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雍正年间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3
发帖数: 660
1
按通常的想法,皇帝尸体入棺时,一定做了防腐处理,使尸体永不朽烂。因为民间屡有
出土的先例。从马王堆汉墓辛追女尸的出土,到2001年安徽砀山神秘香尸的出土,都给
人留下了这个印象:皇帝一定会对尸体作防腐处理。
可是,这两具不朽的女尸都不是皇家成员。
1、后妃在大殓时作防腐处理吗?
从现有资料看,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无论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白事档还是从清宫廷
典籍《钦定大清会典》中的“大丧”部分中,都未曾发现过对尸身防腐的只言片语。可
见,清宫廷在处理死者尸身时是不考虑防腐问题的。这主要源于以下几点缘由:
一是受早期火化习俗的影响。
满洲的火化沿袭金代女真,而女真的火化,则主要是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决定的,居无
定所。试想巨大死去,晚辈若总拖着先人的棺具走来走去,总不是办法,而将其焚化,
所谓“遇父母之表,弃之不忍,携之不能,故用火化。”灵魂升入天空,就可以随处祭
奠亡灵,何乐而不为呢?
清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是火化的皇帝。努尔哈赤火化后,其尸骨贮于瓷坛之中,皇
太极的尸体则于顺治元年八月初九日,以国礼焚化大行皇帝梓宫。直到入关后,顺治皇
帝及其妃嫔死后,仍按例实行火化,火化地点为景山,典...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乾隆是海宁陈家的儿子?
乾隆六次南巡,四次到海宁,而且每次都住在陈氏的私园中,这是为什么呢?乾隆根本
不是所谓的探望亲生父母,而是要阅视和筹划海宁的海塘工程。
乾隆皇帝,姓爱新觉罗,名弘历,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六十年,
励精图治,出现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在民间,乾隆皇帝的身世被人传
得十分离奇,传说他是海宁陈家的儿子……
离奇传说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雍亲王府里一片欢笑,这一天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孩。
同一天,海宁陈家也添了一个小孩。
这海宁陈家指的是浙江海宁的陈世倌家,人们俗称他为陈阁老,在康熙年间曾入朝为官
,并且和当时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的关系十分密切。当时,雍亲王妃和陈世倌的夫人都
怀有身孕。不久,两家先后生了孩子,雍亲王生了一个女孩,而陈家生了一个男孩。过
了几天,雍亲王让陈家把男孩抱入王府看看。王命难违,陈家只好把孩子送进王府。可
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一个小丫头。久在官场的陈阁老意识到此事
性命攸关,不敢声张,不久就辞官带着全家回原籍去了。而那个被换入王府的男孩,就
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随着这个传说的广泛流传,乾隆帝六次南巡甚至被说成是为...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3
满清十二帝各自作了哪些伤天害理的大事
新浪历史论坛
努尔哈赤(满语意为野猪皮)、皇太极、顺治,他们祖孙三个干的头等大事就是搞分裂
搞满独搞恐 怖 主义(借用阎崇年语为之 ‘兴’);而他们三个最突出的“业迹”
应 该说是屠 杀 同族后更为疯狂地屠杀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用以实现殖民主义的
民族压迫和奴役。如有不服攻城后将 全城人 斩尽杀 绝(屠城); 给汉 人 “
编庄”,即是将汉人分给满 族人当奴 隶(比照他的祖宗金元时期有啥不同?不同也
是有的,那 就是努尔哈 赤老贼尚未要汉人的‘初夜权’); 精神上 惨无人性
的催残,实施剃发易服,留猪尾巴穿马蹄袖服;强 占 汉 人的土地(圈地);抓汉
人 作奴 隶(投 充法);不堪 凌辱 的汉人逃跑后被抓住要杀掉甚 至祸及 亲
族与邻里(逃人法)
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个最突出的“业迹”应该是“文字狱”。乾隆可算此三 人之
最,他在位63年间制造了130余起“文字狱”大案。不仅获罪者被斩首,而且要株连子
孙,甚至整个家族同遭毁灭;有的追究死者,掘坟戮尸。“文字狱” 把人们吓得 心
惊胆颤,全国一片风 声鹤 唳。所谓的 “康熙词典”并非其本人笔墨。如...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4
明朝比清朝究竟强在哪些方面
新浪历史论坛
朱家雄/文
明亡清兴是中国历史的倒退,是华夏文明的倒退,这是无数铁的事实所证明的。就清朝
和明朝的区别做一个比较的意义就在于能使我们对这种倒退看得更清楚,从而吸取历史
教训。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对清
朝时期的中国这样评价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那里笼罩着不安全与恐怖。它的
统治只能靠大棒才能维持……”而明朝呢?在其中后期,似乎已经“人在曹营心在汉”
一般,在与专制渐渐拉开了若干距离。
有的网友曾在我的博客上留下评论,大意是说:现实问题这么多,为什么要谈历史而不
谈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呢?历史谈得再那个,不也是在逃避吗?这样的质疑当然
不无道理,那我就在这里做个回应,叨咕几句现实问题吧。
我以为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还是应该尽早与西方民主国家接轨才对,毕竟西方发达国
家的政府官员都是围绕着老百姓(选民)在转悠,而中国的情形却是所有的老百姓都围
绕着当官的转。这显然是很多社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给予解决的原因所在。如果当官的
都要看多数老百姓的眼色行事,都要时刻追踪民意并以此作为自己行政的驱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失去了儒道精神,而不是宣扬儒道造成的。这种失去
,是满清造成的。为了维护统治,满清费尽心思地破坏中华固有的文化、思想和科技。
并且将愚昧和麻木植入我们的民族。手段高明得难以想象。以至于,几百年后的今天,
我们仍固执的认为落后来自于文化,而不是满清。孔子也成了满清的替罪羊。悲哉。
我们需要恢复中华文化的本来面貌。找回能够让我们智慧、远见和自豪的正宗的中华文
化。不是那些早已面目全非的东西。
下面是具体的分析:先回顾一下明末和清末的情况。
万历三十六年(1608),澳门陷入混乱。香山知县蔡善继获知此事,单车驶澳,平息了
骚乱。事后制定了《制澳十则》,对违法葡萄牙人严厉惩处。葡萄牙人犯罪,可由葡萄牙
人自行处置。牵涉华人的,需交中国官员审判。后来,常有葡萄牙人,被送去广州审判
打屁股。
1662年,郑成功击败荷兰收复台湾,不多说了。
有人很不屑:葡萄牙荷兰只是小国。怎么不说说英法呢?因为,十六七世纪葡萄牙荷兰
才是西方海洋世界的超级强国。英国的工业革命,是18世纪的事了。
上面2件事,也许不全面,但也能反应出明朝对待西方强国的态度和能力。
清朝就不说了,温习一下... 阅读全帖
t***o
发帖数: 71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zz: 国人被清朝误导300年
<感觉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很值得深思,作者历史功底很深。当代最重要的是提防带
路党,以防历史重演。>
正文:
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失去了儒道精神,而不是宣扬儒道造成的。这种
失去,是满清造成的。为了维护统治,满清费尽心思地破坏中华固有的文化、思想和科
技。并且将愚昧和麻木植入我们的民族。手段高明得难以想象。以至于,几百年后的今
天,我们仍固执的认为落后来自于文化,而不是满清。孔子也成了满清的替罪羊。悲哉。
我们需要恢复中华文化的本来面貌。找回能够让我们智慧、远见和自豪的正宗的中
华文化。不是那些早已面目全非的东西。
下面是具体的分析:先回顾一下明末和清末的情况。
万历三十六年(1608),澳门陷入混乱。香山知县蔡善继获知此事,单车驶澳,平
息了骚乱。事后制定了《制澳十则》,对违法葡萄牙人严厉惩处。葡萄牙人犯罪,可由葡
萄牙人自行处置。牵涉华人的,需交中国官员审判。后来,常有葡萄牙人,被送去广州
审判打屁股。
1662年,郑成功击败荷兰收复台湾,不多说了。
有人很不屑:葡萄牙荷兰只是小国。怎么不说说英法呢?因为,十六七世纪葡萄牙
...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3140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1735年,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
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登基。从当时的中国版图看包括北部的远东,北起蒙古唐努乌梁
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今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等岛礁,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区等缅甸北部,西
尽咸海与葱岭地区,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
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钓鱼岛更在其中。总面积达1300万平方千米。除此之外,周
边国家如朝鲜、安南(越南)、南掌(老挝)、缅甸、琉球、廓尔喀(尼泊尔)、哲孟
雄(锡金)、兰芳共和国
乾隆时期,清朝的国内辖地包括顺天府(今北京市)、本部十八省(直隶(今河北省)、山
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盛京(今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还有称为藩部的
内蒙古、青海蒙古、喀尔喀蒙古、乌梁海、西藏、新疆等地。
当时清朝的疆域北接西伯利亚,南至海南岛及南海诸岛,西跨葱岭,东至外兴安
岭、库页岛,东南至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已经成为一个幅员广阔、国势强大的统一的封
建国家。在清朝的统一政权下,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满清如何选秀 ZT
70章:韦泽想起自己听说过的事情,满清时代京城里头也选秀女。有资格选修女的家庭
可都不是一般的普通百姓,那得有点身份,得有点出身。其结果就是每到选秀女的时候
,这些大户人家都赶紧往外嫁女儿。
首先,秀女的选择范围,是所有旗人的适龄女儿。包括但不限于京城,汉人是没资格参
选的。汉人的官员,无论是多大的官,都不能和旗人通婚。第一没有资格娶旗人,第二
没资格选秀女。除非“抬旗”,成为旗人才有资格。不过抬旗之后就不再是汉人了。电
视剧《宰相刘罗锅》里刘墉娶了王爷的女儿,那是不可能的。
其次,所有适龄的旗人女儿,在参加完选秀之前,是不能自行婚嫁的。必须参加完选秀
,要么选上了进宫伺候皇帝,或者许配给皇子皇孙王爷贝勒,要么被淘汰。淘汰的不再
参选,可以自行婚嫁。也就是说,在满清鞑子酋长挑选过之前,旗人连自行婚嫁女儿的
权力都没有,汉人是旗人的奴隶,旗人是酋长的奴才。
第三,选秀女的分类和结果。选秀女分两种:三年一大选、一年一小选。大选、小选的
范围不同。大选针对的是旗人,满八旗、蒙八旗、汉军旗。选上了的要是进皇宫,那至
少封一个答应常在,算是进入嫔妃的行列,是有人伺候的,是所谓的“主子”。以后升
... 阅读全帖
p**********g
发帖数: 9558
9
我说:“说了这一大堆,目的就是,确定我们将来买家俱的方向,方向是:木头-黄花
梨,式样-清末的广式或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法式。要造型厚重,形体庞大的。就
这么定了,让我们开始吧。”
木头先生也兴奋了,“行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啊!”
我轻松了,问木头先生:“想听听宫中的家俱典故吗?哈!我来告诉你,皇帝也是木痴
家俱迷呢!”
我念道:“清代宫廷家俱制作中的一个独特现象是帝王的直接参与。尤其以雍正,乾隆
两帝最为积极。雍正对中国传统木器有较深刻的理解,谙熟其结构和工艺,因而从设计
到施工,从局部到整体,能拿出合理而具体的方案。有些旨意好似工匠之间叙述活计,
简洁利落,术语准确,连珠成趣,三言两语,一件家俱的式样、结构跃然而出。雍正一
朝制作的家俱被认为是清代家俱中成就最高的。乾隆对家俱制作下的功夫更是有过之而
无不及。每件家俱都是在他耐心,细致的过问下设计,选料,制作,修改完成的。”
木头先生乐坏了,“听听,人家皇帝都喜欢木头家俱,我这人就是有皇家之气。”
我说:“得啦!美的你!再听听圣旨,看看皇帝有多珍惜木头。想想你那五十斤粮票换
的木头,也值。”
我学着电影里的太监念道:“‘交紫檀木镶选...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8523
10
来自主题: Stock版 - 转载
本贴内容已被 [NMDW] 在 2012-01-01 18:46:3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
坛管理删除.
国人被清朝误导300年
《四库全书》名义上是为了综合古今典籍,实际上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彻底的清洗....
..欲灭其国,先去其史。满清对中华文化进行的彻底而细致的清洗与篡改,为的就是不
让明朝的真实记录留传下来
此文提出了值得一看的观点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n/s/blog_3fe443f70102dwro.html
    金鸿:感觉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很值得深思,作者历史功
底很深。只不过,查了半天我也没查到作者是谁,有谁知道麻烦留言说一声。
 
    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失去了儒道精神,而不是宣扬
儒道造成的。这种失去,是满清造成的。为了维护统治,满清费尽心思地破坏中华固有
的文化、思想 和科技。并且将愚昧和麻木植入我们的民族。手段高明得难以想象。以
至于,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固执的认为落后来自于文化,而不是满清。孔子也成了
满清的 替罪羊。悲... 阅读全帖
i***0
发帖数: 8469
11
来自主题: Seattle版 - 达赖喇嘛 (一世到十四世)
由来 www.extra99.com
灵童转世一直以来盛传于佛教传说。传唐 朝西天取经的玄奘法师就是西天如来座前童
子——金蝉子的转世灵童;后民间盛传的济公活佛也是伏虎罗汉的化生。但自明代以后
,这种说法就开始消声觅迹了。但 却在藏传佛教中得以发扬光大,而且灵童的条件也
越见丰富,并发展到了现实生活中,其根本意义其实是为了加强统治力。以现在灵通的
要求是:出世的时间必须就 是老活佛圆寂的时间、在同一地区方圆15公里内、有灵性
——能对老活佛生前的器物感兴趣、并必须能圆满回答寻访喇嘛的提问等。 www.
extra99.com
关 于藏传佛教转世灵童的确认,其实有着严格的过程和标准。虽然在藏传佛教传承的
历史当中曾有过并不完全相同的确认方法,但其实质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比如 从
一些佛经典籍的记载来看,在乾隆五十七年时,对转世灵童的认定是通过这样几种方式
进行的:一、抓阄。如寻访出几个幼童,各方意见相持不下,难以确定时, 即采用抓
阄法来确定。二、护法神汉作法降神指定。三、高僧占卜指定。四、世俗统治者指定。
如第巴桑结嘉措指定的第六世达道嘛仓央嘉措等,但这些只是在特定 历史条件下的特
...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62
1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真实的年妃和电视中的年妃
看来甄妃传,不由对真实的年妃感了兴趣,放狗看看,发现年妃的形象完全反了历史。
历史中的年妃体弱,为人谦卑谨慎,在雍正三年就死了。年妃还曾对哥哥的行为看不惯
,告发到皇帝那里。这和电视剧里的年妃横行跋扈,奢侈华贵,和哥哥串通一气,卖官
受贿,截然不同。
历史上雍正对年妃很喜爱,因其病重而延迟了对其兄的处置。年妃死后一个月,其兄长
年羹尧就被降罪。年妃从第一次生育到死的11年间,其他妃嫔都无小孩,可见雍正对她
的宠爱。
历史中的年妃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全部夭折,令人心寒。普通人家的孩子也不会这个样
子吧。 一个生下来就死了,一个不到一岁死了,一个两岁多一点死了。还有一个长到8
岁,虽然有皇帝疼爱,但没有亲妈照护,也死了。
电视里的年妃只有一次身孕,小产。之后一直使用皇帝钦赐的香,含有皇帝故意放进去
的导致不孕的成分,再也没有怀孕过。于是不停的使坏,让其他嫔妃的孩子都夭折。
R*****g
发帖数: 682
1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乾隆与华盛顿的最初相遇
如果我陡然这么一问,你一定会犯个嘀咕,不知道怎么回答。乾隆与乔治·华盛顿
,一个留长辫子的古代皇帝,一个穿西装的美国总统,他们怎么可能碰到一起呢?
但是,糟糕的是,这真的不是一个与“穿越”有关的问题。乾隆与乔治·华盛顿,
是同时代人,而且都是在1799年去世的,乾隆死在年头,华盛顿死在年尾。
为什么你会有“穿越”的感觉?道理其实很简单:他们两个人身上的现代性实在相
差太大了。大而言之,这也就是两个国家的现代性。
乾隆号称大帝。大清帝国前后延续了268年,总共有十个皇帝。位居二、三、四位
的康熙在位61年、雍正在位13年、乾隆在位60年(实际执政64年),从1661年到1799年
,前后共138年,占了清朝的一半,这段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
然而站在人类发展史的角度上,这所谓的“盛世”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十七世纪中期以后,历史开始跑步前进,速度达到了令人头昏目眩的程度。其后的
一百多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新的生产力像地下的泉水,突然喷涌
出来。工农业产量成百倍、成千倍地增加。与此同时,政治文明的进步同样迅猛,西方
各国人民通过立宪制和“代议制”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化,...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14
如果我陡然这么一问,你一定会犯个嘀咕,不知道怎么回答。乾隆与乔治·华盛顿
,一个留长辫子的古代皇帝,一个穿西装的美国总统,他们怎么可能碰到一起呢?但是
,糟糕的是,这真的不是一个与“穿越”有关的问题。乾隆与乔治·华盛顿,是同时代
人,而且都是在1799年去世的,乾隆死在年头,华盛顿死在年尾。为什么你会有“穿越
”的感觉?道理其实很简单:他们两个人身上的现代性实在相差太大了。大而言之,这
也就是两个国家的现代性。
乾隆号称大帝。大清帝国前后延续了268年,总共有十个皇帝。位居二、三、四位
的康熙在位61年、雍正在位13年、乾隆在位60年(实际执政64年),从1661年到1799年,
前后共138年,占了清朝的一半,这段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然而站在人类发展史
的角度上,这所谓的“盛世”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十七世纪中期以后,历史开始跑步前进,速度达到了令人头昏目眩的程度。其后的
一百多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新的生产力像地下的泉水,突然喷涌
出来。工农业产量成百倍、成千倍地增加。与此同时,政治文明的进步同样迅猛,西方
各国人民通过立宪制和“代议制”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化,...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2
第十二章金属矿的开采与冶炼
一、开采金属矿的目的及其简况
所谓金属矿,在当时是指金、银、铜、铅、铁等种类。在1874—1875
年间,大臣疆吏筹议海防中奏请开采煤炭时,常常是煤铁并提,也涉及铜铅
等五金矿藏。例如丁日昌于1874年在其《海防条议》中说:“镇江之东南山
煤铁五全似皆可采。..产煤之处皆多产铁。..五金煤铁等项,非特利源
所系,亦军事胜败所关,..故开矿一层,尤为目前军事饷事之第一要务矣。”
③其他封疆大吏也有类似的煤铁五金并提的说法。但付之于实行时,首先是煤
炭,虽也注意到铁的开采,实际上却未曾与煤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先煤
后铁”是办洋务企业者常讲的一句话,其他金、银、铜、铅等就等而次之了。
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所造成:一是洋人觊觎中国矿藏最早的着眼点是
煤炭,清政府洋务派为保护自身的利权,故把采煤放在优先的位置:二是洋
务军用工厂和兵商各轮迫切需煤,不橡五金那样可以暂时从缓;三是采煤较
为易办,并且采出来即可使用,经济效益也可以立竿见影,不像铜、铁等金
属需要有一个冶炼加工过程。以故,金属矿使用机器开采与冶炼,延至1880
年前后始提到实践的日程,比之煤炭的开采晚...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407
16
泱泱中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奏响了一曲钟鼓雅乐。站在时光的源头,倾耳似乎
能听闻时空长廊的回响。5000多年的灿烂,呈现出很多帝王,在这些帝王之中,被后人
特别称赞道的也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有大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除此之外,笔
者认为乾隆也算是一位毫不逊色的帝王。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
看看乾隆皇帝创下的这些记录,知道为何晚清会衰败的这么快
弘历
乾隆帝晚年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
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
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他修建了壮丽宏大的圆明园,并且当时文化、经济
、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
君。
葬于清东陵,清裕陵。唯独借修四库全书一事,禁毁汉书,言之天下仅可存汉书三千卷
,其余书籍留书名后毁禁者七千,完全毁禁者不计其数,堪称五千年来第一,排在现代
和秦朝焚书坑儒之前。
他是世界上统治时间...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17
首先,按中国写文章的老规矩,先得上一堂历史课。本文本来就是要谈历史的?那就先
讲更老的历史。没从盘古开天、三皇五帝说起,就已经很节略了^0^
西藏现在毫无疑问是中国的领土,但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把西藏归属中国的起讫一直
上溯到唐朝,那确实有点夸张了。吐蕃是唐朝最大最强的外敌,双方在长达百年里一直
打得你死我活,所谓“甥舅之盟”的“友好交往”,其实不谈也罢。总而言之,唐朝从
来没有也不可能认为吐蕃是自己的藩属。五代十国,中原混战,而到了两宋时期,吐蕃
已经崩溃,而赵匡胤以玉斧划界后,对大渡河以西不闻不问成了中原政权的国策,西藏
地区几乎从(中国)史书上消失了。元代设理藩院,可以说是将西藏纳入中国中央政府
统治之下的开始,但元对西藏完全是遥控,既没有派军队也没有派官员进藏驻扎,西藏
此时基本仍然属于是外藩。明代对西藏方向的边疆政策和元差不多,甚至在青海方向还
有收缩。众所周知,明代对于开疆扩土,开国初叶之后一向没有什么大兴趣。西藏无可
否认的归于中国,不得不说是清朝的功劳。
其实据我个人看史料得出的印象:清开始时对西藏本身兴趣也不大,主要是为了更好的
利用喇嘛教控制蒙古高原各部落,所以清皇...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三读《慈禧全传》
☆─────────────────────────────────────☆
jjseven (大杂院) 于 (Tue May 31 12:34:40 2011, 美东) 提到:
从去年开始到今天,读完了三遍高阳的《慈禧全传》。其实年轻的时候(大概20年
前?)就接触过这套书,是友谊出版社出版的,明黄色的封面。先读第一本《慈禧前传
》,主要是讲辛酉政变,写的十分精彩,情节环环相扣,推动很快,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但往后看,或许是年龄还小的原因,觉得逐渐无聊起来,就放下了。去年重新开始,
发现原来觉得精彩的部分依然精彩,原来觉得无聊的部分别有一番意境,不知不觉就看
完了。但这部书实在是年度跨度太大,人物众多,关系纷繁复杂,看完一遍仍然意犹未
尽,又在短时间内复习了两遍,并辅助性的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终于有了些感觉,有
不吐不快之意。
第一,关于本书。该书名为慈禧全传,却是写尽了晚清五十年,是一部绝对的史诗
性巨著,堪称中文历史小说的翘楚。这部作品最抓人的地方在于叙事的真实性。高阳虽
然著作等身,但遍观其作品,显然晚清才是他最熟悉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距离现代不
远...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485
19
1945年8 月15日中午12时整,日本所有的交通中止,全体人民停下手上的活计,静静地
听一段广播讲话。那是一个断断续续、语气既坚定又无奈、比实际年龄要苍老疲惫得多
的声音,那是他们的天皇的声音。他宣布,接受盟国提出的波茨坦宣言。将他这份用文
言文发表的“休战”书直白地翻译出来也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复杂的感情:仇日还是憎美
整个日本一片震惊,随后是伤心屈辱、惶恐茫然。一个又一个有泪无声或声嘶力竭
捶胸顿足的武士,拔出佩刀插进自己的肚腹,颟顸地倒在污血之中。在世界的另一边,
尤其是中國,却鞭炮锣鼓一片欢腾。战争结束了,而且是中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晚清
以来一百年民族失败的耻辱史终于画上了句号。这个自参与八国联军打下北京,就一直
在庞然大物的中國面前凶恶、狂妄、刁蛮、残暴地跳来跳去闹腾个没完的小个子国家,
乖乖认输了!纵观二十世纪,如果说只有一件大事真正值得中國人骄傲和庆贺的话,那
就是抗战的胜利。中國人站起来了,虽然他后来又站起来了好几次;中國掼掉了扣在头
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虽然他注定还要在贫穷、动乱和饥饿中继续熬过漫长的岁月
;但毕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任人欺凌宰割,毕竟与美苏英...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20
☆─────────────────────────────────────☆
stansmith (stan_smith) 于 (Sat Sep 22 16:43:41 2012, 美东) 提到:
1945年8 月15日中午12时整,日本所有的交通中止,全体人民停下手上的活计,静静地
听一段广播讲话。那是一个断断续续、语气既坚定又无奈、比实际年龄要苍老疲惫得多
的声音,那是他们的天皇的声音。他宣布,接受盟国提出的波茨坦宣言。将他这份用文
言文发表的“休战”书直白地翻译出来也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复杂的感情:仇日还是憎美
整个日本一片震惊,随后是伤心屈辱、惶恐茫然。一个又一个有泪无声或声嘶力竭
捶胸顿足的武士,拔出佩刀插进自己的肚腹,颟顸地倒在污血之中。在世界的另一边,
尤其是中國,却鞭炮锣鼓一片欢腾。战争结束了,而且是中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晚清
以来一百年民族失败的耻辱史终于画上了句号。这个自参与八国联军打下北京,就一直
在庞然大物的中國面前凶恶、狂妄、刁蛮、残暴地跳来跳去闹腾个没完的小个子国家,
乖乖认输了!纵观二十世纪,如果说只有一件大事真正值得中國人骄傲和庆贺的话,... 阅读全帖
N***i
发帖数: 4104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其实就亡于这三人手上
这个说得好像是不收工商税只收农业税,江南就不用交税了一样。
实际上雍正以前,农业税基本上是按人头收的。明朝政府掌握的纳税户口,在明朝初期
南方大约是北方的三倍,你们可以理解为大约七八成的政府收入是从南方征收的。万历
年间政府掌握的户口,南方还是比北方多,可能一倍半到两倍。除非你们真的以为江南
独立了,否则直到明朝末年,南方的税收还是大大多于北方。而且按照历代的传统江浙
一带因为土地肥沃,税率比其他地方略高,可能明末政府收入有将近一半是来自于南直
隶和浙江。
明朝的财政困难,不在于某个地方的人不交税,而在于全国都隐瞒户口逃税。万历年间
政府统计的户口,还没洪武年间多,真是咄咄怪事。
M******8
发帖数: 10589
22
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2/1126/c198445-19694581.html
2012年11月26日08:57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本文摘自《坐天下很累》,张宏杰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10月
方针已定

深秋的辽东大地,枫叶鲜红,松柏苍翠。嘉庆十年九月,嘉庆皇帝率领宗室及重臣,经
过艰苦跋涉,来到满族的龙兴之地。在祭奠了新宾永陵之后,他们向西直抵盛京,祭奠
了福陵(清太祖努尔哈赤之陵)和昭陵(清大宗皇太极之陵)。
在陵寝的隆恩殿、启运殿中,皇帝认真参观了先祖们留下来的遗物。努尔哈赤用过的桌
椅,看起来是那么简陋,皇太极用过鞭子,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牛皮鞭,没有任何装饰
……这些珍贵的文物,昭示着祖先创业的艰难历程。皇帝在这些遗物前久久驻足,常常
陷入沉思。
在他的政治布局中,这次东巡意义十分重大。经过对帝国整体形势的评估和对“新政”
的深刻反思,他终于确定了大清未来的行政方针,那就是“守成”和“法祖”。这次东
巡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全国臣民正式宣传他的这一方针。
皇帝在《守成论》中说,他多次阅读中国历史,感慨良多。他发...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23
杜车别 由满清禁毁书籍的丰功伟绩说开去
新浪历史论坛
作者:杜车别
最近看谢国桢著《明末清初的学风》,里面摘引清王芑孙《洴澼百金方》序中的
一段话,觉得有点意思,摘录出来让大家一起看看
“自朝廷开四库全书馆,天下秘书稍稍出见,而书禁亦严,告讦频起,士民葸慎
,凡天文地理言兵言数之书,有一于家惟恐召祸,无问禁与不禁,往往拉杂烧之。比岁
兵兴东南海隅,忧患日出,士大夫习享承平,仓皇迷闷,欲访寻曩碟以为前事之师,而
书之有者无几。呜呼!……”
我常听见有人为清朝文化专制辩护说,前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有文化大革
命,所以满清也并不特别值得谴责,甚至无足道。其实这是不确的。
第一,从维持的时间来说,满清的文字狱,对文化严厉摧残百年有余,这一
点,无论焚书坑儒还是文革都不能与之相比,一长一短,后果便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从压制的规模广度程度上说,也有差异。
记得鲁迅曾经在《华德焚书异同论》中为秦始皇叫过屈,说秦始皇虽然烧书
,但技术科学方面的书籍是保留的,而且也有容纳博采别国思想的气量,所针对的仅仅
是一披泥古不化的儒生和骗人的方士而已,所以和德国纳粹的焚书是有本质区别。
至于文革,把某某书批判成...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行贿的帝国
雪珥
鸦片战争前,清帝国的腐败就已经名扬全球,但即便是西方人也意识到,这与其说是中
国人身上没有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莫如说是制度性缺失带来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当
“潜规则”成为体制主流后,官僚基层“搭便车”勒索便成为常态,所有的政策都被异
化为寻租工具。最后,“腐败化的制度”也就催生了诸如行贿基金这样的“制度化的腐
败”工具,并加速了整个体制、乃至整个社会的整体腐败和沉沦。
广州的“公行”商人们开始筹建一种基金:每家公司缴出利润的10%,存入共用的资金
池。而其作用,除了作为参与者们的行业保险外,更多的是为了应对政府层出不穷的勒
索。
在强大而贪婪的公权力面前,商人们抱团取暖,合资行贿,分摊成本,并对这一基金的
使用,实行严格的集体监管。这是颇具大清特色的一种“制度创新”。这一创新,很快
就走向了国际化:凡是与“公行”有商业来往的外商,都必须缴纳货物价值的3%,作为
“规礼”,滚入基金池中,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这是18世纪70年代,大清帝国最为辉煌的乾隆盛世。
1、天子的私家海关
这一基金,名为“行佣”,即“公行所提取的佣金”,又名“行用”,即“公行所需的
公用金”。英文名称则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第六章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东源(OCR自《新学苦旅》)
追求“会通”者的苦衷
在礼仪之争以后,西学的传入基本中断。此时中国知识分子虽然在学术上有重要建
树,但在思维方式上、在骨子里,依然不脱固有的模式。总的说来,清代正统学术并没
有导致中国科学的复兴,到“乾嘉汉学”兴盛时反而更深地回到故纸堆中去了。作为掌
握着社会精神财富的知识阶层,竟然作出某种驼鸟式的反应,这是令人惊诧的。
想当年,“西儒”利玛窦带来西方科学文化之初,知识分子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徐光
启提出的“会通中西”思路。即“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历
书总目表》)。与他同时代的李之藻也说:西算“加减乘除,总不殊中土,至于奇零分
合,特自玄畅,多昔贤未发之旨。”(《同文算指序》)以上系就西学中的特殊门类—
—西历与西算而言的。就总体西学而言,则是利用其来“易佛补儒”。他们的这个思路
一直流行于此后若干代人中.如薛凤祚(1600-1680)说:“中土文明礼乐之乡,何讵
遂逊外洋?然非可强词饰说也。要必先自立于无过地,而后吾道始尊。此会通之不可缓
也。”(《历学会通序》)。这一思想指导下,他经三十余年而写成《历学会通》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阎京生
圆明园最早为康熙赐给皇四子胤祯的赐园,胤祯即位后按照御园的要求对其进行扩建,
在南部修建宫廷区,并大规模向东扩展园地。到雍正末年,园内建筑已不少于160座,
占地超过3000亩。乾隆帝在位六十年间对圆明园的增建规模更是可观,除了修建四十景
外,还仿建西湖十景、江南名园,此时园内有匾额的园林建筑达600多座。
00336wghzy6kkiobdmq46
圆明园平面
乾隆十年至十六年、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两次修建东边的长春园,作为退位当太上皇
后的休养之所。乾隆三十三年把熙春园(今清华大学),春熙院(淑春园,今北大北部
)并入圆明园,乾隆三十五年将南边的春和园也并入圆明园范围,后改名绮春园,从而
形成了占地六千多亩,建筑超过上千座的圆明五园。嘉庆时将春熙院赐予庄静固伦公主
,道光时将熙春园赐予惇亲王绵恺,后又分赐皇四子、皇六子(咸丰帝及恭亲王),咸
丰即位后熙春园改名清华园。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圆明园正大光明殿
00336wghzy6kkipc3oq40
长春园海晏堂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下八里桥后直趋...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54598
27
岳飞身世之谜
评书和正史上都说岳飞是死于秦桧的陷害。秦桧嫉妒岳飞屡建大功,于是怂恿皇帝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军,然后诬陷岳飞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监狱 里。当时另一个元帅韩世忠曾经去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也就是也许有,可能有的意思,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什么证据。韩世忠听了以后当然不服,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这里就有点儿奇怪了。秦桧要置岳飞于死地,肯定和岳飞仇深似海,为什么不编造点儿证据出来呢?‘莫须有’ 三个字连韩世忠这样的武夫都骗不过去,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常言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毛泽东打倒刘少奇的时候,什么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还说是铁证如山,永远不许翻案呢,后来老毛一翘辫子,就全成了诬蔑不实之词了。那秦桧是状元出身,满肚子典故的人,比张春桥姚文元的水平可高多了,要捏造出点儿证据来整岳飞还不是小菜一碟?为什么偏偏要说出个 “莫须有” 的千古笑话来?
想当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的时候,第一个发言的是朱德,态度比较温和,毛泽 东即将腿翘到会议桌上,用手指挠着鞋面,大声讥笑说:“隔靴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行贿的帝国
雪珥
鸦片战争前,清帝国的腐败就已经名扬全球,但即便是西方人也意识到,这与其说是中
国人身上没有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莫如说是制度性缺失带来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当
“潜规则”成为体制主流后,官僚基层“搭便车”勒索便成为常态,所有的政策都被异
化为寻租工具。最后,“腐败化的制度”也就催生了诸如行贿基金这样的“制度化的腐
败”工具,并加速了整个体制、乃至整个社会的整体腐败和沉沦。
广州的“公行”商人们开始筹建一种基金:每家公司缴出利润的10%,存入共用的资金
池。而其作用,除了作为参与者们的行业保险外,更多的是为了应对政府层出不穷的勒
索。
在强大而贪婪的公权力面前,商人们抱团取暖,合资行贿,分摊成本,并对这一基金的
使用,实行严格的集体监管。这是颇具大清特色的一种“制度创新”。这一创新,很快
就走向了国际化:凡是与“公行”有商业来往的外商,都必须缴纳货物价值的3%,作为
“规礼”,滚入基金池中,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这是18世纪70年代,大清帝国最为辉煌的乾隆盛世。
1、天子的私家海关
这一基金,名为“行佣”,即“公行所提取的佣金”,又名“行用”,即“公行所需的
公用金”。英文名称则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第六章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东源(OCR自《新学苦旅》)
追求“会通”者的苦衷
在礼仪之争以后,西学的传入基本中断。此时中国知识分子虽然在学术上有重要建
树,但在思维方式上、在骨子里,依然不脱固有的模式。总的说来,清代正统学术并没
有导致中国科学的复兴,到“乾嘉汉学”兴盛时反而更深地回到故纸堆中去了。作为掌
握着社会精神财富的知识阶层,竟然作出某种驼鸟式的反应,这是令人惊诧的。
想当年,“西儒”利玛窦带来西方科学文化之初,知识分子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徐光
启提出的“会通中西”思路。即“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历
书总目表》)。与他同时代的李之藻也说:西算“加减乘除,总不殊中土,至于奇零分
合,特自玄畅,多昔贤未发之旨。”(《同文算指序》)以上系就西学中的特殊门类—
—西历与西算而言的。就总体西学而言,则是利用其来“易佛补儒”。他们的这个思路
一直流行于此后若干代人中.如薛凤祚(1600-1680)说:“中土文明礼乐之乡,何讵
遂逊外洋?然非可强词饰说也。要必先自立于无过地,而后吾道始尊。此会通之不可缓
也。”(《历学会通序》)。这一思想指导下,他经三十余年而写成《历学会通》一...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30
投资604亿的上海“董家渡”如今遭抛售,上海你怎么了?【深度】
2019-02-18 22:22
这几天,许多媒体都在报道,绿地121亿接盘3000亿中民投甩卖的上海优质外滩地块董
家渡。十几年前,董家渡就曾是全国总价地王排行榜的第二名,细细研究,这块地的水
竟然如此之深......
为何它让中民投、泛海、融创、绿城、华润地产大戏一幕接一幕在此上演?
为何它证明了金融地产的运营模式可能是失败的?
为何它虽然被称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新地标”,但开发雕琢却困难重重?
这是一次关乎旧城改造的项目,然而其过程却是如此曲折。其中的一些原因又是如此隐
晦,不好直接说出......
从上海开埠时期到2019年,按时间段划分梳理,供你参考借鉴与启发。
开埠时期
土地历史基底实力雄厚
今天,我们所谈论的“董家渡”是一个泛地区概念,包括自黄浦江畔的外马路—王家码
头—中华路—陆家浜路—南浦大桥的老城厢地区。这一带的大多数路名承载着昔日老上
海城外南市地区的繁华和平民的生活,亦被认为是肩负起上海阔步迈向全球金融中心的
C位角色。
见证上海都市的百年地标
历史由来
董家渡是什么?我们先说历史。
要知道,董家渡既...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31
投资604亿的上海“董家渡”如今遭抛售,上海你怎么了?【深度】
2019-02-18 22:22
这几天,许多媒体都在报道,绿地121亿接盘3000亿中民投甩卖的上海优质外滩地块董
家渡。十几年前,董家渡就曾是全国总价地王排行榜的第二名,细细研究,这块地的水
竟然如此之深......
为何它让中民投、泛海、融创、绿城、华润地产大戏一幕接一幕在此上演?
为何它证明了金融地产的运营模式可能是失败的?
为何它虽然被称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新地标”,但开发雕琢却困难重重?
这是一次关乎旧城改造的项目,然而其过程却是如此曲折。其中的一些原因又是如此隐
晦,不好直接说出......
从上海开埠时期到2019年,按时间段划分梳理,供你参考借鉴与启发。
开埠时期
土地历史基底实力雄厚
今天,我们所谈论的“董家渡”是一个泛地区概念,包括自黄浦江畔的外马路—王家码
头—中华路—陆家浜路—南浦大桥的老城厢地区。这一带的大多数路名承载着昔日老上
海城外南市地区的繁华和平民的生活,亦被认为是肩负起上海阔步迈向全球金融中心的
C位角色。
见证上海都市的百年地标
历史由来
董家渡是什么?我们先说历史。
要知道,董家渡既...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67
32
我在陋作《吃自家的饭管人家的事,上人不做做下人,长工救度地主》一文中写了这么
个故事,很多人都喜欢听:大家知道,黄鼠狼也是喜欢修炼的,一修修好几百年,就在
要修成人身前要经过一个匪夷所思的关口。你会看到那时黄鼠狼常常跑出来跟在人后面
学人走路,有的堂而皇之学人戴顶帽子在路上走,有的甚至会学人掩嘴偷笑。更有创意
的,居然拿两核桃的壳套在脚上,“磕磕”地学女人穿高跟鞋走路。等它们觉得学人差
不多了,便会在田间地头问人:“你看我象不象人哪?你看我象人儿?你看我象仙儿?
”你要惊异地回答一声:“象人呀。”那么好,它马上就修成人了,你要说象仙,它马
上就修成仙了。你想动物要修成了,那危害可就大了去了。但有经验的老农就不会轻易
回答,故意慢慢吸烟不理它,它就象劝党员退党一样,跑前跑后地围着老农死乞白赖地
问:“你看我象不象人啊?” 有的人就故意整黄鼠狼,要么拿起锄头追打黄鼠狼,要
么就破口大骂:“我看你象个大驴吊!”这时候黄鼠狼只好哭着跑开:“你这下毁了我
几百年道行了啊!修了几百年,修成了个大驴吊”
其实往往修成修不成的关键就在于一句话,这就是向人“讨封号。”主要是想修成人身
。更有甚者,有修了...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494
3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国庆】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老龙头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
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
镇北台、西有嘉峪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
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
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墙体高大坚实,气势宏伟。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关城东门的镇远
楼,也就是天下第一关城楼。城楼所悬的“天下第一关”匾额是明代书法家肖显手迹。
城楼耸立于长城之上,雄视四野。登上城楼,可俯视山海关城全貌及关外风光。
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渤海之滨,是万里长城东部的起点,是长城与大海唯一
的一处交汇点。万里长城恰似一条巨龙,而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因而得名老龙
头。老龙头伸入渤海中约20余米,以巨石垒成,一半位于海平面之上,一半在水下,建
于明万历年间,由戚继光修筑。由宁海城、入海石城、澄海楼、南海口关、龙武营、海
神庙等组成。老龙头不仅是伸入大海,建造十分机巧的军事设施,而且又是万里长城中
唯一兼有关、山、海、色等诸多景观的绝佳之处。从明初洪武年间到...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国庆】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老龙头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
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
镇北台、西有嘉峪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
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
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墙体高大坚实,气势宏伟。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关城东门的镇远
楼,也就是天下第一关城楼。城楼所悬的“天下第一关”匾额是明代书法家肖显手迹。
城楼耸立于长城之上,雄视四野。登上城楼,可俯视山海关城全貌及关外风光。
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渤海之滨,是万里长城东部的起点,是长城与大海唯一
的一处交汇点。万里长城恰似一条巨龙,而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因而得名老龙
头。老龙头伸入渤海中约20余米,以巨石垒成,一半位于海平面之上,一半在水下,建
于明万历年间,由戚继光修筑。由宁海城、入海石城、澄海楼、南海口关、龙武营、海
神庙等组成。老龙头不仅是伸入大海,建造十分机巧的军事设施,而且又是万里长城中
唯一兼有关、山、海、色等诸多景观的绝佳之处。从明初洪武年间到...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660
3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如果日本战胜了中国-转自人人
作者:赵无眠
1945年8 月15日中午12时整,日本所有的交通中止,全体人民停下手上的活计,静静地
听一段广播讲话。那是一个断断续续、语气既坚定又无奈、比实际年龄要苍老疲惫得多
的声音,那是他们的天皇的声音。他宣布,接受盟国提出的波茨坦宣言。将他这份用文
言文发表的“休战”书直白地翻译出来也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复杂的感情:仇日还是憎美
整个日本一片震惊,随后是伤心屈辱、惶恐茫然。一个又一个有泪无声或声嘶力竭
捶胸顿足的武士,拔出佩刀插进自己的肚腹,颟顸地倒在污血之中。在世界的另一边,
尤其是中國,却鞭炮锣鼓一片欢腾。战争结束了,而且是中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晚清
以来一百年民族失败的耻辱史终于画上了句号。这个自参与八国联军打下北京,就一直
在庞然大物的中國面前凶恶、狂妄、刁蛮、残暴地跳来跳去闹腾个没完的小个子国家,
乖乖认输了!纵观二十世纪,如果说只有一件大事真正值得中國人骄傲和庆贺的话,那
就是抗战的胜利。中國人站起来了,虽然他后来又站起来了好几次;中國掼掉了扣在头
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虽然他注定还要在贫穷、动乱和饥饿中继续熬过漫长的岁月
;但毕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任人欺凌宰割...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856
36
石湾窑
明代著名瓷窑,清代以后继续烧制至今 釉有灰黑、青绿、淡
黄、灰蓝等色,常带有蓝、红等色的斑纹。此窑仿制的钧窑瓷
器另有创造。 今广东省佛山市石湾
吉州窑(又称永和窑)
宋代著名南方民窑。起于五代,盛于宋,
衰于元。 有青釉、绿釉、白釉、黑釉、彩绘瓷等。黑釉花样较
多,有像滴珠、鹧鸪斑、玳瑁斑的,也有绘双凤、龙凤、木叶纹
的。纹饰运用洒釉、剔花、印花、贴花等手法,而剪纸贴印手法
更是吉州窑的独特创造。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隋至宋吉安称
吉州)
景德镇窑
我国著名制瓷窑场。始于南朝陈时,经唐、宋、元、
明、清至今。 唐代已烧造白瓷,宋代景德年间烧造官窑器,底
书“景德年制”四字,从此有景德镇之名。以产影青瓷器著称。
元代青花、釉里红等已烧制成功。到明代,景德镇开始成为我国
瓷业中心,一道釉和釉绘等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更有五彩、斗彩
等彩绘瓷器的创造。到清代彩釉更有改进和创新,能烧制粉彩、
珐琅彩等。其中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烧造成的最精美,并各有
其特色。 今江西景德镇市
崔公窑
明代景德镇著名瓷窑之一。因为明隆庆、万历年间崔国懋
在此烧制而得名 崔国罩频姆滦隆⒊苫昙涞拇善鳎奈馈
a*****y
发帖数: 3318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维基百科
汉传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南
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
傳入中原地区,爾後傳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1]。
传入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为南传佛教,并不包括在漢傳
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传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
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
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
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尽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
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目录
[隐藏]
* 1 詞語釋義
* 2 发展过程
o 2.1 秦漢
o 2.2 三國時期
o 2.3 晋朝
o 2.4 南北朝时期
+ 2.4.1...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962
38
来自主题: Guang_Xi版 - 广西历史名人-1:桂林版
古代记述桂林地情的文献主要有:王歆编纂的《始安记》,唐代莫休符撰写的《桂林风
土记》,南宋范成大撰写的《桂海虞衡志》,宋朝周去非撰写的《岭外代答》 十二卷
,明朝陈琏纂修的《桂林郡志》三十二卷,明朝张鸣凤撰写的《桂胜》十六卷、《桂故
》八卷,明朝魏浚撰写的《岭南琐记》二卷,清朝程可则撰修的《桂林 府志》,清朝
高熊征等编纂的《临桂县志》十卷,清朝胡虔、朱依真编纂的《临桂县志》三十二卷,
清朝黄泌、曹驯撰写的《临桂县志》三十二卷、首一卷。
1、吕调阳(1516~1580),字和卿,号豫所,谥文简。广西临桂人(今桂林城南文昌门外
文明路--安新洲一带)。自幼聪颖,刻苦攻读。明嘉靖29年(1550)廷试一甲第二名(探
花),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次
辅)、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等。留京近30年,以廉正闻名
。与张居正合编《帝鉴图说》,撰有《佛塔寺碑》、《全州建库楼记》、《勘定古田序
》、《奉国中尉约畲墓志铭》等碑。卒于桂林,葬北郊狮子岭。
2、蒋冕(1462~1532)明朝首辅、理学名臣。字敬之,广西全州人。成化十三年(
...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9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梅节:《金瓶梅词话》的版本与文本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62125
《金瓶梅词话》的版本与文本
——《金瓶梅词话校读记》序
梅节
内容提要 《金瓶梅传》是明隆度、万历年间流行于运河区新兴大众消费性说唱文体,
以评话为主,穿插演唱流行曲。艺人演出本传进文人圈子,经改编成为案头读本,传世
有崇祯本和竹坡本;艺人本传世有《金瓶梅词话》。词话本因讹误太多长期淹没。上世
纪三十年代发现后兴起研究和整理热潮。梦梅馆本是汇校本,反映金瓶梅新文本建设的
集体成果。
关键词 金瓶梅版本 词话本 崇祯本 梦梅馆校本
从1985年起手校订《金瓶梅词话》,至今近二十年,一共出过三个本子。在这之前,我
从事红楼梦业余研究,校点金瓶梅是应友人之请。朋友开的出版社生意淡薄,想出点赚
钱的书。着眼海内外华人市场,看中了金瓶梅,计划出一个不作删节、比较可读的本子
。我对金瓶梅认识无多,文化大革命中曾翻过上海中央书局的襟霞阁本。私心以为既然
海峡两岸学人已经出过好几个校本,抄抄拼拼,择善而从,不见得很难,便轻易答应下
来了。岂知着手做起来困难重重。我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来整理...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6973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Silk
Edward Wong, Silk Craft Fades in Village That Clothed Emperors. New York
Times, Oct. 12, 2010.
http://www.nytimes.com/2010/10/12/world/asia/12silk.html?_r=1&scp=1&sq=sericulture&st=cse
Note:
(1) sericulture (n; Latin SERIcum silk + English culture): "the production
of raw silk by raising silkworms"
(2) Jili 辑里丝
http://zh.wikipedia.org/zh/%E8%BE%91%E9%87%8C%E4%B8%9D
(原名七里丝;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南郊七里雪荡河附近的七里村)
Why and when did 七里 change to 辑里?
(a) 陈小林, 湖州“辑里湖丝”辑里村. 湖州日报, July 29, 2010.
http://zj.people.com...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皇八子(胤禩)居然绝后了
zz
廉王一支早早绝嗣,胤禩往后传了五代香火就断了。
独子弘旺有三个儿子,长子永类三岁夭折。
次子肃英额有六个儿子:幼子瑞岱早殇,四子瑞实和五子瑞建死在二十岁上没能留下孩
子,次子瑞臣无嗣,貌似长子得了胤禩玄孙奕英,奕英又得一子载霖,再往后就没有了
。三子瑞绵有三个儿子,其中三子奕中无子,次子奕淮的独子载襄三岁就没了,长子奕
湍的长子载纯和次子载桂一个活了三岁,一个活了六岁,1828年道光年间载桂这来孙一
死,胤禩的次孙支系就断了。
弘旺的三子永明额只有绵森一个儿子,绵森嫡长子奕固和次子奕遐都是三岁就早夭。庶
子奕沆活了三十九岁却没有子嗣,他于1879年光绪五年逝世,宣告了廉王嗣绝。
从胤禩曾孙一代开始,很明显就香火不济了,第一是多娶继福晋(嫡福晋早死,还有的
二继嫡妻;还有三兄弟的嫡福晋一一先后过世,全部续弦的),先后有四个正室都出于
瓜尔佳氏。二是多早夭,大多在三到十岁夭折,尤其是正室无子,子嗣多从庶室所出。
第三是成年而无子。
满清近亲通婚的恶果像是集中报在了八阿哥一系上。每一代通常只有一人有子嗣或者活
到成年。当然这也和廉王获罪后,其子孙沦为没落的闲散宗室有关。
我这里有一部分...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13724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蒙古系和女真系的千年年世仇
转载
满清自建国起以史为鉴,(南宋末期,金被南宋和蒙古联合所灭),大喊满蒙一家口号
分化汉族和蒙古族。实行满蒙结盟,乃是整个清代的国策,清廷根据蒙古封建主原来地
位的高低和对其效忠的程度、功劳大小,分别授予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台吉等各
种爵位,使他们享有各种政治和经济特权。此外,政府每年要拨出大量银两、缎匹,以
及俸禄等形式,赏赐蒙古贵族。清朝统治者还通过满蒙亲贵世代互通婚姻的办法,紧密
双方的关系。
看似满清非常优待蒙古,但实际上满清在一方面笼络蒙古贵族的同时,另一方面让
大量的蒙古牧民如同羔羊一样软禁在羊圈里,同时用喇嘛教让蒙古人变成寄生人口,从
而让整个蒙古草原性病泛滥。
这才是满清对蒙古政策的真相!
一、旗界封闭制度----“众建以分其力”
自成吉思汗至明代末期,游牧界限在战争中不断地变化,游牧民也处于大区域的流
动中,不断地接受到新的信息,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相对开放,因此此时蒙古人对世界
各地区的技术和文化有着相当强的吸收能力。
而在满清时期,清朝统治者在厚养蒙古头领人物的同时,对蒙古防范甚严,作了种
种限制规定。蒙古共被分为了200多个盟和旗,始终被束缚在各自的地域,不...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清朝对蒙古政策,果然威武
满清自建国起以史为鉴,(南宋末期,金被南宋和蒙古联合所灭),大喊满蒙一家口号
分化汉族和蒙古族。实行满蒙结盟,乃是整个清代的国策,清廷根据蒙古封建主原来地
位的高低和对其效忠的程度、功劳大小,分别授予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台吉等各
种爵位,使他们享有各种政治和经济特权。此外,政府每年要拨出大量银两、缎匹,以
及俸禄等形式,赏赐蒙古贵族。清朝统治者还通过满蒙亲贵世代互通婚姻的办法,紧密
双方的关系。
看似满清非常优待蒙古,但实际上满清在一方面笼络蒙古贵族的同时,另一方面让大量
的蒙古牧民如同羔羊一样软禁在羊圈里,同时用喇嘛教让蒙古人变成寄生人口,从而让
整个蒙古草原性病泛滥。
这才是满清对蒙古政策的真相!
一、旗界封闭制度----“众建以分其力”   自成吉思汗至明代末期,游牧界限
在战争中不断地变化,游牧民也处于大区域的流动中,不断地接受到新的信息,生态系
统和文化系统相对开放,因此此时蒙古人对世界各地区的技术和文化有着相当强的吸收
能力。
而在满清时期,清朝统治者在厚养蒙古头领人物的同时,对蒙古防范甚严,作了种种限
制规定。蒙古共被分为了200多个盟和旗,始终被束缚在各自的地域,不...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清朝对蒙古政策,果然威武
满清自建国起以史为鉴,(南宋末期,金被南宋和蒙古联合所灭),大喊满蒙一家口号
分化汉族和蒙古族。实行满蒙结盟,乃是整个清代的国策,清廷根据蒙古封建主原来地
位的高低和对其效忠的程度、功劳大小,分别授予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台吉等各
种爵位,使他们享有各种政治和经济特权。此外,政府每年要拨出大量银两、缎匹,以
及俸禄等形式,赏赐蒙古贵族。清朝统治者还通过满蒙亲贵世代互通婚姻的办法,紧密
双方的关系。
看似满清非常优待蒙古,但实际上满清在一方面笼络蒙古贵族的同时,另一方面让大量
的蒙古牧民如同羔羊一样软禁在羊圈里,同时用喇嘛教让蒙古人变成寄生人口,从而让
整个蒙古草原性病泛滥。
这才是满清对蒙古政策的真相!
一、旗界封闭制度----“众建以分其力”   自成吉思汗至明代末期,游牧界限
在战争中不断地变化,游牧民也处于大区域的流动中,不断地接受到新的信息,生态系
统和文化系统相对开放,因此此时蒙古人对世界各地区的技术和文化有着相当强的吸收
能力。
而在满清时期,清朝统治者在厚养蒙古头领人物的同时,对蒙古防范甚严,作了种种限
制规定。蒙古共被分为了200多个盟和旗,始终被束缚在各自的地域,不...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45
6岁的福临被拥立为新皇,是权力斗争的微妙结局,但是在众多的皇子中选中福临,而
多尔衮表示同意,这就和福临的母亲孝庄太后分不开了。对于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民
间有很多传说,这也是清初四大疑案之一。传言的产生,始于张煌言(即张苍水)所写
的七言绝句。在这首题为《建夷宫词》的诗中写道: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掖庭犹说册阏氏,妙选孀闺作母仪。
椒寝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
这首诗成于顺治七年(1650年),是当世人的记载,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在民间快速流
传开来。可是,如果清初真有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封摄政王为 “皇父”一事,必
然有颁诏告谕之文。然而,虽然传言众多,但一直没有关于太后下嫁的可靠的史料佐证
。这有可能是被皇室后人、历代帝王所隐灭造成的。
孝庄与多尔衮相恋是否属实
民间流传着太后下嫁摄政王的传言,很可能与孝庄和多尔衮相恋的事实有关。清初努尔
哈赤和皇太极在创业过程中,皆得力于政治婚姻。太宗的孝端、孝庄两位皇后都出自于
博尔济吉特氏。满洲皇室与这个家族累世结姻,早已成为国戚第一家。
孝庄皇后生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清史稿》...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574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上真实的和坤(转载)
一 家庭、出身与学历
“和坤”是他的“满语”名字的音译,如果译成汉文应为“三纲之纲”之意,其乳名叫
“善宝”。他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祖籍在长
白山英额峪(今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地区)。和坤的先祖叫噶哈察鸾,很早就
归顺了努尔哈赤(后金),过着平时狩猎、耕作,战时出征作战的生活。其五世祖尼牙
哈纳,因作战英勇,为他家挣得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他的父亲名叫常保,
也是八旗军武官出身,除了继承“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外,还因为他的堂弟阿哈硕色
,在跟随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的战争中,在西北地区阵亡,追叙军功,他家又获赠了
个“一等云骑尉”的官职,后来也由其承接下来了。常保一生最高做到“福建副都统”
(正二品)的官位,相当于今天的军队中的“中将”级别的军官,这在当时也可以算是
个“高级武官”了。常保的妻子(即和坤的亲生母亲)是河道总督嘉谟的女儿,其继妻
是吏部尚书伍弥泰之女,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和坤的妻子冯氏是清乾隆朝名臣大学士
英廉的亲孙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史(如《清史稿》等)、野史和传说中说和
坤家庭出身“低微”、“贫贱”、“少贫无...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7
http://hx.cnd.org/?p=119624
中国的历史,分为两个时期:秦以前的夏商周三代和秦以后的“中华帝国”时期。
秦始皇统一后,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就一直在这个帝制的磨道里转圈儿,一
治一乱,分分合合。用毛泽东的话说,是“千年犹行秦政制”。
这种“模式”是怎样形成的?这个体制,中国是怎么进去的?现在,面临再次转型的中
国,怎样才能走出这一“模式”呢?
关于这个“模式”的形成,有过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是自然环境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处在一个封闭而又广袤的地区。说封闭,因为
它的东边是大海,北边是草原,西边是沙漠,西南和南部是高山。说广袤,因为它又有
足够的生存和活动空间供我们折腾。
在这一环境中,产生了我们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夏
耘冬藏。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我们务实的文明,让我们不用去关心外面的世界。
多数的时候,我们都是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一盈一虚,一治一乱。分久必合,合久
必分。这样的生存环境,形成了我们的性格,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除汉武帝主动
征伐匈奴外,历史上,中国很少出兵国外,最多也就是应属国的要求,去镇压当地的叛... 阅读全帖
q********i
发帖数: 4290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看大清
对清朝的事一直感兴趣。过去看过蔡东藩的《清史演绎》,这些天又看了二十八集的《
大清密档》。
这二百多年的清朝,先是发展到了世上无与伦比的大清帝国,然后就急转直下,最后竟
沦为了半殖民地。一些经验、教训真应该认真吸取,但有些事可能就是天意,你是拗不
过的。
先说女人。大家都知道,这清朝的灭亡缘于一个女人,这就是慈禧。同治和光绪年间,
都是她掌权,那清朝的灭亡就应该是她的罪过。清朝的发迹应该说也缘于一个女人,那
就是孝庄。进京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和第二任皇帝康熙年幼时其实都是孝庄统治国家,
那也正是清朝打家底的阶段。清朝能走向鼎盛,孝庄是功不可没的。清朝的发迹和灭亡
都应该说缘于女人,你就不会再总结出,女人当家房倒屋塌了吧。我倒觉得,这女人就
不该做统领国家的事,一个女人做得出色,就会出来另一个女人给你败坏了。
再说面相。没有照片,只能从皇帝的画像看。从努尔哈赤到嘉庆,面相那真可以说威武
、富贵,就是帝王相。你再看道光以后各个皇帝的画像,那就是不一样。他们是皇帝,
咱这里就不品头论足了。所以我倒总结出,迷信你可以不信,命你不能不信,这面相你
更不能不信。
还要说的事是香火,就是传宗接代。这清...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49
那么,为什么方舟子和易华都想到要用参票数量的变化来当作人参资源日益减少的证据
?唯一合理的答案就是,方舟子抄袭了易华。
有趣的是,在《批评中医》的《参的神话与现实》一文中,方舟子特意加了这样一
个注:
“关于清代禁止采参的情况,参见:李澍田主编《清代东北参务 清代吉林盐政》,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见《批评中医》128页)。
这似乎是在说,方舟子的数据是来自《清代东北参务 清代吉林盐政》。事实到底怎
样呢?笔者翻遍这本只印了500册的书,没有找到康熙三十八年、乾隆二十五年、咸丰
二年“参务”的任何记载,更不要提相关的数据了。相反,笔者却在书中找到了大量的
关于参票的数据。如:
“吉林行省参票,亦呈越来越难发放状。乾隆五十九年(1794),福康安赴吉林查
办参务案时奏报:‘督同局员,妥协放票。察看此次情形,似能比上年实放二百余张之
数加倍多放。总可及五百张上下。’嘉庆二十四年(1819),吉林额放参票465张;至
道光五年(1825),吉林仅放360张,其实放参票仅195张,另有烧锅票50张,未能进山
之卧票115张。”(第8页)。
“雍正元年共发...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16963
50
啥节奏?胖子要开杀戒了?
015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的一句“铁帽子王”,红遍大江南北。
一时间,“铁帽子王”成为权力不受约束的代名词。和大多数网友想象不同的是,真正
历史上的“铁帽子王”,“不仅没法任性,而且权力很小”。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
究院副教授、清史专家李典蓉坦言。
什么是“铁帽子王”
中国青年报:什么是“铁帽子王”?
李典蓉:所谓的“铁帽子王”,是清代民间俗称,这个称谓也只出现在清代,指世袭罔
替的王爵。王爵的后代可以承袭爵位,无需降等。事实上,明代的王爵就有分世袭与不
世袭,清代承继了这个制度,并加入满洲本民族特色。
中国青年报:清朝总共封了多少个“铁帽子王”?
李典蓉:清初设立的8个世袭罔替的王,基本都是功封。之后受恩封赏的,尚有雍正朝
和硕怡亲王、同治朝和硕恭亲王、光绪朝和硕醇亲王、光绪朝和硕庆亲王。清朝前后总
共有12个“铁帽子王”。
中国青年报:明初皇帝分封的王,对皇权有一定的威胁,例如靖难与宁王朱宸濠起兵,
那么,为何清朝还要承继明朝,设立王爵,皇帝不担心日后“铁帽子王”成为政权的隐
患吗?
李典蓉:明清设立王爵,通常只是为了安抚、安顿宗室。...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