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心若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n
发帖数: 14370
1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朝 39
第一章
半月状的水潭透出微弱的光芒,随着水波的摇晃,细微的光影在洞窟嶙峋的
石壁上映出层层涟漪。程宗扬抬手抚摸着洞窟的岩石,石壁又湿又凉,残留着湖
水的痕迹,显然不久之前,这里还被湖水淹没。
洛都水温偏高,冬季极少封冻。廖扶施展法术,使得气温剧降,以至于永安
宫旁这处大湖冰封尺许,冰层厚得足以跑马。
可现在冰层与下方的水位几乎相差丈许,也就是说,湖中水位在冰封之后的
一夜之间降低了几乎近丈……
程宗扬抱住肩,一手摸着下巴,望着壁上的水痕。
「大笨瓜,在看什么?」小紫趴在水潭边一块岩石上,她两手支着下巴,半
身浸在水中,紫色的罗裙像鱼尾在水中微微摇曳。
「你怎么又跑水里了?」程宗扬伸手道:「快点出来,小心冻着。别看都是
水,这里的水温和南荒可不一样。」
「水里一点都不冷啊。」小紫灵巧地打了个转,「在想什么?」
「我在想,水都去哪儿了?」
「大笨瓜,当然是流走了。」
「对啊。流走了。」程宗扬皱眉道:「永安宫是洛都地势最高的地方,水往
下流,这么说,湖底有条暗渠……」
小紫往旁边一指,「有没有暗渠,问她好了。」
吕雉软绵绵伏在岸边,她浑身是水,红唇抿紧,湿淋淋的长发贴在苍白的脸
颊上,眼神犹...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Aug 18 15:07:47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文其实可以深入体会一下,(我觉得重开个主题比较好:)
前一段讲普通人怎么看待色受想行识,
后一段对比讲佛弟子怎么看色受想行识。
后一段是说佛弟子在色中看不到我,也就是不会以色为我,
“于色不见 我、我所 而取;不见我、我所而取色。彼色若变、若异,心不随转。”
这话所说是什么意思啊?应该说就是不认为身体是我。
不认为身体是我?这又是包含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清晰知道自己不死。为什么呢?
因为通常我们所说的死,其实就是身体的变异、坏掉。
如果“身体不是我”,那,身体坏了,不应该认定说“我死了”。故也不会害怕、慌乱。
所以,如果一个修行者,在身体坏掉之前不能确知自己是不死的,而是还有所恐惧,
那他应该还没有证果(证这个经典所提到的果)。
这一点在六祖坛经中也有提到:
------------------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
。七月一日,集徒...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3
各位教授、各位老师:
晚上好!很高兴能在北京清华科技园,与在座的各位共同交流。今天的内容虽然不难,
但我从内心中祈愿:愿以此简单的语言,能给大家带来点滴的利益。
一、简单的际遇可以改变一生
在我们人生中,有时候简单的际遇,就可以改变一生的命运。佛教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两大弟子舍利子、目犍连,还没有出家前,是婆罗门教的领袖
。有一次,他们坐禅修行时,旁边有位沙门在念经,其中有一偈是:“诸法因缘生,诸
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听到这样的金刚语,两位尊者身心起了极大变
化,从此他们放弃自己的宗教,趋入佛门,获得证悟,并为佛教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
汉地也有类似的公案:唐朝丹霞大师,没有出家之前,本是个儒生。有一年他去长安赶
考,路上遇到一位出家人。出家人问他去干什么,他说自己去考官。出家人说:“考官
不如考佛,希求荣华富贵没多大意义,理应选择佛道为妙。”这句话让他受到很大启发
,此后他选择出家之路,终成为历史上一代高僧。
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也是借由父亲的1元钱,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他以这1元钱作
为起步资金,在此基础上慢慢积累,最终缔造了闻名遐迩的汽车帝国...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六节课
本经共分三十二品,剩下的内容不算特别多,基本上是讲一些功德,意思比较好懂,跟
前面的解释方法几乎相同。故而过去的高僧大德在讲的时候,前面一般是着重分析,后
面则讲得不太广。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
此时,须菩提在佛前陈白:“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觉菩提心,以什么
方式来安住所缘?以什么方式来修持六度万行?以什么方式来调伏自心?”
心是万法的根本,佛陀传讲八万四千法门,关键是为了调伏自心。当然,调心有不同的
层次:世间人与学宗派者相比,学宗派者的心更易调伏;学宗派者与阿罗汉相比,阿罗
汉的心更调柔;阿罗汉与菩萨相比,菩萨的心更寂静;菩萨与佛陀相比,佛陀的心最圆
满究竟。总之,发菩提心的究竟目的就是要调伏自心,即首先怎么样安住,中间怎么样
修持,最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当时,须菩提在佛前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几个问题在《金刚经》中非常重要,本经主要讲的就是如何调伏自心,在名言中怎样
积累资粮。你们天天讽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这只是名言上的调心方法,但
从胜义来说,心若...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六节课
本经共分三十二品,剩下的内容不算特别多,基本上是讲一些功德,意思比较好懂,跟
前面的解释方法几乎相同。故而过去的高僧大德在讲的时候,前面一般是着重分析,后
面则讲得不太广。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
此时,须菩提在佛前陈白:“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觉菩提心,以什么
方式来安住所缘?以什么方式来修持六度万行?以什么方式来调伏自心?”
心是万法的根本,佛陀传讲八万四千法门,关键是为了调伏自心。当然,调心有不同的
层次:世间人与学宗派者相比,学宗派者的心更易调伏;学宗派者与阿罗汉相比,阿罗
汉的心更调柔;阿罗汉与菩萨相比,菩萨的心更寂静;菩萨与佛陀相比,佛陀的心最圆
满究竟。总之,发菩提心的究竟目的就是要调伏自心,即首先怎么样安住,中间怎么样
修持,最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当时,须菩提在佛前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几个问题在《金刚经》中非常重要,本经主要讲的就是如何调伏自心,在名言中怎样
积累资粮。你们天天讽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这只是名言上的调心方法,但
从胜义来说,心若...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6
索达吉堪布
问(7):禅宗有“见性成佛”之说,但这个“佛”主要成就的是法性意义上的“佛”
。而密宗则有“即身成佛”之说,我想知道的是,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的“佛”,
和禅宗所说的“见性成佛”的“佛”是否一样?
答:不论禅宗标榜的是“见自本心、识自本性”还是“见性成佛”,强调的都是“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的概念。一个修行人若能当下回光反照、溯本还原,透过种种色相而见
境后之心,他便可谓已深解祖师西来密意了。正所谓:“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
异,故云即心即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所谓的“见性”也即是“明心”,那么修
行者到底要悟一颗什么样的“心”呢?这种“心”又具备什么样的功德与特征?通达“
明心见性”的途径又是什么?禅宗的硕德黄檗断际禅师对此曾作过异常精辟的阐述:
“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磨从西天来,唯
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云何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有
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
。应缘而化...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7
【龙魂侠影 第21集 神州新象14罪刑双刃】
龙辉与风望尘疾步走出辕门之外,果然见外边来了一僧人,头戴斗笠,身披
一件破旧袈裟,颈挂一窜木佛珠,佛珠已经缺了不少,还有不少珠子表面是凹凸
不平,他手中持着一根枯木为禅杖,脚底穿着一双草鞋,身旁跟着一只白毛小狗
,俨然一副苦行僧的装束。
龙辉望了僧者一眼,觉得有些眼熟,在细看之下不由惊道:「愆僧?不,是
地藏!」
僧人摘下斗笠,抬起头来,微笑地道:「正是区区,施主许久不见,一向可
好?」
地藏再现却是平静无波,昔日初成法相之时,他宝相庄严,衣衫华贵,举手
投足间都透着凛然在上而普度众生的气质,但如今再见,其法相铅华尽洗,朴实
的装束反倒增添了几分令人亲近的慈祥悲悯,更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沉稳。
龙辉道:「地藏大师远道而来,请到内里说话。」
地藏入营的那一刻,已经引来了儒道高手,孟轲、鸿钧等人见状皆是唏嘘不
已。
地藏双手合十,跟他们一一打过招呼。
到了帅帐之内,龙辉命人奉上香茗蔬果,地藏只是微微一笑并未饮食。
「波旬恶佛以万僧血气摆下恶阵,不知大师有何破解之法?」龙辉肃容问道。
地藏道:「欲破此阵而不伤僧众性命,唯有闯阵击败罪魁,知晓渡劫佛元无...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8
在此娑婆世界修行要达到不退转(阿惟越致)很难,但是极乐世界即使下品下生的也是
阿惟越致。实在是难信之法。龙树菩萨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方
便在于,用极致的环境帮助我们修行。用圣境(六尘说法等)熏染我们的心,就像我们
去了一个风景极美的地方,可以忘掉俗世的烦恼类似。
南无阿弥陀佛!
易行品
                         龙树菩萨 造
【初、序说】
〔一、举难请易〕
问曰:是阿惟越致菩萨,初事如先说:「至阿惟越致地者:行诸难行,久乃可得,或堕
声闻、辟支佛地。」若尔者,是大衰患,如助道法中说:「
若堕声闻地 及辟支佛地 是名菩萨死 则失一切利
若堕于地狱 不生如是畏 若堕二乘地 则为大怖畏
堕于地狱中 毕竟得至佛 若堕二乘地 毕竟遮佛道
佛自于经中 解说如是事 如人贪寿者 斩首则大畏
菩萨亦如是 若于声闻地 及辟支佛地 应生大怖畏」
是故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
答曰:如汝所说,是儜弱怯劣,无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干之言也。何以故?若人发愿
,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于其中间,应不惜身命,昼夜...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1161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谈道,兼谈佛教。

看来,你挺喜欢谈论释迦摩尼德,我就贴一段释迦摩尼的话,不知你是否能够读懂.读
懂了,你自己就可以回答你提的问题了.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
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
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
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
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
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
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
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
,为...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噶拉玛经》
thanks a lot! I learned sth from this.
五根就是五种控制心的力量,它们使心不偏离于通向涅盘的止(samatha)观(vipassana)
正道。
五根当中,第一是信。信乃是相信应当相信的对象。如:相信三宝;相信业因与果报;
很重要的是相
信佛陀的证悟,因为若禅修者缺乏这样的正信,他将会放弃禅修;相信佛陀的教法也非
常重要,即:
四道、四果[1]、涅盘及教理。佛陀的教法指示我们禅修的方法与次第,所以在此阶段
非常重要的是
对教法的深信。
假设有人这么想:「只是观察呼吸时的气息就能达到禅那吗?」或「上述所说有如白棉
花的禅相是取
相;有如透明冰块或玻璃的是似相,确实如此吗?」如果有这类念头存留在心,它们将
会造成如此的
见解:「在现今这个时代,我们不可能达到禅那。」由于这种见解,他将退失对佛法的
信心,也将放
弃修行禅定。
因此,以安般念业处修行禅定的人必须有坚强的信心,应当毫无怀疑地修行安般念。他
应当想:「如
果有系统地依照圆满正觉佛陀的教法修行,我一定可以达到禅那。」
然而,若禅修者对当信之对象有过强的信心(在这里,此对象乃是安般念业处),那么
...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11
来源: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6/06/2224534728.html
论王守仁与佛教——排禅入天台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3日
来源:觉群季刊目录 总第十五期 作者:惟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一生中存在着许多禅迹,比如经常出入佛寺
与禅师们亲密交流等等,但这些可以说都是表面现象,所以并不重要;王守仁思想的渊
源及其思想精华,或者说思想深层本质内容却是排斥禅宗的;他思想上的援佛入儒,着
手点却是契入天台的心性义理之学。
一、王阳明生平禅迹(略)
二、先进后出(略)
三、契入天台
尽管王阳明行迹上禅迹斑斑,但这些都是表面的,其思想上是辟禅的,是经过了接受佛
教、援佛入儒、辟禅,而最终找到了他的思想渊源——天台佛学的历程。最终我们并不
难发现其思想精华部分都可以在天台找到原形,或者说是对天台的充分吸收和再发展。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
新儒家比道家、佛家更为一贯地坚持道家、佛家的基本观念。他们比道家还要道家,比
佛家还要佛家。
(一)“心外无物”与 “一念三千”
“心外无物...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12
济群法师问:

禅宗有“见性成佛”之说,但这个“佛”主要成就的是法性意义上的“佛”。而密
宗则有“即身成佛”之说,我想知道的是,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的“佛”,和禅宗
所说的“见性成佛”的“佛”是否一样?
索达吉堪布答:
不论禅宗标榜的是“见自本心、识自本性”还是“见性成佛”,强调的都是“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的概念。一个修行人若能当下回光反照、溯本还原,透过种种色相而见
境后之心,他便可谓已深解祖师西来密意了。正所谓:“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
异,故云即心即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所谓的“见性”也即是“明心”,那么修
行者到底要悟一颗什么样的“心”呢?这种“心”又具备什么样的功德与特征?通达“
明心见性”的途径又是什么?禅宗的硕德黄檗断际禅师对此曾作过异常精辟的阐述:
“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磨从西天来,
唯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
求。云何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
有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3
见性成佛与即身成佛
问(7):禅宗有“见性成佛”之说,但这个“佛”主要成就的是法性意义上的“佛”
。而密宗则有“即身成佛”之说,我想知道的是,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的“佛”,
和禅宗所说的“见性成佛”的“佛”是否一样?
答:不论禅宗标榜的是“见自本心、识自本性”还是“见性成佛”,强调的都是“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的概念。一个修行人若能当下回光反照、溯本还原,透过种种色相而见
境后之心,他便可谓已深解祖师西来密意了。正所谓:“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
异,故云即心即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所谓的“见性”也即是“明心”,那么修
行者到底要悟一颗什么样的“心”呢?这种“心”又具备什么样的功德与特征?通达“
明心见性”的途径又是什么?禅宗的硕德黄檗断际禅师对此曾作过异常精辟的阐述:
“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磨从西天来,唯
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云何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有
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黑人被白人家庭收养后

種族、演化、及行為:
Race, Evolution, and Behavior:
生命歷史的遠景
A Life History Perspective
特殊精簡第二版
2nd Special Abridged Edition
菲律普·洛旭庭 教授 Professor J. Philippe Rushton
加拿大歐達里歐省倫敦市的西歐達里歐大學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London, Ontario, Canada
1

對菲律普·洛旭庭的贊賞
種族、演化、及行為
“一個爭論不休的議題....人類族群為適應不同環境, 演化不同的生殖策略, 這些 策
略與腦部大小及智力高低是息息相關的 o 演化過程中, 移居到刺骨寒風的歐 洲及北非
人產下較少小孩, 不過這些小孩卻被細心呵護著; 相對, 持續停留在溫 暖但無法預期
的非洲環境裡, 人們卻傾向生許多的小孩 o”
莫而肯·布朗 (Malcolm W. Browne) 紐約時代書評雜誌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洛旭庭是位嚴謹的學...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一)非不说法
有些人对大迦叶的一个主要的偏见,就是认为尊者有隐遁、独善的倾向,不问僧
事,甚至不愿意说法。前文已经说过,头陀行并非隐遁的、独善的,也有利他的一面。
这是因为头陀行者本身就是一种身教。况且大迦叶并非不说法,这在经律中都是有所记
载的。
头陀行法之一就是要乞食,从这一点来说,头陀行者虽住于闲静处,但还不能离
城邑、聚落太远,因为要乞食。其实头陀行比丘与聚落比丘一样,依众乞食,随缘教化
,因而决不能武断地说他们是隐遁的、独善的。也就是说,他们也会随缘说法、教化众
生。因为在印度的当时,出家人受人信施后,普遍地要为施者说法。
如经中记载,有一位婆罗门妇敬信婆罗门,欲供养婆罗门。大迦叶在佛陀的提点
下,显婆罗门身而方便度化这位婆罗门妇。大迦叶为她说种种法后,婆罗门妇即得法眼
净,无有狐疑,自皈三宝,受持五戒。她的婆罗门丈夫回家后,竟也受她感化,一同皈
依佛陀,得法眼净,受持五戒。[16]
而印顺法师却说大迦叶“是一位女性的绝对厌恶者”。[17]但就是在大迦叶的指
引下,他原来的妻子妙贤由外道而皈信佛陀,依大世主(即大爱道)出家受具。因为妙贤
“姿态绝伦”、“仪...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首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
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
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
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
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
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
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
,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
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
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7
“若诸有情当作佛 行超普贤登彼岸”
“本经之首第二品名「德遵普贤」,与会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今于经末,
乃云「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前云「德遵普贤」,今云「行超普贤」者
何耶?且此一句乃《唐译》原文。译者乃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译文自当不违经旨。且
《唐译》于经首亦云会众「咸共遵修普贤之道」。可见前之「德遵普贤」与后之「行超
普贤」,俱是梵经原旨。而非译笔有误也。且此不但无误,而实是释尊慈悲至极,剖出
心肝,与众相见。盖普贤乃大行菩萨,表差别智,称为华严长子。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愿而称王,以普贤之愿,广大无际,穷劫无尽,导归极乐,利济无尽,故称大愿之王
。是故本经来会圣众,咸遵普贤之德也。但此经中,世尊于方便中独垂方便,于圆顿中
更显圆顿,直以信愿持名一法,广摄六度万行。圆摄十大愿王,直入一句佛号。摄尽普
贤无边行门。会归文殊一行三昧。文殊表根本智。一行三昧者,「系心一佛,专称名字
」也。故知持名一法,直是醍醐,广含众妙。普贤十大愿王是从根本智而差别智。今则
广摄愿王,唯倡信愿持名。是乃从差别智,复归根本。故云「行超普贤」也。盖持名之
妙行,以果觉为因心。因果同时...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8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作者]阿姜李-达摩达罗
[英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Keeping the Breath in Mind and Lessons in Samadhi
by Ajaan Lee Dhammadharo
Translated from the Thai by Thanissaro Bhikkhu
目录
阿姜李简介
英译者前言
中译者前言
念住呼吸
•引言
•禅修前行
•方法一
•方法二
•禅那
•禅定开示
•呼吸禅定入门
•基本功
•心的照料与滋养
•一步一步培育心力
•就在你的鼻端
•观察与评估
•放开的艺术
•使呼吸更精细
•直路
•安止处
•正定
•真相与它的影子
•造作
•超越对错
•零点
附录
词汇表
英译者后记
福德回向诵文
尊者阿姜李简传
阿姜李1906 年出生于泰国东北部乌汶府乡...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GoLost (GoLost),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法、道德与菩提心-宗萨钦哲仁波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7 10:36:32 2015, 美东)
所谓「客观」的佛教学者们的信仰
赖瑞(Larrie)要我谈谈佛法与道德、佛法是否为一条说教之路,以及什么是真正的菩
提心?我刚从东方过来,有一点晕头转向。到达之后我马上去了牛津,此刻我应该正在
牛津做某件事。晕头转向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和牛津的一些学者们谈话。他们很棒,
真的很棒。那里有许多所谓的佛学教授或佛教专家,他们强烈否定转世,他们不相信佛
陀给过「不二」及诸如此类的教授。这教导了我许多。就在昨天,我提到卡尔‧
波普尔(Karl Popper)。我只听过他的名字,但从未真正了解他。在牛津有人告诉我,
他们正在「客观地」研究佛法;这很有意思。这些都让我晕头转向,因为我必须切换到
佛教徒的思维,以便讨论今天这个主题。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理解「不二」并不容易
如果不谈「不二」,我觉得我们不可能真正谈论佛法,但「...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20
第七章 图画妖娆此间意 词曲缠绵那时心
安鸿风慎皆是一怔,继而向折翎望去。折翎微微一笑道:「议事厅前大旗三
面,正中那面便是斗大一孟。砦主尊位后所挂锦绣之上,亦是孟字当中。我虽愚
笨,却也知砦主只是提线木偶。砦主又何必如此惺惺作态?每每议事之时,砦主
眼光只在我身边巡逡。说不得那主事之人不由砦主反由我吧?砦主宽心,但听令
便是。」
王砦主知巧云即将告知折翎一切,却不知后果究竟如何。眸中精芒再不隐匿,
收笑意起身抱拳道:「既如此,小人敬候召唤便是。祝将军言到功成,得偿所愿!」
折翎笑意更浓,拱手一礼、转身便走。陆大安在身后如影随形。安鸿风慎对
视一眼,亦是紧紧跟随。未行几步,折翎停步道:「折翎身边人虽是女流,但大
节大义之处,一向不让须眉。金狗肆虐,屠我宋境,自富平至此她皆看在眼中。
下人虽做出助纣为虐、与虎谋皮之事,她心中却必定苦痛万分、恨其助残暴金、
怒其为胡人犬。今日之事,恰是拨乱反正之机。她定会与我同心坚守此处,自此
便可放开胸怀,与我再无隔阂欺瞒。还请王砦主尽速秣兵历马,以待大战!」顿
了一顿,侧头回望,痛心道:「看在她面上,只要你等全力助我守砦,前番做下
之事,我……...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2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徒理想的品格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ble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BibleStudy
标 题: 基督徒理想的品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1 18:50:56 2013, 美东)
http://cclw.net/soul/lingmingdechengshu/htm/chapter11.html
11 基督徒理想的品格
「虚心的人有福了。」(太五3)
读经:太五1-11
基督国度的宣言,是以祝福作开头,这和一般律法以恫吓、威胁为主的性质真是强
烈的对比。祝福是它的主旨,但通往祝福的那条途径也带他的门徒们,经过一个奇特而
意想不到的领域。只凭着少数简洁、生动的字,耶稣就刻划出了一个理想的生活,这也
正是他在人间所过的特别吸引人的生活的反映。在这段痛切令人扎心的讲道中,他自己
就是这崇高训诲的具体榜样。
耶稣是祝福的权威。他就是诗篇第一篇所描述的那位有福的人,因此他有足够的资
格,向人启示祝福的性质和态度。他所谓的祝福──贫穷、哀伤、饥渴、诽谤、逼迫,
和人们所期望的真是大相迳庭。是不是搞错了?因为这些怎么可能带来祝...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心不随色转
(四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取故生着。
不取则不着。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白佛。唯然。受教。佛告比丘。云何取故生
着。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见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变.
若异。心亦随转。心随转已。亦生取着。摄受心住。摄受心住故。则生恐怖。障碍.心
乱。以取着故。愚痴无闻凡夫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见识是我.我所
而取。取已。彼识若变.若异。彼心随转。心随转故。则生取着。摄受心住。住已。则
生恐怖.障碍.心乱。以取着故。是名取着。云何名不取不着。多闻圣弟子于色不见我
.异我.相在。于色不见我.我所而取。不见我.我所而取色。彼色若变.若异。心不
随转。心不随转故。不生取着。摄受心住。不摄受住故。则不生恐怖.障碍.心乱。不
取着故。如是受.想.行.识。不见我.异我.相在。不见我.我所而取。彼识若变.
若异。心不随转。心不随转故。不取着。摄受心住。不摄受心住故。心不恐怖.障碍.
心乱。以不取着故。是名不取着。是名取着.不取着。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石记:
心与五蕴的关系。转贴存志
c*****9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音心咒转经轮功德
观音心咒转经轮功德
乔美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嗡索德!
五身体性上师金刚持 化身三部怙主六能仁
教传上师本尊寂猛众 空行护法伏藏教主前
三门恭敬祈祷顶礼后 三世诸佛菩萨众化身
为引具有善缘诸有情 依巧方便化现种种相
为成四种事业示异相 为净众生二障圆二资
言简易行成办二种利 任运自成四业转经轮
不可言说无量诸功德 自佛众多经续论典中
所说教义言简意赅书 为诸无边众生得解脱
于此汇集教言略宣说
总的经轮可分为修行轮、保护轮、摧毁轮、杀害轮、轮回轮、砍断轮、发射轮、吉祥轮
、长寿轮、任运成就息增怀诛一切事业轮以及转经轮共十一种。其中的转经轮又包括水
转经轮、风转经轮、火转经轮、土转经轮及手转经轮五种。这其中,特别是手转经轮极
为重要。
制作方法:上等用金银朱砂,中等用松耳石、螺贝,下等用墨汁制成。若将一百零八遍
的观音心咒作成经轮,以吉祥愿词作开光后,经常手转,则可获得息增怀诛之成就,好
似如意宝置于掌中一般。由于转经轮具有简便易行、事半功倍、功德颇巨、速获成就的
特点,因此,如果身语意三门策励精勤,自己不需猛厉祈祷,自然会得到殊胜的本尊护
法神...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1111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
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
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
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
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
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
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
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
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
;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5
所谓「客观」的佛教学者们的信仰
赖瑞(Larrie)要我谈谈佛法与道德、佛法是否为一条说教之路,以及什么是真正的菩
提心?我刚从东方过来,有一点晕头转向。到达之后我马上去了牛津,此刻我应该正在
牛津做某件事。晕头转向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和牛津的一些学者们谈话。他们很棒,
真的很棒。那里有许多所谓的佛学教授或佛教专家,他们强烈否定转世,他们不相信佛
陀给过「不二」及诸如此类的教授。这教导了我许多。就在昨天,我提到卡尔‧
波普尔(Karl Popper)。我只听过他的名字,但从未真正了解他。在牛津有人告诉我,
他们正在「客观地」研究佛法;这很有意思。这些都让我晕头转向,因为我必须切换到
佛教徒的思维,以便讨论今天这个主题。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理解「不二」并不容易
如果不谈「不二」,我觉得我们不可能真正谈论佛法,但「不二」不是那么容易。最近
我和一些印度知识分子们聊天。我甚至有点担忧,我们西藏人实际上有多努力想要去彻
底了解不二的概念,如同这些印度人所做的一样。真正理解不二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
如果你以卡尔‧波普尔的方式去思考。如果你真的认为某些事物是...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26
来自主题: _BibleStudy版 - 基督徒理想的品格
http://cclw.net/soul/lingmingdechengshu/htm/chapter11.html
11 基督徒理想的品格
「虚心的人有福了。」(太五3)
读经:太五1-11
基督国度的宣言,是以祝福作开头,这和一般律法以恫吓、威胁为主的性质真是强
烈的对比。祝福是它的主旨,但通往祝福的那条途径也带他的门徒们,经过一个奇特而
意想不到的领域。只凭着少数简洁、生动的字,耶稣就刻划出了一个理想的生活,这也
正是他在人间所过的特别吸引人的生活的反映。在这段痛切令人扎心的讲道中,他自己
就是这崇高训诲的具体榜样。
耶稣是祝福的权威。他就是诗篇第一篇所描述的那位有福的人,因此他有足够的资
格,向人启示祝福的性质和态度。他所谓的祝福──贫穷、哀伤、饥渴、诽谤、逼迫,
和人们所期望的真是大相迳庭。是不是搞错了?因为这些怎么可能带来祝福?一般人总
认为福气来自财富、免于忧伤、胃口强健、名声良好、受人礼遇。基督的教训却将这些
最常见的有关幸福的观念一笔勾销,反而指出我们最该避免的,就是这些能带来最深快
乐和最令我们垂涎的东西。
「祝福」这个词因着新约的用法而有了更高贵的意思。它的字源在...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7
《究竟一乘宝性论》讲义 - 作者:宗萨欽哲仁波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7 10:06:07 2014, 美东)
http://www.dahhw.net/html/lmds/lmjy/2009/1205/5631.html
究竟一乘宝性论(1)
四世纪的时候,在印度有一位比丘尼。那个时代的印度是以男性为主的社会,她看到那
时候的佛法状况有些失望,她很想做些事情来护持佛法,但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社会,
女性不能做太多事情。她想到一个主意,就是她决定毁弃誓言,不做比丘尼了。所以她
毁弃誓言,并且跟一位王子发生关系。她甚至做的更过分,离开王子后,去跟一个婆罗
门在一起。她跟王子一起生了无着,跟婆罗门又生了世亲。大家都知道这两位,在大乘
里他们就像是明灯一样的导师。特别如果不是无着的话,很多在中国古代的教法跟修行
的教法都不会存在,我相信玄奘就是被无着的教法所启发。
无着为了要积聚功德和智慧,所以对着弥勒菩萨祈请。但他修行足足12年,竟连一个好
梦郁没有过,更别说有什么好的征兆,(这是我们通常修行了3个月就喜欢吹嘘的东西--
瑞象祥兆)。最后他感到非常灰心,放弃修行...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8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观音心咒转经轮功德
乔美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嗡索德!
五身体性上师金刚持 化身三部怙主六能仁
教传上师本尊寂猛众 空行护法伏藏教主前
三门恭敬祈祷顶礼后 三世诸佛菩萨众化身
为引具有善缘诸有情 依巧方便化现种种相
为成四种事业示异相 为净众生二障圆二资
言简易行成办二种利 任运自成四业转经轮
不可言说无量诸功德 自佛众多经续论典中
所说教义言简意赅书 为诸无边众生得解脱
于此汇集教言略宣说
总的经轮可分为修行轮、保护轮、摧毁轮、杀害轮、轮回轮、砍断轮、发射轮、吉祥轮
、长寿轮、任运成就息增怀诛一切事业轮以及转经轮共十一种。其中的转经轮又包括水
转经轮、风转经轮、火转经轮、土转经轮及手转经轮五种。这其中,特别是手转经轮极
为重要。
制作方法:上等用金银朱砂,中等用松耳石、螺贝,下等用墨汁制成。若将一百零八遍
的观音心咒作成经轮,以吉祥愿词作开光后,经常手转,则可获得息增怀诛之成就,好
似如意宝置于掌中一般。由于转经轮具有简便易行、事半功倍、功德颇巨、速获成就的
特点,因此,如果身语意三门策励精勤,自己不需猛厉祈祷,自然会得到殊胜的本尊护
法神护佑加持,胜伏一切损...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2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1) 孙悟空的出场太隆重了
(2) 出了五行、就得悟空
(3) 后面的魔难是有原因的
(4) 火水未济呀
(5) 为何不济?
(6) 修行迷中谜之谜底
(7) 修行真苦啊!
(8) 百转千回 层层叠叠
(9) 佛和菩萨的大智慧
(10) 一点意犹未尽的话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孙悟空的出场太隆重了
伯钦送三藏一程,来到一座大山,唤作两界山。伯钦说需要就此打住他送行的脚步了,
你看这三藏闻言,急得连滚带爬的下了马,央求人家无论如何再送他往前走走。伯钦说
不是他不想送,乃是因为这是他的上界,是他断然不能越过的界限。人家都这样说了,
这三藏还硬是扯着人家的衣襟儿,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一方面是舍不得,一方面是害怕
。害怕自己走不下去,舍不得失去这么大一个靠山。
假如,伯钦不存在这界限的限制;假如,伯钦看三藏这么窝囊样儿,处于同情和看不起
的情绪说:老弟,看你这弱不禁风的模样,大哥我替你去取经得了。估计三藏会高兴的
如释重负,当即就把袈裟、关牒、行囊等等全部免费赠送了。你看这三藏法师,一开始
真正的踏上修行的路... 阅读全帖
h*****0
发帖数: 118
30
http://cclw.net/other/fanxuede/wwhbycwjdt/htm/chapter1.html
第一章 我那解不开的义和团情结
我所接受的偏见,正是我所向往和喜爱的。它们已经溶入我的心灵,成了「我的」
偏见。
很久以来我不明白,为什么我青年时代时并不知道耶稣是谁,却仇恨基督教,并且
,把它视为「洋教」呢?我被意识形态的宣传骗了,这不假,但这不是事实的全部。因
为在我有可能了解基督教时,我对它的敌视反而加深了。难道我心中真的有一种力量,
它以仇恨基督为目标吗?
我生长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小镇,在文化大革命中读完高中。那时,我没听说过上帝
。不是我想知道上帝而无法知道,也不是知道了上帝而不承认他,只是知道上帝的途径
一时被封锁了。我被「洗脑」洗得如此之彻底,以致于我不但毫无兴趣证明上帝的存在
,连否认他存在的念头都没有。这不是我敬畏上帝不敢否认他,而是洗我大脑的那架机
器,连否认上帝的存在都不鼓励,生怕人们在认真地否认上帝的过程中,产生对上帝存
在与否的兴趣。尽管如此,我从民间还是得到了一些关于神明的观念,诸如佛、观音菩
萨、玉皇大帝、灶王爷等等。
随著年龄的增长,我从...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许有阿赖耶识”的辨析
四、许有阿赖耶识的理由
许有阿赖耶识的论点,如《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都是破“没有
阿赖耶识”的。许有阿赖耶识的理由有:
1、经论中的证据:
《摄大乘论本》卷1:「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
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
"无始时来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  及涅槃证得"
即于此中。复说颂曰。
"由摄藏诸法  一切种子识 故名阿赖耶  胜者我开示"
《摄大乘论释》卷1:「论曰。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
识名阿赖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释曰。已引阿笈摩证阿赖耶识
。是所知依体。复引阿笈摩证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于此颂中由第二句释第一句。胜者
即是诸菩萨众。」
《解深密经》中有佛所说颂:“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大乘密严经》卷2:「诸仁者。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
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成唯识论》卷3:「入楞伽经亦作是说。
如海遇风缘  起种种波浪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十一章 踏杀天下
说宗门,道宗门,其实第一至第十章的宗门故事人物,人们并不熟悉。
打从这一章开始,宗门往事和祖师风范才是一般人所了解的禅宗,才是广大学子津
津乐道的宗门。
下面两章要介绍的人物,那是两位超重量级的大祖师,他们分别叫马祖道一和石头
希迁。南宗到了马祖和石头以后,法水长流,智灯永耀,光映千秋。古德评论说:“禅
法之盛,始于二师。”
特别是马祖,作为禅宗六祖之后唯一被尊称为“祖”,足见其在中华禅宗史上至为
崇高的地位。
01.磨砖怎能成镜?
公元709年,道一出生在四川德阳什邡市马祖镇。因为俗家姓马,所以当时人称“
马祖道一”、“马祖”或“马大师”。
还记得道一最早跟谁学习吗?他幼年出家,跟家乡附近的处寂禅师(唐和尚)学习
。开元年间,道一来到衡山修习禅定。
衡山是谁的地盘?南岳怀让。
怀让记得师父曾对他说:“向后佛法从汝边去,马驹踏杀天下人。”现在这匹马驹
自己蹦达到了眼皮底下了。怀让祖师知道因缘时节到来,就去看望这个小沙弥,开始一
段师资道合的对话。
祖师亲切地问:“大德坐禅,图个什么?”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十一章 踏杀天下
说宗门,道宗门,其实第一至第十章的宗门故事人物,人们并不熟悉。
打从这一章开始,宗门往事和祖师风范才是一般人所了解的禅宗,才是广大学子津
津乐道的宗门。
下面两章要介绍的人物,那是两位超重量级的大祖师,他们分别叫马祖道一和石头
希迁。南宗到了马祖和石头以后,法水长流,智灯永耀,光映千秋。古德评论说:“禅
法之盛,始于二师。”
特别是马祖,作为禅宗六祖之后唯一被尊称为“祖”,足见其在中华禅宗史上至为
崇高的地位。
01.磨砖怎能成镜?
公元709年,道一出生在四川德阳什邡市马祖镇。因为俗家姓马,所以当时人称“
马祖道一”、“马祖”或“马大师”。
还记得道一最早跟谁学习吗?他幼年出家,跟家乡附近的处寂禅师(唐和尚)学习
。开元年间,道一来到衡山修习禅定。
衡山是谁的地盘?南岳怀让。
怀让记得师父曾对他说:“向后佛法从汝边去,马驹踏杀天下人。”现在这匹马驹
自己蹦达到了眼皮底下了。怀让祖师知道因缘时节到来,就去看望这个小沙弥,开始一
段师资道合的对话。
祖师亲切地问:“大德坐禅,图个什么?”
...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34
清华大学科技园问答
(一)问:我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创业者,在这里有自己的企业。我想问一下:当今天
灾人祸层出不穷,尤其是最近一两年,地震、旱灾、水灾发生频繁,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
答: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从2001年到现在,自然界所出现的灾害,远远超过
前十年的两倍。究其原因,宗教人士有宗教人士的说法,科技人士也有他们的说法。但
总的来讲,大家都普遍承认:最近这几年中,人们不择手段地破坏自然,挖神山、伐森
林,用科技手段大量地杀害动物……种种恶行不一而足,足以造成天怒人怨。再加上现
代人的烦恼日益猖獗,反射在外境上的话,也会导致各种灾难。所以,由于众生共同所
造的恶业,如今频频发生外境的不安。
(二)问:我是清华同方下属一家企业主管市场和销售的副总经理。平时在工作过程中
,我经常为了一些项目,要跟很多对手竞争,想方设法拉拢客户。但这样做,是违背大
乘教义的;不这样做,又几乎很难成功争取到一个项目。像我们这样在世间学佛的人,
应当如何调解这种矛盾?
答:一般按照佛教的观点,作为在家人,不论是工人、农民还是商人,以正常途径来希
求利润、养活自己,这是合理的。
然而,每个行业的...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5
摘自索达吉堪布宣讲《前行广释》
第四十六节课
思考题
190、你在观修饿鬼的痛苦时,是如何观修的?你自己有哪些收获?
191、汉地寺院在布施饿鬼时,采用的是什么仪轨?它出自哪个经典?具体应当如何施
食?
192、汉地早晚课的内容,其来源是否可靠?为什么?为何说学了汉地早晚课之后,就
知道不该随便毁谤密宗了?
193、请总结一下堕入饿鬼的因都有哪些?你以前是否造过?今后打算怎么办?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讲“饿鬼之苦”中的特障饿鬼。
庚三、特障饿鬼:
所谓“特障”,是一种特殊的障碍。在每个特障饿鬼的庞大躯体上,居住着成群的小饿
鬼,这些小鬼不停啖食着它。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不定的疾苦。
比如,在很久以前,一次昼辛吉尊者来到饿鬼的领域,他举步进入一座无量宫殿(《毗
奈耶经》中说是园苑),发现里面有位相貌端严、婀娜多姿、十分可人的美女饿鬼,其
珍宝装饰的宝座之四条腿上,各自拴着四个饿鬼。美女饿鬼奉送给尊者一些食品,并千
叮咛万嘱咐道:“...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音心咒转经轮功德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妙相庄严普摄庶类
悲心恻怛广度群萌

大士现千手眼遍提普照
众生当一心志归命投诚
“现今之世,危险之极,倘能至心常念佛号,兼念观音圣号,则必能逢凶化吉,遇难成
祥。肯息心阅文钞等,则亦可以备知修持之道矣。”
“昨接来书,不胜慨叹。既知其病,又知其药,不肯即服,又复问药,岂非无事生事。
至于念佛也好,念观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种闲计较。光以末劫苦重,观音悲深,故每令
人兼念,以期速获慈护也。然念佛亦非无感通,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观音也。专兼均可
,佛亦曾令人念,故知了无妨碍也。若念弥陀求生西方,又念药师求生东方,则不可。
弥陀,观音,同是一事。而观音悲深愿重,故当兼念,以期速得感通也。所有闲议论,
均用不著。古人云,遵其所闻,行其所知,此二句,乃真实修持之龟鉴也。观音乃过去
古佛,为弥陀辅弼。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如愿,有何不可。念观音,地藏,弥陀等功
德之校量,乃令人发决定念佛心,不可有游移之念而已。若死执其语,不会其意,则成
佛怨矣。现在大家通在患难中,当为一切人说解除患难之法,唯有改过迁善,敦笃伦常
,至诚恳切,称念观音名号,为唯一无二之妙法。...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吃肉之过患
吃肉之过患
——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吃肉的过失。
这个话题,在座的道友并不陌生,我在课堂上经常提到,而且几年前曾经要求:凡来学
院求学的四众弟子必须要吃素。当时有些人以前吃肉的习气比较严重,或者因学藏传佛
教时受到其他上师和环境的影响,一下子改掉比较困难,所以我就试着采取各种办法,
让大家循序渐进地改掉这种坏习惯。
说实话,我刚开始戒肉的时候,也犹豫了半天,在翻阅了很多大乘经典和论典之后,才
从内心中对吃素生起随喜之心,并坚定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吃素。从这一辈子来讲,我
虽然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喜欢杀生,但因为藏地条件所限,吃肉还是有一定的习气,最初
戒掉时有点困难。但后来依靠诸佛菩萨及上师如意宝为主传承上师们的加持,和自己所
发的坚定誓愿力,再加上我们这里买蔬菜和水果比较方便,我个人就慢慢适应了素食。
同时,我还用高压政策强制性要...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音心咒转经轮功德
乔美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嗡索德!
五身体性上师金刚持 化身三部怙主六能仁
教传上师本尊寂猛众 空行护法伏藏教主前
三门恭敬祈祷顶礼后 三世诸佛菩萨众化身
为引具有善缘诸有情 依巧方便化现种种相
为成四种事业示异相 为净众生二障圆二资
言简易行成办二种利 任运自成四业转经轮
不可言说无量诸功德 自佛众多经续论典中
所说教义言简意赅书 为诸无边众生得解脱
于此汇集教言略宣说
总的经轮可分为修行轮、保护轮、摧毁轮、杀害轮、轮回轮、砍断轮、发射轮、吉祥轮
、长寿轮、任运成就息增怀诛一切事业轮以及转经轮共十一种。其中的转经轮又包括水
转经轮、风转经轮、火转经轮、土转经轮及手转经轮五种。这其中,特别是手转经轮极
为重要。
制作方法:上等用金银朱砂,中等用松耳石、螺贝,下等用墨汁制成。若将一百零八遍
的观音心咒作成经轮,以吉祥愿词作开光后,经常手转,则可获得息增怀诛之成就,好
似如意宝置于掌中一般。由于转经轮具有简便易行、事半功倍、功德颇巨、速获成就的
特点,因此,如果身语意三门策励精勤,自己不需猛厉祈祷,自然会得到殊胜的本尊护
法神护佑加持,胜伏一切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供参考
物质与精神--人的念头到底是不是大脑产生的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佛教的根本理论,有人据此指责佛教是“唯心主义”,
这里先辨析作为哲学两大阵营——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偏颇之处,再来区别“三界唯心”
与“唯心主义”之不同。
哲学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物质与意识(精神)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先有物
质还是先有意识(精神)的问题,并据此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论主张先有物
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论主张先有意识(精神)后有物质、物质是意识
(精神)的产物。
唯物论者观察到只有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才有意识现象的存在,若身体失常,譬
如大脑被麻醉了,或者人死了,意识就不存在了,于是据此得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的结论
。譬如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就认为,“精神”如同刀的“锋利”,如果离开了刀(人
体),就不会再有“锋利”(精神)的存在。唯物论的观点比较“实在”,很容易为人
所理解、观察、接受。
唯心论者观察到物质是没有灵性的,而人是有灵性的,故人并非纯粹是物质的。譬如观
察到人身(包括大脑)不过是血肉之躯,单纯的血与肉无论如何组织,都不可能产生“
灵性”、“思想”。人体犹如电...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供参考
物质与精神--人的念头到底是不是大脑产生的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佛教的根本理论,有人据此指责佛教是“唯心主义”,
这里先辨析作为哲学两大阵营——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偏颇之处,再来区别“三界唯心”
与“唯心主义”之不同。
哲学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物质与意识(精神)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先有物
质还是先有意识(精神)的问题,并据此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论主张先有物
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论主张先有意识(精神)后有物质、物质是意识
(精神)的产物。
唯物论者观察到只有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才有意识现象的存在,若身体失常,譬
如大脑被麻醉了,或者人死了,意识就不存在了,于是据此得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的结论
。譬如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就认为,“精神”如同刀的“锋利”,如果离开了刀(人
体),就不会再有“锋利”(精神)的存在。唯物论的观点比较“实在”,很容易为人
所理解、观察、接受。
唯心论者观察到物质是没有灵性的,而人是有灵性的,故人并非纯粹是物质的。譬如观
察到人身(包括大脑)不过是血肉之躯,单纯的血与肉无论如何组织,都不可能产生“
灵性”、“思想”。人体犹如电...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1
郑嘉颖吴奇隆二度爆红(图片来源:资料图)
若曦与四爷,把观众的心揪疼了(图片来源:资料图)
《步步惊心》意外捧红“阿哥军团”,吴奇隆二度爆红。
小说结局:女主角若曦在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后,终于选择远离皇宫,跟随十四阿哥离开。而最终若曦没多久也去世了
是什么原因心想与你靠近
平静的梦荡起一朵朵爱的涟漪
穿越了岁月春秋为来到你的身边
千万年等待这一个瞬间
是什么原因心如此的眷恋
飞絮如雪浪漫了我们相遇时节
就像那花恋着蝶
记忆不曾被抹灭
现在你在面前不是幻觉
穿越了时间花开依旧我们的爱不变
视点
提起穿越剧,多会与“雷人”、“离谱”捆绑打包,但《步步惊心》改变了这一看法,成为最近的最大热点。该剧昨天晚上在湖南卫视上演大结局,让“四爷”吴奇隆的误解、“十四爷”林更新的怜惜、“若曦”刘诗诗的惋惜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甚至还有观众自发编写其他结局,以慰心绪。
虽然此前的热播剧《宫》收视率很高,但《步步惊心》口碑却超越《宫》获得一片叫好声。而更大的惊喜还在于,剧中的阿哥军团全面崛起,出场费、代言、商演应接不暇,让吴奇隆、郑嘉颖再次一夜爆红,十四爷林更新,十三爷袁弘等新面孔也意外火起来了。
收视
口...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临济录(白话)
什么是三眼国土
有人问: "什么是三眼国土"。 师回答说:"我和你一起进入净妙国土中, 穿清净衣,
成法身佛。 然后进入无差别国土中, 穿无差别衣, 成报身佛; 再进入解脱国土中,
穿光明衣,成化身佛。 这三眼国土不同, 不同的是衣服。经论家认为法身是根本体
, 报化二身是用。 在我看来, 法身的说法是不根本的。 所以古人说'身依义立,土
据体论,法性身、法性土', 很明显,这都是建立之法,依通的国土。好像空拳和黄叶
都是用来骗小孩的, 干草刺和枯骨头上又哪里还有什么水。 心外无法, 心内也不可
得。你想得到什么呢? 有很多人说什么有修有证。 千万不要搞错了, 如果有什么可
以修得, 都是在造生死的业。你说六度万行齐修, 我看全是造业。 求佛求法是造地
狱业。求菩萨也是造业, 看经看教也是造业。 佛和祖师是没事人, 所以无漏无为是
清净业。 有一群瞎眼和尚, 吃饱饭就去打坐,在念头上用劲,讨厌嘈杂, 欢喜安静
, 这是外道法。 以前的祖师们曾说 你要是住心看静,向外观照,收心向内以求干净
。制心一处以求入定,等等如此都是造作。你现在当下听法的, 用你去修他证他庄严
他吗? 这不是可以修...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禪宗的开悟明心如何印证?
前言:

禪宗的开悟明心之印证,必须经过三量的检验:也就是圣言量、比量、现量这三量来验
证。圣言量就是他的所悟必须符合 佛陀经典的开示和大菩萨论中的开示,乃至禪宗真
悟祖师的开示与公案,真悟者也必定能够理解。
然而其中不仅是智慧上的印证,开悟明心的菩萨必定也要先修行菩萨六度,要有菩
萨种性,也就是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般若等六度的修行与功德。
在上一篇「禪宗的开悟明心是什麼意思?」的文章中,( http://www.chinafowang.com/bbs/viewthread.php?tid=84358&extra=page%3D1 ) 我们提到开悟明心就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第八识如来藏有祂自己的功能体性,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能生万法的体性,是真实与如如的体性、是离见闻觉知的体性,这些在经典上都有说明。而六祖大师在开悟明心时也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由此证明开悟明心时必定要亲证如来藏的这些自性。
以下我们用「圣言量」(经典、论典和真悟祖师之开示)和「现量、比量」来说明开
悟...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46
乾隆大藏经·大乘华严部·第0095部
《庄严菩提心经》一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菩萨发菩提心有十法。何等为十?
发第一心,成就众善本,譬若须弥山以众宝庄严;
发第二心,行檀波罗蜜,譬若大地长养众善法;
发第三心,行尸波罗蜜,喻若师子王能降伏众兽,灭除邪见故;
发第四心,行羼提波罗蜜,喻若那罗延坚固不可坏,灭除烦恼故;
发第五心,行毗梨耶波罗蜜,现行众善法喻若天华,如意说法故;
发第六心,行禅波罗蜜,喻若日光明灭除众闇故;
发第七心,行般若波罗蜜,诸愿得满足,喻若商贾客得离众难故;
发第八心,行方便波罗蜜,灭除诸障碍,喻若月盛满清净无秽故;
发第九心,欲满足本愿,游净佛国土乐听深妙法,灭除贫穷故;
发第十心,喻若虚空其智无穷尽,譬如转轮王成就一切种智故。
善男子,如是能发十种心名为菩萨,亦名摩诃萨,亦名无为众生,亦名无障碍众生,亦
名已得度众生,亦名不思议众生,然于此中亦无有心亦无菩提。
a*******g
发帖数: 867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初发心即成等正觉
乾隆大藏经·大乘华严部·第0095部
《庄严菩提心经》一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菩萨发菩提心有十法。何等为十?
发第一心,成就众善本,譬若须弥山以众宝庄严;
发第二心,行檀波罗蜜,譬若大地长养众善法;
发第三心,行尸波罗蜜,喻若师子王能降伏众兽,灭除邪见故;
发第四心,行羼提波罗蜜,喻若那罗延坚固不可坏,灭除烦恼故;
发第五心,行毗梨耶波罗蜜,现行众善法喻若天华,如意说法故;
发第六心,行禅波罗蜜,喻若日光明灭除众闇故;
发第七心,行般若波罗蜜,诸愿得满足,喻若商贾客得离众难故;
发第八心,行方便波罗蜜,灭除诸障碍,喻若月盛满清净无秽故;
发第九心,欲满足本愿,游净佛国土乐听深妙法,灭除贫穷故;
发第十心,喻若虚空其智无穷尽,譬如转轮王成就一切种智故。
善男子,如是能发十种心名为菩萨,亦名摩诃萨,亦名无为众生,亦名无障碍众生,亦
名已得度众生,亦名不思议众生,然于此中亦无有心亦无菩提。
P******A
发帖数: 126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杀生毁戒不得成就
杀生毁戒不得成就
索达吉堪布著
皈依三宝的众信徒、守菩萨戒和密乘戒者千万不能杀生,否则失坏一切戒律。佛经
云:“皈依佛者,真实居士,不依余天;皈依法者,当离害心;皈依僧者,不随外道。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云:“皈依戒三所断者:皈依佛,不得皈依外道诸天;皈依法
,断除损害众生,甚至梦中亦不得害众生;皈依僧,不依外道伴友。”是故若杀生,则
失坏皈依戒。若无皈依戒,则岂有居士、沙弥、比丘、比丘尼等戒?《七十皈依颂》云
:“一切虽有律仪,若无皈依则无戒。”若杀害众生,也定失坏菩萨戒,因根据经论,
一切菩萨戒的根本为愿菩提心,若故意损害宰杀众生,难道还有此心吗?设使无有菩提
心的种子,其余善法从何增长?《华严经》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
子。”若杀害众生,则违犯密乘十四条根本戒中的第三条瞋恨总道友和第四条对众生舍
慈心之戒。
无论修显宗或密宗,若杀害众生,则诸佛菩萨不会欢喜,若他们不喜,则永时不得
加持和成就。寂天菩萨云:“若谁安乐诸佛即欢喜,谁遭损恼佛心不悦生,有情欢喜诸
佛即欢喜,损恼有情即伤如来心。若人逼身烈火所烧燃,一切欲妙不能令心安,若人损
恼有情亦如是,更无余法可使佛...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厉鬼“阿甲”
Z.T.
在上师的家乡,流传着一个故事。上师嘱我录下,其中密意,不言而明。
在四川阿坝州下阿坝洼多村,有个喇嘛叫阿甲,专修莲花生大师忿怒咒,此人精进异
常,却乏悲心,于菩提心 法全不修及。因持莲师忿怒咒满一亿遍,贡高我慢,目中无
人,无般若智慧,遂致走火入魔,终而自杀。因其持咒修得定力,而成厉鬼。此鬼生时
贡高,死后仍自大 无比,每见出家人过来,便叉双腿,站于两山间,令其从裤裆下而
过,见土司贵人,也是如此。因无神通,钻其裤裆者多不知已受其辱。村中有位修证极
好的老太太 已证得天眼,看到这事,广为传扬,人们遂知。一次,五世嘉木样来阿坝
,路过两山间,遥见此厉鬼叉腿于山间,想叫他钻裆,嘉木样佯装不识,偷握白芥子,
到近 前,抛打芥子,将厉鬼打下山崖。
此后,厉鬼仍不改悔,老在村里显身,自 称是"阿甲活佛",屡屡做祟,迷人到河中
淹死。村人遂请江贡活佛的舅舅谢朗仁波且做大威德诛法火供,降伏厉鬼,令其护法。
至今,该厉鬼虽被摄伏,仍有慢 心,亦乏悲心,仍不能超脱。因他分别心大,对洼多
村的村民多有护持,别的村子必须在每年秋月19日给他烧供,不然他总会制造违缘。
江贡活佛开示说:法门再好,仍要...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50
《二规教言论》讲记(一)[论前]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给大家讲《二规教言论》。首先,这部论典的名称——《二规教言论——积聚
圣天世德之宝》,是以内容和作用来命名的。
“二规”是圣规和人规,即下面讲的“下品高尚世间规,上品高尚圣者道。”
“积聚圣天世德之宝”:“天”是天尊,“德”是道德,“宝”是如意宝。“天尊
”指有善天护法的护持。若有道德,那是真正的如意宝啊!世出世间的一切所愿都能迅
速成就。有善天护法的护持,一切就能顺利,能成就。
但是,一个人若想获得善天护法的护持,就要有仁义道德。若是没有仁义道德,没
有做人的标准,怎么能得到善天护法护持?人有人的标准,也可以说做人有做人的规矩
,人和畜生是不能一样的,你既然是人,就一定要按这个标准做人。若是没有规矩,那
就乱套了。做人有做人的规矩,按这个规矩做才是人;以做人的标准去做,才是真正的
人。
很多人表面上看是人,实际上不是人。有的人跟畜生差不多,有的人跟恶魔差不多
。什么规矩都不懂,什么标准都没有,糊里糊涂过日子。我们有一种谚语来形容这种人
:生...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