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 发帖数: 1421 | 1 卷五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
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
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
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
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
。以阎浮檀紫光金手。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振动。微尘如来住世界
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
未曾有。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
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惟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
提。令汝速登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
。更非他物。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花。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
。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再说《观经》中关于诸法实相的证得,从第八观佛菩萨像观开始,就渐次宣说理
入的部分,建立学人正确的知见,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诸佛如来是法界身
,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1十方如来都是法界身,法界身即是诸佛法界藏身,行者于
此观进行时,要有正知见,了知法身虽然无形无相,但此法身却能变现蕴处界等一切法
,普遍涉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而与众生同在;所以行者透过观想佛时,观想诸佛三十二相
八十种随形好同时,能够随应此智慧正理而不著于色相来想佛,故经中才说“应当要一
心系念谛观阿弥陀佛”,这里就是在建立理行的正知见与行门要领。接下来,若是利根
的人,于《观经》中的第九观遍观一切色想时,即可悟入诸法实相如来藏,譬如说:
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
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2
“见十方一切诸佛”并不是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因为单是一佛的身相就已广大
无边,又如何能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这里指的是“亦见佛心”,即是见佛的法身,
不是见佛的应身与报身。法身即是诸法实相——如来藏,如《佛说不增不减经》卷1说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3...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3 问:若是居士家况关系未皈依佛门,照佛戒律修持,未知和皈依功德一样否?(李清水)
答:皈依与修持,不必混为一谈。但既信奉佛,自当皈依,方合事理。惟修持不皈依,
虽有功德,但以无师承,而信奉亦欠诚敬,功德自少。设皈依者,而不修持,或懈怠不
进,亦无多大功德也。
问:昔闻‘三世因果’丝毫不少,则是说或数世而后受报,或数劫而后受报,敢问此世
间有无永远安宁,和平之可能?待弥勒尊者降生时,此间有无受恶报众生?战争、命案
有无发生可能?若无何故?(莫我虚)
答:此问题浅说不圆,深说难解,兹取折中之说。永远安宁,惟佛净土。此界名曰娑婆
,乃恶心众生其业所现者,原则无常,必经成住坏空阶段。世界尚不能永常,安宁焉有
永远之理。纵至弥勒降生,不过较末法现象少佳耳。五逆十恶,仍旧发生,成住坏空,
依然流转,如果天下太平,弥勒何苦来此。
问:闻已圆寂的章嘉大师是禅宗大德,而敝人是拜章嘉大师的(集体拜师),若依敝人
个性言,自觉宜修禅宗,若依环境言,则宜修净土宗,不知我应该何者为妥?(张维明)
答:章嘉大师实是密宗。应知皈依者,系皈依僧团也。此僧团中诸法皆备,若论修法,
则须视个人之根器,契合为佳。居士既以环境...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4 问:若是居士家况关系未皈依佛门,照佛戒律修持,未知和皈依功德一样否?(李清水)
答:皈依与修持,不必混为一谈。但既信奉佛,自当皈依,方合事理。惟修持不皈依,
虽有功德,但以无师承,而信奉亦欠诚敬,功德自少。设皈依者,而不修持,或懈怠不
进,亦无多大功德也。
问:昔闻‘三世因果’丝毫不少,则是说或数世而后受报,或数劫而后受报,敢问此世
间有无永远安宁,和平之可能?待弥勒尊者降生时,此间有无受恶报众生?战争、命案
有无发生可能?若无何故?(莫我虚)
答:此问题浅说不圆,深说难解,兹取折中之说。永远安宁,惟佛净土。此界名曰娑婆
,乃恶心众生其业所现者,原则无常,必经成住坏空阶段。世界尚不能永常,安宁焉有
永远之理。纵至弥勒降生,不过较末法现象少佳耳。五逆十恶,仍旧发生,成住坏空,
依然流转,如果天下太平,弥勒何苦来此。
问:闻已圆寂的章嘉大师是禅宗大德,而敝人是拜章嘉大师的(集体拜师),若依敝人
个性言,自觉宜修禅宗,若依环境言,则宜修净土宗,不知我应该何者为妥?(张维明)
答:章嘉大师实是密宗。应知皈依者,系皈依僧团也。此僧团中诸法皆备,若论修法,
则须视个人之根器,契合为佳。居士既以环境...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5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欢喜行。
此菩萨为大施主。悉能舍离一切所有。等心惠施一切众生。施已无悔。不望果报不求名
誉。不求生胜处不求利养。
但欲救护一切众生。欲摄取一切众生。欲饶益一切众生。欲学一切诸佛本行。欲正忆念
诸佛本行。欲得清净诸佛本行。欲得受持诸佛本行。欲显现诸佛本行。欲广说诸佛本行
。欲令一切离苦得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欢喜行。
菩萨修欢喜行时。一切众生欢喜爱敬。随诸方土有贫穷处。菩萨愿往生彼。豪贵大富财
宝无尽。于念念中有无量无边无数众生。诣菩萨所。白言。仁者。我等贫窭靡所资赡。
愿垂慈救得济生命。菩萨念念应其所须。悉令满足靡不欢喜。
菩萨不以求索烦重而生忧恼。但发无上大慈悲心施无厌足。欲令常来。来已称庆倍复欢
喜作如是念。我得善利。此等众生。是我福田是我善友。不请不求自来教诲。发起我心
修行佛道。我今应当如是修学。普令众生悉得欢喜。
我于三世所修功德。愿速成就清净法身。神力自在。悉令众生随其所须皆得欢喜。以此
功德。令诸众生悉成正觉。度脱无量众生。悉令究竟无余涅槃。我当先令一切众生满足
诸愿。然后我当成等正觉。
离我想众生想。我所想寿命想。种种想福伽罗想作者想。法界众生界空无差 |
|
b*****l 发帖数: 3821 | 6 如来藏,藏如来,烦恼身中有如来,如来不离烦恼身,出离烦恼是法身。什么是如来藏?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世尊,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此性清净如来藏
,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何以故?刹那善心非烦恼所染,刹那不
善心亦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烦
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本,
为通达法,为正法依,如实知见。”
《佛说不增不减经》
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
藏者即是法身。舍利弗。如我所说法身义者。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
如来功德智慧。
《金光明最胜王经》
善男子。是身因缘境界处所果。依于本难思议故。若了此义。是身即是大乘。是如来性
。是如来藏。
《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
此身即是如来藏故。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如石中金。如
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如子中牙。如藏中宝。如摸中象。如孕中胎
。如云中日。是故我言。烦恼身中有如来藏。
《央掘魔罗经》
...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7 甲、论因果之理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
要图。【书二】十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
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书
二】十一
●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
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权,则肆其狂妄之瞽论,以惑世诬民。已得其位,
则逞其暴虐之恶念,以误国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师友,未曾以因果报应之道
,以启迪之也。使稍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即不欲希圣
希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得也。以故天姿高者,更须要从浅近处着
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时栽培成性,如小树标使壁直。及至长成,
欲令其曲,不可得也。【书二】十一
●医家治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譬如有人咽喉臃肿,饮食难入,气息难出。必
先消其肿,然后方可按其病原,调理脏腑。若不先消其肿,则人将立毙。纵有治本之良
方... 阅读全帖 |
|
|
T*******y 发帖数: 6523 | 9 "The point 并不等同与so important ,你不需要扭曲对方的意思。"
I didn't mean to 扭曲.
"都说内观,可是内观的内容与方法并不一样
回到古老的经文才能知道
佛陀所教的内观的方法和内容是什么"
This is the part that I find confusing. There are different approaches, but
one can choose the approach that s/he feels comfortable and keeps at it,
rather than switching now and then. Hitting a wall is not a bad thing, but
often the dawn before a break-through.
As I see, the discussion on 经文 here is often on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some concepts or sentences, but not on expli...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0 ★宋朝有位京都官员外郎(官名),姓吕单名叫宏,其妻吴氏,夫妇二人各自吃斋守戒
,分别清静修行,都能通晓明悟佛的道理,惟吴氏虔诚事奉观音颇有灵感,每每于净室
中放著瓶子罐子几十个,以净水(或凉开水)注满,手持扬枝诵念大悲咒,往往见到观
音放光进入瓶罐之中,生病或有疾苦的人,喝了她的净水多数痊愈。尤甚这种咒水,积
年累月而不变坏,天气寒冷而又不结冻,当世称他为观音院君,还有二个丫头,也修行
净业,其中一个奉持戒律很严励勤苦,或者竟月不吃饭,但是每日只饮吴氏所念观音咒
的净水一盏(即一大杯),不久的时间,她忽然看见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现在目前,三
年之后,她就往生西方极乐国土了。(龙舒净土文)
★宋朝有个妇人郑氏,是浙江省钱塘地方的人,每日课诵观音经,念佛不辍,后来在病
中,预知时至,要洗澡更衣,洗毕向西方而坐。问家里人说:‘你们听到敲打磬的声音
没有?西方极乐国的净土诸位圣人都已到来。’不久之间;合掌欢喜的又说:‘阿弥陀
佛菩萨也来了,观音手拿著金台,如来接引我登座。’于是她忽然的坐著而殁了。(往
生集)
★宋朝江西的吉安县班氏的女儿,每日诵念观音普门品和弥陀经金刚经,念佛求度,往
生极乐国...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1 发信人: freeman08 (心树),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7 10:01:11 2017, 美东)
-你这个结论恐怕没有依据。
为何”无明”了,这个因为”无明”而有的”行”居然是清净的、出世间的呢?
这个问题大了 其他有争议的地方可以放着 可以各说各话 先看这问题
我见识浅薄,没看过古今有道高僧,不管上座部、大乘,有人这样说
或者 你可以举一个古今有道高僧或不管上座部、大乘的经典,有人这样说的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也许没人这样说过,就当我个人观察后乱说好了,当个参考就好
如果真的内观功力很深厚(那真的要非常非常深厚),观察到”行”在推动身心的运作
那时候如果采”正观”角度 : 诸法(这里指”行”)因缘所生,因缘所灭。此为无常,
无常则无我
那一定看得到
”行”会 因缘生(因为”无明”、无知而生),
”行”一推动则四识住,并且以下开始缘起,也就是不好的身心(五取蕴、五受阴)运作
开始了。
于是”触””受”这一段产生, 直奔向苦
为什么又提”触”ɨ...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2 净土宗
百科名片
净土宗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
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
宗多以净土为归。佛法西来,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该往生
净土的念佛法门,又称莲宗。唐代善导大师也是净宗重要倡导与推动者,被奉为净宗第
二代祖师。净宗历代祖师并无传承法统,很多还是宗门教下的大祖师,均为后人据弘扬
净土贡献推戴而来。中国净宗十三祖分别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
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及印光大师。
目录
弥陀西来
发展概况
五经一论
修持简述
净宗特色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展开
弥陀西来
佛教西来
种种资料显示,佛教传入中国年代远比西汉更久远。目前发现的有明确文字记载的
最早事件,如:官方权威的《太平广记》第284卷,引用《王子年拾遗记》一书,记述
题为《天毒道人》的事件,详细记载了燕昭王七年(前305年)来自印度的百四十岁高
僧尸罗(从文中对其的记载来看,是位具足神通的圣者无疑)来华(燕都)传法的事。
此年代已比印度阿育王时代更早,接近佛陀...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3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亦名禅那理行诸诠集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禅源诸诠集者,写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文字句偈,集为一藏,以贻后代。
故都题此名也。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
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
为禅那。此性是禅之本源,故云禅源。亦名禅那理行者,此之本源是禅理,忘情契之是
禅行,故云理行。然今所集诸家述作,多谈禅理,少谈禅行,故且以禅源题之。今时有
但目真性为禅者,是不达理行之旨,又不辨华竺之音也。然亦非离真性别有禅体。但众
生迷真合尘,即名散乱。背尘合真,方名禅定。若直论本性,即非真非妄,无背无合,
无定无乱,谁言禅乎?况此真性非唯是禅门之源,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
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藏识(出楞伽经)。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涅槃等经)
。亦是菩萨万行之源,故名心地(梵网经心地法门品云,是诸佛之本源,是菩萨道之根
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万行不出六波罗蜜,禅门但是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
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然禅定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德万
...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4 第3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
,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
。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推崇慧能一系,尤其对日后兴起的五家
七宗之禅的弘传,更是铺天盖地,使曾经盛行一时的神秀一系几近湮没,弘忍门下的传
禅之史亦被修正。长期以来,人们只能从南宗所传典籍中了解北宗禅法,这不免产生许
多不符史实之处,而曲解神秀一系。
神秀(605-706)生于隋大业元年(605),俗姓李,陈留尉氏(河南尉
氏县)人,年十三,“属隋季王世充扰乱,河南山东饥疫,因至荧阳义仓请粮,遇善知
识出家。便游东吴,转至闽,游罗浮、东、蒙、台、庐诸名山,嘉遁无不毕造。学究精
博,采《易》道,味黄老及诸经传。自三古微赜,靡不洞习。”他在游历期间,内外兼
修,博综多闻,受老庄玄学、《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和《四分》律仪等儒释道
的全面熏陶,使他“说通训诂,音参晋吴,”具备了日后成为一代教主的才学。神秀二
十岁时,在东都天宫寺受戒,四十六岁至蕲州黄梅...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15 女人不能成佛道 ?
“五漏之身,不能成佛道”, 說女人不能成佛道, 是不是在岐视女性 ? 其實不是的.
在《中阿含经》的《瞿昙弥经》中就说:「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能得如来无所著等
正觉,及转轮王,帝释,魔王,大梵天等终无是理。」
什么是五障?五漏呢?就是: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释,三不能成魔王,四不
能成转圣王,五不能成佛道。
为什么?因为:
一、梵王是净行,而女人多染。
二、帝释是少欲,而女人多欲。
三、魔王是坚强,而女人懦弱。
四、轮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
五、佛是万德圆满,而女人烦恼具足。
但是我们不要认为这么说是在岐视女性, 因为从经文可以很清楚的看出, 所谓的五
障、五漏,不是指身相上的,而是这个人精神的障碍,况且多染、多欲、懦弱、善妒、
烦恼也不是女人所专有,男人有这些毛病的也多的是。
如果从正确的观点看,有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具足性格的男子,都算是「五
障之身」,而女人如果能超越这些习气,就成为「丈夫」了。
佛陀对男女真实的见解,在《涅槃经》里,佛陀说 :「如来性是丈夫法故,若有众
生,不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男儿身,我说此辈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16 女人不能成佛道 ?
“五漏之身,不能成佛道”, 說女人不能成佛道, 是不是在岐视女性 ? 其實不是的.
在《中阿含经》的《瞿昙弥经》中就说:「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能得如来无所著等
正觉,及转轮王,帝释,魔王,大梵天等终无是理。」
什么是五障?五漏呢?就是: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释,三不能成魔王,四不
能成转圣王,五不能成佛道。
为什么?因为:
一、梵王是净行,而女人多染。
二、帝释是少欲,而女人多欲。
三、魔王是坚强,而女人懦弱。
四、轮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
五、佛是万德圆满,而女人烦恼具足。
但是我们不要认为这么说是在岐视女性, 因为从经文可以很清楚的看出, 所谓的五
障、五漏,不是指身相上的,而是这个人精神的障碍,况且多染、多欲、懦弱、善妒、
烦恼也不是女人所专有,男人有这些毛病的也多的是。
如果从正确的观点看,有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具足性格的男子,都算是「五
障之身」,而女人如果能超越这些习气,就成为「丈夫」了。
佛陀对男女真实的见解,在《涅槃经》里,佛陀说 :「如来性是丈夫法故,若有众
生,不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男儿身,我说此辈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 阅读全帖 |
|
l*******l 发帖数: 13923 | 17 农历六月十九 恭逢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农历六月十九是佛教界的重大记念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日。佛教认为,此日念佛
、诵经、持咒、放生犹为殊胜,具大功德。为什么把六月十九日定为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呢?这是因民间由来以久的一个说法演化而来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妙善公主,妙善
公主后来于六月十九日成道证果,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相,于是后人便把这一天定为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宋朝太师蔡京撰写的《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证果史话碑》,碑文中
说:妙善公主,在此香山修炼得道,妙善公主的舍利(遗骨)就葬在北宋熙宁元年(一
零六八年)重建的“大悲观音塔”下面。“大悲观音塔”是结构坚固雄伟的八角九层密
檐式砖塔,现尚保存完整。
《悲华经》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仍然为转轮圣王的时候,观世音菩
萨即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为“不眴”。当时宝藏如来为转轮王授记以后,不眴太子上
前禀白佛陀说:“世尊,今日我以广大音声,告知一切的众生,我所具有的种种善根,
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愿我行菩萨道的时候,若有众生遭受
到种种苦恼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堕落到没有光明的大黑暗处,身
心不安忧...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8 行菩萨道者,林林总总,或为帝王、或为大臣、或为儒者、或为武将、或为名商巨贾、
或为贩夫走卒,平日各谋其业、各行其道,而于尘世中广行布施济度、救人疾苦,虽示
有妻妾奴仆,实则已断诸欲、清净持身、平等视众,闲暇则禅定观照、游身法界。
一、在家学佛男众的模范人物
佛法住世,全靠出家僧众的主持和在家信众的护持。佛陀得道行化不久,度了许多人出
家,同时又有许多受了佛陀感化而皈依佛教的在家信众。在这些信众里面,包括有国王
、大臣、长者、居士、商贩、工人、农夫、乞丐等各阶层的人物。其中能自己虔诚奉行
佛法,又能本着佛陀精神去做社会慈善事业的,真不知有多少。现在举几个模范人物来
说:
(1)、博施济贫的须达多长者
须达多是佛世时代印度的一个大富长者,他的财产、商业、贷款,遍于恒河的两岸。自
从见佛起信而皈依了佛教,就用金砖布地构筑祗园来供佛及弟子行道说法。又能本佛教
的布施精神,去救济一切鳏寡孤独的平民,因此被人称为“给孤独长者”。
杂阿含经说他是“家有钱财,悉与佛弟子共”。他自己也说:“自今以后,门不安守,
亦不拒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行路乏粮者”。
(2)、助扬佛化的频婆娑罗国王
摩竭...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1566 | 19 生活总是有很多出人意料的事情,比如,你以为我要举个例子。
网友求最美英文,翻译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一开始,网友
翻的句子是这样的 ;“have life of year, happy to see you” 或 “Wake me up
,when my life ends”。有神人大显身手,翻译道:nice to meet you!
使用哇嘎下载毛片,输入了一个关键字KAO,然后就挑了一个下载,打开一看,傻了,
考拉吃树叶子。。
看了N多电影,终于明白电影咋分级的。普通级:好男人得到女主角;辅导级:坏男人
得到女主角;限制级:人人都得到女主角。
年轻人,要趁有活力的时候多出去走走,去旅游,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不要局限在当
地,走出去你才会发现,世界很大!所以说东城的要多去西城,丰台的也要多去劲松,
海淀的要去昌平看看,是不是这个道理?走出去!
老婆不在,我哄女儿睡觉,发现她睡着了,于是我坐在被窝里打开笔记本电脑看动作片,
我太入神不知什么时候女儿醒了侧过来看我的电脑,我一惊,马上把电脑移到床下,结
果女儿不答应,跟我说:爸爸,我要看那个吸手指的
小明有心理阴影,... 阅读全帖 |
|
|
f****u 发帖数: 443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forayu (thinkorswim), 信区: Wisdom
标 题: 密宗的 “渡亡法” 简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9 21:15:58 2014, 美东)
一、死亡的去向——归阴
人和一切众生都因密的不同和无明不觉的感欲造成种种业障,故而入苦道轮回
不止,所以死亡是不可抗拒的和不可避免的。生与死是一样的基因而形成,生与死的感
受都是相等的,只是归属两个方面,即生者为阳,死亡归阴,是一个方向的两个境地。
在进阳时,即人降生之前后的瞬间,皆是迷茫的,而死前死后也也都是在迷茫中和朦胧
中。死亡和出生这是瞬间都意味着一个新的突变,这是人从一个恶境进入另一个恶境。
这两个恶境都逃脱不掉欲界,这两个恶境都是情况不同的造业的因缘。现在我们谈谈死
亡。过去几千年,甚至几劫吧,人类有智慧以来,对生死有所探索,对生是乐观的,对
死是恐惧的,这都是中阳中有欲之故。这个欲界和色界一切众生都有留恋和热爱,舍不
得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对死亡是极以厌恶,恐惧,畏惧;但这种种的留恋,种种的恐惑
不安都摆脱不了死...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922 | 22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一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其地坚固,金刚所成;上妙宝
轮,及众宝华、清净摩尼,以为严饰;诸色相海,无边显现;摩尼为幢,常放光明,恒
出妙音,众宝罗网,妙香华缨,周匝垂布;摩尼宝王,变现自在,雨无尽宝及众妙华分
散于地;宝树行列,枝叶光茂。佛神力故,令此道场一切庄严于中影现。其菩提树高显
殊特:金刚为身,琉璃为干;众杂妙宝以为枝条;宝叶扶疏,垂荫如云;宝华杂色,分
枝布影,复以摩尼而为其果,含辉发焰,与华间列。其树周圆咸放光明,于光明中雨摩
尼宝,摩尼宝内,有诸菩萨,其众如云,俱时出现。又以如来威神力故,其菩提树恒出
妙音,说种种法,无有尽极。如来所处宫殿楼阁,广博严丽充遍十方,众色摩尼之所集
成,种种宝华以为庄校;诸庄严具流光如云,从宫殿间萃影成幢。无边菩萨道场众会咸
集其所,以能出现诸佛光明不思议音。摩尼宝王而为其网,如来自在神通之力所有境界
皆从中出;一切众生居处屋宅,皆于此中现其影像。又以诸佛神力所加,一念之间,悉
包法界。其师子座,高广妙好:摩尼为台,莲华为网,清净妙宝以为其轮,众色杂华而
作璎珞。堂榭、... 阅读全帖 |
|
f****u 发帖数: 443 | 23 一、死亡的去向——归阴
人和一切众生都因密的不同和无明不觉的感欲造成种种业障,故而入苦道轮回
不止,所以死亡是不可抗拒的和不可避免的。生与死是一样的基因而形成,生与死的感
受都是相等的,只是归属两个方面,即生者为阳,死亡归阴,是一个方向的两个境地。
在进阳时,即人降生之前后的瞬间,皆是迷茫的,而死前死后也也都是在迷茫中和朦胧
中。死亡和出生这是瞬间都意味着一个新的突变,这是人从一个恶境进入另一个恶境。
这两个恶境都逃脱不掉欲界,这两个恶境都是情况不同的造业的因缘。现在我们谈谈死
亡。过去几千年,甚至几劫吧,人类有智慧以来,对生死有所探索,对生是乐观的,对
死是恐惧的,这都是中阳中有欲之故。这个欲界和色界一切众生都有留恋和热爱,舍不
得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对死亡是极以厌恶,恐惧,畏惧;但这种种的留恋,种种的恐惑
不安都摆脱不了死亡的诱惑,尤其是一些巨富更加恐惧死亡的到来。我们人类应该树立
一个正确的死亡观,死亡是归向,是归到另一个境界,这个境界也是个色界,一切都是
物象。当死亡成立时,人的幽灵从躯体中腾出慢慢游荡往另一个境界。这个境界是一片
朦胧,有淡淡的日光,淡淡的月亮,淡...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4 十方世界的一切诸佛如来,他们是成就了一切种妙智;因此十方诸佛,于八识心王
及一切法,没有一个不具足了知的,那如果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任何一个人得要对于
一切诸法的内涵,全部具足了知以后,这样才能够说,他是具备了一切种智,才能够说
他是成佛了,这个时候,祂是任运而有不思议业,诸佛如来所拥有的这样的功德,乃是
连等觉菩萨都无法想象的,当然那些凡夫外道们,更不用说了。等觉菩萨的第八识都还
不能和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还不能和善十一心所有法相应,所以等觉菩萨还是得要用
意识心、用末那心来弘扬佛法,但是诸佛如来却是不一样,诸佛如来祂们是可以用意识
心跟某甲说法,同时又以末那跟某乙说法,祂们的真心如来藏真如心,却同时在跟某丙
说另外一种妙法,这是可以分别独立去运作的;这个殊胜的功德的境界相,是等觉菩萨
怎么想也想不通的。既然等觉菩萨都无法想通的,那我们就更不用想了,所以等觉菩萨
见了诸佛如来的时候,他们乃是非常非常地恭敬诸佛如来,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们知
道,自己的福德、自己的智慧,乃是差如来差太大了,所以等觉菩萨的慢心是最少的,
因为他最清楚,自己真的是差太远了。
一般人如果他没有大善知识... 阅读全帖 |
|
m******l 发帖数: 613 | 25 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其地坚固,金刚所成;上妙宝轮,
及众宝华、清净摩尼,以为严饰;诸色相海,无边显现;摩尼为幢,常放光明,恒出妙
音,众宝罗网,妙香华缨,周匝垂布;摩尼宝王,变现自在,雨无尽宝及众妙华分散于
地;宝树行列,枝叶光茂。佛神力故,令此道场一切庄严于中影现
--------------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有十种名号,似乎对应着觉悟对迷惘的十番救护。天人师应验了希饶僧格感动扎什伦
布的缘起,而正遍知则成了班禅喇嘛在这娑婆世界引人膜拜的表达。强巴佛,这位以慈
悲心超越凡夫相获佛授记的阿逸多,圆满点明了人道纷扰的心性最终的归属。
绛红的院墙,金色的屋顶,艳如点唇,紧抿着护持最珍贵的教法;炫似眉眼,张扬着鼓
励最动荡的心绪寻求深刻的安宁。班禅喇嘛的名号,保留着层叠经藏下八万四千劫后摒
弃分别见的慈悲,珍藏着等觉位以来四十八大愿的勇猛,三大阿僧祇劫历练成净土世界
对轮回有情的细微惜怜。显密同修,三乘普受。 这座象征着佛智深若大海的所在,将
一撇一捺走向的全部经墙铺满文殊智慧的风帆。而空灵,正是在这样的 |
|
x****o 发帖数: 21566 | 26 马伯庸:玄奘译经时有五不翻的原则,五种情况下音译不意译。比如”唵嘛呢叭咪吽“
六字大明咒,即采取梵语音译。如果《大唐日报》批评天竺语对唐音纯洁性造成了污染
的话,那就成了”佛祖哎希望我能靠着如意宝珠和白莲花早成功德早成正觉哟。” 孙
悟空如果被译成这种译文的法帖压在山下,心情一定会很郁闷吧? |
|
B***o 发帖数: 133 | 27 “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契理契机。
(仅供参考)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选自《心声录》: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31)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2011-08-22 21:01:21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203
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理与文句
,指一指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一九八七年演讲于北京莲舍)
(一) 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
(二)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三) 背觉合尘与背尘合觉勤
(四) 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五) 真觉路会归净土
(六) 觉路进程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
;欲证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
道路上,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
修,行,果,先有正见,才有正修。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28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
唐天竺沙门般刺密帝译 乌长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授
http://www.qldzj.com.cn/htmljw/0442.htm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美国北加州万佛城宣化禅师述
菩萨戒弟子方果悟笔录
http://www.foxue.org/zsyz/ok/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 |
|
x******i 发帖数: 14369 | 29 一、总义
(一)修法的重要性
前面讲过,自他相换等三个修法具有两种作用:其一、在未发菩提心时,虽然不容易产
生真实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的念头,但通过这三个修法的锻炼,却可以生
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其二、在已发菩提心后,通过这三个修法的锻炼,可以使已经生
起的菩提心更加稳固和发展。
另外,前面也曾经讲过,菩提心和自他相换等修法是非常伟大的。虽然没有单独修忏悔
的法,但在菩提心生起来的同时,就连五无间罪、谤法罪之类非常严重的罪业,都会得
以减轻,而杀生、偷盗等一般的罪业,则能从根本上得以清净。所以,菩提心自身就具
备了清净罪业和积累资粮的两种能力;同样的,自他相换等修法也具有相同的作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许多人可能尚未生起无伪的、不造作的菩提心,但正如前面所
讲的一样,对我们这样的凡夫而言,菩提心的修法并非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肯下功
夫精进修行,就一定可以生起菩提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虽然许多学佛的人每天都在打坐、修行,但有些人所谓的打坐、修行,实际上却
是很盲目的。比如,有些居士只懂得念诵一些密法的仪轨或本尊的心咒,根本不理解仪
轨的含义,却自以为在修生起次第或圆...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0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
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
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
切种子和盆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
?则不曾着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
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
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
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
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
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
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是
否...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1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
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
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
切种子和盆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
?则不曾着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
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
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
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
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
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
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是
否... 阅读全帖 |
|
y**s 发帖数: 563 | 32 王菲演唱"心经 "网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bx74s_L6bM&feature=fvwrel
歌词(唐。三藏玄奘法师譯)
及翻译成白话文注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堪称为:世界上最短最经典的经书)
观自在菩萨(般若智慧已经达到自在境界的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当他修行般若智慧达到波罗蜜多觉悟境界的时候)
照见五蕴皆空。(洞见色、受、想、行、识五蕴乃是人类虚空的妄想)度一切苦厄。(
所以菩萨要为众生解脱一切执着于生死烦恼的苦厄)舍利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所看见的物质世界其实是你的精神世界)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物质世界就是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就是物质世界)受想行
识。亦复如是。(人类所谓的感受、思想、行为和认识也是如此)舍利子。(智慧第一
的舍利子啊)
是诸法空相。(其实一切法都不是法,只是人类虚空的精神幻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真实的世界不会产生,也不会灭亡),(不会被尘埃沾污,也不需要去
洁净),(任何东西都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是故空中无色。(在真实世界里并没有物质这一概念)无受...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170 | 33 收藏了
王菲演唱"心经 "网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bx74s_L6bM&feature=fvwrel
歌词(唐。三藏玄奘法师譯)
及翻译成白话文注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堪称为:世界上最短最经典的经书)
观自在菩萨(般若智慧已经达到自在境界的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当他修行般若智慧达到波罗蜜多觉悟境界的时候)
照见五蕴皆空。(洞见色、受、想、行、识五蕴乃是人类虚空的妄想)度一切苦厄。(
所以菩萨要为众生解脱一切执着于生死烦恼的苦厄)舍利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所看见的物质世界其实是你的精神世界)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物质世界就是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就是物质世界)受想行
识。亦复如是。(人类所谓的感受、思想、行为和认识也是如此)舍利子。(智慧第一
的舍利子啊)
是诸法空相。(其实一切法都不是法,只是人类虚空的精神幻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真实的世界不会产生,也不会灭亡),(不会被尘埃沾污,也不需要去
洁净),(任何东西都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是故空中无色。(在真实世界里并没有物质这一...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478 | 34 [上一篇] [本讨论区] [回信到本版] [修改] [删除] [回信给作者] [下一篇] [同作者阅读] [同主题阅读]
[返回首页] [分类讨论区] [全部讨论区] 讨论区
发信人: corpus (corpora),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Mar 8 08:25:30 1999)
黄念祖老居士著《心声录》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一九八七年演讲于北京莲舍)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欲证
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道路上,
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修,行,果
,先有正见,才有正修
。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理与文句,指一指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希
望初机的同修,认清目标与道路,稳步前进。
(一)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大教之源,万法之本。
当初本师释迦牟尼佛,舍弃了王位,舍弃了最美丽的眷属,舍弃了世间难舍的一切,
只是因为大悲心...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9 | 35 今人的文章,讲菩提心的很少。我看,这篇讲的是很实在的。WACHI兄说这文讲的空泛
,末学不敢苟同。
几位网友说看不懂或者太长,就斗胆点一下;评文章贵在点石成金,我来评就是点金成
铁了。
佛教,不管何宗何派,南传上座部还是藏传金刚乘,也离不开三主要道,即出离心,菩
提心和中道正见。从相上说,出离心可以说是前行,中道正见可以说是核心。这篇文章
起码指出三点:1)菩提心是可以含摄中道正见的(初发心即成正觉)
2)具体实施方法可以以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为指导原则
3)不应因怕“爱见”而舍“大悲”
我看这篇文章和越尘居士的“略说劝发菩提心”强调菩提心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如出一辙
,但在具体操作的讲法上则各有千秋,而可以看出此文的作者在华严经上是花了很大功
夫的。
(小注:越尘居士的止、观、菩提心三篇文章,被网友们称作“麻叔老三篇”;对于指
导修学方向很值得借鉴。) |
|
b**d 发帖数: 7644 | 36 回光之名何昉乎?昉之自文始真人也(即关尹子)。回光,则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所
谓精思者此也,纯气者此也,纯想者此也。初行之诀,是有中似无。久之功成,身外有
身,乃无中生有。百日专功,光才真,方为神火。百日后,光自然聚。一点真阳,忽生
黍珠,如夫妇交合有胎,便当静以待之。光之回,即火候也。
夫元化之中,有阳光为主宰。有形者为日,在人为目。走漏神识,莫此甚顺。故金
华之道,全用逆法。回光者,非回一身之精华,直回造化之真气。非止一时之妄想,直
空千劫之轮回。故一息当一年,人间时刻也;一息当百年,九途长夜也。凡人自哬的一
声之后,逐境顺生,至老未尝逆视。阳气衰灭,便是九幽之界。故《楞严经》云:“纯
想即飞,纯情即堕”。学人想少情多,沉沦下道。惟谛观息静,便成正觉,用逆法也。
《阴符经》云:“机在目”,《黄帝素问》云:“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是也。
得此一节,长生者在兹,超升者亦在兹矣。此贯彻三教工夫也。
光不在身中,亦不在身外。山河大地,日月照临,无非此光,故不独在身中。聪明
智慧,一切运转,亦无非此光,所以亦不在身外。天地之光华,布满大千。一身之光华
,亦自漫天盖地。所以一回光,天地山河 |
|
h*********0 发帖数: 31 | 37 《净土五经》后附《华严经·净行品》缘起序
《华严》妙典,理事圆融,理由事显,事因理成,理事各臻其极,圆证毗卢法身。
以故如来初成正觉,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如来自
证法门诸因果法。因果,即事。如来自证之法,即一真法界,寂照圆融,不生不灭,非
有非空之真如佛性也。此之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佛以究竟证故,常享常、乐、
我、净之法乐。众生以彻底迷故,恒受生死轮回之妄苦。譬如大圆宝镜,经劫蒙尘,虽
有照天照地之光,莫由发现而得受用。故借诸菩萨,互相酬倡,为说十信、十住、十行
、十回向、十地、等觉各法门。又复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期圆满佛果。此如来以
自证之因果,普示一切众生,令其各各亲证之一大轨范也。
其在信位,则以《净行品》,为以因地心,上契果觉之弘誓大愿。虽进而登十住、
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各深位,犹复以此一百四十一愿,而为进修之据。是知此一
品经,关系甚大,不徒为入佛之初基,洵可谓成佛之大本。而末世众生,根机浅薄,果
能心心念念,常诵此文,常发此愿,便可三业顿获清净,念念上契佛心,临终直登上品
,与《普贤行愿品》功德,交光互映,无或差池。故宋初省常 |
|
p*******y 发帖数: 782 | 38 净修三字经
净土宗,信愿行。皈三宝,觉正净。
无量寿,第一经。菩提心,专念佛。
戒定慧,过三关。得妙法,成正觉。
末法期,净土成。上中下,都能通。
五逆人,十恶众。自悔过,带业生。
学弥勒,量如海。慈颜笑,六和敬。
广善缘,种福田。修忍辱,防火烧。
猛精进,得正果。逆顺境,不贪怨。
逆损我,消业障。不妄想,莫执着。
不攀缘,便随缘。信因果,断烦恼。
出六道,超三界。了生死,得解脱。
大势至,圆通章。无上法,六洪名。
万人修,同等觉。普贤行,十大愿。
回家去,归极乐。寻佛法,日常生。
人事物,恭敬心。心对口,口对心。
发菩提,善中善。清净心,得自在。
吃住行,苦为荣。世间事,无争求。
到后来,总是空。观自在,大慈悲。
众生求,必有应。随众愿,乐无穷。
地狱天,一念差。身口意,修正行。
善恶业,无我份。修净业,存神识。
杀业重,定报应。守五戒,老寿星。
弘印经,开智慧。子孙孝,得聪明。
万恶源,贪嗔痴。贪心重,迷不觉。
看得破,放得下。常布施,破贪心。
断恶源,修福慧。奉师长,孝父母。
上四恩,下三途。了恩怨,从零起。
报佛恩,弘净土。慈悲心,修佛缘。
度有缘,救有难。诸善行,恶莫做。
修 |
|
d**********l 发帖数: 647 | 39 1 问曰:西方净土与兜率天宫,二处校量有何优劣?
释曰:此处之优劣,其事显然,有识咸知,讵劳更问?然前德已有净土之论,具言优劣
,无劳此释。然前德所制犹有未喻,今更略辨显其优劣。以十二义彰其优劣:
一主,二处,三眷属,四寿命,五内外,六身色,七相好,八五通,九不善,十灭罪,
十一受乐,十二受生。
言主者,兜率天主迹现凡夫,虽名补处,未成妙觉,纵当成道只现化身;阿弥陀佛已成
正觉,居处净土,多现受用身。据实而论,故无优劣。降迹化物,师弟道殊,当成现成
。化佛报佛,觉满未满,现粗现妙,优劣不同,其义一也。
言处者,兜率是娑婆秽土,欲界劣天;极乐是净土胜方,超众妙刹。论其胜劣,无可比
方,美丑显然,其义二也。
言眷属者,兜率天宫多间男女;极乐净刹少说女人。以此相形, 自分好恶,胜负悬隔
,其义三也。
言寿命者,兜率天寿用人间四百年,为彼一日一夜。即以彼之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
月为一年,寿命四千岁。然有中天,不尽天寿;讵比西方寿命无量阿僧祗劫?以斯相并
,无以相俦,长短不同,其义四也。
言内外者,兜率天宫有内外院。内即亲近补处,永无退转,外即耽兹五欲,不免轮回
。觉师子道亚世亲,犹生外院。婆...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7644 | 40 出 神 景 出 神 收 神 法 第 八
问曰:“《直论》中所谓‘神已纯全,胎已满足,必不可久留于胎。再用迁法,自中下
而迁于上丹田,以加三年乳哺之法。’伏望指示。”
曰:“上丹田名泥丸宫,阳神归伏之本官也。归伏本宫,神未状健,如婴儿幼小,必凭
乳哺,故有乳哺之名。倘拘神手上丹田之小境,则失还丹之义旨,大悖乳哺之法矣。其
法兼存养之全体,出收之大用而言者也。盖存养之功,不着意于上田,亦不纵意于上田
。惟一阳神寂照于上田,相与浑融,化成一虚空之大境,斯为存养之全体,乃为乳哺之
首务也。存养功纯,自有出神之景焉。出神景现,神可出矣。当出而不出,则不超不脱
,难入圣阶。故出神之景,在所当知也。当其存养功纯,忽于定中见空中六出纷纷,即
出神之景也。斯时也,即当调神出壳,一出天门而旅收焉。出则以太虚为超脱之境,收
则以上田为存养之所。须知出收之时少,而存养之时居多。又出宜暂而不宜久,宜近而
不宜远。站则出一步而旋收焉,或出多步而旋收焉。久之或出一里而旋收焉,或出多里
而旅收焉。乃至百千里皆以渐次而至,不可躐等而至也。所以然者,以婴儿幼小,迷失
难归。或有天魔来试乱我心君,故须出入谨慎,方能全虚空之... 阅读全帖 |
|
y**s 发帖数: 563 | 41 王菲演唱"心经 "网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bx74s_L6bM&feature=fvwrel
歌词(唐。三藏玄奘法师譯)
及翻译成白话文注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堪称为:世界上最短最经典的经书)
观自在菩萨(般若智慧已经达到自在境界的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当他修行般若智慧达到波罗蜜多觉悟境界的时候)
照见五蕴皆空。(洞见色、受、想、行、识五蕴乃是人类虚空的妄想)度一切苦厄。(
所以菩萨要为众生解脱一切执着于生死烦恼的苦厄)舍利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所看见的物质世界其实是你的精神世界)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物质世界就是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就是物质世界)受想行
识,亦复如是。(人类所谓的感受、思想、行为和认识也是如此)舍利子。(智慧第一
的舍利子啊)
是诸法空相。(其实一切法都不是法,只是人类虚空的精神幻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真实的世界不会产生,也不会灭亡),(不会被尘埃沾污,也不需要去
洁净),(任何东西都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是故空中无色。(在真实世界里并没有物质这一概念)无受...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42 一时,佛在舍卫城(Rajagadha)。城中有一施主(Pindadayaka),财富圆满如多闻天
子(Vaisravana,四天王中北方天王,佛教中为护法并恒施福之神。《法华义疏》云:
“恒护如来道场而闻法,故名多闻天子。”),崇奉外道宗派,娶妻后过着幸福美满的
生活。不久,其妻生下一子,肤色金黄,头如宝伞,鼻形妙高,具种种相好。施主为孩
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及酥油等各种食品喂养
,孩子如海中莲花般迅速成长起来。到他蹒跚学步之时,施主为他买了只聪明活泼的小
母狗(Soni)。这只狗不喜外道,喜欢内道,每次见到外道信徒总是发狠狂吠,扑上去
撕咬他们的衣服,看见内道比丘(Samana Bhikkhu)时却高兴地摇尾、转绕、舔脚,如
是等等,行为十分恭敬。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Bhagava)及十方三世诸佛(Buddha),均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
(Catasso Appaman Nayo,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
畏)、七菩提支(Saptabodhyanga,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念觉支
、定觉支、行舍觉支)、八...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43 总之,在生死轮回之中,一切的幸福和圆满都是欺惑性的,唯有业因果才是真实不欺的
,只有对因果生起定解才有实义。所谓的因果法则,从广义上讲,就是凡有因则必定有
果,也就是说诸法都是因缘所生的;从狭义上讲,就是众生所感受的苦乐果报,都是以
往昔的善恶业导致的——造善业会感受快乐,造恶业会感受痛苦,就像播下甜种会收获
甜果,播下苦种会收获苦果一样。因果法则既不是造物主的创造,也不是佛陀的发明,
它是一切万法本有的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就像没人能否认水往低处流一样
,再有智慧的人也无法否认因果法则。
可惜的是,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不懂因果法则,所以举手投足都在造恶业,一辈子下
来积累了无量的罪业,这些人的前途是无边的黑暗,等待他们的是无量的痛苦。尤其是
现在许多人,由于对业因果存在愚痴无明,造下了许多杀生的恶业。有些佛教徒在学佛
之前,因为没有善知识的教化,也在无知的状态下杀了许多众生。这些杀业的果报正在
等着每个造业者,想想这些可怕的果报,大家一定要改过自新。因此上至高僧大德、下
至乞丐的所有人,都有必要学习因果法则,尤其要深刻地认识到杀生的过患。
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到杀生的...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4 莲生活佛卢胜彦所成的佛
莲生活佛的称号是:
西方莲池海会,摩诃双莲池,十八大莲花童子,白衣圣尊,红冠圣冕金刚上师,主
金刚真言界秘密主,大持明第一世灵仙真佛宗,卢胜彦密行尊者。
「莲生活佛」开示:「我依『真佛密法』修行,『四加行法』丶『上师相应法』丶『本
尊法』丶『宝瓶气』丶『拙火』丶『中脉』丶『开五轮』丶『五金刚法』丶『无上密』
丶『大圆满』,依次而修,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就『华光自在佛』。」
然而在卢先生的着作真佛论剑中有这麽一篇开示, 他这麽说 :
===
『入罗刹鬼国
有一个晚上,我入了罗刹鬼国,这是一个极其可怖畏的国度,有大头鬼丶肮脏鬼丶独眼
鬼丶无手鬼丶无脚鬼丶排骨鬼。……
有一种鬼很特殊,内脏挂在身体外面,浑身虫形蚁爬。
这些鬼的行止:
淫乱。
食腥血。
口说绮语。
怪异。
念一些奇奇怪怪的经文。
祭鬼。
裸体。
互相杀戮,大口啃手啃脚。
我简直无法形容罗刹鬼国了,因为在这个国度,这个罗刹鬼的世界,真是罪恶之城,
颠覆了我的
思想,我这一生,从来没有想过有这样的世界存在。我的思想中没有这种慨念。
●
我想起了「庞克」,「痞客」,「无赖」,「嬉皮」,「流氓」这一群人聚在一起...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5 寻 伺
一般佛教徒对“寻伺”的使用大部份限于对禅定的描述,或对这对“心所”的意义的解
读,在生活中,“寻伺”往往被其它名词所取代。但是“寻伺”有不可取代的独特性,
无法用别的心法来涵盖,若对于“寻伺”不了解的话,对行持来说,总是有缺损。
寻伺的定义
在经中并未对各别对“寻”“伺”下定义,阿毘达摩中,有对“寻伺”这对究竟法下定
义,令其意义明确。
《分别论.禅那分别品》(vibhavga,12. jhanavibhavgo,no.565. cscd版)说 :“
savitakkam savicaran”ti atthi vitakko, atthi vicaro.有“寻”、有“伺”称为
“有寻、有伺”。
tattha katamo vitakko?什么叫做“寻(思)”?
yo takko vitakko savkappo appana byappana cetaso abhiniropana samma savkappo
ayam vuccati “vitakko”.无论什么寻、寻思、思惟、安止、极安止、心的安置、正
思惟,是名为“寻”。...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6 本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503852700102vq24.html
作者 修慈法师
萧平实何许人也?按其自传:萧平实,一九四四(甲申)年生于台湾中部小镇。世
代务农,父祖 皆为三宝弟子。十三岁丧母,初识无常。少时即好打坐及方外之术,亦
习金石拳术古文针灸等。自小厌恶迷信,每斥神造世间之说,不信神能 造人。 兵役期
满后辞父离乡,于台北市觅职。五年后成立事务所,执行业 务;虽游世务,而乐于暗
助弱小。 历练世间法十八年后,于一九八五年归依三宝,鼎力护法,勤种福 田。始修
持名念佛,自成无相念佛功夫。一九八九年初,转修体究念佛--参禅。十月前往印度朝
圣,多有感应。返国立即结束事务所业务,专 心护法及参禅。次年十一月于家中闭关
,摒绝一切外缘,苦参十九天后 破参。 嗣即深入藏经,以三乘法义印证无讹。乃于一
九九一年仲夏出而弘 法度众...
可见,此人所言之悟,为其自证,并非当代大德公认。相反的是当今台湾佛教界,
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法鼓山宗长圣严法师,台湾中台山惟觉法师,台湾慈济会证
言法师,等台湾诸大德公认为"邪师"其见为"邪见"。按...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47 印度社会等级很严。释迦牟尼佛(应该是尼泊尔地方出生)提倡众生平等,教化众生。
释迦牟尼佛时期,没有一个统一的印度国家,都是许多小国家。如他父亲,就是一个国
家的国王。那是语言也有很多,没有统一的语言。
这些佛菩萨,不能以地球上国籍来分。他们的法身,遍虚空尽法界。不能只看他们的肉
身。观音菩萨久远劫以来,早成正觉,号正法明如来。为了教化众生,他现菩萨像。有
个妙善公主的故事,就是讲观音菩萨过去世的故事。这故事,不是发生在印度。
土地神等,各个地方都有。 |
|
p****t 发帖数: 5814 | 48 我和老婆,在国内认识,结婚也10年了(中间离过一次婚,这个是问题所在),现在又
要离婚了 ,有2个娃,无奈,也要离。
多年前,当我家老大才2岁时,老婆突然对我说,要离开我,一开始我觉得莫名其妙,
后来才知道她喜欢了另一个人,那时虽然不舍,但是最终还是尊重她的决定,和她离婚
,放她走了。哪知半年后,她又来找我,说想和我复合,虽然我朋友们大多反对,我还
是毫不犹豫的接受了她,不单是为了孩子,还因为我还是深深的爱着她。于是我们复婚
了,以后觉得生活好了不少,也有了老二。而当我正觉得这样平淡的生活会伴随我一辈
子时,一天,老婆竟然又和我说,又要和我分开,说我和她不是同类人,而且竟然说上
次回到我身边只是想要个靠山,把我给气的,而且又莫名其妙,这次我的第一反应就是
她又喜欢上别的人了,问她,她矢口否认。但是随后我终于知道了她的确又喜欢别人了
,我无语,一个人能原谅一次,第二次是绝对不值得任何的同情了。
孩子们很乖,但是每当我看着她们时,我很无奈,甚至痛苦,迷茫。老爸是不能保住这
个家了。想着不久得将来,这个家将四分五裂,我很痛苦。当我问起老婆为什么还要生
老二时,她无语,孩子很无辜啊,为什么要将... 阅读全帖 |
|
y**s 发帖数: 563 | 49 一"心经"翻译版本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通往智慧的彼岸)
反观内照而心得自在的菩萨深入的修行时看到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
都具有空性,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
菩萨对学生舍利子说,形相不异乎虚空(形相是众多更细微的形象的假合,拆来分析,
无一形相可得,无限拆析皆具空性,所以形相不异乎虚空),虚空不异乎形相(空无的
本质也离不开表象),所以形相等于虚空,虚空等于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
都是一样的。
舍利子呀,一切法则都是空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因此虚空是没有形
相的,也没有情欲、意念、行为和心灵,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更没有
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去除了眼睛所能识别的界限而超脱了眼界,直到去除
了心灵所能感受的界限而超脱了心识界,没有不能了解的,也没有“不能了解”的本源
,直到没有老和死,也没有“老和死”的根源,没有各种痛苦,也没有各种痛苦的因缘
,没有得道后的寂灭,也没有修行证道的过程,没有智慧的(主观)概念,所以也没有得
失的(主观)概念。
由于没有得失的幻扰,菩萨这时已经开悟,于是菩萨恒于菩提、精进勇猛、求欲速证,
依照心经修行...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425 | 50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通议卷第六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清河房融笔受
明南岳沙门憨山释德清述
二观音耳根圆证分三
初述观行所由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
恒河沙劫。於时有佛出现於世名观世音。我於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
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二述根获圆通分三
初此根初解先证人空分二
初亡前尘
初於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二尽内根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二空性圆明以证法空分二
初遣观智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次遣重空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
三俱空不生顿证一心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三述入流成正觉分二
初总显顿超十地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
。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
仰
议曰。此观音耳根圆证也。於音言观则已不用耳闻矣。所师之佛名
观音者显法有所本也。从闻思修者谓从闻中思而修之也。初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