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1924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C
发帖数: 456
1
胡志伟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先生应香港大学校监、港督葛罗斯汾之邀前往发表演说。当何
东爵士陪同中山先生进入大礼堂时,全体学生与来宾起立鼓掌欢迎,达数分钟之久,且
挥动帽子,欢呼声与拍凳声夹成一片。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首先致欢迎词云:“用任
何言语介绍孙中山先生皆无必要,因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就是中国的同义字,孙中山先生
的经历如用书本记载下来,无疑的将是最吸引人的事迹,如果爱好自由是伟大的考验,
那么孙中山先生将与伟大共存,因此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中国的伟人,一个
真正的君子,和一个胸怀广阔的爱国者”。 (1)
这是上世纪20年代,居住香港的知识份子对孙中山先生的评语。 17年后,在陪都重庆
的国民政府明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再过1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纪念孙中
山先生》(2)一文,盛赞他“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
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
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
的。”对于他的缺点,“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518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Z 泰戈尔访华之旅有人欢喜有人忧
杜威、罗素、泰戈尔访华及其不同际遇
作者:胡俊修 唐媛媛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07日 14版)
杜威访华讲学时,与中国学人合影。
泰戈尔访华时,与徐志摩、林徽因合影。
罗素访华讲学离开中国前,和中国学人合影。
近代中国外遭列强觊觎压迫,内受军阀专制反动统治,加之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
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为探索国家出路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期冀用民主、科学来唤醒国
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世界名哲杜威、罗素、泰戈尔(当时又译作太戈尔、泰
谷尔等)先后应邀访华,被知识界寄予了改造中国社会、开出救世良方的厚望。“无论
自觉与否,名哲讲学不仅开拓了国人的视野,而且事实上也参与了新文化运动,并构成
了后者的有机组成部分”(郑师渠:《五四前后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
》,《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2期)。学界对他们访华的个案关注较多,但比较研究却
很鲜见,对比审视三人访华的不同际遇,或许对于考察当时中国思想界的风云际会富有
启发意义。
杜威、罗素、泰戈尔访华万众瞩目
1919年初,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到日本游历讲学,其中国弟子胡适、陶行
知得知此事立即协商邀约其...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
孙中山的病情日趋恶化,国民党人商议预备遗嘱,由汪精卫、鲍罗廷、陈友仁起草和记录的遗嘱共有三个:《总理遗嘱》《致苏联遗书》和《家事遗嘱》。
1937年9月,毛泽东在《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中指出:“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就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一切正得益于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得益于孙中山重新阐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最后的政治遗产,也是“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胜利的革命的旗帜”。
孙中山欢迎俄国人对中国人的帮助
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虽然仍在寻求日、德、英和美国的援助,但是,列宁和苏维埃已引起他极大的兴趣。早在1918年夏,孙中山便以党的名义致电列宁说,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俄国存在八个月之久,这个事实给了东方人民以希望,一个类似的新的制度一定会在东方建立起来。他还寄予美好的预期:中俄两个政党团结起来,进行共同的斗争。
次年3月,苏联外交事务人民委员格奥尔基?齐契林给孙中山复信,信中引用孙中山常说的话:即在事实上,俄国和中国的革命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7299
4
中东路事件的缘起
中东铁路简介
中东铁路又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简称东铁,它是沙俄侵华的产物。19世纪末,
沙俄为侵略中国东北,称霸远东,根据1896年的《中俄密约》,在中国的土地上,利用
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沿路的各种器材而修筑的从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主
线,与俄国境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接。后来又根据1898年的《旅大租地条约》,修筑
了从哈尔滨经长春至大连的中东铁路支线,从而形成一条由主线和支线组成的2800余公
里的“丁”字形的中东铁路。这条纵横贯穿中国东北三省的铁路成为沙俄对中国东北进
行经济、政治和军事侵略的工具和基地,实际上造成了沙俄控制中国东北的局面。
局面
沙俄(1700~1917)独占中国东北的局面,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所不容
,遂于1904年日本挑起了日俄战争。沙俄败北后,依据1905年的《朴茨茅斯条约》,将
中东铁路长春至大连段割让给日本,并改称南满铁路。其余,以哈尔滨为中心,东至绥
芬河(东线),西至满洲里(西线),南至长春(南线),仍为沙俄所控制,时称中东
铁路。从此,中国东北地区以长春为界,分别成为日俄两国的势力范围。
从俄国十月革命直至1...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7299
5
目录
中东路事件的缘起
中东路事变的爆发
中东路事变的起因
《申报》对该事件过程的详细记载
双方的部署
决战中东路
中东路事件的解决
展开
中东路事件的缘起
中东路事变的爆发
中东路事变的起因
《申报》对该事件过程的详细记载
双方的部署
决战中东路
中东路事件的解决
展开
编辑本段中东路事件的缘起
中东铁路简介
中东铁路又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简称东铁,它是沙俄侵华的产物。19世纪末,沙俄
为侵略中国东北,称霸远东,根据1896年的《中俄密约》,在中国的土地上,利用中国
廉价的劳动力和沿路的各种器材而修筑的从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主线,
与俄国境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接。后来又根据1898年的《旅大租地条约》,修筑了从
哈尔滨经长春至大连的中东铁路支线,从而形成一条由主线和支线组成的2800余公里的
“丁”字形的中东铁路。这条纵横贯穿中国东北三省的铁路成为沙俄对中国东北进行经
济、政治和军事侵略的工具和基地,实际上造成了沙俄控制中国东北的局面。
192...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日本对东北经济发展的贡献
http://918museum.org.cn/wenzhang.aspx?mbid=12&wzid=596&wztpid=2
张氏父子与东北近代化建设
作者:石 岩 发布日期:2015-11-26 15:08:36
阅读次数:84
东北三省幅员辽阔,自然环境优越,森林、水产、矿产等资源丰富。近代以来,中国的
近邻日本和俄国对东北的富足垂涎三尺,两国围绕中国东北进行了多次争夺,不断对东
北进行经济侵略和资源掠夺。日本控制下的“满铁”几乎控制了整个东北的经济命脉。
从1916年张作霖坐上奉天省军政首脑的宝座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东北三省一直处在
奉系军阀的统治之下。为了巩固自己对东北的统治,也为了延伸自己的统治范围,更为
了摆脱日本和俄国的影响,使东三省的政治、经济都处于独立的地位,以张作霖为首的
奉系军阀对日本阳奉阴违,采取了发展农业、兴办实业、扩大教育、振兴民族经济等一
系列措施,加速 了东北近代化的进程。
一、鼓励关内农民到东三省垦荒,加速了东北的土地开发与农业发展
东北虽然处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之中,但人口却非常稀少。20世纪20年代以来,关内
军阀连年混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美国华人”,作者:薄雾
上周六弗吉尼亚夏洛茨维尔市爆发了举世震惊的骚乱,事件当天造成3人死亡,数十人
受轻重伤。关于事件的原因,目前有各种各样的争论和观点,下面几条引起了笔者的关
注:
事件的起因是当地政府要拆除夏洛茨维尔市的李将军塑像;
李将军塑像是历史遗迹,历史不应该被抹去,从保护遗迹的角度不应该被拆除;
李将军塑像代表了美国的宽容和大度,我反对拆除李将军塑像;
李将军本身是反对奴隶制的,他本人只是为了家乡和荣誉而战。
有意思的是争论的双方往往指责对方不了解美国历史。那么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笔者
认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只有把他们放回到历史的大背景里面才能还原其真相。笔者斗
胆在这方面做一次尝试。
李将军的塑像到底代表什么?
李将军在夏洛茨维尔的塑像建于1924年,是在南北战争结束后的59年,李将军死后的54
年。直到1997年塑像才被列入NRHP(美国联邦历史标志物登记)名录。出资赞助建立这
个塑像的是一位出生于夏洛茨维尔的投资家和慈善家Paul Goodloe McIntire。
投资家和慈善家Paul Goodloe McInt...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8
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
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签订条约和协议在中国天津老城东南方向海河两岸相继设立
的租借地,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因先后有九国国家在天津划定租界,因此又称
九国租界[1]。
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同时,天津
也是中国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对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
回天津的最后两个租界——英租界和法租界,标志着天津租界历史的结束[2],而天津
英租界是九国租界中存在时间最长的租界——长达85年[3]。
天津租界开辟之后,租界的建设对天津的城市建设起到了促进和示范的作用,西方文化
对天津各个方面的影响不断渗透。西洋文化的涌入和租界建筑的建设打破了天津原有的
中国北方传统建筑城市风貌[4],租界文化还通过与教会有关的教育、报刊杂志等影响
着天津人的文化生活。由租界教会创办的学校、医院、报刊和杂志,代表着不同国籍、
不同政治利益,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文化殖民。但是它们同时又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呈
现出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客观上促进了天津文...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73
9
历史今日 第一届冬奥会举行
在89年前的今天,1924年1月25日 (农历腊月二十),第一届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在法国
夏蒙尼开幕。
第一届法国夏蒙尼冬奥会
时间:1924.1.25—2.5
主办国和城市:法国夏蒙尼
参赛国家/地区:16个
参赛运动员:258人(11女,247男)
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4年1月25日至2月5日在法国夏蒙尼举行。
本世纪初期,冰雪运动就已在欧美一些国家得到广泛开展。1908年伦敦奥运会首次
列入了花样滑冰比赛,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除花样滑冰外,
还增加了冰球赛。这届奥运会各项比赛的观众都不多,唯独花样滑冰、冰球赛是例外,
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冰上运动爱好者。观众对冰雪项目极为喜爱,促使单独举办冬季奥运
会的问题提上议程。1921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布拉格会议期间,挪威、瑞典、瑞士、
法国、加拿大等国代表重新讨论举办冬季奥运会问题,并提出方案。在1922年国际奥委
会巴黎会议上,顾拜旦竭尽全力劝说反对者,终于取得成功,并决定在1924年夏季奥运
会前举行这类比赛。但避开了“奥运会”字眼,称为“1924年奥林匹亚德体育周”。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obsterparty (龙虾党),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历史轮回,凛冬又至,风暴中李将军塑像背后的真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3 15:13:59 2017, 美东)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美国华人”,作者:薄雾
上周六弗吉尼亚夏洛茨维尔市爆发了举世震惊的骚乱,事件当天造成3人死亡,数十人
受轻重伤。关于事件的原因,目前有各种各样的争论和观点,下面几条引起了笔者的关
注:
事件的起因是当地政府要拆除夏洛茨维尔市的李将军塑像;
李将军塑像是历史遗迹,历史不应该被抹去,从保护遗迹的角度不应该被拆除;
李将军塑像代表了美国的宽容和大度,我反对拆除李将军塑像;
李将军本身是反对奴隶制的,他本人只是为了家乡和荣誉而战。
有意思的是争论的双方往往指责对方不了解美国历史。那么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笔者
认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只有把他们放回到历史的大背景里面才能还原其真相。笔者斗
胆在这方面做一次尝试。
李将军的塑像到底代表什么?
李将军在夏洛茨维尔的塑像建于192...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科玄论战的过程
http://www.confucius2000.com/20century/kxlzgc.htm
黄玉顺
20 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又
称“人生观论战”。这场论战虽然已经过去80年了,然而论战涉及的问题直到今天也不
能说已经彻底澄清了。论战所提出的问题,今天仍然是哲学领域、思想文化领域的前沿
课题,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玄论战自1923年2月开始,一直到1924年年底基本结束,历时将近两年之久;(1)此
后仍然断断续续,但已不是那么集中。整个论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论
战的缘起与爆发:从1923年2月张君劢发表“人生观”讲演,到同年张发表长文反击丁
文江的驳斥。(2)论战的展开与深入:从1923年5月梁启超作《关于玄学科学论战之“
战时国际公法”》,到同年吴稚晖发表《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其间科学派
、玄学派双方人物纷纷登场,论战愈演愈烈。(3)论战的转折与结局:从1923年11月
陈独秀为论战文集《科学与人生观》作序、邓中夏发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直到
1924年岁末,其间“科-玄”论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China版 - 《民国名人张璧评传》第4章
四、北京政变中的逼宫先锋官
1922年5月,张璧的直隶老乡、和他同在北洋陆军当过兵的陆军上将刘梦庚任京兆尹(
即当时的北京市市长)。
1923年10月5日,曹锟通过贿赂选举人,在吴佩孚的武力支持下,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五
任大总统。此举立刻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反对和声讨。
1924年9月15日,张作霖以15万大军,分两路向驻守山海关、赤峰、承德的直系军队发
起进攻。整个战争期间,日军向张作霖提供了大量的弹药和武器。9月17日,大总统曹
锟发布了讨伐张作霖的命令,并任命吴佩孚为总司令,带领25万人马迎战。18日,直、
奉双方在山海关、热河一带发生激战。第二次直、奉军阀大战正式爆发。就在9月15日
的当天,张璧出席了冯玉祥主持召开的西北军全体将士大会。冯玉祥在会上作了第二次
直奉大战的动员讲话。
10月11日,吴佩孚亲赴山海关督战。时任直系军队第三军总司令、陆军上将的冯玉祥,
领兵出古北口作战。由于他和吴佩孚长期不和,吴佩孚断绝了给他军队的给养,于是,
在古北口徘徊不前的冯玉祥,暗中与张作霖、段祺瑞缔结密约,然后决定回师北京。
10月21日上午十点,冯玉祥召集张璧、王乃模等六人,商讨进攻北京后的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民国名人张璧评传》第4章
四、北京政变中的逼宫先锋官
1922年5月,张璧的直隶老乡、和他同在北洋陆军当过兵的陆军上将刘梦庚任京兆尹(
即当时的北京市市长)。
1923年10月5日,曹锟通过贿赂选举人,在吴佩孚的武力支持下,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五
任大总统。此举立刻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反对和声讨。
1924年9月15日,张作霖以15万大军,分两路向驻守山海关、赤峰、承德的直系军队发
起进攻。整个战争期间,日军向张作霖提供了大量的弹药和武器。9月17日,大总统曹
锟发布了讨伐张作霖的命令,并任命吴佩孚为总司令,带领25万人马迎战。18日,直、
奉双方在山海关、热河一带发生激战。第二次直、奉军阀大战正式爆发。就在9月15日
的当天,张璧出席了冯玉祥主持召开的西北军全体将士大会。冯玉祥在会上作了第二次
直奉大战的动员讲话。
10月11日,吴佩孚亲赴山海关督战。时任直系军队第三军总司令、陆军上将的冯玉祥,
领兵出古北口作战。由于他和吴佩孚长期不和,吴佩孚断绝了给他军队的给养,于是,
在古北口徘徊不前的冯玉祥,暗中与张作霖、段祺瑞缔结密约,然后决定回师北京。
10月21日上午十点,冯玉祥召集张璧、王乃模等六人,商讨进攻北京后的工...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19908
14
不止一位外来的传教士曾描绘作为农业文明城市形态顶峰的北京,极富贵族气质的优雅
与奢侈。马家良恩斯神父在1688年出版的书中说,他见到4000 名官员,“从头到脚穿
着极昂贵的紫貂皮”。即使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罗素与杜威依旧会为雕梁画栋的老北
京的缓慢节奏与吃穿的精致而震惊。
19世纪上半叶是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欧洲、日本、俄罗斯以及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都在
力图完成现代化国家的转型,他们建立了较原来更为系统的官僚结构,以扩大税源,为
王室带来农业和贸易资源,招募更多的军队,进一步扩大疆土。而当时的中国尽管已经
危机四伏,却仍然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统治经验最为丰富的国家,庞大的官僚系统早已
成熟井然。几千年的传统使它比任何国家更有效地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让北京看上去恢弘而华丽的紫禁城以及众多以紫禁城为中心和模板、按定制缩小而建的
王府,正是这个官僚系统的一个部分。
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和逐渐集权于中央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最重要的政治经验之一
。清朝统治者在总结历代封藩制利弊的基础上,确定“封而不建”的原则。这比明朝更
进了一步。明朝对皇子之封,还有郡国之号,到时要到所封的地方居住,称为“就...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5
转贴:几代大师前辈的简单故事
(相信这里有不少朋友读本文时会感到格外亲切。即使不是与中关村有过比较紧密联系
的朋友,读来也会唏嘘不已。虽然本文谈到了许多前辈大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贡献和
不公的遭遇,更可以联想到整整几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整体的牺牲奋斗。他们应
该但是未必都被大家所记得,可是他们的努力绝没有白费!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中关村回顾
蔡恒胜
(中国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统治下的一部血泪史)
中关村是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1953年我随父母从杭州迁往北京后,不久就住进中
关村,直到1984年远赴加拿大,近三十年几乎就沒离开过这塊土地。
2006年5月,与1953年相距整整五十三年,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15楼前。多巧的是
二个“53”的数字呀,它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触景生情,一幕幕往事呈现在眼前。
父母亲人,叔伯邻里一个个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里,仿佛我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往事
如烟,真是弹指一挥间。
回到北美后,总是不能忘怀以往的一切。我决定写点中关村的事和人,抒发自己思乡的
情感,也愿与所有海外的中关村游子和关心中关村的人们共享。
中关村回顾(一) - 中关村的狼圈
上个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1912年来京的孙中山受到退位清室的礼遇
孙中山的一生主要在南方和海外策划组织革命,北上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每一次都是他
人生的转折。1894年,28岁的孙中山怀揣改良思想北上天津向李鸿章上书,但却未能如
愿见到李鸿章,于是又到北京做了短暂的考察,改良无望,失意南归的孙中山于次年选
择了在广州武装革命,立志推翻清朝统治。他第二次到北京,是1912年夏,北上与袁世
凯会谈,在京居留近一个月,但离京后的一年间,国内时局突变,孙中山成了袁世凯的
通缉犯。1924年冬,孙中山第三次来北京,却因病在京去世。
孙中山第一次进入清廷的视野是在1895年,孙中山及其兴中会在广州发动第一次反清武
装起义,但因事机不密而失败。12月7日,广东悬赏缉拿起义在逃要员,孙中山名列榜
首,赏格花红银一千元。清宫档案中关于孙中山的第一条记载,就是接到孙中山等广州
试图起事的奏报后,清廷下旨要两广总督谭钟麟等“严密购拏孙文、杨衢云,务获到案
”。清廷的通缉,使孙中山被迫离开祖国,开始了长期的海外流亡,但也使其名字开始
为国人所知。孙中山本名孙文,1897年旅居日本时才改名中山。不过,在清廷的官书报
纸以及宫廷档案中,我... 阅读全帖
d*********2
发帖数: 48111
17
你觉得一个刷盘子的有必要认识这些人吗?
Mathematics
Peter Lax (1943)[1] fluid dynamics, differential equations; elected 1970
to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87 Wolf Prize, 1992
Steele Prize, 2005 Abel Prize, (New York University, emeritus)
Bertram Kostant (1945)[2] Lie groups and representation theory; elected
in 1978 to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 J. Newman (1947)[3] analytic number theory, long-time editor of
problems...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c547a30102ef6v.html
黄埔军校前6期才是真正的黄埔生
张雄文

本文选自《蒋介石的枪杆子——从黄埔军校到黄埔系》,作者张雄文,人民出版社
2013年9月版
按:有“黄马褂"殊荣的黄埔军校是一面金字招牌,凡人一与之挂钩便身价百倍。
随着时光渐渐远去,黄埔军校及其毕业生也开始被以讹传讹。近来屡屡见诸报端的国民
党抗日老兵,往往被冠以“毕业于黄埔军校"的美誉,以博取世人惊愕与同情。事实上
真正意义上的黄埔毕业生只能是前6期学生,能活到现在至少也是少将以上军衔,而绝
不会是白丁身份的抗日老兵。这些所谓的“黄埔军校毕业高材生”的抗日老兵,多是挂
着打着黄埔军校旗号的其它学校毕业的。
黄埔军校是国民党与中共、苏联合作的产物,有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特
殊背景。它的辉煌也有着特殊的时期与地点,即时间特定为1924年6月至1927年4月;地
点特定为广州长洲岛。
任何历史风云人物的出现,都是特定社...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开国十大元帅的学历与党龄
原创于: 2011-10-24 22:36:19
标签: 军事
开国十大元帅的学历与党龄
十大元帅的学历:朱德,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1924年赴德国留学,入哥廷根盖
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哲学系学习,1924年7月转赴苏联留学,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
产主义大学学习,数月后入莫斯科郊外的秘密军事训练班学习军事。彭德怀,1922年考
入湖南军官讲武堂。林彪,1925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入伍生团,1926年3月正式转入黄
埔军官学校第四期步兵科。1938年底去苏联治病,并学习苏联军事。刘伯承,1912年考
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27年赴苏联留学,后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叶剑英,1917
年夏入云南陆军讲武堂,1928年赴苏联留学,入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陈毅,
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入北京中法大学。罗荣桓,1927年考入武昌中山大学。
徐向前,1919年考入山西国民师范速成班。1924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聂荣臻,
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夏就读于比利时沙洛瓦大学,1924年赴苏联留学,入
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只有贺龙没有进过军事...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262
20
近代中国是个大舞台。这个舞台演绎了多少兴衰、美丑、胜败。原先默默无闻者,可以
在这个舞台上大放异彩;大放异彩者,最终又在这个舞台上暗淡失色。加拉罕当年给孙
中山的礼物,是鲍罗廷。蒋介石最后给鲍罗廷的礼物,是通缉令。而鲍罗廷身后站着的
是斯大林。本文摘自《苦难辉煌》,作者金一南,华艺出版社出版。
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被认为是对当代世界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三位思想巨人。
三人又都是犹太人。
对中国革命产生很大影响的也有来自共产国际和苏联的两位犹太人:鲍罗廷和米夫。鲍
罗廷在国民党中发现了蒋介石。米夫在共产党中发现了王明。被发现的这两人,皆因此
居于各自政党的高位。
很多人原以为蒋介石是孙中山选定的接班人。于是就说,接班人选错了。蒋介石也常以
“总理唯一的接班人”自居。原因据说孙中山临终时口中直呼“介石”;情之深切,意
之难舍,痛于言表。
可惜此说来自蒋介石自己修订的《蒋公介石年谱初稿》。当年寸步不离孙中山病榻的床
前侍卫李荣的回忆是:
“(3月11日)至晚8时30分钟止,(孙)绝终语不及私。12日晨一时,即噤口不能言。
4时30分,仅呼‘达龄’的一声,6时30分又呼‘精卫’一声,延至上...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12月 谈谈间谍问题
我一直感觉Reuters 有日本的间谍,他们会通过报道来传递针对华人屠杀的计划,和发
布不利于华人的报道,制造舆论。最重要他们后边的势力和犯罪集团有关。有必要好好
调查这个组织。
How top U.S. colleges hooked up with controversial Chinese companies
By Steve Stecklow and Alexandra Harney
Filed Dec. 2, 2016, noon GMT
New Oriental, China’s biggest private educator, has been accused of
academic fraud. Thanks to two enterprising Americans, it has also gained
access to leading U.S. college admissions officers.
SHANGHAI/SHELTER ISLAND, New York - Thomas Benson once ran a small...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2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鲁迅日记》剪影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
《鲁迅日记》剪影
作者:纯翔
鲁迅日记是一部简无可简的流水账,很少有描写内容和感情色彩,一般读者
不会有阅读的兴趣,但是先生在不经意中,还是刻画出了自己的身影。
看啊,这个平凡的好人!
鲁迅拣石头
1924年8月九日 晴。逆风。午抵函谷关略泊,与伏园登眺,归途在水滩拾石
子二枚作记念。
鲁迅拾贝壳
1926年9月五日 同伏园往语堂寓午餐,下午循海滨归,拾贝壳一匊。
鲁迅抓阄
1926年9月二十一日 旧历中秋也,有月。语堂送月饼一筐予住在国学院中人,
并投子六枚多寡以博取之。
鲁迅骑驴
1926年3月七日 星期。晴。同品青、小峰等九人骑驴同游钓鱼台。
好心人鲁迅
1914年12月二十五日 同馆朱姓者尚无棉衣,赠五元,托陈仲篪转授。
1916年6月二十二日 晚有帖估以无行失业,持拓本求售,悲其艰窘,以一元购
《皇甫驎墓志》一枚。夜雷雨。
鲁迅祭孔
1915年3月十七日 晴。黎明丁祭,在崇圣祠执事,八时毕归寓。
鲁迅的文凭
1914年1月三...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2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鲁迅日记》剪影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
《鲁迅日记》剪影
作者:纯翔
鲁迅日记是一部简无可简的流水账,很少有描写内容和感情色彩,一般读者
不会有阅读的兴趣,但是先生在不经意中,还是刻画出了自己的身影。
看啊,这个平凡的好人!
鲁迅拣石头
1924年8月九日 晴。逆风。午抵函谷关略泊,与伏园登眺,归途在水滩拾石
子二枚作记念。
鲁迅拾贝壳
1926年9月五日 同伏园往语堂寓午餐,下午循海滨归,拾贝壳一匊。
鲁迅抓阄
1926年9月二十一日 旧历中秋也,有月。语堂送月饼一筐予住在国学院中人,
并投子六枚多寡以博取之。
鲁迅骑驴
1926年3月七日 星期。晴。同品青、小峰等九人骑驴同游钓鱼台。
好心人鲁迅
1914年12月二十五日 同馆朱姓者尚无棉衣,赠五元,托陈仲篪转授。
1916年6月二十二日 晚有帖估以无行失业,持拓本求售,悲其艰窘,以一元购
《皇甫驎墓志》一枚。夜雷雨。
鲁迅祭孔
1915年3月十七日 晴。黎明丁祭,在崇圣祠执事,八时毕归寓。
鲁迅的文凭
1914年1月三...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518
2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Z 泰戈尔访华之旅有人欢喜有人忧
鲁迅何以对泰戈尔访华冷嘲热讽
北京日报孙宜学2015-10-26 07:33
我要分享
63
[摘要]泰戈尔后来访华的不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应由中国盲目的欢迎者负主要
责任,是他们“捧杀”了泰戈尔。鲁迅对这些中国学者本就很反感,于是借题发挥,据
此批判了中国这些盲目的泰戈尔迷。
鲁迅何以对泰戈尔访华冷嘲热讽
泰戈尔与英、美学者在中国
鲁迅曾视泰戈尔为同道,将其看作是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男女平等的先行者
作为启蒙者的鲁迅,曾视泰戈尔为同道,认为他是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男女平等的先行
者,是引领了中国青年精神觉醒的导师:
默默地相视片时之后,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
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
奇的光泽。
显然,鲁迅视泰戈尔为涓生与子君摆脱封建精神重压、追求自由恋爱的精神力量源泉之
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成为世界的诗人,并将印度和东方文明传播到世界。以救亡
为己任的鲁迅深为钦敬,并希望中国也能出现泰戈尔这样的人,以将中国的声音传遍世
界,将“无声的中国”变成“有声的中国”:“我们试想现在没有声音的民...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5
http://news.ifeng.com/a/20140501/40122158_0.shtml
2014年05月01日11:54来源:南方周末
涂胜华并不满足:父亲应该有一篇像模像样的生平——至少占《人民日报》半个版。
原标题:“我只是觉得父亲这辈子肯定有冤屈”
寻找“木匠”父亲的隐秘身世
《永不消失的电波》让中共特工李白家喻户晓,但他在隐蔽战线上的老师、战友涂作潮
,却几乎无人知晓。1984年12月31日,涂作潮去世,去世后的30年来,儿子涂胜华一直
用各种手段挖掘、搜集父亲那些“至死不说”的历史。知道得越多,涂胜华越觉得,历
史应该还父亲一个公道。
2014年4月21日早上7点,64岁的涂胜华起床,找出十年前在英国买的黑西服,雪白的衬
衣和黑领带,还喷了些香水。这与他平时的打扮反差极大。
他去参加原中共中央调查部(国家安全部前身)部长、周恩来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的葬
礼。
吊唁大厅四周排满了花圈,挽联上都是大名字。涂胜华在找自己送的那个花圈,从入口
到出口,无果。“或许是被盖在下面了?”他安慰自己。
“不忘故旧讲究历史承前启后——木匠涂作潮后三代廿五人泣”,涂胜华背得出自己写
的...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26
中共"特别党员"名单揭秘:张学良也是共产党员?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1-03-23 10:43  责任编辑: 钟明
张学良(资料图)
本文原载于《党建文汇》
不过组织生活的“特别党员”
什么是特别党员?张闻天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凡党员处于
特别地位,而不过一般党的组织生活者,谓之特别党员。”从这段表述中,我们可以看
出,特别党员是指那些具有较高社会地位担负特别的工作任务而受到特别管理的党员。
特别党员通常都具有特别的社会身份,主要是当时社会的“中上层社会出身”或“
其社会地位与中上层有联系”。
特别党员的入党介绍人往往由党的中高级领导人担任,常常需要党中央批准。
对特别党员的管理也很特殊。当时中央组织部曾规定:“一切有上层地位的党员,
应该由适当高级党委直接管理。”一不编入支部,二是由高级别的负责同志与之个别联
系。这是为特别党员的身份保密。特别党员的党员身份不仅对党外保密,即使在党内也
只有很少几个人知情。赵寿山1942年由毛泽东批准入党,中央其他领导人都不知道这情...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始末
中东路事件是对1929年张学良所领导的东北政府为收回苏俄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
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的称谓。 在1929年东北亚的国际环境下,采取武力接管中东路
,导致中苏边境武装冲突。不仅使东北当局损兵折将,实力大为削弱,更恶化了中苏关
系,使日本坐收渔利。
中东路事件的缘起
中东铁路又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简称东铁。它是沙俄侵华的产物。19世纪末,
沙俄为侵略中国东北,称霸远东,乃根据1896年的《中俄密约》,在中国的土地上,利
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沿路的各种器材而修筑的从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
主线,与俄国境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接。后来又根据1898年的《旅大租地条约》,修
筑了从哈尔滨经长春至大连的中东铁路支线,从而形成一条由主线和支线组成的2800余
公里的“丁”字形的中东铁路。这条纵横贯穿中国东北三省的铁路成为沙俄对中国东北
进行经济、政治和军事侵略的工具和基地,实际上造成了沙俄控制中国东北的局面。
沙俄独占中国东北的局面,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所不容,遂于1904年挑
起了日俄战争。沙俄败北后,依据1905年的《朴茨茅斯条约》,将中东铁路长春至大连
段割让给...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28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695
一,“联俄容共”,共产党附体国民党
“国共合作”辨名
共产党的说法是历史上有两次国共“合作”:一次是1924到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以“
四一二”清党告终;一次是所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6年因国民党开内战而破裂
。1949年前的国家政体中,国共两党关系不对等,因此他们的共处关系不能以“合作”
概论。其次,第二次两党共处事实上和形式上都随抗战胜利而结束,共产党第二次国共
“合作”时段的划分,掩盖了历史上确有其事的第三次、即1945到1949年的国共合作与
破裂,这一次才是最接近现代国家政党政治中政党合作意义的;之所以如此划分,恐怕
是要遮掩共产党对内战的责任并回避其政权合法性的问题。
民国期间国共两党的共处一般分为三段:第一段在国民革命期间,共产党附体国民党而
发展壮大;第二阶段是联合抗日,1937年到1945年,共产党假抗日之名、行摩擦之实、
得壮大之利;第三段以1945年“双十协定”始,以1946年底共产党拒绝立宪国民大会止
,共产党逼蒋内战,夺取...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284
29
1。蔡申熙(1905-1932)
原名蔡升熙,字旭初,湖南省醴陵县人。1924年春入广州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期间,先后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军阀陈炯明叛乱、军阀杨希闵叛乱的战斗,表现出突出的军事才能,晋升为营长、团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第二十四师参谋长。后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转战各地,先后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吉安东固地区游击队第一路总指挥、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
2。方志敏(1899——1935)
江西弋阳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2月当选为江西省农协委员长,主持省农协全面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潜回家乡,与黄道、邵式平发动了弋横农民暴动,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此后历任赣东北革命委员会主席、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
3。段德昌(1904——1933)
字裕厚,湖南省南县人。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赴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后转到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公安县年关暴动,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湖区、平原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1920 年代,日本大正民主蒸蒸日上,俨然东亚之光,似乎民主转型在即。然而,
这不过是深渊前的幻觉而已。
文|姚白莞(大象公会)
单看 1920 年代的日本政治制度,很难想象一个如此民主的现代化国家,会在不久
后成为世界大战的东方策源地,堕入「昭和疯狂」的深渊。
1925 年 3 月日本国会通过的《普选法》,堪称是亚洲国家民主制的里程碑,与西
方国家相比都毫不落后:君主立宪制度的原产国英国,也才刚于七年前实现普选。

▍根据《普选法》,25 岁以上的日本男子一律享有选举权,30 岁以上则享有被选
举权。
事实上,整个大正时期(1912-1926)都以所谓「大正民主」闻名后世,早在 1918
年 9 月就首次产生真正的政党内阁,又在 1924 年初步实现议会多数党组阁与政党轮
替,稳固的议会民主制似乎在望。

▍大正「小清新」竹久梦二的画作。随着政治气氛的自由宽松,20 世纪 20 年代
日本文艺界名人辈出,「大正浪漫」之风盛行。教育界也涌现出小原国芳等一批进步教
育家。
为什么在 1930 年代后,日本的民主政... 阅读全帖
p*****c
发帖数: 20445
31
姓名 所屬政黨 就职時間 離任時間 附注
袁世凱 共和党 1912年3月10日 1916年6月6日 初為臨時大總統,
1913年為大總統
黎元洪 1916年6月7日 1917年7月14日 被段祺瑞驅走,副總統為馮國璋
馮國璋 直系 1917年7月6日 1918年10月10日 代理大總統
徐世昌 安福系 1918年10月10日 1922年6月2日 第二任,後被直系军
阀驅走
(周自齊) 交通系 1922年6月2日 1922年6月11日 國務總理攝行大
總統職
黎元洪 1922年6月11日 1923年6月13日 復任,後被直系军阀驅走
(高凌霨) 直系 1923年6月14日 1923年10月10日 國務總理攝行大
總統職
曹錕 直系 1923年10月10日 1924年11月2日 第三任,贿选,後被馮
玉祥驅... 阅读全帖
f****m
发帖数: 7469
32
不多不多,看看炮党叛乱的时候,毛子给了多少
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国民党的经济援助始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后。1924年至1927
年6月,其对中国国民党的经济援助总额约为1400万卢布,主要依据是:
1、孙中山时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国民党的援助超过 250万卢布。1923年 3
月 8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开会,同意当时的苏联驻华全权代表越飞关于贷款200
万给孙中山的意见,但这笔钱到下一年才兑现。1924年3月20日,俄共(布)中央政治
局决定,“委托伏龙芝同志(当时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引者注)亲自负责
发放50万卢布、1万支步枪和一定数量的火炮。此外,1924年9月11日,俄共(布)中央
政治局还决定“援助中国2.5万卢布”。
2、孙中山去世后,苏联仅在1925年对中国国民党的军事援助就有530多万卢布。
1925年5月7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决定:为组建部队(指在广州帮助国民党组建中
国军队)拨出“补充资金的数额(约50万卢布)”。1925年5月29日,俄共(布)中央
政治局中国委员会委员契切林说,有200万卢布由外交人民委员部支配,这笔钱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33
作者:孟来
前奏:上帝保佑打败仗的人民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一战硝烟远去未久,古老的德国笼罩在一片几乎毫无希望的风雨
凄迷中。人们尚未来得及摆脱战败的沮丧和羞辱,严峻的生计问题就紧逼了上来。德国
在战争中丧失了总人口的10%和将近七分之一的土地,换来的是每年1320亿金马克的赔
款,相当于1921年德国商品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一。德国拿不出这笔钱,法国就伙着比利
时波兰,毫不客气地进占了德国经济命脉鲁尔工业区,是为“鲁尔危机”。正倒着霉的
时候,你往往想不到有一天还能更加倒霉,于是手忙脚乱的政府采取了千古不变的饮鸩
止渴老办法:增发纸币。
真正的灾难开始了。随着印刷机全速开动,1921年1月31日,世界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
恶性通货膨胀,如同张开翅膀的死神,扑向了已经奄奄一息的德国经济。美元与马克的
比率从1921年1月的1:64,到1923年11月已经崩溃为1:4,200,000,000,000。如此骇人
的程度,即使到今天,也只有1946年的墨西哥和1949年的中国可以相提并论(顺便说一
下,到目前为止中国还保持着这项领先记录)。
到了这个地步,德国的日常生活可想而知。薪水得按天给,要不...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3530
34
台北 — 今年是黄埔建军90周年,台湾国防部过去几个月陆续举办了许多大型纪念活动
,包括陆军官校营区开放活动,在中正纪念堂前自由广场举行黄埔建军90周年及抗日胜
利77周年活动,演出大型音乐剧,以及陆军官校90周年校庆及毕业典礼等。其中许多活
动台湾总统马英九都到场发表讲话。最近,台湾国军历史文物馆举办黄埔建军90周年特
展,展出黄埔建军90年来各种重要文物和史料。

台湾举办黄埔建军90周年特展
播放
下载
隶属台湾国防部的国军历史文物馆从6月13号开始推出黄埔建军90周年特展。黄埔军校
的正式名称是陆军军官学校。展厅的入口模拟位于广州黄埔的陆军官校大门旧址。
黄埔军校创建于1924年6月16号。当时孙中山十次起义失败,最后终于推翻满清,建立
民国。不过当时军阀割据,孙中山认为革命只有革命党而没有革命军做为武力后盾,难
以成功,于是决定创办一个陆军官校,做为培养军官的摇篮。

1924年6月16日黄埔开学典礼当天孙中山、宋庆龄、蒋介石等人合影(VOA卫视截屏)
1924年6月16日黄埔开学典礼当天孙中山、宋庆龄、蒋介石等人合影(VOA卫视截屏)
1924年6月16日黄埔开学典礼当...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5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jieshi/detail_2012_05/26/14828
俄罗斯学者否定列宁死于“性病”实遭斯大林毒杀
2012年05月26日09:18
来源:青年参考
作者:章鲁生
列宁(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被全
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也
被世人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来源:凤凰网历史)图为列宁墓,列宁墓建
成于1924年,开放伊始至今,已接待了7000多万世界各地的来访者。"title="列宁(
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被全世界共
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也被世人
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来源:凤凰网历史)图为列宁墓,列宁墓建成于
1924年,开放伊始至今,已接待了7000多万世界各地的来访者。
列宁墓坐落在红场西侧,在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列宁墓的后面与克里姆林宫红墙
之间。有12块墓碑:斯大林、勃列日涅夫、...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6104
36
马克思主义著作表
著作名 作者 完成年代
出版社
1 神圣家族 Karl Marx(1818-1883) 1844  
人民
Friedrich Engels(1820-1895)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Karl Marx 1844 1
人民
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Karl Marx 1845 2 人民
4 德意志意识形态 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1846
3 人民
5 哲学的贫困 Karl Marx 1847   人...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7

阎锡山与山西义务教育
阎锡山有一整套治理山西的理念,如“村本政治”、“公道主义”、“按劳分配”[详
细]……今人对这些理念已经相当隔膜,自然也很少有人能够了解阎氏其实是在中国搞
义务教育的第一人。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外敌入侵战火绵延的年代,阎氏能够将“受教
育”与“当兵”、“纳税”并列,称之为“国民之三大义务”,放在《告谕人民八条》
的首条,要求山西民众全体遵守,实属不易。
阎锡山说:民众无知识,政权就会被少数人控制用来为少数人谋利
阎锡山治理山西期间,曾发行过一本装订朴素的小册子,叫做《人民须知》,印刷量很
大,户户都有。小册子的主要内容,是用极朴素的语言,向民众解释政府治理山西的理
念和政策。“义务教育”在当时是极新鲜的事物,故而阎氏在《人民须知》中如此解释:
“凡是山西百姓,不论贫富贵贱的小孩子,七岁到十三岁,这七年内须要有四年上学,
这就名叫国民教育;凡上过学的人,知识就高了,身体也壮了,为父母的无论如何贫穷
,总要使子女上学,是父母对于子女的义务,又名叫义务教育;国家法律定的,人民若
不上学,就要罚了还得上学,又名叫强迫教育。”
阎氏辛亥革命后出任山西督军,对本省民众民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洪博学 新党四小离开调查局时
作者: 洪博学
新党四小离开调查局时,高声大喊“打倒台独汉奸政权”,街头上摇污星旗统促党,也
喊这句话。“汉奸”是中台两国,特有名词,因为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频繁,专门生
产贰臣,一但效忠错误对象,很可能就挨骂,就成了汉奸。台湾拒绝被独裁老共捅一刀
,也被喊成汉奸,最近,习大王敲打江泽民情妇宋祖英贪腐,发动党媒,在江泽民头上
戴上一顶汉奸帽子,理由是江在任内,割让国土给俄罗斯。可以想见;这顶帽子很沉重
,今天谈起汉奸,要先从德国旧马克故事说起:
2018年1月18日,台北101大楼前,出现一群手持纳粹旗的群众,抗议“德国在台协会”
,坑杀持有德国旧马克债劵者权益,今年距离1918年,第一次大战结束,刚好100年,
上一次抗议是2007年,而且该事件主角们还组团,跑到北京上访,以为中国强大,可以
抗日,可惜还是没下文。这是一件涉及一战到二战,很复杂的有头公案,许多当年受害
者,已经死亡,现在,多数由下一代出面讨公道,但是,欠债人是日本,却找上德国,
实在有点离谱。
台湾处理战争民间债务,有两个协会,陈照玉创立的“台湾人对日索赔协会”,另一个
是蔡宗达创建的“德国旧马克协会”,两个协会的目...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39
清末民初汉冶萍公司与八幡制铁所比较研究
李海涛
——以企业成败命运的考察为核心
内容提要:汉冶萍公司和八幡制铁所为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要钢铁企业。清末民初,两
家企业呈现出一成一败的迥异命运。就先天发展条件而言,两家企业各具优势,也各有
不足,并不必然决定此后的命运。抛开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管理因素不论,汉冶萍公司
和八幡制铁所命运各异,应从更宏阔的国家层面考察。由于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政府无
法持续有效提供钢铁企业发展所必须的各项扶植政策,使汉冶萍不得不直面激烈的市场
竞争。然清末民初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有效需求十分有限,汉冶萍不得不转而依靠日本
市场,最终沦为日本钢铁产业的附庸。相比之下,日本政府自始至终大力扶植八幡制铁
所,推动企业规模不断扩张,加之日本工业化迅猛发展,为八幡制铁所的发展提供了充
足的市场空间。这为八幡制铁所的经营成功奠定坚实基础。国家扶植力度大小和市场环
境优劣是导致两家企业一成一败命运的核心因素。
关键词:汉冶萍公司 八幡制铁所 钢铁工业 政府政策 市场环境
汉冶萍公司和八幡制铁所同为中日两国历史上的著名钢铁企业,前者被视为“中国钢铁
工业的摇篮”,[1]后者...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台湾:中共不应篡改八年抗战史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23 13:38:28 2015, 美东)
中华民国国防部发言人罗绍和。(中央社)
中共计划在9月举办抗战纪念阅兵并邀中国国民党老兵受阅,并展开对台相关活动。中
华民国国防部表示中华民国主导8年抗战的事实不容扭曲,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呼吁对岸
应正视中华民国政府及国军领导对日抗战的史实。
中共计划在9月3日前后举行港澳台同胞、海外有关人士纪念抗战胜利座谈会,有消息指
,大陆抗战胜利阅兵会安排部分国民党老兵参加。此外,中共并计划于10月25日前后举
行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大会和学术研讨会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国民党培养革命军的摇篮,1924年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
总理亲自主持,蒋中正校长肃立于侧。(钟元翻摄/大纪元)
中华民国国防部发言人罗绍和。(中央社)
0
0
0
0
0
【字號】大 中 小
更新: 2015-06-23 11:37:06 AM 標籤: 抗战...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6566
41

[导读]近一二十年,广州不是中国最吸引眼球的城市,但这个城市却是真正的静水流深
,政府的相对节制,以及市民社会的茁壮成长。温和,包容,自由,平等,平民,是广
州的城市精神。
广州 只相信改变
从赵佗建城到“番鬼望波罗”
一座建城两千余年的南中国大都会,既古老又时尚。她的肩上,曾经背负着历史的光荣
与沉重,又不时装载进新的时尚和活力;很老,又很年轻;很传统,又很新潮;很驳杂
,又很纯真,这就是广州。
两千二百年前,一个名叫赵佗的龙川县令的营造,令这座城市有了雏形。之后的一千年
,在以北方为政治中心的好几个朝代,广州一直是一个不太显眼的角色,直到唐朝,广
州才迎来她最初的辉煌:因为这座城市建在珠江边——珠江是通向南中国海和世界所有
大洋的出口,于是广州成为中国一千年里对外国外洋最重要的贸易窗口、文化输出和输
入基地,唐玄宗特地在广州设立了一个叫“市舶司”的管理商船贸易的机构。
南宋时,广州港已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那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
帝国,当时中国的铜钱,就像今天的美元一般通用,外国商人会随船带走大量中国铜钱
,所以朝廷驻广州的贸易官员有一个特别的任务:上外国...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396
42
来自主题: EB23版 - 美国移民中的排外主义
丁则民,历史学家,美国史专家,曾任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美国建国以来, 美国人一般是赞成广泛吸收外来移民的。这是因为: 首先, 美国幅员广
大,资源富庶, 但它既缺少劳动力又缺乏技术, 因此开拓土地、开发资源和发展经济都
有赖于连续不断的移民洪流; 此外, 美国人相信他们有力量同化外来移民, 认为美国是
个不同民族、种族的“熔炉”,经过这座“熔炉”的冶炼, 美利坚民族将日益发展壮大
。但是, 随着移民洪流的不断到来, 土生美国人和早来的移民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恐惧
与担心。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 有些人就对外来移民的涌现有着担心和恐惧。美国独立
后, 这种恐惧与担心由于不断大量涌入的外来移民产生的社会问题而加剧。美国排外主
义运动经常与这种社会上的恐惧和担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大多数美国人保持团结并对
他们的未来抱有信心时, 他们似乎更愿意与外来移民分享未来; 当他们发生分裂且对未
来缺乏信心时, 排外主义就可能抬头。根据美国人对外来移民的特定情况的反应, 美国
经历了三个反对外来移民活动的阶段, 或三个排外主义阶段: 即反天主教徒的阶段、反
亚洲移民的阶段和普遍限制所有...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20
43
来自主题: MartialArts版 - 吕紫剑质疑
只有一项是真的,就是辞世.淡定哥 发表评论于 2012-10-22 16:15:06也不知道我的御
剑飞仙练成了没有纵马驰骋 发表评论于 2012-10-22 14:36:46吕紫剑大神
一、吕紫剑的年龄比他哥哥还要大。
二、去新缰是因为是历史反革命,劳改十七年。
三、解放前是重庆朝天门的小混混兼卖中草药煳口的,打擂台的资格是没有的,更不敢
打洋人。
四、八十年代末期有一亲戚在重庆市体委工作,借这个关系通过媒体宣传而成为今天这
个情况。
五、你说他有养身功,为什么他儿子六十不到就死了,不会是因为没传功夫吧。
六、当年的老一辈的人都相继去世,今天的吕紫剑就是吹吹牛,也没有人证了。
七、当初不明真相拜了吕紫剑为师的,认为沾了大光,后来才知道上了当,只能打掉门
牙往肚里吞。不可能说师傅不好吧,如说师傅不好,吕紫剑不理你,同门看不起你,老
百姓说这人脑子有毛病,明知是假还要去拜,怎么办,只好说吕紫剑有功夫不得了,自
己脸上也好看一点,装做不知道呀。
八、吕紫剑的徒孙,更不敢说话了,可心里明镜似的。只恨跟错了师傅。不敢在人前说
自己是吕紫剑的什么人,否则,重庆武术人的眼光看你一眼,有些受不了。
...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aquarius923 (aquarius0205),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名单及获奖理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0 14:53:55 2012, 美东)
1901年
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主要诗作有《命运》,散文《诗之遗嘱》和
《论美术》等。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1902年
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主要诗作有五卷本《罗马史》等,并主
编16卷《拉丁铭文大全》。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1903年
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皇帝
》、《挑战的手套》,诗集《诗与歌》等。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660
4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名单及获奖理由
1901年
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主要诗作有《命运》,散文《诗之遗嘱》和
《论美术》等。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1902年
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主要诗作有五卷本《罗马史》等,并主
编16卷《拉丁铭文大全》。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1903年
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皇帝
》、《挑战的手套》,诗集《诗与歌》等。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
纷”
1904年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法国诗人。主要作品有诗作《黄金岛》《普罗旺
斯》《米洛依》等。1904年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
朴精神”
何塞·埃切加赖(1832...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aquarius923 (aquarius0205),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名单及获奖理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0 14:53:55 2012, 美东)
1901年
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主要诗作有《命运》,散文《诗之遗嘱》和
《论美术》等。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1902年
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主要诗作有五卷本《罗马史》等,并主
编16卷《拉丁铭文大全》。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1903年
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皇帝
》、《挑战的手套》,诗集《诗与歌》等。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aquarius923 (aquarius0205),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名单及获奖理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0 14:53:55 2012, 美东)
1901年
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主要诗作有《命运》,散文《诗之遗嘱》和
《论美术》等。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1902年
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主要诗作有五卷本《罗马史》等,并主
编16卷《拉丁铭文大全》。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1903年
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皇帝
》、《挑战的手套》,诗集《诗与歌》等。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4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中国历史上的非基运动 zz
〖 非基运动的经过 〗
非基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在主后1922年,第二是自主后1924年始,至
1927年为止。
第一阶段:1922年4月1日,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
WorldStudentChristianFederation)在北京借用清华大学召开第十一届年会。各地分会
(即基督徒学生运动,StudentChristian Movement)均派代表参加。
在会议尚未召开前的3月9日,一群上海学生以「非基督教学生同盟」为名,反对世
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借用中国的大学校址开会;他们又攻击基督教为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
先导,奴役中国人民。这群学生通电全国各校,要求支持,各地纷纷响应。
3月11日,北京学生成立「反宗教大同盟」,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均予协助。3月21
日,由为数七十七人的学者以该同盟的名义联署发表宣言和电文,指出宗教对人类的祸
害,中国原为无教之国,但近数十年基督教却来毒害国民,故他们组织同盟以对抗之。
4月9日,在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大会闭幕的当天,北京大学举行非宗教演讲大会,有三
千多人参加,不少著名学者上台发表演说,反教情绪高涨。
当时,中国各大城市的学生及知识分子纷...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5754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ble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happybird (家有乖宝小丹尼), 信区: BibleStudy
标 题: Eric Liddell-为神的荣耀奔跑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12 12:11:07 2012, 美东)
李爱锐(Eric Henry Liddell, 1902-1945)的父母,是英国伦敦会差到中国的宣教士
James & Mary Liddell。他们夫妇初被差往内蒙古传道,因为义和团事件,撤退到上海
,他们的长子罗柏(Robert Victor),于1899年十月二十三日生在那里;及至乱事过
了,于1902年一月十六日,在天津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取名为 Henry Eric Liddell;
在预备去登记的时候,途中遇到一个宣教士朋友,听了告诉那新父亲:这样的名字在学
校会给孩子受嘲笑,因为简写 HEL,跟 HELL(地狱)相近。父亲马上改过来,成为
Eric Henry Liddell,中文名字李爱锐。
1906年,他们第一次休假,准备回苏格兰。从报纸上读到哈斯威勒(Wyndham
Halswelle...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