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x 发帖数: 4785 | 1 转贴
詹姆斯·M·麦克弗森 [美国] [出自《火的考验:美国内战及重建》] 1981
南北冲突的背景
美国在19世纪上半叶的发展速度是近代史上无双的。这个发展包括三个方面:领土、人
口和经济。1803年,美国购买了路易斯安那,领土扩大了一倍。在获得了佛罗里达(
1810年和1819年)、得克萨斯(1845年)、俄勒冈(1846年)以及墨西哥割让的土地(1848年
和1854年)之后,领土又扩大了几乎一倍。与翻了四番的领土相比,人口的增加速度就
更快了:1803年是600万,到1853年就变成了2600万。经济发展得更快:在这50年里,
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七番。在这三个领域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其中一个领域里的发展
比得上美国。这三方面的同时发展使美国成为西方世界瞩目的国家。
不过,这个发展是以牺牲北方某些民族群体的利益为代价的。白人野蛮地、非法地
抢夺印第安人的土地,屠杀美洲土著,并把他们驱赶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地方去。美国
人奢望得到土地,挑起了与西班牙人和墨西哥人的武装冲突,用暴力和战争夺取他们的
领土。奴隶种植的烟草和棉花成了美国发展经济的部分基础。在标榜 “人人享有自由
平等”的革 |
|
f**z 发帖数: 186 | 2 病原微生物与人类
在谈论病原微生物的行为之前,有必要作一点小小的解释。繁衍造成的生物数量增
长是指数形式的,“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有限
的自然资源无疑不能容许增长无限持续下去,指数的威力使得同一物种内部很快就产生
了僧多粥少的生存斗争(与许多人可能产生的误解不同,这种内部竞争才是“为生存而
斗争”的核心,物种之间的斗争反而不是)。能够更好地适应当时的气候、土壤、水源
、其它生物影响等环境因素而存活下来的个体,有机会繁衍更多的后代,取得暂时的优
势,反之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基因变异的存在,使生物有机会产生新的适应能力来参与竞争。变动的环境与变异
的基因,使生命舞台上不断演出新的剧情,这场戏在自然选择和生存斗争两项规则支配
下就能继续下去,无须假手神灵,也不需要生物本身具有明确的意识(就我们所知,唯
一有意识地干预自身繁衍的物种是人类,而且目前的干预方向——计划生育——是与自
然方向背道而驰的)。为了行文的方便,人们会说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如何如何变异
”,必须注意这种有点人格化的表述只是对斗争与选择过程的一个简略说法,并不表示
进化历程... 阅读全帖 |
|
a**********9 发帖数: 348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alexandria99 (蝦蟹),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中国的政治变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9 17:59:53 2008)
1989年的爱国学生运动,具有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但国内普通民众的觉悟还不够。所
以当时是具备了国际条件,却缺乏国内条件。
2009年的工农兵学商维权运动,具有国内普通民众的支持,但国际进步力量却陷入了经
济衰退之中,自顾不暇。所以现在是具备了国内条件,却缺乏国际条件。
中国的政治变革什么时候才能兼具国内条件和国际条件呢?本虾认为要等到2017年。请
大家坚持与中共的斗争,但也要注意保护自己。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全面抵抗日本
侵略军的持久战长达8年,最终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下取得了胜利。现在让我们
再坚持8年! |
|
a**********9 发帖数: 348 |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alexandria99 (蝦蟹),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中国的政治变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9 17:59:53 2008)
1989年的爱国学生运动,具有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但国内普通民众的觉悟还不够。所
以当时是具备了国际条件,却缺乏国内条件。
2009年的工农兵学商维权运动,具有国内普通民众的支持,但国际进步力量却陷入了经
济衰退之中,自顾不暇。所以现在是具备了国内条件,却缺乏国际条件。
中国的政治变革什么时候才能兼具国内条件和国际条件呢?本虾认为要等到2017年。请
大家坚持与中共的斗争,但也要注意保护自己。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全面抵抗日本
侵略军的持久战长达8年,最终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下取得了胜利。现在让我们
再坚持8年! |
|
m****a 发帖数: 2216 | 5 http://www.lnlib.com/wenhua/wenhua/zhuanttsh/minzyl/chaoxz2.htm
中国朝鲜族的由来及其分布 韩俊光
中国朝鲜族是迁入民族。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批迁徙到现在,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自中
国朝鲜族迁入中国时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我灾多难的年代
。在这样极其艰苦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朝鲜族人民同汉族、满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人民一道
,为开发东北边疆,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祖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 中国朝鲜族的迁入
我国与朝鲜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且又山水相连,隔江相望。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
,使两国人民自古就不断相互流移过境谋生。据中朝两国史籍记载,唐宋时期有许多“新
罗”人流居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史称“新罗坊”。自辽代到清朝初期,历代都
有众多的朝鲜人在我国东北地区居住。在这些朝鲜人中,大部分是战俘和在战争中被抓来
的百姓,也有一部分是越境潜入的流民。这些在清初以前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及关内的朝
鲜人,由于年代久远,已经融合到汉族和满族的群体之中,这些人的后裔作为民族的独立
群体的主要特征已 |
|
m****a 发帖数: 2216 | 6 http://news.hit.edu.cn/54/2004/540223103051/
20世纪上半叶,在哈尔滨生活着2万多犹太人,几十年后,即使回到以色列以及移民他国
,他们及他们的后代仍把哈尔滨当作自己的故乡。许多在哈尔滨出生或生活过的犹太人有
的已经故去,有的已成为垂暮老人,但他们仍思念着哈尔滨这个第二故乡。每年的12月,
他们都要举行一次聚会,共同追忆在中国、在哈尔滨生活的美好时光。从1953年开始,他
们还每一两个月出版一期《原居中国犹太人会刊》,一直坚持至今。
2003年12月下旬,曾多次出访以色列的黑龙江省社科院院长、犹太人研究中心学者曲
伟和研究员李述笑等人组成的访问团再次访问了以色列,并参加了原居中国犹太人大会。
这次大会有400多曾居住在中国的犹太人和他们的后代参加,他们有曾经在上海、天津居
住过,但更多的是在哈尔滨生活过的,不仅有以中友好协会会长特迪.考夫曼、以色列科
学院第一副院长、科学院院士、科学家塔德莫尔、以色列著名企业家贝尔纳德、以色列著
名作家《以色列大百科全书》总编伊茨哈克.纳德尔、以色列总统府摄影师莎拉.罗丝(在
哈尔滨上学读书并结婚)等名 |
|
h******y 发帖数: 2025 | 7 http://gb2.chinabroadcast.cn/1015/2002-10-23/[email protected]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日合拍的电影《敦煌》的原作者是日本作家井上靖,他通过小说和电影
演绎了一个充满幻想与神秘色彩的故事,把历史变成了流行文化。读一下这本小说,可想
见今天的日韩流并非空穴来风...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部名为《敦煌》的中日合拍电影,就以其独特的情节构思
、宏伟的历史背景、凄婉的爱情故事征服了观众的心。原作者井上靖是日本著名的孔子研
究专家(见其《孔子》一书),同时也是历史学家和小说家。他所著的《西域短篇小说集
》,以西域这一历史上最为奇特、繁杂、丰富、多样的地区为背景,写出了一个个充满着
幻想与神秘色彩的故事。
《敦煌》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一世纪上半叶,北宋与辽国交恶,而西夏的李元昊趁机
崛起,遂占据敦煌地区近一个半世纪之久的交替性时刻。同样是在巨大的历史变革下小人
物如蝼蚁般的生命,在动荡与战乱中飘浮不定。然而至为令人感动的是,如此菲薄的生命
,如何尽了所有的力量要保存人类那宝贵的文化遗产——数以万计的佛教经典和史书资料
。电影《 |
|
h******y 发帖数: 2025 | 8 2005年02月01日12:20
文/张抗抗
我们所面对的这座城市,原名阿勒锦,清代称为哈拉宾,至今仅有一百多年历史。而
它的城市建筑、商业和贸易的兴盛,却与一个多世纪之前直至20世纪上半叶,大量俄籍犹
太人、波兰人与白俄贵族的到来有着密切的关联。1896年,俄国获取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
许可,哈尔滨逐渐成为东清铁路的中心。20世纪初,俄、英、日和捷克等国,在哈尔滨设
立了总领事馆,德、法、意等国设立了领事馆,使得哈尔滨在后来的50年间,迅速发展成
为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由于多国移民的聚集,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然而,在欧洲
、俄罗斯与韩日等多种文明,与东北本土文化(黑龙江省本地的少数民族、关内的移民以
及明清被贬斥流放的内地知识分子所共同创建的边地文化)的混合、交融与碰撞中;在一
个世纪以后所收获的如此纷繁、杂糅、丰富的东北文化结晶与果实中,俄罗斯文化始终从
中呈现出一条清晰而鲜明的脉络,它为中国这个古老的母体,移植并输入了斯拉夫民族强
壮的新鲜血液。
俄罗斯文化对东北地区——主要是哈尔滨这个城市——从城市街道、建筑风格、市民
的生活方式、家庭装饰、家具餐具、餐饮习惯一直到艺术审美情 |
|
f**********r 发帖数: 2158 | 9 2013-11-05 02:35 环球时报
本次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时机很好。本次会议主题
是“读懂中国”。先联系近代以来三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看中国人是怎样走过来
的。
事情要从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两大历史性追求说起。一要求得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二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简而言之,一要救亡图存,二要振兴
发展。
1956年,毛泽东说,中国如果不能把自己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那就要从地
球上被开除球籍!时至今日,我们也许还应当说,如果我们不能在21世纪上半叶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我们迟早还是会面临被开
除球籍的危险!所以,近两个世纪以来,“救亡图存”和“振兴发展”的深刻理念,就
是当代“中国梦”最根本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鸦片战争以后,世界发生了三轮经济全球化,中国命运则发生了三次大转折。第一
轮经济全球化始于1750年前后。1840年鸦片战争一巴掌把中国打入半殖民地!此后,中
国人的“救亡图存”和“振兴发展”之梦就开始了。由此激发旧民主主义革命一浪接一
浪,直到孙中山领导推翻帝制、建立民... 阅读全帖 |
|
a**********9 发帖数: 348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alexandria99 (蝦蟹),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中国的政治变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9 17:59:53 2008)
1989年的爱国学生运动,具有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但国内普通民众的觉悟还不够。所
以当时是具备了国际条件,却缺乏国内条件。
2009年的工农兵学商维权运动,具有国内普通民众的支持,但国际进步力量却陷入了经
济衰退之中,自顾不暇。所以现在是具备了国内条件,却缺乏国际条件。
中国的政治变革什么时候才能兼具国内条件和国际条件呢?本虾认为要等到2017年。请
大家坚持与中共的斗争,但也要注意保护自己。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全面抵抗日本
侵略军的持久战长达8年,最终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下取得了胜利。现在让我们
再坚持8年! |
|
g******4 发帖数: 6339 | 11 前 言
最近俞可平有一篇文章获得广泛的关注,题目是《民主是个好东西》。“民主”是
个时髦的话题,我刚用Google搜索这个词,有6300万项相符的结果;用百度搜索这个词
,也能找到4100万个结果,比“平等”、“公正”之类的关键同频率高得多,显然也更
受人重视。恐怕绝大多数人都同意“民主是个好东西”。谈民主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
是规范性的讨论,其着眼点是“民主到底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如果好,为什么好
?好在哪里?如果坏,为什么坏?坏在哪里?断言、争辩或推演“民主是个好东西”就
属于规范性讨论。现在,这一类讨论充斥了讲堂、书店、报刊、互联网,相当多的人都
可以侃侃而谈,说出“民主”的N条好处。他们对“民主”有一种玫瑰色的期待,似乎
只要这个神奇的东西降临大地,它将摧枯拉朽、荡涤污流浊水,让一切变得美好起来。
即使是那些对此抱怀疑态度的人,往往也不会否认“民主”的终极价值。他们只是坚持
,中国现在的条件仍然不成熟;假以时日,中国也终有一天会实现“民主”。
不过,依据经验材料论证“民主是个好东西”就不那么... 阅读全帖 |
|
b***b 发帖数: 13249 | 12 对中国唱衰者从来不乏其人。正如一位法国媒体人所说的:当今的中国像一个超级大屏
幕,外国人在这个屏幕上放映着他们的希望和恐惧。
其实,在西方不断升温的各种中国热中,“黄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
”就是西方人在不同时期妖魔化中国的三块调色版。
虽说三者不仅在形式上不同,而且在具体内容上差别甚大,但在本质上却异曲同工,殊
途同归,都充斥着对中国的主观臆断、歪曲,对中国人的偏见、以偏概全,甚至对中华
民族的攻击谩骂、污蔑,害怕中国强大,希望中国永远处于奴役地位是它们的实质,阻
挠中国统一,破坏国家安定团结是它们的目的。
历史上,“黄祸论”出台来自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送给俄国沙皇尼姑拉二世的一幅《黄
祸图》,这副画显示出,欧洲列强以它们各自的护守天神为代表,被天上派下来的天使
米迦勒召集在一起,联合起来抵抗佛教、异端和野蛮人的侵犯,以捍卫十字架。
此后,每当中国出现一线复兴生机,侵略者们就以“黄祸”为警。而其源流出现于是19
世纪初叶,拿破仑将中国比作“东方睡狮”的名言,也无疑指出了中国的潜在威胁。
到了19世纪末期,“黄祸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并且鼓吹者大都是世界近代史上风云人
物...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3 控制世界的是美国,而控制美国的则是犹太人
有人说,控制世界的是美国,而控制美国的则是犹太人。且不管此话是褒是贬,是羡慕
还是嫉妒,其中事实却难以否定。有这样一种说法:犹太人不仅“控制”着华尔街而且
还“统治”着好莱坞甚至“操纵”着美国的新闻媒介。这些说法可能有点夸大,但占美
国总人口不到3%的犹太人在美国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
全世界的金钱装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金钱却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据统计,
犹太人占世界总人口约0.3%,却掌握着世界经济命脉。在华尔街的精英中有50%是犹太
人,律师中有30%是犹太人,科技人员中有50%是犹太人。另外,犹太人控制纽约时报、
华盛顿时报、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和美国三大电视网ABC、CBS、NBC以及时代华纳、
米高梅、福克斯的帅印。 全世界1400万犹太人中,有680万在美国,而在以色列国的犹
太人只有460万。美国的犹太人虽然只占美国总人口的2.7%,但他们在美国经济、舆论
、学术等方面的影响却非这个比例所能体现,由此派生出来的对政治的影响也非同小可
。众所周知,犹太人与“富有”是联系在一起的。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3392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Reynold (吾爱真理,但吾更爱吾妻),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俄罗斯音乐 -- 英雄史诗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24 17:34:01 2012, 美东)
刚才说了半天俄罗斯音乐,特别是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俄罗斯音乐,大家说的都很好,
俺这里画蛇添足,补充一些。俄罗斯民族的英雄史诗,历史背景大多定位于基辅罗斯时
代,其中,我个人认为,当以伊戈尔王传,伊里亚 穆罗梅茨的传说,卢斯兰和柳德米拉
的故事,最为脍炙人口。鲍罗丁老前辈将伊戈尔王传谱为歌剧,伊里亚 穆罗梅茨被格里
埃尔写入交响乐,卢斯兰和柳德米拉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重量级音乐家--格林卡的
代表作(事实上,此故事原为普希金收集创作的长篇诗歌)。下面逐一奉上:
卢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有些年头没听这个了,但仍然忍不住热血沸腾。
格里埃尔第三交响乐,相对上下两个邻居,这首曲子要显得生僻一些。实话实说,我不
认为它很好听。。。毕竟在格里埃尔所处的二十世纪上半叶,古典音乐也快走到穷途末
路了。
伊戈尔王传,Strange... 阅读全帖 |
|
G****a 发帖数: 10208 | 15 美国华裔记者徐灵凤(Bonnie Tsui)在「大西洋月刊」报导说,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加
上政府提供各种实质奖励招才,近年来出国深造的华人掀起海归潮,现在连缺乏专业技
能的劳工也纷纷回国追求中国梦。
研究所所长Demetrios Papademetriou说:「20世纪上半叶来到美国的移民,有50%以上
后来离开,20世纪下半叶这种比率减至25%到30%。可是,现在回中国的人比新来的人多
。」
他表示美国就业环境恶劣,中国情况却愈来愈好,劳工缺乏导致工资提高,可以选择的
工作也增加,势必助长这种趋势。
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在2006年达到巅峰,总数有8万7307人,其后逐渐下降,去年减至7万
863人。
美国各地的华埠早已逐渐萎缩,华府的唐人街就只剩下几个街段,除了一个耀眼的牌楼
,大部分是星巴克和Hooters这些美式连锁餐饮店。现在连旧金山和纽约的华埠人口都
在流失,居民愈来愈少,愈来愈注重服务功能。
当然,自第一批华人随着加州淘金热来到美国以来,华人一直有衣锦荣归、落叶归根的
想法,只是中国现在就充满发展机会,不假外求。
随着华人离去,华埠的未来也动摇。只要中国继续繁荣兴盛,华埠就会... 阅读全帖 |
|
d******g 发帖数: 97 | 16 第一天
从圣路易斯飞到纽约,温度降了十来度,天气也从出门时的大太阳变成阴天。对纽约
的初印象从一片阴霾拉开序幕。
从纽瓦克机场到曼哈顿。刚开始震惊于纽瓦克怎么那么破,想到了市中心应该不是这样
。结果从火车换到地铁,再次震惊于地铁的脏。后来发现1,2,3路线特别破一点,大概
修建时间较早的缘故,L, F线稍好些,车内还有电子显示的站名。
曼哈顿也让我没有好印象。脏就一个字,刚从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的圣路易斯来,对比尤
其明显。路边好多摊贩,拥挤,车多,跟上海某些地段一个样,倒是没有违和感……
纽约的人比较有意思。乘地铁,走在马路上,像看一个人类博物馆,各色各样的。在同
一个场合,也能发现各种不同丰富的表情和举止,好像每个人都有。我发现在这里看人
,比看街景有趣多了。
傍晚去逛了MoMA,回头跟同学吃饭,逛书店。发现深夜的纽约依旧热闹,喧嚣,街道上
弥漫着各种气味,人气旺盛的缘故,下着细雨也不觉得冷。
第二天
柯里尔兄弟公园
前阵子看多克托罗的《纽约兄弟》,很喜欢那本书,这次专程去原址看了看。结果功课
没做好,原先以为会有原址,发现只是一个约莫三十平米到四十平米大小的街角公园,
房子已经不在了... 阅读全帖 |
|
p**********u 发帖数: 15479 | 17 民国时期,以“性心理学”为基础的近代性教育理念,输入中国(日本是最主要的输入
中转站)。许多教育界人士和心理学界人士,依托学校这一阵地,致力于性教育的推广
。这种输入,让一些“中华文化至上主义者”极为不悦。如湖南名儒叶德辉,即痛斥那
些讲“婚姻卫生学”的新派人士是“无知之夫”,把洋人的东西当宝,却不知老祖宗早
有此种学问且更为精湛。叶氏特意搜集了许多中国古代的房中术著作,编成一套丛书,
来证明其论调。叶氏此举,既不被旧派理学家所容,亦被新派知识界耻笑。②
有学者统计,“20世纪上半叶中国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性教育、性卫生、节制生育
的文章数以千计。同一时期出版的有关图书共约有408部……查阅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馆藏的全部民国时期中学生理卫生(共计51种)、师范学校生理卫生和健康教育教材(
共计8种),……将性教育写入其中的教材共计22种。”③由此可见当日知识界对“性
教育”的重视。
1929年,教育部开始要求初级中学教材必须教授学生“性的发育行为和责任”,高级中
学教材须教授学生“男女性器官之解剖生理及其保健(包含配偶之选择及性的卫生)、自
戕之弊害、性道德、性病及其结果”等内容,性... 阅读全帖 |
|
p**********u 发帖数: 15479 | 18 进入六十年代,“性”在公共语境中愈来愈成为一种禁忌,“性教育”自然也无从谈起
。《性的知识》一书不再发行,其作者之一赵志一被诬指为“流氓学者”而自杀。1972
年,教育部编写中学二年级《生理卫生》课本,据叶恭绍回忆:“我编写‘生殖器官’
一章时,当时编写人员一起商量,竟有一半人反对写这一章,于是发生了激烈的争辩,
直到我谈出了周总理的指示,才算肯定了这一章。可是接着又在是否插图的问题上发生
了争执。”⑨该课本除简单描述器官生殖功能之外,几乎没有做任何“性”方面的知识
普及。同年,新版的《新华字典》里,没有了“娼”、“妓”、“嫖”、“姦”……,
也不再收录指称生殖器的相关字眼(见下图)
: 民国时期,以“性心理学”为基础的近代性教育理念,输入中国(日本是最主要
的输入
: 中转站)。许多教育界人士和心理学界人士,依托学校这一阵地,致力于性教育
的推广
: 。这种输入,让一些“中华文化至上主义者”极为不悦。如湖南名儒叶德辉,即
痛斥那
: 些讲“婚姻卫生学”的新派人士是“无知之夫”,把洋人的东西当宝,却不知老
祖宗早
: 有此种学问且更为精湛。叶氏...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25262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ssucs (不搞个股了), 信区: Joke
标 题: “姐要是死了给我烧个哥。”——来自一个80后愤怒大龄女青年的(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14 15:54:44 2010, 美东)
发信人: ruomu (ruomu),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姐要是死了给我烧个哥。”——来自一个80后愤怒大龄女青年的呐喊。朋友在外语学院,男少女多。 她们班极惨——就俩男的..... 更惨的是——那俩男的好上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14 15:16:42 2010, 美东)
喜欢的看完记得要顶,这年头,难得一笑啊!
“姐要是死了给我烧个哥。”——来自一个80后愤怒大龄女青年的呐喊。朋友在外语学
院,男少女多。 她们班极惨——就俩男的..... 更惨的是——那俩男的好上了……
《泰坦尼克号》里莱昂纳多对露西说:If you jump, I jump!《盗梦空间》里莱昂纳
多对梅尔说:If you jump, I will not jump with you! 你... 阅读全帖 |
|
F******k 发帖数: 7375 | 20 原文:
http://msn.people.com.cn/GB/170756/12126118.html
http://msn.people.com.cn/GB/185699/12126331.html
一直以来,中国官方在对国内的宣传中都宣称什么中国是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
之一,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以此做为愚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可笑的论调还流传颇广,深入人心,其实呢,只要稍有一点世界史常识的人都知
道这只是一种荒唐可笑的提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所谓“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国际上和学术界是不会有这
种幼儿园口号式的提法的,比较近似的只有“几大文明发源地”的提法,即便是这样,
中国也是排不上什么“四大”的。
如果是按照“四个最古老的文明国家”的定义的话,那么,我们中国,不要说四大
,连前十大恐怕都排不上,它的文明开始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商王朝,不过三千多年
的时间,而其他几大文明早于此之前已经分别存在了两千到一千年:中东两河流域文明
开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也开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希腊爱琴
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 阅读全帖 |
|
G***Y 发帖数: 9698 | 21 中国崛起加速美国唐人街消亡?
时间:2012-01-02 03:38:53 来源: 《大西洋月刊》
美国中文网报道,《大西洋月刊》刊登了《美国的唐人街》作者Bonnie Tsui撰写的文
章,文章表示,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华裔美国人舍弃美国梦,回国追求中国梦
。以下是她的文章:
作为旧金山Kearny路上唐人街职业介绍所的于经理亲眼目睹了多个华人在这里穿梭
物色工作的情景。其中大多数像沈明方(音译)一样,怀揣着美国梦来到美国。沈今年
39岁,去年秋天举家搬到旧金山,希望可以给他9岁的女儿能创造一个讲英语的未来。
他的首站是唐人街,希望在这里可以获得帮助。于经理后来发现情况发生了变化:她的
顾客们不是陆续到来而是离开了,他们所寻求的或许可称之为中国梦。
某天傍晚沈在职业介绍所对我说:“现在美国梦已经破碎了”。他用手指不停敲着
桌面;他讲的大部分是普通话,而于经理帮我翻译。沈明方一直在失业,靠打零工过活
。在中国老家时,他是一名兽医。他说:“在中国过得更舒服:住大房子,有份好工作
。日子肯定是那边儿强。”他掰着手指数出几个来美国之后认识的已经回国的人。我问
他是不是在想回中国,... 阅读全帖 |
|
G***Y 发帖数: 9698 | 22 大苹果活动看板(12/6)
发布于 2014-12-08,周一 12:36
戏剧·表演
Opera: La Traviata 歌剧《茶花女》 ★★★★★
意大利浪漫主义作曲家威尔第“通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也是世界歌剧史上最
卖座的经典作品之一。歌剧描写了19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
物——薇奥列塔。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著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
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虽然她赢得了阿尔弗雷德·阿芒的爱情,但
她为了挽回一个所谓“体面家庭”的“荣誉”,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
流社会的牺牲品。
时间:12月11日晚上7点30分本季首场演出,持续至明年1月24日。
地点: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at Lincoln Center, New York
10023)。
交通:地铁1号线到66街-林肯中心站。
电话:212-799-3100。
费用:25美元至445美元不等。
网站:www.metopera.org。
歌剧《茶花女》
歌剧《茶花女》
Flamenco Vivo Carlo...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540 | 23 从“支那”到“中国” 胜利迫使战败者改口(2)
2010-06-30 11:04:19 南京日报 【大 中 小】
曾留学日本的我国著名作家郁达夫在小说《沉沦》中也写过一个场面:一个中国留
日男子在餐厅里遇到一位美丽的日本女侍。听到“贵国是哪里”的询问时,他马上欲言
又止──
“原来日本人轻视中国人,同我们轻视猪狗一样。日本人都叫中国人作‘支那人’
,这‘支那人’三字,在日本,比我们骂‘贱贼’还难听,如今在一个如花的少女面前
,他不得不自认说:‘我是支那人’了。
‘中国啊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
他全身发起抖来,他的眼泪又快滚下来了。”
知耻而后勇。在这种民族歧视面前,20世纪上半叶,中国留学青年虽大多去了日本
,回国后却有众多人成了宣传革命和组织抗日的先锋。例如最早组织成立中国共产党的
“南陈(独秀)北李(大钊)”,也都是归国的留日学生。
清朝灭亡后,日本当局出于分裂中国的野心,以其“历史地理学家”进行所谓考证
后又扬言,“支那本部”只有长城以南的十八省,“满蒙”、“回部”(新疆)和西藏都
不在其范围之内,那些光头军阀们炮制伪“满洲国”...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2048 | 24 ☆─────────────────────────────────────☆
northbay2010 (northbay) 于 (Fri Aug 27 14:29:36 2010, 美东) 提到:
原《前海归看海归》系列中止在第四章(中)不写了,改以这个提纲式的文章奉献读者
。我仍然建议大家看看这个没有完成的系列,以深入了解一些观点及其背景。】
本人是前海归。汉族,北京人,1970年生,199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今名“北
京邮电大学”),随后在国内工作六年,先在邮电部属国营单位,后投外企,主要是美
国朗讯;1998年留学美国,入南加州大学(USC),次年以工科硕士学位毕业,入硅谷
之Cisco Systems;2006年春辞职回国,借青藏铁路通车,在四川、西藏地区经营旅游
业务,以business owner身份带领拉萨、成都、重庆三地办事处,最多时有雇员、
partners等十余人。同时亦探索其他业务,如了解过做通信业代理,参与过搞矿、经营
快餐店、承包宾馆的合伙策划,亦有与湾区本地华人旅行社的合作,但这些策划多无结
果。非常热爱商旅生活,广泛接触三教九流。旅行...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2605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bking (三两米饭),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chinatown的末日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31 22:16:06 2011, 美东)
中国的崛起,是否意味着这个美国最有故事的少数族群飞地的末日?
Does China’s rise mean the end of one of America’s most storied ethnic
enclaves?
原题:The End of Chinatown
原址:http://www.theatlantic.com/magaz ... -of-chinatown/8732/
By Bonnie Tsui
David Leventi
As the manager of a Chinatown career center on Kearny Street in San
Francisco, Winnie Yu has watched working-class clients come and go. Most of
them, ... 阅读全帖 |
|
b*****u 发帖数: 114 |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rclee (marc),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底特律破产与黑人民权运动的误区(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4 09:16:51 2013, 美东)
不错,好文共赏析。。
http://meixinyu.blog.sohu.com/270068527.html?adsid=3
===================================
一、底特律濒临破产非汽车工业没落之过
底特律濒临破产——美国密歇根州州长里克·斯奈德2013年3月1日一纸底特律进入财政
紧急状态的声明,让这座美国最著名“鬼城”的困境在世人面前再度暴露无遗:3.27亿
美元预算赤字,140亿美元长期债务,持续的现金流压力,……令底特律市政府财政难
乎为继,不仅超过1/4的公立学校已经关门,就连路灯这样的基础公共服务也已经无法
保证。14日,斯奈德任命律师凯文·奥尔为底特律市财政紧急状态管理人,定于3月25
日正式上任,总揽底特律市市政权力12至16个月,冀望在此期间能够扭转底特律濒临破
产的命运。如... 阅读全帖 |
|
p****r 发帖数: 9164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jsolomon (凬貳癲),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廖康:音乐剧《悲惨世界》——大众和英语的胜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3 21:41:40 2013, 美东)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电影破了票房纪录,几乎场场爆满。而且几乎场场结束时观众都
对着空无一人的银幕鼓掌,这在电影史上是少有的。当然,电影仅仅是进一步普及了这
出音乐剧,原剧本身就非常受大众欢迎。从1985年问世以来,在伦敦已经连续演出了27
年,至今仍旧不衰。在纽约百老汇也曾连续演出16年,停了三年后,又于2006年重新上
演至2008年。音乐剧《悲惨世界》在英语世界的成功几乎让人们忘记它原本是法国人勋
伯格(Claude-Michel Schönberg)作曲,布伯利(Alain Boublil)和纳泰勒(Jean-
Marc Natel)作词的轻歌剧。可是在法国,这出剧于1980年问世,只演了三个月。在英
美大获成功后,经过改编的作品于1991在巴黎再度上演,命运仍不见好,只演了很短一
段时间就收场... 阅读全帖 |
|
D*V 发帖数: 3096 | 28 世界日报 2011-11-12
美国华裔记者徐灵凤(Bonnie Tsui)在「大西洋月刊」报导说,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加
上政府提供各种实质奖励招才,近年来出国深造的华人掀起海归潮,现在连缺乏专业技
能的劳工也纷纷回国追求中国梦。
工作阶层的华人移民向来聚在华埠,以获得各种必要的协助,而中国崛起和来到美国的
移民减少,几乎注定华埠也将走向没落。
39岁的沉明发(译音)去年秋天带着妻女来到旧金山,现在也美国梦碎。他在中国是兽医
,还在学校教书,在美国却一直找不到固定工作,只能偶尔打工。
他说:「在中国大家日子过得更舒服,有大房子和好工作。生活比这里好多了。」他历
数到美国之后,他认得的人有多少回中国发展。他每天都想回去,只是九岁的女儿在美
国过得很好,使他左右为难。
华府智库「移民政策研究所」指出,人口迁移绝不只是单向活动,其中蓄积着更强大的
动力。
研究所所长Demetrios Papademetriou说:「20世纪上半叶来到美国的移民,有50%以上
后来离开,20世纪下半叶这种比率减至25%到30%。可是,现在回中国的人比新来的人多
。」
他表示美国就业环境恶劣,中国情况却愈来愈好... 阅读全帖 |
|
z*i 发帖数: 58873 | 29 ? 上半叶完成最后drive td 了啊。
那个时候两个队防守,特别是防传都崩溃了。 没有那个神仙球,打到红区也不是小概
率事件。 |
|
w*****d 发帖数: 2415 | 30 扯淡,阿根廷建国的时候大规模的把有色人种赶到巴拉圭去的,所以现在两个国家世仇。
到庇隆军政府的统治结束前,阿根廷是南美最著名的有严重种族歧视的国家,同时也是
旧欧洲传统文化保存得最多的国家。二战时,阿根廷也是南美和纳粹德国及意大利法西
斯走得最近的国家。
在南美的热带雨林,生长着很多原始的灵长目动物,如狨、獝、狐猴等,其中绝大
多数分布在巴西。又由于巴西人肤色总体上比阿根廷要复杂,其中肤色较深的人到处可
见,这和巴西的原始灵长类在颜色上比较近似,因此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有阿根廷人
称巴西的非白种人为猴子了。那时达华氏进化论刚刚进入美洲时间不长,人是由猿进化
而来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很新鲜的事,白种人认为有色人种进化的程度较低,更接近猿类
,欧洲的种族主义者也不失时机地利用科学的外衣来宣扬这种伪科学的观念,甚至不惜
造假,如臭名昭著的“辟尔唐人”,这就加剧了阿根廷人认为巴西的有色人种是猴子的
看法。到20世纪上半叶前期,巴西有越来越多的有色人种参加入到了足球运动这一行列
,球场上和球场外歧视他们的辱骂随处可见,其中又以阿根廷人为最。久而久之,这种
种族歧视的蔑称一直延续到今天。 |
|
y******i 发帖数: 2584 | 31 豆邮
猪啊的帐号
提醒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豆瓣FM
更多
豆瓣小组
我的小组
发现小组
发现话题
小组、话题
中国朝鲜族的由来及其分布
주진
来自: 주진 2006-12-08 10:43:15
中国朝鲜族是迁入民族。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批迁徙到现在,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自
中国朝鲜族迁入中国时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我灾多难的
年代。在这样极其艰苦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朝鲜族人民同汉族、满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人
民一道,为开发东北边疆,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祖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 中国朝鲜族的迁入19世纪中叶,这是形成中国朝鲜族的历史源头。当时,腐朽的
清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便不
断向中国发起武装侵略,迫清朝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并向清政府索取巨额赔款和种种特权。沙俄也通过《中俄瑷珲条约》...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78 | 32 在当体育老师之余,范加尔内心挂念的依然是足球。由于安特卫普索要高价转会费,
使得范加尔只能以租借的身份为特尔斯塔队继续踢球。这家俱乐部位于荷兰北部的费尔
森,是座海港城市。在70年代初时,特尔斯塔的成绩还算理想,可在范加尔加盟之时,
球队却在保级圈内挣扎。因此,主教练迫切地希望范加尔能率领球队走出泥潭。
可开局并没有那么顺利,罗马尼亚籍主教练皮特斯库将范加尔安排在前锋的位置上。这
个位置对于范加尔来说并不陌生,他在阿贾克斯二队时期就长时间出现在前锋的位置上
。可在那个位置上,他从未完全突显自己的才能,反而不断放大自己的弱点。由于特尔
斯塔作为一支较弱的球队,打法很保守,防线通常退居很深,这使得范加尔经常被孤立
在前场,无法拿到球。
可与之前不同的是,范加尔和罗马尼亚主教练皮特斯库之间关系极其融洽。他们俩加上
球队队长,三人常能在一起谈论关于足球的话题长达数小时,期间他们还会拿出纸和笔
,画出各种战术策略。罗马尼亚人丝毫没有对范加尔的敢于进谏感到恼怒,反而他却十
分欣赏他这样的做法。
在那个赛季末,特尔斯塔却没有摆脱降级命运。主教练皮特斯库赛季结束后离任,前往
荷甲的鹿特丹斯巴达复职,而... 阅读全帖 |
|
d********o 发帖数: 207 | 33 (这次写个唐僧版的, 主要是想多提供点细节供感兴趣的人参考)
五月二十五日是计划中出发的日子. 目的地是探险家国家公园. 公园有四处入口, 我们
要去的是卡贝托嘎玛湖.
萱和璋已提前一天从密歇根租车开过来了, 昨晚暂住在斯基处. 早上八点刚过, 他们就
已经到了我在密西西比河边的住处门口.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们, 少不了寒喧几句,
匆匆装上我的背包大家就上路了. 约八点四十分, 我们从九十四号高速公路转上了北
去的三十五号高速公路. 天气很好, 阳光灿烂, 在车里还要带上墨镜和遮阳帽. 一路风
驰电掣不在话下.
两小时之后, 我们到了离德卢斯约二十二英哩处的克洛奎特, 在这里转上三十三号公路
, 然后接上五十三号公路一路往北开. 穿越克洛奎特城中心时, 在三十三号公路横过克
洛奎特大街的一刹那, 那座著名的加油站在路边一闪而过. 其实我们正好需要加油, 可
开车的萱放过了这次机会. 美国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之一弗兰克·劳埃德·
赖特, 在其超过70年的设计生涯中只设计过一座加油站, 就是刚刚在路边一闪而过的那
座加油站, 也就是1985年被列进美国国家历史建筑名录的那座 |
|
j**n 发帖数: 13789 | 34 在巴黎贫穷的圣安东郊区莱特居耶尔街9号,一座5层楼的阁楼上,有一个狭小的房间,
穷陋寒酸得如同囚室。巴尔扎克在里面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他在破桌子前拼命地写作
,饿了就啃几口干面包,困了就喝几口黑咖啡,几乎从不休息。
你那注定应享有伟大荣誉的哥哥,饮食起居也像一个伟人,那就是说他快饿死了。 巴
尔扎克在给妹妹的信中这样诙谐地说。而这位作家的母亲形容,巴尔扎克 像一匹马一
样地干着,简直是玩命 。
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出生于1799年5月20日,很明显,他是金牛双子双星座,偏金牛。
我不相信勤奋是万能的,也不认为横在勤奋与成功之间的就一定是等号,但是对于金牛
座的勤奋,我仍深信不疑
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毕业后,巴尔扎克拒绝了父母为他
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立志当文学家。于是贫穷就成为困扰他一生的主要问题,
特别是在最初的时候,父母供给的费用十分有限,为了获得基础的物质保障,他曾以充
当写手为生,还涉足过商业,但以破产告终。写作虽然艰苦,巴尔扎克终生没有放弃,
依靠金牛座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旺盛的体力与精力,这位金牛作家不知疲倦地耕耘着一
张张白纸。
巴尔扎克勤奋艰... 阅读全帖 |
|
d*****g 发帖数: 518 | 35 作为一个19世纪末从乌托邦中衍生出来的现当代文化思潮,反乌托邦似乎与生俱来的具
有一种“号召力”这种号召力与“激进的”社会乌托邦思想“相辅相成”。换句话说,
作用力多大反作用力就有多大。
20世纪上半叶,反乌托邦思想因赫胥黎,奥威尔,扎米亚京,布莱伯利的小说得以“展
露身形”。紧接着20世纪后半叶拥有了更多展现的题材。无论电影还是游戏,似乎“反
乌托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和“反独裁”,“反思想禁锢”甚至是“反共产主义”画上
了等号。
那么问题来了。反乌托邦究竟“反”什么?
反乌托邦不等于反共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反乌托邦绝不等于反共”。尽管当你读到奥威尔的《动物庄园》
时会感受到他对苏共“赤裸裸的讽刺”,尽管互联网百科中或是热门书评里或明示或暗
示给你的“此中的微妙联系”。
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到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无论是扎米亚京还是奥威尔他们都曾经是或
始终是一名“社会主义者”。然而之所以反乌托邦小说广泛的出现在左翼知识分子的笔
下而不是出现在同一时期的右翼知识分子笔下。这与左翼政党所拥有的天然的“对平等
的追求”是分不开的。而“平等政党”相较于“自由政党”本身就更加富有“浪漫主义
的”乌... 阅读全帖 |
|
i***n 发帖数: 137 | 36 海外,出自卢芹斋的瓷器应该很多。
一个文物贩子能叱咤风云,因为其个人出众的才能,也受益于民国乱世风云。
--------------------------------
http://www.artyi.net/fav_14_12414.html
9月13日,佳士得拍卖行在美国纽约拍卖了一批关于亚洲艺术的重要图书、期刊和图录
,其中有“卢芹斋藏艺术文献”专拍活动。同时纽约也展出了卢芹斋的一部分藏品,苏
富比和佳士得拍卖行为此提供了他经手的青铜器、陶器和玉石等文物。
卢芹斋,20世纪上半叶因贩卖中国文物而成为欧美古董界的风云人物。据说目前存
在于海外的中国古董,约有一半经他手出售。一介古董商人有何能耐能将数目如此庞大
的文物贩往国外,且在欧美艺术收藏界闯出一番天地?除了他个人的商业天分和对古董
文物的鉴赏水平外,与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和他的社会背景关联颇深。
中国商人风靡欧美
卢芹斋祖籍浙江湖州,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家族基业几近被毁,于是举家迁往上海避
难。19世纪末期,不到20岁的卢芹斋被家人送往法国寻找商业机会。当时的卢芹斋没有
门路,先在法国马赛打短工,后来辗转到了巴黎,也不过是干着门童... 阅读全帖 |
|
w*****d 发帖数: 101 | 37 也不完全是这样。有些东西,看着安全,其实也未必如此。就像当年国际比赛禁用兴奋
剂和激素,有些中国运动员就服用中草药配的方子,结果还是被查出体内含有违禁成分
。制造有机肥的原料来源多样,成分复杂,最终产物也不见得就那样好。有一年产自墨
西哥的青葱放倒了不少美国人,还弄死了几个,好像原因就是种植过程中用的粪肥中含
有致病的大肠杆菌O157。相反,化肥成分简单,用量也可以控制,出了问题也比较容易
调查。其实,从19世纪上半叶,化肥开始在农业生产上应用以来,也没有对人体造成什
么危害。 |
|
a****a 发帖数: 26187 | 38 ☆─────────────────────────────────────☆
Taraxacum (彩烟游士) 于 (Fri Feb 3 10:44:38 2012, 美东) 提到:
不少同学在后院开块小地,种点时兴蔬菜,即益胃,又解馋,还可拿到网上炫耀显摆。
啊,庭院种菜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庄稼像朵花,全靠肥当家。要蔬菜长得好,肥料是关键之一。以前国内宣传过这么一个
英雄人物,这个大英雄在危难之际,面对前来救援的同志们大声喊道:不要管我,抢救
公社的大粪要紧!对庄稼来说,肥料就是营养,但在大英雄看来,肥料比自己的生命还
要重要!
大家都希望吃到卫生、健康的绿色蔬菜。许多在后院种菜的农民朋友都迷信有机肥,不
用化肥,以为这样种出来的蔬菜才是有机,才是绿色。有些同学甚至将化肥与能毒死人
的农药相提并论,称之为现代农业的两大公害之一。实际上,这些观点是很片面的。用
化肥种出来的蔬菜,本质上与有机肥种出的蔬菜没有区别,甚至更卫生。有同学可能会
说:你这种地的,懂啥?瞎说!
那么,俺到底有没有瞎说呢?肯定没有!俺虽是个种地的农民,但也读过几年书,算个
秀才嘛,尽管只是个穷酸秀才。... 阅读全帖 |
|
i*********t 发帖数: 5873 | 39 现在敦煌就一政治牌民族牌,上至政府学界,下至对敦煌卷子一无所知的蚁民们,无论
是谁,打出来那叫一理直气壮。更无耻的是下面这种: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陈寅恪先生对上个世纪上半叶敦煌宝藏惨遭盗
掠和破坏作出的痛心疾首的评价,现在就镌刻在莫高窟边上的敦煌藏经洞陈列馆前的大
石头上,十分醒目,令每一个到此参观者警醒。 "
操,看见这个就想骂。将寅恪先生的话断章取义,肆意歪曲,令人发指!看看先生的原
话是怎么说的:
陈垣敦煌劫余录序
陈寅恪
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
新潮流。冶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着,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
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自发见以来,二十余年间,东起日本,西迄法英
,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吾国学者,其选述得列于世界敦煌学
著作之林者,仅三数人而已。夫敦煌在吾国境内,所出经典,又以中文为多,吾国敦煌
学著作,较之他国转独少者,固因国人治学,罕具通识,然亦未始非以敦煌所出经典,
涵括至广,散佚至 |
|
f******e 发帖数: 1459 | 40 上个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知识分子太苦了,政治运动一波接一波的,若像现在这样该多好
啊;当然,现在的知识分子大多数
也都被和平年代给腐化了,WS化了。 |
|
w*********e 发帖数: 5286 | 41 ft,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幸福的时期。 |
|
M**********t 发帖数: 1842 | 42 嗯,俺没有时间考古,瞎插嘴两句。就个人感觉而言,所谓诗言志,文载道,上个世纪
上半叶动荡的中国,是个载道的好时候;但言志就不太容易了。 所以总体上新诗的成
就不高,直到尘埃落定,民国政府偏安于东海一隅,海岛上开始新诗改革才有改观。
太祖在延安的讲话,对解放区以及后来大陆文坛的影响力非常大,这点不可否认。
你给我的那个题目,关于港台文学的新诗部分,俺有空再瞎掰,赊账先。。。
百年百种那个还是挺局限的,比如朦胧诗只选了舒婷。。。
余华的《活着>,从文学角度来看不及他的《在细雨中呼喊》吧? 至于改编的电影,和
小说主题并不一致,所谓对中国的影响力大,也仅局限在部分人群中。 要说影响力大
,毛选和毛泽东诗词的影响力才大呵,毛的文风,甚至影响了不止一代人。。。 |
|
S***n 发帖数: 2932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Swann (我蛮夷也),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OCEF]给散才童子:peter and the wolf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21 00:55:53 2011, 美东)
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俄国也是全世界重要的作曲家。
一战期间和其他许多人一样离开俄国。
prokofiev有一位同侪,号称“热爱故乡”的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ilievich
Rachmaninoff),也在期间离开俄国并且再未返乡。
rachmaninoff著名的拉二(钢协 no2)、拉三(钢协 no3),当年刚刚离开家,在大学
里听,真是听的我非常难过,好像能听到故乡运河的粼粼波光。
prokofiev不同,1935他永久性的自愿回到了苏联,并且一直留在那里直到1953年去世。
对苏联的强力文艺监管,prokofiev看起来并没有不适。尤其参照国内同侪肖斯塔科维
奇的话(shostakovich)。
他的选择和在祖国最后十几年的生活令当时及以后的...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932 | 4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8g徐志摩 我忘记书名了,哈哈。我看过的小说很少。德国浪漫小说因为它有典阴暗的奇怪风格给
我印象还蛮深。
另外两个令我费解的德语作者,一是黑赛,一是茨威格;认真回忆,两位還是我少年时
代读到的小黄书的启蒙,哈哈。
当时觉得两位的作品流利细腻,现在想却不寻常:20c上半叶,英、法、德重要的现代
作家、现代作品都崭露头角了。
马上都要后现代了,这两位却仍然一派古典的温柔缠绵和刻苦思辩,还加上一点德式森
林的扑朔迷离、昏暗莫测?
而这古典表皮下,有意還是无意呢,又似乎有着扭曲平静下现代人的奇怪微渺世界。
ps,居然没人8伟大的《赣第德》?哦买嘎,神作阿神作。这神作值得反复看,反复昏
倒反复大笑。。。
(ls狗狗的,我也狗了一把,虽然我有一个错别字,還是第四条记录就中了啊。)
赣帝德真是--哎,当年我还没有看到《十日谈》呢,这么猛的小说,简直看不到一点
正常世界的影子:地震、瘟疫、海盗、强奸、谋杀。。。但是所有的场面又都有那么点
心不在焉的滑稽--以至我能在正常世界中产生的情绪诸如难过、同情、欣喜,对赣帝
德中的人物,统统失效。。。
混乱的好像看disney猫鼠大战。。。以至后来看电影低俗小说,军官自以为... 阅读全帖 |
|
i*********t 发帖数: 5873 | 45 俺敏感自恋碰巧从小就受正规的材料训练,娜娜你说sasa那句话是不是说俺?中国人的
身份咋了?它没给俺带来卑微感,正如它也不曾给俺任何自豪感一样。叔本华说过(俺
从网上找来的,没核对原文,算二手引用了),最廉价的骄傲就是民族自豪感,沾染上
民族自豪感的人暴露出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人缺乏个人能够引以为豪的素质。如果情况
不是这样,他也不至于抓住那些他和数百万人所共有的东西为荣了。拥有突出个人素质
的人会更加清晰的看到自己民族的缺点,因为这些缺点时刻就在眼前,但每一个可怜巴
巴的笨蛋,在这世上没有一样自己能为之感到骄傲的东西,那他只能出此最后一招:为
自己的民族而骄傲了。由此他获得了补偿。所以,他充满着感激之情,准备不惜以牙齿
和指甲去捍卫自己民族所特有的一切缺点和愚蠢。
发信人: iamwhatieat (我吃故我在),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Yale的Machu Picchu展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3 12:12:18 2010, 美东)
现在敦煌就一政治牌民族牌,上至政府学界,下至对敦煌卷子一无所知的蚁民们,无论
是谁,打出来...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932 | 46 恩,朱光潜诗论也是十分自谦,不幸我觉得不是虚词——就是说他果然没有太多创见,
虽然有很多cute的小观点非常深入,漂亮。
呃,还有一位朱自清和这位朱光潜给我的印象有点像:三不五时的会冒出些火花,可惜
既没有大框架也没有尖锐新意。
在东渐西风里,看不到大师的样子——即使相对日本比如三岛由纪夫也黯然失色(当然
有点不公平,三岛活动在战后,不过我一直将他视为某项悲剧历史活动的最后一环,源
头在战前,甚至东亚文明的衰落。)。
不知道如果给他们更多时间会是什么情景。
这些大师如果相比20c上半叶的欧美,简直十分可怜,不看物质、科学、技术,只看文
学,我也十分赞同顾颉刚在《古史辨》里的感叹:现在世界各强国。。。他们的文化比
我们高,他们再也不会像以前的领族一般给我们同化了。
快100年过去,我居然十分共鸣,万分沮丧。
不过最近我留意现代诗歌的发展,又觉得人世的事情实在未必像实验室里那么清晰简单
:十分刺激难测。
19c的美国诗坛相当可怜,贡献上比较一致公认的影响大的也只是二人:whitman和[
emily] dickinson[*]。
迟至1891年,walt whitman(各位同修,我懒得g...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82482 | 47 那我就悠着来啊:
“这条河的名字叫阿诺,流往比萨之前,先去佛罗伦萨绕了一绕,从旧桥底下流过。河
边立有一座雕塑,一个年轻人站在上面,两腿错开,上身略微后仰,借以保持重心,一
只手臂吃力地托着中弹倒下的战友,另一只手臂举起毛瑟枪,朝着前方连连射击。……
……山岗一样挺立在雕塑上的年轻人是不是牛虻,我一点也没有把握。”
“山岗一样挺立在雕塑上的年轻人”的说法好古怪,年轻人应该是雕像吧。这“另一只
手臂举起”的毛瑟枪就很成问题。
首先,假设这是牛虻,牛虻事迹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毛瑟公司组建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年代上就有问题……
而且毛瑟枪有长有短,双枪老太婆的盒子炮也是毛瑟枪呢。十九世纪时,毛瑟只有步枪
,而且毛瑟步枪是bolt-action,怎么可能连连射击呢?
然后,牛虻是英国小说,不是历史人物,这本英国小说直到1956年才有意大利文译本,
而且反应一般,基本上不可能给小说人物立像……
不知道作者是谁,唠叨一点也还好,但是不要把小说当历史读,而且写文章最好放一下
狗,否则写得越多,漏洞越多…… |
|
R*****d 发帖数: 1148 | 48 刚才说了半天俄罗斯音乐,特别是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俄罗斯音乐,大家说的都很好,
俺这里画蛇添足,补充一些。俄罗斯民族的英雄史诗,历史背景大多定位于基辅罗斯时
代,其中,我个人认为,当以伊戈尔王传,伊里亚 穆罗梅茨的传说,卢斯兰和柳德米拉
的故事,最为脍炙人口。鲍罗丁老前辈将伊戈尔王传谱为歌剧,伊里亚 穆罗梅茨被格里
埃尔写入交响乐,卢斯兰和柳德米拉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重量级音乐家--格林卡的
代表作(事实上,此故事原为普希金收集创作的长篇诗歌)。下面逐一奉上:
卢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有些年头没听这个了,但仍然忍不住热血沸腾。
格里埃尔第三交响乐,相对上下两个邻居,这首曲子要显得生僻一些。实话实说,我不
认为它很好听。。。毕竟在格里埃尔所处的二十世纪上半叶,古典音乐也快走到穷途末
路了。
伊戈尔王传,Stranger in Paradise。我前面已经贴过了,为了本文的完整性,厚着脸
皮再贴一遍。这回是莎拉 布莱特曼的演唱版,英语的,绝对能听懂。
在这三部古代英雄史诗之外,再贴一下另一首俄国近代的英雄颂歌,格林卡的另一代表
作,大名鼎鼎的伊凡 苏萨宁,落幕大合唱。
欢迎大家补充指正。 |
|
j******n 发帖数: 21641 |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goose (鹅),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小学常识】 几个虚词:及、也、之、乃、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4 18:46:08 2012, 美东)
所谓“小学常识”据说“古者八岁入小学,周官。。。教以六书”,即小学应授科目;
“古人又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成词者,未有能外于小学文字者
也。”这种说辞我毫不买账,但是读到附件中两张图:几个虚词的“及、也、之、乃、
夫”的解释时我终于觉得十分有趣。事实上我贴上来的动机在“有趣”之外,是出于更
多的震惊:震惊这些材料在我这样智力普通不至below average太多的成年人看来很不
trivial。这中震惊来自我对现代心理、认知科学的外行道听途说。
以前我为了乐趣翻看过一些西人二十世纪心理、认知的书完,他们中有freud,jung,
piaget,lacan;他们主要活动在上世纪上半叶,不能代表最新成果,但重要贡献有目共
睹。我作为外好和“娱情”的闲人,也谈不上哪怕一鳞片爪的理解;但同是浮光... 阅读全帖 |
|
N****f 发帖数: 25759 | 50 新倒也不算太新了,七十年代上半叶就开始逐渐取代那些老式客车。不过
当年初登场时,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大号的车窗,让人感觉比老式客车宽
敞明亮不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