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久别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z********e
发帖数: 253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建党伟业真实版
观建党伟业有感,这是21世纪的建党伟业残酷现实版
原名,我是怎么从优秀共产党员变成反革命囚徒的 by 杨子立
今年的12月10日是第62个世界人权日,也是我出狱后的第一个生日,我愿借此时机把此
文献给至今还在狱中遭受磨难的兄弟靳海科和徐伟。
今年三月,当我踏出监狱的门槛那一瞬间,感到的不是脱离牢笼的喜悦,而是青春、健
康、家庭久遭蹂躏之后的忧伤以及两位兄弟靳海科和徐伟仍然被无辜关押的悲愤。几个
月过去了,上海出了钓鱼执法事件,被钓者在强大民意支持下竟然打赢了官司。可是回
想8年多前被北京安全局钓上钩的我们四个爱国青年,在不公正的司法制度下竟然遭到
毁灭性打击,至今也没有平反的希望。海科和徐伟,一个经受了不成功的阑尾炎手术,
至今已腹泻两年多,现在躺在监狱医院里;另一个在被犯人殴打后又被鉴定为精神病,
转移到了专门关押病犯的延庆监狱。我至今还被剥夺政治权利,警察告诉我没有言论自
由。可是受了这么大的冤屈,如果我不为海科和徐伟诉说的话,会不会还有更多无辜的
热血青年再次白白丧失多年的青春呢?
海科个子不高,黝黑而朴实,话不多但热心于把大家拉一起来讨论。这是我对
他还是大学生时...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1417
2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您现在收看到的是新华网正在直播的“两会”特别访
谈。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李双江。欢迎您,李老师,非常高兴您能做
客新华网。
[李双江]谢谢你。
[主持人]您是第几次参加“两会”?
[李双江]已经是第三次了。
[主持人]每年“两会”中都有很多亮点,今年您关注些什么?
[李双江]我们在“两会”上已经听了两个报告,一个是贾庆林同志的报告,这个报告很
有特色。整个政协工作非常庞大,贾庆林用了7千字就涵盖了,文风也不错。报告中提
到了很多重要问题,文字非常简练。政协委员们多半都是学者、专家,他们都很兴奋。
温家宝总理的报告非常详实,很长,因为内容很多。
[李双江]中国的经济建设应该说史无前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方面的建设,包
括人们的情感、思维等方方面面的活动,揭示得特别清晰,语言非常朴素。这两个亮点
应该说是这次“两会”最大的特点。
[李双江]再有,教育方面,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们,国家在教育上倾注了非常多的感情,
很多数字我们都是含着眼泪听的,非常感动。因为我们历史上走过了这么多年,从来没
有感觉中国像今天这样的富有,这样的有魅力。中国燃烧着一... 阅读全帖
s********d
发帖数: 1199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另类的郭沫若
好像是一个中科大家长的文字.
理工大学里的人文沃土
李延军
平心而论,中国科大这些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的高端学术成果,尚不足以打动处在科学
王国之外旁观打量的我,真正令我砰然心动的是这所学府50多个春秋风雨中流露出的春
风化雨般的人文情怀,一直如涓涓溪流浇灌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原本已变得越来越坚
硬的心,又渐渐地润朗起来,柔软起来,甚至不能自已,不止一次潸然泪下。让我感到
在这种人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孩子,更懂得知恩图报,心怀悲悯,目中有人,知道有所
担当,会自觉传承人类文明薪火。所以把孩子送入科大的怀抱,自我感觉应该更令人放
心安心踏实。
突然间产生这种感慨,缘于对科大首任校长郭沫若的重新阅读。我原以为已读懂了作为
历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和政治人物的郭沫若,甚至也曾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对郭沫
若在文革中那些谄媚的打油诗,表示过“不可宽恕”,但通过对科大的阅读,才知道自
己的浅薄与无知,令我认识了另一个鲜为人知的活在科大学子们心目中的那个作为校长
的郭沫若。
我... 阅读全帖
t*********7
发帖数: 9506
4
有一个青年,美国公民,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在美国碰到了以前的初中同学,两个
人之前就朦朦胧胧的互相有好感,只是由于多种原因,并没有发展下去。在美国的再次
见面,无疑让两人都回忆起了以往的美好时光,相见恨晚。青年觉得自己跟这个女生很
有缘份,从中国到美国隔了这么长的时间,隔了这么长的距离,居然两人还能遇到。于
是,青年开始猛力追求这个女生。
那时候,这个女生刚到美国,还背了一大屁股的偷渡债,生活过的很艰难。男的为
了爱情,为了帮助自己心爱的女人摆脱困境,不顾家里反对,坚决的跟女的结婚,帮她
还债。婚后,女生没有身份一直是青年心中永远的痛,生怕什么时候自己老婆就会被移
民局抓走,自己就再也见不到她了。于是,男的就千方百计帮女方办身份。前前后后花
了八年的时间,小孩都生了四个,女方才终于拿到了绿卡。这一天,全家高兴的,终于
不用再担惊受怕过日子了,以后的生活除了阳光灿烂,还是灿烂阳光。
可谁知,半途还是出现了阴霾。拿到绿卡后不久,女方就跟男方说自己很想念父母
,出来已经十年了,都没回去见过他们,所以想回家去看看。那个时候男方家里才盘下
一个餐馆,钱都投在餐馆上,家里也没...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19908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南京1937——动物西迁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jjstc (买买提就是一个垃圾处理站),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南京1937——动物西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3 16:28:48 2011, 美东)
嘉宾
夏祖灼 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学生
经盛鸿 中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
洪银兴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孟丹青 南京大学历史系 学者
王运来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副院长
赵晓玲 作家
张 生 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
1937年,古城南京炮火连天。人人自危,弃家逃难,中央大学惊现特殊难民。历时两年
,过千山万水,上演“长江动物园”。
1938年11月一个晴朗的下午,重庆沙坪坝码头,一个中年男子急匆匆地奔向从远处赶来
的一队牲畜,他摸摸牛,又看看羊,还有那些牛背上笼子里的鸡鸭,像见到了久别的亲
人,激动地热泪盈眶。
主持人
这个如此激动的中年人叫罗家伦,是当时中央大学校长。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那个动荡
的年代,几个赶着牲口逃难的庄稼人,应该是再普通不过了。但这几个看上去衣衫...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6
海外经常会“精心编造”关于中国政坛的种种荒诞的政治谣言,诸如“华国锋是毛泽东
长子”、“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是胡乔木所写”、“彭加木出现在美国华盛顿餐馆
”等,还有所谓“田家英是汪东兴指使内卫枪杀”,甚至还谣传所谓“毛泽东涉暗杀田
家英案”。( 2002年香港《动向》杂志刊登罗冰的文章《毛泽东涉暗杀田家英案》,称
田家英不是自杀而亡,而是被汪东兴的警卫开枪打死,并暗示此事与毛泽东有关系。这
篇文章在海外广为传播。其实,所谓田家英是“他杀”,纯系子虚乌有的讹传。)
我曾采访过与毛泽东秘书田家英之死相关的当事人田家英夫人董边,“中央文革”小组
组长陈伯达,组员王力、关锋、戚本禹,还采访了田家英挚友、毛泽东通讯秘书李锐。
现把我采访所得的情况,记述如下。
田家英夫人谈田家英离世的前夜
我1989年9月16日、17日在北京采访田家英夫人董边,录了7盒磁带,她很详细回忆了田
家英之死。我至今仍保存着她的谈话磁带。
董边说,1966年5月22日——星期日,这天给了田家英沉重的一击。
下午三时,中南海“喜福堂”田家英家门口(据董边记忆——作者注),忽然来了一辆轿
车。从车上下来三个人——中共中央组...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19908
7
嘉宾
夏祖灼 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学生
经盛鸿 中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
洪银兴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孟丹青 南京大学历史系 学者
王运来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副院长
赵晓玲 作家
张 生 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
1937年,古城南京炮火连天。人人自危,弃家逃难,中央大学惊现特殊难民。历时两年
,过千山万水,上演“长江动物园”。
1938年11月一个晴朗的下午,重庆沙坪坝码头,一个中年男子急匆匆地奔向从远处赶来
的一队牲畜,他摸摸牛,又看看羊,还有那些牛背上笼子里的鸡鸭,像见到了久别的亲
人,激动地热泪盈眶。
主持人
这个如此激动的中年人叫罗家伦,是当时中央大学校长。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那个动荡
的年代,几个赶着牲口逃难的庄稼人,应该是再普通不过了。但这几个看上去衣衫褴褛
,蓬头垢面的人却不是普通的庄稼人,他们是当时中央大学农学院的校工。而这些看上
去普普通通的动物,也并不普通,因为它们全都是中央大学花高价购买的,来自世界各
地的优良动物品种。只是罗家伦见到它们的时候,这些“高贵”的牛羊们也显得风尘仆
仆,失去了往日的风...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8
[导读]他当时刚刚20岁,正在青春萌动期。一见漂亮的女孩就脸红心跳,可有机会还是
喜欢往女孩们身边凑,夜里还常常做些无法言说的梦……真是肮脏极了!这不是万恶的
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是什么?
《迷惘的“殉道者”》
漫长的铁窗生涯中,有两条毒蛇日夜不停地缠绕着你——一条叫寂寞,它啮咬着你的心
灵;一条叫饥饿,它折磨着你的肉身。
四年多的时间里,曾和我同住过一个监号的犯人先后有上百个,大都是萍水相逢,过后
即忘,但有一个人在和这两条毒蛇的搏斗中都有令人吃惊的超常表现,让我终身难忘—
—不要误会,不是敬佩,而仅仅是惊讶。
他叫裴和阳,是许昌县椹涧公社的青年农民——准确点,应该说他是个“返乡知青”。
他是“文革”中的高中毕业生,这是那时他所能获得的最高学历,因为当时所有大学都
停止招生了。那种在大字报、大辩论、大批判、大串联中的造反经历,不也是一种特殊
的学习和训练吗?他可以说是那场“大革命”的“科班毕业生”和直接产物。强调这一
点很有必要,非如此,便不能理解和解释此后他的人生轨迹和悲剧下场。
裴和阳回村后,以他在村中的最高学历,和他对“文革”话语的熟练掌握,受到村中掌
权者的青睐。他没有去当个“普... 阅读全帖
e**i
发帖数: 1983
9
http://zh.wikipedia.org/zh-cn/令计划
令计划(1956年10月-),本姓令狐,山西平陆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
毕业,硕士学位。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七
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现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副主任等职。目录
1 政治出身
2 理论人才
3 胡锦涛的“幕僚长”
4 参考
[编辑]
政治出身
令计划出生于一个普通中共干部家庭,是一个地地道道共青团出身的干部。据传,令计
划原本复姓令狐,只是为了方便、避开较少有的四个字姓名,才对外改称令计划;有兄
弟姐妹四人,分别为令方针、令政策、令路线(女)、令完成,令计划为三子,五名兄
弟姐妹中排行第四。[1]
1973年12月,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令计划成为了平陆县的一名插队知青;后来还在县
印刷厂当过工人。1975年6月,进入共青团平陆县委工作,不久别被提拔为共青团平陆
县委副书记。1978年12月,被调到中共山西省运城地区委员会任职。1979年共青团中央
在全国选拔人才,23岁的令计划被选中,并被安排在共青团中央的宣传部工作。这... 阅读全帖
g*******2
发帖数: 1184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饿死人这事就是矮帝做的怪吧
下面是陈丕显前副委员长笔下的“三年大饥荒”
说的是福建.
--------------------------------------
按:陈丕显,“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
家,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副委员长”(引自官方评价),在上世纪三年大饥荒之时,任华东局书记处书记。本文
摘自他的回忆录。
上世纪的三年大饥荒,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治下的四川省,以及河南省委第一书记
吴芝圃治下的河南省,才是大饥荒的重灾区。而陈丕显先生本文中所描述的福建省,远
不是重灾区。
--------------------------------------
1960年4月下旬……回到了久别的福建家乡。一路上,我每到一地除了听汇报外都要去
参观农民的食堂,到农民家里揭开锅盖看看,看他们吃的什么。邵武、三明、永安的情
况还好,尽管三餐的稀饭稀得可以当镜子,稀得“浪打浪”,但毕竟还有饭吃。可是一
进入闽西境内,情况就十分不妙。许多人家无隔夜粮,靠野菜充饥,群众叫苦连天。我
的心情很是沉重。……
4月30日,我在龙岩地委听...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11
钓鱼岛争端在将中日推向对抗,日本在错误时间错误的地点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对手
。中国的近代耻辱,日本带来的伤害最深。如果让中国人找一个雪耻的对象,日本真是
再合适不过了。
几代中国人都克制了深藏于心底的对日不满情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日短暂的黄
金友好期也对两国关系起到一定的疗伤作用。但它是不彻底的。从日本闹出靖国神社、
教科书等持久争议后,中日的冷淡就已经注定。
钓鱼岛冲突是中日关系恶化的新转折点。日本人或许相信他们自己“保卫”该岛的
决心很坚定,但他们一定要同时想到,中国人保卫该岛的立场只会更坚定,因为与他们
抢夺该岛的是“宿敌”,它欠了中国人太多的血债,向它做领土让步的耻辱对中国人来
说是双重的。钓鱼岛争端升级将扭转中日关系的大方向,把两国推向危险对抗。
如果中日对抗逐渐形成,必将是日本21世纪的最大战略败笔。今天的中日力量对比
已经完全不是上个世纪的情形,对抗中国虽符合日本右翼的极端心态,但却是日本整个
国家的不可承受之重。
日本引领亚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日本一个多世纪前凭借明治维新的先发优势,一
度主导东亚。那样的历史偶然性已被中国苏醒后的亚太新格局抹平。中日的相对位置在
朝着历... 阅读全帖
y*h
发帖数: 25423
12
楼主先说下我和室友的背景,我们都是清华大学新一届的研究生,我和室友都是同一个
学院的,但是不是同一个专业,我主要是学建筑,非常非常辛苦,室友学的城规,属于
学院里相对打酱油的专业,平时生活就是那种悠闲型的。
当然楼主不是夸耀自己,因为在求职市场上,清华可能很有优势,但是在捐精市场
上,特别是黑市上,清华就真的只是非常一般了,国外的顶级名校的很多很多,还有一
些是公司高管,总之这些高智商的人,是非常吃香的。
另外黑市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比正规市场还严格,里面审核的人就像专业HR,个
人资料,从小到大的学校全部检查一遍,还有相关的一些智商测试,然后根据综合评级
,再和用户的需求进行匹配。
网上新闻所传言的东西有的对,有的不对。
在真实的捐精黑市上,是有一个中间第三方参与的,捐赠者和被捐赠者互相之间是
完全保密的,资料全部由第三方进行代理审核后进行配对。
我室友在去之前就签好了完整的协议,那个协议书厚厚的一本,堪比正规的法律文
件,有签名有图章有寄封,后面还附有详细的细则,可以说中介对所有的可能发生的情
况都考虑了一遍。
新闻里说黑市捐精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就是捐赠人直接和被捐赠人发生关...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4612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linuxbeginer (linux), 信区: Joke
标 题: 室友讲述:清华研究生暑期黑市捐精实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0 12:36:26 2012, 美东)
发信人: yoh (海豚),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室友讲述:清华研究生暑期黑市捐精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0 11:23:23 2012, 美东)
楼主先说下我和室友的背景,我们都是清华大学新一届的研究生,我和室友都是同一个
学院的,但是不是同一个专业,我主要是学建筑,非常非常辛苦,室友学的城规,属于
学院里相对打酱油的专业,平时生活就是那种悠闲型的。
当然楼主不是夸耀自己,因为在求职市场上,清华可能很有优势,但是在捐精市场
上,特别是黑市上,清华就真的只是非常一般了,国外的顶级名校的很多很多,还有一
些是公司高管,总之这些高智商的人,是非常吃香的。
另外黑市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比正规市场还严格,里面审核的人就像专业HR,个
人资料,从小到大的学校全部检查一遍,还有相关的一些智商...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饿死3000万,很难拍照
现在不但是一张“饿死”的照片找不出来,连一张饿的皮包骨头的照片都找不出来。一
个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在甘肃劳改了整整三年的右派,1961年回家后和城市的家人拍了照
片,大家看看,如果不google,请告诉我哪一个是劳改犯?你凭这张照片,能推论出这
是全国都吃不饱,6亿人饿死了3000万的大饥荒时代?而这个劳改犯在改开时代也是写
书立传,”回忆“村民“一个接一个饿死”。也是回忆当年自己忍饥挨饿,之所以没饿
死是因为家里给她寄了粮票
,也不想想没有国营粮店,你拿粮票换什么。更没有解释,为什么村里很多很多人都”
饿死了“,居然还不去抢一个吃的细皮嫩肉的“劳改右派”的粮食。
18-1 母亲八十岁生日纪念。1958—1961年三年劳动教养后归心似箭地去了广州看望慈
母和慈如母的二哥及一家子。第一排从左到右是二嫂、母亲、刘德伟、二哥的二女儿,
第二排从左到右是二哥大女儿、二哥、二哥的儿子强强
18-2 两代的大小姐,妈妈八十、我五十,团聚广州,不知道这就是我和母亲一生中最
后的相聚
18-3 1961年秋末我回到昆明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凯儿伴我游龙门
18-4 刘笃,可爱的三弟。1949—1992年刘笃...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饿死3000万,很难拍照
2012年朝鲜饿死人了?中国饿死3000万,那么濒临饿死的应该不止3000万了,严重营养
不良的,应该至少上亿了,六亿人里,至少一半人应该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甚至皮包骨头
,跟非洲饥民一样,对不对?
也就是说,那三年,饥民是随处可见了。找不出饿死人的照片,难道饿的皮包骨头的人
的照片也找不到?一般人如果没有饿成皮包骨头,那么劳改犯呢?在甘肃最苦的地方劳
改了三年的劳改犯呢?即使不饿死,总应该看起来严重营养不良了,对不对?如果连这
样一个极有可能饿死的人,居然在1961年拍了大量私家照,看起来比正常人还正常,这
说明什么问题?
18-1 母亲八十岁生日纪念。1958—1961年三年劳动教养后归心似箭地去了广州看望慈
母和慈如母的二哥及一家子。第一排从左到右是二嫂、母亲、刘德伟、二哥的二女儿,
第二排从左到右是二哥大女儿、二哥、二哥的儿子强强
18-2 两代的大小姐,妈妈八十、我五十,团聚广州,不知道这就是我和母亲一生中最
后的相聚
18-3 1961年秋末我回到昆明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凯儿伴我游龙门
18-4 刘笃,可爱的三弟。1949—1992年刘笃明是商人其实总是在为国为党辛劳
18-6 ...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16
这个照片里的主人公,在五七年反右时被定为右派,被送到”最苦的甘肃定西县”劳改
了三年。1961年获释回家。
这个劳改犯后来还写自传,自称自己忍饥挨饿,之所以没饿死是因为家里给她寄了粮票
。而村里的”村民们一个一个地饿死。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先走了,接着就是婴儿。“
瞧,农民们对劳改犯多人道主义啊。宁可自己家的老人和孩子一堆一堆的饿死,也不会
抢一个劳改犯的粮食。
看照片上这个1961年的忍饥挨饿的右派劳改犯以及家属们,果然是很消瘦啊。
===============
18-1 母亲八十岁生日纪念。1958—1961年三年劳动教养后归心似箭地去了广州看望慈
母和慈如母的二哥及一家子。第一排从左到右是二嫂、母亲、刘德伟、二哥的二女儿,
第二排从左到右是二哥大女儿、二哥、二哥的儿子强强
18-2 两代的大小姐,妈妈八十、我五十,团聚广州,不知道这就是我和母亲一生中最
后的相聚
18-3 1961年秋末我回到昆明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凯儿伴我游龙门
18-4 刘笃,可爱的三弟。1949—1992年刘笃明是商人其实总是在为国为党辛劳
18-6 堂妹德沛一家和我。1961年我从甘肃劳动改造回来只有他们家...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17
这个照片里的主人公,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在甘肃最苦的地方劳改了三年。
1961年获释回家。拍了十多张私家照。
这个劳改犯后来还写自传,自称自己忍饥挨饿,之所以没饿死是因为家里给她寄了粮票
。而村里很多很多人都”饿死了“。
瞧,农民对劳改犯多人道主义啊。宁可自己一堆一堆的饿死,也不会抢一个劳改犯的粮
食。
看照片上这个1961年的忍饥挨饿的右派劳改犯,果然是很消瘦啊。

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12&tid=73&pid=414
》中国第一代社会工作者刘德伟的照片集 》十四 1961年回家啦
十四 1961年回家啦
18-1 母亲八十岁生日纪念。1958—1961年三年劳动教养后归心似箭地去了广州看望慈
母和慈如母的二哥及一家子。第一排从左到右是二嫂、母亲、刘德伟、二哥的二女儿,
第二排从左到右是二哥大女儿、二哥、二哥的儿子强强
18-2 两代的大小姐,妈妈八十、我五十,团聚广州,不知道这就是我和母亲一生中最
后的相聚
18-3 1961年秋末我回到昆明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凯儿伴我游龙门
18-4 刘笃,可爱的三弟。1949—19...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Hezog 又来误导人了
呵呵,你装傻充愣有用吗?在甘肃最苦的地方劳改了三年,出来后还是细皮嫩肉,老将
就是爱这么自抽耳光互抽耳光。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好蛋这
会心里暗自骂了刘德伟无数傻逼了吧?哈哈。
18-1 母亲八十岁生日纪念。1958—1961年三年劳动教养后归心似箭地去了广州看望慈
母和慈如母的二哥及一家子。第一排从左到右是二嫂、母亲、刘德伟、二哥的二女儿,
第二排从左到右是二哥大女儿、二哥、二哥的儿子强强
18-2 两代的大小姐,妈妈八十、我五十,团聚广州,不知道这就是我和母亲一生中最
后的相聚
18-3 1961年秋末我回到昆明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凯儿伴我游龙门
18-4 刘笃,可爱的三弟。1949—1992年刘笃明是商人其实总是在为国为党辛劳
18-6 堂妹德沛一家和我。1961年我从甘肃劳动改造回来只有他们家欢迎我住宿
18-7 我与表弟禧禧,他现在是湘潭乡下的一个中学校长
18-8 1961年我从甘肃劳动改造回到上海与舅舅合影
18-9 二哥、二嫂、我。1961年我从甘肃劳动改造回来,到广州看妈妈
18-10 女儿兰兰9岁时在昆明读小学
18-11 1961年我刚到昆明,游...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19
在甘肃”劳改营“里劳改了三年的劳改犯1961年的照片。
18-1 母亲八十岁生日纪念。1958—1961年三年劳动教养后归心似箭地去了广州看望慈
母和慈如母的二哥及一家子。第一排从左到右是二嫂、母亲、刘德伟、二哥的二女儿,
第二排从左到右是二哥大女儿、二哥、二哥的儿子强强
18-2 两代的大小姐,妈妈八十、我五十,团聚广州,不知道这就是我和母亲一生中最
后的相聚
18-3 1961年秋末我回到昆明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凯儿伴我游龙门
18-4 刘笃,可爱的三弟。1949—1992年刘笃明是商人其实总是在为国为党辛劳
18-6 堂妹德沛一家和我。1961年我从甘肃劳动改造回来只有他们家欢迎我住宿
18-7 我与表弟禧禧,他现在是湘潭乡下的一个中学校长
18-8 1961年我从甘肃劳动改造回到上海与舅舅合影
18-9 二哥、二嫂、我。1961年我从甘肃劳动改造回来,到广州看妈妈
18-10 女儿兰兰9岁时在昆明读小学
18-11 1961年我刚到昆明,游圆通山
18-12 1961年圆通山唐继尧坟前
18-13 1961年我在圆通寺
18-14 我与景云在圆通寺
18-15 1962年三八妇女...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来,给毛轮上课讲文革
饿三天算什么?看看这个照片里的主人公,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在甘肃最苦的地方劳改了
三年。1961年获释回家。拍了十多张私家照。
这个劳改犯后来还写自传,自称自己忍饥挨饿,之所以没饿死是因为家里给她寄了粮票
。而村里很多很多人都”饿死了“。瞧,农民对劳改犯多人道主义啊。宁可自己一堆一
堆的饿死,也不会抢一个劳改犯的粮食。
看照片上这个1961年的忍饥挨饿的右派劳改犯,果然是很消瘦啊。

18-1 母亲八十岁生日纪念。1958—1961年三年劳动教养后归心似箭地去了广州看望慈
母和慈如母的二哥及一家子。第一排从左到右是二嫂、母亲、刘德伟、二哥的二女儿,
第二排从左到右是二哥大女儿、二哥、二哥的儿子强强
18-2 两代的大小姐,妈妈八十、我五十,团聚广州,不知道这就是我和母亲一生中最
后的相聚
18-3 1961年秋末我回到昆明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凯儿伴我游龙门
18-4 刘笃,可爱的三弟。1949—1992年刘笃明是商人其实总是在为国为党辛劳
18-6 堂妹德沛一家和我。1961年我从甘肃劳动改造回来只有他们家欢迎我住宿
18-7 我与表弟禧禧,他现在是湘潭乡下的一个中学校长
18-8 196...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21
“大饥荒”中被劳改三年后的地富反坏右私家照
刘德伟在五七年反右时被定为右派,被送到”最苦的甘肃定西县”劳改了三年。1961年
获释回家。刘德伟自述劳改期间忍饥挨饿,之所以没饿死是因为家里给她寄了粮票。而
村民们”一个一个地饿死“。瞧,农民对劳改犯多人道主义啊。宁可自己一堆一堆的饿
死,也不会抢一个劳改犯的粮食。看照片上这个1961年的忍饥挨饿的右派劳改犯,果然
是很消瘦啊。
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12&tid=73&pid=414
中国第一代社会工作者刘德伟的照片集 》十四 1961年回家啦
18-1 母亲八十岁生日纪念。1958—1961年三年劳动教养后归心似箭地去了广州看望慈
母和慈如母的二哥及一家子。第一排从左到右是二嫂、母亲、刘德伟、二哥的二女儿,
第二排从左到右是二哥大女儿、二哥、二哥的儿子强强
18-2 两代的大小姐,妈妈八十、我五十,团聚广州,不知道这就是我和母亲一生中最
后的相聚
18-3 1961年秋末我回到昆明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凯儿伴我游龙门
18-4 刘笃,可爱的三弟。1949—1992年刘笃明是商人...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11893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据说江办给新浪网打电话了
姚晨和凌潇肃为什么要离婚
2011-02-14 23:03 提问者: hexinping_p|浏览次数:265280次| 该问题已经合并到>>
满意回答
2011-02-15 08:18
姚晨和凌潇肃这对号称“模范”的明星夫妻,1月28日正式宣布离婚,而就在不久
前,他们还在各个公开场合不断秀着各种恩爱。姚晨称自己只要有空就会赶回家给老公
凌潇肃做饭,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凌潇肃提起姚晨也是眉飞色舞,说结婚七年
一直没办婚礼,“但一定会补办,必须的!”  目前圈内盛传,姚晨和凌潇肃已经分
别找到新欢——姚晨恋上一位摄影师,凌潇肃则传出与唐一菲密恋。两人最早传出婚变
消息,是在去年8月份——姚晨被拍到和电影《爱出色》的导演陈奕利一起逛街吃饭,
举止非常暧昧。但由于那时正处于《爱出色》的宣传期,所以外界认为这是一起炒作事
件。与此同时,凌潇肃在拍摄电视剧《郎心似铁》期间,与女演员唐一菲传出假戏真做
的消息。  当时姚晨和凌潇肃一致否认,姚晨还在微博上嘲笑写绯闻的记者有失水准
,凌潇肃更是放言:“让八卦来得更猛烈些,我和姚晨都顶得住。”之后,两人不断在
各个场合表演恩爱,今年1月12日,...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23
其实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好,等于在自抽耳光。因为完全类似的问题就似乎
一个地方饿死人,代表全国都饿死人?
同理,如果南京几百万人口,结果被连着屠杀了三年时间,杀死了人口的5%,大约30万
人。但是却有在场的南京人说自己从未听说过也未亲眼见过日军屠杀。而且说南京三年
里被屠杀30万人的那些人,却拿不出一张照片,那么,这屠杀存在与否的确存在问题。
而事实呢,没有一个在场的南京人出来否认南京大屠杀,要照片有照片,要万人坑有万
人坑,要独立证人有独立证人,要拉贝日记有拉贝日记。而南京屠杀只是一个城市,只
是30万,只是短短几个月。
作为对比,中国偌大一个国家,饿死了高达3000万甚至4000万人,也是人类历史上饿死
人最多的一场大饥荒。却连一张饿死人的照片都没有流传,不要说饿死人,连严重营养
不良的人的照片也没有。以至于香港出版的《毛泽东的大饥荒》一书的封面,因为找不
到毛时代饿死人的照片,不得不偷梁换柱,用了一张民国时期河南大饥荒的饥民照片。
被人揭穿后才换了封面。
1946 Life Photo: http://www.life.com/image/50863592
改开之后,出来了许多伤痕文...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雾锁太白》-1992年太白山案
8位年轻的冒险旅行者,在重峦叠嶂、气候险恶的太白山中迷失了方向。为了求生存,
他们与命运展开了艰苦的搏斗……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2081040.htm
1992年4月29日,咸阳彩色显像管总厂的四男二女6位青工,结伴到太白山旅游。登
山途中,他们与西北大学两位学生不期而遇。于是,一行8人开始了这段不寻常的旅程

行前,他们对太白山的险恶复杂的地形和变化无常的气候几乎毫无所知,以为轻而
易举即可完成这次冒险的旅行,所以准备得十分仓促,没有带导游图和药品,所带食品
也甚少。进山以后,他们才逐渐发现事先的估计是多么荒唐。但是,随着大自然迷人风
光的依次展现,他们的兴致变得愈来愈高了。
5月1日,雨雾笼罩着太白山。他们冒着绵绵细雨,越过明星寺、芳香寺,登上了海
拔3600多米的大爷海。5月2日,太白山仍是雨雾交织。他们一口气登上太白山的顶峰八
仙台。合影留念之后,疲惫不堪的他们准备下山返回了。由于云雾弥漫,周围环境什么
也看不清,他们已辨不清方向了。此时如果按原路返回,不幸就可避免,但是这些自信
、好强的年轻人却作了另辟蹊径找出路的决定。他们过... 阅读全帖
p******9
发帖数: 7130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罗大佑谈改革开放-50块钱
亲朋好友们在集思广益
中港台的局势有了转机
阔别了四十年的势不两立 的同胞恍然大悟的久别重聚
先知先觉的早就不遗余力
后知后觉的只有自食其力
不知不觉的王朝解放了以后 反攻的号角唤起大家起义
——要光复回去!
处变不惊的先去捞点人民币
要抓紧时间再去香港换点港币
反攻与复国世界大同谈何容易
不如想点办法效忠我们新台币
六合彩是我们秘密武器
最后一关用来对付马列主义
歌舞升平的全国的军民同胞创造了另一个世界奇迹
——靠三民主义!
救国救民的是大同小异
中港台的局势变本加厉
斗争了四十年的势不两立 的同志冤家路窄的回心转意
说来说去还怪毛主席
当初革命革得有点机会主义
后患放走了一条死路 改革了开放了万恶的市场经济
——是谁的福气?
处变不惊的先去捞点人民币
要抓紧时间再去香港换点港币
他三反五反翻来覆去谈何容易
不如想点办法回归一点新台币
有了房地产不要核子武器
炒炒股票还能使你如虎添翼
歌功颂德的中国的军民同胞创造了特色的历史奇迹
——这社会主义!
处变不惊的先去捞点人民币
要抓紧时间再去香港换点港币
反攻与复国世界大同谈何容易
不如想点办法效忠我们新台币
五十块钱是我们秘...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26
有图有真相:1961-62年甘肃大饥荒——劳改右派私家照
刘德伟在五七年反右时被定为右派,被送到”最苦的甘肃定西县”劳改。刘德伟自述,
“一九六一年,村里的情况更进一步恶化,村民们一个一个地饿死。五十岁以上的老人
,先走了,接着就是婴儿。十几岁的儿童与成年人仍然在田里工作,但是他们的脸和手
都肿了起来,已经肿到抓不住农具了。”
在文革后著名的夹皮沟回忆里,也经常提到,甘肃右派成批成批的饿死。
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12&tid=73&pid=414
》中国第一代社会工作者刘德伟的照片集 》十四 1961年回家啦
十四 1961年回家啦
18-1 母亲八十岁生日纪念。1958—1961年三年劳动教养后归心似箭地去了广州看望慈
母和慈如母的二哥及一家子。第一排从左到右是二嫂、母亲、刘德伟、二哥的二女儿,
第二排从左到右是二哥大女儿、二哥、二哥的儿子强强
18-2 两代的大小姐,妈妈八十、我五十,团聚广州,不知道这就是我和母亲一生中最
后的相聚
18-3 1961年秋末我回到昆明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凯儿伴我游龙门
18-4 刘笃,...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988
27
先来个总结。 有人信这种水文嘛??? 我从微薄上复制来的。 现在国内自恨的人太
多了。
美国 日本会出历史题???搞笑。
侄子在读高二,考了一道历史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
哪里?答不出来,我帮他查找资料,所以到现在我都记得,是打到现在的匈牙利附近。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
它的题目是这样的: 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
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
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后来才知
道那个东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欧洲猖獗的时候
,谁晓得这个叫做鼠疫。
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会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怀疑
上帝的存在。如果没有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弗罗伦斯的文艺复兴。
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可能建立。如
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够强大,盎格鲁— 撒克逊会提早200年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
奥匈帝国就不可能存在。
教师一看,说:”棒...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8699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咪:我的性感女友》节选
在2000年张咪交了一个叫丹尼的美国男友,是一个学哲学的酒商。2003年他们相识的纪
念日到来之前,男友决定送一个特别的礼物给张咪。于是有了这本《张咪,我的性感女
友》一书。其实,这是男友平时所记日记的结集,书中记载了他跟张咪相识、相爱过程
中的绝对隐私。用张咪的话说有些故事完全属于他们两个人的秘密。丹尼是以一个外国
人的眼光和思维来写一个中国女人。
相遇
那是我来北京的第二个星期,也是我上班的第一天。我的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希
望我能帮一个忙,说有一位中国的歌星要拍MV,需要外国面孔的模特,我觉这是一件很
好玩的事,便说:可以试试。在朋友的安排下,约定下午6点在我工作的地方与那位歌
星见面商谈此事。
我匆忙地向楼下走去,而映入我眼帘的这个女人让我片刻间愣呆了,她穿着一件黑
色的长皮大衣,白色的衬衣,像埃及艳后般的直发,再加上我从未见过的那样灿烂的笑
容,极为特别。她身上散发出的光芒,让我的大脑停止了思维。
两个星期后,我们再次相遇在MV拍摄的现场。而这一次看到的完全是一个在工作之
中的咪咪,她甚至没有时间和我讲话,她只是很礼貌地打了声招呼,然后就去化妆。我
一直认为她的美只用“漂亮”... 阅读全帖
d******8
发帖数: 3017
29
如果民主改革成功,法制和廉政建立起来,缅甸就能摆脱亚洲诸国发展的怪圈
“他们要改革,就是因为认识到他们也走错路了”
Serge Pun Associate Ltd.和Yoma银行总裁潘继泽的办公室正对仰光市中心,从大窗里
可以望见正在从败落中复苏的城市和闪耀的大金塔,也会看见所有街道被日本汽车堵满
。他庞大的公司正是将这个城市从停滞衰败中唤醒的力量之一。会客室里没有海外华人
厅堂里常见的关公像和神龛,或任何唤起金钱叮当之声的物件,墙上挂着本地艺术家为
缅甸各少数民族所作的抽象画。见外来客人的时候,他穿着熨帖的西服;会见缅甸官员
的时候,他会穿传统服装Longyi。从北京学来的普通话依然地道,言谈柔缓和善,慎重
却直率,对我们的每个问题都认真对待。要不是指间那根雪茄和身上西服昂贵的面料,
要不是知道他的集团在仰光有近65平方千米的土地开发权,你可能会误以为他是个外科
医生。
潘继泽有一个英文名字,Serge Pun,还有一个缅甸语名字,Theim Wai。三个名字虽同
属一人,它们的内在记忆却构成了如同被银河隔开的多个世界。它们组成了20世纪后半
叶以来,东南亚华人的失落之书、散佚之页,...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9576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元勋:北大往事与林昭之死
林昭同学张元勋于2013-4心力衰竭在家里去世,张在自己刑满释放后曾于1966年5月到
监狱里探望林昭,罕见地获得当局批准。
北大往事与林昭之死——一个最知情者的回忆
张元勋
1957年的北京大学,师生之中有1500人因“反右”“扩大化”而蒙受不白之冤,很多人
被开除了公职与学籍,发配于穷山恶水、荒原大漠之间亡命了之,22年后,又把这“扩
大化”了的1500人无一例外地平反,也就是,就北大来说“扩大化”已“扩大”到无一
正确全盘错误的程度!41年之间,我们全年级竟有近10位同窗英年早逝,时运的坎坷,
生计的艰辛,过早地夺去了他们才华横溢的生命!
但是,我们还要提及另一些在1957年风暴的延展中惨死于“人民”枪口下的北大冤魂:
哲学系的学生黄宗羲绑赴刑场,临刑前对妻子说:“我死后你不要守着,早一点找一个
家,好好教育孩子跟着党、跟着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他被杀在1958年。
西语系英语专业的学生顾文选,1966年夏自河北省某劳改农场逃出后不久被抓获而归,
即被处死,其时他无妻室,亦无遗言。
化学系的学生张锡琨,企图越狱而被处死,时间已是“四人帮”垮台后的1977年。他的
遗体由他妹妹领...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2375
31
按照前妻郝明珠女儿的说法,
是郝明珠先放弃习仲勋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049e1b50101j6jm.html
共苦九载 分道扬镳
战争年月的女性干部,往往要比男性干部承受着更多更重的精神负担和痛苦。她们
不仅要同男性一样工作、行军、打仗,还要生儿育女。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生儿育女,
要默默地承受着生理上难言之苦的折磨,常人是无法理解的。那时的女性几乎没有条件
和可能采取避孕措施,往往怀孕率较高,孩子成活率很低。动荡不安的环境,迫使她们
产后得不到休息。甚至刚生下孩子,就要拖着虚弱的身体转移行军,连正常的饭都吃不
上,更谈不上补充营养。如此一次又一次得不到休息和恢复,往往会落下满身病痛。
郝明珠婚后怀过五次孕,但仅活了三个孩子,都是在襁褓中就托给老百姓抚养。郝
明珠回想她生孩子的经历时感叹万分,哪里像当今女性那么娇贵。她的孩子一个个都是
在行军转战的过程中生的。临产时,找一个偏僻的离敌人远的农村,请老乡的接生婆,
按老乡生孩子的土办法,先烧热炕,装一袋细末黄土当靠背,是死是活,任接生婆摆弄
。她一个孩子是立生,孩子腿先生出来... 阅读全帖
p********7
发帖数: 18007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通化一段难以启齿的性遇
我的老家在乡下,1980年7月,我考入距家17华里的县7中。这是一所重点中学,虽然面
向全县招生,可除了分片和走后门入学的外,鲜有考生能凭学习成绩进入。只有我们10
几个成绩特别优秀的才有幸就读。说是县中,其实校址在一个乡政府所在的小镇上。校
舍破烂不堪,但比起我读书的小学还是好多了,至少房子排列的很整齐,而且还有一个
全镇最大的操场。大多数学生是官宦子弟,尽管学校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帮助,比方几
间不大的宿舍都分给他们,但对我们这些凭实力考入的学生还是给了足够的重视。一是
把我们每班分一个,既可作为同学的榜样也方便老师辅导;二是明确我们可以做课代表
不允许担任班干部;三是暗地嘱咐老师们对我们在学习上给以特殊的关照。鬓发班白的
老校长在单独给我们开会时说:“......现实就是这样,我也没办法,你们是学校的宝
贝疙瘩,学校的这快牌子就靠你们撑着了......。”最后的几句话明显带着幽怨、凄凉
和无奈。老校长是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人,文化不高却很有正义感和人情味儿,我们都
很感动。
开始,我们骑自行车来回奔波,可入秋后天越来越短,还没放学天就黑了。学校让几个
女生挤在女老师宿舍,而我们几个...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3
http://baike.baidu.com/view/880444.html
献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勇士
作者:佚名
(一)
摘下发白的军帽
献上洁白的花圈
轻轻地
轻轻地走到你的墓前
用最诚挚的语言
倾吐我深深的怀念
北美的百合盛开了
又残
你在这里躺了一年
又一年
明天
早霞开始的时候
我就将返回那可爱的祖国
而你
却长眠在大西洋的彼岸
异国的陵园
再也听不到你那熟悉的声音
再也看不到你那亲切的笑脸
忘不了你那豪爽的姿态啊
忘不了你那双明亮的眼
泪水滚滚滴落
哀声低低回旋
波涛起伏的追思啊
将我带回很远
很远……
(二)
公园里一块打游击
井岗山一块大串联
收音机旁
我们一字字地倾听着
国防部的宣战令
----在那令人难忘的夜晚
……第三次世界大战中
我们俩编在同一个班
我们的友谊从哪里开始
早已无从记起
只知道她
比山高
比路远
在战壕里
我们同吃一个面包
和醮一把盐
低哼着同一支旋律
共盖着同一条军毯
……为了共产主义的实现
在冲天的火光中
我们肩并肩
冲锋在敌人的三百米防线
冲锋枪向剥削者
喷吐着无产阶级复仇的子弹
还记得吗
我们曾饮马顿河畔
跨过乌克兰草原
翻过乌拉尔的峰巅...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7
34
8个小时,不吃不睡,很多人身体也扛不住了啊
v***0
发帖数: 5096
35
你觉得你很幽默吗
b**k
发帖数: 3472
36
你90后吧
s******e
发帖数: 337
37
我的意思是说,就算不出事,这么久没消息,也受不了啊
w***t
发帖数: 8175
38
《乞讨23载 90岁流浪老人将回家》追踪
首席记者刘广超通讯员王辉文图
阅读提示|2013年9月,新华社新媒体客户端“我报道”一篇关于北京西站流浪者的
报道《北京西站,那些回不去家的人》引起广泛关注。在北京西站乞讨多年的“老兵”
雷国典尤其牵动了读者的心。
2013年12月6日,本报在A15版上也报道了此事。后来,在全国热心网友和当地公安
部门的爱心接力下,今年4月5日晚,老人终于踏上了久别的故土,完成了落叶归根的心
愿。
c****e
发帖数: 1628
39
【多维历史】吴国桢与周恩来曾经是学生时代的好友,虽然政治信仰不同,但在吴国桢
随蒋介石去台前,两人一直有着交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
马军据吴国桢之回忆录,在《二十一世纪》2008年2月号中描绘出吴国桢眼中的周恩来。
吴国桢和周恩来均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前者曾留美获博士学位,作为蒋介石的
密切追随者,历任汉口市长、重庆市长、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上海
市长、“台湾省主席”等要职。后者在留法勤工俭学中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协助毛
泽东展开武装斗争,最终夺取了政权,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他俩在少年时代是
交谊颇深的挚友,成年后却成为政治上的死敌,其关系的演变极富传奇性和戏剧性。探
讨两人交往过程的文章不少,但均非学术之作,材料也多出自道听途说[1]。笔者现依
据吴国桢已刊及未刊回忆录[2]等一手材料,试图勾勒一个吴氏眼中的周恩来,并着力
反映两人几十年间友谊和苦斗的交织。
一 同窗好友
吴国桢,字峙之,1903年10月21日生于湖北建始。周恩来,字翔宇,1898年3月5日生于
江苏淮安。历史的命运使两位少年成为了中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主办的天津南...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20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长篇战地纪实报告:一个解放军女兵对越作战经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8 01:31:01 2014, 美东)
2014年02月14日 14:01 新浪军事
本文作者殷燕,1979年2月19日随54军161师医院赴广西前线参加对越还击作战
新浪军事编者:今年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的35周年。新浪军事收到很多来自当年
对越作战老兵的来信,讲述了他们在那个年代的真实的感人的,甚至很震撼的经历。在
此,我们节选出部分信件内容陆续刊登,用以纪念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也对我们最可
爱的人致敬。
写在对越还击作战三十五周年——我的一段难忘的战斗生活
这是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中国女兵写的长篇纪实报告,作者殷燕,1977年
10月原武汉军区特招文艺兵入伍。1979年2月19日随54军161师医院赴广西前线参加对越
还击作战,同年2月28日随师医院3所27名战友越过国境线参加抢救650高地伤员的战斗
,并在前线入党...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43
41
美国在新能源方面并没有优势.搞风电美国已经承认高不过中国.太阳能,君不见奥巴马
投资入股的Solyndra死翘翘?看见世界杯上YingLi Solar的广告没有?太阳能老大是中
国。水电,哪个水电站敢和三峡比肩?所以新能源久别提了,那是个joke。地球人都知
道也只有你在为奥巴背书了。别和我争,俺就是学电力的搞过n年风电。现在在美帝最
牛b的IC公司之一混饭吃。公司规模虽大但是谈起亚洲竞争对手是谈虎色变。基本上只
能争夺高端如三星苹果的市场。中间到底端这些市场主力基本被亚洲蝉食。注意,这里
的亚洲不是指日本,因为他们已经奄奄一息。主要是大陆,台湾和韩国。但是毫无疑问
大陆未来10年在IC方面成就应该取代韩国和台湾。
所以你要是比较关心技术的话,别老以为美国天下第一了。以大陆人无穷的人力以及勤
奋努力的程度,稳定的制度,还有从上到下对教育的重视,技术第一这顶帽子不会在美
国头上扣太久了。
未来中国必定回到中央帝国的地位。这是由99%勤奋聪颖和灵活的中国民众决定的。做
头的,只要保证社会稳定不出大乱子,不打压对外合作和交流,国力攀升第一没有任何
疑问。
倒是美国岌岌可危。黑膜三都不是优质劳... 阅读全帖
B********4
发帖数: 7156
42
这是我听到一个最详细的本版。但是没有提及贺怡因为找到毛毛被害死的这个广为流传
的阴谋论。
=====================================
1949夏天,在得知组织上不准贺子珍进北京的决定后,贺怡决心陪娇娇(贺子珍的女儿
)和岸青进京。她对贺子珍说:“我同孩子们一起去,我要见主席,我要为你争得你应
该得到的。”
贺怡在送娇娇、岸青到毛主席在香山的住处后,返回了北京城里。
以后她多次上香山,会见毛主席。他们之间都谈了些什么?可以想象,她肯定谈了毛泽
东与姐姐的关系问题,这是她在沈阳时就定下的去北京的目的。
从1948年到1951年担任过毛主席警卫班班长的武象廷,在1988年12月16日的谈话中说到
:“1949年贺怡到香山来见毛主席,两个人谈了很长时间。我因倒茶续水,进进出出,
断断续续地听到他们之间的一些谈话。贺怡说,她要去把小毛找回来。毛主席不同意,
说,农民辛辛苦苦地养活了他十几年,把他找回来,对不起农民。贺怡坚持要去找,两
个人谈崩了。毛主席动用了军纪,喊着口令:立正。贺怡只得立正,这才停止了争吵。”
陶铸同志的夫人曾志,在井冈山时期就与毛主席、贺子珍相...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43
大家都准备遗书吧。我在这里贴个长诗《向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勇士致敬》
摘下发白的军帽,
献上洁素的花圈
轻轻地,
轻轻地走到你的墓前;
用最挚诚的语言,
倾诉我那深深的怀念。
北美的百花盛开了,
又雕残,
我们在这里战斗了一年又一年。
明天,早霞升起的时刻,
我就将回到祖国的家园,
而你却长眠在大西洋的彼岸,
异国的陵园。
在也听不到你那
熟悉的声音,
在也看不到你那
熟悉的笑脸。
忘不了啊!
你那豪爽的笑声,
忘不了啊!
你那晶亮的双眼。
泪水滚滚滴落,
哀乐低低回旋。
浪涛起伏的追思啊,
将我带到很远很远。

公园里一起“打游击”,
课堂里一起把书念。
咸阳路上“破四旧”,
井岗山一起大串联,
在埋葬帝修反的前夕,
向那世界进军之前!
收音机旁
我们仔细地倾听着,
国防部宣战令一字一言。
在那令人难忘的夜晚,
战斗的渴望,
传遍每一根血管。
父辈的热情鼓舞,
激动了我们的心弦,
我们是军人的后代,
要驰骋在战火硝烟。
在这最后消灭剥削制度的
第三次世界大战,
我俩编在同一个班。
我们的友谊从那里开始
早以无法计算。
只知道它
比山高,比路远,
在战壕里,
我们分吃一个面包,
分舐一...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4140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老婆,你绝对不是一无所获
老婆,你绝对不是一无所获
王利民
2014年9月9日
昨天我终于在孩子学校门口见到久别了四个星期的你,可我万万没有想到,你见到我后
,居然会背转身去,先慢悠悠走几步,然后急跑。我开始还不敢追,但转念一想,我不
追你,我以后是否能见到你?于是我就追。追到你了,你却在抓住围栏,一个劲地哭泣
。虽然我每时每刻在挂念你,但我真地不知道用何种方式才能重获你对我的信任。我当
时只以为乞求你冷静下来,乞求你对我的原谅,你就会在中秋夜回家的。可是,那些公
园里的闲人却一个劲地说你有你的自由,那个女校警,还有一两个警察声称她(他)们
家父母也有离异之类的问题,这样潜意识中让你觉得你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是正常的。
老婆,你是否想过,这些陌生人到底能帮你什么?美国警察到底能帮你什么?如果美国
的家庭碎裂真有这么常见高发,难道不证明美国制度是邪恶的吗?因为它折磨、引诱得
那么多家庭碎裂。
你在哭诉你活到这么大了,什么都没得到。老婆,在这一点意见上,你错了。你有你自
己曾经辛勤工作积攒下来的一些血汗钱,你有你十多年来在社会上、家庭里累积起来的
一些有益经验和教训,你有两个在各方面都不错的十来岁孩子,你有孩子们对你...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5
中共前副委员长陈丕显笔下的“三年大饥荒”
李悔之按语:陈丕显,“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
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引自官方评价),在上世纪三年大饥荒之时,任华东局书记处书
记。本文摘自他的回忆录。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的为时三年的大饥荒,虽然时隔现在只有五十年,然而,由于众
所周知原因所致,三年大饥荒期间究竟饿死了多少人,已经成了两派网民长期争论得你
死我活的焦点历史悬案。更极端的是:有些“革命群众”依照传统定论,一直不承认三
年大饥荒的历史事实。认为这是“三年自然灾害”。更不承认饿死人的事实。他们将有
关“三年大饥荒”饿死人的报道,认定这是反毛反共人士别有用心的“造谣”!……鉴
于此,今日特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
命家,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副委员长”陈丕显有关三年大饥荒的回忆转载于此。
三年大饥荒与十年“文革”,是当代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两幕悲剧。也是中华民族几
千年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历史...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46
蒋经国派人香港行刺贾亦斌
1949年春的溪口之行,是贾亦斌与蒋经国的最后一次见面。以后,蒋经国随蒋介石
去了台湾,继续其下半生的政治生涯。从此,他们俩天各一方,海峡阻隔,不得相见,
而双方的间接交往却并没有断绝。
50年代,海峡两岸处于严重的敌对状态中。贾亦斌当时在宋时轮将军的九兵团,从
事对外联络工作。1950年,贾亦斌在“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号召下赴香港工作。蒋经国
得知后,发誓要除掉贾亦斌。
贾亦斌说:“记得当时住在香港九龙尖沙咀西洋菜街。有一天,我与旧部约好在尖
沙嘴的半岛饭店见面,还没谈几句,我发现情况不对头,饭店周围有一些形迹可疑的人
。我当即决定中止会谈,迅速撤离。”
贾亦斌出了饭店就租了一辆计程车,即发现后面有车跟踪。贾亦斌要司机东拐西拐
,接连换了3次车,才最终把“尾巴”甩掉。后来,知情者告诉贾亦斌,跟踪贾的特务
曾说:“贾亦斌太机警了,本来差不多要得手了,却还是让他逃掉了。”
随后,贾亦斌从原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随贾亦斌去香港的郑重为那儿得知
,蒋经国在获悉贾亦斌秘密进入香港后,立即命令情报特务系统的香港站站长王新衡,
要他设法除掉贾亦斌。
王新衡是蒋经国的留苏... 阅读全帖
l*****7
发帖数: 8463
47
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美军老兵的事迹(转载)
http://site.6park.com/chan1/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
朝鲜战争后拒绝回美国的战俘霍华德:我在中国50年
送交者: 你好2010[♂太守★☆♂] 于 2014-11-26 21:17 已读 354 次 大字阅读
这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国老人:在朝鲜战场被俘后,1954年却放弃了返回美国的机
会,来到中国定居。他当过造纸厂的研究人员、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学生,后来又成为一
名大学英语老师。在山东生活的近50年中,他几乎经历了新中国的整个发展历程。他就
是如今已经80岁高龄的霍华德。当年究竟是怎样的原因让他甘愿留在了中国?几十年间
,他在中国的生活情况怎样?带着疑问,记者在济南市的山东医科大学(现已归入山东
大学)的家属楼里见到了风趣慈祥的霍华德老师。
■“对新中国充满了信心,我决定留下”
霍华德1925年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刚刚从美国休斯敦大
学化学系毕业的霍华德应征入伍,接着被派往朝鲜战场,在“联合国军”第60军担任侦
察... 阅读全帖
t****z
发帖数: 8931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最假的35句话,呵呵
人生在世,总有很多假话、敷衍的话,这就是生活。只是这35句话说的也太往心坎里去了
。在不同的场合,这相同的35句话不知道被多少不同的人说过。
1.就想抱着你睡觉,我绝对不动手动脚。
2.公车司机:后面还有一辆车。
3.饭店服务员:您要的菜马上就好。
4.小学老师,你跟我说实话,我不告诉你家长。
5.初中老师:这节课体育老师有事不上了。
6.高中老师:我就占你们一分钟。
7.学习好的同学:这次又没考好。
8.一群人来打球:我们都不会玩。
9.街边小店:跳楼大甩卖。
10.领导上台前说:下面我简单的说两句。
11.我班女生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说知心话的朋友
12.借钱时说:我有了马上还你
13.医生:“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了”。
14.见到久别的同学,存下各自的号码:有空常联系。
15.明星:我们只是普通朋友。
16.家长:压岁钱我给你存着。
17.地震局说:专家分析,近几年没有大地震。
18.其实你人很好,就是我们不太适合。
19.老师和家长:等你考完试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人管你!
20.食品包装:绝不添加任何防腐剂。
21.女生:我们还是可以当朋友的。
22.男生:乖,不会痛的。
2...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32828
49
3月6日正值中国的元宵节,北京的鞭炮声持续到近深夜两点。烟花散尽,春节已过,但
对MH370失联乘客家属而言,这是一个百味杂陈的年关。他们中的许多人远赴马来西亚
,露宿马航门前草坪,欺瞒与冷落,悲伤与绝望反复蹂躏着他们。
他们依旧在等待真相和亲人归来。这一年,年龄、身份、教育经历各不相同的他们
,身心俱疲,抱团取暖,从未放弃过希望。
他们沉默行走一条漫长的道路上,道路起点从天而降,道路终点不知何地。他们只
求,在行走过程中不被遗忘。
1 露宿马航门外
人生地不熟的家属们,曾试图前往马航总部。但负责带路的马航工作人员,第一次
将他们带到马航的员工培训学校,第二次带到了马航下属的某机修工厂。直到下午5点
多钟,才到达真正的目的地。戴淑琴至今仍怀疑,对方是故意的。当晚,没有住处的他
们,露宿在马路边的草坪上……
2015年3月7日上午,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西郊的马航总部大门外,迎来一批中国的
“不速之客”。
几个小时过去了,包括山东老人文万成在内的4位马航370乘客家属,被拒之门外。
门卫和随后赶到的马来警方,态度客气地拦住了他们。
当地气温30多度,他们只得蹲在树荫下等待——空旷的大门外,几...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3189
50
照片中哭得鼻头发红的男子叫陈柏宗,有一段略微复杂的经历。16年前,只有6岁的他
听从长辈指示,将舅母认作生母,获得居港权,从内地迁到香港生活。但今年刚刚结婚
的他却可能被遣返回内地。原来,早在两年前,他骗得居港权的事情被人揭发。如今,
已是准爸爸的陈柏宗希望,香港入境处长能运用酌情权批准他留港。陈柏宗的经历本来
令人同情,但是故事到这里却“画风突变”,原来,陈柏宗对久别的内地竟已充满隔阂
,不但在采访中蔑称内地人为“强国人”(观察者网注:香港近年来兴起的针对内地人
的贬义词),还称已被香港同化,无法回到内地生活,对内地人随地吐痰、不爱排队等
行为极看不惯,“大家生活方式根本唔同,要我返内地等于送我去死”。
“大家生活方式根本唔(不)同,要我返内地等于送我去死”
据香港《苹果日报》5月11日报道,今年21岁的陈柏宗,与22岁的新婚妻子吴家乔一同
受访问,他介绍了自己在港的成长经历。陈柏宗原不是姓陈,原叫彭泽巨。1999年,6
岁的他按长辈指示,将陈姓的舅母认作生母,改名换姓以“陈柏宗”身份成功取得单程
证来港定居。
陈柏宗从此在港接受教育、成长,并逐渐断去与内地的联系。他形容内地人是“强...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