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下半叶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a******e
发帖数: 6689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人在旅途】橄榄树
2013年五月,我终于在法国尼斯看到了橄榄树。
它们在尼斯东北角一片望海的小山坡上,马蒂斯博物馆前。那天有点小风,大大的
老太阳。我们从老城区湛蓝的地中海边一路开到新城,再慢慢爬坡。马蒂斯博物馆前那
一大片的橄榄树啊,卵形的细长叶子被风吹得沙沙响。
走了这么远来看橄榄树,我想起小时候常听的那首歌: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橄榄树是亚热带的植物,原产自地中海。在古希腊神话里,智慧女神雅典娜就是因
为橄榄树而获得雅典城邦保护神身份的。我出生长大的北方城市里没有橄榄树,更不产
橄榄。我不明白,一棵树,一棵远方的陌生的树,怎么就能让一个人魂牵梦系,为了它
远走他乡呢?
好奇吧,我猜,橄榄树肯定代表着新奇。不好奇,怎会愿意忍受车舟劳顿,旅途寂
寞,忍受无边无际的颠簸与等待?
还是先说回橄榄树吧。
第一眼看上去,它们可真不起眼啊,既不挺拔,也说不上遒劲。树皮粗糙而沟壑密
布,一棵树往往从根部起就开始分岔,仿佛两三棵歪歪斜斜长在一起似的。树冠并不浓
密,叶子细长稀疏,正面阴绿,背部青白,叶片厚而有蜡质感,不透光,也谈不上美。
然而大片大片的低矮橄榄树生长在一起...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4170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t:一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
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
发表日期:2008年1月17日 出处:纪念诗人穆旦逝世三十周年专题 作者:谢冕
已经有1573位读者读过此文
每一个诗的季节里都有它的时尚和流俗,做一个既能传达那时代的脉搏,而又能卓然
自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诗人是困难的。惯性力图裹胁所有的诗人用一种方式和共同的
姿态发言,这对天才便意味着伤害;而天才一旦试图反抗那秩序,悲剧几乎毫无例外地
便要产生。

本世纪中叶是中国新诗形势严峻的时代。绵延不断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催使诗歌为契合
现实需要而忽略甚而放逐抒情。民族的和群体的利益使个性变得微不足道。诗人的独特
性追求与大时代的一致性召唤不由自主地构成了不可调和的反差,在这样的氛围里诗人
的坚持可能意味着苦难。

对于此一时期从事创作的诗人,他们始终面对着难以摆脱的双重的压力,社会的和艺
术的。国运的艰危要求并导引着诗歌对它的关注,其合理性当然无可置疑。但当时,缺
少节制的直接宣泄已成约定的模式,采取别一方式而达于同一目标的艺术行为便自然地
具有了反叛的性质。与此同时,艺术走向民间的呼声日隆,在此一倡导的背后,则有着
近于浮...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12685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好听舒服的北欧原住民音乐
芬兰最早的原住民——萨米人
芬兰土著萨米人的故事应当从何说起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萨米人的起源和生活方
式吧!
身着传统服饰的萨米儿童在一副鹿角前练习套驯鹿的技巧。
照片:Marja Vuorelainen/萨米文化百科全书
芬兰土著萨米人的故事应当从何说起呢?那得从一万两千年前开始,那时,覆盖在芬兰
大地上的厚厚冰层开始消融,土壤再次沐浴在阳光之下。
随着冰层消融,阳光温暖大地,作物重新生长,动物也随之出现。接着,人类也接踵而
至。自此,芬兰大地上人类的历史拉开帷幕,这些原始人便是后来的萨米人。
萨米男子停下手中的活计,在镜头前摆个姿势。这张照片也亦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照片: Maantieteen Retkikunta/萨米文化百科全书
人类在芬兰活动的最早踪迹始于芬兰东南部,迄今一万零五百年前。冰川先在海岸地区
开始消失,随后发展到内陆,这些来自今天的俄罗斯和挪威地区的人类随着冰川的融化
而不断迁移。
在北极的冰天雪地中生存着实不易,但这些早期的人类与环境相处融洽。他们身着兽皮
,过着居无定所的迁徙生活,居住在圆锥形遮蔽所,或是上盖草皮、兽皮,或者树皮的
地下居所。
在内陆,他... 阅读全帖
g***e
发帖数: 1168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Singlemind
《singlemind》是Nikolai Leskov故事集《The Enchanted Wonderer and Other
stories》中一篇。Leskov(下称小乐)何许人也?据说是十九世纪
下半叶甚至十月革命前俄国一位重要却常被忽视的小说家,又说其生平并不惊人--被左
右共嫌的遭遇,虽然不幸,却远不如同时人的冤屈来的精彩;为其不平叫屈者似乎发轫
于上世纪上半叶之西欧 (算上中部德语世界) ,包括Walter Benjamin (下称小本)。小
本在大俗作《Illuminations》中大谈小乐,令人印象深刻不下小乐晚辈的Kafka (下称
小卡) 与Baudelaire。小本本人经历稍似小乐,除了早夭外称不上精彩,而其早夭,除
了啼笑皆非我竟然寻不到更好形容,或者说啼笑皆非这感受本身就教我啼笑皆非。谈回
小本本人,死相如此,实在令他诸多昂昂论述打折,虽然如此,小本到底才短气高,品
味 (和推荐) 我是服气的,服气到到远超15美金,够我从马鬃上买来小乐这部故事集。
小乐据说自谓小说的意义在于教育世人,今人赞语却大相径庭,诸如『surreal,
gripping,violent...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785
5
来自主题: Movie版 - 为章子仪辩护5
世事如烟,美人如云。
众口铄金,挥汗也成云。
什么样的时代就出什么样的人材。
章在《我的父亲母亲》里的青春,从此再无了。
因为她已经见过了太多暴戾、凶狠、排斥、攻击和不讲道理。
她可以变得智慧,老练,甚至象赵薇一样夹起尾巴做人,但是她的天真从此没有了,
那种单纯的快乐从此没有了。而且我看她现在的环境里,要找到单纯快乐的爱情,
恐怕也很难。
张曼玉为香港争光,其实,也是“二十世纪下半叶的香港”——
这个城市、这段时光造就了张曼玉。
而我们好不容易出了一两个人,都要被大家往死里骂。包括巩俐。
r*********e
发帖数: 29495
6
来自主题: Movie版 - Iron Lady 观后 (轻微剧透)
这部影片,由梅丽尔·斯特里普领衔主演。影片以撒切尔的老年生活为主线,将她对参
政、竞选首相、马岛战争、下台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穿插其间,用撒切尔的眼睛带领
观众重温了上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该片获得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化妆
奖。
总体感觉,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演出虽然投入和尽力,不能否定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演
技,但是,多少有些夸张,印象中的撒切尔夫人,应该是一个很沉稳,稳健,当然,我
们没有机会真正看到她在议会辩论的场面,但是,梅丽尔·斯特里普的一切演出,多少
让我感到刻意的夸张。也许这是导演的要求,也许是受到剧本的限制,也许是因为这个
原因,撒切尔夫人本人以及家人都表示对此片不满,甚至拒绝观看此片。除此之外,影
片过多的突出了她罹患老年痴呆症的一面,而对于她的政绩,涉及的不够,很多关于她
早期政治生涯的细节都没有交代清楚,这让人对这部影片很失望。
影片中的关于她政治观点的一些内容,还是很有意思,很欣赏她的一个台词,"In orde
r to live in this country, you must pay for the privilege - something, a...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1828
7
来自主题: Music版 - 歌剧
歌剧(意大利语:opera)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
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也即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1]歌剧首先出
现在17世纪的意大利,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
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戏剧不同的是
,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传统声乐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团常有一队乐器
手负责伴奏,有的歌剧只需一队小乐队,有的则需要一团完整的管弦乐团。有些歌剧中
都会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语歌剧都有一场芭蕾舞表演。歌剧被视为西方经典音乐
传统的一部分[2],因此和经典音乐一样,流行程度不及当代流行音乐,而近代的音乐
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
歌剧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意大利,既而传播到欧洲各国,而德国的海因里希·许茨、法
国的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兰的亨利·珀赛尔分别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开创了17
世纪歌剧的先河。一直到18世纪,意大利歌剧依然是欧洲的主流,纵然巴黎吸引了不少
外国作曲家到法国谋生,韩德尔也最终落脚英伦。
而意大利歌剧的主流一直是正歌剧,直至格鲁克在1760年...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17995
8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P+的新机有消息么?
据PF上发的内部人士说明年年初出新机
我的预测也是K5下一代,可能明年下半叶再出个mirrorless吧,ricoh有的是现金,砸一下
pentex还是小case,新机出来的速度应该有增加
K5算是比较坚挺了, 丐帮的机像D700之类这样的不掉价的神机好像还是没怎么见过.不
过按K5的性能,保有3,5年之内应该不会落出主流吧,人生苦短,如果有闲钱没有必要浪费
在无尽的等待上,就是出了新机你也得等很久才知道性能到底如何,而且还有批次的问题
,没有1-2年不会稳定下来的
b*******n
发帖数: 1267
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加拿大的移民女作家 zt
加拿大的移民女作家
赵慧珍
(兰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内容摘要: 本文介绍了加拿大移民女作家的基本情况,重点论述了几位有代表性的犹
太裔女作家、欧洲移民和欧裔女作家、亚裔女作家的生平及创作,评述了她们作品的主
题和风格。 在此基础上,对最有影响的两部作品,犹太女作家雪莉?6?1费斯勒的短
篇小说《一篮苹果》和华裔女作家李斯嘉的长篇小说《残月楼》,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
述,并分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加拿大; 移民; 女作家; 《一篮苹果》; 《残月楼》
加拿大本来就是个移民国家,除了土著民族,大家都是移民。但这里所说的移民女作家
是指来自非英语国家的移民女作家,以及非英语国家移民后裔的女作家。非英语国家的
移民,尤其是欧洲移民,大量涌入加拿大是在二战之后。其中有的是原来就有一定成就
的作家,战争中或战后作为难民逃亡加拿大。他们到加拿大后进一步根据自己的苦难历
程写作,写人类经历的战争浩劫,这不但丰富了加拿大文学的题材与内容,而且促使加
拿大人改变了原来对欧洲文明一味崇仰的心态。通过移民作家的作品,加拿大人看到欧
洲已沦为暴力猖獗之地,相比之下,广袤无垠...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10
疏离与隔膜 ——中西文化冲突下的《纽约客》
时间:2009-09-13 来源:www.csscipaper.com 发表者:学术论文范文网 点击量:233 【
收藏论文】【期刊编辑合作】
疏离与隔膜
——中西文化冲突下的《纽约客》
【作 者】周佩瑶
【作者简介】周佩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北京 100875)
【内容提要】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纽约客》反映了二十世纪下半叶一群旅美华人的命
运,这些在二战后从中国到美国去的“纽约客”经受着中西文化冲突之下的种种迷惘、
失落、痛苦、挣扎、幻灭。本文从对“纽约客”生存境遇的分析入手,结合特定的历史
、社会背景来剖析“纽约客”们与中国文化疏离、与西方文化隔膜的悲剧性命运,进一
步揭示中西文化冲突这一重大主题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尖锐挑战。
【摘 要 题】台港澳与海外华人文学研究
【关 键 词】白先勇/纽约客/疏离/隔膜
中图分类号:I207.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06)1-0078-05
1963年,白先勇在新遭丧母之痛后,作别英雄垂暮的父亲,一个人飞赴美国求学。这一
年,白先勇26岁,已在台湾的《文学...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冲突的文明与激化的阶级矛盾 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7 16:27:17 2011, 美东)
无数事实证明,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深化,这不是一个教条主义的抽象概念
,而是一个基本历史事实。对于这个基本事实,不仅马克思主义者认同,而且世界各国
的许多政治家和学者也都认同,各国人民感同身受,有目共睹。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世
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程度应当作出怎样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基本判断?这个基本判
断是一切政治和外交战略、政策的基础和出发点。
对此,笔者的基本判断和观点是:
第一,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已经激化到极点,导致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世界政治
新时代,其标志是世界主要矛盾已经从“主义冲突”上升为“文明冲突”,或说20世纪
被“主义冲突”所掩盖的“文明冲突”压倒了前者;
第二,全球“文明冲突”形式上是在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之间展开,但其核心在于两
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鉴于中华文明是...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11319
1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味精/辣椒是中餐的精华?
其实中餐的大部分家常菜,特别是川菜,湘菜里的各种小炒菜,确实是19世纪下半叶到
20世纪才发明或
者流行开的
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京酱肉丝,历史都不超过200年。
y******i
发帖数: 2584
13
吴维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吴维尊(1926年4月-2002年12月2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清末名臣袁昶的外孙。出
生时母亲为他取名“以巴弗”(西元1世纪与保羅同牢的一位基督徒)[1]。1941年入基
督教。1946年秋入上海中华神学院,1949年初毕业。然后在上海守真堂作实习传道。
1949年10月起至1957年,任上海守真中学、同济中学教师。1957年与一个天津女基督徒
结婚,调到天津46中学任物理教师。因坚持阅读圣经,被认为搞宗教迷信,被下放郊区
劳动。1961年回校,不允许讲课,任实验室试验员。因为他用复写纸写《主内交通》文
字,寄往各地,引起公安局的注意。1964年7月30日,吴维尊被传讯,然而他坚持“不
回答,不交代,不认罪,不悔改”, 后被正式逮捕。1967年2月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押往宁夏劳动改造。妻子也被迫离婚。在服刑期间,吴维尊始终坚持信仰,拒绝思想改
造。始终坚持饭前感恩祷告,为此受尽折磨。1981年春季,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
院重新裁定,认为吴维尊“确已悔改”,将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20年(1967年-1987
年)。吴维尊... 阅读全帖
h***e
发帖数: 20195
1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香港的未来真是一片渺茫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ngya (bin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香港的未来真是一片渺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25 19:53:18 2013, 美东)
香港当初为什么会崛起。真正靠谱的就一个原因:香港是内地和西方经贸交流的中转站
。这个条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达到最优,使得香港一跃成为国际级的大都市,只不过这
样的好机会,之前之后都很难再找了。到了九十年代以后,这种有利地位却开始日渐褪
色了。很多香港人将此归结为特区政府无能。这个理由不成立。特区政府并不比港英政
府更无能。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内地和西方世界、以及台湾地区的联系日渐紧密,直
接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容易,那么为什么还要走香港绕道呢?
与日本、韩国、台湾、中国大陆靠扎扎实实地发展实体经济来创造经济奇迹不同的是,
香港是依靠中转站的地位崛起是依托大陆市场稀里糊涂地成为高收入地区。同时也随着
香港作为贸易中转站的地位逐步消亡,今天的他们又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停滞不前。那
么当然可以预测,他们也将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衰落下去。当然,许多香港人不会承认
...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24893
1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中医在鼠疫中英勇奋战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是査士丁尼大鼠疫,自6世纪中叶绵延至8世纪,夺去
欧亚大陆上亿生灵。第二次自14世纪中叶始延续300年夺去欧洲大陆近一半人口,当时
称之为黑死病。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于19世纪下半叶,从云南、孟买发源,最后汇聚于
北满,其后有山西鼠疫,东北第二次鼠疫,以及欧亚非其他地区鼠疫,直到20世纪三十
年代才销声匿迹,全球死亡达数千万。
从公元541年到1941年,直到链霉素大量生产,使人类掌握了制胜武器为止,人类
在鼠疫面前进行了惨烈无助的抵抗。每一次鼠疫大流行都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1910年的东北大鼠疫是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的一个关键环节,这次鼠疫与历史上鼠疫
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腺鼠疫,死亡率大约70%,前者是肺鼠疫,死亡率100%。伟大
的中医发展到此时,它关于瘟疫的理论已经达到无法再进半步的境界,以《伤寒论》和
清代温病学说等“博大精深”的绝世武功所武装的中医在这场惨烈的鼠疫抗战中发挥了
怎样的作用呢?
很惊讶,腐朽的清政府一开始就采取了无比英明的决策,委任回国不久年仅31岁的
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主持东北防疫工作。这个名衔...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3117
1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关于香港的文章, 跟大家分享。
香港被禁的文章大陆人赶快看
2015-02-06九龙军事
香港一位不愿署名的立法委员所写,把香港的问题写得深入骨髓,非常值得一看。
文章把地缘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发展经济,按香港的实力作了分析,
值得借鉴。但是,这位立法委员也清楚,恐怕他写得再好,也改变不了香港的大势,香
港衰落恐难避免。
导读:香港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李嘉诚发家了,堵死了下一个李嘉诚的路子。
以李家为代表的香港四大家族,操纵港府政策,严控香港的土地供应,迄今香港的建设
用地面积不到10%,这就一方面造成了房价地价比天还高,另一方面也拉抬了人工成本
。畸高的营商成本,让大部分工农业企业关门大吉。至于零售、酒店等服务性行业,则
大多为四大家族所控制,乃至香港有“李家的城”的称谓。类似“自由行”等中央给香
港的经济蛋糕,好处基本被控制了零售、酒店等产业的财阀拿走,普通民众所获寥寥,
却承受了人潮拥挤、物价抬升的弊端。占人口80%的中产和底层民众活得太苦,自然就
把气撒在港府和中央政府身上。
克林顿1992年竞选总统时的口号:“笨蛋,是经济!”,就凭这句竞选口号,克林
顿打败了携伊拉克战争胜利之威的老布什。解...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6689
17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Re: 欧游散记6 - 奥赛行2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aixiaoke (流浪者的乡愁),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欧游散记6 - 奥赛行2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9 05:46:33 2014, 美东)
印象记(一)
————沙龙时代
巴黎奥赛现代艺术博物馆大规模装修,与旧金山德扬博物馆达成了协议,大批印象
画派的稀世珍宝运抵旧金山,分两部分展览。我有幸看了第一部分的“印象主义的诞生
”,完全被迷住了,用尽了会员特权,反复观看了四次,竟然每次都有新感受、新体验。
1 沙龙时代
印象画派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绘画流派。当时法国巴黎的画界主流由官
方“沙龙”垄断——沙龙是当时法兰西艺术学院的权威展览机构,被视作衡量画家才华
的唯一标准。一位画家的作品若不能入选沙龙展,其画作被售出的希望便微乎其微。在
沙龙中负责评判的一群艺术家被称作“学院派”,他们中包括唯美主义画家威廉·阿道
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让-利昂·杰罗姆(Jean-Léon Gér&#
244;m...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6689
18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人在旅途】橄榄树 (转载)
抱歉了,深夜一下转了这么多帖子来。关键是欧游记系列我还打算往下接着写,前后连
贯一下比较好。
要是打扰了版面节奏,很抱歉一下。我先给版面转点钱作为补偿。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aixiaoke (流浪者的乡愁),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人在旅途】橄榄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4 10:26:16 2014, 美东)
2013年五月,我终于在法国尼斯看到了橄榄树。
它们在尼斯东北角一片望海的小山坡上,马蒂斯博物馆前。那天有点小风,大大的
老太阳。我们从老城区湛蓝的地中海边一路开到新城,再慢慢爬坡。马蒂斯博物馆前那
一大片的橄榄树啊,卵形的细长叶子被风吹得沙沙响。
走了这么远来看橄榄树,我想起小时候常听的那首歌: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橄榄树是亚热带的植物,原产自地中海。在古希腊神话里,智慧女神雅典娜就是因
为橄榄树而获得雅典城邦保护神身份的。我出生长大的北方城市里没有橄榄树,更不产
橄榄。我不明白,一棵树,一棵远方的陌生的树,怎么就能让一个人魂牵梦系,... 阅读全帖
g***e
发帖数: 1168
19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Singlemind
《singlemind》是Nikolai Leskov故事集《The Enchanted Wonderer and Other
stories》中一篇。Leskov(下称小乐)何许人也?据说是十九世纪
下半叶甚至十月革命前俄国一位重要却常被忽视的小说家,又说其生平并不惊人--被左
右共嫌的遭遇,虽然不幸,却远不如同时人的冤屈来的精彩;为其不平叫屈者似乎发轫
于上世纪上半叶之西欧 (算上中部德语世界) ,包括Walter Benjamin (下称小本)。小
本在大俗作《Illuminations》中大谈小乐,令人印象深刻不下小乐晚辈的Kafka (下称
小卡) 与Baudelaire。小本本人经历稍似小乐,除了早夭外称不上精彩,而其早夭,除
了啼笑皆非我竟然寻不到更好形容,或者说啼笑皆非这感受本身就教我啼笑皆非。谈回
小本本人,死相如此,实在令他诸多昂昂论述打折,虽然如此,小本到底才短气高,品
味 (和推荐) 我是服气的,服气到到远超15美金,够我从马鬃上买来小乐这部故事集。
小乐据说自谓小说的意义在于教育世人,今人赞语却大相径庭,诸如『surreal,
gripping,violent... 阅读全帖
g***e
发帖数: 1168
20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Singlemind
《singlemind》是Nikolai Leskov故事集《The Enchanted Wonderer and Other
stories》中一篇。Leskov(下称小乐)何许人也?据说是十九世纪
下半叶甚至十月革命前俄国一位重要却常被忽视的小说家,又说其生平并不惊人--被左
右共嫌的遭遇,虽然不幸,却远不如同时人的冤屈来的精彩;为其不平叫屈者似乎发轫
于上世纪上半叶之西欧 (算上中部德语世界) ,包括Walter Benjamin (下称小本)。小
本在大俗作《Illuminations》中大谈小乐,令人印象深刻不下小乐晚辈的Kafka (下称
小卡) 与Baudelaire。小本本人经历稍似小乐,除了早夭外称不上精彩,而其早夭,除
了啼笑皆非我竟然寻不到更好形容,或者说啼笑皆非这感受本身就教我啼笑皆非。谈回
小本本人,死相如此,实在令他诸多昂昂论述打折,虽然如此,小本到底才短气高,品
味 (和推荐) 我是服气的,服气到到远超15美金,够我从马鬃上买来小乐这部故事集。
小乐据说自谓小说的意义在于教育世人,今人赞语却大相径庭,诸如『surreal,
gripping,violent...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说说国内的各种“托儿”:钱就是这样被骗走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 02:00:49 2011, 美东)
“托儿”大概是我国北京地区专指不法商贩“化妆同伙”的一个方言性名称,在江浙沪地区一般称之为“媒子”。半个多世纪以来,“托儿”这一特殊职业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发展迅猛异常,其职业内容也大幅度全方位外延扩张,其从业人员的年龄身份构成和从业方式手法也曰新月异令人眼花缭乱。
一些名声显赫的影视文体明星满脸真诚地向观众反复推荐他(她)自己也未必使用的化妆品、保健品、卫生用品、饮料、食品、服饰、通讯产品、电器;一些文化人一身正气地向民众传播着他(她)自己也未必遵从的道德诚信仁爱忠贞观念;一些医生学者科学家无比严肃地向消费者推介他(她)自己也绝难相信的新产品新技术如人体特异功能、纳米技术、基因产品及隆胸丰乳阴茎增长扩粗断骨增高健脑益智等仙术奇方;一些经济学家股坛高手魔法大师则为可怜的股民传经送宝指点迷津圈定他(她)自己也绝不会吃进的“黄...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22
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人们惯于以“动荡不安”来形容: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
”、党争、内战、列强瓜分、日寇入侵、山河破碎、民生凋敝……。近一、二十年以来
,历史文化的研究有了新的视角,对民国史的研究逐渐采取比较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
,通过史学界有识之士的努力,那个时代的真面目连同其积极的建树逐渐现出轮廓。其
中最重要的、对后人深有启发的,是在各个领域内的“文化人”或“知识人”所代表的
精神。
那个时代、那些人,其实离我们不远,有一些还与我们共同经历了20世纪下半叶的风雨
。但是其风骨、学养、识见似乎又离我们的时代很远,我们看到的是逝去的背影,面貌
已经模糊。近年来,经过一些有心人的钩沉探秘,以及某些同辈或后辈的回忆录,一些
被否定的人物得到公允的评价,被遗忘的名字逐渐浮出水面,被屏蔽或歪曲的史实得以
返真。现在,关于那一代文化名人的个案或集体的研究方兴未艾,应该说是在一片功利
和浮躁的风气中,学术文化出版界的一个亮点。
我手头这本《民国那些人》又另有特色。那是《中国青年报》“冰点”版2004-2006的
一个栏目的专稿,每周一篇,每篇写一人,约1600字左右,集结成书凡80人。他们率...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72
23
来自主题: Arts版 - 布鲁斯总论
布鲁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先后时期和不同风格:
原始布鲁斯:原始布鲁斯只是作为一个假定的过渡时期,用
以区别看待爵士乐与布鲁斯的不同起源,其实从根子上来说,两
者的初态是同一个东西。爵土乐在发端初期即表现出城市艺术的
特征,而布鲁斯则首先涌现于乡间一17至19世纪,北美洲的南
部是一望无际的广阔农野,这就是老黑人们念念不忘的深情的密
西西比河流域,三百年间,先后有近一百万黑奴开垦耕作于此。这
里既是美国黑人的发源地,也是美国黑人布鲁斯的发源地。大量
的、已经不可能留下名字的民间艺术家,发源出市鲁斯最早的源
流,这就是所谓的原始布鲁斯。这其中,既包括一些早期的著名
黑人民谣,也包括黑人以打击乐手法演奏的弹拨舞曲。原始布鲁
斯一度获得的最显著的发展是在密西西比、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
那的伐木区,那里周未夜小酒店的聚会,为黑人歌手和吉他演奏
家提供了演出和谋生的空间;再就是19世纪下半叶黑人游吟歌手
的演出。正是从这两个出处,分化出最早的黑人艺人——他们从
劳动中分离,专门以弹唱谋生,并且不同之间的艺人可以在一起
交流、合作、奏乐、厮混,这里面有很多原始布鲁斯的艺人,他
f*r
发帖数: 3968
24
来自主题: Arts版 - 再看肖邦
作者: talkshow
再看肖邦
今年是肖邦150周年,为了我的爱,我将此文献给他古远的
灵魂和现在热爱他的朋友!
一定意义上来将,肖邦的师承不多,但后继者大有人在,
他所开辟的这个天地,比起其他的浪漫主义音乐家,更是和
古典主义的世界相对立。
他的灵魂来源于费尔德,杜赛尔,胡迈尔,以及他所崇拜的
摸扎特,肖邦完全融化了他所热爱的,变成了完全独立的东西。
他的艺术特点是随想的,任意的,即使是最微小的细节,也是
如此美丽特殊,每个乐思,每个乐句,都有其芳香,或许没有
多少作者能象肖邦一样,很容易的能从他的作品里辨认出来作
者来,肖邦的音乐是在人的最隐秘的心弦上引起共醉,肖邦的
感情的幅度广阔的惊人,从轻淡的,幻想的愁,到热烈的光和
辛弃疾般的意气风发,可以说没有肖邦,十九世纪下半叶的音
乐是难于想象的。
肖邦的大多数作品是为钢琴写的,他的创作很少,多的是即兴表
演,新颖,坦率,却已使人如醉如痴。多情自古伤离别,热爱肖
邦很多的是自身的性格与感情很容易的从肖邦处获得共鸣,便更
接受他,
君曰肖邦与柳咏,李清照何如?
talkshow于张家港
19990513
c*****g
发帖数: 1856
25
来自主题: Arts版 - 名画鉴赏(转自画苑鉴赏)-14-
《拉奥孔》
埃尔.格列柯 1610-1614
油画  142X193厘米
埃尔.格列柯(El Greco1514-1614),西班牙著名画家生于希腊克里
特岛的伊拉克利翁,卒于托莱多。原名多米尼加.泰奥托科普利,由于出
生在希腊,后被称为格列柯,意为希腊人,早期受拜占庭画风的影响,后来到
了威尼斯,进入提香的画室,这使他从中世纪美术圈子走向一个新的时代.
后来他又到罗马,曾非常醉心于拉斐尔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还受到样式主
义的影响,在他的创作中常见的变形与激情,就与样式主义艺术有一定的联
系,1557年画家来到了西班牙,然而满腔热情的格列柯并未受到重视而大失
所望,之后则去托莱多,那是一个没落贵族聚居的地方,画家在这里找到知
音并在此度过终生。格列柯是一天才而又非常复杂的人物,他的作品象一
块多棱镜,曲折地反映了西班牙16世纪下半叶动荡的社会和没落的旧贵正
走向崩溃而叹息,一方面为自己的苦闷、矛盾和没有出路发出来自肺腑的
挣扎。由于格列柯远离生活和斗争,就必然导致他的艺术日益走上唯心主
义甚至神秘主义的道路,因无法摆脱命运的摆布而暗自神伤。
j******n
发帖数: 21641
26
·云 易·
(在正文之后,我给文章中出现的几个重要词汇按自己的理解作出了定义。不一定都全
面,但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个理解正文的参考,因为文章的所有分析和结论都是建立在这
几个基本的概念之明确的基础之上。)
西方现代艺术史(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的上半叶)是一个对传统的不断否定和不断创新
的历程。这个“否定”和“创新”的精神体现在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在
所有的艺术领域中,这些“突破”和“创新”在绘画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本文就现代绘
画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两个画家:莫奈和杜尚,来简单分析一下现代艺术中的对传统冲击
最大的两个概念:“主观性”与“思想性”的内涵。
1。从“印象”开始的叛逆
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现代艺术活动中,各种艺术流派纷纷兴起,印
象派,后印象派,立体派,表现主义,最后到抽象派,等等,可谓百家争鸣,各显风姿
。然而,虽然流派繁多,主张各一,万变不离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传统艺术的
背离。这个背离主要是体现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首先,从形式上看,现代艺术是对写实传统的反叛:从“客观”- 表现自然真实 - 走
向“主观”- 表现自我感受。也就是说,在...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2019
27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转载] 七、泛伊斯兰运动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rldNew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DuduWolf (渡渡豺--保护藏羚羊), 信区: WorldNews
标 题: 七、泛伊斯兰运动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hu May 30 09:59:39 2002), 转信
七、泛伊斯兰运动
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力图打破民族、语言、地域的限制,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种基于共同信仰之上的团结意识和手足之情,即后人所说的“天下穆斯林皆为兄弟”。在其后的发
展中,泛伊斯兰团结意识成为伊斯兰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影响极为广泛。近代以来,随着外强的入侵
,泛伊斯兰主义兴起,成为穆斯林各族人民反对外强侵犯、捍卫信仰自由、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思想
武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穆斯林世界兴起范围广泛的泛伊斯兰运动。
l*****y
发帖数: 9433
28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中国近代的各色大教案
前面一段
Missionary Cases
19世纪下半叶,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纵容和包庇在中国各地的一
些传教士强买土地、包揽诉讼、欺压人民,从而引起中国人民反抗而酿成的案件。
起因 19世纪30年代,面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清王朝继续实行闭关政策,严禁
外国人在中国传教。法国天主教会不顾禁令,派遣传教士潜入内地;英美各教会也纷纷
组织海外布道会,派遣传教士到广州、澳门活动,并在马六甲、新加坡、巴达维亚(今
雅加达)等地建立对中国大陆传教的基地。早期传教士裨治文、郭士立、伯驾、加略利
等都曾参与侵华活动。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曾称西方列强的进展,“首先派出传教士,
然后是商人,最后是殖民地总督。”传教活动为帝国主义侵略所利用,终于酿成教案的
不断发生,主要是因为:
①传教士以不平等条约为依据,炮舰为后盾,进入内地,无视中国法律而任意行事。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给英国五口通商权利,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
条约》准许传教士在五口建堂传教,1858年《天津条约》又准许传教士深入内地。1860
年中法《北京条约》签订时,担任翻译的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士艾
m****r
发帖数: 1904
2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一个谬误导致另一个谬误(zz)
使徒保罗对生活在公元1世纪下半叶的基督徒说:“你们要当心”。他要提醒他们什么
呢?保罗继续说:“免得有人根据人的传统……用哲学和空虚骗人的话把你们掳去。”
(歌罗西书2:8)
尽管保罗已经作出警告,但到了公元2世纪中叶,有些基督徒却开始以古代哲学家的观
点来解释基督教信仰。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们想得到罗马帝国的知识分子接纳,从
而吸引更多人归信基督教。
殉道者查斯丁(游斯丁、儒斯定)这个著名的早期基督徒也采用了上述的做法。查斯丁
相信耶稣来到地上之前很久,上帝的这位代言者就已经向希腊的哲学家们显现。查斯丁
和其他有类似主张的宗教导师都认为,哲学和神话能够使基督教成为一个真正适合全人
类的宗教。
被查斯丁等人改变了的“基督教”成功吸引了很多人归信。然而,人们一旦采纳了一个
谬误的信仰,其他谬误信仰也就相继出现,结果产生了许多今天被视为“基督教”教义
的道理。以下我们会看看圣经和其他著作分别怎么说,这样,我们就能清楚看出这些道
理是真是假。
谬误信仰(一): 人有一个不死的灵魂
http://www.jw.org/zh-hans/%E5%87%BA%E7%89%88%E7%89%A9/%... 阅读全帖
o**a
发帖数: 2
3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接近世纪初--------王安忆
接近世纪初
王安忆
如我这样出生于五十年代的人,世纪末正是悲观主义生长的中年,情绪难免是
低沉的,所以要以“接近世纪初”作题目,是为了激励自己,好去看见结束之后的
开始,破坏之后的建设。
然而,目下是悲观的,不幸的感受总是更加尖锐,甚至盖住了希望。并且,悲
观的理由也都准备充分了。这是一个痛苦的认识阶段,有些像瓜熟蒂落的秋收季节,
摘下来的果实死亡了,枝叶藤蔓作了来年的肥料,留下荒凉的即将冬眠的土地。
世纪末就在这时节来临了。
于是,便看见了最为破碎的表情。这真是一个不幸的遭遇,不仅不能互添光色,
还互减了期望。
一切都是明了的,理解的,却无法释然,唯一的出路就是陈述理由。当所有的
理由都陈述完毕,相反的理由或许能够绝处逢生,现在却是未可知的。这就像掘地,
穿过熟土,再穿过生土,底下是什么在等着我们呢?一个巨大的悬念,说悬念是太
轻松了。
就像方才说的瓜熟蒂落,所有的理由都基于此。在这世纪的下半叶里,一些事
物飞快地成熟着,从开始走向终局。还有一些事物在经历了漫长的道路之后,却在
这下半叶里突然加快了节奏,进
s******x
发帖数: 15232
3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四海拾贝】人生旅途,旅途人生
人生旅途,旅途人生
小时候,上的是住读的学校。每周回家,都是坐火车。我经常喜欢一个人站在最后一节
车厢的末尾,看着铁轨从自己的脚下延伸出去,一会分出一个岔,一转眼就越来越远了
;一会又有另外一条轨道并过来;有的时候两条铁路平行地一起前进.....那时候的感
觉,好象人生就象旅途一样,有好多岔路,选择了一条路,就不能走另一个方向了。不
同的人的人生轨迹,有时候会交叉,有时候会平行,也有时候会本来同路的变得渐行渐
远。
长大以后,发现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觉。许多人都说,旅途是人生的缩影;也有人
说,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和他/她一起去旅行。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地方,许多原来被
掩盖的地方都会显现出来:有的人计划慎密,有的人随遇而安,有的人畏手畏脚,有的
人粗枝大叶。从这些角度来看,的确,旅途就象是人生的一个缩影。
但是我今天想为大家介绍的,是这么一群人。对他们来说,旅途几乎就是人生。
当民用航空业在上世纪下半叶开始发达起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公司把自己的业务拓展
到了更远的地方,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离家更远的地方工作。每周一的一大早,各大
机场里就挤满了穿着整齐的business travele
d***3
发帖数: 75
3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化的本质-第三存在》
《文化的本质━━第三存在》简述
本文的写作冲动源于人类对其自身进步的惊惧。十九世纪以来,一些很是不
错的人类精英先后开始叩问各学科已经成就的结论,从而引起普遍的恐慌:物质
消失了,确定性丧失了,上帝死了,人死了!“世界末日”快到了、要“热
寂”了,快要完了、没了……尤其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后,核武器、计算机(主要
是机器人)、生物工程(主要是克隆)和纳米技术的发展,无不令人触目惊心;
科幻小说与影视的泛滥,更使人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忧郁。作者不免发出疑
问:“这人类到底怎么啦?”这是人类濒临灭亡前的回光返照?还是人类在巨大
进步面前的惊慌失措?作者发现,每当文明嬗变、社会以超常速度发展的时候,
人类都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作者以为,这是由于科学的昌明与哲学的贫困所造成
的。
哲学,作为一种人类追求智慧的科学,常常被人误解,也常常被人利用。人
们亦常常因为贴近的利益而忘乎所以,这也可以认为是自然科学突飞猛进而人文
科学相对滞后的原因。可是,没有人文科学的长足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也常常
会变成骚扰人类安宁、影响人类幸福的力量。若如是,很难有理由阻止人们提
出:我们为什么要这些自然科学...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33
来自主题: OperaHouse版 - 视频:大牛谈美声(bel canto)唱法
这段视频挺珍贵的,集中了不少二十世纪下半叶歌剧界的大牛,帕瓦罗蒂,萨瑟兰和她
的著名指挥家老公波宁吉,以及霍恩来谈美声(belcanto)唱法的一些东西。
How to sing bel canto: Part I
v********e
发帖数: 1985
34
古佛寺就在南河边的早市边上,商成他们从老王家果子店的后门出来,抬头就能看见寺
院里的七宝塔。
陶启和狄栩陪着商成,在小小的古佛寺里兜了一圈,很快就来到佛塔前。
这座七层木塔大概是燕州城里最古老的建筑了,民间向来就有“先有七宝塔后有燕州城
”的说法。根据当地的传说,当年汉武帝伐匈奴,大军出征前夜,天上突现七宝琉璃光
,耀耀然煌煌然彻夜不息,然后三军振奋,北出燕山三万里,斩匈奴王于北海之滨,从
此燕山再不受匈奴人的苦。大军全胜回来之后,带兵的将领禀明朝廷,就在军营原址上
修起这座七宝塔,此后香火不断绵延至今。
这个传说显然不可靠。佛塔怎么可能是西汉武帝年间修的?商成虽然没真当过和尚,可
他也知道,佛教传入中原是公元一世纪下半叶东汉时期的事情。不过他能理解编撰这个
传说故事的人的心情,燕山是汉民族活动范围的边缘,历来就是汉人和草原民族争夺的
焦点地带,对于这片土地上的深重边患,历代的朝廷都拿不出妥善的办法根治,所以人
们只好把自己美好愿望都寄托到虚无飘渺的神仙身上……
当商成提出他对古塔建造年代的疑问之后,陶启笑着为提督大人解惑:“修塔的不是汉
武帝,是魏武帝。这座塔在地方志上有记载,是建安
d*********2
发帖数: 48111
35
19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发展也够快的.
1850年还是木帆船的. 美国内战的时候第一次出现ironclad. 没10几年就都是铁甲巡洋
舰了.
wh
发帖数: 141625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liucarl (盛笑笑),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zt:一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0 10:32:39 2014, 美东)
一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
发表日期:2008年1月17日 出处:纪念诗人穆旦逝世三十周年专题 作者:谢冕
已经有1573位读者读过此文
每一个诗的季节里都有它的时尚和流俗,做一个既能传达那时代的脉搏,而又能卓然
自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诗人是困难的。惯性力图裹胁所有的诗人用一种方式和共同的
姿态发言,这对天才便意味着伤害;而天才一旦试图反抗那秩序,悲剧几乎毫无例外地
便要产生。

本世纪中叶是中国新诗形势严峻的时代。绵延不断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催使诗歌为契合
现实需要而忽略甚而放逐抒情。民族的和群体的利益使个性变得微不足道。诗人的独特
性追求与大时代的一致性召唤不由自主地构成了不可调和的反差,在这样的氛围里诗人
的坚持可能意味着苦难。

对于此一时期从事创作的诗人,他们始终面对...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435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offside 的信箱 】
【 原文由 offside 所发表 】
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
E. 薛定谔 著
这是一位物理学家(很大程度上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对生物学的思考。如作者所言,
这样的综合是有风险的,但在学科越来越专门化的今天,必须要有人冒着风险,来把已知
的知识综合成为一个统一体。事实上,薛定谔深远的洞见与天才的预测,曾促使许多富有
创造力的头脑被遗传机制和生命本质的奥秘所吸引,从而投身其中,J.沃森和F.克里克对
生物学研究最初的兴趣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这本小册子。作为物理学家薛定谔,是二十世
下半叶这场轰轰烈烈、充满浪漫色彩的分子生物学革命的先驱。
阅读: http://www.oursci.org/lib/whatislife/index.htm
下载全书: http://www.oursci.org/lib/whatislife/whatislife.chm
生命是什么?
——活细胞的物理学观
E.薛定谔
序 言
第一章 古典物理学家对这个主题的探讨
1. 研究的一般性质和目的
2. 统计物理学 结构上的根本差别
3. 朴素物理学家对这个
c**c
发帖数: 2593
38
Jules Verne跟H.G. Wells并称科幻之父,鲁迅1903年就翻译过
他的小说(当然,是从日文译本转译成中文的)。作为硬科幻鼻
祖,科幻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Jules Verne有个约定俗成的
中文译名并不奇怪吧,呵呵。加上中国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很多年
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不能大规模引进西方当代科幻作家作品,
只能重译重印从前那些技术派科幻,尤其是凡尔纳的作品,所以
凡尔纳这个名字,在30岁以上的中国科幻读者心目中已经留下根
深蒂固的印象了。
关于人名、地名的翻译,从前没有统一标准的时候确实比较乱,
如果一个名字没有大家公认的约定俗成的译法,那就可能这个译
者译成了张三,那个译者译成李四,读者也许根本不知道说的是
同一个人。不过现在中国现在有个比较通行的译音标准:
http://zh.wikipedia.org/wiki/Template:%E8%8B%B1%E8%AA%9E%E8%AD%AF%E9%9F%B3%E8%A1%A8
强调按每个音节的发音,每种发音对应一个特定的汉字。所以一
个以前没见过的名字拿过来,不同的译者只要把能把这个名字发
成一样的音,就基本能保证译成同
c****t
发帖数: 19049
39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三体 1
4.三十八年后

汪淼觉得,来找他的这四个人是一个奇怪的组合:两名警察和两名军人,如果那两个军
人是武警
还算正常,但这是两名陆军军官。
汪淼第一眼就对来找他的警察没有好感。其实那名穿警服的年轻人还行,举止很有礼貌
,但那位
便衣就让人讨厌了。这人长得五大三粗,一脸横肉,穿着件脏兮兮的皮夹克,浑身烟味
,说话粗
声大嗓,是最令汪淼反感的那类人。
“汪淼?”那人问,直呼其名令汪淼很不舒服,况且那人同时还在点烟,头都不抬一下
。不等汪淼
回答,他就向旁边那位年轻人示意了一下,后者向汪淼出示了警官证,他点完烟后就直
接向屋里
闯。
“请不要在我家里抽烟。”汪淼拦住了他。
“哦,对不起,汪教授。这是我们史强队长。”年轻警官微笑着说,同时对姓史的使了
个眼色。
“成,那就在楼道里说吧。”史强说着,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手中的烟几乎燃下去一半
,之后竟
不见吐出烟来。“你问。”他又向年轻警官偏了一下头。
“汪教授,我们是想了解一下,最近你与‘科学边界’学会的成员有过接触,是吧?”
“‘科学边界’是一个在国际学术界很有影响的学术组织,成员都是著名学者。这样一
个合法的
学术组织,...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40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合集] 三体 1
☆─────────────────────────────────────☆
casact (尝尝也) 于 (Fri Jul 22 20:55:29 2011, 美东) 提到:
刘慈欣


《三体》终于能与科幻朋友们见面了,用连载的方式事先谁都没有想到,也是无奈之举
。之前就
题材问题与编辑们仔细商讨过,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但没想到今年是文革三十周年这事
儿,单行
本一时出不了,也只能这样了。
其实这本书不是文革题材的,文革内容在其中只占不到十分之一,但却是一个漂荡在故
事中挥之
不去的精神幽灵。
本书虽不是《球状闪电》的续集,但可以看做那个故事所发生的世界在其后的延续,那
个物理学
家在故事中出现但已不重要,其他的人则永远消失了,林云真的死了,虽然我有时在想
,如果她
活下来,最后是不是这个主人公的样子?
这是一个暂名为《地球往事》的系列的第一部,可以看做一个更长的故事的开始。
这是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也是一个生存与死亡的故事,有时候,比起生存还是死亡来
,忠诚与
背叛可能更是一个问题。
疯狂与偏执,最终将在人类文明的内部异化出怎样的力量?冷酷的星空将... 阅读全帖
k*****a
发帖数: 7110
41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新春时节,帝囘国宗囘教领囘袖们齐聚京囘城,除了参加枢密院会囘议,几位活囘
佛、阿訇同时也在紫禁城为皇室举行了盛大的祈福仪式。
如果没有中英冲囘突的危囘机,去年帝囘国可谓喜讯不断,到今年春节,兰州至迪
化的铁路正式通车,不仅仅如此,三年囘前开始建设的迪化到天湖城铁路在去年年底通
车。
天湖城在巴尔喀什湖东,阿亚古兹河畔,是出阿拉山口西北几百里处最新兴起的一
座移民城市。
如果叶昭估计没错,该移民城市应该在后世哈萨克斯坦的阿克斗卡市附近,因为在
天湖城左近,发现了巨大的铜矿,只是因为矿石含铜量很低,以现在的技术条件无法开
采,但这座中亚最大的铜矿,毫无疑问置于了帝囘国统囘治之下,在这个年代,一旦通
了铁路,代囘表着中囘央政囘府对该地拥有了绝对的控囘制权。
出阿拉山口通往中亚的干线,被叶昭提前一百年做到,当然,后世来说,主要还是
中亚国囘家愿不愿意与你的铁路网相连,而不是技术因素。
而天湖城在帝囘国西域北疆,与俄罗斯人控囘制的东哈萨克地区毗邻,距离帝囘国
西北边疆重镇突厥斯坦尚有两千多里,而且短时间内,帝囘国也没有修筑通往突厥斯坦
铁路的计划,但不管怎么说,天湖城铁路干线的通车,对帝囘国在西...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759
42
寻找内心的耶路撒冷
——纪念索洛维约夫逝世一百周年
马寅卯
  1900年7月31日,年仅47岁的索洛维
约夫在做完对犹太民族的祈祷
后溘然长逝。这位“为人的道德、为个体
和社会的最高理想而进行了
无私和全方位斗争”的“俄罗斯宗教哲学
之父”留给俄罗斯的文化遗
产是无法用他短暂的生命来度量的。
  作为一个哲学家、诗人、神秘主义者
,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的索
洛维约夫的一生并不轰轰烈烈。他所处的
那个时代是相对寂寞的,既
没有上半个世纪斯拉夫主义和西方派的通
宵达旦的争论,也没有20世
纪初思想家和诗人的群星璀璨。这是个“
积极的活动和灿烂光明的希
望一点也
h***u
发帖数: 26
43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日本从何时觉得比中国文明?
陆奥宗光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政府外务大臣,《蹇蹇录》是他在1895年甲午战后写
的回忆录,书中所述涉及从朝鲜东学党起义到三国干涉还辽期间的日本外交史,披露了
大量日本高层在甲午战争中的外交决策内幕。虽然陆奥宗光撰写此书的出发点是炫耀自
己的事功,其中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不乏粉饰之辞,但作为事件的亲历者,这本书也保存
了甲午战争前后东亚及欧美各国的外交活动资料。
日本从何时觉得比中国文明?
近期,上海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蹇蹇录》,澎湃新闻采访了本书译者、复旦大
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静波,请他谈谈甲午战争前后的日本东亚观。
近代以前,在传统中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下,日本如何看待中国、朝鲜,以及其自身在
东亚的地位?其实,大约在17世纪初开始,以传统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华夷秩
序就逐渐呈现出瓦解的趋势。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西方人开启的大航海时代,改变了既有
的世界格局,也逐渐改变了日本人的世界观。
16世纪中叶以后,西洋人依循大航海时代开拓的海路,陆续将势力伸展到东方,带
来了那一时代欧洲的知识和宗教,尤其是地理发现的新知识(比如利玛窦绘制的《坤舆
万国全图》),开拓了日本人认识外部世界的视... 阅读全帖
j*****6
发帖数: 1059
4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圣经》与日常生活
里程 圣经的权威
《圣经》与每一个人,不论他们的信仰背景如何,都是密切相关的。
现在世界公用的历法是“公元”。“公元前”用“B. C.”或“BC”(“Before C
hrist”的缩写)表示,意为“基督降生以前”;“公元后”用“A. D.”(拉丁文Anno
Domini的缩写)表示,意为“主的年”或“主降生之年”。这是中古世纪的修士迪奥尼
修(Dionysius Exiguus)对人类历史所作的“基督前”和“基督后”的划分。虽然它的
计算有些误差(现在知道,基督降生於公元前几年),但全世界仍通行以基督降生之年
为公元元年的历法。
现今世界各国都以七天为一周。为什么以七天为一周?根源也在《圣经》。《创
世记》第一章记载,神六天内造天地万物,第七天安息了,神命令人类把第七日定为圣
安息日;新约《圣经》记载,由于主耶稣基督在星期日(七日的的第一日)复活,所以
初期教会的基督徒把守安息日(星期六,一周的第七日)变为守主日(星期日,七日的
第一日)(徒20:7;林前16:2;启1:10),以纪念主耶稣的复活。几个世纪后,君士
坦丁大帝下令全罗马帝国遵守这个规定,袭用至今...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4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佛教
第二章 伊斯兰教
第三章 基督教
第四章 谈谈宗教
诗 歌 释放释放
惟独耶稣
前 言
神的存在我们已简单地说过了,但也许有人说:“天地间确是有一位主宰。创造了万
物,也创造了人。不过,哪一位才是真神呢?你说耶稣是神,他说如来佛是神,各说不
一,到底哪一位才是真的呢?”当然,我们说我们所信的是真神,其余的都是假神。正
如他们说我们所信的是假的一样。为此,我们就得看看各宗教所说的是怎样的,我们现
在不准备详细讨论,我们只作个简单扼要的介绍,好使我们能以分辨真假。不过,我们
不能乱说,他们是怎样,我们就说他们怎样。我们对神既要忠诚,我们也要如实地介绍
他们所信的,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世界的各宗教多得很,我们用不着一一细说,我只提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世界性的宗教
来说。
第一章 佛教
佛教是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原来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他的生死
,传说不一,大抵说他生于主前557年,死于主前477年者较为普遍,近来有人说他约是
在主前563-483年。他的父亲净饭王是尼泊尔和印度边境上释迦族一个...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4298
4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我听过一个反对进化论的讲座.
谁的大骗局?
--评钱锟《生物学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原教旨基督教杂志《海外校园》在今年四月份第四十期刊登了一篇钱锟博士
撰写的攻击进化论的宣传文章《生物学历史上最大的骗局》,为了强调其权威性,文后
介绍说:
“本文作者现居旧金山,为著名美籍华裔生物学教授,曾任旧金山大学生物
系主任多年,现为该系教授。”
一位“著名生物学教授”居然会否定生物学的核心理论,大概会让一些不明
真相的读者感到困惑,以为生物学界对进化论的正确性还有争议,因此我有必要
先澄清一下:钱锟虽然是“生物学教授”,他的专业事实上并不是生物学,而是
环境毒物学。旧金山大学是一所三流的大学(不要跟一流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搞混了),这种大学基本上不做科学研究,而且它还是一所天主教耶稣会的
教会学校。钱锟(P.K. Chien)从1970年读研究生到现在30年间,总共只在我从
未听说过的刊物上发表过九篇毒物学论文。很显然,其“著名”,并非是学术上
的。那么他又著名在哪里呢?就著名在挂着“生物学教授”的招牌攻击进化论。
现在他也频频到中国活动宣传神创论。比如几年前中国召开一次关于云南澄江化
石群的学术讨论会,...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6898
47
首先想问下,这个东西是否能代表天主教的官方观点,感觉这个很震撼,说了我不敢说
的话。
http://www.chinacath.org/book/html/131/7714.html
引用如下:
圣经的无误性
shèngjīng dė wúwùxìng
SCRIPTURE, INERRANCY OF
参阅: 571圣经 575圣经灵感 572圣经正典 472启示 414教会不可错误性 573圣经批判学
(一)概念说明:
无误性inerrancy和不可错误性infallibility有时混合着用,好像可以互替。但严格说
来,无误性是指圣经中的天主启示的特色,不可错误性却是指教会训导权的特色;严格
而论,这二种特色互相有关系,但却属于不同层面。
本文专讲圣经的无误性。按照一般的了解,说圣经没有错误,是因为圣经是天主的话。
天主不能自骗,也不能骗人,因此祂藉圣神在圣经中所说的话不能有错,也不能说谎。
由十九世纪末教宗所公布的通谕均如此了解圣经的无误性,如《上智的天主》(《圣经
文献选集》,Enchiridion Biblicum简称EB, 124,125号);《施慰之神》(EB 4...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6898
48
首先想问下,这个东西是否能代表天主教的官方观点,感觉这个很震撼,说了我不敢说
的话。
http://www.chinacath.org/book/html/131/7714.html
引用如下:
圣经的无误性
shèngjīng dė wúwùxìng
SCRIPTURE, INERRANCY OF
参阅: 571圣经 575圣经灵感 572圣经正典 472启示 414教会不可错误性 573圣经批判学
(一)概念说明:
无误性inerrancy和不可错误性infallibility有时混合着用,好像可以互替。但严格说
来,无误性是指圣经中的天主启示的特色,不可错误性却是指教会训导权的特色;严格
而论,这二种特色互相有关系,但却属于不同层面。
本文专讲圣经的无误性。按照一般的了解,说圣经没有错误,是因为圣经是天主的话。
天主不能自骗,也不能骗人,因此祂藉圣神在圣经中所说的话不能有错,也不能说谎。
由十九世纪末教宗所公布的通谕均如此了解圣经的无误性,如《上智的天主》(《圣经
文献选集》,Enchiridion Biblicum简称EB, 124,125号);《施慰之神》(EB 4...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49
第五章 现代科学与基督教信仰
现代科学与信仰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也是涵盖深广的课题。但就科学与信仰的关系
而言,大体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与信仰绝对对立、排斥,水火不容
;第二种观点认为信仰可以存在于科学还无法企及的地方;第三种观点是基督徒的观点
,认为基督教信仰既超越科学,又不与科学相悖。此外,有人以为科学与信仰完全互不
相干,离开实验室时把科学留在那里。从教堂出来后,信仰也随之留在教堂里。这种现
象确实存在。但严格地说,此种信仰并非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必完全贯穿于人的整
个思维和行动过程。我将不对此种观点多费篇幅。作为一个崇尚科学的知识分子,我原
在科学与信仰方面有过长期的挣扎。本章拟就对这三种观点,在我曾困惑和思考过的一
些层面上,作些剖析和论述。
一、科学与信仰水火不容吗?
不少人认为,科学是基于事实的,是客观、真实、可靠的,而信仰则是出自心念,
是主观臆测和不可靠的。因此,追求科学者必须扬弃虚无飘渺的信仰,虔诚信上帝的人
则无法搞科学。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两者尖锐对立,不能兼蓄包容。持这种观点的人有
两条强有力的依据。第一是中世纪的教会对天文学家哥...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791
50
谁的大骗局?
--评钱锟《生物学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evolution/Haeckel.tx
2000.5.4
原教旨基督教杂志《海外校园》在今年四月份第四十期刊登了一篇钱锟博士
撰写的攻击进化论的宣传文章《生物学历史上最大的骗局》,为了强调其权威性,
文后介绍说:
“本文作者现居旧金山,为著名美籍华裔生物学教授,曾任旧金山大学生物
系主任多年,现为该系教授。”
一位“著名生物学教授”居然会否定生物学的核心理论,大概会让一些不明
真相的读者感到困惑,以为生物学界对进化论的正确性还有争议,因此我有必要
先澄清一下:钱锟虽然是“生物学教授”,他的专业事实上并不是生物学,而是
环境毒物学。旧金山大学是一所三流的大学(不要跟一流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搞混了),这种大学基本上不做科学研究,而且它还是一所天主教耶稣会的
教会学校。钱锟(P.K. Chien)从1970年读研究生到现在30年间,总共只在我从
未听说过的刊物上发表过九篇毒物学论...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