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发帖数: 5008 | 1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
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
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胡说
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律搞外道的
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一的大迦叶
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出的是佛经
,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
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
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共同特征:
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攻击贬低
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为攻击佛弟
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是欺世害人的。),并将其贬称为小乘.数年后,...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佛
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三昧
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
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禅
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出版
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文字
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一股
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实不
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德联
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修会
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终于
看清楚在以佛法名相义理为掩护的背后,深深隐藏着他自己“第一因...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 第十三章近代海军的筹建
一、水师的历史溯源
近代海军海防建设,是与以求富为目的办近代工矿企业同时提出的,同
是由于日本侵略台湾“海防议起”而于1875年提到实践日程的。显然是与鸦
片战前清王朝设水师的目的不同。这里首先叙述清政府设水师的历史渊源。
清代自康乾以还,在沿海和长江北起东三省,南至两广,西至两湖等十
二个省区没有水师,这些水师,“仅为防守海口、缉捕海盗之用”①。它不仅
“官制同于内地”,军事技术水平也与陆军一样,当然够不上海军的称号,
而且很多地方的水师还有时建时废的现象。1839年英国进犯广东,先进的炮
火船舰教训了清政府统治者们,“始有购舰外洋以辅水军之议”①。敢于面对
现实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林则徐,积极筹办海防。他认识到军火技术与洋人
的差距,认识到“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的真理。乃谋赶造西洋先
进的船炮,因制造时间来不及“且不如法”,于是只好“先雇船”和“先购
买夷炮”以应急需。他在所谓“获咎之后”犹念念不忘此事说:“要之船炮
水军断非可已之务。即使逆夷逃归海外,此事亦不可不亟为筹画,以为海疆
久远之谋。”②这表明林则徐充分认识到建设先进的海军的重要性。在他的倡...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7494 | 4 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卢洲
《立世曇论》中卷六记载,人道以摩奴沙为名(梵名MANUSYA),又称人间界,人道,
人趣,人,为欲界中的有情众生之一。佛教对于人的由来,是以因緣法说明,至于人类
在地球上的最初出现,在《世纪经》、《大楼炭经》、《起世经》中提到,地球形成后
最初的人类,是从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来,他们由于贪爱地球上的一种天然食物,吃
了以后,身体变重以致于无法飞行,从此就在地上安居下来。依佛经说法,人分別居住
在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卢洲等四洲。
在《长阿含经》中敘述道,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四周有七金山围绕,七金山之外,则
是浩瀚的咸海,四大洲即分散在此。四洲中居住着不同的人类,之间完全隔绝,互不相
通。而我們亦即地球上的人类,则是居住在南瞻部洲,又名「阎浮提」。四洲的人各具
特点 四大部洲的敘述,散见于《长阿含经》、《楼炭经》、《立世论》、《俱舍论》
、《造天地经》等经典中,各洲各有特点,例如西牛贺洲以多牛、多羊、多珠玉为特点
;东胜神洲的特色则是土地极广、极大、极妙,所谓极妙是指土地肥沃;而北俱卢洲的
人沒有肤色、种族优劣之差別,也沒有悲伤啼哭,但... 阅读全帖 |
|
n***d 发帖数: 8857 | 5 寂寂荒郊,茫茫旷野。时则晨星隐隐,晓雾沉沉。几处烟云,一湾流水。凉风吹帽
,细雨沾衣。茹茵碧草,回旋路左。一似狼野犬,狂吠道旁。遥望一带丛林,尽是苍苍
古柏,间有桃杏数株,亦已凋零殆尽。四围丘墓,杳无人烟。
当此时际,远远有一少年,踯躅长堤,一青衣女子及龙钟苍头,负一巨簏随其后。
其行趑趄不前,眉宇间一似重有忧者。平原十里,一望无垠。行行重行行,烟雨迷茫,
不知去路。视少年如堕愁海中,一步一蹶,情状甚形狼狈。老苍头则屡屡向少年曰:“
有老奴在,当无虑彼等之蹑踪而来也。”然彼之为是言,实藉以稍宽其少主人之心耳,
乌有本领拒强暴之侵也耶!设贼果至,则彼亦当作鼠窜,焉足以救其少主人哉!
无何,青衣女子亦曰:“此处四无人烟,设有意外,有妾在可保无虞,前去清镇不
及四里矣。”少年闻言,胆略壮,不若老奴言时,无所动于衷者。努力前行,未几,仍
不能保其静穆之心,突现惶遽之色。时而进行,时而却走,东顾西瞻,若惟恐人之追其
后而迫其前者。
伊何人?伊何人?观其所携之巨簏,察其面上之颜色,因知其为出游在外,而作归
家之鸟,且在夜中必曾受大惊恐者。
老苍头其仆也,然此青衣女子果何人乎?兄妹耶?夫妇耶?设果兄...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38403 | 6 你的生死报应宇宙未来什么的问题我中国先贤可讨论得实在太多了,对这种东东有兴趣
的话请看几遍庄子,孟子,老子,孙子。。。lol
譬如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
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
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
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
,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blah blah blah
另外人生而而有罪这种恶心的东西我中华文化貌似没有,你们基督教的老祖宗犹太教都
木有 |
|
x*********o 发帖数: 208 | 7 索达吉堪布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8 索达吉堪布
问(9):咒语在印度婆罗门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婆罗门教的“阿达摩吠陀”中,
它作为人和神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功用是祈福和诅咒,以此达到愿望的满足。但在早
期佛教的阿含经典中,对咒语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直到大乘经典中,咒语才有了它的一
席之地,如《楞严经》和《药师经》,都有关于咒语的内容。我们现在看到的咒语,主
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前面是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名字,后面则是咒语所能解决的问题。我
们知道,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中,咒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除了我们前面所说的
内容之外,咒语在藏传佛教中还有什么特殊作用?或者说,藏传佛教所使用的咒语,和
传统的婆罗门教及其他外道所使用的咒语有什么不同?
答:咒语在藏传佛教中确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藏地,几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
无论在家或出家,人们手中的念珠都是用来为持咒计数的。很多藏族人用一生的时间精
进持诵咒语,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早已将本尊心咒念诵过十亿遍以上。更难能可贵的是,
藏族人基本上都持有本尊与其咒语无二无别之正见,相对于别的民族而言,这不能不说
是一种罕有的品性与特质。就我接触到的很多别的民族信佛或不信佛的人士来说,其中
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9 身为人类,每每惊叹于天地造化之奥妙,自然之鬼斧神工,与宇宙运转之神奇; 同
时也会感受到天摇地动,山呼海啸,狂风暴雨等所谓自然之灾. 在世间有山河大地、江
河湖海、花草树木与各种物质与器具,可供我们使用;也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等等,这
些的种种都会引发人类的好奇而去思惟“为什么会这样?”因此也产生了种种的论说,
众说纷纭,其中也只有佛法,才能圆满说明这些现象之所以能够形成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优婆塞戒经》卷六中的开示:【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
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
在这里面世尊已经为我们开示器世间(山河大地宇宙星系)之所以能够成就的道理。经文
中所开示的风云,用现代的名词来说,讲的就是动能。因为有动能的关系,星球之间才
能维持平衡,不会合并毁坏或飘散开来,这种动能就叫作大风云,因此才能够成就各种
的山河大地与器世间。正因为有这种大风云的存在,才能执持著宇宙中的水大、地大、
空气及火大,四大才能够不会散坏。有这个大风云执持著,所以阿修罗宫乃至六欲诸天
的天宫,以及我们人间的山河大地就都能够被执持著好好的;而山河大地乃... 阅读全帖 |
|
y*********n 发帖数: 1059 | 10 这几段不是理解得很透彻。望高手解释。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 ,是亦因彼。
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 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
,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 ,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
非,此亦一是非,果且 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
始得其 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
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 。恶乎不然?不然
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 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
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 知通为一,为是不
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 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
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 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
公赋囗(上“艹” 下“予”音xu4),曰:“朝三而暮四。 |
|
C****i 发帖数: 1776 | 11 第十三课
论末世
━━神最终启示计划的预告
一、序言
启示文学大宗师M. S. Terry谓末世论乃启示论的一部分;启示是先前未显示给人的真理
现今借着宣告(prophecy)宣示出来,故启示论包括末世论,但两者之差在于前者强调
神蕴藏在永远内的智慧,而后者着重快发生之事的程序;前者多论宣告者主动地向世人
发出警诫及劝勉,后者多论宣告者处被动地位承受及记叙末世启示;前者多以平铺直述
之文笔记录从神而来的启示,后者则以不同的文学特色(如象征文学,异象与异梦,寓
言与数字)描绘神在末世时的作为〔注1〕。
神在历史与将来的作为本是历代信徒热爱钻研的一门神学课题,只因古今诠释末世论之
学说纷纭,学者各持己见,致信徒难所附从,有些就裹足不前,不敢涉猎,遂引以为憾
。本课特简介末世论这繁杂的神学思潮,尽使读者因此而明了各末世论学派的神学重点
,进而有所适从。
二、末世论的“崛兴”
多年前,“那站在河水以上,穿细麻衣的对但以理说:你只管去,因为这话已经隐藏封
闭,直到末时”( 但12:9)的话在廿世纪的下半期似有甚多的“应验”。据圣经教义史
学者James Orr的考究,末世论这神学课题在廿世纪时似...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23737 | 12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祖师著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
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
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
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
答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
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
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
苦,证涅槃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
?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
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
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3 汉传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南
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
傳入中原地区,爾後傳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1]。
传入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为南传佛教,并不包括在漢傳
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传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
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
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
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尽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
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目录
[隐藏]
* 1 詞語釋義
* 2 发展过程
o 2.1 秦漢
o 2.2 三國時期
o 2.3 晋朝
o 2.4 南北朝时期
+ 2.4.1...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4 ☆─────────────────────────────────────☆
whosewho (whosewho) 于 (Sat Jan 21 22:26:45 2012, 美东) 提到:
俺前几天读某位师兄推荐的《禅修之旅》,感觉很好。不过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就是
南传关于‘业’的解释。不知哪位师兄可以一解俺的疑惑?
多谢!
☆─────────────────────────────────────☆
SeeU (See you) 于 (Sun Jan 22 21:02:05 2012, 美东) 提到:
摘录自南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
当「思」开始对目标作业时,它也指挥其他相应法执行各自的任务。「思」是造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不善果报心∶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15 济群法师问:
咒语在印度婆罗门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婆罗门教的“阿达摩吠陀”中,它作
为人和神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功用是祈福和诅咒,以此达到愿望的满足。但在早期佛
教的阿含经典中,对咒语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直到大乘经典中,咒语才有了它的一席之
地,如《楞严经》和《药师经》,都有关于咒语的内容。我们现在看到的咒语,主要有
两方面的内容,前面是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名字,后面则是咒语所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知
道,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中,咒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除了我们前面所说的内容
之外,咒语在藏传佛教中还有什么特殊作用?或者说,藏传佛教所使用的咒语,和传统
的婆罗门教及其他外道所使用的咒语有什么不同?
索达吉堪布答:
咒语在藏传佛教中确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藏地,几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
无论在家或出家,人们手中的念珠都是用来为持咒计数的。很多藏族人用一生的时间精
进持诵咒语,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早已将本尊心咒念诵过十亿遍以上 。更难能可贵的是
,藏族人基本上都持有本尊与其咒语无二无别之正见,相对于别的民族而言,这不能不
说是一种罕有的品性与特质。就我接触到的很多别的民族信佛或...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6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17 如果一定要讨论双休,末学也把“答济群法师19问”中的第2问贴出来吧。其实这19问
基本都是最容易误解藏传佛教之问,推荐道友们看全文,则很容易明白,又避免有断章
取义之嫌。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8 是的。
索达吉堪布在“藏传净土法”第六十八课也讲到:
“不要说具有清净戒律的出家人,即便是破戒的出家人,损害他们也有严重的过患。为
什么呢?因为如今的出家人无论再怎么下劣,最迟也会在胜解佛出世时证得圣果,从这
个角度而言,任何出家人都不应该受到迫害。”
“刚才我们提到,即便再下劣的出家人,在胜解佛出世时也能获得解脱,这个原因是这
样的:往昔,有一千个太子在一位如来面前发愿成佛,他们就是后来的贤劫千佛。当轮
到最后一位太子发愿时,前面的太子取笑他:“我们成佛后广转法轮,令无量众生获得
解脱,如果我们把众生都度完了,你成佛后还怎么度化众生?”那位太子说:“如来的
道法不可称量,众生的数量也无有边际,发愿的力量也不可思议。”随即他发愿道:“
愿我成佛后的事业、寿命等同于前面九百九十九尊佛事业和寿命的总和,所有在九百九
十九尊佛教法下破戒、造恶业的出家人在我的教法下都获得解脱。”这位太子就是未来
的胜解佛。此外,佛在《大悲经》中也对阿难说:在我的教法中,凡是身著袈裟之人,
不管是真正的沙门还是形象上的沙门,都将于弥勒佛乃至卢遮佛(即胜解佛)出世时次
第得入涅槃,无有遗余。”
"真正观察起来,世...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9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0 关于密咒
问(9):咒语在印度婆罗门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婆罗门教的“阿达摩吠陀”中,
它作为人和神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功用是祈福和诅咒,以此达到愿望的满足。但在早
期佛教的阿含经典中,对咒语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直到大乘经典中,咒语才有了它的一
席之地,如《楞严经》和《药师经》,都有关于咒语的内容。我们现在看到的咒语,主
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前面是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名字,后面则是咒语所能解决的问题。我
们知道,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中,咒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除了我们前面所说的
内容之外,咒语在藏传佛教中还有什么特殊作用?或者说,藏传佛教所使用的咒语,和
传统的婆罗门教及其他外道所使用的咒语有什么不同?
答:咒语在藏传佛教中确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藏地,几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
无论在家或出家,人们手中的念珠都是用来为持咒计数的。很多藏族人用一生的时间精
进持诵咒语,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早已将本尊心咒念诵过十亿遍以上。更难能可贵的是,
藏族人基本上都持有本尊与其咒语无二无别之正见,相对于别的民族而言,这不能不说
是一种罕有的品性与特质。就我接触到的很多别的民族信佛或不信佛的人士来说,其中
有些...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1 法照(公元747—821年),唐代圣僧,身世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为净土宗
四祖,约生于公元747年间。史料中有关他居俗世时的事迹不见记传。
按照大师于唐代永泰年中(765年) 即已在南岳衡山三祖承远大师处习净土教的时间来
推算,他在少年时期即已出家为僧。初因仰慕远公之芳踪,由东吴到庐山东林,结净土
道场,专修念佛三昧,一日 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有着垢弊衣而侍于佛侧者,得佛明示
,知乃衡山承远也。因是径往湖南,入山求之,觅得师于岩谷间,于是师从教,在弥陀
台般舟道场,专修净 业。当时衡山念佛道场,在南方颇有名声,来山从学受教者数以
万计。法照于承远大师处得净土教法的真传后,更是专一其心,精进不懈地修持净土念
佛法门。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法照于南岳弥陀台广发弘愿,尽此一形,每夏九旬,常
入般舟念佛道场,决定毕生修持净土法门。同年,法照往长安(今西安),在章敬寺的
净土院,依《无量寿经》撰写了第一部著作——《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此外,
法照大师所撰写的第二部著作《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则更为详尽系统地介绍了他
所倡导的净土五会念佛法门。
生平事迹
法照大师的一生有...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22 大乘是佛说 - 经论中的论证
一、大乘是佛说
《成唯识论》中,圣慈氏以七种因。证大乘经真是佛说。
一、先不记故。若大乘经。佛灭度后有余为坏正法故说。何故世尊非如当起诸可怖事先
预记别。
二、本俱行故。大小乘教本来俱行。宁知大乘独非佛说。
三、非余境故。大乘所说广大甚深。非外道等思量境界。彼经论中曾所未说。设为彼说
亦不信受。故大乘经非非佛说。
四、应极成故。若谓大乘是余佛说。非今佛语。则大乘教是佛所说。其理极成。
五、有无有故。若有大乘。即应信此诸大乘教是佛所说。离此大乘不可得故。若无大乘
。声闻乘教亦应非有。以离大乘决定无有得成佛义。谁出于世说声闻乘。故声闻乘是佛
所说。非大乘教不应正理。
六、能对治故。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故应信此是
佛所说。
七、义异文故。大乘所说意趣甚深。不可随文而取其义便生诽谤谓非佛语。是故大乘真
是佛说。
二、小乘经典,也承认大乘是佛说
《大正藏》第02册No. 0125增壹阿含经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毗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 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 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3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
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
个人的相...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4 索达吉堪布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5 索达吉堪布
问(9):咒语在印度婆罗门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婆罗门教的“阿达摩吠陀”中,
它作为人和神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功用是祈福和诅咒,以此达到愿望的满足。但在早
期佛教的阿含经典中,对咒语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直到大乘经典中,咒语才有了它的一
席之地,如《楞严经》和《药师经》,都有关于咒语的内容。我们现在看到的咒语,主
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前面是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名字,后面则是咒语所能解决的问题。我
们知道,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中,咒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除了我们前面所说的
内容之外,咒语在藏传佛教中还有什么特殊作用?或者说,藏传佛教所使用的咒语,和
传统的婆罗门教及其他外道所使用的咒语有什么不同?
答:咒语在藏传佛教中确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藏地,几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
无论在家或出家,人们手中的念珠都是用来为持咒计数的。很多藏族人用一生的时间精
进持诵咒语,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早已将本尊心咒念诵过十亿遍以上。更难能可贵的是,
藏族人基本上都持有本尊与其咒语无二无别之正见,相对于别的民族而言,这不能不说
是一种罕有的品性与特质。就我接触到的很多别的民族信佛或不信佛的人士来说,其中
有...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6 ◎世尊顯然還是有分別心存在的。(心經密意122頁)胡說八道蕭平實着
金光明經
復次善男子。一切如來無分別心。於一切法得大自在
佛說法集經
如來無分別心。 所說之法自然而成。
蕭老頭:阿賴耶識就是真如法身
佛:阿賴耶識.有能取所取.......
佛:離於能所取我說為真如
蕭老頭:找到阿賴耶識就是證果.開始做轉依
彌勒菩薩:緣真如境聖道方能轉依故
蕭老頭:阿羅漢沒開悟
彌勒菩薩:或入聲聞正性離生.亦能通達阿賴耶識
勝嫚經講記
意根是永遠不會滅的.直到成阿羅漢以前..........蕭平實著
佛:壽盡諸根敗壞
勝嫚經講記
若在正覺講堂已證得七住明心.所已是七住菩薩.阿羅漢才六住......當然證量是在你之
下(明心七住蕭老頭說心情好時可以送)
蕭平實著
大家看看這蕭老頭多麼厚顏無恥.......................
勝嫚經講記:
如果我喜歡一個人.密意還可以明說.如果信受.這樣就成為七住明心.位登菩薩二果....
........
蕭平實著
.這蕭老頭真是亂搞一通 ..........................
勝嫚經講記
假使一個凡夫菩薩證悟了.但心中仍然很貪求錢財.你若... 阅读全帖 |
|
j******g 发帖数: 2689 | 27 “胜义僧”、“在家阿罗汉”是对出家僧人修证解脱优先性的挑战,即在家人证果后是
否超越一般未证果的僧人。僧伽的定义是依律制而成立的,出家受具足戒,受到在家信
徒的尊敬供养。但是,有些部派提出“胜义僧”的观念,如南传《论事》记载,方广部
以为僧伽四双八辈是约胜义僧说,胜义僧是无漏道果。[15]《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说:
世尊弟子,善向、正向、直向、诚向,行随顺法,有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
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此是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
弟子僧。净戒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所应奉迎、承事
、供养,为良福田。[16]
《杂阿含经》的观点与《论事》完全相同,僧是四双八辈贤圣僧,“念僧”就是念成就
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的无漏功德者。因此,在家信徒若证得道果,也就是“贤
圣僧”,这就是“胜义僧”。所以,依佛陀的律制,出家便有崇高的地位;而在实质上
,在家贤圣胜过了凡庸的出家者。这是法义与律制间的异义。[17]“胜义僧”的观念为
后来那些有大势力或有修有学的在家居士弘法提供了一定的根据,但是应该重视“胜义
僧”是强调证果的贤圣,而非未... 阅读全帖 |
|
j******g 发帖数: 2689 | 28 “胜义僧”与“在家阿罗汉”
http://www.zgfxy.cn/ztjj/zgfx/x/zdesjqeyn/2012/03/15/095839761.
“胜义僧”、“在家阿罗汉”是对出家僧人修证解脱优先性的挑战,即在家人证果后是
否超越一般未证果的僧人。僧伽的定义是依律制而成立的,出家受具足戒,受到在家信
徒的尊敬供养。但是,有些部派提出“胜义僧”的观念,如南传《论事》记载,方广部
以为僧伽四双八辈是约胜义僧说,胜义僧是无漏道果。[15]《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说:
世尊弟子,善向、正向、直向、诚向,行随顺法,有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
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此是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
弟子僧。净戒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所应奉迎、承事
、供养,为良福田。[16]
《杂阿含经》的观点与《论事》完全相同,僧是四双八辈贤圣僧,“念僧”就是念成就
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的无漏功德者。因此,在家信徒若证得道果,也就是“贤
圣僧”,这就是“胜义僧”。所以,依佛陀的律制,出家便有崇高的地位;而在实质上
,在家贤圣胜过了凡庸...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9 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
!佛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
三昧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
辨正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
《禅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
出版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
文字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
一股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
实不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
德联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
修会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
终于看清楚...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30 萧平实
破萧显正 破萧显正 2017-02-15 16:20:53
萧平实,或称平实居士其马甲有叫金雄狮、方竹平,萧潔仁,门下信徒称其平实导师,
1944年生于台湾中部。于1990年11月自称开悟明心、眼见佛性实属邪见,1991年开始“
传法”在台湾的中信局(是台湾的一个金融体系机构)、佛学社(非正规佛教道场)。
1997年2月与诸同修成立“正觉讲堂”(是霸占别人的田地用来非法建的楼房),7月成立
台北市“社团法人佛教正觉同修会”以基金会形式成立跟佛教没关联,在中国内地和佛
教协会从没有得到相关认可批准过,为方便出版自己的邪书8月成立“台湾正智出版社
”萧平实出版物未经我国相关单位许可情况下包括图书、报刊和音像等,在社会上不能
公开发行贩卖,是违法的行为详见《出版管理条例》。
萧平实的著作在网上以佛教名义非法贩卖,有自创自编的《无相念佛》、以及诽谤
藏密的《狂密与真密》、歪理邪说《真实如来藏》、毁谤六祖大师的《楞伽经详解》、
自述年轻时看金瓶梅、素女经、练洞房术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等,都是由境外“台湾
正智出版社”出版。萧平实著书立说所得收入从没公布透明去向存有可凝。
基本内容:
19...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1 身为人类,每每惊叹于天地造化之奥妙,自然之鬼斧神工,与宇宙运转之神奇; 同时
也会感受到天摇地动,山呼海啸,狂风暴雨等所谓自然之灾. 在世间有山河大地、江河
湖海、花草树木与各种物质与器具,可供我们使用;也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等等,这些
的种种都会引发人类的好奇而去思惟“为什么会这样?”因此也产生了种种的论说, 众
说纷纭,其中也只有佛法,才能圆满说明这些现象之所以能够形成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优婆塞戒经》卷六中的开示:【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
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
在这里面世尊已经为我们开示器世间(山河大地宇宙星系)之所以能够成就的道理。经文
中所开示的风云,用现代的名词来说,讲的就是动能。因为有动能的关系,星球之间才
能维持平衡,不会合并毁坏或飘散开来,这种动能就叫作大风云,因此才能够成就各种
的山河大地与器世间。正因为有这种大风云的存在,才能执持著宇宙中的水大、地大、
空气及火大,四大才能够不会散坏。有这个大风云执持著,所以阿修罗宫乃至六欲诸天
的天宫,以及我们人间的山河大地就都能够被执持著好好的;而山河大地乃至...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2 “玄奘以来第一人”(一)
壹、前言
印顺法师(1906年-2005年)的逝世,在佛教界掀起一片不大的涟漪。印顺法师被
普遍认知为佛学大师,并被越来越少的部分教内人士尊为“当代佛学泰斗”,那些极少
数的人们甚至尊他为“玄奘以来第一人”。原本并无写作意愿的我,看他们低调而庄严
的办完印顺的后事,就当是一场世间名人的生死常事而不曾起心动念;但他们在报纸上
却大力的宣扬他是玄奘以来第一人,这样与事实正好相反的说法,却使人不能不作罢,
这就必须探讨印顺的思想本质让大家了解了,因为印顺正是玄奘以来破坏正法的第一人
。那么到底所谓的“印顺思想”核心价值是什么,以及他对当代与后人的影响如何,我
们都应该作一番认识与探讨。
印顺法师一生浸霪于佛法中,并自谓以史学家的态度、宗教家的情怀,进行佛教的
研究、考证,进而确立了所主张的“缘起性空”及“人间佛教”二个核心价值观。缘起
性空被他认为是佛法的根本,人间佛教则被认为是佛法的实践。以下便分别对印顺法师
研究佛法的态度,“缘起性空”与“人间佛教”的主张,以及他对禅净的批评,作进一
步的剖析与评论。
贰、评印顺法师研究佛法的态度
印顺法师在佛法探究过程中,有一...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33 问:若是居士家况关系未皈依佛门,照佛戒律修持,未知和皈依功德一样否?(李清水)
答:皈依与修持,不必混为一谈。但既信奉佛,自当皈依,方合事理。惟修持不皈依,
虽有功德,但以无师承,而信奉亦欠诚敬,功德自少。设皈依者,而不修持,或懈怠不
进,亦无多大功德也。
问:昔闻‘三世因果’丝毫不少,则是说或数世而后受报,或数劫而后受报,敢问此世
间有无永远安宁,和平之可能?待弥勒尊者降生时,此间有无受恶报众生?战争、命案
有无发生可能?若无何故?(莫我虚)
答:此问题浅说不圆,深说难解,兹取折中之说。永远安宁,惟佛净土。此界名曰娑婆
,乃恶心众生其业所现者,原则无常,必经成住坏空阶段。世界尚不能永常,安宁焉有
永远之理。纵至弥勒降生,不过较末法现象少佳耳。五逆十恶,仍旧发生,成住坏空,
依然流转,如果天下太平,弥勒何苦来此。
问:闻已圆寂的章嘉大师是禅宗大德,而敝人是拜章嘉大师的(集体拜师),若依敝人
个性言,自觉宜修禅宗,若依环境言,则宜修净土宗,不知我应该何者为妥?(张维明)
答:章嘉大师实是密宗。应知皈依者,系皈依僧团也。此僧团中诸法皆备,若论修法,
则须视个人之根器,契合为佳。居士既以环境...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34 问:若是居士家况关系未皈依佛门,照佛戒律修持,未知和皈依功德一样否?(李清水)
答:皈依与修持,不必混为一谈。但既信奉佛,自当皈依,方合事理。惟修持不皈依,
虽有功德,但以无师承,而信奉亦欠诚敬,功德自少。设皈依者,而不修持,或懈怠不
进,亦无多大功德也。
问:昔闻‘三世因果’丝毫不少,则是说或数世而后受报,或数劫而后受报,敢问此世
间有无永远安宁,和平之可能?待弥勒尊者降生时,此间有无受恶报众生?战争、命案
有无发生可能?若无何故?(莫我虚)
答:此问题浅说不圆,深说难解,兹取折中之说。永远安宁,惟佛净土。此界名曰娑婆
,乃恶心众生其业所现者,原则无常,必经成住坏空阶段。世界尚不能永常,安宁焉有
永远之理。纵至弥勒降生,不过较末法现象少佳耳。五逆十恶,仍旧发生,成住坏空,
依然流转,如果天下太平,弥勒何苦来此。
问:闻已圆寂的章嘉大师是禅宗大德,而敝人是拜章嘉大师的(集体拜师),若依敝人
个性言,自觉宜修禅宗,若依环境言,则宜修净土宗,不知我应该何者为妥?(张维明)
答:章嘉大师实是密宗。应知皈依者,系皈依僧团也。此僧团中诸法皆备,若论修法,
则须视个人之根器,契合为佳。居士既以环境... 阅读全帖 |
|
m********1 发帖数: 368 | 35 成敗
(1899年9月5日)
凡任天下大事者,不可不先破成敗之見。然欲破此見,大非易事。必知天下之事,
無所謂成,無所謂敗,參透此理而篤信之,則庶几矣。何言乎無所謂成?天下進化之理,
無有窮也,進一級更有一級,透一層更有一層,今之所謂文明大業者,自他日觀之,或
笑為野蠻,不值一錢矣。然則所謂成者果何在乎?使吾之業能成于一國,而全世界應辦
之事复無限,其不成者正多矣;使吾之業能成于一時,而將來世界應辦之事复無限,其
不成者正多矣。況即以一時一國論之,欲求所謂美滿、圓好、毫無缺憾者,終不可得,
其有缺憾者,即其不成者也。蓋世界之進化無窮,故事業亦因之無窮,而人生之年命境
遇、聰明才力則有窮。以有窮者入于無窮者,而欲云有成,万無是處。何言乎無所謂敗?
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不造因則斷不能結果,既造因則無有不結果,而其結果之遲速遠
近,則因其內力与外境而生种种差別。淺見之徒,偶然未見其結果,因謂之為敗云爾,
不知敗于此者或成于彼,敗于今者或成于后,敗于我者或成于人。盡一分之心力,必有
一分之補益,故惟日孜孜,但以造因為事,則他日結果之收成,必有不可量者。若怵于
目前,以為敗矣敗矣,而不复辦事,則... 阅读全帖 |
|
m********1 发帖数: 368 | 36 敝意,一个时代有其一个时代之精神,日本战国、江户幕府初期、幕末与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战败之前,虽然可以观其源流,却无法一概而论。
对其一,曰,昭和战败前日本独尊天皇之传统,虽历镰仓、室町、江户之幕府以及期间战乱,仍绵延不绝,虽源氏、北条氏、足利氏、织田家、丰臣家、德川家在当世强悍亦只可揽其政,或有恃强谋立天皇之例而绝无否认天皇正统之例。萨摩偏居九州西南一隅,虽与西方及中国贸易便利,思想活跃,而终无可能如足下所言统治日本也。
对其二,曰,幕末时代日本幸有睦仁天皇也。大政归还、版籍奉还、废除士族特权,皆势在必行,所缺憾者急于求成、过于激进。长州于对西方态度虽较萨摩保守(志士攘夷实长州萨摩土佐各地皆有之),然版籍奉还、废除士族特权二事长州士族顺利转为忠于新政府之新型官僚及将士比例较大,较之萨摩旧士族势力转而反对新政策固为明智耳。皆各地利益及形势所趋也。况新政府之新型官僚非长州出身者亦甚众,幕臣如胜海舟、松平春岳等,公卿如三条实美、岩仓具视等,亦甚开明。随时间推演,亦有如板垣退助(出身土佐)之倡导政党政治、伊藤博文(长州人中较温和派)之起草宪法建议实行内阁制度者。
对其三,曰,无法粗分两类... 阅读全帖 |
|
C****i 发帖数: 1776 | 37 第十二课
论时代
━━神的管家计划
一、序言
改革神学院名旧约教授W. Van Gemeren博士正确地指出:神在不同的世代逐步完成其救
恩大计,直至万物皆获得复兴之时,而每一时代总有神作为之特色,与其它时代有别〔
注1〕,但这只是单方面的行动,因在人方面,神向人亦有所要求,人故要向神的吩咐负
上责任,如此才能达成神的计划,所以历世历代属神的人皆可称为“神奥秘的管家”,
“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1-2)。
过去与现在,不少人对“时代论”这神学课题仍有不少混淆不清,而致误解深种,进而
敌对、漫骂及摒弃,至为惋惜。本课试图解释“时代论”是一门正统的神学教义,对明
白整本圣经的神学信息、神对世人的要求与其管理世界的旨意,大有裨益。
二、“时代”的定义
“时代”一词表面看来似与时间有关,然而从圣经神学观点看,“时代”是一个“神的
管家法制”,兹从三方面探讨“时代”的定义。
A.英文的字义
“时代”(dispensation)乃从拉丁文“dispensatio”(意“分派”)演绎而来;由此
,“时代”这词可包含三个意义:1)分配工作的行动;2)管理工作的准则;3)要求尽职
的安排...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38 ☆─────────────────────────────────────☆
Yisu (yisnotme) 于 (Wed Jun 16 15:12:27 2010, 美东) 提到:
弥兰陀王问:“尊者!常听沙门说:“人在世间作恶,活到百岁,临命终时念佛,死后
都可以生到天上。”我不相信这些说法。又说:“杀害一条生命,死后当堕入地狱。”
我也不能相信。”
那先问王:“大王!如果有人拿了一颗小石子放在水上,石子是会沈没,还是会浮起?”
王答:“小石子当然是会沈落到水底。”
那先又问:“如果将一百枚大石头放在船上,船只会沈没吗?”
王答:“不会沈没。”
那先说:“船上的一百枚大石头因为船的缘故,不会沈没水中。人虽然因为一时愚痴而
造恶,因为念佛的功德,不但不会堕入地狱,并且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而小石子的沈入
水中,就如同人造作恶业,不知佛法,所以死后堕入地狱。”
☆─────────────────────────────────────☆
bigbowl (Big Bowl) 于 (Sat Jun 19 13:34:11 2010, 美东) 提到:
不太理解这段经文。...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39 ☆─────────────────────────────────────☆
SeeU (See you) 于 (Tue Nov 30 11:32:56 2010,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教∶
『增支部』「十集」一七六经
He engages in sensual misconduct. He gets sexually involved with those who are protected by their mothers, their fathers, their brothers, their sisters, their relatives, or their Dhamma; those with husbands, those who entail punishments, or even thos
wned with flowers by another man.
对应经-杂阿含1039经
行诸邪淫,若父母、兄弟、姊妹、夫主、亲族,乃至授花鬘者,如是等护,以力强干,不离邪婬。
Paying for sex is not a violation of 5 pr...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0 四、许有阿赖耶识的理由
许有阿赖耶识的论点,如《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都是破“没有
阿赖耶识”的。许有阿赖耶识的理由有:
1、经论中的证据:
《摄大乘论本》卷1:「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
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
"无始时来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 及涅槃证得"
即于此中。复说颂曰。
"由摄藏诸法 一切种子识 故名阿赖耶 胜者我开示"
《摄大乘论释》卷1:「论曰。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
识名阿赖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释曰。已引阿笈摩证阿赖耶识
。是所知依体。复引阿笈摩证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于此颂中由第二句释第一句。胜者
即是诸菩萨众。」
《解深密经》中有佛所说颂:“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大乘密严经》卷2:「诸仁者。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
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成唯识论》卷3:「入楞伽经亦作是说。
如海遇风缘 起种种波浪
...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41 ☆─────────────────────────────────────☆
casact (尝尝也) 于 (Tue Jul 5 01:17:00 2011, 美东) 提到:
第一章 被驱逐的高手
更新时间 2011-2-28 15:15:57 字数:4023
“卡卡卡,嗒嗒……”
一双灵巧的手飞舞着操纵着键盘和鼠标,富有节奏的敲击声仿佛是一首轻快的乐
章。屏幕上漫天的光华闪过,对手飞扬着血花倒了下去。
“呵呵。”叶秋笑了笑,抬手取下了衔在嘴角的烟头。银白的烟灰已经结成了长
长一串,但在叶秋挥舞着鼠标敲打着键盘施展操作的过程中却没有被震落分毫。摘下的
烟头很快被掐灭在了桌上的一个形状古怪的烟灰缸里,叶秋的手飞快地回到了键盘,正
准备对对手说点什么,房门却突得咣一声被人打开了。
叶秋没有回头,像是早就在等着这一刻一样,只是问了一句:“来了?”
“来了。”苏沐橙的回答也同样简单。
“那就走吧!”叶秋拒绝了对手又一次的邀战,轻轻地从网游荣耀专用的登录器
上摘下了一张卡片,起身来到门旁衣架顺手取下了外套。
夜已...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38403 | 42 對於這個提問,答案是千變萬化的。絕大多數都會說是上帝或真主創造的。這個世界上
的一切包括鬼、神、人類、動物等等也都是他們創造的。我們不禁要問:真的是這樣嗎
?那麼,同樣作為上帝或真主的子民,為什麼我們的命運、相貌、健康等等會因人而異
呢?為什麼大地山川區別那麼大呢?為什麼這個地球會有那麼多的天災人禍呢?如果真
是他們創造了我們,為什麼不能讓我們大家都生活得很愉快呢?為什麼不能讓他們創造
的生靈和事務能夠和睦相處呢?等等諸多疑問讓我們不得不試圖擦亮自己的眼睛,想了
解得更加清楚!更加明白。
其實,在兩千多年前,佛祖就這些問題就與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有有一番精彩的對
話。揭示了這些種種疑問的絕對真理。
佛祖從世界的生成與毀滅,日月星辰的運轉,山河大地、樹木叢林、動物的形成與命運
。眾生(包括人類)的相貌、命運、健康、苦惱等等種種懸殊和不平等進行了全方位的
分析與總結,令號稱世界之主的大梵天王不得不心服口服地糾正了錯誤的觀點。
這其中的道理究竟如何?佛祖又是如何用事實說話讓大梵天王心服口服的呢?我們不妨
暫時拋開成見,去仔細聆聽佛祖與大梵天王之間的對話。
《佛陀與梵天的對話》
光亮簡述
世...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3
你不是說佛法是智慧第一嗎?而佛陀形容阿難是“诸比丘!阿难是有学,然则,于慧与
彼全等者,是不易得”,意思就是說阿難儘管是個有學的初果,但是他的慧,于他的智
慧相等的人,很少能夠得到。可以肯定的是,哪怕一些阿羅漢的慧,都未必有阿難的強
。阿難也曾經通過宣講法義,讓闡那比丘證得初果。
你以為阿難是楞嚴偽經當中那個被妓女勾引,面對佛陀提問還蒙查查的傻阿難嗎?一個
已經完全破除我見的初果,竟然會在楞嚴裏面問出那麼多幼稚問題,還叫什麽破我見?
??而且如果阿難還對妓女產生欲念,那麼阿難就變成一個撒謊的人了,因為他自己親
自說“經歷二十五年整,我不斷增上修行,世間欲念未曾生,洞見最勝之佛法”
阿難還被稱為"世間之眼",“若有人想瞭解法,彼應求助于此人,彼是全世間之眼,應
禮敬具多聞者”
阿難是一個已經證初果,已經完全破除我見的人!
一個證了初果的人,必然是通達佛法四聖諦,緣起,無常,苦,無我,他已經完全瞭解
了佛法核心。慧力強大的更不用說了。
初果之後,主要是繼續觀五蘊無常苦無我以克服以前的強大貪嗔習性,然後取證涅槃。
你自己,根本就不懂初果是啥。連老歪也不懂,它純粹是個神我外道外加大忽悠,能和 |
|
Y**u 发帖数: 5466 | 44
敬禮聖曼殊室利童子
第一菩提心極喜地
聲聞中佛能王生 諸佛復從菩薩生 大悲心與無二慧 菩提心是佛子因
悲性於佛廣大果 初猶種子長如水 常時受用若成熟 故我先讚大悲心
最初說我而執我 次言我所則著法 如水車轉無自在 緣生興悲我敬禮
眾生猶如動水月 見其搖動與性空
佛子此心於眾生 為度彼故隨悲轉 由普賢願善迴向 安住極喜此名初
從此由得彼心故 唯以菩薩名稱說
生於如來家族中 斷除一切三種結 此菩薩持勝歡喜 亦能震動百世界
從地登地善上進 滅彼一切惡趣道 此異生地悉永除 如第八聖此亦爾
即住最初菩提心 較佛語生及獨覺 由福力勝極增長
彼至遠行慧亦勝
爾時施性最增勝 為彼菩提第一因
雖施身肉仍殷重 此因能比不現見
彼諸眾生皆求樂 若無資具樂非有 知受用具從施出 故佛先說布施論
悲心下劣心粗獷 專求自利為勝者 彼等所求諸受用 滅苦之因皆施生
此復由行布施時 速得值遇真聖者 於是永斷三有流 當趣證於寂滅果
發誓利益眾生者 由施不久得歡喜
由前悲性非悲性 故唯布施為要行
且如佛子聞求施 思惟彼聲所生樂 聖者入滅無彼樂 何況菩薩施一切
由割自身布施苦 觀他地獄等重苦 了知 |
|
a*****y 发帖数: 33185 | 45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①,学术②,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①事:师事,侍奉。②术:此指游说之术。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①,门下意张仪②,曰:“仪贫无行
③,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④,掠笞数百⑤,不服,之⑥。其妻曰:“嘻!子
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⑦?”其妻笑曰:“舌在
也。”仪曰:“足矣。”
①亡: 丢失。璧:平而圆,中间有孔的玉。②意:怀疑。③无行:品行不端。④执:
拘捕,捉拿。⑤掠笞:用竹板或荆条拷打。⑥:通“释”。释放。⑦不:相当于“否
”。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①,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②,乃
使人微感张仪曰③:“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④,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
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⑤。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
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⑥:“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
不能言而富贵子⑦,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
,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⑧,乃遂入秦。
①从亲:除秦国而外南北各国合纵相亲,相...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6 第6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一、黄檗希运
禅宗自从南北分宗,就开始走上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由盛
趋衰,而禅宗则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呈现出繁荣景象,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
,谓其所述禅门诸宗“殆且百家”,南侁、北秀、牛头、石头、荷泽、保唐、赵州,诸
宗大师龙吟虎啸、各擅胜场,禅宗由此走向鼎盛。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
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
,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
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
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
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
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
一、黄檗希运
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47 心经略说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95.htm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
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
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
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
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
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
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
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自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佛的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144 | 48 阿底峡尊者造论
邵颂雄居士翻译
梵名:Madhyamakopadesa-nāma
藏译:dBu ma'i man ngag ces bya ba
〔藏译者敬礼〕
顶礼世间怙主
〔造论者敬礼述意〕
谁之语光明 令我愚昧众 绽开心中莲 顶礼最胜士
此〔论所说〕,乃大乘中观之口诀。
〔资粮道〕
初,我等当先了知,于短视之凡夫而言,世俗诸法皆因果等一切建立,如其显现而为真
实。然于胜义,或于真实,则凡世俗所显现诸法,若以诸大因分析而了知,连发尖百分
一之微量亦不可得。
〔加行道:〕
下来,即于舒适之座垫上结跏跌坐,如是片刻,〔观修如下〕:
〔一·业因缘起〕
〔执以为〕实事(dngos po)者分二:色法及非色法。此中诸色法为极微尘聚。彼若依
方分(phyogs cha)之差别作分析,则最极细微亦无身,极无显现①。
〔二·相依缘起〕
非色法者,即心也。彼亦如是,过去之心已止已灭;未来之心未生未起;现在之心亦难
如是观察。以其无色、离形、如虚空,故不成立。抑或以其离一与多、或以无生、或以
彼自性光明等正理之利刃,而作观察、分析,可悟知其不能成立②。
〔三·相对缘起〕
如是,若于一切事法之体性,既不...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