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许宏玩弄二里头、夏朝、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于股掌之中
来源:文行先生 时间:2018-07-08
40 0 中华文化 字号:A-A+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二里头和夏朝问题是当今中国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前沿问题,貌似具有巨大的争议。
经过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我认为,二里头和夏朝的问题不是资料问题,而是逻辑和常
识问题(深层次是史观问题,而史观的背后是政治)。
为什么这么说?
正像拙文(必须把许宏调离二里头,否则,夏朝得不到实证)所说,许宏先生是立场和
偏见先行(可能受拙文影响,《三联生活周刊》在“寻找夏朝”专栏的篇首和篇首就直
指立场问题),利用其二里头队长这个职位的权威,故意把水搅浑,玩弄学界于股掌之
中,导致很多问题陷入“逻辑混乱”。
许宏的不少说法貌似非常严谨,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学者,甚至觉得,
他是中国学界的“濒危动物”,唯一“珍宝”,唯一的“良知”,唯一的“真正”的学
者。
许宏关于二里头和夏朝的问题的“严谨”言论确实具有巨大的迷惑性,如果不去深究,
不进行逻辑思辨,就难以揭穿其“貌似非常严谨”的背后是什么?
就当前中国学界关于二里头和夏朝的“漩涡”,只要驳倒许宏... 阅读全帖 |
|
t*******a 发帖数: 4055 | 2 二里头遗址:最早的中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蒋肖斌 时间:2017-08-22
146 0 考古中华文化 字号:A-A+
分享到:
2 收藏 打印
二里头卫星影像
2015年春季二里头宫殿区发掘现场航拍
许宏在查看洛阳铲里的土质土色
二里头绿松石龙首特写
南临古伊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河南偃师二里头,和它所在的伊洛平原的任何一
处村庄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直到1959年夏天,考古学家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
,并揭开了一个尘封的秘密。今年6月,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在二里头遗址近旁奠基,这
座东亚大陆最早的核心都邑,将成为未来探索早期中国形成发展的核心平台。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1999年至今担任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他的
团队是二里头考古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北京的夏日,社科院考古所的办公室,在一
屋子考古学书籍的环绕下,穿的T恤上印着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图案,许宏向中国
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讲述了二里头遗址考古半个多世纪、或者说二里头都邑三
千余年的风雨。
二里头遗址的“中国之最”
乐于向普通人群普及考古知识的许宏,为二里头遗址梳理出很多“中国之最”...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1926 | 3 二里头是商都,那么夏朝要么不存在,要么就是陶寺文化。第二个结论是商代早期居然
没有文字,没有马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29cae10102vr5q.html
学术史视角下的二里头“商都说”与“夏都说”
转载 2015-11-22 16:09:03
标签:学术史二里头夏都说商都说考古学
在自二里头遗址发现以来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围绕其究竟属夏王朝抑或商王
朝都邑的讨论持续不断,成为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议题。众所周知,1959 年,著名
古史学家徐旭生先生在率队踏查“夏墟”的过程中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但却依据古典文
献的记述,推断其“为商汤都城的可能性不小”。这是“二里头商都说”的最早提出,
在当时的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成为此后十几年时间里学界的基本“共识”。
20 世纪70 年代后期,邹衡先生首倡“二里头夏都说”,引发两种主要观点间
的激烈交锋。80 年代后期至90 年代,“夏都说”逐渐取代“商都说”,成为学界的新
“共识”。在学术研究范畴,作为主流观点的推论和假说,属于当时多数学者倾向的“
最优解”而非“唯...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4 逻辑上的欠严密,一直是夏文化探讨过程中最受诟病之处。如仅以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
简单的时空对证即可框定夏文化的思维定式的存在。在这一思维模式中,参与讨论的学
者基本上不用“可能”、“很可能”一类相对稳妥、留有余地的字眼,而更偏爱“当然
只能”、“肯定”、“无疑”一类自信感较强的、排他性的措辞。从逻辑上看,我们并
不能仅由时间与空间的大致吻合,就必然地推导出二里头文化肯定就是夏王朝时期、分
布于夏王朝中心区域的、以夏族为主体的人们共同体的文化遗存。
又如对《史记·夏本纪》所载应为信史的推论,似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20世纪初,王
国维对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进行研究,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王世系表
的基本可靠[i]。这一重大学术收获给了中国学术界以极大的鼓舞,王国维先生本人即
颇为乐观地推论到:“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
也。”由《史记·殷本纪》被证明为信史,推断《史记·夏本纪》及先秦文献中关于夏
王朝的记载也应属史实,进而相信夏王朝的存在,这一推论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基本共
识,也是夏文化探索的前提之所在。然而诚如前引文中字面上已言明的那样,这一思维
...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5 二
顾名思义,“二里头时代”的概念,源自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的绝对年代,一般认
为“不早于公元前1900年,不晚于公元前1500年,前后延续300多年或将近400年”[i]
。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成果报告所给出的碳十四测年数据,也在公元前1880年~公元
前1520年之间[ii]。总体上看,二里头文化上接属于中原龙山文化系统的王湾三期文化
,下接二里冈期商文化。龙山文化时期即龙山时代[iii],一般认为相当于公元前3000
年~公元前2000年左右[iv]。在王湾三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之间,还存在着“新砦期遗
存”,约持续100年左右的时间[v]。目前,尽管在对这类遗存的命名上尚有歧见,但其
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较之中原龙山文化更为密切这一事实,已得到了学界的基本认可,
为数不少的学者更认为其本身就属于二里头文化的早期发展阶段[vi]。鉴此,“二里头
时代”的时间跨度,应约当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
这一时段的绝大部分,与文献记载中夏王朝的存在时间相吻合。然而,尽管从考古学文
化的时空分布上看,“新砦期遗存”和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最重要的对象,或者
说最有资格担当“夏文化...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6 二里头时代的中原周边地区,还散布着众多的考古学文化,其中与二里头文化相毗邻且
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岳石文化和下七垣文化。这些考古学文化的存在状况与二里头文化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黄河下游,龙山文化演变为岳石文化。与龙山文化相比,岳石文化的版筑城防技术、
青铜冶铸业、农业等续有发展,其分布范围也并未比龙山文化缩小,保持着与二里头文
化相抗衡的态势。但其聚落的分布密度和居址的面积都小于龙山文化,遗物中也未发现
能超出龙山文化工艺水平的精品,陶器轮制技术大大退化,器类锐减,器物由精致转向
粗糙,居住建筑技术也无明显的改善。因此有学者认为其“好像是当地新出现的一种比
从前落后的新文化”[i]。即便不同意这一观点的学者,也承认“岳石文化时期的社会
形态,从大的方面看,仍然是龙山文化时期社会形态的延续”。“这一时期社会内部的
发展虽然没有停止,但亦未出现跳跃式的变化”[ii]。鉴于海岱地区田野工作的广度与
深度,我们似乎无法把目前对岳石文化的认识全部归因于发现的或然性。其社会的发展
总体上处于一种低落状态,是大致可以肯定的。
分布于豫北冀南地区的下七垣文化,一般认为属先商文化,是二里冈文化的前身[i...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7 四
将二里头时代放在华夏文明早期发展史的框架中去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以礼乐文化的
全面勃兴为显著标志,二里头时代的历史意义远远超出了“夏代”的范畴,而给予华夏
文明以深远的影响。
总体上看,华夏文明的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仰韶时代后期与龙山时代(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处于文明化
或曰国家化的进程中,是众多相对独立的部族或古国并存且相互作用刺激的阶段,或可
称为“多元的古国文明”时期。
第二阶段 二里头时代至西周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771年)。是华夏文明社会
的正式形成阶段,或可称为“一体的王朝文明”时期[i]。
在这一华夏文明起源与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两条主线,即:以神祇信仰为内核的非礼
乐系统文化[ii]由盛而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祖先崇拜为内核的礼乐系统文化
从无到有,由弱渐强,自二里头时代起勃兴扩展,最终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
在第一阶段,与人类的宗教信仰相伴而生、以各种神祇信仰为内核的非礼乐系统文化在
若干考古学文化中趋于兴盛。这类考古学文化,可举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屈家岭—石
家河文化为例。其考古学表现可归纳为:... 阅读全帖 |
|
gd 发帖数: 101 | 8 二里头文化的铜器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05届硕士毕业生 陈国梁
二里头文化时期是夏商考古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上承王湾三期文化,下启二里冈
文化。以成组铜礼器为代表的青铜文明是三代文明的核心,其在我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
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二里头文化铜器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青铜文明的形成
和发展,了解二里头文化在中国古代冶金史上的地位。
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发表的铜器资料中,二里头遗址墓葬以外遗迹内共93件,二
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墓葬20座,计有铜器38件,该遗址还出土冶铸遗物54件。二
里头文化其他18个遗址出土该时期的铜器41件,冶铸遗物51件。国内外收藏的二
里头时期或约相当于二里头时期的铜器目前可知约有17件。以上,发掘品共计172
件,传世品大约17件,合计189件。冶铸遗物不少于105件,两者合计不少于2
94件。
一、二里头文化铜器的形制与制作
二里头文化铜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容器、乐器、武器、工具和其他礼仪用器等。
容器类包括爵、角、盉、鼎、斝、鬲等器型,其中铜爵是二里头文化最早出现的、
最具有特色、数 |
|
f**o 发帖数: 12685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wdo (长老),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即将开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3 13:01:26 2017, 美东)
新华社郑州2月16日电(记者李亚楠)记者从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局获悉,《二里头夏
都博物馆建设总体建议方案》已由河南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预计今年上半年开工
建设。
位于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最早王朝——夏朝的都
城遗存,是同时期规模最大的都城遗址。自1959年以来,遗址发掘总面积达4万余
平方米,在学界享有“最早的中国”之称。
与二里头遗址历史价值不相匹配的是,目前该遗址保护设施落后,展示工作尚未开
展,出土文物库藏、整理、保护和研究场所十分简陋,亟须加强保护和展示工作。二里
头夏都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已多次提上议事日程,时至今日,方才基本敲定建设方案。
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介绍,二里头夏都博物馆总占地约200亩,规划总建筑面
积约3万平方米,包括公共区域、业务区域、行政区域及早期中国研究中心等,展品主
要来...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12685 | 10 新华社郑州2月16日电(记者李亚楠)记者从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局获悉,《二里头夏
都博物馆建设总体建议方案》已由河南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预计今年上半年开工
建设。
位于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最早王朝——夏朝的都
城遗存,是同时期规模最大的都城遗址。自1959年以来,遗址发掘总面积达4万余
平方米,在学界享有“最早的中国”之称。
与二里头遗址历史价值不相匹配的是,目前该遗址保护设施落后,展示工作尚未开
展,出土文物库藏、整理、保护和研究场所十分简陋,亟须加强保护和展示工作。二里
头夏都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已多次提上议事日程,时至今日,方才基本敲定建设方案。
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介绍,二里头夏都博物馆总占地约200亩,规划总建筑面
积约3万平方米,包括公共区域、业务区域、行政区域及早期中国研究中心等,展品主
要来自二里头遗址近60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二里头文化区内重要遗址出土遗物
,以及在夏商周断代、中华文明探源两大学术研究工程开展过程中留下的文字、图像资
料等,总量预计近4万件。
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也将与博物馆同步建设。根据方案,... 阅读全帖 |
|
gd 发帖数: 101 | 11 郑州大师姑二里头城址发现的意义
作 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袁广阔
大师姑二里头文化城址位于郑州市西北郊,北依南岸连绵起伏的黄河邙山,西南为
嵩山余脉环绕,东北部是古代的荥泽,东部为开放的郑州盆地。这里是东西方交通的要
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在这里建有许多城址,如汉霸二王城,荥阳故城等,因
此大师姑应是一处具有重要政治和军事意义的城址。大师姑城址总面积达51万平方米
,城墙宽厚,周边有护城壕环绕,是二里头文化在郑州地区所建立的一处重要城址。考
古资料表明总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具有都城性质的二里头遗址并没有城墙,为什么
在远于二里头遗址70公里之外的郑州西郊建城呢?从已发表的资料看,大师姑城址建
立的年代约在二里头三期,从遗址出土丰富的G5、H75、H76等单位分析城址主
要使用和繁荣于三期的晚段,而郑州开封地区从二里头文化的一期到二期都有大量遗址
存在,如荥阳竖河、上街、西史村、郑州洛达庙、洼流、杞县牛角岗、段岗等都发现有
丰富的二里头二期文化遗存。为什么要定于三期而不是一期或二期在这里建城呢?显然
建城的地点和时间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我们认为这个背景就是商 |
|
y****e 发帖数: 1785 | 12 礼器在三代考古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个是共识,但是说最重要,特别是对于早商
文化来说就言过其实了。很简单的原因所出带有礼制特征的器物相对于其他器物和遗址
不多,即使是类似二里头这种核心遗址也没有多少,没有青铜礼器成系统的发现,而我
们对其礼制的背景知识也不够充分,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所以往往出现对一两个代表性器
物的过度解读和争论,而对整个文化的发展探寻来说缺环太多。对于其他聚落出土的带
有礼制特征的器物就更难。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根据一般的生活器物和遗迹来断定这些文
化的特征,范围和发展程度。比如虽然二里头所出青铜器有限,但是在遗迹内发现了大
型的制铜作坊遗址和炼铜废料,这是我们确认二里头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从晋
南到豫南以生活器物的类型作为依据判定了二里头文化远超其他早商文化的影响范围更
为我们设想二里头文化的疆域和组织结构提供了依据。
你的想法不错,成系统的礼制特征能给我们非常丰富的信息,单件器物往往不能说明问
题。我给你的比方加些例子,比如金沙遗址就出土过良渚文化的代表器物玉琮,但仅一
例,其文化特征更多的是本地。我想强调的是新的考古学手段已经在更多的角度尝试建
立包容古代社会... 阅读全帖 |
|
j***j 发帖数: 9831 | 13 http://baike.baidu.com/view/95963.htm
这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发现有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
群、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铸铜作坊,还发现了最早的车辙痕迹,将中国发
明双轮车辆的年代前推了300多年。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刻划符号表
http://219.229.154.104/etconline/06/01/002/01/00001/zh08/zj05.h
目前已知,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内蒙古和京津河北,到青海、甘肃、陕西、山西、
河南等广大地区,都发现有早于二里头文化的铸造遗迹和铜器遗物。北中国的大部地区
至迟在公元前30加年前已开始进入冶铸铜器的时代。其中已知年代最早的铜基合金制品
。是1973年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铜锌合金的黄铜片、遗址的年代据C测
定为约公元前4700年。历史上铜锌合金的普遍使用是相当晚的事情,所以这件器物不免
受到怀疑。但接着在山东等地也发现早期的黄铜制品,说明它并非孤立。这种含锌量高
达20%以上的制品是用特殊的铜锌矿石或天然铜锌合金制造而成的,新近在四川省盐源
县西范坪发现的...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14 第一篇看过,但是全文上传就不好了吧。其实这不是跟西方交手,这俩作者,刘莉是张
光直的学生,许宏是考古所主持二里头发掘的,但他们算是国内主流的反对派,如果你
看了文章就知道了。其实对夏朝的认识牵涉到中国学界对三代考古和历史的思潮变换,
所谓的信古,疑古,释古,以及现在的反思。顾颉刚搞了古史辩派之后,疑古思潮兴起
,不过很快随着甲骨文的出土和释读,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印证了史记的殷王世系
,基本上疑古就是少数派了。发展到现在,受政治/民族的需求影响,以李学勤为代表
的很多人提出了释古,即以考古来解释史书。
我把conclusion的第一段打上来,第二段基本就是点名代姓的骂宋健和断代工程的,就
不打了
=============================================================
Eilitou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arly sites, which holds many answers
to inquiries concerning the formation of state and civilisat...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15 出自二里头发掘主持者许宏的博客,上面有很多专业角度的科普文章,其科学严谨的治
学思想也是我作为一个理科生比较认同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29cae10100c4py.html
略论二里头时代
一
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之后,在对中国上古史所作分期描述中,一直存在着历史文献学和
考古学两大话语系统。前者以神话传说表述远古时期,在进入历史时期后,一般采用朝
代名;后者习惯以考古学文化来命名史前时期,已被证明为信史者则与文献史学合流,
亦冠之以朝代名或主要诸侯国名。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两大话语系统才归于一系。
其实,鉴于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界的学术传统及对学科终极目的的定位,无论文献史学界
还是考古学界,都是把两大话语系统最大限度的趋同作为努力的方向的。也即将“信史
时代”的上限尽可能前提,扩大两大话语系统的“共同语言”部分。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长足进展,文献史学界开始更为广泛地采用考古学的分期语汇。最为
典型的例子是近年出版的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邀约考古学者来撰写“远古时
代”部分。史前考古“本身就可以大体复原远古时代的漫长历史,传说资料反而只起...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6 许宏一个拿funding研究 “夏都”二里头的,最后说二里头“可能” 是早商。
他是精神病发作,以后不打算拿二里头funding了? |
|
f****i 发帖数: 9419 | 17 夏朝是否是二里头文明并不重要,夏只是个符号,这个要看考古学的人怎么去进行假设
探索。重要的是实际上二里头是有可能把信史时间往前推的。 |
|
l*****i 发帖数: 20533 | 18 二里头连个像样的城墙都没有。同时期甚至更早的神木遗址城墙那么大而且完备。两相
对比,二里头所谓宫殿明显就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地主大院罢了。 |
|
发帖数: 1 | 19 许宏拿着社科院的funding,研究二里头,最后说二里头其实是早商。
你悲愤也没有用啊。 |
|
l*****i 发帖数: 20533 | 20 除了神木石峁遗址,那个时代还有长江流域的城头山遗址,规模也比较大,也有完整的
城墙体系,还有成建制的沟渠系统。无论哪一个都比什么二里头之类更像是当时的经济
文化中心城市吧?
只是二里头之类属于发现比较早的,受西方考古的压迫和影响,当时的中国考古界急匆
匆就定成所谓‘都城’了,根本没有实际的基础。可悲的是,基于这个,后面一些年又
‘层累递进的’构造了一堆理论。问题是新的考古结果明显不符合那个理论体系,所以
都不敢说了。
实际上,中原依然可能的确是当年的中心区。问题是已经被发掘的未必就是当年的真都
城。 |
|
|
|
n*********h 发帖数: 264 | 23 的确,以二里头为夏略显浮躁。国内一派人急于推进历史显然不是科学的态度,但是基
于民族感情和政治需要可以理解;但作为真正的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则应该更加谨慎。
当然,作为大众教育,夏商周则应该一贯贯彻,这其实和考古是另外一码事。 |
|
S*E 发帖数: 3662 | 24 称呼夏为夏朝可能不确切。或许在同一个时间,中华大地上还有其他的
发达文明存在。这个二里头就未必和夏是直接关系。 |
|
|
w***u 发帖数: 17713 | 26 二里头总给我一个夏商一体的感觉,所谓商代夏是部族内部造反的感觉,和周人袭击朝
歌不同。 |
|
l*****i 发帖数: 20533 | 27 但是论者总是说把二里头归为夏朝是民族虚荣心作祟。可我就不觉得把他归为夏朝怎么
就能满足民族虚荣心了?满足司马迁粉丝的虚荣心倒还有些逻辑。
么? |
|
t*n 发帖数: 14458 | 28 中国的科研经费基本都是国家来的
尤其是历史和考古这种
官方就是金主
你让官方怎么个不背书法?
美国那么多的课题也是国家的钱,怎么没见人动不动喊官方背书
先扯什么夏商周断代工程跟民族主义之类的那些人自己脑子歪而已
什么倪德卫之类的鸟人自己的研究成果给人批得啥也不是就只剩下叫唤叫唤赚眼球
拿嘿公公这圈内人的说法就是国内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基本就两类
一类是没沾到这个工程的钱的
另外一类是个什么。。。我忘了
总之都是没沾上光的酸葡萄
网上各种批的基本都空对空
估计看过那个简本报告的都没几个
工程的目标顺序是这样:
1.共和元年之前各王的比较准确的年代
2.商代后期武丁之后各王比较准确的年代
3.商代前期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4.夏朝的基本年代框架
夏朝排在最后,最不重要
搞夏朝的子课题只有早期夏文化研究,二里头文化分期,夏商文化分界,和一些跟天文
有关的东西
重视程度和详细程度根本不能跟商周比 |
|
f******2 发帖数: 2455 | 29 日本这个片子把夏朝和二里头说清楚了,反正我是信了 |
|
|
发帖数: 1 | 31 什么是“夏”文明?二里头发现了哪个“夏”王的遗迹?或者证明是“夏”的器物? |
|
|
|
发帖数: 1 | 34 夏朝已经有青铜器了,到了二里头晚期,都有成套的青铜礼器了。
别说夏朝了,陶寺都有青铜器了。 |
|
h***i 发帖数: 89031 | 35 你装作不悲愤没有用
殷人好声
祭祀祖宗用乐器
祭祀的乐器,是二里头一脉相承的
你骂街的水平不行 |
|
发帖数: 1 | 36 许宏没有这么说,他的原话:
“二里头与偃师商城的兴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王朝更替——夏商革命的说法,不能不
说仍是最能自圆其说的假说” |
|
发帖数: 1 | 37 石峁和良渚的时间都比二里头要早,比夏朝也早。在东亚还没有找到同时代可以匹敌二
里头的文明。 |
|
发帖数: 1 | 38 一家之言而已,这个人本身有英国教育的背景。
原来在新疆发现大约4000年前的青铜物品,而当时在中国发现的青铜器最早也是二里头
时期,所以很多学者接受了青铜技术西来的观点。
然而,马家窑那把4700到4900年前的青铜小刀如石破天惊一般把这一学说深深地划了一
刀。除非能在新疆以及中亚路线上能出土5000年前的青铜器,青铜西来说怎么也是被这
把不起眼的小刀一斩两段。 |
|
发帖数: 1 | 39 埃及是你祖宗啊?二里头地面下都铺有木管的下水道,埃及怎么排水的? |
|
R*****i 发帖数: 2126 | 40 法克,二里头那几把玩意如果是夏都的话,只能说明夏朝还处在新石器时代,哪来的碧
莲称五千年文明?我可记得天朝的历史书说是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禹的儿子启世袭,建立
了夏朝。如果夏朝是新石器时代,那黄帝跟蚩尤的军队都是用石器在作战啊。 |
|
|
H*********S 发帖数: 22772 | 42 有宫殿城市建筑,有青铜器,有陶器并且陶器上有文字模样的符号,这些因素基本确定
是一个朝代都城。测年早于商,那么推断是夏是合理的。
比二里头更早的是陶寺,这几年刚挖掘出来,估计成果还未完全出来 |
|
a******g 发帖数: 13519 | 43 许宏这货水平还是很高的,就是不解上意,迂腐。如果二里头放在日韩或者欧洲,早他
妈的被吹上天了。 |
|
w********2 发帖数: 632 | 44 我们习惯性以为文献所叙述的历史传说,都在黄河流域发生,但仔细阅读,文献的
故事反而不能在黄河地带发生,而屈家岭、石家河文明面貌相当符合尧舜和夏王国的传
说和历史阶段,此乃屈原在描述其祖国楚的历史中的尧舜时代和夏王朝。考古研究成果
表明:天门石家河城势力大,应该就是夏王国的都城。到了距今3800年左右发生过国家
结构的演变:几个大城的神权中心变弱,包括石家河作中央的势力也衰落,而位处其东
邻并更靠近汉口和铜矿山的地区,出现更大的中央集权政体,这可能就是以盘龙城为代
表的政权。考古资料所反映的天门石家河没落而武汉盘龙城升起,或许正是汤克夏故事
中所隐藏的“现实”,即盘龙城文化或为传世历史神话中所载汤商王朝的历史阶段。
汤商的核心位置在江汉地带,但其所代表的文化和影响力的北界到达郑州、洛阳,
所以二里头、郑偃也属该文化的脉络,后者是先楚文明的北界城邦,而非一般所认为的
“中央”。
盘龙城文化时期,西北地区,黄河上、中游文化的国家化程度最低,虽然有本地的
青铜文化,但因族群的流动率高或其它因素,直至殷商末期和西周时,其影响力和权威
才成为主流。东北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另一系青铜文明,以发展战争技术...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45 二里冈上层大型青铜容器除少数出自郑州人民公园、白家庄等地点外,大多出自三个青
铜器窖藏。1974年在郑州张寨南街窖藏坑出土2件大铜方鼎和1件铜鬲。1982年在郑州向
阳回族食品厂发现一个青铜器窖藏坑,出土13件铜器,器类有大方鼎2件、大小圆鼎各1
、羊首罍1、中柱盂1、素面盘、牛首尊2、提梁卣1、觚1。1996年又在郑州南顺街发现
铜器窖藏,出土青铜器12件,包括方鼎4件、斝2件、爵2件、簋1件、戈2件、钺1件 。
对这些遗存的年代,学界有不同看法,《郑州商城》都定为二里冈上层一期,其他学者
大多倾向于定为二里冈上层二期或更晚一些。如杨育彬先生认为,“三座窖藏坑的时代
都属于二里冈上层晚期的范畴。严格来说还可以排一个相对的顺序,即张寨南街窖藏坑
为二里冈上层晚期偏早一些,向阳回族食品厂窖藏坑属二里冈上层晚期偏晚一些,南顺
城街窖藏坑则是二里冈上层晚期最晚段,甚至还要再晚一些。”杨育彬先生的断代可信。
图四 二里冈上层窖藏铜鼎与盘龙城、吴城同类器比较
(1.郑州张寨南DLH1:2;2.郑州向阳食品厂H1:3;3.郑州向阳食品厂H1:9;
4.大洋洲标本8;5.大洋洲标本2;6.大洋洲标2...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46 何为夏与商?华夏与东夷的恩怨情仇
何为夏?夏与华不是一回事,但夏与华,文化上有继承关系。
何为华?凡是继承了扶桑文化的都可以是华。最早的扶桑文化出现在湖南澧水流域,就
是三皇时代,晚期传播至夏水流域。
何为夏水,说的应该是汉水下游,其实水经注里曾经清楚地记载了夏水的范围,它的源
头在湖北荆州,曾经几度成为长江主泓,经过湖北监利仙桃汇入汉水,到达武汉,是为
夏口。所以何为夏,它最初只是一个地名,说的是江汉平原的一系列城邦国家,对应的
是五帝时代,只因为继承了来自南方澧水流域的扶桑文化,因此这个文明,就成为华夏
文明。
距今5千年前,在汉水下游的江汉平原出现了“城”。有考古学家统计,虽然目前这个
地区发现的能被确认的城大概是20座左右,但实际上当时应该有40座,最多达到50座,
并在屈家岭和石家河时期已经出现了铜器。
如此规模密集的远古城市群,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甚至两河流域也只能
望其项背。一定要坚信,任何大城遗址,史书上一定会有记载,中国史书牛逼的地方就
在这里。连埃及巴勒斯坦的文明咱国史书都没有放过,自家的历史岂能不记录清楚。
现代考古上的成果,关于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有篇...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7 《评考古学家许宏教授的<最早的中国>》
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了著名考古学家许宏教授的新著《最早的中国》一书。正如
作者所说,“这本书首先应该是一部学术著作。说它是学术著作,是因为它是学者秉持
有一说一的学术原则写就的。但它又是一部不同于一般学术著作概念的著作,是一部面
向文化大众而非仅为学界的学术著作。”特别是作者自己的心路里程中从对大众考古的
谢绝到意识到责任的重大而主动承担起撰写大众考古著作的努力:“当越来越浓重的社
会责任感被激发起来时,当我以此为契机开始全面梳理前辈和我们这个团队的探索历程
,开始从比较文明史的宏阔视角来看二里头乃至它所代表的最早的中国,开始试图发掘
一件件文物背后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信息时,我已经不把这本书的写作看作是学者的一项
副业,它已经成为我治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逼着我又读了许多书,搞清了不少
问题,同时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我进一步从事相关研究的学术增长
点。”他认识到了“本书的成稿,可以看作是考古人努力面向公众的一个青涩的果实。
”
这本书想要回答是:中国人是怎么来的、作为全球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明是
如何起源的、中国... 阅读全帖 |
|
d*****n 发帖数: 3033 | 48 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失败检验“走出疑古”
文章来源:大樗树下 文章作者:吴光泳
1996年5月,“夏商周断代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正式启动,国家史无前例地
投入了几千万元的资金 ,让一向经费少得可怜的社科界瞠目结舌。5月16日在该“工程”
启动会议上,宣读了《超越疑古,走出迷茫》的官方发言,政府将“工程”定性为“凝聚
力工程” ,从此,有人自称于1992年“大胆”提出的“走出疑古时代”由一个私人口号
上升为官方口号。外国学者观察到:“‘走出疑古时代’正演变为国家的口号” 。提倡
者抓紧机会,马不停蹄地接待媒体采访,强调“工程”“将大大有利于中国文明的寻根探
索,提高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这显然是在说:一贯鼓吹“
东周以上无史”的“疑古派”推翻战国以来三代同源、黄帝一元的古史框架,打消了中华
民族的自信心,瓦解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不利于统战 ,副作用更加明显。“工程”结
束后又投入400多万元进行“中华文明探源预研究”,“走出疑古”的提倡者依然是领导
。这还是预备性研究,真要研究起来,还不知是何等规模。由于事态还在发展,“走出疑
古”的发展趋势还无法预...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49 ☆─────────────────────────────────────☆
dangran (当当当) 于 (Wed Aug 8 04:17:40 2012, 美东) 提到:
2012年6月,芝加哥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夏含夷质疑“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报告简本发
表十年后仍无繁本,恐怕将来也不太可能发表。”
200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关键数据在美国“亚洲学协会”年会被质疑“站不住脚”
中国政府在上世纪末只花了上千万人民币、只搞了五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就于2000年
10月验收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工作成果《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简本)》,并对其颁发“全国十大科学进步奖”。这个研究结果看似光鲜,但其中的数据
经不起质疑,戳破了之后“断代工程”的成员还死不认账。
2002年4月4日至7日,美国“亚洲学协会”的年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专门邀请了“
工程”的学者来美讨论。在会议上,美方与会学者蒋祖棣以自己带去的计算机和OxCaI序
列程序当场对“工程”以同样程序处理的若干碳-14数据重新进行验算,结果明显与“工
程”的有差距。中国方面参加会议的“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0 邀请作者认领本论文
第一作者:刘学堂
作者简介:刘学堂,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乌鲁木齐 830054);李文瑛,新疆
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乌鲁木齐 830011)。
人大复印:《历史学》2014 年 06 期
原发期刊:《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2 期 第 79-88 页
关键词: 史前“青铜之路”/ 小麦西东向传播/ 黄牛与绵羊西东向传播/ 中原早期文
明/
关键词: 史前“青铜之路”/ 小麦西东向传播/ 黄牛与绵羊西东向传播/ 中原早期文
明/
摘要: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远距离迁徙。初步奠定了内陆欧亚人类及文化分布的基本
格局。青铜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迁徙更加频繁,这时期欧亚大陆西东向的文化交流可以用
史前“青铜之路”来概括。史前“青铜之路”主要指的是欧亚西部青铜技术东向的传播
途径、方式与过程,同时随着史前“青铜之路”的开辟,自西向东传播的还有小麦和大
麦的人工种植技术、羊和牛的驯养,它们共同构成了史前“青铜之路”研究的内容。史
前“青铜之路”的形成和繁荣时期,正是中原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原文明的
起源是多种因素碰撞交融与发展的结晶。20世纪末...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