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波兰文
1 (共1页)
i******l
发帖数: 179
1
来自主题: Travel版 - 华沙
不识波兰文而在华沙街头漫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街名,路标,电车行程,店号
,几乎找不到一个英文字。那些名字的拼法跟英文颇不相似,加上字母的变化,--比如
L上还要加一撇,--看着有点晕,记起来更难。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在妄测,但是这可能和波兰多舛的历史有关。这个国家因为地处
欧洲中部,数百年间屡受瓜分,就在最近几十年间,还在东西两边夹击中求生存。这种
经历,在民族性格上大概是会留下印痕的。假如事实如此,那么在排外的心态下,英文
标记之缺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看起来古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标准,“不亢不卑”,波兰和中
国都没有达到。
但是我只是个独行的旅人,我更加关心我的不便。我出门就得打车,而且华沙的出租车
并不便宜,一公里差不多要四块人民币。我想上网订火车票,铁路公司的首页有英文,
到订票时就变成波兰文了。有个网站倒是可以用英文订票,但是它的客户群在美国,出
票一定要出到美国去。Eurorail的区域性通票又不包括波兰,怎么办呢?
火车票是一定要买的,要不我接下来就玩不成了。我决定跑一趟火车站,当面搞定。
我揣着一张波兰文的简易华沙地图,十一点从住处出发。天气
w********n
发帖数: 4752
2
地处中欧的波兰与其近邻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社会转型都比较顺畅,经济发展程度
较高,人均GDP都已超过1.6万美元。如今,它们也都已加入了欧盟、北约和申根区。
而其中波兰是特别值得一书的国家。我先后到了波兰华沙、格但斯克、多伦、波兹
南和克拉科夫等地,不但看现在,更看历史---现在的波兰人怎么看待当年的波兰,特
别是与苏联和德国的过往?
“1939”是一个醒目的时间数字
在波兰的各个重要历史地标---华沙国家博物馆、1944年起义博物馆、华沙大学、
德军打响进攻波兰第一枪的威斯特普拉特以及格但斯克团结工会陈列室,“1939”都是
一个醒目的时间数字。
在这一年签订的苏德条约及其秘密议定书,在波兰被直接称为“斯大林—希特勒条
约”,波兰人把它视为对波兰的第四次瓜分。条约签订之后,苏联占领了波兰东部19万
平方公里的领土,西部经济较发达的27万多平方公里则归德国。
一直到二战结束后,波兰在内政外交等方面仍受到苏联的控制。因此,许多展览就
包含了战后波兰反抗苏联控制及以苏联为摹本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内容,如1956年的波兹
南事件、1968年的“先人祭”事件和1970年事件等等。
格但斯克团结工...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179
3
来自主题: SanFrancisco版 - 波兰游记之一
有感于时事,贴一篇以前写的华沙游记吧。为死难者祈祷,无论他们生前是做什么的。
×××××××××××
不识波兰文而想在华沙街头漫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街名,路标,电车行程,店号
,几乎找不到一个英文字。那些名字的拼法跟英文颇不相似,加上字母的变化,--比如
L上还要加一撇,--看着有点晕,记起来更难。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在妄测,但是这可能和波兰多舛的历史有关。这个国家因为地处
欧洲中部,数百年间屡受瓜分,就在最近几十年间,还在东西两边夹击中求生存。这种
经历,在民族性格上大概是会留下印痕的。假如事实如此,那么在排外的心态下,英文
标记之缺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看起来古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标准,“不亢不卑”,波兰和中
国都没有达到。
但是我只是个独行的旅人,我更加关心我的不便。我出门就得打车,而且华沙的出租车
并不便宜,一公里差不多要四块人民币。我想上网订火车票,铁路公司的首页有英文,
到订票时就变成波兰文了。有个网站倒是可以用英文订票,但是它的客户群在美国,出
票一定要出到美国去。Eurorail的区域性通票又不包括波兰,怎么办呢?
火车票是一定要买的,要不我
J********i
发帖数: 50662
4
来自主题: SanFrancisco版 - 波兰游记之一

"磕巴"象以前北京街头的土耳其烤肉

有感于时事,贴一篇以前写的华沙游记吧。为死难者祈祷,无论他们生前是做什么的。
×××××××××××
不识波兰文而想在华沙街头漫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街名,路标,电车行程,店号
,几乎找不到一个英文字。那些名字的拼法跟英文颇不相似,加上字母的变化,--比如
L上还要加一撇,--看着有点晕,记起来更难。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在妄测,但是这可能和波兰多舛的历史有关。这个国家因为地处
欧洲中部,数百年间屡受瓜分,就在最近几十年间,还在东西两边夹击中求生存。这种
经历,在民族性格上大概是会留下印痕的。假如事实如此,那么在排外的心态下,英文
标记之缺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看起来古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标准,“不亢不卑”,波兰和中
国都没有达到。
但是我只是个独行的旅人,我更加关心我的不便。我出门就得打车,而且华沙的出租车
并不便宜,一公里差不多要四块人民币。我想上网订火车票,铁路公司的首页有英文,
到订票时就变成波兰文了。有个网站倒是可以用英文订票,但是它的客户群在美国,出
票一定要出到美国去。Eurorail的区域性通票又不包括波
b*****l
发帖数: 9499
5
来自主题: Memory版 - 席慕蓉式的结局
也就只记得五十音图了,语法全忘光了。
米兰·昆德拉对同情那个词的各语言的词根分析那个,说明欧洲语言的味道还是不同的:
所有从拉丁文派生出来的语言里,“同情”一词,都是由一个意为“共同”的前缀
(Com)和一个意为“苦难”的词根(pasSio)结合组成(共――苦)。而在其它语言
中,象捷文、波兰文、德文与瑞典文中,这个词是由一个相类似的前缀和一个意为“感
情”的词根组合而成(同――感)。比如捷文,son―cit;波兰文,wSp'ox―Czucies
德文,mit―gefUhI;瑞典文,med。   从拉丁文派生的“同情(共 ――苦)”一词
的意思是,我们不能看到别人受难而无动于衷;或者我们要给那些受难的人以安慰。另
一个近似的词是“可怜”(法文,pitiez意大利文,等等),意味着对受苦难者的一种
恩赐态度。“可怜一个女人”,意味着我们比她优越,所以我们要降低自己的身分俯就
于她。这就是为什么“同情(共――苦)”这个词总是引起怀疑,它表明其对象是低一
等的人,这是一种与爱情不甚相干的二流感情。出于这种同情去爱一个人,意昧着不是
真正的爱。   而在那些同词根“感情”而非“苦难”组成“同情
k*****a
发帖数: 7110
6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星空王座 BY朱邪多闻
第111章 迷惘的行者(下)
“是哈萨尔钦!”约纳通过旁遮普兽灵的记录以耶空的视角看到过这种诡异的场景“碎
屑”小队的绝对主力夜晚之王W先生曾经的搭档强大的言灵术士哈萨尔钦在帮助他们
“那个又瘦又高的活骷髅?”锡比睁大绿眼睛“只要多看他两眼就会做恶梦呢”
“哈萨尔钦阁下我们是A51‘干草叉’小队!相信我们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到达这里
的!我们需要你的帮助!请尽可能制造更多的流血现在!”玫瑰骑士向西北方向高喊道
“钢铁!钢铁!钢铁!”没有任何犹豫言灵术士立刻呼唤物体的名字
在声音的辐射范围内一排蓝勋步兵的全身重铠忽然咔哒咔哒几声脱开连鞘分离成胸
、腹、肩、臂、手、胯、腿、膝、脚等部分没等迷茫的士兵做出反应前后两片的盔甲开
始合拢钢铁边缘立刻深深地陷入士兵的皮肤切断肌肉、撕裂血管在短暂的惨叫中仅仅几
秒钟后十几名士兵就被自己的盔甲挤扁“喀嚓!”头骨碎裂了他们的身体被压得仅剩薄
薄一片几乎全身的血液都流出体外洇湿了大片的泥土倒下的尸体都成了苍白的颜色
耶空像闻到猎物味道的猎犬一样猛然扭头没有焦点的眼睛看向刚刚形成的血潭
“现在请避让开耶空阁下前进的路线!谢谢伙伴!”埃利奥特举起长矛示意
西北方忽...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7
A行动救艾未未!北京一群艺术家计划明日举行代号「 A行动」的集体晒太阳活动,要求当局释放艾未未,但消息被当局截获,其中两名艺术家王军与文皆昨被公安带走,至今下落不明,他们所在的沙龙亦被当局仔细搜查。
北京的艺术家计划周六在北京的 798艺术区举行「 A行动之周末晒太阳」活动,号召艺术家、网民以集体晒太阳的方式。在他们流传的海报中指出:「他们不给我们一个说法,我们就给他们一个想法。太阳是自由的,没有人能够阻止我们享受太阳的温暖,没有人能够毁灭我们内心的希望,有『爱』有希望,有『爱』有欢乐。」
此外,流亡欧洲的中国诗人贝岭起草一封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公开信,并在各国发动联署,信中直指艾未未被捕,总理温家宝要负直接责任,这封公开信已获捷克前总统哈维尔领衔签署。
贝岭起草的公开信以中文、捷克文、波兰文、德文等多种语言,在不同国家报刊发表,并曾与哈维尔协商、修改内容。信中指出,北京当局在过去两个月咨意妄为地拘捕异见人士。信中认为温家宝要负责任,呼吁「还被捕者国际公认的自由」。
h*****i
发帖数: 809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世界百大报纸列表 zz wiki
1 读卖新闻 日本 10,019 日文 读卖新闻集团 ▬
2 朝日新闻 日本 8,019 日文 朝日新闻社 ▬
3 每日新闻 日本 3,738 日文 每日新闻社 ▬
4 印度时报 印度 3,556 英文 时代集团 ▬
5 图片报 德国 3,300 德文 阿克塞尔施普林格集团 ▬
6 参考消息 中国 3,254 简体中文 新华通讯社 ▬
7 日本经济新闻 日本 3,050 日文 日本经济新闻社 ▬
8 太阳报 英国 2,863 英文 新闻集团 ▬
9 中日新闻 日本 2,728 日文 中日新闻社 ▲1
10 人民日报 中国 2,523 ...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9
好像是假新闻。幸好。不然和能打得过熊的民族当邻居不好受啊。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6719583.html
其实是2009年的“新闻”被翻出来了(所以就不是新闻了好么)。
而最初的报道来自这里:http://www.humbug.pl/texts/view?art=rosyjscy_turysci_pobili_polskiego_niedzwiedzia
原文是波兰文,谷歌翻译成英文,标题就是Russian tourists beat Polish bear(俄
罗斯游客打伤波兰胸)。
这个网站名字叫做humbug(欺骗的意思)。
看到名字你就知道这个网站不能是正经网站了。
这个网站还报道过“太阳三年内就要熄灭了”、“市民目睹UFO降落在华沙”这样的新
闻。
实际上这是一个笑话网站。基本都是杜撰的消息。
为什么说“基本”呢?因为至少目前这个网站都头条是真的:
河南动物园用狗冒充狮子…………
呵呵了。
m**c
发帖数: 7299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俄罗斯人如何看同性恋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y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信区: GayStudy
标 题: 俄罗斯人如何看同性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22 12:50:45 2013, 美东)
俄罗斯人如何看同性恋
2013-09-18 07:00 环球时报 我有话说 字号:TT
仅极少数人表示支持 对西方施压深感不解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由于通过禁止向未成年人宣传同性恋的法律,俄罗斯政府对
待同性恋问题的态度连月来引起欧美国家诸多不满,有西方舆论甚至拔到“普京执政用
心良苦”、“俄罗斯回归冷战”的高度。据说19世纪俄罗斯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就是
同性恋者,但他的艺术成就依旧受到俄民众的喜爱。俄罗斯政要以此为例,反复强调俄
罗斯对同性恋“足够容忍”,但一些西方国家却坚持要给俄罗斯扣上“有违言论自由、
人权和法治的西方核心价值观”的大帽子。这场“孰是孰非”的争论,也成为俄美相互
斗法的一大看点。
俄与西方围绕同性恋问题摩擦不断
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30日签署一份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宣传同性恋的法律,其中规
定若有人向未成年人宣传同性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苏联崩塌的第一块版图:立陶宛;一个“教授”的作用A- A+
作者:后沙月光 时间:2016-12-13 所在专题 来源:察网 评论
分享到:
冷战时期,如何摧毁社会主义国家思想阵地?曾经有这么一段话:【“我们将使用一切
办法去支持和抬举一批”学者“”艺术家“,让他们往青年人的意识中灌输性崇拜,暴
力崇拜,暴虐崇拜,背叛行为崇拜,总之是对一切不道德行为的崇拜,在国家管理中,
我们要制造混乱和无所适从……只有少数人,极少数人,才能意识到究竟什么了什么。
但是我们会将这些人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把他们变成众人耻笑的对象,宣布他们是社
会渣滓,我们要把布尔什维克的根挖出来,把精神道德的基础庸俗化,并加以清除……
”】
以上只是其中一部份摘录,原文较长,这是CIA局长艾伦.杜勒斯1945年当着杜鲁门总统
在美国国际关系委员会上发表的一篇演说。到今天已经71年了,美国没有停下过脚步。
他们把希望建立在对手年青人的身上,一代接一代持续着,现在谁是美国最大的对手?
无论教育,宣传,道德体系,社会制度,他们都会进行渗透,不惜血本从内部进行颠覆。
苏联崩塌,是面镜子,这是个宏大叙事题材,本文只撷取立...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123
12
宋鸿兵:中美贸易战背后有两个“隐形赢家”,但中过媒体却集体沉默?
文 | 宋鸿兵
现在所谓的“中美贸易战”没有打起来,双方短期达成了协议,但是实际上中国也看明
了美国的全部底牌,接下去这个牌局就很简单了。
不过在我看来,中国在两个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让步。我们现在看新闻媒体报道的永远不
是重点。比如说汽车减税,觉得美国汽车工业占了多大便宜,在我看来这是个烟幕弹,
事情本来不重要,但是媒体把它炒作得看似很重要,让我们所有人以为汽车是美国获益
最大的一个产业。但真正的主要受益者永远是躲在幕后,不会冲到前台来。
美国真正的主要受益者,第一是金融行业,第二是医药行业。为什么金融重要?我曾用
了30万字的篇幅,写了《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讲的就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命
脉是你的金融命脉,所以我称之为是高边疆。如果我们对比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
新,二者几乎起源于同时一个时代,为什么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洋务运动失败了?
提炼出来就是一句话,金融有没有失控?你会看到,日本明治维新所有的改革,没有一
件事情是让日本金融失控的。所有的改革,他可以学习英国、法国、德国或者美国的宪
法,都无所谓。但是... 阅读全帖
l*w
发帖数: 3758
13
丫在编吧。波兰经济不好,那欧洲就没经济好的了。

:宋鸿兵:中美贸易战背后有两个“隐形赢家”,但中过媒体却集体沉默?
:文 | 宋鸿兵
:现在所谓的“中美贸易战”没有打起来,双方短期达成了协议,但是实际上中国也看
明了美国的全部底牌,接下去这个牌局就很简单了。
:不过在我看来,中国在两个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让步。我们现在看新闻媒体报道的永远
不是重点。比如说汽车减税,觉得美国汽车工业占了多大便宜,在我看来这是个烟幕弹
,事情本来不重要,但是媒体把它炒作得看似很重要,让我们所有人以为汽车是美国获
益最大的一个产业。但真正的主要受益者永远是躲在幕后,不会冲到前台来。
:美国真正的主要受益者,第一是金融行业,第二是医药行业。为什么金融重要?我曾
用了30万字的篇幅,写了《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讲的就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命
:脉是你的金融命脉,所以我称之为是高边疆。如果我们对比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
维新,二者几乎起源于同时一个时代,为什么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洋务运动失败了?

:提炼出来就是一句话,金融有没有失控?你会看到,日本明治维新所有的改革,没有
一件事情是让日本金融失控的。所有... 阅读全帖
c***y
发帖数: 367
14
来自主题: NextGeneration版 - 中国籍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http://book.sohu.com/20121011/n354686481.shtml
文学奖不如什么物理化学奖,希望这里的网友们的宝宝们将来是个
拿物理化学生理奖的主呀!
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刘欢)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已于北
京时间19:00公布。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 曾屡次获奖
莫言原名管谟业,于1956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县,童年时因经济贫困和政治上受歧视
,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12岁读五年级时因“文革”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
年。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
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自19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
复杂情感。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
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
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是演义现代革命历史。
在经历《红高粱家族》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6660
15
来自主题: TVGame版 - dijkstra
可那是波兰文,没准j发h?jajajaja
b*s
发帖数: 82482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纪念一下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
揍是,中国人说中文,法国人说法文,英国人说英文,波兰人当然说波兰文……
b*s
发帖数: 82482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征文】:《Solaris》2002年版电影
没有看过波兰文的,英文版的很久以前看过……

在原
b*s
发帖数: 82482
18
英文的还是原版轻松,法文 德文 波兰文还是看英文译本比较好。
B***6
发帖数: 787
19
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刘欢)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已于北京时间19:00公布。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曾屡次获奖
莫言原名管谟业,于1956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县,童年时因经济贫困和政治上受歧视
,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12岁读五年级时因“文革”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
年。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
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自19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
复杂情感。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
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
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是演义现代革命历史。
在经历《红高粱家族》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
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其中,《丰乳肥臀》曾获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
学奖”,《檀香刑》曾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第一届鼎钧双年
文学奖,《红高粱系列》获...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329
2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静听《心经》
《心经》与《西游记》
作者: 徐文堪
《心经》在《西游记》中曾多次出现,百回本第十九回中乌巢禅师将《心经》经文传授
给玄奘,并收录了《心经》全文;以后在第二十回、四十三回、八十回、八十五回、九
十五回都出现有关《心经》的情节。明清人士评点《西游记》,往往将《心经》放在极
其重要的位置。当代学者研究《西游记》,亦重视《心经》。《心经》与《西游记》的
关系究竟如何,笔者在此依据前人和时贤的研究成果,作一点简单的说明。
《心经》或称《般若心经》,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为Prajñā
pāramitā-hṛdaya-sūtra。这是一部在东亚流传极广的佛经,可谓妇孺皆知。
就汉译本而言,现存的至少有九种(自姚秦鸠摩罗什译本至宋代施护译本),从古至今
还有众多人士为此经作注或进行讲解,此外还有各种汉字注梵音本;至于民族语文译本
,则有藏文、于阗文、回鹘文、蒙古文、西夏文、满文等,均存世。敦煌、吐鲁番、黑
城等地都曾出土各种文字的译本和注疏本,亦见于房山石经。《心经》还被翻译成各种
外文,如日、韩、越南、印尼和英、法、德、俄、荷兰等语言都有译本,最近还出版了
泰文译... 阅读全帖
e**n
发帖数: 5876
21
最近EM5的贺电从全世界各地不断涌来. 先是美国techradar, 随后是芬兰的pekkapotka. 今天发来贺电的波兰的optyczne. 波兰的贺电中祝贺EM5的宽容度超越了NEX7. 好吧,optyczne没测NEX7, EM5超越的是A77. 但Nex 7和A77用的同一个sensor吧?
比较悲摧的是贺电是波兰文, 原文在这里, http://www.optyczne.pl/178.8-Test_aparatu-Olympus_OM-D_E-M5_Zakres_tonalny.html 只有用google翻译凑合看了. 反正基本评价就是"ground breaking". 具体DR看图吧, 图中各个颜色的点分别代表signal to noise ratio of 10, 4, 2 and 1的DR.
先看EM5的
这个是A77的
再和NEX5N的对比一下.
EM5在ISO200的SNR为10的DR是6.6EV, Next5N在ISO100的是6.7EV. 基本持平.
最后在附上美国techradar的贺电
芬兰的pekkapotka的贺电
m43感光器终于赶上... 阅读全帖
c***y
发帖数: 367
22
http://book.sohu.com/20121011/n354686481.shtml
感觉投老外胃口,所以获奖。
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刘欢)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已于北
京时间19:00公布。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 曾屡次获奖
莫言原名管谟业,于1956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县,童年时因经济贫困和政治上受歧视
,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12岁读五年级时因“文革”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
年。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
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自19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
复杂情感。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
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
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是演义现代革命历史。
在经历《红高粱家族》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
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其中,《丰乳肥臀》曾获中国有史以...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7299
2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俄罗斯人如何看同性恋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y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信区: GayStudy
标 题: 俄罗斯人如何看同性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22 12:50:45 2013, 美东)
俄罗斯人如何看同性恋
2013-09-18 07:00 环球时报 我有话说 字号:TT
仅极少数人表示支持 对西方施压深感不解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由于通过禁止向未成年人宣传同性恋的法律,俄罗斯政府对
待同性恋问题的态度连月来引起欧美国家诸多不满,有西方舆论甚至拔到“普京执政用
心良苦”、“俄罗斯回归冷战”的高度。据说19世纪俄罗斯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就是
同性恋者,但他的艺术成就依旧受到俄民众的喜爱。俄罗斯政要以此为例,反复强调俄
罗斯对同性恋“足够容忍”,但一些西方国家却坚持要给俄罗斯扣上“有违言论自由、
人权和法治的西方核心价值观”的大帽子。这场“孰是孰非”的争论,也成为俄美相互
斗法的一大看点。
俄与西方围绕同性恋问题摩擦不断
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30日签署一份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宣传同性恋的法律,其中规
定若有人向未成年人宣传同性恋...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1642
24
里尔克: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文/北岛

秋日
主呵,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
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正是这首诗,让我犹豫再三,还是把里尔克放进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的行列。诗
歌与小说的衡量尺度不同。若用刀子打比方,诗歌好在锋刃上,而小说好在质地重量造
型等整体感上。一个诗人往往就靠那么几首好诗,数量并不重要。里尔克一生写了25
00首诗,在我看来多是平庸之作,甚至连他后期的两首长诗《杜伊诺哀歌》和《献给
奥尔甫斯十四行》也被西方世界捧得太高了。这一点,正如里尔克在他关于罗丹一书中
所说的,“荣誉是所有误解的总和。”
关于《秋日》,我参照了冯至和绿原的两种中译本,以及包括罗伯特·布莱(Ro
bert Bly)在内的三种英译本,最后在冯译本的基础上“攒” 成。绿原先生
既是诗人又是翻译家,但他《秋日》的译本显得草率粗糙: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何其壮观。
把你的影子...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226
25
这是一本波兰文的《新约》,是1923年华沙出版的。她说,这是波兰人斯托卡尔斯基回波
兰前送给她的圣经,希望我能代她把这本圣经送到“斯托卡尔斯基的教堂”。
我知道,她说的教堂就是坐落在东大直街上的原斯坦尼斯拉夫教堂,这是建于1907年
的波兰天主教堂,现为黑龙江省天主教主教府堂。这座哥特式建筑曾有非常美丽的钟楼和
全市惟一的管风琴,只是都毁于文革(见本刊1998年5月28日《留在记忆中的教堂》)。
第一次听到爱德华·斯托卡尔斯基的名字是三年前,在伏洛霞阿姨的家。每次我去看望
她时,她总要回忆过去的时光和过去的朋友,而“斯托卡尔斯基(Стокальски
й)”就是她经常提到的名字。她告诉我,以前,当斯托卡尔斯基在哈尔滨的时候,她和
他还有米沙叔叔(米·米·姆亚托夫,见本刊1999年2月6日《米沙叔叔》)每星期都一起
去皇山墓地,在那里为所有的俄侨、波侨的坟墓做清扫和修补工作。下午回来后,总是一
起到她的家,她做饭给他们吃。因此,这个波兰哈尔滨人的名字也曾出现在我的文章里(
见本刊2000年6月1日《“尼姨”和她的“药铺”》)。他与哈尔滨俄侨在一起合拍的照片
曾发表在莫斯科
s******e
发帖数: 16668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BMN66 (rain),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成为首位获奖中国作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11 09:55:47 2012, 美东)
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刘欢)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已于北京时间19:00公布。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曾屡次获奖
莫言原名管谟业,于1956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县,童年时因经济贫困和政治上受歧视
,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12岁读五年级时因“文革”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
年。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
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自19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
复杂情感。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
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
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是演...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1071
27
Beverly Silver教授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她的英文专著《劳工的
力量:1870年以来的工人运动和全球化》(Forces of Labor: Workers’ Movements a
nd Globalization since 1870)的中文版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曾获美国
社会学会2005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已被译成西班牙文、德文、韩文、葡萄牙文、意大
利文、土耳其文、波兰文等多种文字出版。为推动中国劳工社会学的研究,促进世界劳
工研究的交流。
Beverly Silver教授指出,当前世界面临的危机是多重的,一方面,很多国家的政府不
知道如何应对这个危机,也不知道如何分析危机;另一方面,出现了资本主义合法性危
机,包括金融资本主义、新自由资本主义与21世纪消费模式和民生危机。在三种危机交
织的情况下,新一波全球劳工和社会抗争的活动出现了。围绕世界危机与21世纪的工人
阶级,Beverly Silver博士做了精彩的分析与阐释。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西方机器人的发展史
1920年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
》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
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