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中国中医研究院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
W******2
发帖数: 1453
1
【明慧网二零一一年十月二日】(接上文《兼听则明 识破中共谎言(一)》)
在中共媒体五花八门、漏洞百出的造谣宣传下,在国家暴力机构对中国社会、家庭、工
作单位的胁迫压力下,在大量的被关押监禁、甚至致死致残的危险下,十多年来,众多
法轮功学员依然坚定如初。到底这些修炼的人对法轮功的认识是什么呢?为什么中共丝
毫不敢让人们亲耳听一句他们的声音呢?
二、听听修炼者的故事
1.祛病健身
其实,1998年5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亲赴法轮大法发祥地吉林省长春市考察。98
年9月国家体总抽样调查法轮功修炼人12553人,疾病痊愈和基本康复率为77.5%,加上
好转者人数20.4%,祛病健身有效率总数高达97.9%。平均每人每年节约医药费1700多元
,每年共节约医药费2100多万元。除长春外,北京、广州、哈尔滨等地都有过类似的调
查报告,结果是一致的:法轮功祛病健身有效率极高,甚至医院判死刑的绝症患者都有
康复的案例。
1998年下半年,前人大委员长乔石为首的部份人大离退休老干部对法轮功进行了数月的
详细调查,得出“法轮功于国于民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结论,并于年底向中共中央政治
局提交了调查报告。
...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大陆“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奖 埋没40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6 12:32:57 2015, 美东)
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美国、日本两名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成为首位获此诺奖的中国人。反讽的是,屠呦呦的成就40多年在国内未获公认,84
岁的屠呦呦至今还不是中国两院院士。(网络图片)
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美国、日本两名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成为首位获此诺奖的中国人。讽刺的是,屠呦呦的成就40多年在中国国内未获公认
,84岁的屠呦呦至今还不是中国两院院士。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
学家大村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奖。
诺贝尔奖颂辞强调,屠呦呦等3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最严重的部分寄生虫病治疗上,开
发出革命性疗法。屠呦呦参与研发的青蒿素,对疟疾治疗具...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中国人难获诺贝尔奖背后的真实原因(多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1 17:07:46 2015, 美东)
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屠呦呦在做试验。
屠呦呦50年前与老师一起做实验。
2015年,中国获得了一个货真价实的诺贝尔奖「生理暨医学奖」。获奖者是84岁的中国
药学家屠呦呦(呦读音为「优」,第一声)。
1930年底,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她是家里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名字是父亲起
的,源自中国古籍《诗经》「小雅·鹿鸣」的首章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意思
是说鹿得到蒿草而发出欢快的呼叫同伴的呦呦声。
◎ 先侃一点玄乎乎的题外话
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把「呦呦」当作名字。看到「呦呦」想起另外一个故事,算是题外
话。这个故事有点像神话故事,说的是几个小夥伴在天上玩的高兴,后来创世主说给你
们一个使命,就是投生到人间去写作。然后给了每人一支神笔,这些笔所起的作用都不
同。有写这方面文章的,有写那方面文章的。然... 阅读全帖
g***p
发帖数: 16
4
北京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中成药不错(地址好像在东城区西便门,记不清了)
10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妈疼得快瘫痪了
我买了那儿的药,我妈吃了一年就好多了,
现在我妈还能上街买30斤米回家
d*******d
发帖数: 3382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ood 讨论区 】
【 原文由 dreamland 所发表 】
http://www.people.com.cn/GB/14739/22113/2217144.html
服人参可否饮茶?
本报记者 罗辉
问:我因身体虚弱,有长期饮服人参进补的习惯。同时我也是一位饮茶爱好者。但最
近我听身边的朋友介绍说,人参不宜与茶同饮。请问是这样的吗?能否请中医专家作一介
绍?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医师谢海洲指出:人参的主要成分为人参皂甙,具有安神
的作用。服用含有人参成分的补品,是为了得到补益,以强壮身体。除含服外,一般宜用
温开水送服,而忌用茶水,这是因为:茶中含有单宁(鞣酸)成分,有一定的收敛作用,
极易与人参补品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鞣酸蛋白,影响身体对补养品中营养成分的吸收而
降低药效。因此,当您服用含人参成分的滋补品时,最好不要同时饮茶,也不宜用茶水送
服。
《健康时报》
g*******a
发帖数: 31586
6
说“桃养人”,并将其唤作“寿桃”,是因为桃的益处众人皆知:桃具有补中益气、养
阴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气血两亏、面黄肌瘦、心悸气短、便秘、闭经、
淤血肿痛等症状的人多食。
与“桃养人”相反,说“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过食杏、
李有害”的观点。从中医养生观点认为,杏和李子均不可多吃。中医认为,杏肉味酸、
性热,有小毒。过食会伤及筋骨、勾发老病,甚至会落眉脱发、影响视力,若产、孕妇
及孩童过食还极易长疮生疖。同时,由于鲜杏酸性较强,过食不仅容易激增胃里的酸液
伤胃引起胃病,还易腐蚀牙齿诱发龋齿。不仅食杏肉伤人,爱食鲜杏仁的朋友也要提高
警惕:因鲜杏仁有苦、甜之分,而苦杏仁中因含有一种有毒物质“氢氰酸”,生食过量
便会中毒,甚至死亡。目前,经向多位专家请教,虽未找到“李子致人死”的确凿理论
,但张教授指出,由于李子性温,过食可引起脑涨虚热,如心烦发热、潮热多汗等症状
。尤其食李子切记不可与雀肉、蜂蜜同食,反之则可损人五脏,严重者同样可致人死亡
。由此可见,民间这一说法不无道理。
如何避免上述不良症状的发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陆广莘向记者指出,“李子不沉
水...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60
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转]亲赴清华——破严新
出处: http://www.oursci.org/archive/lib/zhl1/01.htm
从我1983年开始专业从事气功科研工作以来,经历了许许多多令我难忘的大小场面。尤
其是《北京青年报》贺帜生、徐建二位朋友,以《“外气”有无——在玄妙的气功“擂
台”内外》为题,报道了四川气功师戴福生找上门来与我辩论气功问题的事情后,“张
洪林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设了一个气功擂台”的说法在气功界不胫而走,从而引发了后来
许多说不完道不尽的与“打擂”有关的故事。这里,仅选其中的几例,讲给读者朋友们
听,希望朋友们从中能有所收获。
一、亲赴清华——破严新
(一)严新是怎样从普通人被捧成‘现代济公’的
严新是四川省江油县人。他从一个普通的工农兵大学生奇迹般地成为轰动国内外的
“现代济公”的过程,其实是很简单的。
严新1977年从成都中医学院毕业时,恰逢文革期间被禁锢的气功得以复出,社会上
开始出现又一次群众性学练气功高潮,严新自然也进入了这个潮流中。1978年后,上海
顾涵森用自己改装的仪器测试气功师,在上海的《自然》杂志连篇发表文章,声称她测
出气功师能发出有物质基础的外气,从而引发全国范围内声称
H********g
发帖数: 43926
8
来自主题: Joke版 - 庆祝屠呦呦诺贝尔医学奖
接近84岁
===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
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
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
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H********g
发帖数: 43926
9
来自主题: Joke版 - 庆祝屠呦呦诺贝尔医学奖
接近84岁
===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
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
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
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a****r
发帖数: 12375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ir (阿瑟~不懂),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人民日报:科研人缺乏科技自信,过度膜拜国外期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16 21:24:36 2017, 美东)
人民日报:科研人员缺乏科技文化自信,过度膜拜国外期刊
2017-07-16 13:44:11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吴月辉
最近,一篇与青蒿素有关的纪念文章让那段历史再次进入人们视野。1977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几家单位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在《科学通报》上首次发表了有关青蒿素化学结构及相对构型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今年是这篇论文发表的第四十个年头,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通报》主编高褔日前撰写发表了一篇题为《写在青蒿素论文发表40周年》的文章以资纪念。
纪念的同时,这篇文章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把我们自己的期刊做大做强。“当前,已经到了用我们自己的科技期刊引导我国研究方向的时候,我们期待更多中国科学家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能够发表在《科学通报》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学术期刊上。”
近年来,... 阅读全帖
d********f
发帖数: 43471
11
其实是政府缺乏自信,过度膜拜科学家。科学大爆炸时代啥funding也没有,相对论量
子力学青霉素发明都是曾出不穷,现在几千亿扔下去。连崔教授脱裤子放屁的电池技术
都要得诺将乐

所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几家单位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在《科学通报》上
首次发表了有关青蒿素化学结构及相对构型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
》。今年是这篇论文发表的第四十个年头,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通报》主编高褔日
前撰写发表了一篇题为《写在青蒿素论文发表40周年》的文章以资纪念。
经到了用我们自己的科技期刊引导我国研究方向的时候,我们期待更多中国科学家的原
创性科研成果,能够发表在《科学通报》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学术期刊上。”
连不断屡创新高。但是,这其中大部分高被引论文却都是在海外科技期刊上发表的,鲜
有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刊载。
刊无论从质量方面还是影响力方面确实还存在很大差距;二是由于目前国内科研评价体
系导向存在一些偏颇,使得大家对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过度膜拜。
但无论哪种原因,背后隐藏的一个重要病灶还是我们的科研人员缺乏科技文化自信。
说到底这其实是科研人员对自己的科研... 阅读全帖
g*****A
发帖数: 14950
12
来自主题: Whisper版 - 民间偏方
1、头痛(各种头痛均可):生白萝卜汁,每次滴鼻孔两滴(两鼻孔都滴),一日两次
,连用4-5天,可除根。忌吃花椒、胡椒。
2、头晕(头昏眼花、晕眩):鸭蛋一个、赤豆20粒,搅匀蒸熟,早晨空服,每日一次
,连用7天有特效。忌吃酒、辣。
3、失眠、多梦:睡前用半脸盆热水,加一两醋双脚浸泡20分钟,并生吃葱白1-2根。
4、干咳(感冒或其他原因引起均可):生黑芝麻3钱(约一调羹),冰糖适量,共捣碎
开水冲早晨空服,3天痊愈,少吃鱼类。
5、胃痛、吐酸、胃下垂、胃窦炎:大蒜头一次一两连皮烧焦,再加一碗水烧开、加适
量白糖空腹食用,一日二次,连用7天可根治。
6、高血压、高血脂:芹菜籽*一两,用纱布包好,放10斤水煎汤,早、中、晚饮1杯。
不怕辣者,可,早中晚食生蒜2头,有降血压、血脂特效。
7、心脏病、冠心病:花生壳一次一两,绿豆5钱,煎一碗汤服下,一日二次,需半月。

8、肠胃炎、腹泻:每次用麦面粉半两炒焦,加适量白糖用开水调匀,饭前服,一日二
次,2-3天有特效。忌吃柿子、香蕉、油腻。
9、消化不良(儿童消化不良同):鸡盹皮4两炒黄研成粉,饭前用白糖水冲服、一日二
次,一次2...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266
13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
女药学家屠呦呦,日本药学教授大村智以及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三人获奖。
其中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也是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
项的中国人。
屠呦呦女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她是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
屠呦呦于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祖籍宁波鄞县(今宁波鄞州区)。
父亲给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国古籍《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
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曾培训中医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
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前后分别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
的首席科学家。
获奖荣誉:
2011年:葛兰素史克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1年: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
201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
2012年:中国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20... 阅读全帖
G*****9
发帖数: 3225
1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气功和宗教信仰。
不。气不是有灵性的东西。它只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东西。现代科学已经用红外成像捕捉
到气了。具体的你可以到网上去看一些点穴的视频。在被点穴之后,科学家已经用红外
成像的办法观察到肢体局部温度的变化。有些地方,甚至呈明显的线状。当然,这些试
验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人做出来的,还没有发表论文。但是可以期待,人们会找到气功
的科学解释。届时,气功和宗教之间也会划清界线。
G*****9
发帖数: 3225
1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气功和宗教信仰。
不。气不是有灵性的东西。它只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东西。现代科学已经用红外成像捕捉
到气了。具体的你可以到网上去看一些点穴的视频。在被点穴之后,科学家已经用红外
成像的办法观察到肢体局部温度的变化。有些地方,甚至呈明显的线状。当然,这些试
验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人做出来的,还没有发表论文。但是可以期待,人们会找到气功
的科学解释。届时,气功和宗教之间也会划清界线。
y****1
发帖数: 671
16
屠呦呦 女,生于1930年12月,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
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
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c****t
发帖数: 76
17
1)通过低温乙醚提取青蒿素的倡议确实由其本人提出。
-----这点领域里公认是屠的贡献. 除非以下属实
[6]goodnews 2011-9-16 01:13
金博士是局外人。
当年,知道青蒿素可以治疗疟疾的,并且知道只有用乙醚提取才不会分解的,是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告诉中国中医研究院的领导,领导指派这个姓屠的女人具体做的实验,那个知道青蒿素可以治疗疟疾的人,还几次到屠呦呦的实验室具体指导屠某提取。
中医研究院的人,路人皆知。所以,屠某人当不上院士,理所应当。
那个年代没有什么优先权的概念,所以,很长时间,无人去过问谁首先知道。
如今,屠某获得了美国的拉斯克医学奖,这一下,就闯祸了!你想一想,那个当年告诉中医研究院青蒿素可以治疗疟疾的的第一个人,会放过这个姓屠的女人?(这个人还活着,比屠某年轻很多)。
你就等着吧,不出一个月,屠呦呦这个会伪装的女人的大奖就会被取消。
世界上,是谁的就是谁的,靠欺骗,是不可能够长久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6627&do=blog
2)翔实的实验记录证明本人的参与,包括实验... 阅读全帖
k*****1
发帖数: 454
18
儒家思想当中的中庸和提倡原创性是两种冲突的思维方式。
提倡原创性就意味,不管后来者做了多少功夫,最开始提出来的那个人永远占有最重要
的地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或多或少受到中庸思想的影响,结果就造成好处大家来分享
,凭什么你独占。
不信你仔细看看上面一些网友的回复,很多人的出发点都不是谁先发现,谁先提出来..
.而是在于XXX也做了大量的类似的工作,XXX为什么不能有。殊不知,这种后来者却要
抢功劳的人正是我前面所说的“猴子的扳手”。然而很不幸,这种思维方式在我们大多
数人脑子里都是根深蒂固的。
=========================================================================
做为另外一个证据,我引用一下另外一个帖子里面的一段话

集体与个人
由于“523”项目是一项庞大的合作研究工作,前后有全国各地不同单位的数以百计的
人员参与其中,因而青蒿素的发现在过去很多年里都被强调是集体成果。
例如,2006年由原全国“523”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剑方主持编写的《迟到的报告
》一书,就这样强调:“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3896
19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3765&do=blog&
屠呦呦的1971年10月4日: 让我们记住这一天
已有 155 次阅读 2011-9-19 17:1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历史回顾
屠呦呦的1971年10月4日: 让我们记住这一天
在这一天,屠呦呦小组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
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这是许多成功的科学家也曾经历的,激动人心的一刻:在多次挫折甚至失败后, 实验
终于有所突破,达到了初步理想的结局。
这不仅是屠呦呦难忘的一天, 也是人类在和疟疾这一重大疾病的搏斗中迈出的关键的
一步。 屠呦呦的原创性工作,导致了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拯救了百万计疟疾患者的
生命。
今天, 2011年9月19日, 2011年 GSK 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授给中国中医研究院屠呦呦
研究员,表彰她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原创性的贡献 (另一位获奖者是发现三氧化二
砷的抗白血病作用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亭栋教授)。我有幸受委托在
会中介绍屠呦呦的工...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3896
20
卫生部长终于说话了:
屠呦呦再获生命科学大奖
2011-09-20 01:33:08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本报讯 (记者商西)昨日,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张亭栋获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颁奖典礼昨天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举行。屠呦呦因在美国领奖而缺席。颁奖典礼上播
放了卫生部部长陈竺为此专门录制的讲话。陈竺说,“喜闻屠呦呦获拉斯克奖,这是中
国科学家群体的骄傲”。他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医学科研,不应简单看论文数,而应实
实在在解决群众的重大健康问题。
据了解,屠呦呦1930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现为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最早提出用乙
醚提取青蒿,对研发青蒿素起到关键作用,从而创制新型抗疟药。此前,她已获拉斯克
奖,被称为我国“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女人”。
作者:商西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3765&do=blog&
屠呦呦的1971年10月4日: 让我们记住这一天
已有 155 次阅读 20... 阅读全帖
y****1
发帖数: 671
21
李国桥:“屠呦呦获奖是实至名归”
http://roll.sohu.com/20110920/n319905735.shtml
“青蒿素早就应该得诺奖”
正文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相关说两句(70529人参与)
2011年09月20日08:04来源:南方日报
复制链接
打印
日前,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国际生物医学大
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记者近日获悉,在广州,也有一位老科学家曾参与当年的青蒿素
研究,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最先在临床上证实青蒿素抗疟功效,他就是广州中医药大
学教授李国桥。
青蒿素挽救濒危病人
1967年美国与越南正处于战火之中。当时中南半岛疟疾肆虐,越南政府向我国求援
,随后我国成立了“五二三办公室”。 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一个验
方得到启发,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乙醚萃取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但五例临床试验只成功
了一例。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国桥解释说:“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从南到北逐渐下
降,屠呦呦的临床试验失败可能是由于北方黄花蒿中青蒿素过少所致。”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受屠呦呦研究成果的启发,用石油醚从苦蒿中提取出青蒿素,于
197... 阅读全帖
y****1
发帖数: 671
22
最先在临床证实青蒿素抗疟疗效的李国桥,根据上文承认屠呦呦是青蒿素的发现者。
发现青蒿素化学结构的周维善在《周维善院士讲述青蒿素结构测定经过》文章中说:“
青蒿是一株救命草。找到它的人,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承
认屠呦呦是青蒿素的主要发现者。
其他人没什么可争的了。就是诺奖要给三个人,最多也就是给这三个,李英想都甭想。
a*******a
发帖数: 4233
23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肘子还没发表评论?
还是那句话,一个良好的医疗体系, 有效的排除什么不好用的比知道什么好用更重要
,不然就会像现在中药的窘境一样,少数有用的,有潜力的方子被淹没在大量的垃圾里
。拿抗疟药这事来说,2000个方子
放在你面前,排除掉屎尿屁还有几百个平头正脸的,肘后方又不比别的方子长的好看,
凭什么只做肘后方里的?
官网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
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
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1971年发现中药
青蒿乙醚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对疟原虫有100%抑制率,1972年从该有效部分中分离得到
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
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
86卫药证字X-01号)。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
v**********m
发帖数: 5516
24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独家】专访中国诺奖得主屠
【独家】专访中国诺奖得主屠呦呦 首发老照片
2015-10-06 黎润红 知识分子
屠呦呦近照。黎润红摄。
2015年10月5日17时30分,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奖的消息已经在刷遍微信朋友圈、
在互联网上漫天飞时,85岁的老太太懵然不知,一个多小时后,她才获知自己得奖了。
《知识分子》了解到,当杨振宁先生得知屠呦呦获奖消息时,说他非常高兴,而且他一
早就相信青蒿素会得诺贝尔奖。
10月6日下午16时,屠呦呦在家中接受了《知识分子》特约撰稿人黎润红的专访。
回忆一天前发生的事,屠呦呦表示,当时家里没人,没有接到诺奖委员会的电话,后来
还是同事告诉她获奖的消息。因为是英文播报,同事略有迟疑,随后屠呦呦在电视新闻
中最终确认了自己获得了诺贝尔奖。
到了晚上19点多,屠呦呦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诺奖委员会官方的电话才姗姗来迟。
“获得诺贝尔奖,当然是一件大喜事。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 更是国际社会对中国
科学家群体的认可。与获奖相比, 我一直感到欣慰的是在传统中医药启发下发现的青蒿
素已承救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疟疾病人的生命。”屠呦呦对《知识分子》说。
在谈及青蒿素药物开发的过程时,屠呦呦特别强... 阅读全帖
o*******a
发帖数: 242
25
接上面。。
出于民族自尊心和对我国药学事业的关心,他曾多次撰文呼吁政府当局和全社会重
视发展药学事业。他大声疾呼:“要雪此耻,舍药学者谁属?”他强调只有药学教育的
独立发展,药学事业的发展才有希望,大学应设药学院和药学研究院。他还认为最高学
术机关应特设药学科,为独立的学术院及研究院,主张研究国药代替西药进口。他还主
张振兴实业,要在化学上下功夫,鼓励制药,抵制舶来品。“九一八”事变后,他撰文
呼吁对中药应“勇取西法,从事整理,以补救非常时期西药之缺乏”。他建议,将中药
单方或复方,在药材品种鉴定和药理实验的基础上改进剂型,直接制成各种制剂,可避
免化学制法的繁琐,且能保存生药之全成分。他的这一建议,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是可
行的。
麻黄过去是我国出口的大宗药材,而麻黄素却又依赖进口,赵燏黄常为此而感叹。
国内当时仅在北平和南京先后提制小量麻黄素,1939年后就停止了。北平沦陷后,
他受新亚药厂的委托,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朱晟的协助下,在新亚药厂华北分厂用简单
的设备创造了石灰法生产麻黄素工艺。1940—1945年共提取300多公斤麻黄
素,满足了当时国内的需要,且有部分远销英美,改变了过...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1425
26
来自主题: Chemistry版 - 少年屠呦呦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ethanol123 (meoh),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少年屠呦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7 17:12:23 2015, 美东)
来源:青年报
下月,2015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将在瑞典举行。届时,85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将与其
他两位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少年时就读于宁波效实中学,后转入宁波中学。青年时,在北京大学医学院
药学系学习。屠呦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
)工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屠呦呦和那个时代的很多青年科技工作者一样,专业报
国,钻研耕耘,默默无闻。直到2011年,她以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研究成就,获得拉
斯克奖,震惊世界。 我们想知道,青少年时代的屠呦呦是怎样一个人?在发现青蒿素
的过程中,她与同事经历了哪些难忘的事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屠呦呦同时代的青年
科技工作者,又是如何在艰苦条件下孜孜坚守?我们想知道,在全面推进科技兴国战略
的当下,在航空、交通等领域不断收获更新突破时,青年科技工作者,又在怎样坚守... 阅读全帖
i****m
发帖数: 122
27
本人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合作过3年多的项目,目前在一个欧美大药厂工作,所以因该说对于中医西医都有一定了解,自己家里也有不少医生,所以相信自已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看到版上帖子,平时大多笑笑过了,今天休假在家,一时手痒,打点字,权当抛砖引玉。
首先要说的是,版上的争论看上去很好笑的原因。在国内,一般来说绝大部分的医生,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认为中医和西医都有其作用,而且一般都不会对此争论很多。这个道理举个例子很简单,相信这里很多接触过IT的朋友都知道,争论一个project用c c++ java 还是 perl,往往是很无谓的,而且很业余很贻笑大方。一个project成败,关键是软件工程的水平而不是哪种编程语言。医学也是一样,关键是治疗病人的方法学是否能够有效,而不是用了什么方法。所以国内很多医院是相辅相融,双管齐下,以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有了以上这一点,第二点说说西医和中医的特点和一些普遍的误解。这个版上信中医的,不少走了极端,变成了一种信仰,这点是不可取的。不信中医的,则是走纯科学论,也同样是不可取的。各打五十大板的原因是,现在的科学发展其实还是有限的,无法证明某一种医疗方案效果更好。有人说
m*********5
发帖数: 552
2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针灸源自印度?
我之前也在哪里看过的。刚才一查,真有。这是他论文的摘要。
朱兵.研究员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
《经络有舶来的成分吗?》中国针灸.2005年10期,摘要:
摘  要:成文于公元前1500年以前的古埃及医学纸草文书记录了现代解剖学定位无法
解明和生理学功能难以阐述的metu系统。大多数的疾病治疗都是如何疏通 metu,调节
metu,平衡metu,从metu中排除有害物质,恢复metu的正常功能。古埃及人认为人体的
metu形成相互连接的管道网络进行能量与信息的流通,具有沟通身体外部与内部器官的
作用,这与经络-脏腑联系功能描述十分雷同。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医学之父
Hippocrates的著作中,也有描述人体表面的联系通道“phleps”。在另一个文明古国
印度也有类似的channels系统。公元前15世纪左右,古印度Charaka Samitha描绘了人
体的“nadis”管道系统,该系统携带“rasas”(生命之液),它由脐部发出联系全身
。因此可以认为,医学发展的萌芽阶段,都有类似channel或经脉一类的联系通道的叙
述,但met一词竞与汉字“脉”的发音一致太
n*********n
发帖数: 1534
29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针灸源自印度?

那是不是说古埃及传给古印度传给中国?!
靠音类似有点不科学
这是文科逻辑,无视

我之前也在哪里看过的。刚才一查,真有。这是他论文的摘要。
朱兵.研究员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
《经络有舶来的成分吗?》中国针灸.2005年10期,摘要:
摘  要:成文于公元前1500年以前的古埃及医学纸草文书记录了现代解剖学定位无法
解明和生理学功能难以阐述的metu系统。大多数的疾病治疗都是如何疏通 metu,调节
metu,平衡metu,从metu中排除有害物质,恢复metu的正常功能。古埃及人认为人体的
metu形成相互连接的管道网络进行能量与信息的流通,具有沟通身体外部与内部器官的
作用,这与经络-脏腑联系功能描述十分雷同。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医学之父
Hippocrates的著作中,也有描述人体表面的联系通道“phleps”。在另一个文明古国
印度也有类似的channels系统。公元前15世纪左右,古印度Charaka Samitha描绘了人
体的“nadis”管道系统,该系统携带“rasas”(生命之液),它由脐部发出联系全身
。因此可以认为,医学发展的萌芽阶段,都有
a*********7
发帖数: 30080
30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这个版活了
国内早就有专门的中医科研基金了。
http://www.satcm.gov.cn/lanmu/jusi_wengjian/keyan/keyan13.htm
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
97-98年度立项数 上限(项)
中国中医研究院 31 100
北京中医药大学 16 50
广州中医药大学 28 80
合计 203 943
不知总金额有多少? 又出了什么成果?
n****w
发帖数: 424
31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连阳八座——蛇床子
蛇床,神农列为上品,不独补助男子,而又有益妇人,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
岂非贱目贵耳乎?
——明·李时珍
耿鉴庭研究员六代秘方
蛇床子人药很早,远在《神农本草经》中即列为“上品”。据查,蛇床子在唐代即
为扬州入贡之品,在《千金翼方》中即有记载,《蜀本草》亦提到:“今所在皆有,出
扬州、襄州者良。”可见扬、襄之地蛇床子质量较他地为优。蛇床子古代又称蛇粟、蛇
米,雅号有思益、蛇珠、气果。大概是因为它有显著的壮阳之功,日本《和汉药考》又
有“连阳八座”之称。更早的《尔雅》里还称之为虺(音huT,毁)床。李时珍云:“蛇
虺喜卧其下,食其子,故有蛇粟之名。”我国著名学者,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耿鉴庭
先生,曾在其故乡扬州做过调查,访问过老农及采药人,发现蛇床草多野生于荒冢之坟
坍上,此地蛇巢较多,每逢夏日雷雨之前,础润之际,蛇亦不耐闷湿之气,纷纷出洞,
昂首盘于蛇床伞下(因其叶茂,故俗称为伞)。至于是否喜食蛇床子,一般均未见过,但
知蛇洞周围,蛇床所落之子,翌日即无,似为蛇所食。耿老曾遇到一位自称武当山走方
卖蛇药的道士,手提竹篓之中有两蛇,一长一短,见其以勺喂水,问其投喂何物,据答
,“食
r*c
发帖数: 484
32
从即毒消灾到种痘免疫——种痘术的发明及传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4期。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孟庆云。
天花是迄今为止人类消灭的惟一传染病,“种痘”技术对此厥功夙著,并由此勃发了免
疫之学,它经过了从“时苗”到“熟苗”和从人痘到牛痘的长期历程,其中也包含了中
国人所贡献的智慧。
天花大约于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由战争中的俘虏传来,故名虏疮,后又有宛豆疮
、天行发斑疮、痘疮、痘疹、天痘、天花等诸多病名。晋代医学家葛洪(公元 265~313
年)在所著《肘后方》一书中首先记载了虏疮。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所致病,因其传染性
强,多次酿成大流行给人类带来灾难,重者致死,免于亡者可因皮肤脓疱遗留瘢痕成为
麻脸,也有伤及眼而失盲的。患过天花如存活者可获得终生免疫。从公元前1160年古埃
及法老拉米西斯五世的木乃伊,见有面部天花瘢痕,说明天花病毒传染给人类至少有
3000余年的历史。中世纪天花流行,当时居民死于天花者,占全民死亡者的10%。法国
国王路易十五、英国女王玛丽二世、德皇约瑟一世、俄皇彼得二世、清朝顺治皇帝等,
都是感染天花而死的。整18世纪,欧洲死于
g******d
发帖数: 1774
33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有人知道正骨师黄宗隆医师吗?
2008年9月26日晚,在中欧上海校园教三115教室举行了由中欧校友健康俱乐部主办
的“生命科学与养生之道”曼陀罗健康讲座,讲座嘉宾是台湾著名中医药临床实践家黄
宗隆医师。
黄宗隆医师是台湾著名中医药临床实践家,提出中医整体治疗新理念--“正骨、
柔筋、调气、和血、养精神”的五部养生治疗法创始人,中医养生学专家。出生于医学
世家,幼蒙家学惟爱岐黄,七岁起师从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习禅练武,系统学习国
学,深谙儒释道精髓,同时研习中医理论。及长,远赴加拿大学习西医,并获得脑神经
内科学士学位。1995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师从王雪苔教授修业针灸,获针灸学硕士学位
,又赴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李鼎教授获中医学博士学位。如今的黄医师将中西医融会贯
通,取长补短,独成一家,在上海创办琉璃光中医诊所,治疗与讲座并举,颇受沪上精
英人士青睐。
g******d
发帖数: 1774
3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有人知道正骨师黄宗隆医师吗?
2008年9月26日晚,在中欧上海校园教三115教室举行了由中欧校友健康俱乐部主办
的“生命科学与养生之道”曼陀罗健康讲座,讲座嘉宾是台湾著名中医药临床实践家黄
宗隆医师。
黄宗隆医师是台湾著名中医药临床实践家,提出中医整体治疗新理念--“正骨、
柔筋、调气、和血、养精神”的五部养生治疗法创始人,中医养生学专家。出生于医学
世家,幼蒙家学惟爱岐黄,七岁起师从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习禅练武,系统学习国
学,深谙儒释道精髓,同时研习中医理论。及长,远赴加拿大学习西医,并获得脑神经
内科学士学位。1995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师从王雪苔教授修业针灸,获针灸学硕士学位
,又赴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李鼎教授获中医学博士学位。如今的黄医师将中西医融会贯
通,取长补短,独成一家,在上海创办琉璃光中医诊所,治疗与讲座并举,颇受沪上精
英人士青睐。
b*******l
发帖数: 856
35
--如此观来,人类与自身疾病的斗争发展到今天,大抵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疾病
的科学诊断和治疗;二是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前者是由现代医学来完成,后者是由
现代医学和各民族、各地域的传统医学来共同完成。要摆正传统中医的位置,既不能髙
估,也不能低砭,既不要好髙务远,也不要妄自菲薄,要洽如其份,实事求是
------------
--据邓拓先生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的不完全统计,中国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为:
周代1次,秦汉l5次,魏晋l7次,隋唐17次,两宋5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
次。又据中新社北京2005年4月5日报导〔曾利明、秦秋〕: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
献研究所等单位的调查研究表明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1911年间,中国平均每四年就有
一次大的疫灾。且不说《宋序》所云:“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也
不说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说:“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但从宋以后国家校
正医书《伤寒论》十卷,颁行天下,世人皆晓,习医者甚众,可疫灾的发生仍呈逐渐增
加并加速发生的趋势,死亡的人数就更难统计了。
b*******l
发帖数: 856
36
--如此观来,人类与自身疾病的斗争发展到今天,大抵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疾病
的科学诊断和治疗;二是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前者是由现代医学来完成,后者是由
现代医学和各民族、各地域的传统医学来共同完成。要摆正传统中医的位置,既不能髙
估,也不能低砭,既不要好髙务远,也不要妄自菲薄,要洽如其份,实事求是
------------
--据邓拓先生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的不完全统计,中国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为:
周代1次,秦汉l5次,魏晋l7次,隋唐17次,两宋5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
次。又据中新社北京2005年4月5日报导〔曾利明、秦秋〕: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
献研究所等单位的调查研究表明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1911年间,中国平均每四年就有
一次大的疫灾。且不说《宋序》所云:“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也
不说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说:“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但从宋以后国家校
正医书《伤寒论》十卷,颁行天下,世人皆晓,习医者甚众,可疫灾的发生仍呈逐渐增
加并加速发生的趋势,死亡的人数就更难统计了。
A*******s
发帖数: 9638
37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没有中医, 就没有青篙素。
Saying 青蒿素 treating Malaria has nothing to do with Chinese medicine is just
brainless. See below:
1970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加入了中医药组。她与军
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同查阅历代医药记载,挑选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疾药方
,并实验这些药方的效果。
根据她2009年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记载,当时他们共筛选了两百多种中
药,并终于在1971年10月从中药青蒿中获得具有100%疟原虫抑制率的提取物,取得中药
青蒿抗疟的突破。后来又经去粗取精,于1972年11月8日得到抗疟单体——青蒿素。
1973年,青蒿素的抗疟功效在云南地区得到证实。后来,山东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
物研究所等单位也从黄花蒿中获得了青蒿素结晶。同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和中科
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着手青蒿素化学结构的确定工作。1975年底,中科院
生物物理研究所确定了青蒿素的确切结构,后又在1978年确定了青蒿素的绝对构型。
1977年的《科学通报》介绍了青蒿素的化学... 阅读全帖
d*x
发帖数: 125
3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2)
谢谢支持!
我会坚持写下去的。
我没有看过曲黎敏的《黄帝内经》。
现在看得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出版的《黄帝内经·素问评注》这本书。
k***g
发帖数: 4904
39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中医为什么用马兜铃
zz 中医药产业沉默吞下“马兜铃酸苦果”
2003年3月18日14:53   来源:[ 中国经营报 ]
被称为“建国以来针对中药的第一道禁令”并没有像很多专家预计的那样出台。2
月28日,马兜铃酸的代表性中药龙胆泻肝丸收到的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则通知—
——该药自3月1日起严格按照处方药管理,在零售药店购买必须凭医师处方。患者应在
医师指导下严格按适应症服用。而在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含有马兜铃酸的其他中成药如冠
心苏合胶囊、分清止淋丸、妇科分清丸、耳聋丸、排石颗粒(冲剂)及复方珍珠暗疮片等
并未被列入管制行列。此前盛传的“含马兜铃酸中药将被禁止生产”的说法也随着这一
纸通知而烟消云散。
“中医药产业很可能错过了一次在国人乃至世界面前重新树立形象的机会。”中国
中医研究院一位匿名的专家说。这位中医药界资深人士是在读过上期本报《马兜铃酸管
涌危及中药产业大堤》一文后主动与记者取得联系的,在她眼中,历经几千年风雨的中
医药产业的确已经像一道年久失修的大堤,任何的跑冒滴漏都会造成很大的险情,都有
可能动摇大堤主体的安全,国家和行业应该借“马兜铃酸管涌”对中医药产业大堤进行
一次全面、彻底地检修...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552
40
许多老中医吆喝一辈子的事,让一个美女轻易做到了。一部电视剧,《女医-明妃传》
。美女效应不简单。中医热还要继续下去,并且越来越火,好事!刘诗诗也算立功了。
贴一下历史上的真人谈允贤女大夫。人家名字起的就是大气的很。
(作者郑全生,本文发表于中华国史杂志1999年7月第29卷第三期)

我国明代女医学家谈允贤秉承家学,从十来岁时即“昼夜不辍”地攻读各种医学典
籍。谈氏行医之后,“相知女流眷属不屑以男治者,络绎而来,往往获奇效。”生平治
人不可以数计。谈氏作为历史上少有的女医家,留下来的《女医杂言》医书传于世。其
书是较早成书的医案专著之一,共收载了31例病案,其中涉及习惯性流产、经病、产后
诸疾、腹中结块诸症,并记载了谈氏对灸法十分娴熟的运用。是书虽载病例不多,但从
临床治疗角度看,都是十分成功的案例,有许多的治疗经验值得后世研究参考。
我国古代的女医非常少,有名气的女医更少,而女医有著作留存于世的则属凤毛麟
角。明代无锡女医谈允贤就属于这凤毛麟角之一。她的《女医杂言》明代重刊本留存至
今,不仅是现知女医最早的医学著作,而且是我国仅存的几种早期医案文献之一。该书
为...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39
41
来自主题: MedicalCareer版 - 请求帮助
不客气。
301和阜外特需门诊的专家都是很严谨的。他们的经验和严谨,都是值得我们推崇的。
这两个地方的专家都看过了,从一般常识推断,你母亲心脏方面应该不存在什么明显的
问题。有明显的问题,他们会提出进一步的处理和治疗方案的。这一点,是好事。
据你这几天发的信息,感觉好多检查都做过了,虽然查不出个所以然,但不是坏事:心
、脑、肝、胆、胰、脾等都没有发现大问题。
根据你这几天提供的信息,我个人感觉和实践版得版大一样——觉得是激素-内分泌问
题可能性大。
任何人的任何病都是个体的、复杂的。只凭你在版上提供的信息,不好也不敢乱说。
这么说吧,如果我的母亲是这样,我会带上她的所有检查资料,带上她到协和或北医的
妇科,或者内分泌科去看一下。如果是围绝经期的激素-内分泌问题,我会支持、说服
我母亲接受短期的激素替代治疗。
中医我不懂,大学时候选修过一学期的中医,后来还是补考了的。但你们想看中医,就到中国中医研究院附属的广安门医院或者东直门医院去吧。
仅仅是个人的一点看法,你、你们要听具体看病的专家和医生的建议。
A*******s
发帖数: 9638
42
来自主题: Medicalpractice版 - 大家对最进的中医讨论怎么看
Saying 青蒿素 treating Malaria has nothing to do with Chinese medicine is just
brainless. See below:
1970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加入了中医药组。她与军
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同查阅历代医药记载,挑选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疾药方
,并实验这些药方的效果。
根据她2009年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记载,当时他们共筛选了两百多种中
药,并终于在1971年10月从中药青蒿中获得具有100%疟原虫抑制率的提取物,取得中药
青蒿抗疟的突破。后来又经去粗取精,于1972年11月8日得到抗疟单体——青蒿素。
1973年,青蒿素的抗疟功效在云南地区得到证实。后来,山东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
物研究所等单位也从黄花蒿中获得了青蒿素结晶。同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和中科
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着手青蒿素化学结构的确定工作。1975年底,中科院
生物物理研究所确定了青蒿素的确切结构,后又在1978年确定了青蒿素的绝对构型。
1977年的《科学通报》介绍了青蒿素的化学...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