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 发帖数: 7025 | 1 「鄙法不应近,放逸不应行,不应习邪见,增长于世间。
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向邪者,违于法,不乐于法;向正者,乐于法,不违于法。何等为向邪者,违于法,不乐于法?若邪见人,身业如所见,口业如所见,若思、若欲、若愿、若为,彼皆随顺,一切得不爱果,不念、不可意果。所以者何?恶见谓邪见,邪见者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譬如苦果种著地中,随时溉灌,彼得地味、水味、火味、风味,一切悉苦。所以者何?以种苦故。如是邪见人,身业如所见,口业如所见,若思、若欲、若愿、若为,悉皆随顺,彼一切得不爱、不念、不
可意果。所以者何?恶见者谓邪见,邪见者能起邪志乃至邪定,是名向邪者,违于法,不乐于法。
何等为向正者,乐于法,不违于法?若正见人,身业如所见,口业如所见,若思、若欲、若愿、若为,悉皆随顺,彼一切得可爱、可念、可意果。所以者何?善见谓正见,正见者能起正志乃至正定。譬如甘蔗、稻、麦、葡萄种著地中,随时溉灌,彼得地味、水味、火味、风味,彼一切味悉甜美。所以者何?以种子甜故。如是正见人,身业如所见,口... 阅读全帖 |
|
|
|
f***2 发帖数: 162 | 4 强烈推荐回家人老师的戒淫
戒淫(上篇)
这篇《戒淫》上篇,共分7大部分,分别是:
1.为什么要戒淫;
2.从相上看,正淫与邪淫的区别;
3.相上戒淫的原理(相上的淫是如何生成的);
4.如何戒;
5.戒不住相上淫的关键(戒淫的以后的事情);
6.根据不同的人建立的不同的戒邪淫模式(系统戒邪淫程序,心理测试等);
7.以后的问题。
里面还有很多小的标题,如现代人普遍的正淫观点,如现代人一些邪淫现象的生成等等
。总之会纵文化,含历史,看宗门,分正邪,破无明,说详尽,适现在,晓厉害。因此
对于大家的问题,如前面已经讲述范围中的,会立刻回答的,对于后面的要讲述的,可
能要过几天回答,见谅。
戒淫(上篇)
前言
偶尔心动,想写篇修行人如何将情执布施给法界的文章,将这个想法告诉白眉,白
眉嚷嚷道:“老师,你的烂尾工程太多。”想来也是,有好几篇文章都没有结束,还到
处心动发愿,实在不妥。
今日是佛陀的成道日,就找这个借口将《戒淫》上篇写完吧。
《戒淫》一共有3篇。
上篇是针对事相上淫欲心重,习气深,连相上的淫欲心都戒不了的人看的,主要就
是“誓不沉心”到“如如升起心”的应用。
中篇是针对事相上已经持...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5 饮酒之过失
华智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学不放逸心解脱,救度放逸恶趣隘,
恭敬顶礼遍知已,书此利他祈加持。
诚如全知金刚持鄂钦·根嘎桑波曾经亲口说:“在拥有修行正法的特殊身份——纯净
暇满人身的此时此刻,为了达到成就无上珍宝菩提的目的,一定要如理遵循正确的见解
和清净的行为,依靠符合佛法的正命来养活这个暇满身。愚昧无知的人们依靠放逸的美
酒、杀生的血肉养活暇满的身体,并且声称:‘在正法小乘戒律、金刚乘中也说可以喝
酒、吃肉。’他们自己步入这种非理境地的同时,还让别人也酗酒吃肉,就像蛤蟆坑里
有伤的蛤蟆一样(有伤的蛤蟆会使其余的蛤蟆染上它的伤)。丧失了佛陀所欢喜的行为
,被恶知识所左右,完全是给自身带来巨大祸害的举动,也是下劣的做法,因此务必予
以遮止。”除非是成就者,酒能使上上下下的所有人失去理念,在今生来世都会导致大
难临头。恶魔、非天迷醉人的伎俩就是酒。
讲饮酒过患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总说酒的过失;
二、分说与别解脱戒相违;
三、分说与菩萨学处相违;
四、分说与密宗誓言相违;
五、宣说戒酒的功德利益。
一、总说酒的过失也包括饮酒者犯罪之理、卖酒者犯罪之理两个方面。
1、...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6 《二规教言论》讲记(二)[略讲]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二规教言论》。
行为分两种:一种是高尚的行为,一种是卑劣的行为。若是你行持高尚的行为,今
生来世以及生生世世都能获得安乐;若是你行持卑劣的行为,今生来世以及生生世世都
会遭受苦难。
其实,一个智者,通过断恶行善,通过正确的取舍,完全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一
个愚者,无法能够左右自己的命运。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所想和所行都是背道而
驰的,所希求的和自己所得到的、遭遇的都是颠倒的。
世人都喜欢安乐,都想获得安乐,但行为却不是安乐的因,都是痛苦的因。这叫愚
痴!所想和所行不能相反啊!若是想获得安乐,就要行持善法,就要学习这些高尚的行
为,这样才可以获得安乐。高尚的行为有两种:一种是属于世间的,另一种是属于出世
间的。
尽管你现在还做不到出世间的行为,但是你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在前面也讲过,人
有做人的标准,如果你没有按照这个标准去做人,实际上你不是人。人规是人能做得到
的,也是应当要做的行为、事情。你好好做人,好好地遵守这些人规,就可以获得安乐
。...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7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出家后,想起出家前有很多后悔的事情,人生路没有走好,都无法弥补。
小时候,我断奶断得晚,六岁才断,以至于影响了在应有的年龄接受义务教育,我
妈背着我去学校报到,老师说,这个孩子这么晚还吃奶,还是回家去等断了奶再说吧。
于是,我妈就把我背回家了,第二年,断了奶,才上的小学。
后来,一直没有给家里做什么事情,也没给家里承担什么,在外漂泊,尽让父母担
心了,稀里糊涂地都已经不惑之年,直到出家以后,想起来,很是愧疚。
总结了这些教训之后,就觉得出家修道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糊涂了,我觉得一个人出
家,跟出生差不多,刚出家,需要环境的呵护,为一些小事情起烦恼,就跟在父母面前
撒个娇一样,渐渐大了,就不能总这样。该懂事就应该懂事起来。
如同断奶,不能跟我一样,六岁才断,还是早断一点比较合理。
因为,人很容易被红尘吞没掉,嘴上断了奶,还有心理上的奶,那个不好断,如果
内心里没有一点硬货,光靠外力,就很麻烦。
这次去法门寺,有人问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不是在各种环境下观察自己的
内心起伏,也不是观察到了各种人和事所获得的...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2496 | 8 诸家评李
[当代]哈哈儿整理
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首称。盖气骨高举,不失《颂》咏、《风》刺之
道。(吴融《禅月集序》)
歌诗之风,荡来久矣。大抵丧于南朝,坏于陈叔宝。然今之业是者,苟不能求古于
建安,即江左矣;苟不能求丽于于江左,即南朝矣。或过为艳伤丽病者,即南朝之罪人
也。吾唐来有业是者,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
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皮日休《刘枣强碑文》)
张碧,贞元中人,自序其诗云:碧尝读《李长吉集》,谓春拆红翠,闢开蛰户,其
奇峭者不可攻也。及览李太白辞,天与俱高,青且无际,鹍触巨海,澜涛怒翻,则观长
吉之篇,若陟嵩之巅视诸阜者耶!(计有功《唐诗纪事》)。
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马端临《文献通
考》)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严羽《
沧浪诗话》)
世传杜甫诗,天才也;李白诗,仙才也;长吉诗,鬼才也。(《迂斋诗话》)
唐人以李白为天才绝,白乐天人才绝,李贺鬼才绝。(《海录碎事》)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9 要依“修多罗相应”标准,可能找不到神变的经文。你说的有可能。
不过反向思考,圣者的神变是部派共传的,出处包括南北传四阿含、法句经与律藏,南传<清净道论>更以两章详说如何修习神变。如果神变是后来的说法,应该也是在部派分裂前就被普遍接受了。“修多罗”中没提到神变,是因为“修多罗”的内容限于四圣谛相应的经,提到神变的经文依主角而分到弟子所说或如来所说,符合杂阿含的分类。
从我个人修行经验,可以毫无疑问的肯定,某种程度的神通存在,而且不是现在科学能解释的,当然我的经验离经上的神奇程度还很远。个人经验,也就是个人的,不必多说。
SA & SN 共传的神变经文之一∶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571.htm
杂阿含571经[正闻本1647经/佛光本570经](质多罗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庵罗聚落庵罗林中,与众多上座比丘俱。
时,有质多罗长者诣诸上座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诸上座比丘言∶
「唯愿诸尊于牛牧中受我请食。」
时,诸上座默然受请。
质多罗长者知诸上座默然受请已,即自还家。...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0 ☆─────────────────────────────────────☆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于 (Tue Apr 26 22:40:08 2011, 美东) 提到:
【原文】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之,犹以
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3),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4)德之行,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5)?”(
第13章)
【注释】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柯,
斧柄。则,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2)睨:斜视。(3)违道:离道。违,离。(
4)庸:平常。(5)胡:何、怎么。慥慥(zao),忠厚诚实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诗经》说:...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1 ☆─────────────────────────────────────☆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于 (Tue Apr 26 22:40:08 2011, 美东) 提到:
【原文】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之,犹以
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3),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4)德之行,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5)?”(
第13章)
【注释】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柯,
斧柄。则,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2)睨:斜视。(3)违道:离道。违,离。(
4)庸:平常。(5)胡:何、怎么。慥慥(zao),忠厚诚实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诗经》说:...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38403 | 12 还有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
。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 见奇,此
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
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
,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
,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
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13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459 | 14 以下内容摘自上座部入门资料《三皈五戒》:
第三章 五戒释义
下面将根据《律藏》(Vinaya-piñaka)、律注《普端严》(Samantapàsàdikà)、
《疑惑度脱》(Kaïkhàvitaraõã) 和《小诵注》等圣典以及注解,对
五戒的每一条学处依语义、违犯条件与不犯三部分来进行解释:
一、离杀生学处
(Pàõàtipàtà veramaõã)
离杀生学处,有时也译为不杀生戒。也就是戒除杀生的学处。
生,巴利语pàõà,直译为息生、有息者,即有呼吸的生命。凡是拥有命根的蕴
相续,或者执取该蕴相续所施设的有情称为「生」。
「生」包括:
1.人(manussa) ——凡投生于人趣者,从初入母胎的第一个心识(结生心)开始,直
到死亡这一段期间都称为「人」;
2.畜生(tiracchàna) ——象、马、牛、狗、鸡,乃至蚊虫、蚂蚁等皆是;
3.非人(amanussa) ——如亚卡(yakkha,夜叉)、饿鬼(peta)、龙(nàga)、天神(devat
à)等。
由于植物并没有命根,只属于无意识的「非执取...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5 所谓的六度波罗蜜,就是菩萨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到彼岸。如
果菩萨能够广行六度,未来才有可能明心见性到彼岸,因而在内门行六度万行。由此可
知这六度波罗蜜,对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们很重要,因为那是菩萨成佛最基本的条件,
唯有菩萨具足六度波罗蜜,才能从名义菩萨成为真实义菩萨,从此入菩萨僧数中。
忍辱要有五种的因缘可以达到生忍,佛陀提示我们:当你建立这五种因缘,可以作
这些观想,建立这个适当的作意以后,你就容易可以安忍于诸等境界。
什么样是五种的因缘呢?就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你要怎么办呢?所以应当具备
有:一、就是“恶来不报”。就是当你遇到了一些恶的境界、坏的境界、对你不顺利的
这样境界的时候,你可以心里面没有加害想,没有想要说对于这样的境界马上去反抗、
反驳或是愤怒,甚至想要报复;因为在这五浊恶世,你很容易就遇到不好的境界。有时
候这不好境界甚至是来自于你所亲爱的人,包括父母兄弟、然后子女配偶等等;当这些
境界来的时候,你可以先去想:他们是不是曾经有恩于你、是不是在平常对你很好,所
以你是不是对于一时的事情不要那么在意,这就是属于对于亲人的。如果对于...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425 | 16 复次。诸仁者。菩萨所行六波罗蜜。一一具有三所治障。若住
不放逸速
能除断。何等为三。谓自不布施。不欲他施。嗔能施者。自不
持戒。不
欲他持。嗔能持者。自不忍辱。不欲他忍。嗔能忍者。自不精
进。不欲
他精进。嗔能精进者。自不修定。不欲他修。嗔能修者。自无
智慧。不
欲他有。嗔能有者。如是名为菩萨六度一一见有三障差别。不
放逸行之
所除断。
复次。诸仁者。菩萨所行六波罗蜜。各以三法而得成满。此三
皆从不放
逸生。何等为三。布施三者。谓一切能舍不求果报回向菩提。
持戒三者
。谓重心敬授护持不缺回向菩提。忍辱三者。谓柔和宽恕自护
护他回向
菩提。精进三者。谓不舍善轭无来去想回向菩提。禅定三者。
谓遍入诸
定无所攀缘回向菩提。般若三者。谓智光明彻。灭诸戏论回向
菩提。如
是名为菩萨六度一一三种能成满法。不放逸行之所生长。
复次诸仁者。一切菩萨以不放逸故。速得成就三十七种菩提分
等所有善
法。证於诸佛无上菩提。
云何速成菩提分法。谓诸菩萨以不放逸故。修四念处不经勤苦
疾得圆满
。云何修耶。谓观身处无所有。观察处无所有。观心处无所有
。观法处
无所有。於一切法皆无所得。如 |
|
t******g 发帖数: 17520 | 17 客气了, 我草草看了第一章, 也就是最后说到四加行是点实在东西
(当然有人可以说开篇实在东西当然少, 呵呵)
个人觉得四加行和四念住, 是异曲同工, 可惜南老“忍”(心念住)解释却是--
什么叫做“忍”法?就是一切都截断了,这时妄想截断,脱离世间,超然独立。“无生
法忍”,“忍”是形容词,截断了,但这还没有证到空,只不过一切被截断了而已。世
间的观念与烦恼都截断了,到达了这个境界,也不过是世间修持的一个最高成就而已,
还没有跳出世间,所以下一步才能到达“世第一法”。
既然一切都断了, 无可忍, 还忍什么?这就很片面了,
忍就是要知道外物参杂, 要保持根性清净, 就要一丝不苟, 不出一点偏差。
这一点上杂阿含 623经的故事我觉得非常好, 不仅是色的侵扰, 也可以看作是
是情绪对心的侵扰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言美色。世间美色者。能令多人集聚观看者不
诸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若世间美色。世间美色者。又能种种歌舞伎乐。复极令多众聚集看不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若有世间美色。世间美色者。在于一处。作种种歌舞伎乐戏笑。复有大众云...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8 有关“六尘与六入”的相关法义,这个在佛法中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因为这
些法义与“断我见”证解脱果及“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妙义有密切的关系,如
果能够对于这些法义有正确的了解,那对于我们在佛道修学上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谓六尘就是指色、声、香、味、触、法,而法尘是依附在五尘上而存在的,不能够离
开五尘而有单独的法尘,除非是证得二禅以上的等至定境,才有单纯之定境法尘存在。
我们都知道五尘分别对应至五识,为五识所了别,而事实上包括法尘及五尘上的细相都
是需要靠意识来了别的,因此意识所缘的境界,可以说范围是非常广大。譬如说,对于
由色受想行识聚集而成的五阴假我,意识会把这五个法合起来当成一个有情,虽然这五
阴刹那生灭,可是意识心仍然会把有情的五阴当成是连续性的法,而认为有一个真实的
五阴我存在;同时意识也可以缘在五阴变化上面所显示出来的“生、老等心不相应行法
”,因此意识所缘之范围可以说是非常广大。相对于意识来说,五识的所缘就单纯很多
,因为五识的所缘就仅限定在现量上面,而意识心的所缘则函盖现量、比量与非量。那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意识心有时候祂的所缘是会有虚妄性的,包括受...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19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0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1
善哉 善哉
是我粗心没看见,是阿罗汉要正思惟…
不过,应该是如理作意,一种正思维。
没有说 阿罗汉还有贪爱,贪爱生起,观察贪爱吧??
应该是这样吧
还是要感谢提醒 我要修正一下我之前说的
我之前说的,是针对另一端而说,
-- 阿罗汉灭了五取蕴之后,还要把五蕴灭尽才叫涅盘 (指让五蕴消失不见)
因此,认为证阿罗汉果了,五蕴(还活着的身心)就放着 别管他
我这么说,又太放逸放任。
舍利弗提醒我们,即使阿罗汉也不放逸。
现在我修正,拉回来一点,
-- 证阿罗汉果后,不是从此放逸
虽然已断三界贪爱,已断无明,烦恼永不再起,
虽然五蕴不成为你的负担,想活就活,想死就死
可,即使如此,阿罗汉在态度上依然不放逸,保持警觉,
想到那五取蕴是苦病痛刺….这样的不好,
阿罗汉仍然不放逸,还是随时要生出警觉、远离的心。
由此可知,佛陀与圣弟子,对待苦, 是如何严阵以待、不放逸。
似乎与后世祖师较轻松的看待苦的态度有所不同。
可对于另一端
-- 阿罗汉灭了五取蕴之后,还要把五蕴灭尽(应该至少是灭尽定)才叫涅盘
我仍然不同意。
这又太严格。 |
|
S**U 发帖数: 7025 | 22 杂阿含564经
时,尊者阿难为说法言∶
......
依慢断慢者,云何依慢断慢?谓∶[圣]弟子闻某尊者、某尊者弟子尽诸有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闻已,作是念∶『彼圣弟子尽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我今何故不尽诸有漏?何故不自知不受后有?』
当于尔时,则能断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姊妹!是名依慢断慢。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str=%E4%BE%9D%E6%85
佛教也以「界差别」(dhātu-prabheda)的观察方法,对治「慢行」(mānacarita,我慢行为特质)的修行者。《瑜伽师地论》「若诸慢行(mānacarita)
补特伽罗、于界差别作意思惟;便于身中离一合想(piṇḍasaṁjñāṁ)、得不净想;无复高举、憍慢微薄;于诸慢行、心得清净。是名慢行补特伽罗、由界差别净行所缘。」 。此时,所说的「界」,是指「地、水、火、风、空、识」等六界。...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23 (一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
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今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修
不放逸。修不放逸已。当复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家
.出家。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快说此言。云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
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如是说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
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若随使使者。即随使死。若随死者。为
取所缚。比丘。若不随使使。则不随使死。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比丘白佛。知已
。世尊。知已。善逝。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比丘白佛言。世尊
。色随使使.色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
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为取所缚。世尊。若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
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
.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如是。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佛告...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4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Tue Aug 9 12:20:14 2011, 美东) 提到:
(一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
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今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修
不放逸。修不放逸已。当复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家
.出家。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快说此言。云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
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如是说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
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若随使使者。即随使死。若随死者。为
取所缚。比丘。若不随使使。则不随使死。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比丘白佛。知已
。世尊。知已。善逝。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比丘白佛言。世尊
。色随使使.色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
使.随...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594 | 25 我以前的帖子提到过,“系统读经是说要中一个整体上去理解经文的意思,而不是只是
取其中几段,几句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我举过一个例子,读古书就像是做一个拼图
游戏。每一段经文都是这个拼图的其中一小片,只有你知道了这每一个小片与别的小片
之间的相互契合的关系,以及在整个拼图中的大致位置,才有可能拼出最后的完整图案
来。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取其中自己认为好的几个片段,按照自己的想法拼出一些图案
来,虽然有时看上去可能很漂亮,自己也觉得满意,但却可能并不是拼图原本的意思。
”
对于看阿含经来说,大段大段的无常、无我不去看,却非要从只字片言当中,找出一个
恒常不灭的东西来,如果不是故意为之,只能说是人的本性使然。
具体到你提到的几段经文,鸯掘魔经在增一阿含经与南传中部当中都有提到,但并没有
你说的声闻道及菩萨道。菩萨在梵文和巴利文中的意思“求道之大心人”,并不是一个
什么特别的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梵文中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也并不是另
外一个什么境界。杂阿含经中多处提到“我以如实知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
我于诸天人、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以脱、以离、以出。永不住颠
...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bowl (Big Bowl), 信区: Family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22:56 2012, 美东)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序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538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序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538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序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538 |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序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bowl (Big Bowl), 信区: Family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22:56 2012, 美东)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序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序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1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序
禅曷为有关乎。道无内外,无出入。而人之为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识关吏,不
得不时其启闭,慎其锁钥,严其勘核,俾异言服私越度者,无所售其奸。而关之不易透
,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间,曰禅门佛祖纲目。中所载多古尊宿自叙其参学
时始之难入,中之做工夫经历劳苦次第,与终之廓尔神悟。心爱之,慕之,愿学焉。既
而此书于他处更不再见。乃续阅五灯诸语录杂传,无论缁素,但实参实悟者并入前帙,
删繁取要,汇之成编,易名曰禅关策进。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
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或曰,是编也,为未过关者设也,已过关者长往矣,将安用之
。虽然,关之外有重关焉。托伪于鸡声,暂离于虎口,得少为足,是为增上慢人。水未
穷,山未尽,警策在手,疾驱而长驰,破最后之幽关,徐而作罢参斋,未晚也。
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春日,云栖祩宏识。
禅关策进。后学云栖寺沙门祩宏辑。
一、诸祖法语节要第一
诸祖法语,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契紧处。又节其要略,以便时时省览,激
励身心。次二诸祖苦功,后集诸经引证,俱仿此。
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 阅读全帖 |
|
|
c***s 发帖数: 70028 | 33 邵逸夫画像
昨日(1月7日),香港一代娱乐大亨邵逸夫在家中病逝,其遗产分配也随之成为媒体关注焦点。但实际上邵逸夫在90岁时迎娶了新一任太太方逸华,故而他膝下的四个子女被传都不愿意继承邵氏的遗产。
邵逸夫虽是有钱人家的子弟,但早年被家族放逐到南洋闯天下,贴电影海报、巡回放露天电影,再回到香港创立邵氏王国,也算是白手起家;方逸华从歌厅的驻唱歌手,到进入邵氏默默做六叔身后的女人,最后终于守得云开,掌管邵氏与TVB大权,还扶上正位成为爵士夫人,标准的灰姑娘与麻雀变凤凰。邵氏王国,不仅是中国电影史的传奇,邵逸夫、方逸华两大掌门人,有说不完的故事与秘辛。
邵逸夫出生上海,在家排行老六,所以人称六叔,他家里原本做漂染业,后来开天一电影公司拍默片,邵逸夫先学摄影,再与哥哥邵仁枚被派到南洋打天下,邵氏兄弟都有擅长经商的头脑,克勤克俭在商言商。他长年练气功,身体硬朗,其实他曾经有严重胃病,开刀医好后,不但节制饮食,60岁开始练气功调养,跟过六叔的员工都知道,六叔的饮食习惯是江浙口味,清淡,不奢侈,吃饱就好,经常是几款青菜配饭,“六叔坐下来点阳春面,我们手下谁敢点排骨面。”六叔的节俭最让昔日部属印象深刻。
... 阅读全帖 |
|
w****l 发帖数: 6122 | 34 据说还涉及六四事件,
浸著時光的早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語原文 時が滲む朝
假名 ときがにじむあさ
平文式罗马字 Tokiganijimuasa
浸著时光的早晨》(原题:“時が滲む朝”)是旅日本中国人作家杨逸的日本语小说之
一,杨逸获得第139届芥川赏以之,同著的题材是中国青年的爱国运动和挫折、以之批
判“中国的拜金主义”、以警告"《匹夫有责》。中国发展的责任归全中国人民.以一
人决中国之兴废"。
=========================================================
楊逸:“我走投無路,只好用日語寫作”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列印稿件】 2008年07月22日 16:45 來源:人民網
7月15日,芥川獎審查委員會宣佈,中國作家楊逸的小說《浸著時光的早晨》獲139
屆芥川文學獎,這是該獎第一次授予中國人。芥川獎全稱“芥川龍之介獎”,設立於
1935年,其目的是紀念芥川龍之介(1892-1927),獎掖新人。每年,該獎得主公佈時,
各大媒體一起報道,甚為隆重。
18日午後,筆者在東京文藝春秋編輯部...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5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36 古往今来,大德都在赞叹放生.
搞乱生态,一般不是问题. 一:一般情况下放生数量少,比起整个市场上的数量和自然界
的数量.二是:放生的动物本来是自然界的,即使把市场上的动物全部放生于自然界,也没
有增加动物数量. 三:外来物种放生等等问题,一般很罕见,放生时,稍微注意点就行.四:
放生的人,他们一般都知道那些注意事项.
放生,一般放生那些大家吃的动物为好,如鱼等。但蛇、鸟等最好不要随便放生。
摘点放生功德的讲解, 更多:可看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末法,放生第一。」
4、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
—《梵網經》
5、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還債。
放生就是救急。放生就是慈悲。
放生就是覺悟。放生就是實踐。
放生就是積極。放生就是方便。
放生就是改命。放生就是解冤。
放生就是消災。放生就是治病。
放生就是救親。放生就是延壽。
放生就是福... 阅读全帖 |
|
G***Y 发帖数: 9698 | 37 劉醇逸剪髮記 快!快!快!
記者劉爽紐約報導
April 02, 2013 06:05 AM
紐約市主計長劉醇逸日理萬機,偏又「聰明絕頂」,這「頂」上的事,可馬虎不得。
4月1日下午,劉醇逸快步衝進一家位於華埠的理髮店,找到熟悉的師傅,他脫了外套坐
下,連要求都不用說,師傅就熟練地在劉醇逸的頭上開始作業了。「劉先生沒什麼要求
,就是一個字,快!」已經幫劉醇逸剪了12年頭髮的師傅笑眯眯地說。
「我從當市議員開始就到這家店剪頭髮,已經12年了」,當師傅快速地幫劉醇逸脖子上
繫上毛巾,身上披上塑料布時,劉醇逸熟悉地坐下,配合著師傅的手勢。「我沒什麼要
求,快一點就好了。這裡價格也好,才五塊錢!」
他抬起頭,看一下價格牌,「咦?怎麼成八塊了?」師傅笑笑,「八塊是包括洗和吹,
你又不吹頭,收五塊」。
兩人一邊剪一邊用國語聊天。
師傅:「我上次說的我朋友那個會的活動,您去了嗎?」
劉: 「我去了。」
師傅:「兒子很久沒有來這剪頭髮了?」
劉:「對,上次來他才七歲。」
劉醇逸解釋對該店「情有獨鐘」的原因,「除了師傅剪得好又快之外。我一般早上來,
9點多,客人不多,不需要等。而且,這裡臨街都是玻璃窗,...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571 | 38 如果佛说的算佛法,那么从佛法的角度,这个人可以说是像我这样的在家人的善知识
当佛陀和阿南谈论善友的问题时,说的是依八正道离生老病死;而当波斯匿王向佛陀请
教善友的问题
时,佛陀说的是不放逸,佛陀说波斯匿王如果不放逸,那么宫女,将军,和百姓也会学
他不放逸。
这个女孩在不放逸和一些其他的问题上都做得比我好,所以对我来说是善知识。
佛陀对波斯匿王的说法可谓当机说法,在家人还是老老实实的反省自己,改正习气比较
好,否则会流入
空谈。佛法最好是由严格持戒的出家人说,在家人习气大多比较重,以贪嗔痴之身口意
解佛法,容易落
入曲论,诤论,戏论。 |
|
S**U 发帖数: 7025 | 39 杂阿含91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时,有年少婆罗门,名郁闍迦,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俗人在家,当行几法,得现法安及现法乐?」
佛告婆罗门∶
「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
何等为方便具足?谓∶善男子种种工巧业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划),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令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善守护[具足]。
何等为善知识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
云何为正命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财出内称量,周圆掌护,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执秤者少则增之,多则减之,知平而舍,如是,善男子称量财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
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40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有亲人看望我,说,你瘦了,天啊,你怎么瘦成这样。
他们很诧异、很难过的样子,觉得很难理解,出家了,没发胖,却瘦了。
出家人,心宽体胖的有很多,那是一种境界。
像我这样瘦下来的,我自觉作为刚出家的状态是比较妥当的,首先是饮食知量,寺里在
搞建设,有很多事情做,睡眠日渐减少,肠子里的肥油越来越少,身上的赘肉也没了,
肌肉很结实,力气增加,体力也增加,耐力也增加,最关键的是日益心明眼亮。
瘦是求之不得的好现象。
这个经验来自过去的工作,以前,公司里有很多年轻人,他们刚到公司的时候都很瘦,
很上进,精力旺盛,每天早早地坐公交车来公司,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意味着早上六点
就要起,风雨无阻。
渐渐地,有了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之后,就没那么早到公司了,掐着点或者迟一点,这
时候他们开始发胖,脸也变圆了,目光有一些迟钝了,有的结了婚的,肚子开始肥大,
变得脖子粗腿短的样子。
有的担任重要职务的,有了车,开上一两年之后,额头常常会冒油,腰围一天天地疯长
,下巴上也开始耷拉有肉了,注意看眼神,很容易就呆滞,一般听别人说点正经事,说
一会儿就打哈欠,注意力集中不起来,精神面貌很差,一...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265 | 41 [二三] 第三 瞿低迦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尔时,尊者瞿低迦住伊师耆利山麓之黑曜岩。
三 时,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得一时之心解脱。时,尊者瞿低迦
退转其一时之心解脱。
四 复次,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得一时之心解脱。尊者瞿低迦又
退转其一时之心解脱。
五~八 三次……[乃至]……四次……[乃至]……五次……[乃至]……六次,
尊者瞿低迦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得一时之心解脱。尊者瞿低迦六次退转其一
时之心解脱。
九 尊者瞿低迦七次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得一时之心解脱。
一〇 时,尊者瞿低迦作如是思念:‘我至六次退转一时之心解脱,我宁可将执剑!’
一一 时,恶魔波旬知尊者瞿低迦心之所念,诣于世尊处。诣已以偈语世尊:
辉耀神通誉 大雄大智慧
离诸怖畏者 礼奉卿足下
大雄之胜死 卿弟子想死
以死是期望 光明主止此
世尊喜于教 卿之弟子者
如何未达证 有学而为死
一二 其时,尊者瞿低迦执剑。
一三 时,世尊知是恶魔波旬,以偈语恶魔波旬曰:
不欲于此生 大雄乃如是
拔除渴爱... 阅读全帖 |
|
|
k*******l 发帖数: 698 | 43 編按:本文原刊載自張逸帆臉書,然而上線後不久經網友檢舉,該文隨即遭臉書官方刪
除下架,88論壇為提供更多元觀點,特此原文載錄。
文/張逸帆
我來台灣現在是第四年,結果所謂的陸生健保或中生健保,竟然吵了四年還在吵。
從一開始由於希望能夠融入這個生活共同體,不被當做異類,所以希望擁有健保;到後
來慢慢地對這個議題冷淡,反感,熟視無睹,習以為常。我一直非常明確自己的理性選
擇,排除希望與共處一個共同體的他者相同這一因素之外,就實際利益而言,我完全不
想加入健保。保費不論是 700 還是 1200,我都寧可用這個錢去吃個麻辣鍋。當然你可
以說我沒有防範風險的意識,我接受,因為打電話給我推銷保險的人也總是這樣說。
然而,最新一波的健保風潮又來了,一年一度,絕不缺席。廣大鄉民趁這個良好的機會
,又要開始攻擊我們這群 426 了,被罵了三年多,我決定反擊一下,雖然也沒有什麼
屁用。
你們不納稅,憑什麼加入健保?
-外籍生納稅了嗎?
-不納稅,那我櫃子裡那一堆統一發票是?
-好啦,你說消費稅不算哦?要所得稅才算?沒問題啊,那你開放給我打工、當助教、
當 RA 的權利唄,我絕對一分稅都不逃~
你們進來會...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4369 | 44 慈诚罗珠堪布:
很多人在守八关斋戒,但却对八关斋戒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
八关斋戒可以从种类、差别、授戒者、受戒者、受戒时间、受戒方式、学处与功德八个
方面来阐述:
一、种类
八关斋戒有四种:第一种,是人天乘的八关斋戒;第二种,是小乘的八关斋戒;第三种
,是显宗大乘的八关斋戒;第四种,是密乘的八关斋戒。
二、各种八关斋戒之间的差别
世间、小乘与大乘显宗的八关斋戒,都建立在皈依的基础之上。没有皈依,就不能得到
八关斋戒。
《俱舍论》讲得很清楚,没有皈依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对三宝没有信心,所以不受
皈依戒;第二种,是虽然对三宝有信心,但在受八关斋戒的时候,不知道之前必须受皈
依戒,或者忘了受皈依戒。其中的第一种人,就不会得到任何八关斋戒。
而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在于发心:
(一)为了得到现世生活中的一些蝇头小利、健康、长寿等等,或是为了来世不堕地狱
、旁生、饿鬼道,而得到人天的福报,这样受持八关斋戒,就是世间的八关斋戒。虽然
世间的八关斋戒有皈依的基础,故而不属于外道的戒律,但也不属于别解脱戒,其结果
,只是世间的福报。因为所有的别解脱戒,都一定要有出离心。如果没有出离心,即使...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