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 发帖数: 3714 | 1 发信人: vieplivee (唯觉尊前笑不成), 信区: Reader
标 题: Re: 托尔斯泰与陀斯妥耶夫斯基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May 29 13:13:36 2000)
作为肉体和灵魂的双重神圣的体现者,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是体现得
更完善的人吧,陀在一条有缺陷的路上走得太远,已经到了用他来
体现精神使人觉得不充分的地步,因为那些所谓的两极之路只是用
来形容“在路上”的状态,在终端上相反的途径相互抵达,陀就是
很接近终端才显得如此出类拔萃。窃以为托难算上品。精神世界中
世俗的良好体现者不应是托的任何作品而是《当代英雄》或《奥涅
金》,说托“对财产的吸引力”这话比较有趣,然而比之对财产的
良好挥霍这吸引力委实算不得什么。
相反的,陀斯妥耶夫斯基天生就是一个纯粹灵魂的人物。
他的肉体伤痕累累,残缺不全,因此他不可能通过肉体去感受神性,
从某中程度上我赞同这话。不过就“肉体”这词而言,我觉得从著
作里看来陀比托更善于征服女人。hehe |
|
v*******e 发帖数: 3714 | 2 正在读梅列日科夫斯基的《托尔斯泰与陀斯妥耶夫斯基》。
熬夜读到3点,后来眼睛实在不行了,方才释手。
梅氏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先知般地预言使徒约翰领导下的东正教
(即俄罗斯国教)将成为基督教世界未来的希望,它代表着基督肉
身复活的奥秘,是对彼得的罗马天主教和保罗的新教摒弃肉身(认
为肉体罪恶)的反拨,是尼采和基督的综合,鼓吹肉体与灵魂的双
重神圣。
作者刻意把托和陀作为对位法的两方,但在比较其差异的同时强调
一肉一灵都是通向彼岸和神圣的道路,殊途同归。
作者把托尔斯泰作为肉体神圣的代表,托氏的富裕、幸福、中庸,
他对财产的天然引力,他的史前般的对自然的热爱,他的无意识的
天才,他那《旧约》族长一般对繁荣、繁衍的本能,他的纯粹的肉
身性以及因此而来的虚无主义(《伊万·伊里奇之死》),总之,
在梅氏看来,托尔斯泰象征着以神圣肉体为基础的异教道路。
作者更尖刻地断言,托尔斯泰有其天然的人格缺陷,即:他不能真
正爱上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一个人(多么恶毒的诅咒!),他也没有
信仰,然而,他的伟大正在于:他终生都在绝望地、竭尽全力地寻
求爱与信仰。
相反的,陀斯妥耶夫斯基天生就是一个纯粹灵魂的人 |
|
j******n 发帖数: 21641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发信人: jsolomon (凬貳癲), 信区: Reader
标 题: 救救“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巴甫洛夫的国家”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 03:50:27 2013, 美东)
程映虹: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
看过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年》的人都会记得这样一句对白:“牛奶会有的,面包
会有的。”这是列宁的卫士瓦西里前往乡下征粮前安慰饿得半死的妻子时说的。三年后
,当俄国处于革命后最可怕的大饥荒时,面包和牛奶忽然真的有了,不过不是从被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收刮得颗粒不剩的农村,而是从万里之遥的美国。
1918到1920年,苏维埃政权实行极左政策,向共产主义穷过渡,取消市场和货币,
把农民手里的全部粮食都拿过来,派红军和工人带着机关枪下乡征粮,俄国农村经济彻
底破产,千百万农民和苏维埃政权尖锐对立。1921年又逢俄国大旱,数千万人濒临饿死
。布尔什维克一方面把俄国极其有限的外汇拿出来给第三国际搞世界革命,派出代表到
各国建立共产国际的支部,另一方面想以数千万人命危在旦夕为由向西方要援助。但由
于苏维埃政...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21641 | 4 程映虹: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
看过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年》的人都会记得这样一句对白:“牛奶会有的,面包
会有的。”这是列宁的卫士瓦西里前往乡下征粮前安慰饿得半死的妻子时说的。三年后
,当俄国处于革命后最可怕的大饥荒时,面包和牛奶忽然真的有了,不过不是从被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收刮得颗粒不剩的农村,而是从万里之遥的美国。
1918到1920年,苏维埃政权实行极左政策,向共产主义穷过渡,取消市场和货币,
把农民手里的全部粮食都拿过来,派红军和工人带着机关枪下乡征粮,俄国农村经济彻
底破产,千百万农民和苏维埃政权尖锐对立。1921年又逢俄国大旱,数千万人濒临饿死
。布尔什维克一方面把俄国极其有限的外汇拿出来给第三国际搞世界革命,派出代表到
各国建立共产国际的支部,另一方面想以数千万人命危在旦夕为由向西方要援助。但由
于苏维埃政权把所有外资都收归国有,西方国家和苏俄断绝了外交关系。
革命策略十分灵活的列宁找来了高尔基,让他组织一个非官方团体向西方求援。
高尔基本来正在为被契卡(布尔什维克的肃反委员会,集拘捕、审讯和判决为一身
的专政机构)关押和迫害的知识分子求情,现在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向列宁提... 阅读全帖 |
|
P******l 发帖数: 1648 | 5 2017-11-14 郭暮云 郭暮云的半导体
《鳄鱼》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个短篇,写于1861年,算是作家创作生涯的中期。我们
读过他好几部小说了,《罪与罚》,《地下室手记》,《白夜》,还有去了外星球的《
一个荒唐人的梦》。
在我小时候,或者说90年代以前,陀的小说在国内差不多是禁书,是不存在的,所以咱
们一提到苏俄的文学家,除了一些政治化的那些,高尔基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啦,除
了这些以外,提到俄罗斯的作家可能就是托尔斯泰,顶多还有果戈里契诃夫屠格涅夫,
差不多就这些,以至于陀这个人就完全被忽略掉。其实在西方来讲,陀思妥耶夫斯基才
是真正的大牛,地位应当在托之上,托陀双子星,原来是叫双子星,现在来看不一定能
算双子了。
托尔斯泰怎么讲呢,就是比较萌,比较小清新。他是一个贵族,伯爵。然后每天就在那
怜悯穷人,悲天悯人,各种感慨,各种情怀,特别清新,特别鸡汤。但他的文学技术实
在太强了,所以小说界要是排名,再怎么缩小圈子,都得有他。
俄罗斯这个国家的文学史太神奇了。中国就不说了,四舍五入高达五千年。甚至连蛮荒
的英国也有一千多年文学史,从《贝奥武甫》开始算的话。连日本文学史都能从好几百
... 阅读全帖 |
|
E*****l 发帖数: 2662 | 6 引言
他,虽身处危急存亡,但英勇顽强;他,虽命悬千钧一发,但忠于信念,毫不气馁。
在从容就义时,以轻蔑和懔然的目光注视着敌人——他被击败了,但不是被什么人而是
被命运;他被杀害了,但没有被征服。最勇敢者往往是最不幸者。成仁比成功更值得羡
慕。
——蒙田:《关于人吃人》
“苍蝇撼大象。”这是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奥在瑞士巴塞尔城驳斥加尔文原稿抄
本上亲笔加添的字句。在刚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不免有些反感,倾向于把它当作过
甚其词,那是人道主义者易犯的一种毛病。然而卡斯特利奥的话既非夸张,也非讽刺。
这位勇猛的战士只不过想把他自己深切而不幸的信念明确地传达给他的朋友阿默贝奇,
他坚信自己是在向一个庞然大物挑战,他公开指控加尔文在基督教改革运动中受狂热的
教义所煽动,杀害了一个人,从而屠杀了良知的自由。
卡斯特利奥在这场危险的角逐中向加尔文提出挑战。他象武士那样以笔为戈。他意
识到,对一个用物质的甲胄防护着的独裁者作纯精神的攻击,是徒劳无功的,所以他是
为一个失败的事业在战斗。一个人,既手无寸铁又单枪匹马,怎么能指望战胜有成千上
万的支持,又有全部国家力量装备着的加... 阅读全帖 |
|
y**s 发帖数: 563 | 7 转发:"天才与精神病"
多少年来,有许多医学家推测创造力还与“精神病”有关,但一直没有科学的定论。
英国心理学家非利克斯·波斯特博士通过十年的研究后终于发现:“创造性的才华和病
态的心理,确实有着某种联系。天才中多有精神疯狂病症,而精神疯狂症又时常能激发
灵感和创造性。因此,许多高智商的人也都患有精神病。”莫斯科精神病研究所的费拉
基米尔·埃夫罗姆松研究后也坚定地认为:“在天才和疾病之间,确实有一种不可忽视
的联系。”
波斯特博士用现代精神病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人类近代300位著名人物后得出
了以下结论:在政治家中占17%的人有明显精神病特征,如希特勒、林肯、拿破仑;科
学家中占18%,如高尔登、门德耳、安培、哥白尼、法拉弟;思想家中占26%,如罗素、
卢梭、叔本华;作曲家中占31%,如瓦格纳、普契尼、舒曼;画家中占37%,如凡高、毕
加索、;小说家和诗人中占的比例最大竟达46%,如福克纳、普鲁斯特、劳伦斯、莱蒙
托夫……
据2007年8月1日的《中国日报》报道:由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牵头,多国科学
家参加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普通人相比,左撇子则更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3714 | 8 新小说
by 苇浦丽薇
第一部分 写作·气味·形而上
[1]
《地下室手记》那种漫长、悠长的手法真是迷人。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让
读者一点不厌倦。是的,只能有一个陀斯妥耶夫斯基。他有过那样奇异的经历:
假枪决,癫痫病。并且有过这样经历的人只有他有那样敏锐细致的心魂,那样
锋利的笔触。
想起第一次看《白痴》,从头至尾我都处在被极度打动的状态之中。至今我
仍坚信那是陀斯妥耶夫斯基最好的一部作品。两种完全不同性格、经历的女子
中极品,在他笔下栩栩如生。
难以想象陀斯妥耶夫斯基是怎样经历那许多不眠之夜的:任何一个人,如
果在脑海中浮现他书中场景之万一,那简直要精神崩溃了。他能够忍受下来,
这首先就是陀斯妥耶夫斯基最不寻常之处。《战争与和平》场面宏大细节感人,
然而在思想深处托尔斯泰还是平和安宁的。经常看见他们二人的名字同时出现,
我感到陀斯妥耶夫斯基更是一个活生生的、用他自己的血染红身前纸页的殉道
者。
[2]
作家总是要摆脱客观的束缚另辟蹊径,不满足于单纯地描写事物的浮面而
要将视线投向事物的内里,用各种趋于极端的手法探索“表达方式”的无穷可
能性。
|
|
e*******n 发帖数: 4912 | 9 自古以来,对疾病,特别是精神病的产生,就出现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如《圣经》写
到的,相信有恶魔扰乱的关系。另外,那时也已经有人认识到严重的心理冲突与精神疾
患的关系。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西方最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亚里士多德就提到诗人、先知
、女预言家的精神病,说“在他们躁狂症发作的时候,就是优秀的出色的诗人,而此病
一旦治好,就再也写不出诗句了。”
古希腊另一个大哲学家柏拉图在他著名的“斐德若篇”中也说到精神病中“谵妄”
(delirium,朱光潜先生译为“迷狂”)对创造的关系。柏拉图说:
“……有一种迷狂是神灵的禀赋,人类的许多最重要的福利都是从它来的。就拿得
尔福的女预言家和多多那的女巫们来说吧,她们就是在迷狂状态中替希腊创造了许多福
泽,无论在公的方面或私的方面。若是在她们清醒的时候,她们就没有什么贡献。”
像这样的类似说法还有法国思想家布莱斯·帕斯卡尔,他曾不止一次说,极度的才
智与极度的疯狂非常接近;而另一个法国思想家和哲学家德尼·狄德罗则更是在“猜想
只有那些非凡绝世的近乎神性的人才是忧郁和忧郁质的人”之后,直接欢呼说:“啊!
天才和疯狂多么相近啊!”
对于天才和疯狂有关... 阅读全帖 |
|
c*****0 发帖数: 89 | 10 天空没有痕迹,但鸟儿已飞过
--记忆似水流年读闲书时光
人一生中很难得能遇到从骨子里吸引自己的风景,书和异性。
有时候一生中也就那么一两次。但却会记忆很久。
当回首时其实也没有值得和不值得,留恋不留恋的心态。
只有愿意和不愿意的分别。因为做了就是当时的选择。
生命中我们其实都是过客,浮云可以暂时掩盖日头,
可以享受一段云淡风轻的逍遥或是浓云密布恣意,
但当岁月流转,浮云终归还是浮云。
那一年的暑假,茄子照例进行他的单身旅游,
单身旅行就是想到哪就走到哪,没有目的地,没有同行者,没有任何羁绊。
他大部分旅程都是那么自己一个人默默的观看,默默的行走,默默的感受。
这一次是在苏州火车站,他在顺手买些小纪念品。
一位身穿红色T恤,米白色裤子的女孩吸引了他的视线。
女孩显然很着急,到处找票贩子,一副非要赶上这趟火车不可的样子。
而当天的票早已经发售一空了。
票贩子当你找他们时,他们自然也就来了,那是他们的工作,
发现不了潜在的小肥羊,他们就不是专业的票贩子。
他在边上随意的听着他们的谈话,
大意是女孩急急的想要买到当晚9点多去的北京的车票。
票贩子装作一副为难的样子,说票很难弄云云,边打马虎眼,...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11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291
·巨矢·
看到这个题目,读者会想到是我在专业工作中写的论文。其实不是。那是当年我为了能
参加高考而写的一篇文章。
那是1977年,文革结束还不到一年,教育部决定当年年底就在全国举行高考。我急切地
等待着那一天。
报名开始了,好像是九月份。那一段秋高气爽,阳光和熙。报名第一天的一大早,我就
急急赶去报名。还未走到区招办,老远就看见一群人站在门口,很激动地议论着什么事
情。走近一看,其中好几位我都认识,是 “老三届”的知青朋友。他们告诉我,省招
办有文件规定,年满二十五岁的考生算“超龄”,要提交科研成果才准报考,他们都没
报上名。大家骂省招办“岂有此理! 这年头大学教授都没有科研成果,何况我们。”
我还怀着一线希望。我超龄不超龄,就看那条杠定在哪一天。招办工作人员看了我的户
口后告诉我,刚刚超龄,要有科研成果才能报考。我失望地走了出来。知青们还在那里
议论着。我记得有一位说:“他们不想想,是谁把我们耽误的。”
我们是被耽误的一代。如果是生活在一个比较正常的国家... 阅读全帖 |
|
m*******g 发帖数: 7050 | 12 how abt this?
最值得读的100本书,你看过几本?
[1] 《圣经》
它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钥匙! 作为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其最重要的主题是人。
[2] 《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经典。从对世俗的征服来看,它表现的威力比任何神迹都大。
[3]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没有牛顿,就没有近代科学。牛顿第一次表明人可以像上帝那样洞察世界的奥妙,
这种思想在思想史上是空前的。
[4] 达尔文《物种起源》
达尔文的伟大之处,就是在于在看来不变的事物中找到变化,在看来没有联系的事
物中找到关系。
[5]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梦是最一般的心理现象之一,也是各种迷信和预言的来源之一。弗洛伊德主要功绩
在于理性地把梦作为一种对象来研究,并得出划时代的发现——潜意识。弗洛伊德指出
,人并不是自己行为和精神的主宰,他在很大程度上受潜意识控制。
[6]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除了《圣经》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著作有这么多人阅读、学习和研究,正是《几何
原本》把数学变成脱离实际的纯粹数学,并且对于近代科学有着不可... 阅读全帖 |
|
c****e 发帖数: 10 | 13 嗯,陀斯妥耶夫斯基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一直在问这些问题:
如果没有上帝了,是不是做什么都是合法的?
我们是不是可以牺牲别人(坏人/下等人?)的生命和权利来为自己(超人/上等人?)谋福利?
反正那些下等人活着不过是庸庸碌碌,甚至靠榨取别人为生(比如《罪与罚》里那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
陀氏没有给答案。
但是每个看过《罪与罚》的人都记得大学生在杀了老太婆之后的天人交战。
如果不爱看《罪与罚》,可以看伍迪艾伦的《MATCH POINT》,剧情几乎一模一样。
而且那个想往上爬的网球教练闲暇时光看的书竟然就是陀斯妥耶夫斯基……
还有《卡拉马佐夫兄弟》,我深深地记得里面那个“不信神”的伊万说,他会在三十岁
之前把这个世界的入场券退还给上帝。
“假使孩子们的痛苦是用来凑足为赎买真理所必须的痛苦的总数的,那么我预先生声
明,这真理是不值这样的代价的。”
当然,俄罗斯人天赋里对于宗教/人世这种关系的信仰和热忱是我们中国人所不具备的
…… |
|
b*****t 发帖数: 9671 | 14 下午8:17(38 分钟前)熊培云:上帝为什么不亲自传教?从 喷嚏网----阅读、发现和
分享:8小时外的健康生活! 之 [铂程斋] 作者:xilei2006年11月16日,弗里德曼先
生走了,许多人开始怀念他。张五常说,“他是还会站在那里的”。不过,在我看来,
继续站在那里的不只是拿了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学家。显然,弗
里德曼对政治与国家的理解超越了与他同时代的人,更超越了那位被美国人选为政治
Party“总主持”的肯尼迪先生。
众所周知,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说中留下了一句疑似不朽的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能
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就在人们以饱满的热情四处传播
、赞扬肯尼迪的爱国主义时,弗里德曼却以如炬慧眼洞见了这位明星总统话语里的黑暗
——正是这种个体与国家职能的倒置,在肆无忌惮地腐蚀一个国家自由的根基。
要市场经济,也要市场政治
回顾二十世纪国家主义的狂热,生活于今天的人们不会忘记“爱国”如何一度沦为肮脏
的字眼。在弗里德曼看来,肯尼迪的这句名言前后两部分都没有正确地表达出合乎自由
社会的理想以及公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家长主义式的“你的国家... 阅读全帖 |
|
T*****y 发帖数: 18592 | 15 269.孔雀公主:极力美化统治阶级,宣扬王子的勇敢、公主的美丽善良,歌颂地主头
子的“爱国主义”。宣扬才子佳人的爱情,污蔑劳动人民。
270.一幅侗锦:百般丑化劳动人民。
271.牧童与公主:描写封建统治阶级公主和劳动人民的爱情,宣扬阶级调和。
272.森林之王:配合“苏美合作,主宰世界”的修正主义谬论,宣扬大国沙文主义。
273.集体有余:宣扬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宣扬个人发财、大搞资本主义,污蔑
个体经济加入集体经济是为了个人的更有利,宣扬“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刘修哲学,丑
化贫下中农,攻击人民公社。
274.济公斗蟋蟀:宣扬阶级调和,丑化劳动人民,歌颂维护封建阶级利益的奴才济
公。
275.伐木人:歪曲毛主席关于民族解放斗争的理论,污蔑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丑
化非洲人民的英雄形象。
276.壁画里的故事:宣扬阶级斗争熄灭论,片面强调生产。影片用动物、自然现象
拟人化,以庸俗的噱头表现人和自然的斗争。
277.丝腰带:借古喻今,以寓言形式讽刺困难时期的劳动人民,对贫下中农极尽污
蔑之能事。
278.黄金梦:宣扬“和平过渡”,说什么...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16 曹长青
——《开放》杂志2004年6—9月号
「他已经忘记了曾做过总统」
在海内外中国人的媒体上,对台湾前总统李登辉的污辱、谩骂和丑化已经不计其数
,汉语中找得出来的骂人话也几乎被用尽了。于是一个一手促使台湾发生了从独裁走向
民主这个本质性变化的人,被中文媒体妖魔化到远比当今中国的独裁者江泽民还可恶的
地步。在中国人中,我的信息应该不算太贫乏者,但对李登辉,却从未读到过任何中国
人写的正向描述和评论他的文字。
这次台湾大选前后,我曾三次到台湾,参加了几场李登辉先生主持的论坛会。通过近距
离地观察,并和他交谈,我发现真实的李登辉和我从媒体对他的报导中而得出的先入之
见有相当大的差别;而且作为卸任总统,一个没有任何行政权力的普通百姓,李登辉在
台湾民众中的受欢迎度是远超过中国人想象的。但上述这两点,并没有促使我想写他,
因为写曾经是当权者的人物很难把握。
导致我对他发生兴趣,并决定写一写他的原因,是由于在餐桌上听到的他的两句话
,而由于这两句话,我自认为发现了李登辉为什么能不走独裁之路,一手促成台湾民主
化的最大原因(因为就这个原因,我没有看到过任何深入报导和... 阅读全帖 |
|
B*V 发帖数: 3365 | 17 曹长青
——《开放》杂志2004年6—9月号
「他已经忘记了曾做过总统」
在海内外中国人的媒体上,对台湾前总统李登辉的污辱、谩骂和丑化已经不计其数
,汉语中找得出来的骂人话也几乎被用尽了。于是一个一手促使台湾发生了从独裁走向
民主这个本质性变化的人,被中文媒体妖魔化到远比当今中国的独裁者江泽民还可恶的
地步。在中国人中,我的信息应该不算太贫乏者,但对李登辉,却从未读到过任何中国
人写的正向描述和评论他的文字。
这次台湾大选前后,我曾三次到台湾,参加了几场李登辉先生主持的论坛会。通过近距
离地观察,并和他交谈,我发现真实的李登辉和我从媒体对他的报导中而得出的先入之
见有相当大的差别;而且作为卸任总统,一个没有任何行政权力的普通百姓,李登辉在
台湾民众中的受欢迎度是远超过中国人想象的。但上述这两点,并没有促使我想写他,
因为写曾经是当权者的人物很难把握。
导致我对他发生兴趣,并决定写一写他的原因,是由于在餐桌上听到的他的两句话
,而由于这两句话,我自认为发现了李登辉为什么能不走独裁之路,一手促成台湾民主
化的最大原因(因为就这个原因,我没有看到过任何深入报导和分析,所以自认是我的
发现);...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人所不了解的李登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7 09:16:32 2012, 美东)
曹长青
——《开放》杂志2004年6—9月号
「他已经忘记了曾做过总统」
在海内外中国人的媒体上,对台湾前总统李登辉的污辱、谩骂和丑化已经不计其数
,汉语中找得出来的骂人话也几乎被用尽了。于是一个一手促使台湾发生了从独裁走向
民主这个本质性变化的人,被中文媒体妖魔化到远比当今中国的独裁者江泽民还可恶的
地步。在中国人中,我的信息应该不算太贫乏者,但对李登辉,却从未读到过任何中国
人写的正向描述和评论他的文字。
这次台湾大选前后,我曾三次到台湾,参加了几场李登辉先生主持的论坛会。通过近距
离地观察,并和他交谈,我发现真实的李登辉和我从媒体对他的报导中而得出的先入之
见有相当大的差别;而且作为卸任总统,一个没有任何行政权力的普通百姓,李登辉在
台湾民众中的受欢迎度是远超过中国人想象的。但上述这两点,并没有促使我想写他,
因为写曾...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4902 | 19 说是黑泽明在电影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凡高在绘画史上的地位,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陀斯妥耶夫斯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陀斯妥耶夫斯基不大了解,但我确信自己喜欢凡高和老黑的作品。可能自己懒,更可能因为是“理科生”,电影和绘画(还有音乐)对本人来说更直观,更容易。 |
|
w***s 发帖数: 7132 | 20 【本书是卡耐基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人性的优点》的续集,不同之处在于
,《人性的优点》主要告诉人们克服忧虑的一些基本原则,《快乐的人生》则更多地指
导人们如何获得快乐。】
第一章 培养快乐的心情
改变你生活的九个字
生活是否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对人生、世界和万物的看法,因此可以说,生活是
由思想决定的。
若干年前,我曾经在一家广播电台参加过一个节目,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
学过的最重要的课程是什么?”
这对我而言十分简单,我的答案是:思想的重要性。别人如果能知道你在思考什么
,就可以了解你的为人。个人的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由思想决定的。人的命运也完
全取决于思想状态。爱默生曾经说过:“人就是自己整天所想的那些……”既然如此,
除此之外,人怎么可能成为其他的样子呢?
现在,我可以十分确切地了解到人们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乎
是必须面对的惟一问题:怎样选择正确的思想。倘若能做到这一点,也就可以解决所有
问题了。曾经统治古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阿流士将它总结成一句话——一句决定命运
的话:“生活是由思想决定的。”
的确如此,如果我们整天沉浸在快乐之中,所思所想都...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3714 | 21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一个长篇,我只匆忙间翻阅
过一次,可惜可惜。现在只能试试在网上找了,不过还只看见老陀
的《罪与罚》。sigh 英文名字是不知道啦。
这篇评论的文字,终究不能算书评,而只是把贯穿老陀书中的一个思想
给提出来,作了某中程度上的展开和探讨。——或许是这题目太大些
吧,此篇文字作出的进展委实太小,令我通读而收获甚微。
以我所见到的,关于启蒙不是这文字的目的。他的意思大概也不是选择
何种面包、而是面包选择人群的问题。从面包的角度看,人是被动的被
选择的存在,这或者可以从《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书名中瞥见一斑。作
为人,竟无束缚也无自由,亦无贫困或者富足,人有的只是自己的宿命?
——不被外在运动或思潮所左右的,终其一生也不能有结果的。而从人
的个体的角度上看,社会的改良与运动竟是身外的,信仰的呼唤和感召
面包的招手,却是身内时刻不能停止运转的。 |
|
v*********n 发帖数: 3983 | 22 还有朱镕基和乔布斯.
就算父亲不死,至少也要离婚(比如奥巴马).
120位历史上的单亲名人
人 的动机最根本的有两种,缺失性动机和成长性动机。当维持机体内平衡的某种因素
缺乏时,机体就会产生弥补的需要,这种由缺失引起的动机叫缺失性动机。基本需 要
激发缺失性动机,物质、安全、爱与尊重的缺乏都是强大的动力。如对自卑感、贫穷、
残疾的持续不断的补偿、童年爱的缺失和耻辱就属于这一类。没有缺失可以 说人就无
需动脑筋思考,热带国家的人普遍落后,就是因为他们的食物长在树上等着人来吃。当
有人问康拉德.希尔顿何时知道自己会成功时,他说:当我穷困潦倒 到睡在公园的长
櫈上我知道我日后必会功成名就。简直无法统计,贫穷和爱的缺失造就了多少人:
1. 孔子2岁丧父17岁丧母;
2. 孟子3岁丧父;
3. 禅宗始祖惠能3岁丧父;
4. 穆罕默德遗腹子,6岁丧母,叔父养大;
5. 耶稣15岁(也说19岁)丧父;
6. 释迦牟尼出生七天丧母,姨母养大;
7. 亚里士多德(博学多才的巨匠)幼年丧父,寡母哺养成人;
8. 薄迦丘(文学天才)私生子;
9. 但丁(伟大诗人)6岁丧母18岁丧父;
10. 达芬奇(史上无... 阅读全帖 |
|
v*********n 发帖数: 3983 | 23 还有朱镕基和乔布斯.
就算父亲不死,至少也要离婚(比如奥巴马).
120位历史上的单亲名人
人 的动机最根本的有两种,缺失性动机和成长性动机。当维持机体内平衡的某种因素
缺乏时,机体就会产生弥补的需要,这种由缺失引起的动机叫缺失性动机。基本需 要
激发缺失性动机,物质、安全、爱与尊重的缺乏都是强大的动力。如对自卑感、贫穷、
残疾的持续不断的补偿、童年爱的缺失和耻辱就属于这一类。没有缺失可以 说人就无
需动脑筋思考,热带国家的人普遍落后,就是因为他们的食物长在树上等着人来吃。当
有人问康拉德.希尔顿何时知道自己会成功时,他说:当我穷困潦倒 到睡在公园的长
櫈上我知道我日后必会功成名就。简直无法统计,贫穷和爱的缺失造就了多少人:
1. 孔子2岁丧父17岁丧母;
2. 孟子3岁丧父;
3. 禅宗始祖惠能3岁丧父;
4. 穆罕默德遗腹子,6岁丧母,叔父养大;
5. 耶稣15岁(也说19岁)丧父;
6. 释迦牟尼出生七天丧母,姨母养大;
7. 亚里士多德(博学多才的巨匠)幼年丧父,寡母哺养成人;
8. 薄迦丘(文学天才)私生子;
9. 但丁(伟大诗人)6岁丧母18岁丧父;
10. 达芬奇(史上无... 阅读全帖 |
|
o****d 发帖数: 5454 | 24 下面有人总结过:
1. 孔子2岁丧父17岁丧母;
2. 孟子3岁丧父;
3. 禅宗始祖惠能3岁丧父;
4. 穆罕默德遗腹子,6岁丧母,叔父养大;
5. 耶稣15岁(也说19岁)丧父;
6. 释迦牟尼出生七天丧母,姨母养大;
7. 亚里士多德幼年丧父,寡母哺养成人;
8. 薄迦丘私生子;
9. 但丁6岁丧母18岁丧父;
10. 达芬奇私生子,在祖父家庭长大,继母恶劣,没受过正规教育;
11. 拉斐尔12岁父母相继亡故;
12. 米开朗其罗6岁丧母;
13. 哥白尼10岁丧父;
14. 笛卡尔1岁丧母;
15. 牛顿遗腹子,由外祖母抚养成人;
16. 麦克斯韦9岁丧母;
17. 卡文迪许2岁丧母;
18. 莱布尼兹6岁丧父;
19. 叔本华17岁丧父;
20. 裘力斯•恺撒大帝15岁丧父;
21. 卢梭幼年丧母;
22. 巴赫9岁丧母10岁丧父;
23. 莫扎特早年丧母;
24. 马丁•路德早年丧父;
25. 司汤达7岁丧母;
26. 尼采5岁丧父;
27. 安徒生11岁丧父;
28. 彼得大帝10岁丧父;
29. 莱蒙托夫3岁丧母;
30. 陀斯妥耶夫斯基...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5 俄罗斯随想
•菊 子•
(《华夏文摘》2004年第九期)
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
冰河上跑着三套车
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
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
在欧风美雨已经刮遍中国的年代,听到有人用低沉的男中音唱出这首歌,我一下
子就喜欢上了它。这首歌,沉郁,忧伤,厚重,在我的想像中,象征着俄罗斯的灵魂。
(一)人
最早认识的俄国人,是苏联留学生。记得那天是三八节,似乎学校规定凡是女教
师那天可以不上课。我们正说着,女生也应该不上课才对啊,结果那个苏联留学生跑
来,上气不接下气地用中文对我们宿舍那位学俄语的同学说:“今天是妇女节,我祝
你节日快乐……”听着他那费劲的汉语,和那一板正经的严肃模样,我们都笑成了一团。
出国以后认识一些说俄语的人,其中真正的俄国人倒不多,有几位是立陶宛和白
俄罗斯的公民,还有几位俄国犹太人。
最早碰上的,是两位立陶宛人。1991年立陶宛正式宣布独立,他们也已经把
苏联护照换成立陶宛护照。我只记得其中一位很郑重其事地告诉我,立陶宛文化的渊
源是罗马文化,和斯拉夫文化没有任何关系。他曾经在苏联红军中服过役,去过阿富
汗。不记得他说过什么打仗的事情,只记得他说过...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27062 | 26 嗯?白夜不是陀斯妥耶夫斯基那个吗?可是情节跟你说的不一样
另外还有个苏联电影叫 白痴 的,也是陀改编的。 |
|
p******s 发帖数: 938 | 27 好吧那我就写吧。陀斯妥耶夫斯基对我的震撼是他对人类终极问题的苦苦思索,
在“卡拉马左夫兄弟”里面对宗教大法官的那段叙述以及伊万与魔鬼的
对话的阐述对人类的精神处境的触及是我所见最为深刻的。
三岛由纪夫涉猎甚广,他的体系包括日本传统的美学(见”金阁寺“与春雪”),
武士道精神(奔马),习自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假面的告白),古希腊人本主义思想(
奔马,天人五衰)以及印度教的转世轮回说(丰饶四海系列)。但是他
实际所追求的这些一样都不是,甚至他自己只怕也难以清晰地表达,所以
他最后干出那件惊人的事情来。至少把这些东西融为一炉而不显冲突,
你能说他不unique么?
老托别人已经说得够多了。至少他的叙事技巧够牛了。
王朔的缺点不是我说了算的,他自己说的算不算?
有篇王朔评王朔,里面写得非常清楚明白。
我不是要搬弄名词,我不想用名词来压任何人。
但是你要说王比老陀deep,比三岛unique,比老托写得well,...
我无话可说。 |
|
g*****g 发帖数: 6798 | 28 旁观者高华——著名历史学家,南京大学教授高华先生
南都周刊 记者_齐介仑 实习记者_宋淑美、李宁 南京报道 摄影_杨晞
连绵不绝的小雨终于停下来,乍暖还寒的南京,气温陡然下降。下午3点15分,每天极
其规律的两个小时午休结束,高华起身下床。
今年57岁的他还没有从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的岗位上退休,但因为重病在身,四年来他
很少出现在校园里了。平常的这个时候,偶有他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到家里来听课。
当天因为采访而取消了。
从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至今30余年里,高华不断有重磅文章见诸报端,而2000年完
成写作的《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更是奠定了他在史学
领域的学术地位。
世事难料的是,原本处于事业上升期的高华,在2007年遭遇重大人生转折,这年春天,
他被查出重病,治病养病代替治学,成了生活的重中之重。
当天高华气色较好,虽然三个小时的访谈休息了三回。他周到谦和,但说话非常克制严
谨,对时局时事的评论,更是字斟句酌,言之有据。每当一句话一个数字拿不准时,他
便直接去书房查阅资料。
这一如他强调的治学态度:多讲事实,少评论。《红太阳》这本书便是在这样的...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4434 | 29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具有深厚东正教传统的国家,早在1453年,当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
征服之后,俄
罗斯的东正教便感到了“天降大任”,自认为莫斯科应该是罗马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法继
承者,俄罗斯教
徒菲洛西尼斯在拜占庭崩溃后不久就宣告道:“东方和西方两个罗马均已消失,天意决
定莫斯科以第三
罗马出现,而且,今后绝不会出现第四罗马”。我们中国人熟悉的俄罗大文豪,从沙俄
时代的托尔斯
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到共产苏联时代的异见作家索尔仁尼琴,都是虔诚的东正教信徒。
然而,从布尔什维克掌权的第一天起,遵照无产阶级革命的鼻祖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
精神鸦片”的教
导,把消灭有神论作为其革命的主要目标之一。布尔什维克的领袖列宁指出:“神的观
念永远是奴隶制
(最坏的没有出路的奴隶制)的观念;它一贯麻痹和削弱‘社会感情’,以死东西偷换活东
西。神的观念
从来没有 ‘使个人和社会相联系’,而是一贯把压迫者奉为神这种信仰来束缚被压迫阶
级。”
所以,早在十月革命成功后的1919年,列宁就以禁止宣传旧思想之名,逮捕科学界的著
名人物,驱逐
和处死人文思想家和学者,对宗教进行大规模围剿。
苏共在刚刚夺权后的1917年1...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304 | 30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未结婚。在临终前不久,安徒生曾对一位年轻作家说:“我为自己的童话付出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可估量的代价。为了童话,我拒绝了自己的幸福,并且错过了这样的一段时间,那时,尽管想象是怎样有力、如何光辉,它还是应该让位给现实的。”
其实,安徒生一生中曾多次萌生过对女人的爱。从25岁到38岁,每两三年他都会爱上一个女人,她们在年龄上大都比安徒生小10到15岁左右,在出身、教养和外貌上都非同一般:有丹麦皇家剧院院长乔纳斯·科林的女儿、18岁的路易丝·科林,著名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女儿、16岁的索菲·奥斯特,瑞典贵族巴克伯爵的女儿、19岁的玛蒂尔达,被誉为“瑞典的夜莺”的23岁的瑞典女歌唱家珍妮·林德等。安徒生可说是个浪漫的男人,可为什么这样一个男人却一直到老都孤身一人呢?
安徒生自己认为,他之所以屡次恋爱而不成功,一是因为相貌丑,二是因为穷。他多次在日记和书信中说过“由于我长得丑并且将永远贫穷,谁也不会愿意嫁给我”“如果我长得漂亮,或者有钱,又有一小间像样的办公室,那我就会结婚成家”等意思相同的话。有些安徒生研究者认为,除以上两个原因之外,“他性格中根深蒂固的自卑感使他不可... 阅读全帖 |
|
x********0 发帖数: 7 | 31 [img]http://i1233.photobucket.com/albums/ff396/xiaohan000/30ecd5ef533e7179acafd5a3.jpg[/img]
中文名: 鬼子来了
外文名: Devils on the Doorstep
制片地区: 中国
导演: 姜文
主演: 姜文、姜鸿波
类型: 剧情 / 战争
片长: 139分钟/
上映时间: 2000.5.12
主要奖项: 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
原著 尤凤伟(小说《生存》)
编剧
姜文.....also story
Haiying Li
刘星
史建全
述平 .....also story
尤凤伟 .....also novella Shengcun
演员
姜文 饰演村民马大三
姜宏波 饰演年轻寡妇鱼儿
陈强 饰演老刽子手一刀刘
陈述 饰演疯七爷,鱼儿的公公
丛志军 饰演五舅姥爷,村中众望所归的长者
袁丁 饰演董汉臣,日军翻译,汉奸
史建全 饰演四表姐夫
吴大维 饰演高少校,国军军官
姜武 饰... 阅读全帖 |
|
x**8 发帖数: 1165 | 32 当马原面对死神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李宗陶
12月8日,北京保利剧院,话剧《培尔·金特》大幕已落。孙海英在后台还魂。高大的
马原迈进来,眼睛里汪着的泪扑簌簌落下。马原又哭了。
他给了孙海英一个大力拥抱:“一生有这么一刻,值了!”马原断言,孙海英凭借塑造
培尔·金特,足以比肩《武训传》中的赵丹、《茶馆》中的于是之、《哗变》中的朱旭。
《培尔·金特》是易卜生最具哲学意味的作品,此前只有中戏老院长徐晓钟在80年代内
部排过,没有公演。故事讲的是老年培尔路遇死神的使者,要被带走,他请求说,等等
,于是从头一段段回忆,他历险、辗转、起伏的一生——少年,青年,老年;浪荡子,
骗子,富豪;追女孩,撒谎,孤注一掷……他是特别聪明、完全能驾驭人生的那种男人。
2009年末的马原 图/张驰
当年在西藏的家 图/张驰
马原在西藏。1983年,朋友裴庄欣为他画了这幅画。2005年,裴庄欣想买回,马原拒绝
了 图/张驰
第一场幕落前孙海英在台上高声念白:“已故的培尔·金特直到死的那一天,始终保持
着自己真正的面目!”剧情展现的,恰恰是培尔如何把它丢掉的。丢了自己,去找;又
丢了,再找,人生好像不断在重复这两... 阅读全帖 |
|
x********0 发帖数: 7 | 33 [IMG]http://i1233.photobucket.com/albums/ff396/xiaohan000/30ecd5ef533e7179acafd5a3.jpg[/IMG]
中文名: 鬼子来了
外文名: Devils on the Doorstep
制片地区: 中国
导演: 姜文
主演: 姜文、姜鸿波
类型: 剧情 / 战争
片长: 139分钟/
上映时间: 2000.5.12
主要奖项: 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
原著 尤凤伟(小说《生存》)
编剧
姜文.....also story
Haiying Li
刘星
史建全
述平 .....also story
尤凤伟 .....also novella Shengcun
演员
姜文 饰演村民马大三
姜宏波 饰演年轻寡妇鱼儿
陈强 饰演老刽子手一刀刘
陈述 饰演疯七爷,鱼儿的公公
丛志军 饰演五舅姥爷,村中众望所归的长者
袁丁 饰演董汉臣,日军翻译,汉奸
史建全 饰演四表姐夫
吴大维 饰演高少校,国军军官
姜武 饰... 阅读全帖 |
|
G*******s 发帖数: 4956 | 34 改革宗神学与二十一世纪中国
--选自王志勇《基督教圣约世界观神学原理传习录》
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所面对的最深重的危机,既不是经济体制所要面对的崩溃,也不是
政治独裁的难以为继,而是精神上道德上的危机,也就是心灵和信仰上的危机。唯独改
革宗神学能够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全方位的策略。
1.中国必然会成为基督化的国家
正如俄罗斯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其名著《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所言:“假如没有上帝
,什么不可以作呢?”人类自身的骄傲自大、对同胞的残酷无情,最终而言,都源自对
上帝的叛逆,对上帝的慈爱的藐视。但是,尽管“世上的君王一同起来,臣宰一同商议
,要抵挡耶和华并他的受膏者”(诗2:2),世界仍然是上帝的世界,中国仍然是上帝的
中国,上帝仍然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诗47:2)。
上帝已经定意让万国认识他,中国也必要尊上帝的名为大:“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
要充满遍地,好像谁充满洋海一般”(哈2:14);“万军之耶和华说:从日出之地到日
落之处,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为大”(玛1:11)。世界历史的进程,就是世上的列国逐
渐认识基督,归向基督的过程:“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 阅读全帖 |
|
D**o 发帖数: 2653 | 35 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莫言 大约是两年前,《长篇小说选刊》创刊,让我写几句话,推
辞不过,斗 胆写道:“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伟大文体的尊
严 。” 所谓长度,自然是指小说的篇幅。没有二十万字以上的篇幅,长篇小说 就缺
少应有的威严。就像金钱豹子,虽然也勇猛,虽然也剽悍,但终因体形 稍逊,难成山
中之王。我当然知道许多篇幅不长的小说其力量和价值都胜过 某些臃肿的长篇,我当
然也知道许多篇幅不长的小说已经成为经典,但那种 犹如长江大河般的波澜壮阔之美
,却是那些精巧的篇什所不具备的。长篇就 是要长,不长算什么长篇?要把长篇写长
,当然很不容易。我们惯常听到的 是把长篇写短的呼,呼,我却在这里呼吁:长篇就
是要往长里写!当然,把 长篇写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而是一种胸中的大气
象,一种艺术的 大营造。那些能够营造精致的江南园林的建筑师,那些在假山上盖小
亭子的 建筑师,当然也很了不起,但他们大概营造不来故宫和金字塔,更主持不了 万
里长城那样的浩大工程。这如同战争中,有的人,指挥一个团,可能非常 出色,但给
他一个军,一个兵团,就乱了阵脚。将才就是将才,帅才就是帅 ... 阅读全帖 |
|
k**a 发帖数: 1181 | 36 http://news.sina.com.cn/c/2012-11-27/111425672335.shtml
王蒙称把诺贝尔文学奖看得比天还高有点下贱
编者按:应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先生的邀请,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
家王蒙先生11月7日在澳门大学出席了澳门基金会和澳门大学联合举办的“文学艺术家
驻校计划”开幕式暨王蒙文学讲座活动,发表了题为《从莫言获奖说起》的精彩演讲,
吸引了众多澳门大学师生和各界人士参加,听众对王蒙先生的演讲反响强烈。旨在通过
高等院校的平台进行交流,为澳门文学艺术界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并扩大澳门在学术
与文艺方面的区域与国际影响力,提升澳门文化城市的形象和品位的“驻校计划”,邀
请对象为国内外著名文学艺术家、高端人士或领袖人物,受邀者必须具有无可争议的社
会影响力和学术成就,每位受邀者将在澳门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讲学、交流和写作生
活。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表示,2009年曾获得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的王蒙先生成为该计划的首位受邀作家,是因为王蒙先生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其在中国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蒙先生的宣讲,视野开阔、立意... 阅读全帖 |
|
S*****s 发帖数: 7520 | 37 自從劉曉波獲諾貝爾獎以后,余杰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幾乎是每文必提劉曉波,每
文必為劉曉波的“我的最后陳述——我沒有敵人”辯護,每文必談他和劉曉波的密切關
系,從朋友,到密友,到秘書,到助手…… 我當時真有點擔心,中獎的劉曉波還沒成為
“范進”,他的第一大弟子先“范進”了。
去年某一天讀到他批判柴玲“寬恕”六四屠殺者的文章《寬恕與被寬恕:從傲慢到謙卑
》——在怒斥柴玲“寬恕論”的同時,熱烈讚美劉曉波的“沒有敵人”。該文之謬論、
之人格撕裂、之代表上帝說話的傲氣、霸氣,讓我感覺真應該有人去喊“胡屠夫”來搧
一巴掌了。迄今尚未見人去喊,此文算是喊一聲吧。
●劉曉波點到余杰穴位
余杰那篇文章容我稍后再談。轉眼到了六四屠殺24周年,我讀到了余杰的《劉曉波傳》
。因為剛讀完的印象就在眼前,所以先談幾句。首先,這本書給我的那種林彪歌頌“毛
主席”的感覺之強烈,促使我忍不住回頭去看一眼十多年前劉曉波在《美人贈我蒙汗藥
——王朔和劉曉波對話集》裡對余杰和他的同伴摩羅等的評論:
“我佩服他們如此小就如此工于心計,學會怎樣出擊,該滅的是誰,該誇的是誰,對什
麼人塞炸藥,對什麼人送玫瑰,心裡清清楚楚。表現上... 阅读全帖 |
|
r*****3 发帖数: 6442 | 38 万润南:我与刘少奇之女刘涛
万润南
美国有个畅销书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过一篇非常有哲理的寓言:《谁动了我的奶
酪?》。中国一位名导演的前妻、也算是大家闺秀,写了一篇《谁睡了我的男人?》。
我没有前者的深刻、也没有后者的粗俗,所以就写这篇《谁捅了我的窗户纸?》。
我不喜欢悬念,所以先告诉你们答案:是王前。
我在文艺社时,负责《新清华》文艺副刊的编辑。编辑组有十位秀才,笔头都很来得,
其中只有一位女生,叫付烈。她是自九的,和刘涛同班,也同宿舍。有一天我去她们宿
舍找付烈借书看,恰好她们下课回来。仿佛众星捧月一般,刘涛在同班女生簇拥下迎面
而来,那份雍容华贵、那种仪态万方,绝对是清华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看呆了
,那傻样,就像蛤蟆仰头看到了天鹅。当年楚霸王见到始皇帝的车辇,很有出息地说一
句:“大丈夫不当如是耶?”我却只会很没出息地咽口水。
后来文革了,刘涛家里倒了霉,就搬到她生母王前家住。付烈和刘涛算是闺中密友,和
我则有姐弟之情,似乎不确切,这样比方吧:我们一起读狄更斯的《大卫.考伯菲尔》
,她说我是那个考伯菲尔,而她要做安尼丝,是我的“吉神”。有一天,我的“吉神”
向我通报:她... 阅读全帖 |
|
k**u 发帖数: 10502 | 39 俄国文学有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普希金,足够和英法相提并论,比德国还要强
些。 |
|
k**u 发帖数: 10502 | 40 只说大师,小天才们就不提了。
诗歌/戏剧/小说
俄:普希金/x/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
法:波德莱尔/拉辛、高乃伊、雨果/雨果、普鲁斯特
英:莎士比亚、艾略特/莎士比亚/x
欧洲国家里面
诗歌:三个国家差不多,都不如希腊(荷马史诗)、意大利(但丁)和德国(歌德)。
法国主要在现代诗歌上成就可以。英国出了一堆还可以的诗人。
戏剧:古希腊、法国、和英国贡献最大。俄罗斯没有特别的成就。
小说:俄罗斯遥遥领先,法国也还可以,英国没有出过一流的小说家。
整体来说,法国在三个领域均有很高的建树,排第一。
俄罗斯的小说和英国的戏剧都是最高水平的,但是总体上不如法国。 |
|
l****r 发帖数: 5317 | 41 打开这本书第一页,著名学院作家,拥有博士学衔及上海、新加坡、伦敦三所大学教授
、研究员职位……再看下一页,“时间只是供我垂钓的溪流,我饮着溪水,望见了它的
沙床,竟觉得它是多么浅啊。浅浅的一层溪水流逝了,但永恒留在了原处”。引自梭罗
《瓦尔登湖》。很炫。我把头微微仰高一些,准备观摩这位学院派的美男作家如何评价
爱与欲的关系,讨论存在与虚无,展现现代文明人精神家园的丧失……(从评论看这本
书大致是说这些)。
小说果然很学院派。在他说到家族中的男人都在五十六岁前患肝纤维化而死去,我隐约
看到了加缪在《局外人》的叩问:生的尽头既然是死亡,从死的那头回望,生有什么意
义?接下来是海德格尔,在死亡面前人的属于自己的真实性才展现出来,以及短暂是牵
挂的基础等等;小说中更是大段引用了陀斯妥耶夫斯基,更不用提评论里说的“它迷茫
感伤的青春气息似乎来自村上春树,而它深切冷酷的思想性又似乎来自米兰•昆
德拉”……
沿袭前人的气质,讨论经典的哲学问题,这都无可厚非。但是我们看一部小说,主要还
是看他的故事、描述能不能起到讨论这个问题(先不谈解决)的作用。所以下面我只能
剧透一点了:
一位上海青年 |
|
r****e 发帖数: 3373 | 42 one of my old posts...
发信人: ribeye (执手相看肋眼), 信区: Reader
标 题: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9 11:17:07 2009, 美东)
当年读到下面这部分时,我对帕斯捷尔纳克和日瓦戈产生深深的鄙视。有类似感受的不
止我一个。向各位推荐陆建德的麻雀啁啾。当然,谁都有顾影自怜的权利,蓬间小雀也
不例外,但哀鸣就是哀鸣,无法冒充思想。能让我感动的,可以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卡
拉马佐夫兄弟们,可以是屠格涅夫的涅日达诺夫,却绝不会是日瓦戈。 |
|
j******n 发帖数: 21641 | 43 http://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314
现在回想起来,看电影也是儿时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从小到大,这一辈子看过的电影可
谓“多矣哉”。记得妈妈说起过,我还抱在她手中时,就一起去看过一部电影《为了和
平》,是在上海市四川北路虬江路口的“群众”电影院看的。这大概就是我看过的第一
部影片,但是一点依稀仿佛的印象也没有了。
上小学时,由老师带领着去看过一些电影,似乎都是在“六一”儿童节时候。记得起来
的有《小小英雄》和《祖国的花朵》。前者似乎是一部木偶片(或者是剪纸片),后者
是歌颂新中国儿童的幸福生活,把儿童誉为“祖国的花朵”。这两部影片的情节都记不
起来了,插曲倒还记得。《小小英雄》里面的主题曲节奏欢快跳跃,唱起来雄赳赳的: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祖国的花朵》里播放的是一首词曲均很优美
的抒情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水中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还处
于童稚的我从中感受到一种朦胧的美。前些日子在网络上看到原中央电视台的主播吕大
渝女士的回忆文章,才得知她就是当年饰演《祖...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44 前几天版上有朋友们谈到沈从文,我过去搜集过沈从文和张兆和的一些八卦片段,可能
大家都知道了吧,还是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搜集的八卦资料,分成《沈从文与张
兆和的甜酒和苦酒》甜酒篇和苦酒篇两部分。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甜酒和苦酒 甜酒篇
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张兆和
一
1929年沈从文被胡适先生聘请到上海中国公学当国文老师。这样,沈从文就有了稳定的
经济收入来源。也就是当上老师的第一节课上,他认识了张兆和。沈从文第一次看她,
张口便说:“噢,原来你就是那个‘笑话’(校花)。”
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
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
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
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随后沈从文陆续写了近百封情书。
沈从文曾与张兆和的同室好友王华莲谈过一次,试图从王处探问一下张兆和对这件事的
态度,并希望王能够玉成其事。但王华莲的话很让沈从文失望:成百上千的优秀男士在
追求张兆和,她有时一连收到几十封求爱信,照例都不回信;如果都要回信...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8093 | 45 我倒觉得荷马、但丁是绝对不能漏了的,就其对整个西方文学的启蒙意义来说。我看过
一个《神曲》译本,可惜忘了谁译的了,光注释就差不多跟原文差不多字数了,可见《
神曲》内涵多丰富。
此外,艾略特这样的诗人应该算是大文豪吧。我对莎士比亚没有特别的好感,也不很了
解。巴尔扎克显然应该替代高尔基。高尔基,大概因为是为所谓工人阶级写作,所以被
算上了吧?
歌德就凭《浮士德》,就不算忝列了。
陀斯妥耶夫斯基也大有理由入围。
其实,“十大”这种说法就是一种无谓的罗列而已,什么十大,古今中外如此浩瀚深刻
的文化文学中,就仅仅十位顶尖的? |
|
g****n 发帖数: 8093 | 46 我倒觉得荷马、但丁是绝对不能漏了的,就其对整个西方文学的启蒙意义来说。我看过
一个《神曲》译本,可惜忘了谁译的了,光注释就差不多跟原文差不多字数了,可见《
神曲》内涵多丰富。
此外,艾略特这样的诗人应该算是大文豪吧。我对莎士比亚没有特别的好感,也不很了
解。巴尔扎克显然应该替代高尔基。高尔基,大概因为是为所谓工人阶级写作,所以被
算上了吧?
歌德就凭《浮士德》,就不算忝列了。
陀斯妥耶夫斯基也大有理由入围。
其实,“十大”这种说法就是一种无谓的罗列而已,什么十大,古今中外如此浩瀚深刻
的文化文学中,就仅仅十位顶尖的? |
|
w***s 发帖数: 15642 | 47 嗯,看了不愉快。上礼拜听同事讨论陀斯妥耶夫斯基,我老老实实说,看了觉得很压抑
,所以没看下去。。。现在读书总期望能轻松点。 |
|
j******n 发帖数: 21641 | 48 我没有不允许或者说那不行
就是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
答案当然是偏偏有人而且有很多人喜欢她
我就是不懂为什么偏偏有人而且有很多人喜欢她
答案依然是偏偏有人而且有很多人喜欢她
我虽然还是不懂为什么偏偏有人而且有很多人喜欢她
好吧
那谁谁,我们开始讨论陀斯妥也夫斯基吧 |
|
b********t 发帖数: 992 | 49 转自清韵书院
作者 黄小邪
时间 12:33:24 13-12-2000
主题 俄罗斯之调——看《西伯利亚理发师》
俄罗斯之调
普希金发现了后来被陀斯妥耶夫斯基称为“俄罗斯之调”的东西,“
一种全新的真诚的声调”。——题记
风清日朗的冬日上午,跑到电影家协会看俄罗斯导演米哈尔科夫1999
年的《西伯利亚理发师》。210分钟的笑声和泪水,在黑暗中肆虐。
灯亮起来,含着眼泪流连着,惘然若失。如一位评论家所说:“影片
的前半部使人笑出了眼泪,后半部则带着痛苦的微笑嚎啕大哭”。从
光线昏暗的影院里摸出来,正午的北京阳光,没遮没拦地洒落。一直
怀想刚才的电影——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被震撼过。怀想小时候看过的
许多老苏联电影,那是父母一代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办公室的故事
》、《两个人的车站》、《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莫斯科不相信眼
泪》……雨后的街道,行色匆匆的人群,复杂立体的情感,或真诚幽
默或深刻反思的故事,哀伤的混杂手风琴声的俄罗斯音乐,寂静美丽
地停留在灰白色的记忆里。如果看了《烈日灼人》(1994年)知道米
哈尔科夫有一定历史感的话,《西伯利亚理发师》里面理想化了的、
只属于俄罗斯的博大,精 |
|
p******e 发帖数: 897 | 50 我的经典
·方舟子·
乃摒弃本业,而驰鹜古典。
──张居正
从中学的时候起,我就常常被误会为读过许多书,其实我最多不过只能算翻
过许多书罢了。我的读书习惯是随便抽出一本书来翻翻,偶尔被某句话或某件事
吸引住,就把目光停住看一会。就连鲁迅所说凡是要冒充读书读得多者必读的
《四库全书提要》,我也只是翻翻而已。交谈、作文时想起了曾经在某本书上读
过的某句话、某件事,说出来,也就往往让听者、读者误以为我读过那本书,而
其实我对那本书的所有知识可能也就是那句话、那件事。虽说从小就被教育“好
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却也几乎不做读书笔记,需要照抄原文的时候,再凭记忆
去翻查,也往往能查到,而翻查的过程也相当于又把那本书“看”了一遍了。
以我这样的读书法,身边也就需要堆放一堆书供随时翻、查,等到床上地下
越堆越多的时候,既然没有女秘书来给我整理,也就只能亲自动手收拾,收拾时
又顺带把这些书翻翻。近日收拾时,翻出了杜小真译的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
翻开扉页,看到写着“我的经典”四字,已忘了是什么时候写上去的了。于是又
翻到最后,见写着“1988.4.3阅毕。1989.2.17重阅毕”。能
让我从头读到尾...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