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论诗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l*****d
发帖数: 7963
1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看来先帝与诗站颇有宿怨
宿怨是没有的。就诗论诗而已。
w*****n
发帖数: 937
2
就诗论诗,不谈黑粉。
感觉第一首比较正面,第二首刺的味道更重一些。
鹅池中令这个典故貌似不太对,殷浩常称殷中军,没当过中书令吧,中令有些不伦不类
,而且雪满不可解。放狗搜了一下,可能是雪夜入蔡州的李愬。
鹅池
1.相传为晋王羲之养鹅处。在浙江绍兴戒珠寺前。寺即羲之旧宅。
2.《旧唐书.李愬传》:"自张柴行七十里,比至悬瓠城,夜半,雪愈甚。近城有鹅鸭池
,訴令惊击之,以杂其声。"后以"鹅池"为掩袭的典实。
(2).《旧唐书·李愬传》:“自 张柴 行七十里,比至 悬瓠城 ,夜半,雪愈甚。近城
有鹅鸭池, 愬 令惊击之,以杂其声。”后以“鹅池”为掩袭的典实。 明 孙承宗 《
阳关引》词:“把眼前飞絮,学作鹅池雪。待四方勘定,直北迎节归。”
http://cidian.xpcha.com/611g3cdw30b.html
你们继续,呵呵
d**********2
发帖数: 831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李敖的诗
和李敖就诗论诗岂不是和鲁迅比跑步?
比个公允点的,
李敖余光中人格高下泾渭分明。
S***n
发帖数: 2932
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三首宋诗, 两个妙人
不知道
:目
我是史盲。。。
丽狼说曾巩这两首不怎么样,就诗论诗你以为如何?
我读到的时候真是都在末句那里研前一亮。
王令也是放着对比我觉得好玩就凑成一个坑了。。。
f*******y
发帖数: 8358
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这我就明白了,这样看确实是好诗。
但不是我的泰普。
我要是看到这种诗,直接放到回收站里去了。呵呵
f*******y
发帖数: 8358
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写得太隐讳了,读了半天才读懂。
是不是这样的诗就是好诗?
f*******y
发帖数: 8358
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这首飘,李白的诗都飘。
当然,是好诗。劲道略欠。
M*********m
发帖数: 2024
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两个人是不同风格。“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清新俊逸是李白诗歌的特征。不像
杜诗,其中充满了承载的沉重,李诗激起的是对自我,自我追求的肯定。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到,“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
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他一生都在寻找着一种远离
尘嚣的仙境,现在得到了,是多么美好;然而笔锋急转直下,“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
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任何
追求,最终,都不过是幻梦一场,难道不是么?然后,他说出了自己生命的最强音,“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为了金钱、权力、美貌而摧眉折腰,自己
的人格得不到尊重,这是什么?这不也是一场梦么?那我为什么要这样生活呢?与杜诗
相互呼应,李诗是人生的另外一极。
f*******y
发帖数: 8358
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细微兄分析的好,我需要慢慢体会。
我觉得喜欢什么样的诗,和人的性格关系很大。
有的诗,没有共鸣,写得再好也不觉得好。
s*p
发帖数: 3865
1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俺觉得看你的品诗评诗也是一种享受.
拜读完了你贴的几个link, 有收获, 但觉得还不够系统.
h****t
发帖数: 1640
11
孙琴安先生曾说:不迷信大家,不轻视小家。就诗论诗。
l*****d
发帖数: 7963
12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茶酒谈诗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
“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
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
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
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
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因为“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
,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用“失”比“映”和“隐”又好在何处呢?因为“失”字
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根据这一典故,扶比拂好,不必改了
h*********r
发帖数: 7786
13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论诗版的经费问题
很有道理,我就是滥发包子,主要是我不懂诗,看不出好坏来。看来以后这活还是得找
个懂诗的人来做。

比如
M******8
发帖数: 8425
1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学版的论诗标准----论抄袭
很好很好。。。。。。凡是白丁的,一律是“化用”;别人的,一律是“格格不入抄袭
”。。。。白丁的“抄袭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l*******u
发帖数: 2496
1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学版的论诗标准----论抄袭
这个坑不错, 大有潜力深挖一下.不过你把矛头指向文学版有些不妥,建议仅仅就"论抄
袭的标准"这个问题和MMJJ个人商榷一下.
a*********7
发帖数: 30080
1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学版的论诗标准----论抄袭
嗯,有的是这样的,原句不怎么出名,被化用之后成经典了。以前看过几个著名的例子
的,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在网上搜了一下,居然找到一篇不知是什么学位的毕业论文
,就是讨论这个事情的:
试论宋词对唐诗的化用及其文化解读
http://www.lw23.com/paper_138136561/
其中提到东坡的水调歌头,
这时的北宋词仍有美酒盘桓其间,但已绝非五代醉生梦死的载体,而是和高洁而又略带
感伤、孤独的环境一起构成一种感人至深的意境,借以传达对人生的体悟和浩叹,别是
一番心曲。苏轼那首冠绝古今的中秋词,即是这一衍化过程的里程碑。它只有九句,可
点化的唐诗却有四处之多,它们是: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已悟化城非乐界,不知今夕是何年。
——戴叔伦《二灵寺守岁》
惟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
——许浑《怀江南同志》
呵呵,果然是好大一个坑啊
l*****9
发帖数: 2009
1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学版的论诗标准----论抄袭
就单论抄袭他说得也不对啊,何况其他
k***g
发帖数: 7244
1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学版的论诗标准----论抄袭
哦,我说的存档部分是“近期热点”,我以为你是从那里翻出来的;
你说的这个目录不是我管理的,我没有发言权,你问 Microsystem 吧,这个合集应该
是他收录入诗集目录里的;
合集本身是我作的,和诗社没有任何关系,是中秋的包子贴,我也不知清楚为什么会收
录在《龙吟诗社专集》,不过同目录下还有同样和诗社毫无关系的 04年的帖子“zz李
杜比较论札记”,所以可能是当时的操作失误,但是你就此认为 mccoysunny 抄袭辛弃
疾,实在太搞笑了点儿
j******n
发帖数: 21641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宋尚诗:喜欢鲁迅的四个理由
最近翻北大文学教材当代部分发现重点谈了王贾陈(忠实)三位
我很好奇,后来发现他们另外编了一本更广的,目录如下,可以看出王朔再怎么哗众取宠,
他是一座绕不过去的丰碑,包括样板戏等等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鲁迅研究四题
一、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二、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三、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
四、如何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第二讲 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一、如何消除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
二、知人论诗读《女神》
三、郭沫若研究概况
第三讲 茅盾研究中的“矛盾”
一、茅盾研究概况
二、茅盾的文学主张
三、《子夜》分析
四、茅盾的艺术风格
第四讲 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昧”
一、如何理解老舍“市民世界”的文化反思
二、《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第五讲 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一、曹禺研究概况
二、曹禺话剧的诗意特征
三、曹禺话剧艺术的其他几个特征
四、对几个有争议的戏剧人物的艺术剖析
第六讲 沈从文与“京派”文学
一、关于“京派”
二、沈从文的文学理想与城乡对... 阅读全帖
n****4
发帖数: 12553
20
来自主题: Joke版 - 转:弃婴按剑论诗,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ifepristone (弃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好端端的帖子都被删,现在是文盲治版了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21 21:18:16 2017, 美东)
我肏
你真以为买提现在真是成了初中文化嫖客的天堂,没一个文化人了?
你的帖子被删,是因为你无耻地篡改了Tagore的诗
“你的披纱将褪落到脚上。
来吧,如果你要闲坐,到我的湖上来吧。”
.."
n****4
发帖数: 12553
21
来自主题: Joke版 - 转:弃婴按剑论诗,
《弃婴摸着小刀翻着百度找碴批诗》
M*********m
发帖数: 2024
2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戏题盘石》王维
可怜盘石临水泉,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有评论到,“结尾两语,似浮泛,实空灵,使人徐徐得到一种清新秀丽的艺术享受。”
为什么是似浮泛,实空灵呢?春风落花,意象用得太频,所以显得浮泛。可是,风送落
花,到底是因为作者独酌,春风送来的安慰?还是风送落花,伴我幽独?悠悠的,似着
又不着,所以说是用笔空灵。
从诗歌的标准来说,五古讲求古朴简奥。李白,王维,孟浩然都是此中高手。后来演变
到温庭筠,才变得绮丽起来。写古朴简奥的古风,要靠作者对古文的理解。古绝是梁楷
、倪瓒的减笔山水,重要的不是画了什么,而是墨色浓淡中勾勒出的意趣。有人崇拜日
本的枯山水,其实是不懂古绝,崇拜一种虚无的诡异。:)
王维的小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前两句作铺垫,都是俗语,构成了要问的原因,后面写出思念的人的地点,最后一句,
问花不问人,构成了“诗”的所有味道。不问人,因为心中不敢问,“近乡情更怯”,
怕知道结局,然而又渴望知道自己朝思暮想的人现在如何。问绮窗前的寒梅,希望听到
寒梅一样的那个人的消息,构成了很深的波折。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
f*******y
发帖数: 8358
2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最难的恐怕是收放自如,用什么手法还在其次。
但是我对于太空灵的诗欣赏不来,像是蚊子哼哼,不知道哼的啥。
M*********m
发帖数: 2024
2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是,其实没有必要避字。苏轼说过,文章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只要是字眼用得
恰到好处,准确精当,就能体物写志,随物赋形。这也就是所谓的“辞达而已矣”。写
诗撰文,字眼贴切,自然是当仁不让,没有必要避字。
h****t
发帖数: 1640
2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楼上的好久不见啊。。。
这些诗,都是以很淡的笔调,写深沉的情感;如同清茶,得“品”得“思”,才领略其味。不是辣椒和陈醋,一入口就知道是酸是辣。
b*****l
发帖数: 9499
2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空山松子落”是典型的禅宗的影响。你经历过那个时刻么?寂静无人的树林里,松塔
或者小果子落下来,掉在地上的声音。。。
这个意象,扩展出来,太多诗了。比如说松尾芭蕉的著名俳句:
古池や
蛙飛びこむ
水の音
电影里也经常用到这种意象。

想到
语也
f*******y
发帖数: 8358
2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我觉得好的诗,由浅入深,由淡转浓,一开始清淡的铺垫,引人入胜,层层铺垫,浓墨
重彩,直到最后千里决堤,一发不可收拾。这时候读者就魂飞魄散了。
f*******y
发帖数: 8358
2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我觉得杜甫的登高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劲道当真是碎玉断金了。
我找不出李白有哪首可以和这首匹敌的。
其他诗和这首比起来,就和蚊子哼哼一样。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M*********m
发帖数: 2024
2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你说的是不完全的。诗歌确实是表达诗人的某种想法,然而,不是直接的表达,而是艺
术的表达。怎样做是艺术的呢?这就是诗歌成为艺术的核心问题。
有人说,你乱讲。诗歌就是“发而为声,颂而成言,我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率性
之谓道”么。。。我就要任着我的性情来,至于别人么,你们都要适应我。还有人说,
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大众说话都是直来直去的,所以,诗歌艺术也是要直来直去的。
等等。。。看似都很有道理,其实,其论证的逻辑非常不清晰。
诗歌要表达一个人的真性情,也只有这种真实才能承担起诗歌的美学意义。皮之不存,
毛将焉在?然而,这个“真”是体验世界时的真,是表达时的诚,而诗歌的美,需要描
绘、揭示这种复杂的现实中的生存体验。在那个复杂的经验世界里,人与事都不再具有
明确的形体。那是一个无名的世界,只有当一个人用语言去捕捉,将之确定下来,那个
世界才表露出形体。诗语言,就是要通过各种形象,唤醒一个沉睡的意识,告诉他人,
我说的不是这个,不是一个简单的什么,而是那个,一种未知,或者像顾城所说的,一
个世界的本体。维特根斯坦也说过类似的话,“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可以简单地告诉
你。可我无法告诉你我凝视
f*******y
发帖数: 8358
3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你这样说,诗便无好坏之分。
b*****l
发帖数: 9499
3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诗仙和诗圣啊,老杜的诗,有圣者气象,千古以来,没人可比。
t****r
发帖数: 592
3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赫赫,今天突然想起来几首诗,是李贺的。你喜欢杜甫那种沉郁的风格,李贺这几首,
虽然不是沉郁,但是恨意之浓,也够劲道的吧 :-)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t****r
发帖数: 592
3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嗯,我是比较花心的,每个诗人都有各自强烈的特点,我都喜欢。。。:-)
昨天和朋友说一首诗,以为是王安石的,今天查了一下,还是苏轼的。苏轼的诗词里总
包含一种幽默。他的临江仙里,居然还有“家童鼻息已如雷,敲门都不应”。。。:-)
昨天和朋友提到的苏轼的诗也是,讽刺味很浓,却又极有生活气息: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M******8
发帖数: 8425
3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更可玩味的是王维晚年写“平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深可玩味。他早年“
相逢意气”俨然一游侠少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热肠可见;然后因祸入狱,
幸裴秀才通风,才作诗免于一难;辋川和裴秀才唱和往来,两集并传;偶尔有“怅然吟
式微”,猛志虽无多,隐约有惆怅;至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等等,在禅书林下终于得到心灵上的宁
静;然而为何如此,他最后自己说“不向空门何处消”,实在是。。。。值得玩味
b*****l
发帖数: 9499
3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说王维,就不得不说安史之乱时他接受伪职一事。这件事,对王维的打击相当大。一棒
槌把他彻底打进空门了。
怎么说呢?ws,懦弱。和同时代殉国的张巡(“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颜杲卿
父子(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比,那叫个一水啊。
王维的不幸,在于生于繁华安乐的年代,却突然被迫做出降或死的抉择。降的那个刹那
,他作为读书人的风骨就此摧折。即使后来他没有被过分追究 -- 毕竟降的官员太多了
-- 但这骨头接不上了。再像时人一样说些大话空话,也是徒惹人笑。
所以,他晚年的诗,和早期比起来,特色就在于:对世事的破灭感,厌倦甚至逃避,对
自我的绝望和鄙夷,和把佛法当作唯一的救生稻草,唯一的寄托。
在想,前世后世那些言之振振侃侃的诸公,如果也放在刀架下做个抉择,降的可能性更
大吧。降后又逢光复,所谓“反复其辱”,再做诗文,想来也就收敛了吧。
又想,如果我在那里,生死之间,如何抉择?
又记起,道德文章堪夸第一的钱谦益老先生,国破时,被柳如是相约投水殉国,生死一
线的那刻,一样的退缩,谢曰:老了,水太凉。初读时笑骂。再读时思量。现在重读,
唯有痛哭 。
b*****l
发帖数: 9499
3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是啊是啊,读书人做文做诗,最好大言;一旦放在刀口,要兑现,真的很难。
而这么 ws 过一次后,真的很难再大言而不惭了。
过去无知,读这些故事,尤其是晚明那些人,那些事,可以开心褒贬;现在以身设想,
顿觉自己如果在当年,多半同样 ws 啊。
谈到钱谦益和柳如是,不能不提一句陈子龙。陈子龙 27 岁时,遇见了 17 岁的柳如是
,相恋于松江南楼。后屡次起兵抗清,兵败投水自尽,时年 35 岁。陈柳当年若能结为
连理,堪称侠侣啊。
老爸当年很喜欢陈子龙的词,我也跟风。贴一首儿女情长的,写于他殉国的那年。情事
,国事,天下事,江南那些旧事。
江城子(病起春尽)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b*****l
发帖数: 9499
3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容易啊。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所以,一旦负心,欺世盗名容易,欺自己的这颗心
,难啊。诗言志,读诗,观心,会心,此外别无他物。哪怕再粗鄙的字句,如那句“无
使尨也吠”,风情已万种;再雕琢的辞藻,没有背后那个东西,也如同精美的印刷的商
业包装纸。
贴个在历史版贴过的裹脚布 :) 当时是小小玉出的题。同主题下面还有篇极酸腐的,不
好意思贴上来,link 是:
http://www.mitbbs.com/article3/History/31224004_3_tn.html
题目是:

xixi,我最中意的隋唐坑~
就是尧君素和屈突通了,一人从了李唐,飞黄腾达,成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一人宁死
不从,最后身死困城;这两个人,孰是孰非呢?
屈突通从好的方面说,弃暗投明,从坏的方面说,不忠不义;
尧君素从好的方面说,忠贞不二,从坏的方面说,助纣为虐;
你觉得谁更可取呢?:P
发信人: AuldLangSyne (Auld),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挖个小坑:从还是不从?:P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20 12:51:39 2009)
都投降,那社会就缺
M******8
发帖数: 8425
3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这诗倒不错,有想和一首的冲动:)
M******8
发帖数: 8425
3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摸摸,主要就是河马兄想给陈和柳当个月老,然后他家传喜欢陈的诗,然后俺看到陈在
将死之前的作品,十分感动。。。然后河马兄又贴了首就
M******8
发帖数: 8425
4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俺贴了,不过俺作诗以“温柔敦厚”为目标,离道家风骨甚远,就是给大家笑一笑,有
点有趣的东西:)
p*********y
发帖数: 1617
41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论诗版的经费问题
原来是这样,那我是歪打正着了,想起在诗版激动过一阵,不知有没有打扰各位,就捐
了点。
红点也是挺费心的。。
s*p
发帖数: 3865
4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是啊。 是个好玩的人。
上次微细所提到的苏轼成名作 刑赏忠厚之至论, 还有个8挂。 其中“当尧之时,皋陶
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
,而乐尧用刑之宽。” 用典有误。 主考官欧阳文忠特意问苏轼出处,苏轼回答:“何
须出处”
让我想到宝玉的理直气壮: 偏偏你们能杜撰,我就不能杜撰?
M******8
发帖数: 8425
4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随笔论诗
河马兄论的极是,极透彻。
钱谦益集中有一首:“埋没英雄芳草地,耗磨岁序夕阳天。洞房清夜秋灯里,共简庄周
说剑篇”。而且据说在清入关后,他还秘密资助过反清义军。
张巡对南八说:“男儿死耳。。。”,南八说:“将以有 为也。。。”不过还是选择
了死。
“千古艰难唯一死”。真的很难。而且“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当有选择的时候
,更难。不管王维,钱谦益,他们当时如何想,总之人性总有懦弱,倒也不忍心再过苛
责。
l*******u
发帖数: 2496
44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以前看过的诗词故事:
诸家评李
[当代]哈哈儿整理

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首称。盖气骨高举,不失《颂》咏、《风》刺之
道。(吴融《禅月集序》)
歌诗之风,荡来久矣。大抵丧于南朝,坏于陈叔宝。然今之业是者,苟不能求古于
建安,即江左矣;苟不能求丽于于江左,即南朝矣。或过为艳伤丽病者,即南朝之罪人
也。吾唐来有业是者,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
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皮日休《刘枣强碑文》)
张碧,贞元中人,自序其诗云:碧尝读《李长吉集》,谓春拆红翠,闢开蛰户,其
奇峭者不可攻也。及览李太白辞,天与俱高,青且无际,鹍触巨海,澜涛怒翻,则观长
吉之篇,若陟嵩之巅视诸阜者耶!(计有功《唐诗纪事》)。
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马端临《文献通
考》)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严羽《
沧浪诗话》)
世传杜甫诗,天才也;李白诗,仙才也;长吉诗,鬼才也。(《迂斋诗话》)
唐人以李白为天才绝,白乐天人才绝,李贺鬼才绝。(《海录碎事》)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论钱钟书不是一流学者 (ZZ)
论钱钟书不是一流学者

by Jacqueline

前些年有些人对钱钟书的指责大都不着边际:指责老钱没有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人家是书斋里的学者,又不是职业学运分子;说他学问做得太小,没有自己建构一
套思想体系云云,则完全是近年来学风虚浮的反映——人人谈思想,无人做学问,
整天云遮雾罩地空谈没有任何内容的大理论,误导学生。

反之,赞誉钱钟书的读者多佩服他学贯中西,通晓多门外语,旁征博引,论证
严谨,高山仰止。然而在我看来,钱钟书的问题恰恰全都出在考据学的严谨上。
举《谈艺录》我随手翻到的三个例子:

1)(六)神韵之附说八 钱氏好为比较文学,将中西相似或暗合的说法罗列比对。
此处言西洋mind与soul之殊,一通眼花缭乱的引文之后,云“Nous也,Animus也,
Geist也,Mind也,皆宋學家所謂義理之心也。[Lucretius,III,140之consilium
及menten.] 而Psyche也,Anima也,Seele也,Soul也,皆宋學家所謂知覺血氣
之心,[Lucretius,III,121之vita.]亦即陳清瀾《學蔀通辨》斥...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陈寅恪:论韩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六億人民齊躍進, 十年國慶共歡騰),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陈寅恪:论韩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 13:15:11 2012, 美东)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4616/note/208286045/
陈寅恪:论韩愈
2012-04-05 01:33:42
论韩愈
陈寅恪
古今论韩愈者众矣,誉之者固多,而讥之者亦不少。讥之者之言则昌黎所谓“蚍蜉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者(昌黎集五调张籍诗),不待赘辩,即誉之者亦未中肯綮。今
出新意,仿僧徒诠释佛经之体,分为六门,以证明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至
昌黎之诗文为世所习诵,故略举一二,藉以见例,无取详备也。
一曰: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观两汉经学传授之记载,即可知
也。南北朝之旧禅学已采用阿育王经传等书,伪作付法藏因缘传,已证明其学说之传授
。至唐代之新禅宗,特标教外别传之旨,以自矜异,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统,证明其
渊源之所...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寅恪:论韩愈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4616/note/208286045/
陈寅恪:论韩愈
2012-04-05 01:33:42
论韩愈
陈寅恪
古今论韩愈者众矣,誉之者固多,而讥之者亦不少。讥之者之言则昌黎所谓“蚍蜉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者(昌黎集五调张籍诗),不待赘辩,即誉之者亦未中肯綮。今
出新意,仿僧徒诠释佛经之体,分为六门,以证明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至
昌黎之诗文为世所习诵,故略举一二,藉以见例,无取详备也。
一曰: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观两汉经学传授之记载,即可知
也。南北朝之旧禅学已采用阿育王经传等书,伪作付法藏因缘传,已证明其学说之传授
。至唐代之新禅宗,特标教外别传之旨,以自矜异,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统,证明其
渊源之所从来,以压倒同时之旧学派,此点关系吾国之佛教史,人所共知,又其事不在
本文范围,是以亦可不必涉及,唯就退之有关者略言之。
昌黎集一一原道略云: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8
来自主题: Salon版 - 陈寅恪:论韩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六億人民齊躍進, 十年國慶共歡騰),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陈寅恪:论韩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 13:15:11 2012, 美东)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4616/note/208286045/
陈寅恪:论韩愈
2012-04-05 01:33:42
论韩愈
陈寅恪
古今论韩愈者众矣,誉之者固多,而讥之者亦不少。讥之者之言则昌黎所谓“蚍蜉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者(昌黎集五调张籍诗),不待赘辩,即誉之者亦未中肯綮。今
出新意,仿僧徒诠释佛经之体,分为六门,以证明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至
昌黎之诗文为世所习诵,故略举一二,藉以见例,无取详备也。
一曰: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观两汉经学传授之记载,即可知
也。南北朝之旧禅学已采用阿育王经传等书,伪作付法藏因缘传,已证明其学说之传授
。至唐代之新禅宗,特标教外别传之旨,以自矜异,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统,证明其
渊源之所...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9
来自主题: HuNan版 - 陈寅恪:论韩愈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4616/note/208286045/
陈寅恪:论韩愈
2012-04-05 01:33:42
论韩愈
陈寅恪
古今论韩愈者众矣,誉之者固多,而讥之者亦不少。讥之者之言则昌黎所谓“蚍蜉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者(昌黎集五调张籍诗),不待赘辩,即誉之者亦未中肯綮。今
出新意,仿僧徒诠释佛经之体,分为六门,以证明昌黎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至
昌黎之诗文为世所习诵,故略举一二,藉以见例,无取详备也。
一曰: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以征信于人,观两汉经学传授之记载,即可知
也。南北朝之旧禅学已采用阿育王经传等书,伪作付法藏因缘传,已证明其学说之传授
。至唐代之新禅宗,特标教外别传之旨,以自矜异,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统,证明其
渊源之所从来,以压倒同时之旧学派,此点关系吾国之佛教史,人所共知,又其事不在
本文范围,是以亦可不必涉及,唯就退之有关者略言之。
昌黎集一一原道略云: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50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