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 发帖数: 6723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北大,搁浅在时代洋流的人文巨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28 17:34:09 2016, 美东)
http://hx.cnd.org/?p=129926
作者:闫恩虎(经济学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学
摘要:大学之所以立于世,是因为大学精神。大学是传承与创新的机构,传承的是文明
,创新的是知识和思想!是之谓:科教重地,人文秀区。一个大学之所以著名,是其弘
扬的精神为人类的发展闪烁了应有的光芒!正如杨福家院士所说:“大学之所以称之为
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
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
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二十多年前,听北京的几位教授在一块闲聊,有点炫耀各自学校的光荣。清华教授说×
×领导人是清华毕业的;人民大学教授说××领导人可以说是人大校友。北大教授平静
中有点不屑:“我们北大没出过... 阅读全帖 |
|
j********b 发帖数: 565 | 2 从1917年孙中山先生率海军南下护法以迄1926年蒋介石夺得党政军大权止,这十年
间,广东军政局面事变纷呈,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情形复杂,今以衰朽之年,就当时亲
历见闻,忆述往事,挂漏、误谬之处,在所难免,以稿聊备史家参考云尔。
一、随中山先生南下护法见闻
1916年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中山先生自日本还居上海。随命中华革命党各
省讨袁军事结束。广东方面虽曾驱走肆虐数年之“袁朝”郡王龙济光(龙奉段祺瑞内阁
任为琼崖督办,率所属“济军”移驻琼崖),但桂系旧军阀陆荣廷却接踵而来,陆本人
及其所部将领陈炳焜、谭浩明、莫荣新先后任广东督军,盘踞肆虐,与北洋军阀相勾结
。是年冬,我奉召自广州至上海准备赴南海清理中华革命党公债借款,寻以段内阁对此
债款口惠而实不至,我便留滞上海环龙路四十四号(中华革命党事务所),协助朱执信
办理党部文书事务,为期约半年。我对此笔墨生活不甚安心,1917年4月间乃请示中山
先生,拟告假一个月赴北京游览观察当地情形。中山先生便止我说:“现在段祺瑞意欲
对德宣战,冀借此大借外债扩充其嫡系实力并以武力统一全国。但国会议员及社会各方
面多不赞同此举,段乃嗾使听命于他的各省... 阅读全帖 |
|
M****o 发帖数: 7045 | 3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转载一篇 标题:入圣时刻
作者:品花
一、凡圣之别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
可知之谓神。
这段话是孟子的。拿孟子来说孔子和释迦牟尼,似乎有点不对劲;但闻道固然有先后,
道总是无差别的道,所以不如就这样吧。我还是很认可这段话的。
孟子的“善”是通往一切高等境界的基础,类似佛家所谓“善根”,也就是内心对于美
好境界的初始向往动机,无此则无它;下一步是用行动来回应初始欲望,用行动践行“
心中一动”的一点灵明,从而形成关照,因此这种高一个层级的境界叫做“信”——信
者,诺必践也。信,是人类超凡入圣历程在实际行为层面的起点,善而不信,必然无果
而终;后面的两重境界是“美”和“大”,这两者的解释很妙,在各自内部都形成一种
循环互文关系:充实之谓美,是人充实实践,还是实践充实人?是实践和历程为作为主
体的人注入光辉,还是人为实践历程敷上色泽?这根本就不是选择题嘛。总之,这两个
境界描述的是人在向善之路上渐行渐远,渐有所得的状态。
所以说,孟子是个了不起的人。明明是凭空而来的洞见,在认知逻辑上却展开了严密的
逐级推导,层层深入,无懈可击。
然后就是“圣”,孟... 阅读全帖 |
|
x*m 发帖数: 276 | 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5 放狗搜了一个来:
http://www.hawh.cn/html/20090205/106911.html
少林僧兵抗倭事迹考
[作者:程大力/何伟琪] [2009-02-05]
少林武术如果和其它许多武术流派一样,如果一直仅是在下层民间流传,很可能长
时期会默默无闻,不会留下什么文字记载,而绝对不会有后来那样的声名,也绝对不会
“寺以武显”、“武以寺名”。但“执干戈以卫社稷”是士人的最高责任,“修、齐、
治、平”是士人的最高理想,和尚也好,武术也好,一旦同样进入了这个层面,自当刮
目相看,另当别论。明清之际的大儒顾炎武在评价僧兵抗倭时,所说的“嗟乎!能执干
戈以捍疆场,则不得以其髡徒而外之矣”这句话,便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倭寇入侵之初,中国军队连战连败,少林僧兵出马,首次战胜倭寇,使我军民重新
振作,所以时人郑若曾便说:“其安中国之神气,功岂小哉?”①少林僧兵在明代的征
战活动,特别是参加抗倭战争,屡建殊勋,为少林寺、少林僧兵、少林武术赢得了巨大
的名声。这是少林武术史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少林武术真正发展和显扬的重要契机。
一、明代僧兵抗倭事实
嘉靖时,明王朝海防松弛,沿海卫...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2888 | 6 你的智商我也领教了。
你的意思说来说去,还不就是成败的标准。至于什么是“无谓”的杀戮,什么是“有谓
”的杀戮,标准是什么?难道就是你的“高智商”的判断?
看你的意思,似乎是认为,长春的杀戮是“有谓”的,因为对最后的成败有帮助;南京
以及731是无谓的,因为对于结果没有帮助。
而你为什么做这种判断呢?是因为你智商高人一等?似乎不是,似乎你也就是人云亦云
,成王败寇而已。
为什么你认为长春“有谓”,因为长春共军赢了,所以共军的都是有谓的。日本南京以
及731为什么“无谓”?因为日本输了,所以日本的都是无谓的。
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如果共军输了呢?那么共军故意参与饿死几十万中国同胞,还是“
有谓”?难道共军的胜利就完全靠饿死同胞而来?如果日本赢了呢?是不是南京大屠杀
在你的分析里就是极大的摧毁了中国人的抗日信心?731化学武器极其的强大。
按你的逻辑,我问你:满清入关扬州十日是“有谓”还是“无谓”的?蒙古的大屠杀是
有谓还是无谓的?
我看你的分析,也就是人云亦云,成王败寇的思想是最不需要脑子的 --- 日本人赢了
,你就是日本人,蒙古人赢了,你就是蒙古奴才,满清赢了,你是第一个剃发的。 |
|
t*n 发帖数: 14458 | 7 首先得搞清楚起居注是个神马东西
古时候不是随便神马人都能搞个起居注的
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你必须得是现任的皇上
过去的,未来的皇上的都不行
具体到唐朝,有明确的龟腚:
唐六典
“
起居舍人二人,从六品上。(起居舍人因起居注而名官焉。古者,人君言则右史书之
,即其任也。其设官沿革,起居郎注详焉。隋炀帝三年,减内史舍人四员;置起居舍
人二人,从第六品上,次内史舍人下,始以虞世南、蔡允恭为之。皇朝因之。贞观二
年省,显庆二年又置。龙朔二年改为右史,咸亨元年复故。天授元年又改为右史,神
龙元年复故。) 起居舍人掌修记言之史,录天子之制诰德音,如记事之制,以纪时
政之损益。
”
这是贞观2年之后的设置,在中书省。之前有起居郎,设置在门下省。工作性质是一样
的。
李二郎就算再牛逼,他没当皇上之前也是没有起居注的,所以就算他往死了改,也改
不了打天下时候的,因为那会儿根本没有他的起居注。
具体到要求看起居注这件事,基本上通鉴的版本和贞观政要,唐会要之类的记载都差不
多:
《贞观政要》
“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
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 阅读全帖 |
|
A****0 发帖数: 12393 | 8 晋书 列传第十三
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
:「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父乂,为平北将军,常
有公事,使行人列上,不时报。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
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
自免。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
泰始八年,诏举奇才可以安边者,衍初好论从横之术,故尚书卢钦举为辽东太守。
不就,于是口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而已。尝因宴集,为族人所怒,举?累掷其面。衍
初无言,引王导共载而去。然心不能平,在车中揽镜自照,谓导曰:「尔看吾目光乃在
牛背上矣。」父卒于北平,送故甚厚,为亲识之所借贷,因以舍之。数年之间,家资罄
尽,出就洛城西田园而居焉。后为太子舍人,还尚书郎。出补元城令,终日清谈,而县
务亦理。入为中庶子、黄门侍郎。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
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
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 阅读全帖 |
|
s******8 发帖数: 7105 | 9 附:
《旧唐书-苏定方列传》
苏定方,冀州武邑人也。父邕,大业末,率乡闾数千人为本郡讨贼。定方骁悍多力,胆
气绝伦,年十余岁,随父讨捕,先 登陷阵。父卒,郡守又令定方领兵,破贼首张金称
于郡南,手斩金称,又破杨公卿于郡西,追奔二十余里,杀获甚众,乡党赖之。后仕窦
建德,建德将高雅贤甚爱 之,养以为子。雅贤俄又为刘黑闼攻陷城邑,定方每有战功
。及黑闼、雅贤死,定方归乡里。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
靖使定方率二百骑 为前锋,乘雾而行,去贼一里许,忽然雾歇,望见其牙帐,驰掩杀
数十百人。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余众俯伏,靖军既至,遂悉降之。军还,授左武候
中郎将。永 徽中,转左卫勋一府中郎将,从左卫大将军程知节征贺鲁,为前军总管。
至鹰娑川,突厥有二万骑来拒,总管苏海政与战,互有前却。既而突厥别部鼠尼施等又
领二 万余骑续至。定方正歇马,隔一小岭,去知节十许里,望见尘起,率五百骑驰往
击之,贼众大溃,追奔二十里,杀千五百余人,获马二千匹,死马及所弃甲仗,绵亘
山野,不可胜计。副大总管王文度害其功,谓知节曰:“虽云破贼,官军亦有死伤,盖
决成败法耳,何为此事?自今正可结为方...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明朝末年也曾经大量扩招太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3 10:52:30 2013, 美东)
要不怎么说,一爱上共产党,人就变成弱智了呢。
《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76-81
明代社会自宫风气
帅艳华1黄阿明2
(安徽大学历史系,合肥230039;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
自宫现象中国古已有之,历代皆有禁令。明以前,自宫现象仅为零星的社会现象,远未
至一种社会风气。至明代,自宫由零星现象衍变成社会风气,蔚然大观,屡禁不止。20
世纪30年代,王崇武先生与日本学者清水泰次开明代宦官与自宫现象研究之先河。[1]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对此问题又进一步深入研究[2],但这些研究主要局限于某一方面,
而未能对明代社会自宫风气予以整体性考察。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有明一朝,对自宫风
气的发展情况、国家的禁止措施、成因及其带来的影响作一番梳理,藉以见出明代自宫
社会风气的整体情况。
一、明代社会自宫风气的发展
明代自宫蔚然成风,与明朝... 阅读全帖 |
|
f***g 发帖数: 316 | 11 世上任何事物到了极限,都会走向它的反面,所以人行世间,还是当修习一些处世的学问,知人情,懂进退。成为一个谦谦君子,像美玉一样触手温润、光华内敛,才会走得更久,行得更远。
在历史上,北宋名相寇准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小人不待见他,君子也不喜欢他,这是怎么回事呢?对此,他的朋友张咏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起先,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了宰相,曾对自己的僚属感慨地说:“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后来寇准被贬为陕州知州,张咏回朝经此路过,寇准热情款待,临别时,寇准送他到郊外,问他说:“您有什么教寇准的?”张咏缓缓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呵。”寇准不明所以,回来后便读了起来,当他读到“不学无术”时,自己不由笑了,说:“这是张公对我的评价埃”张咏说寇准不学无术,本意并不是说他学问不高,见识有限,而是说他人情不够练达,方正有余,圆滑不足。
寇准性情刚烈,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最见不得不平之事。淳化初年,王淮和祖吉因为受贿被查处,然而王淮仅被打了20大板,而罪过明显比王淮轻的祖吉却被处以死刑,原因是王淮的哥哥王沔正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寇准就此事向宋太宗作了汇报,然后当面质问王沔说:“这难道不是刑罚... 阅读全帖 |
|
z**z 发帖数: 98 | 12 七夕节在当下也被称作中国人的“情人节”,其实在历史上,七夕是“乞巧节”。
七夕佳节的起源比较早。
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祈请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西晋傅玄《拟天问》云:“七月七曰牵牛织女会天河。”对此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月七曰,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由此可见,牵牛、织女天河会的传说起源很早。
那么对于历代的中国人都是怎样过七夕的呢?
《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西汉时期,在七夕节这一天,宫廷之中的彩女在高楼穿七孔针乞巧。
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如地河之波,辉辉有光曜五色,以此为徵应,见者便拜乞愿,三年乃得”。从这个记录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东汉时期的风俗是在这一天晾晒经书,还会在席子上面设下酒肉来祭拜牵牛、织女两个星宿,有人晚上还会整夜不睡来守夜,他们认为如果看到天上有白气,如同地上河里的波浪,并且散发出五彩的光芒,那么就立即跪拜、许愿,在三年之内,愿望就会实现。
西晋时期,在这一天除了乞巧之...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3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14 语出司马光之资治通鉴卷一,评述智伯之亡。原文为: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 此其所
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 才之帅也
。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 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
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 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
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 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
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 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
,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 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
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 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
,其 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
察 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
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 而知所先后,又何失
人之足患哉! |
|
M******8 发帖数: 10589 | 15 要不怎么说,一爱上共产党,人就变成弱智了呢。
《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76-81
明代社会自宫风气
帅艳华1黄阿明2
(安徽大学历史系,合肥230039;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
自宫现象中国古已有之,历代皆有禁令。明以前,自宫现象仅为零星的社会现象,远未
至一种社会风气。至明代,自宫由零星现象衍变成社会风气,蔚然大观,屡禁不止。20
世纪30年代,王崇武先生与日本学者清水泰次开明代宦官与自宫现象研究之先河。[1]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对此问题又进一步深入研究[2],但这些研究主要局限于某一方面,
而未能对明代社会自宫风气予以整体性考察。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有明一朝,对自宫风
气的发展情况、国家的禁止措施、成因及其带来的影响作一番梳理,藉以见出明代自宫
社会风气的整体情况。
一、明代社会自宫风气的发展
明代自宫蔚然成风,与明朝兴亡相始终。明景帝以前,诸帝对自宫者一律摈弃,景帝破
例录用了第一批自宫者,此后明廷每隔几年便不得不录用一批自宫者,致使自宫风气高
涨不止,成为明代社会的一大痼疾,难以根除。因此,以明景帝为界,明代社会自宫风
气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明统治者对自宫...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797 | 16 第四部
平声 【六鱼】【七虞】通用
【六鱼】鱼余书初庐虚疏居如渠车[jū]舒除锄舆裾蔬闾墟徐驴渔胥梳储予[yú,我也
。]蕖诸欤嘘躇蜍摅琚旟祛玙樗猪蘧狙菹歔趄[jū]誉[动词]篨蛆与[yú,同欤。]袪潴
畲纾榈淤胪疽妤鶋苴[jū]帤雎蒢沮①且[jū]茹铻据[jū,拮据。]砠魖璩涂②綀磲箊
畬[yú]挐鴽袽滁屠③醵呿籧[qú]驉伃䃴䈝舁藷龉谞苎瘀摴鴡腒蝑藘阹槠
蒘蝫蜛橥蕠淭鵌艅狳楈崌匷憈椐雓俆於鉏洳[音如。水名,在南郡。]衙④鐻⑤筎瑹稌筡
伹唹疋[shū]岨揟侞劯曥桇櫖嬩籅涺硢蒣蕏耝紶螶蚷鱋鮽邚鵨抾飷坥偦鷠麆璷娪捓謯藇
[xū,又以诸切,音余。芞藇,香草。]捈豦郚豠捒魼爈湑[xū]
注:
①沮: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余切,音
苴。水名。《说文》: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江。《水经》:“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
”又《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沮县沮水,出东狼谷。”《水经注》:沔水一
名沮水。又漆沮,二水名。《书•禹贡》:“漆沮既从。”《诗•大雅
8226;緜》:“自土沮漆。”《水经》:“漆...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184 | 17 少年中国说
〔清,一九00年二月〕梁启超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
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
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
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
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
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
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
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
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
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
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老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
。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
年人如西比利亚...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184 | 18 少年中国说
〔清,一九00年二月〕梁启超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
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
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
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
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
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
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
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
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
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
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老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
。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
年人如西比利亚... 阅读全帖 |
|
n******g 发帖数: 17225 | 19 却说秦穆公有幼女,生时适有人献璞,琢之得碧色美玉。女周岁,宫中陈晬盘①,
女独取此玉,弄之不舍,因名弄玉。稍长,姿容绝世,且又聪明无比。善于吹笙,不由
乐师,自成音调。穆公命巧匠,剖此美玉为笙。女吹之,声如凤鸣。穆公钟爱其女,筑
重楼以居之,名曰凤楼。楼前有高台,亦名凤台。弄玉年十五,穆公欲为之求佳婿。弄
玉自誓曰:“必得善笙人,能与我唱和者,方是我夫,他非所愿也。”穆公使人遍访,
不得其人。忽一日,弄玉于楼上卷帘闲看,见天净云空,月明如镜,呼侍儿焚香一柱,
取碧玉笙,临窗吹之。声音清越,响入天际。微风拂拂,忽若有和之者。其声若远若近
。弄玉心异之,乃停吹而听,其声亦止,余音犹袅袅不断。弄玉临风惘然,如有所失。
徙倚夜半,月昃①香消,乃将玉笙置于床头,勉强就寝。梦见西南方天门洞开,五色霞
光,照耀如昼。一美丈夫羽冠鹤氅,骑彩凤自天而下,立于凤台之上。谓弄玉曰:“我
乃太华山之主也。上帝命我与尔结为婚姻,当以中秋日相见,宿缘应②尔。”乃于腰间
解赤玉箫,倚栏吹之。其彩凤亦舒翼鸣舞。凤声与箫声,唱和如一,宫③商协调,喤喤
盈耳。弄玉神思俱迷,不觉问曰:“此何曲也?”美丈夫对曰:“此《华山吟... 阅读全帖 |
|
j****f 发帖数: 381 | 20 [转帖]1918年,毛同志在北大
......
三、毛同志在北大的感受
讲完了这三个小故事,有条件言归正题了。
话说毛同志于1918年8月19日,第一次从湖南来到北京。他后来在与斯诺谈话中谈
到了这一段经历:
“我自已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个人
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坑上,连呼吸的地方都没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
身旁的人。”
“对于我,北平好像花费太大了,我是从朋友们借了钱来北平的,来了以后,马上
就必须寻找职业。杨昌济--我从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员,这时是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我请他帮助我找寻一个职业,他就把我介绍给北大的图书馆主任。这主任就是李大钊,
他不久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后来被张作霖枪杀了。李大钊给我找到工作,当图书
馆的助理员,每月给我不算少的数目--8块钱。”(笔者注:酸溜溜了。嫌钱少呀!这
很正常。)
毛说8块钱不算少,那是自我调侃。那时北大的名教授的工资高者有300多元。8块
钱,让毛感到屈辱。
一个临时工,图书馆助理员的岗位,8块大洋的工资,这三项决定了当年毛同...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24000 | 21 作者:曹鹏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262527/answer/942821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郭维
摘要: “老鼠”“老虎”之“老”的词性词义及其变化过程,以及“老鼠”“老虎”
二词的出现,一向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早在20世纪5 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老鼠”
“老虎”之“老”没有词汇意义的观点。近年来,研究“老”字虚化为词缀的学术论文
和著作很多,但只是在全面研究词缀“老”字的时候,作为例证涉及到“老鼠”“老虎
”之“老”。我们认为, “老鼠”“老虎”之“老”成为词缀,是形容词“老”字分
别于名词“鼠”“虎”结合以后,逐渐虚化而成的。本文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
从文献资料出发,浅探“老鼠”“老虎”之“老”最初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发展为词头的
演变过程。
关键词:老老鼠老虎年岁长厉害虚化
一、引言
“老鼠”“老虎”之“老”的词性词义及其变化过程,还有“老鼠”“老虎”二词的出
现,一向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对它的研究,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发展至今,学术界
几乎一致将“老鼠”“老虎”之“老”定为一个不自...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2 作者:
余杰
“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以扭曲如蛆虫”——曼德拉
1921年,有鬼才之称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到中国采访和旅行。跟很多日本文人一样,
他心中存在着一种对古典中国的“乡愁”和想象:中国人应该都像诸葛亮、李白、杜甫
、辛弃疾、苏轼、文天祥那样,个个光明伟岸、个性分明,讲气节、懂礼貌。到中国后
,芥川龙之介发现,他看到的中国人却像《金瓶梅》中的西门庆、陈敬济,用他的原话
来说:“换言之,现代的中国并非诗文中的中国,而是小说中的中国,猥亵、残酷、贪
婪。”写这句话前,他正看到一个中国男人当众脱下裤子朝美丽的湖水里撒尿,现实中
国和他在书里读到的中国相去甚远。
经过中共半个多世纪暴政的摧残,当下的中国比起1921年的中国来,不知又“猥亵、残
酷、贪婪”了多少倍。有一位常年在海外居住的华人回国后的感受是:医院里,人满为
患,大家像一群动物那样挤来挤去。护士对病人吆五喝六,一点不体恤,也不尊重。如
果不给红包,麻醉师会故意让你受苦。在许多其他地方也是一样,到处不被当人看,要
办点事,如果没有有力的“关系”,就得低三下四当孙子。这种感觉令人非常憋屈,特
没尊严感。
旅美学者徐贲用“粗鄙... 阅读全帖 |
|
b****h 发帖数: 163 | 23 辰光(时间、时光)
早更头家(大清早天蒙蒙亮的时候,拂晓)
八大老早(很早)
晏(晚、迟)
早起(早晨)
小日中(接近中午)
日中(中午;又有“中饭”之意,例:快点家来吃日中)
老日中(中午偏后)
晚茶时辰(中、晚饭之间吃小餐的时候,下午三、四点钟)
掸散暗(黄昏前)
黄昏头(黄昏)
夜上(夜里,天黑以后)
新近头里(春节至元宵节期间)
清明脚下(清明节左右。另有“端午脚下”、“月半脚下”等说法)
腊月黄天(腊月)
年脚下(临近春节)
初头家(农历每月初的几天)
先子(前天)
昨朝(昨天)
今朝(今天,“今”读成“根”音)
明朝(明天)
后朝(后天)
期朝(以后,将来)
朝日家(往日,也作“朝朝家”)
才将(刚才)
几时(什么时候)
亮星(有月亮的夜里)
暗星(没有月光的夜里)
变天(阴天)
天作变(天要下雨)
丢点(开始下雨)
住点(雨止)
烹毛雨(小雨飘落)
起水(发大水)
热和(暖和)
三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夏至与立秋期间)
三九(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冬至后第19天至第27天)
扫竹星(扫帚星,即彗星,喻会带来坏运气的人)
一伏时(一天一夜的时间)
平常三四(平时)
打春(立...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538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转: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3 22:51:52 2012, 美东)
http://a.bonze.cn/wlsjwz/305.htm
集福消灾之道—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卷一)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缘起
劝读感应篇汇编启
太上感应篇
感应篇序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人皆恶之。
刑祸随之。
吉庆避之。
恶星灾之。
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积德累功。
慈心于物。
忠孝。
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缘起
科技愈发达,人心愈迷失,物质愈文明;道德愈堕落...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21641 | 25 一.无题诗与唯美
唐朝诗人李商隐做过十几首无题诗,大多晦涩难解,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李
商隐为何独出心裁,以无题为标题?通常的说法是作者有难言之隐。比如高阳先生就认
为:“义山‘无题’,十九有本事,以难于著题而从阙”(《锦瑟详解》)。为何难于
著题?无非是诗的内容涉及党争或男女私情,不便明言。问题是有类似遭遇的古代诗人
不在少数,并没有谁像李商隐那样写出那么多晦涩难解的诗。如果仅是因为有难言之隐
,那么随便给一首诗冠以春望秋思、昼咏夜叹之类的题目,并不会使作品更容易明白。
事实上,无题诗中有些是比较浅显的,而一些有标题的诗,其主题深隐玄奥,比无题诗
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人们提起无题诗,只是个笼统说法。清朝学者纪昀曾将李商隐的
无题诗分为五类:确有寄托者;戏为艳体者;实有本事者;失去本题而后人题曰无题者
;与无题诗相连、失去本题、偶合为一者。他指出:对这些诗“宜分别观之,不必概为
穿凿。其摘诗中二字为题者,亦无题之类,亦有此数种。”纪晓岚的说法有道理,如《
锦瑟》、《为有》、《碧城》、《哀筝》、《瑶池》、《昨日》、《玉山》等,都是取
诗中二字作为标题,并无提示作品内容的作用。还有... 阅读全帖 |
|
q****a 发帖数: 21 | 26 超越矩阵,真正的扬升
“2012”,不是真正的扬升。
在这临近变革的末尾时刻,各种“光与爱”的演讲和宣传接踵而至,各种灵性的分析、
猜测和假设交织而来。我想,但凡现在关注觉醒信息的朋友,关注“2012”的朋友,都
在不同程度上认同“2012”代表了一次意识上进化,也就是经常提到的“扬升”。由于
其他关于2012的启蒙宣传中已经造成了这种“扬升”概念的约定俗成,因此在前面章节
的讨论中,本书也继续延用了“扬升”这一称呼。随着“2012”的临近,当前网络上的
各种觉醒信息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冥想”、“脉轮”、“光与爱”、“神圣意识”、
“神圣火焰”开始逐渐闯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中国的互联网“心灵市场”也迅速的被
这些关键词所覆盖了,大有形成一边倒的趋势,使得很多人对于“扬升”的认识仅仅止
步于此。而实际上,“扬升”有两种,一种是在矩阵幻象内发生的,指在幻象中扬升到
其他维度;另一种是真正的扬升——脱离幻象的扬升,确切的说应该是脱离六道轮回、
分段生死的往生。很显然,我们即将经历的“2012同化银河系”事件属于前者,这将是
一次发生在矩阵内部的扬升。所以,并非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将如那些“心灵文...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43926 | 27 似乎从物理学看,神严格讲应该是大爆炸前就存在的,仙是大爆炸之后慢慢形成的。
从地球这个乡屋地方的角度讲,神至少应该是45亿年前就存在的(地球完全没有任何生
命形式的时候),仙是之后各种地球生物修炼成的。
==
(一)神仙的含义及神和仙的区别
“神仙”一般是指修炼得道,神通广大,变化莫测而又长生不死之人。即“神仙者
,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神仙”也称“仙人”、“真人”,统称“仙真”
。其实,神与仙是有区别的,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于天地未分之前,也称先天之圣
,是先天就存有的真圣,按《抱朴予》的说法,是属于神异类,“非可学也”。比如三
清尊神、玉皇大帝、南极仙翁等天界尊神,就不是世间的凡人通过修道能够修成的。仙
是后天在世俗中修炼得道之人,也称后天得道仙真,凡是通过长期的修炼,最终达到长
生不老的人,就是仙人。中国古籍中的“神”字,内涵相当丰富,既包含有“超自然力
”,人们难于预测、驾搜索驭者谓之神,如《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又日:“
唯神也,不疾可速,不行而至。”又有精气等谓之神,如“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
魄也者鬼之盛世。’”又有“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智之精气谓之鬼... 阅读全帖 |
|
b********u 发帖数: 23 | 28 关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和鹊桥的问题, 俺觉得你们理解的太肤浅.
另外听俺的劝, 赶紧扔了那个什么模板吧, 太寒伧,介都拿得出手?
[一〕鹊桥征婚应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媛。 一定要勇于卓而不
群,以类似“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来衬托WSN弱水三千只
等你这一瓢的心境,此乃谓独具匠心。
[二〕征婚文应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
别。理想中的女人虽然是此女只应天上有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大家闺秀,但也一定
要强调生活中如遇脾气不要太坏长得不要太对不起观众开车不要超过两小时路程者, 请
千万速与我联系. 此乃谓理想现实一把抓.
〔三〕征婚文切记应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好比说 “本人身高体健, 生活俭朴,
无声色犬马之好,连香烟都不吸, 唯嗜好读书,上厕所也不忘带张报纸”等等。此乃谓
有我之境也.“一切随缘, 缘分妙不可言. 人海茫茫,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 此乃谓无我之境也。
〔四〕王先生认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
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征婚最高 |
|
l*****y 发帖数: 9433 | 29 《孔子家语·本命》:
七出者:
不顺父母,出;
无子,出;
淫僻,出;
嫉妒,出;
恶疾,出;
多口舌,出;
窃盗,出。
不顺父母者,谓其逆德也;
无子者,谓其绝世也;
淫僻者,谓其乱族也;
嫉妒者,谓其乱家也;
恶疾者,谓其不可供粢盛(操办祭品)也;
多口舌者,谓其离亲也;
窃盗者,谓其反义也。 |
|
G****t 发帖数: 1799 | 30 其实在附佛外道萧平实萧道长和他的弟子眼里,天下只有他一家是佛教,其他都是妖魔
鬼怪。
遍受大德斥、屡遭学人弃……我不破他,他必破我
——萧平实自诉内心文字辑录
◆其一:被萧某印证见道的弟子,因读月溪法师著作而否定萧某见解
末学原以为此生为当代诸佛子所应作者,已竟其功,乃竟突有一、二位已见道之同
修,因阅读已故某法师(月溪法师)著述而否定世尊正法,致使其怀疑,进而否定自己
所悟,欲于本心之外另觅本心。无数劫辛苦学佛参禅而得之见地,一朝弃舍,令人扼腕
叹息。
(——摘自《正法眼藏·自序》)
◆其二:萧某见解,被诸出家在家大师斥为梵我神我外道、为非佛法
三乘佛法俱说无我,然而无我之真实义,彼诸出家在家大师往往错会,便谓佛法无
我之理即是缘起性空、一切法空;若闻有人说有不空之如来藏,便诬指斯人为同于梵我
神我之外道,诽谤斯人所说法义为非佛法,诬谓斯人所弘传甚深微妙正法为不符原始佛
教正法。
(——摘自《我与无我·自序:出家人应袪除驼鸟心态》)
◆其三:萧某被藏密各宗、佛光山、慈济、法鼓山、中台山同声斥为外道
藏密各宗各派,以及法道同于藏密应成派中观的佛光山、慈济,法道同于藏密自续
派中观的法鼓...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682 | 31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受重视程度之高、影响社会之深、延续时间
之久,为其他民族文化所罕见。
“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狭义的孝道指针对父母的道德行为,而广义的孝道
则延及父母之外的长上之亲。孔门弟子有若说,孝悌是“为仁之本”,在诸多伦理道德
中,孝道是最基本的。儒家认为,孝可以使人们之间互相亲爱。而相互亲爱的族群,道
德底线明确,统治者易于驾驭:“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作乱者,未之有也。”孝道总体上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安定。无论是国家危难,还是天
下承平,统治者选择贤臣良将的路径大都是“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孝道不因身份高低贵贱而有所差异,凡天下之人,同此一德。汉朝皇帝,自惠帝开
始,都在其谥号前加上“孝”字,如孝惠帝、孝武帝之类。按照唐人颜师古的说法,
其原因便是“孝子善述父之志”。东汉时期,察举科目中有“孝廉”之目。历代皇帝都
重视尊老、养老,都号称“以孝治天下”。皇帝常常亲授《孝经》,唐玄宗李隆基便亲
自注解《孝经》。《二十五史》中,因“称孝”而名世、进身的官吏、学者、武将、乡
绅不胜枚举。而在民间,孝已相沿成俗,到元代,郭居敬将前代著...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13455 | 32 【六朝雲龙吟】 第二十七集
送交者: localhost22[校尉★] 于 2015-05-03 10:36 已读 2657 次 大字阅读
六朝雲龙吟
第二十七集
第一章
洛都,北宫。
永安宫大殿内帷幕低垂,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血腥气。大殿一侧的金砖被掘开,挖出一
道深沟,沟中堆满炭火,火苗已经被熄灭,逼人的热气从厚厚的白灰下不断升起。
绾着高髻的太后吕雉坐在一旁,白髮苍苍的淖方成立在她身後。义姁跪在太后身前,低
声禀道:“小公子喉管被切开,鲜血逆流入肺,已经气绝。胡巫说有秘术可救治小公子
,奴婢听闻其术,用的尽是些污秽之物,觉得太过匪夷所思,不敢自专,只能勉强护住
小公子的心脉,将他送回宫中……”
帷幕微微拉开一道缝,胡夫人闪身进来,低声道:“羊粪已经运来了。”
义姁想说什么,又闭上嘴。太后淡淡道:“刀伤非你所长,事已至此,胡巫既有其术,
便让他们去做。成与不成,你用心体悟便是。”
义姁应道:“是。”
内侍搬来成筐的羊粪,那些羊粪挑选过,都是晒乾後呈白色的屎球。几名胡巫抓起羊粪
嗅了嗅,然後撒入沟中。乾燥的羊粪遇到热灰,一股异味顿时弥漫开来。胡巫一连撒了
几十筐羊粪,将...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7963 | 33 说到王国维,我找了篇论文,头大:-)
+++++++++++++++++++++++++++++++++++++++++++++++++++++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08-25 15:51:00 ] 作者:程相占 编辑:
Studa_hasgo122
【内容提要】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不能混为一谈:论述意境的文献是《人间词乙稿序》,而
境界说则出自《人间词话》;意境可以分解为意、境、观三要素,而境界则主要指真情
或心灵境界,无法分解;意境论受西方理论影响的痕迹较明显,而境界说则体现了回归
中国传统诗学的倾向。
【关键词】 意境论;观;心灵境界;境界说
王国维的境界说对于20世纪中国文艺境界论有着重大影响,但一般论著又大都将王
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混同,并过多地用西方美学理论来分析境界说。我们这里希望进
行一些正本清源的工作。
一、意境论
在王国维的有关论著中,出现过“境界”、“意境”、“境”三个近似的概念。其
实,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区别颇大,《人间词乙稿序》所体现的理论是意境论,而
《人间词话》的观点则是境界... 阅读全帖 |
|
k****u 发帖数: 1686 | 34 <<中庸>>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
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其书始
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
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第一章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
乎其所不闻。
『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
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5』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右第一章,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於天,而不可易;其实体
备於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盖欲学者於此,反
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未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杨氏所谓一篇之体「要是
也。」其下十章盖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终此章之义。
第二章
『1』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2』「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
|
k****u 发帖数: 1686 | 35 <<共产主义>>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共产;不易之谓主义。」共产者,天下之正道。主义者,天下之定
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其书始
言一理;共产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
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第一章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
乎其所不闻。
『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共产。发而皆共产节,谓之和。共产也者,天下之
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5』致共产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右第一章,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於天,而不可易;其实体
备於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盖欲学者於此,反
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未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杨氏所谓一篇之体「要是
也。」其下十章盖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终此章之义。
第二章
『1』仲尼曰,「君子,共产主义;小人,反共产主义。」
『2』「君子之共产主义也,君子而 |
|
r******4 发帖数: 178 | 36 相应部 七九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沙门法及
沙门果。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沙门法?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何等为沙
门果?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何
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何等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尽。何等为阿
罗汉果?谓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
行。
==========
注:分别描述四个果位断的不同结,整个南北传阿含经还有近百处类似描述。格式基本
通上面一样。其中五下分结就是贪,嗔,身见,疑,戒进取,五上分结是色爱、无色爱
、掉举.慢、无明。
相应部 九四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毗富罗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人于一劫中
生死轮转,积累白骨不腐坏者,如毗富罗山。若多闻圣弟子,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
圣谛如实知,此苦灭圣谛如实知,此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彼如是知、如是见,断三结
,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
往生,究竟苦边’。尔时、世尊即说偈言:‘一人一劫中,积聚其身骨,常积不 |
|
a*******g 发帖数: 867 | 37 http://www.qldzj.com.cn/htmljw/1372.htm
乾隆大藏经·西土圣贤撰集·第1372部
十不善业道经一卷
马鸣菩萨集
宋西天译经三藏日称等奉诏译
十不善业道经
此十不善业道体性是罪。若乐求佛道者远离彼过。当如是知。何等为十。所谓身业
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于是义中今当解说。
身三种者。杀生,不与取,欲邪行。
语四种者。妄言,绮语,两舌,恶语。
意三种者。贪,瞋,邪见。
云何杀生。谓于有情率先见已。次审其名,决定欲杀,动身施作,断其命根。如是五缘
,次第具足。成杀生罪,定感彼果。
云何不与取。谓于他物先窥觇已。而起审虑,决定欲取,动身所作,即盗其物。具足五
缘,成不与取罪。
云何欲邪行。于此罪中而有四类。非处,非时,非分,非往。非处者。谓于诸佛菩萨经
像和尚阇梨父母所止。或相邻近。皆所不应。非时者。谓于昼日或偶月事怀妊新产。彼
不乐欲及病恼等。或受净住八关斋戒。皆非其宜。非分者。谓于面门及以非道。童男处
女自执持等。俱不应作。非往者。谓于他妻及比丘尼亲族异趣及炫卖等。设自境界作非
梵行。所不应理。如上当知。
云何妄语。谓于见物,或他遗坠。审知是已, |
|
Y**u 发帖数: 5466 | 38 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皆依我见,若离于我则无邪执。是我见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
人我见、二者法我见。
人我见者-依诸凡夫说有五种,云何为五?
一者闻修多罗说如来法身毕竟寂寞犹如虚空。以不知为破著故,即谓虚空是如来性。云
何对治?明虚空相是其妄法,体无不实,以对色故有,是可见相,令心生灭,以一切色
法本来是心,实无外色,若无外色者则无虚空之相,所谓一切境界唯心妄起故有,若心
离于妄动则一切境界灭,唯一真心无所不遍,此谓如来广大性智究竟之义,非如虚空相
故。
二者闻修多罗说世间诸法毕竟体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毕竟空,从本已来自空,离一
切相。以不知为破著故,即谓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对治?明真如法身自体不空
,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三者闻修多罗说如来之藏无有增减,体备一切功德之法。以不解故,即谓如来之藏有色
心法自相差别。云何对治?以唯依真如义说故、因生灭染义示现说差别故。
四者闻修多罗说一切世间生死染法皆依如来藏而有,一切诸法不离真如。以不解故,谓
如来藏自体具有一切世间生死等法。云何对治?以如来藏从本已来唯有过恒沙等诸净功
德,不离不断,不异真如义故,以过恒沙等烦恼染法唯是妄有,性自本...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9 佛陀的「正遍知」也翻成「等正觉」。原始佛法的意义,可参考《清净道论》与《杂阿含经》。
《清净道论》:
(等正觉者) 由于自己正觉一切法,故称「等正觉者」。即是说他是一切法的正觉者,应该通达的诸法业已通达觉悟,应该遍知的诸(苦)法业已遍知,应断的诸(集)法业已断绝,应证的诸(灭)法业已证得,应修的诸(道)法业已修习。所以说∶
应知的我已知,
应修的我已修,
应断的我已断,
所以婆罗门呀,我是觉者。
亦即眼是苦谛,由于他的根本原因而生起的过去的爱为集谛,(苦与集)两者的不存在为灭谛,知灭的行道为道谛,如是举其四谛的每一句,亦得由自己正觉一切法。于耳、鼻、舌、身、意(内六处)也是同样的。如是对色等的(外)六处,眼识等的六识身,眼触等的六触,眼触等所生的六受,色想等的六想,色思等
的六思,色爱等的六爱身,色寻等的六寻,色伺等的六伺,色蕴等的五蕴,十遍,十随念,膨胀想等十不净想,发等三十二行相,十二处,十八界,欲有等的九有,初禅等的四禅,修慈等的四无量,四无色定,逆观老死等的缘起支,顺观无明等的缘起支,亦当以同样的方法解说。这里举一句来说∶「老死是苦谛,生为集谛,两者的出离为灭谛,知灭...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0 藏传佛教觉囊派
刘立千 著
一、觉囊派的传承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
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①
(1243─1313)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
古沃色②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③,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
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④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
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青
史》904-905页)。
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⑤,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
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裕莫初是个瑜伽行者⑥,出家更名迪巴杰布,曾
亲近索律师等大德甚多。又从克什米尔班钦?达瓦贡布听讲《时轮》法。依达
瓦贡布弟子卓敦?南拉孜⑦译师学《时轮本续经》以及注疏要门⑧等,还学《密
集》⑨的明炬释和要门等,随后到后藏乌郁⑩地方专修《时轮法》,定中见到空
色天身⑾从内显发,又阅《如来藏经》等经,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
佛身,名如来藏⒀。于是生起胜义本有⒁之他空见。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和这...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1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一,谓有众生遇善知识,开示上说本觉真心,宿世曾闻,今得解悟(若宿生未闻,
今闻必不信,或信而不解。虽人人等有佛性,今现有不信不悟者,是此类也),四大非
我,五蕴皆空,信自真如及三宝德(信自心本不虚妄,本不变异,故曰真如。故论云,
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别境界。又云,信心有四种,一信根本,乐念真如。二信佛有
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三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四信僧能修正行,自利利他,
常乐亲近。悟前一,翻前二,成此第一重也)。
二,发悲智愿,誓证菩提(发悲心者,欲度众生。发智心者,欲了达一切法。发愿心者
欲,修万行以资悲智)。
三,随分修习施戒忍进,及止观等增长信根(论云,修行有五,能成此信。止观合为一
行,故六度唯成五也)。
四,大菩提心从此显发(以上三心开发。论云,信成就发心者有三种,一者直心,正念
真如法故。二者深心,乐集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五,以知法性无悭等心(等者贪欲嗔恚懈怠散乱愚痴)。
六,随顺修行六波罗蜜定慧力用(初修名止观,成就名定慧)。我法双亡(初发心时,
已约教理,观二执空,今即定慧力,观自觉空也),...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2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3 韩非子在《制分》篇中说:
法重者得人情,禁轻者失事实……情莫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民者好得禄而恶刑罚
,上掌好恶以御民力……故治乱之理,宜务分刑赏为急……至治之国,善以止奸为务…
…其法通乎人情,关乎治理也。
这就是说,“法”是在“人情”的事实基础上、针对着“人情”的事实而制定的,目的
是为了治理好国家。掌握“法”的制定与轻重缓急的,是“上”,也就是韩非子常说的
“人主”。这一法制,包括刑与赏这两个方面。另外,还要注意“止奸”,就是说,你
立了刑赏,“人情”就会针对你的刑赏弄虚作假,这方面你也得对付。所以,“人情”
是人的总的情况,包括人的欲望和人在这欲望下的一般表现。
在《心度》篇中说: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
……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刑赏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这里的“民性”,就解释了上一条的“人情”,应当还可以称为“人性”。这虽然有抽
象之嫌,但其实并不抽象,它说的是人的普遍的私有心理,是私有制社会的产物,是弥
漫于战国之朝野,贵贱人等都有的,只是各人对待内心这一私有欲望的态度不一样。这
就是韩非子...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4 ☆─────────────────────────────────────☆
Yisu (yisnotme) 于 (Mon May 2 11:05:26 2011, 美东) 提到:
我特别喜欢中庸中的这一句: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喜怒哀乐有点像佛法中说的五蕴, 也就是说五蕴没有的时候, 称之为中。 五蕴发起
作用的时候,也就是道运行的时候, 应该"发而皆中节", 能做到这个, 就是认识了
本, 行为与道相符.
哪位再给讲讲怎样才算是"发而皆中节"呢?
☆─────────────────────────────────────☆
JeanIris (Iris) 于 (Mon May 2 11:11:22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不能同意。haha
☆─────────────────────────────────────☆
bigfool (fool) 于 (Mon May 2 17:25:04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程颢的《定性书》有一段解释的很...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5 五蕴说的安立,由「四识住」而来。佛常说有情由四识住,四识住即是有情的情识,在
色上贪著──住,或于情绪上、认识上、意志上起贪著,执我执我所,所以系缚而流转
生死。如离此四而不再贪著,即「识不住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除欲、见法、涅盘」
(杂含卷三·六四经)。综合此四识住的能住所住,即是五蕴,这即是有情的一切。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read/database=yinshun&bo
杂阿含1175经[正闻本393经/佛光本269经](六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独处坐禅,作是思惟∶
「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
作是念已,诣诸比丘,语诸比丘言∶
「诸尊!比丘云何知、云何见,令见清净?」
比丘答言∶
「尊者!于六触入处集、{集灭}[灭、味]、患、离如实正知,比丘作如是知、如是
见者,得见清净。」
是比丘闻彼比丘记说,心不欢喜,复诣余比丘所,问彼比丘言∶
「诸尊!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
彼比丘答言∶
「于六界集、灭、味、患、离如实正知,如是,比丘如是... 阅读全帖 |
|
r*******c 发帖数: 1060 | 46 google了一下君子不器,如下:
" 《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
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人不应该成为某种器具,成为某种达成某种功利目
的的手段。君子不要把实用和功利性的价值追求作为最终目的。也就是康德说的人必须
成为自身的目的,而非人之外事物的手段。作为一个君子他真正的独立价值体现在他致
力于道,也就是对真理的追求。"
-----------这个满有意思的,和bible里的“成为神的器皿”。呵呵。 |
|
Y**u 发帖数: 5466 | 47 ☆─────────────────────────────────────☆
john316 (约3:16) 于 (Tue Jul 19 15:08:33 2011, 美东) 提到:
八佾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
泰山,不若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
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
,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谛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8 ☆─────────────────────────────────────☆
john316 (约3:16) 于 (Fri Jul 22 14:45:06 2011, 美东) 提到:
雍也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
,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
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于其
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
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锌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
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
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9
我认为 无余涅盘 解释为 五受阴灭尽,较合理。
而不是烦恼灭尽后,肉体死亡。
1 杂阿含738经[正闻本935经/佛光本750经](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此七觉分修习、多修习,当得二果:得现法智有余涅盘,及阿那含果。」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相应部48相应65经/果经第一(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根呢?信根、……(中略)慧根,比丘们!这些是五根
。
比丘们!当这五根已被亲自修习、已被亲自多修习时,二果其中之一果应该可以被
预期:当生究竟智,或当存在有余依时,为不还者状态。」
-- 两者解释不同,
但南传解释是,有余时,是三果。
2. 杂阿含常说的”有余”,是还有烦恼,或还有五受阴。 例如以下。
大正藏杂阿含61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复次。彼色
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
色受...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