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 发帖数: 5617 | 1 早茶,燒臘,只是冰山一角,只是一日三餐一部份,並且不是人人每天吃早茶,每天吃
燒臘。
其實,大陸改革開放一來,取消了糧票油票肉票魚票,取消了供給制,物質大大豐富,
食油,肉類,海產,雞鴨鵝,精米白麵,白糖,任買。同時,人們上館子,出席飯局,
吃洋快餐,大魚大肉,精米白麵,成為常態,青菜成了陪襯,粗糧只有窮人才吃。
餐館飯局,所有菜肴都是用滾燙的油燙出來的,再加上大量澱粉,食糖,味精:
雞鴨鵝,京都排骨,當紅炸仔雞,燒肉,叉燒,炒牛肉,蒸魚,油爆蝦。。。
少少幾條青菜,也是油鍋燙出來的。然後配上精米飯,精米炒沙河粉,白麵饅頭包子麵
包點心,油條,油炸牛俐酥。
還有洋快餐燒烤牛肉餅漢堡,肯塔基炸雞,炸薯條,高糖飲料。。。
還有宵夜。。。
廣東省是個富裕的省,物質豐富的省,樣樣有的賣,人人吃得起,
天天這樣吃,再加上不運動,整天坐著,當然會誘發直腸癌和其他富貴病。 |
|
G***Y 发帖数: 9698 | 2 票证年代“三件宝”远远不如“生猛”好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4-11-13 来源: 广州日报
生猛广州 淡定广州
旧闻新读
文/曾应枫
年初,我参加广州电视台一节目,一位老广州人拿出他收藏的一叠旧粮票、布票、
油票、煤票还有柴票,即引起众多老街坊哗然,纷纷抢咪,争相诉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统购统销,广州市民如何凭着各种票证生活的经历。这是每个上了五六十岁人的集体记
忆,想起来沉重,说起来却成笑料。当年的物质生活何其匮乏,每人每月限量二两肉,
二十八斤大米,一年半斤油,一丈三尺六寸布,煤和柴火也要凭票供应。有市民回忆,
为了让家中孩子吃上肉,天没亮就去菜市场排队,猪肉档前已经排起一条长龙,除了老
人和妇女,还有一块块砖头,一块砖头代表一个人,去晚的人得乖乖地跟在砖头的后面
,有不服者把砖头踹开,就会招来一场吵闹。天大亮,姗姗来迟的猪肉佬见谁不守秩序
,就会在切肉间将刀往里一撇,你看中的那块“半肥瘦”到你手,就成了肥多肉少。那
时的“猪肉佬”可是最为炙手的“三件宝”之一。
当然,再艰难也难不倒爱吃、喜欢到处寻吃的广州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医生
”和“司机”也一跃成为“三件宝... 阅读全帖 |
|
|
o***n 发帖数: 96 | 4 kao,不会是,我们村把,好象是有个姓李的,不知现在还开油房否?
不过姓李的不是大家呀,会被揍扁的
确 |
|
|
|
t*******i 发帖数: 742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nderingLA (VONS),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江泽民和他背后的伟大时代 送给对江不了解的人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9 22:35:55 2011, 美东)
谨以此文献给不管死没死的江
1 他是个文艺青年
1986年年底,上海。抗议学生们在与时任上海市长江泽民的对话中,质问他,
你知道“民有、民治、民享”是谁说的么?
“林肯。葛底斯堡演讲。”江回答道。然后他就用英文把葛底斯堡演讲的全文
背了一遍。
不仅如此。当了国家主席之后,一次和学生的交流中,他给学生们背了《滕王
阁序》。
我认识的同龄人里面,貌似没有能同时背这两个东西的人。对于六七十岁的老
人而言,这种人就更稀有了。温宝宝尽管喜欢背诗,但是估计也背不了这么多。
众所周知,江会弹钢琴,会拉二胡,会弹夏威夷吉他,他还会唱戏,会用意大
利文唱《我的太阳》。他还会一点写诗,我觉得他的诗比我见过的一些中文系教授的诗
要好。如果他不是去当官,这家...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5016 | 8 官二代纠正体制外的人对公务员以及垄断国企就业的错误认识
作者:马甲2011CHINA
生活在内陆一个小城市,家世很简单,算不上官二代,只能算体制内的。(楼主
认为,直系级别在正厅以上才算官二代)爷爷县委书记(90年代退休),老爹是县级市
某局局长,从小到大就是家里一路安排,毕业之后放弃了家里安排好的公务员道路,毅
然选择了去职场打拼。国企、私企、外企都混过,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每天被老
板 剥削的很辛苦,不过不靠家人一分钱赞助,也还是买车买房。看看自己和身边的朋友
走过的路,还是很有感慨,突然想起来发这么一个帖子,也算是对很多想要进公务员队
伍的同学一个扫盲帖吧。
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公务员这个职业是个旱涝保收的行业,但是并不代表收入一
定都是很优越的,甚至有些地方连中等都算不上。天朝的公务员收入是与地方财政密切
相关的,财政收入高的地方,例如北上广,作公务员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性价比
来说,是很吸引人。但是在内陆很多城市,财政收入非常窘困的,在那样的区域,作公
务员是没有太大意思的。当然,也有很多同学从安逸的角度愿意回家呆体制内混饭吃。
也有很多人会说,...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3871 | 9 见过重庆的布票,糕点票,月饼票,油票,好像粮票还分粗粮和细粮
我读大学的时候还赶上用粮票的。那时候好像大学生一个月有35斤的定量,别人都吃不
完,我们班上的妹子好像只能吃15斤,我还要每个月厚着脸皮找人家要。好在那个时候
粮票不值钱了,也不能换鸡蛋,所以一般去要别人都会给的
我标配一顿晚餐是:2个2两馒头 + 1碗4两小面 + 1个肉菜
中午一般还有4两或者6两,早上2两,下了晚自习还要3两小面加餐
没有邓矮子,我真的可能吃不饱饭,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
|
q*******l 发帖数: 394 | 10 金三胖这么不怕找事,因为他把朝鲜带成这样也确实不怕失去什么,都说朝鲜是70年代
的中国,经济模式上来看是差不多,之前有朋友去过一趟朝鲜,里面的人穿的衣服很像
中国旧社会那会的衣服,也有粮票油票之类的,买东西都是限量的,落后到如此地步,
也不开放,他也只能没事儿喊喊打韩国。金三胖现在搞个人崇拜比哪个国家都严重,每
次照相他都在中间,两边的人搀着他,就跟绑架似得。看着这个国家,只觉得是个小丑
,不理他吧,一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理他吧,又实在是掉价,落后到这个地步,他再
怎么找事,也没有哪个国家真正把他放在眼里的,韩国只能是当他的邻居倒霉,谁让他
们同属一族呢。中国也就是跟他离得近,要不然没人理会他这点烂事。 |
|
h***n 发帖数: 108 | 11 我出生在湖南宁远九嶷山地区的一个小村,我祖父和外公都是贫困的农民。我父亲凭着
他的努力,成为了从村里走出的唯一的大学生。傍随着我长大,父母讲的一些往事,使
我了解到生活得不易,在此写出来,以作纪念。
我父亲出生在解放前的1936年农历正月初六,由于家庭贫困,一直是个住牛棚的放牛娃
,不能上学,直到解放后才上小学,同班同学都比他年纪小,他感觉面子上难为情,所
以他的档案里一直是说1942年出生。
我父亲家有五个兄弟姐妹,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两个妹妹。我祖父在五十年代初就去
世了,我伯父,大姑都已婚,为了能获得高一等额的助学金,他只好谎称已经分家了,
家里就剩体弱的祖母和我的小姑。为了预防组织调查,他连夜徒步往返就宿的学校和二
十里外的家里,叮嘱家里人统一口径。
父亲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求学,考入了湘潭机电学院。父亲感激党和毛主
席,在学校是个积极分子。然而不久,好时光嘎然而止。他是60年进入的大学,刚好是
党史所说的三年自然灾害,面临大学裁员。当时党号召青年学生返家。
一天,一位领导找到父亲,说:你是优秀分子,不会让你回家的,但是请你在大会上号
召一下其他同学。父亲同意了。然而... 阅读全帖 |
|
h***n 发帖数: 108 | 12 我出生在湖南宁远九嶷山地区的一个小村,我祖父和外公都是贫困的农民。我父亲凭着
他的努力,成为了从村里走出的唯一的大学生。傍随着我长大,父母讲的一些往事,使
我了解到生活得不易,在此写出来,以作纪念。
我父亲出生在解放前的1936年农历正月初六,由于家庭贫困,一直是个住牛棚的放牛娃
,不能上学,直到解放后才上小学,同班同学都比他年纪小,他感觉面子上难为情,所
以他的档案里一直是说1942年出生。
我父亲家有五个兄弟姐妹,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两个妹妹。我祖父在五十年代初就去
世了,我伯父,大姑都已婚,为了能获得高一等额的助学金,他只好谎称已经分家了,
家里就剩体弱的祖母和我的小姑。为了预防组织调查,他连夜徒步往返就宿的学校和二
十里外的家里,叮嘱家里人统一口径。
父亲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求学,考入了湘潭机电学院。父亲感激党和毛主
席,在学校是个积极分子。然而不久,好时光嘎然而止。他是60年进入的大学,刚好是
党史所说的三年自然灾害,面临大学裁员。当时党号召青年学生返家。
一天,一位领导找到父亲,说:你是优秀分子,不会让你回家的,但是请你在大会上号
召一下其他同学。父亲同意了。然而...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3 好一个“根本没有考虑过还的问题!”
阿尔巴尼亚虽然与新加坡一般,只是一个仅有两百多万人的“鼻屎大国家”(李光耀出
言冲撞了台湾,台外交部长陈唐山称新加坡作“鼻屎大国家”。),胃口却大得吓人—
—动辄开口几亿几十亿。纵然到了1970年中阿关系降温之时,阿尔巴尼亚仍要求中国援
助32亿元人民币。1974年10月,谢胡写信给周恩来,提出在阿第六个五年计划(1976至
1980)期间,要求中国提供5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
对阿的援助总是倾其所有,有求必允:中国帮阿建设纺织厂,而阿自己没有棉花,要中
国用外汇替它买;织成布做成衣服后,销路成问题,于是便销往中国。用中国人给的钱
做成的东西倒过来赚中国的钱,阿尔巴尼亚创造了世界贸易史上的最大奇迹。
阿共第一书记霍查曾对中国同志说过一句名言:“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向你们
要求帮助,就如弟弟向哥哥要求帮助一样。”阿总理谢胡也说:“我们不向你们要,向
谁要呢?”
“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不向你们要,向谁要呢?”——够牛逼吧?
然而,事实却并不是“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而是“你们没有的,咱们也要有!”
——阿尔巴尔亚城市马路边的电线杆,都是用...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2994 | 14 转载:一个老上海的回忆
来源: 上海大男人 于 2013-09-02 12:16:07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
文已被阅读:163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一位朋友写的,本人有删减。
我出生于1947年,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多年期间,一直都居住在上海,我是这三十
年里发生很多事情的亲身经历者。每个人的经历会有不同,以下只是从我眼里所看到的
,所能回忆起的,和我个人所感受到的那三十年。
一,五十年代:
我还能依稀记得抗美援朝时的一些片段:父母带着我往一个捐献箱里塞入钱,那时
一块钱叫一万块,捐钱是为了捐献飞机大炮,打“美帝野心狼”。那时大家做公共场所
的卫生工作,如扫街掏阴沟等,不是叫大扫除,而叫爱国卫生运动,据说是因为美帝国
主义对我国的东北发动了细菌战。我长大一些后,经常听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的
英雄故事,我对这些英雄是无限的崇拜。我一直被教育,是美帝国主义捍然发动了侵朝
战争,是他们先越过了三八线,一直把战火烧到了我国边境鸭绿江。记得当时有关抗美
援朝教育的展览...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5 ○ 陈徒手
一
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依照社会
主义阵营的对等惯例,北京先后在郊区建立了
11个人民友好公社,各自承担与11个社会主义
国家交往的民间外事任务。各友好人民公社自从
命名以来,每逢春节都会与相关国家使馆进行礼
节性的拜访、赠礼活动。尤其在1960年春节正逢
经济困难,为了加强对外宣传人民公社的意义,
中方有意安排各友好公社主动邀请有关使馆到
公社过节,并送了一些公社生产的鸡、鸭、鱼、鲜
菜等礼品。没想到,各使馆大都以大使(或代办)
为首,率领全体使馆人员参加。国务院外办对此
举评价甚高,刻意在事后报告中加以提携:“整个
活动气氛融洽热闹,反映良好。”
随着中苏两党争执的加深,所在地区不同、
关系深浅不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出于各自利益的
考虑,在面向中苏两大党的困窘境遇中,表现了
程度不同的摇摆和略显差别的偏向。1961年后,
在复杂微妙、不容差错的外交格局中,北京友好
人民公社必须完成的对外交往就显得如履薄冰。
与苏、东欧使馆的交往性质必然从热闹逐渐发展
到扭曲,直至“文革”爆发,这种双方都无法忍受
的来往总算告一段落。
二
1961年春节正赶上莫斯科会议结束不久,... 阅读全帖 |
|
j********b 发帖数: 565 | 16 潘光旦,1899-1967,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在1957年被划成“右派份子”,文革中又成
为“批判斗争”对象,从1966年夏天开始,一直在该校“专政队”中“劳改”,1967年
6月10日病重去世。在去世前,他用四个S开头的英文词,即“投降”、“屈服”、“活
命”和“灭亡”,描述了自己的一生。
1、四个S:SURRENDER,SUBMIT,SURVIVE,SUCCUMB
1967年,潘光旦教授病重。那时正是文革仍然在轰轰烈烈进行的第二年。他从1966年文
革开始后,一直就是中央民族学院的“批判斗争” 对象,被编入学校的“牛鬼蛇神劳
改队”里,不断受到侮辱以至殴打。他在1957年被划成“右派份子”,在文革中成为“
反动学术权威”。除了在精神上思想上遭到攻击之外,他本来腿有残疾,加上年事已高
,遭受长期“斗争”,对他来说在体力上也分外难以承受。
去世之前,在最后的日子里,潘光旦的一位老友叶笃义来看望他。早年他们都曾经留学
外国,取得学位,然后回到中国工作。潘光旦告诉老友,他自己的生活,从前一直实行
三个S的政策,这三个S是指三个以S开头的英文词,SURRENDER,SUBMIT,SURVIV... 阅读全帖 |
|
w*l 发帖数: 754 | 17 2014年8月,媒体人徐付群在微博上发起一项名为“你支持文革重来吗?”的投票,在
总共3916人的投票中,三分之二的人反对文革重来,三分之一的人希望再搞文革。这个
结果既令人欣慰,反对文革的毕竟是主流;也让人担忧,支持文革的竟有如此之多。
而更早之前,2012年,在凤凰网历史频道一个关于文革的在线调查,,结果却更惊
人:支持文革的网友多达58%,反对文革的仅42%。一场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运动
,支持文革的票数居然过半,这不得不让人反思。对此当时曹景行先生在微博上有个建
议不错:可以搞个文革体验基地,文革支持者优先体验。老的关牛棚,小的上山下乡,
轮流批斗,每星期武斗一场。发粮票、油票、肉票、布票、肥皂票,只许看毛选、样板
戏、唱红歌,绝对不许上网、玩手机。起码半年,不够再延长。
那些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你们想尝尝文革的滋味么?但是如果让你们回到文革,有
些人估计一天也活不了。想象一下,你无意做了件小事,身边马上有思想“积极分子”
打你报告,上纲上线给你扣帽子,他们阶级捞取政治资本,哪管你死活,这些你是否能
忍受的呢?特别是这些告密者还是你最亲的人!要知道文革时期告密之风颇为盛行。儿...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8 徐贲
【摘要:“文革”社会看来颠倒了一般社会的等级标准,使得原先的优等阶级变成了劣
等阶级,但真正具有实质意义的社会等级标准并未发生变化。“文革”社会和其它任何
社会一样,谁享有人生安全感,谁就是优等阶级。】
在物欲横流、贫富悬殊、官贪政贿的今天,“文革”被部分中国人想象为一个与当
今的“物质主义社会”截然而异的理想时代。有人认为,当时的中国,虽然生活物品匮
乏,但却是个分配公正的社会。这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史实,经历过“文革”的人也许会
按照各自的经验和不同的现实处境产生不同的看法;而不曾有过“文革”生活经验的人
则凭自己的偏好和需要自由发挥。我觉得,反思“文革”时期的物质文化,不能光凭个
人经验或印象,而应从物质文化的基本结构入手,才可能比较清晰地看出文革时期物质
文化的特点。
与在任何特定社会中一样,“文革”时期的物品所满足的并不只是人的自然需要,
而是一种由当时社会和政治文化所理解为“正当”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如何形成的?它
有什么样的特征?国家以何种正义原则以及为何种目的去满足这些需要?这些原则和目
的今天是否还具有正当性?这些话题正是今天探讨“文革”时期物品分配的关键所在。
概言...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我们,“坏人老了”的一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15 09:57:10 2016, 美东)
http://hx.cnd.org/?p=127333
陈向阳
都说中国人素质差。其中坏老人出奇地多:自己摔倒了,谁扶就讹谁,跳广场舞扰民,
对抗议声不理不睬,上车逼人让座,不让就骂还敢动手。如今凶悍的老人真不少,一反
老爷爷老奶奶的慈祥形象。
有人问:老人怎么变坏了?有人答: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坏人变老了
”是在说整整一代人。早就有人这么说过:“喝狼奶长大的”“红卫兵一代”。
笔者就属于这代人。此处不打算使劲辩白“我们没那么坏”。不管用,每个人都会从身
边的事实得出自己的结论。这里只想说说我们这代人的一些共同经历。光说坏,也不能
“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吧?
人分成“代”,是依据与年龄相关连的经历。有些经历,时过境迁一去不返,后人再也
得不到,这才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
如今,“坏人老了”的一代年纪高不过70余(出...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0 ○陈徒手
炎黄春秋2011年第3期
一
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依照社会
主义阵营的对等惯例,北京先后在郊区建立了
11个友好人民公社,各自承担与11个社会主义
国家交往的民间外事任务。各友好人民公社自从
命名以来,每逢春节都会与相关国家使馆进行礼
节性的拜访、赠礼活动。尤其在1960年春节正逢
经济困难,为了加强对外宣传人民公社的意义,
中方有意安排各友好公社主动邀请有关使馆到
公社过节,并送了一些公社生产的鸡、鸭、鱼、鲜
菜等礼品。没想到,各使馆大都以大使(或代办)
为首,率领全体使馆人员参加。国务院外办对此
举评价甚高,刻意在事后报告中加以提携:“整个
活动气氛融洽热闹,反映良好。”
随着中苏两党争执的加深,所在地区不同、
关系深浅不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出于各自利益的
考虑,在面向中苏两大党的困窘境遇中,表现了
程度不同的摇摆和略显差别的偏向。1961年后,
在复杂微妙、不容差错的外交格局中,北京友好
人民公社必须完成的对外交往就显得如履薄冰。
与苏、东欧使馆的交往性质必然从热闹逐渐发展
到扭曲,直至“文革”爆发,这种双方都无法忍受
的来往总算告一段落。
二
1961年春节正...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1962年廖伯康冒险入京反映四川大饥荒实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30 06:41:37 2017, 美东)
2017-12-30 林雪 世纪历史 微信号 centuryhistory
功能介绍
发掘最靠谱的史料,倾听亲历者的故事。
来源|人民网 原载来自《文摘周报》2006年01月03日解密(05版)
作者|林雪
原题《我向中央讲实情——访四川省原政协主席廖伯康》
资料图:四川省原政协主席廖伯康
“大跃进”带来大灾难
1960年,全国性的“大跃进”已经进行了三年,人们面临的现实是,农业生产遭到严重
破坏。当年的粮食产量已经下降到2870亿斤,比“大跃进”前的1957年下降了26%,国
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四川的情况更加严重。从1959年到1961年,粮食年年大幅
度减产,1961年的粮食产量已经下降到231亿斤,比1958年的449亿斤下降了218亿斤,
甚至比1949年还少收30亿斤。可是,受全国政治气候的影响...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3742 | 22 来自主题: _PartyHistory版 - 赞美邓小平 今天和我老妈打电话聊到文革,她当时初中毕业就去了内蒙建设兵团。我觉得文革期间
人民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一个月2斤肉票(还吃不起,和别人稍微富裕的人家换粮票),
半斤油票。逢年过节才能吃上水果,瓜子,花生之类的零食。
多亏有了邓小平,中国人人民才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
|
|
c****t 发帖数: 1103 | 24 //想起油条真是口水哗哗的,不过现在回国去也不敢吃,只好停留在记忆里了,想起小
时候买油条还要油票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