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东柏林
首页 上页 1 2 3 (共3页)
z*********1
发帖数: 520
1
看到了斑竹的置顶声明,但似乎这里最近还有不少有关法轮功的文章,所以冒昧一贴,
在此仅请斑竹谅解,这帖意在劝善救人,谢谢
更多真相, 请到真相之光俱乐部
http://www.mitbbs.com/club_bbsdoc2/everybodydeservestruth_0.htm
http://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4/3/23/干扰柏林神韵-中共/a>
【字号】大 中 小
【明慧网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明慧记者德祥德国柏林报道)“什么?!您说的
是在中国吧?真的在柏林?他们居然要在柏林干扰神韵演出,太令人气愤了!”
从二零一四年三月十八日开始,在德国柏林陆续十几处地方都有法轮功学员在拉横幅和
分发资料,曝光中共妄图干扰神韵演出的丑行。看到横幅拿到资料的德国民众,很多都
发出了以上的惊呼,人们几乎不敢相信他们听到和看到的事情,很多人表示要到剧院看
演出,以声援神韵艺术团。
德国法轮功学员在街头揭露中共对神韵的干扰
德国法轮功学员在街头揭露中共对神韵的干扰
德国民众声援神韵艺术团
Deme先生拿到报纸后,表示要先回去看看。之后,他又转回来对法轮功...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镜清:从审判东德共产党头目到起诉江泽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15 20:34:09 2015, 美东)
苏联共产党借二战之机,占领了德国的东部地区,把德国分裂成东德和西德。东德是共
产党社会。西德是民主自由社会。苏联共产党在德国的首都柏林筑起一面墙,阻挡东德
人为远离共产暴政而逃奔西德,那堵墙就是柏林墙。
柏林墙倒塌后,东德社会主义统一党(即“共产党),被清算。
东德社会主义统一党(即“共产党)头目昂纳克(人名)在柏林墙崩塌之后,一度赖在
苏联不走,但不被戈尔巴乔夫收留,他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德国。一到德国,他就被德国
人民关进了监狱,不久就得了晚期癌症,半年后就死于癌症的折磨,遭到了应有的报应。
昂纳克死后,德国人民继续追查和法办东德社会主义统一党(即“共产党)罪行。
昂纳克的接班人、东德最后一任(共产党)党中央总书记克伦茨(人名),被柏林法庭
公审。与他一起受审的还有另外两名(共产党)政治局成员。
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五...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3
作者:里根 翻译:北明
2011-06-09 17:52:51
我们在这里纪念那历史性的一天--盟军联合作战,为自由而收复这片大陆的日子。
在四年之久的时间里,众多欧洲人生活在恐怖阴影之中,自由国家陷落,犹太人在集中
营哭泣,数百万人为自由而哭喊。欧洲被奴役,世界为营救行动而祈祷。在这里,诺曼
底,营救行动开始。为了这项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事业,联军从这里开始奋起反
抗暴政。
我们此刻站在这法国北方海岸人迹罕至、风霜尽吹之点,空气清新。但四十年前的此刻
,这里硝烟弥漫,呼声鼎沸,枪林弹雨,炮声隆隆。黎明,1944年6月6日那个黎明,两
百二十五名突击队员跳下英国登陆艇,冲向这些悬崖峭壁的底端。
这次登陆任务中,他们的使命艰巨备至:攀上这些陡峭荒芜的悬崖,解除敌人的武装。
盟军获悉这里装备了高效杀伤武器,将用于这个滩头,阻止盟军登陆。
突击队员们仰面看到敌军士兵就在悬崖边,用机枪向他们扫射并投掷手榴弹。美国突击
队员开始攀援。他们把绳索投往头顶的悬崖,借此引体向上。一个突击队员倒下,另一
个接续上去;一根绳索打断,抓住另一根绳索继续攀援。他们边攀登、边驻足还击。不
久,他们一个... 阅读全帖
h******k
发帖数: 15372
4
闭关锁国是禁止自己的国民出国,无论大明大清朝鲜还是东柏林。驱逐非法移民是任何
一个“正常”法制国家的必然行为,美国并没有限制自己的公民出国,实际上那些声称
要离开美国移民到新西兰加拿大的人是被鼓励赶紧走的,我们甚至愿意捐款给他们买单
程机票,快走,不走是小狗!

发帖数: 1
5
一、这种 “你那时候为何不说话” 的指责很可笑,可是许多人,包括职业记者都在用。
二、鞠躬,如果是个真正意义上的鞠躬,不妥,可议。如果只是欠身为礼,那就无所谓
。替美国道歉,看是什么事情?如果他说 “对不起,我们来晚了,美国应该早点来解
放你们(东柏林)”,那就无所谓。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川普的毒辣之处
看了川普的一系列的作法,你不得不不得不佩服商人的毒辣,川普的每一步都算得很精
准。尤其是关于耶路撒冷的问题。
第一,说耶路撒冷是两个国家共同首都,其实在历史上这不是这一次了,当初把德国首
都分成东柏林和西柏林,朝鲜半岛分为朝鲜和韩国。都是一样的思路,这也不是相处着
,记得在那一年国会就通过了立耶路撒冷为首都的法案。只不过这的两个国家不是家丑
国恨的问题。划分而治也未尝不是一种办法。
第二,川普想要的就是这种外部乱乱的局面,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旅行禁令”和“修墙
计划”真的实行到位。
能做上这个位置的人都不是傻子,知道什么才是最有力的。不然的话早就去见上帝了。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东德裸体狂热
德意志狂热:我裸,故我在
七月份飞柏林需要带几件衣服?
德国人给出的答案是0。
是的,除了古典乐和啤酒之外,素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还有一个戒不掉的爱好:裸着—
—夏天一到,柏林的公园和波罗的海的沙滩就会摇身一变,成为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
男女老幼恶作剧般地横陈在公园的草坪上,迎接着外人若有所期的目光;不着寸缕的泳
客随处可见,等待海风过来演奏他们。
——用柏林退休老人Urs Wagner的话来说,“那是一种强烈的自在感,每个人都应该体
验一下。”
2016年7月10日,距离柏林市中心30分钟车程的一片裸体专区。
“狗看起来很舒服,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你能在最不可能的地方碰到裸体的人。”Weinreich 开玩笑说。他是德国裸体主义
联盟的副主席。手下管理着160个裸体俱乐部、6万名会员。
除此之外,约有1200万德国人每年至少去一次天体海滩——这个数字相当于德国人口的
1/7,堪称世界之最。
如何在人群中一眼认出德国人。
对于那些没有裸体文化土壤的民族而言,宽衣解带往往意味着干柴烈火,但在德国,
两个(或以上)光秃秃的人可以做的事却多得是。
公园散步、桑拿野餐只能算是旧闻... 阅读全帖
g***3
发帖数: 471
8
我也一直认为,每个女人会由各自经历,原生家庭的影响的不同,对自己的成人生活构
图产生多样形,
并不是每个女人都想当妈妈的,我一直尊重没有孩子的女人,
我刚刚有关多生孩子那段,由于老大回家,我去张罗,就没继续写,,
我觉得,女人在生孩子前,理想的状态是,如果能经历过一些年的就职,生存,发展,
自己养活,养好自己,累积一些必须的社会生存技巧,对自己充分理解了,再去组织家
庭,生孕孩子,会对以后的家庭生活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点。
孩子也不是一个接一个生,先生一个,看看,自己搞不搞得定,孩子好吗,自己好吗,
家庭那位好吗,,如何大家都满意,那么再继续,,生活前,很少人,能够预测以后的
变化,,
屠呦呦那代,是非常特殊的教育背景下出现的,
我在参观东柏林以前德意志人民共和国博物馆时,看到了那时的劳动妇女,养育的孩子
,工业化的托儿所的出现,令人记忆最深的,就是那十几个几个月大的宝宝,一连串坐
在便池上,等着保育院来擦屁股的照片,,我想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个宝宝,我的母亲
,也是为了工作,我3个月,就被送到工厂托儿所去了,,
安娜弗洛伊德,当时,在维也纳开的第一个托儿所,原意是为了帮助那些穷苦的妇女,
... 阅读全帖
n*******9
发帖数: 234
9
呵呵,有什么可以的,如果真出自哈佛等几所牛校的,那或许可以为母校自豪一下,要
是不是,何来自毫之说,你高估长春藤的名气了,里面的许多大学,国人并不了解,更
何况,国内对于美国的了解程度,本来就和英语文化,和80年代开始的留学潮有关,托
福,GRE,奖学金这是许多出生平民家庭大学生的目标,而欧洲大陆大学由于国家,语
言和移民政策,这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就如同,在欧洲大学中,可能相对而言,英国大
学许多人更了解一点,同样,澳洲也可能有不少人了解,至于国内用人单位知名度,这
又和海归的人中,来自美国的多有关
洪保大学,在柏林帝国大学被肢解,划在东柏林后,实力和以前确实无法相比,但这所
大学,洪保的教学科研理念,影响了整个欧洲和北美,美国的john hopkins 大学的建
立就和它有关

大学 搞不
des mines,
w*********g
发帖数: 30882
10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走向闭锁的危机中国
2017-01-13
00:00/00:00
收听节目 下载声音
主持人:陈奎德
座谈人:王康先生,中国独立学人
一、人财大出血
中国2017年面临三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就是人民币持续贬值。民众对自身财产安全产生恐慌。
人民币兑美元已经从最高点的6.2贬到7.0附近,最近中共大幅抛售美元国债,2017年还
剩多少牌?
第二个难题就是雾霾持续严重。像当年萨斯一样引起恐慌。
第三个难题是上面两个难题的综合效果——人财大出逃:人才出逃和资金出逃。人才出
逃在中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资金出逃将是明年的主旋律。民间老百姓资金出逃无非
是换成外币汇到海外,这都属于小儿科。业界富豪的海外投资,那将是一场盛大的资金
出逃行动。
1)资金流走
2016年12月31日,中国央行宣佈:自2017年1月1日起,将加强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
从2017年1月1日起,个人购汇申报需要细化到用途和时间,禁止在境外用于买房及证券
投资
从“李嘉诚现象”到“曹德旺现象”
亚洲首富李嘉诚不惜代价地撤离中国已经是一种信号。两个月前,中国福建亿万富豪福
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在美国俄亥俄州投资6亿美元建设的汽车玻璃工厂,并且正式... 阅读全帖
k**********4
发帖数: 16092
11
来自主题: Stock版 - 女性经验青黑的墓碑
·徐 沛·
几年前在纽约高中教书的时候,有一位六十多岁叫罗莎的女秘书。她人很和气
,皮肤白皙,脸上总有笑意,一见到她我心里就感到愉快。我想别人也是一样的。
她已经退休了,但还常来学校帮点忙。一天闲聊时她告诉我,她的姨妈就埋在校园
旁边那个竖着密密麻麻墓碑的墓地里。她姨妈是在1911年纽约一场震惊全美的
大火里被烧死的。我曾从书上读到过那场“三角制衣工厂大火”,这时从一个熟人
口中听到她的家人就死在这次灾难中,而且遗骨就在窗外不远的墓地里,我又一次
感到震动了。抬头望出去,青黑的墓碑一排排肃穆而立,由远而近,大大小小,像
一支沉默的军队。
我望着罗莎,想像她姨妈年轻时候的样子。那场世纪大火烧死了146名血汗
工厂里的缝衣女工,多半是不到二十岁的意大利和犹太女孩子,最小的才十四岁,
大多是移民,不会讲英文,有的才刚刚订婚。死了那么多人的原因是工厂主为防丢
东西,将大门从外面锁上;女工身陷火笼,无处可逃,还有消防水龙只能喷到七层
楼高度,而着火的是八楼以上。
转眼我就要过第四十个生日了。
这么快就成了老姑娘,并一再被网友称为先生,实在让我于心不甘。不过我还
是能泰然处之,从不忌讳我的年龄,也...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1380
12
来自主题: Germany版 - 原来西德这么发达
去berlin的确我感觉东柏林破一些。缺点生气
或许是因为自己先入为主的想法
呵呵
f*******s
发帖数: 440
13
哪个地段?
东柏林?
柏林治安还算好吧
p**********u
发帖数: 15479
14
来自主题: Missouri版 - Nathan Chen 在华人火了!
我认识本片男主人公李存信当年在北京艺校的同学,也知道了一些内幕:
1)当年“五七艺校”是文革中由江青建的。她曾是荣誉校长,后称北京舞蹈学院。
2)1979年时第一批来美国留学学芭蕾舞的有李存信和张卫强两人。两年后(或18
月后),当他们归期到的前3天,李存信宣布留美(有了美国妻子),张卫强则按时回
国。
3)张卫强因为按时回国,与李存信这个当时的“反面教材”成了鲜明对比,所以
回国后国内马上重点培养,据说还分了三室一厅! 他在国内独挑大梁几年,历任北京舞
蹈学院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演员,中国舞协第五届理事。曾担任舞剧《天鹅湖》、
《堂·吉诃德》、《舞姬》、《鱼美人》男主角。
4)张卫强于1982年参加美国杰克逊第二届国际芭蕾舞比赛并进入决赛的时候
,来自上海芭蕾舞团的另一个参赛选手林建伟也在美国“失踪”!不过这次领导没再提
前招回,他终于获得了比赛铜牌奖(李存信获得银牌,上芭的汪齐凤获得裁判奖)。19
84年张卫强获日本大阪第四届国际芭蕾舞比赛二等奖,1985年获苏联莫斯科第五届
国际芭蕾舞比赛三等奖。
5) 林建伟是汪齐凤的长年搭档,他俩在1980年的日本大阪第三届国际芭蕾舞比赛
...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5752
15
来自主题: NewJersey版 - 六月21,大家早安~~~
morrrrrrrrrrrrrrrrr~~大家~~~
·1905年6月21日哲学家萨特诞生
·1933年6月21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开赴前线抗日
·1945年6月21日冲绳战役图片集
·1953年6月21日苏联出动大批坦克镇压东柏林骚乱
·1956年6月21日我国政府释放第一批日本战犯
·1958年6月21日柳亚子逝世
·1970年6月21日苏加诺逝世
·1971年6月21日日本数千学生示威要求归还冲绳
·1982年6月21日查尔斯和戴安娜的第一个孩子降生
·1982年6月21日行刺里根的刺客被判无罪释放
·1985年6月21日死亡天使门格尔被证明已死
·1990年6月21日伊朗发生大地震
·1990年6月21日非国大首次在南非境内举行会议
·1991年6月21日德国决定迁都柏林
·1992年6月21日李先念逝世
·1997年6月21日维和部队在索马里丑行暴露
n***p
发帖数: 508
16
来自主题: NewJersey版 - 早安,新泽西, 8/13/2010
1519年:西班牙军队在科尔特斯的率领下攻陷阿兹特克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阿兹特克
皇帝库奥赫特莫克被俘。
1553年:逃亡的阿拉贡神学家塞尔维特在日内瓦参加加尔文的布道会时被认出,并以异
端的罪名被逮捕。
1704年:约翰·丘吉尔率领的英格兰、神圣罗马帝国和荷兰联军在布伦汉姆战役中击败
法国和巴伐利亚的联军。
1792年:法国大革命: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被关入监狱。
1803年:清朝封阮福映为安南国王。
1814年:好望角省成为英国殖民地。
1905年:挪威成为独立国家。
1912年:法国医生发现癌细胞。
1937年:日军在上海以租界和军舰为基地,向中国守军发起攻击,淞沪会战爆发。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列颠空战爆发。
1960年:中非共和国宣布脱离法国独立。
1961年:民主德国开始围绕西柏林建造柏林墙,封锁了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的交通往来。
1965年:美国洛杉矶黑人暴乱。
1969年:苏联与中国在新疆铁列克提发生军事冲突。
1985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实施星火计划。
1900年:njmap出生
2001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供奉二次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中国、韩国
m*******u
发帖数: 33
17
来自主题: SanFrancisco版 - 汉奸卖国,手里先要有国家可卖
被英美殖民也强过被tg统治,
深圳貌似跑到香港去的100多万,远超从东柏林逃亡西柏林,不能说明问题么?
学者记录深圳30年“大逃港”:人民会用脚来投票
http://cul.sohu.com/20101208/n278164920.shtml
b**********y
发帖数: 163
18
来自主题: Travel版 - kitty的德国印象-- 东西德
在柏林墙被推倒之前, 德国人一心一意地想要重聚. 可是在reunity不久之后, 很多社会
问题就一并而来了, 让本来经济发达的西德地区的人们叫苦连天. 东德在当时苏联红军的
统治下, 努力发展共产主义的军事战略, 忽略了经济发展, 所以合并的时候, 东德的经济
十分萧条, 大家都吃着大锅饭, 和中国60年代的情况大概差不太多. 一下子把差距这么大
的两个国家和并到一起, 当然会出现很多问题, 德国的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失业率居高不
下(在东德曾经达到50%), 税收增高, 福利下降, 西德人怨声载道. 我遇到的不少西德人,
都表示对合并都不是太满意, 可是, 也说东德人和他们一样, 都是德国人, 永远的分开
也不是办法. 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柏林在二战后的地位最特殊. 因为柏林是一个重要城市, 联军和苏联都舍不得这块肥肉掉
到对方口里. 所以, 柏林被瓜分成四块, 苏联军队占领的东柏林, 和西柏林的法军, 英军
, 美军占领区. 而柏林在德国东北部, 属于当时东德的范围之内. 于是, 西柏林成了一个
孤岛, 被包围在东德的领地当中. 当时苏联为了逼迫联军放弃柏林, 断绝了所有进出西
k****n
发帖数: 162
19
来自主题: Travel版 - 柏林——城冬草木深 2
土人没有找到ATM,恨恨然归,不能进馆子大快朵颐了。途经一个小超市,只好用
仅余的几个Euro钢崩儿——Euro两块及以下都是硬币,所以也有好几欧呢——买了一瓶
水和一个软面包,结果水是我最不能忍的sparking water,不禁怀念在Munich用中文买
普通瓶装水的幸福时光。
回到hostel房间,进门发现下铺的sg也回来了,随便聊了几句:同龄,来自耶路撒
冷(Jerusalem),研读法律,此次出行主攻柏林,已经呆了将近半月,回家有丈高文
献待读,故得空乃尽欢,每每正午起身,梳妆打扮然后夜夜笙歌。起始误听成了Iran,
被sg义正言辞纠正:那是我们的敌人,用的是enemy,毫不犹豫,仿佛这是亘古不变的
真理,然后历数“敌人”们如何可憎可笑如何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如何被政府洗脑,颇有
意思。南北朝鲜还隔着汉江,台海局势也扑朔迷离,何况这政治宗教历史都复杂的中东
,相安无事之日估计远得很。想起boss曾提起她在东柏林长大,也曾被教育西柏林是我
们的敌人,然而从墙倒的那一天,两边又成了亲人。Wiki上有墙倒时的照片,来自墙两
边的人手拉手在博兰登堡门(Brandenbur
t****n
发帖数: 2601
20
来自主题: Travel版 - Ryan air便宜的吓死人
我记得我在柏林是一大早到东柏林飞机场坐飞机
坐铁路过去
一直不知道哪个gate,到起飞前25分钟才知道
刚才查了一下,oslo到巴塞罗那要395刀
但是到柏林来回10几刀还是没法盈利,就算他们卖东西
b********n
发帖数: 16354
21
我说美国亏了,是因为如果让西欧选,他们还是要选美国的,这半个世纪,已经用事实
说明了这个选择没有错~~
但如果让东欧选,东欧可未必会选苏联~~柏林墙终究是防人从东柏林逃到西柏林,不
是反过来的~~
苏联损失大,是因为这本来就是他的战争,但是这场战争的欧洲战场不是美国的战争~
~德军都打到苏联哪儿了,但可没上美国的本土啊~~我觉得,苏联和美国,一个是为
救自己,即使倾家荡产亦不足惜;一个是外人伸来的援手,当然会有保留~~
美国是很迟才动手,但是苏联早动手也并不是为了解救西欧,即使西欧认为被苏联奴役
可以成为解救~~
至于苏联跟美国有没有区别,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欧洲已经做了选择~~
a*o
发帖数: 25262
2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纽约时报》2015年度图书100本 zz
本年度最佳虚构、诗歌和非虚构类图书,由《纽约时报书评》编辑部评选。
虚构与诗歌类
《披头士之骨》(Beatlebone),凯文·巴里(Kevin Barry)著(Doubleday出版社,24.
95美元)。巴里以刀锋般犀利的叙事,在小说中想像1978年的约翰·列侬在爱尔兰西部
漫游,寻找充满创造力的自我,与一名爱尔兰司机对话。
《美丽的官僚》(The Beautiful Bureaucrat),海伦·菲利普斯(Helen Phillips)著(
Holt出版社,25美元)。在菲利普斯这本引人入胜、充满诙谐的超现实色彩的处女小说
里,一个行政工作人员的经历提出了存在主义式的问题。
《美是伤口》(Beauty Is A Wound),艾卡·科尼阿万(Eka Kurniawan)著,安妮·塔克
(Annie Tucker)译(New Directions出版社,平装,19.95美元)。小说讲述印度尼西
亚动荡的20世纪。
《公民:一首美国抒情诗》(CITIZEN: An American Lyric),克劳迪娅·伦凯尼(
Claudia Rankine)著(Graywolf出版社,平装,2...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查建英的《国家公敌》及其它 zt
查建英的《国家公敌》及其它 --
我的2016第一天的阅读及其它 2016-01-01 18:54:29

在网上看到查建英写的关于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文章,传给朋友看,有积
极的反应,就想起了以前看过的查建英写的纪念同父异母的哥哥查建国的文章《国家公
敌》。查建国参与组建“中国民主党”,1999年被判刑9年,查建英的文章就是写到位
于北京郊区的监狱探望哥哥的经历和思考。我将文章找出来又看了一遍。
同时又见到了题为“'国家公敌'一文引起的话题”的文章。作者华新民是有心人,由查
建英的文章钩沉出了查氏家族的其它陈事,两篇文章连起来看更有'趣味'。我将两篇文
章都附在下边了。
又在网上查了一下,看到查建国坐满九年监牢,2008年被放出来了,不改初衷,至今还
有文章面世。
我要在新年向查建国查建英等人送上我诚挚的新年祝福!
国家公敌: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多舛人生
作者:查建英
一、
北京市第二监狱位于这个城市的郊区,驱车过去,单调乏味的路上看不见任何标识。入
口隐在离公路大约0.1英里的后方,我通常要不断提醒出租车司机留意左边的岔道,不
然很容易错过。拐进岔道,第一眼看到的...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7272
24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看过的风景遇见的人 (4)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ose 讨论区 】
发信人: iseesea (WHATEVER), 信区: Prose
标 题: 看过的风景遇见的人 (4)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26 00:41:17 2014, 美东)
大叔想着我第一次去德国,必然是找不着北的,和他一个说是认识几十年在歌德学院工
作的老朋友说了说,问我有没有兴趣去她上班的地方走走,顺便看她这个柏林本地人有
什么推荐。我一看歌德学院在原东柏林的住宅区,也有兴趣去拜访一下,就兴冲冲地过
去了,结果E姐的名字还挺普遍,这学院里就三个叫同样名字的,害我闹了个乌龙。终
于见到E姐,原来她是在学院的图书馆工作。这歌德学院可真心不讲究啊,图书馆就跟
我们小时候的小学图书馆似的,实在是上不了档次。我大约地看了看,整个学院在一个
四合院里,院里摆着一堆自行车,楼也就一行政大楼,其所在区的布局也很生活化,很
有中国的感觉。
在欧洲的很多点点滴滴都让我想到中国,也有很多点点滴滴提醒我美国的影响。一群一
群的中国大妈旅行团我看着熟识,手上拿着和我同一本旅行书的美国游客也有亲切感。
全世界现在像我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出生...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0390
25
来自主题: Joke版 - 杀猪刀
奥斯卡颁奖典礼后台,格蕾丝·凯莉和奥黛丽·赫本,一个还没有美颜和PS的时代。
1989年11月 柏林墙倒下后的第一个周六,大量东柏林人开车进入西柏林,前所未有的
大拥堵。
1944年 18岁的诺玛·简·莫泰森,在加州工厂工作 后来,她改名叫“玛丽莲·梦露”。
1885年 自由女神像在巴黎完成建造,没错,这个美国最有名的标志建筑是法国人送的。
1965年 霍金与Jane Wilde结婚,学霸就是不一样,小小年纪看上去就叼叼的。
1970年代 伊斯兰革命前的伊朗,不用蒙面和“黑袍加身”,到处都是美美的大长腿。
1930年代 纽约的垂直停车场,80年前的高科技炫酷叼炸天,我只关心这车是怎么停上
去的?
1944年6月13日 英国用战斗机给前线作战的士兵送啤酒,对此只想说...万恶的资本主
义啊!
1979年 奥巴马在母校与其他篮球队队员的合影。
1969年 刚刚大学毕业的希拉里·罗德姆,她后来结婚后就改名叫希拉里·克林顿了。
1928年 好莱坞时代开始 MGM(米高梅)电影片头的狮子头像,是拿活的狮子近距离拍
出来的,那个...好想知道摄影师后来怎么样了~
1945年8月6日 Y字形路口的宽...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7272
26
来自主题: Prose版 - 看过的风景遇见的人 (4)
大叔想着我第一次去德国,必然是找不着北的,和他一个说是认识几十年在歌德学院工
作的老朋友说了说,问我有没有兴趣去她上班的地方走走,顺便看她这个柏林本地人有
什么推荐。我一看歌德学院在原东柏林的住宅区,也有兴趣去拜访一下,就兴冲冲地过
去了,结果E姐的名字还挺普遍,这学院里就三个叫同样名字的,害我闹了个乌龙。终
于见到E姐,原来她是在学院的图书馆工作。这歌德学院可真心不讲究啊,图书馆就跟
我们小时候的小学图书馆似的,实在是上不了档次。我大约地看了看,整个学院在一个
四合院里,院里摆着一堆自行车,楼也就一行政大楼,其所在区的布局也很生活化,很
有中国的感觉。
在欧洲的很多点点滴滴都让我想到中国,也有很多点点滴滴提醒我美国的影响。一群一
群的中国大妈旅行团我看着熟识,手上拿着和我同一本旅行书的美国游客也有亲切感。
全世界现在像我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出生成长在一个国家,然后又在另外一个国家生活
扎根,走着走着,突然不知道怎么回答旅游时人们最爱的一个问题—WHERE ARE YOU
FROM? 有时候我说中国,有时候说美国,兴致来了,我会说来自中国,但现在美国居
住。我后来问同行的小伙伴,这个问...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27
龙应台:谁,不是天安门母亲?──献给丁子霖
文章摘要: 没有一个真正富强的国家不把人才当做国宝的,或者应该倒过来说,不把人
才当做国宝的国家,不可能真正富强。回首五十年,一整代菁英被「反右」所吞噬,又
一整代被「文革」所折断;「六四」,又清除掉一代。五十年共产党的历史简直就像一
只巨大的筛子,一次一次把国家最珍贵的宝藏筛掉。一路抛弃宝藏,巨人你奔往哪里?
作者 : 龙应台,
發表時間:9/4/2006
十五年前,我是一个怀孕的女人,在不可预知的机缘里,走了三个广场:北京的天安门
广场、东柏林的亚历山大广场、莫斯科的红广场。那是动荡的一九八九年。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我来到北京。清晨时刻,雾,还锁着昏昏的建筑,覆
着疲惫的人群,广场在朦胧中却显得深不可测,像秘密无声的山谷。
但是你知道山谷不是空的,一波一波的回声涌动,推着历史的隆重自转。一八九五年甲
午战败后的呼喊,在一九一九年一战之后得到呼应;一九一九年的呼喊,「要民主,要
科学,要国家富强」,在一九四九年得到庄严的呼应:「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对着一九四九年的庄严誓词,一九八九年发出呼喊──
没有人想到,回应誓词的是
L*********y
发帖数: 322
28
张首晟
201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我校旅美校友、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张首晟偕同妻子回到母校
,在校友联络办的同志陪同下,一起参观了复旦大学校史馆。张教授和夫人此次是专程
带着子女来寻找先人足迹,瞻仰校史馆“镇馆之宝”——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张复
旦大学毕业文凭,就是复旦百年校庆时由张首晟校友捐献出来的。张教授夫人在参观中
深情地表示,复旦校史不仅能使自己的子女了解复旦,更能培养了下一代对复旦的感情
,“复旦情结”是可以一代一代传递下去的!
参观完校史馆,张首晟校友一家前往江湾校区参观,所见所闻令张教授一家感叹不
已,深深为母校的发展自豪和骄傲,祝愿母校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

2012年6月2日上午,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迎来六十甲子诞辰,张首晟校友生动地讲
述了自己15岁入复旦大学少年班,与复旦同窗相处时间不长但一生难忘的校园时光。
2005年,正值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前夕,一位有心人向复旦校史馆捐赠了一份毕业文
凭。文凭主人叫张彝,是当时复旦公学的第二届学...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270
29
来自主题: WHU版 - 转:柏林墙和自由
穿越铁幕

添加
书签
本帖版权归原作者,其它网站转载须注明出处,传统媒体转载须事
先与原作者和西祠胡同[http://xici.net]联系。
作者: central 发表日期: 2000-09-23 22:54:12 返回《民主论
坛》 快速返回
逃越柏林墙的人口走私犯的故事
北明
人类所有的逃亡都恐怖而惊险。而柏林墙的逃亡应当说是人类历
史上
最有诱惑力的逃亡。因为逃亡的屏障即不是象中国西部监狱逃亡那样
的千
里荒漠,渺无人迹,即便无人追捕,长途跋涉,食宿无着,不饿死渴
死也
要累死病死;柏林墙的逃亡也不象海上孤岛的逃亡,除了高墙电网,
还要
越过重重大洋。
柏林墙的始做俑者赫鲁晓夫,在建墙前的秘密筹备阶段,曾经和
他驻
东柏林的军事指挥官坐在小汽车里秘密地视察过柏林。他后来在他的
回忆
录中写到:“因为城里的一切都连在一起。边境沿街而设,所以大街
x*****7
发帖数: 7326
30
来自主题: Hubei版 - 中国会乱么?
东欧那些苏联的卫星国,从50年代开始就不断出现一些内乱,都是被苏联镇压下去了:
比如50年代一开始东柏林的居民纷纷往西柏林跑,很短一段时间内东德的人口就减少了
几十万,苏联马上就修了一道柏林墙阻止人们逃亡,有穿墙的就让卫兵射杀;50年代中
期匈牙利事件中改革派纳吉的新政府被苏联军队推翻,纳吉被绞死;60年代末期捷克斯
洛伐克改革派杜布切克的布拉格之春也被苏联军队绞杀,杜布切克被软禁多年;70年代
末80年代初波兰政府无法控制团结工会的抗议活动,在苏联支持下波兰内务部长雅鲁泽
尔斯基将军发动政变,实行全面军管...
总之,东欧局势一直不稳,但因为苏联很强大,所以还能维持现状。到了80年代中后期
,苏联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中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加上在阿富汗战场对由美国和中
国在背后支持的伊斯兰圣战组织作战频频失利,苏联元气大伤,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终于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让东欧各国人民决定自己的命运。
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研究者,我可以用历史预测未来。
i*****a
发帖数: 7272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ose 讨论区 】
发信人: iseesea (WHATEVER), 信区: Prose
标 题: 看过的风景遇见的人 (4)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26 00:41:17 2014, 美东)
大叔想着我第一次去德国,必然是找不着北的,和他一个说是认识几十年在歌德学院工
作的老朋友说了说,问我有没有兴趣去她上班的地方走走,顺便看她这个柏林本地人有
什么推荐。我一看歌德学院在原东柏林的住宅区,也有兴趣去拜访一下,就兴冲冲地过
去了,结果E姐的名字还挺普遍,这学院里就三个叫同样名字的,害我闹了个乌龙。终
于见到E姐,原来她是在学院的图书馆工作。这歌德学院可真心不讲究啊,图书馆就跟
我们小时候的小学图书馆似的,实在是上不了档次。我大约地看了看,整个学院在一个
四合院里,院里摆着一堆自行车,楼也就一行政大楼,其所在区的布局也很生活化,很
有中国的感觉。
在欧洲的很多点点滴滴都让我想到中国,也有很多点点滴滴提醒我美国的影响。一群一
群的中国大妈旅行团我看着熟识,手上拿着和我同一本旅行书的美国游客也有亲切感。
全世界现在像我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出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2016年08月10日 10:14
来源:VICE中国 作者:姜洁
我第二次拜访德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女性搏击俱乐部的时候,我迷路了。那是早春
四月,我穿过一条条大街,紧张地一直走到柏林城东北角。我又看了一遍安娜·康达(
Anna Konda)发给我的邮件。
安娜是一个264磅重的精壮女人,她是我要去的这个俱乐部的合伙人之一。 “我们可以
将你打造成一个摔跤手,” 她兴奋地写道。我的第一战将是对决“锤手” 阿梅提斯特
(Amethyst Hammerfist)。
我高中的时候是一名运动员,但现在我基本只关注瑜伽,顺便跟人抱怨我最近扭伤的腰
。当我到达这个恰好挨着一家医院的搏击俱乐部的时候,门口有一群金发的北欧记者,
还放着一盒精心准备的点心,旁边三个穿着皮和氨纶制运动服的选手在热身。
安娜和她的合伙人“红魔” (Red Devil))是这个俱乐部的守护神,她们为任何想训练
或比赛的女人开设了场地。这一周,她们接待的是伦敦来的阿梅提斯特(Amethyst)。
虽然这些女人可以腿部推举1500磅,用大腿夹碎西瓜,也可以用耳后一指击倒对方,但
她们绝大多数都是业余或者半职业选手。尽管如此,...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祖国高于一切〔报告文学〕
人民日报1980年10月02日第4版
陈祖芬
柏林妻子
30年前。德国柏林。
俗话说: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即使象王运丰这样豁达的人,现在也屡屡跌进感情的深
渊。他陷在厚实的沙发里,望着正在地毯上嬉戏的三个儿女:孩子们和她长得太象了!
那凹陷的棕色眼睛,那举手投足之间,无一不渗透着她的音容笑貌。说来也怪,只有在
她出走之后,他这做丈夫和父亲的人,才充分地领略了这一切遗传上的惟妙惟肖之处。
于是孩子们那欢快的笑声,只能引起他悲凉的情思。人对于失去了的东西,总是感到分
外地宝贵。她出走了,却较之她在家的时候,愈发地使他感觉着她的存在和他视之比生
命更宝贵的她的爱情。
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象旋转木马似的把他搞得晕头转向。一切都是从那个邮件开始的
。那是一张祖国寄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简直不是看报,
而是吞!他一口气把那条喜讯吞了下去,然后才久久地品味着、陶醉着……当然喽,回
国去!1938年他出国留学时,坐的是德国海轮。这样先进的海轮,这样超乎他想象的内
燃机!世界上一见钟情的故事不少,他和内燃机的姻缘就由此产生了。海轮途经新加坡
,几个洋人向海里扔下几枚钱币,对中国人...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