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乌兰诺娃
1 (共1页)
c*****g
发帖数: 1856
1
1944年,乌兰诺娃的舞台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年,她从基洛夫剧院转到了莫斯科大剧院,成为首席舞者。
有了乌兰诺娃这颗灿烂的红星,莫斯科大剧院从此成为古典芭蕾
的一方重镇。7年之后,乌兰诺娃随莫斯科大剧院前往意大利舞
派的中心佛罗伦萨献演,在西方世界再次引发一场“俄派芭蕾热”。
1956年,乌兰诺娃出访英伦,在伦敦皇家歌剧院进行了一场
成功的表演。从此之后,乌兰诺娃的国际声誉不胫而走,被誉为
20世纪芭蕾舞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除了在世界各地演出,乌兰诺娃和莫斯科大剧院还一起摄制
了一系列芭蕾舞电影。50年代,乌兰诺娃主演的《天鹅湖》在
中国上演,对中国的芭蕾舞艺术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启蒙。在不
少人的心目中,《天鹅湖》至今仍是芭蕾舞的代名词,乌兰诺娃
则是古典美的一个最伟大的注解……
毫不夸张地说,是乌兰诺娃教会了中国人跳芭蕾、欣赏芭蕾。
艺术评论家们指出,乌兰诺娃继承了安娜·巴甫诺娃开创的
俄派芭蕾传统,表演从透露着诗情画意,美得让人心动。
在舞台上,长盛不衰的乌兰诺娃整整跳了30多年,到1963
年,乌兰诺娃不再出场,结束了世界芭蕾舞一个传奇。
但她并未就此告别心爱的芭
c*****g
发帖数: 1856
2
乌兰诺娃:永恒的舞者
作者: 宋繁银 (12/03/1999)
乌兰诺娃:永远的红舞鞋!
宽宏大量的死亡之神在迟暮时分带走了乌兰诺娃。她死的
时候88岁,死于自然的凋零。她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在抵消
着记忆中美丽的形象……
死亡之神的宽厚,有的时候是残酷的。她没有在阳光灿烂
的盛年死去,她不能像玛莉莲·梦露那样、像伊沙多拉·邓肯
那样在死亡的镜子里永葆青春。
或许,这也是一种“不幸”。
对于乌兰诺娃来说,美丽,不是静态的风景,而是一个过
程,定格在黑白影像的画框里。经过岁月的蒸馏,美丽,更像
一个若有若无的回忆,带有一点点苦涩的滋味。
然而,世界记得乌兰诺娃的巅峰时代。像记住《天鹅湖》
和《吉赛尔》是不朽的芭蕾经典一样,怀旧的人们记得———
—她乳白的的双脚像是在琴键上行走,如果柴可夫斯基还活着,
他一定会侧耳倾听……
像所有不朽的演员那样,活着的乌兰诺娃不仅是一颗耀眼夺
目的超级明星,她还像创造一个神话那样,把美塑造成人类的向
导。乌兰诺娃的美是活泼的、优雅的、像毽子一样翻飞跳跃的美。
c*****g
发帖数: 1856
3
乌兰诺娃1910年出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一个芭蕾舞世家,
父亲乌兰诺夫和母亲罗曼诺娃都是著名的马林斯基剧院(即后来
的基洛夫歌剧和芭蕾舞剧院)的芭蕾舞演员。
在文化史上,乌兰诺娃出生的时代被称为“白银时代”,一
大批文化精英从文学、哲学、艺术领域把伟大的俄罗斯文化推向
了一个新的高峰。早在19世纪便已崛起为世界芭蕾第三学派的
俄罗斯芭蕾舞派(另两派为法兰西舞派和意大利舞派)也在新的
文化风尚影响下走向成熟的巅峰。到20世纪初,俄罗斯芭蕾压
倒了法兰西芭蕾和意大利芭蕾,在世界芭蕾舞舞坛上占据主导地
位。戈尔斯基、福金、斯特拉文斯基等艺术大师的梦幻组合将芭
蕾引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乌兰诺娃一出生便置身于一个芭蕾的世界。早年,她在列宁
格勒州立舞蹈学校接受了最初的芭蕾训练。在那里,舞蹈大师瓦
加诺娃把毕生的造诣传授给了这个生来就是要跳芭蕾的小女孩。
毕业之后,乌兰诺娃走进了父母曾在其中度过大部分艺术青
春的基洛夫剧院。1934年,24岁的乌兰诺娃成功地在扎哈
罗夫的芭蕾舞剧《巴赫奇萨雷之泉》中演绎了“玛丽”一角。令
人难忘的“玛丽”在俄罗斯芭蕾舞坛引起了轰动,年轻的乌兰诺
娃就此一举成
c*****g
发帖数: 1856
4
来自主题: Arts版 - 永远的红舞鞋 (from netsese)
永远的红舞鞋
斯特拉文斯基曾指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人类的地位正经受着
深刻的动荡,现代人类在逐渐地失去着自己对各种价值的理解和分寸感。”的确
,芭蕾舞这种辉煌了数百年的艺术,在经过了岁月洗刷后,似乎已失去了原有的
光芒。因为人们对艺术享受的自然要求越来越多,各种文化需求中的通俗化范围
因此越来越广,作为典雅艺术的芭蕾舞渐渐远去。
但还是有不少人喜欢芭蕾舞。相对于放荡不羁地表达感情的现代舞蹈而言,
芭蕾舞更多一种经典味,它在抒发情感的同时挥洒着典雅与美丽,既自由奔放又
纯洁浪漫。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去世之后,成千上万的人赶到莫斯科大剧院为她
送行,此际我们可以看到芭蕾的天使在蓝天上微笑。
向乌兰诺娃致敬
乌兰诺娃:永恒的舞者
乌兰诺娃的眼神
乌兰诺娃其人
乌兰诺娃的不朽之旅
乌兰诺娃的生活与爱情
乌兰诺娃的芭蕾经典图集
《天鹅湖》
《睡美人》
《核桃夹子》
《堂吉诃德》
《青铜骑士》
《泪泉》
《吉赛尔》
《天鹅湖》(2)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又“见”赫鲁晓夫
又“见”赫鲁晓夫
分享到:
时间:2017-12-06 09:48
•来源: 察网
•作者: 陈先义
•浏览:928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赫鲁晓夫执政11年,由于大反斯大林,导致否定斯大林时期党和国家的历史,导致否定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诚如毛泽东所说,自
从苏共丢掉了斯大林这把刀子,便走向了一条不归路。这就是历史。这也是苏联以亡党
亡国的教训给我们极其所有共产党的警示。
黑白分明的两块大理石,交错地组合在一起,便是一方别有趣味的足有三米多高的墓碑
。设计者别出心裁,在两块大理石互相咬合的上方,留下仅能装下一个脑袋般的窗口样
的一个方孔,方孔里一个微笑的脑袋半伸着,表明这就是墓主的雕像。此刻,阳光从白
桦树的缝隙间投射下来,洒在墓主圆圆的脑门上,他不乏幽默地微笑着面对走过他面前
的每一个行人。
这就是赫鲁晓夫吗? 这就是那个与中国共产党人打了数年笔墨官司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吗?这就是背叛了列宁斯大林的建党宗旨,被称为苏联共产党第一个掘墓人的苏共领袖
吗?
是的...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16403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蒙古人造就了强大的俄罗斯zz
蒙古统治俄罗斯250年,在之后长达500多年 的时间里,和俄罗斯人大量混血,欧洲国家
至今还称俄罗斯人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欧洲有句俗语“Scratch a Russian and fi
nd a Tatar.”意思是剥开一个俄罗斯人,就会看见一个鞑靼人(蒙古人)。俄罗斯人彪
悍尚武的民风就是深受蒙古的影响,直到19世纪西方国家还畏惧的将俄罗斯称为“白色
蒙古”。现今的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又名“列宁格勒”;斯大林时代的伏尔加格勒
洲被称为"斯大林格勒",而"格勒"一词就是蒙古语"гэр",意为“老巢” 。
莫斯科和克里姆林都是蒙古人的杰作,鞑靼蒙古统治之前的俄罗斯中心在基辅,当时的
莫斯科只是一片田野和森林。在蒙古的 统治下,莫斯科渐渐掌握了它在俄罗斯的地位及
财力,成为俄罗斯的新兴势力,克里姆林也随之扩张,成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军事
的中心。“克里姆林”的字源 来自蒙古语,意为“要塞”。“乌克兰”一词也是由蒙古
语而来,意指“边境”。
在蒙古四大汗国衰败之后,前金帐汗国 属国的俄罗斯崛起并占领了从前蒙古帝国中的相
当一部分。俄国统治者曾经代表蒙古进行收税,因为蒙古人很少视察他们...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7
我和作者观点不同。我觉得,元清是汉族亡国朝代,但都是中国的朝代。现代人为古代
朝代灭亡义愤填膺是件很傻逼的事儿。事实上,原文作者很可能就有满蒙血统。
=====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欺世谎言,——元朝与清朝!【科普】
近段时间学术界在讨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重新掀起了讨论,继而波及到岳飞是否
民族英雄。为何在这个时候会有这个讨论的出现呢?大概就是那些人认为,我们要淡化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卖国的色彩,因为,既然满族现在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不可替代
的组成部分了,吴三桂引的是同一个民族的军队,又何来是卖国呢?另外,岳飞抗金,
他抗的是自己的民族“中华民族”的一个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他只不过是一个
内战份子,又何来是民族英雄呢?
历史学家克罗齐曾经说过,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他的意思也就是说,一切的历
史学家,在编撰历史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的以今天的眼光,都会自觉不自觉的站在
今天的现实去考虑历史的事件,以选择对今天有用的东西.。.但并非是我们可以站在今
天,就可以妄顾历史事实,以今天的利益为准绳,任意的取舍,甚至是恶意的歪曲事实
,以迎合今天的政治需要。
(一)、清朝是中国被通古斯人征服...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226
8
一些人以疆土大为荣,常常听人说元朝如何如何,也常常听人喜欢描述成吉思汗伟大功
绩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我特别纳闷,成吉思汗,全世界都认为他是蒙古
国的不是中国的,你跟着骄傲个屁呢?元朝,是外族蒙古灭了中华,中国那个时候被灭
国了好吧?再说成吉思汗的蒙古是血腥的侵略和殖民史,如果你为侵略而骄傲,为什么
还恨日本侵华的罪行呢?如果成吉思汗是中国人的骄傲,那当时誓死抵抗元军保卫中华
的军民是不是败类?成吉思汗及其后期的蒙古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对汉人的屠杀,
是落后民族血腥灭绝文明社会的历史。如果日本当年灭了中国,你会不会觉得很骄傲和
伟大呢?
我对某些中国人常常以成吉思汗为荣特别诧异,因为全世界都知道这个世界有一个蒙古
国。难道因为中国有蒙古族,成吉思汗就是中国人了,那中国还有朝鲜族,金日成就是
中国人了呗?中国还有俄罗斯族,列宁也是中国的了?况且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野蛮残
暴,对汉人进行大屠杀,有什么可让中国人骄傲的呢?假如当初日本打败并殖民了中国
,我们现在也得为天皇自豪吧?蒙古当初殖民过那么多国家,包括俄罗斯、印度、土耳
其,可从来没听说这些国家以成吉思汗为荣的,也没有把这段...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历史根本不存在“元朝”
袁老师
中国历史根本不存在“元朝”
一些人以疆土大为荣,常常听人说我们元朝如何如何,也常常听人喜欢描述成吉思汗伟
大功绩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我特别纳闷,成吉思汗,全世界都认为他是
蒙古国的不是中国的,你跟着骄傲个屁呢?元朝,是外族蒙古灭了中华,中国那个时候
被灭国了好吧?再说成吉思汗的蒙古是血腥的侵略和殖民史,如果你为侵略而骄傲,为
什么还恨日本侵华的罪行呢?
如果成吉思汗是中国人的骄傲,那当时誓死抵抗元军保卫中华的军民是不是败类?成吉
思汗及其后期的蒙古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对汉人的屠杀,是落后民族血腥灭绝文明
社会的历史。如果日本当年灭了中国,你会不会觉得很骄傲和伟大呢?
我对某些中国人常常以成吉思汗为荣特别诧异,因为全世界都知道这个世界有一个蒙古
国。难道因为中国有蒙古族,成吉思汗就是中国人了,那中国还有朝鲜族,金日成就是
中国人了呗?中国还有俄罗斯族,列宁也是中国的了?况且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野蛮残
暴,对汉人进行大屠杀,有什么可让中国人骄傲的呢?假如当初日本打败并殖民了中国
,我们现在也得为天皇自豪吧?
蒙古当初殖民过那么多国家,包括俄罗斯、印度、土耳其,可从来没听... 阅读全帖
D**S
发帖数: 24887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转贴]茅于轼:再访俄罗斯
茅于轼:再访俄罗斯
2011-09-22 《同舟共进》2011年第10期
1988年我曾有机会访问苏联,23年后再次来到俄罗斯,城市面貌、人民思维都发生
了巨大变化,前后对比感慨良多。
23年前的那次访问是受美国在苏联的一个基金会邀请,目的是讨论全球裁军和环境
。出席的有十几个国家的能源专家,其中包括苏联的原子弹之父萨哈罗夫。他是苏联著
名的不同政见者,也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那时候苏联已进入戈尔巴乔夫时代,政治
空气逐渐走向开放。这次会议明显受到当局的认可。政府招待全体代表观看歌舞表演,
我们分散坐在一桌桌圆桌旁。演出中女演员的衣着非常暴露,演出结束后不是我们上台
合影,而是女演员走近观众祝酒。据说只有高级官员才有权享受这种出格的表演,这是
苏维埃政府特权的一部分。
1988年的那次会议是在列宁格勒召开。我先坐飞机到莫斯科,转机到列宁格勒,又
坐火车去了莫斯科。回程买机票出了问题,卡在货币转换上。当时苏联执行严格的外汇
管制。为了换钱,一位美国基金会的职员陪我排了半天队,才把票买上。这次的行程和
上次相反,先到莫斯科,再坐火车到圣彼得堡。在莫斯科到处都有换汇的小商店。买进
卖出的差价... 阅读全帖
l*********1
发帖数: 2971
11
周恩来和张闻天的冲突
在我跟他们两人工作中,对他们都很尊重和景仰。但有一次两人发生了冲突,我也被
卷了进去。这就是1957年初在外宾接待问题上矛盾暴露和总理当众发脾气的事。说来也
话长。
我们好像一直有个内外有别和好做表面文章(难免弄虚作假)的传统,对上边来人检查
、外头来人参观、特别是外宾来访,都要做好回答问题的应对准备。打扫沿路和参观单
位的卫生,当然更少不了盛宴招待、送礼留念,等等。在我的印象中,这一套在延安整
风后就开始了。1944年接待中外记者代表团和1945年接待政协访问团时就这么干过。对
外宾接待,建国后特别重视一定要搞得场面宏大,招待丰盛。周总理和陈老总又喜欢讲
排场、图好看,弄得接待外宾的工作,不仅是对外交部,也使一些地方和部门感到不胜
负担,怕接待不周,受到上面批评。有一次范长江就当着我的面向张闻天诉苦说,建国
初期邀请乌兰诺娃来华演出,她因为不适应北京的气候有点伤风感冒。于是总理把他叫
去训了一顿,说:斯大林的掌上珠,被你们当成了路旁草;立即以大姐(指邓颖超)的
名义,送一件貂皮大衣给她。所以有外宾来,地方不知如何接待就请示外交部,有时外
交部派一个科长或科员去打...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111
12
只读到初一,所以:
卖炭翁-白居易
月下独酌-李白
春-朱自清
背影-朱自清
这不是一颗流星(有关熊皮手套)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至乌兰诺娃-艾青
好像都是当年需要背的。
T*****y
发帖数: 18592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本老将今年计划去俄罗斯
托洛茨基葬在哪儿啊?我还真不知道
有的话当然要去看了
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肯定要去啊
多少名人啊,从果戈理、赫鲁晓夫到乌兰诺娃
听说邓尼金也迁回莫斯科安葬了
也要去看看
尼玛,时间是真不够啊
还得担心抢相机的俄国贼
hia hia hia hia
c***s
发帖数: 4895
14
不是黑天鹅的桥段么,乌兰诺娃跳了32还不是36个,一般其他人,除非
是比赛,演出的时候,一般不会超过这个数,以示尊敬
w*******e
发帖数: 15912
15
习近平晒书单, 你读过多少?
2015-10-26 07:00:18
文学城博客
Y自然流露Y
最近访问英国时, 习近平说:“莎士比亚、华兹华斯、简·奥斯汀、狄更斯等人的作
品让中国人感受到英国传统文学的魅力。”之后他又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在陕北当农民的
7年青春时光里所读到的莎翁作品:“我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读了《仲夏夜
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
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剧本。”
而就在习近平访英前夕,上周新华社公布了习近平一年前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
之中, 他点了一百多位中外文学艺术大家的名字。习近平主政以来已经多次在国内外
亮出书单 (到处说书),这几次晒书单涉及三位数以上中外作家、艺术家及他们的著
作或作品, 俺仔细过目了一下, 让人汗颜, 咱真没读过这么多书。 那就看看人家怎
么说 【ZT】:
不知为何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年后才正式公布,但习近平这次讲话,提到了112位
中外知名作家艺术家(中国31位,外国81位)。毛泽东73年前在延安也有一次文艺座谈
会讲话,其精神(文艺为什么服务)成为中共执政后文艺...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1549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70岁的白人奶奶竟然是食人魔...

2017年05月30日 07:52:43

来源:英国报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8人参与 2评论

塔玛拉·萨姆索诺娃(Tamara Samsonova)今年70岁,来自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她看上
去与普通的老奶奶没什么不同,满脸慈爱和蔼可亲。

可谁也想不到,她竟然是隐藏几十年之久的食人魔,从闺蜜到丈夫,谁都没能从她的手
里逃脱。

2015年8月的一个清晨,有人在圣彼得堡南部居住区发现了一袋被肢解的尸体,随后警

介入调查,他们发现这个袋子里的肢体是不完整的,不仅缺少了一些器官,还没有头部


经过查看监控录像,他们发现丢弃这个袋子的正是 Samsonova,而这个被分尸的受害者
名叫Valentina Ulanova(瓦伦蒂娜·乌兰诺娃),79岁。她不仅是Samsonova的看护,
也是她的好闺蜜。

Samsonova平时与Valentina关系非常好,两个人经常一起逛街买菜,而且还是Samsonov
a主动邀请Valentina来自己家里住的,平时Valentina还会负责处理一些家务事。

但是有一天,因为Valentin...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7
http://news.ifeng.com/a/20160405/48360046_0.shtml
作者:闻一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已经二十几年,有关苏联的话题仍然热度不减,有关苏联的研究也
层出不穷。苏联的国家机器,不可谓不强大;苏联的社会监控,不可谓不严密……然而
,铁一样的事实胜于雄辩。为何如此?对此,凤凰评论《高见》栏目专访社科院世界史
所研究员闻一。
访谈嘉宾:闻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研究专家。
著有《苏联的过去和现在》、《布哈林传》、《走近俄罗斯》、《解体岁月》、《重返
莫斯科》、《回眸苏联》、《俄罗斯深处》、《普京之谜》、《十月革命———阵痛与
震荡》、《俄罗斯通史1917-1991》等俄罗斯主题论著十余种。
凤凰评论《高见》栏目访谈员:张弘(凤凰网主笔)
不能把苏联历史进程割裂开
凤凰评论《高见》: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现在仍然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
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赫鲁晓夫时期没有多大的改变,到勃列日涅夫时代已经停滞,走
近衰亡,到戈尔巴乔夫时代,已经回天乏力。对此,你怎么看?
闻一:这个观点,我部分赞成。有些人把苏联的不同时代...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18
http://hx.cnd.org/?p=145313
芦笛
何方,张闻天手下干将。1954年12月,张闻天被任命为外交部常务副部长,何被张从驻
苏大使馆紧急调回国,担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其实是张的助手,职权范围极广,包
括张的秘书工作、外交政策研究、重大文件起草等等。他随张闻天在庐山会议后倒霉,
就此默默无闻。近年因为写了本《党史笔记》,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党史史料而名噪
天下,引起史学界高度重视。芦某无福,至今尚未能买到此书,但最近在国内出版社出
版的《温故》丛书之七上看到他写的《在外交部工作的日子》(P77-119),觉得很有
意思,因信口转述点花絮。
该文披露(当然是我的诠释,他并未直接说出),我们居然连起码的外交观念都没有,
丝毫不懂国际惯例,连使馆的功能职责是什么都不知道。除了一度有过个政策研究室外
,外交部竟然没有研究机构。在开日内瓦会议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前,竟连印度支那三国
不是一个民族国家的观念都没有,遑论对人家的文化历史的起码了解。驻外使节的主要
工作,似乎就是罔顾国际法规以及所在国法令与风俗习惯,向所在国及时传达中央精神
,输出革命,介绍国内的先进建设经验。据何方... 阅读全帖
k**********4
发帖数: 16092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俄罗斯的蒙古印记
俄罗斯沙皇家族中有蒙古血统的皇帝二位:鲍里斯、费多尔戈杜诺夫。
有蒙古血统的皇后有六位:所罗门尼娅·萨布洛娃;叶连娜·格林斯卡娃(伊凡四
世的母亲,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深受第一沙皇彼得大帝宠爱。);伊琳娜·戈杜诺
娃;纳塔利娅·纳雷什金娜;马尔法·阿普拉克希娜;叶夫多基娅·萨布罗娃。
有蒙古血统的著名将领有六位:尤里·梅谢尔斯基,安德烈·谢尔基佐夫,叶尔莫
洛夫·多赫图洛夫,马秋什金·莫尔德维诺夫,叶潘钦·比里列夫,日林斯基·谢尔巴
切夫等。
有蒙古鞑靼血统的科学家有四位:门捷列夫,梅奇尼科夫,巴甫洛夫,季米里亚泽
夫等。
有蒙古鞑靼血统的历史学家有四位:坎捷米尔、卡拉姆津以及极地学家切柳斯金、
奇里科夫等。
有蒙古血统的文学家有三位: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也只有蒙古血统的屠格
涅夫才能写下《白净草原》这样举世无双的对草原的深刻理解和体验的小说。
有蒙古血统的舞蹈家有:乌兰诺娃;安娜-巴浦洛娃等等…
k********k
发帖数: 5617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想想哪天一群白牛
下列知名夫人未从夫姓:
娜捷日达 康斯坦丁诺夫娜 克鲁普斯卡娅(乌里扬诺娃)
娜捷日达 谢尔盖耶夫娜 阿利卢耶娃(朱加施维利)
加琳娜 谢尔盖耶夫娜 乌兰诺娃
玛雅 米哈依诺夫娜 普利谢茨卡娅
M******8
发帖数: 10589
21
古风清影 微信号
功能介绍
政经教育杂谈
不能把苏联历史进程割裂开
凤凰评论《高见》: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现在仍然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
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赫鲁晓夫时期没有多大的改变,到勃列日涅夫时代已经停滞,走
近衰亡,到戈尔巴乔夫时代,已经回天乏力。对此,你怎么看?
闻一:这个观点,我部分赞成。有些人把苏联的不同时代割裂开来,但是,国家发展本
来就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进程,都有一个深化发展的进程,这种分析方法割断了它的连续
性。比如,列宁时期是绝对好的,从斯大林时期起就变坏,实际上不能这样说。
凤凰评论《高见》:为什么?
闻一:现在很多人说斯大林背叛了列宁,但是,斯大林在很多方面继承了列宁最早的做
法。比如说意识形态的控制,就不是斯大林独创。在俄罗斯的沙皇时代,书刊检查制度
是一种传统。但那时候,没有形成一种体制和完整的施政的手段。
苏维埃成立以后最早公布的一个法令就是《新闻出版法》, 1917年的11月9号就公布了
。里面说,现在有人反对苏维埃政权,好多报纸都反对我们,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这个
法令还说,如果秩序恢复正常,政权巩固了,我们就恢复言论自由,但现在不行。
所以,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Food版 - 你喜欢鱼子酱吗
如今网上买食品真是方便,过去见不到的东西,忽然冒出来,任你挑来拣去,叫人喜不
自胜。比如口蘑,多少年见不到了,夏天买到一种张北县出产的草原野生口蘑,是用纸
袋包装的乾品,打开纸袋即满室飘香。做了一客我和太太两人份的奶油口蘑汤,只用两
粒口蘑,味道全出来了。又比如西班牙火腿,过去在小城市是买不到的,现在无论整只
还是分部还是切片都可以买到,大饱口福。买过鲥鱼,缅甸出品的那种,用冰袋保鲜,
很不错。还有就是鱼子酱,无论是红鱼子酱,还是黑鱼子酱,无论是出产在黑龙江的,
里海的,鄂霍茨克海的,都可以买到。
很多人不喜欢鱼子酱,害怕它的腥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小时候没有吃过的味道奇特
的东西,往往是难于接受的。而在我的幼年,鱼子酱是印象深刻的东西。小学二年级时
候,乌兰诺娃率领苏联国家芭蕾舞团访华演出《天鹅湖》和《吉赛尔》,演出地点在新
建的天桥剧场,父亲带我去看了一场。有一天,父亲去参加苏联大使馆为欢迎苏联芭蕾
舞团举行的晚宴,他回来对孩子们说道:
“今天的晚宴有黑鱼子酱,太好吃了。可是我这个桌子的客人都不吃,那一盘鱼子酱都
被我吃掉了。”
父亲的话让我知道苏联有一种食物叫“黑鱼子酱”,叫父亲...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739
2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贴首据说是后现代诗人的诗
我们当时学过好多,还有那个“致黄浦江”,“回延安”,“给乌兰诺娃”。。。再
BSO下,上次跟LD聊起来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我还能记住其中的好多,我自己都被自己
震惊了,哈哈
C***r
发帖数: 759
2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我读冷冰川
2000年05月17日
我读冷冰川
□灰 娃
  乌兰诺娃用脚尖在空中写出一行行诗,冷冰川的诗,写在他自制
的黑色卡纸上,用的是他手中小小的刀锋。与心灵情感无关的事,毫
无兴趣,他把自己的热情倾注到点与线、面与形中。出自他心灵的富
有意味的点、线织成喜悦与梦,织出年轻生命的爱与愁,织成一首首
诗。
  每年朋友们都欣赏到他的新作,在黑白世界里深藏绚烂的色彩,
表达生命缤纷的思绪。他那刚健柔韧、奇妙多情的线,大胆的念头,
是无法用言说注解的。然而从中人们看到他内心的原色,听到他脉搏
的节奏。那些线挺拔,闲雅,流动,与生之欢喜生之忧伤生之深意共
z**********e
发帖数: 22064
2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王明:红色政坛的黑色流星
——《王明年谱》寻找失意者的历史
“王明是一个漂亮的中共人物,讲话煽动有力,人极机警灵敏,他说话的时候,全
场自始至终,掌声不绝。康生当时领导我们高呼:‘我们党的天才的领袖王明同志万岁
。’”
这是曾经的延安知识青年司马璐的回忆,被党史学者郭德宏收录在他最新出版的《
王明年谱》中。那是1938年春天,王明34岁,刚刚结束在共产国际六年的工作回到中共
大本营。毛泽东在机场迎接他时,把他比作“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他熟读马列
经典,帅气聪明,口才卓越,浑身散发着苏联的金光,在“土八路”领导人中鹤立鸡群
。郭德宏说:“在当时的延安,毛泽东是政治权威,王明是理论权威,周恩来是美男子
,这三个人在青年中是很受敬仰、很有魅力的人物。”
这也许和现在人们心中的王明形象有很大不同。王明,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大多数
人知道这个名字,知道他犯过左倾和右倾错误,但他的面孔,如同《王明年谱》的封面
,只是黑暗迷雾中一个隐隐约约的轮廓。1949年之后,甚至1942年延安整风之后,他就
从历史舞台消失了,曾红极一时,如流星般耀眼而迅速寂灭于时空深处。
失误和贡献都是党史的一部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值学术研究盛... 阅读全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