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 发帖数: 1568 | 1 手头上这本“中国翻译名家自选集——赵罗蕤卷”还是n年前我读本科的时候买的
,上次回国在家里发现,带了出来。
本来买它是因为T.S. Eliot的“荒原”,那是对我影响最大的现代文学作品之一。
但是读到后来惠特曼的草叶集,觉得也许更加能够反映美国人的风貌吧。艾略特是
个小资,不,是小资中的小资;然而这并不是典型的美国味道,也难怪后来艾略特
归化了大英帝国。而惠特曼这个美国农民,就土得比较的有意思了。以后有心情,
我就会上来打一段草叶集的短诗,省得同修们说这里没有文学青年——不对,我都
已经是文学中年了 :~((
赵罗蕤,浙江杭州人,1928年16岁入燕京大学中文系,两年后转读英国文学。
1932年大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外国文学研究所。1935年应戴望舒邀请翻译“荒原”,
在进行大量的阅读研究准备之后(要知道荒原里面光是不同的语言就有六种,引用
东西方典故无数),一个月之内一挥而就。遥想当年赵mm年仅23,风姿卓越,真是
恃才无恐,意气风发。
荒原的赵译从此成为标准,直到现在仍然是流传最广的版本。
1944年赵罗蕤到芝加哥大学留学,46年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两年后拿到Ph.D. 之
后不久赵和 |
|
M******a 发帖数: 6723 | 2 http://hx.cnd.org/?p=129791
【 陈梦家是闻一多的得力门生,后来钻研考古学,与夏鼐多有交集,文革受迫害死的
很惨。现将岳南写的《南渡北归》一书节选登出】
当日下午,缓过气来的陈梦家仍被勒令在牛棚参加学习。据当时亦在牛棚学习的王世民
后来说,这个时候,陈氏的情绪显然与往常不同,时而走来走去,心情焦躁不安。傍晚
的时候,陈梦家特别向牛棚中的学习组组长牛兆勋请假,说是夫人的癔病又犯了,在家
大喊大叫,自己要回家照顾一下,晚间的学习就不参加了。同时,留下一封敞口的信,
请牛兆勋转交“文革”小组,说明蔡姓妇女与自己并无谣传的不正当关系,只是不时请
她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一下有病的赵萝蕤。当天中午去她家,就是因为爱人癔病复发,
急需有人前去照顾……怀着对陈氏遭遇的同情,经牛兆勋向“文革”小组汇报和力争,
陈梦家被特许当晚不到考古所参加学习和写检查,但也不许单独外出,以免危害党和国
家。陈梦家答应后回到家中。
那天夜里,被勒令不能走出家门,蹲在钱粮胡同一间小黑屋里令其“反省”。这一天,
正是红卫兵野蛮的暴力行动达到极至的日子。考古研究所位于王府井大街北首,再向北
穿过一条马路... 阅读全帖 |
|
q*****g 发帖数: 1568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merica 讨论区 】
【 原文由 qiuxing 所发表 】
手头上这本“中国翻译名家自选集——赵罗蕤卷”还是n年前我读本科的时候买的
,上次回国在家里发现,带了出来。
本来买它是因为T.S. Eliot的“荒原”,那是对我影响最大的现代文学作品之一。
但是读到后来惠特曼的草叶集,觉得也许更加能够反映美国人的风貌吧。艾略特是
个小资,不,是小资中的小资;然而这并不是典型的美国味道,也难怪后来艾略特
归化了大英帝国。而惠特曼这个美国农民,就土得比较的有意思了。以后有心情,
我就会上来打一段草叶集的短诗,省得同修们说这里没有文学青年——不对,我都
已经是文学中年了 :~((
赵罗蕤,浙江杭州人,1928年16岁入燕京大学中文系,两年后转读英国文学。
1932年大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外国文学研究所。1935年应戴望舒邀请翻译“荒原”,
在进行大量的阅读研究准备之后(要知道荒原里面光是不同的语言就有六种,引用
东西方典故无数),一个月之内一挥而就。遥想当年赵mm年仅23,风姿卓越,真是
恃才无恐,意气风发。
荒原的赵译从此成为标准,直到现在仍然是流传最广的版本。
1944 |
|
q*****g 发帖数: 1568 | 4 我当时在国内是因为荒原和赵罗蕤买的那本书,这次稍微谈谈惠特曼这个土人吧
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生于长岛,父亲是那个村子里一个普通
木匠。瓦尔特除了写诗写新闻以外,“正式职业”也是个木匠。所以和用六七种欧
洲语言写《荒原》的T.S. Eliot小资风格真的是完全不同。
据说惠特曼长得结实极了象头公牛,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同时也不忘热爱女人们(当
然很多女人也热爱他,呵呵),他的这些性格当然就跟他的诗歌一样,充满了青草
的泥土味道,质朴,大胆,奔放,歌颂自我,歌颂土地,歌颂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也歌颂情欲(过两天我就会贴一些比较香艳的片段了),甚至同性恋(!)。是对
当时美国诗坛格调的一种反动。那时的美国诗坛嘛,基本上就是一群崇拜英国的精
英们制造二流盗版维多利亚后期华丽诗歌的工场。当然那时也有朗费罗写的不少好
诗,但是那些咱们现在读起来觉得好的比如《哈依瓦撒之歌》都是带有深深美国本
土文化烙印,不属于那时主流的作品。所以,也难怪当时的一些名家看到惠特曼的
诗时说,这些东东只配扔到炉子里去烧掉了。
自由的去生活,自由的去爱,自由的去大声歌唱,放开嗓门,直至象惠特曼那 |
|
q*****g 发帖数: 1568 | 5 【美】惠特曼
赵罗蕤 译
我歌唱“自己”
我歌唱“自己”,一个单一的,脱离的人,
然而也说出民主这个词,“全体”这个词。
我从头到脚歌唱生理学,
值得献给歌神的不只是相貌或头脑,我是说整个结构
的价值要大得多。
女性和男性我同样歌唱。
歌唱包含热情,脉搏和力量的广阔“生活”,
心情愉快,支持那些神圣法则指导下形成的、最自由的
行动,
我歌唱“现代人”。
1867 1871
注:1867是发表日期,1871是作者定稿日期。 |
|
q*****g 发帖数: 1568 | 6 我当时在国内是因为荒原和赵罗蕤买的那本书,这次稍微谈谈惠特曼这个土人吧
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生于长岛,父亲是那个村子里一个普通
木匠。瓦尔特除了写诗写新闻以外,“正式职业”也是个木匠。所以和用六七种欧
洲语言写《荒原》的T.S. Eliot小资风格真的是完全不同。
据说惠特曼长得结实极了象头公牛,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同时也不忘热爱女人们(当
然很多女人也热爱他,呵呵),他的这些性格当然就跟他的诗歌一样,充满了青草
的泥土味道,质朴,大胆,奔放,歌颂自我,歌颂土地,歌颂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也歌颂情欲(过两天我就会贴一些比较香艳的片段了),甚至同性恋(!)。是对
当时美国诗坛格调的一种反动。那时的美国诗坛嘛,基本上就是一群崇拜英国的精
英们制造二流盗版维多利亚后期华丽诗歌的工场。当然那时也有朗费罗写的不少好
诗,但是那些咱们现在读起来觉得好的比如《哈依瓦撒之歌》都是带有深深美国本
土文化烙印,不属于那时主流的作品。所以,也难怪当时的一些名家看到惠特曼的
诗时说,这些东东只配扔到炉子里去烧掉了。
自由的去生活,自由的去爱,自由的去大声歌唱,放开嗓门,直至象惠特曼那 |
|
s*******w 发帖数: 2257 | 7 [一种声音]去留与荣辱——《南渡北归》笔记【1】
来源: 千里 于 2016-03-29 09:30:56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对国民党来讲,黄金、贵重文物的搬迁不是问题,成问
题的是那些士林名流的去留行止。他们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共产党也没有闲着。一场
关乎人心、人才的争夺战开始打响。
争夺战的重点是当时中国教育文化的重镇平津地区。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
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
“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一,各
院校馆所行政负责人;二,因政治关系必离者;三,中央研究院院士;四,在学术上有贡
献并自愿南来者。
听风观涛,平津地区学人内心五味杂陈。
回想1937年7月末,北京沦陷,何基沣将军撤离北平时面对学生曾喊出了“同学们!北平
——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的誓言。因此,在随后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统一安排而撤
离平津的教...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8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好学生,看看当时的一连串学生名单:赵萝蕤
,卞之琳,王佐良,杨周翰,袁可嘉,穆旦(查良铮),郑敏……真可谓群星璀璨,师
生争艳。
陈思和评论此文扎实而流畅,新颖而不饰。文章的主要观点是,白话新诗发展到新月派
后期后继乏力,用赵萝蕤的说法是“浮华虚空”。在抗战这一民...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7:20:52 2011, 美东)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7963 | 10 ☆─────────────────────────────────────☆
wh (wh) 于 (Thu Sep 22 17:21:56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7:20:52 2011, 美东)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6093 | 11 叶廷芳忆赵萝蕤
1
我与赵萝蕤先生的认识始于1960年初秋。
那一年的新学期开始,北大西语系主任冯至根据中宣部加强外国文学教学的指示,
对西方文学教研室进行调整扩充,为此我和英、德、法专业的个别同学提前一年毕业,
留在教研室当助教。
那时外国文学教研室的中心工作除教学外,是编写《欧洲文学史》,分别由杨周翰
、吴达元和赵萝蕤三位教授担任主编,冯至则受中宣部委托同时主管《欧洲文学史》和
《中国文学史》这两项编写工作。赵萝蕤先生当年不到五十,她在不惑之年就已是二级
教授(当时的正教授分三级),这个级别的女教授当时全国只有两名(另一名是山东大
学的冯沅君,冯友兰的妹妹)。因为是初创阶段,教研室务虚会很多。我发现,在教授
行列中,那位面貌端正、仪态雍容、举止优雅的唯一的女性,总是静静地听着,很少说
话。我对她一无所知,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于是一次会后就主动向她自我介绍,以便
慢慢认识她。没想到,她第一句话就是:“我一看你就是个浙江人!”口气中带点赞扬
的味道。我趁势说:“看来您也是浙江人啰?”“当然嘛,不然我怎么会一猜就中呢!
”我的心情轻松起来。在知道了她是湖州人以后,我说:“那就是说, ‘我...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2 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我离开——巫宁坤《一滴泪》
送交者: 听雨楼主 2015年06月03日01:32:29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自由亚洲电台》中文网“禁书解读”专栏 2015年6月2日
作者:余杰
王国维曾引尼采的名言:“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一滴泪》便是“以血书者”
,巫先生以“受难”的全部人生为中国史上最黑暗时代作见证,这是他个人的不朽的盛
业,然而整个中华民族所付出的集体代价则是空前巨大的。——余英时
一九五一年新春,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博士的巫宁坤,接到燕京大学校长
邀请他回国任教的急电。此前,巫宁坤从未面对面地与共产党打过交道,他在西南联大
外文系学习期间投笔从戎,担任过飞虎队美国飞行员的翻译,然后于一九四三年赴美留
学。国共内战的硝烟,只是他在美国报纸上读到的、语焉不详的新闻。不过,出于纯朴
的爱国之心,他总是感到“有一根割不断的纽带”将自己与古老的祖国连接在一起,“
一个新时代、一个崭新的社会,似乎随着一个新政权的建立已经来到了”。
接到电报之后,没有经历太多思虑,巫宁坤便决定放弃完成一半的博士论文,回去为“
新中国”效力。在美国为数不多...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3 巫宁坤血书 《一滴泪》 (2016-01-26 10:15:57)
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我离开 ---
余杰 2015-06-02
王国维曾引尼采的名言:“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一滴泪》便是“以血书者”
,巫先生以“受难”的全部人生为中国史上最黑暗时代作见证,这是他个人的不朽的盛
业,然而整个中华民族所付出的集体代价则是空前巨大的。
--- 余英时
一九五一年新春,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博士的巫宁坤,接到燕京大学校长
邀请他回国任教的急电。此前,巫宁坤从未面对面地与共产党打过交道,他在西南联大
外文系学习期间投笔从戎,担任过飞虎队美国飞行员的翻译,然后于一九四三年赴美留
学。国共内战的硝烟,只是他在美国报纸...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4 能贴全第一篇吗?没帐号,看不全。
一直没好好看过穆旦的诗。跟贴一段以前写的: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好学生,看看当时的一连串学生名单:赵萝蕤
,卞之琳,王佐良,杨周翰,袁可嘉,穆旦(查良铮),郑敏……真可谓群星璀璨,师
生争艳。
陈思和评论此...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5 可能背景不一样,心态就不一样。杨绛在牛津没有抗战、民族危机的压力,她出国本来
也就是为了读书。她和钱钟书在抗战之前回国后还是各找工作的。赵萝蕤是读完硕士,
本来已经在清华教书了,正逢国难,迁往昆明的联合新校,因为夫妇不能同校而罢教,
这个转变是外来强加的。当时情况下师生圈子里的交流一定更多更热烈。她其实后来也
在云大和附中兼职,只是张新颖觉得还是委屈了她吧。陈梦家在联大时给驻美大使胡适
写信,希望能带赵萝蕤一起去美国深造:
“她从燕京西洋文学系毕业,即入清华研究院,凡四年,所受的教育比我彻底得多,自
幼即有系统的读书。在大学研究院时代,即深入英法文学,几大家均统读其全集。所以
她的文学造诣,不知比我高出多少。她对于中国文学,亦涉猎很深,也常写新诗。我不
欲因她是我的妻故,而故意夸说,然她之西洋文学造诣,实在很高。可惜她以一女子的
原因,虽有所作,不欲发表,除读书外,郁郁不能伸其素志。二三年前,她同时攻读英
美语言学,现从罗莘田先生游,受其指导。果若我们能一同游美,则她甚愿于文学之外
,兼习语言学。不然,以她的英语,或可兼一点职业,以便同时入学读书。”
后来陈梦家去芝大教书,赵萝蕤去读博... 阅读全帖 |
|
e*******c 发帖数: 2133 | 16 适才bos提到小说翻译的事,想起在人人上看到过一篇讲翻译的日志,找来贴出来:
献给热爱外国文学的孩子们(译者篇)[转]
作者 张云召
这是早就要写的一篇文章。等到暑假在家有时间写的时候才发现手头又没有足够的资料
,于是写出来之后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先前豆瓣和校内都有
类似的链接分享,有些观点我深以为谬,我也深怕这篇文章是以一些谬误代替另一些谬
误。
我不会德语,不会法语,不会西班牙语,不会意大利语,连自己的母语都难说掌握得好
,只是喜欢外国文学而已,本文写的东西大多是我自己读书所感,不足以谈,仅供同学
在读书和买书时参考。
近日将奉上“丛书篇”,本篇我也将不断修改、完善、丰富。
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
最脍炙人口的古希腊神话集是德国人斯威布的《古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翻译者楚图
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译本由英译本转译,译文流畅,且发行广泛,影响最为深
远,译林出版社也有陈中梅译本。
罗念生是古希腊文学的专家,有罗念生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多卷行世,其译著
涉及三大悲剧家和阿里斯托芬的大部分作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古希腊抒情诗
和碑铭体诗歌,译文典... 阅读全帖 |
|
e*******c 发帖数: 2133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exponentc (exponentc),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献给热爱外国文学的孩子们(译者篇)[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0 14:39:23 2012, 美东)
适才bos提到小说翻译的事,想起在人人上看到过一篇讲翻译的日志,找来贴出来:
献给热爱外国文学的孩子们(译者篇)[转]
作者 张云召
这是早就要写的一篇文章。等到暑假在家有时间写的时候才发现手头又没有足够的资料
,于是写出来之后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先前豆瓣和校内都有
类似的链接分享,有些观点我深以为谬,我也深怕这篇文章是以一些谬误代替另一些谬
误。
我不会德语,不会法语,不会西班牙语,不会意大利语,连自己的母语都难说掌握得好
,只是喜欢外国文学而已,本文写的东西大多是我自己读书所感,不足以谈,仅供同学
在读书和买书时参考。
近日将奉上“丛书篇”,本篇我也将不断修改、完善、丰富。
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
最脍炙人口的古希腊神话集是德国人斯威布的《古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翻译者楚...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2496 | 18 李白传奇小说
不过网上只有三章: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第/3页 第一章
第一章
1.我们不是鲜卑人,要恢复祖先的姓氏--姓李
那轮血红滚圆的太阳从遥远的地平线上沉下去的时候,一阵凛冽的北风夹着沙砾飞旋着
、嚎哮着占领了傍晚的世界。西域沙漠的气候就是这样变化莫测,在路上奔波的行人、
骆驼为了躲避突然降临的灾难,纷纷向西州城堡涌来。突厥可汗默啜站在土城上,像一
只饿狼面对唾手可得的食物,浓长杂乱的眉毛之下,鹰隼般的两眼放出饥渴的光,望着
在昏黄的夜色中,如同秋风中飘落的枯叶般的商旅、骆驼、马队,心里涌起一股难以名
状的快感。
不管唐帝国是多么强大,都难以彻底征服西域这片广袤的沙漠。从英明武勇的唐太宗到
智慧强悍的则天女皇与默啜和他的祖先,为了争夺长城以北的广阔地区,进行了反复的
较量。长城以北成了争斗的舞台,也成了忠臣名将的建功立业之地。唐朝戍边的办法是
"守",而上天赐给默啜的办法是"游"。无论多么聪明或愚蠢的汉人将领,都绝不会在漫
无边际的风沙中去追击行踪莫测的突厥人。经过不断血腥的战争,凶狠横暴的默啜成了
风沙的君王,他就像大漠的风沙一样,夹着沙砾和冰碴子,夹着死在沙漠中的人畜的骨
... 阅读全帖 |
|
h*h 发帖数: 27852 | 19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2011-05-25 13:0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上古三代史
《古本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
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
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
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 竹
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原文竹
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
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
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
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939 | 20 ☆─────────────────────────────────────☆
thirdman (三蛮子) 于 (Sat Jan 21 23:35:43 2012, 美东) 提到:
活动主题:年初三祭祖
活动时间:2012年1月25日20:00:00-21:00:00
活动内容:姓氏
活动规则:1、内容为姓氏+同姓氏名人,如赵,同姓氏名人有赵括……单纯的re,pai
,chi等都无包子
2、有效回复即有双黄香饽
目的:此帖目的意在大家能够平心静气地回想下家族历史,莫要数典忘祖,杜绝人肉,
如果出现人肉帖子,版面将做封禁70天处理(站上最高封禁日期)
3、谢绝马甲:(
4、一个ID只能获得一项奖励
☆─────────────────────────────────────☆
iSeven (小七戒网中...) 于 (Mon Jan 23 00:28:37 2012, 美东) 提到:
RE
☆─────────────────────────────────────☆
hualavender (薰衣草) 于 (Mon Jan 23 02:08:53 2012... 阅读全帖 |
|
t****v 发帖数: 9235 | 21 尊敬的美国总统,尊敬的美国人民:
西元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恐怖袭击。整个世界爲之震惊,大洋
彼岸的我们爲之无限悲
愤。
毫无疑问,这不是文化之间的对立,不是民族之间的相残,而是对生命、自由、和平邪
恶挑战,是针对无辜平
民犯下的反人类罪!这种罪恶甚至超过当年的珍珠港被偷袭。
这既是美国人民爲捍卫正在建立之中的全球自由秩序所付出的超常代价,更是是人类的
共同大悲剧。我们对此
表示强烈关注,对受难者表示沈痛的哀悼,对美国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慰问,对恐怖
主义行径表示强烈的谴
责。
同时,我们必须对狂热的民族主义和宗教原教旨主义保持足够的警惕,对散布在世界各
个角落里幸灾乐祸者表
示深恶痛绝。历史的教训屡屡告诫人类,民族主义往往是恶棍的最后一个避难所。
在人类文明正在走向人权高于主权的时代,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至高无上。无论是谁,
以平民爲物件的滥杀行
爲都应该受的追究。面对上述悲剧,当代人类受到现实上心理上道义上的熬煎,面对无
孔不入的恐怖主义的无
奈感,充分说明没有统一的全球性反犯罪规则,人类不可能对恐怖主义进行有效的实质
性打击。人类应该针对
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 阅读全帖 |
|
x******g 发帖数: 33885 | 22 “精液我们是美国人”签名:
包遵信, 刘晓波, 任不寐, 廖亦武, 余杰, 谢泳, 刘苏里, 赵诚, 王童, 笑蜀, 樊百华
, 萧瀚, 陈威威, 刘霞, 田园, 张祖桦, 邵江, 张晓红, 金尧如, 于浩成, 周国强, 严
正学, 徐水良, 王希哲 , 韩东方, 侯 杰, 严颖鸿, 肖利君, 杨福文, 全 力, 唐元隽,
冷万宝, 梁立维, 刘绍坤, 李 维, 姜胜旱, 迟寿柱, 姜立军, 王德丰, 王 慧, 张晓
平, 徐永海, 高锋, 钱玉民, 王春红, 洪哲胜, 张郎郎, 赵常青, 刘凤钢, 任畹町, 郭
罗基, 汤致平, 施新伟, Jian Zhang , 孙学俭, 胡 平, 刘 青, 王军涛, 刘军宁, 丁
抒, 王超华, 宋永毅, 李亚东,贝 岭, 孟 浪, 张继承, 戴健敏, 党治国, 李贵仁, 马
晓明, 付 升, 安保军, 王可敦, 吴双印, 李智英, 师 涛, 郑保和, 蔡咏梅, 王丹, 张
明健, 路 坤, 王东成, 朱智勇, 徐 丹, 鲍 戈, 徐志伟, 范 泓, 褚毅平, SanFoo
Bill Lu, 韩 罡, 黄天孙, 施 军, 易丹轩, 何晓晴, 燠庄... 阅读全帖 |
|
C***3 发帖数: 2226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发信人: Cpow3 (牧野鹰扬), 信区: Reader
标 题: 偶购存的音乐书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30 00:51:38 2013, 美东)
这是偶买的音乐方面的书,大家脚的咋滴呀~~
陶辛 主编:
流行音乐手册
王光祈:
中国音乐史
朱谦之:
中国音乐文学史
徐士家 编著;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
李勇翔: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王冼平 主编:
民歌故事集(下)
李宏杰 主编:
中国摇滚手册
程工 编著:
20世纪的激情——摇滚乐
李建宏 主编:
西方先锋音乐手册
于润洋: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吕骥 冯光钰 主编:
中国新文艺大系(1937-1949)·音乐集
李凌 主编;
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音乐集
许健 编著;
琴史初编
谢为群 洛秦 编著:
美国摇滚历程五十年
苗菁:
中国现代歌词流变概观
蓝天出版社 编;
中外民歌精选
张前 王次炤:
音乐美学基础
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
音乐欣赏手册
杨晓曾 张振清 主编:
中国通俗歌曲鉴赏辞典
北京汉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编著:
1986-199... 阅读全帖 |
|
C***3 发帖数: 2226 | 24 陶辛 主编:
流行音乐手册
王光祈:
中国音乐史
朱谦之:
中国音乐文学史
徐士家 编著;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
李勇翔: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王冼平 主编:
民歌故事集(下)
李宏杰 主编:
中国摇滚手册
程工 编著:
20世纪的激情——摇滚乐
李建宏 主编:
西方先锋音乐手册
于润洋: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吕骥 冯光钰 主编:
中国新文艺大系(1937-1949)·音乐集
李凌 主编;
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音乐集
许健 编著;
琴史初编
谢为群 洛秦 编著:
美国摇滚历程五十年
苗菁:
中国现代歌词流变概观
蓝天出版社 编;
中外民歌精选
张前 王次炤:
音乐美学基础
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
音乐欣赏手册
杨晓曾 张振清 主编:
中国通俗歌曲鉴赏辞典
北京汉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编著:
1986-1996中国流行音乐纪事
刘再生 刘镇钰:
中国音乐史话
廖辅叔: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
赵恕:
外国音乐史
张洪岛 主编:
欧洲音乐史
汪毓和 编著: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
孙蕤 编著:
中国流行音乐简史(1917-1970)
王朔 主编 策划:
音乐盒子——音乐在中... 阅读全帖 |
|
C***3 发帖数: 2226 | 25 陶辛 主编:
流行音乐手册
王光祈:
中国音乐史
朱谦之:
中国音乐文学史
徐士家 编著;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
李勇翔: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王冼平 主编:
民歌故事集(下)
李宏杰 主编:
中国摇滚手册
程工 编著:
20世纪的激情——摇滚乐
李建宏 主编:
西方先锋音乐手册
于润洋: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吕骥 冯光钰 主编:
中国新文艺大系(1937-1949)·音乐集
李凌 主编;
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音乐集
许健 编著;
琴史初编
谢为群 洛秦 编著:
美国摇滚历程五十年
苗菁:
中国现代歌词流变概观
蓝天出版社 编;
中外民歌精选
张前 王次炤:
音乐美学基础
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
音乐欣赏手册
杨晓曾 张振清 主编:
中国通俗歌曲鉴赏辞典
北京汉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编著:
1986-1996中国流行音乐纪事
刘再生 刘镇钰:
中国音乐史话
廖辅叔: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
赵恕:
外国音乐史
张洪岛 主编:
欧洲音乐史
汪毓和 编著: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
孙蕤 编著:
中国流行音乐简史(1917-1970)
王朔 主编 策划:
音乐盒子——音乐在中...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1690 | 26 在中国,同性恋的历史也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华夏始祖黄帝。清代学者纪晓岚
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中说:“杂说称娈童始黄帝。”刘继兴考证,中国古代对同
性恋有许多称谓,例如“分桃”(也称为“余桃”,出自卫灵公和他的男宠弥子瑕)、
“断袖”(出自汉哀帝和他的男宠董贤)、“安陵”(出自楚共王和男宠安陵君)、“
龙阳”(出自魏王和男宠龙阳君)等。而“契若金兰”“莱户对食”则是专指女同性恋
的。
汉代以前“狎昵娈童”仅为君王贵族的特殊癖好,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此风渐渐普
及于士大夫及社会民众,并且多有歌咏之词。至唐朝与五代期间,男色之风渐衰,但至
宋朝又兴盛起来,男子公然为娼,聚集于风月作坊,招揽生意。元代男色之风又衰,到
明清时期又复盛,尤其是清代,此风更是甚嚣尘上。
那么,清代为何多同性恋呢?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清代盛行“私寓”制度,官吏富商
蓄养相公成风。这些大户人家买来眉清目秀的小男孩供主人赏玩,称“男风”,小孩被
称为“相公”或“象姑”。这种“私寓”制度,直到清末民初,才有伶人出面倡议而被
废止。
清初诗词大家陈维崧与优伶徐紫云的同性恋不仅不是秘密,而且路人皆知。陈维崧
的《贺新郎... 阅读全帖 |
|
P**********6 发帖数: 523 | 27 Rose are red, violets are blue
Love never crossed my mind until the day that I met you
Roses are red, violets are blue
When I’m with you my heart feel brand new
Roses are red, violets are blue
At times when I’m blind I could only still see you
Roses are red, violets are blue
When I have nothing else to look forward for I still have you
Roses are red, violets are blue
When thinking of love, it’s like thinking of you
Roses are red, violets are blue
I’ll save my last dance only to dance with you
<<... 阅读全帖 |
|
P**********6 发帖数: 523 | 28 Rose are red, violets are blue
Love never crossed my mind until the day that I met you
Roses are red, violets are blue
When I’m with you my heart feel brand new
Roses are red, violets are blue
At times when I’m blind I could only still see you
Roses are red, violets are blue
When I have nothing else to look forward for I still have you
Roses are red, violets are blue
When thinking of love, it’s like thinking of you
Roses are red, violets are blue
I’ll save my last dance only to dance with you
<<...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