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五蕴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r****n
发帖数: 8253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无我的讨论
显然具有同一性!只是这同一性,不是靠一个恒常不变的本体去维持的,而是一种抽象
的数学关系而已

=====================

再用电子跃迁的现象来举例,

t1时刻空间某处的电子A1,t2时刻空间某处的电子A2,t3时刻空间某处的电子A3。A1,
A2和A3的电子是不同的跃迁。

A1,A2,和A3的电子,看起来是不同的电子,因为A1电子其空间位置上已经消失掉了,
A2电子是空间位置上新出现的。但是A1,A2和A3这三个电子是完全不同的电子吗?完全不
对,因为数学方程显示这三个不同位置的电子,有密切的数学关系,可以根据A1电子的
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预言出A2电子的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量子力学里面是概率性的
),所以可以认为这三个不同的电子,其实是“同一”的,这个同一,不是实体的同一
,而是数学关系上的内在一致性。这几个不同状态的电子,区别于其他的电子B,电子C
,电子D。数学上绝对不能根据电子A1去预言电子B1的物理属性,因为他们是各自独立不
同的数学关系。

并没有一个连续性存在(恒常)的电子A一直在空间上并且去支配影响(主宰性)其他电
子(无我),电子A...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
二、波粒二象之互斥互补

互斥互补性是量子物理学掌门人玻尔首先提出的,简称为互补原理,它是量子物理正统
诠释的核心思想,是玻尔最伟大的创见。它成功解决了困惑物理学的微观粒子波粒二象
的统一性难题。由于五蕴和涅盘实际也是一种波粒二象,所以互斥互补性也适合于用来
描述五蕴和涅盘的关系。
1、波和粒互斥,五蕴涅盘互斥。


★ 电子表现为粒,就不能有任何的波性,电子表现为波,就不能有任何的粒性。这种因
互相排斥而不能同时存在的特性,就是互斥性。


★ 表现为五蕴,就不能含有涅盘,表现为涅盘,就不能含有五蕴,如果要从五蕴转化为
涅盘,就必须彻底舍弃五蕴,导向涅盘。


★ 以互斥性和缘起和非连续性为基础,导致解脱必须要彻底厌离舍弃五蕴。必须要使得
“识”熄灭。


★ 互斥性是无我的关键,任何神我见或者变相神我见,都是对互斥性的违背。这是由于
所有的神我见几乎都认为有某个精神本体隐覆于身心之内或之外,和身心共存,并且能
够支配身心甚至万物。如此严重违背了互斥性(解脱所依和五蕴不能共存,二者互相排
斥)


★ 互斥性可概括为:“空异于色,色异于空”,空指代涅盘,色指代五...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2166
3
我感觉有必要说说对物质物体的体验 -
假设我们从来没有学过物理或者完全没有对知识的记忆。
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物质物体。我们经历过的只有五蕴, 自性, 涅槃。
如果我们局限于讨论物体, 我们在谈论从来没有实质存在的经验。
我们还要纠正两个基本定义 -
第一个: 联想或者知识, 不是体验。
如果‘别人’告诉你物体存在,却无法体验它,那它在那个时刻是不存在的。
存在的只有话语,思维的联想 - 五蕴。
在深入一步 - 这个‘别人’, 也是五蕴。这样建立在他人上的概念,就更不可信了。
第二个: 如果没有体验, 就无法存在。
如果你看到了一个‘物体’, 体验它, 它不能超越五蕴。你睡觉了,物体就无法被体
验了
那它就不存在。它是根据五蕴的存在而存在, 五蕴的消失而消失,
那它就是五蕴的附属品或者就是等于五蕴。
(我们以后可以谈等于五蕴,还是附属于五蕴的话题, 这个也是挺关键的体验。)
f*******e
发帖数: 5594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磐就是彻底死亡ZT
五蕴和轮回当然不是一种东西,五蕴是实体,轮回是性质,就像无常也是五蕴的性质一
样。
五蕴包括色受想行识,其中就包括心识。五蕴的升起与造作本身就是因为无明。有无明
,才会有五蕴,也才会有轮回。
脱离无明的状态只有彻底出离五蕴。五蕴中不存在一个不受业力的五蕴。
另外,你认为存在一个脱离五蕴,独立存在的“心的状态”?
c***h
发帖数: 2262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請教SeeU什麼叫"名,色" ?

我解释得还很粗糙,了解得也很粗糙。
还有很多高手,在他们面前,一般我就闭嘴了
五石等脑筋都比我好,想得比我细。
这个恰好我知道一些
我说的不一定正确 仅能参考
若有错 请看到的网友纠正
“不异我”,有人翻译成 “非我所”(不是”我的”)
“非我” 解释
五蕴是”我”
e.g 认为肉身本身就是”我” e.g.感受本身就是”我”
佛陀说,要仔细观察
不是 肉身本身就是”我” 感受本身就是”我”
翻译成 “非我”
“非我所”解释
“我所” 是
e.g.虽然认为肉身本身不是”我”,但认为肉身是属于我的,我所拥有
也就是,另外有一个”我”(异我),而肉身是那个”我”所拥有(我的)
佛陀说,要仔细观察,
不是 另外还有个”我”(异我),而肉身是那个”我”所拥有、我的
翻译成 “不异我” (或“非我所”)

我想是这样
有时, e.g.身念处,我们不认为 肉身本身是我了,
但会怀疑 是不是另外有个心(e.g.意志(行)、识、想)或灵魂或什么是”我”,
而肉体是属于那个”我...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2166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五蕴,缘起, 他们的分别是分类的角度不同。
五蕴是忽视时间发展因素,而缘起是从原因导致结果的角度分化。
五蕴说的是, 不过何时何地, 一切都是五蕴,或者五蕴中的组合。没有超越五蕴的经
验。
缘起是说五蕴之间的基本发展关系。比如说没有意识升起就没有色的升起。
缘起里的一切描述都是五蕴的元素,再加入五蕴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识有五官的识,和思维的识,
五蕴的识蕴涵盖所有的识。
但是缘起法里说到的识是精确到各个感官的识。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才是真放下?
有提到放下问题 这里转一篇"如何才能真正放下"文供参考
有人问到:如何真正的放下?

为什么会有人有这个疑问呢?因为很多人常常会听到要放下,但是如何才算真正的
放下呢?要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来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放下呢?要放下
,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有所提起,而且所提起的这个东西,会造成一些
负担,会造成一些困扰,甚至于会有让我们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它
放下;所以我们之所以要放下,是因为我们已经有所提起。
接下来,我们来想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去体会把一件事情放下呢?这个放下是有一
些功德的。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说,假使我们拿个重物,左手拿了一个袋子,
这个袋子有十几公斤重,右手也提了一个袋子,这个袋子也有十几公斤重,在路上刚好
碰到一位好朋友,于是就开始聊天,聊啊!聊啊!时间一久,我们就会觉得我们提的重
物怎么越提越重,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物品放下,我们就会觉得
非常的轻松,所以这是有功德受用的。同样的,有些人在搬运公司工作,当他背著电冰
箱爬楼梯的时候,突然间碰到熟人,这个熟人跟他聊天,时间一久,他越背是越辛苦...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8
圣严法师著述
‘四大皆空’,空去那四个大呢?
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
!’
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佛教所讲的四大,是
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
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著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 ‘水、火、金
、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
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Empedocles),也曾提出‘气、水、土、
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
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仅
限于此而胶著于此,那么,发展的结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是唯物论
的先驱。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地、
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
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于
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由于世间人知道出生了未来就要死亡,没有一个人可以不死,所以不愿自己很快的
就死;所以总是希望自己得到长生不老药,使得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乃至身为皇帝,希
望自己永远可以统治帝国而不死,或者希望自己的帝国可以千秋万代屹立不摇。传说秦
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寻找长生不老药. 然而
长生不老这样的事,都是痴人妄想.
我们看看《新约圣经》里面怎么说,《新约全书》〈罗马书〉:【因为罪的工价乃
是死,唯有上帝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 (《新约全书》<罗马
书>6:23也就是说,他们主张人若想要永生,是必须要依靠上帝的恩赐,恩赐之后生到
天上,来获得快乐而获得永生。可是 我们要知道,如果有一种生命,他是被创造出来
的,其实他就必然要灭。就像说,如果人是上帝创造,而被创造在世间,他毕竟要死了
之后才有可能生天嘛!他死了 在人间,还有什么永生可言呢?能够生到天上,那是新
的出生啊!能够新的出生,那一定还会再灭亡;因为生跟灭它是相对应的。如果是真正
的永生呢,其实那就叫 无生,它不是可以被出生的法。
近来挟科技进步之雄风,谷歌的首席未...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74
10

怎么不明白,大乘把什么都解释成幻出啊,7识当然也是。
而我说的是大乘的7识根本就是因为没有看清五蕴生灭的细节,误把其中的行蕴,想蕴
等弄成是7识本身的功能(我执),此是完全弄错,因为完全弄错而创造了一个根本就
子虚乌有,丝毫不存在的7识。并且错误的赋予了这个7识一些功能性质。
你还看不懂吗?你是真看不懂还是装糊涂???
完全混乱角度。Anicca (无常)文是五蕴生灭而形成,但绝不是一个叫waichi写的。因
为不具备那缘起条件。
五蕴缘起又怎能完全等同?
呵呵,五蕴缘起都是一样???搞不搞笑?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吗?
不能说"我"的五蕴,因为我本身就是五蕴生灭,实际不存在一个”我“的独立主体,不
能说五蕴生灭(我)的五蕴。
但是这样就意味着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这个苹果是绿色,那个苹果是红色,你能说红色的苹果就是绿色的苹果,绿色的苹果就
是红色的苹果?(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你能说苹果的苹果???(我的五蕴)
r****n
发帖数: 8253
11
>涅槃色、受、想、行、识五蕴以及一切与诸蕴有关的法都已停止不起作用的状态。
准确的说,不是不起作用,是根本就这些东西(涅槃和五蕴完全不相容),涅槃是没有
我们认为的物质,没有我们认为的意识,我们认为的物质和意识,佛法全部用五蕴来形
容,佛陀说他是苦的,无常的,无我的,是如针,如刺,如杀,是熊熊大火。佛陀用
无数强烈否定倾向的词指明五蕴的这种性质。佛陀明确在经文当中说要舍弃这一切
很多人相当不理解佛陀为什么会这样说,他们说佛陀也是只是告诉要舍弃贪爱,而不是
舍弃五蕴(其实经典大量意思非常直接的经文,很多人就是视而不见),五蕴,也就是
物质和意识怎么可能舍弃呢,它就是我们世界的全部内容啊?
>所以,这是一种相对性不存在的境界。它是超外界一切相对事物的。
涅槃相对于五蕴来说,不是一种“存在”,我们所理解的存在形式,全部是五蕴这种形
式,要么是具有位置,质量等物理属性的色法,要么是某些意识状态。但是涅槃全不是
这种,但是它又绝对不是空无所有。涅槃是非有(存在),是“有之灭”(经文原话)
,但是又是非无,非一切的无。
之所以用这些有点绕的词,并不是涅槃玄奥不可思议,而是因为我们的头脑当中的一些
... 阅读全帖
O*********9
发帖数: 552
12
你好。请教一些关于解脱道的问题。
阿含解脱道次第-中鼎版-课堂解说-第八章-五阴-第廿七节
“彼第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是则常见”这是第二种论师的说法,佛
陀把这一种归纳出,叫做落入常见。为什么这一种叫做落入常见?现在不便于直说、不
便于说明,私下可以谈。因为你刚才有讲一个宗派,这样我们就不便公开谈,但是佛陀
所讲的第二种说法,看到“今世后世真实是我”,里面有很深的含意,为什么这一种说
法就是落入常见?有轮回是不错,但是因为“今世后世真实是我”,有一个不变的“我
”在投胎转世,从上一世投胎到这一世,死后只是身体死亡,然后另外真的“我”,又
再去投胎转世。这里就是有一个真实的“我”在投胎转世,就是落入“常见”。“今世
后世真实是我”,有一个真正的“我”,落入“真常唯心”的“真常”、“真我”好!
就是落入“常见”,前面是“断见”。
请问什么是“无我轮回”?请解惑,谢谢。
以上是转载电子邮件的内容,请各位斑竹帮助解答!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2007-03-10 21:28
[致谢] 真诚感谢涌跃参与“解脱道”网站建设的各位同修。 蔡居士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宁玛派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关无我的一个问题
http://www.ebusa.org.tw/?p=1411
第七选 欲令如是、不如是
经号∶33(145)[ 79]
一、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应于色病、苦生;亦不应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以色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于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若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 、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实知。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非我、非我所,如实观察。如实观察已,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解说
色蕴不是我,...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5

如果出世间心本身是五蕴,是实际所指,那么将出现非常多的问题。
1.违背了涅槃一定要是有为法熄灭。
2.违背了五蕴和涅槃的互斥性
3,割裂了五蕴和涅槃的统一性,演变成断见。
对涅槃的实证,绝对不是什么五蕴去体验涅槃,涅槃不能是一个对象,而是类似于水转
变成冰,粒子转变为波,是自身的彻底转变,而不是自身去体验一个对象目标。
假如涅槃变成了五蕴体验识知的对象,那么这等于五蕴和涅槃本身没有联系,如此当五
蕴熄灭以后,就彻底断了,那涅槃毫无意义。就类似于一个人尝到苹果是甜的,但是当
这个人死了,苹果还是苹果,和他根本无关。这个人代指五蕴,苹果代指涅槃。
在这方面,龙树和大乘反而比较正确,龙树批判部派佛教的这个观点,大乘更强调“能
所双亡”。
出现法理上的严重错误,演变成断见。也成为了像法。
而且很强烈的执着于此,那么它实际还是会影响修行的,由于误认为要通过“识”本身去识知涅槃,那么这会导致“识”本身的难以灭除和舍弃。而识的熄灭是极为关键的。
“识”本身是波函数坍塌的直接原因,是抽象转变为实体,“波”转变为“粒”的关键
,佛法之所以要否定神我,强调厌离五蕴,舍弃五蕴,都是为了识的彻底熄灭。
这个...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介绍佛教的姐妹教耆那教
耆那教尊奉尊者大雄(Mahavira)笩駄摩那为第24代祖师(Tirthankar),也是最后一位祖
师。根据耆那哲学所述,所有的祖师都是人类。但是,他们已经通过禅定训练和自我实
现达到了完美或觉悟的状态——他们就是耆那(jina)即胜者、「生命痛苦的征服者」,
。在汉译佛典中称耆那教为尼干外道﹑无系外道﹑裸形外道﹑无惭外道或宿作因论等
第24代祖师大雄,实际上也算是创教教主,于公元前599年延生在古印度距吠舍离(
Vesali)45公里的贡得村,其父母属刹帝利种姓,父亲是贝拿勒斯一个小王国的君主。
他家庭富裕,生活奢华。大雄婚后生有一女,但他并不感到幸福,他父亲死后,当他大
约30岁时便立志出家苦行,寻找解脱不幸的宗教途径。
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他苦行修炼,长达12年之久。当他苦修到13个年头时,终于在吠耶
婆达东北建皮耶村的一棵沙罗树下觉悟成道,时年42岁。大雄成道后,先后组织教团,
宣传教义,进行宗教改革活动,长达30多年,他于公元前527年死于巴瓦,终年72岁。
耆那教中不存在作为宇宙创造神,保护神和破坏神的概念。另外,神为了降伏恶魔而投
胎成人的想法在耆那教中也不被接受。认为世...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7
☆─────────────────────────────────────☆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于 (Mon Jun 11 12:49:47 2012, 美东) 提到:
解脱,涅槃,其实就是不存在了。大家为什么要追求“不存在”呢?
解脱,就是没有自我这个边界了,就是“全存在”了,就是全部了。
但是这个全部形式的存在,打个比方吧,孙悟空在一个房间里,他要变成“全存在”的
形式,也就是桌子里有他,他就是桌子;凳子里有他,他就是凳子;地板里有他,他就
是地板;空气中有他,他就是空气。。。
也就是说,“全存在”这个存在形式,就等于是“不存在”了。因为存在的特征性没有
了。
要知道,自杀并不能消灭自我,所以还要继续轮回。但是涅槃是彻底达到“全存在/不
存在”了,所以想找也找不到了,所以不会轮回了。所以涅槃也可以认为是最彻底的躲
猫猫,是最彻底的”自杀“。
大家确定你追求的就是这个解脱吗?
想起了一个经典的笑话:Everyone wants to go to heaven, but no one wants to
die.
:)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8

听说过,而且知道他在说什么,而你是半点不知道这就究竟到底说的是什么,曲解的南
辕北辙。
五蕴非我,非我所。意思是说任何五蕴,都是没有主宰性的,非恒常的,都是苦的,不
圆满的,这正是要在修行当中去如实认识的,贯穿整个佛法实修的全部。
五蕴非我,非我所,不是说在五蕴之外还有个“我”,或者什么“真心”(哪怕是假立
),那正是典型的神我见,又叫离蕴我邪见。
佛陀说诸法无我,等同于,诸法非我,非我所,就是所有的事物现象,包括涅槃,都是
没有主宰性的。
除了五蕴之外,也只有涅槃了,而涅槃是名色灭尽,是五蕴灭尽,根本和waichi说的那
个真心没有任何联系了,假如认为在五蕴当中或者之外有个类似涅槃特性的东西,但又
非名色灭尽,并且具有某种功能,能够变现万法,是解脱所依,那就是百分百的神我见
。而waichi的见解就是这个,它那个不生不灭的见性,即不是生灭无常的五蕴,又不是
名色灭尽的涅槃,而是百分百的“神我”
具有主宰性特征,不生不灭(恒常)的东西,只要不是名色灭尽,和五蕴完全互斥的涅
槃,那么就毫无疑问是"神我",正是佛陀要去破斥的。你再玩什么假立,以幻修幻,都
还是狐狸尾巴露在外面,明眼人一看...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9

你的意思是
贪爱灭 那是一定要的
可,贪爱灭,还要再等等, 有个时间差,要等”有”灭。
是这样的意思吗?
如果是这样,
那….这时间差有多久?
这段时间里,要做甚么修行,才能”有”灭?
或者 不用做甚么事,等时间到了,就会”有”灭?
我也是如此认为,
五天前,涅盘,当时五取蕴灭了,
后来的(后有)身心(五天后)当然没有五取蕴。
而且日常生活中,一直保持没有五取蕴。
可,还是活着,还是有个身心在。
这身心,总有个名称吧,就叫五蕴。
不然我也不知如何称呼这个身心。
这个涅盘后,还活着日常生活中的身心(五蕴), 怎么会尽灭呢?
这就是我要问runsun 与 fs的。
他们说南传有解释 涅盘是五蕴灭尽。
我认为,涅盘后的身心也只有贪爱灭五取蕴灭,就是五取蕴尽灭而已呀
而且即使佛陀、阿罗汉还活着,存在身心,
不管说 这是以前贪爱留下来的身心,叫他五蕴或甚么名称,
即使不在深定中,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一样五取蕴灭尽,
(只是五取蕴灭尽,不是五蕴尽灭(“识灭”感知不到自己的身心、外物) )
五取蕴灭尽,也就是明,不会无明、行、识、名色… 一路污染连锁反应下去...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0

没人说要灭现在世的色身阿,灭了这一世的色身,还有下一世,有什么用?
重点是让五蕴彻底灭尽不起,要熄灭造成五蕴这种形式存在的那个强大驱动力。
驱动力正是贪爱。
只是你的观点和我的观点尽管最后都说是要灭贪爱,但二者区别很大的。
我的观点是认为五蕴本身就是苦,是贪爱造成了五蕴的产生,所以要灭贪爱。
而你的观点是认为五蕴不是苦,有烦恼的五蕴才是苦,造成有烦恼的五蕴的原因是贪爱
,所以要灭贪爱。
前者要比后者更彻底,更有力度。后者实际暗含着对苦的不彻底的理解。不能意识到五
蕴本身的不圆满,是难以真正熄灭对五蕴的贪爱的。
两个人,都沉迷于游戏,一个意识到游戏本身就是苦,所以要彻底舍弃游戏不完,另外
一个意识到对游戏贪爱才产生苦,但是只要没有贪爱,还可以继续玩游戏
大乘因为逐渐否定涅槃没有五蕴,后来就冒出各种可以继续玩游戏的理论,听起来很爽
,实际是痴人说梦。
c***h
发帖数: 2262
21

that
说。
我有些搞不清楚你的意思了
杂阿含75
“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
…..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如是
受.想.行.识。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
相应部22相应58经/遍正觉者经
比丘们!比丘慧解脱者也经由对色的厌、离贪、灭,以不执取而解脱,被称为『慧
解脱者』。
这两段经文,一致。
都指着 不要对五蕴贪爱,被称为如来、阿罗汉。
另,你贴的经文,说”见法涅盘”,
不太明白这与我贴的经文有何冲突,或有何相关??????
可否再说说。
你贴的经文,是说对五蕴的不贪爱,不执取,今生就证涅盘。
这样很好
对五蕴的不贪爱,不执取 (我理解为 五受阴灭) 被称为如来、阿罗汉
对五蕴的不贪爱,不执取 (我理解为 五受阴灭) 今生就证涅盘
这样很对呀
五受阴灭,就五受阴灭, 为何你说就会死???????????
或者 今生证涅盘, 与会死有何关系?????
不解这其中的关系????????????????
或者 对五蕴的不贪爱,不执取
并非 五受阴灭 ?????????
或是 你认为五受阴灭,不是灭除对色的贪爱,受的贪爱…
而是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2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3

这种不二,就是错误的不二论,是邪见,就像对波粒二象的理解,只有玻尔等人的观点
才是正确的,而薛定谔和爱因斯坦的观点则是错误的,他们的观点,就是认为波和粒可
以同时存在,但玻尔的波粒二象,则认为二者互相排斥,不可能同时存在。到目前为止
所有的不二论,不论是婆罗门的梵我不二,还是大乘的空色不二,实际都是错误的,而
且都是神我常见。
因为只要违背互斥性,是必定走向神我常见的。只是大乘做了一些掩盖调和而已。看起
来不像神我,实际还是神我。
五蕴和涅槃,也本就是一个波粒二象问题。
凡夫是因为无明,不能认识到五蕴本身就是苦的,产生贪执,要么对五蕴紧抓不放,这
是贪,要么对五蕴排斥,这是嗔,所以才造成生灭的不断延续,进而造成轮回。
必须要搞清楚的是,只要有五蕴生起了,就必定是苦,和你是否贪执无关,和你是否有
苦的感受无关。
经典上说的也非常明确,只要有色受行想识的生,就是苦。
日常是指行住坐卧。
无五蕴,无生灭的胜义究竟真实法。一种抽象的,非时空性的存在方式。
佛陀只要五蕴的识熄灭,则必定涅槃,而以佛陀的定力和慧力,基本上任何时间他想要
涅槃,即可以涅槃。
但是只要涅槃,则必定不能说话,不能行动,...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24
看你写了这么多,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你大致说了两方面的问题,一、轮回主体, 二
、缘起性空。我也说说我的看法,我想主要从阿含经的角度来说。
一、什么是轮回的主体?这确实一个关键的问题。这在佛法中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无
我轮回。佛法之所以与外道不共,就是因为认为轮回是无我的,没有主体的。轮回的概
念在佛陀之前的婆罗门教已经被广泛承认,婆罗门教就是认为有一个“恒我”的存在,
在那里不断地轮回。而佛陀指出这样的“恒我”是不存在的,不管是任何形式的“恒我
”。
二、缘起性空。在阿含经里,只有缘起法的说法,没有直接提到性空,缘起性空中的缘
起与缘起法类似,但可能也不完全相同。我这里只说缘起法。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它说的是这样一种五蕴先后生灭的次第。这个次第升起的五蕴,即不是实有,也不是
实无。每一种新的五蕴的升起,是与以前的五蕴所不同的,并不是完全的性空,所以才
会有彼、此的差别。但同时,新升起的五蕴又不是能够独立存在的,是依靠其他的五蕴
的存在而存在的,所以也不能说它有完全独立的自性。这就是世间实相的取于中道。
以上基本上就是三法印的前两个,无常,无我,它们是世间的实相(实相界,涅磐不是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5

我觉得基础就是无常
我的看法如下,不一定对
在缘起法上看因缘生灭的无常,称为空
也就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
因为是缘起法,所以这里说 五蕴,
还活着,指五受阴,五取蕴
跨越生死 前世今生,泛指五蕴。(今生的肉体、心灵也是前世的贪爱造成)
有因有缘(贪爱、”我”),五蕴(还活着就是五取蕴)就生
可能因为 因缘而生,因缘而灭 修行时是针对自己这个五蕴
所以说 五蕴皆空
为何说了色即是空(五蕴皆空),又要说空即是色?
可能是说
在五蕴上说 因缘所生 因缘所灭 (色即是空)
因缘生灭 是在五蕴(e.g.色)上谈 (空即是色)
或者说
因缘所灭 即灭 也就是贪爱断除+明 则空 (色即是空)
若本来无事,贪爱+无明 则 色生(五取蕴升起) (空即是色)
不过,也有人觉得,般若经那时代,会用反复赘述的句子,说一件事
色即是空 或 五蕴皆空
这样说就好了
不必反复赘述
反复赘述目的可能是加强印象。
所以如果觉得一直重复,那就别管它。
我是这样看 也可能是错的
不过,我觉得怎么详细解释,不重要。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6

我们想一个问题
佛陀有没有照见五蕴皆空呢? 有
他是在打坐入定,才照见五蕴皆空吗? 平常走路吃饭,就没照见五蕴皆空吗?
打坐,入”灭尽定”,那也是”想受”灭尽而已。
或者有些定是某些根对外界的接触不反应而已。
这不是五蕴皆空吧 !
只有打坐才照见五蕴皆空,太逊了。
很明显, 佛陀平常走路吃饭,也照见五蕴皆空
那,他平常走路吃饭,摸得到他自己的身体吗?
摸得到
那,怎么说身体是”空”呢?
我想,这很简单
他平常走路吃饭,摸得到自己的身体
但是,佛陀有很深沉的智慧,把这观念钉在脑袋中
--五蕴是无常的,因缘生灭的。也就是不实的,如梦幻泡影的。
因此,佛陀对五蕴已无贪爱。
那么,佛陀还活着时(还有五蕴),”空”是发生在哪里? 当然是在他的身心上
这么说,”空”与”他的身心” 算是合一的,不难了解
一句话 -- 佛陀的身心是”空”的(清净的)
要理解,我觉得就这么简单。
困难的是
-- “如何” 把这观念钉在脑袋中
佛陀能,我们不能。
S***n
发帖数: 128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说说我的疑吧
谢谢!
你说的那个五蕴实相,就是confuse我的地方。你是说,在五蕴现象的背后,有个称为
五蕴实相的"东西"。这个东西,不依赖于五蕴而“存在”,并且没有现象,没有通过五
蕴就没有出现现象。并且这个东西,已然是无常,无我了,并且还包容了一切了。Yet
,你很严厉地称其为轮回,判定那不是解脱,那是轮回这个“恶魔”的根源。。。在扫
地去五蕴的时候,要一起扫掉。。。在厌离五蕴的时候,也要一并厌离。。。
然后,那个涅磐,你又并不认为属于断灭性的完空的,然后坚持说任何指向性地去研究
“其中”“包含”的“性质”,都违反了“不可说”定律。。。
这里面,你怎么bridge IT?!。。。
按照你的想法去推演,扫除五蕴实相,translate成现象界的impact,那就不是什么一
个人,几个人解脱的问题了,而是所有的人,都解脱了。这种phenomenon,完全是没听
说过的。(不过呢,倒是挺符合我说的“共业零件”被灭说的。:))
我认为,涅磐其实很natural,一旦不受束缚,就回归这个“真正”的nature了,不需
要那么rigid地用“检测标准”去define和检测它。并且,涅磐是跟我们相关的,是我...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8

佛陀式的灭苦其实也根本不是什么一般人以为的灭烦恼,而是要灭五蕴。这一点大部分
佛教徒根本不明白。熄灭贪嗔痴是为了熄灭五蕴而服务的,最后指向的是五蕴的彻底熄
灭。
根据佛陀的观点,五蕴都是无常,生灭的,是不圆满的,所有要熄灭它,才能实现圆满
。佛陀所说的“苦”,也根本不是我们以为的情感上的痛苦,巴利文的dukkha,指不圆
满,缺陷的意思。它指的是生灭的五蕴的不圆满性。dukkha这个词最好还是直接音译,
避免意译造成误解。
但佛陀所说的这种熄灭五蕴方式的灭苦其实也不对。因为佛陀并没有认识到五蕴的本质
,不知道五蕴其实是抽象的具有圆满性的本体的转化。从局域的现象上来看(还原的微
观视角),它确实具有不圆满性,但是本质上,它却具有某种圆满性(整体的宏观视角
)。它是本体性的波性实在在现象界的展开,通过生灭序列的进一步展开,而显现出一
种整体上的“圆满性”。这就是这个现象世界的“美”之所在。它的美,其实来自于本
体界。
而佛陀片面的排斥生灭,排斥变化,将禅修时体验到的那种寂静清凉的神秘体验误认为
究竟境界的涅槃,而实不知自己是被错觉所骗,离真相,离解脱还很遥远。
把修行目的说成是灭苦,灭烦...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五停心观 ?
何谓五停心观 ?
对於三宝已长养了信根,也想进一步修学的佛弟子,一定要找个让自己的心可以安住止
息下来的方法;平常的心随着日常生活所需而攀缘散乱,随着烦恼妄想而起起落落,这
样的散乱心没有能力可以止息下来,如理思惟观察内法而生起解脱智慧;心若不能止息
下来,各个佛弟子其实都有别别不同的因缘,有的是因为贪欲特重而散乱,有的是因为
瞋恚特重而散乱,有的是因为愚痴而不能如理思惟,有的因为骄慢特重而不能如理思惟
,有的因为过度於世俗法中寻思而心散乱,不能如理思惟有这五种现象;根据个人的烦
恼因缘有这五种,可以於相称缘安住其心的方法,这五种方法就称为五停心观。哪五种
呢?第一种:若贪欲重,应於不净缘安住其心;若瞋心重,应修慈愍而安住其心;若愚
痴重,应於缘住缘起安住其心;若憍慢重,应於界差别安住其心;若寻思重,应於阿那
波那念安住其心,於这五种相称缘安住其心,就称为五停心观。
那麽接下来,我们就一一来解说这五种 :
第一种是不净观,它对治贪欲,面对着有情色身毁坏以後,经过肿胀烂坏等朽秽不净为
所缘,使得男女身色以及身触所产生的淫欲相应贪,能够因为安住於不净观,而将男女
身根交合所领受细滑触乐受当...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中“空”的含义

再用合手声喻经证实一下我的看法
这里,比丘一开始就思维”我”是甚么,佛陀则不谈概念上的”我”
而做分解,常与无常,实在与不实在(空)
用这两个破”我”的概念
而四念处,由身、受、心、法 观察五蕴与因缘法
则做另一个分解,把”我”分解为 色受想行识,一个一个破解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73.htm
杂阿含273经[正闻本396经/佛光本272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独静思惟:
「云何为我?我何所为?何等是我?我何所住?」
从禅觉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独一静处,作是思惟:『云何为我?我何所为?何法是我?我于何住?
』」
佛告比丘:
「今当为汝说于二法,谛听!善思!云何为二?
眼、色为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是名二法。
比丘!若有说言:『沙门瞿昙所说二法,此非为二,我今舍此更立二法。』彼但有
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境界故,所以者何?缘眼、色,生眼识。
比丘!彼眼者是肉形,是内,是因缘,是坚,是受,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由于世间人知道出生了未来就要死亡,没有一个人可以不死,所以不愿自己很快的
就死;所以总是希望自己得到长生不老药,使得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乃至身为皇帝,希
望自己永远可以统治帝国而不死,或者希望自己的帝国可以千秋万代屹立不摇。传说秦
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寻找长生不老药. 然而
长生不老这样的事,都是痴人妄想.
我们看看《新约圣经》里面怎么说,《新约全书》〈罗马书〉:【因为罪的工价乃
是死,唯有上帝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 (《新约全书》<罗马
书>6:23也就是说,他们主张人若想要永生,是必须要依靠上帝的恩赐,恩赐之后生到
天上,来获得快乐而获得永生。可是 我们要知道,如果有一种生命,他是被创造出来
的,其实他就必然要灭。就像说,如果人是上帝创造,而被创造在世间,他毕竟要死了
之后才有可能生天嘛!他死了 在人间,还有什么永生可言呢?能够生到天上,那是新
的出生啊!能够新的出生,那一定还会再灭亡;因为生跟灭它是相对应的。如果是真正
的永生呢,其实那就叫 无生,它不是可以被出生的法。
近来挟科技进步之雄风,谷歌的首席未...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死无常
我们要探讨《广论》的下士道。三士道的第一类下士之人,是指在生死当中只追
求自身利乐的人,也就是人天乘。宗喀巴的下士是指能够修行十善业,然而以后世安乐
为目的的修道人;下士道的课程设计,是教导希求来世善趣安乐为目标,也就是要下士
追求未来世人天的安乐,作为他们修学佛法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可是这个阶
段性的目标,却是因为对无常法的错误执著而有所损害,根本无法到达《广论》上说:
“如是于其有暇身时,取心藏中有四颠倒,于诸无常执为常倒,即是第一损害之门。”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3)宗喀巴认为在我们有暇的身心当中,执藏有常乐我净四种
颠倒,其中将无常的世间,错执为常住不灭——这个常倒,是第一个损害之门;因为第
一个错误的常倒执著,后面就跟著乐倒、我倒、净倒,一一跟著发生。
宗喀巴的无常有粗跟细两种分别,在下士道他只讨论了粗的部分;《广论》说:【
于其粗劣死无常中,分别不死是损害门。此复仅念今后边际,定当有死,虽皆共有,然
日日中,乃至临终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终执不死方面。若不作意此执
对治,被如是心之所盖覆,便起久住现法之心。其中有二,谓粗及细,于其粗劣死无常...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修佛的目的

老兄,你知道无生是什么意思吗?
涅槃确实是无生,但这个无生指的是不再生出新的五蕴。
而五蕴就是精神物质的总和。
佛陀说五蕴就是苦,是纯大苦聚,五蕴如果不灭尽,谈何灭苦,谈何解脱?
知道五蕴是怎么生出来的吗?他必须依赖于无明,依赖于“行”,才会有五蕴的相续相
生。
如果无明破除,贪嗔痴破除,并且业力的色身灭尽,则解脱者不可能再轮回了,不可能
再生出新的五蕴了。
不会生出新的五蕴,就是“彻底的死”
r****n
发帖数: 825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是对人和世界的彻底否定

只有对五蕴的彻底否定,才会有涅槃的结果,那个是前提.
另外大乘的安住空性根本没有五蕴存在完全是瞎扯。
大乘是玩弄不住涅槃的,不住涅槃是有五蕴的。
当然大乘又冒出什么法身,化身,包括类似waichi玩弄出什么电影剧情那套东西,这些
不过都是忽悠而已。
别用大乘的那套去理解原始佛法。
无想定是什么?无想定是百分百的有五蕴,只是想心所很弱。
而且修行也根本不是什么都不想。相反,修观必须要结合正思维。
涅槃,是通过如实观察五蕴的无常,苦,无我,进而产生厌离放下而达到的,而不是什
么也不去想。
前,
佛陀当然已经实证涅槃。
换;
这只是有色身的状况,这也不是究竟的无余涅槃。而无余涅槃,是绝对不可能再切换成
五蕴的形式的。五蕴不可能再升起。
这里关键的是色身作用。只要有色身,必然会使得人从涅槃当中出来。
这方面并没有经典去解释原因,我认为它也不是什么可以解释的问题。
按照我个人的推测性理解,我认为是由于个人的色身对涅槃状况施加了测量作用,导致
出了涅槃,而一旦色身灭,则再也不可能有外力的测量作用,于是就再也不可能出现五
蕴。五蕴灭尽不起。
这只是一种个人理解,有待验证。
如来藏是邪说。
r****n
发帖数: 825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32个正念的练习 - 一行禅师
全珈趺坐或半跏趺坐。开始调整你的呼吸。观照五蕴(色、受、想、行、识)和
合中的空性。逐一思维五蕴中的每一蕴,要了悟一切都在变化,即是无常,也是无我的
。五蕴的和合就如所有现象的聚合,都依循着相互依存的法则。它们的聚合灰姑娘,就
如山顶云雾的聚焦与消散,既不要执著,也不要否认五蕴。要了知,喜欢与厌恶都是现
象,属于五蕴的和合。清楚了悟五蕴是空的,是无我的,但它们都是绝妙非凡的存在,
就像宇宙中所有的现象,或存在任何地方的生命一样奇妙。试着了解五蕴并没有真的经
因生灭,因为它们本身就是终极实相。借着这个观照,试着了悟无常是一个概念,无我
是一个概念,空性也是一个概念,你就不会被无常、无我和空性的概念所囚禁。你将看
到的空性也是空的,而空性的究竟实相与五蕴的究竟实个,其实并无差别。修行者必须
彻底练好前面五个联系后,才能做到这项练习。练习时间视个人而定,可能是一个小时
,也可能是两个小时。
a**u
发帖数: 8107
37
☆─────────────────────────────────────☆
runsun (runsun) 于 (Thu Dec 2 01:19:37 2010, 美东) 提到:
无我法门是佛教中重要的教义,被列为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在佛教中,判断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来衡量。若是与三法印相违,即使是佛
亲口所说,也不是了义之法;反之,若能契合三法印,即使不是佛陀所说,也可认为是
纯正的佛法。因此,对于学佛者来说,正确地把握三法印的含义,对整个修行来说是极
为关键的。本文将通过对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的考察,来探讨佛教无我法门
的内涵。
一、佛陀提出无我法门的思想背景
在佛陀出现的时代,印度的思想界极为活跃,各种宗教团体和哲学学派林立,在佛
典中有九十六种外道的记载。这些不同的学派和宗教团体各自提出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
看法。《阿含经》中佛陀曾把当时思想界关于“我”的认识总结归纳为三大类:
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者,名曰断见;彼第
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到底什么是“无我”?

证到无我不够,证到无我只是知道解脱的方向,可以真正上路了,是初果。
必须要灭除所有的贪嗔痴,才是最终结果。
这是因为轮回的产生就是不知道名色的无常,将名色认为是恒常,真实,产生不间断的
观察识知作用,于是造成不间断的粒子性现象的产生,前后相续,紧密相连,世间和轮
回就产生了。
轮回,本质就是名法色法不断生灭前后相续的现象。
让轮回不再产生,那么就必须要让观察识知作用熄灭,让观察识知作用熄灭,那么就得
舍弃五蕴,要舍弃五蕴,那么就得必须知道五蕴是无常,苦,和无我的。
就比如,当一个人遇到美女,它因为觉得那个很美,所以才盯着看,可是如果那所谓的
美女满脸生疮,他还想看吗?不会,他会扭过头来远远的躲着。
佛陀最初教的不净观,就是最直接见效的一种方法,只是太猛利,有人受不了。
解脱本质就是如此,停止对五蕴的观察识知作用,舍弃五蕴,涅槃必证,这个东西太简
单,简单的让人难以接受,可是世人却不能接受这些,拼命想着类似佛性啊,真如起用
啊这类东西,玩得不亦乐乎。
为什么我见会成为证涅槃的障碍,因为任何形式的我见,都是错误把五蕴当中的某种
现象当成是解脱的本体,而不知道涅槃和五蕴是完全冲突排斥的,如...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9

根本性的区别
只有真正看到这个本质区别,才能真正明白我见到底是什么。
原始佛法和南传,观苦谛,生厌离之心,熄灭识,熄灭五蕴,无余涅槃。
他们都不承认有一个本体性的心,佛性之类的东西,这类是我见。
这就是和原始佛法的完全不同,原始佛法是否认五蕴,否认有本体的心。五蕴灭,只有
和五蕴完全不同的涅槃。
这就是我见非我见的关键所在。即在五蕴和非五蕴的涅槃之外,没有任何贯穿于五蕴和
涅槃,不管这种东西是什么形式,说它是空,是阿赖耶,是佛性,是本心,是灵魂,是
梵。这些实质全部都是不同形式的我见。
原始佛法的涅槃是五蕴灭尽,涅槃本身和心没有任何的关系,它根本就不是心!
a***n
发帖数: 1993
40
第6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一、黄檗希运
禅宗自从南北分宗,就开始走上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由盛
趋衰,而禅宗则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呈现出繁荣景象,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
,谓其所述禅门诸宗“殆且百家”,南侁、北秀、牛头、石头、荷泽、保唐、赵州,诸
宗大师龙吟虎啸、各擅胜场,禅宗由此走向鼎盛。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
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
,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
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
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
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
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
          一、黄檗希运
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世亲菩萨谤大乘法之前后
阿罗汉不以五蕴为我,视五蕴为当舍弃的重担、苦而能舍弃,现法究竟离苦,怎么是被
五蕴牵著鼻子走?
凡夫反覆执取五蕴,不断生起五蕴,不断受苦压迫,才是被五蕴牵著鼻子走。阿罗汉能
舍弃五蕴,才是解脱五蕴得苦灭。
r****n
发帖数: 8253
42

那么你的意思是说佛陀菩提树下开悟竟然还不究竟,后来才究竟了?
防止没有证果的人自杀。
胡扯,经中明确说阿罗汉断尽一切烦恼无明,断贪爱,是无学。佛陀经典是可以随便篡改的吗?
涅槃没有五蕴,熄灭五蕴就是处处为滞吗?这不过是愚痴凡夫对涅槃的揣测而已。凡夫
错把五蕴当成所有,以为熄灭了五蕴,就是几乎什么也没有,所有才害怕涅槃。
佛法最主要的是反对我见,准确的说就是反对有主宰性,你的妙用恰恰是主宰的一种表
现。更何况还和五蕴有为法扯上关系。
贪爱的对象只能是五蕴,因贪爱五蕴,执着五蕴为常,为乐,所以才有生灭相续的轮回。
而取涅槃,受涅槃之乐,不可以说是贪,此是智,此是解脱。所以佛陀才将其说成是寂
静,清凉,殊胜,诸法第一,最上。。。
你将贪爱无限发挥,那我也可以说你所谓的不取涅槃,真如起用为什么不是贪呢?
r******4
发帖数: 178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的开发-阿姜念
我来用例子举两个“起用”版本的区别吧。尽管这个例子不完全符合,却基本说明了两
种的区别,
大乘版本的如来藏真心起用,化现万物,所谓的自由,是指网络游戏里面某个角色通晓
了游戏的所有细节,进而将游戏玩的出神入化,甚至不被游戏规则(业力法则)所限制
,以此为自由。这里的游戏角色是实体化的(五蕴),利用的是游戏本身的特性(起用)
而佛陀本人并没有讲的无余涅槃的诸佛和阿罗汉其实也有起用(起用的意思是不是死寂
,具有某种活性和影响能力),佛陀和无余涅槃的阿罗汉,是不再以任何游戏角色的实
体方式出现(没有五蕴,不再三界轮回受生),他们是成为了游戏程序的底层,对游戏
世界的影响,直接成为程序算法了。这种影响变化,是数学性的,不是实体基础的。
要从游戏世界里面解脱出来,一个最大的认识错误需要去除,就是在游戏世界里面,没
有任何具有主宰性的东西,一切都是缘生的,都是无常,需要对这一切彻底舍弃厌离。
只有在舍弃厌离游戏世界所有真实的基础上,才能有涅槃。
而这个游戏里面,其实有类病毒程序(魔王),这魔王就是负责阻挠那些想脱离游戏世
界的人。这病毒程序喜欢玩弄的花招就是,欺骗游戏里面的角色,让游戏者以为只要如...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法无我 那证果的是什么
这一段逻辑混乱了, 先说五蕴和涅盘是同一个存在的不同表现形式。 其中五蕴是一种
"实体"的存在方式, 打引号意思就是其实不是。涅盘也是非实体的存在形式。 同是
存在形式,不晓的是什么在存在着? 难道还是两个存在的两种表现?
见到大乘经中讲什么烦恼就是菩堤, 就想当然认为烦恼和菩堤是同时存在的, 不了解
迷时烦恼和觉时菩堤的含义。 咬文嚼字, 自困困他。
上面关于无我的分析也是有问题的, "我" 这个独立的个体本来就是意识的结果,
因果也是基于这个意识而作用, 所以"我"这个个体就是不存在的, 是需要破除的。
承认"我"的个体存在, 正是意识上我见的加强。

所谓的È 五蕴和涅槃。当这个有情众生,处在轮回当中,并且有“识”在的时
候,它仅仅表现为生灭È 相续的五蕴,这是一种"实体"的存在方式,这五蕴遵
循此有才能彼有的缘起法则,并且本身È 是无常的,不圆满的。而一旦识灭,
则五蕴灭,此时该众生表现为涅槃这种存在形式,这是È 一种非实体的存在方
式,它没有任何的五蕴,它就是一种圆满的存在形式,但很难被人理È &Egrav...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5

SeeU法友,会问这问题,实在是因为有亲人一再要我念经回向给前世冤亲债主(大概就
是我得罪的一些人),或死去的亲人,颇困恼。
阿含中很明确记载,油酥瓶的故事。我也不想念经,更别提回向给谁。
如您说“佛法是缘起法。缘起的原则是此有故彼有,包括业力的自业自受。超度亡魂,
是要改变别人业力的结果”
可我后来有不同看法,阿含中记载天人、魔等与佛陀对话,有所利益。
那么,念经给过世亲人或所谓前世冤亲债主,不也是如同与他们对话吗?
他们听闻佛法,或许不会因为我们”念经的功德”(我也不知要如何说什么叫念经的功
德),他们就因此改变转生的方向。
可听闻佛法,如同他们听闻佛陀的话一般,对他们岂不是也是有利益吗?
有利益的是,他们自己也自我领会,自我改变。
所以,这又引发我第二个问题,
人世间的佛法—四圣谛缘起四念处七觉支八正道,适合天人或鬼来修行吗?
如果不适合,就不用念这些,改念适合的,例如四圣谛缘起就可。四念处七觉支就不用
念了。
甚至第三个问题,那么天人、鬼的身心合成元素是什么? 不是五蕴?
四念处应该是人修的,那么不修四念处,他们要如何选择适合他们身心修行的方式? 如
何觉悟?
由第三个问题...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一、前言
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部分或澈底)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无我我所离贪瞠痴」,真是波澜壮阔、浩瀚无涯。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即在契机(适应不同根机)的原则下,将一切法门(不论是主张空或有)以四种悉檀(宗趣、教法)加以统摄,并以「第一义悉檀」许\为真实而不可破坏的究竟了义。
与佛有缘的朋友,不论是新学或老参,假如他是真诚的关注生命,而且不一味的「信仰增上」(以信仰为先,不重视理性的分别观察力,致缺乏适当的简择批判精神)应当含触及一个终极关怀的问题∶「法海汪洋,固然是法书无量,在遍尝法味云深不知处时,到底洲褚(彼岸)在何方?」本篇习作除尝试会通三法印与一实相印外,更愿意与道友们共同探讨、寻找并归向那「清净解脱宁静」的「第一义洲褚」。
二、世代圣典的启示
面对多方面传出的经与律,应如何的不轻信、不诽毁,古来在南北传阿含及各部律典中(如《增壹阿含》「声闻品」及《长阿含》「游行经」等)即有「四大教说」的提示。
四大教说的大意为∶各处传来的经律,如果与固有经律之...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和世间,是一不是二

有很大的区别啊。
没练的时候,确实显的是土相,但是金也夹杂其中啊,只是土太多,所以呈土相,这个
夹杂的金,隐藏的金,就是无漏种(唯识思想),是如来藏,是“在缠”,这个就和互
斥性完全不一样了
互斥性,是不容一点相同的,二者没有共性。势不两立,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很多人都说解脱是心内求法,其实这恰恰是错误的
真正的解脱,是“心外求法”。通过观察自我的身心,最终彻底否定自我的身心,进而证得涅槃。涅槃,不是在五蕴之中,是通过舍下五蕴而证。
这里的心,比喻五蕴,法比喻为涅槃。
如果你自以为身心当中有个解脱所依,往心内求,不断归根返源,像剥洋葱皮,无论最
后的那个是什么,不生不灭的也好,无形无相的也好,其实都是神我之见。这也是凡夫的思维定势。灵魂,梵的提出,都和这类思维定势有关。总认为身心当中有个控制的”东西“,而想不到真正的解脱所依,却是对自我身心的彻底否定舍下。
六祖那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是彻底的错误,这句
其实暗中针对的是小乘认为涅槃和五蕴相异,涅槃在五蕴外的观点。是批判小乘的。
在经典里面,世间就指代的是五蕴,而佛陀的教导是厌离五蕴,舍弃五蕴。
r****n
发帖数: 8253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回与涅槃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龙树的一大失误。他在推断出世间即涅槃,涅槃即世间的理论后
,却将互斥性舍弃一边了。而没有去强调它。
后代人,则完全扭曲了他所说的这句话,变成了因为五蕴和涅槃本质是平等的,所以不
需要舍弃五蕴而取涅槃,而是无住生心,无住涅槃。
五蕴和涅槃,本质确实是平等,就犹粒和波,是物质本身在不同条件下的两种不同表现
形式。但是粒的存在性质,和波的存在性质,二者是完全不一样的。要么就是粒,要么
就是波,而不能两者兼顾。
五蕴之所以要舍弃,是因为五蕴本身是不圆满的,是无常的,是有缺陷的,涅槃之所以
要取,是因为涅槃是圆满的。
你只能二选一,要么五蕴,要么涅槃。五蕴代表轮回,涅槃代表解脱。
幻想又要涅槃,又要五蕴,这是痴心妄想。任何神我见,都是试图两者都要!
r****n
发帖数: 8253
49

南传阿毗达摩在这方面分析的很清楚。
全部的身心现象,都是五蕴,然后五蕴又被分解为五部分,色,受,行,想,识。
每一个最短刹那,升起一组能所相对的名色法,能缘类似观察者,所缘类似被观察者,
总共有两种状况
1,能缘是心识心所,所缘是色法
2,能缘是心识心所,所缘是心识或者心所。
在每一个刹那升起的心识当中伴随着很多的心所,其中大部分都是行蕴。比如作意,贪
,嗔,无贪,无嗔,慧,正念等等。
对行蕴的观察觉知,还是五蕴本身范围内的,绝对不是一个所谓的本心,或者五蕴之外
的在观察识知。
比如觉知贪或者嗔这个行蕴,是当下升起的心识,以及伴随心识升起的正念心所(正念
心所包括识本身都有认知特性),以升起的贪这个心所为所缘,完成认知。
这里面一个极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在五蕴之外立出一个东西来,将五蕴当成被观察对
象,将五蕴之外的某个东西当成真正的观察者。并认为这个真正的观察者恒常不变。
这一组一组的能所相对的名色刹那生起,刹那灭去,彼此不同(异阴),紧密相续,在
业力的作用下,形成一股五蕴生灭相续之流。
r****n
发帖数: 8253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醒过来 (转载)
你自己认为的”我“,和佛法所说的“我”,从来都不是一回事。
你这里的“我”,叫做“个体”,具有认知能力的某个个体,而不是主宰,恒常的那个
佛法所说的”我“
你所说的钱财不是我的,衣服不是我的,意思是钱财不属于某个个体的,衣服不是属于
某个个体的,而根本没有佛法所说的主宰恒常独立的意思。
佛陀所说五蕴非我,指的是五蕴没有主宰性,支配性。非我所,指的是五蕴不是被主宰
,被支配的对象。也包括了五蕴是非恒常的,非独立的。
而你的五蕴非我,指的是五蕴不属于某个真正的个体(你认为是心,或者真如)。修行
就是破除将五蕴认为是自我个体的错觉,然后找到那个真正的我,大我,即你所谓的心
,或者真如。然后起用,进而主宰控制业力乃至世界和宇宙。
两个五蕴非我,意思相隔十万八千里。
从佛法判断某某事物现象是不是”我“,要从三个方面考量,它是不是有主宰支配万物
或者身心现象的特征,它是不是恒常不变的,它是不是独立于身心现象的。
你那个所谓的心,所谓的真如,恰恰符合这三个特征:主宰,恒常,独立
只是关于独立,被掩盖了。而主宰恒常特征极为明显。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