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 发帖数: 42149 | 1 华仔从20岁到49岁的照片一字排开,丝毫不见老态。
刘德华出道30周年(资料图)
据台湾媒体“苹果日报”报道,香港知名摄影脸书粉丝团“摄影札记”今天刊出华人天王刘德华从20岁到49岁的照片集锦,从年轻时的青涩到成熟稳重,华仔丝毫不见老态,荧幕前形象始终维持在最佳状态,引来网友惊呼:“都没变,太厉害了!”
这一系列照片以“三十年前你是什么样子”贴文,并附上30张华仔的生活照或宣传照,每一张都还附上华仔当时的年纪;由于都是华仔的大头照,一字排开,让华仔迷得以用最简单且清楚的方式,重温他的演艺之路。(新娱)
附:刘德华娱乐圈30年大事记
1981 毕业于无线艺人第10届艺人训练班。
1982 演出第一部电影《彩云曲》,同年因演出许鞍华的《投奔怒海》开始崭露头角。随后接连主演了《猎鹰》、《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几部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一跃成为香港无线的当红小生,与汤镇业、苗侨伟、梁朝伟、黄日华并称“无线五虎将”。
1985 与朱丽倩认识。
1987 与拍拖3年的喻可欣分手,喻是刘到目前为止唯一公开承认的女友。
1990 加盟宝丽金。第一张个人国语专辑《如果你是我的传说》,一举突破七白金,造成...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2 今年,来自天津杨村一中的双胞胎兄弟苑子文、苑子豪分别以674分和683分被北大录取,分别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就读,成为天津近年来第一对同时考入北大的双胞胎学子。
兄弟俩今年暑假在云南旅游的合影,左为弟弟,右为哥哥
网易教育频道综合报道:据郑州晚报报道,今年9月4日,在全国各大报纸网站热转的北大最帅双胞胎苑子文、苑子豪兄弟俩,成为不少家长和高中学生热议的对象。这兄弟俩现在状态如何?对于未来有何打算?他们都有哪些故事?本报记者昨日对他们进行了专访。
小时爱打架,处于散养状态
一个1.80米,一个1.78米,阳光帅气
今年,来自天津杨村一中的双胞胎兄弟苑子文、苑子豪分别以674分和683分被北大录取,分别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就读,成为天津近年来第一对同时考入北大的双胞胎学子。
这对双胞胎兄弟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一个身高1.80米,一个1.78米,阳光、帅气。
“我妈妈说,当年生我俩的时候,我比子豪早出来20分钟,从小我就比他高、壮实,哈哈,这一点我和其他双胞胎老大总比老小瘦弱可不同。”今年19岁的苑子文,是个不折不扣的狮子座男生:拥有超然的自信和倔强的韧性,坚信自己...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3 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强调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古籍上记载的三大特例,堪称古代反腐的“非常”之举。在这些常规选拔官员制度之外,不少朝代还结合朝情,推出一些“本朝特色”官员选拔手段。
南汉皇帝选官“阉然后用”
在公元10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曾出现一种另类选官绝招——“阉割”。实施这种制度的是南汉。《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当时的南汉皇帝刘鋹相当荒淫,政事全权委托当时的龚澄枢、陈延寿一班人处理。龚澄枢等人便根据刘鋹的意思,规定拟用官员均须阉割,此即史书中“至其群臣有欲用者,皆阉然后用”记载。
如此选拔官员的理论依据何在?刘鋹有这样一番解释:“自有家室,顾子孙,不能尽忠,惟宦者亲近可任。”没了生殖器的官员就不为子孙着想,不贪,忠心?显然是否定的。历史上宦官腐败一直是官场重灾区,从秦二世时的宦官赵高,到明武宗时的掌印太监刘瑾,都以敛财弄权、祸害朝政出名。
汉武帝提倡“打小报告”
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曾专门下诏,建立所谓“言事变”制度,鼓励基层官员、民间人士越级上书、诣阙言事。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
南北朝时的北魏也提倡“...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4 正热映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与新东方的创业故事渊源颇深。其中有这么一段:邓超饰演的留美青年孟晓骏,面对黄晓明饰演的成冬青的创业邀约,他喊道:“我留下来跟你混。”
这是真事。
当年新东方初具规模,俞敏洪跑到美国和加拿大,想要拉大学同学徐小平、王强、包凡一回国合伙。为“诱惑”昔日室友们回来,俞敏洪每日非常大方地花美元,想让同学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三位同窗果真就放弃了在国外顺风顺水的事业。
不过,三人回国的真实原因,俞敏洪也是事后才知道。“我们回来,就冲着你大学四年为我们打了四年开水。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
这个春夏毕业季,因复旦同舍室友投毒事件,“感谢不杀之恩”,成为同窗见面、老同学聚会的必恭之辞;但也依然有在雅安地震中拯救了宿舍室友6台电脑、3架单反相机以及一只小乌龟的黄昱舟同学这样的故事,温暖着又一个渐行渐远的校园时代。
事实上,与毕业时分的依依不舍相比,只有经历过岁月的刻痕之后,你才能真正明白,当初的“好室友”留给你的意义。
上下铺里的“同学”情谊
上课点名代答“到”,已成为而今许多大学同窗表达“相互关爱”的普遍方式。但对于恢复高考后最早的两批大学生:77、78级大学生...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5 媒体札记:上海滩复仇记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严重违纪违法被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消息,是市场化媒体热门头条。在同行们只能局限于新华社电稿的环境下,京华时报因为补充罪证细节——“超过9公斤的金条和25只罕见的钻石”,获得今晨门户首页标题热推。
黄 浦江畔,新闻晨报在《中纪委:刘铁男被双开》和《新华时评:为实名举报撑起“安全伞”》这两则稿件的近旁,安排呈现了《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撤免 市高院违纪违法法官》和《上海法院开展集中教育专项整顿活动:对任何违法违纪“零容忍”》——前一天,本地最高领导韩正疾言厉色,痛斥市高院几名公职人员 “给上海整个法院系统、政法系统乃至整座城市抹黑”。
通稿中的“法官违纪违法案件”,出了上海,就可以被直接称为“法官集体嫖娼”了。既然 刘铁男被媒体人罗昌平微博实名举报已成反腐佳话,那么,在这起同样引发全国瞩目的网络爆料事件中,势必也隐藏着丰富而曲折的世道人心。昨天,搜狐独家稿件 《专访上海买春案爆料人:法官的地下世界》,就因此而成为互联网上最热门的故事。
“半年以来,老陈如同一个幽灵,跟随着上海法官,出入各大 酒楼、歌厅以及豪华会所,记录下一段段灯火酒绿的隐秘...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6 晚年曹禺资料照片
1983年春,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亲临北京人艺,指导他的经典剧目《推销员之死》。曹禺邀请米勒到家里做客,其间拿出一封信,逐字逐句念给他听。信是画家黄永玉写来的,信中说:“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了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一旁担任翻译的英若诚为难了,这还翻吗?全都翻,曹禺说。在人艺演员蓝天野看来,这些话,说到了曹禺的心里。
当《雷雨》遇上了阶级分析
1933年暑假,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二楼阅览室里写出《雷雨》的曹禺,没想过它会成为“中国话剧百年一戏”。
这个大户人家的乱伦故事在他的脑子里已经生长了5年,有些人物就活在他身边。比如繁漪的原型就是某同学的嫂子:南方人,会一点评弹,二十多岁嫁给同学的哥哥当续弦。丈夫是个木讷古板的工程师,满足不了她感情上、生理上的需求,于是她就跟小叔子好上了。
曹禺花了很大功夫去写剧中人物的小传和札记。剧本中,每一个人物出场前,都有一段简短生动的介绍,文字相当漂亮。
巴金是在北平三座门大街14号的一间阴暗小屋里,一气读完《雷雨》原稿的。他流泪了,但同时感到一阵舒畅,决意推动出版。
...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7 节目主持人乐嘉携新书《本色》近日做客京华茶馆,畅聊性格色彩、爱情、家庭,以及与《非诚勿扰》的离合。乐嘉表示,他的身份是性格色彩的研究者、培训者,也出过多部书了,不想被当成“明星”出书热的一员。谈到离开《非诚勿扰》的最大原因,乐嘉称随着栏目娱乐性的变强,他发挥自身性格研究者功能的空间慢慢变小。
□关于新书
用20把刀深刻剖析自己
京华时报:您为何把《本色》这本书看得这么重要?这半年,您的微信、微博几乎有一半是关于这本书的。
乐嘉: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我没有写过比较系统回顾自己的书,这个书比较系统地进行了自剖。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因为我知道以后写这种书的概率很小,我写的其他书都是性格色彩的专业书籍,这是我第一次专门写我个人经历比较多的一本书。
京华时报:您把这本书称为“自剖式”人性笔记,这跟自传或回忆录有什么不同?
乐嘉:自传和回忆录是有差别的,一般情况下稍微大点的人物才能写自传,但回忆录任何人都可以写,你针对某一个片断写就行了。自剖跟自传、回忆录都有非常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写作手法上。自传和回忆录基本采用叙述体,但《本色》是片断的,我选择了梦想、欲望、情感等20个词作为目录,我称之为不同...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8 春晚有个小品叫《扶不扶》,令人印象深刻。前天,鄞州石碶的街头却上演了一出“现实版”:一位姓郑的大姐不慎摔倒骨折,她向过往行人、车辆求助,并再三声明“是我自己摔倒的”,但求助了20多分钟后,才有人伸出援手。路人的抉择,让她感受“人间冷暖”……
马路摔倒,求助20多分钟才有人扶
昨天上午,记者从鄞州警方获悉此事后,联系上了郑大姐。郑大姐今年45岁,宁波人。聊起前天的遭遇,她不禁伤心落泪。
据悉,两年前,郑大姐因车祸双腿骨折,一直在家休养,去年11月4日刚拆掉钢板。腿脚好转后,郑大姐想找份工作。前天上午9时半,她经人介绍到鄞州石碶一家工厂应聘,随后走到鄞县大道后仓村附近,打算坐108路公交车回家。
看到一辆108路公交车驶向车站,郑大姐赶紧奔过去,结果穿着高跟鞋的脚一崴,摔倒在非机动车道中央。
“崴脚位置刚好在我右小腿的旧伤处,当时痛得站不起来。”郑大姐赶紧向过往的行人和车辆求助。为打消别人顾虑,她求助时还特地强调:“我是本地人,是自己摔倒的,麻烦扶我一下,我不会冤枉你的!”
然而,郑大姐坐在冰冷的地上求助了20多分钟,过往路人大多看她一眼,就擦肩而过。“当时有不少行人和车辆从我身边经过,但...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9 视频截图
小祁微博中的个人照
从网上买来5万毫安的超大容量充电宝,才花了48元,这样的便宜货你动心不?南京市民小祁日前购买了这样一款低价货,但很快,他就郁闷了。这款充电宝在使用中突然爆炸,还炸伤了他的朋友。而当他回头找网店卖家的时候,却没找到人。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意外事故,但小祁在接受电视台采访的截图被发上微博后,因为小帅哥形象不错,引起了网友的热转,纷纷表示要给小祁寄一个优质充电宝。还有网友感叹:“还是少关心长相,多关心点安全吧。”
买家吐槽
充电宝爆炸,朋友的手被炸伤了
6月17日傍晚5点多,南京小伙子小祁和朋友到新街口一家火锅店吃饭。看到手机快没电了,他就掏出充电宝给手机充电。刚充10分钟,充电宝突然“嘭”的一声炸了。黑色的碎片和电池碎屑炸得到处都是。一个朋友的手背还被炸伤了,小祁也感到有碎片溅到他腿上。大家赶紧站起来躲得远远的,结果仅仅几秒钟,充电宝又发生第二次爆炸。他在自己的微博上讲述了事件经过,并吐槽,“整个餐厅里全是黑烟,我只希望给大家提个醒,千万别在淘宝买质量低劣的充电宝。”
网友“歪楼”
爆炸遭无视,网友直呼“他好帅”
充电宝爆炸事故,昨天突然出现“神后续”,他竟然因...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10 周有光
生辰:1906年1月13日
出生地:江苏常州青果巷
职业:中国著名经济学、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原名周耀平,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奉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十分宽广,研究的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周先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
经历四个时代
111年前的1月13日,周有光出生在江苏常州青果巷。经历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新中国四个时代,一生见证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见识、学识非一般人所能比,有“百科全书”之称。
曾是银行家
50岁以前,他是个银行家;50岁到85岁,他是语言文字学家,他的精力都倾注在语言学上;85岁以后,他是启蒙思想家。1988年12月31日,82岁的周有光退休,但仍继续工作。
爱看电视新闻
外甥女毛晓园说,老人听力不大好,但是他能看见电视字幕。他最爱看的是新闻,看到巴黎发生恐怖袭击,还让保姆打电话喊相熟的编辑来跟他聊天、交流。有时候晚上精神好,还会看看电视剧解解闷,比如《大秧歌》...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11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
杨绛先生即便近百岁高龄仍笔耕不辍,尤其是整理出版了钱钟书数十部遗著。这对为人治学皆堪称完美的世纪老人,可谓功德圆满。
杨绛的最后20年
这些年,她将既往岁月一点一点整理、打包,世人惊叹于86岁之后的人生仍可以如此丰裕:
1998年
12月,钱锺书先生在缠绵病榻一年之后离开人世。而前一年,这对夫妇唯一的女儿钱媛因病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容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杨绛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到。
此时杨绛已是87岁高龄。世人将看到一个更深居简出的作家、学者、钱钟书遗稿的忠实整理者。
1999年
杨 绛根据英文翻译了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六万余字。《斐多》描绘的是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就义当日,与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这些讨论至今仍是西方伦理 学的基础。杨绛在翻译时参考多部作品,并为读者写作了注释。她在这年年底所写的译后记中说,“我正...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12 习大大9月1日度过30年结婚周年。(取材自微博)
习近平、彭丽媛本月1日刚刚度过了结婚30周年。两人婚后20年长期分居两地,直到2007年习近平由上海调任中央,两人终于团聚。
微博“随媛札记”文章披露,1987年9月1日到2017年9月1日,习彭二人携手30年,结婚30年称为珍珠婚,寓意婚姻历经岁月洗礼焕发光彩。新婚第四天,新娘子就去外地执行演出任务。从此之后,习在厦门,彭在北京,距离2287公里,48个小时火车,跑了两年。
文章形容两人的爱情温度有如一针一线的棉被。1988年,习近平调任宁德,彭丽媛往来北京—宁德,一跑又是三年。就像三轮车推小米支援前线,女主也源源不断地往宁德输送战略物资,想到宁德冬天阴冷潮湿,女主就套了床新棉被,那个年代没有快递闪送,只能靠自己做棉被的搬运工。
习彭二人爱情的声音是日复一复的问候声。2003年至2007年,习近平转任杭州、上海,无论多晚、无论多忙,两人每天一次电话。两人职业很少交集,只要有时间,习总会当好一读校对角色,透过电视收看女主演出,然后在电话里提一番意见。
2007年南北两个家终于搬到了一个家。彭丽媛有空去菜场转转,给丈夫烹饪可口的饭菜,文章...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97 | 13 吴晗的《朱元璋传》引《朝野异文录》,也是出于《扎记》。
而张士诚的故事讲的是老朱文字狱的起源,出自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引用《闲中今
古录》,《闲中古今录摘抄》中摘录:
蒋清高,象山人,元末遗儒也。内附后仕本县教谕,罹表笺祸。赴京师,斩于市。斯祸
也,起于左右一言。初洪武甲子(十七年)开科取士,向意右文,诸勋臣不平。上语以
故,曰:“世乱则用武,世治宜用文,非偏也。”诸勋进曰:“是,固然。但此辈善讥
讪,初不自觉。且如张九四(张士诚),厚礼文儒。及请其名,则曰‘士诚’。”上曰
:“此名甚美。”答曰:“孟子有‘士诚小人也’之句,彼安知之。”上由此览天下所
进表笺,而祸起矣。
从这里,可以得知两点,一,蒋清高死于洪武十七年以后,二,洪武十七年发生了这个
有趣的关于张士诚的对话。朱元璋从洪武四年开科,中间停了十二年,十七年重新开科
,十八年会试,跟这里的记载是吻合的。
蒋清高,根据民国《象山县志》的《蒋清高传》所录的蒋氏谱牒,死于洪武九年,不幸
没有能够活到洪武十七年,差了很多年。
而且再说‘士诚小人也’,应该断成“士诚,小人也”,还是“士,诚小人也”?这里
的“士”是尹士,是一个人,他自己 |
|
k*******n 发帖数: 116 | 14 http://www.3gshuke.com/videoinfo/73747.htm
本书看点[summaryContent]: 司马迁的《史记》贯穿经传,整理诸子百家,纂述了
三代而下以至其当代的史事,为中华民族保存了纪元前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这一巨著
,是先秦所有典籍无可相比的。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自家的历史文化,必读《史
记》。惟有透过《史记》的认识,才能真正找出中国人的“根”。但因其文字古质,
没有相当学力的人是不易读懂的。尤以今时学术分科,除专门文史学研究者外,有能
力读此书的更少了。基于上述认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台静农先生的倡议下,汇
集了台湾十四所院校六十位学人,经过两年的努力,将《史记》全部语译,凡一百六
十万字。由台静农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出版。本书译者皆为本领域内资深专家。译文
忠实于原文,其文字流畅典雅,深得译事“信、达、雅”之要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
,全书在逐字逐句语译的基础上,共增加了近千处的注解,将历史上有影响力的《史
记》注疏(除习见的三家注外,尚有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郭嵩焘《史记札记
》、钱大昕、梁玉绳、叶昌炽等十余家)融会于白话译文之中。为普及 |
|
o***a 发帖数: 724 | 15 作者:石扉客四世
一
这本日记不太可能是伪造的。
行文习惯、语气、身份、资料以及其他方面等,都非常符合关心政治的中国公众们在日
常政治生活里所熟知的李鹏特征。
一个行文细节是,他提及戒严令出后,鲍彤在政改室赋诗托孤时,居然把“曾为大梁客
,不负信陵恩”写成了“曾为大梁客,死报信陵君”。这首诗很出名,秘书出身的鲍彤
背错可能性很小,倒是很符合李的文化水准。
不少地方也能和其他史料印证:比如写到许家屯前来见他时的情形,和《许家屯回忆录
》下卷里谈到的情况正好吻合;写到报告里指控赵紫阳勾结索罗斯基金会的情况,也和
此前坊间传闻的情况十分吻合。
这是21年来唯一从体制内对方阵营里当事人角度爆出来的研究六四资料。从技术角度和
史料角度看,我个人是高度推崇李鹏六四日记的。但目前网络流传的PDF 扫描版,少数
页面实在太不清晰。网友合力整理的GOOGLE文档版要好一些,但两者都没有照片,这是
很可惜的地方。
愚以为,《关键时刻——李鹏六四日记》应与《改革历程——赵紫阳录音整理稿》(又
名《国家的囚徒》)对照起来读,再加上《广场上的共和国——封丛德六四日记》这本
,两个四川人和一个前四川省委书记从三重 |
|
|
t******o 发帖数: 2792 | 17 李鹏六四日记,前言是自己写的,后记也是自己写的。
这身前身后名真是没得说了。
版上还有说他人品好的,可以毛遂自荐为他写序,呵呵。 |
|
|
|
t******o 发帖数: 2792 | 20 这个不知道了,我看的版本里没有前言,自序算是后记吧。 |
|
g*****g 发帖数: 6798 | 21 通过各种渠道,李鹏一年来已经多次病危抢救,
这个东西肯定是他自己发出来的,
为自己身后打算了,不然就没时间了,
邓小平这件事还可以说瑕不掩瑜,对中国总体上功大于过.
李鸟百年之后让人记起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这个,
不可能有别的. |
|
|
t******o 发帖数: 2792 | 23 个人意见,“瑕不掩瑜”用得有点高了,是罪不是过,功大于罪我同意。
我觉得老蒋也一样,功大于罪。
月月鸟还有一件能让人记挂的是三峡。 |
|
|
|
S********8 发帖数: 4466 | 26 如今的中国,赵紫阳是不允许存在的。到了不再偏执的未来,也许他将进入华夏先烈之
列——他们为国效力,功勋卓著,但不见容于最高统治者。当他们腐败的政敌早已灰飞
烟灭的时候,他们的英名将久远长存,受人敬仰。 |
|
g****t 发帖数: 31659 | 27 赵紫阳籍贯是河南省?
作者:石扉客四世
一
这本日记不太可能是伪造的。
行文习惯、语气、身份、资料以及其他方面等,都非常符合关心政治的中国公众们在日
常政治生活里所熟知的李鹏特征。
一个行文细节是,他提及戒严令出后,鲍彤在政改室赋诗托孤时,居然把“曾为大梁客
,不负信陵恩”写成了“曾为大梁客,死报信陵君”。这首诗很出名,秘书出身的鲍彤
背错可能性很小,倒是很符合李的文化水准。
不少地方也能和其他史料印证:比如写到许家屯前来见他时的情形,和《许家屯回忆录
》下卷里谈到的情况正好吻合;写到报告里指控赵紫阳勾结索罗斯基金会的情况,也和
此前坊间传闻的情况十分吻合。
这是21年来唯一从体制内对方阵营里当事人角度爆出来的研究六四资料。从技术角度和
史料角度看,我个人是高度推崇李鹏六四日记的。但目前网络流传的PDF 扫描版,少数
页面实在太不清晰。网友合力整理的GOOGLE文档版要好一些,但两者都没有照片,这是
很可惜的地方。
愚以为,《关键时刻——李鹏六四日记》应与《改革历程——赵紫阳录音整理稿》(又
名《国家的囚徒》)对照起来读,再加上《广场上的共和国——封丛德六四日记》这本
,两个四川人和 |
|
T****r 发帖数: 22092 | 28 就冲第一条理由开手两句,我就认定这个日记是伪造的。 |
|
|
|
|
l*w 发帖数: 3758 | 32 他这个是给中央的审阅稿,当然是他自己写。
在日
梁客
鲍彤
忆录
也和 |
|
|
|
T****r 发帖数: 22092 | 35 这东西,中央审阅之后难道就没有一点保密规定?
看过的人允许随便往外流失? |
|
l*w 发帖数: 3758 | 36 一般这种级别的回忆录都预先印几十上百本,在领导人之间征求意见。这么热门的题材
,感兴趣的秘书,子女稍微动作一下就流出来 |
|
|
d*****g 发帖数: 1616 | 38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97045
1967年1月13日晚上,文革向纵深发展之际,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
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最后一次会面和谈话。关于这次谈话,2010 年5月16日何新在其博客
中以《何新读史札记:毛泽东与刘少奇最后会面出题难之——要刘读三本怪书》为题写
了一篇文章对毛泽东推荐的三本书进行了分析,6月7日北京日报发表了浙江大学署名散
木的政治学教授的文章《毛泽东向刘少奇推荐的几本书》。具体内容可见 http://blog.qq.com/qzone/622002641/1276043071.htm。从这两篇文章内容来看,在两篇文章共同关注的焦点:毛泽东推荐这三本书用意何在,散木完全没有论述,而何新在给出几个猜测之后,也以“毛泽东竟要刘少奇回去读这三本特殊的书,是耐人寻味而别具深意的。”作为全文的结尾。
出于对历史的兴趣和对毛泽东的喜爱,本人查阅了这几本书并试图在何新文章的基
础之上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
1、关于这几本书的书名
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在《我的父亲刘少奇》一书中说:“1月13日,毛主席派秘书 |
|
m******r 发帖数: 4351 | 39 是不是伪造的?
林彪工作札记
http://hi.baidu.com/kbl1948/blog/item/860887d4588cfa0da08bb77d.
篇幅比较多,就不贴了
里面的用词感觉挺怪异,比如
"毛对刘、邓、彭很感冒了。"
还有另外一个日记,韦力编著的《1965年以前的林彪》一书披露,林彪在笔记中写下了
对毛的评价(据说1949年至1959年之间写的):
“他先为你捏造出一个“你的”意见,然后他再来驳你的意见。并不,而捏造
——老东的惯用手法,今后当注意他这一着。”
“毛,应照顾他,使他没有小帮帮的必要,他就不小帮帮了。政治上对其每一
创举与功绩公道主动地指出来,则他自无锋芒的必要。”
“你说了东,他就偏说西,故当先听他说一遍才可一致。”
“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己,功为己,过为人。”
“他最大的忧虑在表决时能否占多数。”
这个更诡异,词句都不通顺,什么"小帮帮","并不,而捏造——老东"
所以,我怀疑,这些所谓的日记都是某些人为了某些目的编造出来的。 |
|
|
C********g 发帖数: 9656 | 41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8730
·仲之春·
空想的理想
在毛泽东这位农家出身的历史伟人身上,有着浓厚的农业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思想。
他的这种思想由来已久,而且根深蒂固、矢志不移,一直伴随着他的政治生涯。
在五四时期,他就信奉过当时流行一时的新村主义理想。1919年,他在岳麓山下还
亲自组织过新村运动。从《毛泽东早期文稿》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数年来梦想”的“
新社会生活”, 就是每日“睡眠八小时,游息四小时,自习四小时,教授四小时,工
作四小时”,“工作之事项,全然农村的”。“新社会之种类不可尽举,举其著者:公
共育儿院,公共蒙养院,公共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农场,公共工作厂,公共消费社
,公共剧院,公共病院,公园,博物馆,自治会。”后来,他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马
克思主义虽然号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但它仍然有着很大的乌托邦空想成份。这也是毛泽
东为什么会很快接受它的重要原因),但这种乌托邦思想在他的身上却一直保留下来。
在建国前夕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提到了康有为,将他列人“在中国
共产...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2 汉文帝:汉匈互为兄弟 胡core:中美和谐双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29 14:45:43 2011, 美东)
从汉匈关系看中美关系,相似之处太多了。怎么看都觉得是一个模子里面倒出来的两个
像,只不过有先有后罢了。
以和为主、战为辅的汉匈关系 vs. 同舟共济,斗而不破的中美关系
文帝下诏谴责匈奴入侵破坏合约 vs. 中国政府谴责美舰队撞击我军机,售台武器,违背建交声明
华而不实的汉匈和亲 vs. 表里不一的中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匈奴喜欢汉朝的金帛、絮缯、酒米 vs. 美国喜爱中国购买美国债券,喜欢中国的各种工业品和美食
汉将、汉民投降匈奴,做汉奸 vs. 买办出逃美国,ABC做卖国贼
匈奴驯养牲畜的方法及畜产品的加工技术,还有胡乐、胡舞等被引入中原,汉朝学习匈奴建立骑兵
vs. 中国引进美国的科学技术,还有欧美大片、蹦迪,中国学习美国建立信息化部队
汉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赶上匈奴 vs. 中国经过休养生息,制造业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汉文帝时代人口1400...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43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爱国海归教授对毛泽东时代的回忆
作者:巫宁坤
一九五一年初我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开始撰写论述爱略特(T.S.Eliot)的文
艺批评传统的博士论文。不料突然接到燕京大学陆志韦校长的急电,邀我尽快回国担任
英美文学教职。随后,也收到中国国务院发来的信,热烈观迎留学生回国工作。我去国
已七年,近年接国内亲友来信,大都对新中国讚不绝口,令我心响往之。我便不顾一些
亲友的告诫,毅然放弃论文的写作,应聘回国。八月中旬,我怀着满腔游子还乡的激情
,带着几大箱进步书刊,到达新中国的首都,即将在风光旖旎的燕园开始我的教学生涯
,私心不由得感到庆幸。
思想改造;初嚐洗脑滋味
我回国不过两个月,就到中南海怀仁堂听周恩来总理做报告,他号召全国知识份子,特
别是高级知识份子,带头进行思想改造。他滔滔不绝讲了七个小时,我听得头昏脑涨,
不禁想到送我上船的朋友送着说的“洗脑子”的前景,难道这么快前景就要成为现实吗?
“十一”一过,思想改造就开始成为教师的中心任务,而批判的重点又是“亲美、崇美
、恐美”思想。十二月,中共北京市委派来工作组领导运动,校长靠边站,全校停课搞
运动。经多次大会...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44 我读了不少钱穆余英时的书,黄仁宇也读了几本。总体还是更喜欢钱穆余英时。余英时
先生引用过曾国藩的一片日记,我很喜欢。
道光21年7月14日.
又至搪镜海先生处,问检身之要,读书之法.先生言当以《朱子全集》为宗。时余新买此
书,问及,因道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不宜视为浏览之书。又言治经宜
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兼精,则万不能通一经。先生自言平生最喜
读《易》。又言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管
窥而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经济之学,即在义理内---经济不外看史
,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不外乎此。又言近时河南倭仁前辈用功最笃实,
每日自朝至寝,一言一动,坐作饮食,皆有札记---又言诗,文,词,曲,皆可不必用
功,诚能用力于义理之学,彼小技亦非所难。又言第一要戒欺,万不可掩着云云。听之,
昭然若发蒙也。
总体上这个“历史版”是我见过最差的,钱穆先生所谓的温情与敬意,中国人的忠孝仁
礼义廉耻,这里是很难见到的。
不轻易参与吵架或者发表议论,然后分辨双方的论证是一大乐趣。自己发帖子,不断地
思考、修改论述...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45 目前我还是有空翻翻论语(我读的是钱先生的《论语新解》),我读了不下十遍,但是
自己感觉还需要反复揣摩。我目前的打算是熟读四书,希望在中国文化的源头发现一些
东西,能够打下好的基础。我随身有一套朱子语录,但是因为中庸读的不透,对佛禅也
没有了解,对理学就有不知所云的感觉。即使读完论孟学庸,不读诗经和易也觉得缺了
什么。总体上中国的书需要反复揣摩,欧美的(至少象科学/经济)书读一两遍就基本
可以读懂。这也许就是中西方的差别之一,象中国的茶,和国外的咖啡,感觉是不一样
的。
因为我的专业既不是经,也不是史,我用于读这些书的时间很有限。以前在国内,反而
有大量的时间去读专业以外的书。所幸中国的学术重要一点在于践行,读的多也好,读
的少也好,关键就是读了它之后自己的品格修养能不能得到提高。因此论语第一句就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钱先生有一篇演讲举了丁龙(哥伦比亚大学丁龙讲座的丁龙)的例子,就是
普通人,做到了文行忠信,也可以成为君子。再如《大学》,很短的一篇文章,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起来不难,做...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46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095
高 华
◇ 一本奇书
雷光汉的未刊书稿《我的中国心结: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苏联流亡记》是一本奇书
,这是一位为躲避文革中“一打三反运动”的镇压,于1970年“外逃到苏联”的前北大
历史系毕业生在苏联中亚地区飘泊沉浮的实录。二十世记以来,虽然中国人写的旅苏观
感为数可观,但称的上是名篇的却不多,只有20年代瞿秋白的《饿乡记程》和《赤都心
史》、30年代初曹谷冰的《苏俄视察记》和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等。及至郭沫若
1946年的《访苏记行》和1952年的刘白羽的《莫斯科访问记》,已完全落入程式化的俗
套,无一不是对苏联新制度直白的赞美。建国后的访苏游记写得好的也是曲指可数,给
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只有尚未结集,发表在1957年春《文汇报》上徐铸成的访苏游记,从
中多少能捕获一些苏共二十大后苏联社会的变化(1975年我曾拿着介绍信在南京图书馆
逐日翻看1957年的《文汇报》,时间一长,警惕性很高的管理员觉得不对头,就打电话
到我单位进行调查,结果很快就禁止我再看了)。另...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47 http://www.people.com.cn/GB/wenhua/1088/2923424.html
冯建辉
愚昧荒诞的历史画面
50年代末形成的个人崇拜,到60年代由林彪推波助澜,进入狂热的“新阶段”。林
彪本人在各种公开场合“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以他特有的尖声高呼“四个伟大
”、“三忠于”、“四无限”、“高举”、“紧跟”、“照办”。号召人们“活学活用
”、“走捷径”、“天天读”、“背语录”,用“顶峰论”、“天才论”、“领袖决定
一切论”、“精神超过物质论”武装头脑,做忠于领袖的“好战士”。至“文化大革命
”中,神州大地被一片浓厚的宗教气氛所笼罩,到处盛行着“早请示”、“晚汇报”,
大会小会敬祝“红太阳万寿无疆”,男女齐唱“语录歌”,老少共扭“忠字舞”。
某报1968年4月13日的报道,生动地记录了这一历史画面:
“3月23日7点30分,卫生科全体人员迎着初升的红太阳,高唱《东方红》,背《老
三篇》,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庄严宣誓。手术室里,四壁挂起毛主席像和毛主席语录。张
□□念着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安详地躺在
病床上。病人呼吸困难,在场首... 阅读全帖 |
|
w*******m 发帖数: 40 | 48 明朝科学成就年表
一、天文气象
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
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
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
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介绍西方天文观阐释浑天说)
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祯历书》。
二、数学物理篇
数学 物理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24年王文素著成54卷总计1500多问近50万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1584年朱载堉著《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
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50 送交者: 高伐林2011年08月05日17:11:34于[史地人物]
在中共对人民所说的诸多谎言中,这件事小得根本夹不上筷子。不过,当我看到现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不管掏心掏肝地说什么,民众就是不信,我就想起了这件小事。共
产党的公信力,就是从那时开始折损、开始丢失的。江渭清骗到手没打算还的钱,加上
一年一年所滚的利息,都落到今天的领导人头上了
◆高伐林
近两个月前,我曾写了一篇读史札记《省委老书记回忆录透露什么信息?》,介绍
了“文革”前的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回忆的几个故事。最后我说:
《七十年征程》还披露了许多令人深思的史实,例如,江渭清如何对毛泽东和柯庆
施抗命、不肯将自己的副手、当时江苏省委常务副书记刘顺元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又例如,在“四清”运动中左得不得了的刘少奇如何高调严辞批评江渭清,逼迫江
渭清做检查,等等。有时间还将写出我的读书心得。
上面提到的几件事,都比较复杂,连叙述带评点就肯定篇幅不短,而眼下无暇从容
来写,但是有个小故事,似乎可以顺手介绍——故事虽小,但与我们当前谈到的“公信
力”啊“红十字会”啊等等又颇有点关联。
江渭清的这段亲身经历,发生在抗日战争、国...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