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 发帖数: 6689 | 1 日本电影也分很多流派的。最著名的当然是小津安二郎,他的特色是使用低视角仰视拍
摄,静如悟禅。我一位朋友分析小津的文章写得极棒:
小津安二郎和《小津》
作者:Nulland
从叙事艺术的传统来比较一下日本人和中国人可能很有趣,日本人的传统叙事艺术是“
物语”,而中国人则是“演义”。虽然它们都是历史性叙事,但是在关注点上却又不同
,日本人感兴趣的是在这种朝代更迭之中的“移风易俗”,所以物语文学中总是夹杂着
长长短短的说是对白不是对白、说是独白不是独白的“谓叹”,而中国人感兴趣的则是
国家和兄弟之间的“分分合合”所以在“演义”文学中则多会出现一些“人物颂”。所
以在中国人的国民性中最重要的是“义”,而日本人则是“ 道”。“义”是人性,“
道”是天命。
小津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电影艺术家,又被认为最有日本特色,其原因就在于他的艺术根
植于日本艺术传统。也就是以“物语”文学的方式去表现日本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
凉、时过境迁和物是人非的主题。他用一种老于世故的眼光对“物境”的现实进行深入
的探求。而这种眼光本身又造就了他冷静、严谨、简炼的电影风格。这种风格可以把冷
静还给现实,把严谨赋予情节,把简炼 |
|
a******e 发帖数: 6689 | 2 By Null (http://www.mtime.com/my/nulland/blog/1936021/)
《弗兰德公路》的写作受普鲁斯特的影响非常大,是一本运用意识流手法写成的小说。
所谓“意识流手法”就是把事件按它们在人的意识中出现的次序依次书写下来,情节间
的“因果次序”被人的意识中的“呈现次序”所代替。这样写下来的小说就象是一个依
照时间拍摄出来的纪录片被打乱后又重新组合,组合的方式依据一定的法则,但是,这
里首先要指出的是这个法则在不同的意识流小说中并不相同,就象一部电影运用不同的
剪辑。
在电影剪辑中,镜头的连接有这么几种,即切、划、淡入淡出、叠化。切是最常用的剪
辑方法,它直接把后一个镜头的第一帧粘到前一个镜头的尾上;划则是用前一个镜头的
最后一个画面的边线横向划过银幕取代原来的画面;淡入则将一个镜头由黑画面转亮,
淡出则是将一个镜头的尾端逐渐转为黑画面;叠化是将一个镜头的尾部画面与接下来的
镜头的开始做短暂交叠(摘自大卫•波德维尔的《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如果用movie maker来做视频剪辑还会有更多种,比如有一种把最后一帧画面象小碎
纸片一 |
|
a******e 发帖数: 6689 | 3 比结构还要复杂,不仅是骨架构建,还有细节的presentation。比如我转的Nulland那
篇《艺术电影》,讲到了对声音的剪辑,这个绝对是电影电视这种视听综合媒体才有的
语言手段。 |
|
a******e 发帖数: 6689 | 4 虽然是说“艺术电影”的,但其中关于电影剪辑语言的部分极有启发。 |
|
a******e 发帖数: 6689 | 5 附加讨论:
艾小柯:
2009-09-30 07:01
分析得真妙。这次行文不知道为什么有种“英译汉”的感觉,可能汉语中直接对读者示
意的正经写法比较少吧。
补充一下电影上升到艺术地位的过程,其实没那么神秘。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最早的电影
短片已经展示了电影的两个基本功能:记录现实和通过猎奇而唤起情感。前者发展成为
纪录片,后者演化为故事片,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算是一个交叉领域。至于电影的艺术
性一点,最早的是1920年代的苏联影坛,尤其是Dziga Vertov,他提出了Kino-Pravda
的概念,就是film truth。他强调电影必须脱离文学、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而具
有完整独特的电影表现力,反映完全的真实。他的true cinema概念后来被应用于了纪
录片,但是若按照Vertov的主张,所有电影,作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都必须脱离文
字音乐影像等独立生存。正因为如此,蒙太奇,或剪接,才是独特于电影的艺术语言。
与苏联20年代艺术电影兴起相平行的是同期法国前卫艺术电影运动。运动的一个重要特
色是这些导演同时都是电影理论家,是真正在实验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如何挑
战传统开 |
|
s****n 发帖数: 4902 | 6 有段时间没看《读书》了。这不,这片就是,还省钱。。。
我也来胡说八道一句:对普通观影者来说,电影哪来真正的商业艺术之分?我买票去看
一部随你说是哪部的电影,这行为本身就是商业的,这电影就是商业电影。刻意取悦观
众?那要看怎么取悦个法, 对象是谁。费妮妮和伯格曼不也以他们“枯燥”的方式取
悦了无数人?
胡说八道第二句:任何伟大的电影评论,都比不上去电影院亲眼去看和感受。明儿去看
Avatar 的热闹了。不过不抱过多希望。
得罪了,不要骂我。:) |
|
a******e 发帖数: 6689 | 7 我现在划分“商业”和“艺术”主要是从production+distribution角度看。商业都是
团队合作流水作业,说不准整个作品究竟算谁的,只能就其中某位贡献者的成就评论,
或就作品成型后某个方面分析。艺术片则大都是导演自编自导自剪,基本auteur,能就
其风格进行分析。 |
|
a******e 发帖数: 6689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aixiaoke (四处游荡),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转】文学中的电影手法——剪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6 19:37:04 2009, 美东)
By Null (http://www.mtime.com/my/nulland/blog/1936021/)
《弗兰德公路》的写作受普鲁斯特的影响非常大,是一本运用意识流手法写成的小说。
所谓“意识流手法”就是把事件按它们在人的意识中出现的次序依次书写下来,情节间
的“因果次序”被人的意识中的“呈现次序”所代替。这样写下来的小说就象是一个依
照时间拍摄出来的纪录片被打乱后又重新组合,组合的方式依据一定的法则,但是,这
里首先要指出的是这个法则在不同的意识流小说中并不相同,就象一部电影运用不同的
剪辑。
在电影剪辑中,镜头的连接有这么几种,即切、划、淡入淡出、叠化。切是最常用的剪
辑方法,它直接把后一个镜头的第一帧粘到前一个镜头的尾上;划则是用前一个镜头的
最后一个画面的边线横向划过银幕取代原来的画面;淡入则将一个镜头由黑画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