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下册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y
发帖数: 704
1
文/马永梅 张国新
2011年01月07日09:0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63年至1966年上半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四清运动,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中国
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厚的一笔。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个运动,以
及准确全面地研究中共中央指导这个运动的相关指导思想,特别是研究中共中央具体负
责领导这个运动的领导人的相关指导思想,对于深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
史研究,对于科学地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的研究,对于深化挂帅领导四清运动第一线人物刘少奇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人民共和国当时所处的国际和国内的历史环境下开展四清运动,是中共中央领导
集体的一致决定。当时,作为中共中央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对四清运动极为重视。
因此,有必要系统地梳理刘少奇在四清运动中的思想和实践,这对于科学地全面地研究
四清运动是重要的。四清运动,大体分成:发动和试点;铺开和深入等几个阶段。在运
动的每一个阶段,刘少奇都提出了指导运动的新观点、新判断、新结论。这些都对四清
运动产生着深刻作用。
运动第一阶段:现在就要正式部署...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航海时代
切吾切,哈哈,小时候看镜花缘下册如天书一般。。。
小意见,大航海时代开始时候马里帝国已经逐渐被桑海人建立的桑海帝国赶出尼日河流
域了,廷巴克图是1468年被桑海帝国占领了。当然在“西苏丹”起源的桑海帝
国的伊斯兰化程度更高,其君主还到过麦加受了哈里发的称号。不过马里也好桑海也好
,虽然都把触角深入了尼日尔下游,但是始终不能有效控制。可见森林和草原的分界对
于帝国的统治和伊斯兰文化的传播还是有很好的阻隔作用的,直到现在这条界限也是很
多西非国家的动乱之源。此外kzeng的文章是不是加上个洋流和风向图,这样就更清楚为
啥欧洲人的南向航行如此困难。

就保
R*****d
发帖数: 1148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航海时代
意见完全正确。把"六"改成"五"了。过去认识一个尼日利亚哥们儿,爹妈就是尼日利
亚的伊格博人(Igbo),基督徒,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尼日利亚内战之后跑到美国来避
难的,不过这哥们儿美国生的,对非洲那些东东已经没印象了,只知道听美国黑人
音乐。
镜花缘下册--特别最后几回--我当初很费解--主要怪看书之前就已经读过武则天时代
的正史了。这都甚么胡说八道啊,那来的甚么武六思武七思,气死吾了,有一个武
三思还不够啊? 后来又看<薛刚反唐>,就闹不清是谁抄谁了。。。

楚为
y****e
发帖数: 1785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航海时代
哈,看镜花缘下册群芳争艳小学时候的我就口水直流,到她们玩那些文字游戏的时候就
傻眼了。不过好处是基本猜出反切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古书里面小字的功能,不用查字
典了:)
R*****d
发帖数: 1148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航海时代
镜花缘下册已经被native老弟彻底否定了。。。咱还是谈上半部吧。这本书给我的第
一个深刻印象是天文学方面的,即武则天为心月狐下界。心月狐,心宿二,大火,
天蝎座Alpha,赫拉克勒斯,忒拜,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突尼斯,茉莉花。。。分
特,这样的联想可不好。换条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
性德,康熙,夺嫡,梦回大清,宫锁心玉,杨幂,晴雯,黛玉晴雯子,让子弹飞,
这条线或许更有前途? 哈哈。
C********g
发帖数: 9656
6
2011-01-20 08:52 炎黄春秋
一部小说辨浊清
1962年8月26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预备会在北京举行。习仲勋在北戴河休息了两天之
后,便回北京参加八届十中全会。这时他的心情是愉快的,对于康生在北戴河会议上已
将斗争矛头对准了自己的情况及其险恶用心,没有丝毫的察觉和心理准备。
八届十中全会预备会议,先期重点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
业生产的决定(草案)》、《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两个文件,批评了所谓
“单干风”;接着讨论了国际形势和有关文件。9月6、7日,6个小组先后转入批判彭德
怀的“翻案风”,并把《刘志丹》小说和习仲勋联系起来,作为 “翻案风”的另一个
批判对象。
9月8日,“阎红彦在西南组会议上首先提出小说问题,说在当前国内国外的气候下,各
路人马都借机出动闹‘翻案’,小说《刘志丹》是习仲勋同志‘主持’写的,后来又说
是‘第一作者’,‘是利用宣传刘志丹来宣传高岗’。康生接着提出‘现在中心的问题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来宣传高岗?’他们的发言在全会‘总72号简报’上登出,迅速
引起了爆炸性轰动。于是,批判‘翻案风’又多了一个靶子”(同上)。
...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7
stephenwu 2009-6-22 14:13
“日——王”象征模式的现代化
“日——王”模式的象征性叙事,产生并且运用于有王的王权主义时代,但是,随
着新时代里王的退位,王权的终结,王权主义却并未寿终正寝,在一波高似一波的革命
声浪中,它略施化妆术即可粉墨登场,完成自身的“现代化”。这其实也是一种“现代
性”,一种革命的“现代性”,自然,亦是一种文学的“现代性”。
中国的20世纪,革命与日有着很深的缘分。日充满着光、热、力,革命也是。革命
就是要像日一般地照亮一切,熔化一切,破坏一切,造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五四
”文化革命中的狂飙诗人郭沫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赋予日以革命的象征,他的《女神
》几乎篇篇见日。他高声宣告:“我崇拜太阳”(《我是个偶像崇拜者》),诗人眼中
的太阳,“好像是赤的游龙,赤的狮子,/赤的鲸鱼,赤的象,赤的犀”,在此雄劲之
光的照耀下,“明与暗,刀切断了一样地分明”,而这 “正是生命和死亡的斗争”(
《日出》)。斗争即是破坏,太阳就是一种破坏性的神力:“我的心和日火同烧”,“
太阳的光威/要把这全宇宙来熔化了”(《浴海》)。破坏即是新生:“光芒万丈地,
将要...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87
8
钱穆先生说:满清政权是“部族政权”[1],满清贵族入据中原后,为保障满洲主体统治,奉行“首崇满洲”政策,给予旗人以诸多法定特权,在制度上保证全体旗人在长达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享受着高于国内其他民族的待遇,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满人这个名词,是代表特权的记号 ”[2]。
一、旗人制度性特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政治方面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的同部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民众里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清代政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私心”[3]。基于这种“私心”,满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给予满人以远高于汉人的特权。
1、入仕条件
清代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作法本无可非议,但与之相反的是,清代满人入仕,则无此限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荐举、议叙、捐纳、世袭、荫子、翻译科举等等,不一而足。清末朱彭寿说:清代“二百余年来,旗人由科举入仕而为一、二品...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4170
9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3992499.html
下册比上册扫描的效果好。
B****s
发帖数: 5731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陈伯达回忆录的几则笔记
大家应该都是看了舒云转载的那些
三。总理圈阅了电话记录报告
13日下午四点多,开完政治局紧急会议后,我回到西山。一下车,我就通知刘秘书
:“准备一下,下山(意指回海军)办公。”
一天一夜没有休息,虽然很疲倦,但一点睡意都没有。老伴给我沏了一杯茶,我一
边喝茶,一边小声告诉老伴:“出大事了,昨晚林彪、叶群乘空军飞机外逃啦!”我感
到中央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是非常严重的,也感到林彪是从海军机场跑的,可能海军也
要有责任。
我和老伴一边谈论林彪外逃的事,一边清理昨晚与总理、与机场前前后后通话的过
程。
大约17时左右,刘继祥秘书拿着一份报告进到办公室,这份报告是海航5师整理的
《山海关机场九月十二、十三日情况报告》,是海航5师用电话报告,刘继祥秘书电话
记录的。
我正在回顾清理昨晚的情况,正好听听山海关机场的报告。我就让刘秘书念他记录
的报告。
当他念到报告中记录着:23点35分,我向机场调度室值班员传达总理指示,并补充
说“四个首长中,其中任何一个首长指示均可放飞”时,我点头说:“对!”
当他又念到报告中记录着:0时06分,李政委来电话... 阅读全帖
d**k
发帖数: 1223
11
网上只找到一本上册,木有下册。
r*****y
发帖数: 53800
12
颜昌海:
2011-05-08 00:14:59
轰动一时的北京市历史教师袁腾飞曾说过“中国历史教科书真实率低于5%”,或许这句
话夸大了些,但在众多史料揭示下,即使是最寻常的历史事迹,在课本的记载中,都被
发现有谎言。比如,在中小学课本上,我们就曾读到这样的内容:“旧中国”一穷二白
,工业落后,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国外进口。
例一,小学政治教材中就会读到:在旧中国,我国的工业相当落后,很多东西我们都不
能自己制造,只能用外国人制造的产品,甚至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在这
些物品的名称前面都加了一个“洋”字。(《品德与社会》6年级上册第68页,人民教
育出版社出版)
例二,初中历史教材再度强调了“洋火洋钉”问题: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是
很薄弱的,甚至连老百姓的日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
“洋火”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用的火柴;“洋油”就是用来点灯的煤油;“洋灰”就是
盖房子用的水泥;而“洋钉”就是钉木板用的小小的钉子。(《中国历史》8年级上册
第10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例三,初中历史教材还摘选毛泽东1954年6月14日所作《关于中华...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271
13
下册
http://book.sinozi.cn/read.php?tid=36544
字太小, 没法在kindle上看
g****t
发帖数: 31659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吴佩孚拿苏联offer的谣传
我只找到这一个正经出版社的文。按此文,孙中山拒绝过苏联offer,
给吴佩孚offer,应属谣传,不然不会在在本书中不提及。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14957.html
节录孙中山拒绝结盟条:
从1921年11月契切林收到列宁的指示可以秘密同孙中山联系开始,苏俄、共产国际很快
就采取了与孙中山接近的步骤。一方面,苏俄政府对吴佩孚大肆批评而对孙中山大加赞
扬;另一方面,通知在华代表马林邀请孙中山派代表参加远东人民代表大会。张喜德:
《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三次转变与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第42页。
接着,马林于1921年底至1922年初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就苏俄与孙中山联合问
题进行会谈。1922年4月,当马林回莫斯科汇报工作后,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于4月26
日到达广州,正式代表苏俄政府同孙中山建立了联系。马林和达林都曾向孙中山提出苏
俄与其结盟的问题,孙中山虽有同苏俄结盟的愿望,但却认为目前是不合适的。他对达
林说:“如果我现在承认苏俄,英国人将采取行动反对我”。另外,“国民党内有一批
亲英美而反对苏俄的人”陈锡祺...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中国历史朝代版图
☆─────────────────────────────────────☆
bvt (三毛) 于 (Tue May 3 11:21:25 2011, 美东) 提到:
请问哪里能下载到比较权威的中国各历史朝代版图?有老美同事写书要用,其实只需要
汉、唐、清几个他们比较熟悉的就行,最好是能跟现代中国版图overlay在一起的
☆─────────────────────────────────────☆
machineo21 (archangel) 于 (Tue May 3 11:34:00 2011, 美东) 提到:
参考《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这个共有8册),或者《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有
光盘版和扫描版。去这个地方应该可以找到:
http://ishare.iask.sina.com.cn/
一般来说,学校的图书馆一定会把《中国历史地图集》这套书收录的,只不过未必是比
较新的版本。

☆─────────────────────────────────────☆
polycarbonat (敢为人先) 于 (Tue May 3 12:46:42...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共正修改的历史评价 (zt)
党史二卷细节突破:林彪华国锋历史部分还原 (时代周报)

细节的“突破”

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奎松曾撰文指出中共党史研究的特殊性。这种特殊
性主要有二,一是它是当前中国唯一执政党的历史,二是它距离今人太近,一个说法的
改变都可能影响到某些现实的情感和利益。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对于《党史》第二卷这样权威性的、代表党的集体认识的著作而言
,每一个表述上的细节调整也就都显得殊为不易,非常值得关注。

“虽然总体上维持在《历史决议》的基本框架之内,但是一些具体的历史叙述有变化。
”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党史研究者韩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留意到了由细节
构成的两点“突破”,并认为这是整个党史二卷中最突出的“新意”:

第一点是有关林彪事件的叙述。比如1969年的林彪“一号命令”,按照过去中共中央的
定性,被说成是一次“篡党夺权的预演”。很长时间以来,党史都按照这个结论叙述这
桩事情。党史二卷却有了变化:它也提到了“一号命令”,却没有再作“篡党夺权预演
”的定性。

再比如九届二中全会前林彪等人有关“设国家主席”的主张,一直被官方认定是“反革
命政...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余英时:试论中国文化的重建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 12:15:42 2011,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348f470100lees.html
转贴:试论中国文化的重建问题
作者余英时,转载自《艺术时代》的艺术空间
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articleinfo/yishushidai/141042
自19世纪末叶以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便不断有人提出讨论;“五四”以后
,中西文化的争议更是高潮迭起。这些讨论和争议在当时虽然没有获得共同的结论,但
是多少也发生了一些澄清观念的作用。时至今日,大概已没有再坚持“本位文化”、“
全盘西化”或“中体西用”种种旧说法了。以前谈文化问题的人往往显露两个倾向:第
一、他们将复杂万状的文化现象在文字上加以抽象化,并进一步用几个宇来概括整个文
化传统的精神。第二、这种抽象化又引起一个不易避免的...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奇微的门徒们
1983年开始的历史课本课程,不抽你脸就不会说话了?
2楼
上册
中国史部分
第一课 四、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北京人
第二课 大禹治水
第三课 武王伐纣
第四课 大教育家孔子
第五课 商鞅变法
第六课 秦始皇
第七课 大泽乡起义
第八课 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
第九课 司马迁与《史记》
第十课 诸葛亮七擒孟获
第十一课 淝水之战
第十二课 魏孝文帝迁都
第十三课 唐太宗纳谏
第十四课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第十五课 玄奘和鉴真
第十六课 黄巢攻克潼关入长安
第十七课 澶渊之盟
第十八课 王安石变法
第十九课 岳飞抗金
第二十课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第二十一课 四大发明
第二十二课 郑和下西洋
第二十三课 李闯王进北京
第二十四课 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二十五课 雅克萨之战
世界史部分
第一课 金字塔
第二课 斯巴达克
第三课 女英雄贞德
第四课 地理大发现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下册
第一课 查理一世上了断头台
第二课 来克星屯的枪声
第三课 攻陷巴士底狱
第四课 林则徐虎门销烟
第五课 金田起义
第六课 马克思和恩格斯
第七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八课 中日黄海大战
第九课 百日维新
第十课 义和...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李奇微的门徒们
☆─────────────────────────────────────☆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于 (Sun Aug 7 02:17:56 2011, 美东) 提到:
大家都知道,李奇微属于较极端的国粉,蒋介石粉.并且很多人
长期坚持反驳,讽刺乃至谩骂李奇微.
但据我观察,李将军的工作还是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不知不觉,无数人被他洗了脑.不知不觉的,无数人开始把蒋介石当成可以和毛泽东相提
并论的super power.
事实上怎么样呢? 稍微有点知识的人,恐怕都能知道,国民党过去未来和现在,
从来没有过共产党延安整风之后的那种权力结构.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对比,其实压根是个
错位.校长毕生奉行独裁,但最终也未独裁成功.就是到了台湾,党内外也是危机重重.
☆─────────────────────────────────────☆
zeal2009 (zeal) 于 (Sun Aug 7 02:28:11 2011, 美东) 提到:
这应该不是李奇微的个人功劳,我在来历史版之前,就已经把蒋介石和毛泽东
相提并论了,而且二人在我心中一直是此长彼消的...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20
☆─────────────────────────────────────☆
alfastrology (blessed one) 于 (Mon Aug 15 20:57:21 2011, 美东) 提到:
每次看三国演义到这里就看不下去了。
☆─────────────────────────────────────☆
xlzero (Megatron) 于 (Mon Aug 15 20:58:34 2011, 美东) 提到:
你太喜欢刘备诸葛了
☆─────────────────────────────────────☆
beattie (永恒的猪肉卷) 于 (Mon Aug 15 21:01:02 2011, 美东) 提到:
小猪挂了就没看头了

☆─────────────────────────────────────☆
thinknet (我是云) 于 (Mon Aug 15 22:06:30 2011, 美东) 提到:
刘备挂了就没啥了,
三国中最野心勃勃的两个人物,
一个曹操,在赤壁里废了,
一个刘备,在荆州打败了
从此后面就是...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儒家学说的地位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儒家学说的地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18 22:47:27 2011, 美东)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
陈寅恪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
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北周卫元嵩撰齐三教论七卷。见旧唐书肆柒经籍
志下。)至李唐之世,遂成固定之制度。------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
道三教代表之。"
"儒者在古代本为典章学术所寄托之专家。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制实儒
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即太史公所谓“至始皇
乃能并冠带之伦”之“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而于秦始皇之身,而得以实现之也
。"
"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遗传至晋以后,法律与礼经并称,儒家周官之学
说悉采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
实现。"
"故二千年来华...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7544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耶稣这个人到底存在不存在?
哪个耶稣?耶稣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名字。如果你指《白布经》下册中的耶稣,则不可证
伪。
l*********8
发帖数: 4642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抗日消极是对的
中国当时三股势力有三国的味道。
侵华日军的华北方面军是这样看的“华北方面军则认为……日本与重庆之间暂时处于战
争状态,却有能够共存的性质。但是,日本与***势力之间则是不容许共存的。” (日
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下册第二章《1942
年度前半期的治安肃正工作》第一节《大本营对华处理方案》下小标题《对华积极作战
的研究》)而日本参谋本部第一部长在1942年5月的一番分析和思考也许说得令某些人
更加惊讶:“攻占重庆后,抗战的中国有落入中共手中的危险,如果没有充分可靠的估
计,攻占重庆就只不过是极端危险的投机……”
(出处同上)
t******t
发帖数: 15246
24
哪个告诉你共军没有牵制日军的?
"下面这些文字均来自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下册第五章第一节
“中共方面表面上虽未进行大规模的武装反攻,但地下活动日益活跃,使我方警备增加
了很大困难。视察过京汉作战现场的参谋次长秦彦三郎中将,曾向大本营提出报告称:
‘作战期间,原来占领地区的治安急剧恶化。’
山东半岛治安恶化,对于青岛—菜阳—棲霞—芝罘路线的确保也很困难。10月中旬要地
棲霞也放弃了。
……京汉作战一开始,共军同时开始扰乱后方,特别是西面的庞炳勋军,被压到辉县、
汤阴县西部,使京汉路经常受到威胁。
陇海路以南重庆军很少积极活动,张岚峰军得以确保该地治安。但京汉路以西地区,共
军势力强大。日军驻林县警备队撤回后,该方面的庞炳勋、孙殿英军受到压挤,担当濮
阳方面的孙良诚军也逐渐被蚕食后退。
京汉作战时,最初预定只以部分兵力参加,但为了攻占洛阳,(63)师团长急速率领第
六十七旅团主力前往指挥菊兵团。在此期间留守地区治安急剧恶化,驻北京附近的分屯
部队也遭袭击,并不断发生炸毁铁路,向我城内后勤诸设施投弹,以及中国方面的武装
团体叛变、被绑架和逃亡等...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6339
25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当《共产党宣言》最初用德文在1848
年出版时,“共产主义同盟”还是一个秘密团体,其影响局限在英、法等欧洲国家。过
了半个世纪,到19世纪末叶,这个“幽灵”出现在中华广袤的大地上。又过了半个世纪
,到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已经变成滚滚洪流,席卷全球。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的中国共产党也在此时夺取了全国政权,神州大地开始英姿勃发地迈向社会主义。再过
半个世纪,到20世纪末叶,一度红红火火的社会主义陷入前所未有低谷,以至有人大胆
断言:历史已经终结,人类社会只有资本主义一途,别无选择。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市场原教旨主义”甚嚣尘上。它的许诺很简单、也很诱人:只要
将财产权交给私人,将决策权交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私人业主,将政府干预减至最
低程度,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会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无尽的财富,“下溢效应”最
终会让所有人受益。
然而,正如卡尔•波兰尼指出的那样,“这种自我调节的市场的理念,是彻头彻
尾的乌托邦。除非消灭社会中的人和自然物质,否则这样一种制度就不能存在于任何时
期;否则,它将摧毁人类并将其环境变为一片荒野”。[...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8922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剑桥中国史值得入手么?
你这就是有点抬杠了。白版通史中一朝通常有两册,上册就基本上是综述和典志,概括
了经济和体制,下册才是纪传,安排已经很平衡了。相比之下剑桥版的纪传基本没有。
y**o
发帖数: 8897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50万头猪狗不如的畜生国军
国民党军队抗战期间投敌人数约为50万人。《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也
记录着:“叛逃的将军1941年有12个,1942年有15个,1943年是高峰的一年,有42人叛
逃。50多万军队跟随这些叛逃的将军离去,而日本人则利用这些伪军去保卫其占领的地
区,以对抗毛共游击队”。二战结束后,世界学术界对中日战争中的相关统计,可以确
认中日战争期间中国国民党军队投敌人数约50万。
A:华北方面
一、华北伪治安军总司令齐燮元总部设北平,辖十二个集团军各集团军之主官及其分布
是:第一集团军李润泉,第二集团军李瑛,第三集团军卢凤策,第五集团军刘化南,第
七集团军马文起,第九集团军王斌,第一百零一集团军钱富安。
二、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孙逆原为第三十九集团军之副总司令,所属之第四军赵
云祥,第五军王清翰,独立第三十八师孙玉田。
三、伪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吴化文吴逆原为新编第四师师长辖三个师。
四、伪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副总司令孙殿英该部原为之第二十四集团军,于
1943年5月在豫北陵川地区率部投敌投敌后,番号与官职一概仍旧辖伪第四十军、
伪第二十七军、伪新五军等三个军。
五、伪暂第十五军...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28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705996
讨论抗战中的解放区战场,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团”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概念。这是
因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作战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它以“团”为基本战役组织单位。这
与国军动辄以“师”为基本单位的会战是有很大不同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
但有两点最重要:
第一,八路军的兵力有限。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红军整编为八路军后总共只有三个师,
总兵力不足三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根本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会战。
第二,八路军的装备太差,特别是严重缺乏炮兵。八路军只有一个总部直属炮兵团,这
是全军唯一的炮兵团,一共只有12门山炮。在没有一定规模的炮兵支援的情况下,八路
军企图与日军进行大规模正规会战是不现实的。
相比之下,八路军将基本作战单位缩小,从国军的“师”降为“团”,有诸多好处。一
方面,在军队中,团是最基本的合成战术单位,可以发动最小规模的“战斗”级别作战
,从而给敌以相当程度的打击;另一方面,团级部队有大量的人事、行政管理事务,指
挥一个团在很多国家的军队(比如苏军)中被认为是掌握军事指挥艺术的最重要环节,
以“团”为基... 阅读全帖
M****7
发帖数: 2334
29
http://collection.sina.com.cn/fcys/20120615/100471351.shtml
陕西 王长启
上世纪70年代有两位陕北人到我工作的单位上交玉器,即玉刀(图1)。长17.7厘米
,宽4.5厘米;片状呈梯形,两侧短边略斜,边长有刃;背面较短,整体很薄,刃部两
面磨成;近刀背处有三孔,间距相等,孔为一端大,另一端小的马蹄状。当时两位陕北
人称自己是由神木高家公社石峁来的,玉刀在“铜川”拾到的,可能属文物,在那里挖
了很多,到西安办事顺便带来一件,看能否卖钱。我认真看后,认为是一件有价值的历
史文物,时代很早。当时我感到疑惑,就问:“神木距‘铜川’很远,你们怎么在铜川
挖出。”他却说:“我们家距‘铜川’很近。”我接着又说:“你们回去及时给当地文
化部门汇报,将拾到的其他玉器上交给他们,他们会奖励你们的……”我面对这件玉刀
便产生很多疑问:神木离“铜川”很远,怎么能说距“铜川”近,在那里挖到很多玉器
,我从来没有听说“铜川”出土古老玉器,就是陕北地区,也不可能有古老的玉器啊!
如果真在“铜川”能挖到此类玉器,那里一定是遗址区域。这件玉刀具体是什么时代?
...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9112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的历史教育的确是有问题
这是人教社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的元朝最大疆域
你有什么疑问吧?
g***j
发帖数: 40861
31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847
32
"因为蒙元灭宋及其统治其间的对汉人的屠杀达8400万。1122年中国人口9347万,到元
初1274年,人口887万,折损超过90%。因汉民族被杀的太多,日韩史学界有“崖山之后
无中国”之说,并认为日韩文化才是正统华夏文化的传承"
------------
因为对楼中提出的元易宋人口损失的数据非常震惊,所以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完全对不
上。这观点有点张口一来骇人听闻的意思了。
最明显的谬误是“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这个数据我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元
史》有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有198万户,但注意!这是北方户口数,那时候南
宋尚未灭亡,所辖地人户尚未被元纳入统计。这198万户,按照1207年的户口比例,有
大约1252万人。按照1235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1071万人,而按照1291年的户口比例,
有大约887万人。这个887万真是够隐晦的挑出来了。。。。。。
我觉得看史料不能太马虎眼了,北方人口跟全国人口,元朝每个时代的控制范围,至少
有点正确的概念吧。。。。。。
最明显的错误找出来了,其他我翻找总结的史实就搬运过来大家随便看看吧。
首先,南宋统治年间,治下户口...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847
33
"因为蒙元灭宋及其统治其间的对汉人的屠杀达8400万。1122年中国人口9347万,到元
初1274年,人口887万,折损超过90%。因汉民族被杀的太多,日韩史学界有“崖山之后
无中国”之说,并认为日韩文化才是正统华夏文化的传承"
------------
因为对以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数据提出的元易宋人口损失的数据非常震惊,所以查了一些资
料,发现完全对不上。这观点有点张口一来骇人听闻的意思了。
最明显的谬误是“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这个数据我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元
史》有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有198万户,但注意!这是北方户口数,那时候南
宋尚未灭亡,所辖地人户尚未被元纳入统计。这198万户,按照1207年的户口比例,有
大约1252万人。按照1235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1071万人,而按照1291年的户口比例,
有大约887万人。这个887万真是够隐晦的挑出来了。。。。。。
我觉得看史料不能太马虎眼了,北方人口跟全国人口,元朝每个时代的控制范围,至少
有点正确的概念吧。。。。。。
最明显的错误找出来了,其他我翻找总结的史实就搬运过来大家随便看看吧。
首先,南宋...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847
34
"因为蒙元灭宋及其统治其间的对汉人的屠杀达8400万。1122年中国人口9347万,到元
初1274年,人口887万,折损超过90%。因汉民族被杀的太多,日韩史学界有“崖山之后
无中国”之说,并认为日韩文化才是正统华夏文化的传承"
------------
因为对以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数据提出的元易宋人口损失的数据非常震惊,所以查了一些资
料,发现完全对不上。这观点有点张口一来骇人听闻的意思了。
最明显的谬误是“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这个数据我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元
史》有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有198万户,但注意!这是北方户口数,那时候南
宋尚未灭亡,所辖地人户尚未被元纳入统计。这198万户,按照1207年的户口比例,有
大约1252万人。按照1235年的户口比例,有大约1071万人,而按照1291年的户口比例,
有大约887万人。这个887万真是够隐晦的挑出来了。。。。。。
我觉得看史料不能太马虎眼了,北方人口跟全国人口,元朝每个时代的控制范围,至少
有点正确的概念吧。。。。。。
最明显的错误找出来了,其他我翻找总结的史实就搬运过来大家随便看看吧。
首先,南宋...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qed (小白兔终于熬成了大灰狼),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毛泽东的日常生活——假故事背后的真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6 23:22:42 2014, 美东)
作者:卸甲一书生
自从两年前笔者对1949年以后毛泽东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兴趣,并愿意在这方面搞点
研究以来,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某些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和所谓纪实文学作家打着
讲述领袖故事的幌子,编造了太多的“神话”,使得走下政治“神坛”的老人家重新又
走上生活“神坛”。他们凭空杜撰故事的胆子和编造出来的漏洞百出的情节,跌破了人
世间求“诚”务“实”的道德底线。下面列举的仅是其中少数例子,如果读者有兴趣的
话,这种“打假”工作还要继续,并撰写《假故事背后的真相》之续一、续二、续三…
…。
故事一:毛泽东的亲属买不到火车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韶山的乡亲获知毛泽东就是一国之主,奔走相
告,高兴地说:‘今后天下姓毛了!’一些亲戚和乡亲一拨拨坐火车去北京城,有的要
求当干部,有的要求安排工作...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6
吴法宪回忆录中的高层政治斗争真相
大中小2014-11-02 21:54:58
多维历史
作者按:吴法宪将军去世已有两年多(2006年——编者注),今天我们终于看到这部期
盼已久的《岁月艰难——吴法宪回忆录》(上下册)。很早就听说吴将军身后留下了一
部回忆录的书稿,记述了他自己人生几十年的经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时期的
风风雨雨的历程。笔者之所以特别关注此书的问世,盖因这是被中共打倒的所谓“林彪
反革命集团”中主要人物首次公开发表的回忆录。以往的三十多年里,相关的信息和资
料被封锁之严,实为前所未有,即便有一些披露,也多为政治说教,少有可称得上历史
科学认可的材料。我们听惯了也看惯了官方就“文革”史和“林彪事件”的一家之言,
几十年来官方的说辞充斥着各种媒体,不少书籍和刊物也是东抄西抄、人云亦云,前后
不一,矛盾百出,致使历史的真相被掩盖、搅浑,甚至被歪曲,但我们却从未知悉当年
这些身在其中、经历其事的另一方的主要当事人是如何叙述这段历史的,他们讲述的亲
身经历对解开那段历史之谜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有幸阅读曾任中共中央
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副组长兼空军司令吴法宪将军...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7
庐山会议上的斗争
关于庐山会议的斗争,笔者曾经写过专文,发表在《重审林彪罪案》一书中,题目是《
再论1970年庐山会议及其影响》,对于这场斗争的来龙去脉作了分析和探讨。今年明镜
出版社又出版了舒云女士的《林彪事件完整调查》,对这个问题作了更为详尽的论述。
笔者读了《吴法宪回忆录》后,感到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1)林彪在是否讲话问题上有过反复。多年来官方的喉舌们都是众口一词:林彪在会
上搞突然袭击,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林彪的讲话事先争得
了毛泽东的许可,毛还叮嘱林说,可以讲话,但不要点名。但是吴法宪回忆说会前曾去
看望林彪,叶群对吴说“明天上午开大会,林总就不准备讲话了。”吴在林彪处坐了一
会儿就离开了。如果林彪事前就计划好了打击“上海帮”,在这个节骨眼上,应该及时
向自己的亲信们透露一些风声,至少也要暗示一下,吴法宪等人也好有个思想准备。吴
法宪回忆说当开幕式上毛泽东宣布由林彪讲话时,吴法宪的感觉是“我们都感到比较意
外,因为叶群会前曾明确告诉过我们林彪不讲话的。”为什么林彪的态度有了这么大的
转变?这是一个应该予以重视的问题,是林彪自己会前临时改变了主意,还...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8
忆外公——中国心理学第一人张耀翔(一)
(2015-01-09 12:49:51)


作者:徐 方

现代心理学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又是谁最早将西方心理学介绍给国人、并
使这门学问在中国站稳脚跟的?外公张耀翔于1937年在《我的教学生活》一文中这样写
道:“知我者莫若自己。最后请让我对自己十七年的工作,试下一客观评价:张某对心
理学并没有什么特殊贡献,不过他把心理学在国人心目中演成一个饶有兴趣、惹人注目
的学科,则是事实。民国九年(1920年)以前,心理学在中国太神秘了,太枯燥了。凡
听过他讲授或读过他文章的人,大都感觉兴趣,留下深刻印象。从此,对心理学注意的
不知凡几。因受他影响而志愿专门研究,毕业出去担任同样学科而成功的,亦不乏人。
这些,当然同时...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2677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孟良崮战役考zz
孟良崮战役考
三剑客
发起于1947年5月13日的孟良崮战役,从一个侧面预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全面崩溃
。位居五大主力之首、被誉为“抗日铁军”的整编第74师,竟不敌“土八路”,短短三
天即遭覆灭,不仅成为第一个被歼的国民党军主力,也成为国共双方在华东前线的重要
转折点,给孟良崮一战披上最神奇的色彩。
当年的硝烟虽早已散尽,但围绕这一战役的种种话题却经久不衰,一直都是军事界
、史学界、文学界进行探讨和创作的热点题材。笔者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逐一分
析孟良崮战役的前前后后,存疑定论,剖析疑义,供大家参考。
一、双方实力:果真是敌强我弱吗?
长期以来,通常都认为,孟良崮战前,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较大。例如:面对强
敌云集的严重形势,粟裕说:“敌人用于进攻我们的兵力是我们总兵力的两倍多”。曾
在央视热播的纪录片《孟良崮》,这样解说道:“从兵力上讲,我方是27万;敌方是45
万;兵力对比几乎是一比二。 从装备上看,我方还基本是小米加步枪;敌方已是青一
色的美式装备,双方几乎没有可比性。”
就连国民党一方也认为自己在军事上是占优的。当整74师被歼的噩耗传来,蒋介石
哀叹:“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334
40
康熙帝是清朝第二个皇帝,君临天下61年,正是清初的隆盛时期,封建的经济文化都发
展到一个新的顶点。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69岁的老皇帝玄烨兴致勃勃地到南苑去打猎。他偶
感身体不适,即命驾返回京师西郊的皇家苑囿——畅春园休憩,不料病情日渐加剧,延
至十一月十三日晚上溘然长逝。当夜,遗体送还紫禁城,安放在乾清宫,十四日大殓。
二十日,文武百官奉皇四子胤禛登极,是为雍正。迫谥玄烨为仁皇帝,庙号圣祖。
康熙的逝世和雍正继承皇位,不但是当时震撼全国的重大事件。而且由此产生了许
多传说和怀疑,诸如:康熙是怎么死的?是因病寿终正寝还是被人鸩毒而死?雍正是怎
样登上皇帝宝座的?他是康熙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吗?的确,宫禁事秘,传闻多误,这
一团历史的疑云至今还没有揭开,理所当然地成为清史研究者着力探讨的一个课题。
康熙有子35人,女20人。在诸皇子中,胤禔最长,但不是嫡出。嫡出最长者为胤礽
,康熙十四年被立为皇太子,准备日后继承大统。清代自太祖以来皆不预立储位。太祖
曾说:“有德者即登大位。”清代之立太子自此开其端。胤礽立为皇太子以后,康熙选
派大学士张英、儒臣熊赐履等教之,南巡北狩,...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
2015-08-28 11:57:10
几十年来,1959年庐山会议史料文献浩如烟海,各界公认李锐著《庐山会议实录》贡献
最巨。湖南教育出版社在1989年那个特殊而敏感的年代推出李锐所著《庐山会议实录》
,不仅填补了再现庐山会议这段真实历史的空白,还让世人见识了湖南出版人敢为人先
的胆略。此书发行以后被抢购一空,随即被禁。
查了一下好像回首论坛还没有这个资料,网络上也没有在线阅读版本。把我的PDF转成
文字,换行没有换好,大家将就着看吧:)
前言
1959年的庐山会议,已经过去
30多年了。
庐山之变影响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至深且巨,阶级斗争的理论与实
践从此升级,引入党内,直到中央领导层,终于导致十年动乱的到来。
1980年秋,讨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稿时,
关于庐山会议,我曾作过一个较长的发言(《简报》刊出两万余字)。当时
就有中央领导同志催我,将这段史实尽快详细写出,否则,许多真相后代
难以弄清。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者,自己也觉得义不容辞。但由于工作繁忙
及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动笔。现在利用在青岛消夏的时间,将已经收集和
整理过的资料编写出来。...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3001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毛轮雄文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nyingying (Yin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毛轮雄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3 16:05:30 2015, 美东)
哪位大牛知道这篇文章的来头?
只贴一个目录和其中一部分。全文点link自己看吧。
link
http://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3-05-02/17102.html
奚兆永:马列主义与中共的命运---对90年历史的沉思(修改稿)
马列主义与中共的命运
——对90年历史的沉思
奚兆永
2011年10月
作者说明
本文写好后曾在毛泽东旗帜网、乌有之乡网、东方红网上发表,得到广大网上读者的支
持与鼓励,也有不少读者对文中误植的错别字太多提出了批评。对此, 我十分感谢。
根据读者的批评,我又对文字进行了校订,改正了一些错别字,同时又作了一些增补,
添加了一些新的论述和评论性的文字,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对于 这个修订本。我希望
读者继续给以批评指正。
目录
前言 /5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是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起吐火罗,不能不提林梅村
他灌过很多考古的水,可能也挖过坟
专著
《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合著)。
《楼兰尼雅出土文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沙海古卷——中国所出佉卢文书初集》,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8年(1990年4月获
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设立的“中印友谊奖”)。
《西域文明——考古、语言、民族和宗教新论》,北京: 东方出版社,1995年(1996年
12月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楼兰》,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
《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外文化交流》(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六辑),北京:
三联书店,2000年。
《丝绸之路散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都兰吐蕃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合著)。
论文
《藏文古籍所述于阗王迄始年代研究》,《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5期,页83-90。
《敦煌出土粟特文古书信的断代问题》,《中国史研究》1986年第1期,页87-99。
《斯坦因四次中亚考察的经过》,《文物天地》1986年第6期,页26-27。
《...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4
从陶铸事件看毛泽东的政治斗争手段
微信
大中小2016-08-28 19:37:28
多维历史
陶铸屡获毛泽东拔擢——毛倒刘部署之一——1964年底已将陶铸视为心腹——1966年6
月毛泽东特调陶铸进京——陶铸拥护开展文革但拒绝搞阴谋诡计——9月陶铸的地位岌
岌可危——陶铸不善审时度势——李雪峰模式:11月毛要陶铸离开中央——12月陶铸成
"刘邓路线代理人"——出尔反尔:毛泽东变调——陶铸被宣判——以"叛变投敌"为由给
政敌治罪是毛泽东的最后手段。本文摘自2016年8月28日《纵览中国》,是丁抒向《毛
泽东遗产和当代中国:文化大革命五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提交的论文。
1960年,毛泽东与陶铸、曾志夫妇在广州合影(图源:广州文史)
毛泽东策划的文化大革命,原本的目标只在刘少奇和邓小平,即后来的"刘邓资产阶级
司令部"。文革前夕把担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调到北
京,是毛泽东为发动文革做的部署之一。陶铸是毛设定的用以打击刘邓的主要帮手。但
是陶铸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倒台,"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竟然变成了"刘邓陶资产阶级司
令部"。
而在这几个月的风云变幻中,我们却可以清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什么是陈寅恪所谓的不古不今之学
陈寅恪先生在1933年时曾说:“寅恪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
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诚为他自己思想的最为真实的自述。
“不古不今之学”,依傅璇琮先生解释,是指陈寅恪先生的中古史研究,自可得通。但
“不古不今之学”之前有“平生”二字,据蒋天枢先生《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中关于
陈寅恪先生早年求学条目及回国之初期为学取向及同时人回忆可知,他的主攻方向先是
语言学及西北史地之学以及佛学,回国后因国内研究条件所限,才毅然转向中古史研究
,则此处的盖棺论定性质的“平生”二字,实无着落。
我们认为,这三句话句式相同、语气连贯,且语意上“咸丰、同治之世”与“湘乡、南
皮之间”正处于对应修饰与说明关系,则“不古不今之学”必与此二者有关。其实质是
指由张之洞总结而出的“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之体用论引出的中国文化本位论。蔡美彪
先生在《陈寅恪对蒙古学的贡献及其治学方法》一文中说:“据我们的理解,这是表明
他不同于曾国藩对封建文化的顽固守旧,但比提倡西为中用的张之洞,更加强调继承和
发扬民族文化传统。”这一分析是恰当的。
曾国藩及张之洞与陈寅恪先生的祖辈、... 阅读全帖
P**5
发帖数: 3422
46
【新唐人2017年01月26日讯】继2008年〝墓碑〞之后,新华社退休记者、著名学者杨继
绳又推出力作〝天地翻覆—中国文化大革命史〞,目前这本书已经在香港上架。杨继绳
说,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揭露谎言,还原真相,让全民认识到中共〝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残酷性。
《天地翻覆》是杨继绳参考文革通史,考证文革时期政经、外交、宗教及文化,以及作
为亲历者回顾等,经过十年磨砺的又一力作,全书分为上、下册,长达85万字。
去年,杨继绳的著作完成后,中共警告他不要出版,并禁止他前往美国。不过,去年12
月末,该书在香港出版,目前已经上架。
杨继绳在书中写道:揭露谎言,还原真相,是他写这本书的目的。
书中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毛泽东、造反派、官僚集团之间的三角游戏,毛泽东搞了10
年文革,他利用了青年学生(红卫兵),又利用了工人阶级,又利用了军队,但最后的
胜利者还是他要打倒的走资派。
〝红八月〞、工作组〝反右〞、1967年的〝二月镇反〞、〝一打三反〞……在杨继绳笔
下记录的残酷历史中,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不断制造出新的〝中共敌人〞。
美国中文杂志《中国事务》总编辑伍凡认为,杨继绳这本书,是他记录有关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三十万枪”孤证如今不孤
苏区的中央财政历来不统一。毛泽东虽然被夺了权,但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掌管着苏
维埃银行。毛氏兄弟掌管着一笔秘密的巨款,大概有两百万左右,藏在石城县的秘密山
洞里。后来成了红军长征期间的活动经费。
1927年国方宁汉合流之后,中共“八·七会议”之前,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特使罗易(曾
在印度“贩卖”军火)、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武汉政府(跨党)农业部部长谭平山
,曾在武汉召开秘密三人会议。会上,谭氏力主鄂湘赣三省工农革命群众,跟随中共秘
掌军队返回广东,和当地工农革命群众一道再组新军,重作北伐,夺取政权,一统天下
,因为——据俄国近年方才公开的该会会议记录记载——“收复广东很有必要。那里有
三十万支步枪,有同国外联系的港口,有财政资源……”,谭氏如是说道。[1]
先插一句:根据谭氏此语,读者可以明白无误推出:共产国际对于国共分裂之后即行武
装中共一事早有安排,以往中共官修党史向称鲍罗廷、陈独秀、张国焘等,于宁汉合流
之后几个月内奉行退却主义,全为不确。共产国际的策略应是,先行缓兵之计,一俟重
兵返粤,沉着首启广州起义(而非毛躁首启南昌起义);广州有港可接火炮、甲车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跃进、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
大跃进、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5/5)
1962年:文化大革命的起源
“文化大革命”的种籽是在1962年播下的。
1966年6月10日,毛泽东对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说:“‘文化大革命’是积累多年的
产物,牛鬼蛇神放了多年的毒,主要是在1959年至1962这四年。”[145]1967年2月3日
,毛泽东对阿尔巴尼亚共产党领导人卡博、巴卢库谈话时说:“七千人大会的时候已经
看出问题来了,修正主义要推翻我们。”[146]
“修正主义要推翻我们”一说,虽不过是毛用来倒刘的借口,毛曾经有过被“推翻”的
忧虑,却是事实。七千人大会后,刘少奇在对政法部门的谈话中这样说过:“过去到底
死了多少人,搞了多少人,没有搞清楚。这次要搞清楚。”“现在不揭,将来要揭;活
着不揭,死了要揭。斯大林自己不揭,被敌人抓住了,来反对革命。”[147]毛泽东不
一定能看到这些讲话内容,但他一定明白,要是刘担任党主席后有人要追究大跃进失败
的责任,要对数千万农民饿死一案提出控诉,甚至如赫鲁晓夫清算斯大林一样清算他的
路线,他将无盾可护。
1962年6月一天,中南海游泳池畔,毛泽东质问刘少奇为什么不顶住邓子恢、陈云等人
的右倾...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518
49
是谁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的大事!?
是谁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的大事!?
2018-01-04 09:35:58
yongbing1993
yongbing1993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首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给我悄悄话
打印 (被阅读 10240次)
是谁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的大事!?
是谁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的大事!? 具体地说是谁带领中国人民靠着全体人民集
体的力量解决了中国人吃的大事! 再具体地说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
自从一九一一年推翻了帝制清政府之后进入民国时期, 各方势力你争我夺进入军阀混
战阶段, 战争加上各种灾害苦不堪言, 蒋介石国民党"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共
党"造成的白色恐怖触目惊心, 那有心思搞民生建设, 全中国各地均有大批饿死人的
发生! 只有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之后,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
走集体化道路, 组织起来的农民兴修水利, 建造水库 , 在山区开掘梯田, 在边疆
建立农场开垦荒地创立造粮基地, 同时积肥造肥深耕细作增产增收.....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12542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lon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sleetrain (追雪携风), 信区: Salon
标 题: 解读《黄克诚回忆录》(转贴)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Jun 20 00:56:44 2001) WWW-POST

English 社区 生活 军事 教育 IT 原创 笑话 娱乐 体育
解读《黄克诚回忆录》(转贴)
送交者: jinian 于 June 20, 2001 12:19:32:
黄克诚:《黄克诚回忆录》
1979年,沉没了20多年的黄克诚大将复出,他的经历,他
的人格,使他享有很高的威望。逝世前几年,黄对自己的一生作了详
尽的回忆,1987年,他的夫人唐棣华整理成《黄克诚回忆录》(
上,解放军出版社,1989),但下册一直未见(下列引文特别说
明外,均据此《回忆录》上)。倒是199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一本《黄克诚自述》,内容除《回忆录》(上)外,增加了从参加开
国大典到庐山会议的经历。
以敢讲真话著称的黄克诚,在他的回忆中也有较多的真话,这是
一本较有反思精神的回忆录。
1一惯"右倾"
黄是195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