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一石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g
发帖数: 682
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盘点各朝代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
一两银子究竟值多少钱,如今很多人对这个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以目前痴人电
视剧为极点,竟然呈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
子,几万两银子买个官,衣服袖子里藏着几十万的银票等等荒诞透顶的情节,突然想起
现代的抗日神剧,那叫一个神,打鬼子一个干几十个,各种功夫!这些显现是当今人对
于古代的不了解, 对收入的不了解,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到达200万两,而且
仍是通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厚才有的数字。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从而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
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其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首次上贾
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这时不得不想起那个小孩打嗝的画面,真的是
乡巴佬进城。
《明史》里也说到七品知县一年的合理俸禄(基本工资)仅仅45两白银。而《射雕
》年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转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
,不管是如何可贵的美味佳肴都好像太过分了, 即使是现代,一克白银估计最少也要3
块多吧。
由于各朝代银两的价值都是有所不同的,那么如今通常核算古币值都选用通常等... 阅读全帖
a*o
发帖数: 19981
2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朝 云龙吟 1
第三章
“一共三十七名宋军,无一漏网。”秦桧在寨中转了一圈,回来说道。然后他压低
声音:“寨子里的男人都死了,这个寨子也完了。”
程宗扬已经见惯生死,但看到这惨烈的一幕仍不禁心头发紧。他咬了咬牙齿,忽然
抓起旁边的一具尸首,狠狠抽了一记耳光。
王管家只是被踢晕过去,因此躲过一劫,没有被愤怒的荆溪女子撕碎。他被程宗扬
一个耳光抽醒,看到场中的形势,立刻尖叫道:“饶命!饶命!”
程宗扬森然道:“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筠州的乡勇!是官兵!是官兵!”
“官你妈的兵!”程宗扬一个耳光抽掉他半边牙齿,“来干什么的!”
王管家满口流血,大着舌头道:“我们是来催粮的……是王团练的主意!”他狂叫
道:“不关我的事啊!”
程宗扬咬牙道:“少啰嗦!快说!”
王管家一五一十地交代自己的来历。他们都是王团练管辖的筠州乡兵,常平仓失火
,州中紧急征集粮草。王团练除了逼迫州民,还派出乡兵四处劫掠。
“杀人抢粮?宋国官府还真有本事!”
“都是王团练!他为了赚钱,让我们来抢粮,好卖给官府!”王管家急于洗白自己
,拼命说着,嘴角都溅出白沫,“王团练说,这些蛮族不服王化,杀了也就杀了……”
“王团练那个狗崽子还没死吗?...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8922
3
你原帖不是要比弩和弓的射程吗?怎么转进成比射准了?稍有常识就知道,拉开弩可以
用双手的力量,拉开弓只能用上一只手的力量,好比双手提杠铃和单手提杠铃,用双手
的显然能使出更大的力量。使用腰张弩的,腰上还有腰钩可以挂在弦上,上弦时可以用
上腰腿的力量,所以腰张弩的力道更是大得多,按照前面我引用的晋书中的数据,腰张
弩的力道可以达到弓的九倍。力道大,射程当然远,你居然还嘴硬想抬杠。
看看你抬的杠,不过是东拉西扯,偷换概念。“是月,又诏复神臂弓射法为百二十步”
,这里面没说是射远,到你嘴里怎么变成神臂弩的最大射程了?“神臂弓垛远百二十步
,给箭十只,取五中为合格”,你说说,这120步是射远还是射准?看你怎么接着抬杠。
你抬了半天杠,还是不得不承认宋朝弩比弓射得远。你要知趣,就此住嘴也就罢了,谁
知道又继续偷换概念抬杠。“殿、步司诸军弓箭手,带甲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箭十
二,六箭中垛为本等”,这个标准不是说60步、50%命中率算宋朝弓手射准的“本等”
水平吗?怎么到你嘴里成了宋朝优秀弓手只能开一石二斗弓?
本来是比弓和弩的,你抬杠加传进,变成贬低宋人太弱。宋人强和弱跟弓和弩哪个射得
远有毛关系...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到底有没有‘命’这一说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1533年—1606年)写给儿子的家训,是中国史上第一本
具名的善书,是台湾社会常见的善书。袁了凡的墓在嘉善,后人还可以找到。
袁了凡原名袁黄,字坤仪,浙江嘉善人,在考科举之前由相命之人以皇极经数推测其未
来功名,结果都一一应验,因此认为命运不可改变,且命运中他将于53岁寿终,且无子
嗣。然之后于1569年遇见云谷禅师,透过云谷禅师教导准提咒与解说命运(数)其实可
以改变之后,积极为善助人,因此改变自身的命运,不仅未于53岁寿终,且生下儿子,
并于69岁那年写下「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正是袁要给儿子的训示:以多行善积福,使
命运可以自主改变。
这个算命的有多准呢,下面是摘录的一段白话翻译:
孔先生有一次替我推算我命里所注定的数;他说:在你没有取得功名做童生时,县考应
该考第十四名,府考应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应该考第九名。
到了明年,果然三处的考试,所考的名次和孔先生所推算的一样,完全相符。孔先生又
替我推算终生的吉凶祸福。他说:那一年考取第几名,那一年应当补廪生,那一年应当
做贡生,等到贡生出贡后,在某一年,应当选为四川省的一个县长,在做县长的任上三
年半后...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42
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1fa35d0102vdqz.html
有图有真相之出卖老毕的张清大起底-长期吃空饷建议开除其公职
文/编剧肥猪满圈
我知道一个叫狗庆东的人动辄咬人,不久前的一场官司还输出一个北大来,那叫一个一
塔湖图。
我为什么说有图有真相呢?你写别人行,写什么章子怡约会范冰冰啊姚文元勾搭江青林
彪王菲上了汪峰的床啊都没事儿,唯独这个叫狗庆东的毛左,一不小心就得吃官司。
毕福剑毕姥爷交友不慎遇人不淑,被人陷害于不仁不义。陷害毕姥爷的非是别人,此人
名叫张清,此人之新浪微博-张清同志,他的微博昨天我看了。
张清是极左分子孔庆东所办的“东博书院”的秘书长。其实张清的真实工作单位是唐山
政法委下属机构,但是张清长年在京,吃空饷多年。据称其前年病假条由丰台一家医院
开出的。我估计用不了几天张清的病假条也得跃然纸上,开出病假条的医院和医生名字
一样会进入人们的视野。
这位身为国家工作人员的张清同志,而且还是执法人员,张清长期借“休病假”之名吃
空饷,与极左势力为伍,从事非法政治活动,有网友问唐山政法委,这样的人怎能留在
政法队伍里?
此人一个整...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262
6
近代中国是个大舞台。这个舞台演绎了多少兴衰、美丑、胜败。原先默默无闻者,可以
在这个舞台上大放异彩;大放异彩者,最终又在这个舞台上暗淡失色。加拉罕当年给孙
中山的礼物,是鲍罗廷。蒋介石最后给鲍罗廷的礼物,是通缉令。而鲍罗廷身后站着的
是斯大林。本文摘自《苦难辉煌》,作者金一南,华艺出版社出版。
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被认为是对当代世界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三位思想巨人。
三人又都是犹太人。
对中国革命产生很大影响的也有来自共产国际和苏联的两位犹太人:鲍罗廷和米夫。鲍
罗廷在国民党中发现了蒋介石。米夫在共产党中发现了王明。被发现的这两人,皆因此
居于各自政党的高位。
很多人原以为蒋介石是孙中山选定的接班人。于是就说,接班人选错了。蒋介石也常以
“总理唯一的接班人”自居。原因据说孙中山临终时口中直呼“介石”;情之深切,意
之难舍,痛于言表。
可惜此说来自蒋介石自己修订的《蒋公介石年谱初稿》。当年寸步不离孙中山病榻的床
前侍卫李荣的回忆是:
“(3月11日)至晚8时30分钟止,(孙)绝终语不及私。12日晨一时,即噤口不能言。
4时30分,仅呼‘达龄’的一声,6时30分又呼‘精卫’一声,延至上...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战国时期的楚国到底有多强?
秦射远兵器有关问题综论
作者:郭淑珍 发布日期: 2007-12-30来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字号: [大] [中]
[小]
秦射远兵器有关问题综论
郭淑珍
在中国古代冷兵器发展史上,弓、弩是两种最重要的射远兵器。弓箭的起源甚早,
使用时间也最长,是传统的射远兵器:弩是在弓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二者有渊源关系
,《吴越春秋》所谓“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即此。那么,在不同历史时期,弓、弩在
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所占地位有什么变化?秦代轻型弩、重型弩的发展使用、弩的射程
、弩射特点及用弩战术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限于篇幅,研究重点放在战国
至秦代射远兵器的发展上,不对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弓、弩在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的地位
弓箭的发明,大约在距今2.8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1],作为武器投入战争则始
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后历经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直到明清
火器盛行以后才被挤出古战场。弩起源于春秋晚期,同弓箭的命运一样,也是在火器普
及以后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在... 阅读全帖
v******y
发帖数: 4134
8
遥想当初这四个娃娃哇哇坠地的时候,一家人是何等的开心呀,谁能想到当妈的会被儿
子给活活饿死-------而且,这四儿子,服了刑之后没有半点悔悟,还在互相打官司争
遗产------“我们心里没有愧也没有鬼,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也尽职尽责。”
只能说,乌忽,哀哉
----------------
一生养育了5个儿子的80岁老人柴玉吉,在家中被饿死。据媒体报道,老人生前家中凌
乱、光线很差,因为没有电,老人点过很长时间蜡烛。老人去世时,桌上摆放着自己和
几个儿子、孙子的合照,地上扔满了纸巾,她就躺卧着面对儿孙们的照片,孤零零地离
开了人世。2009年,这件发生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张辛庄村的事曾引发巨大社会反
响,随后,柴玉吉老人的大儿子程一民、二儿子程一田和三儿子程一平因遗弃罪被法院
判刑2至3年。 www.6park.com
如今,这兄弟三人已经出狱,老大和老三始终不服法院判决,认为是老二和老四合
谋害死母亲,并要求追究老四的责任,因此向北京市二中院申诉。 www.6park.com
昨日记者获悉,二中院已受理此案,并于9月12日进行了庭前询问。 www.6park.
com
9月12日...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马]上生财之说钱
嗯可能差不多,查了下汉朝一人一月要一石半谷。那就是15斗,算一天半斗。汉书上
有这么一篇账目(不过是战国时的例子),五口之家,耕百亩田(狠辛苦亚),共收栗1
50石。交税十一,尚余135石。粮食消耗90石,剩45石,一石30钱,共可卖
1350钱。祠祭等耗300钱,只剩1050钱,不够五人衣服之用。匹夫匹妇,生
计辛苦哈:
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畝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稅十五石,余百三
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終歲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為錢千三百
五十,除社閭嘗新、春秋之祠,用錢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錢三百,五人終歲用
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
v******y
发帖数: 4134
10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养儿何用,四个儿子饿死八十老母
遥想当初这四个娃娃哇哇坠地的时候,一家人是何等的开心呀,谁能想到当妈的会被儿
子给活活饿死-------而且,这四儿子,服了刑之后没有半点悔悟,还在互相打官司争
遗产------“我们心里没有愧也没有鬼,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也尽职尽责。”
只能说,乌忽,哀哉
----------------
一生养育了5个儿子的80岁老人柴玉吉,在家中被饿死。据媒体报道,老人生前家中凌
乱、光线很差,因为没有电,老人点过很长时间蜡烛。老人去世时,桌上摆放着自己和
几个儿子、孙子的合照,地上扔满了纸巾,她就躺卧着面对儿孙们的照片,孤零零地离
开了人世。2009年,这件发生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张辛庄村的事曾引发巨大社会反
响,随后,柴玉吉老人的大儿子程一民、二儿子程一田和三儿子程一平因遗弃罪被法院
判刑2至3年。 www.6park.com
如今,这兄弟三人已经出狱,老大和老三始终不服法院判决,认为是老二和老四合
谋害死母亲,并要求追究老四的责任,因此向北京市二中院申诉。 www.6park.com
昨日记者获悉,二中院已受理此案,并于9月12日进行了庭前询问。 www.6park.
com
9月12日...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1
纹银、足银、折色银、金花银应该都能看出来吧。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经验。
http://www.sinoss.net/qikan/uploadfile/2010/1130/3263.pdf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Chinese Social History Review二零零四年第二辑
----------------------------------------------------------------------------
明代白银货币化与社会变迁
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要:或许在明朝最重要的变化是白银货币化的成功。事实上,白银在明朝后期成为合
法的货币,摆脱了明朝
早期的不合法的地位。但是,白银货币化不是从皇帝制定法令开始的, 它出现的趋势
是自下向上的过程,而官
方的接受和推动则是随后才自上向下的。由于白银货币化,在成化和弘治统治之后,金
融和征税几乎从实物转
化为白银,它显现明初到晚明农业经济向货币经济的转变。一系列变化在整个社会方面
起因于白银。白银经济
表明市场经济的萌芽。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就是货币经济。如果我们只关注于商品
经...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2
来自主题: Joke版 - 求教各位大仙一个宗教问题
你要是认为人的生命只有这一世,当然无法理解因果律了,其实就算是在这一世也有通
过行善布施改变命运的。 明末清初的袁了凡先生前半生被精通黄极数术的孔先生算得
分毫不差,最后被云谷禅师点醒后行善布施修心,慢慢的命就变了,这可不是什么神话
故事,袁家后人现在都还可以找到。
他给后人写的家书《了凡四训》非常有借鉴意义,以下是摘录的一小部分。白话全文链
接在最后,道家说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善恶果报,如影随形,是很有道理的:
孔先生有一次替我推算我命里所注定的数;他说:在你没有取得功名做童生时,县考应
该考第十四名,府考应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应该考第九名。
到了明年,果然三处的考试,所考的名次和孔先生所推算的一样,完全相符。孔先生又
替我推算终生的吉凶祸福。他说:那一年考取第几名,那一年应当补廪生,那一年应当
做贡生,等到贡生出贡后,在某一年,应当选为四川省的一个县长,在做县长的任上三
年半后,便该辞职回家乡。到了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时,就应该寿终正寝,可
惜你命中没有儿子。
这些话我都一一的记录起来,并且牢记在心中。从此以后,凡是碰到考试,所考名次先
后,都不出孔先生预先所算定的名次。唯...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237
13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说起算命,我转一个古代的
(说起算命,我转一个。作者袁了凡,文章是他自己讲给他儿子听的。本是古文。转的
是翻译过的白话文。我姑妄转之,大家姑妄听之)
我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去逝了,母亲要我放弃学业,不要去考功名,改学医,并且说:学
医可以赚钱养活生命,也可以救济别人。并且医术学得精,可以成为名医,这是你父亲
从前的心愿。
后来我在慈云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脸长须,看起来飘然若仙风道骨,我
就很恭敬地向他行礼。这位老人向我说:你是官场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参加考试,进
学宫了,为何不读书呢?
我就把母亲叫我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他。并且请问老人的姓名,是那里人,家住
何处;老人回答我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宋朝邵康节先生所精通的皇极数,我得到他
的真传。照注定的数来讲,我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给你。
因此,我就领了这位老人到我家,并将情形告诉母亲。母亲要我好好的待他。并且说
:这位先生既然精通命数的道理,就请他替你推算推算,试试看,究竟灵不灵。
结果孔先生所推算的,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都非常的灵验。我听了孔先生的话,就
动了读书的念头,和我的表哥沈称商量。表哥说:我的好朋友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
开馆,收学生读...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1329
14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伐清 第三十七节 重庆
正月底,于佑明带着一支船队溯岷江而上,抵达成都,和于佑明一起来的有三千多浙江
人、一千多湖广男丁,以及一些家属。
见这队明军运来了几万石的粮食,邓名不禁有些惊讶:“你们为何要运粮食来?重
庆哪里不需要军粮吗?”
“我们不知道成都这里有没有足够的粮食,所以运来了一些,不过提督放心,重庆
那里的军粮是肯定够吃的。”于佑明回答道,忠县、铜锣峡等地已经被清军弃守,明军
先锋也抵达重庆附近,正在构筑营地准备接应后方的大部队。
不过邓名还是有些不解,因为他原来交代的是明军先全力拿下重庆,然后就可以不
急不忙地运输人口和物资:“为何要你先来都府?这是文督师的意思吗?”
“是靖国公让我先来的,”于佑明告诉邓名,文安之目前还坐镇奉节,监督粮草输
送,袁宗第又一次被任命为攻打重庆的前锋,现在正在指挥先头部队与重庆清军对峙:
“靖国公觉得重庆恐怕一时半刻拿不下来,跟我来的都是些没有战斗经验的辅兵,靖国
公觉得他们帮不上什么忙,就让我先带他们来都府了。”
“重庆有多少敌兵,为何靖国公会这么说?”邓名对重庆的印象还停留在一年多以
前,那时重庆内只有几千清军,根本没有出城扎...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1329
15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伐清 第四十六节 接触
秦修采并不是第一个跑来重庆向邓名诉苦的,不久前于佑明联合其他浙江将领已经派人
跟着空船返回,狠狠告了刘晋戈一状,同时也说了不少熊兰的坏话。当时邓名正在忙于
寻找战机,准备追击撤退的李国英,因此没有时间安抚浙江派,还问他们为何不向提刑
衙门申诉。
这个答案当然不能让浙江派满意,使者们委屈地指出,袁象和刘晋戈是刎颈之交—
—听说当初刘晋戈在东川府负伤,正是袁象照顾了他一路,称得上是前者的救命恩人。
“这就是我让刘晋戈办事,而让袁象负责提刑的原因!如果反过来的话,无论袁象
干得是不是天怒人怨,刘晋戈都会装看不见。”邓名在心里说道,不过这句话万万不能
从自己嘴中吐露出来,只能好言安慰这些使者一番,称袁象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品德
高尚、主持正义,让他们先设法去与提刑衙门沟通,如果等邓名回到成都时还没有解决
问题,他当然会亲自过问。
等见到秦修采后,邓名才感觉到成都的问题比他想象得严重。成都百废待兴,对各
种工具、器械的需求旺盛,只是因为百姓极端贫困所以工商业才持续萎靡。邓名设计出
欠条来替代货币,也有刺激工商业发展的意图。据邓名的理解,信用货币和银行都是在
用明天的繁荣为...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6
来自主题: Shaanxi版 - 心结
命的确有,改变也不容易,不过并不是说不可能改变。
袁了凡原名袁黃,字坤儀,在考科舉之前由相命之人以皇極數推測其未來功名,結果都
一一應驗,因此認為命運不可改變,且命運中他將於53歲壽終,且無子嗣。然之後於
1569年遇見雲谷禪師,透過雲谷禪師教導準提咒與解說命運(數)其實可以改變之後,
積極為善助人,因此改變自身的命運,不僅未於53歲壽終,且生下兒子,並於69歲那年
寫下「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正是袁要給兒子的訓示:以多行善積福,使命運可以自主
改變。
自古以來,一般人都被命運所控制,而身不由己,只有明理之人,命運約束不了他,正
所謂:「賢達之人能安命也。」
「了凡四訓」,世人幾乎都曉得是改造命運的寶典。有福份的人,大都能於獲得此書之
後,細心閱讀,進而立定志向,力行實踐,以化疾病於無形,掃除窮困的威脅,消除生
活的煩惱,達到化凡入聖的境界。
「了凡四訓」,作為修身之銘言,人人可以成聖成賢。用為處世之準則,舉世得以消除
災難與業障。確實是自救救人的最佳捷徑。
「了凡四訓」,語解精編,內容通俗明朗,又不失原著「了凡四訓」的主旨。讀者諸君
或者會因程度不一,觀念不同,而有見仁見智的觀點,然其...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7
来自主题: Xibei版 - [bssd]妇人之仁果然要不得
今生的很多境遇的因都是前世种下的,因果律连菩萨都无法违反,能帮的就是劝人断恶
修善。
那些命理术数在我看来,都是拆东墙补西墙,不久的将来都要加倍偿还的,看看了凡四
训吧,孔先生在命理术数上的造诣够高了,可是袁了凡科先生最后还是靠行善积德改变
自己的命运。
了凡四训节选:
结果孔先生所推算的,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都非常的灵验。我听了孔先生的话,就
动了读书的念头,和我的表哥沈称商量。表哥说:我的好朋友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
开馆,收学生读书。我送你去他那里寄宿读书,非常方便。于是我便拜了郁海谷先生为
老师。孔先生有一次替我推算我命里所注定的数;他说:在你没有取得功名做童生时,
县考应该考第十四名,府考应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应该考第九名。
到了明年,果然三处的考试,所考的名次和孔先生所推算的一样,完全相符。孔先生又
替我推算终生的吉凶祸福。他说:那一年考取第几名,那一年应当补廪生,那一年应当
做贡生,等到贡生出贡后,在某一年,应当选为四川省的一个县长,在做县长的任上三
年半后,便该辞职回家乡。到了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时,就应该寿终正寝,可
惜你命中没有儿子。
这些话我都一一的记录... 阅读全帖
k*******y
发帖数: 219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淘汰清官”定律
作者按:在中国历史上的帝国时代,官吏集团极为引人注目。这个社会集团垄断了暴力,
掌握着法律,控制了巨额的人力物力,它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命运。
对于这个擅长舞文弄墨的集团,要撇开它的自我吹嘘和堂皇表白,才能发现其本来面目。
在仔细揣摩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之后,我发现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经常与他们宣
称遵循的那些原则相去甚远。例如仁义道德,忠君爱民,清正廉明等等。真正支配这个集
团行为的东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果和趋利避害
的抉择,这种结果和抉择的反复出现和长期稳定性,分明构成了一套潜在的规矩,形成了
许多本集团内部和各集团之间在打交道的时候长期遵循的潜规则。这是一些未必成文却很
有约束力的规矩。我找不到合适的名词,姑且称之为潜规则。
官场内部有许多层面和方面的潜规则,我想先写一个“淘汰清官”。这一个“淘汰清官”
的定律又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不是一两篇短文就能说透彻的,我想分开掰碎了慢慢说
。几篇能说清楚,我也不敢确定,也许四五篇,也许七八篇。
读史只是我的业余爱好,不敢冒充专家。我所写的,都是一些我在读史的时候冒出来的心
得,很可能...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0018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武松的赏银等于多少钱?
按水浒传,武松打虎后,官府“将出上户凑的赏赐钱一千贯”。而在金瓶梅中,则
是“将库中众土户出纳的赏钱三十两”(按万历本)。原来看的时候很是不解,按
照通常的理解,一贯等于一两银子,那这个差异也太大了。而杨志卖刀与林冲买
刀,要价都是三千贯,更是不可理解。最近细细想来,才发觉漏算了明代宝钞的
贬值问题。
明代货币主要有银、钱、钞三种,银、钱比价基本不变,洪武初年时一两银可输
米一石,基本到了万历年间,这个比价维持不变。而在洪武初年,钞一贯等于银
一两,但是其后迅速贬值,到了成化年间,区区百年光景,“是时钞法不行,一
贯仅值钱二三文”,贬值率达到了三百到五百分之一。此时基本废止用钞,而改
用银钱。
从水浒传来看,此时基本还是银钞并用,三都缉捕使臣何涛要他兄弟河何清说出
劫生辰纲的线索,拿出十两银子说,“银两都是官司信赏出的,如何没三五百贯
钱”,可知这时候银钞比价在1:30到1:50之间。此时官府赏格还用宝钞,所以一
千贯差不多等于20-30两。这个比价正好符合金瓶梅的说法,说明官府的赏格从
水浒传成书到金瓶梅写作时基本不变。
而在金瓶梅第五回,郓哥告诉武大潘金莲的奸情,武大给了他数十贯钱...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613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宋明财政状况简单阐述
在写正文前先说明白本人的立场是宋朝商业相对比明朝要好,而且我对宋朝既不捧,
也不贬,我认为最起码宋朝也是比较好的中国古代时期。这里主要说的不是宋朝如何不
好,而是相对来说明朝,主要是明初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烂。别到时候以为我吹捧明朝
,贬低宋朝。
正文:
要想弄明白各个古代朝代的财政状况首先得弄明白几个基本问题,不然根本无法明白
宋明岁入到底对财政状况有什么帮助,也搞不明白岁入的数量到底有什么可对比标准。
1、中国税制从两税制开始,就采用的是预算制,税收是类似量出为入的方法。史书
上写的资料都是事后发生的数字,但是并非说财政收入代表着当时的经济和民生活动的
真实情况,也并非财政收入高就代表着当时的国家经济活动一定是好的,也许是税赋负
担高而已。宋朝税赋的种类不是一般的多,税赋负担不是一般的高,这主要是因为五代
乱世的时候,税负更高,所以宋即便高,种类多也对比之前更好。当然宋朝商业收入比
较多也是原因之一,这个不容置疑的。
2、财政收入多少不代表财政状况就好,还需要结合财政支出去看才能明白到底财政
状况好还是不好。比如说,宋朝王安石改革的时候,就说财政状况不太好才改革,...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613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宋明财政状况简单阐述
用石不行,宋朝一石的容量和明朝一石的容量不一样。你还得换算成一样的容量才成,
明朝的一石容量比宋朝大。
r**o
发帖数: 4614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各个朝代的人均GDP estimates
你看清楚, 我是按你现代的米价来算的,按照你给出及其低下的现代杂交稻米价来算
古代有机稻米一个南方农民光靠着水稻毛利就有13500元一年。
至于现代水稻的亩产量,下面是说袁隆平的。
根据他育种的杂交水稻品种及研究,水稻单位产量由亩产300公斤上升到900公斤以上。
他也被广泛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比你想当然的思路, 看看历史上真实的明朝南方水稻亩产量。 明代南方稻麦两熟田的
稻谷亩产,据顾炎武《日知录》中引洪熙已年周干说:“如吴江昆山等田,亩旧税五升
,小民佃租富室田,亩出私租一石。”什伍之租,亩收应是2石。亩产稻谷2石,折合今
市制为亩产288斤。稻麦两熟田,麦的产量据明末清初桐乡的经营地主张履祥在《补农
书》中所说:“田极熟,米三石,春花一石半,然间有之。大允共三石为常耳。”张氏
所说上熟之田,是稻谷“3石”,“春花一石半”。那么,常田的稻谷产量就应当是亩
产2石,春花亩产1石,合起来是亩产3石。亩产稻谷4石,折合今市制亩产577斤。
你告诉我一个农民在明代是不是能搞出300斤亩产量吧?
s***i
发帖数: 10182
23
说辽国40万宫帐军,120万京州兵并无夸大之说,是有依据的。辽国除了中京大定府缺
乏记载外,上京,东京,南京,西京四府就有了1097300的记载,中京以10万京州兵估
算,辽国拥有120万京州兵左右的实力,这些京州兵平是为民,一旦战争需要,即为120
万后备兵力。
辽国强大的武力,远非汉朝汉武帝时期的匈奴,唐朝唐太宗时期的突厥可以相比。
历史上匈奴最强盛的时候是在西迁到欧洲的匈奴王阿提拉的时候,那时候和汉朝的匈奴
相隔几百年了。汉武帝时期匈奴没有8万精锐骑兵部队,也没有24万后备部队,
历史上突厥最强盛的时候是隋朝时期,但是被隋朝打成分裂了,唐朝唐太宗时期突厥实
力大不如前,唐军进攻的时候,更是无法组织5万骑兵抵抗了。也没有24万后备部队。
更不要说辽国杰出的军事领袖耶律阿保机强过匈奴突厥那些单于,辽国中兴的辽景宗,
辽太后,他们的政治才能远强于当初那些匈奴,突厥单于。
辽国的将领,耶律休哥,耶律斜诊,耶律隆庆,萧达凛这些人的军事素质和指挥才能,
远强过那些匈奴将领和突厥将领。这些算的上辽国的名将。
尤其是耶律休哥和耶律隆庆的指挥才能,其中耶律隆庆999年瀛州血战的指挥艺术,还
要高与...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10248
24
评论编辑本段回目录以前从强国论坛保存下来的,帖子链接找不到了,就光剩内容了,
大家凑活着看看吧
疯僧从凯迪转了《1927:女工工资高过巡长——旧中国曾经真实的工薪阶层》,原作者
似乎叫王勇,也不知道在凯迪网是原创,还是也为转贴,姑且叫“凯迪的那位作者”。
在我看来,疯僧与这位王先生想证明,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工薪阶层”收入高、生活好
----本身不是错,无非是立场问题使然。但是盗亦有道,做戏做全套,基本的研究模式
、学术规范不能不要。疯僧与王勇先生既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那么我就帮助几位了解
一下那个年代-----利用正规的历史史料,用科学的研究套路,而不是用断章取义的模
式,先入为主的想象。
1、收入、支出的几个数据。1932年4月,英美烟草公司浦东老厂包装部职员杨闻远对本
厂几个工人的家庭月开支进行过调查,情况如下:房租4元,柴火2 元,米6元,衣服、
鞋3元,蔬菜9元,灯火1元,豆油、盐等1元,日常开支2元,冷、热水2元,合计30元。
上列仅是对某一家庭及其成员,包括一对夫妇和一个小孩而言,还不包括医药费、婚丧
费、怀孕开支、小孩糕点费、学费等。(见《英美烟草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 阅读全帖
l*****7
发帖数: 8463
25
米犹也难牙!!!
一石二鸟???
一石一鸟???
一石一石地两手空空???
哈哈哈
l*****7
发帖数: 8463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米犹也难牙!!!
米犹也难牙!!!
一石二鸟???
一石一鸟???
一石一石地两手空空???
哈哈哈
http://www.mitbbs.com/article3/Military/41378573_0_tp.html
发信人: awaydream (大剑一挥风雷动,不畏豪强斩蛇虫。),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米犹面对中俄的翘翘板格局,不太好下手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24 13:04:17 2014, 美东)
以前丫的惯用的手段,驱使米犹吸血鬼金融骗子军团,操纵石油和能源价格
打击对手的办法,现在很不好使呀。
中国和俄国,处于翘翘板的两端。
打压石油和能源价格, 老毛子外汇骤减,长久会导致财政破产,
但是,同期,中国就可以搞到更便宜的能源,中国战车升级的更快,
威力越来越大。假以时日,就可以直接吧美帝给干了。
如果拉抬能源的价格, 老毛子外汇多多,加快高科技的产业的研发,
进而恢复鲜血, 也能够把美帝给干了。这样可以加大中国的能源花销,
降低中国发展的速度,方便控制中国。同时,美帝自己现在也还进口,
也伤害自己的发展。
总而言之, 打压石油价格也不好,拉抬石...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verybodydeserves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everybodydeservestruth
标 题: 传习令王岐山秘查到黄兴国“重大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11 17:56:39 2016, 美东)
消息人士披露,今年北戴河会议前,王岐山已经开始对黄兴国进行密查,掌握了黄的“
重大问题”。(网络图片)
消息人士披露,今年北戴河会议前,王岐山已经开始对黄兴国进行密查,掌握了黄兴国
的“重大问题”。分析认为,习近平要求王岐山“彻查”黄兴国,可谓“一石三鸟”。
9月10日深夜,中共天津代市委书记、市长突然落马,这是中共“十八大”以来,首个
落马的直辖市“一把手”,立即引发外界关注。
中南海知情者向海外中文媒体透露,中纪委对黄兴国是“彻查”,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早在今夏北戴河会议前夕,王岐山隐身多日,亲自主导了对黄兴国的秘密调查,并
将初步掌握的“重大问题”,向习近平做了详细汇报。
该知情者说,为了确保G20杭州首脑峰会不“节外生枝”,习近平要求推迟对黄采取行
动。李克强结束老挝...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蒋中正日记解密------阮大仁著
华夏快递 : 【华夏文摘】启麦:萧军日记:延安档案
发布者 lixindai 在 14-01-25 20:18
“延安时代”在中党史上的重要性无庸赘言,而其史料之缺页断篇、真假难辨也颇令人
无奈。介绍延安方方面面的书籍文章虽称汗牛充栋,却多属云山雾罩的政治宣传;即如
风行一时的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也在此列。有点研究价值的如当年苏联塔斯社延安特
派员彼德•符拉基米洛夫(孙平)、美国“延安观察组”成员等、长期在延安工
作和生活过的外国人的相关著作,则嫌太“隔”。至于那些到此一游的边区访客,虽有
立场比较超然、角度比较个人者,怎奈浮光掠影,失之表浅。文革以后,“延安老人”
可以讲话了,回忆文章时见报端,细读仍有隔靴搔痒之感:毕竟,年淹代远,故事的真
实度、完整性,不是从“记忆的筛子”遗漏过半;就是被变迁的时代、转变的立场,潜
移默化偏离了本来面目。
终于,萧军的《延安日记1940-1945》在牛津香港出版社出版了,这部洋洋百万言的现
场实录,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延安史料的遗漏、断档,纠正了许多偏颇。历史,
是人的故事,身为作家的萧军,长于观察、分析人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记录...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蒋中正日记解密------阮大仁著
华夏快递 : 【华夏文摘】启麦:萧军日记:延安档案
发布者 lixindai 在 14-01-25 20:18
“延安时代”在中党史上的重要性无庸赘言,而其史料之缺页断篇、真假难辨也颇令人
无奈。介绍延安方方面面的书籍文章虽称汗牛充栋,却多属云山雾罩的政治宣传;即如
风行一时的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也在此列。有点研究价值的如当年苏联塔斯社延安特
派员彼德•符拉基米洛夫(孙平)、美国“延安观察组”成员等、长期在延安工
作和生活过的外国人的相关著作,则嫌太“隔”。至于那些到此一游的边区访客,虽有
立场比较超然、角度比较个人者,怎奈浮光掠影,失之表浅。文革以后,“延安老人”
可以讲话了,回忆文章时见报端,细读仍有隔靴搔痒之感:毕竟,年淹代远,故事的真
实度、完整性,不是从“记忆的筛子”遗漏过半;就是被变迁的时代、转变的立场,潜
移默化偏离了本来面目。
终于,萧军的《延安日记1940-1945》在牛津香港出版社出版了,这部洋洋百万言的现
场实录,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延安史料的遗漏、断档,纠正了许多偏颇。历史,
是人的故事,身为作家的萧军,长于观察、分析人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记录... 阅读全帖
v***l
发帖数: 1738
30
127、神画张僧繇
南朝梁武帝萧衍时,大画家张僧繇为吴兴(今浙江湖州)太守,绘画神技当世一绝
。梁武帝思念镇守在外的诸位皇子,招张僧繇为诸王画肖像,张僧繇援笔立成,皆惟妙
惟肖纤毫毕现,梁武帝看画,如对其人面。
张僧繇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天皇寺作壁画,画完佛像之后,又在一处墙壁之上,
画了孔子和"十哲"( 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
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都形神兼备呼之欲出。梁武帝很奇怪,问道
:"寺院里你画佛像就行了,干嘛要画孔圣人师徒呢?"
张僧繇笑道:"以后就靠他们了。"
再问,张僧繇就说天机不可泄露。
后来,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诏灭佛,大肆焚烧寺院庵堂,荼毒佛门中人,唯独天
皇寺画有孔圣人,才得以免除灭顶之灾。
张僧繇还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龙,但不点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他答道:"画
龙若点睛,龙必定飞去。"大家都笑他吹牛,坚持要他点上眼睛试试。张僧繇勉为其难
,轻轻四点,顿时雷霆霹雳,两条龙破壁腾空飞起,消失无踪。而没点眼睛的另两条龙
,还乖乖地留在墙壁上。
其鬼斧神工竟致于此啊!
唐 李冗《独异志》
另外,唐朝刘餗的《隋唐嘉话》... 阅读全帖
l********6
发帖数: 453
31
最近突然想起三国水浒说岳这些东东,其实是因为在没日没夜地玩柔居版“说岳全
传”。《说岳》应该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几部古典名著之一。记得小学一年级那年过生
日,哥哥送我一套《说岳全传》,蓝色封皮,上下册。那些日子,四大锤大闹朱仙镇看
得我热血沸腾,有时捏着鼻子学没鼻子哈迷蚩说话,成天在胡同里耍枪弄棒,拽得很。
大概在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已经略读完了四大名著,还有其他封神、说岳、隋唐
、杨家将、明英烈之类的杂书。红楼是唯一让我难以下咽的,不仅因为欠缺男儿气概,
也是因为没有打仗看。最牛B的是那种感觉,看完了书,觉得自己也一身武艺,天下无
敌。
记得有年庙会,左挑右捡,选中了一枝红缨枪,黄桐木把,银色枪头,红缨一簇在
枪头一抖,俨然一个左邻右舍中的大将军,不休的征战让大院里终日鸡飞狗跳。当年有
两个要好的小伙伴,姐弟俩个,玩起岳飞传的游戏,我操着红缨枪追着那个弟弟满院跑
。终于,某日在那位姐姐仰慕的眼光下,本帅气壮山河大叫一声: “大胆金兀术,下
马拿命来!”一枪把弟弟从高高的台阶上挑了下去。金兀术血流满面,大哭于台阶之下
,岳飞大将军被老娘揪着耳朵回了家。这件事情的最后结果就是我老娘... 阅读全帖
k*****c
发帖数: 1670
32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朝云龙吟 11 上
六朝云龙吟 11
第一章
夜空下,一株玉灵果从泥土中悄然钻出,蜷曲的枝叶慢慢舒展开来,嫩绿的
叶片映射出天际璀璨的星光。
远处,一只白鹿昂起头,警觉地看看四周,然后迈着优雅的步子穿过洒满月
光的树丛。
夜色下的湖泊犹如银镜,映出白鹿温柔的眼睛。白鹿低下头,鹿吻在水面上
荡起一圈涟漪。
忽然「哗啦」一声,一个男子从树林中钻出,他一手握着单刀,下巴胡子拉
茬,身上散发着浓浓的汗水和血腥气息。白鹿后退一步,接着灵巧地跃起,消失
在树丛中。
程宗扬看也不看,便一刀砍断那株拦路的玉灵果,用刀背挑着甩开,回头叫
道:「在这儿呢!」
几匹走骡从树林中鱼贯而出,清一色腿长体健,皮毛乌黑,磨得发亮的蹄铁
足有碗口大小,只不过中间夹着一头灰不拉叽的草驴,怎么看怎么猥琐。
小紫侧身坐在黑珍珠上,天真纯美的脸庞足以令星月失色。在她鞍旁挂着一
只皮囊,雪雪趴在囊口,露出圆乎乎的脑袋。后面的朱老头盘着一条腿坐在驴背
上,两手笼在袖中,一脸得意地说道:「我就说嘛,山脚有水!咋样?大爷一口
吐沫一个坑!说啥是啥!」
萧遥逸骑着他的白水驹,懒洋洋道:「老头,这一路看到野猪了吗?」
朱老头嗤了一声,「鹿台山哪儿来的野猪!...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9576
33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伐清 第二十八节 欠条
邓名的话让刘晋戈和任堂都一振,挺直胸膛向邓名看过来。
“首先我还是得责备你一句,你这个得太糟糕了。”邓名故意卖了一个关子,也是
希望刘晋戈以后不要再做这种欺压农民的事情。
职忘本了。”刘晋戈闻言又露出一些羞愧之自小就从父辈那里听过不少农民的悲惨
故事,但等当上了成都这里的提刑官后,刘晋戈优先考虑的就是如何保证成都的军需,
如何维持提刑衙门的利益。
“我不是说你忘本,我是说你这个的和以前没有区别,不就是征粮,不交粮就打板
子么?这谁不会干?随便谁都能胜任,我还让你来管都府这里的事吗?”
这几天邓名打听了成都周围百姓的情况,在他看来,刘晋戈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传统
的官府没有什么区别——当然,要是有天翻地覆的变化,邓名又该以为刘晋戈也是穿越
到这个世界的未来人了。
刘晋戈惭愧地连连点头,但任堂不答应了:“先生这话不对,什么叫谁都能干?县
令要科举出身的人才能胜任。”
“进士就有什么出奇之处么?不缴粮还是打板子。审案的时候先把疑犯打一顿,问
不出结果就再去抓一个疑犯,再打一顿板子。”邓名笑着摇头道:“这一套做法,技术
含量太低了,不用进士,就是目不...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34
一路前行,范钦鸾被押到张家口附近。
在这里,沿着堡的南面,西山脚下,建立了大片简陋的营地,黑压压的,关满了抓
捕的宣府镇分守道上西路、下西路、分巡道北路、中路等官将,兵丁,军户,妇孺等。
那日赖天禄等遣妇孺冲阵后,温方亮大怒,率军紧追不放,很快将赖天禄父子兄弟
,还有杨天福、黎建萼等人抓获,在王斗闻报,又增派了兵员后!就算那些已经逃回家
的兵丁军户,也同样抓捕回来。
大批的镇抚官员,也前往张家口,对这些抓捕的人,进行仔细的斟别。
对他们的罪名审定,分罪孽深重,严重,中等!轻微几档,前两档,肯定要处死中
等者,将处于若干年、若干月苦役,轻微者,可以服若干日刑役,在签名画押,写过悔
过书后,放归回家。
密密麻麻,过万人的斟别,不是简单的事情,工作量极大。
对被抓捕的人来说,个个也是忐忑不安,原以为只是跟随冲阵,壮壮声势,没想到
却被那些凶神恶煞的靖边军抓来,未来的命运如何,很多人都是恐惧万分。
“……罪责,中等,刚处三年苦役,押走!”
“大人开恩啊……小 如丧考妣的哭嚎中,又有一批人被押走。
“下一批。”
“……罪责,轻微,判处七日刑役!”
跪着的这批妇人松了口气,还好,只是判处七日刑役,...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35
崇祯十五年,五月中。
每年农历五月,差不多是大明各处夏粮收获的季节,明季田赋分夏税与秋粮,夏税
无过八月,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不过大明今年仍是灾荒处处,便是江南的湖州府,一样
蝗灾大作,民削树皮木屑杂糠秕食之,或掘山中白泥为食,名曰观音粉。
苏州府吴县,米价贵至每石银三两三钱,麦石二两二钱,城乡房舍半空倾倒,死尸
枕藉。
从隆庆年起,一直到崇祯末年,海外流入的白银高达几亿两,然江南一带,却经常
饥荒,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有着“苏杭熟,天下足”美称的苏杭等地,
田地中的作物,被生丝、原棉等物取代。
曾有明人笔记言:“苏州,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又十之二三矣。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矣。”
商业的诱惑,让当地百姓,纷纷改种经济作物,依靠出售生丝、棉纱、棉布等来购
买粮食在这种交通运输比较落后的时代,跨区域购买粮食,很容易造成粮食危机,特别
因天灾造成粮食短缺时,便是富裕的江南地区,一样遭受极为严重的打击。
朱元璋时期,大米一石价格为两钱五分白银,折铜钱二百五十文,明中期涨到五钱
,这个价格维持百年左右,直到...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6
了凡四训里碰到的精通皇极树术的孔先生算命如何?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
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
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
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
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
丁卯年(公元1567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
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李金旺解了凡四训
为什么要讲了凡四训呢?可能有的人知道这本书,有的人没看过,不过不要紧,我用一
句话把它说明白:《了凡四训》就是一个叫袁了凡的人给自己的儿子写的告诫书,因为
有四个章节,于是就叫《了凡四训》了,跟我们现代讲的家书,是一个概念,只是没经
过邮政局而已。既然就是一个小小的告诫书,为什么要讲它呢?说实话,我跟各位网友
聊...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萧军日记:延安档案[组图]
作者:萧军 来源:共识网
萧军先生在鲁迅塑像前
「延安时代」在中党史上的重要性无庸赘言,而其史料之缺页断篇、真假难辨也颇令人
无奈。介绍延安方方面面的书籍文章虽称汗牛充栋,却多属云山雾罩的政治宣传;既如
风行一时的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也在此列。有点研究价值的如当年苏联塔斯社延安特
派员彼德·符拉吉米洛夫(孙平)、美国「延安观察组」成员等、长期在延安工作和生
活过的外国人的相关著作,则嫌太「隔」。至于那些到此一游的边区访客,虽有立场比
较超然、角度比较个人者,怎奈浮光掠影,失之表浅。文革以后,「延安老人」可以讲
话了,回忆文章时见报端,细读仍有隔靴搔痒之感:毕竟,年淹代远,故事的真实度、
完整性,不是从「记忆的筛子」遗漏过半;就是被变迁的时代、转变的立场,潜移默化
偏离了本来面目。
终于,萧军的《延安日记1940-1945》在牛津香港出版社出版了,这部洋洋百万言的现
场实录,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延安史料的遗漏、断档,纠正了许多偏颇。历史,
是人的故事,身为作家的萧军,长于观察、分析人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记录需要深
入,萧军长住边区,与「党人」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劳动;客观需要距离... 阅读全帖
a********c
发帖数: 526
38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04206.shtml
历史上喝酒的冠军是谁?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喝酒巨量的人和事,读来令人胡天胡帝,不知高低。
宋人赵崇绚在其作品《续鸡肋》里有一个小统计:
汉朝的司法部长于定国饮酒可至数石而不乱。
汉朝的大儒郑康成可饮一斛。
汉朝的卢植有一石的酒量。
魏晋刘伶的酒量是一石五斗。
还有北史记载:有个叫柳謇的人,也能喝一石。
……
c*****3
发帖数: 1141
39
在安仁民间方圆几十里,刘文彩是有口皆碑的大善人。当地的碑文称刘文彩慷慨好义,
有燕赵豪侠风。
《收租院》的故事是四川当局的一些人当年倚仗强权凭空捏造出来的。
由于害怕民众揭露他们的谎言,尤其是居住在刘文彩庄园周边民安村的民众。他们知道
的真相最多,而且最容易接近来庄园接受“教肓”的参观者,于是这些人就成了编造刘
文彩谎言最早的受害者。
1960年春,当局首先将刘文彩庄园周边的民众从原籍发配到一个叫八管区的地方。这些
不幸的无辜者许多就死在那里。
民安一队的贫农刘直君夫妇去后不久就双双饿死在八管区。死时两个儿子还小,由他人
领养,一个去了温江养鱼塘,一个去了崇州中和场。
民安三队的贫农刘子君夫妇和他们12岁的大女儿也在去后不久饿死在八管区。8岁的小
女儿刘淑芳侥幸活了下来。
刘文彩孙子:收租院是怎样凭空捏造出来的刘文彩孙子:收租院是怎样凭空捏造出来的
刘子君之女刘淑芳 刘国元的妻子杨开玉和其小儿子
民安一队的贫农刘月如不久也饿死在那里。
民安三队的贫农刘国元,是乡镇文书,发配到八管区后看到很多人饿死,便写信向上级
反映,其中有“娃儿饿得尽叫喊,大人饿得倒偏偏”两句。上级就以反...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40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阴阳先生这几年
《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
第一章 黄米饭
我的名字叫崔作非,胡作非为的作非。.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奇怪,听上去有点像是“崔作废”。其实我也对这个名字很不满意。但是按照家谱上起名字的排序,我这代正好犯了一个“作”字。而且我的父母又没什么文化,听说给我起这个名字的时候着实让他们头疼了一阵子。后来还是我父亲灵光闪现拿出了一本字典,说是翻到哪页就用头一个字当我的名字。说来也巧,翻到的那页上的头一个字正好是个废字。这时我的母亲不干了,谁希望自己的孩子名字叫“作废”呢?她充分的体现出了东北女人的彪悍,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就这么作废了。
于是我的父亲妥协了,他指了指同页的一个非字对我母亲讲,那咱大儿子就叫作非吧。希望他长大后能有一翻非凡的作为。我的名字就这样被草率的定了下来。
接下来我要给你们讲的事,你们完全可以当成故事来听,不用过于认真。
我的家乡叫龙江,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周边的一个小县城。听我爷爷讲,龙江县以前叫做朱家坎。正所谓庙小妖风大,镇小是非多,就是这样的一个镇子,旁边的林子里居然还住着一伙胡子。家住在东北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胡子是什么,就是土匪,...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1
强制上环、结扎、流产、引产被捆绑在“计划生育”的无敌战车上横行了30年,不知损害了多少民众的健康和生命,也不知还要残害多久。被强制节育后深受各种后遗症折磨的普通民众被夺走了太多东西。
近日,媒体爆出陕西镇坪县怀有7月身孕的冯建梅因交不起4万元罚款,竟被计生人员强行暴力引产的事件。人们又一次强烈感受到了计划生育强制人流、绝育的惨无人道。
长期以来,计生部门只津津乐道计划生育取得的“巨大成就”,而对强制节育给国人造成的伤害则遮遮掩掩,或予以回避,或轻描淡写。计划生育捆绑人工流(引)产、强制结扎究竟让老百姓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
一、强制流产、绝育害苦了中国女性!
在中国,妇女是避孕节育的主力军,避孕手术85%以上是女性做的。然而,基层计生部门只管“上环、结扎、引流产”,对由此引发的妇女身体、心理和家庭生活方面的严重问题却很少关注。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强力推行“一环二扎”,让女性深受其害,涉及人数与引发问题之多,影响之深,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一)强制上环:僵硬的政策让最仁慈的节育措施也有害
1980年代初至今,根据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凡是生过一个孩子的妇女,都必须上环(在女性体内安装宫内节育...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2
因为一则5万余字的《起底王立军》的封面报道,《南都周刊》2012年12月第48期杂志洛阳纸贵,仅几天时间便全国脱销。该报道从策划、调查到最后成文历时2年多,以大量的资料描述了前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的人生轨迹。报道刊出后,各方评论褒贬不一。《南都周刊》编委、该报道统筹和作者之一石扉客,向读者介绍该报道成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人物名片:
石扉客,1973年生,湖南人,199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先在湖南某高校法学院任讲师,2001年起从事职业新闻工作,2002年通过首届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先后任职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历任《21世纪环球报道》记者、央视《社会记录》编委,现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都周刊》编委。
石扉客长期关注刑事司法、言论自由等相关报道领域,在《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辟有媒体思想之石扉客专栏,杨佳案系列报道、《上海乌龙剿匪记》、《拆墙 20年》柏林墙系列报道、《华西村的秘密》(策划)等分获《南方周末》年度传媒致敬、腾讯华语传媒大奖、《南方都市报》年度大奖等业内奖项。
因为一则5万余字的《起底王立军》的封面报道,《南都周刊》2012年12月第48期杂志洛阳纸...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3
9月22日晚,作为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委员,我受邀参加了习近平主席在访美首站西雅图的欢迎晚宴,并现场聆听了习主席此次国是访问唯一的一场主旨政策讲话。有些观感和想法,以下由主及次,从重点到细节,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习主席讲故事 全场屏息聆听
整个讲话坦诚直白,点面兼顾,既有浓重的情感诉求,又有清晰的战略框架;听起来理据充实,有回顾有展望,有承诺有警诫,一气呵成。期间,两次刻意地穿插了美国听众熟悉的文字场景,引发了全场轻松的笑声和掌声,调节、调动了气氛。
整个感觉是,为了这份讲话的酝酿成文,相关的政策写手们着实是下了一番功夫。从现场听众的整体反映和反馈来看,效果不错。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当习主席讲起自己在陕西梁家纥子的七年“农民生活”,以及为了全村人能够吃上肉而打拼的经历时,感情真挚,脱稿陈述;全场听众屏息聆听,750人的会场鸦雀无声。
这段表述,让在座的美国各界精英们,罕见地窥视到了中国现任领导者内心人性化、个性化、感性化的一面,也无疑了解了其决策坐标系的一个重要原点。
隔空向奥巴马“将了一军”
习主席的讲话中,多次强调2013年在庄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了“共识”。...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