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 发帖数: 8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budda (BUDDA),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想想吴之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6 16:53:36 2013, 美东)
没准以后有人会写小说.
吳之榮(?-?),清初人物。祖籍江西撫州,旗下人。
自順治七年(1650年)任歸安縣(今属湖州南潯區)知縣,因貪贓被革職查辦。順治十
六年,告發莊廷鑨私刻「明史」案,康熙二年(1663年),獲得朱佑明與莊廷鑨大量家
產[1]。全祖望《鮚崎亭集外編》、陸莘行《老父雲遊始末》、《范氏記私史事》都說
吳之榮最後因疾慘死,但这些记载未必可信。 |
|
a**e 发帖数: 8800 | 2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祖上
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的宠
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庭根
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白无
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
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
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
书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
书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谓(庄)廷鑨慕其名,列
之参校中,得脱罪。”
《明史》案主要由两人告发,杭州举人查继佐是首告,归安本地知县吴之荣后来
再次告发。如果起初查继佐不告发,吴之荣也未...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2555 | 3 ☆─────────────────────────────────────☆
aple (凸-_-凸) 于 (Thu Aug 18 01:47:56 2011, 美东) 提到: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祖上
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的宠
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庭根
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白无
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
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
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
书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
书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21077 |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eebe (openfeint招ruby开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40:26 2014, 美东)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
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
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书
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443 | 5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
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
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书
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书
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谓(庄)廷鑨慕其名,列之
参校中,得脱罪。”
《明史》案主要由两人告发,杭州举人查继佐是首告,归安本地知县吴之荣后来再
次告发。如果起初查继佐不告发,吴之荣也未必会关...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998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aibugui (KingOfLunHui马甲),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59:16 2014, 美东)
发信人: feebe (openfeint招ruby开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40:26 2014, 美东)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7 http://www.managershare.com/post/491714
多多头2017-09-14
1
《明史辑略》祸端的前身是《明史》,是明末大学士朱国桢在退休之后闲来无事的无聊
所做。他死后,因家道中落,朱家的子孙以区区一千两白银卖给了庄廷鑨。
庄廷鑨是一个盲人。所谓“身残志不残”,在听说了先秦的史学家左丘同样也是以一个
盲人的身份写了名垂千古的历史著作《国语》之后,庄廷鑨便一心想着也在这世上留点
什么以永垂不朽。
于是,他以《明史》为蓝本,邀请了一大批志趣相投的有识之士写一部同样能流传后世
的、能与《国语》媲美的史书。
2
可惜,没有等到这部著作完成,庄廷鑨就去世了。庄廷鑨出身于富商家庭,庄廷鑨的父
亲庄允城父承子业继续出资,终于使《明史辑略》得以刊刻完成。
由于参编人数太多,而署名位置有限,有些人因为没能名列其中,而为此感到遗憾。但
不久之后,这份遗憾便化成了幸运女神的青睐。
《明史辑略》中到底写了些什么,让告密者吴之荣抓住了如此实实在在的把柄害死庄家
一干人等?
3
细数起来,这套史册中所著内容皆与满洲皇室有关:直呼清朝皇帝先祖的名字,不加尊
称;对于努尔哈赤在辽东的...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2067 | 8 金圣叹是哭庙案的主角,这位才子因为名头响亮,所以邓名打算给他特别优惠,给
他一笔秘密贷款帮助他购买军火抵抗——贷款是邓名为金圣叹担保的,而保持秘密性是
邓名为了不给自己造成太大的负担。不过金圣叹却谢绝了邓名的好意,当安乐思返回吴
县时,金圣叹明确表示他不会诉诸武力。
“步枪的威力非常可观,足以保护金先生和你们的朋友。”安乐思等军火商给邓名
的报告里,就称金圣叹为哭庙案众多当事人中最勇敢的,也是众人的领袖,所以只要金
圣叹愿意振臂一户,吴县周围的缙绅一定会群起响应。
“这并非我所愿。”金圣叹摇头道:“我不能让本地父老因为我的一念之私而遭遇
兵灾,我也不愿意为了自己活命就打死衙役,何况安老板不是向我保证过,保国公会设
法救我们出去四川吗?”
“保国公确实这样保证过,但事情不一定能够办妥啊。”安乐思更希望金圣叹能够
领到吴县缙绅和蒋国柱打起来,这对他的军火生意会有益处,而且根据安乐思现在的理
解,邓名似乎也希望和东南督抚作对的人越多越好。
“那也是我一人性命不保罢了,要是我为了自己活命就去杀伤无辜,我又算什么呢
?”金圣叹在这个问题上非常坚决,明确表示...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998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nguan (不限),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10 16:06:44 2015, 美东)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998 | 10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明史案”也成为清代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
。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江南一时人人自危,
文坛和史坛自此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
己之私,将原本未必会引发大...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1 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写给所有被查良镛欺骗的人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明史案”也成为清代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
。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江南一时人人自危,
文坛和史坛自此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 阅读全帖 |
|
m*t 发帖数: 2464 | 12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明史案”也成为清代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
。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江南一时人人自危,
文坛和史坛自此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
己之私,将原本未必会引发大... 阅读全帖 |
|
k**n 发帖数: 3989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myt (明月塔), 信区: Joke
标 题: Re: 金庸的祖宗牛叉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6 23:53:12 2017, 美东)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8800 | 14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祖上
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的宠
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庭根
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白无
力。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
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
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
书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
书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谓(庄)廷鑨慕其名,列
之参校中,得脱罪。”
《明史》案主要由两人告发,杭州举人查继佐是首告,归安本地知县吴之荣后来
再次告发。如果起初查继佐不告发,吴之荣也未必会关注此事,更无须因担心失职被惩
处而也跑去...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2555 | 15 ☆─────────────────────────────────────☆
xlzero (Megatron) 于 (Wed Aug 17 19:54:19 2011, 美东) 提到:
看了他视频的都清楚他讲古代史时,对隋唐赞不绝口,还上百家讲坛讲两宋,对清朝皇
帝也是称赞,唯独对明朝他宣称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还有把明朝十六个皇帝说
成十六个混蛋,朱元璋这样的被他咬住出身说是最卑贱的皇帝,武宗,嘉靖,万历在他
嘴下都是极尽可能的贬低,为什么呢?他和明朝有什么仇么?
☆─────────────────────────────────────☆
Ranma (ranma 1/2) 于 (Wed Aug 17 19:55:27 2011, 美东) 提到:
不如此不出名啊
☆─────────────────────────────────────☆
xlzero (Megatron) 于 (Wed Aug 17 19:59:18 2011, 美东) 提到:
问题是他给学生讲课阿,又不是出去讲座贬低明朝
而且他如果想出名,完全可以把隋唐骂一遍,把贞观... 阅读全帖 |
|
J*********y 发帖数: 14 | 16 ·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
“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公元前310年,即位十六年的赵
武灵王游大陵时,梦见一个美貌少女鼓琴而歌。后来,他竟然迎娶了与梦中美女一样容
貌的美人。于是,赵武灵王成为史上唯一美梦成真的风流君王。
赵武灵王年少登基,在复杂的环境中锻炼成材,且为人谨慎务实;早年他在参与中原诸
侯发起的“五国相王”时被称赵王,他认为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称王,说:“无其实,
敢处其名耶?”于是他去掉王号,终身不用,只让国人百姓称其为“君”。赵武灵王是
后人对他的称谓。
在经历一系列挫折、勤勉之后,赵武灵王终成一代明君。他思想开明,提倡“胡服骑射
”,主动打破了华夏贵、戎狄卑的传统观念,既团结了各民族,又增强了国力。此外,
赵武灵王还着力开疆拓土,力压秦国,修建长城,收服楼烦,灭中山国,并在壮年急流
勇退;功勋伟业,至今仍被人们称颂。
然而,让人称奇的是,有如此传奇经历的赵武灵王,在儿女私情上也颇具戏剧性。公元
前310年,赵武灵王已在位十六年。这一年,他颇有雅兴,至大陵游玩。
一日,赵武灵王做了一个美梦。梦境里,一个妙龄少女出现在赵武灵王的眼前...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4895 | 17 吴之荣告密,被韦爵爷给糊弄回来了,估计下一步就是做掉吴之荣 |
|
b*****d 发帖数: 61690 | 18 健康社会和耻感文化
无耻祸国
空谈误国,无耻祸国。
耻感是好东西。礼义廉耻,子曰:知耻近乎勇。
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就有人为了眼前方便和现实名利,行无耻之事。
利人利己、损人利己、损己利人、损人损己四种情况,太多人选择损人利己,就会
把社会变成损人损己的互害型社会。
你作弊、拼爹、买粉丝貌似侥幸过关,但躲不过病肉、毒姜、地沟油;你插队、欺
诈、秀下限貌似无事,但你躲不过贪污、腐败、不作为。若个体精于闪躲迎合,集体将
成为人渣,“他人即地狱”。
这一定不是我们要的结果。中国经济在上行,若没有底线伦理,弱肉强食的原始社
会丛林法则会使每个人都成为牺牲品;举国在做中国梦,若没有耻感及知耻的勇气,梦
会遗失、破碎。
在西方罪感文化、东方耻感文化的论调中,我们的确看到了羞耻心和耻感观在中国
台湾、日本、韩国社会的强势存在。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社交文明到政治文明,
法律只能保证社会的秩序和行为结果,只有道德才能佑护整个社会的世道人心。而耻感
,可算是道德的最后一件衣裳。
温良恭俭让,礼义廉耻信,儒家的这一套,我们曾经很在乎。中国历史上礼崩乐坏
之际,有过三次针对耻感的文化运动,重建人伦尺度...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42116 | 19 人们常将“温水煮青蛙”的故事,用来对时局和政体进行讽喻,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版
本:青蛙不是被温度越来越高的水煮死的,被煮死之前,已经被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
毒死了。
App应用里,有两个软件下载率很高,一个是“PM2.5监测”,一个是“中国求生手册”
。前者跟国际接轨了,日本人当PM2.5接近100时,当地政府就会赶紧种树,而中国的数
值则经常不准,即便超过200,有时还显示空气质量良好;后者则是中国民间的智慧,
所谓求生手册,就是不想被温水里的物质毒死,网友自发每日更新、搜罗各地公开新闻
报道,警示哪些东西可以碰,哪些碰了是灾难,包括吃穿住行等等。
如5月2日的求生手册,标题就有“我国瓶装水标准不及自来水”、“凤凰古城昨夜经
历塌桥惊魂”、“贝因美被查出婴幼辅食汞超标”、“奈米科泉桶装水存致癌风险”、
“医院急救药瓶含玻璃渣”、“1.5亿元卫生巾制假窝点被端”、“一碗牛血汤,吸尽
几十年甲醛”等等。
当我们成天“浸泡”在这样的消息里时,已经见怪不怪了。1998年,北京大学伦理学
教授何怀宏出版了他的新书《底线伦理》,所举的事例无外乎开发商把绿地盖成了房子
、公交车售票员2元车票收3元...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0 清初的“明史案”是著名的文字狱:顺治年间,湖州富户庄廷鑨编了一部明史,被人告
发后,七十多人被清廷诛杀,数千人遭受株连被捕。在金庸小说《鹿鼎记》中,庄家妇
孺被武林高手救出,告发者吴之荣则被杀掉,十分解气。然而,真实的历史和小说中的
记载不同,金庸的先祖査继佐恰恰是此案最早的告发者。
庄廷鑨得到明朝前首辅的一部明史书稿后,便想以此为基础编一部明朝全史,让自己也
流芳百世。庄家财力雄厚,请到了江浙不少文化精英参与修撰,成为文坛盛事。尽管庄
廷鑨在成书前已过世,其父最终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刊成了《明史辑略》一书,一
时洛阳纸贵。此书洋洋洒洒一百多卷,奉明朝年号,不承认清朝为正统。
为了打广告,图书扉页的“参阅”名单中列入了査继佐等18位江南名士的名字,实际上
査继佐等人并未参与。顺治十八年,其中一位名士看到此书后告诉了査继佐,査继佐的
深知明朝灭亡才十几年,此时公开出版一部讲述明亡清兴的史书会很敏感。査继佐再一
翻发现里面还有不少违禁的文字,而自己的名字赫然在首页上列第一位。
査继佐“殊骇”,决定主动向朝廷检举。他很快给浙江学政写牒文,说明自己等三位名
士与此书无关,并含...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MZL05 (YAHO), 信区: Joke
标 题: 明清时期的那些敏感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30 22:55:22 2018, 美东)
我国乃瓷器之故乡,原始瓷器在商代就已经出现,距三千多年。不久,大约西周时
期,就出了一种举世闻名的瓷器,敏感瓷——
一
我国历代好为尊者讳,这大约是礼仪之邦的基因铭刻到骨子里的一个副产品。
避讳的范围从君王到尊亲再到长官、圣贤,各种奇葩层出不穷。一般遇到需要避讳
的字就用其他字代替,或减笔、空字,彼时文人自恃有文化,不屑于以**代替。
据暗黑君考证,今日火星文之溯源,皆来源于二千余年之避讳也。
晋时王忱,一日拜访桓玄,桓玄上酒,王忱服五石散,忌用冷酒,即吩咐仆人去“
温酒”,不料桓玄听后大哭,原来桓玄的父亲叫桓温,一听到“温”字就要大哭以示纯
孝。
王忱顿感讨了个没趣,好好一个酒场让桓玄这一哭弄得没了兴致,只好告辞。桓玄
酒瘾发作也不敢挽留,以免授人以柄。
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2 我国乃瓷器之故乡,原始瓷器在商代就已经出现,距三千多年。不久,大约西周时
期,就出了一种举世闻名的瓷器,敏感瓷——
一
我国历代好为尊者讳,这大约是礼仪之邦的基因铭刻到骨子里的一个副产品。
避讳的范围从君王到尊亲再到长官、圣贤,各种奇葩层出不穷。一般遇到需要避讳
的字就用其他字代替,或减笔、空字,彼时文人自恃有文化,不屑于以**代替。
据暗黑君考证,今日火星文之溯源,皆来源于二千余年之避讳也。
晋时王忱,一日拜访桓玄,桓玄上酒,王忱服五石散,忌用冷酒,即吩咐仆人去“
温酒”,不料桓玄听后大哭,原来桓玄的父亲叫桓温,一听到“温”字就要大哭以示纯
孝。
王忱顿感讨了个没趣,好好一个酒场让桓玄这一哭弄得没了兴致,只好告辞。桓玄
酒瘾发作也不敢挽留,以免授人以柄。
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替。吕野鸡,想想也是醉了。
唐太宗名世民,连观世音都要避他的讳,略称为“观音”。
宋仁宗名赵祯,蒸包子蒸馒头的“蒸”字就得改为“炊”字,怪不得武大郎的饼叫
“炊饼”。
更有甚者,宋高宗名构,为避“构”...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3 回望淞沪会战中殉国的15位将领与无数将士,以此纪念抗战胜利67周年。(来源:凤凰
网历史)
图为淞沪会战中奋力反击的中国战士。
淞沪会战,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
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
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
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
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
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图为淞沪会战中的战斗场景。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阵亡中将军长1人、阵亡师长、副师长4人、阵亡团长28人、阵亡营长
44人。图为参加淞沪会战的中国军队。
黄梅兴少将。字敬中,广东梅县人,1897年生,黄埔一期毕业,国军第9集团军第88师
第264旅旅长。1937年8月14日下午3时许,黄梅兴将军亲临前线指挥,在连续攻破十余
个日军坚固堡垒后,不幸在爱国女校附近被日军迫击炮弹击中,壮烈殉国,时年40岁。
一同殉国的还有旅部参谋主任邓洸...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4 寄信人: zxzheng
标 题: [转寄] 芦笛:纪念姚文元
发信站: 一见如故 BBS (Tue May 31 12:49:25 2005)
纪念姚文元
芦笛
姚文元同志是上海人,父亲姚蓬子,似乎在30年代也算个文化人。鲁迅还有一首屁
诗赠过他,我只记得第三句是“可怜蓬子非仙子”。那似乎是姚蓬子领着文元和他哥(
弟)逃难逃到老鲁家去,老鲁赠送给他的。记得赵奸无眠为此还专门写了篇《鲁迅与姚
文元》,把老鲁吹到了天上去,说成是为文元“摸顶”的活佛。我从未看过蓬子的玩意
,因为他不知怎么后来就成了叛徒,就算是出过书也给禁了。所以文元和我一样,本是
黑崽子。
快“解放”时,文元似乎在念中学,自然是和我的长兄一样作愤青(当时叫“民青
”——民主青年同盟,即共青团前身,不过当时是地下组织),闹腾什么“反饥饿,反
内战,要民主,争自由”,所以,这“民主”并不是现在才时髦起来的。等到上海“解
放”,文元高中未毕业(似乎正念高一)便参加了革命工作,在区政府里搞文宣。
这样的遭遇并不稀罕,因为我党是个文盲痞子党,只要认识两个字便能做“理论家
”。陈伯达、陆定一、胡乔木等人都是这么当的“理论家”。其实...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1141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ai (科学家),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闲言:听说秦晓逃到香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5 12:58:13 2011, 美东)
闲言:听说秦晓逃到香港
闲言
在网络的炮轰下一度无影无踪、传言已“仓惶出逃”的秦晓,近日终于现“声”。地点
是香港,对象是《财经》记者。
多日失踪的秦晓突然露迹香港,说明此前的“出逃”传闻并非空穴来风;选择香港,也
显示了秦晓的智慧:地点不远不近,位置可进可退,随时可以再次“失踪”,安全系数
较高。香港虽是中国领土,却另有一套法制,抓捕不易,须经相关程序,必然惊动不少
人。以秦晓神通之广大,等有关程序走完,他早不知所踪了。
由“失踪”而“现声”,说明秦晓已作了一定的风险评估:靠山依然靠得住,问题不大
。但秦晓也知道,中国现在政出多门,这条线靠得住,不一定条条线无问题;现在安全
,不代表下一刻安全。现在形势复杂,风波险恶,随便一个浪头,就可能把秦晓淹没,
就像不久前淹没刘志军一样——这就是秦晓选择香港而非北京,只“现声”不“现身”
的原因。秦晓说“两会”...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6800 | 26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作者:张少鹏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2011.10
摘要:陈寅恪南下岭表,在政治上象征着他不仅对中共不信任,而且对国民党失望。在
文化上则隐喻着他在祖、父两辈先人之卓绝人格的影响下想成为中国文化托命之人,一
方面承先哲之统绪,示来者以轨则,另一方面尊崇气节,贬斥势利,以转移一代世风。
而陈寅恪南下岭表则主要受国共两党划江而治、陈序经个人魅力及抗战末期在燕京大学
所受良好照顾等因素的影响。
1948年12月15日,陈寅恪随胡适乘国民党派往北平的专机飞往南京,第二天即乘火
车前往上海。1949年1月16日,陈寅恪偕夫人唐篑及女儿小彭、美延乘船南下广州。从
此,在广州康乐园终老。关于陈寅恪南下岭表而未飞赴台湾一事,学界聚讼纷纭。实际
上,就陈寅恪当时的地位而言,其南下岭表具有浓厚的政治象征与文化隐喻意味。揭示
其间的象征与隐喻,不仅可以解开陈寅恪南下岭表的“本事”,透视其崇高的人格魅力
和文化追求,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陈寅恪的认识,进而促使我们在陈寅恪精神的感召下
增进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一、政治象征
陈寅恪随胡适乘机飞往南京时,虽然陈寅恪曾表示他很苦恼,“当...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7 习近平的盲点与误区
2015-08-03 19:02:47
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大上就任党魁以及随后当上中国最高元首,迄今已近三年。在这
期间,他做了很多事情,简直可以说惊天动地;他也发表过不少讲话,起初颇为动听,
令人寄托遐想,后来渐渐变调,使人看不出希望。在国际和国内,人们对他的看法趋于
两 极,赞誉者把他说成是当今世上最强势的领袖之一,持贬议者则认为他没有崭新创
见和宏伟志趣,仅以揽权为唯一目标,而且论调翻覆,缺乏定见。
以笔者观之,习近平最大的缺陷是在他心智启蒙的青少年时代(正值“文革”运动
)没有受过健全的教育和正面的影响,人生观和世界观显示不出一种要使中国和世界变
得更加美好的胸怀;他倒更像中共几十年愚民政策的产物,缺乏对生动现实的真切感觉
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能吸收洗脑宣传的陈词滥调;因而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历史缺乏系
统的认识和正确的想法,没有一贯的知识准备和经验积累;一言以蔽之,这个人不具有
作为一个泱泱大国集权领袖的知识、学养、视野、城府、谋略、手腕,和崇高理想。但
是他又具有一切暴发户不可免除的盲目自大的通病,这就使他在不足三年的时间里把中
国的政治...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28 山母何出此言?MITBBS就是老将LOOK所创,后传位于3K。3K托党妈的福,提前进入小康
,决心受朝廷招安,豢养一窝小将版主,打压老将言论。致使大批老将扫兴,或者戒网
退场,或者转站天涯,一路等其他网站,才有了今天MITBBS小将们的繁荣猖獗的局面。
这也就是近一年多的事。侦探版主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奥赛金牌之荣,不宜小将得志,
目光短浅,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
k*******1 发帖数: 526 | 29 淞沪会战中牺牲的国军将领
吴克仁中将。字静山,黑龙江安宁人,满族,保定军官学校5期炮科毕业,国军第67军
军长。所辖107 、108师是淞沪抗战中最后赶到战场的原东北军主力,1937年11月8日拂
晓,日寇柳川第10军主力渡过黄埔江,猛攻松江县城,吴克仁将军率部与日军展开激战
,击退敌军多次进攻。9日,吴将军在掩护上海守军撤退时,在白鹤港遭到日军便衣队
袭击,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吴桐岗少将。辽宁人,国军第67军参谋长,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松江与日军激战中牺
牲。
邓玉琢少将。辽宁东港人,国军第67军第107师参谋长。1937年11月9日在上海松江与敌
激战中牺牲。
朱之荣少将。辽宁人,国军第67军第107师第321旅旅长。1937年11月10日在上海松江与
日军激战中牺牲。
著名的淞沪会战,东北将领奋战牺牲,南方人都在忙着当汉奸呢:
周佛海,湖南沅陵人
汪精卫,广东三水人
按照你的逻辑,是不是湖南人广东人都是汉奸? |
|
s****r 发帖数: 31686 | 30 ☆─────────────────────────────────────☆
joycee (买买提头号女魔头) 于 (Mon Aug 29 21:49:20 2011, 美东) 提到:
说起在哈尔滨伏法乔四乔大侠,很多哈尔滨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厌恶而是崇拜,都说他死
的壮烈,是条汉子,还说在他统制下治安好的多,至少黑枪不泛滥。
乔四的起家主要靠的是当时承包老城改造的拆迁工程,哈尔滨遍地是刺头,这拆迁的活
虽然利润丰厚可决不是个好干的活。眼看工程要开工,乔四把住户招到一起,一菜刀把
自己的小指给剁了下来。当众说:“谁要能照着做一遍,就可以不搬。”结果没人应声
,拆迁任务很快圆满完成。因为事情干的干脆利索,乔四就此红了起来,结交了不少包
括副市长在内的大员,从此有了可靠的政治保护伞。
乔四在发家后手下拢落了不少炮手,最有名的是个姓李的朝鲜族人,个头只有1。68,
下手却特别狠,在乔四落网后他只身闯了京城,控制了北京西城的多数朝鲜饭馆,直到
几年前才伏法。乔四在有了钱后除了贿赂高官就是每天歌舞升平,花天酒地。当时有个
说法是“夜夜做新郎”,但不破坏社会治安。
八十年代末哈尔滨的黑社...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1 说文解“蛇”
“蛇”的古体字是“它”,《说文》小篆“它”的写法,便露出蛇的原形,上面不是宝盖头,而是一条大蛇的头,下面的“匕”一弯钩是蛇身及尾部,后世书法家称之为龙尾钩。因此,“它”是“蛇”的本字,从“虫”的“蛇”其实是后起字。而《说文解字注》中对蛇的注释为:“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洪荒时代,蛇曳尾而行,是人类生存的一大敌患,“无它乎?”“无它”,即“无蛇”,等于现代口头语亲友相见问候“你好吗”。殷王武丁年代,龟甲文出现,尚有“无它”的占卜。《后汉书·马援传》中则有“望见吉,欲问百春无它否”之句,直比“岁月静好”之愿。如此看来,古人用“无它乎?”来相互问候平安,很实在。
祥“蛇”神话
蛇,在中国被视为初民时代最强有力的图腾之一,并被认为是龙的前身。闻一多先生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的。
《诗经·鸿雁之什·斯干》认为梦见蛇是生女孩的吉兆:“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而女娲、伏羲作为上古神话中的创世纪者,其人首蛇神形象更是频繁出现,如《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32 1932年10月,他们结发为夫妻,不是自由恋爱,而是母姑之命。她比他还年长两岁。
夫妻四十三载,从无锦衣玉食之荣,但她无怨无悔。
平淡如水的日日夜夜,她兢兢业业操持家务;流言蜚语之时,她深明大义选择相信;千钧一发之刻,她鼓起勇气力挽狂澜;弥留存亡之际,她恋恋不舍怕他寂寞。
他叫启功,他的新娘叫章宝琛。他叫了她一辈子姐姐,她做了他身后最坚强的女人。
婚姻是什么?
是钱钟书所说的,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冲出来的围城?还是“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对于启功,他说:“这老式婚姻就跟狗皮膏药似的,粘上就掉不下来;自由恋爱就跟氢气球似的,一撒手就跑了。”夫人走后,这位著名画家、书法家、教育家在坟头下跪,表达心中的感激和愧疚,从此再未婚娶。
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子,能让启功死守着婚姻,为她守身三十余年?
世俗的眼光里,她配不上启功。章宝琛命苦,母亲早逝,后妈对她又刻薄,嫁给启功的时候还带着弟弟;她容貌平常,塌鼻梁、鼻孔外翻、脸圆肉多,但却让启功感受到温慈如母的气质;而在学问上更是难和在绘画书法领域颇有建树的启功相提并论,她着实是没什么文化,...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99 | 33 纪效新书十八卷本 [明]戚继光著
庆祝改版,特发此贴。
戚继光作品另有纪效新书十四卷本、练兵实记、止止堂集,但是以最早的作品纪效新书十八卷本最为有名。
目录
卷首
卷一束伍篇
卷二紧要操敌号令简明条款篇
卷三临阵连坐军法篇
卷四论兵紧要禁令篇
卷五教官兵法令禁约篇
卷六比较武艺赏罚篇
卷七行营野营军令禁约篇
卷八操练营阵旗鼓篇
卷九出征起程在途行营篇
卷十长兵短用说篇
卷十一藤牌总说篇
卷十二短兵长用说
卷十三射法篇
卷十四拳经捷要篇
卷十五布城诸器图说篇
卷十六旌旗金鼓图说篇
卷十七守哨篇卷
卷十八治水兵篇
卷首
一、任临观请创立兵营公移
分守浙江宁、绍、台等处地方参将、署都指挥佥事戚继光,
呈为处练陆兵以便图报事。窃照卑职一介武夫,叨承祖荫,驱
驰北塞,艰苦数年,是以犬马衷诚,谬蒙剡荐,方面再迁,涓
埃未效,尸位之惭,徒极俯仰。再叨前职水陆兼司陆战,尤切。
但情俗异宜,只得勉奋。至于身先士卒,临敌忘身,职虽武愚,
少所素讲;又况世荷豢养之恩,正犬马效力之日,且进有荫赠
之荣,退有典刑之及,岂敢偷生?但设使本职统有节制敢战之
兵,经练素孚之卒,一鼓齐进,血战抵敌,我虽创艾,贼亦破
胆 |
|
f*******5 发帖数: 1815 | 34 第67军
1937年8月下旬,吴克仁满怀报国之志昂然请缨,率67军奔赴华北前线的河北大
城,在西起姚马渡、中经马厂迄小卫庄一线构筑阵地防守。9月1日,日军第6师团在
飞机、重炮掩护下,猛攻67军的大城防线。吴克仁指挥全军与敌血战十日,日军屡遭
重挫无法前进。当日军增派二十余艘汽艇,载有山炮、机枪等重武器溯子牙河偷袭时,
又被67军预先埋伏在姚马渡的部队兜头猛击,第一艘汽艇首先被击沉,后续敌艇也被
分段截击。日军船队虽凭借重火器反扑,又派飞机助战,但在67军沉重打击下,终于
溃不成军,被击沉汽艇五艘,毙伤三四百人后狼狈逃窜。日军恼羞成怒,又调集二十余
门火炮、五架飞机,出动三千余人,于20日再次猛攻67军正面。吴克仁亲临前线,
指挥御敌,敌我双方竟至演成肉搏。67军官兵终以重大牺牲压倒敌焰,粉碎了日军强
大攻势。大城防线鏖战月余,67军以伤亡两千余人的代价重挫敌锋,歼敌数千,并阻
扼敌军南犯,掩护了友军安全撤退,受到最高长官部的通电嘉奖。
1937年10月底,淞沪战场中国军队处于不利地位,蒋介石急从华北战场抽调第6
7军南下增援。11月5日,67军临危受命,协同第43军郭汝栋部“抢占松江... 阅读全帖 |
|
M******k 发帖数: 27573 | 35 燕山夜话的事儿被他带过去了,说大了那和吴之荣也没什么区别。 |
|
s***a 发帖数: 2141 | 36 “九一八”不抵抗内情:张司令亲自下达新指示
来源: 《王铁汉先生访问纪录》
(一)事变前的交涉
日本既决定“武装占领东三省”,即从二十年六月起,制造“万宝山事件”、“朝
鲜排华事件”、“中村事件”,来激动日本军民“用强硬手段,解决满洲中日现存之困
难”。但是表面上,仍透过外交形式,由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林久治郎与我方之荣臻厅长
、臧式毅主席,进行交涉。几月来,一方在必有所得,一方则虚与委蛇,当然不会获得
协议。林久治郎在交涉中看出我方在推拖敷衍,曾告知荣、臧两氏:“日本军方不耐了
,你们必须有具体的答复。”而我们认为这是日本外交上惯用的虚声恫吓,绝没有想到
会大规模来侵犯。同时,总以为这许多年来,一切问题,都敷衍过去了,这次也能敷衍
过去。因此,既无应变的计划,更无应变的准备。到了“九一八”日军攻击北大营时,
荣、臧才在惊疑中向林总领事交涉“立刻制止日军行动”。林答:“全不知情,正向军
部探询。”随后臧主席又找林久治郎询问日军真意所在。林支吾其辞地说:“军方行动
,无权过问,外交官只能向东京请示。”延至十九日上午二时,日军攻势益急。荣、臧
再约林总领事询问究竟,林已避不见面。事情发展到这个...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37 李暠执政后广开言路,积极振兴文化教育。在他统治的西凉境内,当时好多文人名流,
都投靠于他,被他重用,一时群英齐集敦煌,在学术上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形成了以敦
煌为中心的"五凉文化"的兴盛时期。
在西晋八王之乱后的北方,西凉是保存汉文化最完整的地方。
李暠不仅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
、《大酒容赋》等多篇。但除《述志赋》外,其余都没有流传下来。
《述志赋》:
涉至虚以诞驾,乘有舆于本无,禀玄元而陶衍,承景灵之冥符。廕朝云之庵蔼,仰朗日
之照煦。既敷既载,以育以成。幼希颜子曲肱之荣,游心上典,玩礼敦经。蔑玄冕于朱
门,羡漆园之傲生;尚渔父于沧浪,善沮溺之耦耕,秽鵄鸢之笼哧,钦飞凤于太清;杜
世竞于方寸,绝时誉之嘉声。超霄吟于崇岭。奇秀木之陵霜;挺修干之青葱,经岁寒而
弥芳。情遥遥以远寄,想四老军光;将戢繁荣于常衢,控云辔而高骧;攀琼枝于玄圃
,漱华泉之渌浆;和吟凤之逸响,应鸣鸾于南冈。
时弗获青彡,心往形留,眷驾阳林,宛首一丘;冲风沐雨,载沈载浮。利害缤纷以交错
,叹感循环而相求。乾扉奄寂以重闭,天地绝津而无舟;悼贞信之道薄,谢惭德于圜流
。遂乃去...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3377 | 38 不要说东北军不抗日,东北军不抵抗的罪名背负了好久了,就因为西安事变,老蒋不宣
传,其实东北军打的一直是最艰苦的仗,淞沪,徐州会战他们打的阻击战,血战腾冲,
他们在远征军中攻下了腾冲,鲜为人知的是台儿庄第一枪和最后掩护其他军队撤出的也
是东北军,但是却很少有功劳,甚至就连吴克仁做为第一个抗战正是爆发牺牲的中将军
长,甚至一直被当做叛徒,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给平反,下面把东北军各军的结局贴一
下,希望他们的英灵在天能安息。不要再被一些脑残的人骂了。
第49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37年8月中下旬,日军开始沿津浦路大举南犯。刘多荃率第49军进驻沧县及静海附近
。8月21日,由日军第10师团步兵第10联队主力组成的右侧掩护队,开始向静海前进。
49军之一部立即加以阻击,与敌发生激烈战斗。日军以猛烈的炮火向静海轰击,49军守
军奋力抵抗不支,被迫向南撤退。
1937年10月底,49军被调到淞沪战场。105师在钱江弄、江桥一线坚守阵地,遭到日军
重火力猛攻,626团团长顾忠全阵亡,该团一营伤亡过半。109师在纪王庙、马同桥一线
与数倍日军苦战,四...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39 关于清编《明史》的可信性
新浪历史论坛
个人对于清朝的印象一般来说是“闭关锁国”——表现为全面禁海。“有窥天下之心而
恨天下之人”——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却还怀抱着“满汉之分”死也不放,“ 宁与洋
夷,不予家奴”。还有最重要的是“文字狱”。——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清朝
乾隆年间才在张廷玉主导下完成《明史》抱有最大程度的质疑。
以下的文字都是从百度百科找到的,小子无礼,权窃一方之言,自己没有太多的历
史功底,也很遗憾,所以提出质疑,希望能有达人斧正。看到了“文字狱”才知道我们
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出现的巨大断层,连宋朝的文字都不放过,这样的书籍,居然也能够
成为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读本。我们的历史早就被篡改完了!
对于明历史,明朝末年的人也有写的,结果如下:(转自百度百科)
康熙年间的: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
老家浙江乌程,编了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
,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
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40 关于清编《明史》的可信性
新浪历史论坛
个人对于清朝的印象一般来说是“闭关锁国”——表现为全面禁海。“有窥天下之心而
恨天下之人”——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却还怀抱着“满汉之分”死也不放,“ 宁与洋
夷,不予家奴”。还有最重要的是“文字狱”。——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清朝
乾隆年间才在张廷玉主导下完成《明史》抱有最大程度的质疑。
以下的文字都是从百度百科找到的,小子无礼,权窃一方之言,自己没有太多的历
史功底,也很遗憾,所以提出质疑,希望能有达人斧正。看到了“文字狱”才知道我们
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出现的巨大断层,连宋朝的文字都不放过,这样的书籍,居然也能够
成为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读本。我们的历史早就被篡改完了!
对于明历史,明朝末年的人也有写的,结果如下:(转自百度百科)
康熙年间的: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
老家浙江乌程,编了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
,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
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7963 |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旺红), 信区: Poetry
标 题: 最接近原著,红迷必读:癸酉本红楼梦--(102-108)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2:29:02 2013, 美东)
第102回 冷惜春甘伴青灯佛 洁妙玉泥陷瓜洲渡
诗云:林噪蝉鸣渐静息,隐者不问鸾鹤心。虎落平地龙潜池,风过梵铃尽悲音。
话说薛蟠被处斩过后,薛姨妈不觉病倒,成日躺在炕上啼哭,思念儿子。宝钗也曾多次
劝慰,陪着淌了不少泪。贾蓉、贾蔷几次来山庄找宝钗谈论分割贾府房地的事。宝钗道
:“荣宁两府外加大观园竟占了大半条街,若是每人分得一处,也空旷的很。再说如今
世道刚刚安宁,城里生意还是冷淡的很,分的这么多房子,开门面也没有人光顾。我先
不去住着,你们带兄弟们随意住去吧,我怕宝兄弟回去又勾起伤心事,等再过几年他忘
了旧事再搬回去不迟,那么大的地方谁住着都怕。”贾蓉道:“那我就带了弟兄们先住
进去,把大观园都留给你和宝叔了。”宝钗道:“正是如此。”于是蓉、蔷带王仁、倪
二、柳湘莲、卜世仁及众弟兄搬了进去。外头有赁屋的也都打了钱住进来,...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18403 |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tiemyshoe (onetiemysho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BSSD]班固汉书之司马迁传,与司马迁报任安书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23 21:12:43 2016, 美东)
发信人: leawolf (执中以宁),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BSSD]班固汉书之司马迁传,与司马迁报任安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2 16:33:11 2016, 美东)
班固写司马迁传,我想他一定怀着矛盾的崇敬之心。司马迁史记,上起轩辕黄帝,下至
汉武,在有汉一代史事与班固汉书重合之处颇多。自高祖本纪,到李广传卫霍列传,汉
书多有参考借鉴处。不过班固作为东汉人,离开那个时代远了一些。较之司马迁,他
更是传统儒家学者,汉书起于私修,而后得到皇帝的了解支持,成为半官修史。
司马迁传亦颇参考史记太史公自序,如关于司马氏起源,司马氏“世典周史”,自东周
,分散各国,在秦者有司马错,将兵伐蜀,开蜀中司马一脉。司马错之孙司马蘄,随白
起伐...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12685 | 43 海日先生墓志铭
杨一清
王阳明全集
正德己卯,宁濠称乱江西,鸠集群盗,发数千艘而东,远近震动。巡抚南赣都御史王守
仁伯安传檄邻境,举兵讨贼。时其父南京吏部尚书王公致仕居会稽。有传伯安遇害者,
人谓公曰:“盍避诸?”公曰:“吾儿方举大义,吾避安之。”或曰:“伯安既仇贼,
贼必阴使人行不利于公,避之是也 。”公笑曰:“吾儿能弃家讨贼,吾何可先去,以
为民望。祖宗功泽在天下,贼行且自毙。吾为国大臣,恨老不能荷戈首敌。即有不幸,
犹将与乡里子弟共死此城耳 。”因使人趣郡县,宜急调兵粮为备;禁讹言,勿令动摇
人心。乡人窃视公宴然如常时,众志亦稍稍定。盖不旬月而伯安之捷报至矣。初,贼濠
东下,将趋南都。伯安引兵入南昌,夺其巢。贼闻大恐,急旋舟。伯安帅吉安知府今都
宪伍君文定等大战于鄱阳湖。贼兵风靡,遂擒濠,并其党与数千人,献俘于阙。呜呼!
自古奸雄构乱,虽有忠臣义士,必假以岁月,乃能削平祸难。伯安奋戈一呼,以身临不
测之渊,呼吸之间,地方大定。公闻变从容,群嚣众惑,屹然不为动。伯安得直前徇国
。不婴怀回顾以成懋绩。公之雅量,伯安之忠义,求之载籍,可多见哉?
及是武庙南巡,权奸妒功,构飞语陷伯安,迹...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4 前言
曾国藩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然而对他的评价却大毁大誉,
差之天渊,正如章太炎所论:「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在改革开放的当今,又一次出现研究、评论、仿效曾国藩的热潮。不仅
是史学界、文化界、士农工商无不关心死去百余年的曾国藩。有人称之为「曾
国藩现象」。
曾国藩毕竟是历史人物,这本《曾国藩本传》旨在如实反映曾国藩的一
生史实,帮助大家研究了解,或能透视「曾国藩现象」的本质。
总序
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
潮。当前,这个热潮已波及到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领域,并广泛
影响到政界和工商界。被人们称之为「曾国藩热」或「曾国藩现象」。
对这一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出现的历史文化现象,有人作
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考察。认为其基本原因是:世界范围的儒学复兴热潮,
为「曾国藩热」的产生准备了良好土壤;新形势下新道德重建的社会呼声,
为「曾国藩热」创造了必要前提;领袖崇拜的自然延伸和向纵深发展,推动
了「曾国藩「热」的出现和形成;长篇文学作品《曾国藩》的出现,促使「曾
国藩热」由学术热潮转为社会热潮,等等。
上述分析无疑是有道理的。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遗憾,中国《农历》的发明者竟然是个洋人
作者:吴若愚
传统的农历新年又到了,过完春节,就意味着新的一年春天的开始。那么,如果有
人问你,中国的农历是谁发明的,你会怎么回答呢?你一定会说,是中国的劳动人民在
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或“结晶”。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今天我们正
在使用的农历历法却并非我们引以为豪的勤劳勇敢的祖先发明,而是一位名叫“汤若望
”(中文名)的德国传教士发明的。也许这个回答你不信,但事实却不容质疑。央视科
教频道CCTIV10的《人物》栏目就讲述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从年青时就远涉重洋来到中
国传教,并带来了欧洲的科学文明,受到明朝崇祯皇帝重用,后又供职于清廷,直至去
世也未回祖国的全过程。
据央视《人物》和百度百科介绍,1619年7月15日,汤若望和他的教友们抵达了澳
门,被安置在圣·保禄学院里。而汤若望到达中国的时期,正是明王朝内忧外患之际。
由于满洲的努尔哈赤兵勇将悍,没有火炮难以御敌,于是,明朝廷便派人到澳门向葡萄
牙人购买火炮,汤若望等传教士以军事专家的面目,跟随大炮前行,得以进入内地。
1623年1月25日到达北京。...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46 http://www.zh5000.com/ZHJD/ctwh/2007-12-07/2170416453.html
陈庆之(484—539年),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杰出的
军事家。
陈庆之自幼为萧衍的随从。当时围棋风靡一时,萧衍更是通宵达旦而弈。其余的随从皆
已休息,唯陈庆之不睡,招之即到,所以萧衍对其甚见亲赏。
南 齐末年,东昏侯萧宝卷为政残暴,至使陈显达、裴叔业、崔慧景等名将先后反叛。
南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十一月,萧衍(时为雍州刺史)也起兵反齐,陈庆 之随萧衍一
直攻克建康。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萧衍代齐称帝,国号梁,是为梁武帝。陈庆之被
任命为主书,在任期间,他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普 通六年(公元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降梁,并请求梁武
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 应。回军
后,陈庆之任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率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五月,魏遣安
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2万来拒,屯据陟□。元延明先遣其 将丘大千筑垒,以切断
梁军的进军路线。陈庆之进逼其垒,魏... 阅读全帖 |
|
|
l**i 发帖数: 8144 | 48 闲言:听说秦晓逃到香港
闲言
在网络的炮轰下一度无影无踪、传言已“仓惶出逃”的秦晓,近日终于现“声”。地点
是香港,对象是《财经》记者。
多日失踪的秦晓突然露迹香港,说明此前的“出逃”传闻并非空穴来风;选择香港,也
显示了秦晓的智慧:地点不远不近,位置可进可退,随时可以再次“失踪”,安全系数
较高。香港虽是中国领土,却另有一套法制,抓捕不易,须经相关程序,必然惊动不少
人。以秦晓神通之广大,等有关程序走完,他早不知所踪了。
由“失踪”而“现声”,说明秦晓已作了一定的风险评估:靠山依然靠得住,问题不大
。但秦晓也知道,中国现在政出多门,这条线靠得住,不一定条条线无问题;现在安全
,不代表下一刻安全。现在形势复杂,风波险恶,随便一个浪头,就可能把秦晓淹没,
就像不久前淹没刘志军一样——这就是秦晓选择香港而非北京,只“现声”不“现身”
的原因。秦晓说“两会”时他要上京提议案,对此,人们只可姑妄听之,不可姑妄信之
——秦晓还须观风色,再说,提议案也未必本人到场。
选择《财经》杂志接受采访,更加意味深长。胡舒立主政时的《财经》,曾在揭露鲁能
案时立下汗马功劳。逼走胡舒立的《财经》老板,正是博源基...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10963 | 49 Hello,Chicago!
芝城父老,别来无恙,
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 is a p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 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 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 tonight is your answer.
余尝闻世人有疑,不知当今美利坚凡事皆可成就耶?开国先贤之志方岿然于世耶?
民主之伟力不减于昔年耶?凡存诸疑者,今夕当可释然。
It’s the answer told by lines that stretched around schools and
churches in numbers this nation has never seen, by people who waited three
hours and four hours, many for... 阅读全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