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 发帖数: 8614 | 1 张勋的例子不对吧!长江巡阅使是酬佣他搞定二次革命的,张部先进南京城。
本来给了江苏督军,然后调任长江巡阅使的。本来就是北洋系的人,谈不上要挟。
老袁本人已经是最大的军阀了。
但是
讲宪 |
|
b****r 发帖数: 2555 | 2 本来轮不到张勋先进城,小段把南京当自己的地盘。
张勋先进城了就很难办,不给南京的话张勋不答应;给了小段不答应。所以才会有
这一出,先给了个江苏督军,再调任长江巡阅使,用其他的地盘换南京。
张勋不算袁大头嫡系的,所以才会搞出这么一出来。这样也显得袁大头其实对下面
军阀的控制能力很弱——和土共这样如臂使指一般的指挥能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甚至连常公都不如。 |
|
F********l 发帖数: 208 | 3 遵义会议也是张闻天、王稼祥造反搞定的,不是靠督军团会议。 |
|
T****r 发帖数: 22092 | 4 民国取代清朝,其实是清朝要被取代,如果不是正赶上世界大开放交流,基本上就
是督军取代清朝,产生另一个皇帝了,比如太平天国。
只不过恰好中国被洋人打败了,然后有些人那样人的东西拉大旗做虎皮,行古人之
事,没想到事情行完了,那大旗还扯不掉了。
袁世凯毁就毁在这个节骨眼上了,该他倒霉,要是再早一点,估计顶多是个太平天
国那种,虽然也拿着洋人的东西作幌子,但是毕竟没有做得太多,如果成功,还是
一个皇帝的命,只不过可能要被制宪,成为英国或者日本那种模式。
老袁失败了,老孙大炮就机会更渺茫了,更晚一点的老毛,就更没什么希望了。只
能在实际上感受一下。 |
|
f*****e 发帖数: 939 | 5 朱永嘉: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与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结论(全文)
作者:朱永嘉
按:
这是我一篇讲中国近代史的旧作,作于今年四、五月间,在箱底压了半年多,写作的
目的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故在十月间,放在博客上,供大家阅读批评,纪念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走过的历史进程,还是富有历史和现实意
义的,这一百多年如果以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分界的话,前面我们是在民族危机和
灾难深重中跌跌冲冲地慢慢跋涉过来的,49年以后的历史,我们同样也是摸索中不断前
进的,邓小平说过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换一句话,我们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
础上摸索着前进的,现在人们喜欢说中国的崛起,换一句话说从49年起,中国人民站起
来了,逐渐摆脱别人的指挥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也为
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吸取了不少教训,但毕竟走过来了,中国也就是中华民族在国
际上的地位影响,已是举世瞩目的对象了,我们并不讳言,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无论
政治、经济、文化那一个方面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可以站着摸索着走自己的路,
同时我们又是与世界各国人民最友好的国家和民族,总结...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8811 | 6 这大批直军俘虏,可是奉军扩军的好资源。郭松龄款待被俘直军官佐,好烟好酒好招待
,俘虏编了三团制的四个旅,调配进去的干部,都是张学良郭松龄原二六旅的老人,姜
登选韩麟春的人一个没用。张学良自然是听之任之;但是姜韩两人就不高兴了,在司令
部里面抽着大烟发牢骚,张学良也在,让人请郭茂宸来,给三个人调解说和。这个官司
没完,不久又打到老帅那里,张作霖电令:奉军每旅编入直军一个补充团,不准单独成
旅,这样二六旅的干部总不能也编到别人的旅里面去吧,郭扩编自己势力的企图完全落
空。可是这限令实际只限制了张学良和郭松龄,张宗昌也用直军俘虏搞了四个旅,后来
拿到了山东地盘,从一个军(战前的一个旅)搞成了“差不多好几个军”(张学良语)
;拿到了直隶地盘的李景林用底队一个师就扩编成了三个军。因为姜登选韩麟春们一闹
,战后没扩编的只有郭松龄部。张学良说,后来郭倒戈也跟这有关系 ---- 这还用说嘛。
不仅仅是扩军上的分赃不均,战后地盘酬庸上,也是士官派肥死,郭松龄饿死。张郭部
队的战功显赫,最保守最谦逊地说,也不亚于李景林张宗昌第二军和姜韩的第一军,可
是战后行赏却独独没有郭的份。热河都统归了阚朝玺;张宗昌大...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7325 | 7 我觉得 我自己的观点。2点。
1.不满张作霖的待遇,封赏不公,不给地盘等,不放到外面做督军,这点很关键,利益
分配不平衡,长期下去,郭松龄是有想法的;
2.郭可能有些革命理想。 |
|
d***3 发帖数: 81 | 8 [转自汉唐论坛]
八卦先从老毛讲起,老毛第一任妻子杨开慧众所周知,但毛的初恋情人不是杨开慧,而是
有‘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称的陶斯咏.五四运动前,毛和蔡和森等发起新民学会,组织
法国勤工俭学,蔡和森的妹妹蔡畅邀校友向警予同往,向警予和昔日同窗陶斯咏来到长
沙,加入新民学会。陶斯咏,向警予,蔡畅号称湖南长沙周南女中三杰.留法期间,向警
予嫁给了蔡和森,蔡畅嫁给了李富春.
在新民学会,斯咏很快就为润之的才华倾倒。陶家当时是湘潭一带的名门,毛家一破落
富农,门户悬殊。由于陶家父兄极力反对,毛和陶的爱情中途夭折,两人只有"挥手从
兹去"。陶斯咏不久后离开长沙去了南京。一段时间内,毛和陶还保持着婚前好友的情
谊,老毛21年在上海开完党的一大后,组织上发了50大洋的返乡费,回湖南途中老毛在
南京刹了一脚,和老相好"苦情重诉".毛的<<贺新郎.别友>>写得连丝带缕地,是老毛诗
词中难得婉约缠绵的一首,以前史家说是老毛写给杨开慧的,但现有人考证是毛给陶的
情诗。曾经沧海难为水,老毛之后,美女陶斯咏虽不乏追求者,到31年去世时一直单身
未嫁。
老毛在北京和老师的女儿杨开慧相识相爱后,20年两人回到湖南。...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4225 | 9 同治六年(1867年)年正月十五日,清廷剿捻主力刘铭传所属铭军与鲍超之霆军函约,
于湖北省安陆尹隆河(今永隆河)夹击东捻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邦之部。此役清军未料
遭到捻军猛烈攻击,刘部猛将总兵唐殿魁、田履安先后中弹阵亡,几全军覆没,幸赖霆
军解围方免于难。随后清军转败为胜,虽有2,000人伤亡,加上总兵唐殿魁、田履安战
殁,但捻军阵方面损失9,000人、马5000匹,更有8,000人降清,系其成军以来最大挫败
。致赖、任等之东捻军放弃入川计划,北走河南,退出湖北省全境外,更导致捻军在战
略上转攻为守,同年底任柱被杀,来年一月赖文光被俘,东捻军被清廷剿平。
此役,不仅是清军对攻剿东捻军前期战斗中,最具决定性的一场主力战,亦为捻军由盛
而衰的转折点。此次战役清廷虽然大获全胜,但随着军事统帅们的争功诿过与护短,加
深刘铭传与鲍超的磨擦与冲突,让清廷剿捻停顿数月之久。鲍超也因此愤极病发,从此
退出军队十一年,所部霆军更遭到遣散命运,间接影响湘军与淮军的明争暗斗。因此,
尹隆河战役实为剿捻过程中颇有争议之事件,对尔后战局之发展影响很大。本文即以历
史学的方法,从现有的史料来探究战役前的局势及其经... 阅读全帖 |
|
|
|
w****j 发帖数: 6262 | 12 张勋手里就几千条枪,哪来的这么大铺。真把自己当董卓了。 |
|
|
j****c 发帖数: 19908 | 14 他事先得到段琪瑞的许可了,所以才敢这么摆谱,哪知道被段琪瑞阴了 |
|
|
|
j****c 发帖数: 19908 | 17 他是当事人,哪有自己调解的?
段让张勋来北京,好趁机把自己打造成二造共和的功臣 |
|
x*******n 发帖数: 969 | 18 段自始至终都是个奇怪人啊。
北洋那一批人,搁近了看,就是个传统的汉族权贵小圈子,早过时了。到现在还有人做
着汉服满服的迷梦迷雾,yy着近现代史。大炮早就说过,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
亡。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什么中国的传统,只有西方列强的传统。在世界的舞台上,从
来就没有中国传统说话的份。
中国人只能创造历史,而没有历史可以回望。看不懂这个,谁就是中国的反动派,过去
是,现在也是。 |
|
r********o 发帖数: 1789 | 19 悲愤吧
呵呵天下大势岂是可以随便预测的
大英帝国,第三帝国,苏俄红色帝国曾经那么强,现在不还是灰非湮灭。 |
|
x*******n 发帖数: 969 | 20 哪那么容易飞灰湮灭。
英帝的金融银行帝国、代理人体系,帝国的情报参谋机构,苏联的革命暗算的传统,统
统阴魂不散,笼罩全球。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文革是在创造中国语境下的历史,可惜未竞成功 |
|
|
t****u 发帖数: 8614 | 22 我老说过,北洋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后的捍卫者。
儒家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念,忠孝仁义,崇拜祖先,中庸
之道,是在中国人或曰汉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连强势如
毛太祖都没有办法能摧毁这些价值观念。
中国要想成为一流国家,只有在这些价值观的基础上,
使之适应时代,与时俱进。山寨别人的意识形态,再怎么
出色也就是个二流国家。 |
|
j****c 发帖数: 19908 | 23 同意
北洋的都是旧式文人,有着传统儒家思想,不像后来的那些国共新式文人心够阴手段够狠 |
|
O****X 发帖数: 24292 | 24 说最后的捍卫者那是老毛老周这一代
传统文化也不等于儒家 |
|
|
O****X 发帖数: 24292 | 26 北洋这帮流氓居然可以代表儒家,不知道儒家的人同意了没有,呵呵 |
|
j****c 发帖数: 19908 | 27 北洋里面的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这些人都是受过正规的教育的,不是曹锟这类市井
可比的 |
|
k***n 发帖数: 11247 | 28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行不通了,还是多普及西方的法理学和道德哲学 |
|
r********o 发帖数: 1789 | 29 顶!
无老,如今半殖民地文化深入人心,为之奈何? |
|
|
|
s******r 发帖数: 2876 | 32 实际上这些价值是不是真的曾经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还真不好说,
宣传这些通常是因为这些价值的稀少。 |
|
|
d****z 发帖数: 9503 | 34 孝不知道,忠肯定不沾边。跟着老袁逼宫,然后又对老袁逼宫。 |
|
f*******l 发帖数: 1239 | 35
前两江总督
盘踞徐州 手里有半个津浦路和两淮的盐政
张勋确实是有实力的一个军阀 |
|
t****u 发帖数: 8614 | 36 您老搞笑了,北洋以孔教为意识形态,号召尊孔。毛太祖砸孔庙,拆祖坟,破四旧。 |
|
|
|
t****u 发帖数: 8614 | 39
小段认为忠是忠于国家,他老反对老袁称帝,但是老袁死后,仍然以大总统礼葬之。亲
自拜祭。
你若说小段投机,说不过去吧!反对称帝,辞去所有职务,到西山养病。大头称帝,作
为北洋系统No2的小段连个封爵都没有混上。阎老西都混了个侯爵。
另外,小吴对曹锟,还不够忠? |
|
B****s 发帖数: 5731 | 40 不如说是忠于自己,真忠于国家,辛亥的时候就不应该对袁亦步亦趋的。
吴子玉是对老曹够意思,直系的其他弟兄又有几个忠的?皖系奉系不也是一堆叛徒。 |
|
B****s 发帖数: 5731 | 41 江南提督,武昌起义后特晋两江总督,不过很快就溜之乎楽 |
|
|
j****c 发帖数: 19908 | 43 辫帅虽粗鲁莽撞了点,但忠于旧主的精神很难能可贵的。他在荷兰使馆区病死之后,昔
日的亲友敌仇皆送挽联
民主竟如何?世论渐回公已殁;斯人今宛在,党碑虽异我同悲。
——章士钊挽张勋
戴发效孤忠,无言不仇,无德不报;丹心照千古,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欧阳武挽张勋
江西只有两个人:不幸李烈钧败亡!更不幸这位大帅亡矣!这怎么得了啊;
在下要问一椿事:是从前清朝好呢?倒还是活在民国好呢?伊恐怕难说吧?
——王雨辰挽张勋 |
|
|
j****c 发帖数: 19908 | 45 看走向共和里,张勋跟溥仪说复辟后只想当个直隶总督,过一下袁大帅的瘾,满好玩的
一个人 |
|
x*******n 发帖数: 969 | 46 是这么个意思。
历史上康圣人、常将军、张辫子、胡服。。。这些高举中国传统文化于国际政治经济的
,都是反动派。 |
|
m******O 发帖数: 596 | 47 托老此言差矣。看看国内的人心,可见毛太祖和邓太宗非常成功地摧毁了这些价值观念。
无可奈何花落去。 |
|
z*****s 发帖数: 131 | 48 传统的中国文化讲究的君臣父子,仁义礼智再加上朴素的农村族系以及举头三尺神灵
在49年之后已经灰飞烟灭了。
回首百年,看看北洋时代的你唱罢我登场的景象, 你得承认,那是真正的传统中华文
化。
不过再回首几百年,遥望崖山之战之后,十万将士投海, 也许那才是真正的中华文化
的终结。 |
|
f******d 发帖数: 6361 |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fockugcd (fockugcd),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看完<<贱裆痿孽>>,怀念民国,向段祺瑞,吴佩孚先生致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21 10:42:43 2011, 美东)
刚刚看了《贱裆痿孽》,讲的是全球最大黑帮的发家史。这部片子看罢不禁勾起了我对
民国时期一些历史人物的回忆。无聊之际,随便人肉了几个人,包括段祺瑞,吴佩孚。
这两个人也算得上家喻户晓,因为上过历史课的都知道,但对这两个人的印象,也就仅
仅停留在初,高中的历史课本上------军阀。既然是军阀,应该大都是双手沾血,横行
霸道的恶棍。不过今天的调研,令我大跌眼镜,摘录几段让大家一起重新认识一下:
先来看看段先生:
段祺瑞与北洋军阀的其他巨头相比,有一个地方是与众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值得我们
钦佩的,那便是一生为官清廉如水,不爱敛财,更不用人唯亲。因此他在当时赢得了“
六不总理”的美名,即不贪污肥己,不卖官鬻爵,不抽大烟,不酗酒,不嫖娼,不赌钱。
段祺瑞和当时其他军阀一样,也讨了几房姨太太。当时的第四...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31659 | 50 我只找到这一个正经出版社的文。按此文,孙中山拒绝过苏联offer,
给吴佩孚offer,应属谣传,不然不会在在本书中不提及。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14957.html
节录孙中山拒绝结盟条:
从1921年11月契切林收到列宁的指示可以秘密同孙中山联系开始,苏俄、共产国际很快
就采取了与孙中山接近的步骤。一方面,苏俄政府对吴佩孚大肆批评而对孙中山大加赞
扬;另一方面,通知在华代表马林邀请孙中山派代表参加远东人民代表大会。张喜德:
《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三次转变与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第42页。
接着,马林于1921年底至1922年初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就苏俄与孙中山联合问
题进行会谈。1922年4月,当马林回莫斯科汇报工作后,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于4月26
日到达广州,正式代表苏俄政府同孙中山建立了联系。马林和达林都曾向孙中山提出苏
俄与其结盟的问题,孙中山虽有同苏俄结盟的愿望,但却认为目前是不合适的。他对达
林说:“如果我现在承认苏俄,英国人将采取行动反对我”。另外,“国民党内有一批
亲英美而反对苏俄的人”陈锡祺...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