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费正清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m********y
发帖数: 21909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说中国近代史上的汉学家吧
除了写性史的那位,还有谁?
费正清算一个。
s*****j
发帖数: 6435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读长征 – 序
我读长征 – 序.
这是版上”我读历史”活动的一篇征文. 版主 S tationCC上任后搞了不少活动, 不过
好象大家积极性不高. 我来支持一下. 本来答应版主上个月交稿, 不过前一段太忙.
还好能在截止期前赶出来, 希望还能有钱拿.
我常来这个版. 说实话, 这个版叫”史海钩沉”有点名不副实, 大半都是中国近代史,
里面国共之争又占了大半, 当然这些话题比较容易有观众. 但这点正和我胃口, 我主
要关心的是土地革命战争史. 顺代也看看别的时期的党史.
版上很多牛人, 两位版副: lgw 和 vespers都很牛. 虎肉和李将军对吵架的执着也令
人难忘. tongyu的”闲话水浒”我很推崇, 不过不好意思, 看的网上版本, 没花钱买
书. 这几年在版上学到不少东西, 也找到不少乐子, 现在写篇征文,也算是为活跃版面
做做贡献.
我开始看书也就近几年的事, 边上有个哈佛燕京图书馆, 号称美国最大的中文图书馆之
一. 旁边还有一个费正清图书馆(不过不外借, 我只进去考察过一次, 好多怪货). 而
且一次借的书不限, 半年还, 好痛快! 不好意思, show off一下...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1257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读长征 --- 综述类 I
把杨的《哈佛15年》翻了一下,他对费正清89后出来批评共产党也有意见,写得很委婉。
至少写这本书的98年,杨认为应从中国稳定发展的大局谅解共产党的64镇压。
索氏因为批评64镇压,
失去了他和杨尚昆的友谊,从此就没法像以前那样接触中国的资料了。
海外中国研究的学者,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敢于直言批评tg了,无它,得罪了tg就去不
了中国,拿不到中国的一首资料。
T****7
发帖数: 307
4
你们俩说得很好啊!
其实文理科无所谓,文科里认真扎实的大佬以及严肃的学者,与科学家们在格物致知的
道路上,是志同道合的。猴妈喜爱的胡博士“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历史学领域里基
本上是越来越走在小心求证的道路上。喜爱玩“大”历史的主要也就是黄老先生之属。
而老黄被边缘化得非常厉害,他自己认为是遭到了费学霸一派的打压,嘿嘿。当然,黄
先生在演义评书界大红大紫,坊间知道黄仁宇的大约远远多过知道费正清的。
吾生也有涯,穷天地之奥,天上地下事一概全知的梦想,实在是太狂妄。能够在知识的
大海边有幸捡起几个贝壳,就很不错了。
s******8
发帖数: 7105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谈谈毛时代三次“大下岗”
不少人认为下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的产物,但是事实上中共早有下岗的传统。根据
我跟一些长辈的了解,在毛时代就有三次下岗高潮。
第一次大下岗就解放一两年后。这次大下岗主要对象是前国民党工作人员、城市的
失业人员以及转业军人。 由于重所周知的原因,中共对前国民党工作人员很不信任,
所以在接管政府完成以后就逐渐把前国民党的工作人员替换,高级工作换成低级工作,
低级工作直接解雇,变成失业人员。另外由于朝鲜战结束,不再需要大量军队,所以这
些军人也没事干了。除了这两类人之外,城市还有因为战乱、社会变更产生的大量无业
人员,所以中共无法安置这些人,只好把他们送到农村。我有两个亲戚,一个是军人,
另一个是失业人员都是此时送会农村种地的。
第二次就是大跃进结束后,中共经济、粮食都很紧张,所以就大规模裁剪人员。
第三次就是知青下乡,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这三次下岗的原因都因为经济不好或者是政治原因,其特点就是把大量城市人员送
到农村,给点安置费就不管了。至于这些人是否有农业技能、家族的支持帮助就不是中
共政府考虑的了。这些“下岗”人员总数多达几千万(见附件 《当代中国逆城市...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6
【 阿波罗新闻网2011-05-29讯】 
1978年北京民主墙运动是文革后中国的第一线民主曙光,次年被邓小平镇压。当局随即
发文件禁止非法组织非法刊物
1949年以来的中国,是否存在着一个与官方提供的主流历史叙述不同的历史版本?中华
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的历史真相究竟何在?西方主要汉学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叙述
的缺陷又是什么?从地下民刊的发生发展演变,生生不息,死而复生的磨难过程去透视
这段历史的秘密,就是英国伦敦威士敏特大学博士生邵江自许的使命。
接下来要问的问题是:在一个极权社会里,存在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不受党
团资助的民刊,如果存在,它们是以何种形式存在,是以何种方式传播,办刊者又承担
了多大的风险?他们为什么要承受生命危险办刊,民刊的意义何在?民刊在网络时代的
发展前景又在哪里?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邵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他刚刚完成有关中国地下民刊的博士论文。
法广:我想请您简略地陈述一下,您为什么要研究民刊?
邵江:中共统治大家可以把它叫做极权制度或者党国制度。它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屏
蔽、边缘、甚至摧毁民间那一段独立的历史和反抗的历史。同...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吴佩孚的复杂人生
[GLOW=255,RED,2]“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入租界”―――北平沦陷后,吴佩孚
在北平居所留影。[/GLOW]
□李洁(青岛)
“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
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
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
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
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董必武
中国近代史上不乏书生领军大获成功的例子,清朝的曾国藩是一个,李鸿章是一个
,无疑,民国初年的吴佩孚也算其一。
北洋军人多不读书,所以,吴的秀才出身就成了很让人羡慕的履历。吴佩孚成为威
风八面的“孚威上将军”后,军政界多当面以“玉帅”、“吴二哥”恭维之,背后却全
起哄叫他“吴秀才”,他也欣然默认了。美国史学家费正清显然也看重这个北洋军人的
文化背景,干脆称吴为“学者军阀”。
南北战争中的吴佩孚
民国初期,“吴佩孚”这三个字是无法擦掉的,报章上隔三岔五地就会出现这个名
字。
想当年,吴佩孚是何等威风!...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2888
8
简单search了一下,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报告,包括中共元老薄一波。
据中科院的报告:“三年困难时期,因粮食大幅度减产,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足而
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本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
组,《生存与发展》第39页,科学出版社,1989。)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说:“1958年—1960年间的大跃进,这场国家的灾难,是直
接由毛主席造成的。最后大约2000万到3000万人由于缺乏营养的灾荒而丧生”( 费正
清:《伟大的中国革命》第353页)
美国人口学家科尔在1984年出版的《从1952年到1982年中国人口的急剧变化》一
书,估计我国在1958到1963年超线性死亡(非正常死亡)人口约为2700万(2680)。
原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现任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教授在1986年的计算
是1700万(1697万)。(参见蒋正华、李楠:《中国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校正》《西安交
通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对以上两位的数字进行比较研究,他发现科尔多算了约
500万,蒋正华少算了约500万。他认为应该是2200万 (《中共党史...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2888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死亡人口
网上吵的两方,我自己觉得:
支持死很多人的(1000-3000万),有很多的政治或者学术界的大老:比如薄一波,人大
副委员长万里, 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 美国人口学家科尔, 人
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廖盖隆,袁隆
平,等等。我看到的官方资料,科学院,社科院,都有报道支持这种观点。
支持这些观点的有体制内体制外出版发表的很多学术论文,用模型或者其他论证1000-
3000万的非正常死亡。
反对死很多人的,似乎就没有重量级的人,或者就没有真实的人,似乎都是网络上的id
,比如什么数学,mitbbs的Irrational(Herzog)。而且,也没有严格的学术文章发表出
来,论证死亡人口远远少于1000-3000万。我到现在还没有看到真名实姓的文章,发表
出来的,证明死亡人口远远少于1000-3000万的。
如果这就是一个科学问题,一方是大批的科学家严肃的论文发表,一方就是网络上的id
发发帖子,你说我信谁?你说我不相信权威,难道相信不知道阿猫阿狗的id?
f*******5
发帖数: 1815
10
前两天在隔壁文化论坛谈金庸与古龙,谈完后又去把网站有关金庸的帖子统统调出来看
了一番,看到3年前《南方周末》采访金庸的访谈录、李勇的《武侠小说作者金庸的投
机和伪善 》以及云儿的《金庸与基本法》。这些文字我过去都没看过,看完后不禁仰
天长叹,深为金庸扼腕。
我当然知道不断有人骂金庸,说他伪善,说他媚共,说他出卖港民利益。特别是在香港
制定《基本法》那阵子,当地媒体除了左派阵地之外,当真是恨之入骨。有篇文章的题
目我至今难忘:《查良镛倚天屠民记》,那骂得非常巧妙、生动而且准确,唯妙唯肖地
画出了一个仗势欺人的公门鹰爪孙。但毕竟事不关己,我始终不太明白港民在和“北大
人”争什么,所以也没往心里去。直到前两天看了上面所说的三篇文字,这才深受触动
,仔细盘点了金庸一番。
众所周知,无庸置疑(又让小钟痛恨了,对不起阿),本人是个臭名昭著的金迷,爱上
这种登不得大雅之堂的俗文学,实在有点不好意西。好在还有云儿垫底──我再堕落也
没到她小人家那份儿上,居然喜欢倪匡(卫斯理)的伪“科幻”和高阳的历史小说,细
细。
不过,好歹算是个稍知西方文明的读者,我喜欢的主要是金庸小说的艺术技巧,和文字
载运的教化...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1
不知道有人贴过这个没有。高文谦写的《晚年周恩來》由美国明镜出版社2003年4月初
版,颇引起争议。朋友寄给我这篇采访报道,我看得囫囵吞枣,总体感觉挺中肯。印象
深的两点,一是江青说的“我是主席的一条狗,主席让我去咬谁,我就去咬谁”。把一
切坏事都推给江青的说法是不对的,江青不过是奉旨行事,有时操之过急,但基本思想
是出自毛泽东的。
二是作者整体评价周恩来时引用的邓小平的两句话:第一句是“如果没有总理的话,文
革的结果可能更糟。”第二句是“如果没有总理,文革也许不会拖那么长。”这个我也
觉得很中肯。
以下是BBC的采访报道:
今天是1976年中国四五运动27周年纪念日。
27 年前的今天,中国民众以悼念去世不久的中国总理周恩来的方式来表达对文革不满
的活动,在清明节这一天达到了高潮,中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聚集了百万民众,虽
然这一天以中共高层主政的激进派下令对示威群众进行的镇压而结束,但这一天也预示
了半年后激进派倒台、文革结束、毛泽东神像倒塌等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事件的征兆。不过,这一天也同时宣告了中共神坛上另一尊神像定制打造过程的开始
:文革后逐渐在中共高层占上风的所... 阅读全帖
w****l
发帖数: 6122
12
柯庆施半路溜之大吉,哈哈哈。
吉鸿昌与柯庆施联手“讨蒋”攻北平
2008-11-25 10:40:23 来源: 网易历史综合 网友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吉鸿昌、方振武,政委柯庆施领着上万大军南下进攻北平,结果在何应钦围剿
之下兵败溃散。
二黑/文
央视10套《探索.发现》近日播了纪录片《抗日同盟军》比较客观地记述了长城抗战,
察北抗战的历史。
把该片内容记录如下,和大家分享。
9.18以后,日本人占领了东北,还占领了热河(今天河北承德那里)。与老蒋军阀混
战中失败的冯玉祥也看准时机,“与共产党合作”,收集原来西北军旧部和杂牌军,在
张家口成立了“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其实,这只部队里很多人就是地下党,党还了
派了干部指导这支队伍。(事实上,西北军跟共产党的关系本来就很深。)
这支“名不正,言不顺”的军队被老蒋勒令整编,其中主力原来西北军的宋哲元收为29
路军(也是就是七七事变的主角),冯玉祥再次隐居泰山。还有少数部队当了土匪。
还有就是方振武、吉鸿昌的手下,此时反对“收编”,不愿放弃“抗日同盟军”的旗号
。当时,吉已经是共产党员,此时索性拉下脸来,部队里亮出了所有共产党人...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3
http://www.aisixiang.com/data/3048.html
●孔寒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向社会主义的苏联“一边倒”的重大决策。
表面上看,这中国党一方的选择。然而从深层次上看,“一边倒”可以说是三方面选择
的结果,即苏联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美国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中共在美苏之间
的选择。当然,这三种选择的地位和重要性也不是平起平坐的,最关键的无疑是中国党
自己做出的选择,而利益、情感取舍上最复杂的则是苏联做出的选择。另外,这些选择
并非一蹴而就,其历程大体上是从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反映的也正是
这一时期极其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外交关系。不管哪种选择对后来的中苏关系、
中美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说苏联在中国的选择。
或许都是共产党、都信仰马克思主义、又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一般人的眼里,苏联支
持中国共产党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实际上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苏联政府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之间的国
家关系,另一方面是苏联共产党通过共产国际而与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关系。二...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国民党部队没有逃兵?
哈哈哈哈,又百度出剑桥民国史了,哈哈哈你看过剑桥民国史么?啊
看过么?说说看呀
剑桥民国史的主编费正清是个什么东西,就看他在1972年访问共产中国后说的话就好了:
——————
中共在中国进行的是一场“影响深远的道德十字军远征”,把人性引导到“自我牺牲和
为别人服务的方向”。
统治中国的不是法律,而是道德典范,这可以为美国社会提供榜样。
——————
哈哈哈哈哈,剑桥民国史,也是1400万月经的老材料了,百度的东西还以为新大陆呢哈
哈哈。新警察吧。
新警察啊,你到底读过剑桥民国史吗?你见哪个像样的民国史学家,靠剑桥民国史来研
究历史?
哈哈哈哈哈哈哈
f*******5
发帖数: 1815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国民党部队没有逃兵?
呵呵, 阿Q嘴硬啊, 费正清是匪諜, 白修德是匪諜, 《剑桥中华民国史》也是匪諜
蒋梦麟昵? 他可是国民党啊. 常校长昵? 他可是作了关于"水旱黄汤"权威性的重要
讲话.
k******k
发帖数: 6800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国民党部队没有逃兵?
哈哈哈哈哈,你到底看没看过剑桥民国史哟?这个问题这么尴尬吗?哈哈哈哈
费正清是什么个东西,多少了解点历史的都知道,你不知道,你怪谁呢?
连这都不知道还敢来历史版?哈哈哈哈
还蒋梦麟,你读过蒋梦麟的那本书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又要以沉默,来抗议我的追根问底了吧
k******k
发帖数: 6800
17
嘿嘿嘿嘿~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775145.html
发信人: fongfong5 (fongfong5),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为什么国民党部队没有逃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11 20:09:06 2012, 美东)
呵呵, 阿Q嘴硬啊, 费正清是匪諜, 白修德是匪諜, 《剑桥中华民国史》也是匪諜
s******g
发帖数: 3841
18
一边粉毛,一边又觉得洋大人写的史才是信史,正好有个亲共的洋大人,正中下怀?
c*****1
发帖数: 3240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你这人怎么说话的?
☆─────────────────────────────────────☆
truth (民主·枫林·桃园·红卫) 于 (Fri Apr 27 04:01:55 2012, 美东) 提到:
http://gaogeli.blshe.com/post/1892/37526
一、军政部长何应钦追问:近千万壮丁哪去了
二、各级兵役司令官叫苦:“逃兵太多”
三、各级长官难言之隐:“层层吃缺贪污”
四、兵役司令官承认:“没有把新兵看成是人”
五、兵役视察真相:“传令嘉奖”抓壮丁
六、北大校长揭露:送到部队的壮丁只有四分之一
七、《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一半士兵开小差或非战斗死亡
八、流沙河家乡兵役科长交代:贫苦民众惨遭蹂躏无处哭诉
九、兵役机关正式公文披露:如是“吃”壮丁
十、老百姓亲眼目睹:如此虐、杀壮丁
十一、国内外权威人士:壮丁非正常减员500万至1000万人
十二、按国民政府公布数据计算:壮丁非正常减员801万人
十三、美国人判断:受虐待致死的壮丁多于阵亡士兵
十四、朱德的历史结论:国民党战场连战皆北的症结所在
十五、起义官兵的灵魂裂变:泪血大控诉
十六、叩问“许多学者”:...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20
扯阿,美国关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学术研究,50年后基本就消失了。
中国在政治上的变化,其历史上的必然性,成了一个禁忌。
费正清及其喽罗们,也就用扯淡来装一个中国研究的门面
黄仁宇基本上还是生产方式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式
失业是肯定的
b****r
发帖数: 2555
21
费正清看不上老黄,他去哈佛耶鲁啥的是没指望的。
a*******e
发帖数: 3897
22
看来费正清这厮是个学霸啊,难道当时全美汉学研究都是出自这老东西门下?
o*****h
发帖数: 2082
23
何类似于杨振宁,有货,我行我素,脾气火爆,不善于与人合作
张貌似忠厚,实质上也是一个学霸,偶尔也玩点小阴招
当然学术上两人各有所长,见仁见智
黄就是那本万历十五年吵红的,实质上和张、何之类差了至少一个档次,学历史的家,
非历史学的家
费正清的书比较有名的有US & China,类似于通俗读物,但也有他自己的一点观点,出
发点还是从美国的角度怎样处理中国的问题,个人感觉此书写得很圆滑(不知道这个词
是否恰当)
h***i
发帖数: 89031
24
费正清及一帮扯淡的汉学家,就不信中国的政治变化是历史必然的
挖空心思得闲扯淡
C*******r
发帖数: 10345
25
汉学家一大群就是二逼胡扯骗funding。俺读过最强的其实是魏复古,虽然理论应用的
限制比他自己承认的要窄,但毕竟是大学问家的手笔。俺对费正清这种毫无兴趣。
M******8
发帖数: 10589
26
于晓华
【题记:我正在构思一本书《中国经济危机史》。本文草稿作为该书的第一篇文章,欢
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今后会陆续登载,主要内容包括康熙时期经济萎缩,鸦片战争前
和经济,太平天国和经济危机,洋务运动和经济危机,上海橡胶泡沫和清朝灭亡,抗日
战争和民国通货膨胀等。】
关于明朝灭亡的解释很多,大多从政治,军事,瘟疫或者气候变化等角度去研究,鲜有
从经济角度去解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近,重读明朝末年的经济史,认为明朝
灭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从经济的角度解释。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成读书笔记,和
大家分享。
明朝两大经济政策的转变
明朝朱元璋开国时从经济政策面定下了两条规则:(1)使用‘大明宝钞’的纸钞,禁
止金银作为货币使用;(2)实行严格的海禁,禁止出海贸易和捕鱼,所谓「尺板不得
出海」。朱元璋实施这样的鸵鸟政策,是有其政治背景。 禁止金银作为货币,一方面
沿袭了元朝的传统,政府可以加强对民间经济的控制,另一方面白银在元朝被政府大量
掠夺,运送到中亚交易,使得白银在现实交易中,可能存量不足。实施海禁的目的是为
了打击走私和海盗。
但是,这两条不合现实的禁令,在经历一段时间后都逐步废...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27
国民党败退台湾:初期的窘境 【修订版】
作者:论语1972.2
自从李宗仁1949年1月21日代理总统之后,中华民国南京政府的军事、政治形势稳定了3
个月,但随后急剧恶化。4月20日,解放军启动渡江作战,5月27日,上海失守;10月1
日北京人民政府成立,12月8日,行政院长阎锡山决定将中央政府迁离大陆,从此,台
北成为中国继广州、重庆后的第3个临时首都。12月10日,蒋介石于凤凰山机场注视着
满山敌军的逼近而黯然飞离成都、驻节台北。1950年3月27日,西康省西昌失守,标志
着国军在大陆成建制的军事抵抗就此崩溃,自此开启了国民党孤守金马台澎地区的历史
新页。当时台湾的处境究竟如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作考察:
首先,是国内政治人心的总体崩溃。1949年11月20日代总统李宗仁因其根据地广西失守
,便声称“胃病宿疾突发,便血不止”而经香港“赴美就医”。其时滇黔川康渝尚算完
整,但基于宪法第36条“总统统率全国陆海空军”的规定,李的擅离职守导致国家军事
指挥系统被从根破坏,而下野总统蒋介石竟矜于名节拒绝复职,因为军队国家化的原则
,作为国民党总裁的蒋又无法指挥军队,导致国军高层无政府...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526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xide (iner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Schoenhals的文革史怎么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3 13:57:37 2013, 美东)
有看过的么?合著者是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头儿 Roderick MacFarquhar。
c***r
发帖数: 4631
29
据说实际是因为以John S. Service为首的一批China hands造成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S._Servi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na_Hands
还有一个说法是三个John造成的,这三个John是:John Service, John Fairbank(又
名费正清), and "John" Kai-shek
K**********n
发帖数: 10466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TFollowerII (铿锵), 信区: USANews
标 题: 西安事变真相∶张学良糊涂死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1 09:44:38 2014, 美东)
西安事变真相∶张学良糊涂死了——假英雄、假将军、假基督徒
曹长青
(编者按∶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78周年,西安事变这段历史被中共完全扭曲,这篇在张
学良2001年底去世之际写的文章,旨在通过评介张学良,使读者对西安事变有一个更接
近真实的了解。)
谈中国近代史,离不开国共两党;而研究国共两党史,离不开西安事变,因它是两党关
系的转捩点;但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活到101岁,就是不肯说出事变内幕,直到10
月14日去世,把他知道的秘密带进了坟墓。
自1936年西安事变至今65年中,海内外出版了很多关于这一事件的书籍,截止1991年底
,仅中国就已出版了23种;另外还有张学良接受各种媒体采访的谈话。但海峡两岸对张
学良的评价却像黑、白那样两极∶中国大陆把他誉为“民族英雄”,台湾定他为“历史
罪人”(解除党禁报禁后,台湾已有不同声音)。
到底...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1
牺牲胡耀邦赵紫阳 透视邓小平“祭坛”哲学
大中小2015-03-18 22:22:51
多维历史
与偏爱神坛的中共“伟大领袖、导师、统帅、舵手”毛泽东不同,邓小平偏爱“祭坛”
。所有与邓发生亲密关系的人和事,都或迟或早要被供上祭坛,成为他政治目标——实
现四化的牺牲品。《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在书中指出,“邓小平不跟他任命的人发
展私人关系,即使对提拔到高层的人也是如此。”六四事件前供职于中共中央办公厅的
学者吴稼祥撰文《<邓小平时代>:为中国强大甘愿受难的人》,剖析了邓小平与众不同
的执政心理,他认为“前半生都被党内激进派整的他(邓小平),80岁后开始激进:
1986年急切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激起同年学潮;1987年急切提出全面价格改革,导致物
价飞涨……胡为前者埋单,赵为后者背锅。邓小平不是神,他是一个想通过自我牺牲来
完成自我救赎,通过自我救赎,来救赎他的党和他的国家的悲剧英雄。”
1980年8月21日、23日,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对毛泽东的历史
地位作了重新评价
有两个原因,促使我答应邀请,谈谈我读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的感想:第一,我是中
国大陆最早的邓小平思...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32
《史学月刊》2014年第10期 作者:万明
【内容提要】迄 今对明代中国财政史最重要而且也是最流行的成说之一,是黄仁宇
的“洪武型财政”说,由此将明代中国视为“不能在数目上管理的国家”的典型。“洪
武型财政” 说滥觞于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其中对明代财政
史的基本评价是保守、僵化与倒退。这种评价有失公允。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学术理路
出 发,结合近年对于明代赋役与财政改革的实证研究,特别是对《万历会计录》整理与
研究的结论,可以看出,“洪武型财政”说不仅受到西方中心论史观的影响,而 且忽视了
明朝中央大型财政数据文献的利用,致使立论根据严重不足,对一些基本史实存在误解。
实际上,晚明中国已处在由传统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过 渡期。
【关键词】16世纪;明代财政史;洪武型财政;史观;方法论;重新检讨
一、引言
财 政改革历来是惊心动魄的,处于社会转型、制度变迁、世界巨变关键时期的16世
纪明代财政史,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在研究史的回顾中,我们看到一个二律悖反的 现象:
一方面对于张居正改革和一条鞭法的高度评价基本成为学界的共识,另一方面对于16世
纪明代财政乃至整...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21077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aibugui (昵称太短!),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3000万邓小平抢粮竟然不是海日原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26 16:43:22 2016, 美东)
.人类空前大劫难的元凶邓小平——饿死人事件之我见之八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5
-04-30 11:57:52)转载▼
标签: 股票
饿死人事件,作为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的邓小平难辞其咎。其实,他才是真正的
罪魁祸首。
一、浮夸风始作俑者之一
令人深恶痛绝的浮夸风,始作俑者就是刘少奇和邓小平。而邓小平与刘少奇相比,则有
过之而无不及。
1、1958年9月底,邓小平视察了哈尔滨近郊的金星人民公社、双城县的幸福人民公社、
盖平县的太阳升人民公社后指出:“目前是一个出奇迹的时代,全国粮食产量今年可能
增产100%以上,而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增长不过百分之几十甚至只有二、三十。这样一比
较,东北的农业就还没有翻身。(《人民日报》,1958年10月1日)
2、邓小平到吉林永吉县视察时,对该县作出明确指示:“要求每人平均要...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4
共识网 | 马双有:孙经先的谎言还能支撑多久?
孙经先先生在指斥“大跃进饿死3000万是重大谣言”的同时,又编造了更大的离奇的谣
言,他的“户口漏报说”“营养性死亡”让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都感到荒唐可笑。然而
这离奇的谣言居然得到了某些官办媒体的支持,也得到了少数极左人士的追捧,但是却
遭到了绝大多数亲历者、知情者和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的强烈反对和驳斥。有些人出于
义愤,在网上痛骂孙先生是“无良教授”“禽兽不如”“卑鄙无耻”“反人类分子”“
疯狗狂吠”“不得好死”“法西斯分子”“南京大屠杀日本人留下的孽种”“应当钉在
历史的耻辱住上”……
据说孙先生看到这些谩骂,心中十分生气,准备向法院起诉,控告这些诽谤罪和侮辱罪
,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笔者看了却十分好笑。上述谩骂确实有些过激,不靠谱,真所谓狗血喷头,难以忍受。
但是孙先生却不必生气,因为咱制造的谣言,发明的观点,太离谱了,太可气了,让几
亿农民怒不可遏,??心痛恨!
你想想,现在五六十以上的老农民都经历过那几年饿得头晕眼花、饿得痛不欲生的苦难
经历。他们从饿死人的黑洞里爬出来了,但是他们的不少亲属朋友、邻居却在痛苦的饥
饿中死去了。...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5
抢粮与暴乱:大饥荒中农民的反抗
——大饥荒中农民的反应
一些人不仅否认大饥荒“饿死三千万”,也对大饥荒的严重程度提出质疑,其理由之一
是,如果发生了大饥荒,为何看不到农民的抗争?事实上,1958-1962年间,中国的农
民曾有过大量抗争,只是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其抗争方式与过去有所不同。
1958年大跃进中毛泽东在李井泉陪同下视察亩产4万斤的郫县(图源:维基百科公有领
域)
1958-1962年间,中国发生了大饥荒。近年,出现了否定发生大饥荒的思潮,有些人不
仅否认大饥荒“饿死三千万”,也对大饥荒的严重程度提出质疑,其理由之一是,如果
发生了大饥荒,为何看不到农民的抗争?的确,历史上一旦发生大饥荒,农民为了活命
,会抢粮,骚乱,乃至爆发起义,历史上不乏这类记载。在1958-1962年间,由于特殊
的历史条件,农民的抗争与历史有所不同,但这不等于说历史上发生的事在这几年间不
存在。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以后编纂、出版的地方志中,对大饥荒中农民的抗争也有
所透露,而在官方档案和当时的新华社内参中,则有更多的详细记录。不妨看看如下例
子:
(一)抢粮
大饥荒期间,抢粮事件在全国各地不断发...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5601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小波.刘的三百年殖民地理论
(香港《解放月报》1988年12月号金钟文)
文坛“黑马”刘晓波——刘晓波答记者问
作者按:自从刘晓波在本报亮相以来,我期待着和他见面。11月27日(1988年),他结
束在挪威的讲学,应夏威夷大学之邀,途经香港,逗留几日,接受了解放月报的专访,
下面是根据录音整理的访问记录。
今年6月,北师大举行刘晓波博士论文“审美与人的自由”的答辩会,九位全国一流的
教授专家一致同意授予刘晓波文学博士学位。但是,这篇访问中的刘晓波,没有表示一
点学者的拘谨和斯文,而是更像一名顽强地表现自己观念的“愤怒青年”或“思考青年
”。他的激烈和尖锐来自于世界观的成熟,他的勇敢无畏则显示了和中国思想界主流派
的深刻代沟,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台湾六十年代的李敖。
如果推刘晓波为当代中国反叛的青年一代的理论代表,他是当之无愧的。因此,这篇访
问记录值得推广给所有关注中国发展和青年一代状况的人士一读。
问:您在大陆被视为一匹“黑马”,言论“偏激”,他们怎么会放你出来的呢?
刘晓波:我出国没感到多大阻力,手续办得非常顺利。邀请递上去,先由系里批准,再
由学校批,我只去过国家教委两次,一次送材料,一次拿护照与签证。这在中国...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香港解放月报采访刘晓波全文
香港《解放月报》1988年12月号
香港《解放月报》1988年12月号
2010-08-08 20:54:23
文坛“黑马”刘
——刘答香港记者问
金钟
作者按:自从刘在本报亮相以来,我期待着和他见面。11月27日,他结束在挪威的讲学
,应夏威夷大学之邀,途经香港,逗留几日,接受了解放月报的专访,下面是根据录音
整理的访问记录。
今年6月,北师大举行刘博士论文“审美与人的自由”的答辩会,九位全国一流的
教授专家一致同意授予刘文学博士学位。但是,这篇访问中的刘,没有表示一点学者的
拘谨和斯文,而是更像一名顽强地表现自己观念的“愤怒青年”或“思考青年”。他的
激烈和尖锐来自于世界观的成熟,他的勇敢无畏则显示了和中国思想界主流派的深刻代
沟,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台湾六十年代的李敖。
如果推刘为当代中国反叛的青年一代的理论代表,他是当之无愧的。因此,这篇访
问记录值得推广给所有关注中国发展和青年一代状况的人士一读。
问:您在大陆被视为一匹“黑马”,言论“偏激”,他们怎么会放你出来的呢?
刘:我出国没感到多大阻力,手续办得非常顺利。邀请递上去,先由系里批准,再由学
校批,我只去过国家教委两次,一次送... 阅读全帖
E*********e
发帖数: 2686
38
刘晓波著名言论:中国至少需要被殖民三百年 解放月报
作者按:自从刘晓波在本报亮相以来,我期待着和他见面。11月27日,他结束在挪
威的讲学,应夏威夷大学之邀,途经香港,逗留几日,接受了解放月报的专访,下面是
根据录音整理的访问记录。
今年6月,北师大举行刘晓波博士论文“审美与人的自由”的答辩会,九位全国一
流的教授专家一致同意授予刘晓波文学博士学位。但是,这篇访问中的刘晓波,没有表
示一点学者的拘谨和斯文,而是更像一名顽强地表现自己观念的“愤怒青年”或“思考
青年”。他的激烈和尖锐来自于世界观的成熟,他的勇敢无畏则显示了和中国思想界主
流派的深刻代沟,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台湾六十年代的李敖。
如果推刘晓波为当代中国反叛的青年一代的理论代表,他是当之无愧的。因此,这
篇访问记录值得推广给所有关注中国发展和青年一代状况的人士一读。
问:您在大陆被视为一匹“黑马”,言论“偏激”,他们怎么会放你出来的呢?
刘晓波:我出国没感到多大阻力,手续办得非常顺利。邀请递上去,先由系里批准
,再由学校批,我只去过国家教委两次,一次送材料,一次拿护照与签证。这在中国人
中是非常顺利的,人家出国不知道要跑多少趟,...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4506
39
刘晓波:我仍然说,他们的汉学家中98%是废物,学素质极差,很多人在向中国政府谄
媚,他们与中国的关系有很大的功利成分,他们不是学者。我比较喜欢的是如澳大利亚
的李克曼,美国的费正清,他们真正是搞了中国问题,他们对中国采取一种冷 眼旁观
的超脱态度,但现在不少汉学家,如德国的、瑞典的、北欧的,他们既不了解自己的文
化,也不了解中国,中国的东西看得很少,只是喜欢某个作家,研究他 的东西而已,
至少我知道奥斯陆大学东亚系教授的水平是误人子弟的,包括语言能力。我对他们说,
你们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有如中国人研究越南文学、朝鲜文学的 水平。那位邀请我去
的汉学家说,我是第一个被他们邀请又对他们不客气的中国人。
z***y
发帖数: 13818
40
看了一下,这个人的确是牛人,敢想敢说。是个真汉子。
他就算是作为纯粹的学者,也有得诺奖的资格。思想的确是很前卫,就是放在今天来看
,仍然前卫。
万分佩服。
***********************************************
刘晓波著名言论:中国至少需要被殖民三百年
(香港《解放月报》1988年12月号全文)
作者按:自从刘晓波在本报亮相以来,我期待着和他见面。他结束在挪威的讲学,应夏
威夷大学之邀,途经香港,逗留几日,接受了解放月报的专访,下面是根据录音整理的
访问记录。
(北师大举行刘晓波博士论文“审美与人的自由”的答辩会,九位全国一流的教授专家
一致同意授予刘晓波文学博士学位。但是,这篇访问中的刘晓波,没有表示一 点学者
的拘谨和斯文,而是更像一名顽强地表现自己观念的“愤怒青年”或“思考青年”。他
的激烈和尖锐来自于世界观的成熟,他的勇敢无畏则显示了和中国思想 界主流派的深
刻代沟,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台湾六十年代的李敖。)
如果推刘晓波为当代中国反叛的青年一代的理论代表,他是当之无愧的。因此,这篇访
问记录值得推广给所有关注中国发展和青年一代状况的人士一读...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41
亚洲周刊
中国悄然兴起沙龙热,北京的三味书屋、单向街、传知行、UCCA、雨枫书馆,上海的读
品,广州的凸凹酒吧与新媒体女性沙龙、成都的草堂读书会、香港的Co-China、序言书
室等,讲题从社会改革到个人生活,常有突破性大胆言论,因此一些沙龙被当局监控,
但双方能达成默契。宪政改革、言论自由成为最关注话题,推动公共领域的公民内部对
话,为中国正在成长的公民社会启蒙。
周日下午,小书店的二楼挤满了人,有的座位挤了两三个人,更多人在书店预置的座位
后一排一排站着,甚至整个楼梯都坐满人,迟到的人连楼都上不去,只能在一楼购书区
倚墙站着,仰头听楼上传来的麦克风声音。
大部分人会一直这样站两个多小时,而且每周如此。
这里是北京小有名气的单向街书店,每周末的「单向街沙龙」都如此这般,吸引了一两
百人来听并且讨论。从二零零六年书店成立至今,已经举行了五百多场沙龙。沙龙策划
人小武说,之所以「单向街」称为「沙龙」而不是「讲座」,因为「这并不是课堂或说
教,我们希望所有人都平等,可以公开讨论」。
正在进行的是青年学者、作家熊培云和日本留学生加藤嘉一展开的一个无比宏大的话题
:「个人如何改造社会?」在半小...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984
42
及至最后时刻被迫立宪政改时,清朝还曾于1911年演出过一台“皇族内阁”的临终丑戏
,彻底暴露了其死也不想开放政权、视国家权力为一姓私产的反动面目:13名内阁成员
中,满洲贵族9人,汉族官僚4人,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又占7人!
著名学者王亚南就此曾写到:“假使当时中国的统治者不是异族的爱新觉罗王朝,
而是同族的什么王朝,那么,在社会转型当中就少了一项种族间的猜忌与倾轧,也许比
较容易实施像日本那样的立宪步骤”。
中华帝国是一艘陈旧而又古怪的一流战舰,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代代相继的能
干而警觉的官员设法使它漂浮着,并凭借其庞大与外观而使四邻畏惧,但当一位才不敷
用的人掌舵领航时,它便失去了纪律与安全。它可能不会立即沉没,它可能会像残舸一
样漂流旬日,然后在海岸上粉身碎骨,但却无法在其破旧的基础上重建起来。--马戛尔
尼,1794
“部族政治”对清王朝的自我杀伤
所以,如果你梦想做清代的皇帝,你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精力。“朕即国家”的另
一面是,万事都由你做主,你得多忙呀。光奏折,每天你得批百来份;然后你还是最高
法庭,案子你都得过一下;你还是宗教首脑,你要祭拜天地孔圣人封达赖喇嘛;你还要
做学... 阅读全帖
t*****k
发帖数: 2547
43
费正清:“共产主义不适合美国,但很适合中国”
t*****k
发帖数: 2547
44
费正清:“共产主义不适合美国,但很适合中国”
x***u
发帖数: 6421
45
高文谦(1953年-),生于北京,中共党史、周恩来研究学者、自由撰稿人。
高之母亲傅秀(原名林锦双)是清朝廉官林则徐之五世孙女,高文谦为四兄弟姊妹之一
(文青、文宜、文谦、文实,皆已赴国外生活)。高的双亲皆在文革时被迫害,父亲高
天辉在文革出狱后不久便在1976年12月因肺癌去世,母亲则患上精神分裂症。
高文谦年青时代曾参军,1980年退伍后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周恩来生平研
究小组组长,1980年代参与《周恩来年谱》、《周恩来传》、《毛泽东传》等中共官方
史籍著作的编撰工作;1989年曾参与六四事件前的学生游行并起草公开信,支持学生运
动,于六四后被清查贬职(同被清查的还有当时为同事之胡耀邦秘书高勇、刘崇文);
1993年初主动辞去职位赴美,与1989年赴美的妻子团聚,赴美后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
东亚研究所(2003年11月11日)、华盛顿伍德‧威尔逊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
所(2004年3月25日)担任访问学者,现居美国纽约皇后区。
[编辑] 相关发表文章
* 《晚年周恩来》高文谦 著,美国明镜出版社2003年4月初版,ISBN 1-932138-07-2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4844
46
这人好像确实很牛的,那年说不赞同捐款的事,我对他10000000个支持。只是他后话没
说出来,捐了也不知道捐给谁,国家税那么高,不应该再强捐百姓了。
q*d
发帖数: 22178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qed (弦月弯刀),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潜伏经济学家冀朝鼎:奉命建议国民政府制造通胀与民争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7 21:08:31 2010, 美东)
他给国民政府的这些“祸国”建议很简单:与民争利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山旭 | 北京报道
直到死后46年,他对创建这个国家所做的真正贡献,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个谜。
1963年8月13日,副部级干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席冀朝鼎的追悼会,在北
京首都剧场举行。周恩来、陈毅、李先念、康生、郭沫若等主祭,廖承志致悼词。这种
规格显然超出惯例。
“原本只安排了一般追悼会,报告送到正在外地出差的周恩来手中,他批示说:第一要
在治丧委员会中加入他和邓颖超的名字;第二他要亲自参加追悼会;第三,追悼会不能
在一般地方举行,要改在首都剧场。”冀朝鼎的秘书廖训振向《瞭望东方周刊》回忆说
,周恩来在审阅悼词时,亲笔加上一句:“尤其在秘密工作时期中,他能立污泥而不染
”。
周恩来是冀朝鼎在1949年以前唯一的上级,廖训振说,“也...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88
48
费正清写的传记,营造社的历史资料。
既然你承认了你是无聊的人,OK,我不说了。
你八卦,用莫须有的事情贬低古人,明知道错了还嘴硬。我只能说,这代表了你自己的
为人。
d********y
发帖数: 6566
49
令人震惊的是被称之为西方世界最了解中国的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竟对中国有根深
蒂固的政治偏见。
维基解密网站将西方国家外交最为隐秘的一面大白于天下,让世界各国看到了西方
国家外交官丑恶的嘴脸。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了解西方国家外交政策的一次绝好的机会
,也是仔细观察西方国家政府官员分析评价中国难得的窗口。
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被称之为西方世界最了解中国的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与美
国国务卿会晤时,曾经直言不讳地告诉美国国务卿,中国在台湾和西藏问题上是 “不
理性”的。成立亚太共同体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不仅如此,这
位澳大利亚前总理在2009年3月曾经对美国国务卿表示,如果认为 “情况不对”,就应
该准备“部署武力”。这位自称“无情的现实主义者”,不仅对中国处理台湾、西藏事
务表达不满,而且对中国渐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缺乏耐心,他奉劝西方国家的外交官,不
要对中国太温和、太天真。
这些赤裸裸的讲话,充分反映出西方国家外交的虚伪性,同时也反映出这位澳大利
亚前总理对中国根深蒂固的政治偏见。过去,普通中国人对这位会讲汉语的澳大利亚前
总理多少有些好感,认为他是西方国家少有地了解中国...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852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政权越反美越稳定。。。
的确是这样,很多西方的中国问题专家也不能说对中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有多么透彻
你要是读过哈佛大学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你就会感受到,即使是西方世界第一流的
学者,对中华文化,中国现象的理解也很多停留在了技术层面,停留在外围理解的角度
而未触及到灵魂
中华文化以儒释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以兵法农墨为外围的知行体系,不是那么轻易为
外人,而且包括很多国人所能理解领悟的
当然,这只代表我个人的看法,也不一定对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