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发帖数: 647 | 1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1.十善业道:生天的福德(条件)
持五戒未来世可以继续生而为人,若加修十善就可以往生欲界天 。如《佛为首迦
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
因此,受持五戒与力行十善,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十善业道就是十恶业道的相反,十恶业道就是身、口、意的十种恶业。也就
是身恶业有三:杀、盗、淫;口恶业有四: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绮语);意恶
业有三:贪欲、瞋恚、愚痴(恶见、邪见)。
如《优婆塞戒经》卷6〈业品 第24 之1〉中云:
身三道者,谓杀、盗、婬;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
、瞋、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
所以,十善业就是指不造这十恶业,因为这十恶是一切众罪的根本。经中接著说:
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
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
作?
也就是说这十个业与道中,心的三业是我们的意识和意根所想的,还没有身口的行
为造作出来,只...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4 作者:慧净法师 文章来源: http://www.hongyuansi.org/new/Article/hywj/jzfs/jlyx/200608/62.html
弥陀净土再怎么「极乐」、「安乐」,如果不能令我们往生,等于画饼充饥,毫无意义。
往生极乐的条件,依据第十八愿所言: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此三十六字之中,「至心」、「信乐」、「欲生」、「念佛」是往生极乐净土的要素、
条件,具备这四项条件,就能够往生。
然而这四项条件,有学者解释得很烦琐、很博杂,反而令人不易明白,而不得要领。其
实它的道理很简单、很容易明白。亦即只要真正(至心)地「信受弥陀救度」(信乐)
,真正地「愿生弥陀净土」(欲生),真正地「专称弥陀佛名」(念佛)。如此而已,
既简单明了,又易解易行。
前提是信,极乐净土既然那么美好,谁不向往,谁不「欲生」,除非不信之人。「至心
」的「信」,自然就有「乐」,并且至心「欲生」,此后只要专一「念佛」便可。即是
「信、愿、行」,而最后归结在「行」,如善导大师说:「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又说
:「众生称念,必... 阅读全帖 |
|
g*******m 发帖数: 878 | 5 某天从这里流过,他躺在我怀里。鼻尖上是窗外尘嚣,床头,他
的欲念,让我忽求贪生。
总想起从前某个男人,夏天的傍晚盘腿坐在草席上,跟我侃侃他
第一次离家偷情的感受--那不过是一次出门旅行,再没有其他任何杂念。
他淡淡笑,我也笑,转而感伤,原来堕落,是如此轻易平白。
我无门可出,只能趴在窗上看街边流莺。暗夜里她们摇曳身姿从
霓灯下闪过,我用眼睛拼命追逐,幻想那个身体载着我的躯壳,一起
遁进低矮的房檐。
谁说你不可以要我?这具身躯,一样可以以物换物。多少年来我轻得
没有体重,却一直拼命减肥。只为无论再遇到谁,我都不想,再收取任何
契约--你拿走吧,白拿也行,我不想接收任何负累,你的体重和承诺,
都一样会在天光露白前幻灭干净;那么,也别让我在空气中抓取所谓灵魂
这样一钱不值的东西。
这样身轻如燕,欲生欲死也来得纯粹。别以为我忘了怎么堕落,
没有,那是骑脚蹋车一样的本能,只要给我车,我一定会,一定会翻身
而上,身轻如燕。
我以为可以没有昨夜,然而今天已然褪去。黑白在醉生梦死中偷改
容颜。楼上有女人的笑声,一路传下来,这隔音不好的墙壁,横在这夜
的睡 |
|
g******t 发帖数: 11249 | 6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保护80万名“梦想生”(DREAMer)的“童年抵美暂缓遣返计
划”(DACA)将于3月5日失效,不少“梦想生”将面临被遣返的危机。当地时间1月10日
,华裔及韩裔“梦想生”李婷和金安吉(Angie Kim,音译)到美东联成公所求助,表示
有20名亚裔“梦想生”计划在本周末前往华府,向国会议员提出诉求,希望能获得华社
支持。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7年9月5日,民众集聚在美国旧金山联邦大厦前,抗议特朗普政府
废除前总统奥巴马推出的DACA(Deferred Action for Childhood Arrivals,童年入境
暂缓遣返)计划。图为美国旧金山亚太裔无证移民参加示威抗议活动。 中新社记者 刘
丹 摄
联成公所等十个在场侨领当场捐出2300元(美元,下同)旅费,帮助这20余名亚裔“
梦想生”。
金安吉表示,1月10日联邦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突检包括纽约州及加州等全美17
个州共98家连锁超商,调查是否雇用无证移民,这是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最大的调查非
法雇用行动。
她认为,如果移民再不站出来发声,就很有可能是政府的下一个目标。金安吉说,
若国会在2...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7 没有报道。应该有起塔供养他的骨灰舍利。
他能自在往生,欲知时至,治愈许多怪病,给那个军官把里面的子弹搞出来,和日本轰
炸,他的房子不损,欲知有人来皈依等等,可以知道,他是高僧。 |
|
发帖数: 1 | 8 美國國務院日前公佈7月移民簽證排期(visa bulletin)。其中針對中國籍高學歷人才
職業移民第三類優先(EB-3)排期,忽然從2014年10月大幅倒退到2012年1月,退步幅
度近三年,網上哀嚎一片,許多留學生欲哭無淚。
其實自從今年財政年度(2016年10月)開啟以來,中國籍普通學歷工作者的EB-3申請排
期一直順利前進,從2013年1月一直前進到2014年10月,八個多月的時間往前走了近兩
年的路,甚至比中國籍的碩士及以上高等學歷工作者的EB-2要快一年半以上。這讓很多
EB-2申請者不服氣,「明明學歷更高,但卻等的更久」,他們紛紛「自降身價」(
downgrade),降級到EB-3項目。
不過大量高學歷申請者自願降級來EB-3,尤其是排期在2013年和2014年的申請者,這導
致EB-3開始不堪重負,甚至爆棚,終於在離本財政年度結束還有四個月時就宣告大倒退
。但與此同時,EB-2仍然還在穩步前進,現已到達2013年3月。
由於許多排期在2013年甚至少數2014年年初的EB-2申請者,早在去年就降級到EB-2,很
多人在這大半年期間,趁著形勢大好,綠卡已陸續到手。眼見排期...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9 美國國務院日前公佈7月移民簽證排期(visa bulletin)。其中針對中國籍高學歷人才
職業移民第三類優先(EB-3)排期,忽然從2014年10月大幅倒退到2012年1月,退步幅
度近三年,網上哀嚎一片,許多留學生欲哭無淚。
其實自從今年財政年度(2016年10月)開啟以來,中國籍普通學歷工作者的EB-3申請排
期一直順利前進,從2013年1月一直前進到2014年10月,八個多月的時間往前走了近兩
年的路,甚至比中國籍的碩士及以上高等學歷工作者的EB-2要快一年半以上。這讓很多
EB-2申請者不服氣,「明明學歷更高,但卻等的更久」,他們紛紛「自降身價」(
downgrade),降級到EB-3項目。
不過大量高學歷申請者自願降級來EB-3,尤其是排期在2013年和2014年的申請者,這導
致EB-3開始不堪重負,甚至爆棚,終於在離本財政年度結束還有四個月時就宣告大倒退
。但與此同時,EB-2仍然還在穩步前進,現已到達2013年3月。
由於許多排期在2013年甚至少數2014年年初的EB-2申請者,早在去年就降級到EB-2,很
多人在這大半年期間,趁著形勢大好,綠卡已陸續到手。眼見排期... 阅读全帖 |
|
f*********1 发帖数: 2518 | 10 1. 20个人才捐$2300,一人一百块钱?够干什么用的?
2. 我是移民,我现在出来发声:坚决不能给dreamers合法身份,他们本身不是合法途
径进入美国,花了这么多年纳税人的钱,最后美国还欠他们一个身份?想什么呢?
3. 遣返dreamers就是为了保证他们家庭不骨肉分离,不然梦想生留下了,父母遣返了
,不是人间惨剧吗?美国政府可不能这么没有人性! |
|
C*****8 发帖数: 5758 | 11 +1, 我们华人是不是用飞机标语要求立即遣返”梦想生”在他们示威的时候, 维护国
家法
律尊严!
别拿家庭分裂做借口,滚回自己国家去团聚不就不分裂了吗?! |
|
|
b*****l 发帖数: 3821 | 13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15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我所见的真感应
弥陀接引、陀罗尼被现金莲花
灵蛇报恩
放生行善,众教奉行
业报难逃偿宿债
随缘,欢喜放生
今能念佛,又能放生,九品莲台高步无疑
大龟报恩
人间行者
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十年放生有感
后记
放生十...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2192 | 20 《大智度論》中四無量心的地位及修持
釋海實
大 綱
一、前 言
二、四無量心
(一)慈、悲、喜、捨義
(二)無量義
三、龍樹對四無量心的立場
(一)承續《阿含經》解脫的立場
(二)以三種緣明不共二乘之差別
四、四無量心的修習方法
五、結 論
【參考書目】
一、前 言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在原始佛教中,本是佛陀所重視的修行法門之一。世
尊不但順應當時沙門、婆羅門等,希求生梵天而教授其法,[1] 更進而開示,修四無量
心能得無量心解脫的要義。但至部派時期、聲聞學者卻將四無量心視為是勝解觀(假想
觀)、一般的世俗定法,僅能降伏煩惱,不能依此引發無漏慧得証解脫。直至大乘佛法
的興起,龍樹菩薩以一切法無自性空的立場,來解說四無量心,這才又回復佛陀的本懷
,並以三種緣(眾生緣、法緣、無緣),來論述當時聲聞學者對四無量心的錯誤觀點。
此外,慈悲本是佛教的精髓,大乘行者無不以此為要著。而長養慈悲的方法,不外乎是
修習四無量心。那四無量心要如何修習才能與菩薩道相吻合呢?龍樹又如何解說四無量
心,如何會通原始佛教解脫的立場呢?今即對此等問題,以本文略加探討。
二、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又名四梵行...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1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2 我的意思是不承认有个制造和主宰万物的神。有神论宗教的神在佛教世界观里只是比较
高级的众生的一类,叫天人道,天人也有不同的层次,下面这篇挺好玩的,当奇谈看看
吧:
耶和華上帝也是個菩薩,現是欲界第六天的天主
原來基督教屬於欲界天
基督教教義基本上屬於修欲界天的善法
上帝並非大梵天王
上帝並非大梵天王,因為大梵天王居於色界,色界眾生並無男女之分。故上帝是居於欲
界中之欲界天。
耶穌基督是菩薩,居於天上,耶和華菩薩是第六欲界天的天主菩薩。
1.智慧之本源 箴言 08:22—31。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
我。從亙古、從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沒有深淵、沒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
出。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耶和華還沒有創造大地、和田野、並世
上的土質、我已生出。他立高天、我在那裡.他在淵面的周圍、劃出圓圈、上使穹蒼堅
硬、下使淵源穩固、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時、
我在他那裡為工師、日日為他所喜愛、常常在他面前踴躍、踴躍在他為人豫備可住之地
、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
先要了解耶和華上帝是誰?耶和華上帝也是個菩薩,現是欲界第六天...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佛教中只有实证真沙门法式的诸佛菩萨是真沙门,二乘人相对于佛菩萨而言皆是假
沙门;因为释迦牟尼佛与诸佛建立佛教的目标,皆要使一切众生成就佛道,二乘人若不
回心于大乘,则违背佛教的宗旨,故二乘人就佛教而言非真沙门。但是,佛教对于假沙
门的二乘人并不排斥,也不会将二乘人摒除于佛教之外;相反的,真沙门的诸佛菩萨还
要以无量的悲愍心摄受二乘人于佛教之中,希望可以转变二乘人自私狭隘的心态而回心
于大乘,成为心量无私且宽广的菩萨种姓。
例如,释迦牟尼佛最初建立的即是“佛”教而非“罗汉”教,但以度化的方便施设
而有前后三转法轮之次第;在初转法轮时依所设方便以声闻法度声闻比丘为主,并依声
闻戒律方便建立出家声闻僧团的表相;在第二、三转法轮时,转入大乘宣说般若诸经以
及唯识种智诸经,将出家声闻僧团回归成为依止菩萨戒之大乘菩萨僧团。然而,大乘菩
萨僧团的建立,并非将假沙门的声闻人排除在外,而是保留声闻僧团所有声闻比丘与比
丘尼的成员,将之逐渐转变回归为真沙门的菩萨僧团。声闻僧团是以急求解脱入无余涅
槃作为修行的目标,因为急求入涅槃并不能使人成佛,因此声闻僧团依“佛”教而言只
是假沙门僧团,并...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192 | 24 节录自《宣化上人法语开示》:
我想有人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没有贪嗔痴的人就是证果的人。现在我把贪嗔痴的
重点,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说给大家听。所谓贪心,就是欲念,淫欲之心。没有了
贪心,就是断了欲念;没有了欲念,就是没有淫欲的心。男女两方见面接触,互不生此
妄想,不仅此念不生,就连生理上都不生一点反应,男女根也不动了,这才是真的断了
欲念,息了贪心。诸位!你们不要惊奇我说得这样坦白彻底,因为千经万论,三藏十二
部,到究竟处经典都是讲这个问题。要是没有这个“欲”的问题,什么经典都不必要了
,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就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要修行,倘若
你不能断欲去爱,你就是出家了八万个大劫,也只是在佛教里混光阴、吃造业饭。若能
断欲去爱、除淫心,才真是没有贪心,没有贪就没有烦恼。要甚么时候才能把贪心断灭
呢?必须要破无明,才能断除贪心。菩萨修行所以勇猛精进的缘故,就是为了破一分无
明,证一分法身,达到等觉果位时,才把尘沙无明断尽,证得佛果。贪心在三毒中是最
毒最难断尽的。我们初发心修行,最障碍我们用功的,就是男贪女、女贪男的淫欲心,
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楞严经》上说得很清...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192 | 25 节录自《宣化上人法语开示》:
我想有人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没有贪嗔痴的人就是证果的人。现在我把贪嗔痴的
重点,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说给大家听。所谓贪心,就是欲念,淫欲之心。没有了
贪心,就是断了欲念;没有了欲念,就是没有淫欲的心。男女两方见面接触,互不生此
妄想,不仅此念不生,就连生理上都不生一点反应,男女根也不动了,这才是真的断了
欲念,息了贪心。诸位!你们不要惊奇我说得这样坦白彻底,因为千经万论,三藏十二
部,到究竟处经典都是讲这个问题。要是没有这个“欲”的问题,什么经典都不必要了
,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就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要修行,倘若
你不能断欲去爱,你就是出家了八万个大劫,也只是在佛教里混光阴、吃造业饭。若能
断欲去爱、除淫心,才真是没有贪心,没有贪就没有烦恼。要甚么时候才能把贪心断灭
呢?必须要破无明,才能断除贪心。菩萨修行所以勇猛精进的缘故,就是为了破一分无
明,证一分法身,达到等觉果位时,才把尘沙无明断尽,证得佛果。贪心在三毒中是最
毒最难断尽的。我们初发心修行,最障碍我们用功的,就是男贪女、女贪男的淫欲心,
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楞严经》上说得很清...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6 有关“六尘与六入”的相关法义,这个在佛法中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因为这
些法义与“断我见”证解脱果及“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妙义有密切的关系,如
果能够对于这些法义有正确的了解,那对于我们在佛道修学上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谓六尘就是指色、声、香、味、触、法,而法尘是依附在五尘上而存在的,不能够离
开五尘而有单独的法尘,除非是证得二禅以上的等至定境,才有单纯之定境法尘存在。
我们都知道五尘分别对应至五识,为五识所了别,而事实上包括法尘及五尘上的细相都
是需要靠意识来了别的,因此意识所缘的境界,可以说范围是非常广大。譬如说,对于
由色受想行识聚集而成的五阴假我,意识会把这五个法合起来当成一个有情,虽然这五
阴刹那生灭,可是意识心仍然会把有情的五阴当成是连续性的法,而认为有一个真实的
五阴我存在;同时意识也可以缘在五阴变化上面所显示出来的“生、老等心不相应行法
”,因此意识所缘之范围可以说是非常广大。相对于意识来说,五识的所缘就单纯很多
,因为五识的所缘就仅限定在现量上面,而意识心的所缘则函盖现量、比量与非量。那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意识心有时候祂的所缘是会有虚妄性的,包括受...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7 佛教中只有实证真沙门法式的诸佛菩萨是真沙门,二乘人相对于佛菩萨而言皆是假
沙门;因为释迦牟尼佛与诸佛建立佛教的目标,皆要使一切众生成就佛道,二乘人若不
回心于大乘,则违背佛教的宗旨,故二乘人就佛教而言非真沙门。但是,佛教对于假沙
门的二乘人并不排斥,也不会将二乘人摒除于佛教之外;相反的,真沙门的诸佛菩萨还
要以无量的悲愍心摄受二乘人于佛教之中,希望可以转变二乘人自私狭隘的心态而回心
于大乘,成为心量无私且宽广的菩萨种姓。
例如,释迦牟尼佛最初建立的即是“佛”教而非“罗汉”教,但以度化的方便施设
而有前后三转法轮之次第;在初转法轮时依所设方便以声闻法度声闻比丘为主,并依声
闻戒律方便建立出家声闻僧团的表相;在第二、三转法轮时,转入大乘宣说般若诸经以
及唯识种智诸经,将出家声闻僧团回归成为依止菩萨戒之大乘菩萨僧团。然而,大乘菩
萨僧团的建立,并非将假沙门的声闻人排除在外,而是保留声闻僧团所有声闻比丘与比
丘尼的成员,将之逐渐转变回归为真沙门的菩萨僧团。声闻僧团是以急求解脱入无余涅
槃作为修行的目标,因为急求入涅槃并不能使人成佛,因此声闻僧团依“佛”教而言只
是假沙门僧团,并非真沙门...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8 ------以下来自于百度。
俗话说: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
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
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
,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
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
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
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
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
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
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
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9 1.天堂之结构
天堂由下往上分为三大层就是欲界天、色界天以及无色界天.
欲界天. 俗话说“饮食男女、食色性也”,那就是欲界的境界了,因为有男女欲的贪
爱以及对香尘、味尘的贪爱,欲界中就有了男女性的差别,也需要不同种类的抟食等饮
食才能存活.
欲界天又分为六个层次: 也就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
自在天.
色界天. 超过欲界天后再往上则是色界天,因为已经离开了欲界欲,所以就没有男女
的差别了,色界天以禅悦为食所以也没有抟食的饮食,因此色界天没有香尘及味尘当然
也就没有鼻识与舌识,因为在色界天中味觉和嗅觉都用不上了。而色界天是有初禅乃至
四禅的禅定证量的有情所生的天,色界天包括有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四禅四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及四禅之上色界之顶的五净居天(无
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称为五不还天,是证得不还果以上与四
禅证量之声闻人以及菩萨所生之处),共计有十八天.
无色界天, 也就是四空天,那是修证四禅之上的“四空定”者舍报后...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0 清净道论 第十三 说神通品
(四)宿住随念智的所缘
宿住智是依于小、大、无量、道、过去、内、外、不可说所缘的八所缘而进行的。
怎样(进行)呢?(1)这宿住智随念于欲界的五蕴之时,是它的「小所缘」。(2)
随念于色界无色界的诸蕴之时,是它的「大所缘」。(3)随念于过去的自己的和他人
的修道及证果之时,是它的「无量所缘」。(4)仅随念于修道之时,是它的「道所缘
」。(5)依此宿命智决定的是它的「过去所缘」。
这里虽然他心智及随业趣智也有过去所缘,可是他心智只能以七日以内的过去心为
所缘,而且这他心智亦不知其它诸蕴(色受想行)及与(五)蕴相关的(名姓等);又
(前面所说的他心智的道所缘)因为是与道相应的心为所缘,故以绮绮的文词而说道所
缘。其次随业趣智亦只以过去的思(即业)为它的缘。然而宿住智则没有任何过去的诸
蕴及与诸蕴相关的(名姓等)不是它的所缘的;而它对于过去的蕴及与蕴有关的诸法,
正如一切智一样。当知这是它们(他心智,随业趣智,宿住宿)的差别。上面是义疏的
说法。
可是《发趣论》则说∶「善蕴是神变智、他心智、宿命随念智、随业趣智及未来分
智的所缘」,所以其它的四蕴也是他心智及随业趣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1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次叙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众可以依之实地观行而断我见
。若此界众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众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众生之净业因缘故,可
以渐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弟子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
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
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
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
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间净
土也!人间净土之成就,在于心净则土净,而非泥土大地之清净故;心方是真实之土故
,众生心净则国土亦将随之渐渐清净,净业使然故。如是方是真实人间净土之建设者。
甲、五蕴我
五蕴我者,谓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蕴者何义?谓众集义、积聚义。
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经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经由四大所成之食
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
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2 杂阿含458经[正闻本721经/佛光本457经](界相应)(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因生欲想,非无因;有因生恚想、害想,非无因。
云何因生欲想?谓∶缘欲界也;缘欲界故,生欲想、欲欲、欲觉、欲热、欲求。愚
痴凡夫起欲求已,此众生起三处邪,谓∶身、口、心。如是,邪因缘故,现法苦住,有
苦、有碍、有恼、有热,身坏命终,生恶趣中,是名因缘生欲想。
云何因缘生恚想?……害想?谓∶害界也;缘害界生害想、害欲、害觉、害热、害
求,愚痴凡夫起害求已,此众生起三处邪,谓∶身、口、心。起三处邪因缘已,现法苦
住,有苦、有碍、有恼、有热,身坏命终,生恶趣中,是名因缘生害想。
诸比丘!若诸沙门、婆罗门如是安于生,生危嶮想,不求舍离,不觉,不吐,彼则
现法苦住,有苦、有碍、有恼、有热,身坏命终,生恶趣中。譬如∶城邑、聚落不远有
旷野,大火卒起,彼无有力能灭火者,当知彼诸野中众生悉被火害,如是,诸沙门、婆
罗门安于生,生危嶮想,身坏命终,生恶趣中。
诸比丘!有因生出要想,非无因。
云何有因生出要想?谓∶出要界;缘出要界生出要想、出要欲、出要觉、出要热、
...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5175 | 33 内容摘要
本文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对唯识学的认知范畴进行了剖析,进而对唯识学的认知理
论作了总结和概括。本文首先对想心所进行分析,指出了想心所的各种类别,分析了想
心所与前五识和第六识结合时所起的不同作用,厘清了想心所的基本心理功能(即当前
想与五识形成感觉、当前想及五不同缘想与第六识形成知觉、过去想未来想及言说随眠
想与第六识形成表象、随觉想与第六识形成概念),从而奠定了唯识学认知理论的基础
。进而,本文描述了唯识学的认知过程,包括从认识的引发到感觉的内容,以及唯识学
关于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和判断推理的相应范畴和基本理论。最后,本文阐述了唯
识学认知理论的主要特征,指出在此理论中认知范畴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而此理
论的根本特点是为修行服务,并以心识结构的“四分说”为例探讨了此理论的特色。
关键词
想心所·四种意识·作意心所·触心所·实法·五心论·寻伺心所·慧心所·心识结构
的四分说。
唯识学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但唯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既有与现代心理学的
范畴同义的一面,也有与后者不尽相同之处。且有些唯识心理学的范畴,其涵义十分隐
晦,十分费解,故而本文拟将唯...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4 六识论之应成派中观师月称、莲花戒、阿底峡、宗喀巴等人,指鹿为马而说意识
即是无分别智之智体,而以攀缘佛菩萨解说意识于止观中之心相为手段,使人信以为是
诸佛与菩萨之圣意,使其男女双身修邪淫之意识境界法合理化,乃是极端不诚实的不善
行为。为正解“无分别影像”之真实义,显示与宗喀巴所说截然不同,先举示弥勒菩萨
于《瑜伽师地论》所说,以昭公信:
云何所缘?谓有四种所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
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
云何遍满所缘境事?谓复四种:一、有分别影像,二、无分别影像,三、事边际性
,四、所作成办。云何有分别影像?谓如有一,或听闻正法,或教授教诫为所依止,或
见,
或闻,或分别故,于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毘鉢舍那行,观察简择、极简择、
遍寻思、遍伺察。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
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麁性上地静
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诫,或听闻正法
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现前,即于彼法而起胜解,即于彼所...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5
杂阿含五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
尔时。世尊于晡时从禅觉。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
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时。有一比丘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五
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耶
佛告比丘。还坐而问。当为汝说
时。彼比丘为佛作礼。还复本坐。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阴。以何为根。以何集
。以何生。以何触
佛告比丘。此五受阴。欲为根。欲集.欲生.欲触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而白佛言。世尊。为说五阴即受。善哉所说。
今当更问。世尊。阴即受。为五阴异受耶
佛告比丘。非五阴即受。亦非五阴异受。能于彼有欲贪者。是五受阴
比丘白佛。善哉。世尊。欢喜随喜。今复更问。世尊。有二阴相关耶
佛告比丘。如是。如是。犹若有一人如是思惟。我于未来得如是色.如是受.如
是想.如是行.如是识。是名比丘阴阴相关也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世尊。云何名阴。佛告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
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阴。是名为阴。受
.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比丘。是名...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36 随佛法师Bhikkhu Vūpasama著
选录自 《原始佛法与佛教之流变》© 2010
一、云何是生、灭法
生、灭法的说法,在佛教界是多数学人都听过的讲法,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说法,是
记载在《大般涅盘经》1卷下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
释迦佛陀在入灭前,提醒弟子们的教导。
甚么是生、灭法?根据《相应阿含》的说法,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是生法、
灭法。见《相应阿含》256经:
「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又问:何所知?谓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
知;色无常,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受……;想……;行……
;)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识(无常),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
法如实知。」
除此以外,在《相应阿含》与《相应部》的说法中,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
生法、灭法,也说是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集法、灭法。见《相应阿含》103经
、《相应部》『蕴相应』89经:
《相应阿含》103经:「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
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7 四圣谛法门就是第一个叫作“苦圣谛”,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
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这个
圣谛的意思是说,这个谛,它的意思就是说,它是法界里面的“谛实”之理,什么是谛
实之理呢?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可以验证出,这个是法界
里面确实的道理;不管你在东方、西方世界,你去验证这个道理,它都完全成立的;乃
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
?圣谛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谛实之理,它可以让一般的众生,超凡脱俗;可以让一个众
生,让一个凡夫,从凡夫的状况,因为修学四圣谛的道理之后,他就可以成为解脱的贤
圣;因为它可以让一切的众生成为贤圣,所以就叫作圣谛!所以修学四圣谛,就是要让
众生能够超凡脱俗,可以成为解脱道里面的贤圣。
四圣谛里面的道理:第一个苦圣谛是说,我们在法界里面,大家在三界六道中轮转
的时候,要来观察法界里面─在三界六道之中─它是有苦的;而且这种苦,它是里里外
外都是苦;所以在讲苦圣谛的时候,就是要从粗糙的来观察到细微的。所以在苦圣谛里
面有三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第十四点、意识与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是生灭法。意识现行时,必定与了别六尘境
的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今以离开语言文字一念不生而了了灵知的离念灵知心为例,譬
如意识心喜欢长时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于所乐之境,有希望冀求为性,这是五别境心
所有法中的“欲”心所。又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能了知此是离念灵知定境,于所决定
之境,能够印定执持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胜解”心所。意识觉知心以前曾
经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今复进入此定中而能了知是以前所曾经历过的同一种定境,这
就是于所曾习境明记不忘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念”心所。意识觉知心又能
在此离念灵知境界中长时制心一处而安住,即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为性”,正是五别
境心所有法中的“定”心所。又在此离念灵知意识心所住的定境中,可以不起语言文字
而作分别:此是父亲、母亲,此是兄弟姐妹,此是风声、雨声,此是原有定境、此是比
以前更增益微细之定境……等等,即是于所观境能够拣择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
的“慧”心所。由此可知,离念灵知意识心现起时,一定会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更何
况有念灵知心的散乱意识心,当然更会与五别境心所法具足相应的了:...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9 生死与中阴概说
在一个众生死后,他将会因烦恼及累积下来之业力牵引而再度投生于六道中的其中一道
。但在死后及下一次受生前,中间有一段时间,这就是「中阴」或「中有」。现在我们
不妨粗略地讲一讲死亡过程、死亡后的中阴景况及再次投生的过程。
生死与中阴分说
有关生、死及中阴过程,在佛法中有极尽详细的描述。在讲述这三个过程时,衲在面对
不同听众的情况下,可以从西藏医学体系的角度来描述,也可以从佛学显乘的角度讲解
,有些时候则以佛学密乘的角度讲解。这三者间分别不大,但在细节上有细微出入及深
浅的区别。今天,听众中大多未曾受过摩诃无上瑜伽密部的灌顶,故此不适宜听受密法
上的开示。另一方面,衲虽然也常常作医学上的演讲,但今天的讲解是在这佛法中心内
进行,故亦不适宜以西藏传统医学的角度讲述。所以,衲将以显乘佛学的角度讲解生、
死及中阴过程。又者,在西藏,法师会很深入地描述死亡过程,但今天衲只会以一贯向
西方国家的人说法之方式,浓缩而简略地在这章题上讲述一下,否则的话谈上七天七夜
还说不完,这¨面许多的学术名词更会把大家搞到头昏脑胀。
死亡过程
衲在多年来观察到一点,汉人似乎对死亡有一种忌讳,总会尽力避开...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40
《大方廣佛華嚴經》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離貪欲際,隨其欲樂而為現身。若天見我,我為天女,
形貌、光明殊勝無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見我者,我即為現人、非人女,隨其樂欲
皆令得見。
「若有眾生欲意所纏來詣我所,我為說法,彼聞法已,則離貪欲,得菩薩無著境界
三昧;若有眾生暫見於我,則離貪欲,得菩薩歡喜三昧;若有眾生暫與我語,則離貪欲
,得菩薩無礙音聲三昧;若有眾生暫執我手,則離貪欲,得菩薩遍往一切佛剎三昧;若
有眾生暫昇我座,則離貪欲,得菩薩解脫光明三昧;若有眾生暫觀於我,則離貪欲,得
菩薩寂靜莊嚴三昧;若有眾生見我頻申,則離貪欲,得菩薩摧伏外道三昧;若有眾生見
我目瞬,則離貪欲,得菩薩佛境界光明三昧;若有眾生抱持於我,則離貪欲,得菩薩攝
一切眾生恒不捨離三昧;若有眾生咂我脣吻,則離貪欲,得菩薩增長一切眾生福德藏三
昧。凡有眾生親近於我,一切皆得住離貪際,入菩薩一切智地現前無礙解脫。」 |
|
l****u 发帖数: 2166 | 41 第六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阿毗达摩第三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2009.06.04讲于江西佛学院
世间(欲界天,色、无色界天),世间的周期
(本文是由众多贤友共同努力将录音整理成文字完成的,不能保证
完全没有错漏,未经玛欣德尊者最后校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面各位请合掌,我们一起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三遍)
各位大德,法师,居士们,晚上好!
昨天晚上我们开始学习了世间。世间可以分为行世间、有情世间和空间世间。对于
有情世间,我们就以六道轮回来讲,或者以三界、以四地来讲,四种投生之地来讲,即
恶趣地、欲善趣地、色界地和无色界地。昨天晚上我们讲了四种恶趣,即:地狱、畜生
、鬼和阿苏罗。接着我们又讲了人界,然后又再讲到了四大王天。在四大王天里面,它
和我们人类是比较靠近的一个天。
四大王天它包括了两种:一种是空居天,一种是地居天。其中的地居天也就是说四
大王的很多部属和我们生...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2 “十二因缘”中各支是相互为缘的。
“无明”以不正思惟为因,其他支为缘。
中阿含10经/漏尽经(七法品)(庄春江标点)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以知、以见故,诸漏得尽,非不知、非不见也。云何以知、以见故,诸漏得尽耶
?有正思惟、不正思惟∶若不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生,已生便增广;未生有漏、无明
漏而生,已生便增广。若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便灭;未生有漏、无明漏而
不生,已生便灭。
然,凡夫愚人不得闻正法,不值真知识,不知圣法,不调御圣法,不知如真法。不
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生,已生便增广;未生有漏、无明漏而生,已生便增广。正思惟者
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便灭;未生有漏、无明漏而不生,已生便灭。不知如真法故,不
应念法而念,应念法而不念;以不应念法而念,应念法而不念故,未生欲漏而生,已生
便增广;未生有漏、无明漏而生,已生便增广。
多闻圣弟子得闻正法,值真知识,调御圣法,知如真法。不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生
,已生便增广;未生有漏、无明漏而生,已生便增广。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
便灭;未生有漏、无明漏而不生,已生便灭。知如真法已,不应...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3 业力
目录
字词信息
业力概念
业力论
业力介绍
印度教业力观
佛教的业力观展开
编辑本段
字词信息
基本信息
业
梵文: ??????
英文: Karma
古代中文:羯磨
现代中文:业
印度宗教一个普遍的观念。
解释
一种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在道德上所产生的结果会影响其未来命运的学说。
或“办事”-- 指僧团按照戒律的规定,处理僧侣个人或僧团事物的各种活动。如
受戒羯磨、忏悔羯磨等。
(* 印度传统宗教包括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都有业力的观念,
梵语,梵文,?????????。是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欧
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性质的专门
用语。)
编辑本段
业力概念
是组成因果关系的原素。业力是指个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
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他人的遭遇均是受
自己的行为影响。因此,个人有为自己生命负责的可能性以及责任。而业力也是主导轮
回的因,所以业力不单是现世的结果,还会生生不息地延伸至来世。
编辑本段
业力论
佛学思想中最重要、最困难、最难解释,...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44 贝祖善居士
贝祖善,字幼伟,苏州人。性颖悟,事母孝。母目盲,为之舐目以明。其姐于归严氏,
夫妇俱早亡,遗一子二女,幼弱无依。祖善悉为抚养成人,并培植至高等学校卒业。其
余昆仲及亲友中,若有急难,每倾囊相助,无吝色。壮岁浮沉宦海,曾任南京电厂厂长
,及宋子文机要秘书、海关总监等职。四十余岁时,因与当道意见相左,遂引退家居,
留意身心性命之学。初习道家吐纳导引之术,后学密宗。年近知命,始从知识得闻净土
持名法门,大喜踊跃,庆得归宿,尽弃前之所学。一句弥陀,专精持念。虽远客相访,
或有要事,必待净课完毕,方出酬答。一九三六年秋,忽患疾病。知净土缘熟,即预先
安排临终诸事。因恐其妻世爱深重,难免哭泣,早使别居一室,不令知情。除约道友数
人,主持助念等事外,仅留长女聿鎼一人,在旁服侍,并切嘱家人:‘不许哭泣喧扰。
逝世后八小时内,不得触动身体。一切须照‘饬终津梁’书中规定办理。’其余亲友及
家中子女,均摒绝不见。一心念佛,决志往生。当疾笃时,联襟赵君往视疾,见其病重
,不觉泪下。祖善反笑而慰之曰:‘尔我平时念佛修持净土,正为今日往生,此乃大喜
庆事,岂可效世俗儿女之态乎?’病中始终神智清朗。至九...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53 | 45 挑战极限——佛教修行道上的欲求与想象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中译]良稹
佛陀曾经说过,一切现象根植于欲。我们一切的所思、所言、所为——每一种体验
——皆来自欲。甚至我们自身也从欲而来。轮回此生,是因为我等有再生之欲。无论自
知与否,诸欲在不断地重新定义“我们是谁”的意感。欲是吾人于时空因果矩阵的就位
方式。唯一不根植于欲者,即是涅磐,因为它是一切现象的终结,它甚至超越了佛陀所
用的“一切”这个词本身的内涵。不过,把你引向涅磐的那条道却根植于欲——善巧之
欲。解脱道挑战著善巧诸欲的极限,看它们能走多远。
善巧之欲——这个概念听来或许怪异,然而,成熟之心面对诸欲,直觉地见其善巧
而行之,识其不善而弃之。 欲求幸福喜乐,乃是人之本能。所有其它诸欲,都是追求
该乐的策略。你之所以欲得一个iPod[微型音乐播放器]、一位性伴侣、或者一种内在的
宁静感,是因为你估想它将令你喜乐。这些次级欲求,因其为策略,故服从一种模式。
它们出自一股莫名的匮乏与局限之感; 它们运用你的辨识力,认知局限之因; 它们利用
你的想象力,构思解决之道。
尽管服从某种共同模式,诸欲却并非归于一元。它们各自对生命中缺乏什么,...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6
由杂阿含五八经 三一经...看
修行过程大抵是
要观察 五蕴的集、灭、味、患、离
当正思维 无常 苦 无我
“无我”的修习方法,特别注意”我慢”,这是很难消除的,
要三果以上的成就才有可能,
也就是要熟练观察五蕴的 集、灭、味、患、离
及熟练正思惟 无常 苦 之后
“无我”的修习方法(主要是”我慢”的消除方法)是,
观察 并正思惟 五蕴皆是 非我 非我所(不异我) 不相在
非我 是 色非我 受非我 … 识非我
不异我(非我所) 是 并非色之外有ㄧ个我 而色是”属于我的”
并非受之外有ㄧ个我 而受是”属于我的”
……
并非识之外有ㄧ个我 而识是”属于我的”
不相在(不互相在其中) 是 并非色在受中 并非受在色中 ….
并非识在受中 并非受在识中...
杂阿含五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
尔时。世尊于晡时从禅觉。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诸比...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47 中国佛门腐败内幕揭秘 (ZZ)
提起佛教,一般人认为住在寺院里穿着僧服剃着光头的出家人所讲的就是佛教了;
提起佛经,一般人认为寺院里的出家人免费赠送给在家信徒的佛经就是佛经了.其实不
然,佛教和商品一样有真有假,除了高智商人群,专家和学者阶层或象佛陀这样的大修行
者,一般人难以辨别。
当今世界佛教可分两大派系:一派以斯里兰卡为核心,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泰
国等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云南的傣族地区)以及美国等欧美地区.这一派系是原始正
教或真佛教。这一区域的沙门继承佛陀亲口所说的经典和修行方法,严守戒律,过着日
中一食、持金钱戒,甚至托钵乞食、树下一夜的生活;另一派系以中国为核心,分布于
中国、日本、新迦坡、蒙古、尼泊尔等东亚地区和美国德国等欧美澳地区.这一派系是
大乘邪教或伪佛教,实为古印度婆罗门教耆那教和中国道教巫术诸外道之改头换面,是妄
图毁灭佛教的邪教。这一区域的沙门将原始正教贬低为小乘佛教,自称大乘佛教。他们
将真佛经(四部阿含经,尤其前三部)弃置一边,不屑一顾,借着从古印度取回和送来
的一部分伪造的佛经(大藏经大部分伪佛经是古代中国人伪造),大肆宣传,不择手段
拉拢信徒,挂羊...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8 挑战极限
——佛教修行道上的欲求与想象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
Pushing the Limits
——Desire & Imagination in the Buddhist Path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原文版权所有 © 2006-2010 坦尼沙罗比丘。免费发行。 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
版、重排、重印、印发。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
进行,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10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
佛陀曾经说过,一切现象根植于欲。我们一切的所思、所言、所为——每一种
体验——皆来自欲。甚至我们自身也从欲而来。轮回此生,是因为我等有再生之欲。无
论自知与否,诸欲...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