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 发帖数: 5118 | 1 闸北刀客杨佳列传
大侠杨君者,讳佳,国朝京畿人氏。起于贫寒,性情温良,邻人皆曰善。其尤善刀
术,抽刀断敌首而不染滴血,人称“柳叶快刀杨(和谐)佳”。
幼,父母离异,孤苦伶仃,苦不堪言。
初,闯荡浦江繁都上海府,欲侍平身气力而谋生。然国朝之“编户保甲之制”极苛
,公四处讨活不得安生,更有酷卒——联防队、城管日夜侵扰,乃至于 拳脚相加者,
杨公避之唯恐不及。堂堂八尺男儿,欲为贩夫走卒而不能。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英雄
末路,前景凄凉,纵铁骨之人皆为之涕泪涔涔。
一日,公赁人力车行,卒为锦衣卫番役所获,番役谓车为盗赃,捕公入上海锦衣卫
镇抚使司衙,百般栲掠,遍及惨毒,伤及命根,而公犹不屈,不肯自污为盗。后出赁者
为证,车非盗也,锦衣卫方纵公归。公以国有明宪,冤人为盗须偿付之,诉于上海锦衣
卫镇抚使司,竟不理。
一日,杨公偶获《贺元帅洪湖起兵纪实》一书,阅罢不禁掩卷长叹曰:“嗟夫!大
丈夫生当若贺帅,两把菜刀斩尽天下不平事,固因杀豪强而死,熟与忍辱偷生,亦死得
其所。余奋起市井,若能一怒而天下惊,不亦快哉!”。
遂奔东市买快刀,西市买汽油。事毕,东北向三拜以敬爹娘,思及哺育之恩,英雄
泪潸然而下...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4434 | 2 其实你们讨论民居用石头还是用木头没什么意义,一个时代的建筑的代表作一般都不是
民居,而是祭祀、仪式,议事,宫殿等公共性或者权威性建筑,那些建筑是否保暖没什
么太大意义。
不用比太多复杂的内容,比高度吧。所以具有权威性的建筑为了突出威严,都尽量的往
高处去,这在任何文化里都是共同的。 |
|
c***h 发帖数: 1862 | 3 李淑一回忆:柳直荀判死刑时已被拷打至残废 仍被判乱棍打死
从浪漫的《蝶恋花》到真实的柳直荀之死
作者:熊友渔
一九五七年五月,毛泽东填了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以缅怀
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此词所赠答之李淑一女士,正是柳直荀烈士之遗孀;而杨开
慧烈士,国人咸知,是正牌的毛夫人,可不是后来的姘妇白骨精。
杨开慧(1901-1930),乃名门闺秀、“窈窕淑女”,不幸“降兮北渚”,为
韶山冲泼皮毛泽东“目眇眇兮愁予”、进而“痞子好逑”起来。湖南痞子终 于在19
21年得手,旋令杨女过上颠沛惊恐的日子,还令其成为连续不间断的生育工具。有甚
者,1927年,毛泽东终于不耐寂寞,撇下了妻小累赘,飞身逸走 井冈山;更有甚
者,毛以“空间”混打“时间差”的牌,乘机另结新欢。杨开慧遂为湖南军阀何键所执
。据诗人萧三说,杨开慧“没有作过什么共产主义的活动”; 作家刘济昆也说“她是
典型的贤妻良母,从未祸国殃民”,也谈不上“革命”二字。但此时的她,“孤儿寡母
”地身陷囹圄,并被威逼脱离跟毛泽东的关系。
正当毛泽东在井冈山寨,与“革命新人”贺子珍(孰料她从此也步上了杨开慧的后尘)
共度革... 阅读全帖 |
|
t****u 发帖数: 8614 | 4 引自<<晚清尽头是民国>>
"
赵的死亡除了时间与应的死有点巧合,情况显示可能只是正常的病故。赵秉钧早年身体
并不好,体质较弱。与赵关系很密切的北洋大员朱启铃曾回忆:“赵在甘新从军,随左
宗棠参加金顺大军,出嘉峪关追剿白彦虎有功,以微职保至道员。赵对我说:在星星峡
戈壁滩遇大风雪;连人带马,埋没雪中三昼夜,几死,幸身压马腹,取微暖,未冻毙。
此行全队人马,死者过半广彼之幸生,由蒙古军医灌以马鹿血致然。彼因筋骨折伤,一
生不能近女色,惟与鸦片烟相依为命。在侍郎任内,京师戒烟令下,王公显贵,都无例
外。此因政府与英国订约,以十年为期,断绝烟瘾,执行严切,京内外以戒烟死者无算
,赵独具摺请罢职免验。召见时,亲向西后诉述星星峡前情,并称体弱多病,仅恃洋药
存活,勒令戒绝、必至丧命,恳恩开缺回籍,以维残年等语。因此奉旨免其戒烟,此光
绪末年任民政部右侍郎时事也,吾亲闻之。” (《章士钊全集》书赵智庵 文汇出版社)
这证明赵的身体一向并不好,而且多病。在宋案发生后,他马上就住进了医院,当时
有人曾讲他是避祸装病,后来他曾出示了医生的各种诊断以澄清。1913年底,他重新被
任命直隶总督,官邸在天津,...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5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660
袁伟时
辛亥百年,初夏时节,独坐书房,心潮翻腾,为什么一个历时267年的大帝国那么经不
起风浪?自问自答,无遮无拦,只求自己信服。录下要点,公诸同好。
(一)黄花岗:损失惨重的孤注一掷
问:百年前的辛亥,够热闹的。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的黄花岗烈士的壮举以后
,前仆后继,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不愧为历史大转折。
袁:胜利者为自己的统治制造合法性,喜欢夸大自己的功绩。国民党及其追随者书写的
历史,水分太多,不足凭信。黄花岗烈士的精神当然值得敬佩;为反对专制制度献身,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但从历史进程看,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作用都被夸大
了。
应该如实把辛亥革命看成是多种因素汇合的产物。1911年11月15日出版的《东方杂志》
发表了该刊主编杜亚泉用高劳的笔名发表的《革命战争记》,对刚刚发生的革命,分析
就比较全面:
“当时下有鼓吹革命之党人,而上复有制造革命之官吏;立宪其名,专制其实;商路则
收归国有;外债则任意大借;代表则递解回籍;内阁则...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2555 | 6 ☆─────────────────────────────────────☆
alwayswet (总湿) 于 (Thu Oct 27 21:51:45 2011, 美东) 提到:
想想“疏不间亲”真是铁律
杨虎城力主的扣留常凯申,结果张学良这个不中用的公子哥排名一直在他前面;
张学良在杨虎城面前,跟前来的宋子文、宋美龄用英文交谈;
张学良吸毒泡妞,寿终正寝于夏威夷,杨虎城连同子女、卫士、秘书一家被人先用匕首
痛死,再强酸毁尸。。。。。。
☆─────────────────────────────────────☆
duiwu (不好带) 于 (Thu Oct 27 22:00:17 2011, 美东) 提到:
所以小张没脸回大陆了.
TG 倒台后,小张毫无疑问要钉到历史耻辱拄上.
☆─────────────────────────────────────☆
goodegg (头号变态龌龊文学萎缩男) 于 (Thu Oct 27 23:18:46 2011, 美东) 提到:
张学良的出发点是"谏",
做的也是"谏" 在老蒋面前哭诉了好半天,
杨虎城的...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0426 | 7 是因为老包特能喷,还是当时皇上和臣子近距离议事呀?
看故宫龙椅的位置,大臣站底下,就算是对王之王得对穿肠来了,也喷不了那么高呀..
... |
|
c***h 发帖数: 1862 | 8 决战高丽半岛——记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
发言者:志愿军英魂
发表时间:2005年10月19日 10时39分40秒
一、引言
高 丽半岛乃不祥之半岛,自古以来,战火不绝,并且跟中原天朝密不可分。或为对手
,或为盟友。或鲜血结冤仇,或热血凝友谊。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莫衷一是,尤 其
是公元1950年6月,半岛又大动干戈,重烧漫天战火。起因乃金—李两王为争夺三千里
江山之皇冠,展开殊死搏斗。本来别人兄弟相争,不关我华夏什事,但 由于复杂之国
际政治原因,使我刚夺得天下之雄师劲旅未来得及休整,便再次卷进战争旋涡。结果在
冰天雪地、崇山峻岭间鏖战三年,数百万志愿大军,总减员达百 万余人(1)。且毫无
战争成果,战线仍回到金—李二王相争之起点。以至我当今朝野,为此争执不休。
有说此战显我天朝神威,扬我民族志气,洗却百年耻辱,又护卫我华夏疆域,打得好!
有说此战夸大危机,欺骗民众,实则受他人唆使,做马前走卒金牌打手,除捞点军火装
备,倒是劳民伤财,夺我军元气,导致闭关锁国,外交孤立,误了发展之大好时机。打
得糟!
前一种观点在闭关锁国之时,民众得不到真实资讯,故皆信之。后一种观点源自改革开
放之后,真... 阅读全帖 |
|
l****w 发帖数: 515 | 9 http://www.jllib.cn/ffy/2e2p.htm
原文链接里面还有很多图片
三个皇帝与两座皇宫
图/文:冯方宇
------------------------------------------------------------------------
----------------------------------------------------------------------------
-----------------------------
皇帝的返乡
公元1375年4月,一如既往的春意浓浓,47岁的朱元璋衣锦还乡,带着开国者无限
的自豪,朱元璋脸上春风得意。此次回乡,阵容庞大,仪仗齐全,俨然是真龙天子的威
仪。这是他征战多年,当上皇帝后的第一次反乡,次行的目的是祭扫父母的陵墓,还要
亲自视察中都皇宫的修建状况。
车驾进入洪武门,踏上洪武街,横穿云霁街,进入大明门,两旁的部府建筑仍在做
最后的紧张施工。穿过宽阔的凸字形广场,入承天门,正式进入紫禁城,再经端门,过
外金水桥,来到了午门前,朱... 阅读全帖 |
|
T*****y 发帖数: 18592 | 10 觉得什么农奴啊什么的,就是西藏那套玩意儿,什么少女大腿骨的法杵
什么人头盖骨的酒碗,什么人皮鼓等等,然后觉得所谓农奴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
比俺们中国的自耕农还悲惨
处女情结严重的还大谈什么初夜权
日耳曼入侵之后的欧洲,长期问题是经济凋敝和社会的极度混乱
很多罗马的农村地区都成为无人区
新来的民族都还在农业社会形成期呢
忙着躲萨拉森人、维京人、马扎尔人和各个异族都来不及呢
要造反,反谁啊
欧洲封建秩序的建立,主要是中上层的有序社会的重建
欧洲农村底层社会长时期维持着各式各样的遗风
你管它们叫原始遗风都可以
早期中期的社会,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领主并不直接参与村落的管理
土地分配是公有公分的,陪审团等等就是村民议事自决
领主或者其代表(庄头什么的),就是主持一下,类似现在法官
俺这里不是说欧洲古代多么美好。point是,人们主要面临的斗争
是人和恶劣的环境的斗争,是低劣生产力的问题,反领主甚至反政府
都不是主要矛盾。
后来反而是文艺复兴时期以后,一些复古思想兴起
楞是用罗马的奴隶身份套在各种相对自由的农民身上
才出现所谓“再版农奴制”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早期没有大规模农民起义
后来德国搞出了所...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1379 | 11 龙巨龙你擦亮眼——说说龙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根脉
[此博文包含图片] [此博文包含视频] (2011-03-10 09:19:03)[编辑][删除]
标签:
文化
龙,是中华传统里最为核心,传承也最为古老的信仰。在其他传统符号已经罕见的今天
,我们依然可以在古建筑的门墙上中,在各种装饰物上,在影视动漫里,和过年节的龙
灯上见到它的身影。
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以龙为祖先。龙的历史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遍及南北。在
北方内蒙古的三星他拉于1971年发现了玉雕的猪龙,据专家考证大约距今 6000—7000
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有陶壶龙纹;远隔千里之外的江苏吴县良渚文化
出土的器物上,刻有一种似蛇非蛇的勾连花纹,即是古越人的龙图腾崇拜的象征。这说
明,至少在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了关于龙的图腾崇拜。
龙的信仰,不只为汉民族所独有,而是遍布各个先民部族。《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里记载了哀牢夷祖先的神话:
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
,产子男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水上…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后渐相滋长。种人 皆
刻画其身,象龙文...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1379 | 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89b2420100ppki.html
龙,是中华传统里最为核心,传承也最为古老的信仰。在其他传统符号已经罕见的今天
,我们依然可以在古建筑的门墙上中,在各种装饰物上,在影视动漫里,和过年节的龙
灯上见到它的身影。
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以龙为祖先。龙的历史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遍及南北。在
北方内蒙古的三星他拉于1971年发现了玉雕的猪龙,据专家考证大约距今 6000—7000
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有陶壶龙纹;远隔千里之外的江苏吴县良渚文化
出土的器物上,刻有一种似蛇非蛇的勾连花纹,即是古越人的龙图腾崇拜的象征。这说
明,至少在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了关于龙的图腾崇拜。
龙的信仰,不只为汉民族所独有,而是遍布各个先民部族。《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里记载了哀牢夷祖先的神话:
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
,产子男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水上…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后渐相滋长。种人 皆
刻画其身,象龙文,衣皆著尾。九隆死,世世相继。
除哀牢夷外,还有越和匈奴等民族。...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870 | 13 http://www.wyzxsx.com/zazhi/no.151.htm#_Toc316325067
郭建波:雪山弥雾、草地惊雷——长征期间毛泽东和张国焘斗争的历史考察
谨以此篇献给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诞辰一一八周年 。同时也献给为了中
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英勇牺牲的先烈,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
之花,用自己人生的壮举谱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史的光辉篇章,用自己短暂的生命铸造
了共和国大厦的辉煌。
在艰难的革命斗争年代,如果没有毛泽东多次把党和革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我们就不
会取得一九四九年的胜利,甚至党和革命的前途就会被葬送。本文所论述的毛泽东和张
国焘长征期间就北上和南下的斗争就是其中的一次。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在临终前总结自己的一生时
说,他一辈子办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建立新中国,一件是文化大革命。在他心目中文化
大革命要比建立新中国还重要得多,因为这是关系到无产阶级政权的兴亡大事,这是人
类发展史上的一个空前壮举,对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筑固无产阶级专政,保证社会主
义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他看到,对这件事赞成... 阅读全帖 |
|
t***u 发帖数: 368 | 14 真实的汪精卫
作者:林思云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中国经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是妇孺皆知,但问起该人的生平和事迹
时,
却又是鲜为人知。汪精卫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汪精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大
汉奸,可是大家对汪精卫的“卖国事迹”却是一问三不知。这也是中国历史教育的一大特
色;只告诉大家他是坏人,却又不告诉大家他作过什么坏事。好在中国学生头脑比较简
单,
不喜欢刨根究底,所以历史老师还不至遇到太大的麻烦。
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
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
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
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中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实在有碍于中国的发展
与进步。
历史上真实的汪精卫,曾是近代中国有数的叱吒风云的历史人物,对中国的历史走向有举
足轻重的影响。在历史走到21世纪的今天,应该考虑还汪精卫的本来面目,重新认识历
史上真实的汪精卫。
要为汪精卫写一个比较... 阅读全帖 |
|
C***U 发帖数: 6529 | 15 当时明朝官场实在是烂到家了,一帮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孙子。魏忠贤得势时
,这帮孙子忙着给魏阉立寺立传,魏阉将要倒霉,又是这帮孙子紧着落井下石为自己洗
白。崇祯不是个糊涂皇帝,对这帮人早看透了,估计也失望到极点,那些个大员们估计
也是知道崇祯看不起他们的,但又要继续演戏,君臣就这么将就着。如果是太平时期也
罢了,偏偏李闯和清军都起来争天下。崇祯为何不果断南迁,至少,把太子和一些信得
过的重臣先迁到南方,怎么也比坐以待毙强。其实崇祯计划过,又是让那帮只会唱高调
装13的孙子们给搅黄了。结果呢?最后关头,崇祯敲钟让大家去议事竟没有一人入宫,
都去迎李闯了,这其中很多人,最后清兵入关时又去迎了大清,一个比一个无耻。
俺要是崇祯,死之前非杀几个最无耻最虚伪的,警示一下后人,也为南明和天下汉人除
去一些异族的帮凶。 |
|
t******o 发帖数: 2792 | 16
这个话题够复杂,我也就知道点皮毛。
宋对士大夫特别优容,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不杀士大夫”的太庙誓言,或者老赵家的遗传背景就是多数比较宽厚温和。
但这不等同于宋的相权就超过唐,如果从体制层面看,一般来说,宋对相权的压制还超过唐朝,当然主要说的是乱前的唐朝。
唐三省六部是比较成熟的,中书制定政策,门下副署或封驳,尚书执行。国家大政由宰执在政事堂决定,诏书草好会让皇上画押签字,皇帝一般只有同意权,不参与决策,顶多批几句,而宰相们的决议基本也是定稿,是为“熟拟”。皇上要有什么决策,必须要通过中书门下,当然绕过政府的皇上手诏也是有效力的,但当时上不了台面。武后时那位刘学士就说“不经凤阁鸾台何为敕”,虽然刘事后被杀,但这种观念已经成为规矩,接下来几百年一有违反总有类似的声音冒出来,这在明清是难以想象的。
宋袭唐制,架构相似,但经过晚唐五代一闹腾,很多就似是而非了。虽说元丰改制前后有差异,但基本都是细枝末节,最关键的是宋的政事堂给皇上的不是“熟拟”了,而是“劄子”,就是宰相们给皇帝几条意见,是草稿非定稿,皇上不但有同意权,还有参与权,即是最高决定权。另外宋初开始时宰执还能沿唐...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613 | 17 给我修改的注里面加个史料,省得有些人得意洋洋的还以为自己说对了。
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
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
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新唐书
注意,最开始一句话。 |
|
t******o 发帖数: 2792 | 18 这个话题不轻松,我水平又有限,胡乱写点抄点东西就权当是抛砖引玉好了。
先从尚书中书门下三省说起:
尚书最初是"六尚"之一,和尚衣、尚食都属于帝王身边的勤杂人员,管文书自然就
是秘书,从武帝起逐渐受到重视,东汉设尚书台分夺三公之权,但编制还属于少府,魏
晋始称省。
至于门下,指黄门之下,显然是宫内的,门下之官包括散骑,侍中等等,汉朝带“
中”字的职务,往往和宫内有关。东汉侍中寺管理殿内门下之事,三国时沿袭,侍中统
领近侍诸官,读过出师表的不会陌生“侍中侍郎……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必能…”,可见这个位置当时是权要之职。至晋又有门下三省,侍中是门下的长官,有
谋议谏诤之任,又有平尚书事之权,尤其在东晋,衰微的皇权需要一个制衡外臣、裁抑
尚书省权力的助力,皇帝更是颇为倚重侍中,甚至想出了中书起草诏令一定要得到侍中
的审核的法子,这在南朝成为制度,后来也为北朝效仿。
中书也是皇帝近旁的人员演变而来,最初的时候,如果是阉人则称中书(实际是中
尚书的简称),非阉人称尚书。当尚书省权柄益重时,皇帝又提高中书的地位来分尚书
的权,因为权重,早早就有凤凰池...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19 赞
政治制度方面俺一直糊涂的说
关于具体的决策程序,唐代的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很多细节也是前后不一,能力所
及,这里先说个大概:
政事堂的决策面很宽,凡是军国事务都涉及,根据来源,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是
皇帝直接下达命令,这也是五花八门的,可以婚丧嫁娶,也可以是讨论改革方案,官员
任免。对此政事堂会议可以予以拒绝。如元和初,河东节度使王锷求兼宰相。密旨下:
“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但是当时主持政事堂的李藩却以笔涂“兼相”字,上奏
:“不可”。第二类是臣下的奏疏,有的是先递给皇帝,皇帝转发给政事堂讨论;有的
是中央各机构向皇帝所上奏状主动要求转发政事堂,尚书省诸司的某些奏状也可以直接
上报政事堂处理。第三类是宰相们认为有必要讨论的政事。如唐武宗时回鹘逼近河套天
德军一带,政事堂在讨论后拟定了十一条措施。
第二类、第三类这里可以归到一起,都属于政事堂的决策,由宰相们协商一致后形
成“熟状拟定”,以中书门下奏状的方式呈递皇帝,如果批准,熟拟就作为与诏令具有
同等效力的文件颁布,或转交中书舍人或翰林学士起草正式诏令颁发。如果被否决,其
所议即作罢论。反之,皇... 阅读全帖 |
|
w****j 发帖数: 5581 | 20 我们继续讲Etruscan王朝时期的罗马。Rostovtzeff对这段时期罗马社会结构变化的总
结如下:种种证据表明在这段时期内罗马的贵族制度得到强化和固化,贵族家族变得更
加富有,而社会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在经济上变得更加依附于这些大贵族。说到
Tarquin王朝这个Etruscan人做国王的时期,这里还应该提一下罗马城名字的来源。以
罗马人的民族自豪感而言,这个名字显然出身要高贵。所以古罗马的大多历史学家都认
为Rome这个名字来自罗马的建城者Romulus。Plutarch另外提出了一些Rome名字的来源
,包括最靠谱的一个:rome来自希腊词ῤώμη (rhòme),意思是力量。古
罗马4世纪的语法学家Maurus Servius Honoratus还提出rome可能来自Tiber河的古称,
源于拉丁词ruo,意思是flow。不过现在比较流行的看法,包括Rostovzeff本人也采用
的,认为rome来自Etruscan词ruma。Ruma来源于rum,意思是乳头。这可能是来自罗马
的图腾:Romulus和Remus在喝狼奶;也可能是来自Palatine山的...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21 也就是说罗马应该改名“奶头山”
我们继续讲Etruscan王朝时期的罗马。Rostovtzeff对这段时期罗马社会结构变化的总
结如下:种种证据表明在这段时期内罗马的贵族制度得到强化和固化,贵族家族变得更
加富有,而社会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在经济上变得更加依附于这些大贵族。说到
Tarquin王朝这个Etruscan人做国王的时期,这里还应该提一下罗马城名字的来源。以
罗马人的民族自豪感而言,这个名字显然出身要高贵。所以古罗马的大多历史学家都认
为Rome这个名字来自罗马的建城者Romulus。Plutarch另外提出了一些Rome名字的来源
,包括最靠谱的一个:rome来自希腊词ῤώμη (rhòme),意思是力量。古
罗马4世纪的语法学家Maurus Servius Honoratus还提出rome可能来自Tiber河的古称,
源于拉丁词ruo,意思是flow。不过现在比较流行的看法,包括Rostovzeff本人也采用
的,认为rome来自Etruscan词ruma。Ruma来源于rum,意思是乳头。这可能是来自罗马
的图腾:Romulus和Remus在喝狼奶... 阅读全帖 |
|
w******t 发帖数: 16937 | 22 你说说,一议事,刘备端坐正中,正军师诸葛亮坐左首,副军师庞统坐右首,徐庶坐哪
儿?
难道他自己搬个板凳坐台下? |
|
n*******w 发帖数: 6708 | 23 食、色,性也。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比吃饭更重要的了。在中国历史上,饭局与政治永
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饭桌可以改变历
史,筷子也可以涂改史书。盘点中国历史上几个足以扭转乾坤的饭局,以飨读者。
(一)、杀机四伏的饭局----—鸿门宴
出席人物: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项羽、范增、项庄、项伯
饭局始末: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
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
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
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叔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惊讶无比,刘邦两手恭恭敬敬
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
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
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想趁机
杀掉刘邦。项伯为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24 德宗时期,兵乱又启。李希烈、朱泚(经原兵变)、李怀光叛乱。这次叛乱和之前的安
史之乱使唐代元气不再恢复。
唐纪四十三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二 建中二年(781年):六月,汾阳王郭子仪薨,年八十五。复通北
庭、安西,加李元忠北庭大都护。贬杨炎,罢政事。以李希烈等讨梁崇义。河东节度使
马燧等大破田悦于临洛,田悦退。平卢节度使李正己薨,子纳袭位,上不许。李希烈平
梁崇义于襄阳,崇义死,传首京师。范阳节度使朱滔讨李惟岳、杨炎贬崖州,道杀之。
李纳攻宋州、徐州,败走。
三年(782年):马燧破田悦于漳水,田悦退魏州,军势复振。朱滔败李惟岳,王武俊
设计执惟岳,缢杀之,传首京师。田悦暗与朱滔合。卢杞杖杀殿中侍御史郑詹,贬御史
大夫严郢费州刺史。朱滔、王武俊反,救田悦于魏州,马燧唐兵大败。朱滔欲联朱泚反
,上诏泚留长安。朱滔自称冀王,田悦魏王,王武俊赵王,李纳齐王,河北四镇皆反。
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
唐纪四十四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三 建中四年(783年):李希烈欲反,命颜真卿诣许州慰希烈。以哥
舒曜、白志贞、李勉等讨希烈。王武俊与朱滔交恶。陆贽上疏言平乱之策,上不用。泾
原兵变,军士拥泾原节度使姚令言...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25 张鸣
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西太后拉着皇帝西狩,一溜烟跑到了西安,派李鸿章和庆亲王
奕劻跟洋人谈判。西太后深知这回拳乱之祸,惹大发了,十分担心联军会扶奕劻称帝,
干脆丢开她们娘儿俩,另立政府。所以,把奕劻的家眷,全给扣下,作为人质。
当然,当日的谈判,说了算的是李鸿章,洋人也只乐意跟他一个人打交道,奕劻只
是一个配角,而且他自己断没这个胆儿,想要自立为帝,当然洋人也没这个意思,是老
太婆自己心虚,过虑了。原本,列强们是打算把西太后给解决掉的,最初祸首名单,第
一位就是这个老太婆。但是发现这个老太婆到了西安之后,各地督抚依然买她的账,逃
亡政府也是政府。列强一时半会儿,又没有吃下中国自己来管的意思,所以,为保留中
国政府计,西太后这个祸首,就只好放弃了。
辛丑议和的难度在于,谈判的对手太多,对方胃口又大。不仅有十一个国家的政府
,还有各自的军方,教会。众口难调,直把个李鸿章累得心力憔悴,奄奄一息。如果说
对方有点让步的话,也绝非谈判的中国代表所能左右,压力仅仅来自西方列强的国内。
毕竟,20世纪了,西方国家的民主人道的思潮今非昔比。对列强落后国家过于放肆的时
代,已经过去了。
但是,当辛...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26 虎牢之战,又名洛阳-虎牢之战,发生于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一带,是唐朝
统一战争中最关键的一战,李唐在该战役中一举平定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两大割据
势力,奠定唐朝基本版图。
目录 [隐藏]
1 围困洛阳
2 交战虎牢
3 后续发展
4 影响
5 后世创作
6 参考文献
[编辑] 围困洛阳隋朝末年,烽烟四起,群雄争霸,唐高祖李渊攻克长安称“唐”,王
世充据洛阳称“郑”,秦王李世民决心出兵东征。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高祖下诏秦王征王世充,王闻唐军来袭,命魏王王弘烈守襄
阳(今湖北襄樊县)、荆王王行本守虎牢、宋王王泰镇守怀州(今河南沁阳)、齐王王
世恽负责洛阳南城、楚王王世伟守洛阳宝城、太子王玄应守洛阳东城、汉王王玄恕守含
嘉(洛阳城北)、鲁王王道徇守曜仪(洛阳宫城北),王世充亲自率军作战。李世民征
慈涧(今河南新安县东三十里),王世充退守洛阳,唐军蚕食洛阳附近的城镇,切断郑
军的粮线,驻军于洛阳北邙,进逼洛阳。
唐军势大,河南五十余州相继归降,王世充遣人向夏王窦建德求救,中书侍郎刘彬劝建
德出兵,建德意识到郑一旦被破,夏也难保,答应出兵,遣使与王世充修好。
[编辑] 交战虎牢... 阅读全帖 |
|
o**4 发帖数: 35028 | 27 率领孱弱的南宋军队,对战巅峰蒙古军队,战无不胜。
转一点百度百科的资料:
临安面君,加紧战备
金国灭亡后,刚刚亲政的宋理宗派太常寺簿朱杨祖前往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祭扫北
宋诸帝陵寝。不料谍报显示蒙古军在孟津、潼关一带开始屯军。使者想从淮东出发,此
时踌躇不前。孟珙认为:“淮东之师,由淮、泗溯汴,非旬余不达,吾选精骑疾驰,不
十日可竣事;逮师至东京,吾已归矣。”他和几位使者昼夜兼行,到达洛阳,干净利落
地完成祭拜后安全回到襄阳。
正当孟珙在襄樊组建镇北军以防备蒙古南侵时,枢密院命令他赶赴行在临安(今浙江杭
州)议事。宋理宗对孟珙非常器重,召见后夸奖道:“卿名将之子,忠勤体国,破蔡灭
金,功绩昭著。”孟珙则说:“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
”宋理宗很高兴,又咨询中兴大计。孟珙答:“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
端平元年六月,宋理宗发动端平入洛,想抢夺中原土地,不料被蒙古人打的大败。他对
宋蒙形势的发展陷入迷茫之中,问起与蒙古的和议,孟珙的回答掷地有声:“臣介胄之
士,当言战,不当言和!”这是一个武将最标准的回答。宋理宗听了后,就给孟珙很多
赏赐,并任命他知黄州...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28 再贴一个反方,袁黑主力capo的观点,即使是capo,也承认,毛确有一时动摇之嫌,主
动与后金议和。即使如此,也已经和袁黑所相信的一个坚定的抗金英雄毛文龙的形象相
去很远了。而且还有capo还总结了一个有意思的线索:
"崇祯二年六月五日,袁崇焕杀毛文龙于双岛。在此之后,王子登(?)再次写信给皇
太极,说明前后缘由,是他觉得毛文龙归降之事并不能指望,干脆密告袁崇焕杀之,并
称自己已经同“耿千总”谈判投降之事"。
再论袁毛公案及与碧血汗青商榷
http://www.cchere.com/alist/684279
文/Capo
(全文太长,这里只贴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所谓《毛文龙来信》的脉络。
天启七年九月,王子登逃往皮岛,得到毛文龙信任,并大力唆使毛给皇太极写去了和议
信。但第一批使者于十一月出发,此时正是双方关系紧张之时,皇太极难以相信,斩之。
崇祯元年正月,毛文龙再次去信(即第一书),皇太极回心转意,派阔科等使者回访,
探讨和议的可能。
崇祯元年正月,王子登密信皇太极,大力鼓动皇太极开展和谈。
崇祯元年二月,双方达成初步的口头和议,互赠礼物(即第二书)。王子登也再次去密...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13 | 29 西汉时的王莽就其宗族而言,应该说是出身豪门:他父亲虽然早死,但他的几个伯
父、叔父在汉成帝时代一个个出将入相、封侯受赏,王氏一门可谓显赫之极。
但王莽本人的小家却是寒微之极:父亲早逝,只与母亲相依为命,靠亲戚周济生活
。但也正因此,王莽从小就养成、练就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本领,少年老成之极。无论心
中多么难过或气恼,但在亲戚长辈或外人面前,他都表现出十分愉悦、平和的样子,因
此颇为宗族中众人赏识。
有一次,他的大伯父病重,他得知后跑来,守候在病人床前,端药送水,守夜看护
,一连几个月衣不解带,蓬头垢面、惟悴不堪,简直比病人还“病人”,比亲儿子还“
亲儿子”。对此,台族上下无不夸赞,纷纷上书,为他请求封赏。
于是汉成帝封他一个新都侯称号,并命他任宫中侍卫,成了皇帝身边一位近臣。地
位高了,权力大了,但王莽从不露出半点骄矜懈怠神色,反而益发谦恭有礼一方面广为
结交公卿将相、名士大儒,一方面又赈济穷贫、轻财好施。而自己生活却十分俭朴,常
常吃荤菜,更不穿长袍大袖的礼服,只一身短打扮。于是朝野众人一致以一个“贤”字
称赞他。后来,他的叔父、大司马王根病逝,临终举他以...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2995 | 30 新史记·薄公子熙来列传
薄侯父少时随太祖转战南北,声位显赫。公子来自幼聪颖,起仕于辽东,官至商务大臣。
和谐六年,公子熙来主通商部,遭谪贬出京,封渝州侯。遂颁新政,恤民情,吟红歌,
整吏制。又召辽国旧部王君为都头。王至,兴新狱,斩文强,剿豪强,禁讼师,一时声
噪朝野。两广总督汪大海,愤其旧党羽皆遭薄公斩杀,愤愤然煽风点火,弄权于上下,
发檄文,递奏本,终策使贺太尉面奏御前,差东厂查办王君。情势陡变,公子或忌祸延
及己身,弃意起。和谐十年初,王革为文职,随从皆困,懑,于上元日星夜,伪装老妪
驾车遁至蜀都西洋会馆藏匿。公子急令渝州府尹追之。西馆恐惧,急电美帝奥巴马,翌
日逐出。 然公子力有不逮,王终由钦差押至京都。时值王储将西巡美欧,帝召长老院
议事,惴惴然不悦,近则忧其笼络民心而功高盖后主,远则忧其独树一帜生登基之变!
遂先遣温相昭示天下劝其反思,后使张御史代司其职罢其官爵。万民闻之皆愕然,惜之
者,讽之者,以拳击掌者,事不关己者不一而足。有村老集民谣记之:三月十五日,公
子遭罢免。王侯尚如此,布衣怎奈何维权? 俊才熙来,书存之子也
公子来遭温相斥... 阅读全帖 |
|
r****p 发帖数: 1854 | 31 说起大礼议,熟悉历史的同学第一印象都是嘉靖把大臣摁在地上打屁股。所谓“大礼议
”其实是“议大礼”,而“大礼”指的当皇位传承不是正常的父死子继时,如何给新皇
帝的已经死去的生父确定名分。如果新皇帝是政变上台那倒也干脆利落,一般是全面推
翻前任皇帝统治的合法性,追尊自己的生父皇帝。例如金海陵王完颜亮弑金熙宗篡位后
,不仅追尊自己的父亲完颜宗干为德宗皇帝,还降熙宗为东昏王。熙宗死去的爹,金徽
宗完颜宗峻也躺枪降为丰王。或者比如一些平稳的传承宋高宗-孝宗,大概是因为孝宗
从小被收养而且血统已经十分疏远,没听说孝宗有过什么为自己生父争名分的事情。
北魏后期帝系传承十分混乱,于是也出现了一起这样的大礼议事件。一场看似局限于朝
堂之上皇帝与大臣的口舌之争,在我看来却对北魏后期动荡的朝局有着火上加油的效果
,对后来陈庆之的神话北伐客观上也起到了不少的帮助。
灵太后胡氏愚蠢的将自己的亲子孝明帝元诩毒死后,不但给了尔朱荣以为孝明帝报仇的
借口进兵洛阳,还导致了北魏皇位继承出现真空(孝明帝无子,而且是其父宣武帝的独
子)。于是尔朱荣选择了孝文帝侄,彭城王元勰的第三子元子攸为傀儡 , 即北魏孝庄
帝。所以皇位...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32 一位拒绝明太祖征辟的“少数民族”真隐士
1379年(明洪武12年)秋冬之际,悄然隐居在江西进贤某乡村中的伯颜子中,忽然
受到来自县衙门的传唤。找上门来的本县衙役身后,还紧随着一名受当日主政江西全省
的南昌布政使沈立本派遣、专程前来找寻他的公差。临行前,沈立本曾叮嘱公差说:“
倘若带不回伯颜子中,你也不要再来见我”。所以那人不敢怠慢,从县城一路跟到北山
脚下的子中居所。
乍看起来,这还真像是一件大好事。原来太祖皇帝朱元璋新近君临天下,亟需能帮
他治理国家的各色人才,所以下诏“搜求博学老成之士”。诏书递到江西,沈立本便决
意把这个在元朝曾“四领乡荐”(即四次通过省级“乡试”、获得进京参加全国性“会
试”的功名)的色目书生列入他的举荐名单。村里人围在伯颜子中三间简陋的竹屋外面
交头接耳,都打心眼里为他高兴:这个“晨饘暮粥”、穷困孤独的老头,如今总算熬出
了一个模样来!
但是,面对“上面来人”软言细语、却又斩钉截铁的邀约,伯颜子中的心里充满了
懊伤。他懊悔自己选错了隐身埋名的地方。他本不是汉人,祖上来自西域,是作为由蒙
古人调发到中原汉地的远征军而被集体迁徙到华北的。自从蒙古征服南宋疆土以来,...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33 罗汝才之死
董骁涵
罗汝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在后来的历史记忆里,他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
《明史》里记载了《流贼列传》,其中只写了两个人:李自成、张献忠。因为他们
是流贼中少有的需要“独志其亡天下者”。
可是并没有罗汝才的列传。于是老罗的身影就渐渐消逝在远方,很久以后,大家只
记得差点坐了江山的李自成,差点杀光四川人的张献忠,并没有人记得罗汝才——一个
充满暴发户气质的快乐男人,比李自成真实,比张献忠善良。
《明史》的作者其实是很势利的,即便是在写“贼”,竟然也遵循“成王败寇”的
臭规律。当过“皇帝”的“贼”多写,不成气候的“贼”少写。唉,我常常掩卷太息,
大抵除了《史记》,其他史书的作者都是很势利的。我始终以为,《流贼列传》并没有
用心去定位“流贼”的概念。如果一伙人,居然是以“亡天下”为宗旨,那末,他们就
脱离了“流贼”,转变为“僭伪”。清季如张廷玉辈,尽可以去写篇《僭伪列传》。
有一次,看到有篇文章大胆地论断,明末流贼的核心人物并不是高迎祥、李自成、
张献忠,而是绰号“曹操”的罗汝...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3526 | 34 另外还有学者认为,蒙元试图改革基层政权,把忽里勒台的制度推到基层,结果死在中
国特色的宗法制度面前。这也是蒙元政治上破产的一个原因。中国下一次尝试铲除宗法
制,引入类似委员会议事制度是TG建国后的事了。
忽里勒台算是蒙古特色的共和制吧。 |
|
c***h 发帖数: 1862 | 35 柳直荀已被拷打至残废 竟仍被法西斯匪党判乱棍打死
从浪漫的《蝶恋花》到真实的柳直荀之死
作者:熊友渔
一九五七年五月,毛泽东填了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以缅怀
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此词所赠答之李淑一女士,正是柳直荀烈士之遗孀;而杨开
慧烈士,国人咸知,是正牌的毛夫人,可不是后来的姘妇白骨精。
杨开慧(1901-1930),乃名门闺秀、“窈窕淑女”,不幸“降兮北渚”,为
韶山冲泼皮毛泽东“目眇眇兮愁予”、进而“痞子好逑”起来。湖南痞子终 于在19
21年得手,旋令杨女过上颠沛惊恐的日子,还令其成为连续不间断的生育工具。有甚
者,1927年,毛泽东终于不耐寂寞,撇下了妻小累赘,飞身逸走 井冈山;更有甚
者,毛以“空间”混打“时间差”的牌,乘机另结新欢。杨开慧遂为湖南军阀何键所执
。据诗人萧三说,杨开慧“没有作过什么共产主义的活动”; 作家刘济昆也说“她是
典型的贤妻良母,从未祸国殃民”,也谈不上“革命”二字。但此时的她,“孤儿寡母
”地身陷囹圄,并被威逼脱离跟毛泽东的关系。
正当毛泽东在井冈山寨,与“革命新人”贺子珍(孰料她从此也步上了杨开慧的后尘)
共度革命的宴尔...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6 叶剑英晚年最重要谈话:亲贤臣远小人
大中小2014-11-16 06:53:18
多维历史
叶剑英晚年最重要的一次谈话是1982年上半年与胡启立的谈话,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政治
谈话。主要内容是强调党的集体领导,反对一言堂的问题。叶剑英认为,人的认识是有
局限性的。他援引诸葛亮的《前出师表》,要“亲贤臣,远小人”。叶剑英说,“文化
大革命”期间,连周恩来见毛泽东都很难,毛能不犯错误?本文选自2012年第2期《同
舟共进》,作者程冠军。全文如下。
叶剑英与邓小平
叶选基是叶帅的侄儿,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后一直生活在叶帅身边,直至1987年叶帅去
世。在粉碎“四人帮”和拨乱反正的岁月里,叶选基在叶帅身边亲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
的场景。为了解这些鲜活的历史瞬间,笔者多次走进位于京郊的叶选基先生寓所,聆听
这位71岁老人讲述粉碎“四人帮”、邓小平复出和拨乱反正中鲜为人知的内幕。
粉碎“四人帮”消息先通知王震、邓小平
眼前的叶选基虽已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却依然锋芒凸显。他身着一件黑色
呢绒夹克,显得略长的板刷平头棱角分明,头发黑而茂密且根根直竖,讲起话来言辞激
昂,面部表情丰富,手势幅度较大...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3871 | 37 要看最后谁得利最大吧,袁大头最冤,虽说他想称帝,但是他和宋教仁私交很好,认为
宋教仁是革命党里比较讲道理的,而且被杀当晚是他邀请宋教仁到北京去议事。
孙大炮,...呵呵,你们懂的,宋教仁被杀后他就义不容辞当了新派革命党的瓢把子,不
然哪里轮到他。
赵秉钧,此人名声极好,说了做代总理就是代,一天都不愿意多做。杀不杀宋教仁最后
他都不会再涉足政坛了。他最希望的就是平平安安选出正式总理和内阁然后干干净净做
交割。
陈其美,黑手套一枚,不是大佬,是元老,江湖地位很高,但是真要选总理,怎么也轮
不到他头上。
杀人凶手最后还从陈其美的军营跑了,最后被灭了口,死无对证。 |
|
B****s 发帖数: 5731 | 38 宋不能做总理,大批北洋官僚都不用下岗了,你说谁得利最大,呵呵。
宋教仁作为公认的候任总理,现任总统请去议事不是分内的是么?
袁大头和赵秉钧出大洋5万购买宋教仁在日本的刑事犯罪记录,这私交真是好啊。
赵秉钧被迫辞去总理之后改任直隶都督,看来直隶总督不是官。
陈其美始终坚持宋案应司法解决,应桂馨倒是被袁大头派人砍死在天津车站,确实是死
无对证。 |
|
c********i 发帖数: 695 | 39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首
霸王别姬,唱得山河为之动摇,世人不禁为霸王项羽的凄凉结局而悲恸。很多人更是认
为,霸王项羽自刎乌江边的结局是他在鸿门宴上的心慈手软造成的。如若当初鸿门宴上
,霸王采纳亚父范增的建议,于宴上取下刘邦首级,也许历史将会改写。其实不然,霸
王项羽并非只是有勇无谋的莽夫。若那时他草率取了刘邦首级,也许不等乌江自刎,他
也要早早四面楚歌了。所以说纵使最后是刘邦逼得项羽自刎乌江,而项羽鸿门宴上没取
其性命仍是明智之举。
其实仔细研读《史记》就会发现,笔者上面提出的言论并非无稽之谈。为解其中
之隐秘,接下来笔者将从鸿门宴前后的史实着手,来解密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秦始皇死后,秦帝国暴虐苛政,民不聊生,老百姓群起而反之,各路英雄皆起兵
逐鹿中原,欲取秦而代之。项梁、项羽叔侄起兵,推楚王孙熊心为怀王,恢复楚地,时
刘邦率众来投。因此时的秦军主力,一在南越拓土,一在长城守边,故六国诸侯军得以
借此机会整顿复兴。但不久,秦少府章邯率军平乱,先后打败并斩杀了陈胜、吴广、项
梁等人,又邀击诸侯于赵国,战局... 阅读全帖 |
|
q*****k 发帖数: 586 | 40 康熙皇帝幼年即位,朝政大权由顾命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鳖拜四大臣操
纵,其中鳌拜最为跋扈。鳌拜在执掌朝政大权的同时,野心勃勃,多方罗织党羽,排除
异己。他重私轻公;对于讨好者积极荐举提拔,对于有不同政见或不相好者则设法加以
陷害,从中央到地方安插了不少心腹。
在鳌拜威势日趋显赫的情况下,他日益骄横,不但对下属百官,乃至对部院大臣也
是轻则辱骂,重则治罪;康熙不允,他竟然“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挥拳捶胸,疾言
厉色,根本不把康熙当皇帝看在眼里,所做所为有甚于太上皇。
康熙是颇具才能和远大抱负的帝王,虽然这时年轻,倍受以鳌拜为首的大臣制约、
要挟,但他不会甘心充当傀儡的。尤其是对鳌拜身穿黄袍,席下藏刀,欲加害自己的作
法,自然是不能容忍的。当然,针对私党满天下,权力倾朝野的鳌拜,康熙如果与之公
开斗争是不行的。这种情况下,康熙只能暂时忍受屈辱,寻机智取,因此他不得不采取
瞒天过海之计。
在经常的君臣会面时,康熙对鳌拜总是毕恭毕敬,表现出很谦恭的样子。在鳖拜托
病不朝之时,还亲自去鳌拜家里探视,妤言慰劳。在这些表面现象的隐蔽下,康熙积极
培植自己的势力。为了除掉鳌拜且不让鳌拜觉察,... 阅读全帖 |
|
g*****p 发帖数: 790 | 41 在中国数千年的帝王史上,超过八十岁的长寿皇帝有三位:一是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活了八十六岁;二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享年八十二岁,而乾隆皇帝终年则为八十九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其实,乾隆是众所周知的好色成性、纵情声色的风流皇帝,他不仅拥有三宫六院,宫中美女如云,佳丽荟萃,而且六下江南还留下无数风流香艳的历史传说;晚年他与一个异族美女香妃的浪漫传奇,更让后人领略了他的风流好色世上无人能及。俗话说,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那么,乾隆如此风流成性、纵情声色,为什么能成为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呢?
乾隆第一任皇后富察氏是他还未做皇帝的时候就迎娶的嫡福晋。但是,他竟是与富察氏的嫂嫂暗度陈仓,如胶似漆,结果气得皇后一命归西去了。这是乾隆十三年二月里的事。到了乾隆十五年八月,册立乌喇那拉氏贵妃娘娘为新皇后,但他却在秦淮河上的风流快活,把新皇后气得寻死觅活,结果把头上的万缕青丝一古脑儿剪干净,以示抗议。不久,这位乌喇那拉氏皇后也泪尽血枯,命丧黄泉。
当时,在乾隆的后宫中,还有一位宠妃,就是电视连续剧《环珠格格》中所说的那位知书达理的令妃娘娘。这位令妃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当皇后乌拉那拉氏与乾隆的关... 阅读全帖 |
|
B******1 发帖数: 296 | 42 蒋干游说周瑜,经《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生动描写,广为人们知晓。据裴松之在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所引注的《江表传》记载,曹操遣蒋干游说周瑜确有其事,
大致内容如下:
当初曹操听说周瑜年少有美才,以为可以通过游说把周瑜说动,于是秘密派遣九江人蒋
干去见周瑜。蒋干穿着布衣葛巾,以个人身份见周瑜,周瑜热情相迎,当即对蒋干说:
“子翼(蒋干字)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蒋干借故否认,推说自己跟周
瑜是同一州里,阔别多年,前来叙旧,并作参观。周瑜款待蒋干后告辞去办事,让蒋干
独自住了三天。临别时,周瑜请蒋干参观其军营、军库,设宴饯行,称说自己遇到了知
己之主,君臣十分相得,表示决不会有所动摇。蒋干只是笑着听周瑜表达心志,始终没
有说一句游说之辞。回见曹操时,蒋干说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把他离间。
以上是蒋干游说周瑜的全过程,从这个过程看,蒋干只是白走了一趟。
蒋干是九江人,当时为曹操的幕宾。汉九江与周瑜老家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
,同属扬州,所以蒋干自称跟周瑜是同州里的老乡,两人并有过交往。这可能是曹操派
遣他去游说周瑜的一个原因。再是蒋干这人很有口才,《江表传》称其有仪容,...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3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
2015-08-28 11:57:10
几十年来,1959年庐山会议史料文献浩如烟海,各界公认李锐著《庐山会议实录》贡献
最巨。湖南教育出版社在1989年那个特殊而敏感的年代推出李锐所著《庐山会议实录》
,不仅填补了再现庐山会议这段真实历史的空白,还让世人见识了湖南出版人敢为人先
的胆略。此书发行以后被抢购一空,随即被禁。
查了一下好像回首论坛还没有这个资料,网络上也没有在线阅读版本。把我的PDF转成
文字,换行没有换好,大家将就着看吧:)
前言
1959年的庐山会议,已经过去
30多年了。
庐山之变影响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至深且巨,阶级斗争的理论与实
践从此升级,引入党内,直到中央领导层,终于导致十年动乱的到来。
1980年秋,讨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稿时,
关于庐山会议,我曾作过一个较长的发言(《简报》刊出两万余字)。当时
就有中央领导同志催我,将这段史实尽快详细写出,否则,许多真相后代
难以弄清。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者,自己也觉得义不容辞。但由于工作繁忙
及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动笔。现在利用在青岛消夏的时间,将已经收集和
整理过的资料编写出来。... 阅读全帖 |
|
s**x 发帖数: 266 | 44 西施
西施浣纱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吴被灭后,越王勾践班师回朝,携西施以归。越王勾践的夫人潜使人引出,负以大石沉于江中,曰:“此亡国之物,留之何用?”后人不知其事,讹传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遂有“载去西施岂无意?恐留倾国误君王”之句。又有言范蠡恐越王复迷其色,乃以计沉于江中,此是错误的说法。
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流传开来。中国历史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因此她排第一毫无疑问。
貂蝉
貂蝉画像貂蝉,在关汉卿的剧本里记载此女名为任红昌,山西并州(今忻州)人。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 阅读全帖 |
|
g*****7 发帖数: 111 | 45 转自:http://weibo.com/p/1001603919554249142738
当年张士诚(宋江)南宋之余党,“十八条扁担起义”浙江。因弟弟被朱元璋俘虏,伪
降元朝,不久再度公开反元,最后亡于朱元璋。其手下著作《水浒传》,以纪念死亡的
兄弟。
朱元璋(曹操)挟元天子以令诸侯,与张士诚(刘备),陈友谅(孙权)逐鹿中原,最
终朱元璋夺取天下,定都金陵。岂料二代以后,儿子朱槺(司马炎)夺位,弃金陵,建
都北京。此《三国演义》也。
洪武大帝(朱槺)定都北京后,岂料三代之后,朱祁镇“天子御国门”,在土木堡之
变中被瓦剌俘虏,期间其兄弟朱祁钰代政。朱祁镇被放回后,一翻争夺,终于拿回皇位
。谁料这一争夺,竟闹得三代后断子绝孙。
无奈何,只好到湖北寻得兴献王朱厚熜,即嘉靖(美猴王)。终是外来的和尚难念经
,这嘉靖(美猴王)因著名的“大礼议事件”被众人敲打,而后又因嘉靖二十一年 “
壬寅宫变”,几死于宫女之手,最后在嘉靖二十六年腊月的“西宫大火”中,全身烧焦
,双目失明,变成了真正的孙悟空。从此压与五行山下,被人炼丹修仙。所幸张居正(
唐僧)来救,嘉靖(孙悟空)尚能苟且偷生。但嘉靖被张居正带上...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12685 | 46 海日,你好。
下雨,不好去院子里活动,就写信吧。
上次信上,曾说,我要开始读赵纪彬写的《论语初[新]探》。现在,已经读完了
。要问我的感想,我的回答是:孔夫子非批不可,把孔老二批倒也不易。
孔夫子影响深远,并不是他是什么十全十美的圣人,学问没人超过,适应千秋万代
。但是,在总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剥削阶级如何处理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奴隶主各个集
团之间的矛盾,如何巩固衰落的奴隶制,是做了不少工作。他的思想是唯心论,不适应
当时新起来的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的需要,所以到处宣传,也没有多少销路。但是随着封
建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汉武帝开始感觉到孔夫子这一套对封建主很有用处,因为都
是剥削阶级,改造起来也不太难。于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封建社会从兴盛,直到它的
末期,孔夫子的声望越来越高,总是革新派反对的对象,总是保守势力的工具。到了近
代,这种斗争仍在继续。80年前的五四运动又一次进入斗争高潮。批孔又一次提上议事
日程。最近,我读到几篇纪念五四的文章,也多半肯定批孔的必要性,但更多地放在当
时批孔“过头”方面。几乎没有一篇文章说到当前批孔的必要性。许多人谈话,倒说要
崇拜孔夫子,攻击五四的批孔,应当...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12685 | 47 海日,你好。
下雨,不好去院子里活动,就写信吧。
上次信上,曾说,我要开始读赵纪彬写的《论语初[新]探》。现在,已经读完了
。要问我的感想,我的回答是:孔夫子非批不可,把孔老二批倒也不易。
孔夫子影响深远,并不是他是什么十全十美的圣人,学问没人超过,适应千秋万代
。但是,在总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剥削阶级如何处理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奴隶主各个集
团之间的矛盾,如何巩固衰落的奴隶制,是做了不少工作。他的思想是唯心论,不适应
当时新起来的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的需要,所以到处宣传,也没有多少销路。但是随着封
建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汉武帝开始感觉到孔夫子这一套对封建主很有用处,因为都
是剥削阶级,改造起来也不太难。于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封建社会从兴盛,直到它的
末期,孔夫子的声望越来越高,总是革新派反对的对象,总是保守势力的工具。到了近
代,这种斗争仍在继续。80年前的五四运动又一次进入斗争高潮。批孔又一次提上议事
日程。最近,我读到几篇纪念五四的文章,也多半肯定批孔的必要性,但更多地放在当
时批孔“过头”方面。几乎没有一篇文章说到当前批孔的必要性。许多人谈话,倒说要
崇拜孔夫子,攻击五四的批孔,应当...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9589 | 48 在辛亥革命名人中,袁世凯是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这不仅因为他身为满清重臣,却倒
戈逼退皇帝,实行共和;更因他又一度恢复帝制,过了 83天皇帝瘾;还因他被指与日
本签署丧权辱国《二十一条》,以及派人刺杀革命党人宋教仁,备受后人诟病。
「历史不能只由胜利者来书写!」袁世凯的嫡孙、现年 73岁的袁家诚在天津接受
《苹果》记者专访时,对百年来压在其祖父头上三项罪名极之不服,向记者展示有袁世
凯朱笔批示的《二十一条》影印本,力证祖父蒙寃。
「你看,事关丧权辱国的条文,我爷爷都打叉,拒绝接受。」袁家诚指,袁世凯在
日本最后通牒下,被迫签了部份条款,但绝不是教科书所指二十一条,「弱国无外交,
当时情况下我爷爷已尽最大努力;实际上,当时孙中山与日本的关系,才对中国构成危
险!」
袁家诚透露,中央电视台《走向共和》编导早前去日本拍孙中山资料,在档案馆看
到孙与日本人签的文件,大意是只要日本人帮革命党推翻满清,新政府将保证日本在中
国东三省的利益,「编导回来跟我说,看后惊得一身冷汗,不知道怎麽处理!你说,我
爷爷和孙中山,究竟谁在卖国?」
说到袁世凯当皇帝,袁家诚指祖父是想学日本、英国君主立宪。「他认为由封... 阅读全帖 |
|
w********9 发帖数: 8613 | 49 孙宅巍:论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认定的历史演变
2011-09-05 10:41:33作者:孙宅巍
近年来,日本一部分顽固坚持军国主义立场的右翼势力,为了否定南京大屠杀暴行,
制造了种种奇谈怪论,竭尽颠倒黑白之能事。其中,认为中国方面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
人数“随意变化”,便成了他们进行翻案活动的重要依据。1984年,日本拓殖大学讲师田
中正明在《“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中,一口气列举了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等地
区15种书报、资料中30万人、42万人、20万人、几十万人、10万人、30~40万人等6种
不同的数字,认为它们“如同恶性肿瘤般地不断出现,而且开始不受约束,随意变化”[1]
。1998年,日本亚细亚大学东中野修道教授在《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一书中,专门列
出一章,列举中外军事法庭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提出过的不完全相同的南京大屠杀遇
难人数,指责法庭“判决的内容”“不停地变化”,“不管其(按,指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具体数字多少,只要能够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刑,也就达到他们的目的”[2]。同年,日
本退休职员松村俊夫在《南京大屠杀大疑问》一书中,也列举中国方面关于南京大屠...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50 虽然之前知道吴先生名字,但今天读来仍然感慨万端。感谢啊!
这里通过吴先生转给王友琴女士一个文革受难者名字。他姓俞,他儿子叫俞建国。据说
因为解放前给国民党干过,文革时怕被整,他先砍了自己一刀,然后投了新疆伊犁河自
尽。他在的单位当时叫新疆伊宁国营734厂。
作者: 吴仁华,真正的历史学者!
曾经听说,日本人不承认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不承认在南京实施的惨绝人寰的大
屠杀的理由是,中国人拿不出真正的有板有眼的证据来。虽然觉得日本人的理由太荒谬
,但是,再一细想,就觉得日本人的理由在法律上完全站得住脚。今天,当我们怀念六
四事件27周年之际,我们--作为战争与和平时期一样受到压迫甚至屠杀的中国百姓-
-必须具备上述日本人的思维而有所行动。因为,将来总有一天,当中共因其六四事件
而应当被彻底清算的时候,就必须吃一堑长一智,避免再次因为拿不出象样的证据而无
法在法律上处罚制裁压迫者/屠杀者的尴尬。吴仁华先生的先见之明和高人之举已经帮
助中国受压迫/被屠杀的百姓找到了他们被害的法律上的切实有效的充分证据,为日后
推翻独裁的中共奠定了最扎实可靠的事实基础。此一壮举,足可载入史册!
吴先生是真正的...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