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聖僧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c*****m
发帖数: 1160
1
来自主题: Joke版 - 笑话集锦~
你看一下西游记目录,应该够的:(从唐僧西游开始)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莊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 阅读全帖
c*****m
发帖数: 1160
2
来自主题: Joke版 - 笑话集锦~
没错,第99回就是这样开头:
話表八金剛既送唐僧回國不題。
那三層門下,有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護教伽藍,走向觀音菩薩前啟道:「
弟子等向蒙菩薩法旨,暗中保護聖僧,今日聖僧行滿,菩薩繳了佛祖金旨,我等望菩薩
准繳法旨。」菩薩亦甚喜道:「准繳,准繳。」又問道:「那唐僧四眾,一路上心行何
如?」諸神道:「委實心虔志誠,料不能逃菩薩洞察。但只是唐僧受過之苦,真不可言
。他一路上歷過的災愆患難,弟子已謹記在此,這就是他災難的簿子。」菩薩從頭看了
一遍。
上寫著:「蒙差揭諦皈依旨,謹記唐僧難數清:金蟬遭貶第一難,出胎幾殺第二難,滿
月拋江第三難,尋親報冤第四難,出城逢虎第五難,落坑折從第六難,雙叉嶺上第七難
,兩界山頭第八難,陡澗換馬第九難,夜被火燒第十難,失卻袈裟十一難,收降八戒十
二難,黃風怪阻十三難,請求靈吉十四難,流沙難渡十五難,收得沙僧十六難,四聖顯
化十七難,五莊觀中十八難,難活人參十九難,貶退心猿二十難,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難
,寶象國捎書二十二難,金鑾殿變虎二十三難,平頂山逢魔二十四難,蓮花洞高懸二十
五難,烏雞國救主二十六難,被魔化身二十七難,號山逢怪二十八難,風攝聖僧二十...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3.pdf
(74)聖身父子──害怕被殺 出家證果
一時,佛在舍衛城。城中有一富如多聞天子的著名施主,其妻生下一個身色金
黃、面如滿月、紺目如蓮、臂長過膝等具種種妙相的莊嚴孩子,因父名聖身,故取名妙
身,精心餵養。妙身如海蓮般迅速成長,稍大便學習文字曆算、婆羅門行為等十八種學
問,通達無礙,並精通有關辯論的許多經典。
時聖身準備作一次大的上供下施,想到世尊是能仁遍知,悉知過去、現在、未
來的一切事情,所作一切皆如理如法,為令此次供施圓滿,理應請問釋迦世尊。施主即
乘馬車前往舍衛城,在佛前頂禮恭謹啟問:「世尊,我欲作一次較大的上供下施,現有
五百犛牛、五百犀牛及成群的小牛、山羊、綿羊等,另外備有豐盛的飲食,準備迎請僧
眾和婆羅門受供,為圓滿供施,請世尊開示我當如何行。」世尊為他傳了供施的究竟法
要,他立即摧毀薩迦耶見得到預流果位。
回家後孩子請教父親如何對婆羅門供養布施,父親回答:「應該...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4
看网上众生各相,有意思. 我怕浪费别人的时间,同时也在提醒自己,不要被别人浪费掉
时间. 鲁迅曰: 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 我现在信这话.
所谓的大小乘之争, 就如同小孩在做过家家游戏, 指着一块石头, 说我的房子比你的漂
亮等等. 我对南传的好感,来自于南传高僧的德行和教导. 现在网上所谓的搞原始佛法
的, 却让我有点厌恶了, 原因不必我说,大家都清楚.
为了搞清楚大小乘之争, 为了搞清楚谁的书最符合佛的真意, 我提议:
准备一个火炉, 双方把自己认为的是佛的经典的东西, 拿出来,放到火上烧, 如果某方
的书烧掉了, 拿就表示不是佛的教导,或者这方的人没有按照佛的教导去做,这书该烧.
有这办法, 找裁判的问题也不重要了. 是当初佛法传到中国来时就用过的古法. 迦叶摩
腾和竺法兰两尊者的故事如下.
----------------------------------------------------------------------------
------------------
佛法東來二聖僧——攝摩騰、竺法蘭尊者
東漢明帝劉莊,是一位愛人民的好皇帝。漢明帝... 阅读全帖
r******4
发帖数: 178
5
二十九、菩提達摩
公元520年左右,菩提達摩由南天竺經海路來到中國。梁武帝遣使迎入金陵。
武帝問曰:「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記,有何功德?」
答曰:「並無功德。」
問曰:「何以無功德?」
答曰:「此但為人天之小果,是有漏之因而非實也。」
問曰:「如何是真功德?」
答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
問曰:「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答曰:「廓然無聖。」
問曰:「對朕者誰?」
答曰:「不識。」
梁武帝是大乘有宗的佛性論者,而達摩卻以大乘空宗的理念來回答他的問題,結果
自然是「機緣不契」。仔細檢閱這一段問答,卻也顯示出一些僧、俗立場不同所造成的
不當之處。一般在家人布施、行善,多數為的就是累積功德福報,而世間有漏有取的功
德也是能夠轉向善法的;即使以清理碗盤剩下的食物放在地上施給小動物,也有世俗的
功德,更何況是造寺、供僧的慷慨行為。一旦貿然說出「並無功德」,很可能障礙了施
、受兩者的利益。世尊及賢聖僧在教導俗家弟子的時候,通常會先觀察他的個別情況,
然後順著布施、持戒、生天、欲味、欲患、欲出遠離的次序,引導他一步一步地由世間
正道走入出世間正道。武帝畢竟是個在家人,知見也還不見得正
j********0
发帖数: 47
6
2014.02.01神秘52區/印度聖女同廟妓 伺候僧侶供洩慾
影片來源:中天新聞,神秘52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Oj0zBQ8p0M
-------------------------------------------------------------------------
古印度文化中,認為「性」是宗教悟道的最大助力。因此,出版慾經,教導男女交融達
到最-高境界,甚至也建造性廟,為了幫助寺廟裡高級僧侶得道,許多剛滿10歲的印度
小女孩,-被迫送到廟裡,美其名是聖女,實際上則是僧侶的性奴隸,更慘的是,她們
得背負養家重擔-,大多數既是廟妓,又是娼妓,賣身糊口。
n**********a
发帖数: 438
7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baiyejing/default.php
(73)哥瑪達鳥──惡口罵僧 累世受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檀香山上一隻哥瑪達鳥臨近壽終。如來正等覺具二種智慧
,遍知一切,每時每刻都在觀照眾生的苦樂,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眾生的大悲
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釋迦世尊觀知度化哥瑪達鳥的機緣成熟,依靠它可以度化無數眾生。佛於舍衛
城剎那間來到檀香山,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以神變顯現出五百隻扎夏鳥恭敬右繞佛陀。哥
瑪達鳥也對佛陀生起歡喜心想去轉繞佛陀,還沒來得及去轉繞,即於歡喜心中去世轉生
天界。他觀知是蒙佛之恩德而生天,即來佛前恭敬供養,祈求傳法,世尊傳了相應的法
,他得到聖果返回天界。世尊把哥瑪達鳥的屍體帶到諸比丘前,為令眾等生起厭離心,
咐囑舍利子:「你觀察一下它前世以何因緣今世轉為飛鳥。」舍利子立即以聲聞智慧入
定觀知它的前一世、二世乃至聲聞眼無法觀察到的生生世世一直是鳥,卻觀不到是以何
業轉生為鳥。舍利子出定於佛前恭...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找到相应部的经文了:
相應部55相應22經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釋迦族人的迦毘羅衛城尼拘律園。
那時,釋迦族人摩訶男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
坐好後,釋迦族人摩訶男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這裡,迦毘羅衛城富庶、繁榮,人口眾多,人群擁擠,街道雜踏,大德!
當在傍晚時,我親近世尊與心所敬重的比丘們後,進入迦毘羅衛城時,遇到遊走的象、
馬、車、貨車、人,大德!那時,我的關於佛之念忘失了;我的關於法之念忘失了;我
的關於僧伽之念忘失了,大德!我這麼想:『如果在這時候我死了,我的去處是什麼?
未來的命運是什麼?』」
「不要害怕!摩訶男!不要害怕!摩訶男!你的死必將是無惡的,你的命終必將是
無罪惡的。
摩訶男!具備四法的聖弟子向涅槃低斜、向涅槃傾斜、向涅槃坡斜,哪四法呢?摩
訶男!這裡,聖弟子對佛具備不壞淨:『像這樣,那世尊是……(中略)人天之師、佛
陀、世尊。』對法……(中略)對僧團……(中略)具備聖所愛戒:『無毀壞……(中
略)導向定。』
摩訶男!猶如樹木向東低斜、向東傾斜、向東坡斜,在那裡,它被切斷根後,會導
向何方?」
「大德!向低斜、向傾斜、向坡斜之...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破僧”与“三净肉”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信区: Wisdom
标 题: “破僧”与“三净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4 14:36:49 2012, 美东)
破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破僧是指僧團分化。提婆達多以佛陀年邁為由,要求佛陀交出僧團的領導權。
提婆達多是阿難的兄長,佛陀的堂弟。佛陀四十一歲時,回祖國迦毘羅衛城遊化,提婆
達多受到感召而加入僧團。[1]提婆達多以其聰明、博聞、禪定、戒行精進,在摩揭陀
國弘法時,以種種神通,深受王子阿闍世的禮敬,在王舍城一帶受到僧俗二眾崇仰,自
認與佛陀同「姓瞿曇生釋家」。提婆达多开始怀有统摄僧众的雄心,目犍连發覺他的野
心,报告了释尊,那时释尊在拘舍弥[2]。因而提婆達多乃以佛陀“為諸四眾,教授勞
倦”為由,向佛“索眾”。要求“令僧屬我,我當將導”,佛陀則以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都未交託統攝教授眾僧之責,何況提婆如此的“噉唾癡人”。遂令提
婆達多心生嫌恨,而提婆達多所理解教義,也與舍利弗、目犍連不同。提婆弟子瞿迦梨
、迦留盧提舍等則時常謗毀佛陀...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破僧”与“三净肉”
破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破僧是指僧團分化。提婆達多以佛陀年邁為由,要求佛陀交出僧團的領導權。
提婆達多是阿難的兄長,佛陀的堂弟。佛陀四十一歲時,回祖國迦毘羅衛城遊化,提婆
達多受到感召而加入僧團。[1]提婆達多以其聰明、博聞、禪定、戒行精進,在摩揭陀
國弘法時,以種種神通,深受王子阿闍世的禮敬,在王舍城一帶受到僧俗二眾崇仰,自
認與佛陀同「姓瞿曇生釋家」。提婆达多开始怀有统摄僧众的雄心,目犍连發覺他的野
心,报告了释尊,那时释尊在拘舍弥[2]。因而提婆達多乃以佛陀“為諸四眾,教授勞
倦”為由,向佛“索眾”。要求“令僧屬我,我當將導”,佛陀則以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都未交託統攝教授眾僧之責,何況提婆如此的“噉唾癡人”。遂令提
婆達多心生嫌恨,而提婆達多所理解教義,也與舍利弗、目犍連不同。提婆弟子瞿迦梨
、迦留盧提舍等則時常謗毀佛陀兩大脅侍 。
阿闍世篡奪父王頻婆娑羅之位後,提婆達多更受王家利養恭敬,地位聲勢益加尊隆。因
此“名聞利養”,反而損害其修行,於是苦行修養更加精嚴。佛制四依法,他則有五法
:“盡形壽乞食”“盡形壽著糞掃衣”“盡形壽露坐”“盡形壽不食酥鹽”“盡形...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11
皈依三寶的真實意義(《香港佛教530期》)
◎求 是
皈依是貫穿學佛到成佛的佛教三藏(經、律、論)教法,四眾弟子(出家二眾和在
家二眾都是佛教弟子),盡形壽皈依三寶,對三寶無偽的敬信是佛子的生命,失去了皈
依,就等於失去了生命,願大眾珍惜自己的法身慧命得大利益。
皈——反黑為白——就是改惡從善;皈——歸向,依——依靠。
皈依佛,以佛為師,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和各種神仙。因為佛是大覺悟的人,其他天
魔神仙,都是外道,雖有神通也不究竟。
皈依法,以法為師,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法(佛法)是佛說的道理(經、律、論三
藏)。五部六冊龍經、灶王經、太陽經、太陰經、血污經、妙沙經、《眼明經》、路頭經、
鈔票經等,都是偽造經典,都屬外道典籍。
皈依僧,僧,是僧伽團體,不是指某某師父個人。皈依僧,就是以僧團為師(賢聖
僧、凡天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如神漢、巫婆,看手相、相面、關魂、算命、求
簽卜問、看風水等迷信;又如邪教:法輪功、菩提功、香功、天功、清海無上師的觀音
法門,都是打著佛教旗號的附佛外道。都是假借佛教的招牌,胡說八道,欺騙群眾的。
要反復指出的是:求授三皈依時,可以在開放寺院定期舉行三皈依儀式
G**W
发帖数: 186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以下两篇阿含经文来说明 :
『破斥唯识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于舍卫城游化,住在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嗏帝比丘生起了邪见,他说
:「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比丘们知道了
,就去嗏帝比丘那里,问道:「嗏帝!你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嗏帝比丘回答说:「
各位贤者,正是如此!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当时,比丘们就诃责嗏帝比丘说:「你不要这么说!不可诬陷世尊!不可诽谤世尊!这
种行为是很不善的。世尊并不曾开示这样的法义。嗏帝!识由于因缘而生起。世尊曾多
方借喻,解说识乃基于特定的因缘而生起;若赖以生起的因缘消灭,识也会随之灭去。
嗏帝!你应该赶快捨弃你那种邪见才是。」...........,
佛陀就问道:「嗏帝!你可曾宣称如来一向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
个识?」嗏帝比丘回答说:「世尊!我确实知道您是这么教导我们的:在生死轮回中流
转的是同一个识。」佛陀接著问道:「嗏帝,你说的识是甚么呢?」嗏帝比丘回答说:
「世尊!我说的识就是吾人一切动静语默,乃至起心动念的主宰;不论投生... 阅读全帖
v**********m
发帖数: 5516
13
唐僧去西天取经前表决心说的一番话也让观众哭笑不得:“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
,‘直至西天’!若到不了西天,取不了真经,贫僧‘至死不回’, ‘永堕地狱’。”
原著就这样。
太宗見了頌子,即命眾僧:「且收勝會,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秉丹誠,重修善果
。」眾官無不遵依。當時在寺中問曰:「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問不了,
傍邊閃過法師,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
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將御手扶起道:「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
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為兄弟。」玄奘頓首謝恩。唐王果是十分賢德,就去那寺裡佛前
,與玄奘拜了四拜,口稱「御弟聖僧」。玄奘感謝不盡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
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
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隨在佛前拈香,以此為誓。唐王甚喜,即命回鑾,待
選良利日辰,發牒出行,遂此駕回各散。
其实雷人的是老吴。有一段猴子和猪是这么说的;那個道:「你破人親事如殺父!」這
個道:「你強姦幼女正該拿!」
S**U
发帖数: 7025
14
Similar story at 北传:杂阿含93经, 南传:增支部7集47经
北传:杂阿含, 长身婆罗门证果.
But 害怕被杀 is not mentioned in either version.
杂阿含93经[正闻本1268经/佛光本1152经](婆罗门相应/八众诵/只夜)(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时,有长身婆罗门作如是邪盛大会∶以七百特牛行列系柱,特牸、水牛及诸羊犊,
种种小虫悉皆系缚,办诸饮食广行布施,种种外道从诸国国皆悉来集邪盛会所。
时,长身婆罗门闻沙门瞿昙从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作是念∶
「我今办邪盛大会,所以七百特牛行列系柱,……乃至小小诸虫皆悉系缚,为邪盛
大会故,种种异道从诸国国来至会所,我今当往沙门瞿昙所,问邪盛法,莫令我作邪盛
大会,分数中有所短少。」
作是念已,乘白马车,诸年少婆罗门前后导从,持金柄伞盖\,执金澡瓶,出舍卫
城,诣世尊所,恭敬承事。
至精舍门,下车步进,至于佛前,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昙!我今欲作邪盛大会,以七百特牛行列系柱,……乃至小小诸虫皆悉系缚,
...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15
隨念三寶經
法尊法師 譯
頂禮一切智智尊!
如是佛陀薄伽梵者,謂:如來、應供、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
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諸如來者,是福等流,善根無盡。安忍莊嚴,福
藏根本,妙好間飾,眾相花敷,行境相順,見無違逆。信解歡喜,慧無能勝,力無能屈
。諸有情師,諸菩薩父,眾聖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妙智無量,辯才難思,語言清
淨,音聲和美;觀身無厭,身無與等。不染諸欲,不染眾色,不染無色。解脫眾苦,善
脫諸蘊,不成諸界,防護諸處。永斷諸結,脫離熱惱,解脫愛染,越眾瀑流。妙智圓滿
;住去、來、今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槃,住真實際。安住遍觀一切有情之地。是
為如來正智殊勝功德。
正法者,謂:善說梵行。初善、中善、後善。義妙、文巧。純一、圓滿、清淨
、鮮白。佛、薄伽梵,善說法律。正得,無病,時無間斷。極善安立,見者不空,...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16
隨念三寶經
法尊法師 譯
頂禮一切智智尊!
如是佛陀薄伽梵者,謂:如來、應供、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
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諸如來者,是福等流,善根無盡。安忍莊嚴,福
藏根本,妙好間飾,眾相花敷,行境相順,見無違逆。信解歡喜,慧無能勝,力無能屈
。諸有情師,諸菩薩父,眾聖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妙智無量,辯才難思,語言清
淨,音聲和美;觀身無厭,身無與等。不染諸欲,不染眾色,不染無色。解脫眾苦,善
脫諸蘊,不成諸界,防護諸處。永斷諸結,脫離熱惱,解脫愛染,越眾瀑流。妙智圓滿
;住去、來、今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槃,住真實際。安住遍觀一切有情之地。是
為如來正智殊勝功德。
正法者,謂:善說梵行。初善、中善、後善。義妙、文巧。純一、圓滿、清淨
、鮮白。佛、薄伽梵,善說法律。正得,無病,時無間斷。極善安立,見者不...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17
隨念三寶經
法尊法師 譯
頂禮一切智智尊!
如是佛陀薄伽梵者,謂:如來、應供、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
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諸如來者,是福等流,善根無盡。安忍莊嚴,福
藏根本,妙好間飾,眾相花敷,行境相順,見無違逆。信解歡喜,慧無能勝,力無能屈
。諸有情師,諸菩薩父,眾聖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妙智無量,辯才難思,語言清
淨,音聲和美;觀身無厭,身無與等。不染諸欲,不染眾色,不染無色。解脫眾苦,善
脫諸蘊,不成諸界,防護諸處。永斷諸結,脫離熱惱,解脫愛染,越眾瀑流。妙智圓滿
;住去、來、今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槃,住真實際。安住遍觀一切有情之地。是
為如來正智殊勝功德。
正法者,謂:善說梵行。初善、中善、後善。義妙、文巧。純一、圓滿、清淨
、鮮白。佛、薄伽梵,善說法律。正得,無病...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定义
隨念三寶經
如是佛陀薄伽梵者,謂:如來、應供、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
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諸如來者,是福等流,善根無盡。安忍莊嚴,福藏根本,
妙好間飾,眾相花敷,行境相順,見無違逆。信解歡喜,慧無能勝,力無能屈。諸有情
師,諸菩薩父,眾聖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妙智無量,辯才難思,語言清淨,音聲
和美;觀身無厭,身無與等。不染諸欲,不染眾色,不染無色。解脫眾苦,善脫諸蘊,
不成諸界,防護諸處。永斷諸結,脫離熱惱,解脫愛染,越眾瀑流。妙智圓滿;住去、
來、今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槃,住真實際。安住遍觀一切有情之地。是為如來正
智殊勝功德。
正法者,謂:善說梵行。初善、中善、後善。義妙、文巧。純一、圓滿、清淨、鮮白。
佛、薄伽梵,善說法律。正得,無病,時無間斷。極善安立,見者不空,智者各別內證
。法律善顯。決定出離,趣大菩提。無有違逆,成就和順;具足依止,斷流轉道。
聖僧者,謂:正行、應理行、質直行、和敬行。所應合掌,所應禮敬。清淨功德,淨諸
信施。所應惠施,普應惠施。
p***n
发帖数: 17190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僧气了断交你台湾撒气呗
身為皇帝
能夠轟轟烈烈的燃燒生命
最後與唯一神 馬克斯 永遠同在
果然是史詩級的發展啊
我皇帝聖印戰記都可以不追番了
這個真的有趣多了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靜源律詩自選集》8
七律 離思(1)
佳期如霧夢如煙,柳絮隨風賞玉妍。
東土聖僧寧掉首,西山老母敢垂涎。
兩般生死由天意,一樣悲歡法後緣。
借問相思情幾許,癡心誰解豔陽天。
i********7
发帖数: 808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没有找到相应部的,但是找到了别译杂阿含,应该是法藏部的传诵吧
在这个翻译里,确实就没有看到,[心意]这样唯识痕迹的翻译。
別譯雜阿含155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迦毘羅衛國尼拘陀林。
爾時,釋摩男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卻坐一面,而白佛言:
「世尊!此迦毘羅人民熾盛,安隱豐樂,我常在中,每自思惟:『若有狂象、奔車
、逸馬、狂走之人來觸於我,我於爾時,或當忘失念佛之心,或復忘失念法、僧心。』
復自念言:『若當忘失三寶心者,命終之時,當生何處?入何趣中?受何果報?』」
佛告之曰:
「汝當爾時勿生怖畏,命終之後生於善處,不墮惡趣,不受惡報,譬如:大樹初生
長時,恒常東靡,若有斫伐,當向何方然後墜落?當知:此樹必東向倒,汝亦如是,長
夜修善,若墮惡趣受惡報者,無有是處。」
時,釋摩男聞佛所說,頂禮佛足,還其所止。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t******g
发帖数: 17520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轉】]當佛教遇見耆那教
中華佛學學報第19期 (p179-207): (民國95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9, (2006)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當佛教遇見耆那教
──初期佛教聖典中的宗教競爭與詮釋效應
呂凱文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p. 179
提要
與佛教同屬於新興宗教思潮的沙門陣營的耆那教,不僅是佛教初興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
之一,同樣也為佛教傳統建構中的宗教制度發展等帶來刺激與滋養。雖然彼此教義有差
異,但是由於雙方實際興起與發展的時代重疊,宗教術語亦甚為接近,在宗教文化共構
處甚多的情形下,學界戲稱兩者為「姊妹教」。礙於彼此宗教競爭,佛教看待耆那教的
態度與耆那教理解自身宗教傳統的心態不同,從而「佛教聖典中的耆那教」與「耆那教
聖典中的耆那教」之間的兩種形象存有差異。若是如此,初期佛教聖典所見的宗教競爭
暨隨之引發的詮釋效應等諸問題,值得注意。
本文擬就前述問題進行論...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元音老人著
連載於《禪》刊 1991 年 1~4 期
緒說
(甲)明心見性之意義
明心見性者,明心虛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見真性也
明心見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體而起;從用見體,從流得源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本無,見性本有也
明心見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性無住,一物不立,歸無所得也
(乙)明心見性之證成
禪宗
淨土宗
密宗
(丙)悟後真修
(丁)證體啟用
(戊)歸宿問題
(己)結 論
緒說
我等眾生,從無始曠劫以來,迷失自己本來面目,認妄為真,喚奴作郎,妄起貪嗔,造
業受報,如春蠶作繭,自纏自縛,無解脫時。愚者無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脫;智者雖
知生死事大,苦海無邊,欲求解脫而苦無其門。如古之外道六師,探宇宙萬有之緣起,
不曰神我,即謂冥諦、斷滅;今之科學、哲學,究人生萬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雖各言之鑿鑿,極盡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無有是處。
釋迦文佛,悲憫眾生,出苦無由,應現世間,教化眾生。四十九年隨順時節機宜,說大
、說小,說偏、說圓,說頓、說漸,披肝瀝膽,委曲開示二種根本:一者無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淨體,以闡明人生宇宙之奧秘,揭示生死...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经典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開元
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磧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
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
百七十一卷。清朝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教经典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Sun Jul 24 01:37:16 2011, 美东) 提到: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6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4:12:59 2011,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始佛教指的是“基礎的佛教”,又稱「初期佛教」,係指釋迦牟尼在世時的佛教。佛
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的佛教稱為「根本佛教」,此時已經受到佛陀本生故事
的影響,蘊含佛教分裂的遠因。至於被稱為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後續的大乘佛教、祕密大
乘佛教(或稱金剛乘、密續乘)則是屬於“發展的佛教。”
詞語釋義
最早使用這個分類法的,是日本的佛教學者,如日本《廣說佛教語大辭典》對於“原始
佛教”定義如下:「相對於後世發達之大乘佛教,指釋尊在世時代至二十部派開始分裂
前之佛教。此時代之經典,包含佛教教說最古之原型。原始佛教一詞,係依明治以後佛
教研究者而使用。」日本學者對於這個詞的定義尚有爭議。
最新的觀念為烏帕沙瑪比丘在《相應菩提道次第》所提出“原始佛教”这个概念,指的
是釋迦牟尼在世時的佛教,此時教法一味合和無諍。佛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
的佛教稱為...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耶穌基督在印度西藏足跡的追尋
馮 馮
前言:
本文的目的不在於尊佛抑耶,而在於佛耶同尊,並且祝陡鞔笞诮谈用芮泻献鳎纹
碜诮讨g勿再有人互相貶斥攻擊。
佛教主張慈悲佈施,耶穌主張博愛施予,伊斯蘭教亦主張人類都是兄弟應該互相敬愛應
分享施予,儒家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老吾老與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道家主
張憂難互助……各教都主張孝敬父母尊長,基本上,都是相近的,大同小異而已,為什
麼要生分別之心?為什麼要互相水火?只可說是宗教的本來善意,已被部份人士曲解了
吧!
耶穌說:「天國在你心中」「施予的比受的人更有福」「愛你的親人也愛你的敵人」「
信主得永生。 」
佛陀說:「心淨則佛土淨」「六度萬行,佈施為先 」「怨親平等」「一心稱念阿彌陀
佛,得生樂土」
從這些熟知的經句,不就已經可證佛耶兩教的密切關係了嗎?如果研究深入下去,就會
發現更多的共同點。真理都是相同的,只有緣份不同。
基督教的聖經新約全書,以四大福音稱為基礎,四大福音書,是耶穌基督的及
身親信門徒馬太、路加、約翰、馬可等四位聖徒所寫,記錄下耶穌的言行及寶訓事蹟,
基督教學者與歷史學者公認四福音書是各聖徒親近耶穌的第一手資料,絕對可靠可信,
寫...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耶穌基督在印度西藏足跡的追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3 11:54:28 2014, 美东)
馮 馮
前言:
本文的目的不在於尊佛抑耶,而在於佛耶同尊,並且祝陡鞔笞诮谈用芮泻献鳎纹
碜诮讨g勿再有人互相貶斥攻擊。
佛教主張慈悲佈施,耶穌主張博愛施予,伊斯蘭教亦主張人類都是兄弟應該互相敬愛應
分享施予,儒家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老吾老與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道家主
張憂難互助……各教都主張孝敬父母尊長,基本上,都是相近的,大同小異而已,為什
麼要生分別之心?為什麼要互相水火?只可說是宗教的本來善意,已被部份人士曲解了
吧!
耶穌說:「天國在你心中」「施予的比受的人更有福」「愛你的親人也愛你的敵人」「
信主得永生。 」
佛陀說:「心淨則佛土淨」「六度萬行,佈施為先 」「怨親平等」「一心稱念阿彌陀
佛,得生樂土」
從這些熟知的經句,不就已經可證佛耶兩教的密切關係了嗎?如果研究深入下去,就會
發現更多的共同點。...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9
当年看到, 觉得很神奇的说, 后来接触点佛教, 估计和唐密有点联系
转文的作者也是这么看的。。。
密宗的策略似乎是在“基础知识”具备以后, 跳过很多”层“, 从“反“方向直击中
心。
这种性质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和 禅宗 有一丝丝相似, 不然就不会有禅头用
”金沙滩头马郎妇“
我猜这种”即身是佛“,当”自己“是本尊的金刚乘的方法,弄地不好, 挺危险的。
当然我知道啥那?不过记得莫仁波切说了, 不成佛即下地狱。。。。
刚才还看了几个网文, 不过browswer crash了, 找不到了。
『转』
論文稿定本
1 論文稿定本
二、論文稿定本
從鎖骨菩薩到魚籃觀音傳說之變異
胡萬川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前言
傳統中國,特別是漢族的民間佛教信仰,觀音菩薩是在所有的菩薩信仰當中流傳最為普
及的一位菩薩。印度傳來的觀音菩薩,原來大都以男性形象出現,根據學者的考證,大
概從宋代以後,觀音菩薩才漸漸的以女性的形象出現,並且有多種化身。其中之一尌是
魚籃觀音,魚籃觀音又稱做馬郎婦觀音。雖然各地供奉觀音的佛寺,很少以魚籃觀音為
主祀的菩薩,但是在民間傳說上和後來的各種觀音畫像,魚籃觀音卻出現得很頻繁。魚
籃觀...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2689
30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LunCong/098/098a-02.htm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丁 敏
(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提要
本論文嘗試從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與語言特色兩個面向,來分析神通故
事何以一再活躍於佛教發展史上的各個時期,乃至在今日社會中仍有其魅力。由於佛教
神通故事是依循佛教神通理論的發展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分為原始佛典、介於小乘至
大乘間的佛典、大乘佛典三個階段來看佛教神通故事隨其神通觀念的變化而顯示出的不
同作用。其次,分析神通故事在宗教與文學兩方面的語言特色,以了解神通故事的語言
特色,也是它引人入勝的所在。最後本文試圖指出佛經神通故事對整個佛教宗教性格的
影響為何;並概括指出佛教神通故事在中國社會中由古至今的若干作用。
案:本論文所引用的佛經,均引用自《大正新脩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在台
影印版。而在論文的附註中,均簡稱《大正藏》。又在論文行文中,引用佛經原文或轉
述佛經故事,常在文後即註明出處,例如〔2-11a~15b﹞,表示在《大...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31
民国九年,虚云和尚弟子具行于昆明胜因寺大殿后晒坪内,自身引发三昧真火作化。
其木魚木柄皆化成灰燼,磬柄也成焦炭,僧鞋也成了灰,坐處的幾紮稻桿子和蒲團皆成
灰燼,但是具行的全身和袈裟依然未變。。。。。。虛雲以師尊身分,泪流满面,向徒
弟具行下拜!
三昧真火自化——具行禪人修行略傳
枯腸欲斷只呼天,痛惜禪人殞少年,數載名山參偈遍。歸來念佛荷鋤邊;
助興梵剎同艱苦,密行功圓上品蓮,燃臂藥王真供養,孔悲顏歿尚悽然。
活到于今心更寒,惟師超逸不相干,人當末劫多緣累,君至臨終一火完;
世念難忘蔬菜熟,西歸且尚夕陽邊,傷心老淚揮無盡,一磬留音示妙緣。
(虛雲老和尚追悼其徒具行禪人生西詩)
本文
清光緒三十三年,有一個其貌不揚的鄉拙青年,穿著一身襤褸的鄉下土裝,來到雞足山
祝聖寺求見虛雲長老,住持祝聖和尚問他:「你是誰?你來求見虛老做什麼?」
那鄉拙青年說:「我今年二十歲,是雲南鹽源人氏,從小就父母雙亡,孤苦無依,族人
將我入贅曾氏,從此以曾為姓,寄籍賓川縣。如今因為家鄉鬧饑失收,無人僱用我種田
,我家貧苦,又有兩個兒子,我養不活家小,無計可施...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1209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刘培中于昆仑道苑的讲义
有些字乱掉了。先留下来,找机会再更正了。
仙宗要義講記第一卷
修真養性有何難,全憑神定意勿亂,呼吸取得天地氣,守玄能參天外天,明指透
出玄中玄,則成逍遙紫金仙。
人命無常呼吸間,眼觀紅日落西山,陽間一遭空回首,一失人身萬劫難。
巍巍不動一孤舟,大道分明何用修,自己原是金仙體,那須苦苦問根由。
玄中之妙妙中玄,奧法倒海於移山,若無救法乾坤手,妙合得過末劫年。
大道真口訣:
玄妙全由內外合,別看天地渺如夢,只在元神手中托,但愿各自心求靜,同試奇遁笑哈
哈。
道在保守用在玄,修者由身妙在天,那論地靈與法奧,
只在虔誠性可參,目下風雲緊又高,但憑天機末劫消,
那怕浩劫從天降,至時善人得逍遙,須得勤功加修煉,
借來天地靈與妙,安心靜養三真氣,崑崙門下禍不招,
佛講空法道講玄,三教門戶各有天,出家在家分內外,
入世出世皆自然,道德倫理與信義,須當辨明判斷言,
誠心堅決參大道,苦心方求妙真言,訪師拜師明師意,
非是以道用金錢,敬師不可以外表,須當細心參機玄。
神仙與人有別分,內中暗存乾與坤,陰陽乃是天地理,全在呼吸並轉輪。
大道雖玄理有評,妙功全在日常中,但能跳出色相外,即是金仙不老翁。
崑崙大道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3
《阿含經》中
佛陀這麼講:「佛告阿難:『伽伽羅等十二人,斷五下分結,命終生天,於彼即般涅槃
,不復還此。五十人命終者,斷除三結,婬怒癡薄,得斯陀含,還來此世,盡於苦本。
五百人命終者,斷除三結,得須陀洹,不墮惡趣,必定成道;往來七生,盡於苦際。』
」(《長阿含經》卷2)這一段經文中 佛陀說:伽伽羅等十二個人,這十二個人已經在
捨報前修學 佛陀的聖道,能夠斷除我見、疑見、戒禁取見,而且發起了初禪,斷除了
欲界貪、欲界瞋,所以他命終以後會生到色界天;因為已經是發起初禪是三果人,所以
命終之後會生到色界天,那麼就在色界天那裡捨報以後就會入無餘涅槃,不會再回到人
間來了。 另外有五十個人捨報了,他們在捨報前,已經修學佛法的聖道,斷除我見、
疑見、戒禁取見,而且同時薄貪瞋癡,得到解脫果的二果斯陀含;那麼在捨報以後會生
到欲界天,之後還會來到人間,到人間來以後繼續修學,能夠滅除生死之苦,能夠出離
生死之苦。另外有五百個人命終的,他們是已經修學佛法中的聖道,斷除我見、疑見、
戒禁取見,得到解脫道的初果須陀洹;那麼因為有這個功德,所以不會再墮到三惡道中
,必定能夠成就解脫道,那麼就這麼七次的人天往來...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34
来自主题: ChinaNews2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bowl (Big Bowl), 信区: Family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22:56 2012, 美东)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35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36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37
来自主题: Pittsburgh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3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bowl (Big Bowl), 信区: Family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22:56 2012, 美东)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9
索達吉堪布仁波切的微博 8月15日最新開示
前段時間,我在五台山發願:一年半內念誦“大自在祈禱文”一萬遍。若有人想生生世
世與我一起聞思修行,順利成辦弘法利生事業,也可參與這次共修(念誦藏文、漢文皆
可)。http://t.cn/zWYIkrj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ww.weibo.com/suodj
《大自在祈禱文》念誦視頻
懷 業 時 語
──空樂赤電閃爍之光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著
堪布益西彭措 譯
心間不壞明點虹宮中,
覺空智慧了義文殊尊,
加持甘露喜宴利樂雨,
降入眾生大海願歡喜。
三學如意樹頂競綻放,
三信蓮花善緣之道友,
請聽淨心乳海中流出,
年邁大恩老父此心語。
我等善業願歌所招引,
聚於清涼雪山之聖地,
師徒不離趨入佛子行,
積資淨障修行我心語。
切莫偏袒執著各宗派,
造下毀壞自他捨法業,
修持有緣本尊之法門,
淨觀一切他宗我心語。
三界眾生皆為父母親,
當以大慈大悲平等護,
勿執自族親友他怨敵,
成苦眾生商主我心語。
正法精華即是此善心,
世法根本依賴利他行,
無愧諂誑惡行如毒棄,
護持高尚善規我心語。
今起我等師徒...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心經講義 ZT
达赖尊者 2002年于台湾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心經講義 ZT
达赖尊者 2002年于台湾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經講義 ZT (转载)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許多心靈提升的方法,希望人們能從心靈提升上尋...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43
第四章 有關急證精神的探討
關於急證問題,印順法師持否定的態度,而現代禪則給予完全的肯定。這個問題之
所以成為爭論的焦點之一,最初是源於現代禪創始人李元松先生對印順法師的批評性評
論。他說:「至於,大乘佛教的本意果真是『人乘的菩薩行』?以及重視修證的禪者是
『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嗎?我認為那是印順法師個人的看法而已。」對此,印順法師
並不認為自己批評禪宗為「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是「個人的看法」,相反,他認為李
元松先生對他的批評沒有道理。印順法師說:
他(李元松)也不同意我說禪宗是小乘急證精神的復活,他自己卻說:「臨濟與德
山,都是禪門的天王巨星,死在他們手下,證得阿羅漢的不知凡幾」。原來禪門所證得
的,是阿羅漢,這不是聲聞乘──小乘的聖果嗎?這是現代禪的新解說,在古代禪師們
,怕都說是「見性成佛」的。我曾說:禪宗是「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現代禪批評說
:「那是印順法師個人的看法」。不過事實確是如此,禪師們是證阿羅漢的,那就與我
見解相同了!
這就是說,雙方都肯定印順法師的確認為禪宗的行為是「小乘急證精神的復活」,爭論
點僅僅在於這個主張是不是正確的問題。對此,印順法師最初立論的出發點...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佛教不是原始佛教?
ZT:
何謂原始佛教
選自Ven.Bhikkhu Vùpasama隨佛尊者著《原始佛教與法教之流變》部分內容
近二百年來,中外佛教圈有「回歸佛陀本懷」的溯源運動,這是在現有的南傳佛教、
漢傳菩薩道、藏傳菩薩道以外,致力尋求釋迦佛陀住世時親說傳授的教法。此一追溯佛
教法源的思惟,逐漸盛行於佛教的緣由,外在的原因是「佛弟子在學習佛法的道路上,
希望在「傳說」及「信仰」之外,能夠有更為可信、可證的史獻考證,作為探研佛法的
基礎」,而內在的因素則是「傳統佛教的學派教說極為分歧,不僅相互對立,更各有一
套論述及修行體系,因而促成學習者希望能夠藉由佛陀的原說,盡釋學說分歧的疑慮及
障礙」。因此,對於「佛陀原說」的探究,即逐漸發展成為近代佛教圈的顯學。
近代最先對印度佛教史實進行科學考證,是西方的學界,而西方學界的研究又多偏向
南傳佛教的史料,對於漢譯藏經中印度初期佛教諸部派的經史文獻,難有深入的了解,
遂造成西方學界認定南傳佛教即是同於「佛陀原說」的「原始佛教」。此一觀點影響所
及,使得一向以「上座部佛教」自居的南傳佛教,亦自視等同於「原始佛教」,而多數
未深入了解部派佛教分流史者,也將南... 阅读全帖
T***i
发帖数: 1354
45
随喜卓荣德老师已依止随佛尊者,于今年七月正式出家。以前最早是在网络上看到老师
讲解原始佛法,老师研究《阿含经》长达十年之久,非常热衷于原始佛法的传播,用其
平实生动又一针见血的解说将世人对小乘的蔑视和误解彻底打翻。老师2000年在台湾创
立明和讲堂,与其夫人张碧华曾经一起出过书籍也一起办过许多场讲课,其慈悲的胸怀
和奉献精神令人赞叹。
生明法師(Ven. Vijjadīpa),台灣彰化人,台大哲學系畢業。熱誠助人、富正義感
、信念堅定,追求公正的群我社會,懷抱悲天憫人的胸懷,具犧牲奉獻的精神,衷心於
生命的提昇與超越­。參與台灣政經文化變革後,重新探索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歷經西方心靈探索與東方宗教傳承的研修,近十餘年來研習『阿含經』,學習南傳佛教
各種禪法,在俗時成立明和講堂,流通『阿含經』的講述作品,戮力於弘傳世尊之殊勝
法教。
2011 年初經人引介,有幸得遇隨佛尊者與中道僧團後,得聞正確、完整的佛陀修證方
法及次第,確認「原始佛法」為人間最完整究竟之修行系統,歡喜得見經教當中之清淨
僧團可以現於人­間。
2011 年6 月向社會大眾公開宣告,退出一切政治性的活動,...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46
《大智度論》中四無量心的地位及修持
釋海實
大   綱
一、前 言
二、四無量心
(一)慈、悲、喜、捨義
(二)無量義
三、龍樹對四無量心的立場
(一)承續《阿含經》解脫的立場
(二)以三種緣明不共二乘之差別
四、四無量心的修習方法
五、結 論
【參考書目】
一、前 言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在原始佛教中,本是佛陀所重視的修行法門之一。世
尊不但順應當時沙門、婆羅門等,希求生梵天而教授其法,[1] 更進而開示,修四無量
心能得無量心解脫的要義。但至部派時期、聲聞學者卻將四無量心視為是勝解觀(假想
觀)、一般的世俗定法,僅能降伏煩惱,不能依此引發無漏慧得証解脫。直至大乘佛法
的興起,龍樹菩薩以一切法無自性空的立場,來解說四無量心,這才又回復佛陀的本懷
,並以三種緣(眾生緣、法緣、無緣),來論述當時聲聞學者對四無量心的錯誤觀點。
此外,慈悲本是佛教的精髓,大乘行者無不以此為要著。而長養慈悲的方法,不外乎是
修習四無量心。那四無量心要如何修習才能與菩薩道相吻合呢?龍樹又如何解說四無量
心,如何會通原始佛教解脫的立場呢?今即對此等問題,以本文略加探討。
二、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又名四梵行...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譚嗣同:仁學
仁學
作者:譚嗣同 清
目录
■1 自敘
■2 仁學界說二十七界說
■3 仁學一
■3.1 一
■3.2 二
■3.3 三
■3.4 四
■3.5 五
■3.6 六
■3.7 七
■3.8 八
■3.9 九
■3.10 十
■3.11 十一
■3.12 十二
■3.13 十三
■3.14 十四
■3.15 十五
■3.16 十六
■3.17 十七
■3.18 十八
■3.19 十九
■3.20 二十
■3.21 二十一
■3.22 二十二
■3.23 二十三
■3.24 二十四
■3.25 二十五
■3.26 二十六
■3.27 二十七
■3.28 二十八
■3.29 二十九
■3.30 三十
■4 仁學二
■4.1 三十一
■4.2 三十二
■4.3 三十三
■4.4 三十四
■4.5 三十五
■4.6 三十六
■4.7 三十七
■4.8 三十八
■4.9 三十九
■4.10 四十
■4.11 四十一
■4.12 四十二
■4.13 四十三
■4.14 四十四
■4.15 四十五
■4.16 四十六
■4.17 四十七
■4.18 四十八
■4.19 四十九
■4.20 五十
自...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辨識佛法的準則
朱倍賢 講於2015.12.20
關於真正的佛法具有什麼樣的特質,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爭論。不同的論師乃至後來「
大乘」結集出來的經典,以不同的標準,判定甚麼是佛法、甚麼不是佛法。層出迭起的
部派論典和「大乘」經典,彼此互判誰才是「了義」、「不了義」。越是後出的經典,
越是有對較早集出的經典有翻案的優勢——已經流傳開了的、較早集出之經典,畢竟無
法對後起的「重新判教」作回應、反駁。
舉例來說,部派佛教發明了「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等等不同的說法,以
此認證「具有佛法特徵的烙印」。「般若系統」的眾多經典,則一舉推翻前說,判定「
無自性空」為「一實相印」——對終極真理的判定。更後來,以「唯識」為宗的《解深
密經》拍板「識外無境」、「三性」等為佛陀最幽深的教義,自稱是比起較早傳出的「
般若」「無自性空」之說更為殊勝,是為「第三轉之法輪」。而大概目前佛教界最普遍
的講法,就是以「緣起性空」作為判定佛法的「法印」。
然而,遍閱原始經典,全然看不到佛陀以上述的那些方法來判定「法」的真實性。佛陀
從來不以某種哲學立場、對宇宙現象本體的某種認知,來界定佛法。佛陀從來不講:如
果你把宇宙的本質形...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49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釋智旭著
----------------------------------------------------------------------------
----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智旭著
~d 1
經題七字。通別合舉。人法雙彰。經之一字是通名。一切大小乘脩多羅藏。同名經故。
佛說四十二章六字是別名。異眾經故。就別名中。佛為能說之人。四十二章為所說之法
。佛者。梵語具云佛陀。此翻覺者。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不同凡夫。覺他不
同二乘。覺滿不同菩薩。卽是釋迦牟尼如來萬德慈尊。娑婆世界之教主也。說者。悅所
懷也。佛以度生為懷。機緣未至。默然待時。機緣旣熟。應病與藥也。四十二章者。約
數標名。蓋從一代時教之中。摘其最切要。最簡明者。集為一冊。以逗此土機宜。所以
文略義廣。該通四教。未可輒判作小乘也。
~s 1
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
~d 2
後漢。卽東漢。對前漢而言之。孝明皇帝永平三年。歲次庚申。帝夢金人項有日光。飛
來殿庭。以問群臣。太史傅毅對曰。臣聞西域有神。號之為佛。陛下所夢。其必是乎。
博士王遵亦奏曰。按周書異記。載佛誕於周昭王二... 阅读全帖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