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一直以为我们老一辈以前的人都只爱待在家乡,没想到以前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李白
还全国到处跑。
网上找的:地名(今名), 佐证诗词(史料)
剑南道(四川省)
成都(成都市),《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二》
散花楼(成都市百花潭公园),《登锦城散花楼》
琴台(成都市琴台路),《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
绵州府(绵阳市)
广汉郡(绵阳市),《上安州裴长史书》
昌隆县(江油市),《拟恨赋》、《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等
戴天山(大康镇旱丰村),《访戴天山道士遇不遇》
大匡山(大康镇下庄坝村),《雨后望月》、《别匡山》等
窦圌山(武都镇团山村),《题窦圌山》
蛮婆渡(青莲镇盘江),《四川通志(清雍正版)》
陇西院(青莲镇天宝山),《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北宋)》
粉竹楼(青莲镇天宝山北),《重修粉竹楼记(清道光)》
磨针亭(青莲镇天宝山),《潜确类书》卷六十(明陈仁锡)
石牛沟(青莲镇武家坡),《咏石牛》
月圆墓(青莲镇天宝山),《彰明逸事》
李白衣冠墓(青莲镇小学旁),《江油县志》
太白祠(青莲镇天宝山南),《重修太白祠碑(清嘉庆)》
小匡山(太平镇让水河村),《重建太白祠碑记(清光绪)》
太...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她的种种经历令人啧啧称奇,随着大陆电视连续剧《武媚娘传奇》的热播,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这位中国历史上特立独行的女皇帝身上。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华浊水所著《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全纪录》一书中,作者在《武则天独掌大唐江山之谜》这一章节简述武则天非比寻常的人生经历。
大陆演员范冰冰在《武媚娘传奇》中饰演的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14岁时被唐太宗挑入宫选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高宗时复召为昭仪,永徽六年立为皇后,参预朝政,后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中宗即位,她临服改制。次年,废中宗,立睿宗。载初元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神龙六年中宗复位,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是年冬死。
唐太宗身体不适,太子李治入奉汤药,恰好武媚娘侍侧,李治见她长得美丽动人,不禁心神动荡,两人目光交错时,武媚面含羞色转过脸。李治苦于没有机会与她说句话。一天周围无人,媚娘奉金盆水跪进,李治手伸进水盆里,把水洒在武媚衣服上,且挑逗说:“乍忆翠山梦里魂,阳台路隔岂无...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 本文摘自《闯入历史禁地——史实卷》,于懋 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1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本文仅从历代选妃及宫廷韵事这些侧面,试图推倒高大的宫墙,撩起厚重的帷幕,作挂一漏万的简 述,揭示出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下的后妃宫女们悲欢离合的命运,透过选妃制度和宫廷韵事的侧面,展现她们受迫害、受奴役、受欺凌、受侮辱的际遇,从而更深刻地 认识她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个制度。
周代的后妃制度
在封建时代,帝王在后宫的妻妾有多少,人们往往是用“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或“后宫佳丽三千”来形容。
《礼记》里记载周朝的后妃制度是:“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侍妇,八十一御妻。”意思是,天子有6宫娘娘、3位夫人、9位嫔 妃、27位侍妇、81位妻子,加起来就有126个各种级别、各种名称的老婆。这是古代帝王后宫有文字记载可查的最早的“后妃制度”。
先秦帝王嫔妃的来源
先秦帝王的嫔妃,有不同的来源,有的是诸侯或是大臣的女儿,由他们的父亲献给帝王;有的是帝王们直接抢劫来的;还有的则是恩威并施,在以礼相求的同时加以武力威胁夺取的。
纣时西伯昌、九侯、鄂侯是纣任用...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S********4 发帖数: 787 | 6 20、十全老人
清高宗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1736年-
1795年在们,年号乾隆。其后又做了三年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
帝。
乾隆在位期间,进行了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出征缅甸、安南等诸多战役,自我总结为“
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乾隆开四库全书馆,历时十五年编修成《四库全书
》。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于养心殿驾崩,享年八十九岁。庙号高宗,葬于裕陵。
19、勤步终生
清世宗胤禛
雍正,名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玄烨第四子,乾皇帝弘历之父。
1723年,胤禛在纷争中神秘继位,年号雍正。继位之后,雍正即着手整顿吏治,打击朋
党。先后除掉与自己争储失败的皇八弟、皇十四弟,以及侍功自傲的年羹尧、隆科多等
人。
1724年,雍正诏令实行耗羡归公和讵廉银制度。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
推广“摊丁入亩”之策。命鄂尔泰都督云南,实行“改土归流”。并用兵西北,维护边
疆。
1735年8 月23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其死因至今依然是史学界的一大疑团,
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18...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梁公启超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智性论
者”和“反理性论者”(anti-rationalist)一方面颇相牵缠,而另一方面又有...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8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 阅读全帖 |
|
a*******l 发帖数: 15032 | 9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gudaishi/detail_2009_11/2
杨玉环情敌恭喜李隆基:觅得一位肥硕大美人
2009年11月26日 16:21 重庆晚报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3条
唐朝开元盛世,李隆基把综合国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他对高力士说:“如今也没什么
让我操心的事情了,你说我干点什么好呢?”
高力士出了一个主意:“奴才请愿到民间征选绝色美女,以解陛下烦忧。”
李隆基提出了关于选美的四大标准,即才貌双全、知书达理、性情温婉、清秀脱俗。高
力士一听,这不是按照武惠妃的条件找吗?
这日,福建节度使向高力士汇报:“我省有一名女子也许符合标准,此女名叫江采苹,
是我省著名的美女诗人。”
就这样,江采苹一跃成为李隆基的爱妃。江采苹除了陪伴李隆基歌舞升平外,其他时间
都是读书练琴。李隆基觉得她非比寻常,越发离不开她。
一次李隆基宴请皇兄皇弟,薛王喝得大醉,蒙眬中见江采苹过来敬酒,就用脚蹭嫂子的
脚。江采苹并未声张,谎称身体不适匆匆退去。次日,酒醒之后的薛王想起自己闯了祸
,连忙向李隆基负荆请罪。
晚上李隆基亲临后宫江采...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6501 | 10 梅妃故里,位于木兰溪下游宁海桥畔的莆田县黄石镇江东村。梅妃原名江采苹,唐
玄宗时,作为秀女被选入宫,后封妃。因酷爱梅花,玄宗称其为“梅妃”。
相传,她原是江东村里一位牧鹅女。唐玄宗开元年间,高力士出使闽粤,大选秀女
。当时江采苹正在家乡的溪边“鹅月 豆 ”的土墩上牧鹅,被高力士派来的人抓住,经
过挑选,她作为美女被选进宫。采苹聪明贤淑,擅长文学,深得玄宗宠幸,被封为妃子
。因她生性酷爱梅花,在居住的地方遍植梅树,且建有一亭,取名“梅花亭”。每当梅
花盛开,她便成天赏梅作赋。玄宗就戏称她为“梅精”。杨玉环入宫后,“三千宠爱集
一身”,江采苹被迁于上阳东宫。有一天,她听侍女说,有人给宫廷进贡了一箩箩荔枝
,勾起了她对故乡的思念。她问侍女:是不是莆田送来的荔枝?侍女说:是广东岭南送
来的。梅妃一听,独自伤神。唐明皇不敢把荔枝分给梅妃,就偷偷封了一斛珍珠赐给她
。梅妃知道了其中的原委,便写了一首诗,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抑郁之情。这就是流传至
今的《一斛珠》: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真是“梅精千载有香魂”。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深深地怀念着她,称之为“ |
|
a**y 发帖数: 6501 | 11 梅妃故里,位于木兰溪下游宁海桥畔的莆田县黄石镇江东村。梅妃原名江采苹,唐
玄宗时,作为秀女被选入宫,后封妃。因酷爱梅花,玄宗称其为“梅妃”。
相传,她原是江东村里一位牧鹅女。唐玄宗开元年间,高力士出使闽粤,大选秀女
。当时江采苹正在家乡的溪边“鹅月 豆 ”的土墩上牧鹅,被高力士派来的人抓住,经
过挑选,她作为美女被选进宫。采苹聪明贤淑,擅长文学,深得玄宗宠幸,被封为妃子
。因她生性酷爱梅花,在居住的地方遍植梅树,且建有一亭,取名“梅花亭”。每当梅
花盛开,她便成天赏梅作赋。玄宗就戏称她为“梅精”。杨玉环入宫后,“三千宠爱集
一身”,江采苹被迁于上阳东宫。有一天,她听侍女说,有人给宫廷进贡了一箩箩荔枝
,勾起了她对故乡的思念。她问侍女:是不是莆田送来的荔枝?侍女说:是广东岭南送
来的。梅妃一听,独自伤神。唐明皇不敢把荔枝分给梅妃,就偷偷封了一斛珍珠赐给她
。梅妃知道了其中的原委,便写了一首诗,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抑郁之情。这就是流传至
今的《一斛珠》: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真是“梅精千载有香魂”。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深深地怀念着她,称之为“
...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12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