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 发帖数: 1325 | 1 《老屋小记》写的挺好的,貌似有点儿散文体。写散文体小说的作家还有一些,好像故
事体和散文体有过交锋,我还是爱看故事引人入胜结构合情合理,所谓新奇与共鸣兼容
并蓄的小说,对散文体不是很感冒。
《雾月牛栏》我也看了,也很好。回想起来,写农村的有一位作家我很喜欢,写的是战
争时期的故事,记得看的很紧张很刺激,当然他还写过其它类型的都市小说,可惜的是
他的名字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别的写农村的...莫言的《红高梁》是小时候看的,当
时在惊怵之余觉得很不错,韩少功的《爸爸爸》也挺有意思的,不过这些是中长篇了……
池莉这小说应该是收到她自己的短篇小说集里了吧,我硬是再一次没兴趣看下去…… |
|
l*****l 发帖数: 5909 | 2 评委点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题材风格丰富 创作后劲增强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尘埃落定,鲁敏的《伴宴》、盛琼的《老弟的盛宴》、次仁罗布
的《放生羊》、苏童的《茨菰》和陆颖墨的《海军往事》摘得了短篇小说门类的奖项。
几位评委充分肯定了此次入围和获奖作品的创作功力,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期望。
创作后劲仍在不断增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短篇小说创作成了一个似乎怎么也热闹不起来的行当,但
仔细品味一下,有许多短篇小说其实大有可圈可点之处。”梁鸿鹰谈到,获得本届鲁迅
文学奖的5篇短篇小说作品便很好地反映了作家近几年在这个“有些寂寞的园地”里默
默耕耘、踏实进取的业绩。与往常题材过于集中于乡村生活不同,这些作品从特定角度
开掘了文化艺术、军旅生活、少数民族、盲残人士、知青往事等不同方面色彩斑斓的生
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题材的丰富从侧面反映了创作者视野不断拓展的局面。
梁鸿鹰说,获奖作家多为新人同样令人欣喜,比如次仁罗布《放生羊》之扎实恬淡
、盛琼《老弟的盛宴》之细腻饱满,陆颖墨《海军往事》之阳刚蕴藉,都凭沉静、富于
内涵的艺术追求脱颖而出,证明了短篇小说创作虽面临一定困难,但创作后劲... 阅读全帖 |
|
x*******a 发帖数: 11067 | 3 是带点作者自叙性质的小说,介于小说和叙事散文之间,算是知青文学。这些作者各有
特点,比如说韩少功就很魔幻。你可以看看他的《归去来》和《爸爸爸》,又是一种风
格了。
中国的文学作品,就好象电影和音乐,被文革打断了那么久,又一直带着政治的镣铐跳
舞,弄成这样子也算不错了。不过俄罗斯确实是个奇葩,跟中国差不多的政治环境,各
种文艺却好得很。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 嗯,离香港近,接受西方现代艺术快。我一直以为天涯是广东的,刚刚找了找居然是海
南的,记得挺有名的,不知道是不是韩少功的缘故。比收获、十月感觉更活一点。 |
|
s*******w 发帖数: 2257 | 5 散木:“文革”小说不好写——网读柯云路《芙蓉国》有感
发布时间:2012-08-31 11:37 作者:散木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 4777次
因为是山西人,于是对山西的作家格外关注。“北插”出身的柯云路先生长年居住
在山西榆次(现称晋中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弄潮儿之一,他曾创作了许多优秀的
(如被称为“当代官场现形记”和“县委书记从政指南”的《新星》)和有争议的作品
(如《大气功师》),其中有的迄今还不能重新上架吧,或者也许是因此,他在创作路
径上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即由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转向到了历史题材的创作。
最近从网络上偶阅了柯云路《芙蓉国》的片断,感想颇多。
首先是对所谓“文革”小说。十年“文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段历史
,许多年来文化界不断有人呼吁对它进行反思,但作为实绩,可谓差强人意,或者说作
为一个“宏大叙事”的题材,它多少还是一个让人生畏的“雷区”,可是柯云路却毕竟
创作了这部据说有70多万字的长篇(因此有评论认为“这是一桩不能忽视的文化事件”
,也引起了了广泛的关注),套用对它的介绍语,是“《芙蓉国》在纵向上概括了‘文
化大革命’全部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25262 | 6 http://cn.tmagazine.com/culture/20150319/tc19ordinaryworld/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剧照。
CFP
两会期间,习近平到上海代表团,在听到电视主持人曹可凡推介东方卫视制作播出的电
视剧《平凡的世界》,提到该剧由路遥小说改编而来的时候,他接话说“好几个频道都
在播”,又表示:“路遥我认识,当年下乡办事时还和他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
。”
这并非习近平首次披露他跟路遥相识。习近平下乡插队的梁家河与路遥的老家郭家沟只
隔着70公里。在2002年首发于《全国新书目》杂志的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习
近平写道,“在这一批知青中,出了不少人才”,并专门提到了王岐山,以及路遥。目
前没有更多关于习近平跟路遥私人关系的细节公开,也不清楚他对于《平凡的世界》的
看法。但不论如何,和有关习近平的任何消息一样,这个报导在中国被广泛转载。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出生于陕西农民家庭。1992年肝病不治,年仅42岁。去世以后
他的文学声誉逐渐上升。和作家交往的旧事,当然又加强了习近平热爱文学的形象。中
国传统,领袖除了要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最好还要...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7 我认识他我认识他!以前去瑞典开会时认识的。前一阵在徐晓的《半生为人》里惊喜地
看到他的名字,才知道他和北岛等人一样,是从八十年代最有影响的民间文学刊物《今
天》起家的。记得他是上海人,他爸是复旦经济系教授。他给《今天》写了很多小说;
出国以后好像不搞原创了。
中文翻译家陈迈平获瑞典文学院翻译奖
陈迈平左二和莫言、特朗斯特罗姆、马悦然左一。
陈迈平与妻子陈安娜。
瑞典文学院将2015年的翻译奖授予旅居瑞典的翻译家陈迈平
他是旅居瑞典的华人翻译家。他翻译的作品很多都出自诺奖作家之手。其中有原诺贝尔
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等。
他的夫人陈安娜,是莫言小说的瑞典文翻译。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其
流传在北欧的小说瑞典语版,正是由陈安娜翻译的。
他偏重纯文学,对类型文学不感冒。他说,“我对《狼图腾》就毫无兴趣。我不会把这
类书介绍给院士,那他们会觉得我太傻了。”
日前,旅居海外的作家张辛欣在微博上透露,“瑞典学院(即发诺贝尔文学奖的机构)
刚宣布:瑞典文学院将2015年翻译奖授予陈迈平。”该消息迅速引发文学界关注。陈迈
平,笔名万之...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叶剑英之女导演电影被禁七年后获大奖内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1 22:24:01 2015, 美东)
《原野》,这部由叶剑英之女凌子执导的电影,改革开放初期曾在中国大陆被禁放7年
,于1988年公映荣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个中缘由,一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谜。
本文选自2009年4月1日《中国新闻周刊》,原题为《迟到的百花奖:叶剑英之女揭秘被
禁幕后》。全文如下。
叶向真(中,笔名凌子)与同事在香港维园留影
1988年,电影《原野》荣获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影片女主角刘晓庆在颁奖会上感慨道:抗战8年,《原野》是7年后才允许上映啊!
《原野》——由开国元勋叶剑英之女凌子执导的影片,1981年即拍摄完成,但历经7年
才允许在国内公映。
这个引发众多猜测、迟到的百花奖,一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谜。
“不知道叶大小姐要干什么”
《原野》是剧作家曹禺1937年创作的作品,与《雷雨》《日出》并称曹禺早期创作的“
三...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9 12月2日晚,在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投票选举中,作家铁凝第三
次当选中国作协主席。同时,中国文联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经过选举,铁
凝当选中国文联主席。
长安街知事APP发现,这是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首次由一人担任。
中国作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
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新中国成立后,茅盾、巴金、铁凝先后
担任作协主席。
中国文联是由全国性文学艺术家协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全国
性的产业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组成的人民团体。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起单位之
一。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周扬、曹禺、周巍峙、孙家正、铁凝先后担任文联主席。
铁凝
铁凝于1957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曾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凝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
》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
永远有多远》等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 阅读全帖 |
|
l********e 发帖数: 131 | 10 那个许均说是按法语直译的,是这个意思
韩少功有点不严谨
话说昆得拉开始用法语写,居然不用母语,也挺那个 |
|
v******a 发帖数: 45075 | 11 韩少功的选择还是明智的,不然以他那个级别的军官干下去很大可能是要么被共军干掉
了,死后还给蹋上1万脚,要么更孙立人走下去,看看孙的下场,他不会更好了。当然也
有可能被共党统战过来,或者和孙元良一样跑到台湾儿子成了名戏子。呵呵。
党争啊。。。。回头看看历史。。千言万语汇集成一个字:艹! |
|
r*****y 发帖数: 53800 | 12 韩少功选择了什么道路?解甲归田举家迁往香港从此不问军政?历史上的关麟征基本也
是走的这条路。
总的来说,这片子您打几分?值不值得一看?
然也 |
|
t****z 发帖数: 8931 | 13 1、 鲁迅 100 100 100
2、 张爱玲 100 97 98、5
3、 沈从文 100 96 98
4、 老舍 94 94 94
5、 茅盾 100 88 94
6、 贾平凹 94 92 93
7、 巴金 94 90 92
8、 曹禺 100 84 92
9、 钱钟书 80 99 89、5
10、 余华 85 92 88、5
11、 汪曾祺 100 76 88
12、 徐志摩 85 89 87
13、 莫言 94 80 87
14、 王安忆 94 77 85、5
15、 金庸 70 98 84
15、 周作人 94 74 84
17、 朱自清 70 74 84
18、 郁达... 阅读全帖 |
|
w*l 发帖数: 2550 | 14 http://wenwen.soso.com/z/q52350114.htm
名次 作 家&代表作 得票数
1 鲁 迅:《呐喊》、《彷徨》、《野草》、《狂人日记》 25
2 茅 盾:《蚀》、《幻灭》、《林家铺子》、《子夜》 25
3 沈从文:《边城》、《长河》 25
4 张爱玲:《金锁记》、《十八春》、《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 25
5 曹 禺:《雷雨》、《日出》、《原野》 25
6 汪曾祺:《受戒》、《大淖纪事》 25
7 巴 金:《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 24
8 周作人:《乌篷船》、《雨天的书》、《知堂回想录》 24
9 老 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24
10 艾 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归来的歌》 24
11 戴望舒:《望舒草》、《雨巷》 24
12 孙 犁:《荷花淀》、《铁木前传》 24
13 贾平凹:《浮躁》、《高老庄》、《废都》 24
14 王安忆:《小鲍庄》、《长恨歌》 24
15 莫 言:《红高粱》、《丰乳肥臀》 24
16 徐志摩:《志摩的诗》 23
17 萧 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23
18 白先勇:《孽子》、《游... 阅读全帖 |
|
w*l 发帖数: 2550 | 15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345265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沈从文,韩少功,莫言,阎连科,马原,张炜,余华,张
承志,王安忆,白先勇,李敖,余光中,朱文,韩东,王朔,金庸,孙甘露,王蒙,北
岛,史铁生,周作人,张爱玲,穆旦,钱钟书,曹禺,老舍,余秋雨,贾平凹,三毛,
琦君,张晓风,刘墉,刘心武,林清玄,柏杨,张中晓,丰子恺,汪曾祺,冯骥才,高
行建,苏童,洪峰,叶兆言,池莉,格非,高晓声…………
以上仅是个人意见,中国文学是不能单用几大,几十大衡量的。建议参考复旦大学郜元
宝教授的评论。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6 哎十月我觉得很不好看啊……不如收获,我最喜欢收获。其次花城。后来出了份大家,
是不是韩少功在海南还是南方哪里办的?也挺喜欢。 |
|
e***y 发帖数: 6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sorrow (无事不登三宝殿), 信区: PKU
标 题: 生活在别处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Jun 7 11:18:10 2003) WWW-POST
生活在别处是米兰昆德拉一部小说的名字。90年代初期,昆德拉的小说曾经风靡大街小巷
。从西直门地铁口的书摊到三角地的新华书店,无处没有作家出版社那套书颇素雅的身影
。昆德拉的小说们都有一个富有张力的名字,用英文说就是Paradox,例如为了告别的聚
会,被背叛的遗嘱。最著名的当然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韩少功的译本据说全国的小资
愤青知识分子和文盲都人手一本,其Popular的程度远在后来的余秋雨先生之上。十年过
去,我今天还记得的,也就只有这几个俏皮而沉重的名字而已了。
用“生活在别处”作为码的这些字的名字,是很早就决定下来的。大抵的意思,和Mousek
iller的“提前生活在回忆里”相仿佛。他是在时序上,我强调空间,总之我们都不是生
活在当下。多年前有一个朋友,也是那个园子里的,号称是德语比英语好,英语比普通话
好。他大约可以归于Sm |
|
s****r 发帖数: 471 | 18 2010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
长篇小说
《少年张冲六章》 杨争光 2010年3期
《白雪乌鸦》 迟子建 2010年8期
中短篇小说
《赶马的老三》 韩少功 2009年11期
《望断南飞雁》 陈谦 2009年12期
《地下室里的猫》 张玉清 2010年6期
《花与舌头》 黄惊涛 2010年8、9、10期
非虚构
《梁庄》 梁鸿 2010年9期
《词典:南方工业生活》 萧相风 2010年10期
散文
《一块土地》 贾平凹2010年8期
《风雨(洛神赋)》 马伯庸2010年9期
诗歌
《生如夏花》 刘立云2010年10期
《蝴蝶》 ... 阅读全帖 |
|
G********l 发帖数: 574 | 19 天很阴沉,我漫步于雨中的校园街道。
两旁的同学们打着伞在急促的赶路,怕是要赶回寝室去或者忙着去教学楼学习。我
也记不清究竟是从何时开始了,人们似乎变得不喜欢在淅沥的小雨中散步。
在家乡的时候,记得那时经常和熟悉的人们一起散步雨中,或打着伞轻声细语述说
着一些有趣的往事;或者干脆在雨中嬉笑打闹,便是浑身淋透也毫无知觉。
不知什么时候起,这种唾手可得的享受竟然变成了回忆,直至现在,才猛然意识到
,原来它真的成为回忆了。
早在高中的时候,便对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情有独钟,过去这么长时间了,我却
依然念念不忘。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空间的变换,真的是愈加想念了。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老年的贺知章回到家乡以后写的,尽
是一片沧桑慨叹。虽如此,却不难发现老人眸子里深含着的喜意。在外人世挣扎几十年
,回到故乡,却一眼便望出了故乡还是那个故乡,尽管人事更迭,沧海桑田,但是故乡
的灵魂还在,我想,这就是老人尽管沧桑,却不悲叹的原因之一吧。
从家乡出来的时间并无多长,满打满算,也不过8个月而已。
家乡已非故乡,这种感觉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可以肯定的是
,家乡是日新月异的... 阅读全帖 |
|
h******d 发帖数: 1891 | 20 http://www.tushucheng.com/read/shannanshuibei/128096.html
茶盘砚有个雪娥嫂,信基督教。她残了一只眼睛,但犁田打禾什么都做得,历年来交税
费最全,完成摊派工最早,还收养了一残疾少年,比男人还勤劳,比干部还义道。
她第一次见到我,就愤愤批判唯利是图。她说村里有一富户,做什么都斤斤计较,让出
几分山给村里修路,算起钱来也心狠手辣。他就不想想他一窝六七个娃崽是怎么长大的
?——雪娥嫂是指当年大集体的时候。不是靠那时候的大集体,不是靠那时候见人有一
口饭,他一大窝娃崽还带得大?现在倒好,他娃崽大了,也揣着大票子了,就事事要个
等价交换,就朝集体的碗里吐唾沫了!
雪娥嫂对大集体的辩护,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北欧之旅。当时一路看过去,瑞典、丹麦、
挪威、冰岛等国家的国旗都是十字旗,可见基督教为它们立国之本。恰恰是在那一片教
堂林立的氛围里,国家奉行社会高福利政策,把所有国民从摇篮管到坟墓,颇有教门之
内的平等之风。我一直暗暗猜测,那里的国策其实是宗教的延伸和放大﹡。
不说北欧,还是回头来说雪娥吧。我最初以为她是个什么干部,其实她连组长也没当过
,只 |
|
R********n 发帖数: 657 | 21 老韩够狠,尤其是最后一段
“其中一个在墙根撒了泡尿,另一个打了一阵子手机。大概终于商定了新目标,他们这
才骑上摩托,一溜烟朝公路方向而去。”
像他们这种寻根型的乡土作家,很难认同基督教。
以前看过他的西望毛草地,里面的张种田和女儿印象特别深。 |
|
O*********y 发帖数: 633 | 2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白先勇访谈 著名作家白先勇日前来沈参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举办的系列讲座,首次来沈的白先勇
携《白崇禧将军身影集》等作品来到东北大学,与大学生交流写作心得以及推广昆曲的
感受。讲座开始前,他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谈及昆曲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及
阅读与写作。
谈昆曲:是艺术不是娱乐
就在不久前,昆曲《牡丹亭》在法国古堡演出,再次赢得欧洲观众赞誉。 10年来,白
先勇为推广昆曲艺术不遗余力,他与苏州昆剧院联合创作的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
上演至今已演出数百场,享誉海内外。
谈到与昆曲的渊源,白先勇回忆说,10岁那年,他在上海欣赏过梅兰芳与俞振飞表演的
昆曲选段《游园惊梦》,立刻被昆曲的优雅风格所吸引,从此与昆曲结缘。白先勇的代
表作小说集《台北人》中,就有与昆曲有关的短篇小说《游园惊梦》。他还透露说,自
己的新书即将出版,讲述10年来传承昆曲的故事,书名暂定为《牡丹情缘》。
青春版《牡丹亭》之后,白先勇又推出新版昆曲《玉簪记》。白先勇认为,青年观众未
必不喜欢古老的传统艺术,关键是他们很少有机会欣赏,也未必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昆
曲艺术。白先勇说:“我希望昆曲能以一种高雅的姿态回到观众面前。从明... 阅读全帖 |
|
o**a 发帖数: 472 | 23 为了更广泛地了解国内批评界对90年代
文学的评价和研究状况,上海市作家协会向
全国百名批评家发出邀请,征求他们对90年代
中国文学的看法,并推荐10部90年代最有影
响的中国(大陆)作家作品。最后是这10部
作品上榜:《长恨歌》(王安忆)、《白鹿原》
(陈忠实)、《马桥词典》(韩少功)、《许三
观卖血记》(余华)、《九月寓言》(张炜)、
《心灵史》(张承志)、《文化苦旅》(余秋雨
)、《活着》(余华)、《我与地坛》(史铁生)、
《务虚笔记》(史铁生)。
10月30日至11月1日,上海市作协和华东师
大中文系联合举办了以此为主题的“90年代文学
研讨会”,数十名批评家聚集上海,对这份作品目录以
及90年代的文学状况作了研讨。在这个会议上,我
听到的多是充满和气的溢美之词,仿佛最有影响的10
部作品一公布,就可以为90年代的文学盖棺定论了。
只有少数人对批评家的眼光和趣味提出了质疑,可惜没有
击中要害。我隐隐觉得,通过这一事件,批评家的权威
性正在瓦解,而由一个散发着同样气息的批评群体投票
选出的作品,也显得相当可疑。事实上,这份作品目录
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与局限性是一目了然的。
一、批 |
|
o**a 发帖数: 472 | 24 费尔南多·佩索阿 著
韩少功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32开 平装 374页 18.00元
《惶然录》是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都是
“仿
日记”的片断体。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曾经长期散佚的作
品,
后来由众多佩索阿的研究专家们收集整理而成。
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是个精神化的人,有时则成
了物
质化的人;有时是个个人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社会化的人;有时是个
贵族
化的人,有时是个平民化的人;有时是个科学化的人,有时则成了信
仰的
人……这是变中有恒,异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坚定,是不知所云
中的
明确。正是这种精神气质、这种独自面向全世界的突围,使佩索阿被
当代
评论家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杰出的经典作家”“最能
深化
人们心灵”的作家。 |
|
s****a 发帖数: 76 | 25 跨国资本左右下的当下中国文学
葛红兵
源泉不是来自中国本土--他们的人格,他们的学识,他们在工作
中的成功,而是来自他们背后的那个神秘的我这里所说的新生代写作
是指继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莫言、韩少功等80年代中后
期成名的先锋派作家之后登上文坛的一拨年轻作家。他们在90年代中
期走上文坛,90年代末渐渐地获得名声, 如今,他们的创作从质上
讲尚不如前述先锋派作家,但是,从量上讲,也即从他们在各种文学
刊物上出现的频率看,他们已经越过了80年代成名的前述先锋派作家
,而成为支撑当今各种文学期刊的中坚力量。尤其是经过99年《青年
文学》、《作家》、《时代文学》等刊物的联合推介。"新生代"作为
一个批评概念已经大致成立。
如果说,先锋作家的精神根基是80年代的启蒙主义,他们将作为
思想武器的启蒙主义和作为写作策略的现代主义结合,继"五四"作家
群在本世纪初的努力之后在世纪末中国完成以一次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转型;那么新生代作家则在先锋文学思潮之后涌上文坛,将作为精神
背景的后启蒙状况和作为写作策略的新浪漫主义结合,形成了一股写
作潮流。
过去,我对新生代写作是毫无保留地赞美的。我曾 |
|
v*****n 发帖数: 621 | 26 作者:韩少功
一
他生下来时,闭着眼睛睡了两天两夜,不吃不喝,一个死人相,把亲人们吓坏了,
直到第三天才哇地哭出一声来。能在地上爬来爬去的时候,就被寨子里的人逗来逗去,
学着怎样做人。很快学会了两句话,一是“爸爸”,二是“X妈妈”。后一句粗野,但
出自儿童,并无实在意义,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符号,比方当作“X吗吗”也是可以
的。三、五年过去了,七、八年也过去了,他还是只能说这两句话,而且眼目无神,行
动呆滞,畸形的脑袋倒很大,象个倒竖的青皮葫芦,以脑袋自居,装着些古怪的物质。
吃炮了的时候,他嘴角沾着一两颗残饭,胸前油水光光的一片,摇摇晃晃地四处访问,
见人不分男女老幼,亲切地喊一声“爸爸”。要是你冲他瞪一眼,他也懂,朝你头顶上
的某个位置眼皮一轮,翻上一个慢腾腾的白眼,咕噜一声“X吗吗”,调头颠颠地跑开
去。他轮眼皮是很费力的,似乎要靠胸腹和颈脖的充分准备,才能翻上一个白眼。调头
也很费力,软软的颈脖上,脑袋象个胡椒碾捶晃来晃去,须沿着一个大大的弧度,才能
成功地把头稳稳地旋过去。跑起来更费力,深一脚浅一脚找不到重心,靠头和上身尽量
前倾才能划开步子,目光扛着眉毛尽量往上顶, |
|
F**********e 发帖数: 2135 | 27 爱情与化学
这个题目换成“化学与爱情”,也无所谓。不过,我们的秩序文化里,比如官场
中接见时的名次序列,认为排在前面的一定高贵,或者比较重要,就好像判死刑之后
,最先拉出去枪毙的总应该是首犯吧。鲁迅先生有过一个讲演,题目是《魏晋风度与
药及酒的关系》,很少有人认为其中三者的关系是平等的,魏晋风度总是比较重要的
吧。因此,把“爱情”放在前面,无非是容易被注意,查一下页数,翻到了,看下去
,虽然看完了的感想可能是“煞风景”。
那这个容易引起注意的爱情,是什么呢?我猜这是一个被视为当然而可能不太了
解所以然的问题,不过题目已经暗示了,爱情,与化学有关系。
一定有人猜,是不是老生常谈又要讲性荷尔蒙也就是性激素了?不少人谈到爱情
的性基础时,都说到荷尔蒙。其实呢,性荷尔蒙只负责性成熟,因此会有性早熟的儿
童,或者性成熟的智障者,十多年前韩少功的小说《爸爸爸》可以是一个例子。顺便
说一下的是,当代中国大陆的小说里,疯子和傻子不免多了一点,连带着电影里也常
搞些疯子傻子说说“真话”。中国古典小说中常常出现癫僧,说出预言或题旨,因此
“癫”是有传统的。
性成熟的人不一定具爱情的能力。那么爱情的能力从哪 |
|
j******n 发帖数: 21641 | 28 我偶尔去某大学讲课,有一次顺便调查学生读书的情况。我的问题是这样:谁读过3
本以上的法国文学?(约1/4的学生举手)谁读过《红楼梦》?(约1/5的学生举手)
然后,我降低门槛,把调查内容改成《红楼梦》的电视剧,这时举手多一些了,但仍只
是略过半数。
这是一群文学研究生,将要成为硕士或博士的。他们很诚实,也毫不缺乏聪明。我
相信未举手者已做过上百道关于《红楼梦》或法国文学的试题,并且一路斩获高分——
否则他们就不可能坐在这里。
问题在于,那些试题就是他们的文学?读书怎么成了这么难的事?或者事情别有原
因:是什么剥夺了他们广泛阅读的自由?
我不想拍孩子们的马屁,很坦白地告诉他们:即使在30年前,让很多中学生说出10
本俄国文学、10本法国文学、10本美国文学,都不是怎么困难的。我这一说法显然让他
们惊诧了,怀疑了,困惑了,一双双眼睛瞪得很大。30年前?天哪,那不正是文化的禁
锁和荒芜时期?不正是“文革”十年浩劫刚过?……有人露出一丝讪笑,那意思是:老
师你别忽悠我们啦。
没错,是禁锁是荒芜甚至是浩劫,从当时大批青年失学来看的确如此,从当时官方
政策主体... 阅读全帖 |
|
c**m 发帖数: 1632 | 29 Actually I read through this whole article. In the old times, people talk
about literature, modernism, etc. One reason is that the socialism needs
some sort of ideology to support its evolution; while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that the society has become more materialistic, the focus of people's
interest has shifted.
The author was a little bit rash at the end, since if he really believes
that he holds part of the truth, what he could do is to patiently wait for
the society to correct its movemen...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21641 | 30 文人喜欢怀念吧
他对那学生有点严厉
但整篇文章倒也没有stubbornly right
situation |
|
|
G*********o 发帖数: 49669 | 32 二月河的几个都拍成电视剧了
相当流行
康熙大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顺便给你个单子,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呐喊》,鲁迅
《边城》,沈从文
《骆驼祥子》,老舍
《传奇》,张爱玲
《围城》,钱钟书
《子夜》,茅盾
《台北人》,白先勇
《家》,巴金
《呼兰河传》,萧红
《老残游记》,刘鹗
《寒夜》,巴金
《彷徨》,鲁迅
《官场现形记》,李伯元
《财主底儿女们》,路翎
《将军族》,陈映真
《沉沦》,郁达夫
《死水微澜》,李劼人
《红高粱》,莫言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棋王》,钟阿城
《家变》,王文兴
《马桥词典》,韩少功
《亚细亚的孤儿》,吴浊流
《半生缘》,张爱玲
《四世同堂》,老舍
《胡雪岩》,高阳
《啼笑因缘》,张恨水
《儿子的大玩偶》,黄春明
《射雕英雄传》,金庸
《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
《鹿鼎记》,金庸
《孽海花》,曾朴
《惹事》,赖和
《嫁妆一牛车》,王祯和
《异域》,柏杨
《曾国藩》,唐浩明
《原乡人》,锺理和
《白鹿原》,陈忠实
《长恨歌》,王安忆
《吉陵春秋》,李永平
《黄祸》,王力雄
《狂风沙》,司马中原
《艳阳天》,浩然
《公墓》,穆时英
《旧址》,李锐
《星星...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21641 | 33 关于民间,韩少功曾经讲过很有趣的事情
scary. |
|
l*****d 发帖数: 7963 | 34 ☆─────────────────────────────────────☆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于 (Sun Aug 21 20:04:06 2011, 美东) 提到:
g:
#网络诗歌征集大赛#果实的最高荣誉是 被吃掉 人类有思想 成立了社会, 社会养育了国家 而国家的细胞是家庭 家庭的未来是孩子 孩子 有一天你们将翻阅历史 指点江山才发现 高尚是高尚者墓志铭 卑鄙者是卑鄙者通行证 在 灵魂醒了地方杂草丛生。
g:
#网络诗歌征集大赛#没有一朵云属于我 投影湖心记忆有很多、很多 随风离去的匆匆。没有一朵真正靠近过我云 内心深处的柔软 是昨夜雨的滂沱 鞭打寂寞,思念的月光爬上了 被淹没的水泊。 如果有一朵云属于我 雨水充沛果实和花香 就不会有秋天 红的树叶 在满山遍野的寻找 大
暗穆霾br />
g:
#网络诗歌征集大赛#寻寻 觅觅的梦里, 躲躲、闪闪的你 挥挥手, 谁的相思化为雨。 回忆沐浴不能挽回的结局。 旋转的木马, 一年 年的转, 血液逐渐泛滥为 苔藓似的绿 想你眼睛 模糊不在有清晰。
g:
#网络诗歌征集大赛#飞鸟云集的预言里 太阳和往... 阅读全帖 |
|
|
r****y 发帖数: 26819 | 36 写得不错,一边看一边想,这是不是老王贴的,看完再re,果然是。
那个年代物质上的享受少,精神上的追求多,没啥电视、电视节目少的时候,晚上看书
是很自然的事。信息时代其实就是大同的八卦时代,好处是你想知道啥google就是了,
坏处是除了google,整个生活方式都被信息绑架了,别人知道的八卦新闻,影视明星,
新语典故,你要是都不知道,出门跟人打招呼都听不懂,三天不上网,就赶不上趟。
每个人都这么尴尬,所以到网上看到超过一页的鸡肋长文,油然而生的就想问:谁写个
摘要啊?下一句不用说:节约我一点时间。。。
当然这是借口中的一点感慨,喜欢静悄悄读书的总还是会去读的。 |
|
j******n 发帖数: 21641 | 37 读书也有很多客观条件制约.
前不久不知道哪个报纸立题'现在大学生读书少了',采访了一个读书多的典型,这个大学
生说他同学都远比他读得少;我记得我大学的时候很羡慕那些读书多的人的.客观条件或
者因素就包括很多外界的影响,比如信息爆炸也更易于获得了,就业的压力,理工商医等
科比文科更实在,从而时间少了,静悄悄读书的优先级就很低了.有时很难说这是借口.
还有就是图书馆的使用,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的可支配财力(和时间)是不同的,不可能一
直都想读书就可以买书,那么是否可以劳动自己逛逛图书馆,或者静下来读读网络文库,
也很难说.
最近很多人从joyo购书,看下大家列的书单,很多都是旧经典,说明时代再怎么日新月异
地进步,那些人类(或民族)共同的优秀的精神遗产,是不能割裂的,谁老找借口不读读那
些好书,是很可惜的.毕竟不管哪个教育系统,都不可能提供很全的必读书,必须逼迫自己
去多读一些别人在课堂读不到的东西. |
|
|
D******6 发帖数: 6211 | 39 是啊,现在读书真是少了。我现在闲暇时间的第一反映就是上网逛逛。想我小时候,有
空就找各种书看,经常发愁不知道怎么能够弄到想看的书。现在,几乎要什么书有什么
书,怎么就没有时间,也没有读书的热情了呢。我一定要戒网,带本书,去旅行。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中文翻译家陈迈平获瑞典文学院翻译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11 15:10:36 2015, 美东)
我认识他我认识他!以前去瑞典开会时认识的。前一阵在徐晓的《半生为人》里惊喜地
看到他的名字,才知道他和北岛等人一样,是从八十年代最有影响的民间文学刊物《今
天》起家的。记得他是上海人,他爸是复旦经济系教授。他给《今天》写了很多小说;
出国以后好像不搞原创了。
中文翻译家陈迈平获瑞典文学院翻译奖
陈迈平左二和莫言、特朗斯特罗姆、马悦然左一。
陈迈平与妻子陈安娜。
瑞典文学院将2015年的翻译奖授予旅居瑞典的翻译家陈迈平
他是旅居瑞典的华人翻译家。他翻译的作品很多都出自诺奖作家之手。其中有原诺贝尔
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等。
他的夫人陈安娜,是莫言小说的瑞典文翻译。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其
流传在北欧的小说瑞典语版,正是由陈安娜翻译的。
他偏重纯文学,对类型文学不感冒。他说...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657 | 42 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作品中的信仰精神既深刻又虚妄,这和他对宗教与信仰的理解有关
。本文详细考察了史铁生所有代表性著作,剖析了史铁生从苦难中生发爱愿的精神实质
,并与基督教信仰理念进行对照,对其信仰精神进行反思与评判,肯定了他对基督教无
缘无故的爱愿、原罪观、幽暗意识和苦难意识等理念的接受,也批判了他对爱愿的神化
和对基督教超验上帝观的误读。本文同时指出了史铁生的探索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意义和
价值所在。
史铁生不仅借用《圣经·创世记》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构思和创作新作《我的丁一之旅》
,他更对《圣经·约伯记》情有独钟。他和约伯一样遭逢大苦,也抱怨、不平过。之后
,约伯遇见上帝,上帝说:“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圣经·创世记
》38:4)于是,约伯幡然悔悟,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
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圣经·约伯记》41:5-6)无缘无故的苦难,使
人走向无缘无故的、非功利的信仰,于是苦难之地成锤炼之地,信仰因承载苦难而得以
显明。这一转化苦难的信念给了史铁生极大启发。
《我的丁一之旅》中,丁一在年富力强时得了癌症,想自杀。丁一之魂与丁一有一场生
... 阅读全帖 |
|
A*******1 发帖数: 985 | 43 “你是来旅游吧?”
“不,我是留学生。”
八七年八月,从旧金山飞往锡德腊皮兹(Cedar Rapids, Iowa)的早班飞机上,乘客不
多,个个睡眼朦胧。只有我脸贴舷窗不住向外张望。这时空姐走过来搭话。
“去哪里呢?”
“爱荷华城(Iowa City)。到爱荷华大学去(University of Iowa)。”
“为什么选中那里?大学有很多嘛。”空姐刨根问底。
“我的妻子在那里呀。”我不假思索。
“完美的答案!”
我俩都笑了起来。爱人一年前赴美求学,正在那所大学读数学博士。久别后重逢的喜悦
激动着我,心早就到了那梦魂牵绕的小城。
和我的故乡北京比,爱荷华城可真是太小了。五万多人的大学城,连一座高楼都没有,
简直不像美国。可我却喜欢这地方。爱城,多好听的名字。湛蓝的天空下,绿草如茵。
爱荷华河从南边奔流而来,到这里轻轻带住脚步,把起伏的山丘分为东西两岸。两岸山
坡绿树丛中各色小屋隐约可见。宁静安详,远离都市的喧嚣。女作家聂华苓是这里的教
授。她主持的国际写作计划,把许多作家带到这小城。贾平凹,韩少功,北岛……都曾
在这世外桃源谈书论文,怡然自得。
田园风情,人心淳朴,小城是读书的好地方...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15 | 44 生活在别处是米兰昆德拉一部小说的名字。90年代初期,昆德拉的小说曾经风靡大街小巷
。从西直门地铁口的书摊到三角地的新华书店,无处没有作家出版社那套书颇素雅的身影
。昆德拉的小说们都有一个富有张力的名字,用英文说就是Paradox,例如为了告别的聚
会,被背叛的遗嘱。最著名的当然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韩少功的译本据说全国的小资
愤青知识分子和文盲都人手一本,其Popular的程度远在后来的余秋雨先生之上。十年过
去,我今天还记得的,也就只有这几个俏皮而沉重的名字而已了。
用“生活在别处”作为码的这些字的名字,是很早就决定下来的。大抵的意思,和Mousek
iller的“提前生活在回忆里”相仿佛。他是在时序上,我强调空间,总之我们都不是生
活在当下。多年前有一个朋友,也是那个园子里的,号称是德语比英语好,英语比普通话
好。他大约可以归于Smetana定义的变态一类,因为他学英语正是为了看莎士比亚,学德
语为了看康德的。我们曾经在一起讨论海德格尔的“此在”。这个概念本不是可以翻译的
,不懂德语的估计永远是在盲人摸象。大致的结论是,所谓“此在”其实就是,当下此地
的存在。只有当你能够把握当下此 |
|
M******a 发帖数: 6723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文革知青中的读书风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15 13:36:22 2016, 美东)
http://www.hxzq.net/aspshow/showarticle.asp?id=2311
文革知青中的读书风气
作者:老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陆一般城镇里学校的读书风气就比较好,六十年代初读毛选(*
选集)、中苏论战等政治因素进一步助长了这种风气。文革初期,更是因应大批判与派
性斗争,以及对文革乱象困惑而进行的思考,到六十年代末期,以老三届学生为主的(
地下)读书自学风气达到高潮,尔后这些老红卫兵自然也将读书风气带到乡村及边疆。
另一方面,客观来说,无论是老三届知青还是七十年代下乡的知青,在学校接受的教育
确实有限;然而,或许正是意识到这个缺憾,当时不少知青都坚持了阅读、自学的良好
习惯,读书风气在各地知青中十分盛行。甚至可以说,几乎是伴随着上山下乡行程的开
始,知青们的读书生活也就开始了。
到黑龙江插队的上海知青...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46 反民主的美国宪法(四)
[121]“法学家们秘而不宣地用他们的贵族习性去对抗民主的本能,……法院是……对
付民主的最醒目的工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第309页。
[122]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第393页。
[123]这是当时一位反对派对最高法院的评论,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
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21页。
[124]最高法院的法官克尔斯·伊凡·黑格对此直言不讳:“我们位于宪法之下,但法
官是什么,宪法也就是什么。” 巴克曼:《美国宪法入门》,第118页。
[125]林肯曾说到:“如果政府对于影响全体人民的重大问题因最高法院的判决而无可
改变的话……那么人民将不会成为自己的统治者。”巴克曼:《美国宪法入门》,第86
页。
[126]王希:《原则与妥协》,第108页。
[127]施瓦茨:《美国法律史》,第122页。
[128]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第137页。
[129]“美国宪法同英国的解决方案一样,通过限制选举权、通过规定对总统和参议员
的间接选举和对不同时期的政府部门的选举,精心地保护有产阶级的利益。这些安排的
目的是... 阅读全帖 |
|
T*C 发帖数: 3040 | 47 “百名文艺家手抄毛讲话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
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百位文学艺术家手抄珍藏纪念册》一书。参加抄书
的一百人是:
贺敬之、铁凝、陈忠实、王蒙、莫言、二月河、张平、翟泰丰、高占祥、李存葆、严良
堃、贾平凹、吉狄马加、冯骥才、李希凡、海岩、玛拉沁夫、王昆
周巍峙、刘大为、朱奇、冯德英、丹增、黄亚洲、蒋子龙、唐浩明、叶兆言、周克玉、
梁晓声、黄济人、秦文君、赵玫、周大新、范小青、毕淑敏、张海迪、何申
李佩甫、关仁山、刘醒龙、刘庆邦、陆文虎、白刃、叶延滨、朱向前、叶文玲、王树增
、 韩少功、赵本夫、周梅森、顾骧、苏童、徐光耀、叶辛、刘恒、周国平
张笑天、马识途、卞毓方、池莉、陆天明、张洁、刘玉民、柳建伟、谭谈、王巨才、葛
文、杨益言、严阵、冯苓植、熊召政、陈祖芬、郑伯农、孟伟哉、苏叔阳黎辛、邓友梅
、王朝柱、徐贵祥、杨红樱、徐怀中、束沛德、王火、麦家、谢铁骊、阎肃、胡可、汪
国新、田华、王晓棠、刘兰芳、郭汉城、李国文、徐沛东
梁衡、于蓝、于洋、秦怡、王立平、何建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