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jati
(共0页)
g****d
发帖数: 3461
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http://www.thisismyanmar.com/nibbana/paticca.htm
Avijja-paccaya Sankhara
这个Avijia就是无明,从这里开始,到
Bhava-paccaya Jati
Jati-paccaya Jara-marranam Soka Parideva Dukkha Domanassa Upayasa
Sambhavanti
这个Jati就是生命,然后老病死,种种苦果纷纷而来。
链条的第一环是无明,砍断无明其它的自然消灭。
传说佛陀成道之时,这样说:
Aneka-jati samsaram Through countless births in the cycle of
existance
sandhavissam anibbisam I have run, not finding
gahakarakam gavesanto although seeking the builder of this house;
dukkha jati punappunam
g****d
发帖数: 3461
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http://www.thisismyanmar.com/nibbana/paticca.htm
Avijja-paccaya Sankhara
这个Avijia就是无明,从这里开始,到
Bhava-paccaya Jati
Jati-paccaya Jara-marranam Soka Parideva Dukkha Domanassa Upayasa
Sambhavanti
这个Jati就是生命,然后老病死,种种苦果纷纷而来。
链条的第一环是无明,砍断无明其它的自然消灭。
传说佛陀成道之时,这样说:
Aneka-jati samsaram Through countless births in the cycle of
existance
sandhavissam anibbisam I have run, not finding
gahakarakam gavesanto although seeking the builder of this house;
dukkha jati punappunam ... 阅读全帖
g****d
发帖数: 3461
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若是没有六道轮回》(转载)
avijja paccaya sankhara 缘无明住地 而生行
。。。
upadanam paccaya bhavo 执著不舍缘起存在
bhavo paccaya jati. 存在缘起生
jati paccaya jara marana soka parideva dukkha domnassupalysa 生缘起败坏、死
亡、哀伤、痛苦
所有痛苦的根源是无明(avijja),砍断无明就不会再生(jati)和有生而来的痛苦。
这个好像是前世来世没有关系哦。
这里这个bhavo译成“存在”,是按照这个词的本意来的了。bhavo源于梵文动词根bhu
,这个在英文中就是to be。
美声变化(sandhi)之下元音u变成a加上同系列半元音v。
执着造成延续(being),延续就自然是生命了!追根朔源,英文里这个being的意思大
有文章可做啊。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666/2577.shtml

生当下处处可见。
a***n
发帖数: 1993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5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g****d
发帖数: 3461
6
来自主题: _ZST版 - 腊八
呵呵,这个人真的创立了佛教?
不见得吧。记载他言语的巴利文经典中
是找不到“佛教”这个词的。
相传,那天晚上他彻悟之时说过这样的话:
Aneka-jati samsaram Through countless births in the cycle of
existance
sandhavissam anibbisam I have run, not finding
gahakarakam gavesanto although seeking the builder of this house;
dukkha jati punappunam and again and again I faced the suffering of
new birth.
Gahakaraka! Ditthosi. Oh housebuilder! Now you are seen.
Puna geham na kahasi. You shall not buil
z**********i
发帖数: 9546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简述简史+感想
感想更短,就放前面。链接和原文在后面。
---------------------------
1)关于东亚的描述相对少,是不知道还是不认可,例如:
(a)硬币:最早的是土耳其的公元前640年?
(b)帝国:感觉东亚帝国完全符合作者的概念。
2)货币和金融:大加描述,你懂的。
3)采集社会好,人们活到老;假设比较多,不看差不多。
4)国内的历史工作者要有使命感。这个是挑战,也是机遇,胜利属于 能说 愿意说的
人 多 的一边。
快餐文化的快速解读,欧耶。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c2NzA2MQ==&mid=265088477
a4b15fc20eac01e588c77c5337f1dd36&scene=1&srcid=0501lHGwgPVX4X0RijnbfV3W&key=
b28b03434249256bca8f0dc621fa2773ba7dd1487fcd4dd804457e4efd4bf3e9d6d08a294ff4
48fa8f5a60e57c24a94e&asce...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368
8
印度种姓瓦尔那(梵语称Varva/英语称卡斯特caste)制度总体上分为四大种姓:婆罗
门(Brahmin/Brahmana),祭司贵族;刹帝利(kshatriya),雅利安人军事贵族包括
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吠舍(Vaishya),是古代印度
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
罗(Sudra),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此外,还包括一种不
入流的贱民阶层(或称不可接触者,untouchable)。各个种姓内部又由贾提(Jati,
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分许多亚种姓,当前印度社会中的亚种姓共约4000余种。
印度人的姓名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如:桑贾伊·甘地(Sanjay Gandhi),“桑贾伊”是
名,“甘地”是家族姓氏。
婆罗门常用姓氏:夏尔玛(Sharma)、提维迪(Trivedi)、威亚斯(Vyas)、潘迪特
(Pandit)等;
刹帝利常用姓氏:塔卡尔(Thakker)、拉吉普特(Rajput)、辛格(Singh)、塔阔尔
(Thakor)、沃尔玛(Verma)等;
吠舍常用姓氏:...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14763
9
来自主题: Living版 - 尽量别和印度人做邻居
En, most Jatis don't have dogs as pets. I'm really curious what kind of
Indians LZ has for neighbors.
S**U
发帖数: 702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有修行?
我有一段时间没有读佛使比丘,不记得他对解脱的主张。最近只读了他的「生活中的缘
起」,对他将十二支缘起限定在当下的说法有所保留,请问学南传教理禅修的法师,他
们也有所保留。
十二支缘起限于一念的困难,在对「生」jati的解释。他不能解释佛陀为什么要把五蕴
刹那生灭说成生老死。
传统分成二世或三世的解释,对生与老死支的解释就是常识的。一念具足十二支缘起倒
符合某些大乘说法。
N*n
发帖数: 456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識
巴利文十二因缘
avijja(无明)
kamma(行)
vinnyana(识)
nama-rupa(名、色,即个性)
salayatana(六域,或六入)
phasso(触受)
vedana(受)
tanha(取)
upadana(有)
bhava(成长)
jati(出生)
jaramarana(老、死、悲伤等等)
r*****e
发帖数: 176
12
录自:缅甸帕奥禅师(Pha-AukSayadaw),《止观禅修的指导与问答》,第三届帕奥禅
修营期中2000.5。
问:(以下这些问题一起回答)
一、在佛陀的时代有菩萨吗?如果有,他是否证悟任何道果,或者他只是一个凡夫?
二、为什么圣者(ariya)无法成为菩萨?
三、声闻弟子(savaka)能改变心意作菩萨吗?若不能,原因何在?
四、若遵循禅师的教导而修行,禅修者能够证悟须陀洹道果(sotapatti-maggabana
and sotapatti-phala-bana)。禅修者能否因为行菩萨道的誓愿而不证入道果呢?
答:在证悟道果之前,禅修者可以改变心意。证悟道果之后就无法再改变心意,因为根
据佛陀在许多经中的开示,「道」是一种「正性决定」(sammatta-niyama固定法)的
法则。此固定的法则说:须陀洹道(sotapatti-magga)能产生须陀洹果(sotapatti-
phala)。须陀洹能成为斯陀含(sakadagami),但不能退为凡夫。斯陀含能成为阿那
含(anagami),但不能退为须陀洹或凡夫。阿那含能成为阿拉汉,但不能退为斯陀含
、须陀洹或凡夫。阿拉...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3
师兄,
对这样的说法,末学提出一些看法供您参考, 初果须陀洹是断三缚结,
只是见断, 但离四果解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经上初果人须七次人天往返.
况且初果人在没有宿命智而且有胎昧的状况下,此世虽证初果而下辈子出生直至成长遇
到佛法起修前,那都还是凡夫. 末学引用一段经文,虽然经中说的不是声闻果也不是南传
的經典, 但比量上是一样的,供师兄看看做个参考 :
《菩萨璎珞本业经》这段经文是说:【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
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位,常住不退。佛子!若不值
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
法才丶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
人。】(《菩萨璎珞本业经》)

含(anagami),但不能退为须陀洹或凡夫。阿那含能成为阿拉汉,但不能退为斯陀含
、须陀洹或凡夫。阿拉汉死后进入般涅槃,不会再退为较低的圣人、凡夫或其它境界,
阿拉汉果是生死轮回的终点。这是正性决定(sammatta-niyama)的法则。关于阿拉汉,
佛陀开示过许多次:「Ayamantima... 阅读全帖
(共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