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红红绿绿的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共8页)
a****a
发帖数: 12
1
来自主题: SEU版 - 我的东大回忆(大一:1)
大一的Campus在浦口,这让我很不满意。因为我家住得很近,大约20KM,感觉就象读中
学。高三的时候,一直想考清华,清华那张“工程师的摇篮”的招生广告,深深打动了我。
但一来考清华心里没底,二来害怕北方的干燥和面食,还是放弃了。
报到的第一天是Sep.3rd,地点在“成贤院”。(后来我才明白出自校本部地址成贤街
“无线电工程系”的巨大条幅在风里飘摇。手续很快办完了,妈妈回家去,我开始练习离
开家一个人的生活。
五点钟吃饭的时候,空着手就去了。下了楼才想起该带钱包,又吭吃吭吃爬到五楼;亏
得屋里有人,否则我进不了门了。带上钥匙和钱下楼,才发现没带饭盆;再爬上楼,下来
又发现该带上水瓶--这样我反复了三趟。
第一顿晚饭是稀饭和花卷。(这种搭配成了我的favorite,一直延续到硕士毕业。舍友
写了打油诗笑话说:清清白白稀饭稠,红红绿绿花卷香〕。那时候稀饭是二两饭票,花卷
大概是一两饭票一分钱。新区的馒头很好,大的二两饭票两分钱,小的是一两饭票一分钱。
接着是为期一个月的军训。那时候的征文里面充满了“橄榄绿”这个词。那首歌词记不
清了,好象有“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国
l**q
发帖数: 335
2
来自主题: SJTU版 - 昆山路
昆山路
-白衣飘飘-
1998年的夏天,上海,虹口区。
上午,沿着熙熙攘攘的四川北路走。马路两边是鳞次栉比
的商厦,大都装修光鲜然而多少又留了点多年前第× 百货
商场的味道。还没到正午,人群在稍稍留情的烈日下还有
着一些活力。马路上的公交车三辆中就有一辆是空调车,
虽然票价比普通车贵三倍,依然大受欢迎。这里,在热闹
繁华之外,是一种浮躁和骚动,在夏日的阳光中暴晒者,
在闷热的空气中发酵者,心情变的烦躁起来,随意往右一
拐,拐进了一条小马路,只想快快离开那个纷扰的世界。
……
你拐进了一条小马路。这是一条典型的上海小马路,长条
的路牌上白底蓝边黑字写者“昆山路”。
街道上似乎比前两年时干净了一些,不再有满地的垃圾,
雪糕的包装纸,尤其是没有了红红绿绿的西瓜皮在路边
腐烂发臭。
右面是一排的小饭店,油腻的玻璃门窗和破落的装修是停
业的标志。一家小吃店略有生气,门外坐者一个穿者有些
发黑的白色制服的女孩,操者两把菜刀并无热情的剁青菜。
左面的弄堂口边上有一家很普通又很熟悉的杂货店,传统
的玻璃柜台和见缝插针的堆者挂
n******w
发帖数: 29
3
来自主题: TJU版 - 失落的碎片——天大往事
毕业
碎片二:
6.30下午4:00,北洋广场喷泉旁,照相。
脱下了那一身凝重的行头,取而代之的是我们毕业留念的班服。简单的白色真维斯
圆领T—shirt,几笔深蓝色勾勒的正要离去的小人,身后一行小字“走了……”,背后
是李敖的一句“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不停的合影拍照,先是同宿舍,再不就是同地域,……,到后来,无论什么的理由
都可以找来作为借口合影。常常某二人拉住那擎着相机的手,选好了地点,摆好了pose
后面就会希了胡涂的跑上来凑趣的,玩笑的,一来二去,二人稍嫌呆板的合照总是如此
这发展成了嘻笑活泼的群像。远处方方正正的9楼,近处红红绿绿的花草,眼前生动的脸
,周围潮湿闷热的空气,一切都在记忆中停留。
这个时候总有那么几个可爱的女孩子成为大家争相合影的对象,又总有几个平时腼
腆的小男生在收集自己最后的勇气和机会。
这一两个小时照得照片比大学四年加起来还多。留下的战果就是那一摞的影集。
有这么一张宿舍姐妹的合影。在喷泉的台阶边,上下铺对应站成两排,上铺台阶上
下铺台阶下。六张如花笑颜不知何时才能再聚首……
m**********8
发帖数: 1250
4
来自主题: Beijing版 - 《想北平》老舍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
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
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 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
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
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
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
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
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
,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
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
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
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2895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daydaysun (daydaysun),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成都的美食攻略,太夸张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4 18:59:06 2010, 美东)
这份名单很适合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当作指南,吃一家勾一家:)亲们无聊时,可以挨着
去试哈。
1,交大西门“好口福米线”好吃。
2,交大北门“翘脚牛肉”的汤鲜美。
3,九里堤公交站往右边的1个小路口进去,有家“富顺荤豆花”好吃,但她们的沾碟很
辣哈。
4,科华北路的“自贡好吃客,跳水蛙”味道好。
5,玉林有家“子姜王”,里面的青蛙和很多炒菜味道都不错。
6,游乐圆旁边有家“晶晶火锅兔”很好吃,一定要点芋儿。
7,彩虹桥旁边有家光大银行,旁边有家烧烤味道非常好,我们都喊她光大烧烤。
8,新华公园正门对到有家爆竹鸡,味道不错。
9,双流乔一乔兔头。那个味道才叫安逸。
10,内光荣小区生资市场附近的清真牛肉面很好。
11,新南路空军礼堂附近的徐老八原汁面不错(脆绍、怪味、鸡杂、白味元子面推荐)
12,商业场后面华兴街上... 阅读全帖
p****8
发帖数: 4158
6
来自主题: Fujian版 - 家常便饭
这菜的颜色搭配的挺好的,红红绿绿的。只是那些日本字有点看不懂,我们说是菜,他
们偏偏说是 便
哈哈
y*****g
发帖数: 86
7
喝小香槟,吃姥姥包的豆沙包,啃道口烧鸡(那时候没假冒的),用纸包然后绳子系的
,那种在副食店买的有点像summer sausage的火腿肠,还有午餐肉,吃各种形状的馍,
包的有枣,经常只吃枣,把馍留给大人们,还有北京果脯,谁知到哪生产的,反正都印着北京,红红绿绿的,太甜。
b********k
发帖数: 427
8
小香槟……很小的时候喝,后来就一直没有见过了

印着北京,红红绿绿的,太甜。
m********y
发帖数: 1543
9
小时候,家里要蒸枣包,糖包,豆沙包。。。呵呵,很过瘾

印着北京,红红绿绿的,
太甜。
n*****k
发帖数: 2801
10
来自主题: HuNan版 - 电视机到了
可是我用我家的老DVD放普通的DVD片子,用哪种红红绿绿的线连接发现放出来的颜色不
对,为什么呀?是本来就是这样,电视有问题还是我没调好?要是我没调好,应该怎么
调?这玩意太复杂了,呵呵。
以后放高清cable是不是得另外买HDMI的线?老乡们有推荐没有?
发现连电视原来也需要特殊的线,靠,早知道前两天就买一根好了。
c*b
发帖数: 3126
11
来自主题: HuNan版 - 电视机到了
红红绿绿的应该是色差线(Component Cable)
Y/Pb/Pr三根加声音一根,你看对应关系插对了没有
按理说不用调,插上就能用
HDMI线到处都有,别买太便宜的就行了
wh
发帖数: 141625
12
来自主题: HuNan版 - 人生舞台,一声喝彩
什么来历?我在网上只搜到这个:
凤飞飞到底有多少顶帽子呢?答案是如果每天都换上一顶不同的帽子戴,花上一年的时
间也戴不完!据统计,凤飞飞拥有的帽子至少有四百顶以上,「帽子歌后」的称号果非
浪得虚名。
凤飞飞如何与「帽子」结缘,进而成为她舞台表演的独特风格呢?且听她为你娓娓道来
,细说从头‧‧‧‧
歌唱生涯日久,令我最烦恼的,就是粧扮问题‧尤其上电视,三家电视台歌星不
下百馀人,歌唱得好的也不少,如何脱颖而出,如何在观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
认为除了歌唱要有韵味,有特色外,「造型」也十分重要。
凤飞飞还说:我不是娇柔型的女孩,缺乏在服饰上搭配概念,也厌烦於过去不适合自己
的浓妆与红红绿绿亮片礼服。几次想穿著平常喜爱的衬衫,长裤上节目,又恐太冒失,
在阅读过几本外国服装杂志,发现轻便的裤装,淡雅的打扮,给人舒爽的感觉後,我决
定摘下长长的假睫毛,擦掉红红的胭脂,脱去累赘的礼服,然後穿起舒适的衬衫、牛仔
裤、平底鞋走上萤光幕。配合歌词的意思和旋律的急缓,我也开始自然地加入少许的动
作。
不知这种打扮,是否真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 阅读全帖
H*1
发帖数: 271
13
来自主题: HuNan版 - 人生舞台,一声喝彩
收藏了,经典。

什么来历?我在网上只搜到这个:
凤飞飞到底有多少顶帽子呢?答案是如果每天都换上一顶不同的帽子戴,花上一年的时
间也戴不完!据统计,凤飞飞拥有的帽子至少有四百顶以上,「帽子歌后」的称号果非
浪得虚名。
凤飞飞如何与「帽子」结缘,进而成为她舞台表演的独特风格呢?且听她为你娓娓道来
,细说从头‧‧‧‧
歌唱生涯日久,令我最烦恼的,就是粧扮问题‧尤其上电视,三家电视台歌星不
下百馀人,歌唱得好的也不少,如何脱颖而出,如何在观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
认为除了歌唱要有韵味,有特色外,「造型」也十分重要。
凤飞飞还说:我不是娇柔型的女孩,缺乏在服饰上搭配概念,也厌烦於过去不适合自己
的浓妆与红红绿绿亮片礼服。几次想穿著平常喜爱的衬衫,长裤上节目,又恐太冒失,
在阅读过几本外国服装杂志,发现轻便的裤装,淡雅的打扮,给人舒爽的感觉後,我决
定摘下长长的假睫毛,擦掉红红的胭脂,脱去累赘的礼服,然後穿起舒适的衬衫、牛仔
裤、平底鞋走上萤光幕。配合歌词的意思和旋律的急缓,我也开始自然地加入少许的动
作。
不知这种打扮,是否真给... 阅读全帖
p*******5
发帖数: 6446
14
其实古华的芙蓉镇有些写湘西湘南的桥段也写得很好:
“芙蓉镇街面不大。十几家铺子、几十户住家紧紧夹着一条青石板街。铺子和铺子是那
样的挤密,以至一家煮狗肉,满街闻香气;以至谁家娃儿跌跤碰脱牙、打了碗,街坊邻
里心中都有数;以至妹娃家的私房话,年轻夫妇的打情骂俏,都常常被隔壁邻居听了去
,传为一镇的秘闻趣事、笑料谈资。偶尔某户人家弟兄内讧,夫妻斗殴,整条街道便会
骚动起来,人们往来奔走,相告相劝,如同一河受惊的鸭群,半天不得平息。不是逢圩
的日子,街两边的住户还会从各自的阁楼上朝街对面的阁楼搭长竹竿,晾晒一应布物:
衣衫裤子,裙子被子。山风吹过,但见通街上空“万国旗”纷纷扬扬,红红绿绿,五花
八门。再加上悬挂在各家瓦檐下的串串红辣椒,束束金黄色的苞谷种,个个白里泛青的
葫芦瓜,形成两条颜色富丽的夹街彩带……人在下边过,鸡在下边啼,猫狗在下边梭窜
,别有一种风情,另成一番景象。
一年四时八节,镇上居民讲人缘,有互赠吃食的习惯。农历三月三做清明花粑子,四月
八蒸莳田米粉肉,五月端午包糯米粽子、喝雄黄艾叶酒,六月六谁家院里的梨瓜、菜瓜
熟得早,七月七早禾尝新,八月中秋家做土月饼,九月重阳柿果下树...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10829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uang_Xi 讨论区 】
发信人: lct (红砖头), 信区: Guang_Xi
标 题: 【我家乡的美食】自产新鲜剁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11 23:24:30 2012, 美东)
喜欢吃辣椒的人一定钟爱剁椒。
用自家种的新鲜辣椒来做剁椒给人十足火热的成就感,也体会到啥叫[粒粒皆辛苦]。
春天刚来时,LD用朋友给的贵州辣椒干里的籽撒在地里,发芽后留下两棵苗。大半年下
来,这两株贵州辣椒长得像两小树,异常高产。秋末冬初,红红绿绿挂满树:
周末到了,把红辣椒一个个剪下来,洗净,再把水分晾干:
然后再把每个辣椒上的绿色蒂子摘了:
贵州辣椒很皮实,把它们剁碎还是蛮花力气滴
像偶这种手脚蛮快的人,把一大盘剁完也得花将近个把钟头:
配料很简单: 放适量的生姜大蒜(切碎),再加适量的盐,及白酒(LD从偶手里夺下五粮
液的瓶子,倒入半两)
拌匀后,即可装瓶,放冰箱保存。几天后可随时享用。
剁椒的吃法之一就是用来做清蒸鱼。这是偶最近从海边钓来的一条皇帝鱼,清蒸后,放
些青葱大蒜和剁椒,浇上点烫油。那个美味... 嗯,拿个买卖提的站长偶也不换啊!
C****e
发帖数: 12294
16
不久前回国,第一站是香港。
香港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两个模糊的记忆。一个是众多歌曲中唱出来的“东方之珠”,
一个是匆忙行程后留下的“生意商场”。以前几次身临香港,或是公务紧促,或是转机
路过,大概都算不上真正到过香港。这次休假,原本是想着要好好接近一下真实的香港
的。
对香港的最初、最深刻的印记,源于收音机短波波段里澳洲广播电台所播出的,由邓丽
君演唱的那首《香港之夜》(链接在本文之后)。歌中唱到:夜幕低垂红灯绿灯霓虹多
耀眼,那钟楼轻轻回响,,迎接好夜晚。
第一次亲眼目睹香港,是在八十年代后期。那一次是到深圳特区参观时(办理了通行证
才能去的),大白天里与香港隔水相望过一次。当时的深圳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城市建
设与香港还相差甚远。当时觉得香港的高楼大厦,甚是华丽。
后来漂洋过海来到北美,又涉足过欧亚不少国家,渐渐地都市高楼已司空见惯,幻彩霓
虹也习以为常。对于香港,心中却依旧惦记着它在歌中的景色,以及曾经见到过的一张
海湾上皓月当空的夜景照片。
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次香港便是一次见证。事前做好了周密的计划,可是
一下飞机,纷飞的雨丝便开始扰乱我们的行程。当晚迷蒙的云雨之中,从... 阅读全帖
m****m
发帖数: 2452
17
来自主题: Jiangsu版 - 石塘湾印象
93年毕业工作后,时间很多,钱很少,于是跟同单位一
位老师一起干私活。
那个时候很流行在羊毛衫上提花,这个老师做单片机很
厉害,用80286加一些外围的接线板,做了一个针织机的电
脑提花设备。设备还是很牛的,从他那里,我学了很多实用
的东西。他让我帮他做图片,把市场上流行的羊毛衫用摄像
机抓下来,记得当时还要很贵的MPEG卡才能把图像抓下来。
然后一点一点地把图像搞清晰,再转成他要的图像格式。
做好机器后,他就把机器卖给在无锡石塘湾的一个针织
厂。于是,我和他就经常隔三差五地往无锡那里跑。
石塘湾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小镇,记得小镇的南边就是沪
宁线,不过当时只有停洛社的火车,班次还不多,很多时候
是坐到无锡,然后转汽车。好在也不长,就半个多小时就到
了。
当时厂里面和他关系很好,专门租了一个房子,并请了
当地的几个婆婆给我们烧菜。每天中午,最起码四菜一汤。
菜很清淡,比较合我的胃口。经常有鱼和虾吃,虾是河虾,
一般是炒青椒,端上来,红红绿绿,光是看看就让你食欲大
开了。
有时厂里也请我们吃饭,就在厂里的食堂,好像酒菜是
很丰盛的,只不过现在印
a******c
发帖数: 1159
18
来自主题: NorthEast版 - 我做的桔梗
恩那,是三句来着
记得卖咸菜的有个推车(倒骑驴?这个可以另开个话题),前面是木头格子镶玻璃,看
着挺卫生的。各色咸菜都用小盆装着,红红绿绿的,让人一瞅就开胃。常买的不外是你
作的这个桔梗,蕨菜(细长的,深绿色,配上红红的辣椒碎片),辣白菜(这个东西传
统的土作法要用到一个半埋在地下的咸菜缸)(看菜谱说作这个里面放削成片的苹果,
忽悠人罢?),拌明泰鱼,糖蒜,腌萝卜条。很久以前家里大人出差的出差上班的上班
,中午俺自己烧一锅大米饭,拌点猪大油,加点酱油,点几粒味精,来上2毛钱咸菜(
明泰鱼是5毛)。也能混个肚子圆。
z*****7
发帖数: 199
19
来自主题: NorthEast版 - 满族婚俗
枕头,可谓历史悠久,远在战国时代就有“高枕而卧,国必无忧”之说,当时中原出现
了布枕、木枕、磁枕、竹枕等。
生活于白山黑水间的满族及其先人,由于天气严寒,人们要住火炕,盖棉被,枕头
也要起到御寒的作用,于是产生了用棉布缝制的枕头。
这种布枕头也有许多种类:方枕、对枕、扁枕、空枕、凉枕、二人枕等。为了装饰
这种布枕,就在两个堵头绣花纳朵,于是就产生了枕头顶刺绣艺术。枕头顶刺绣形式多
样、题材广泛、针法繁多。
长白山区的枕头顶刺绣流传十分广泛,至今遗存尚多,这是因为满族有着独特的婚
嫁习俗。这一习俗,促进了枕头顶刺绣的繁荣。 从前的婚俗是:姑娘结婚时,十分看
重娘家的“陪送”,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枕头顶刺绣 。那时的女孩,无论贫富,从小
就开始学习刺绣,邻里年龄相仿的姑娘常常聚在一起,替样、描稿、纳纱、穿锦、互相
薰习。至结婚前要绣十几对、几十对甚至上百对枕头顶。结婚时,“男家届所订吉日先
一日为安柜箱,杀猪搭棚,张灯设彩,鼓乐奏于门,酒肴置于厨,女家或用车载,或用
人抬,将妆奁包封舁送男家,谓之过嫁妆。”(《海龙县志》)枕头顶则绷在一个大苫
单上,称为“枕头帘子”,男家接到嫁妆后,一一布置...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0
清平湾是陕北的。这篇里面有很多陕北方言和民歌。写得很感人,看得掉眼泪。史铁生常年瘫痪,前两天去世。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 15:33:04 2011, 美东)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
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
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
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
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突发脑溢血逝世。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全文)
北方的黄牛一般分为蒙古牛和华北牛。华北牛中要数秦川牛和南阳牛最好,个儿大,肩
峰很高,劲儿足。华北牛和蒙古牛杂交的牛更漂亮,...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Shaanxi版 - 说说陕北农民头上绑的白毛巾
我是山西人从小生活在农村,村子里的老人确实喜欢将白手巾裹在头上。这个习惯也成
了黄土高原上的一大特色风俗。现在有人说这是古代少数民族遗留下来的风俗,我是完
全不赞同的。因为在北方,除了黄土高原之外的地方鲜有如此装扮的农民。
我觉得晋陝两省的农民之所以喜欢在头上裹一块羊肚子手巾还是跟当地的气候条件有着
很大关系。因为这两个地方地处黄土高原,终年要跟黄土打交道,在田地里耕作的时候
经常被扬起的尘土搞得灰头土脸的,所以在头上裹一块头巾即可以擦汗又可以掸灰,夏
天的时候把毛巾在水里打湿就那么盖在头顶上非常解暑,还可以擦一擦脖子上的土。
有人有说了,你说的这些看似有道理,那他们为什么只用白色,不用红色黄色等等颜色
呢?这个很好解释。因为以前黄土高原上的老百姓都是自给自足,包括穿着也是,我还
记得我妈在织布的时候会织一些比较薄的布,目的就是让座一些手巾什么的。在过去的
农村织布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她要种收棉花,要弹棉花,要把棉花纺线,然后再给
纺好的棉线上色,最后才能织。这里面每一道工序都非常的繁琐,很累人的。我的奶奶
经常在煤油灯下纺线纺到深夜。所以,正因为织布太难,这种日常用的消耗品先人们是...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286
22
来自主题: Shandong版 - zz岁末随笔
我喜欢看夜景,
喜欢摘掉眼镜看夜景的感觉。
这个季节,走在寒冷的街上,
汽车、路灯发出一片片的光,朦胧而炫目。
但,没有温度。
喧嚣的城市,在夜色刚刚降临时,是看不到星光的。
身体凝固在街道的一个角落,
大脑仿佛被厚厚的海绵从各个方向挤压。
片刻的窒息之后,很快醒过神来,
享受着畅快呼吸的感觉。
希望长出一双黑色的翅膀,
让我可以在夜空中飞翔。
不奢望飞得很远,
只要能够飞得高就够了。
也许我还会架着黑色的翅膀,趁着夜色,
悄悄飞到每个人的头上,而不会被发现。
看清一个真实的世界,是少年时的梦想,
哪怕是一个笼罩在黑色中的真实的世界。
始终没有勇气砸碎商店的橱窗,
尽管曾经一两次十分想那样做。
也偶尔想象自己被商店保安捉住,
或者仓皇鼠窜之后,侥幸逃脱的情景。
霓虹闪耀,红红绿绿的颜色充斥着整条街道。
人声鼎沸,来来往往的人流汇聚在每个路口。
城市沉浸在浮躁之中,
老人躲藏在角落里。
一个脏兮兮的老人,一个阴森森的角落。
这里恐怕是城市中唯一没有光亮的地方。
有时,老人会伸出手。
通常,麻木的、几乎被冻僵的人们没有闲暇去在意那双脏手,
更没有心情去理会老人的那双企盼的眼睛。
穿梭着的路
o****l
发帖数: 1910
23
来自主题: Shandong版 - Portland半日游-Rose Garden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DU 讨论区 】
发信人: ordeal (Enjoy Life), 信区: SDU
标 题: Portland半日游-Rose Garden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20 18:21:11 2007)
满眼的红红绿绿
可惜晚来了一个星期,上周是这里的rose festival
大部分花都开过了
S****e
发帖数: 10596
24
来自主题: Tianjin版 - 贡献一个灵异真事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host 讨论区 】
发信人: Satine (瓜呆小贼), 信区: Ghost
标 题: 贡献一个灵异真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17 12:48:50 2009, 美东)
不是我亲身,而是身边人的
话说我小时候,住天津老城区的胡同
天津北京老城区,老胡同本身就有很多各种各样传说
其中尤为多的是“小人儿”,
就是很多人都声称自己见过穿得红红绿绿,不及常人一半高的小人
类似于精灵小鬼的生物吧。一般来说都觉得这种小人儿是邪恶的
我们胡同别的院子有个爷爷,人很和善,
退休在家,天天打牌,聊天,安度晚年
我的印象就是他天天躺在躺椅上在树下乘凉
有一天半夜,他老伴嗷嗷的就哭醒了,哭醒了还跟老头子闹,
老头子问她为啥,她就说梦见穿红戴绿的小人儿抬着轿子把老头接走了
好像是接走了娶媳妇,老伴拦着不让走,老头子非要抛弃老伴坐轿子
然后就哭醒了
老头不爽,这老太太发噫症了咋的,数落她几句就都睡了。
这事情大家是知道的,因为夜深人静,胡同里夏天都开着门窗,
有的邻居都被老太太吵醒了
结果第二天中午,那个爷爷吃了午饭乘凉的时候就脑溢血死了
没有任何痛苦,就
m*********y
发帖数: 1735
25
发信人: thereof (汪汪丝丝), 信区: Shaanxi
标 题: 麦客、收割机、一炮轰及其他回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n 20 16:50:02 2014),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ic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wangsir (joker), 信区: Picture
标 题: 麦客、收割机、一炮轰及其他回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n 20 00:05:41 2014), 站内
现在正是农忙收小麦和种玉米的时节。
看到有聊关于麦客的事,沉潜多年的记忆又立刻在眼前栩栩如生。
回首过去,才恍然发现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也才惊讶时光走得如此迅疾。
那些久远回忆中所经历的事情、那种生活方式,可能已经永远走入历史了。写这篇小文
,纯粹为了留一点记忆,一点记录,尽可能多一点细节和个人感受,因为那个时代已经
走入历史了。
老家在关中平原,在北边黄土高原南边秦岭的环绕下,气候适宜,渭河在中间静静流淌
,使得这片沉积平原土壤肥沃,一年可以两熟,主要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套作的是
辣椒和大蒜。冬小麦10月种,6月收;夏玉米6月种,9月收。人多地少,土地没法...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6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孤山:敦煌画家常书鸿(多图)
赞。留法那批画家都受印象派影响吧。林风眠好像也是。我去浙博是八九年前的事了,
不记得当时有常书鸿馆,暑假一定去看看。林风眠纪念馆我记得以前在老美院后面,但
看了全忘了。岳坟那里也有个画家的纪念馆,我连名字都想不起来了,惭愧。
另外附我的政治艺术背景考古帖,哈哈: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孤山:敦煌画家常书鸿(多图)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5 18:24:39 2011, 美东)
常书鸿、樊锦诗,以前在报纸上见过他们整一版的报道,坚守清贫孤独、研究保护敦煌
。查了一下张大千和敦煌的关系:“于右任于1941年9月前往敦煌,见到正在那里临摹
壁画并考察的张大千,就要他出任可能成立的“敦煌艺术学院”院长,却被张以“自由
惯了”婉谢〔3〕。作为一个国画家,张大千到敦煌的目的,主要是临摹壁画,以利自
己以后的创作,诗酒逍遥的张大千并没有在敦煌长期研究的愿望。”
张大千在敦煌临摹三年,摹作“比原作更鲜艳、更漂亮,表现出张大千敦煌临摹的基本
特点,也符合张大千画作的基本特色。张大千是最讲究画面漂亮的,无论山水...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28013
27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又杀猪了 >_<
已婚的看到小姑娘那是2眼发光啊,每天对着黄脸婆,突然出来个20来岁的,红红绿绿
的hoodie形象,这对枯燥的科研生活是多么大的一剂强心这啊。
b***y
发帖数: 14281
28
来自主题: Apple版 - 苹果乱了步伐
对阿,就是这个idea很自然,但受限于物理条件,很难搞出大名堂。网上很多环形的
concept,看着很酷,但是只适合teenager,一个business person腕上带个红红绿绿的
环也不象样,所以果子最后还是弄了个传统造型,没办法,如果不想只针对中学生的话
大概也只能这样了,其实弄成个圆表面可能还好些。
c*****d
发帖数: 527
29
来自主题: Hardware版 - 请教1080p,120hz的hdtv问题
从电话线--modem/router--hd box--TV,HDTV的信号是走电话线的。
你指的是hd box--TV这段吗?
大概有4,5根线,红红绿绿的,
是tv install guy安装的,我都搞不清怎么接。
看了一下,用hdmi,好像一根线就够了?
用hdmi和component cable的区别是什么呢?
h*********e
发帖数: 6936
30
来自主题: FieldHockey版 - 侠客 - 2
健哥
一般这些街边边上的馆子都是一个样子,门口摆一个土灶炒菜,然后前面的炉子上温着
几锅烧菜。这家面馆却只有一个大锅还有一块铁板。
老板只卖一种面。
煎蛋面。
倒是简单。根本不用招呼客人。只要有人进来往板凳上一坐。往这边一望。老板马上心
领神会,随手就丢一把水面到锅头去。然后拿一个碗打两个蛋往铁板上一放,右手煎蛋
左手用汤勺在灶台上备好的调料碗里舀好调料到空碗里,再丢一把豌豆尖到汤里面去。
然后把煮好的面和豌豆尖捞起来,鸡蛋盖在上面,再浇一瓢汤,就好了。
虽说简单,那碗面却看起来红红绿绿的甚是好看。闻起来更是香。一群平时务农难得来
吃个晌午的人,吃的很欢快。很快里面就坐的满满的,竟然还有人端着碗站在街延上吃。
老板只管煮面,店里唯一的伙计也是这间简陋的店里面最明亮的景色。很好看的一个年
轻女人。肤色很白净。身材比起本地的女人来要稍微高一些。收碗端面,擦桌子很是麻
利。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老板的容貌了。
虽说本地人多身材瘦小,但是多五官端正,且个个看起来都面容和善。一方水土养一方
人。此地虽然阴雨天多,但是因为天气湿润,土壤肥沃,所以只要勤劳地里总是产得出
东西来。
老板却没有善相,
b********n
发帖数: 16354
31
来自主题: Guang_Xi版 - [征文]春日勿远行
春日勿远行。
搬来这座城市半年有余,对繁华的向往渐渐沉淀为对宁静的珍惜。这座小城立在繁华都
市两三小时车程处,却有着乡村的恬淡安然,邻里间亲切融洽。租的房子漆成蓝白色,
在这个多雨雪的小城,时时让我踩着积雪向往晴空,向往中时时想起orientation上的
笑谈,如果你长达六个月没有见到阳光,请不要怀疑,这里真的还是阳光照耀到的地方。
阳光虽少,邻居却有堪比阳光的笑脸。搬来时最先来敲门的是来自南卡来罗那的帅哥,
五官如罗马雕塑;然后是楼上的黑人女子,明眸皓齿,笑容璀璨。三人坐下吃pizza,
帅哥的女友姗姗来迟,附赠调酒绝技赔罪,不鲜明的五官却有着鲜明的风情。酒至微醺
,才后知后觉这小小一栋楼里堪称小小联合国。
总有积雪堆积,亦觉春风拂面。
春日勿远行。
如今已是四月初,气温仍只有三四十度。我却耐不得午后寂寞,信步走去。寒流未退,
青草却破土而出,春风未吹已生机勃勃。走向市政厅的路上,早有人换上单薄春衫裹身
裙,单擦rouge唇膏,披风随风而动,一抹春意飞上眼角眉梢。前面便是市立图书馆,
前矗青铜雕塑,午后的阳光斜斜撒上去,不觉经年腐蚀,只觉熠熠生辉。我的卡片机蠢
蠢欲动,不为午后阳光...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10829
32
来自主题: Guang_Xi版 - 【我家乡的美食】自产新鲜剁椒
喜欢吃辣椒的人一定钟爱剁椒。
用自家种的新鲜辣椒来做剁椒给人十足火热的成就感,也体会到啥叫[粒粒皆辛苦]。
春天刚来时,LD用朋友给的贵州辣椒干里的籽撒在地里,发芽后留下两棵苗。大半年下
来,这两株贵州辣椒长得像两小树,异常高产。秋末冬初,红红绿绿挂满树:
周末到了,把红辣椒一个个剪下来,洗净,再把水分晾干:
然后再把每个辣椒上的绿色蒂子摘了:
贵州辣椒很皮实,把它们剁碎还是蛮花力气滴
像偶这种手脚蛮快的人,把一大盘剁完也得花将近个把钟头:
配料很简单: 放适量的生姜大蒜(切碎),再加适量的盐,及白酒(LD从偶手里夺下五粮
液的瓶子,倒入半两)
拌匀后,即可装瓶,放冰箱保存。几天后可随时享用。
剁椒的吃法之一就是用来做清蒸鱼。这是偶最近从海边钓来的一条皇帝鱼,清蒸后,放
些青葱大蒜和剁椒,浇上点烫油。那个美味... 嗯,拿个买卖提的站长偶也不换啊!
l*t
发帖数: 10829
33
来自主题: Guang_Xi版 - 【我家乡的美食】自产新鲜剁椒
喜欢吃辣椒的人一定钟爱剁椒。
用自家种的新鲜辣椒来做剁椒给人十足火热的成就感,也体会到啥叫[粒粒皆辛苦]。
春天刚来时,LD用朋友给的贵州辣椒干里的籽撒在地里,发芽后留下两棵苗。大半年下
来,这两株贵州辣椒长得像两小树,异常高产。秋末冬初,红红绿绿挂满树:
周末到了,把红辣椒一个个剪下来,洗净,再把水分晾干:
然后再把每个辣椒上的绿色蒂子摘了:
贵州辣椒很皮实,把它们剁碎还是蛮花力气滴
像偶这种手脚蛮快的人,把一大盘剁完也得花将近个把钟头:
配料很简单: 放适量的生姜大蒜(切碎),再加适量的盐,及白酒(LD从偶手里夺下五粮
液的瓶子,倒入半两)
拌匀后,即可装瓶,放冰箱保存。几天后可随时享用。
剁椒的吃法之一就是用来做清蒸鱼。这是偶最近从海边钓来的一条皇帝鱼,清蒸后,放
些青葱大蒜和剁椒,浇上点烫油。那个美味... 嗯,拿个买卖提的站长偶也不换啊!
wh
发帖数: 141625
34
来自主题: Guang_Xi版 - “小桂林”——广西黄姚古镇
我在leisuretime版搞了个中国最美地名评选活动(欢迎广西老乡们来提名和投票: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921573.html ),
有同学贴了广西黄姚的照片,我把它们搬过来:
俯瞰全镇:
拉近来看:
安静的早晨:
勤劳的人儿:
石板路:
黄姚所有的路都是石板路:
有时街上摆晒玉米和其他农作物:
晒豆子:
自产自销——酱菜和酱?
老榕树:
老戏台:
姚江穿过小镇:
老石桥:
跳石桥,小孩喜欢这个:
红红绿绿:
原木凳:
下雨了:
雨后:
照片来自这个网页:
http://zmberry.com/a-quiet-ancient-town-huangyao/
再贴个黄姚介绍:
黄姚古镇位于漓江下游、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距县城40公里(直距),北面与钟山
同古镇、清塘镇接壤,东面与凤凰乡、贺州市公会镇毗邻,南与樟木林乡、富罗镇交界
,西面与走马乡相依。黄姚有着近千年历史,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972年),兴建于
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之一。由于镇上黄、
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
黄姚... 阅读全帖
n*****y
发帖数: 1217
35
来自主题: Medicalpractice版 - 一点回国感叹
现在国内的孩子营养好了,这次回国的飞机上看到很多帅哥美女,都是些小留,或者自
费生,身材脸袋都不错。
我觉得食品中,美国的激素含量比中国多,而且美国越便宜的食品有害成分越多,所以
美国的穷人都很胖。每次看到超市里面那些200磅级别的黑黑,白白们推着购物车中,
一袋袋能咸死人的薯片,大量色素红红绿绿的饮料,还有那用激素催成1点多磅的肉,
牛奶,cheese,就明白他们为什么能长成那样了。
中国现在都是农民吃自己种的菜,其实很健康,然后把化肥农药催成的菜,肉买给城里
人。其实人穷,很多东西就不能讲究,道德什么都是奢侈品。最近,国内食品安全成为热点问题,最后发现很多都是所谓“淳朴善良“的社会底层做出来的。这次回家,发现现在城里卖早点的都是些进城打工的人做的,城里的人不大做这些了,我突然很担心他们会不会往里面加点什么。不过都没有办法,穷,生存就是第一位的,道德就是奢侈品。小的时候,做早点的,都是邻居什么的,大家都认识,谁也不会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情。
n*****y
发帖数: 1217
36
来自主题: Medicalpractice版 - 一点回国感叹
现在国内的孩子营养好了,这次回国的飞机上看到很多帅哥美女,都是些小留,或者自
费生,身材脸袋都不错。
我觉得食品中,美国的激素含量比中国多,而且美国越便宜的食品有害成分越多,所以
美国的穷人都很胖。每次看到超市里面那些200磅级别的黑黑,白白们推着购物车中,
一袋袋能咸死人的薯片,大量色素红红绿绿的饮料,还有那用激素催成1点多磅的肉,
牛奶,cheese,就明白他们为什么能长成那样了。
中国现在都是农民吃自己种的菜,其实很健康,然后把化肥农药催成的菜,肉买给城里
人。其实人穷,很多东西就不能讲究,道德什么都是奢侈品。最近,国内食品安全成为热点问题,最后发现很多都是所谓“淳朴善良“的社会底层做出来的。这次回家,发现现在城里卖早点的都是些进城打工的人做的,城里的人不大做这些了,我突然很担心他们会不会往里面加点什么。不过都没有办法,穷,生存就是第一位的,道德就是奢侈品。小的时候,做早点的,都是邻居什么的,大家都认识,谁也不会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情。
C****e
发帖数: 12294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uNan 讨论区 】
发信人: Claike (老客), 信区: HuNan
标 题: 【回国旅程】之“烟雨香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2 10:58:23 2013, 美东)
不久前回国,第一站是香港。
香港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两个模糊的记忆。一个是众多歌曲中唱出来的“东方之珠”,
一个是匆忙行程后留下的“生意商场”。以前几次身临香港,或是公务紧促,或是转机
路过,大概都算不上真正到过香港。这次休假,原本是想着要好好接近一下真实的香港
的。
对香港的最初、最深刻的印记,源于收音机短波波段里澳洲广播电台所播出的,由邓丽
君演唱的那首《香港之夜》(链接在本文之后)。歌中唱到:夜幕低垂红灯绿灯霓虹多
耀眼,那钟楼轻轻回响,,迎接好夜晚。
第一次亲眼目睹香港,是在八十年代后期。那一次是到深圳特区参观时(办理了通行证
才能去的),大白天里与香港隔水相望过一次。当时的深圳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城市建
设与香港还相差甚远。当时觉得香港的高楼大厦,甚是华丽。
后来漂洋过海来到北美,又涉足过欧亚不少国家,渐渐地都市高楼已司空见惯,幻彩霓
虹也习以为常。对...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21
38
来自主题: Animals版 - 麟凤龟龙 37-42
麟凤龟龙 第四十回
阿易点头道:“原来如此。我还奇怪他们为什么一个劲地装傻,硬说那是鲛珠
,打得死去活来,看来就是要故意让你知道,以便利用你的好心,设个埋伏。我看哪,
应该是海妖觉出龙珠一时难寻,而蚌族大巫师即将功成,于是便有铤而走险的意思。那
鲨鱼一族肯定也在其中推波助澜,巴不得你哥哥和海妖们打起来,他们便有机会渔利。”
鲛人点头道:“现在也只能这样猜了。”阿易望着她,忽然想起来了小白,道
:“姐姐,既然有人起了歹意,那你以后再在海中巡游的时候,可就要小心了。你也别
太怪你哥哥,我也做过哥哥,我知道哥哥有多疼妹妹的。你别老是跟哥哥吵,那样你也
伤心,他也伤心。”
鲛人见他半大不小却又一本正经的样子,有些想笑,但想起哥哥平日里对自己
的深深关爱,也不禁泪意莹然,幽幽道:“也是,我以后也是得少吵闹些。”
阿易望着她的泪水,忽道:“姐姐,你的眼泪能变成珍珠,是不是真的?”鲛
人道:“是鲛珠,不是珍珠,只是长得有些象而已。”说着眼睛微闭,果然两粒明珠般
的泪水坠下,一入水中,顿时光彩夺目。阿易赞道:“真好看!真特别...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6009
3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老毛要弄死彭德怀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特殊情况下,毛泽东也会主动喝上几杯。为了儿子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毛泽东就
破例请彭德怀喝过酒。当时毛泽东摆下家宴,红红绿绿的苦瓜炒腊肉、辣子火焙鱼、肉
末酸豆角等家常菜摆满了桌子。几杯酒下肚后,毛泽东向即将赴东北上任的中国人民志
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提出了送毛岸英去朝鲜的请求,他说:“抗美援朝,是政
治局同志集体讨论决定的,儿子报名想当志愿军是他自己选择的,他要我批准,我可没
得这个权力哟!你是司令员,你看要不要收他这个兵呢?”豪爽的彭德怀亲见毛岸英的
参军热情、又见毛泽东希望岸英能参军入伍,遂答应了他们父子俩的请求。
那天,毛泽东兴致极高,竟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并连喝数杯。
c*********d
发帖数: 9770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朱自清拒美国救济粮饿死真相:胃病吃不下东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19 22:31:10 2014, 美东)
朱自清根本不是饿死的,你这是共狗编造的钓鱼文。
朱自清到死都没缺过吃的,根本不在乎什么“美援面粉”。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detail_2013_08/
朱自清拒美国救济粮饿死真相:胃病吃不下东西
2013年08月14日 08:55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王彬彬
核心提示:吴晗在《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中也说:“这时候,他的胃病已
经很严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一点就要吐。”
本文摘自:《另一只眼打量历史:往事何堪哀》,作者:王彬彬,出版社:长江文艺出
版社
朱自清的家喻户晓,不仅因为《背影》、《荷塘月色》这几篇散文1949年后长期选入中
学课本,更因为曾受到毛泽东的表扬。知识分子,尤其是朱自清这类“旧知识分子”,
有幸受到毛泽...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1
八一学校66届网络空间论坛
只是当时已惘然——《晚霞消失的时候》与红卫兵往事
王斌
前言:这是我与朋友礼平的一次聊天,他是一九六六年风起云涌的红卫兵运动的目击者
与当事人,他所谈论的前尘往事鲜为人知,可以说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我的许
多朋友看后激动不已,礼平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娓娓道道来,更让人多了一份亲切,这篇
文字发表在《上海文化》今年的第三期,现在我的博客上予以发出,以飨关心这段历史
的朋友。
王斌:受老朋友吴亮的委托,今天我们作一次采访和对话,按吴亮的说话,这叫新时期
文学经典的回述----《晚霞消失的时候》无疑是其中相当重要和有分量的一部小说,虽
然时过境迁,但我们通过反观你的这部小说,回瞻过往的岁月,会有一些弥足珍贵的记
忆被重新唤醒。对于那段发生在上世纪中国的“文革”运动,迄今已然成为历史的前尘
往事,但我们有责任将它们再度召唤,以便留存记忆,澄鉴后世,这将会是一份有价值
的历史文献,因为你不仅仅是一位旁观者,而且你还是当年身在其中的“弄潮者”。
新文学走到今天已经三十年了,当我们回顾往昔,从最初的思想解放运动到后来的改革
开放,80年代的文学在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学...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4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瓜菜代”岁月● 苍生
作者按:这是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写得东西,当时不敢拿出来,却保留至今,但都是过
去所见、当时所想,当然有很多不合时宜,今斗胆发出,请参考。

在我对往昔的回忆里,最深刻、最不能令人忘怀的莫过于从1959年至1961年的三
年困难时期了。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乃至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不平凡的三年
,也称“瓜菜代”时期。
对于“瓜菜代”,凡是四十岁以上的人们都会记忆犹新,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瓜菜代”,“瓜菜代”,就是没有粮食,以水瓜青菜代替粮食充饥的意思。近些年来
,反映“瓜菜代”时期的文字,不时见诸报端、书籍。“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
。”人们渐渐敢于反映那个时代的真实情形了。最有权威、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中
国共产党历史讲义》中,对三年困难时期,做了较为客观的评述:“由于我们主观上的
错误,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
年,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又说:“由于1958年以来大跃进的错误和1959年庐山会议反
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的撕毁合同,1959年到1961年,我
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国家和...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8425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agua 讨论区 】
发信人: MMJJ2008 (Adda), 信区: bagua
标 题: 八卦征文——岂独发梦是小青(仿plutus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9 20:09:19 2011, 美东)
我是一个正电子
五百年的修炼
换来一次撞上金靶
那一刻迸发的光芒
学者唤为
粒子的湮灭
我把它叫作
缘份的轮回
——plutus
————————————————
1
那年冬天的一个上午,空气干净透明,阳光柔柔软软,像爱人温暖的手轻拂人面。街拐
角那棵略显苍白的梧桐树,将长长的阴影投在身旁的建筑物上。还会有什么人挑剔这样
的日子呢?
也许那栋建筑中的人们可不这样想——呃不,也许他们根本就无暇欣赏这样一个平和静
美的早晨。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大厅大屏幕那红红绿绿跳动的曲线上,生怕
漏掉了哪怕一毫秒的波动。
一张30来岁忧心忡忡苦大仇深的猥琐男面容,一件不均匀褪色的暗红翻领衫,一条膝盖
上破了几个洞的牛仔裤——这样的外形在衣冠楚楚的人群中,倒也惹眼。男子盯着眼前
的屏幕,圆滚滚的脑袋竟不由自主随着曲线的波动有节奏地点起来——仿佛...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7045
44
来自主题: _Inter版 - 趁着心情还好
唉。。。“一梦足千秋”。。。。
记得那时候玩xyj安一直用的是telnet,后来第一高手跟安说,你可以用term啊,给你
个机器人挂吧。
安才知道term也能上bbs,挂游戏。
第一高手当年写的诗歌,安能记住的是有首小诗的开头一句:
淡看苍山远
后面全忘了。第一句记得是因为当时安说,把“淡看”改为“笑看”好了。。还争论了
半天。
那时候那个bbs上还有个女的,当时她写了“十年,我们匆匆走过”。。。。
她的签名档在term下看很漂亮,红红绿绿的字,安倒是还都记得:
“诗一斛,酒千觞,斜插梅花醉洛阳,几曾着眼看侯王”。
不知为何,那时候在那个bbs竟然会碰到这么多有趣的人。
去年,安想起她的签名档,还攒了首准集句(集古人诗句):
诗一斛,酒千觞;风吹柳花满店香。春风十里扬州路,春来空斗画眉长。
花可可,事茫茫;鸳鸯底事自相将。红萼无言耿相忆,九处堪疑九断肠。
不由得叹气,“事茫茫”。。。。
y***i
发帖数: 5492
45
昨天晚上到饭馆吃饭,突然想尝尝猪大肠,川菜馆子没有卤大肠,就点了个干烧大肠。
大肠的卖相不错,放在一个钢精锅里,下面点着火烧着,红红绿绿的一大盆。就是那个
那个,太腻了,口味也重了点,老陈居然说猪大肠清淡,太误导大众了。
吃完猪大肠就去大中华shopping, 直接结果就是看见什么都觉得腻,最后只买了两合豆
腐跟一些菜就回家了,省了好多钱,卡卡。
w**********6
发帖数: 15
46
来自主题: _mitbbsharborfishingfriend版 - 鲁迅为何对梅兰芳进行苛刻的人身攻击
鲁迅与梅兰芳除了1933年在上海共同出席过一次欢迎英国文豪萧伯纳的聚会外,并未有
过什么接触与交往。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举办的纪念鲁迅生辰和忌辰的活动中,作为
中国文联副主席的梅兰芳不仅从不讲话,而且很少出席,勉强来了,也往往是迟到和早
退。
一代京剧大师对鲁迅如此的态度,这又是为什么呢?
对于京剧,鲁迅小时候就不怎么喜欢。他自1902年至1922年的20年间,总共看过两
回京剧,而给他留下的印象无非是“咚咚咣咣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一大班人
乱打”,“两三个人互打”。
到了五四时期,鲁迅对京剧的偏见并没有改变,甚至不承认京剧是戏,认为它只是
“玩把戏”的“百纳体”,“毫无美学价值”。据郁达夫回忆:“在上海,我有一次谈
到了茅盾、田汉诸君想改良京剧,他(鲁迅)根本就不赞成。再如对于人们公认的京剧表
演中的象征艺术,鲁迅就很不以为然。他说:脸谱和手势,是代数,何尝是象征。除了
白鼻梁表丑角,花脸表强人,执鞭表骑马,推手表开门之外,哪里还有什么说不出、做
不出的意义?”
如果鲁迅仅仅是否定京剧也就罢了,最要命的是他对梅兰芳苛刻的人身攻击,以至
于梅兰芳在建国后还耿耿于怀,并在一些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