
第二课 地理
远古洪荒,海田沧桑。陆地漂移,板块碰撞。
山岳巍峨,湖泊荡漾。植被旷野,岛撒汪洋。
冰川冻土,沙漠沃壤。木丰树森,岩多滩广。
鸟飞兽走,鳞潜羽翔。境态和谐,物种安详。
第三课 人伦
父母爹娘,没齿难忘。兄弟姐妹,危困助帮。
姑姨叔舅,亲戚互访。侄男闺少,哺育茁壮。
夫妻相敬,梦忆糟糠。隔屋邻舍,遇事谦谅。
伯公妪婆,慈孝赡养。尊朋礼友,仁义君郎。
第四课 大道
形分上下,道合阴阳。幽冥杳渺,天体著...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16
中国有个谚语:盛世藏古董 乱世买黄金,讲的是世人生财保值的应对策略,浅显易懂
,言简意明。在经历了几千年来盛世与乱世的交替往复,能够流传至今,本身就说明人
们在实践中对此一说很是认同。
盛世、乱世的轮转只是世间的常态,这个谚语也只是告诉人们在世间常态中,要保值、
增值自身的利益该如何处理。但是,万事万物都有成住坏灭的周期,人类社会也会有走
到尽头的非常态之时,也就是佛经中所说的末法末劫时期的到来。那时人该怎么办?末
世中的人又该如何保全自己的最大利益呢?
触及这个话题很敏感,如果人类不是已经走入了历史的最后一页,谁也不会去触碰这个
莫大“忌讳”。正如上述的谚语,只谈到了盛世与乱世,其实,完整的谚语还应有关键
的最后一句:末世要修行。
保值人生价值的古训实际有三:“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末世要修行”
难道人类当前正处这个末世之世吗?有什么可以举证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对修炼中的
人来说已经不是个迷,只是红尘俗世的人受到固有观念的束缚还不愿意认真思索,或许
接踵而至的是,会有更多的人大梦方醒。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所有著名预言,写到人类的这个时期就统统的嘎然而止了。如果不
是这些古人串通好了...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606
17
宇宙掀起的“当人热”,当人并不是目的,皆因人身与修行的大道连在了一起,人身也
就变得无比的珍贵,随成为了宇宙的抢手货。
宇宙“当人热”背后的“末世修行”
2011年03月07日张杰连
中国有个谚语:盛世藏古董 乱世买黄金,讲的是世人生财保值的应对策略,浅显易懂
,言简意明。在经历了几千年来盛世与乱世的交替往复,能够流传至今,本身就说明人
们在实践中对此一说很是认同。
盛世、乱世的轮转只是世间的常态,这个谚语也只是告诉人们在世间常态中,要保值、
增值自身的利益该如何处理。但是,万事万物都有成住坏灭的周期,人类社会也会有走
到尽头的非常态之时,也就是佛经中所说的末法末劫时期的到来。那时人该怎么办?末
世中的人又该如何保全自己的最大利益呢?
触及这个话题很敏感,如果人类不是已经走入了历史的最后一页,谁也不会去触碰这个
莫大“忌讳”。正如上述的谚语,只谈到了盛世与乱世,其实,完整的谚语还应有关键
的最后一句:末世要修行。
保值人生价值的古训实际有三:“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末世要修行”
难道人类当前正处这个末世之世吗?有什么可以举证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对修炼中的
人来说已经不是个迷,只是红尘...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606
18
人类正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据佛经《无量寿经》中记载:优昙花为祥瑞灵异之天花,
世间无此花,三千年一现,则转轮圣王出,并要洪传一种不绝世缘的修炼法门,不离世
俗可以修成如来。转轮圣王,又称转轮法王,也即佛经中预言的未来佛弥勒为同一人。
自2005年起,世界各地大量发现并报导了一种佛花“优昙婆罗”的开放。据佛经《无量
寿经》中记载:优昙花为祥瑞灵异之天花,世间无此花,三千年一现,则转轮圣王出,
并要洪传一种不绝世缘的修炼法门,不离世俗可以修成如来。
转轮圣王,又称转轮法王,也即佛经中预言的未来佛弥勒为同一人。看来宇宙掀起的“
当人热”,当人并不是目的,皆因人身与修行的大道连在了一起,人身也就变得无比的
珍贵,随成为了宇宙的抢手货。
要问什么是现代人规划生命的最佳投资方案,“末世要修行”是从生命的根本上为自己
做了保障。人们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在法轮大法的弟子中,对人们传说中的末世劫
难最为淡定自若,不是他不相信,而是他对自己有信心。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宋朝大预言家邵雍的传世之作《梅花诗》的前
两句,就是针对这股末世“当人热”发出了感叹。末世救度,万古一回。多少人会满载
...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14451
19
来自主题: NextGeneration版 - 有啥舒缓心情的吃的喝的?
金刚经我念不了,觉得象绕口令。地藏经和无量寿经比较合我念。
地藏经化解冤仇;无量寿经念了让人觉得去他的什么争执,还是赶紧跑路要紧。哈哈
D*****r
发帖数: 6791
20
来自主题: bagua版 - 佛说老女人经
老女人闻之大欢喜言:「蒙佛恩得法眼,虽身羸老,今得开解。」阿难政衣服,长跪白
佛言:「是老女人何以智慧乃尔?闻佛言即开解?」佛告阿难:「是老女人者,是我前
世发意学道时母也。」阿难问佛言:「是母何以贫穷困苦乃尔?」佛言:「往昔拘留秦
佛时,我欲作沙门,是母慈爱,不肯听我去,我忧愁不食一日;因是故五百世,来生世
间辄贫穷。今寿尽当生阿弥陀佛国供养诸佛。却後六十八亿劫,当作佛号波犍,其国名
化华。作佛时人所有被服饮食,如仞利天上。其国中人民皆寿一劫。
佛说是经已,老女人及阿难、诸菩萨比丘僧,诸鬼神龙天人阿须伦,皆大欢喜,前为佛
作礼而去。
s****y
发帖数: 1574
21
不是说了是比喻了吗?莫非《佛说观无量寿经》是宗教文学小说?
以下摘自《佛说观无量寿经》
b*****n
发帖数: 662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黄念祖老居士谈外道妖通与佛法神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13 02:12:11 2013, 美东)
黄念祖老居士谈外道妖通与佛法神通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0日
http://www.fjdh.com/article/2013/08/185521273537.html
来源:湖心亭看雪客_新浪博客2009-09-18 作者:黄念祖老居士
564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特别提示:本文摘自大德黄念祖老居士(1912-1992)《访美杂谈》,原文链接:http://boruo.goodweb.cn/books/0103.htm
但是,对于特异功能我们要有所警惕!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现在出现这么多的奇异功
能?怎么以前没有呢?以前都是禁止的!因为奇异功能一出来,徒弟一多就要搞政治了
,就要领兵打仗了。历史上的这类事情很多,都是道法。比如白莲教、太平天国……他
们都兴兵,都是借著这个宗教搞政治。清朝时候有个八卦教,也是依此来与政府... 阅读全帖
r****f
发帖数: 401
23
请教各位大虾,想为老人祈寿祈福,应该诵哪部经,或者那部书可以为老人增寿免病日
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办,恳请有道之人指点,谢谢。
l*****4
发帖数: 188
24
佛说无量寿经》:
18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
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告弥勒菩萨:“其有众生,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
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白话译文】: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说:“如果人们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相信
,心喜,一心不疑,执持其名号,那个人就可以得到无可比拟的大利益,这也是一项功
德。”
d**********l
发帖数: 647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死到来时,您有把握吗?
信愿持名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摆脱轮回之苦,在极乐世界继续修行,得不
退转,一生成佛!末法时期最殊胜的就是净土法门!
参考无量寿经 阿弥陀佛 48大愿,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不可思议
善导大师观无量寿经帖疏
南无阿弥陀佛!
d**********l
发帖数: 647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应早看破,早解脱
‘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尊无卑,
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
使,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
。重思累息,忧念愁怖,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忧
毒忪忪,无有解时。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终
,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尊贵豪富,亦有斯患,忧惧万端,勤苦若此,结众寒热,与痛
共居。贫穷下劣,困乏常无。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无牛、马、六畜、奴
婢、钱财、衣食什物,亦忧欲有之。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适欲具有
,便复糜散。如是忧苦,当复求索,不能时得,思想无益。身心俱劳,坐起不安,忧念
相随,勤苦若此,亦结众寒热,与痛共居,或时坐之,终身夭命,不肯为善,行道进德
。寿终身死,当独远去,有所趣向,善恶之道,莫能知者。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
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静,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
至成大怨。...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八节课
前面说佛陀、佛法在胜义中不存在,佛陀不存在的原因下面有广说。佛法不存在的原因
昨天也讲了:法与非法都是不可得、不可取,心识语言无法表达,佛法的本质在胜义中
不成立为实有。下面还有一句没有讲完。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为什么佛法在实相中不存在呢?因为一切法皆是无为法,远离分别执著。诸位贤圣的
安立,也只是能证悟无为法的智慧上有差别。”
究竟实相中,实有的法不存在,无实的法也不存在,诸法本性远离一切执著,远离一切
法相,这是圣者入定智慧抉择的。《大幻化网》中说:“之所以承认法界一味清净平等
,乃是由圣者的根本慧定所得之故。”同样,一切诸法不存在,没有实相,也是依靠圣
者入定智慧而得出的结论。
此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在圣者的根本慧定面前,一切都是无为法,除此以外,
没有一个真正的实相,也没有有无执著;二是在圣者入定的时候,一切都是般若空性,
远离四边戏论。世亲论师说:“圣者入定时,灭除诸散乱,现前如来智智为无为法。”
圣者在入定的时候,灭除一切有为法的散乱执著,无为法的本来智慧现前。反过来说,
如果诸法的本性不是无为法,那必定是有为...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八节课
前面说佛陀、佛法在胜义中不存在,佛陀不存在的原因下面有广说。佛法不存在的原因
昨天也讲了:法与非法都是不可得、不可取,心识语言无法表达,佛法的本质在胜义中
不成立为实有。下面还有一句没有讲完。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为什么佛法在实相中不存在呢?因为一切法皆是无为法,远离分别执著。诸位贤圣的
安立,也只是能证悟无为法的智慧上有差别。”
究竟实相中,实有的法不存在,无实的法也不存在,诸法本性远离一切执著,远离一切
法相,这是圣者入定智慧抉择的。《大幻化网》中说:“之所以承认法界一味清净平等
,乃是由圣者的根本慧定所得之故。”同样,一切诸法不存在,没有实相,也是依靠圣
者入定智慧而得出的结论。
此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在圣者的根本慧定面前,一切都是无为法,除此以外,
没有一个真正的实相,也没有有无执著;二是在圣者入定的时候,一切都是般若空性,
远离四边戏论。世亲论师说:“圣者入定时,灭除诸散乱,现前如来智智为无为法。”
圣者在入定的时候,灭除一切有为法的散乱执著,无为法的本来智慧现前。反过来说,
如果诸法的本性不是无为法,那必定是有为...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八节课
前面说佛陀、佛法在胜义中不存在,佛陀不存在的原因下面有广说。佛法不存在的原因
昨天也讲了:法与非法都是不可得、不可取,心识语言无法表达,佛法的本质在胜义中
不成立为实有。下面还有一句没有讲完。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为什么佛法在实相中不存在呢?因为一切法皆是无为法,远离分别执著。诸位贤圣的
安立,也只是能证悟无为法的智慧上有差别。”
究竟实相中,实有的法不存在,无实的法也不存在,诸法本性远离一切执著,远离一切
法相,这是圣者入定智慧抉择的。《大幻化网》中说:“之所以承认法界一味清净平等
,乃是由圣者的根本慧定所得之故。”同样,一切诸法不存在,没有实相,也是依靠圣
者入定智慧而得出的结论。
此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在圣者的根本慧定面前,一切都是无为法,除此以外,
没有一个真正的实相,也没有有无执著;二是在圣者入定的时候,一切都是般若空性,
远离四边戏论。世亲论师说:“圣者入定时,灭除诸散乱,现前如来智智为无为法。”
圣者在入定的时候,灭除一切有为法的散乱执著,无为法的本来智慧现前。反过来说,
如果诸法的本性不是无为法,那必定是有为...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30
黄念祖老居士谈外道妖通与佛法神通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0日
http://www.fjdh.com/article/2013/08/185521273537.html
来源:湖心亭看雪客_新浪博客2009-09-18 作者:黄念祖老居士
564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特别提示:本文摘自大德黄念祖老居士(1912-1992)《访美杂谈》,原文链接:http://boruo.goodweb.cn/books/0103.htm
但是,对于特异功能我们要有所警惕!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现在出现这么多的奇异功
能?怎么以前没有呢?以前都是禁止的!因为奇异功能一出来,徒弟一多就要搞政治了
,就要领兵打仗了。历史上的这类事情很多,都是道法。比如白莲教、太平天国……他
们都兴兵,都是借著这个宗教搞政治。清朝时候有个八卦教,也是依此来与政府打杖。
所以历朝历代都把有奇异功能的人称之为‘妖人’。他们施的法为‘妖法’。都要通过
武力予以限制、禁止。所以历史上不是没有,现在出现的一些法术,过去都有。有的其
实就是变戏法的。比如搬运法,很多变戏法的人都会,这个名子就叫‘五鬼搬运法’。
现在就...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问地狱里的狱卒判官
佛说无量寿经里是否有呢?隐约记得有大德讲《无量寿经》(?)时提到过基督是某层
梵天的天王。这些都是可能我的“道听途说”个人慰籍罢了。如果引起误解,道歉先!
--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i******s
发帖数: 566
32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最容易造的恶业:可怕的口业 (净空法师)
净空老法师开示:《无量寿经》上教我们善护三业,把口业放在第一。“善护口业,不
讥他过”,这一句里面就包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身、语、意,为什么
《无量寿经》要把“语”摆在第一?一切众生最容易犯的是口业,造口业。我们平常修
积的功德,说老实话,都从口业里头丧失掉了,所以功德积不住,都流失了。口最容易
造罪业,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积功累德,到后来功德都漏掉了。从哪里漏掉
?从口里漏掉。辛辛苦苦修了几十年,几句话的口业就漏光了。“口为祸福之门”,不
可以不知道!我们中国古人常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话很有道理。谁是是
非人?说是非的那个人就是是非人;他说的那个是非人未必是是非人。
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头说了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我们净
宗同学,如果三年不讲话,保证开悟。”这个话说得有道理,三年不说话,你口业清净
。所以喜欢说话的人,你的功德都从这漏掉了,你不能不知道。如果说对这个世间、对
众生,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你造的业都是地狱罪业,为什么?今天这个社会诸位都
晓得,动乱不安。将来在历史上,这是天下大乱的时代,这种动乱谁造成的?喜...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1021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02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请教各位大虾,想为老人祈寿祈福,应该诵哪部经,谢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20 08:47:45 2010, 北京)
佛法没这些东西,想要增寿免病,除了要正确的健康知识,生活习惯之外,还有就是多
行善事,少做恶事。做子女的就要努力孝敬父母,让老人开心。
想靠什么诵那部佛经或者祈求佛菩萨保佑,这都是徒劳的。
当然,如果一点心理安慰也是可以有的。
r******2
发帖数: 1021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02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请教各位大虾,想为老人祈寿祈福,应该诵哪部经,谢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20 08:49:04 2010, 北京)
这些是招鬼的,是害人。
鬼可以帮你办事,伺候你一时的舒服,不过它所要的东西更多。
相信鬼的东西,就是永远成为鬼奴。
这里一大堆鬼奴。
p*******y
发帖数: 782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怎样做才是受持经典?
前几个星期,我在洛杉矶讲演,有一位同修来告诉我,他说他持
经,我问他持什么经,他说他持《无量寿经》已经三千遍了,我就
告诉他,你不是持经,他说那是什么?他每天都有读诵,我说你是
读经,你读了三千遍,你没有持;他说什么叫‘持’呢?‘持’是
做到,佛在经上讲的那些话,你做到没?你没有做到就叫‘读
经’,连‘念经’都没有,‘念’是什么?你心上真有,你是有口
无心,对不对?他说对。有口无心是读经,尚谈不上是‘念经’,
你能够说‘持’吗?
我举一句话,经上讲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做到没
有?他还算老实,摇摇头说:‘我没做到’,没有做到,你就是没
有‘持’。大乘经论上,佛告诉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受持’摆在第一,佛所讲的理论你懂了,方法你明白了,你
能够把理论、方法在生活当中完全做到了,那才叫‘受持L。所
以‘受持’和‘读经’是两桩事情,不能一概而论。
我教初学,开始要把经念三千遍,目的何在?教你把经典上的教训
牢牢记住,必须在生活当中,在处事接物待人当中去做到,这
叫‘受持’,那就有感应了。假如你没有照做,你来告诉我,你也
有感应,我相不相信?我相信,我为什么相信?你的感应不
S**U
发帖数: 702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亲近善知识-感念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是我学佛之后第一位亲近的法师,当时朋友介绍他在讲阿弥陀经,我就去了。净空法师容貌庄严,声音宏亮,给我的第一印象不错。
我之前有另一位朋友是信卢胜彦的,我也就借了卢胜彦的书读,发现卢胜彦喜欢说自己有神通,但是觉得书中有些地方不对劲,后来结论是书中引用的佛经有道理,卢胜彦的解释有问题。有了这样的经验,我在听经的时候就注意,这样解释有什么根据。净空法师讲阿弥陀经的讲义,注解说明引用中国古德的出处,让我比较有信心。不过阿弥陀经讲到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的地方,我还是觉得奇怪,佛陀怎么会讲一些没听过的名词又不解释,当场听众怎么会懂呢?佛陀又在哪里讲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的内容呢?这个疑问,到我学习阿含经的时候才消失。
净空法师讲经是中国佛教传统式的,将经分成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再详细科判,一句一句解释。净空法师除了宏扬净土外,也会讲儒家的修身,应该是受到李炳南居士的影响。我除了阿弥陀经之外,还听他讲了大半部无量寿经,对经文中菩萨的「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很感动。
净空法师创办的净宗学会,大量印赠经书,除了净土宗的经书,也有其他宗派的书赠送,对于佛教知识...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7
有些人虽然精进行持善法,即生中却遭受各种痛苦和违缘,这是消除恶业的好现象。与
此相反,有些人虽然积累了滔天大罪,今生却过得越来越幸福快乐,不必感受任何违缘
和痛苦,但这种暂时的快乐并不妙,这是往昔的点滴善果在现世成熟,之后便会彻底耗
尽,如今所造的恶业虽然暂时没有成熟,但必将于后世成熟,那时就永远没有解脱的机
会了。这就是所谓的“重罪者临堕地狱,福德犹如降大雨”。
就像播下种子后不可能马上收获庄稼一样,造了善恶业后也不可能立即现前苦乐果报,
但无论如何,因果是不会空耗的,以后必定会成熟相应的果报。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
理,否则很可能在遇到违缘时对因果产生邪见。
关于造业之后必定感果之理,龙树菩萨曾经开示道:“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
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有些人造了罪业后,虽然不像身体被刀砍后
立即流血那样迅速感受果报,但在死亡降临(或罪业成熟)时,果报必定会毫厘不爽地
现前。《无量寿经》中也说:“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因此,
有些人造了罪业后,并没有立即显现恶果,反而在一段时间内过得很快乐,这些愚人甚
至会觉得越造罪业越幸福,这样的想法完全是不...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8
真常唯心
唯识诸经所说之无我与我
佛讲了般若以后,有许多人因不瞭解而產生了评论,就有空有之諍,空有之諍只存在於
佛门内的凡夫之中。阿罗汉不会跟人家作空有之諍,因為阿罗汉证得涅槃以后,他有一
天起了一个念︰「那我入了涅槃以后,十八界统统灭尽了,是不是变成断灭?」他就去
问佛,佛说︰「不然!你入了涅槃以后,涅槃之中有本际常住不灭。」这个本际也就是
「识缘名色」的「识」,就是「名色缘识」的「识」,也就是入胎识。阿罗汉听到佛的
开示以后,就心安了,他想:「我捨身的时候,可以安心的入涅槃,因為我是虚妄的,
我灭了以后,我的本际不灭,所以涅槃不是断灭。」
只有凡夫不如实知涅槃--不知无餘涅槃之中有本际不灭,不如实知般若--不知般若是
在讲第八识非心心的体性,他们才会有空有之諍。因為这些凡夫有空有之諍,所以佛又
来一次三转法轮--讲唯识经典。唯识的经典可就多了,最有名的是《楞伽经、解深密经
》,以及《如来藏经、大乘同性经、无上依经、胜鬘经……》等等都是,乃至阿含经都
已曾说唯识之理。
关於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
唯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虚妄唯识...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9
宗喀巴在他写的《入中论善显密义疏》这麼明确的说︰
《《…既离意识不许异体阿赖耶识,则所言阿赖耶者,是总於内心明了分,特於意识
立於阿赖耶。以是破心有自性,答他难时,说心虽非实,能作所作皆应理故。"许能取
后有之心"是意识故。復许意识是一切染净法之所缘故。…故静命论师必不许阿赖耶识
,无畏论师意亦相同。虽云︰「餘大乘经说有阿赖耶识」,亦唯举其名,未释其义。审
其文义,亦不许彼离六识身别有异体。且彼宗亦是许外境者,故是於意识上假立彼名也
。》》
(以上摘自法尊法师译、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一九四三年印行)
宗喀巴等一切应承中观大小师, 所言所论所信,根本处和 佛陀之经论大异其趣,举以下
佛典教証来应对上段宗喀巴所说 :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卷1:「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识凡人,眼见色时心生憙乐
,便起执著;起执著已,随生顾恋;生顾恋已,情怀染爱;起染爱故,随贪瞋痴,发身
语意造作诸业。然此诸业作已灭坏,此灭坏时,曾不依止东方而住,亦不依止南西北方
、四维上下;至命终时意识将灭,所作之业皆悉现前。」
佛明正的开示说【至命终前意识将灭】,而宗喀巴却说【取后有之心是意识】,假若宗
喀巴之言正确,...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40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菩萨与六度波罗蜜---如本法师
大乘佛法以六度万行为修行大纲,菩萨修行在因地的时候,必须依六波罗蜜为修行法则
,一一进修入道,依六度波罗蜜的修证作为桥梁,才能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到达涅槃安乐
的彼岸。也就是 菩萨修行为因,成就佛道是果,而由因到果之间,尚有一段距离,而
这段距离,就有待菩萨广修六度波罗蜜来圆满成就。
六度波罗蜜是菩萨实践的法门,是成就佛道的阶梯,是转凡入圣的宝筏;此六度法
门成就的时候,就是菩萨成就佛道的时候。
由此可知,菩萨道与六度波罗蜜是一体,是不可分离的;也就是说,离六度无菩萨
,离菩萨无六度;六度因菩萨而有,有菩萨方有六度,菩萨与六度之关系,形影不离。
六度即:
一、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度悭贪。
二、持戒(律仪度、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度毁犯。
三、忍辱(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度嗔恚。
四、精进(断精进、修精进、求化精进)度懈怠。
五、禅定(身定、口定、意定)度散乱。
六、般若(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度愚痴。
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
菩萨道的精神与特色总摄归纳为五,即:一慈悲无尽。二智慧无尽。三时空无碍。
四空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唐武宗谤佛损寿猝死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odn2134 (jojo),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唐武宗谤佛损寿猝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8 18:56:54 2018, 美东)
佛菩神圣,法力无边。佛祖慈悲,是为救度众生而来,劝善惠泽普世。因此任何一个人
,都必须对佛虔诚敬信才好。无论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英雄豪杰都概莫能外。如果有谁
胆敢谤佛侮神、或者有意毁坏经书、佛像、寺庙等,必遭恶报!历史上,曾有个别谤佛
损经遭恶报的真人实事,唐武宗谤佛损寿猝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唐武宗李炎在位年间,在长安城的北边有座古坟,高十余丈,方圆数十围,相传是周穆
王的陵墓。于唐武宗会昌六年,正月十五日,有个私塾先生在夜间经过陵下,偶然听到
有人在树林中讲话。他心想:可能是强盗在商量做坏事。于是,急忙躲到草丛中,静悄
悄的不敢发出一点儿响声。那夜月色晴明,他藉着月光一边仔细暗暗观察,一边用心静
听他们说些什么。只见两个短襟小帽的人小声议论什么,怎么也听不清楚。
恰在这时,忽然有人从空中飘然而来,身着红色外衣,头上还戴着一顶官帽,手持笏版
,很像...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13 00:53:33 2011, 美东)
文章来源: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9/12/19361995673.html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5日
来源:山药社区 心理咨询 2009-12-11 作者:净空老法师开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二卷)
2000/08/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5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第九面第一行: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
经文很明显,意思无尽的深远。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如何成就净业。特别是对念佛法
门而言,大家都知道念佛法门是修净业,净业从哪里修?先净其口。我们在《无量寿经
》上读到的,佛教我们修行的基本法是善护三业。善...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13 00:53:33 2011, 美东)
文章来源: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9/12/19361995673.html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5日
来源:山药社区 心理咨询 2009-12-11 作者:净空老法师开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二卷)
2000/08/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5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第九面第一行: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
经文很明显,意思无尽的深远。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如何成就净业。特别是对念佛法
门而言,大家都知道念佛法门是修净业,净业从哪里修?先净其口。我们在《无量寿经
》上读到的,佛教我们修行的基本法是善护三业。善...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13 00:53:33 2011, 美东)
文章来源: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9/12/19361995673.html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5日
来源:山药社区 心理咨询 2009-12-11 作者:净空老法师开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二卷)
2000/08/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5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第九面第一行: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
经文很明显,意思无尽的深远。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如何成就净业。特别是对念佛法
门而言,大家都知道念佛法门是修净业,净业从哪里修?先净其口。我们在《无量寿经
》上读到的,佛教我们修行的基本法是善护三业。善...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196
45
☆─────────────────────────────────────☆
mousederby (老鼠爱小虫) 于 (Thu Dec 20 14:34:58 2007) 提到:
请同修们拍砖. 告诉偶偶自己错在哪儿了.
发信人: mousederby (老鼠爱小虫), 信区: Belief
标 题: Re: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0 14:30:20 2007)
我始终不能理解把这四相分开来解
还把看破这四相当做一种递进的修行
当然, 我看的经书不多, 可能还很愚钝
也许有别的经讲了个中缘由
但仅从金刚经看, 佛说这四相其实就是
"blah, blah, blah, blah" 的意思
既然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那这我人众生寿者, 本无区别, 皆是虚妄

☆─────────────────────────────────────☆
puppeteer (舟云) 于 (Thu Dec 20 14:44:58 2007) 提到:
四相确实是递进的(我的理解, 我只能知第一相). 一般的人都不知
a*******g
发帖数: 867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大乘是佛说的理念zt
论大乘是佛说的理念
皓观法师
佛教自东传震旦,扎根沃土,一时间“禅开五叶,教创台贤”,八宗争艳,四众皈心,
灿然凝聚成华夏文明中独放异彩的佛教文化圈,纵横发展,绵延至今。综观古德之创宗
立义,方便多门,归元无二,莫不体佛心而依佛语,故此八宗无不与大乘修多罗藏结成
鱼水关系,如:天台宗与《法华经》,贤首宗与《华严经》,法相宗与《解深密经》,
三论宗与《大品般若经》,禅宗与《楞伽经》①,律宗与《梵网经》②,密宗与《大日
经》,净土宗与《无量寿经》。严格地说,如果没有这些大乘经典,今天意义上的佛教
八宗就无从圆满建立。换言之,如果没有大乘修多罗藏,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佛教”
之存在!——其为中国佛教的大根大本,可以明见。
对于“大乘是佛说”的论证和强调,正是为了维护中国佛教的慧命,保持中国佛教的特
色。
一、大乘佛说非佛说的抗衡
什么是“佛说”?所谓佛说,特指释迦本师“从得道夜至涅槃夜”一代时教中所有的声
教,亦即佛陀语业“正教轮”;同时,凡经佛陀亲加印可的弟子说、仙人说、诸天说、
化人说等,亦可视为“佛说”。除此之外,古今一切符合法印标准的微妙善语,统归“
佛法”范畴,非属“佛说”之列。故
b*****l
发帖数: 3821
47
地藏菩萨本愿经
......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
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尪瘵,眠中叫苦,惨凄不乐
者。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
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
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灯、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
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来。但高声白,高声
读经。是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何
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乃至教人塑画。所受果报,必获
大利。
是故普广,若见有人读诵是经,乃至一念赞叹是经,或恭敬者。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
人,勤心莫退,能得未来、现在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
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
b*****n
发帖数: 662
48
文章来源: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9/12/19361995673.html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5日
来源:山药社区 心理咨询 2009-12-11 作者:净空老法师开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二卷)
2000/08/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5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第九面第一行: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
经文很明显,意思无尽的深远。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如何成就净业。特别是对念佛法
门而言,大家都知道念佛法门是修净业,净业从哪里修?先净其口。我们在《无量寿经
》上读到的,佛教我们修行的基本法是善护三业。善护三业里面一开头就教我们“善护
口业,不讥他过”,就是此地所说的。由此可知,修净土是从善护口业开始。我们知道
了,应该明了这一段教诲的重要性。
什么是“恶口”?这两个字的意思一定要搞清楚。恶口是说话粗鲁,音声、态度、
词句都令人家难以入耳,现在...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9
观世音菩萨赞
观世音菩萨赞
印光大师
观音大士,于无量劫,久成佛道。为度众生,不离寂光,现菩萨身。又复普应群机
,垂形大道。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作妙力,寻声救苦,度群萌。应以何
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万卉。虽则了无计虑,而复毫不差
殊。良由彻证唯心,圆彰自性,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即众生之念以为心,尽法界之境
以为量。是知无尽法界,无量众生,咸在菩萨寂照心中。故得云布慈门,波腾悲海,有
感即赴,无愿不从也。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
印光大师
猗欤大士!誓愿难宣,悲连同体,慈起无缘。寻声救苦,随类远形,普现色身,遍
情无情。若有众生,遇诸苦难,一称其名,立见救援。富寿儿女,凡有所求,礼拜供养
,随愿悉酬。何以称名,便获感通?由菩萨心,久证真空。无心之心,合生佛心,众生
迷背,无从受恩。因遇灾难,并所恳叨,一发诚心,感应道交。如清凉月,丽彼中天,
影现群水,一无所偏。若或无信,莫由相感,如水昏动,月影不显。咎在于水,非月不
照,若得澄静,即现光耀。亦如阳春,普生诸芽,遇根枯者,朽腐更加。甘霖普澍,草
木同荣,唯无根者,不荷生成。入道之要,信为第一,欲蒙慈济,...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