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 发帖数: 68152 | 1 我今年53,在美国加州Stockton,年收入六万四,开1999civic。国内三本毕业,美国
top2博士,艺术史专业。到加拿大能拿多少钱?够把civic换成accord吗 |
|
g***j 发帖数: 40861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sAngeles 讨论区 】
发信人: herayman (毛人), 信区: LosAngeles
标 题: 个人实录:吸食大麻180天
关键字: 大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13 02:39:27 2015, 美东)
本人男,年方五八,已婚,一妻两女,生活安定,身体健康,暂无不良嗜好。
自2015年3月中旬至2015年9月中旬,有预谋、有计划、有规律地持续吸食大麻,历时约
180天。有鉴于网上用中文书写的大麻个人使用体验非常有限(基本没有),遂写小文
,希望能对后来的小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 准备与购买
加州不是大麻的合法州,但药用大麻是合法的。细心的朋友也许早就发现,洛
杉矶街头一些带绿十字、绿叶子招牌的小店越来越多。这些店面都是大门紧闭而且全部
都有门禁,必须里面的人按个按钮大门才能打开,管得比银行还严。门口一般还都配一
老黑警卫,人高马大,还都带枪。没错,那些就是大麻店。别怕,都是有执照的,绝对
的合法生意!
虽然是卖大麻的商店,但可不是什么人进去他们就都会卖你。你必须有个医生
开... 阅读全帖 |
|
|
|
b****a 发帖数: 4465 | 5 江青的8个样板戏算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
丽园搞春晚, 估计是想超过这个高峰。 |
|
|
|
a****a 发帖数: 5763 | 8 我靠,开眼界啊
2016-03-04 21:42 算无遗策糊涂虫
阅读 86192
怎么看沈从文 49 后不再从事文学创作?
建国后,改开前,一直从事博物馆工作,最多... 显示问题详情
建国后,改开前,一直从事博物馆工作,最多是学术文章是关于刺绣的,即使改开后,
也再未创造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怎么看?
498
littles
陈祺、平上入去、大竞 等人赞同
沈从文是典型的江郎才尽,共产党来了正好找个借口。
沈从文解放后他自己曾经试着写过,胡乔木还给他联系过创作假,写了点东西,大概十
来万字,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死了这个心。
回头看一下沈从文解放前的创作,整个四十年代已经没有像样的作品了,那总不能怨共
产党吧。结果正青黄不接的时候共产党来了,那真是人民救星啊。于是从此写不出东西
就算在共产党头上,沈从文真是会耍无赖。
很多跟沈从文同时代的作家都是把自己的江郎才尽赖在共产党头上。怎么判断呢?简单
,看他们四十年代有作品没有,没有就是江郎才尽就是耍无赖。
另外一个典型就是曹禺,四十年代就没什么作品了。
然后,在作协会议上沈从文和曹禺互相揭发对方是美国特务,呵呵,有意思,一对江郎
才尽的活宝... 阅读全帖 |
|
|
|
q******s 发帖数: 7469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olen (molen),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荷兰人的身高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25 15:15:32 2016, 美东)
18世纪英国士兵身高确实是平均不到160。
最近老外有人网上热论 “荷兰人身高问题”
根据可靠数据,1800到2000,荷兰人平均身高从160增加到180以上。
为什么?有很多说法,还有书籍出版。
你看这个图:
-------------------------------
如果说因为营养改善,造成荷兰身高增加。
你看奇怪的是,别的欧洲国家也一样营养改善,为何没有增加那么显著? 比如意大利
,法国,瑞典?
我读过一本专门讲身高变化的书。上面那个男性身高图,你能看出很多有趣问题:
1)图中美国开始比较高,是有特殊原因的。因为1800的美国是一个狂野战场,矮个子
战斗力不行,被淘汰了。只有高个子能活下来,抢到老婆。
后来美国平均身高就不行了。
2)欧洲各国虽然发达程度有别,但是在营养改良上基本没有多大区别,意大利英国荷
兰都类似。但是荷兰一枝独秀,加上丹麦紧跟...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olen (molen),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荷兰人的身高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25 15:15:32 2016, 美东)
18世纪英国士兵身高确实是平均不到160。
最近老外有人网上热论 “荷兰人身高问题”
根据可靠数据,1800到2000,荷兰人平均身高从160增加到180以上。
为什么?有很多说法,还有书籍出版。
你看这个图:
-------------------------------
如果说因为营养改善,造成荷兰身高增加。
你看奇怪的是,别的欧洲国家也一样营养改善,为何没有增加那么显著? 比如意大利
,法国,瑞典?
我读过一本专门讲身高变化的书。上面那个男性身高图,你能看出很多有趣问题:
1)图中美国开始比较高,是有特殊原因的。因为1800的美国是一个狂野战场,矮个子
战斗力不行,被淘汰了。只有高个子能活下来,抢到老婆。
后来美国平均身高就不行了。
2)欧洲各国虽然发达程度有别,但是在营养改良上基本没有多大区别,意大利英国荷
兰都类似。但是荷兰一枝独秀,加上丹麦紧跟... 阅读全帖 |
|
|
d*b 发帖数: 4453 | 13 艺术本身就是个难以琢磨的东西,好的艺术作品就象美女一样,搭眼一看就能让人赏心
悦目。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引人入胜,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梦索缭绕三十年,让整整两
代人为之欣喜荡漾,就在于它在现实中刻画了人性的朴实,压抑中映射出了人们的渴望
,描写的是一个真实,勾画的是一个现实,反映的是一个事实。深深的,实实在在的契
合了中国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读者的心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共鸣。所以,大家都认
可,看了都说好。
然而,白鹿原这部作品,却是一个跨时代的东西,横跨了几个中国社会的巨大历史时期
,雕琢的是超越时代的实在与坦荡荡的人性。与其说是一部文学作品,不如说是一部浩
瀚历史的社会诗词;与其说是一部浩瀚历史的社会诗词,又不如说是一部扑捉人性的社
会学名著;与其说是一部扑捉人性的社会学名著,更不如说是一部记录中国社会变迁过
程中人们心理,生理和行为动荡的活化石。说它好,是因为读者感到它深邃,恢弘,荡
漾,炙热,朴实,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历史斑斓与回味无穷的深刻沉练。一头钻进去,会
让人看得宛如回到那个时代,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触与忘怀。
当然了,撇开两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单纯的就小说说艺术,白鹿原的艺术性要... 阅读全帖 |
|
o***o 发帖数: 11767 | 14 本科:南昌大学教改班,数学、历史双学位
毕业后应征入伍,当兵七年。期间读了一个哲学专业的在职研究生班(无学位)
来美国后,斯坦福艺术史专业博士,是本专业第一个中国博士生。
能拳打北师大,脚踢裤子大吗? |
|
w*******e 发帖数: 15912 | 15 你学艺术史的也懂热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只对封闭系统起作用
: |
|
w*******e 发帖数: 15912 | 16 牛校艺术史博士, 帝都两套房, 外加小2000万 cash, 还让不让人活了? |
|
j****i 发帖数: 68152 | 17 兄弟不才区区在下是斯坦福艺术史专业第一个中国籍博士,我觉得画的不错 |
|
j****i 发帖数: 68152 | 18 我是学艺术史的,经我鉴定你的作品水平介于史前人类跟南方古猿之间。 |
|
j****i 发帖数: 68152 | 19 现在搞物理的也都是骗子,一个个都跟跳大神一样。还是我们搞艺术史的实在。什么人
有什么作品,都是看得见摸得着,没法造假 |
|
w*******e 发帖数: 15912 | 20 是理工琐男镇压文科傻妞智商的大杀器,同时也最受民科们青睐。
你要说你是研究艺术史的,即便是斯坦福博士毕业的,出门都
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是吧? |
|
o***o 发帖数: 11767 | 21 哪儿有那么多,艺术史火坑专业,六万四已经很高了。虽然不多,但是我上班啥也不干
,就白拿钱 |
|
o***o 发帖数: 11767 | 22 我哪个也不是。斯坦福艺术史其实很烂的,都没几个人,前30名都排不进去。不过嘛,
有些单位也搞不清楚,只看学校。 |
|
o***o 发帖数: 11767 | 23 显然啊。我上学导师是中国人,专业是东亚艺术史,毕业进中国公司,同事也都是中国
人,吃饭去中餐馆,买菜去中国超市,考驾照用中文试卷,小区基本都是中国人,水电
物业也都是中文服务,租房是中国房东,买房找中国经纪,保税找中国会计师。请问我
为啥要融入美国黑白社会? |
|
o***o 发帖数: 11767 | 24 我来美国17年了,上学时导师是中国人,专业是东亚艺术史,毕业后工作同事也都是中
国人,吃饭去中餐馆,买菜去中国超市,考驾照用中文试卷,小区基本住的都是中国人
,水电物业也都是中文服务,租房是中国房东,买房找中国经纪,报税找中国会计师,
旅游找中国旅行社,飞机坐中国国航。请问我为啥要融入美国黑白社会? |
|
|
j****i 发帖数: 68152 | 26 我是学艺术史的,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所有艺术品都是垃圾 |
|
v****g 发帖数: 11080 | 27 文学与音乐的关系一直是艺术史上纠缠不休的话题。两种艺术都要保持独立。当年瓦格
纳写大乐剧,包括标题音乐,引来保守派众多攻击,说这是让音乐臣服于文学。现在好
了,流行音乐的词作都能得诺贝尔奖了。中国古代的诗词赋,最初都是作为音乐的歌词
,但很难想象到了近代,旧体诗的作者能成为文学大家。文学和音乐早就分流了。文学
应该是以独有的形式创作,仍然作为音乐的附属品被肯定这是开历史的倒车啊。 |
|
l*******1 发帖数: 16217 | 28 你不是南昌大学毕业 然后美国读的艺术史专业Phd 吗 |
|
d*****u 发帖数: 17243 | 29 工业设计可能是
但清华美院有绘画,雕塑,艺术史这些专业 |
|
o***o 发帖数: 11767 | 30 张召忠当海军,我也当海军
张召忠养猪,我也养猪
张召忠阿拉伯语专业,我艺术史专业
张召忠少将,我少校
起点相同,以后差距越来越大。说到底,还是个人素质不如人家 |
|
|
发帖数: 1 | 32 所以吧,做人最好不要整天吹牛。
你还top 10 stat phd呢。装要装一个跟你的学识水平比较接近的身份。
你看席绢就号称自己是艺术史博士,免得跟理工科男掐专业。 |
|
|
|
|
发帖数: 1 | 36 卧槽,你tmd知道多少大艺术家都是艺术史出身的么?真他妈的孤陋寡闻 |
|
p***r 发帖数: 8071 | 37 就是。
娟子确实有点扯,你要是艺术史专家,可以去专业杂志评毕加索啊。 |
|
发帖数: 1 | 38 对。老百姓自娱自乐,你非要说他专业性不强,那不废话么。
他要专业性强了,干嘛还在这儿乐呵。
另外,我真不太相信席绢是斯坦福大学艺术史专业的博士。
说话不像。 |
|
h*********n 发帖数: 11319 | 39 跟成本没有关系。美国现在根本就没有重新设计大型工程机械的能力了。不仅设计不行
,制造也不行。
你见过学机械的美国人么?全tm去学艺术史,比较文学去了
bath iron works造的军舰,螺旋桨轴漏水,不是一次,是好几次。自由号LCS固件有
bug,电动机停机了变速箱没有断开,立刻把齿轮打坏。这次DDG1000在穿越巴拿马运河
的时候,又是螺旋桨散热除了问题,被拖船拖到边上的美军基地里去修理 |
|
j****i 发帖数: 68152 | 40 我搞艺术史的。鸡巴是人类艺术的源泉,逼是人类艺术的归宿 |
|
|
发帖数: 1 | 42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uk-38504448
凯特王妃获皇家摄影学会认可为终身荣誉会员
57分钟前
凯特王妃去年5月在诺福克郡的安默堡为她的两个孩子拍摄了这张照片
剑桥公爵夫人(The Duchess of Cambridge)凯特王妃所拍摄的皇室家庭肖像以及出游
照片,令她获得英国皇家摄影学会(Royal Photographic Society)认可,成为终身荣
誉会员。
摄影学会理事长迈克尔·普里查德(Michael Pritchard)赞扬王妃的摄影镜头后面发
挥出了“才华与热忱”。
34岁的凯特王妃在2015年为刚刚出生的女儿夏洛特公主(Princess Charlotte)拍摄了
公主的第一张官方照片。
此前,凯特王妃还发表过她与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s)出访亚太地区时的摄影作
品。
在成为母亲之后,凯特王妃发表了一系列家庭照片,其中包括乔治王子(Prince
George)第一天去幼儿园的照片,以及夏洛特公主的一岁生日。
乔治王子第一天去诺福克郡的幼儿园上学,照片也是由母亲凯特王妃拍摄
英国皇室发布的夏洛特公主一... 阅读全帖 |
|
|
r***e 发帖数: 10135 | 44 张小姐:目前刚刚辞去了北京一家艺术品画廊工作,已重返洛杉矶攻读艺术史专业
博士的张小姐表示:“与其说海归再次归海的浪潮慢慢掀起,不如说那些当年迫于留学
身份无奈‘被海归’的人群渐渐羽翼丰盈,决定再一次在国外一些发展更加超前的行业
中再拼一次。”
“再归海”大势所趋?
1.再归海浪潮已掀起
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对留学生回国后再归海的意愿进行调查, 918 个受访者中有
68%的留学归国人员表示有“再归海”意愿,但“再归海”后仍然会保持与国内的紧密
联系,处于环流状态。“海归再归海” 指留学人员从母国前往留学目的国之后,回到
母国发展,之后再次去往原来的留学国家或去往第三国。
2.再归海人群来多自于二三线城市
从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来看,大部分的“再归海”人群来自于二三线城市或中小城
镇。从个人的经历角度来看,再次选择出国、往返于不同国家的人群,大多数人的语言
能力较好,在国外有一定适应能力,并且在回国之前在国外有过工作经历。
梁本远:毕业于英国某知名大学的他,回国发展四年后决定接受英国一公司的邀请
,再度奔赴异国他乡。“因为找不到与自己预期相符的工作而创业,又因难以适应人情
和商场关系... 阅读全帖 |
|
|
X*******G 发帖数: 14887 | 46 卷席你是学艺术史的,怎么也有点品味。
这帖子的口气这么低下恶俗,不像你啊。 |
|
w*********g 发帖数: 30882 | 47 在日本重新听到了军靴声 —— 对华战争已经不远
来源: Twinlight 于 2017-01-24 16:03:53 [档案] [博客] [转至博客] [旧帖] [给我
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5 次 (72657 bytes)
字体:调大/重置/调小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当前最热讨论主
题 | 编辑 | 删除
September 29, 2016 yan ziyangLeave a comment
author: 刘柠
今年七八月间,去了一趟日本。列岛溽热难当,持续逾一周的高温甚至刷新了近代气象
观测史上的纪录。仅东京一地,便有11672人因中暑被送医急救,死亡25人。在罕见的
猛暑中,我奔波在东瀛的城乡,走在被炙烤的马路上,从关西到近畿,从关东到北关东
,从东京到首都圈外的地方城市,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躁的空气。
应该说,这种焦躁感并非经济不景气所致——或者说,经济至少不是唯一的原因。经历
过“失去的二十年”的日本人,对长期萧条已然具备了相当的免疫力。近年到访过日本
的国人当发现,今天的日人对名牌产品并不热衷,其民族性格中原本就有的合理主义倾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8 本人也是鄙视金庸 也是文艺人才
juanxi果然是斯坦福艺术史博士 不简单 不可小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