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线装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共6页)
a****a
发帖数: 5763
1
来自主题: Joke版 - 穆好古的近代遗事zz
发信人: Sunyata (光明之君), 信区: MilitaryJoke
标 题: 穆好古的近代遗事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Mar 1 20:40:22 2012), 站内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
1.曾国藩呈身清廷,奔辏至死,功成之后,大刻《船山遗书》。于书中关涉“胡虏”之
明文显处,故意剔去,听其空白,留待后人补葺。
2.蒋公日记当事人评价一则(出自共谍陈公博):我听说蒋先生曾在他的日记略述三月
二十之变的来由.不过截至我写这篇记载为止,蒋先生还没有将他的日记公布,他的记
载只是一种非卖品,专用以为对于他的部属宣传,我始终没有读过。
3.政协传统娱乐提案一例:1957年某山东学究提案:太祖偕诸大臣至泰山封禅,以告太平
4.东京立宪党梁启超等人仿日本政友会组织“政闻会”,同盟会去踢场,现场千余人,
政闻会不过两百人,梁启超刚言“我国必须立宪”,张继掏出铁棍叫到:“马鹿,立宪
个狗屁!”同盟会五百余人全部掏出铁棒木杖一整乱打。事后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
曰“此辈如北美红... 阅读全帖
d********f
发帖数: 43471
2
近日在网络空间大红大紫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大谈教授师德,称理想大学的教授需要
考察人品、学问和身体三个方面,比如人品问题要有底线,“一个教授和学生争女朋友
”总是不可以的。

据5月3日报道,在刘道玉教育基金会发起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论会”上,厦门大学
教授易中天对自己的老校长兼伯乐刘道玉建言:要追求理想的大学,首先要给大学教授
建立底线,进而影响社会并给社会一个底线。
在他心目中,理想的大学,要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授聘任,一是职称晋升。理想大
学的教授应该是怎么样的人?在易中天看来,应该从人品、学问和身体三个方面去考察。
身体是最次要的条件,体检就可以了,只要没有传染病,哪怕是霍金也没有问题。
人品问题,不能像现在社会上流行的那样搞量化打分。易中天认为,教授必须要有底线
,讲职业道德。
他解释:“公德不能不管,私德可以不问,但是要有底线:你一个教授和学生争女朋友
,不可以吧?你在课堂上骂学生王八蛋,不可以吧?这就是底线。”
而职业道德问题可以通过学术方式来解决。底线就是不剽窃、不抄袭。他形象地批判了
量化考核下的大学教师是怎样丧失学术底线的。“现在的大学就是养鸡场,天天数你...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3728
3
也不想想古代竹简或者线装书是几号字体。
H******i
发帖数: 4704
4
来自主题: Joke版 - 朱镕基的书都卖给谁了?
朱镕基的书都卖给谁了?
新闻来源: 东网
朱镕基的书
春节前不久,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2014中国捐赠百杰榜”,已卸任的总理朱镕基
,继2013年上榜之后,再次上榜,两年捐赠额达4000万元,成为榜单上唯一一位非企业
家捐赠者。此前的2014年10月,朱镕基还登上过“2014胡润慈善榜”,朱镕基以捐赠
2398万元善款位名中国100名慈善家中的第60位。
朱镕基的无私捐赠,再次成为人们崇敬他的理由,直至最近,还有很多人在微博、
微信上涕泗横流地发表评论,称呼他“真是人民的好总理”。
可是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朱镕基担任国务院总理时的工资收入,我们这些平民老百姓不知道。因为它和其他
公务员的财产一样,是国家机密。但是根据少部分人——包括吴仪担任副总理、俞正声
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时主动公布的工资情况(约每月1万元左右),大致可推测,朱镕基
的工薪收入全部加起来每月最多2万元。即便他卸任后仍有这么多工资,他要攒够4000
万元来捐,也得不吃不喝积攒将近200年。他要是贪腐了4000万元,当然不可能公开说
出来。那么,这4000万来自哪里?媒体说了,4000万全部来自于他出书的版税收入,是
由出...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956
5
然,其实地主佃农算不算奴隶制学届还有争论,教科书上写的都是郭沫若桌子底下的干
活,丫当年写了好几本书,硬是把这扭过来了。当然,是奉旨。
关键问题是,中国的良民也是可以自由买卖的,比如阎婆惜就被他妈典卖给宋江,她家
也不是接不开锅,只是古代这就是一种买卖。
还有,别说打死家奴,就是打死佃农,你翻翻中国的线装书,有几个偿命的
d*****g
发帖数: 518
6
来自主题: Love版 - 咫尺之间,是海
有缘的人,殊途必识题辞.微尘陌上
我终究还是心意湛然的站在了集美大桥的这头,看着茫茫白雾里的海,以及那座浮
在水中的城,或许,心绪终是静如了山桂罢。
雪小禅说,同道的人,终会相见。
可我此时,却只好说,有缘的人,殊途必识!
也许是岁月的原因,经年以后,那
尖锐湿疣外用药曾经的老样子,让我们已经变更得失去了青葱的情怀,失去了旧年的葱
茏激情。而你,或我,终究还是迷失了那曾经的热忱和纯真。
我站在同安的一处高地上,看着咫尺之外那个海中的浮城,白雾茫茫,有蒹葭苍苍
。在水的那一方,你是否还是当年那个如诗经里走来的那个姑娘?你是否还有那样一张
羞涩的脸庞?你是否还是我曾经眼里那个临水照花的人么?
已是临近春节的海水该是澄澈的了,而心事终究渐渐起了微澜。年终时节总是有着
菲菲的细雨,淋湿了厦门的同安区,浸透了同安的四口圳。冬雨薄凉,终是令人无端想
起了玉砌的朱栏后的李后主,马嵬坡上的唐明皇,以及登楼远望的建安王仲宣,那一抹
离人的神伤。
鼓浪屿的水已澄,仙岳山的树有岚,腊月没有虫声呢喃,临海没有海鸥飞掠,而我
,却似乎看见雨的挥洒,风的吟唱,处处皆是深深浅浅的念!
我不语,只与海相拥,知道,你就...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42
7
来自主题: Memory版 - 回乡偶书之父亲
我到家时爸爸在外面散步,妈妈把我张罗进来。放下行李,洗了把脸。和妈妈聊天间,
听到敲门声,接着是悉悉索索摸索钥匙的声音。
打开门,爸爸有些吃惊地抬眼望着我,好一会儿,才说,哦,小X回来了。虽然有思想
准备,但眼前的父亲仍然令我难以接受。
父亲是志愿军,父亲上过战场,父亲北外毕业,父亲曾是院篮球队左前锋。
小时候最生动的记忆就是父亲躺在躺椅上,捧一本线装书,自顾自悠然的吟读。而此时
的我,在时在一边的草丛中捕捉蟋蟀。
父亲的古文功底很好,书架上满满的诗书。《稼轩词选》就是我在书架上好奇看到的。
这是什么意思?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几十年南北风雨,父亲总是时不时写些古体诗词。
“南迁北徙识炎凉,冷眼飞来头更昂”便是他的得意之句。
就在几年前,爸爸还写信告诉我,他的古体诗获得《诗刊》举办的什么比赛一等奖。
可是眼前的父亲?表情有些木然,走路时两腿在地上慢慢的拖,时不时用哆哆嗦嗦的手
擦一把不停流出的口水... ...
扶着父亲在客厅沙发上坐下,我说不出话来。“什么时候到了?”父亲问。慢慢地,我
又看到了我所熟悉的父亲的影子。
好残酷的时间!我原以为残酷的只是人情世故,现在才知残酷莫过于时间。不动
j*******e
发帖数: 2168
8
闲话红学 作者:间谍 ( 中文论坛西西河)
我决定把这个闲话系列写下去,一会儿闲话春秋,一会儿闲话小说,今天闲话红学。本来
很想给红学做史,因为红学发展到现在变成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但做史总是要正襟,不
晓得翻多少线装书才说得出只字片语,所以还是闲话吧,妙在不用那么负责任。
中国的小说开始于唐,那时有说书人话,经过元代的白话文洗礼之后,到了明代,被一群
高手接了过去,开始变著花样地玩,四大名著里面占了仨不说,还剩下个【金瓶梅词话】
在一旁虎视眈眈,随时等著替补。晚明是个对宋理学全面反思的时代,有李贽这样的女权
主义者,也有冯梦龙这样的情教教主,赶上当权者不是秦始皇,眼前没有大火,脚下也没
有大坑,大家都可著劲儿地奚落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刑不上大夫,礼却下了庶人,而
知识分子反抗的武器就是编故事,所以才有大量的小说出台,更别说冯梦龙精神旺盛的还
要整理民歌。记得汪曾祺曾经说过:小说是写生活不是讲故事!这话是掷地有声,但小说
如果没有故事情节撑著,一地鸡零狗碎人民群众也是不爱看的,当然象【金瓶梅词话】这
样就更加不容易,又讲生活又讲故事,上台领了奖还高票房,所以才叫奇书。
[cchere
A*******8
发帖数: 1453
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中国古代有没有书店?
太好了,有没有具体的引文?书里有没有描述当时书店的情况?比如说是不是就是一个
柜台后面摆一个书架,上面有印号的线装书?然后谁来买都问一声有没有某本书就可以
了?
另外好像没有听说古代有什么出版社之类的?是不是连图书业也是前店后厂?后面是出
版社前面是书店?
z**********e
发帖数: 22064
1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资中筠:中文是一种文化底蕴
我之所以被邀请到这里来讲话,可能是因为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中国人应该首
先学好中文》。那是2008年,为了迎奥运,媒体大肆宣传学外文。打开电视,在记者的
诱导下,街头各行各业的百姓似乎都在积极学外文,连在公园晨练的老大妈也说学了外
文便于出国探亲云云。与此同时,电视的字幕充满错别字,广告乱改成语成风,所谓“
历史剧”中半通不通的对话,人物的称谓混乱:称对方父亲为“家父”,自己的妹妹为
“令妹”,把自己家叫做“府上”等等,不一而足,惨不忍睹。所以我有感而发写了那
篇文章。
现在似乎忽然走到另一个极端,强调学中文、弘扬传统文化了,就要压缩外文,在
高考中降低外文的分量。似乎学中文和学外文互不相容。我必须首先声明,我主张学好
中文绝不是与外文相对立,也与现在以传统文化抵制所谓的“西化”无关。更不赞成那
种让小孩子穿着古装读《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做法。现在讲讲我对学中文的看
法,并且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学中文的经历。
中国人为什么要学好中文?
我们每个人都是用母语思考的。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他的母语的程度有很大关系。
一个中国人除非生长在外国,从小就学那一国文字,自然就以那一国的文字为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毛主席最佩服的两位古代军事家
网上有很多古代军事家的排名,有十大、百大之说,但是受限于网友的格局多不是很高
,大部分排名以杀戮、谋略、权谋等维度来进行排行,忽略了环境因素和历史进程、成
就高低,所以不免变成了“武将”排名,而非从军事家或统帅的高度来看问题。比如说
像孙膑、李靖、白起、班超、冉闵、诸葛亮、韩信等,都或多或少有那么些的不足。
那么试图拔高一下高度,从毛主席的高度去看呢?毛主席佩服的军事家,排名第一的,
是唐太宗李世民,排名第二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没想到吧,毛主席不知道比大家高到
哪里去了,他选的不是战神,是军事家。有事实为证: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冯梦龙曾编
纂《智囊》一书,该书在记述孙膑“驷马之法”时有一段按语:唐太宗尝言:“自少经
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
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而击之,无不溃败。”盖用孙子之术也
。都知道毛主席喜欢读线装书,他多次阅读《智囊》并在上面圈阅了不少地方,当读到
上面一段时他点评道: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
,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毛主席最佩服的两位古代军事家
网上有很多古代军事家的排名,有十大、百大之说,但是受限于网友的格局多不是很高
,大部分排名以杀戮、谋略、权谋等维度来进行排行,忽略了环境因素和历史进程、成
就高低,所以不免变成了“武将”排名,而非从军事家或统帅的高度来看问题。比如说
像孙膑、李靖、白起、班超、冉闵、诸葛亮、韩信等,都或多或少有那么些的不足。
那么试图拔高一下高度,从毛主席的高度去看呢?毛主席佩服的军事家,排名第一的,
是唐太宗李世民,排名第二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没想到吧,毛主席不知道比大家高到
哪里去了,他选的不是战神,是军事家。有事实为证: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冯梦龙曾编
纂《智囊》一书,该书在记述孙膑“驷马之法”时有一段按语:唐太宗尝言:“自少经
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
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而击之,无不溃败。”盖用孙子之术也
。都知道毛主席喜欢读线装书,他多次阅读《智囊》并在上面圈阅了不少地方,当读到
上面一段时他点评道: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
,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81
1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70本70年代人必须看的书(转帖)
我一向不信什么**必读,贴出来就是挨砖的。
  为70年代的人选书,首先想到的不是书,是《新华字典》,一切都从认字开始,
一切都从扫盲开始,从70年代出生的人开始,我们进入了轰烈的扫盲时代,从小人书一直
扫到线装书,因为我们从小都要为“四个现代化”奋斗,为了读书,我们在白纸上写满了
字,直到把自己写成跨时代的栋梁,或者是烂尾楼。
  这一代人,有的继续读书,在白纸上填空;有的只是翻翻报纸,恨死了读书。
  001. 《长袜子皮皮》 [瑞典]阿斯特丽德。林格伦 著游戏心态总是能写出好东
西,虽然作者宣称其严肃认真……
  002. 《丁丁历险记》 [比利时]埃尔热 著一直可以笑。兴奋。
  003.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 著地理书都这么写就好
了。
  004. 《小王子》 [法国]圣。埃克苏佩里 著只要用心,描写玫瑰时还是可以更
动人。
  005. 《皮皮鲁与鲁西西》 郑渊洁 著常常想,如果有一个鲁西西这样的妹妹也
不错。
  006. 《灿烂涅磐》 郝舫 编著我还是愿意多听柯特。科本(Kurt
r*****e
发帖数: 292
1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短诗两首[旧作]
如果找一些早期的线装书,你会发现那时候的人标点律诗的时候用8个句号,没有逗号
:)
R*****g
发帖数: 682
1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大师们笔下的书房
《书房》
摘自《梁实秋散文》
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对
待的。其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烂,终日摩娑亦不觉其臭,铸成
钱币才沾染市侩味,可是不复流通的布帛刀错又常为高人赏玩之资。书之所以为香,大
概是指松烟油墨印上了毛边连史,从不大通风的书房里散发出来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
馥兰薰,也不是霉烂馊臭,是一股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味。这种怪味只有书房里才有,
而只有士大夫人家才有书房。书香人家之得名大概是以此。
寒窗之下苦读的学子多半是没有书房,囊萤凿壁的就更不用说。所以对于寒苦的读
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世界。伊士珍《琅嬛记》:“张华游于洞宫,遇
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
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这是一位读书人希求冥想一个理想的读书之所,乃托
之于神仙梦境。其实除了赤贫的人饔飧不继谈不到书房外,一般的读书人,如果肯要一
个书房,还是可以好好布置出一个来的。有人分出一间房子养来亨鸡,也有人分出一间
房子养狗,就是匀不出一间做书房。我还见过一位富有的知识分子,他不但...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16
来自主题: LoveNLust版 - 小时候的故事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ose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Prose
标 题: 小时候的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8 03:20:52 2012, 美东)
九岁的她正从花廊里走出来。
四月花廊里的海棠,和煦阳光的午后。
一身粉色的灯芯绒套装,翻着花边的白色衬衫的领口,蝴蝶结下伸出麻花辫子微微摇摆
在脑后。白色的袜子,白色的帆布球鞋,轻轻地听不见脚步的声音。怀中抱着一本数学
课本,还有一支小小的铅笔盒。午后回校的路上。
那个春风倦怠的中午,我在家里待得迟了,匆匆地走在返校的路上。小学离家不远,那
时还没有延龄南路,直饮马井巷两旁旧瓦片房的尽头,就是我们的小学校。今天迟了,
路上已没有返校的小学生,显得格外地安静。我有些惶恐,加快了步伐,心里预想着走
进教室被老师责备迟到的场景,想着怎么在老师面前编造迟到的理由,又想着这一路上
的冷清与马上将要面临的教室人声鼎沸的反差——就在这个时候,她就在这个时候——
出现了。
记忆里清晰明媚的瞬间。
十七年前的那个瞬间。春日、花廊、粉衣、白鞋、数学课本,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在这
里了。或...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221
17
来自主题: LoveNLust版 - 淡望了的文青路
我曾经真的是文青. 我说的是文青, 不是”喷青”.
很小的时候是看小人书,就是那种小册子,上面有画的. 我基本上课不听讲的.老师知道
我不听讲. 他们知道只要做作业,就不会影响我的成绩,也不怎么管我. 只要有,我一节
课一本小人书. 我记性又好,一般来说,看一遍,就能记下来. 课本上的范文,只要看一遍
, 不管再长,都能背下来. 那时候爱模仿. 每一篇文章,我都要模仿一篇. 要是课本上一
片赞花生,我就模仿一篇赞芝麻. 小时候很多文学杂志, 名字都望了,不过我都看的.
我父亲曾经是文革时打砸抢的小将. 抄人家家时, 把人家家里很多书都抄到我们自己家
了.所以小时候我们家书还是很多. 还有线装书,写在宣纸上的. 我泡在书堆里看. 不过
我到小学三年级时, 有人收书纸做鞭炮,开始六分一斤,后来涨到八分一斤. 我很财迷,
又不知书的价值, 只要我看过的书, 我都偷偷地都背去卖了. 然后将钱藏起来,又不知
自己藏哪儿了. 我挨了不少打. 这是后话.
我到中学时, 古典一些的所有中外小说都看完了. 就主要看流行小说.主要是看武打和
爱情小说. 因为是寄宿,中午学校规定睡午觉,还会查觉的. 午觉...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472
18
乱谈越剧之一——《梁祝》(二)
“梁祝”是个好东西,好东西就象美女,人人想得而有之。我在网上查了一下,
发现有十几个地方都声称对“梁祝”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有浙江、安徽、山西、湖北、
四川、河北、广东、河南、江苏九省都说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他们老乡。不仅在国内争,
而且在省内也争,如江苏的宜兴和苏州,山东的曲阜与嘉祥就争得不可开交。我们浙江
争得最厉害,余杭、宁波、绍兴都争着说“梁祝”是他们的人。宁波人说:“梁山伯、
祝英台是阿拉宁波鄞县人,侬勿相信有方志为证。”接着就抱出一堆线装书来让你翻;
“侬再勿相信,阿拉领侬到鄞县去白相白相,让侬看看梁山伯庙。”绍兴人说:“侬搞
不拎清对七对八,我问侬,越剧侬有没有听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头就唱:‘上虞
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她才貌双全。’《草桥结拜》侬有没有听过?
梁山伯想都勿想开口就说:‘会稽梁山伯。’梁山伯祝英台是伢绍兴人是他们自己亲口
说的。”所以04年梁祝文化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最后来个折衷方案,四省六
地联合申报,大家都有份。
“梁祝”题材在戏曲中也是个热门,据说最早在元杂剧中就有相关曲目。现在京
剧、越剧、川剧等...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472
19
乱谈越剧之一——《梁祝》(二)
“梁祝”是个好东西,好东西就象美女,人人想得而有之。我在网上查了一下,
发现有十几个地方都声称对“梁祝”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有浙江、安徽、山西、湖北、
四川、河北、广东、河南、江苏九省都说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他们老乡。不仅在国内争,
而且在省内也争,如江苏的宜兴和苏州,山东的曲阜与嘉祥就争得不可开交。我们浙江
争得最厉害,余杭、宁波、绍兴都争着说“梁祝”是他们的人。宁波人说:“梁山伯、
祝英台是阿拉宁波鄞县人,侬勿相信有方志为证。”接着就抱出一堆线装书来让你翻;
“侬再勿相信,阿拉领侬到鄞县去白相白相,让侬看看梁山伯庙。”绍兴人说:“侬搞
不拎清对七对八,我问侬,越剧侬有没有听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头就唱:‘上虞
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她才貌双全。’《草桥结拜》侬有没有听过?
梁山伯想都勿想开口就说:‘会稽梁山伯。’梁山伯祝英台是伢绍兴人是他们自己亲口
说的。”所以04年梁祝文化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最后来个折衷方案,四省六
地联合申报,大家都有份。
“梁祝”题材在戏曲中也是个热门,据说最早在元杂剧中就有相关曲目。现在京
剧、越剧、川剧等... 阅读全帖
T*******k
发帖数: 2046
20
来来来,大家一起跟着熬,看呕吐大婶墨迹
——————————下面是正文——————————
商成把李慎两页信笺重新折好放回信封里,走到壁角的书架前面,把信放进最上面的一
个木盒子里。他又从另外一个书架前挑出一卷桑皮纸,低着头看了看题记,走回桌案前
。他把案子上的公文卷宗信札还有两本线装书都摆放到一边,腾出很大一块地方,把《
端州地理舆图》铺开,然后,他一手擎着烛台,一手拿着李慎信里附带的夹片,把夹片
上记录的军事布置和进军路线和舆图来回比对,在心头勾勒李慎的战术曲划。
他紧蹙着眉头,仔细地审视着舆图。说实话,他现在很担心李慎再犯下什么错误。要是
这一回郝老道也溜之大吉的话,那李慎在端州的日子就屈指可数了。
看着看着,他的眉头渐渐地舒展开。就夹片上的布置来看,李慎求的是一个“稳”字,
内线七个营分成五路,齐头并进合围黑龙滩黄花寨,外线九个营加六个县的卫戍驻军封
锁各处道路河流桥梁,东西南北四面八方都堵得水泄不通。他凝视着舆图点了下头一一
照这样的安排,五路大军铺开阵势压过去,黄花寨那千把两千土匪连给右军塞牙缝也不
够,郝老道便是插上翅膀,谅他也飞不出右军的五指山!只要除掉郝老道和齐秃子这
s*******8
发帖数: 400
21
陌上行
第五章 第五章(65)旧相识(上)
[更新时间] 2010-03-24 01:59:44 [字数] 3176
商成把李慎两页信笺重新折好放回信封里,走到壁角的书架前面,把信放进最上面的一
个木盒子里。他又从另外一个书架前挑出一卷桑皮 纸,低着头看了看题记,走回桌案
前。他把案子上的公文卷宗信札还有两本线装书都摆放到一边,腾出很大一块地方,把
《端州地理舆图》铺开,然后,他一手擎着 烛台,一手拿着李慎信里附带的夹片,把
夹片上记录的军事布置和进军路线和舆图来回比对,在心头勾勒李慎的战术曲划。
他紧蹙着 眉头,仔细地审视着舆图。说实话,他现在很担心李慎再犯下什么错误。要
是这一回郝老道也溜之大吉的话,那李慎在端州的日子就屈指可数了。
看 着看着,他的眉头渐渐地舒展开。就夹片上的布置来看,李慎求的是一个“稳”字
,内线七个营分成五路,齐头并进合围黑龙滩黄花寨,外线九个营加六个县的卫戍 驻
军封锁各处道路河流桥梁,东西南北四面八方都堵得水泄不通。他凝视着舆图点了下头
一一照这样的安排,五路大军铺开阵势压过去,黄花寨那千把两千土匪连给 右军塞牙
缝也不够,郝老道便是插上翅膀,谅他也飞不出
c****n
发帖数: 1646
22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一直很疑惑
你不是不怎么看网评,也不看什么读者之类的俗物,
怎么也是个人云亦云的主,
我信或是不信没什么关系,问题是你信不?
一个看了很多经典线装书,知识都是来源名著,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你,
对一个自己没看过的杂志,“听人说”某大俗读本“很多东西都是瞎编的”
你信不信?
f***f
发帖数: 16
23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开始了… …
开始了… …
0.
开始了,夜晚
面对黑暗,从自己瞳孔里涌出来的
最暗的部分
大树在这个时候生长,要接近月亮
抚慰一个不可告人的梦想。节奏流畅
没有声音却也十分响亮
1.
开始了,分娩
痛苦是母亲的,恐惧是自己的
看到白色的护士服,灰色的中山装
守灵人的面目
诞生在最黑暗的时刻
黎明的到来显得遥不可及
死亡和一些黏液涌入喉咙
生与死并存
挣扎与妥协拥有同样丑陋的面孔
不祥的预感注定让我成为沉默的人
少年老成的孩子
很早以前人们的称赞
足以让你明白事实和言语的无关
反证之反证
你无法察觉你的黑暗
虽然镜子放在你的面前
生活,一种疲惫主义的哲学
2.
开始了,童年
无聊的乡间生活,衰老的祖父母
浏览泛黄的线装书
光柱从老宅的天窗落下
和启蒙无关,只是一种抵抗时间的方法
灰尘的积累不可察觉
晒场上的喇叭也不值得注意
你甚至不关心自己的成长
却坚持在墙上涂抹千奇百怪的形象
公开自己的愤怒和迷惑
粉刷墙壁的过程细致缓慢
你和泥瓦匠发现了遗忘的方法
你乐此不疲
他则精于此道
时间过得很快
因为你在墙上画了一只鸟
3.
开始了,小学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错误论证
和野猪林的精彩讲述
被一所小学驱逐
灵活
l*****f
发帖数: 13466
24
昨天就想找出来贴上来的,没顾上
今天找了下,这也是理学家,神马是斯文扫地
鲁迅,买小学大全记
线装书真是买不起了。乾隆时候的刻本的价钱,几乎等于那时的宋本。明版小说,是五
四运动以后飞涨的;从今年起,洪运怕要轮到小品文身上去了。至于清朝禁书〔2〕,
则民元革命后就是宝贝,即使并无足观的著作,也常要百余元至数十元。我向来也走走
旧书坊,但对于这类宝书,却从不敢作非分之想。端午节前,在四马路一带闲逛,竟无
意之间买到了一种,曰《小学大全》,共五本,价七角,看这名目,是不大有人会欢迎
的,然而,却是清朝的禁书。
这书的编纂者尹嘉铨,博野人;他父亲尹会一〔3〕,是有名的孝子,乾隆皇帝曾
经给过褒扬的诗。他本身也是孝子,又是道学家,官又做到大理寺卿稽察觉罗学〔4〕
。还请令旗籍〔5〕子弟也讲读朱子的《小学》〔6〕,而“荷蒙朱批:所奏是。钦此
。”这部书便成于两年之后的,加疏的《小学》六卷,《考证》和《释文》,《或问》
各一卷,《后编》二卷,合成一函,是为《大全》。也曾进呈,终于在乾隆四十二年九
月十七日奉旨:“好!知道了。钦此。”那明明是得了皇帝的嘉许的。
到乾隆四十六年,他已经致仕回家了,但真...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5
来自主题: Prose版 - 小时候的故事
九岁的她正从花廊里走出来。
四月花廊里的海棠,和煦阳光的午后。
一身粉色的灯芯绒套装,翻着花边的白色衬衫的领口,蝴蝶结下伸出麻花辫子微微摇摆
在脑后。白色的袜子,白色的帆布球鞋,轻轻地听不见脚步的声音。怀中抱着一本数学
课本,还有一支小小的铅笔盒。午后回校的路上。
那个春风倦怠的中午,我在家里待得迟了,匆匆地走在返校的路上。小学离家不远,那
时还没有延龄南路,直饮马井巷两旁旧瓦片房的尽头,就是我们的小学校。今天迟了,
路上已没有返校的小学生,显得格外地安静。我有些惶恐,加快了步伐,心里预想着走
进教室被老师责备迟到的场景,想着怎么在老师面前编造迟到的理由,又想着这一路上
的冷清与马上将要面临的教室人声鼎沸的反差——就在这个时候,她就在这个时候——
出现了。
记忆里清晰明媚的瞬间。
十七年前的那个瞬间。春日、花廊、粉衣、白鞋、数学课本,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在这
里了。或许,世界上还有我。
她的容貌,我已经有些忘却了。但我清楚地记着她走出花廊那一刹那脸上浮着的微笑、
嫩稚的小脸,还有如同涂了胭脂一般细薄的嘴唇。花廊与道路垂直,她从花廊里出来,
向右拐走上水泥路,走在我的前面,展现着脑后垂动的... 阅读全帖
b******5
发帖数: 259
26
来自主题: Prose版 - 苕之华 (1)
1.
叶青这夜在床上辗转难眠。说来跟卫公子天天见面,算是dating么?其实也只是天天吃
饭玩笑而已。他每每说起叶青要搬走了都说happy得不行啊您终于要走了。他即将要开
始更精彩的生活了吧。晚上卫公子在客厅里跟铁哥们煲电话粥,听起来如此跟平时不同
, 尤其是讲他们的实验吐英文字儿时候非常专业。 可是他这厢又一边指着那盆夜来香
冲叶青笑。那笑意瞬间把叶青融化了,让她想起自己的初恋,也是那样一边跟人打电话
一边冲着自己坏笑。如此神似。初恋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帅哥,可惜啊帅哥不爱念书,耗
到最后自己出国了也就只能byebye了。
卫公子比还他要高,虽然眉眼没那么清秀,却也有双灵动的眼睛,还有一张更会说话的
嘴。当然比他要成熟,而且显然只会更加成熟潇洒下去,做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好玩的事
情。叶青有点暗暗伤心。 跟卫公子在一起呆着日子有时候很甜蜜,有时候又很冷淡。
真是mixed signal到处乱飞啊。也许不全是自己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卫公子的问题。难
道这就是所谓的友达以上,恋人未满?Damn it。还是顺其自然乐观一点吧。叶青再次
对自己催眠。Yes, I want a miracle。
叶青,...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Prose版 - 怀念北京-胡同里的夏天
如果你从小在北京长大,就知道《永远有多远》是一个地地道道发生在胡同里的故事。
白大省去胡同口的小卖部打汽水的事让我怀念小时候住过的西四北六条。那时候,每个
胡同都分南口北口或者东口西口;每个胡同都有一户被称作高台阶那家;每个胡同都有
一个叫“大头”的孩子。
选择一个夏天的夜晚,再次走进这些胡同,你会发现路灯比从前明亮了许多,窄窄的路
上停满了漂亮的私家车,空调启动的声音此起彼伏。再往前走,你看到了满墙怒放的牵
牛花和花池子里的五颜六色的草茉莉。路灯悄悄黯淡,空调声渐渐远去,路边的汽车也
退出了舞台,所有融化了的记忆从干摆细磨的灰色砖墙里缓缓浮现:一个男孩叼着一根
已经被嘬得发白的冰棍,黑色塑料凉鞋敲打着几乎被晒化的柏油路面发出“啪嗒啪嗒”
的声音……
胡同东口有个国营副食商店,卖油盐酱醋、肉食和蔬菜,绿色塑料天蓬下堆着成筐的西
红柿、黄瓜和茄子。
胡同西口马路斜对过有个小卖铺,卖火柴、烟、电池、纽扣、酸三色糖、杏话梅、桃酥
和硬得像石头一样的自来红月饼。小铺门口就是七路汽车站,白色布棚子底下总站着几
个等车的人。
西口外大杂院里住着个老头。天气好的时候,他会在便道上摆个小人儿书摊儿,两...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28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回忆经典] 张晓风:我喜欢
张晓风:我喜欢
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地充满了愉悦。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
哗的光和热,而当中午,满操场散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意象总深深地感
动着我的心。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的张结着。我喜
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中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它好像准备着要
奉献什么,要展示什么。那柔弱而又生意盎然的风度,常在无言中教导我一些最美丽的
真理。
我喜欢看一块平平整整、油油亮亮的秧田。那细小的禾苗密密地排在一起,好像一
张多绒的毯子,是集许多翠禽的羽毛织成的,它总是激发我想在上面躺一躺的欲望。
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的稻浪推
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遂一一就位。我喜
欢观赏这样的布景,我喜欢坐在那舒服的包厢里。
我喜欢看满山芦苇,在秋风里凄然地白着。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美得那样凄凉。
那次,刘告诉我他在梦里得了一句诗:“雾树芦花连江白。”意境是美极了,平仄却很
拗口。想凑成一首绝句,却又不忍心...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29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 - 李敖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序
谈中国名著,得先谈中国书;谈中国书,得先谈中国的文字历史。
中国历史从地下挖出的“北京人”起算,已远在五十万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
山顶洞人”起算,已远在两万五千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彩陶文化起算,已远在四千五
百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黑陶文化起算,已远在三千五百年以前。这时候,已经跟地下
挖出的商朝文化接龙,史实开始明确;从纪元前八“四一年(周朝共和元年)起,中国
人有了每一年都查得出来的纪录,从纪元前七二二年(周平王四十九年)起,中国人有
了每一月都查得出来的纪录。中国人有排排坐的文字历史,已长达两千八百多年。
从何处说起
在长达两千一百多年的时候,一位殉道者文天祥,被带到抓殉道者的元朝博罗丞
相前,他告诉博罗:“自古有兴有废,帝王将相,挨杀的多了,请你早点杀我算了。”
博罗说:“你说有兴有废,请问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今天,有几帝几王?我弄不清楚,你
给我说说看。”文天祥说:“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
三百多年过去了,十七史变成了二十一史,一位不同黑暗统治者合作的大思想家黄
宗轰回忆说:“我十九、二十岁的时候看二十一史,每天清早看一本,看了两年。可是
我很笨,常常...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30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奸臣 by 府天 第1章~第25章
第五十一章 贵客盈门(上)
尽管尚未到晚上戌时,但路上行人已经寥寥无几,太平里的一众住户大多已经造好了饭
,这会儿炊烟尽去,却是仍有隐约的饭菜香味从各家各户飘了出来。而对于徐家小院来
说,忙活了一天之后姗姗来迟的这顿饭无疑更是要紧,不约而同的,饭桌上三个人全都
是狼吞虎咽。很快,徐勋带头风卷残云地扫荡完所有碗碗盘盘,金六嫂进来收拾着那些
家什,屋子里除了碗盘碰撞的声音,寂静得一丝动静也没有,就连金六嫂也不由得抬头
瞧瞧这个瞧瞧那个,几次张嘴却什么话都没敢说,最后索性加快动作干完了,立时退了
出去。把满食盒的东西往厨房一撂,她也不急着收拾,快步到了门上寻着丈夫金六,当
即没好气地说:“这里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个个都不说话,脸不是黑的就是白的
青的,看着吓人!瑞生也是的,平时看起来那么一个规规矩矩的小子,居然敢和少爷同
桌吃饭,还有那和尚,一个出家人吃肉比谁都狠,这叫怎么回事!”“你他娘的少说两
句行不行?”尽管那一晚回来之后次日一大清早就磕头赔罪,徐勋也没说什么,但金六
何等滑溜敏锐,只看徐勋进进出出多半都带着慧通,今天甚至连瑞生都提溜出去了,却
留着自己看门,再加上下午那应老儿溜了...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31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奸臣 by 府天 第1章~第25章
第五十一章 贵客盈门(上)
尽管尚未到晚上戌时,但路上行人已经寥寥无几,太平里的一众住户大多已经造好了饭
,这会儿炊烟尽去,却是仍有隐约的饭菜香味从各家各户飘了出来。而对于徐家小院来
说,忙活了一天之后姗姗来迟的这顿饭无疑更是要紧,不约而同的,饭桌上三个人全都
是狼吞虎咽。很快,徐勋带头风卷残云地扫荡完所有碗碗盘盘,金六嫂进来收拾着那些
家什,屋子里除了碗盘碰撞的声音,寂静得一丝动静也没有,就连金六嫂也不由得抬头
瞧瞧这个瞧瞧那个,几次张嘴却什么话都没敢说,最后索性加快动作干完了,立时退了
出去。把满食盒的东西往厨房一撂,她也不急着收拾,快步到了门上寻着丈夫金六,当
即没好气地说:“这里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个个都不说话,脸不是黑的就是白的
青的,看着吓人!瑞生也是的,平时看起来那么一个规规矩矩的小子,居然敢和少爷同
桌吃饭,还有那和尚,一个出家人吃肉比谁都狠,这叫怎么回事!”“你他娘的少说两
句行不行?”尽管那一晚回来之后次日一大清早就磕头赔罪,徐勋也没说什么,但金六
何等滑溜敏锐,只看徐勋进进出出多半都带着慧通,今天甚至连瑞生都提溜出去了,却
留着自己看门,再加上下午那应老儿溜了...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32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虚纪元 by 宝树
16
要是换了以前,韩方非手足无措不可,但虚纪元以来,他也见过了不少世面,刚才
还和大名鼎鼎的方之民一起出生入死一番,所以很快镇定下来,自己招呼自己在门
旁的沙发上坐下来,大剌剌地打了个招呼:“大家好啊,我叫韩方,很高兴认识你
们。”
众人反而对他失去了兴趣,不搭理他,开始凑在一起检视那个包裹。韩方看到他们
把里面的小包取出来,从中拿出一个盒子,又打开盒子,拿出一个可乐罐大小的银
色金属罐子,领头的中年人点点头,让一个年轻人拿到里面去了,然后他们热烈商
议着什么,大都是专门的术语,还夹杂着大量英文。韩方一个字也听不明白。纪冰
很体贴地坐到他身边,小声跟他介绍其中的人。韩方熟悉的许多ID都对上了人:花
栗鼠是那个戴眼镜的小个子,锦毛鼠是那个邋遢的胖子,天竺鼠居然是那个年纪最
大的中年人,而且他的真实身份是化学学院大名鼎鼎的教授、博导,田华杰院士…

纪冰还没介绍完,就被人叫到里间去了,韩方百无聊赖,看其他人还没有搭理自己
的意思,忍不住站起来问道:“诸位,有没有人能告诉我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打
算怎么拯救世界?”
田教授抬头看了他一眼,干巴巴地说:“辛苦了,你可以回去了。”
“太晚了,... 阅读全帖
d*****1
发帖数: 228
33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龙族2·悼亡者之瞳
第十五幕 首杀计划
一辆加长的捍马越野车等候在贵宾通道外.一身黑衣的司机兼保镖毕恭毕敬地拉开门.酒
德麻衣如一只起飞的黑色雨燕跃入车厢.车门随即关闭.捍马飞驰着离开。车后箱和前面
的驾驶座是完全隔离的.宽大的袋鼠皮沙发面对着42寸的液晶显示屏.屏幕上显示纽约股
票交易市场的行情变化。一个女孩蜷缩在那张大沙发里.戴着黑色胶框眼镜.染成栗色的
长发垂下遮挡了半张脸。'嗨薯片妞!看起来你在北京的日子过得不错啊!'酒德麻衣把旅
行袋扔在座位上然后打量薯片妞全身.'就是这身衣服还是这么老气'.
靠!老娘扛着两把刀踩着三英寸高跟鞋走南闯北累得腿都要断了.你和三无妞儿就好
意思这么享服?还面膜?还居家?'?“酒德麻衣白了她一眼”接到你电话我连妆都没化,
跳上车就往机场赶,一路上闯了多少红灯吃了多少罚单,你到悠闲。”"好啦好啦,我
也知道你‘带孩子’不容易。这次的工作结束后你就能休个长假了“薯片妞急忙顺毛,
”创给你的资料你都看了么““那个猎人市场中的悬赏页面?看了,发这个帖子的人很
会玩啊.”酒德麻衣深吸了口气,“把全世界混血种都玩进去了.”"这架飞机和你几乎
同时抵达,一周之内,有三架这样...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34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几年前你们讨论电子书
像线装书那样轻薄,像爱拍得那样触感,像铿得尔那样柔和,像思日那样善解人意。
b*****l
发帖数: 3821
35
全世界几乎所有预言都提到在我们这个时代将出现一位救世圣人,称其为末世圣人、紫
薇圣人、救世主或者弥赛亚,并且圣人将来自东方。救世圣人不仅仅是佛家期待的圣人
弥勒佛(转轮圣王),同时还是道家与儒家期待的紫薇圣人(紫霞真主),也是基督教
期待的再来弥赛亚(万王之王),儒释道三家的“三教圣人同住世”,在末世时合为一
位圣人——救世大圣人。《格庵遗录》中救世圣人的称号还有很多,“圣神”、“保惠
师”、“两白圣人”、“三丰 道师”、“三神大王”、“三神帝王”、“三碧真人”
、“紫霞真主”、“桃符神人”、“东方天圣”、“神马弥勒”、“弥勒世尊”、“救
世真主”、“道神天主”、“白马公子”、“大圣君子”、“十胜大王”、“金鸠木兔
”、“两木末世圣”、“天上云中王”、“※亚亚倧佛”、“宇宙之尊弥天”、“上帝
再临十胜”、“西气东来上帝再临”、“万乘天子王之王”、“长安大道正道令”。由
此可见,各种宗教信仰都共同推举了圣王作为救世主。韩国正浩先生破解出《格庵遗录
》预言的救世主就是传出法轮大法的李洪志先生。
《推背图》:“而今中国有圣人”、“紫薇星明”;刘伯温《金陵塔碑文》:“大木两
条”、“能逢木兔方...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6
来自主题: FDU版 - 耶鲁中国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nnecticut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Connecticut
标 题: 耶鲁中国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4 19:27:06 2014, 美东)
耶鲁和中国关系紧密,是第一个录取中国学生、第一个收藏中文书籍、第一个开设中文
课、第一个与中国交往的美国学校,培养出最多的驻华大使,清华、复旦第一任校长与
北大第一任教务长也都是耶鲁毕业生。前一阵查资料,兴起排了个耶鲁-中国交往时间
表。内容较杂,分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耶鲁及其(非中国)毕业生和中国的交往,
算耶鲁中国缘?第二部分是耶鲁的中国毕业生,算中国耶鲁缘?想不好怎么分类取名,
另外缺漏也一定不少,还望有识人士指点和补充,谢谢。
一、耶鲁中国缘
1835:耶鲁大学毕业生、传教士医生Peter Parker(中文名伯驾)在广州创办了中国第
一家西式医院——眼科医局(Ophthalmic Infirmary),又名博济医院。许多中国学生在
此学医、实习,包括孙中山。后改名为中山医院。
1838:耶鲁大学毕业生Samuel Robbins Brown(是康州...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7
来自主题: FDU版 - 耶鲁中国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nnecticut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Connecticut
标 题: 耶鲁中国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4 19:27:06 2014, 美东)
耶鲁和中国关系紧密,是第一个录取中国学生、第一个收藏中文书籍、第一个开设中文
课、第一个与中国交往的美国学校,培养出最多的驻华大使,清华、复旦第一任校长与
北大第一任教务长也都是耶鲁毕业生。前一阵查资料,兴起排了个耶鲁-中国交往时间
表。内容较杂,分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耶鲁及其(非中国)毕业生和中国的交往,
算耶鲁中国缘?第二部分是耶鲁的中国毕业生,算中国耶鲁缘?想不好怎么分类取名,
另外缺漏也一定不少,还望有识人士指点和补充,谢谢。
一、耶鲁中国缘
1835:耶鲁大学毕业生、传教士医生Peter Parker(中文名伯驾)在广州创办了中国第
一家西式医院——眼科医局(Ophthalmic Infirmary),又名博济医院。许多中国学生在
此学医、实习,包括孙中山。后改名为中山医院。
1838:耶鲁大学毕业生Samuel Robbins Brown(是康州...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226
38
冯其庸:让传统文化给我们自信(图)
人民网-人民日报
要把我们的历史特点、文化特点、思想特点呈现给世界
传统文化的修养让人不肤浅、不浮躁,也更优雅
人物简介:冯其庸,著名红学家,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19
24年生。1954年任教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1975年至1986年主持脂本《红楼梦》的校
注并创建红楼梦研究所,任所长。1986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
语言文学系教授。除红学研究外,对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剧史、艺术史都颇有研
究。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30余种,计2900万字。
炎热的夏日,北京通州区,张家湾。不知是因为主人的淡雅、怡然,还是汉瓦、石刻
、线装书流溢出的古韵,走入这座被冯其庸先生称作“瓜饭楼”的青翠小院,清凉与安适
的氛围,仿佛有意带着访客洗去都市尘嚣,感受中国文脉一个安安静静的小小瞬间。
没有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根
记者: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将组建国内高校中的第一个国学院,首期国学班今年9月就
要正式开班了。请问,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冯其庸:我非常赞同。这是非常有远见的事。国学是我们文化传统、思想传统、民族
智慧的精
w******t
发帖数: 13
39
来自主题: NJU版 - 想起南大
本帖版权归原作者,其它网站转载须注明出处,传统媒体转载须事先
与原作者和
西祠胡同[http://xici.net]联系。
作者: 行到水穷处 发表日期: 2000-07-11 11:03:23 返回《南大我
的家》 快速
返回
华大东亚图书馆。满架满架的线装书透着几百年的墨香。看得人心痛
,一如暮春
看到满
树樱花。卷卷敦实厚重的大藏经蒙些细尘齐齐站在架子上,没有表现
欲,淡然的
耐心。
读我也好,最好你不读。就从当中请下一本来放在桌上细细地看。闲
坐小窗读周
易,不
觉日影已黄昏,佛经也一样。想起来当年在南大古籍阅览室高山仰止
地想一瞻宝
卷,被
管理员好一番盘问,结果还是空手而出。如今在异国反有机会亲近,
什么滋味。
雨中的华大校园正契合Washington Irving 那篇《西敏大寺》。“时
方晚秋,岁
将云
暮,”夏济安高不可攀的译笔给英国名胜不可抗拒地点上中国文人悲
秋的感慨。
眼前亦
然。哥特式的塔楼参差高低,森森然耸立在灰黯的天空下。偶尔几缕
细雨似有似
无,沾
衣欲湿。梧桐叶飘了一地。
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一角,身后沉沉站着我们的文化传承。没有别人,
没有声
息,想
y******n
发帖数: 421
40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7957/11061459.htm?fr=aladdin
张伯苓(中国著名教育家)
编辑
张伯苓(1876年(丙子年)~1951年),生于天津,是中国著名教育家、西方戏剧以及
奥运会在东方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
立天津南开大学,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1948年6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
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而留
守大陆。
中文名
张伯苓
外文名
Zhang Boling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天津
出生日期
1876年4月5日
逝世日期
1951年2月23日
职 业
教育家
毕业院校
北洋水师学堂
主要成就
创立南开大学
目录
1人物简介
2生平大事
3教育思想
▪ 美育思想 ▪ 戏剧 ▪ 音乐
▪ 环境 ▪ 继续研究 ▪ 公能教育
4奥运因缘
5人物轶事
▪ 亲历败降转交 ▪ 教育救国
&#...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14
41
来自主题: PKU版 - 我的最后叹息(再续)
我的最后叹息
潜行者
从进门处左侧向里拐是书库,分为上下两层,一层有两排书架,左边一排较宽的放的
是文科各学科的基本研究论著,右边一排窄的放的是工具书。从门口右侧一条狭窄的铁楼
梯可以上到二层(这个楼梯太隐蔽了,以至我过了很久才发现),二层的前半部分放的是
一些文史类参考书,有丛书集成初编,十三经清人注疏,新编诸子集成等,还有一些民国
版书,如《古史辨》、钱穆《先秦 诸子系年》、陈垣《通鉴胡注表微》、泷川资言《史
记会注考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还有49年以前的中研院史语所集刊20本,后半
部分全部是线装书(我记得有清代刊刻的各种丛书和皇皇巨帙的正续《皇清经解》)和老
北大及燕大的旧版外文书。
我第一次走进这个书库的时候,完全被震撼了,这是一个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世
界,是北大灵魂的中枢,学术的精粹。这里安静的出奇,静的你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那
些经历过岁月沧桑的黄色书页散发出历史的气息,从书架之间一步步走过去,两边一排排
蓝色的线装书函落满了厚厚的灰尘;随手拿起一本书,掸落灰尘,一页页的翻过去,你甚
至不需要阅读文字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诉说,这里面沉淀着无数代祖先的智慧和生命,贯注
x********i
发帖数: 905
42
图在sina等国内各网站
季羡林北大朗润园旧居被贼洗劫
昨天上午,已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关门弟子、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在其博客
中爆料,季羡林在北京大学朗润园的旧居于12月16日发现遭到盗窃,室内物品被洗劫一空
。昨晚,季羡林之子季承证实了钱文忠的这一说法。季承表示,他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钱文忠在博客里说,12月16日当天他正在辗转赶往四川的途中,突然接到季羡林先生
已故秘书李铮老师之子小军的电话,说这一天上午,小军陪同季羡林先生之子季承先生前
往北京大学朗润园十三公寓旧居,准备整理房间,发现阳台玻璃被人击碎,屋内数量很大
的珍贵物品被洗劫。“这屋子里的东西经过北京大学有关人员和季羡林先生家人的清点,
有共同签署的清单,因此,是相当清楚的:几千册珍贵的线装古籍,数量不等的佛像,其
价值是难以计算的。若论市场价格,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起码以百万计的数目
。”钱文忠说。
钱文忠昨天还同时将被盗现场的照片传到了其博客上。照片上显示,季老旧居靠近门
的阳台上的窗户被砸出一个大窟窿,室内一片狼藉,放线装书的书柜、放四部丛刊的书柜
、放二十四史的柜子均被洗劫一空,柜子上的玻璃全都被砸
M******8
发帖数: 10589
43
·戈 辰·
在《西岳论坛》见到李亚平转贴的《回忆与反思:红卫兵时代风云人物》,扉页上
那几个名字,前边几个中学生红卫兵头目,他们的个人影响不是全国性的。令我感兴趣
的是后面几个,最值得关注、最有史料价值的当然是蒯大富的回忆。(蒯大富:《潮起
潮落》,见本刊zk1102c,zk1102d——编者注)抽了大半天时间读完蒯大富。因为忙于
与先秦史有关的事情,很想立即忘掉这事。可是几天来,脑子里老是萦绕着“批斗”和
“武斗”的场景,以至无法摆脱开。
我算老几?我有什么资格讲?因为我是学历史的,又在我们学院教了几十年历史,
对我院学生们讲几句该可以吧?文革开始时我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三年级,文革中我始
终是普通群众。又因家庭出身不是“红五类”和对政治不敏感说话又随便,差点被别人
打成“反动学生”,这就逼着我在几十年间“苦其心志”,学马列、读毛著,关注中国
现代史,反复思考文革动因及其是非成败。我想,蒯大富等虽然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
但毕竟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所以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近年来出版了不少回忆文革的
书,亚平等研究现代史的老师们可以进行全面搜集整理研究,而我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先
秦史,对于文...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44
沈蓓姐姐:
你好,并问候你全家亲人,转致我的敬意和哀思。请允许我以“姐姐”来称呼你,
因为我和你遇难的小弟沈元从1956年开始就是老同学,亲如兄弟,无话不谈,并接受了
他不少学识上、物质上的帮助。直到现在,每年清明、冬至我都要摆酒设桌来祭奠我的
父母兄弟和他。他的年轻的音容笑貌、谈吐和柔和清脆、句句皆文章的话语,几十年来
一直都留在我的眼前,响在我的耳边。
1955年9月我们考入北大历史系(他是全国文科第一名),在新生座谈会上就认识
了他。第一年我们住在一栋二楼学生宿舍小通楼的一间大房内,以后换到斜对门。因为
我生在湘西石门县山区农村,家里一贫如洗,穿着补丁衣,盖着破被子,土里土气,不
敢和他这位大城市来的时髦同学来往,并没有很多接触,只是在图书馆见面点点头。他
给我的印象是温文尔雅,穿着整齐,谈吐不凡,而功课极好,身边老是有女同学围着他
。1956年春夏之交,一位埃及学术泰斗来北大讲学,在哲学楼大讲堂,为了能抢一个好
座位,我早早去了。进门一看,沈元早已到了,我坐在他身边,两人开始闲谈。一位哲
学系教授汪子嵩也来坐在我们身边,跟我们谈起来。我不敢说话,沈元却大方地和汪先
生大谈其魏晋...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邻家小儿回忆翦伯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5 15:32:34 2015, 美东)
邻家小儿回忆翦伯赞
周启博
2008年8月
今年是翦伯赞教授一百一十周年冥诞。一九五二年,家父周一良因院系调整从清华历史
系调到北大历史系,全家住进北大教授宿舍燕东园二十四号北侧,南侧是生物系李汝琪
教授一家。相隔三个小楼的二十八号是翦宅。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八年的十六年中,
周与翦在燕东园为邻,在历史系同事,翦任系主任,周是副职之一。那时北大附小在北
大校园内,我上下学路遇翦夫妇散步,自然称伯伯,伯母。(图:翦伯赞与夫人戴淑婉)
“翦伯伯”来头大
在我这个邻家小儿心目中,翦伯伯比燕东园其他几十位伯伯“来头”大。原因有以下几
条。
(一)燕东园的二十余座小楼抗日期间曾是日本军官住宅,我家搬来时已经颇为老旧。
门窗油漆剥落,地板开裂凹陷。每个小楼住两家教授。例如二十三号住过地球物理系李
宪之,中文系游国恩,二十六号住过哲学系洪...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59
46
帖子主题:天大二三事
作 者:开荒
发表时间:2001年01月28日
天大二三事
rocklee提到李校长,他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他腿有病,据说是
战争的结果。当时天大的相当多的老师都很推崇他。另外几位多次提
到天大的操场。勾起我对天大的一些记忆,写在这里,有不对的地方
请纠正。
一。师资
天大师资是国内一流的。由于受76年唐山地震影响,78年我
们入学推迟到10月22日,当时天已凉。办完入学手续当晚我就到图书
馆去看书,只见进门的门厅中央端坐一老者,围一黄绿色围巾,腰板
溜直手捧一线装书在看,以后也常看见他,他总是最晚走。那时我以
为是一位干练的看门老头。82年快毕业时我到校外事办查麻省理工一
份资料(英文资料),接待我的正是那位老者,流利的美语令我仰慕

在这之前还有一位,是基础部的老师(那时没有理学院系,
全国都一样)。先前我们都以为他是基础部的勤杂工,他个子不高,
很胖,一条裤腿就是我当时腰粗的两倍,每天拎一个高不及他腿长,
但粗足有他腿粗的水壶打开水,风雨无阻。一次学校外语竟赛,我被
从被窝里拉出来(周末)替考(按班出人
l***d
发帖数: 1828
47
李宇春易中天上海书展pk
昨天,易中天和李宇春,两个完全不在同一个重量级的人,偏偏被上海书展组委会
安排
在同一天对垒。而易中天绝对想不到,那个看上去没读太多书的小姑娘,会把他这位学富
五车的教授给挤得“撤离”战场。
李宇春的歌迷帮她赢得了人气
上午10点,四套《易中天读史》的线装书本来打算在上海世贸商城7楼大型活动馆
举行
拍卖,可事到临头,不得不换到商城另一侧酒店二楼的会议室举行,为什么?
原来李宇春的签售活动虽然在下午1点,可人家的粉丝前天晚上6点半就开始漏夜排队
。算起来到下午签售,他们至少要排18个小时的队。而且,到昨天上午10点,排队人数已
经近1000人,而且人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组委会一看,这不成啊,7楼的场馆不能再
放其
他活动了,于是毕恭毕敬地把易老师请到了一个小型会议室,毕竟参加他的拍卖活动的人
没那么多,而且也不需要那么多。
安顿好易老师,他们安心做起“玉米”的工作,分期分批把粉丝往7楼带。下午1点,
李宇春准时开签,因为上午的准备工作做得好,整个活动倒进行得有条不紊,2000多本书
,一个半小时顺利签完,“玉米”满意,李宇春快乐。
易中天的书迷为他挣
l***d
发帖数: 1828
48
16日下午1时许,武汉大学著名教授胡国瑞的遗孀、92岁高龄的沈佩珍老人,乘飞机降
落上
海浦东机场。她是应易中天之邀前来见证一个幸福的时刻:易将在17日上午公开拍卖他的
4套精制线装书《易中天读史》,以恩师胡国瑞的名义设立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学生。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正在举行,易中天的这个拍卖活动是其亮点之一。组委会预测,
沈老可能是书展上年纪最大的“寿星”。她告诉同机随往的记者,因被易中天回报师恩的
行为所感,她不顾高龄来上海“助威”。
据上海文艺出版社介绍,《易中天读史》限量发行50套,拍卖的将是编号为06、07、
08、09的4套,每本书都会留有宣纸空白拉页,将题写胡国瑞金婚时写的一首诗。易中
天目
前仅对媒体透露,该诗有一句是“尘间信有神仙侣”,是他一人包办还是请沈老和他共同
题写,要到拍卖结束才揭晓。
这4套书会拍出什么价钱?有媒体预测可能达到六位数。本报记者将在现场跟踪报
道拍
卖结果。
学术超男用武汉话跟师母打趣——“我是您永远的乖乖”
16日中午12:00,武汉天河机场,白发苍苍的沈佩珍,坐着轮椅看人潮熙攘。1个
小时
后,她在本报记者陪同下
t*****n
发帖数: 1589
49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最后的话
大体如此,读线装书过万卷,就不会再相信什么中国文化灿烂说,中国人勤劳聪明说了
,如果能压抑住自己的偏见,虚荣心,在加上一点批判思想,往前50厘米就会得到中国
人是劣等民族的结论。
一百年以来的有识之士无不持这一观点
宝贵的时间应该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
Alas,again, people live once. people die. always be honest people. That's
my final words.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